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多元化教学范文

多元化教学精选(九篇)

多元化教学

第1篇:多元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 多元化 数学教学 数学文化

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曾提出“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至少包括七种智力:语言智力、数理智力、空间智力、节奏智力、动觉智力、自省智力、人际关系智力。语言智力,表现为个体顺利有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数理智力,表现为个体对事物间各种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来进行思维的能力;空间智力,表现为个体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节奏智力,表现为个体对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音乐表达自己思想和感情的能力;动觉智力,表现为个体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一部分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以及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和感情的能力;自省智力,表现为个体意识自身的情绪、欲望、个性等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人际关系智力,表现为个体能够理解别人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能根据此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每个人作为个体都同时拥有这七种智力,每种智力在个人智力总和中所占比重不同,个体间智力的差异在于智力的不同组合,一个人有很高的某一种智力却不一定有同样程度的其他智力,人的智力只有倾向和强弱的不同,而没有好坏之分。教育应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宽广的发展空间。多元化教学是现今教育领域比较倡导的一种结合学生个人不同状况而采用的新的教学改革方法。多元化教学宗旨是通过多角度、多方式、多层次的教学方式让各个阶段的学生能在同一学习环境中利用自己的智力优势充分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的接受者为主动的知识摄取者。下面从教学内容、数学文化和数学课堂文化三个层面谈谈多元化教学改革。

一、数学教学的教学内容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它来自于社会实践又服务于社会实践,对形成人类理性思想,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人的终身教育和发展离不开数学,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不仅要把人类社会所积累的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为他们提供适应生活的数学基础,还要培养他们的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对学习其他课程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数学教材内容应适应时代需要,注重思维能力培养,重视发展性,突出服务性。

(1)要处理好学科系统性与实用性的关系。数学课程既要保持一定的系统性,还要充分了解数学课程与各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要让数学课程教学与各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2)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学生现有智力结构特点的关系。教学内容应以学生能够学会和掌握为原则,学生对于自己能够理解掌握的知识才会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否则学生就会对数学失去信心,因此要把握教学内容的深浅度,注意启发和引导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3)协调教学内容与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控制好教学内容的“度”与“量”。数学课教学应给学生和教师留有对教学内容进行再设计和再编制的余地,应安排实验、参观、实地操作等体验性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智力因素,并使各种智力因素相互起作用,适时启发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寻找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

二、加强数学文化的教育

加强数学文化的熏陶是改革中职数学教学的着力点。数学教学是数学文化的载体,源远流长的数学发展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数学文化的学习不但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多层次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做有益的尝试,适时地讲讲数学史,同时要教育学生学习数学家的献身精神、创新抱负、细致敏锐的见识以及百折不挠的毅力,教育学生体会、理解数学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提高自己的数学理智力因素,培养数学思维习惯,提高数学能力。

第2篇:多元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多元评价;阅读教学;评价主体;评价内容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4-0043-01

多元评价就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阅读主体、内容和方式进行多层次评价。传统评价方式的主体单一,标准过于强调共性,忽视个体发展和个性差异,严重束缚学生的身心发展。阅读教学中,不同的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尽相同,教师应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实现多元评价。

一、评价主体多元,实现阅读自觉

评价主体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实际参与到评价活动中的主w。传统阅读教学中,评价主体是教师,而学生则是被评价者,只能被动地接受评价。其实,评价的主体不单单是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让他们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同时,学生之间互评也是评价主体多元化的体现。只有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才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实现学生的自主阅读。

在学习《永远的白衣战士》时,教师配乐朗诵《没有硝烟的战争》,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2003年春节前后,‘非典’病毒在广州流行,叶欣所在的医院开始收治病人……”学生进入文本学习,了解文本内容。在换位思考、表达升华部分,教师出示问题:“学习完课文后,你认为叶欣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有的学生说:“我觉得她是一个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人,因为她宁愿把危险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一个学生说:“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认为叶欣虽然伟大,可是她留给孩子、留给亲人却是无限的伤痛,她应该更加爱惜自己,这样才能为国家和社会贡献更大的力量。”教师总结评价学生的观点。

二、评价内容多元,拓展思维广度

阅读教学中,因为教学内容较丰富、文本内涵深刻,因此评价需要综合考虑。阅读教学评价,不能单纯根据教师的理解和标准来进行评价,要将学生对阅读的态度、阅读过程、阅读方法、阅读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综合在一起,对学生的阅读学习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虽然较难,却极其有效。对阅读教学内容的评价,教师不能只注重对结果的评价,要注重对过程进行评价。通过多元化内容评价,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得到拓展。

在学习《沙漠中的绿洲》时,教师启发谈话,揭示课题:“谁能说说沙漠的特点?”学生回忆并讨论。这时,有一个学生提出疑问:“既然沙漠是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为什么会有绿洲呢?”教师对学生的疑问精神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答案。学生读完后第二段后,了解到沙漠中的绿洲非常美丽、迷人。有的学生不禁发问:“是谁建设了这一片绿洲,他们又是如何建设的?”教师鼓励学生从文本中寻找答案,引导他们细读第三段。小结时,教师先让学生总结学完课文的感受,接着对学生的探究精神予以表扬。

三、评价方式多元,促成阅读交流

阅读教学中,适当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对培养学生独立个性和健全人格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评价方式的选择显得格外重要。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主要有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两种。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是口头评价,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口头评价能够极大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当前,教师的口头评价存在重复、单调等诸多问题,没有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教师要解决口头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口头评价的形式。书面评价也是阅读教学评价中重要的方式。书面评价显得更正式,更为深刻、具体、全面。阅读教学中的练习、考试多使用书面评价,这样效果会更好。

在学习《北大荒的秋天》时,教师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田野既有迷人的景色,又有丰收的喜悦。但在新中国成立前,我国黑龙江部分地区的秋天是一片荒芜的景象,被人们称为‘北大荒’。”在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北大荒秋天的天空怎么样,天上的流云又是怎样的?”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教师对其进行评价:“他的朗读声音洪亮,发音准确,而且我发现他在读‘转眼间’的时候,加快了语速、加重了语气,读得真好。”教师对学生朗读过程进行评价,强化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

第3篇:多元化教学范文

国内高校的教学模式常常让学生习惯于去“接受”,而教师又常常无视学生的反馈。与此相反,西方的教育却非常注重学生的参与性,通过教师设计的多种教学活动,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以此来拓展学生的思维领域,更有效地扩大知识储备量。例如,在美术教学中对作品的分析、比较和借鉴是常见的教学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往往是教师“一言堂”,教师讲得辛苦,学生也听得疲倦。实际上,学生此刻早已具备一定的自我建构知识的能力和使用互联网去搜集资料的能力。美术作品的社会背景、造型特征、美学价值、审美心理等方面的信息资源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教师可以在课前预先布置学生对授课内容进行资料收集,在上课时再让学生共同参与到对作品的评价中来。在这样一个民主、宽容的课堂环境中,教师不但可以及时得到学生掌握知识的反馈信息,还能与学生一道强化知识,把握重点。学生也能从与教师的合作与交流中,更好地发挥学习的主体性,增加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如此,在对学生习作进行讲评时,教师也可以采用这种参与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这样不仅有效地避免了教师个人的主观评价,还能帮助学生在整体观照中通过横向比较相互观摩借鉴,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作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讨论交流式

教育不是灌输,应是相互交流。教育学家们认为,恰当的讨论与交流能让学生克服自我表达时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并能训练学生清晰的思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在西方国家,课堂讨论是一种习以为常的授课形式,课堂讨论的时间甚至占全天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事实上,在美术教学中,学生许多创作理念问题、技术取向的问题都会在讨论交流中产生和明晰起来。学生在倾听、质疑、交流、讨论中能够不断丰富、加深对美术作品的体验。不但理论课如此,技法课也是如此。当然,这样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预先设定好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讨论主题,合理地引导学生去质疑、探究。例如,在水彩画基础课程中,有些同学受到一些当代艺术的影响,热衷于表现水色肌理,而忽视对形态的把握。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就可以将它设定为一个讨论话题,通过讨论或辩论,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并适时地给予点拨与纠正。这样不但对学生的美术观念进行了正确地引导,让学生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学会了表达和研究,学会了正确看待他人观点,学会了随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还学会了把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进行比较,发展自己的独立评判能力。

三、自由开放式

第4篇:多元化教学范文

1.色彩教学的理论基础。现代艺术设计色彩教学的理论基础源自瑞士色彩学家、画家约翰内斯·伊顿的色彩理论,伊顿通过研究色彩的各类属性,建立了一套严谨、科学的色彩体系。

2.色彩教学的目标。艺术设计色彩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分析色彩的物理属性、化学属性、生理属性及美学属性,为各设计专业课程在色彩领域的认知和表达作一个基础的铺垫。

3.色彩教学的环节。在艺术设计的色彩教学中,关于色彩认知能力的培养,几乎都来自两门课程——《美术基础》中的“色彩”部分和《设计基础》中的“色彩构成”部分;关于色彩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所有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当中都会涉及。而表达所需要的知识点在这两门课程中没有完全具备,造成在色彩的设计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

4.色彩教学的内容。以色彩的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美学属性为主要教学内容,训练色彩认知与表达能力。在现有的教学内容中,一定程度上缺失了有关色彩的化学属性和美学属性中地域性色彩美学的部分。

5.色彩的应用。在基础课程中,设计造型基础中有关色彩观察能力、色彩审美训练、色彩造型能力与色彩表现能力的训练都与色彩的应用有关;以中国传统文化学为主的中国传统图案、装饰也大量涉及了色彩的应用;以设计史、设计基础理论、设计方法论为主的设计理论基础中关于色彩的内容也占了相当大的部分。在专业课程中,视觉传达、环艺设计、工业设计三大领域都和色彩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

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今天,没有中国传统民族色彩体系在现代艺术设计教体系的建立,色彩教学就不完善,体系就不够完整,未来的色彩设计也将缺少丰富的源泉和华彩的乐章。

二、中西色彩认知和表达的异同

1.西方色彩的认知方式

在西方理性探求世界本原和发展的过程中,将色彩的研究和对光等自然现象的研究给予了同等的重视。西方文艺复兴之前的漫长岁月中,色彩在宗教观念的影响下,象征意味还很浓厚。例如“在基督教中,金黄色被用来象征上帝和者;红色是圣化的色彩,象征上帝之爱和流血牺牲;紫色是上帝圣服的颜色,在世间,又是表现一种王室、教皇的色彩;绿色象征着诞生和希望;蓝色则是天国的颜色,又表示信念、真诚和贞洁”等。①有关色彩在视觉艺术领域的应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阶段:以固有色为主的自然化阶段;以光源色、环境色、固有色三位一体的自然化阶段;以条件色为主的主观表现化阶段;以色彩原理为主的色彩构成阶段。

2.中国色彩的认知方式

中国绘画的各个领域,大都有意识和无意识地弱化和排除了光的存在以及对光的描述,在此状态下的色彩基本还建立在“有限的”自然色彩范围,甚至还存在较强的象征性和用色的程式化倾向。“画,挂也。以彩色挂物象也。”“挂”是区别的意思,意味着色彩的不同,或者说色相的不同是色彩表达的主要功能。如“画春山设色须用青绿”②“藤黄……旧人画树率以藤黄入墨内,画树干,便觉苍润”③“朱砂人物肉色及调和衣服诸样黄色,以其鲜明愈于赭石多多也。”④古代绘画技法丛书中都表述了或者是明确“规定”了具体的用色范围、部位和颜料(色相)。然而,“它表述了一种东方式的色彩认知特征:较之眼睛所见之色而更重心象之色。”⑤由此也形成了中国主流绘画色彩体系的特征。

由此可以表明,中国色彩的认知是多元思想体系下,以实际需求为契机而逐渐发展产生融合形成的,在不同的体裁中有与之对应的色彩表述方式。

三、色彩教学体系的重建和完善

1.以西方色彩观为主的色彩认知表达体系为主

现将此体系描述如下:①以色彩的形成原理和光与色的关系为理论基础,介绍和分析了色彩的形成和概念;②进一步分析色彩的属性、色彩的体系,阐述了色彩与人的视觉和生理关系;③建立在前两者基础上的实践证明;④设计领域的应用。在四个层面进行了逐步、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练习。由此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笔者认为,应该在原有教学体系中,融入本民族和具有代表性的其他民族色彩观念下的色彩体,以便更加完整、全面地学习和应用。

2.以中国色彩观为主的色彩认知表达体系为辅

在以中国色彩观为主的色彩认知体系中,首先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①扩展色彩的多样性;②增加色彩的感知性。在中国各个地区,对色彩的感知和应用都有很大的不同,由于其所处环境、地域和历史人文的差异,导致了对色彩的多样性感知;③融合色彩的象征性。关于色彩的象征性认知方面,在原有体系中有不同程度的阐述,但是过于零星,不够完善;④探索色彩的文化性。

事实上在有关色彩的全球化的使用中,完全是融合而多元的,但相对在教学体系中并没有凸现出来,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习和应用的脱离,影响了色彩表达的终极进程。

结语

色彩的认知和表达,始终建立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之下,色彩的教学体系也应建立在涵盖多元体系的基础之上。教学理论、教学理念的合理应用也势必在完整的架构中凸现多元化特点,如此才会形成色彩之最高境界——“和而不同”。在当今社会,保留和发扬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是必要的,在现代设计色彩教学体系中,贯穿这一思想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注释:

①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第455页.

②唐岱.绘事发微·春山.

③(清)王概.芥子园画传·树干.

④(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人物.

⑤牛克诚.色彩,在中国古代的认知与表达.艺术与科学第1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第5篇:多元化教学范文

一、多元化单元教学能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教师应化繁为简,用通俗易懂的教学加强学生的理解。比如:在讲解粤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时,为了加深学生对信息的认识,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使他们掌握信息技术的获取、加工处理、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分组对问题讨论和研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更让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有自己的反思。

笔者设计了多元化的单元教学计划,分层次设计出多元化的问题。如:数字化生活让你过得更好了吗?信息技术发展的利与弊有哪些?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如何,给人类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信息技术及其特征是什么?信息价值判断的标准如何?如何获取信息、鉴别信息、评价信息?信息技术应用于哪些领域?在学生先了解了笔者的问题框架以及学习计划后,学生分组自主课外探究并完成相应的教学活动。(1)围绕“数字化生活让你过得更好了吗?”展开辩论,深入探讨;(2)各组展示、交流多媒体作品,使学生了解到信息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利与弊、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小组的演示文稿。这种多元化的单元学习,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二、多元化单元教学能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多元化单元教学照顾到了每一个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比如:分组所考虑的学生因素有计算机操作能力、互助沟通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硬件环境等。这样可以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多元化的单元任务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内容当中,掌握了搜集信息的渠道、途径和方法;利用知识和信息解决提出的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共同合作探讨精神。

三、多元化单元教学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学生通过完成整个单元计划学习,体验到了信息技术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能够描述未来的数字化生活,认识实现这个目标所涉及到的技术、设备及对人的要求。

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学习、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比如单元模块任务中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数字化生活”演示文稿制作,或者制作网站,这种多元化的模块任务,让分层的学生能有效利用现有的知识进行探究和创新。教师也可以进一步加以辅导,让学生通过参加各种竞赛获取更多的信息技术经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多元化单元教学注重交流与合作,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多元化单元教学任务让学生面临的是一系列的综合性问题,如信息的搜集、功能的实现、颜色的搭配等,这都需要依靠学生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这时,协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协作学习和研究,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取得高质量的成果。与此同时,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生还要学会交流和协作,如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容忍的态度,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等。学生因为和自己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学在一起,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也增强了协作的主动性。

比如“数字化生活让你过得更好了吗?”这个单元教学任务的辩论,不但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而且使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此过程中,学生共享思路,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进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综上所述,新课改的信息技术课如何才能更好地挖掘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值得探究的。信息技术教师要在实践中积极摸索,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多元化的单元教学能有效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能有效切合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思路,能有效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第6篇:多元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食品化学 多元化 教学

食品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它是从化学角度和分子水平上, 研究食品知识的一门科学[1-2]。但目前该课程一般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法,存在着理论教学内容单一、实践教学薄弱、考核方式不合理等诸多问题。笔者根据食品化学课程目前教学的现状,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提出了在食品化学教学中采用多元化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食品化学课程教学现状

(一)理论教学内容单一

教学内容基本局限于教材。在如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知识爆炸的时代,教科书表现出明显的空间上的不足与时间上的落后。学科之间得不到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学生知识体系得不到全面构建,学生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得不到明显提高。

(二)实践教学薄弱

一直以来在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实践教学内容仅仅是教学计划内的基础实验课程,课时过少。且大部分准备工作由老师完成,学生只是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进行试验,动手和动脑没有很好的结合,不能很好的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和学习[3]。再加上实验条件有限,实验器材不足,根本做不到每位学生都能亲自操作,学生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收效甚微。

(三)考核方式不合理

试卷考核成绩为主的模式导致学生的学习模式过于机械,死记硬背,对于食品基本成分的结构和食品加工储藏过程中发生的生物化学反应还是不能理解,没有达到 “以考促学”的目标,不利于专业竞争力的培养与提高。

二、多元化教学的内容

多元化教学是指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因地制宜,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训练和培养学生,以达到全面的发展。

(一)实践教学多元化

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树立实践教学同等重要的意识。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认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素质和价值观的重要平台。组织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如可以课堂教学与代表性食品化学基础实验穿行,在每一部分讲授结束后,进行相关性的代表性实验训练,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如蛋白质、糖类、脂类的理化特性和含量的测定。在这之后设计食品产品综合实验和自主设计实验等,训练学生的主动行及创新能力。更可以提供不同层次的实践内容,提出灵活多样的实践要求,吸引学生主动地有选择地参与到实践中,并根据他们自身的兴趣、需要及发展方向,在多种实践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课题或任务[6]。如色素的提取与含量测定。还应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尽可能的改善实验条件,增加学生动手操作机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很好的运用所学知识。

(二)考核方式多元化

试卷考核与方案自主设计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考核相结合。采用试卷考核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30%,学生的实践考核成绩占70%的考核模式。试卷考核内容主要是食品主要成分的结构、一系列化学变化过程以及一些案例分析。实践考核主要是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查阅文献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动手实验,并提交相关论文。如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测定。

三、多元化教学实践效果

(一)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团队能力、技能考核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均明显提高,加大了他们在竞争如此激烈的高科技时代的优势。

(二)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及学习兴趣

课堂出勤率几乎达到达到百分之百,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实践动手的主动性都大大增强,在课堂上学生们也能积极发言,踊跃参与课堂讨论。课后学生能够自己查阅文献,独立自主解决实践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为他们制作毕业设计奠定了基础。

四、结语

当今社会知识结构不断变化,教育内容不断更新,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是必然趋向。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深化课程教学过程和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另一方面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思维情感,激活学习动力。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学习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志兵, 邱芳萍, 彭悦.对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2010, 31(2): 84-86.

[2]谢爱英, 周玲, 汪学荣.食品化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1): 51-52.

[3]江洪波,严奉伟.食品化学与食品分析试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 大众科技, 2009, 114(2): 180-182.

[4]Kendall P. Science education:Spare me the lecture[J]. Nature, 2003, (425): 234-236.

第7篇:多元化教学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1―0066―01

一、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的内涵和原则

第一,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的内涵。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把出发点放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上,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进行积极引导,保证我国的高中生能够健康发展,因此不仅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且还要把课堂和活动有机联系起来,保证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把中学教学方法有机融入到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保证高中体育教学成效能够发挥最大作用。

第二,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的原则。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必须要遵循三点原则。首先,必须要优化教学内容,高中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要改变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把重心放在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上,不仅要对学生体育潜力的挖掘引起重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包括竞争、坚持、F结、协作等。其次,必须要转变教师的角色,在高中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是两大主体,只要两者发挥了协调作用,就能够把教师的绝对主体地位进行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其主观能动性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所以教师要积极做好教学的组织和协调工作。最后,必须强化学生参与,要想实施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就要争取学生的参与,只要学生都参与进来,教学才能真正实施,才能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保证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促进学生和老师共同推进教学模式创新。

二、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应用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一,教学环境受到制约,高中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的应用必须保证有合乎标准的教学场地、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只要硬件到位,教学质量就自然会提高,多元化教学模式自然能够得以完全应用。但是我国有很多高中都是县级高中和农村高中,这些学校的设备不够完善,器材也相对短缺,体育器材难以达标,对于体育设施和体育设备并没有定期进行维修,导致其无法投入使用,这就导致了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很难开展:第二,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并不是一个封闭和固定的教学模式,它需要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人员积极地挖掘和探索,只要积极研究,就能找到一条合理、有效的路径。但是我国目前的大多数体育教学虽然对高中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但是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还是以灌输和命令为主,对于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关键点没有掌握,只是有名无实:第三,教学模式缺少特色,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必须要从学校、学生以及地域文化等出发,采用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但是我国目前有很多高中学校和高中体育教师在对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构建的过程中有着“依着葫芦画瓢”的问题,没有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事倍功半,学生的心理需求难以满足,教学效果也大幅度下降。

三、提升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运用的创新措施

第一,把握情感因素,创新情感教学模式。体育教师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教师有深厚的友谊,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提升学生对体育课的吸引力,这才能有效开展多元化教学模式。把情感因素融入教学模式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探索教学模式创新和改革。教师不仅要爱护学生,还要提升自己的素质,提高自己在学生面前的崇敬感和信任感。

第二,把握兴趣因素,创新互动教学模式。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互动教学模式已经在各级学校中广泛应用,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强化教学效果。实施高中体育多元化,必须要保证学生的参与和配合意识,不断创新互动模式,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多元化设计,把高中体育教学过程变成活动和竞技的过程,提升教学氛围。可以把多媒体技术进行应用,还可以把两种运动结合起来,例如把足球和田径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8篇:多元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策略;计算机教学改革

0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国家对21世纪人才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多元化”教育体制、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也不断适应体制的变化被提出。高校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应紧紧跟随国家政策调整的步伐。这要求现今的教师在培养方式上由过去的“满堂灌”到现在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的全新尝试。高校计算机课程肩负着学生计算机能力培养的重任,计算机学科有着极强的实践操作性,在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做到让学生学以致用实现到具体的应用操作,要求上机时间能够最大化地稳定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为了培养出更多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技能型计算机领域的人才,要改变旧有的教育教学方式,逐步采取多元化方法教学。多元化教学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1],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开发学生潜能,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计算机领域的新型人才。“多元化”教学体制改革要求教师、学生、学校都要做到按需发展,以满足社会信息化高速发展的需求。

1计算机教育“多元化”发展需求

1.1培养学生为“多元化”人才需求

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现代社会要求把学生培养为“多元化”人才。大学生是刚刚成年或即将成年的个体,处于成长成熟阶段关键期,对于多元化的发展应做好适当的引导,对不同学生应有针对性进行引导。计算机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2-3],在信息化社会工作种类多,包括需求设计、数据库设计、系统设计、编码设计、测试设计、维护设计等,应用领域广,适用于不同的专业领域和行业,使得该专业学生有更广阔的就业领域,所以培养多元化人才更能适应社会发展,为社会输送不同特长的有用人才,也能够让学生各自发展自己的优势。

1.2学校的“多元化”发展需求

作为应用型本科学校,为了适应新时展需要,学校应结合自身特点,不断转型发展提高,再结合学校生源的特点,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学生进行教学,争取在有限的4年时间让学生学到更多有用有价值的东西,提高其自身综合素质,展现其自身魅力,这就要求学校从大一开始,尝试多元化教学,逐渐改善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为学校的应用型发展推波助力。

1.3教师的“多元化”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对计算机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向“多元化”发展。不仅要从知识层面进行改进,还要从教学方法上进行革新。“多元化"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多新的突破,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新的要求,结合学校及社会发展需要,要求老师掌握多种技能,理论方法教学上有突破、实践教学上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掌握最新关键的技术,以便对学生进行多元化教学,这样才不会与时代脱钩,才有能力培养多元化人才。

2“多元化”教学改革方法

在新形势下,作为独立学校转型发展教学的要求,要从学生角度、课程内容角度、授课方式、实践环节等环节进行改革。构建“多元化”教学体系[4],是学生从不同的教学实践方式上获得有益于自身能力发展的方法,从而实现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在理论上可以教师引导为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快速掌握基础知识,在引导过程中,尽可能多的向学生介绍好的学习方法,也可以采用直播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课下时间的辅导。在课题实践中,探索适合应用型大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2.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引入“多元化”思想,最终目的就是明确学生个人人才计划目标,这要求:①应组织教师对新的培养目标与要求进行深入分析与学习,理解“多元化”深刻含义,优化课程设计以及课程教学;②在学生入学时,应让学生清晰了解自己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且每个学期都组织目标达成总结讨论,以示鞭策。

2.2多元化课程体系建设

为了适应信息化高速发展的需求以及国家及区域性新政策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应根据时代需求进行不断调整,不断进行课程改革,比如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基础课程,计算机导论课程可以让学生课下进行网络学习考试,程序设计课程[5-6]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发展开设C语言、JAVA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Python语言等。数据库课程注重设计,可针对不同需要的学生自由学习SQL,MySql,Oracle等语言工具,后期课程的系统设计,有WEB设计,Android设计等,可让学生掌握入门知识后,再根据不同的爱好特长进行深入发展学习,大数据类分析也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多方面发展。在课程体系建设中针对新的人才需求进行不断改革,引入最新行业技术知识,不断更新内容迎合需求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跟上时代步伐。

2.3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注重实践性,所以要保证专业教学质量必须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好。为了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发展,促进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革实践教学:①不断为学生创造新的教学场所和方法,在加强专业基础教学的同时,作为应用型技术大学,更应该注重实践环节的加强。学校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注重考虑到学生未来的发展与社会企业需求的衔接作用,通过实习基地的建设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院校与企业合作,让企业加入到院校教学里去,企业可以在参与过程中发现人才;院校也可更新课程内容,使其更符合行业需求[7];院校教师也可通过交流更新自己的实际经验;学生可以通过企业与院校共同制定的课程内容、提供的实践环境与教师和新的教学方式去真正融合所学知识。让学生学习的场所具备良好的专业实习基地,这也是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的基础;②实践教学体系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从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训课程、毕业设计4个环节,让学生不断得到锻炼。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学生的综合发展,通过建立多元化教学实践体系,在实验环节进行多个知识点练习,可进行多个小项目课程设计,融合多技术、多知识点,让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侧重点,实训课程大设计可多人合作,以发挥学生的不同特长,在毕业设计中学生个人融合所学知识点,其综合运用能力可得到提升。

2.4重视能力考察,制定多元化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应将学生的个人基本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学科知识融入专业考核之中。因此,应该制定新的“多元化”考核标准,引导教师不断根据社会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注重在教和学中引入“基于学生自己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并明确自己的学习是连贯性的,课程与课程之间都有相关依赖。

第9篇:多元化教学范文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钢琴教育也被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钢琴教学通常还是采用一对一的授课方式,这种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虽然遵循了钢琴教学课程的基本特点,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钢琴弹奏水平。但是在钢琴艺术越来越受重视,学习钢琴的学生也越来越多的新形势下,钢琴教学的师资力量和学生的数量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单一、陈旧的授课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众多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更注重学生对基本手法的练习和演奏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模式一般采用传统的师徒传授式的教学方法,在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机制方面都比较单一,既不易激发学生对钢琴的学习兴趣,又不利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直接影响了钢琴教学的教学质量。随着新课改中关于钢琴教学规定的不断明确,根据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对钢琴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的激发学生的钢琴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提升钢琴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多元化教学模式概述

“任何在某种程度上有所相似但却又有所不同的人员的组合”是对多元化的简要定义,多元化教学模式是根据多元化延伸出来的一种教育学的学术观点。最初是由美国的教育家杜威提出,并且当时在世界范围内教育界掀起了多元化教学思潮。随着全球一体化和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多元化教学模式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教学活动中。多元化教学模式是一种范围比较广的新型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以及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等方面。它是通过坚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教学课堂中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化教学模式与新课改的教学要求、素质教育的要求相符程度较高,是符合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创新型教学模式。

三、多元化模式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钢琴教学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钢琴的基本手法和演奏能力,从而能够弹奏出钢琴作品。基本手法的练习确实是学习钢琴的基础,更是重点,教师应该给学生强调基本指法练习的重要性,但是如果只是反复的进行指法练习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趣,时间久了就会让学生对钢琴学习产生厌烦的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在钢琴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由于钢琴属于击弦式乐器的一种,在钢琴的基础训练“非连音”训练中,就要求弹奏者手指击键的速度要快,要弹奏出具有颗粒性的声音。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用速度要快、有力这样平直的语言去要求学生,相信这样达不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如果教师换一种说法,可以把琴键比喻成鼓面,手指比喻成鼓槌,只有鼓槌快速击到鼓面上时才能发出清晰明亮的声音,用这样既形象又生动的比喻来教学,能够让学生不再觉得学习钢琴基本指法枯燥,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掌握非连音的弹奏要领,又能够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二)寓情于教,加强学生对钢琴曲目的理解

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大多数强调速度、力度、表现力等弹奏技巧方面,但是如果只空有熟练的弹奏技巧,却没有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和情感的投入,那么钢琴演奏就仅仅是机械动作罢了,弹奏出来的也是空洞、呆板的音乐。每一部钢琴作品中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和内涵,学生对钢琴作品的理解能力和情感的投入与钢琴弹奏技巧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只有充分领悟作品的内涵,并投入自身情感,再加上熟练的弹奏技巧,才能够把钢琴作品演奏得淋漓尽致。这就要求教师在钢琴教学时,引导学生对钢琴作品进行分析,充分理解钢琴作品中描绘的情景和作者表达的情感。学生理解和感受作者的情感,对乐曲的动机发展、旋律平静与高潮间的过程有个清楚的认识,在演奏时更好地表现音乐的意境,并且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画面感,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多元化教学模式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

这里所说的多媒体技术不单单指计算机的组合,而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统一、整体的多媒体系统。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钢琴教学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对钢琴知识的需求,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够提高钢琴学习的效率。2.增加学生对乐曲的理解。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

目前在钢琴教学中,大多还采用考试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一般是采用笔试和面试的方法,笔试即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察,而面试则是对学生演奏能力的考察。这就使得很多教师和学生对钢琴学习带有很强的目的性,这种评价方式主要以反映机械记忆能力为主,缺乏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的考察。这就要求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由于钢琴教学的师资力量和学生的数量对比,使得师资供不应求,从当前实际需求出发,采用小组教学的方式,在小组教学中学生能够相互学习比较,在比较中共同进步,而且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减轻教师工作压力,同时提高学习效果。在小组教学模式下进行多元化教学评价,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一种清晰的认识,明确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努力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要固定不变,不同的学生在实际中的表现有所不同,所以应该灵活多变,对学生在弹奏时表现出来的创新点和闪光点进行肯定和赞扬,多采用表扬的形式,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批评,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