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视觉概念设计范文

视觉概念设计精选(九篇)

视觉概念设计

第1篇:视觉概念设计范文

关键词:概念设计;视听元素;表达模式;影像

1 概念设计

(1)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最早源于工业设计。所谓“概念设计”,指的是由分析用户需求到生成概念产品的一系列有序的、可组织的、有目标的设计活动,它表现为一个由粗到精、由模糊到清晰不断进化的过程。简单来说,概念设计就是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一个完整的概念设计分成三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概念的产生阶段;第二阶段,概念的选择阶段;第三阶段,概念的表达阶段。设计师在第一阶段,分析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得出设计方向,这时设计的不确定因素很多,自由度较大。随着设计的深入,进入到第二个阶段,不确定因素经过利弊权衡、可实现性等因素被逐个确定下来。第三个阶段,设计师把确定的概念设计方案用最合适的方式向受众进行表达和传递。如今,概念设计经过多年的发展,涉及与涵盖的内容不断扩展,目前主要包括如下领域:电子产品领域、建筑领域、书籍设计领域、汽车领域、生活用品领域等。

(2)概念设计的表达阶段。在概念设计的这个阶段,设计师需要把概念进行细化,对概念设计进行表达。成功的概念表达需要清晰的概念阐述、独特的表达视角、遵从被表达对象的需求、视听元素的刺激等。概念设计表达的模式有很多,在概念设计早期,设计师们通用的方式是用概念图、思维导图、模型等方式来进行传递。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数字化技术彻底进入我们的生活,概念产品设计传达方式也逐渐由传统的“图解说”方式变为以视听元素为主的数字化影像模式。

2 影像表达模式中的视听元素

(1)影像表达模式中的视听元素。概念设计表达中的视听元素包括文字、图像、色彩、音乐、音响、语言等,概念设计通过它们表达出来。视觉和听觉是人体最重要的感官系统,人五官接受外界信息的比例中,仅视觉就占80%。在概念设计的影像表达模式中,大量视听元素的运用营造了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感官效果,在传达效果上比原始传递方式要优越许多。

(2)影像表达模式中视听元素应用的基本要求。在概念设计影像表达模式中应恰当地使用视听元素,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在应用时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1)明确性。视听元素立意都应明确、简炼,注意防止信息误导。要力求删繁就简、以少胜多,一切分散受众注意的图形、线条,可有可无的装饰等都应该被摒弃,使参与构成的诸元素均与设计信息的主要内容有关。2)认视性。视认性是指视听元素要能引起受众视觉和听觉的注意。现代社会环境,变化万千,信息流动性强,使人们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曾经有美国调查表明,一个人平均每天要接收的信息达上千条,如果没有引起受众足够注意的因素,设计信息的表达就很难进行。在设计时应采用生动鲜明的视听语言,通过对图形、色彩、文字等视觉元素和听觉元素的创意变化,吸引受众视线和注意力。3)简明性。The more,the less.在现在的数字时代,受众已经逐渐习惯“速食信息”,这就要求必须用最简洁明快的视听元素把设计信息传达出去,因此,简明性就成了概念设计表达中视听元素的基本要求。4)生动性。生动优美的语言比一般的语言更能打动人心,同样,运用生动的视听语言对概念设计表达来说更是能够起到突出设计主题、传达设计信息的作用。尤其是对概念设计而言,要将抽象的概念进行表达,必须通过生动的视听元素将其具象化,才能达到清晰表达信息的最终目的。

3 影像表达模式中视听元素的具体应用

(1)图像。图像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在的第一阶段,概念的产生只存在于抽象的文字,有时候因为专业术语的繁杂,让内容晦涩难懂,难以在受众群体中普及,这恰好与概念设计的最终目的背道而驰。而图像的直观性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图像作为一种视觉元素,还可体现设计的内涵以及情感,图像的主要目的是:“发挥视觉形象的与众不同的表现优势和表达能力,有意识地建构表达信息内容的视觉语句并有效地进行信息传播并以及审美价值。”

(2)色彩。在色彩心理学里,我们得知各种色彩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表情。色彩的表情是与概念设计表达的特点融汇相通的,其最终给人的视知觉印象是借助人们的经验、记忆或知识,通过心理联想而取得的。色彩在概念设计表达中是十分重要而富有魅力的视觉语言,借助它可以创造出视觉真实或者独特的视觉效果,且能进行符号性的寓意传递。表达过程中设计师可根据概念对图形进行主观色彩设置,让其能最大限度表达概念。

(3)文字。信息传播是文字的重要功能,文字元素应用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着信息传达效果。不论是出于内容表达的需要还是出于视觉设计的需求,概念设计表达都离不开文字的设计。文字在应用时应该注意阅读性、提示性、整齐性、舒适性。对于文字的字体、大小、形状、色彩的选择,要考虑传播受众群体的阅读特征。如受众群体为老年或儿童需要用较大号的字体,受众群体为青年人,则可以使用较活泼较复杂的字体等。除此之外还应注重文字与画面之间的交互。文字可以减少可能的解释方式的数量,文字也帮助我们了解画面的意义。文本片段同画面与实物之间的互动对意义产生各种作用,包括简化、复杂、详述、强化、确认、反驳、否认、重述或者帮助界定意义。

(4)音乐。概念设计表达中的声音元素,目前运用最多的是音乐。概念设计表达的目的是使受众理解且接受该概念。音乐可以带给人非常直观的听觉联想,使人从听觉思维转换为深层次的幻想。除此以外,音乐还在描绘景物,刻画形象和性格,营造环境氛围等方面都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例如小米手机MIUI系统的概念宣传片里,画面从熟悉的生活场景切换,到那贯穿至终的触屏手势,再加上那引起共鸣的美妙音乐旋律,画面、动作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观众犹如置身于宣传片中的生活场景里,消除了观众的心理距离,潜移默化地将产品刻入记忆之中。

(5)语言。语言对画面起着衍生的补充作用,能帮助概念进行准确而有效的表达。在传统的概念设计表达中没有语言元素,概念只能达到最基本的信息传递。现在,加入语言元素后,能大大增强概念阐释的直观性和现实感,让受众即刻进入预设情境。在概念设计表达的声音元素中,语言不仅最能清晰明了的进行概念表达的元素,也是最具有魅力和亲和力的元素。

(6)音响。音响效果点缀了概念设计表达过程,能为抽象的表达过程增强真实感。在概念设计表达过程中音响元素运用较为普遍,音响元素的装饰使概念设计的表达变得更为生动有趣味,视听的节奏能更鲜明的表现出来,可谓是点睛之笔。

第2篇:视觉概念设计范文

论文摘要:文章在介绍虚拟现实技术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探讨虚拟技术的在产品概念设计中的应用,这项技术的使用让设计思路和设计表达更上一个全新的台阶,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保证产品开发的一次性成功。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故事版情景预言法”的概念设计,就是将要开发的产品置于一定的人、时、地、事和物中进行观察、预测、想象和情景分析,其形式是以故事版的平面设计表达展示给人们。于是,产品在设计的开始便多了一份生命和灵气。然而,设计表达在信息时代已是多元化的展示形式,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使设计思路和设计表达如虎添翼。让人多了一种直观的、亲切的及交互的感受,这样开发设计的产品与传统相比,大大减少了投放市场的风险性,也为 企业 决策人寻找商机、判断概念产品能否进一步开发生产,提供更好的依据。

一、虚拟现实与虚拟现实技术

(一)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及虚拟设计(virtual design,vd)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是利用 计算 机省城一种模拟环境,通过多种传感设备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实现用户与该环境直接进 自然 交互的技术。这里所谓模拟环境就是计算机生成的具有色彩的立体图形,它可以是某特定现实世界的真实体现,也可以是纯粹构想的世界。传感设备包括立体头盔、数据手套、数据衣服等穿戴于用户身上的装置和设置现实环境中的传感装置。自然交互是指用日常使用的方式对环境内的武体进行操作并得到实时立体反馈。虚拟现实是一种全新的人机交互系统,它能对介入者产生各种感官刺激,如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人能以自然的方式与计算机生成的环境进行交互操作。

虚拟设计是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以机械产品为对象的设计手段”,借助这样的设计手段,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多种传感器与多维的信息环境进行自然地交互,实现从定性和定量综合集成环境得到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从而帮助深化概念和萌发新意。

(二)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人的想象力和 电子 学等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项综合技术,它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仿真技术构成一种特殊环境,用户可以通过各种传感系统与这种环境进行自然的交互,从而体验比现实世界更加丰富的感受。

二、概念设计的定义及内涵

pahl和beitz在《engineering design》一书中提出“概念设计”这一名词以来,人们对概念设计进行了十几年的研究。他们将其定义为:在确定任务之后,通过抽象化,拟定功能结构,寻求适当的作用原理极其组合等,确定出基本求解途径,得到求解方案,这部分设计工作叫做概念设计。

国内的学者也对概念设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邓家?在《产品概念设计》一书中将“产品概念设计”定义为“由分析用户需求到生成概念产品的一系列有序的,可组织的,有目标的设计活动,它表现为一个由粗到精、由模糊到清楚、由抽象到具体、不断进化的过程。”

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人们对概念设计的研究日益增加、不断深入,使概念设计的内涵更加广泛和深刻。主要体现在: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要求进行市场需求分析、功能分析、功能的工作原理、动作行为的构思、行为载体的选择和方案的组成的等。可见,确定方案是概念设计的最终结果,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满足才是概念设计的关键。设计方法上更加全面融合各种方法,寻求综合最优方案,同时使设计更具创造性。

概念设计是对产品或部件的构思,目的是捕捉产品的基本形状。这个阶段,产品的形状和精确尺寸尚未确定,设计人员有一定变更自由,所以尽可能考察设计方案,以便选出生产成本最低、创意良好的方案。利用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往往多是二维交互工具,缺乏三维或者多维的功能,但是产品却是三维的部件,这样必然导致人机交互效率低。现行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要求定义零件的尺寸,而在产品的概念设计阶段这样的尺寸可能无法精确得到或者根本没必要精确定义,这样必然影响设计效率和周期。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需要两类人员配合,即产品的设计人员和电脑绘图员,产品设计人员有关产品的概念信息通过草图或者口述的方法传达给电脑人员,这样导致信息的丢失或者绘图者的曲解,而如果设计者本人直接参与电脑辅助设计建模的话,由于现行的电脑辅助设计系统的操作复杂和交互能力若,大大分散了设计者的精力,限制了思路。为了克服这样的限制,充分发挥设计人员的创造性,人们开始把虚拟现实技术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进行概念设计,将虚拟现实技术和概念设计有效结合,利用丰富直观的交互手段,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概念设计,从而节省产品精确描绘和尺寸定义的时间,这就是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即虚拟概念设计。

三、虚拟概念设计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一)概念设计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 虚拟现实环境下的概念可视化。概念可视化是指设计师透过画面或者模型,将市场的需求转换成可视化的具体形态。概念设计是否能符合目标用户的要求,“眼见为实”的图面或者模型是最具有说服力的。

2. 虚拟现实环境下的人机交互界面。想实现人机互动,必须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形成和谐的人机环境。虚拟现实就是一种基于可 计算 信息的沉浸式交互环境,具体地说,就是采用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 现代 高科技省城逼真的视听触觉一体化的特定范围的虚拟环境,用户借助必要的设备以 自然 的方式与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作用、互相影响,从而产生“沉浸”于等同真环境的感受和体验。

(二)虚拟现实技术在概念设计中的前景

在虚拟现实环境下,进行产品的概念设计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内容。在电脑虚拟现实提供的良好的可视化条件下,对电脑辅助设计建立的三维模型在几何、功能、加工与装配等方面进行交互性的修改,利用虚拟现实给用户提供诸如视听触觉等各种感知交互手段,最大限度地方便用户的操作,从而减轻用户的负担、提高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相关人员可以对原型的各方面包括视觉效果、部件间比率进行评价。针对不同用户的爱好要求,在不同的虚拟环境中,亲自体验修改模型;选择产品的可选部件,观察设计和修改过程。

概念设计是设计过程的初步阶段,它的目的是获得做够多的有关产品式样和形状的信息,同时它又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因为产品成本的60%~70%是由这个阶段决定的。面对日益加剧的产品市场竞争的挑战,可以预见,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必有长足 发展 ,最终将与现有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实现无缝集成。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各国投入大量的资金对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 工业 设计领域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将研究的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这是产品迅速占领市场的关键。

参考 文献

[1]周洪玉,王慧君,周岩.虚拟现实及应用的研究[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5,(5).

[2]薄瑞峰,李戈.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中的应用[j].华北工学院学报,2004,(10).

第3篇:视觉概念设计范文

一、概念书籍的理念

“概念”在辞海中的解释为“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我们所谈论的“概念书籍”一种秉承传统书籍设计理念,合理表达书籍内容并寻求新的表现形式的新形态书籍。它是运用创新思维和表现形式的独特书籍设计语言,也是一种探索性的设计行为。

书籍设计的物化过程包括材料与工艺两个方面,设计者通过对这两者的探索与尝试,形成富有创造性的表现形式,以此来传达文字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的本源。书籍设计是借以视觉艺术对书籍设计理念的重新诠释,同时概念书籍的物化过程也对视觉艺术观念的再现与表达。概念书籍设计在材料工艺、表现形式上的突破,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传统上的阅读习惯,并满足于人们对书籍审美的需求。它的意义在于:首先为信息的传播与接受拓展了更宽的渠道,设计师也能够积极地发挥创造性、启发性的思维进行书籍设计,打破传统的设计方式和思维模式,更好更直接的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内涵;其次,概念书籍能够扩大大众接受信息模式的范围,提供接受知识、信息的多元途径。同时也为它的设计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源泉,促使概念书籍的多元化发展。作为一种个性化的创新设计活动,为现代书籍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二、突破的形成

如前文所述,就概念书籍设计而言,它与常规书籍设计有着不同之处。而这个“不同”正是在于概念书籍设计是对常规书籍设计的一种“突破”。它从全新的概念出发,融入个性化、自由化的创意,突破传统书籍的观念与模式,进行创造性的设计。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概念书籍设计的“突破”:(1)观念的更新。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数字化媒体传播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书籍的发展将面对着严峻的考验。因此,设计师们更应该突破以往传统书籍设计的单一思维方式,更新观念,寻求新的书籍表现形式,对书籍的物化过程进行创新设计。对概念书籍设计的探索要求更具有创造性、前卫性的设计理念来满足时下受众的需求,将独特的创意思维与书籍的内涵相融合,以崭新的书籍形态呈现于读者眼前,用新的视觉、新的观念、新的表现形式来提升书籍的审美功能与文化品味。(2)时间与空间的转换。当我们阅读书籍时,一页一页的翻动书页,此间产生了时间的流动与空间的变换。可以说,书籍设计是融合时间与空间的艺术品。日本著名设计师杉浦康平先生说:“一本书不是停滞在某一凝固时间静止的生命,而应该是构造和指引周围环境有生气的元素。”[1]概念书籍中时间与空间的展现,是经由文字、图形、色彩等视觉元素形成的内在表现力和富有变化、具备审美意义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的。它们表现性的成因,并非是对视觉元素施以物理力的驱动,而是基于各种视觉元素以恰当的形式来传达出书籍本身的内涵意蕴,并与观者产生互动与交流,把他们引入到一个更加丰富的心理层面。在概念书籍中把握好时间与空间的交流与转换,亦是给它注入了丰富的情感与潜在的生命力。(3)材料的突破。日本设计师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中说:“今天,纸已经不再是媒介的主角 用有着合适的重量与厚度,并且手感良好的材料来做信息的表现载体,显然要比储存在一块记忆卡中的信息表现方式更能给人带来良好的使用感和满足感。”[2]概念书籍设计在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上摆脱了传统纸张的束缚,基于书籍的内容与创意来寻求合适的表现材料,也使设计师在材料的选择上获得了更大的空间。材料的巧妙运用可以使受众在视觉上和触觉上更直接地感受到书籍的内在意蕴,形成对书籍的总体印象。另外,变化丰富的材料更能够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全方位的感受到现代书籍之美。(4)工艺的引导。工艺是书籍外在表现力的重要载体之一,借助于各种工艺制作,书籍之美才得以实现。正如古人云:“书之有装,亦如人之有衣,睹衣冠而知家风,识雅尚。”印刷工艺的迅速发展,如凹印、凸印、烫印、过UV等工艺手段各具特色,并且还与高新技术的相结合,不仅给书籍设计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也极大地丰富了设计师们的设计语言,增强了书籍的艺术表现力。另外,设计师们也借助各种工艺手段在概念书籍设计上进行创新和探索,如书籍切口变化,线装书多样的缝缀方式,封面的镂空或烫漆片 因此,概念书籍设计促进了印刷工艺的发展,同时印刷工艺对概念书籍设计也具有着引导的意义。

三、间离的效果

“间离效果”是20世纪德国戏剧艺术家布莱希特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他所主张的“间离效果”目的在于努力在观众与舞台之间创造一种距离。演员在感情上也与他所扮演的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促使观众对戏剧产生陌生化的效果,从而增加极大的艺术概括力与感染力,达到“距离产生美”的效果。距离感则是一切艺术的共同因素。在书籍设计中,往往传统的书籍并不能打动观者或者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视觉艺术来看,越熟悉的事物往往越不能吸引他们的眼球,而那些与司空见惯的事物有所疏离的异常造型,才能被人们所关注、重视。概念书籍设计实际上就是寻求新的表现形式、新的材料工艺、新的审美内涵,对书籍艺术进行创新性设计,从而使其具备独特的语言内涵和独具匠心的形态设计。

日本工艺学家柳宗悦在《工艺文化》中谈到“美与工艺”时说:“‘涩’,是美的最高目标,是东方美的特征,更是深深地隐藏着东方哲理和生活的根底。把十分表现到十分不是涩,把十分表现为十二分更不是涩,只有把十二分只表现出十分时,才是涩的秘义所在,剩下的‘二’是含蓄的。”[3]这是一种“美”的距离,美是客观事物的显现,是概念书籍的艺术形式的本真显现。我们也可以把这种距离理解成为“陌生化”,“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的著名理论。布莱希特把“陌生化”效果运用到他的剧本和戏剧之中,为他的戏剧美学奠定基础。他认为“让某物看起来陌生,促使我们用新的眼光看待它。这意味着某一普遍熟悉的东西的先行,一种阻止我们真正观看事物的习惯的先行。”概念书籍中“概念”产生于一般的规律并以新的思维模式和新的表现形态来反映书籍的本质内涵,它正是传统书籍的一种“先行”,更是创造出富有感染力的审美情境的真谛所在。概念书籍的设计需求设计师善于挖掘新的材料,寻求新的形式,注入新的审美,从而使书籍作品与受众之间产生一定的间隔距离,才能更加引人入胜,从而产生感应与共鸣。布莱希特认为:“间离方法的反映是这样的一种反映:它能使人认识对象,但同时又使它产生陌生之感。”[4]因此,概念书籍设计中材料的“陌生化”、形式的“陌生化”、思维的“陌生化”在这个视觉疲惫的信息时代,以成功的视觉“陌生”增强了人们的审美体验。

四、两点启示

通过前文对概念书籍设计的论述,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两点启示:

其一,前文说到在概念书籍与受众之间产生一定的间隔距离,才能更加引人入胜,也许这种间隔距离越大,书籍留给人们的理解与欣赏的过程也就越长,能够将他们引入到一个更加丰富的心理层面,从而产生感应与共鸣。当然,这种“间离”也需求把握一个“度”。如果一味地追新求异,寻找视觉感官的刺激,脱离书籍本身的内容及读者的感受,这也失去了书籍设计的本质与意义。书籍设计是一项整体的构造,它是所有视觉要素围绕着主题内容进行传达意念和感受,是形与意的完美呈现。

第4篇:视觉概念设计范文

关键词:设计语言;视觉;构图;构成因素;概念;色彩

一个成功的设计推出,往往都要经历好的感念提取和有效的视觉效果表达。尽管没有一条可以刻入石头的“设计金律”,但具有良好的审美原则极其重要,一个好的视觉展示往往可以让你的概念点事半功倍。

如何达到行之有效的视觉效果,我们往往要从构图、构成因素、概念提出这三个关键要素出发。

构图是一个设计的构成因素,体现在视觉上的结构安排。它包括了放置、组合、排列、视觉流动以及布局上的空间区分。每当我们在空间中增加一个视觉因素,它都将成为一个信息的携带者;各个因素在构图中的放置,决定了这些因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并可以给观看者一些理解它们在构图中的关系和意义的线索。因此缺少好的元素构图,再精美的构成元素也发挥不了作用。

为每一个构成元素选择恰当的位置,找到各构成元素之间的联系并将其有效的组合,通过排列在元素之间创造一种一致、稳固和统一的感觉,从细微元素的变化中引导读者的视觉流程,抓住了这些构成因素也就抓住了构图的制胜所在。

构成因素是设计中使用的视觉元素。在视觉表达中所使用的照片、图标、装饰线、背景、花纹等都属于构成元素的范畴。由于组成元素的广泛和多样性,因此构成因素所包含的要素很多,总体可以划分成形状、图像、图标、色彩、文字与排版和一些辅助元素。

方形、圆形、多边形、三角形,似乎世界各地的文化中,都包含了使用基本形状来构成复杂的、极具自身特色视觉语汇的共性。人在观看时很容易围绕着某种基本形状,因此用一些容易把握的形状来进行设计,可以将简单成分的精华很容易的容纳进去。

有人说一张成功的图片可以抵得上千万的文字,这也是为什么图片能成为人们最喜爱的记录方式之一。因此在图片的选择上,你可以选择增长见识或者令人感兴趣的图片,或者意味深长令人深思的内容,或者在审美或者在感情上令人愉悦的元素。

图标其实就是创建一个于实际物体相关联的图像。确定和选择出一个物体的关键形状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它可以形象直接、生动地向观众传达出这个物体形状。一个图标的最终目的是传达一种信息――快速、清晰、美妙地把其目的传达给目标客户,因此一个成功简化的图标远比实物来说会有着更加意想不到的效果。

色彩作为一种具有跳跃性的语言活跃在视觉表达的最前沿。一个精心选择的恰当颜色,可以蔓延于整个页面,不同的色调也会给人以不同的视觉美感。书籍的学习会让我们了解色彩的各种实用理论,除此之外生活中的留心观察、欣赏和自己动手的实践才是技能提高的关键所在。

文字作为一种艺术表现的形式,最为常见却最容易被人忽略,与精美的图片、绚丽的色彩、跳跃的图标比起来似乎感觉有点微不足道,但其实与任何艺术一样,文字也具有自己的语言和精神。在文字的视觉表达中,文字的易读性、行距与间距的细微变化性、字体的强调与突出、文字版面的分栏与重构以及大小标题的设计与处理,任何一个要素都与视觉效果息息相关。在所有的设计时尚中,字体或许是最为变化、最不固定的元素,因此日常生活中的留意观察,设计创作时的细心体会,也许你就能把握潮流的前沿。

线条、边线或者背景,这些都是一些不怎么引人注意的辅助因素。很多时候,这些辅助因素的成功就在于自身不争抢的同时却强调了一个设计要传达的信息和主体。对于这些辅助因素,我们要给予充分的认识与肯定,把它们作为强有力的建构、连结和主题显示因素来处理。

第5篇:视觉概念设计范文

【关键词】新形态;艺术品;市场前景

一、概念书籍的定义及审美价值

首先我们明白什么是概念书籍・概念书籍是指有新思维、新理念设计出来的形态与众不同,充分体现内涵且材料令人耳目一新,具有独创性与前瞻性的书籍形态。概念书籍即是建立在传统书籍的基础上,寻求表现书籍内容可能性的另一种新形态的书籍,所以它充满了创意并具有独特的个性。

那么概念书籍的审美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形态美”,概念书籍设计是书籍设计的新形态,是书籍设计中的一种探索,它激发设计师更加努力地探索书籍的艺术形态和结构形式美,让书籍设计更加的立体化,个性化。第二个方面是“材质美”,传统书籍设计所有到的材质是纸张,当然包括各种特种纸,但载体往往会显得保守单一。而概念书籍则没有任何材质上的限制,换句话“物尽其用”任何材质都可以为书籍的内容服务,都可以巧妙地运用到书籍装帧上。木材、麻绳、皮革、棉布都是概念书籍常用的装帧材料,并且非常的容易出效果。比如吕敬人先生设计的《朱熹千字文》,用木材体现书籍的历史感严肃感,非常的巧妙非常的到位!第三个方面是“感受美”,概念书籍大胆超越了传统书籍设计的“五觉”,放大了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官知觉的刺激,比如概念书籍可以利用高科技,使书的图形文字自行播放,最大限度刺激我们的视觉;书籍可以点击发声直接刺激我们的听觉。另外书籍运用综合材质,利用材质产生香味刺激我们的嗅觉,我们情不自禁地抚摸新奇的材质,这样又产生了触觉的刺激,可以说概念书籍给我们带来的感官知觉刺激是前所未有,是全方位多角度的!

二、概念书籍的经济效益

概念书籍不仅在形式上颠覆了传统书籍的形式,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拓宽图书市场和进入艺术品市场。拓宽图书市场不光是增加图书的销量,还指使图书具有更多功能,不仅是满足阅读,还同时具有使用的功能,儿童概念书籍还同时充当了儿童们的玩具。概念儿童书籍充满展示它的互动性,其形态不一定是现代流行的纸质立体书,也有称之MovableBook(可动书)它跳出平面书的限制范围,创造了三度立体的空间,提供让读者可以动手去玩的对象并设计让读者用眼去发现去探索的机关和结构,立体书特别适合引发儿童的阅读兴趣与求知欲。现在的电子产品都有向小巧发展的趋势,就可以容易的镶嵌于书内。这样的技术被用于儿童书籍中被称为“可以触摸的儿童书”孩子在阅读时触摸到书中的触点,暗藏的音箱便会发出与内容相匹配的声音,吸引儿童们的探索欲。以上这些的儿童概念书设计非常适合儿童的阅读习惯,同时还有开发儿童智力的功能,深受家长们的喜欢,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这就是概念书籍带来的经济效益。通常精装书因为其精美独特而具有收藏价值,概念书籍则把这种价值提升到极致,那就是使其巧妙的转化成艺术品。设计评论家克里斯・福格斯曾经说过:“今天的人们也许会有这样的想法,印刷的书籍在未来只能作为装饰品或奢侈品。而数字化媒体将会占据主导地位。在经济迅猛发展的时期,这完全可能发生。一些人只对新型材料的出版物或有独特设汁的出版物感兴趣。”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点出了某种具有后现代情节的阅读和审美倾向,事实上,在现有的图书市场,人们也可以发现,传统书籍的样式已经变的越来越不“规矩”,很多书籍都往概念书籍的方向发展。国外的概念书籍设计背后往往有着较长时间的思考过程和一个可以经得起推敲并赋予创新的思维理念作为支撑,国外很多优秀的书籍设计师们将书籍的设计提升到一个理性的富有学术性的高度来研究,而不是仅仅局限在商业的经营运作中其作品在形态上己经摆脱了书籍的传统模式它们既是传递信息的书,也可称为艺术品。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这类书籍对于当代审美习惯和阅读心理的迎合,而形式和材料无疑成为了这种价值重塑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材质的应用研究,概念书籍向人们展示了书籍不仅只是文字的载体或高科技的体现,它应该具有丰富的表情和情感,能够调动人的情绪,是读者鲜活的朋友;它更是环保低能耗的产物,同时也是集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官知觉为一体的艺术品。比如像吕敬人先生设计的很多作品运用了原生态材质比如木、竹、麻布等,拥有着朴实的自然美,能够渲染出返璞归真的理念,所具备的纹理给触摸着感受最原始、单纯的触觉感,其庄重、古朴的特性能够体现出书籍的文化意蕴,达到提升书籍品质的效果。书籍的内容与设计师的情感完美的结合,材质和结构完美的外现,使得一本书拥有了所谓的“精、气、神”,成为了一件完整的艺术品。成为艺术品就具有了装饰和收藏的价值,像很多人购买了概念书籍放在家中就如同买了装饰品、古玩放在家中一样,不断可以美化环境还能提升品位,同时彰显主人的文化内涵。一些概念书籍特别是名家设计的书籍,往往价格不菲,能带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三、结语

书是储存信息的载体,是传播的媒介,它将思想情感通过文字或图片传达给他人,架起人与人、人与信息沟通的桥梁。随着人们对书籍进行深刻的、本质的、前卫的艺术探索,它可以引导我们挖掘新的感悟能力,结合当前的发展趋势,进行新的全方位的创造性思维构想,创造出新的概念书籍形态。概念书籍不断激励着设计师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未来的书籍到底会进化到何种程度,这一切在目前看来都无法准确定,但是可以确认的是概念书籍是书籍往多元性发展的一个尝试,它拓展了传统书籍市场,它的创新性是书籍设计适应市场的结果。伴随着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关注于概念书籍的设计,概念书籍一定会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张森.书籍形态设计[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2]哈里森.怎样发现设计创意[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第6篇:视觉概念设计范文

(一)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

书——借助于文字、符号、图形,记载着人类的思想、情感、叙述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书籍装祯作为书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书籍装祯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从而形成巍然壮观的书籍设计艺术。

书籍装祯设计包含了书籍所需的材料与工艺的总和。它是书籍设计者以情感与想像来创作和表达,把握、反映书籍内容的特殊方式。传统意义上的书籍的功能主要是记述史实和保存知识,书籍装祯设计的工作仅限于美化、保护书籍。现代意义上的书籍装祯设计始于工业化时代,书籍在传播文明的同时,自身形成了一个造就全球性阅读空间的流通产业。书籍既是思想意识的结晶,又具有商品流通的一般功能。设计师除要考虑书籍开本、材料、形式、字形、印刷形式等一系列因素以外,还要考虑如何使图书畅销。

完美的书籍形态具有诱导读者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的功能:通过手的触摸,材料的硬挺、柔软、粗糙、细腻,都会唤起读者一种“触觉”的新鲜感;打开书的同时,纸的气息,墨的气味,随着翻动的书页不断刺激着读者的“嗅”觉 ;厚厚的辞典发出的啪嗒啪嗒的强烈响声,柔软的线装书发出的好似积雪沙啦沙啦的微弱的声音.如同“听”到一首演奏美妙的乐曲;随着眼视、手触、心读,犹如品尝一道菜肴,常常使读者分泌唾液,一本好的书也会触发读者的“味”觉,即品味书中音韵;而作为整个读书过程,“视觉”是其中最直接、最重要的感受。这五种感觉的综合作用,使读者完成了阅读的心灵体验,形成了对书籍的总体印象,因此我们认为书籍装帧设计是一种“构造学”,是关于营造书籍外在造型的物性构造和内在信息传递的理性思考的综合学问。在对内容进行准确地阅读、理解、整理后,设计师需进入一系列有条理、有秩序的立体思考行为,来构建出设计者心中的“构筑物”。

(二)依据和意义:

1.依据:

概念书籍装帧设计是现代人对书籍设计提出的一种新的设计观念,它的出现是对未来书籍装帧设计的一种探索。概念书籍装帧设计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现代设计的过程中产生的。《漫》概念书籍装帧设计,是对书籍装帧设计的探索,立足自然,着眼真实的内心感受。对装帧对象内容的进行解读,并且通过装帧设计运用视觉的语言做出新的直观的诠释。《漫》概念书籍装帧设计强调装帧中各种元素的集成与合作。即《漫》概念书籍装帧设计作为一个大的构造学系统,由各个子系统构成。它一般包括装帧形态、视觉元素、装帧材料、装帧形式以及所要传达的视觉风格,等等。在不断强调人类精神文明的社会,各种风格思潮百花齐放,书籍对于当前大多数群体将是实用的,其装帧设计不容小觑,当前市面上大多数的设计都如出一辙,一套新颖、充满创意又贴近心灵的概念书籍装帧设计--《漫》将是一场久违的春雨,涟动视觉,触诱心田。

2.意义:

概念书籍装帧设计的意义及其必要性仍然是设计界和出版界争议的一个话题。对现代概念书籍装帧设计的研究,不应只着眼于书籍装帧设计的商业性目的,应该通过对概念书籍装帧设计的探索和研究,注重其对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思考方式、设计材料的运用、印制工艺的发展等方面的积极影响。概念书籍装帧设计是书籍装帧设计的新形态,能激发设计师更加努力地探索书籍的艺术形态和结构形式美,使书籍装帧设计保持创新的特征。当然这其中还包括了对印刷工艺、装订、材料等各方面表现力的进一步挖掘,这就使得书籍装帧设计必须包含更为广泛的内容和形式,并且突破了传统表面装饰的狭隘观念,由内及外全面介入书籍内容的核心,跨入新的书籍装帧设计领域。在新的书籍装帧设计观的引导下对书籍结构、材料、印制工艺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对当代书籍装帧设计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发达国家提出五“w”设计思想定位,很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即:什么东西(what)?指设计首先得告诉消费者,这是什么商品;为谁设计的(who)?指这种商品的销售对象是谁;什么时间(when)?什么地点(where)?指的是设计师不要忘记商品的时空定位;为什么(why)?指的是设计师为什么用这样的视觉形象作设计。

二、 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的基本内容:

1、对书籍市场进行了解和研究,了解市场动态。

2、对书籍装帧设计的色彩,图案,构造,创意进行研究。

3、深入了解国内外书籍装帧设计中所涉及的思考方式、设计材料的运用、印制工艺等。

4、本套书籍装帧设计在合理设计的前提下发掘创意和新意。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书籍设计中诸要素的实际运作

a. 文字语言的信息处理、发挥文字的内在潜力

b. 一切可视图像的表达

c. 色彩性格的准确运用

d. 印制材料性格的选择和把握

2、书籍内容的整体结构

a.书籍形态的理性把握

b.信息形态的整体结构

c.书籍整体的策划与构成以及工艺技术

3、设计的纯化和复合

4、纸的表现张力

5、书籍品质和份量的表现

三、 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研究的步骤、方法:

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学院图书资料广泛收集相关课题的资料与信息,综合处理,吸收消化,为论文准备第一手资料。

依据课题内容,深入市场,调查研究。

虚心向老师请教,向优秀同学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踏实地展开本课题的研究探讨工作。

进度安排:

XX年9月22日前 确定指导老师和选题

XX年10月下旬 毕业设计任务书下达

XX年11月中旬 组织开题

XX年1月中旬 第一次检查

XX年3月上旬 中期检查

XX年4月中旬 毕业设计作品展

XX年4月中旬 设计报告书检查

XX年4月底 完成设计报告书正稿

XX年5月初 答辩资格审查

XX年5月上旬 组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2].谭平.概念书籍设计――设计教学笔记.[j].美术研究.1999.

[3].吴士元.色彩设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XX.

[4].niggli编著.版面设计网格构成.[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XX.

[7].邱陵.书籍装帧艺术史.[m].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8].汉斯•彼得•维尔堡 著,余秉楠 翻译.发展中的书籍艺术.[m].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第7篇:视觉概念设计范文

电影数字特技是对传统影像制作领域的一次革新,这并不单指新技术的应用,也是制作领域内各专业间高层次的整合,同时是对影像制作能力的更深层次的解构和重组;另一方面,电影制作的最小单位已由镜头转为屏幕上的每一个像素。数字技术完全可以凭空制造出每一个完全具有影像真实感的像素,这意味着影像制作能力的无限灵活性和完全的可控性。那么,随着这种“完全人工化影像”的技术不断进步和完善,将会为电影美学带来新的突破口,在影像的视觉表现形式上也将日益多样化。传统的影像制作手段、流程、创意和观念都必然发生重大改变。因此,只有具备了数字特技思维的创作者才能有效利用特技进行高层次的影像艺术创作。

一、电影数字特技设计思维的内涵包括:

1.主动的电影数字特技创作意识

主动的创作意识是指在掌握创作手段和应用规律后,以新技术或观念为指导,在电影创作观念、表现形式、叙事风格等诸多元素的构想中主动地运用新技术,充分运用技术在视觉审美、可实现性、成本控制等方面的优势,同时能够清楚地认识技术的局限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优势,完成叙事功能。纵观电影发展历史,就是一部技术与艺术的互动史。只有充分掌握艺术和技术规律的创作者,才能发挥技术的优势,甚至能巧妙转化技术的局限性,达到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与此同时,也推进了技术的完善和进步。

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阿凡达》是目前电影数字特技制作最高水平的代表,从其制作过程可以看出,卡梅隆具有一种主动的电影数字特技创作意识,“用高科技讲故事”的内涵正是以科技进步所提供的新的感知形式和创作意识来完成电影叙事的思想,“对我而言,科幻的美妙其实就是真实感的诱惑,就是创建一个让观众完全沉浸其中的、细腻的,充满质感的真实世界。这些正是我想在《阿凡达》里做到的。”([美]朱迪·邓肯,《真实感的诱惑》,载于《电影艺术》2010年第2期140页)卡梅隆从剧本创作到设备创新,从3d效果到虚拟摄影,数字技术已不单是一种技术性操作,而是卡梅隆的全新的创作意识。在《阿凡达》一片中,卡梅隆的电影数字特技创作意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个伟大演员的表演和一个优秀动画师的作品是相悖的……”,([美]朱迪·邓肯,《真实感的诱惑》,149页)这的确是一语中的,说出了数字技术在模拟真人表演时的核心问题。纵观以往影片中的数字角色,大多是通过夸张的表演来表情达意,经不起特写镜头中对内心情感的揭示,因为人的表情信息太微妙了。艾伯特·麦拉宾关于人际沟通的研究表明,人们进行语言交流时,7%的信息来自对方的语言,38%来自对方的谈话方式(语气、语调等),55%来自表情。(任悦,《视觉传播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第4页。)可见人的表情的在传达情感时的意义,却是最难以觉察和把握的,伟大演员的魅力正在于此,也是数字角色通过夸张表演所要掩饰的。卡梅隆为了让数字女主角——纳美人妮特丽成为一名具有“真实”情感的演员,使用了paul ekman开发的fac(脸部运动编码系统),对人类面部表情进行量化并将其数字化;多角度拍摄真人演员的表演和表情,实现对真人表情的模拟。可以说,这是电影史上一个伟大“演员”的诞生,数字角色的表演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一高度不完全是技术上的,而是艺术创作追求所造就的。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创作手段和方法会改变创作意识。卡梅隆深知这一点,为了让数字镜头达到与实拍一样的镜头感,他完善了虚拟摄影技术,实现了人机一体的操作方式。同时,使得虚拟摄影可以达到实时视觉呈现,这是将人对摄影的自然反映与虚拟视觉有机结合在一起。对于创作者而言,视觉信息的实时反馈是极为重要的,这是进行高效创作时进行信息交流、激发创造力的重要条件。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卡梅隆对技术的理解是多么的深刻,敏锐地认识到技术对艺术创作的局限所在和解决方向,并努力去突破。

3)《阿凡达》中所提供的新的视觉感知是全方位的。从3d立体感、令人心仪的妮特丽、自然的数字虚拟摄影镜头,这是最新科技在影像制作领域最高水准的组合,是影视制作的新思维的具体表现,势必会带动整个电影领域内创作者的意识更新,数字技术的应用将朝着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

2.电影数字特技的创作理念

电影数字特技创作理念是新技术条件下,电影影像观念和手段都发生了革新,尤其是技术手段改变的同时带来了创作心理和创作体验乃至影像风格、视觉表现形式、视听语言的改变。影像的完全虚拟制作和拟真效果,带来了影像表现力和表现层次的丰富,影像可以承载更多的叙事指代,影像的语意表达更精准。影像在视觉呈现上要更容易激发观众深层心理的意象,产生更为广泛的共鸣。与之相应的是,创作者在对影像的把握上更注重对人类潜在的心理探寻,充分利用心理意象在审美中的作用,展示更丰富的人类情感世界。

3.电影数字特技的可操作性

电影数字特技是依托于高技术、大投入来实现的,并且在与影片叙事风格的结合上有一定的探索性,只有把握艺术要求、技术实现和预算周期等多方面的平衡点,才能在前期的数字特技设计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视觉效果设定和方案规划。

卡梅隆在《阿凡达》的创作中,前后耗时十余年,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技术的可操作性无法达到他的期望。为此,卡梅隆进行了长期的实http://验和研发,并通过拍摄实践来验证其技术的实现程度,积累经验。这说明,如果创作者对技术缺乏了解和实践,不在前期构思阶段考虑技术因素,是不可能有效利用数字特技进行艺术创作的。

4.整体数字特技设计策略

随着数字特技做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影像制作技术,在电影的制作中越来越多的镜头需要进行不同类型的数字技术处理,数字特技设计的对象已不再是单一的特技镜头画面设计,而是一整套结合电影叙事风格、摄影、美术等多角度考虑的整体设计及实施方案策略。

在1933年梅里安·c·库珀和欧内斯特·b·舍德萨克执导的《金刚》中,使用了大量传统特技手段,如背景放映、模型、逐格拍摄、绘画接景等。在电影技术不发达的时代,将多种原始复杂的影像制作技术融合在一起,需要前期细致的规划和以叙事为主导的整体技术应用策略。

整体特技设计策略是宏观把握影片中的特技运用,完全从叙事角度来考虑,没有对特技的整体性思考,很难保证技术、视觉和叙事形成有机的整体,这一点在电影特技体系更为复杂化、专业化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二、从概念→意象→影像

概念→意象→影像,就是从电影数字特技设计的创作和观影心理过程来考查创作者如何构思特技镜头的画面,在对其心理过程的探究中,找到电影数字特技设计中的思维特征。

1.概念与意象

当知觉形象作用于人的感观后,形象被进行抽象处理,形成概念和意象,这是两种不同的抽象过程。概念源于一般的、逻辑的抽象形式,并进而产生符号,其特征是逻辑的,语言的,可称为“思想的图解”。意象是更为高级的抽象形式,是人的思维中进行高级运算的“筹码”,其总体特征为“总是显得模糊、短暂、破碎和残缺不全,因而几乎不可能加以描绘”,“是包容着理解和情感倾向的复合性心理构成”,“使无数形象的浓缩、积淀”。( [美] 苏珊·朗格 著,《艺术问题》,南京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第146页)意象是人对外界信息进行主观情感性把握的高级形式,也正是视觉思维和艺术思维的运作形式,审美意象正是艺术作品的内在形式,而当这种内在形式被转化为某种外在表现形式时,就是艺术作品。优秀的艺术作品就是通过形象来传达创作者的负载着情感和信息的审美意象,并在观赏者的心中激发审美意象,调动观众的情感,因此艺术作品又被称为“有意味的形式”。( [美] 苏珊·朗格 著,《艺术问题》,第144页)

转贴于 http://

2.创作意象

德国格式塔心理学家惠特海姆在《创造性思维》一书中对与创造性思维过程有详细的论述。其中,“他提出了艺术和音乐家等创作思维的特征,在艺术创作中,人们似乎并不是首先看到问题情境中的特点和要求,反而是先模糊地感受到想要获得的结果的某些特征,并产生强烈的想要实现这一结果的冲动,……最初当目标非常模糊的时候,艺术家处于一种胶着状态,但结果的形象逐渐变得清晰,并逐步掌握各个组成部分。”(柳沙 编著,《设计艺术心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第366页)所谓的“艺术创作对于结果的那种模糊的预见”就是创作者头脑中的一种意象,上述论点说明,在艺术创作中,各种元素——情感、形式、联系、刺激、问题、经验都如同氤氲飘荡的云烟,构成一个变幻的不稳定的意象,这种意象正是艺术家对某种存在的最直接的把握,并以一种切身的情感体验和意象被获知,然后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尝试,将这种意象所承载的意蕴以具体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

在影像制作中,创作者根据电影叙事情节的需要,运用独特的视觉思维,在头脑中运用意象进行思维,同时植入各种概念、情感和信息,以视觉形象表现出来。观众也同样是对视听刺激进行感知,并激发产生审美意象。对于数字特技设计而言,首先是通过构建虚拟影像的真实感,进而产生心理真实,充分调动观众内心中的各种视觉积淀和意象,构建虚拟影像空间概念,调动观众情绪,以此为电影叙事服务。

三 电影数字特技设计中的概念化表达

在电影数字特技设计中对视觉概念的表达是首要的,优秀的视效设计是以视觉影像来调动观众头脑中的常规概念,并将其重新整合构建起崭新的概念,在新概念的审美情景下,进一步展开叙事功能,传达情感。新概念的构建是一个逐渐积累,由一般到特殊,由现实到想象的过程。新概念不能是凭空出现的,其构建的过程也是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方式进入到人的头脑里,并形成不同的关系和形式。

第8篇:视觉概念设计范文

展示设计教育导入中国已有20余年的历史,在这期间中国的商业设计伴随着中国的商业化进程经历了黎明期、发展期、理性期、差异化四个时期。其中展示设计也逐渐从工业设计、环境艺术等专业中独立出来,成为独立的一门专业,在经济市场化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 展览展示设计;基本法则;设计标准

Abstract: the design of the exhibition is a comprehensive modern design art and design scientific achievement of comprehensive design disciplines. All forms of display is a kind of special human social activities. Modern social display activities is a has the rich connotation, involving many fields, and along with the time development and enrich the content of the social behavior.

Display design education into China for more than 20 years history, during which China's commercial design with China's commercial process experienced dawn period, development and rational period, differentiation four times. One display design also gradually from the industrial design, environment art in the professional independence and became independent a professional, in the process of the economic market play a large role.

Keywords: exhibition design; The basic law; Design standards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展览展示设计是一项强调空间环境和道具形式的独立设计职业,是以科学技术和艺术为设计的手段,利用传统或现代媒体对展示环境进行系统的策划、创意、设计及实施的过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文化的持续发展,展览展示在人类经济与文化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既是国际经济贸易相互交流合作的纽带,又是科学技术及文化宣传的窗口,它在当今社会领域和信息领域以及商业领域中充当着其他行业或媒体不可替代的角色。

展览展示艺术与空间是密不可分的,甚至可以说展览展示就是对空间组织利用的艺术。无论从展示设计的概念、展示设计的本质与特征,还是展示设计的范畴以及展示设计的程序,我们都可以发现,“空间”的概念是贯穿始终的。

一 展览展示设计基本概念

展览展示的设计是一项综合了现代设计艺术和设计科学成果的综合性设计学科,各种形式的展示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化活动。现代社会的展览展示活动是一种有着丰富内涵、涉及诸多领域、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其内容的社会行为。

研究和学习展示设计首先要先从它的概念开始,只有掌握了事物正确的概念和正确的方法,我们才能更好的感觉它并且认知它。

从本质上讲,展示设计是指所有展览和陈列的视觉艺术。包括各类商场、商店、饭店和宾馆等商业销售空间和服务空间的室内外环境规划、美化等设计工作,同时,还包括室内商品陈列和各类附属促销品的陈列等展览工作,最终起到促进消费和引领消费及丰富生活方式的作用。

二 展览展示设计的基本法则

1各种造型语言的运用

1) 直线在视觉中是最常见的现象,也是展示设计中运用最广泛的视觉因素之一。直线在几何学中表示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具有较强的视觉张力。不同类型的直线,分别呈不同的视觉效果,有序排列的直线具有明显的秩序感,并能有效的统一整个展示面;水平的直线具有引导视线,吸引观众的作用,具中心点有辐射状的直线,具有一种向心凝聚力,视觉效果最强,而垂直的直线具有分隔画面,限定空间的作用。

2) 曲线分为封闭型的曲线和开放型的曲线,展示中应用得当的曲线,能丰富整体效果,改变由单纯直线造成的冷俊、严厉的气氛。

3) 圆是一个被连续曲线包围的形状,曲线上各点距该形状的中心的距离相等,在展示中圆是可以是实心盘状,也可以是空心的圆环;圆的形状可以用多种方法取得,圆形的道具、圆形的展品,或排列成圆形的展示品等,也可以用球形来丰富圆形的造型因素。

2 展示形态的运用

展示形态基本有长方形和正方形两种形态而相互变化,它们互相有效的搭配能产生丰富有序的变化效果;但在没有特殊处理的情况下,正方形因缺少变化在实际运用中较少使用。

3 展示视觉的节奏、韵律

视觉艺术的节奏与韵律概念是音乐术语的借代。视觉“节奏”指某种视觉元素的多次反复出现,而视觉“韵律”指按照一定规律变化的节奏,是一种按照一定规律变化的节奏,是一种使人感受到生命律动和音乐般欢娱的变化过程。

指因人的视觉生理原因而产生的“错视”现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尺寸错视、面积的错视、角度错视、明度错视、方向错视等。错视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认识这种现象,一是设法避免不利影响;此外,还可以利用这种错视的规律来创造出一种别出心裁和耐人寻味的意匠,使展示过程更加幽默、诙谐。

4 展示视觉艺术比例

造型艺术上的比例是指量之间的比例,实际运用中不在遵循传统的“黄金分割”传统法则,而是根据视觉艺术的规律和具体的设计要求,采用各种不同的比例,以追求设计的新颖性和视觉上的新鲜感为基准。

“对比”即性质相反的各种要素之间产生比较,从而达到视觉的最大的紧张感;在某种意义上讲,对比实际上是一种对矛盾的强化,而与此相反的法则就是“统一”。

三展览展示设计标准

展示设计,其牢固性,安全性、时效性、经济性等质量标准,比较直观并有翔实的数据可考,然而展示设计作为艺术,其标准的把握就没有那么简单,展示设计艺术形象的个别性、美感的主观性、艺术的独创性往往搞得似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人们心灵是相通的,它们都不能违背人对艺术创造的普遍性规律,却也是真实的,其综合的评价标准还是能够找到的。

整合而统一,是展示艺术的首要标准。形态统一、色彩统一、工艺统一、格调统一。总之,好的设计在艺术形式的秩序方面,都是十分明确的。

任何艺术活动的终目的都在于创造。展示设计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创意的新颖和艺术形象的独创性。这种创造涉及到形式的定位、空间的想象、材料的选择、构造的奇特、色彩的处理、方式的新颖,也可称为观念性标准。在当代,展示设计应体现如下几种观点:新的综全观念、人本观念、时空观念、生态观念、系统观念、信息观念、高科技观念等。

4 结论

好的展览展示设计应当是坚持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整体与局部的统一、科学与艺术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的设计。展览展示设计是一种实用的、以视觉艺术为主的空间设计,需要设计师投放大量的精力,深入细致地了解参展公司和展品以及相关信息,精心策划、安排场地布局、标新立异地设计展台,以采用创造性的艺术表现手法来满足参展商和展品陈列的要求以及观众的观赏欲望,包括展品信息的了解,展位形式、布置的设计,并能现场指导安装人员以及展览礼仪的企划等。

一个好的展览展示设计是能使商品更显高档,并具诱惑力,给参观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它不仅仅是一个公司树立形象的立体标本,它同时必须负责传达公司及商品的具体信息和理念。

参考文献

[1] 朱淳 现代展示设计教程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2

[2] 来增祥 陆镇纬 室内设计原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3] 任仲泉 展示设计 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1

[4] 吴骥良 建筑装饰设计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5] 徐涵 室内空间构造与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第9篇:视觉概念设计范文

【关键词】疯狂猜图 信息视觉化 读图时代

“疯狂猜图”是一款2013年6月起流行于智能手机和电脑网络的兼具休闲与互动性的猜图类益智游戏,有数据表明在其推出的短短几天内就着实达到了“疯狂”的境界,连续几天占据了各种APP排行榜的首位,下载量已超过百万次。游戏所提出的问题类型包罗万象,题目图片妙趣横生,流行的同时也引起了各界从营销学、心理学以及广告学等各方面的研究探讨。笔者认为,该游戏的广泛传播是建立在其可玩性的基础之上,简单地说就是“识图答题”,游戏界面提供给玩家精心设计过的抽象化图形图像,配合有限的文字信息提示,让玩家在接收适量的信息内容后主动思考,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联想得出规定字数的正确答案。可以说这是一个基于信息的视觉化传达的小游戏。本文试从传播学视角讨论游戏流行的深层原因,从游戏的的图形图像出发,讨论了关于读图时代信息视觉化的问题。

一、“疯狂猜图”信息视觉化的策略

1、何为信息视觉化?

学界尚未对信息视觉化作出完整的定义,但可以从“信息图形”和“信息设计”两个概念出发了解信息视觉化的含义。首先来说信息图形,信息图形(Information graphics)又称为信息图(Infographics或Infograph),是指数据、信息或知识的可视化表现形式。信息图形主要应用于有一个需要清楚准确的解释或表达甚为复杂且大量的信息,例如在各式各样的文件档案上、各个地图及标志、新闻或教程文件,表现出的设计形式是化繁为简。其次是关于信息设计,信息设计是人们对信息进行处理的技巧和实践,通过信息设计可以提高人们应用信息的效率。由此可以简单将信息视觉化定义为将数据、信息或者知识进行有规律技巧的可视化处理。本·弗莱在《有机信息设计》中指出:“信息视觉化到20世纪80年代才被认为是一个独立存在,而此前都被当作科学、统计学和图形设计的次领域”。

2、信息视觉化在“疯狂猜图”中的运用策略

游戏开发者将题目信息进行可视化处理,游戏中将电影电视、人物角色、国家、城市、名人明星、公司品牌、游戏、球队等各种类型的信息处理转化放置在一张方形图中展现在手机屏幕,需要在美观的前提下符合一定的逻辑,将题目信息有效传达给玩者。

视觉化是让抽象(看不见或无法看见的)内容所构成的印象、影像或者画面被看见或者想象。可以从几个例子展现设计者是如何将玩家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题目内容转变为可视化的图形图像引起玩家的想象的。

(1)概念内容的图形化表达。运用美学或者设计学规则将概念内容直接转化为相对具象而又简洁的图形元素,重点是该图形元素能够代表有一定的个性含义。如图1所示,左边的图形展示的是动画人物“樱木花道”,图片没有将人们所熟悉的漫画或动画片内的樱木花道人物形象全部展示,而是只将它最有个性特色的圆头红发用图形展现给玩家,甚至可以忽略其他五官部分以及造型元素来突出想要表达的东西;右边图形展示的是城市“巴黎”,更是将整个偌大的巴黎城市归结于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建筑——艾菲尔铁塔的图形剪影提供给玩家。

(2)概念内容的色彩化表达。将概念内容以与其形象相仿的色彩搭配或者人们熟悉的形象色彩展现,让受众自己延伸扩展思维得出答案。如图2所示,左边的图形用雪碧饮料的包装色彩来代表“雪碧”这个品牌;右边更是简洁地用白色球服代表了“皇家马德里”这支球队,只因为白色是他们在球场上的象征。

(3)概念内容的场景化表达。将方格视为舞台搭建起一个与概念相关的场景让受众回忆或识别出答案。有直接展示与概念相关的场景表达,如图3中右图所示,直接用两个剪影人物构建持枪相对的行为场景向玩家表达电影“无间道”,很容易回忆联想起该电影中那个经典的桥段;也有通过构建概念相关的环境场景间接地表达出概念内容,如图3中左图所示,前景用了苏格兰裙加上后景的建筑风格表现了“苏格兰”这个国家的信息内容。

由此可见游戏中的信息视觉化是将各种各样的信息、概念或知识转化为一种合适的视觉形式,既适合于在方寸间的手机屏幕上展示,又充分利用受众对于图形图像的快速识别、认知以及记忆的能力。一个好的游戏题目的设定必然要符合逻辑,能够做到形象直观地让玩家形成对这个题目内容(抽象信息)的理解,达成一种拥有“共同意义空间”的默契,并在这种心理得到满足的状态下完成认知、识别和正确答题的行为体验。从传播学角度来讲,这种共鸣产生的整个过程不仅涉及到受众的联想机制和心理反应等,同样也形成于设计者面对概念内容时的综合联想和形态创造行为。有学者用“意象”之说进行了如下阐释:以“意”生“象”,以“象”表“意”得到“意”的内涵,这就是一个信息视觉化的过程。

二、“疯狂猜图”信息视觉化的启示

当前社会网络化快速发展推进了图像信息的传播,人们进入了一个一图值千言的“读图时代”,或者说是视觉文化时代。这个时代强调的是视觉符号在文化以及传播中的主导地位,尼古拉·米尔认为视觉文化时代文化脱离了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化为以形象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不仅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更是意味着人类思维范式的一种转变。图形图像作为视觉符号比起声音和文字符号来是一种更为直观的信息形态,这得益于它在形象上的处理更生动,表意更加浅显,能在短时间内被受众认知和把握。

在这种文化日益影响着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背景下,信息视觉化有着很大的应用和发展空间,因为视觉文化不是简单地依赖图形图像,而是依赖对事物或者信息的图像化或者视觉化这一趋势,这种趋势正深深影响着每个现代人的阅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一方面,消费社会的出现是原因之一,图形图像被商家广泛运用于商业用途中,从那些商业标志到各种媒介上出现的宣传图形动画,都是吸引消费者在浩瀚的商品社会中发现并购买产品。导致消费者的图像消费倾向不断增强,包括了对虚拟性和体验性的不断满足和强化。另一方面,网络平台的构筑让信息的视觉化得以张扬,科技的不断更新也让个体之间的基于图形图像的交流更加快速、便捷和准确。

信息视觉化迎合了视觉文化时代和人们的转变趋势,它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信息更有效地传递,是人们慢慢形成的一种处理信息的技巧和实践。在进行信息的视觉化处理时,需要在图形的传达上注意感官和功能两个维度。从感官角度出发,图形图像需要有良好的视觉设计,美观并做到精确比例和尺度地处理内容,并且有规范的设计流程以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从功能方面出发,信息的视觉化处理还要重视实用,注意使用到的元素表意的准确性,不仅体现在单独元素本身含义的直观表达,还涉及到元素与元素间的组合和构成,要有良好的有层次的视觉组织,还要有对信息细节的审视和细分。这样,视觉化的信息才能更加切合人们正常的认知结构,在信息传达上更合理顺畅。

结语

读图时代的到来以及新兴网络技术平台的发展促进了信息视觉化的应用和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会成为未来信息传播的新趋势,并呈现出更多的应用形态。例如微博平台上出现的越来越多各种图表设计、信息图像和图形动画视频,都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在了解和认识的同时,需要更好的将之运用于工作生活中,造福于社会。

参考文献

①龙尼·利普顿:《信息设计实用指南》[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②孙皓琼,《信息设计——读图时代的信息视觉化》[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4):25

③谢青,《信息视觉化——信息设计》[J].《美苑》,2010(2):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