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艺术培训校长工作计划范文

艺术培训校长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艺术培训校长工作计划

第1篇:艺术培训校长工作计划范文

艺教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的通知精神,使艺术教育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方针,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原则,深化艺术教育,强化特色学科教学改革,巩固已取得的艺术教育成果。继续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实现各项工作目标。

工作重点

一、以佩尔少儿艺校为载体进一步提升我校的艺术特色水平。

二、艺术课程个性化。音乐学科把形体训练纳入教学,在学生会唱歌(抓好独唱、合唱、重唱等演唱技能)、会演奏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肢体语言,最终以音乐剧的形式表演展示。

三、美术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意、联想思维,以儿童画作为课堂教学特色,探索新颖绘画技法,每一学期开展师生书画作品展。

四、艺术活动的多样化,在活动中锻炼能力。多样的艺术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学习生活,丰富校园艺术品位,更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五、兴趣小组的市场化,在夯实本校兴趣小组教学的同时,充分利用“南艺培训基地”、“书画考级基地”等品牌优势,对双休日兴趣小组活动走市场化道路。联合市教育局、教研室、丹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南艺培训中心,开办佩尔艺校,本学期着重开办艺术兴趣小组,开设素描、儿童画、卡通画、书法、器乐、舞蹈等辅导班。所有兴趣小组在开学初制定好训练计划(内容、时间、地点、目标),训练过程中登记好兴趣小组活动记录簿。

六、着力培养一支人员强大,特长鲜明的艺术教师队伍。

工作安排

一、加强课堂教学及教研工作,全面实施教学整体优化,使备课、说课、导课、上课、评课的五课齐动。强化检查和督促的力度,使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具有实效性。

二、定期检查老师的备课,学生的作业,形成考核的规范化、制度化。

三、进一步扩大艺术考级队伍,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书画、器乐等艺术考级队伍中来,使我校的特色工作更加鲜明突出。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特长活动,如校园歌曲大赛、书画大赛、器乐大赛等活动。促进了学校艺术教育的提高。

五、做好南艺器乐培训的宣传发动和报名培训工作,培训前将举行艺术汇报演出活动,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促进艺术培训更高更快发展。

六、开展小型多样的艺术活动。利用周五校电视节目时间进行特长学生汇报活动,如:各种乐器的独奏、齐奏、合奏、独唱、独舞、演唱、书画等等,丰富学生的艺术生活,提高欣赏、鉴赏的能力。

第2篇:艺术培训校长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新时代;美术与艺术设计;教育改革

美术与艺术设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日常生活中不能缺少美,相关人员需要提高美术与艺术设计教育的整体水平,提高美术与艺术设计教育的认可度,增强高校美术与艺术设计教育的师资力量。这样能够从整体上提高美术与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这样也有助于让美术与艺术设计更多地呈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一、美术与艺术设计教育目前面临的阻碍

美术与艺术设计教育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阻碍,相关研究者需要结合美术与艺术设计的发展现状展开具体分析。1.缺乏明确的教学培养目标部分高校对于美术与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培养体系不够完备,培养目标模糊。部分高校在实际的考核过程中过于注重量化考核的实施,岗位目标、教学原则、职能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导致一些教师对教学质量不够重视,同时忽视了对于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1]。在美术与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用多样化的指标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难以解决当前美术教学中分层教学的问题。部分教师没有采用具体的标准化建议和相应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没有明确地规划既定教学任务和预期教学目标。这样限制了绩效激励性作用的有效发挥,进而导致教学目标缺乏明确性,最终难以形成明确且具体的教学职能。2.部分艺术类高校缺乏绩效管理机制部分艺术类高校对教师实施绩效管理水平考核,但在具体措施的落实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教师在根据绩效考核结果构建管理体制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部分艺术类高校没有按照绩效管理体制对教师实施严格的检查和考验,没有为教师提供较多的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在专业培训方面也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现阶段,高校培训激励对象主要为一线教学人员和一线科研工作人员,且培训激励项目也十分丰富,但部分艺术类高校没有在教学实践中采用有效的培训激励机制。对于艺术类教职工而言,部分人认为其工作福利相对较少,高校往往难以有效满足他们在实践中产生的需求,其晋升空间也相对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和质量,进而直接影响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3.部分艺术类高校的激励体系不够健全在充分挖掘教职工在实际工作中的潜能方面,绩效机制将会发挥十分重要的助力作用,如果激励机制存在一定的缺陷,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激励机制缺乏竞争力,可见绩效激励机制的构建、完善与具体执行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高校如果不能结合自身的特殊性展开具体分析,将会直接影响高校激励体制的完善程度,进而影响师生的学习和发展,对教职工发展平台等也会产生负面影响。这些实际问题对于教职工个人才能的展示和发挥影响较大,同时还会影响教职工实际工作的开展。缺乏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将难以完成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察,同时也会影响其职业素养的提高。4.美术与艺术设计学习缺乏合理的安排美术与艺术设计学习需要建立长效机制,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学习,或安排不间断的时长较长的大课。另外,美术与艺术设计创作有时还需要合作完成。美术合作学习这一模式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式学习,也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式学习。其中,在部分高校,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式学习模式缺乏合理的时间安排,尤其是对学习小组内部的实施安排不够科学。部分学生的自主规划能力相对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小组学习缺乏浓厚的兴趣。部分学生对于给出的课题教学方向了解得不够透彻,难以及时完成正确的课程规划,以致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难以做到取长补短、相互借鉴。这些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术合作学习的效果。5.合作学习没有结合课堂实际从整体方面分析,部分教师未能结合课堂实际开展教学。从局部方面分析,部分高校忽视了对课程特点、教师教学水平以及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等的考量,这将影响到实际课堂教学中对美术与艺术设计教学硬件条件的利用,有的硬件设施难以因地制宜,有的硬件与高校其他设施难以契合进而难以充分发挥作用。部分高校美术与艺术设计活动的具体教学方法和学习成果都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如,一些教师对于美术课堂教学形式和教学过程设计的掌握不够精准,以致美术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和明确的教学目标[2]。部分教师采用的美术课堂教学内容不够丰富,进而难以增强学生参与美术与艺术设计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6.教学体系不够多样化我国高校的美术教学体系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从苏联引进,更早期由一些留欧画家带回祖国,沿用至今,存在一些陈旧的理念,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需求。一些高校的美术教学以“画得像不像”为标准,而忽视了意象美术的发展。艺术设计教学在我国起步较晚,一些高校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设计思路老套,学生可发挥的空间较小,以致艺术设计教学滞后,社会采用率低,难以很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部分高校的艺术设计教学不被重视,高校之间缺乏广泛的交流和学习,这些都影响了教学体系的多样化发展。7.教学没有充分结合社会实际美术与艺术设计是创造美的活动,应该结合社会实践服务社会。但部分高校的美术与艺术设计教学闭门造车,与社会实践脱节,向学生传授的教学观念落后、不合时宜,难以满足学生对于美的需求,进而影响了美术与艺术设计课堂教学的效率,造成恶性循环,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在美术与艺术设计社会实践中,教师要大力拓宽应用领域,积极践行“设计无处不在”的理论,同时把从社会实践中获取的经验带入教学课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部分高校不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大型展览、比赛等活动,也没有响应相关部门的号召开展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建设各种社会实践基地,以致课堂教学缺乏画家和设计师的专业指导,培养出的学生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8.教学缺乏国际视野新时代,部分高校缺乏国际视野,与其他国家高校的交流有限,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没有与其他教师相互学习。部分高校缺乏对历史观念的探索和发现,没有采用长效的交流机制,没有与其他高校之间搭建起长期交流的桥梁,也没有引进留学归国人员授课[3]。

二、新时代开展美术与艺术设计教育的建议

1.明确岗位目标和教学职能在思想上,高校要高度重视美术与艺术设计教学,积极建立美术教育绩效考核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能过于注重量化标准,而是需要根据岗位的实际教学目标和教学职能加以完善。在教学过程中,高校要重视对教师教学完成质量和效率的考核。在美术与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用多样化的指标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层次,解决当前美术与艺术设计教学中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高校要增强绩效考核机制的实效性,促进岗位目标、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采取有效的措施明确岗位目标与教学职能,在分析高校组织结构和教学职能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绩效管理体系。2.建立美术课程绩效管理机制提升教师的绩效管理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绩效考核的最终结果构建与之相匹配的绩效考核管理机制。学校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积极引进有序且完善的绩效管理机制,全面发展并实施绩效考核举措,建立健全学校培训激励机制。现阶段,高校的培训激励对象应主要集中于一线教职工人员、科研工作人员,并应结合学校的情况展开具体分析。艺术类高校要丰富培训激励项目,采取多种措施,完善培训激励机制,让教职工循序渐进地参与全国相关培训。对于艺术类高校的教职工而言,高校可以采取多种政策适当地增加教职工的工作福利,满足艺术类教职工的合理需求,以此提高教职工的实际工作能力,拓展艺术类教职工的工作晋升空间,有效完善高校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升高校专业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促进预期工作目标的实现。3.科学安排美术教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科学的安排,从班长到各个学习小组,再由学习小组组长到学员个人,小组学员之间的良好配合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而且能够增强学习小组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学员的学习能力,进而做到相互兼顾、彼此互补。如,教师可以采取以一带二学习小组组合、成绩优秀的学生带成绩稍差的学生的学习小组组合等,这些都是极具优势的组合。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性格作为划分学习小组的依据,尽可能地避免学习小组中学员矛盾的出现,同时应避免将多名自卑或不敢表达自我观点的学生划入同一学习小组。4.美术教学要结合实际一方面,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尽可能丰富,并且以此为基础有效增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对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真实学习情况要有足够清晰的认识,因材施教,将多种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另一方面,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对于绘画水平存在差异的学生,教师可以尝试让他们参与形式多样的学习小组,以双人合作的学习模式参与美术教学活动。5.美术教学体系要多样化在美术与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要避免以画得像不像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要建立以学生意向表达为主线的评价标准,强调学生的主观感受,采用丰富多彩的创作形式,引入民间美术,将传统文化引入课堂教学,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建立与完善多种教学体系,冲破教学体系单一的牢笼。6.美术教学要结合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为美术与艺术设计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美术与艺术设计教学要为社会服务,开拓更广阔的美术与艺术设计社会实践领域,使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增加课时量。高校要建立长效机制,高度重视社会实践,同时要引入奖励机制,将实践学分计入学生的学成绩。7.美术教学要有国际视野美术与艺术设计既蕴含传统文化的内涵,又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教师需要采用多渠道的交流方式,具备强烈的交流意识,将中西文化结合,进而为我国的美术与艺术设计教育创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新时代,高校不仅需要提高美术与艺术设计教育的质量,而且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新的时代特色融入美术与艺术设计教育,将美术与艺术设计教育和生活有效结合。同时,高校需要加强美术与艺术设计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尤其需要明确美术与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魏官禄.新时期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创新设计理念教学研究[J].艺术家,2020(2):130-131.

[2]孙奎利,龚立君.艺术与科学融合背景下艺术院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建筑与文化,2020(8):181-182.

第3篇:艺术培训校长工作计划范文

区域经济专业建设应用技术型21世纪以来,在经济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下,我国社会迈入转型期,以产业革命的发展周期和新的国际分工为依托,形成了不同产业集群支撑的区域经济。纵观当前我国地方高校专业建设特别是民办高校发展现状,在与区域经济发展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联性上不足,尚存在人才培养目标趋同、服务面向单一、专业人才缺乏特色等诸多问题,加剧了人才供给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失衡。黑龙江省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划给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充分发挥民办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服务地方区域经济、服务于社会的作用,是民办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重要课题。

一、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推动艺术设计专业多元化宽口径发展

黑龙江省委提出的“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积极响应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精神,明确了我省经济发展的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产品、优势项目、优势区域。随着区域经济建设的加快,艺术设计专业人员将面临较大的缺口,人才需求呈现出综合技能素质高、专业交叉性强、职业发展领域多元化的特点。根据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要求,亟需针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布局,调整与主导产业相关、以职业素质教育为导向的专业培养模式。

以笔者所在的黑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在调研行业现状基础上,做到在专业设置上与地方主导产业对接,以产业岗位群来设立专业结构方向;在课程体系上做到宽口径与柔性专业方向相结合,形成专业化、层次化、系列化、模块化。课程类别共包含四类:通识教育课程、就业力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行业企业课程。其中就业力核心课程设置分为室内设计模块、景观设计模块、展示设计模块、陈设艺术设计模块,每个模块的人才供给与产业结构匹配度相一致,体现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行业就业方向:如景观设计师、室内设计师、陈设设计师、展示设计师、展览策划、项目管理员、工程绘图员、工程预算员等。此外,在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中增设了艺术设计专业外语、平面设计、动画设计等交叉专业领域主干课程的学习,形成特色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强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

黑龙江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的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等;“十大工程”规划中的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工程、“三优”文明城市工程等内容,涵盖了与艺术设计行业联系紧密的诸多职业领域。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及产业链的需求有实际的发展意义,但当前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荒”的现象说明高等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进一步完善适应结构产业群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使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工作岗位要求对接的重要途径。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尤其要加强相应技术领域及职业岗位(群)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的硬环境与软环境方面实施方面加大建设力度。

硬件设施方面:包括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强化校企合作,在教学实训、项目设计、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方面形成深度合作,形成资源共享、人才共有、过程共管的联合培养人才机制。软环境建设方面:一是要建设一支教学能力强、专业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应用型双师型教学团队,团队由在职专任教师、企业行业工程技术人员、项目管理人员、高校及科研院所专家共同组成。在职专任教师普遍存在应用技术能力欠缺问题,重在培养成为“双师型”教师,通过校外实习、培训基地,顶岗锻炼等方式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二是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可以划分为实践导向教学、专业实践教学和项目实践教学三个层次。实践导向教学旨在让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培养密切结合,通过有机整合形成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专业实践教学借助于基础性设施平台,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充分结合,通过教学实训、真实案例设计、专业实习等环节完成。项目实践教学搭建于校内外实训工作室及实习基地,运用项目实践、校企合作教学、工作室实训展开,通过多种实践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及创新精神。

三、地方区域经济要求创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

鲁昕部长在“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经验交流会”的讲话中提到艺术教育核心问题是:只有具有现代技术和专业技术训练的人才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产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这对我们高校专业教师的转型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设计专业属于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体现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导向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必须在教育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具体体现在:

(1)教学方法改革。将理论与实践分开进行。理论部分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根据专业特点,结合具体设计案例进行系统讲授,运用项目式、任务驱动式、启发式、参与式等多种方法进行互动教学。实践部分在专业实训工作室进行,以学生为主导,单独或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承接真实设计项目,教师采用演示、引导、点化等方法进行指导。

(2)师资力量拓展。通过第二课堂等活动,定期聘请行业专家来校讲学,深化专业知识学习,增长间接经验,了解行业一线状况,开阔设计视野。定期组织和指导专业学生参加主题设计比赛和校园文化活动,倡导和鼓励学生提供创意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3)校外实践教学。行业企业课程以设计公司进行实践教学为主,结合企业行业的实际业务和设计项目进行,由专职教师进行监管和统筹,并回校后讨论、总结和教学评估,保证学习与实践的效果。

(4)“工作室”教学模式。实训工作室对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应用技能水平有重要的意义。以实践为导向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以校园实训基地为载体,我院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工作室以动画、环境设计和平面设计方向为主,通过工学交替、产教融合,以拓展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目标,将设计应用到具体的工作项目中,通过校企合作、边用边学,实现学生综合素养与职业技能的提高。

总之,实现民办高校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与合作共赢,是民办高校专业结构优化与人才培养战略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要密切保持教育教学理念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对应性,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丁继安.构建以实践教学体系为核心的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04.

[2]白雪艳.我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探究[J].对外经贸,2012.

第4篇:艺术培训校长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

一、引言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市场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需要高职院校培养出更高水平的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教育部2006年出台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提高高职教育质量,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就业能力”[1]。潍坊科技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以下简称为艺术与传媒学院)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改革,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努力突出专业办学特色,以此来切实培养高水平的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

二、突出特色,面向应用,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培养,一般是为各行业的工作一线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联系紧密。可以说,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着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格。因此,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必须以准确把握社会对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基础。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实践教学,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艺术与传媒学院定期举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讨座谈会,邀请部分单位经理、人力资源部长、艺术总监、工作一线专家、能手等,与艺术与传媒学院领导和专业教师、学生进行座谈、研讨,共同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的修订,让艺术与传媒学院师生都能及时了解、把握当前用人单位对人才规格的需求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之上,艺术与传媒学院师生对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与培养理念形成了共识,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动手能力强、应用能力灵活、市场意识超前和勇于创新、敢于创业的应用型人才。”[2]艺术与传媒学院在实践教学具体环节上,制定了“面向应用,全程贯穿,实用有效”的教学原则,坚持“院校、师生、企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对于实践教学比重方面,艺术与传媒学院实行学院“总调”与师生“微调”相结合,以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作为教学设计的起点,灵活调整理论与实践课程设置,既让学生通过艺术设计实践充分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又能为生产行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了院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的目的。

三、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创造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

1.建立了校内实习基地

近年来,艺术与传媒学院秉承面向应用的办学理念,提出了“与岗位零距离”教学平台建设方案,成立了艺术与传媒学院科大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并将其作为校内实践基地,注重特色创意与市场应用,先后被评为“潍坊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寿光市创业示范企业”。该公司创设了广告设计工作室、动画工作室、陶艺工作室等10多个功能室,注重综合功能建设,涵盖动漫制作、雕塑、陶艺、设计等课程。近几年来,艺术与传媒学院实行“实践观摩、实践帮扶、实践指导”的传承式教学模式,即新生观摩体验、老生帮扶带动新生、教师全程指导,以来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积极创造条件使校内实训基地向师生和社会开放,实现一周无休日的运作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作室和实践基地的功能与作用,使基地和工作室成为学院师生实践教学的良好平台。

2.强化校企合作,灵活实践方式

校企合作,是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主要举措和重要实践形式。艺术与传媒学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先后在寿光市蔬菜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山东省蔬菜产业集团等12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实验实习、实施大学生创新计划等,提供了开放式学习的优势条件。校企合作中,通过企业化运作,让师生参与承办公司业务,锻炼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艺术与传媒学院已经逐步形成了教学、创作、社会实践一体的教学体系。另外,艺术与传媒学院利用大型展览、节庆、赛事活动等机会,联系学生实践岗位。例如,在寿光市每年举办的“国际蔬菜博览会”期间,艺术与传媒学院都要选派一定数量学生,参加博览会准备期间的相关设计与造型工作,为博览会设计出了形态各异的农耕艺术造型。同时,学生们利用不同蔬菜品种,创意设计了专题展区,其展现形式令人耳目一新。除了大型展览,每逢寿光市各大商场搞促销活动,也会发现艺术与传媒学院学生的身影,他们发挥艺术设计专业特长参与商场的促销策划。例如,学生们设计制作了2007年全国大学生排球联赛、第9届全国武术套路大赛潍科院赛场场地广告等,这些活动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

3.艺术实践与服务社会相结合,注重加强学生创意设计的实践锻炼

艺术与传媒学院组织师生参与城市美化过程,承接墙绘工程等,以师生创意为主确定设计主题和形式,在广场、社区等墙面上,喷绘了大量的墙体作品。这些作品将现代都市的人们生活、文化建设与当地的风俗文化相融合,增强了作品积极向上的感染力。同时,艺术与传媒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比赛活动。近几年来,通过艺术与传媒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获得了优异的竞赛成绩。其中,泥塑《菜乡魂》、群雕《贾思勰广场雕塑》和陶艺《寿光版金陵十二钗》,均获得了国家专利,等等。

四、构建软硬件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促进实践教学改革

1.加强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塑造双师队伍

教师是实施实践教学改革的落实者和推动者,其教育思想观念首先要转型更新,使其在教学过程中自觉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积极探索深化艺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因此,艺术与传媒学院建立了双师导向的激励政策,注重培养双师业务素质,致力提高双师实践教学能力。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与行业实践。比如,每学期制定计划,轮派教师到相关单位挂职实践锻炼至少1个月,由本人制定实践大纲,写出实践报告,定时和其他教师交流实践心得。与此同时,实践单位也及时向学院书面回馈实践鉴定意见。这一计划的实施,极大促进了艺术与传媒学院实践教学改革的进程。另外,艺术与传媒学院还聘请了校企合作单位工作一线专家作为校外导师。一线专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与师生的相互促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线专家能帮带青年实训教师不断学习新技能,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帮助他们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加强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青年教师的不断成长,使艺术与传媒学院实践教学的质量不断提高。二是一线专家能够合理分配实训任务,让学生们有条不紊地相互协作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实践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保障设施

实践教学设施的好坏,对实践教学质量有着直接影响。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耗材资金投入量较大[3],艺术与传媒学院多渠道筹集资金,进行实践设施建设。一是把科大文化公司创造的利润,一部分用于该公司和工作室实践教学的正常运转,一部分用于添置急需实践设备。在设备的配置方面,多侧重于其实践应用型。比如,广告设计中心添置了双头激光雕刻机;摄影工作室新购置了20架数码相机和三脚架;陶艺工作室添置了大型窑炉;等等。这些设施的投入与运用,使实践教学开展得更加顺利,实践教学质量也不断提高。二是发挥创意,充分利用校内闲置和废旧物品用于实践教学。比如,艺术与传媒学院改建宿舍时置换下来的许多床板,虽已陈旧过时,但用料却是实木。利用这些实木板,让学生通过切割、打磨成一块块的木刻板,供学生练习,使学生完成了许多精美的木刻。又如,利用校内改建工地上废旧的螺钉、螺母、钢管等材料,学生创意制作了许多工艺品。此外,许多大型演出晚会上用完的彩带、条幅等,都能被学生用来制作出别出心裁的艺术作品。校内闲置和废旧物品的利用,既节约了资金的投入、解决了实践教学的耗材问题,又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和动手能力。

3.建立考核评价机制,规范完善实践教学管理

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是促进实践教学改革健康发展的坚强后盾。为了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改革,艺术与传媒学院各设计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和具体实践项目,制定了不同的考核标准,主要注重学生实践环节和实践能力的测评,确保实践教学评价的实时性和合理性。一是艺术与传媒学院实施了校内实训评价制度,根据每门课程的实训大纲,将实训内容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实践项目,每个项目由实训指导教师制定出实训任务书、能力要求和考核评分标准,分别对学生进行平时表现考核、实操过程考核和实践报告考核,并将它们按照10%、50%和40%来折合该科成绩。二是艺术与传媒学院实施了校企合作单位实训评价制度。校企合作单位根据实际工作要求,分别对学生的工作态度、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能力做出考核,按照10%、45%和45%来折合实训总成绩。三是为了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合理评价竞赛成绩,艺术与传媒学院还制定了给予物质奖励和优先评优资格、顶替一门理论课学分资格等标准与规则,以此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比赛。四是对于教师的实践评价,艺术与传媒学院则通过该教师实训任务的完成情况、其学生的实践作品、获奖情况、实训单位的评价等方面,来综合予以评价。同时,艺术与传媒学院把综合评价分值作为向企业推荐人才和教师评优的重要依据,以此来充分调动教与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以学生为本位,能力应用为主线的实践教学理念。五是艺术与传媒学院设立了专门的实践教学科室,主要负责管理和督导实践教学工作、实训场地的安全教育等。该科室由专人制定班级的集体实践教学规划,具体组织、协调各班的实践教学,实现了实践教学有秩序、有目的地开展的目的。同时,该科室也负责校内实习基地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即该科室负责履行各工作室的管理工作职责,协调各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活动与各专业相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人、财、物的统筹优势,实现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六是艺术与传媒学院配套制定了一系列的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例如,“艺术与传媒学院实践教学管理暂行条例”、“艺术与传媒学院实践教学考核评估办法”、“艺术与传媒学院实践教学设备管理办法”、“艺术与传媒学院工作室目标任务”、“工作室管理规定”[4],等等。这些规章制度,对于促进艺术与传媒学院实践教学的管理更加规范有序,以及保障实践教学能更好地实现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炎飞,叶桂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近十年的发展与相关分析[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75-78.

[2]刘建国,黄顺年.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原因及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9-42.

[3]许宝森.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船舶动力装置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8(4):64-66.

第5篇:艺术培训校长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生产性实训基地 实践

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一直施行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理论教学,而实训教学没有被摆上应有的位置,学校与企业相分离、课堂教学与生产实际相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懂新技术、新工艺,缺乏与企业岗位相适应的实践操作能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实训设施不足、双师型教师不足、实训成本高、实训模式落后。十八届三中全会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经过实践研究,笔者认为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是当前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方式之一。

笔者所在的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经历了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之后,对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在校内外初步建立了中西餐烹饪、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等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6个。

一、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形式

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北海市烹饪协会、合浦惠来宝有限公司、北海一手贝艺等企业深度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建设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开发了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建立了以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平台,以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为教学团队,学生以企业员工身份参与生产的“教、学、研、产、销一体化”的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

1.“厂中校”形式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作为中职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拥有一套先进的数控技术生产设备,但运行这套设备需要较大的成本,且缺乏高水平的实训指导教师,导致数控专业的实训教学无法正常开展,学生的技能操作远远达不到该专业的教学要求。为此,学校在2013年主动与合浦惠来宝有限公司合作,在惠来宝公司成立“厂中校”,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数控专业设备,由企业提供相关原材料和技术人员,组织学生开展生产和实训,这样在生产产品的同时,又能达到实训的目的,真正实现“学做合一”。

2.“校中厂”形式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南珠系列手工艺加工项目作为学校中职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特色项目,在项目建设中采购了贝雕等南珠系列手工艺加工设备。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贝雕等民族手工艺技艺,学校与许承斌等广西工艺美术大师合作,引企入校,在校内建立了“北海一手贝艺”企业,同时作为学校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利用学校设备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技术优势,运用市场机制运行,在生产产品、经营业务或技术研发的同时,完成对该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训、实习、生产等任务。

3.“合作经营”形式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校与北海市烹饪协会合作,聘任北海市烹饪协会副会长、秘书长等为学校中西餐烹饪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经理,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中西餐烹饪设备,共建学校中西餐烹饪实训基地(校内)、D家饮食文化实训基地(北海市教育局)、校园饮食文化实训基地(北海中学)等4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从烹饪生产性实训中加深了对烹饪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参与烹饪产品生产的过程中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参与烹饪实训基地的菜品研发、生产制作、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等,在真实的职场氛围、真实的产品制造过程、真实的企业文化中实现了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接触。学校自主经营,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和生产任务,在规定实训课程外,还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以解决部分贫困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问题。

4.“自主经营”形式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校还采取公开招募的形式,招募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及掌握一定咖啡技术的在职教师担任咖啡文化实训基地管理人员,实训基地除了教学、实训任务之外,还对外经营并承担咖啡技术培训任务。在咖啡文化实训基地中,不仅学生提高了专业技能,实训基地教师也在实践中得到了磨炼,迅速成长为“上得讲台、下得基地、做得项目、擅长经营、懂得管理”的复合型教师。

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成效

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开展专业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更是实现中职学校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变革课程内容,革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载体。

1.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降低办学成本

为降低办学成本,学校积极与企业合作,充分利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设施优势,改革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开发和构建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实践教学体系,选取合理的市场产品与学生技能训练结合起来,探索一种既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学校技能训练成本,同时又能培养学生技能和创新能力,树立质量意识,实现“三赢”的实训教学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2.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更有利于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形成

生产性实训基地与其他基地相比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将企业的产品融入实训中。学生在全真市场下进行实训,不仅可以掌握设备的操作方法,而且对产品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和检测也进行了深入了解,这样可以较快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在就业工作中能尽快适应企业。

3.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有利于学生职业精神的养成

职业精神在现代企业和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员工的职业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发展,现代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也早已不再局限在职业技能上,很多企业都成立了企业文化部或类似部门专门负责对员工职业精神的培养。生产性实训基地可微缩企业真实生产场景,学生可以按照企业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进而实现“学生职业素养与企业岗位要求零距离、学生毕业与就业零时间”的目标。

4.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有利于复合型教师的培养

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的教师与企业的专家可以共同制定培养目标、课程实施方案及教学计划,特别是实训教学环节的教学大纲、教材编写以及专业岗位技能要求的制定等。学校可以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考察,让教师参与生产性实训的指导,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有关技能考核等级证书。学校教师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行教学、教研、经营管理,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成长为“上得讲台、下得基地、做得项目、擅长经营、懂得管理”的复合型教师。

三、目前生产性实训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生产性实训基地规模小,产品少

受学校办学资金制约等因素影响,学校目前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规模不大,服务项目数和业务量较小,能够组织学生参与生产性实训的时间和人数还是有限,生产性实训占实践教学的比例不高。比如学校的咖啡文化实训基地,服务对象仅限校内部分师生及外来参观考察人员,业务量不大,可以为学生提供的生产性实践岗位有限。

2.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组织水平有待提高

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指导教师主要由学校专业教师及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目前指导教师数量不足、指导水平不高。学校专业教师实践技能不强,企业技术人员缺乏教学经验,既懂做又会教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同时,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训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典型性。实训项目内容往往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确定,缺少规划及系统考虑,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对接程度还不够紧密。比如学校的几个烹饪专业实训基地,虽然聘请了北海市烹饪协会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实训指导教师,带领学校师生对北海D家特色菜肴、校园健康营养菜肴等进行了系列研发,目前也开发编写了对应的校本教材,但在实训教学中仍缺乏系统性、递进性及典型性。基于以上原因,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教学组织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生产性实训基地发展的思考

1.建章立制,强化管理

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是教学实训,为保障其不偏离主要目标,要建立健全基地内部的管理和运作机制,落实机构和人员,明确职责,保证基地教学实训功能的实现。还要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考核和预警机制,对无法按合同或章程履行人才培养义务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或负责人,先给予一定期限的整改,经整改仍不符合要求的,应终止与其合作。

2.拓展功能,扩大规模

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与一般实训基地最大的不同在于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教学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体。学校可以整合政府、行业、企业等资源,根据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特点,有计划地拓展技能考证、员工培训、技术研发、成果展示等功能,不断扩大基地生产服务规模,实现基地效益最大化,促进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比如学校的烹饪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在2015年就承担了北海市教育局的“双师型”教师培训项目,2016年对外开展了“家庭厨艺”培训班及“亲子厨艺”培训班,并于2016年成功申报了两个省级教改项目,把基地拓展成融中职教师培训、技能研发、技能鉴定、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实训中心。

3.系统规划,提升水平

要提高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教学组织水平,应制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整体规划。学校应根据专业、课程、实训内容等要求对基地建设制定系统整体规划,分阶段、分层次组织实施,同时要提升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水平。加大培训力度,提升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指导水平,鼓励实训指导教师不断开发适合的工学结合课程,优化实训项目,完善对工作过程的指导评价。通过增强软实力,提高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教学组织水平。

[ 参 考 文 献 ]

[1]蔡智军.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营模式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6(6).

[2]申屠江平.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0(9).

第6篇:艺术培训校长工作计划范文

1.师资建设滞后,教师结构不合理,缺乏一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方面的教师大多毕业于普通高校,他们具备本科、硕士学历,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熟知普通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从普通高校直接进人高职院校,由实践能力不足的学生转变为教师,教学经验明显不足。同时,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也缺乏一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现任教师大多数处于高负荷的工作状态之中,很难抽出时间参加实践培训或到企业顶岗锻炼,他们难以胜任以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教学需要。

2.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各种设计专业教学内涵彼此雷同

目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种类齐全,但人才培养定位大同小异,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规划不清晰,缺少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艺术设计教育从模式、形式到内容都十分相似。不少人才培养方案没有从学校、区域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盲目模仿,甘于趋从,导致大量教育资源重复浪费。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怎样培养拥有创新意识的艺术设计人才呢?因此,根据当前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需求,根据各职业院校的培养层次和所在区域的不同进行差异定位,确立培养各自的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科学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已刻不容缓。

3.由于艺术类专业的不断扩招,学校硬件设施

建设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求的矛盾日益突显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要真正落实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依赖有力的硬件保障,即实训、实践基地的建设。校内实训、实践教学基地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高职教育特色和特殊性。而目前国家和地方对高职院校投人很少少,学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硬件设施配置不足,校内实习基地不健全,导致实践环节的教学无法正常开展,师生专业技能训练无法得到保证和提高。

4.稳定的校企合作难以建立,顶岗实习流于形式

由于稳定的校企合作难以建立,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到企业参与完成设计项目的实践机会不多。主要原因是高职教育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方式以及人才优势尚未得到社会与企业的广泛认可,依旧沿用学历、学位来做为衡量人才能力的唯一标准,企业不愿将设计项目交给高职院校的学生来做,因此,学生实际锻炼的机会很少,他们难以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设计经验,无法按照甲方的要求完成项目的实施,导致了“企业不敢用、学生不敢做,,的恶性循环。造成长效稳定的校企合作难以建立,顶岗实习环节形同虚设。

5.学生综合素质较低,影响艺术设计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艺术设计由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交叉性学科,单一学科知识难以符合现代艺术设计人才观,艺术设计行业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丰富、全面的综合知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主要按两套方法招收学生:一类是的艺术类考生,他们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但常常忽视文化课的学习;另一类是理工类的学生,文化课较好,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薄弱。造成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尴尬教育局面,严重影响艺术设计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对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1.艺术设计教育没有统一模式,只有统一导向,提倡多元模式办学

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理念和思路是清晰的,但是各个院校的具体的运作实践一定是多样的。服务不同区域、不同层面的院校多样的成功实践模式,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的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因此,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一个位置都能为中国特色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建设做出贡献。所以,高职院校一定要设置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新办学理念,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结合区域优势,构筑地方特色鲜明的教学体系,在大方向下、大框架下坚定不移地走特色之路。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水平由教师的执教能力决定。因此,对高职艺术设计教师进行全面培训,提高他们的执教能力,尤其对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学校制订全面的培习11计划,并建立相应的培训评价考核体系,促进各层面的教师执教能力和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实践学习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有计划的选派教师到相关企业、公司进行考察学习,精通实践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把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

3.科学准确地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定位

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同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对国内、本地区的相关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现状进行调研,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相应的灵活调整,其教学内容在基础理论上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在专业内容上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确保所培养的人才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4.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要培养出企业和社会满意的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必须使课堂教学形式适应市场和产业需求,必须始终围绕着职业属性和专业特点而展开。要做到加强实践走出去,丰富教学请进来。具体做法是:首先,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特别注重加强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结合实际生产现场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专业课教学中,每门课都要有社会调查。作业要求结合实际项目进行设计,要学生深人生产一线了解掌握工艺流程、设计管理、市场运作、材料及相关法律知识。走出去使学生们真正按照岗位要求衡量自己,查找不足,真正看到自己未来发展的道路,为步人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请实践经验丰富设计人员担任专业课的教学工作,将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充分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5.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大对教育的投人,改善教学条件,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

第7篇:艺术培训校长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文件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卫生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二、工作目标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实施体艺2+1工程,按照“重普及、促提高、抓特色”的工作路径,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社团活动与兴趣小组为辅助,全面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激发学生艺术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深入推进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1、加强规范与统筹,扎实开展体育常规工作。开齐开足体育课,针对学生体质测试结果,加强教学分析与研究,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成效。进一步丰富大课间活动和体育活动课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强化运动效果。做好学生体育运动队、社团、兴趣小组的日常训练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育竞技水平,培养体育特长生。继续做好学生体质测试工作和测试数据的采集、报送及分析工作。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及体质体能健康状况等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加强规划与思考,着力推进体育重点工作。制定活动方案和计划,挖掘整合各类资源,有序推进体艺2+1项目的开展,打造学校体艺工作特色。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体育教师培训活动和教研活动,提高体育教师业务水平。

3、加强探索与研究,深入推进体育特色项目建设。积极响应市局要求,继续参加市级各项毽绳,努力提高我校绳毽运动的水平努力,同时积极配合配合市级号召“打造我市绳毽运动区域特色品牌”努力。二是全面推进校园足球运动的发展。一方面加强足球教师队伍建设,另一方面将足球教学纳入体育课程计划,将足球训练作为大课间活动和体育活动课重要内容,同时争取通过开展校园足球班级联赛等活动,加强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积极参加各市级举行的校园足球教练员提高培训班。三是配合市级的相关大力推进“武术进校园”号召,做好相关工作。

细节方面:(所谓各行如隔山,虽然在这个岗位两年了,但体卫艺所涉及到的东西我还是很不熟,甚至是无知。所以体卫艺工作的开展着实还得依靠在座的各位的大力支持鼎力相助,在此先谢过。罗列了一下今年下半年我们体卫艺这一块的工作要点)

大力发现、挖掘体育方面的特长生,指定好训练计划。各项训练的计划、方案、包括签到等,做好备份,年底检查材料要用。

(二)切实抓好学校卫生工作,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

1、认真落实学生疾病日报制度、疫情报告制度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制度,密切联合家庭、社会,做好学校卫生防疫工作,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率和常见病的新发病率。

2、严格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相关规定,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做好特殊体质学生情况摸底工作,针对特殊体质学生采取科学措施,确保学生健康成长。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开展学生体检工作,并将学生体检结果及时反馈给家长,做好体检数据的分析工作,采取针对性措施。

3、认真落实健康教育课时,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密切联系区镇卫生院等相关部门,尝试借助专业力量,开展学生青春期教育、急救自护知识教育等健康培训,全面落实“生命健康安全教育项目”,帮助学生提高卫生意识,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细节方面:

1. 卫生室各项管理制度上墙,卫生室管理到位。

2. 狠抓晨检上报工作(晨检上交时间为上午大课间前),做好记录,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班主任及德育办。新初一刚进来,关于晨检上报具体细节,还需做一做培训工作,确保晨检上报及时有效。每天将未交班级统计好上报给德育办。严格执行“一案八制”。

3. 配合总务处做好必要的消毒工作。

4. 配合做好每年一次的初一初二学生体检工作,及时录入数据,做出分析,及时反馈给德育办,特殊情况的还需反馈给家长知晓。

4. 本学期安排1次健康知识讲座(初定11月中旬),到时邀请沙溪医院的专业人员过来。

5. 每月上传两篇健康卫生知识。

6. 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卫生健康会议,做好记录,拍照,并落实相关会议精神。

7. 本学期组织一次全校范围内的学生层面上的健康知识竞赛活动。

(三)注重强化学校美育工作,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1、学校在保证音美课堂教学时间的同时,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音美教学质量,为学生参与艺术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积极开展艺术活动,增强学生艺术素养。

2、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教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加强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和艺术社团建设,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展示学生的艺术才能,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巩固艺术教育教学成果。加强管理,保障学校教育活动的健康开展。

3、全面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推进体育艺术传统项目特色项目建设。根据《国家“2+1项目”体育与艺术技能标准》,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学生社团、兴趣小组、活动俱乐部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丰富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内容,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艺项目,让每个学生掌握至少两项体育技能和自主发展一项艺术特长。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手抄报比赛、书画比赛、文艺汇演等。利用好学校的厨窗、黑板报,展板等宣传阵地,出刊一系列专题宣传栏,从而优化育人环境。

细节方面:(上半年在艺术老师紧缺的情况下,我们按部就班地完成了常规工作,希望今年能有更大的突破)

1.配合德育办做好期初学生假期德育作业(绘画类)的评选活动;

2.协助德育办做好本学期的板报设计和评选活动;

3. 艺术专用教室使用管理到位。

第8篇:艺术培训校长工作计划范文

一、精细科学、引领育人的制度建设

(一)规范化的制度建设。学校管理要走规范化发展之路,必须依靠规范化的制度作为保障,艺体管理工作更是如此。因此,绵阳中学制定了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如《艺体处工作制度》涉及方向指导、明确职责,而《艺体处器材管理制度》《艺体处课堂巡查制度》《运动场(体育馆)管理制度》《体育教师服装管理办法》《艺体学生管理制度》《艺体生个人档案制度》涉及过程监督、细节管理,《艺体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艺体教师奖惩办法》涉及结果考核、激励机制等。而科学的制度保障就要考虑思想引领、操作性、执行力、监督机制等诸多因素。思想引领是第一位,在制度建设上既要有管理的公开、公平、公正,也要从教育的角度思考如何通过制度去引导教师和学生。(二)充分发挥制度的育人功能。学校制度的主要功能是育人,既体现在对学生的教育上,也体现在对教师的引领上。尤其是对于艺体特长生而言,由于他们的情况较为复杂,加上艺体考试形式的特殊性,他们会有许多训练、比赛或培训活动。如果缺乏一定的制度保障,则很难保证艺体特长生训练或培训的效果。因此,绵阳中学在体育训练队、美术和音乐专业培训班组建初期就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同时,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教师要有规则意识、纪律意识,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绵阳中学艺体处采用多层问责相结合的问责制度,包括问责教练、班主任问责学生的管理模式。同时,学校在艺体生训练中实行导师负责制,杜绝教师和学生出现借故旷课、旷训的情况。

二、思想为先、业务护航的教师队伍建设

(一)高度重视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由于学科特点,音乐、美术、体育教师更显得随性,更容易游离于纪律的边缘,这就需要统一思想,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对艺体学科育人功能的认可度。艺体特长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指导和科学训练,艺体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艺体特长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打造优秀的艺体教师队伍是学校必须正视的问题。在这方面,绵阳中学从以下三点抓起。首先,加强理论学习,通过学习、座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让教师懂得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师德要求。其次,通过表彰先进,树立艺体教师中的先进典型,让艺体教师从实践中懂得怎样才能成为师德的典范。最后,充分发挥艺体党员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将艺体教师的思想工作融入党支部建设工作中,真正做到党员带头、重在师德。(二)多渠道培养教师队伍。一是加强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绵阳中学一直坚持的高效教师培训方式,学校充分利用自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根据教师的工作现状和实际需求开展一系列培训。例如,学校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引入模块化校本教学,将“三大球(足球、篮球和排球)运动”、武术、戏剧、古典音乐等分模块引入高中课堂,组织有丰富经验的教师编制校本教材、教案,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二是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学校通过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制定考核奖励办法等多层面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职业幸福感。三是强化艺体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担负的责任,发挥艺体特色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三)细化过程管理,将科学的课堂评价机制引入艺体课堂。作为非常规高考科目,艺体科目的课堂评价应该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学生思想行为教育和综合素养提升上。这就需要艺体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艺体课堂的教育教学水平。另外,艺体教练要避免重训练轻德育的现象,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都应该以身作则,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系统设计、多元成才的艺体生管理

(一)准确定位艺体特长生。顾名思义,艺体特长生就是指有艺体特长的学生。艺体特长生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学生群体,具有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行为习惯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等特点。但是,教师应该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对艺体特长生进行科学定位。在认识上,教师不能因为成绩差而将艺体特长生与其他学生分开对待,应该使所有艺体特长生感受到他们与其他学生是平等的,让他们意识到所具有的特长可以使他们有更宽广的舞台展示自己。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因材施教、体现新课改的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科学管理艺体特长生。对艺体特长生的管理,要讲究科学的方法。首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意味着教师应该教育、引导学生,尊重艺体特长生的个性,促使其积极健康发展。热爱学生则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要有博大的胸襟,当学生犯错时能够宽容、耐心教导。信任学生则是指教师要相信学生在学校教育下能够逐步成熟、长大,教师要在各种艺术体育类比赛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文化课学习上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给予他们足够的机会和耐心。其次,对艺体特长生的管理要“细”“严”“实”。学校各个运动队的教练结合每个特长生的具体情况,对每个人每节课的训练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阶段性训练目标和比赛目标。在每个训练队组建之初,教练耐心地向艺体特长生解读学校的规章制度,包括对艺体特长生的管理办法、过程考核及监督等。特别是寒暑假期间,艺体特长生的训练、比赛任务比较重,学校要求教练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并对学生的假期休息、比赛、训练等各方面提出明确要求。艺体处也会安排专人负责寒暑假特长生的训练、比赛过程监管,保证训练、比赛计划的顺利实施。(三)打造多元化班级管理平台。由于艺体特长生的特殊性,学校对他们的管理难度相对较大,这就需要打造多元化艺体特长生管理平台。绵阳中学结合实际,构建了“一班一档案、两会两课堂”的管理平台。“一班”是指成立专门的艺体创新实验班。绵阳中学针对艺体特长生的特点,成立了专门的艺体创新实验班。艺体特长生因文化课成绩普遍较弱、个性较突出、难以融入集体,而使人觉得对他们的管理难度大、效果差,对班主任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有效地对他们进行管理与培养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面前的重要课题。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的配备是艺体特长生文化课成绩和专业成绩均达标的重要保障。学校为艺体创新实验班配备了专门的教师队伍,从课程设置、训练时间等方面对艺体特长生进行统一设置。课程方面,艺体创新实验班采用了“6+2”模式,即艺术特长生每天有6节文化课和2节训练课。在教师配置方面,班主任由经验丰富、有足够耐心和爱心的教师担任,科任教师也一定是业务水平强、有过德育工作经验的教师,这有力地保障了艺体创新实验班的班级管理效果。同时,艺体创新实验班对三年的学生培养进行详细规划,对每个阶段需要达成的目标、如何达成等都有具体安排。“一档案”指的是为每个艺体特长生建立个人档案。在组建之初,学校对每个艺体特长生的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单独建立个人档案,包括每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业成绩、兴趣爱好、特长、性格特征、成长经历以及家庭情况等,详细记载每个艺体特长生的个人信息。学校对艺体特长生的个人档案实行动态管理,详细记录学生高中三年在训练队的训练过程、训练比赛成绩、文化考试成绩、违纪情况、成长发展曲线等,随时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为每个阶段的培养提供最原始的素材。“两会”则是指定期召开艺体班班会和教师、家长、教练联席会。每周一节固定的班会课是开展思想工作的重要载体,班主任要做好每一次班会课的准备工作,充分发挥它的育人作用。艺体创新实验班的班会课要求更高,班主任必须做到精心备课、亲自到场组织,并在课后进行反思总结。学校通过班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在思想品质、行为习惯、人生目标等方面做到积极健康向上,促使他们将来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在班会上,教师要加强理想教育,引导艺体特长生规划自己人生,激发他们的内动力。学生只有具备了强大的内驱力、积极向上的愿望和努力奋发的决心,班级管理工作才能事半功倍。同时,为了充分发挥家校联合形成的强大教育合力,学校每学期召开两次教师、家长、教师联席会,并鼓励艺体特长生家长来参加家长学校课堂。在联席会上,学校将每一阶段的培养计划、学生学情、需要家庭密切配合的方面及时告诉家长并展开沟通和交流,实现共同教育、家校同步。

第9篇:艺术培训校长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核心课程实践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立于2005年,学制三年,至今招生七届,已毕业四届,现有在校生268人。本专业是适应河北省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行业需要而设立的。本专业设立以来,不断适应市场和用人单位需求,调整专业课程,优化专业结构,通过几年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本专业现有教师团队20人,专业教师9人,外聘实践教师9人,专业辅导员2人。环境艺术专业现建有装饰材料实验室、制图室、电脑机房、美术画室、工作室共5个实验室。此外,我们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先后与省内11家企业签约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争取经过2~4年的努力建成特色鲜明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满足实训需求。同时实现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课程开发、实践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质量标准制订与考核和就业等方面与行业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实施“双主体”育人的目标。

1 专业设置与定位

《关于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提出四大主体战略、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化战略、一线两厢战略,都为我们发展环境艺术设计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契机。发展环境艺术设计高等职业教育,符合地方经济发展要求,同时,良好的产业背景,为培养环境艺术专业设计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以石家庄市为例,大型平面设计公司1000多家、包装设计与制作500多家、人居装饰以及景观园林公司近千家,上述公司在运作上,都逐步走向正规化、科学化、协作化,在各个领域都取得较大进步,随着石家庄以及河北省的大中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增长,对于上述行业中的职业人才要求日趋扩大。这些情况表明: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已进入了成熟发展阶段,人才需求量正在增加,人才素质要求和职业规范更加严格,这就要求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充分适应市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专业人才。目前,石家庄市的平面设计和广告公司、装饰公司等公司每年吸纳专业人才更在2-3千人上,我校环境艺术专业学生就业率近年来一直是90%以上。

通过几年的摸索我们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定位为主要面向景观设计所、景观工程施工等单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能从事中小型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景观工程施工与管理工作,服务一线需要的景观设计、景观制图、景观施工与管理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景观设计人才。

2 校企合作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2.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质量标准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来设置专业。围绕区域经济建设的需求开展专业教学改革,以培养设计应用能力、设计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主线,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整体结构水平,以职业领域和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构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2.2 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设计与实施

2.2.1 “专业平台+就业方向”的人才培养计划

“专业平台+就业方向”指学生在入学初期学习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在学习基础的过程中逐步了解专业及未来就业岗位要求。在坚实的专业基础上学习就业知识。学生从专业基础平台到就业方向经过三个相关阶段的进阶,将逐步达到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要求。

为了使专业培养与学生就业能够良好对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研究了企业相关岗位分类、专业岗位分布及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分析职业岗位与专业内涵的关系,细化就业方向,使专业方向与岗位对接,进一步为学生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就业创造条件。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方面就有:公共艺术设计方向、景观设计方向、植物景观设计方向、计算机设计表现方向、室内设计方向等。

环境艺术设计属实用艺术设计范畴,工作全程涵盖艺术创造、工程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工作岗位设置多样,因而采用大基础(专业基础)逐步过渡到小方向(就业方向)的教学方式能够适应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也贯彻了“以学生为本”的精神,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在有限的专业空间内逐步调整和发展,提高学习兴趣。

2.2.2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方向岗位

①在环境景观设计公司等单位担任设计师或助理设计师。

②在环境景观设计公司等单位从事设计绘图,施工员等工作。

③专门从事电脑效果图或手绘效果图的设计绘图工作。

④风景区规划设计。

⑤自主创业,独资或合资创办设计实体,成为环境艺术的自由设计师。

⑥与本专业或艺术设计相关的其他工作。

2.3 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实现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系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由景观设计方向,因此,课程体系涉及以下四大类课程,它们是:设计基础类课程、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设计理论课程、公共课。在课程体系的实践、整合、发展中,我们积极吸取其他高校课程改革的经验,结合我系六年的教学实践,不断适应市场,坚持保证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持续开设,理顺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特别是在近三年的改革中,大胆试点前沿课程。目前,课程体系已经比较合理。

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分类具体如下:

①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类课程:《书法》、《三大构成》、《景观工程制图》、《观赏树木》、《美术基础》、《花卉学》、《植物生长环境》、《photoshop》、《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普通测量》。

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现代公共艺术设计》、《景观规划设计》、《招投标及景观工程预算》、《景观工程施工》、《景观三维效果图制作》、《植物景观设计》《风景区规划》、《室内设计》。

③环境设计理论课程:《建筑基础》、《景观设计概论》、《城市规划原理》、《景观史》。

④公共课:《法律基础》、《英语》、《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写作》、《体育》、《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全校公共课程。

3 校企合作下的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与建设

3.1 教学内容改革

3.1.1 探索“专业教学项目化”的教学模式

根据设计师岗位能力的要求,对原来的教学计划进行全面调整。根据企业的工作流程设计教学过程,按照设计公司的组织模式与管理模式运作。选择企业的实际项目为核心内容。根据难易程度选择工程项目;根据工程项目设置课程内容;根据工作流程安排课程次序;根据设计方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内容适用,次序合理,循序渐进,目标明确。改革后的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的结构是以项目设计贯穿所有课程。从第1学期开始,到第5学期,整个专业教学随景观规划设计、风景区规划设计、现代公共艺术设计和植物景观设计4个项目模块逐层展开。顶岗实习随课程和项目的展开随时进行。第6学期毕业设计。

3.1.2 构建“专业与基础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改变“基础先行”的旧思维,模糊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界线。打破了传统的以素描、色彩、“三大构成”为核心内容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将传统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等核心内容分别纳入到项目系列课程中。如将素描、色彩、线描融入到手绘效果图表现课程中,将“三大构成”课程的核心内容融入到项目方案策划课程的界面处理和模型制作环节中。形成基础与专业并行的“专业基础一体化”的新课程体系,实践“专业――基础――专业”的新思维,使整个基础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训练融为一体。

3.1.3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采取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形式。以现场教学、示范教学、案例教学、实物教学、教学互动、任务驱动、分组研讨等多样方式进行教学。

3.2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强化职业能力培养,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模块化的课程模式。现行的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技能训练课、院开公共课、毕业设计等五大部分。专业必修课15门,专业选修课12门,专业技能训练课10门。这是打破单一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人才个性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很有帮助。另外,注重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是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特点。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际发展状况如下:一是追求务实,实际操作性强。二是市场上对这个行业流程以及质量要求都非常高。三是该行业是新兴行业,与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商业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管理政策不断出台,行业规范正在形成中。为了适应这一实际现状,艺术设计课程采取多种形式。

①在专业授课上具体有:专业理论多媒体授课、专业作品实践课、专业市场调查课、专业实习课、专业工地实践课、专业作品以及讲评课。②课程考试方面具体有:专业综合考查课、专业理论考试课、专业绘图考试课、公共必考课、实践综合分析课多种形式。③在实践方面:具体有集中实训课、课程中的草图实践课、专业后期作品合成课、假期实践课。以后环境艺术设计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的比例要达到1:1。④课程形式构想:打破专业授课时间限制,一切为了学生就业,一切为了市场需要,可以采取晚上、假日授课,逐步聘请一些行业专家来教专业课,以适应市场和职业化教育的需要。

4 实践教学

为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就业环境,教学过程中将产学研与课程教学融为一体,将教学环境与企业环境完全对接,建立具有企业运行模式又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的环境――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积极探索将实际项目引入专业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和真实项目中学习专业知识,直接参与真实项目的设计投标、设计实践和工程实践,从而达到学习中有工作内容,工作中包含专业学习,将学习和工作融为一体。通过实际项目设计操作,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加强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使他们从毕业到就业真正达到零距离。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坚持“学中干”、“干中学”、“工学结合”等现念,始终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注重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制度,取得了预想的效果。

4.1 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课程标准开发为切入点,大力推进项目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进行课程重组,实行校内模拟实训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科学的、职业特色鲜明的实践课程体系。

①在实践课的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15门专业必修课程均以动手操作为主要教学方法。同时,还在二到五学期开设专业阶段实训和专业综合实训课程,进行专业技能阶段式专题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②每学期集中实训都要依据各专业的实训大纲,实训前有安排,中间有检查与指导,完成后学生要上交实训鉴定和实训报告,规定的假期实习同样安计划执行,完成上述文本的上交,由专业带队老师批改,写出班级实训总结。

③本专业还在每年暑假安排暑期社会实训,学生带着课题、带着问题,利用寒暑假时间到社会这个大课堂寻找答案。

④鼓励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或到企业兼职,培养“双师”素质。这样,教师就能及时把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素材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各种鲜活实用的环艺类实际技能技巧。

4.2 职业资格证书获取

环境艺术设计建立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考核鉴定制度和机制。鼓励学生参加“景观设计员”和“景观施工员”证书的考试,与市场资格就业接轨每届学生都获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达到毕业生的80%以上。本专业在2010年积极组织职业技能竞赛,许多学生通过努力取得良好成绩。实施“双证书”使学生毕业后能有更高的操作水平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大缩短了学生知识转化为能力、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时间,使学校教育与职业岗位逐步实现零距离。

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正在成长为培养高素质景观设计人才的摇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