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旅游运营规划范文

旅游运营规划精选(九篇)

旅游运营规划

第1篇:旅游运营规划范文

[论文摘要] 本文将在广告学及推销学中广为运用的aida公式引入到旅游营销规划领域,并以山西省阳泉市旅游规划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旅游者心理变化的演进过程,通过attention(引起注意)——interest(激发兴趣)——desire(产生欲望)——action(达成交易)四个阶段的营销策略设计,实现阳泉旅游形象及产品的有效推广。

阳泉,古称“漾泉”,地处山西省东部,太行山中段西麓,辖城区、矿区、郊区、开发区四区和平定、盂县两县,境域面积4569.61平方公里。2005年阳泉市接待国内旅游者358万人,国内旅游收入15.35亿元,接待入境旅游者1140人次,外汇收入47.3万美元。

笔者于2003年~2006年参与了《山西省阳泉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0)》的编制工作,并负责其中营销规划部分的撰写。在编制过程中,笔者尝试将广告学和推销学中的aida公式运用到旅游目的地营销规划中去,根据旅游者心理变化的演进过程,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阳泉旅游市场营销推广。

一、阳泉旅游市场调研结论

规划组运用问卷调查法、焦点小组访谈法等科学方法对山西阳泉旅游市场进行了实地调研,获得了一手的调研资料,并得出以下启发性结论:(1)阳泉是一个新兴的旅游目的地,初游游客占到了近50%的比例,阳泉作为一个新兴旅游地,尚待宣传推广;(2)阳泉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较为便利,这成为吸引旅游客源市场的一个重要筹码;(3)到访阳泉的旅游者有一定消费能力,相当一部分游客来自于太原、大同、石家庄、北京等大城市;(4)娘子关是阳泉的标志性的旅游产品,认知度最高,可作为可以代表阳泉市旅游形象的名牌产品来开发和推介;(5)阳泉旅游面临山西省内激烈竞争,如周边景区五台山、平遥古城、大同云冈石窟、介休绵山及乔家大院等,需要以差异化的竞争策略而取胜;(6)阳泉旅游开发中的最大问题是环境问题;(7)阳泉旅游宣传力度不够;(8)当代旅游者偏爱“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更甚于“观光型”旅游产品。

二、aida公式概述

aida公式以及与其类似的模式已经问世很长时间。早在1913年,在广告宣传方面著述颇多的芝加哥西北大学心理学家沃尔特·迪尔·斯科特(walter dill scott)提出了“关注——领会——了解”模式,这个模式以当时流行的感官知觉与动机的理论为基础而构建。20世纪30年代,公共关系的专家们在这个领域做了更多的工作。20世纪50年代,aida公式作为一个概念正式出现,由heinz m. goldmar在《怎样赢得顾客》一书中首次总结出来,并用首字母缩略语aida表示这样四个阶段,分别是:attention(引起注意),interest(激发兴趣),desire(产生欲望)和action(达成交易)。

aida公式根据消费者认知心理的变化过程来进行促销设计,它迎合了消费者的情感需要和社会需要,因此被广泛地运用于销售及广告等促销领域。

aida公式四阶段示意图

三、aida公式在对阳泉旅游市场营销规划中的运用

旅游市场营销规划是在确定地区优势和特色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整合各类旅游产品,给予其准确定位,宣传其核心利益,达到向目标市场有效告知,并诱发旅游者实地游览的目的。现阶段,鉴于阳泉仍然是一个尚未为人所广知的新兴旅游目的地,营销战略规划的重点是创造市场,打造知名度,拓展市场,营造美誉度,最终实现旅游产业发展的效益目标。

在阳泉旅游市场营销规划中,笔者借鉴了在推销学和广告学广为运用的aida公式,根据旅游者心理认知的特点,按照旅游者兴趣程度转移的规律,规划了四个阶段的主题活动,赋予了阳泉旅游不同的热点和卖点,使旅游者对阳泉由“无所知”,到“有所知”,再到“愿知之”和“乐知之”。这样,在目标市场区域内制造轰动性的效果,以期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创造知名度,打造美誉度,形成区域内的旅游新热点。

1.第一阶段:引起注意(attention)——“英雄难过美人关”

(1)规划目标。第i阶段的规划目标是引起受众的广泛注意力,使得其对阳泉旅游从“漠不关心”到“广为关注”。运用的手段主要是“造势”,也即通过广告、公关等活动,吸引游客的注意力,让旅游者关注阳泉,进而向往阳泉。这一阶段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寻找usp,即寻找抓人的“卖点”,这一卖点可以不是实际的旅游资源或实物,但必须是新奇的、有趣的,具有轰动性和吸引力的因素,让对阳泉有了解和没有了解的游客都感到好奇,引起他们对阳泉旅游的浓厚兴趣。

(2)规划依据。拟采用“娘子关”作为第一阶段的策划重点,策划与之相关的系列促销活动。选择娘子关作为市场营销宣传突破口的依据是:一是“娘子关”在规划中的定位。在本规划中,将“娘子关”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龙头,将“滹沱河”作为旅游发展的后劲所在,可见,娘子关是阳泉旅游发展的“先行军”;二是“娘子关”本身所具有的资源特色。娘子关是中国第九关,是惟一与女性有关的关隘,其典故传说既涉及唐高祖李渊之女李世民之妹平阳公主,又有“娘子关有妇女艳妆而过,必然雷电交加,因此而得名”之说,其名字蕴涵着“美人关”之意;三是市场调查的结论。通过调查问卷看出,对于阳泉市的旅游景点的认知度,娘子关的认知率是最高的,超过了昔阳的大寨。

(3)营销手段。主要利用报纸、杂志等平面广告媒体,达到集中宣传告之的目的。以“英雄难过美人关”为主题,征集景区旅游形象——在《阳泉日报》、《太原晚报》、《北京晚报》、《燕赵都市报》等各主要客源市场的媒体上刊登征集景区旅游形象的广告,以“英雄难过美人关”为对联的上句,征集对联下句,实行有奖竞猜,吸引旅游者对于阳泉的注意力。

2.第二阶段:激发兴趣(interest)——“泉水叮咚响,欢快阳泉行”

(1)规划目标:用实际的利益点引发旅游者的浓厚兴趣。在前一阶段引起旅游者的注意力之后,本阶段的规划重点是通过阳泉旅游资源实际吸引物的寻找,针对当前旅游者的最新的旅游消费需求,规划出能够真正吸引旅游者的利益点。

(2)规划依据:选择泉水资源,尤其是温泉资源作为第二阶段的主要利益点,其理由如下:一是“水”资源在北方旅游市场中具有相当的独占性。北方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通病是缺水,因此利用较为丰富的水资源来发展旅游对于阳泉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契机;二是“泉水”资源是一个更加吸引人的卖点。“阳泉”的城市名称顾名思义是一个历史上富含泉水的地区,即使是当今,阳泉市的泉水资源仍旧是可圈可点;三是“温泉”资源尤其值得关注与开发。温泉旅游产品的开发,适应了当今最为时尚的旅游方式,即休闲度假,因此,温泉旅游市场规模庞大。

(3)营销手段。主要通过公关活动及节事活动进行炒作。策划阳泉市的城市旅游形象,以“温泉”为谜面打一城市名,在各主要目标客源市场上的报纸、电视等媒体上,连续刊登,数天后公布谜底为“阳泉”,并随之附带阳泉市旅游风光的大规模介绍。所谓“阳泉”,照字面来理解,一是阳,意味着温暖,二是泉,即泉水,所以“阳泉”可以释义为“温暖之泉”,即“温泉”。这样,通过在大众媒体上以猜谜的方式进行宣传,既可以生动地宣扬阳泉市的城市旅游形象,又可以把阳泉旅游资源中的一个实质性“卖点”即“温泉”资源推广出去,形成实际的旅游吸引力。

3.第三阶段:产生欲望(desire)——“古关、古镇、古文化,民风,民俗,民间情”

(1)规划目标。形成实质吸引力,激发购买欲望。在引起旅游者的注意力,并使其真正感兴趣后,要通过具体的产品规划以及实际可游的旅游产品及旅游线路,激发旅游者的购买欲望,使其从关注到实际购买。

(2)营销手段。发挥渠道作用,充分利用旅游中间商即旅行社的组织职能。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报纸、杂志、旅游小册子等多样的宣传工具,向旅游者集中宣传,告知阳泉市的旅游产品已经形成规模,吸引其前来游览。由于此阶段的重点是吸引游客,所以,要把现阶段在阳泉可游的景区及线路向旅游者重点推介,可以主要突出阳泉目前旅游资源中的两大卖点:一是“古文化”,二是“民俗”,并形成多条旅游线路。

4.第四阶段:达成交易——“人说山西好风光,风光锦绣在阳泉”

(1)规划目标。提供便利渠道,促成旅游者的最终购买行为。这一阶段是最终达成交易的关键环节,在阳泉旅游产品开发逐渐成熟阶段,可以大范围组织游客前往,规划重点是通过各种信息传媒,向旅游者传递信息,完成旅游者从购买前选择到现实购买的“跳跃”。

(2)营销手段。多种促销手段的综合运用,参加全国及重点目标客源市场城市的旅游交易会和旅游促销会。赴旅游目的地,如北京、太原、石家庄等城市进行宣传促销。制作阳泉旅游网页,详尽介绍阳泉的旅游资源以及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制作印刷精美的旅游小册子,并做成光盘,与网络连接,定期更新,实现及时互动。在参加旅游交易会时,在定点旅游饭店,在旅游信息中心,以及在重点客源市场的旅行社中投放,形成针对性的目标营销。发行通往北京、太原、石家庄等地的旅游专线车,并由阳泉市的地接社组织好实际游览工作。

参考文献:

[1]吴言译:aida模式,唤醒消费者的欲望[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3

[2]李响等:浅谈aida 模式下企业的网络广告策略[j].商业研究,2005,10

第2篇:旅游运营规划范文

[关键词] 政府 江西旅游 信息化 运营模式

江西山水风光奇特,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郁,特色鲜明。因历史悠久,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而享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是名符其实的“江南昌盛之地”。 但江西旅游业仍存在沿用传统“手工作业”方式,致使信息不畅、资源无法共享,造成市场反应迟钝、客户流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江西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信息化系统建设方面,政府部门应加强宏观规划和指导,改进业务流程、重组行业资源,为提高我国旅游业在世界的竞争力服务。

一、政府主导下的江西旅游信息化运营模式的选择及实施思路

江西旅游信息化方案的顺利实施,首先取决于政府部门的执行力度,因此,政府部门在执行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关的管理运营方式,以促进信息化建设工作。

1.政府在江西旅游业发展中的职能

政府主导目的地旅游信息化管理,是各国发展旅游业的惯例。谈到政府在旅游息化发展中的运营模式,需要明确政府在旅游信息化发展中的职能:

信息化规划以宣传目的地鲜明突出的整体形象和旅游品牌为重点,逐级展示目的地城市、景区景点、旅游企业、旅游产品等;

信息化规划实施过程中,由政府主导,整体规划,并与旅游企业、行业协会、投资商等利益主体建立合作机制,鼓励他们的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信息化规划运作方面,利益机制上,政府选择适当的方式与企业共同出资,体现整体产业到具体企业的利益协调和相互联动。

因此,政府从职能上来说,应是目的地信息化建设的组织者、参与者与协调者。

2.政府在旅游信息化中的运作模式选择

目前国际上有多种目的地实施旅游信息化的运作模式可供选择(如表),江西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政策因素、本地经济发展水平与企业状况,应使用第二种运作模式。

3.政府主导江西旅游信息化运营模式的实施思路

在国际上大多数旅游目的地,包括我国的绝大部分旅游目的地,信息化建设都采取了政府主导战略,政府起着统筹、领导和协调的重要作用,必须在整合本地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与目的地参与主体之间合作型的管理模式,才能使目的地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

(1)整合资源建立江西旅游信息化系统。旅游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政府主管部门在进行信息化规划和建设前,必须充分整合各方资源。

(2)鼓励利益主体参与投资,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旅游信息化项目的开发需要大量的基金,目前江西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十分有限。而国外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在基金来源方面则显示出多样性,投资主体的范围非常广泛。

(3)开辟健康的盈利模式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发展。江西旅游信息化项目能否及怎样为投资者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从目前国外成功案例分析,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的运行可以为投资者带来经济收益。在收益方面,国外许多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都是向在旅游目的地营销网站上信息并接受预订的旅游企业收取佣金,如奥地利Tirol省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就将这种形式作为系统运行的收入来源之一。

二、江西旅游信息化战略下的政企合作运营模式的构建

政府部门运营模式应向协同型方面转变,建立新型协同合作的政府运营模式(见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在旅游规划方面,江西政府主管部门不仅需要聘请旅游专家,还应充分调动本地旅游企业与相关企业参与规划与旅游开发,开展旅游资源与产品调查,整合优势资源进行规划设计,同时参考旅游者的反馈信息。

在旅游市场营销方面,江西旅游管理部门应摆脱原有相对狭隘的工作模式,充分利用旅游专业资源、旅游企业资源和游客资源,结合网络技术等现代工具开展产品与市场营销,同时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为旅游市场开发提供决策参考。

在旅游行业管理方面,无论是旅游统计、旅游招商、审批管理还是旅游安全管理等工作,都需要通过综合信息系统的统计,充分利用网络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加强与旅游企业之间的直接联系,并对行业内的企业发展提供监督管理和培训支持,受理旅游者投诉。

在旅游服务方面,政府主管部门(包括旅游管理委员会,旅游局)需要协同各类公众服务部门和其他旅游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为游客提供综合性的服务,并且需要通过旅游门户网站、旅游呼叫中心、旅游咨询中心等方式增强与游客的直接沟通。

图中政企合作的运营模式,就是由江西政府主管部门担任领导者和发起人的角色,协同下属的各级旅游管理部门与公众服务部门参与江西信息化建设,并加强江西旅游企业和其他相关企业合作,鼓励他们加入信息系统中,参与网上旅游信息化的构建,包括参与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为目的地旅游发展规划包括信息化规划服务;参与旅游产品的设计营销,为目的地旅游市场开发包括在线产品市场开发服务;为旅游者提供在线旅游服务,通过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对服务实行监督,并接受来自旅游者的了投诉;政府和企业通过客户信息管理搜集旅游信息,为旅游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在线旅游市场开发提供反馈参考。

整个运营模式的重点为强调政府各级管理部门的协同,以及政府部门与江西旅游企业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

参考文献:

第3篇:旅游运营规划范文

1.旅游规划1.0时代特征

中国旅游规划诞生至今,经历过1.0和2.0时代。1.0时代的特征是: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一批教地理学、人文历史、旅游管理等学科的教授带领学生以“山地研究所”“旅游研究所”“旅游规划中心”等名义承揽旅游规划业务,按照《旅游规划通则》的规范和模式,中规中矩地制作出论文式的规划文本。

1.0时代的旅游规划充斥着大量过时理论和概念阐释,对资源深入浅出的罗列、分析、评价,缺乏从操作角度及运营层面的思考,很难将资源转化为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2.旅游规划2.0时代特征

21世纪初,迎来了旅游规划2.0时代。一批具有敏锐市场眼光的高知,从中国旅游爆发式增长中看到了商机,纷纷在北上广深成立“旅游规划设计院”,聚集一批有一定实操经验的专家,以理论创新、模式创新、营销创新为突破口杀入旅游规划市场。这个时期,着实出现了一批好作品、好产品,引领中国旅游走向了一个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新时代。

由于规划生意投资少,见效快,一些学会了规划技术的人才另起炉灶,进行商业化、模式化、近亲化的繁殖和克隆。当遇到经济环境不景气,许多走克隆路线的小机构就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截至2015年,有的已经被淘汰出局,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的也不在少数。

1.0和2.0时代的旅游规划带来了旅游项目开发的“4321”现象:40%项目没走到开园就死掉了,30%项目开园后轰动一阵子就冷了,20%项目比较顺利经营走向良性循环,10%非常火爆惹人眼红。许多开发商一心想成为那火爆的10%,结果不幸成为那垫底的30%或40%。

二、旅游规划3.0时代

1.旅游规划3.0新时代来临

旅游是观光的时代已经过去,休闲度假和深度体验时代到来,旅游规划1.0和2.0时代对应的一、二类旅游资源已经开发得差不多了,剩下的三、四类资源,必须依靠高智慧的投入和创意创新指导才能出彩。

中国旅游规划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急需突破1.0时代和2.0时代的桎梏和固有模式的束缚,开创旅游规划3.0新时代。

2.旅游规划3.0新时代的主要特征

(1)精准定位,为项目找魂

定位是项目的灵魂,能够解决项目的特色和差异化。旅游,就是给顾客找一个出来消费的理由。旅游项目若不能做到独特性和差异化,就会流于平常、普通,很难吸引到足够的游客,投资回报将非常缓慢,甚至会陷于经营困局。

旅游项目策划规划必须解决“游客为什么来”的根本问题。只有找到一个独特的定位,在这个定位的指导下去强化主题,设计系列符合独特定位的产品,进行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打造独特的吸引核,差异化发展,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才能异军突起、鹤立鸡群、赢得市场。

(2)看图说话,不说废话

在遵守《旅游规划通则》的基础上,打破以文字描述、平面图件为主的规划旧模式,改为“看图说话”:通过新技术手段,绘出建立在实际地形地貌上的效果图,甚至在总体规划阶段,就让政府领导和开发商看到项目未来的摸样。这样的规划方案既能为开发商节约规划设计时间,又能让政府放心地把项目开发权交给开发商。

(3)精彩展现、创新汇报

旅游规划处于旅游智业的顶端,给外界高深莫测之感,作为引领性、前瞻性比较强的一个行业,长期以来,它与外界的沟通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与服务对象――政府、投资商之间的交流沟通,经常处于脱节状态。

即使规划内容做得很丰富、很精彩,往往也因为汇报人员的水平差异和临场发挥状态,不能充分展现作品的精髓和精彩,最终导致政府、投资商、评审专家对于规划的理解不到位,从而导致对规划作品的误会或者不公正评价。因此,汇报水平与规划水平一样重要。

应避免传统汇报冗长、繁琐、高深的弊端,第一次汇报时就把规划的核心和亮点展现出来,让委托方、政府领导和专家能够更好、更快、更精准地理解规划方的策划思想、规划意图、规划水准,有利于促进规划的顺利通过。

三、旅游规划3.0新时代的五大功能

多个成功案例及事实证明,旅游规划3.0新模式是实战性强、指导性强、落地性强的旅游项目开发新式武器,具有1.0和2.0时代的旧模式不可企及的五个强大功能。

第一,精准定位把项目的文化灵魂展现得淋漓尽致,成千上万倍地提升项目地块开发的价值,把一块普通的土地魔术般的变成投资旺地。

第二,能让政府和专家对规划方案高度认同,快速通过评审,为开发商节约宝贵的前期运作时间,早日锁定项目开发权。

第三,项目资源立马转化为资本、资格和资金。规划多媒体本身就是极好的招商宣传片,其他投资商通过多媒体看到了项目的开发价值,主动入股项目或直接收购项目开发权,为项目聚集更多的资金和能量,项目成功在望。

第4篇:旅游运营规划范文

关键词:城市旅游综合体;主题策划;市场运营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自近三五年以来,伴随着旅游经济及房地产市场的推动,城市旅游综合体建设市场,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主题文化创意、强大资金动力、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协奏曲,造就了旅游市场的繁荣和主题旅游文化的泛滥。但是,纵观中国内地近10多年旅游项目,建设数量数以千记,真正能够做到高品质、高服务、产品对味市场、回收盈利周期快的旅游综合体产品却不多,真正能够正常运转和盈利的,却寥若晨星。残酷而客观的现实,不能不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动作。

1.旅游项目建设背后暴露的问题及对社会的影响

1.1同城旅游文化同质化旅游产品过多前期主题策划和后期运营管理脱节,造成后续市场推广软弱低劣,主题园区年年亏损,运营艰难。

1.2缺乏深刻细致的市场调研导致旅游产品定位失据,从而导致市场萧条,经营亏损。

1.3规划及施工过程中缺乏专业而必要的过程控制,导致旅游产品粗制滥造,质量低下。

1.4行政主管人员及投资商愚昧昏聩,奉行“拍脑袋”主义,导致在建设过程中朝令夕改,偌大主题景区不论新建或改造,变成了彰显个人意志的舞台,建设过程更是虎头蛇尾,靠宣传来欺诈消费者等等。

2.如何紧密细致的做好一个经典旅游产品

删繁就简来说,无非是要把握控制好旅游策划、旅游规划、主体文创方案,施工建设与管理、市场开拓与运营这些环节。构成从“主题策划”到“市场运营”一体化,一览子的战略构想。只有这样能才能统一部署,统一指挥,千军万马如一人,才能做到切实可行,从而才能成就高品质作品。

2.1主题旅游前期策划

如何将好的创意策划理念贯穿到旅游产品刷各个环节,紧扣地域文化,大力渲染文化发展的中大事纪,标志性时间等等。给文化品牌注足动力。没有具有前瞻性市场的眼光,高品质要求,高质量的策划团队是不行的。

良好的策划团队可以为投资者的在项目立意,产品定位上提供科学而准确的依据,它既能做到文化品质因地制宜,又能在相同的旅游产品中和而不同,出类拔萃。从而立足良好的旅游卖点,占据优良的旅游市场资源,为后期开拓市场,产品营销团队创造良好的先决条件。

很多投资商在准备建设项目之初,对入产品理念及商业的卖点及运作,也存在这不同层面的问题,不同的地域,人居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各有不同。

例如:水公园这款产品在旅游产品配置中,南方的游客量与北方的相比,沿海的和西部相比,其市场化差异就会非常明显。

因此,在提升旅游项目开发水平、突出旅游产品的结构优化等方面,良好的策划水准是不可或缺的,它不仅对项目产品做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管理机制及服务理念也做出了更加高效,更加合理的规范。

2.2提升旅游产品规划设计水平,重视悉心严谨的建设过程

旅游产品的规划阶段是对策划概念的具体化,这个过程非常关键,它取决于策划概念到后期建设的时候,有多少优秀的项目可以“落地”的问题。因此,规划设计之初,仔细收集规划设计所需的很多资料,地方建设相关法规、地质、气候水纹条件、用地现状、地形地貌,高程数据、现状管网设施、建筑限高,用地周边城市布置等等。在充分合理分析了相关资料后,规划师要对概念策划的内容在规划图上反复比较,如果概念策划的内容在实际规划的过程中很难实现,或无法实施,要及时反馈信息给策划部门及最高决策者,如果关系到旅游商业卖点的关键理念,那就另辟蹊径,重新定位,一切还停留在纸面上的重新决策也还来得及。

在规划的过程中,除了最大可能的满足策划概念的相关内容,但也要紧密联系城市规划相关条令和规范。对与规划中要求建筑密度、容积率、消防条令、环境评估、水利设施、人防工程等相关条令及指标也要严格执行,尽量做到概念和规范完美的结合。

方案阶段的时候,对待具体项目设施,主题环境包装及相关文化创意项目,一定要将相关创意成果跟规划团队,策划团队,营销团队相沟通,看看所创作的成果是否能够真正体现策划概念中所表述的意义。同时产品的包装对营销团队,策划宣传都有相关的影响,所以也要及时和他们对话,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对有好建议的东西做出相应的调整。确保概念、规划、方案从大到小,从抽象到具体都有一个全面细致的考虑。

施工建设是对方案成果的具体实施,相对于一般的房屋建筑工程及园建工程来说,旅游景区的建设或提升改造有着其特殊性和复杂性,除了常规的土建、水电、室内外装修外,还有机械设备,电子设备,水上动力设备等很多娱乐类的器械和特殊要求建筑等,其安装/施工工艺要求又不能完全执行相关建设标准,有其自身特殊性及复杂性,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比较多,协同施工,先后施工的情况很多,另外环境外包装施工对于气候,及养护时间也很讲究,实施起来,简直就像做真正的艺术品一样要一丝不苟,只有这样做出来的东西,才能和策划、规划、包装方案一脉相承,真正体现出园区的精神面貌及商业卖点。施工建设也只有精益求精,才能为后续的管理及营销团队创造良好的商业卖点,为他们开拓旅游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2.3加强城市旅游综合体经营管理与市场推广

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转变景区由门票经济的管理理念向综合型经济的转型。园区建设落成,高效有序的管理和给力的市场推广则是园区正常运转持续盈利的必要手段,要成功的实现转型,得益几个关键点的因素。

商业策划时候,是否有管理机制转型的概念,比如旅游产品能否和周边相关旅游产品联合做市场推销,大力推广一日游,双日游,滞留旅客时间相对较长,不论是团队货散客,景区周边的配套产品如经济型酒店、特色饭店、点心店,特色购物超市等等园区配套服务都能成为盈利的增长点。

对于园区的运营管理来说,良好有序的运作手段才能使消费者获得高品质的服务,客观上也给景区做了很好的宣传。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具备几点相关要求。

首先,明确管理标准,制定推广景区的精细化服务标准,制定相关服务手册,如华侨称集团,华强集团等都有自己内部非常标准规范的服务标准使用手册,员工能烂熟于心,身体力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无微不至,相对与服务业来说,细节决定成败,出色的服务也能铸就景区不朽的品质。另外,要有着力打造品牌的意识,提升景区窗口服务机制和服务技能,并以此加以推广。此外,建立相对完善的机制,使得景区实行管、养分离,大力改善公园景点的经营管理难题,从而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此外,应对景区实际情况,创造型的提出相关的管理体制,也是一种高效而可行的方法。

所以,经营管理和市场推广是相辅相城的,二者互为表里,互相影响,互相联系,缺一不可。

2.4“主题策划”到“市场运营”一体化战略目标

概念策划不仅影响着景区的筹建过程,对未来经营管理也至关重要。一个景区,一种固定推销样式时间长了,游客就会视觉疲劳,没有了新鲜感,商业利润就会减少,如果不及时对策,推出新的旅游消费概念,使消费者重新看到产品的亮点,就无法促进消费增长。

运营管理对于“市场运营”很重要,景区管理者在长期的时间中,对于大众消费习惯和心理感官有着较深刻的了解,可以对景点布置提出一些建议。如何让园区的项目,有节奏感,引导性,如何让园区深处汇集更多游客,如何让景区位置最差的地方尖叫声,欢笑声高潮迭起,设计者如果过分的教条,死板着规范不放松,结果可能让园区项目布置,游览路线,与游客心理行为导向不相吻合,造成隐形损失。在实际筹建过程中,只要策划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管理团队、营销团队积极主动互相沟通,反馈信息,这样的配合可以使景区的文化品质,商业运作,服务质量等等方面都达到一体化的目标。

第5篇:旅游运营规划范文

关键词:日照市;旅游消费;旅游资源;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6-0072-02

一、日照市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通过对1 000份调查问卷统计,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后认为:日照市旅游业整体旅游消费层次偏低,基本消费支出在旅游总支出中占的比例过大;游客整体的消费能力不高;观光型的游客所占比例大,度假、商务型游客数量少;游客停留时间短;客源区域结构不合理;市场开发和宣传力度不够;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半径小。

旅游业强大的关联带动作用并不突出,旅游收入多集中在基本旅游消费上,旅游消费层次低,消费结构不合理,不仅影响了日照市旅游业整体形象的提升,而且严重阻碍了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日照市旅游发展对策

(一)高起点整合丰富的旅游资源

1.完善旅游经济发展规划,促进旅游资源整合

实施科学的规划是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科学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原则,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立和完善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跨区县旅游发展规划――区县旅游发展规划――旅游景区开发建设规划四级规划体系。要充分考虑旅游发展的需要,建立旅游项目库,完善专家评审制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通过规划实施,实现旅游景区高质量、高水平的开发,适应现代旅游高品位、高效益的需求。编制旅游规划要注意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加强旅游规划的行业管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旅游规划编制和评审程序,加强旅游规划编制管理和成果审查,确保旅游规划质量。要建立有旅游主管部门牵头的各类旅游规划会审机制,强化旅游规划的权威性,加强旅游规划实施的行业指导和部门监管,提高旅游规划的可操作性。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必须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原则,杜绝有规不依现象。

2.明确主攻方向,全力打造旅游精品景区

以打造东方太阳城、水上运动之都为核心,要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的基本内容,立足于日照海、山、古、农、节的鲜明特色,做好五篇文章。一是要做好海的文章,大力发展海洋旅游,包括海洋科技、海洋文化、海洋运动、海洋观光以及海湾旅游和海岛旅游。二是要做好山的文章,日照不乏名山,有浮来山、五莲山、九仙山、河山、阿掖山等众多名山,要加强包装推介,围绕这些名山做好山水生态、历史文化、林果园艺等山的文章。三是要做好古这篇文章,中国已知最早的文字、两城遗址、海曲汉墓、莒国故城,凝聚着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和浓厚的近代文化以及较发达的现代文化,围绕这些可以开发人文旅游资源。四要做好农的文章,海滨国家森林公园、万亩野生杜鹃花、江北最大的茶园、海产品发达,要与生态旅游挂钩。五要做好节的文章,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其中,包括浮来山福寿文化节、五莲山杜鹃花节、体育节庆、海滩文化节、名人文化节等。重点打造十大精品景区系列:3S旅游度假休闲景区(海滨一线)、莒国古文化旅游景区、五莲山宗教旅游景区、九仙山生态旅游景区、森林公园景观系列、竹洞天风情系列、茶文化系列、古人类遗址景观系列、节庆系列、日照特产风味佳肴系列。

3.发展丰富多彩的旅游形态和适应市场发展的业态

根据消费者不同需求,整合区县和林业、水利、园林、建设、文化等系统管理的旅游资源,优化设计并推出长线、短线、环线相互补充的多种旅游产品。充分发挥农业、工业、商贸、科技、文化、教育、体育等领域特有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农业旅游、会展旅游、商务旅游、度假旅游、购物旅游、美食旅游、文化旅游、教育旅游、康体旅游等新型旅游,形成能满足市内、国内、海外旅游者灵活选择的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专项旅游相互支撑的产品供给体系和独具特色的业态。

4.加强区域性旅游合作

以山东半岛城市群、鲁东南苏北城市群为载体,加强日照与青岛、临沂、连云港等周边市地的跨区域旅游合作。积极构建无障碍旅游合作区,共同发展跨周边省市的旅游线路。适应旅游资源、交通条件、区域关系和消费方式的变化,培育综合竞争优势,共同塑造和提升“水上运动之都”和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两个国际旅游品牌,整合优势资源,联袂打造旅游精品,形成产品互补、客源互流的多赢发展格局。

(二)加强旅游市场化运作和整体形象策划营销

1.改革旅游景区(点)产权制度,创新旅游经济市场化运作方式。

推进景区经营企业化、景区运作市场化、景区管理属地化。对鲁南国家森林公园等重点风景区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建立巡察制度,对景区(点)内的建设项目进行定期巡察、监管。推动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旅游“龙头”企业,培育大型旅游集团。发展同业合作联盟,推进利益共享的连锁经营和集约式服务。广泛吸纳中小企业参与分工协作,发展专、新、特、精的旅游服务。扶持和培育农民旅游、体育旅游服务组织。推进旅游饭店连锁经营、景区(点)集团化、旅游运输联合化以及导游服务公司化。

2.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大力开拓旅游市场

按照“政府做形象,企业做市场”的原则,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促销机制,形成对外宣传的整体合力,提高宣传促销的实效。举办大型文体节会活动对于吸引游客、聚集人气、带动和促进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把承办各类大型文化、体育赛事活动作为丰富旅游内涵的招牌,在时间安排、游客参与性和观赏性上搞好整合,使之成为新的旅游卖点。大力实施“以节促旅”,定期举办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渔家民俗旅游节等节庆活动。积极参加国内外旅游推介会和旅游交易会。各部门要把宣传旅游作为对内、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计划和目标管理,在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进行推介,展示日照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展示具有吸引力、创造力和活力的海滨城市新形象,提升日照的知名度,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到上海、南京、西安、郑州、济南、青岛等日照主要客源地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促销,扩大日照的对外知名度。要针对不同的城市提出相应的宣传口号,如要在济南主打“避暑、渔家”,在西安主打“避暑、海滨”,在郑州主打“方便、海滨、实惠”。主动争取各种全国性的会议和活动在日照举行,主动宣传日照旅游产品、促进旅游市场开拓。实施“金旅工程”,加快构建全市旅游电子信息网,建立功能齐全的旅游行政办公网、旅游公众信息网、旅游电子商务网。建立与全国各省市联网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提供优质的旅游市场信息服务,实行网上旅游服务交易。采取市场运作,突出企业在景区开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客源市场拓展、旅游经营服务、旅游产品和商品开发、销售等方面的主体地位。

(三)调整消费结构的六要素,努力延长旅游产业链

1.活跃旅游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既是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重要的基础条件。要围绕“十大旅游精品系列工程”,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快铁路、水运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完备的旅游交通体系。通过组建旅游专业运输、设置旅游专线、更新新型舒适的旅游交通工具、维护正常的营运秩序等措施为旅游提供优质服务。开发新型舒适运载工具,发展观赏型、游览型的旅游交通运输业。在主城区和各主要旅游景区(点)开辟设置旅游专用停车场,切实解决好游客参观、游览及购物时的停车问题,提高景区(点)的可进入性及旅游的便捷。

2.发展旅游商品和旅游购物

按照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的原则,策划开发具有地方标志性文化内涵的旅游特色商品。围绕开发旅游纪念品,扶持一批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建立旅游商品研发、生产、营销基地。促进绿色食品、农副土特产、工艺美术品和旅游用品等旅游商品的生产加工。结合城镇化的推进,建设一批各具特色、形成规模的旅游商品专业村镇。规划建设日照旅游商品批发市场和若干个规范管理的旅游商品一条街。要下大功夫打造特色品牌,推出一大批具有重庆地方风味的旅游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旅游食品和其他旅游用品。加强各旅游景区(点)旅游商品的连锁经营。城市要增强旅游购物功能,流通行业要以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服务游客,拓展商贸市场空间,拉动消费,努力打造主城区旅游购物消费基地。开展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旅游商品展销会和“旅游者最喜爱商品”评选等吸引游客的活动。在万平口等较成熟的景区或沿线规划建设旅游购物中心,延长旅游产业链,形成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3.在培育民俗旅游特色上求突破

围绕“住渔家屋、吃渔家饭、做渔家活、享渔家乐”日照渔家民俗风情游这一特色,精心打造成为全市的主打旅游品牌。特别是“渔家乐”民俗旅游发展迅速,目前全市已发展民俗旅游村16个,床位5万余张,其中,王家皂、桃花岛、任家台等5个民俗村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成为日照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

4.促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互动发展

旅游业是一项涉及面广、关联程度高的新兴产业,它的最大活力体现在对区域联动和产业关联上。通过旅游经济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相关产业的发展又能促进旅游业的兴旺。2004年以来,旅游业与房地产业、文化体育事业和会展经济等相关产业有机结合,通过旅游经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旅游业的繁荣。通过举办房地产博览会、茶叶博览会以及五莲山杜鹃花节、浮来山福寿文化节、岚山海货节等大型节会活动,不仅带动了旅游的人气,也带来了投资。

三、结语

第6篇:旅游运营规划范文

一、旅游交通发展概述

(一)旅游交通概念解析

1993年以来,已经有很多学者对旅游交通的概念做出过界定,并且逐渐趋于完善。“旅游交通”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构成要素:一是交通工具,交通工具是运输的媒介,是帮助人员流动的手段;二是交通线路,是指旅行中交通工具的连接线,即旅游者产生空间位移的过程中所经过的坐标连线,还包括了所有协助交通工具产生效用的一系列基础设施;三是旅游交通服务,它是指为满足旅游者在发生位移的整个过程中的需求而产生的所有服务。此外,旅游交通还可以理解为旅游目的地不同景点间进行空间位移的旅游景区交通,和专门为旅游者观赏游玩和实现空间位移而设计的旅游景观交通(如观光索道、景区观光车等)。

(二)旅游交通的发展简况

旅游随着交通运输发展而升级,从航空,水运、公路、铁路几个领域的变化探析对旅游的相应促进作用。20世纪30年代,建立民用航空,旅游活动有限,价格昂贵。大洋路线和游轮,时速低于40公里的短途海上渡轮;时速55公里的轿车;旅行轿车发展;进入蒸汽机时代,速度超过汽车。到2000年以后,协和飞机退出民用航空,500―800座的巨型飞机和高节能,梦幻飞机出现;玛丽皇宫2号式的大型航海游轮出现;液化石油气动力和双动力汽车出现;时速超过300公里的高速列车出现,大大推动和迎来了了全民旅游的时

代。[1]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实践也证明交通政策会限制或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为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拓宽旅游市场,促进旅游发展,2009年国务院通过《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建设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公共基础设施。加强主要景区连接交通干线的旅游公路建设,加快推进中西部支线机场建设,完善旅游航线网络;2008年重庆人大常委会也推出了“五个重庆建设”的提案,现已在整个重庆市大力实施,特别是对“畅通重庆”这一块的建设。这些政府政策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人们已更加重视旅游交通在旅游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旅游交通建设已逐步进入系统化、规范化。

二、涪陵旅游交通发展现状

涪陵区位于重庆市中部,南接武隆县、南川区,东邻丰都县,北靠长寿区、垫江县,西连巴南区。涪陵正处长江与乌江汇合处,历来是川东南水上交通枢纽和乌江流域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区境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逆乌江而上可致武隆、彭水等县,直达鄂湘边界及黔东各地;东下通联华中、华东各省。是渝东西对流的交通要冲,在整个重庆交通体系中处于有利位置。经过不断发展,涪陵区交通基础设施规模、综合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水平都明显提高,加强了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有力推动和保障了涪陵区旅游业的发展。

(一)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规模较大,综合运输能力较强

近几年来,涪陵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交通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铁公水综合交通格局初步形成。在公路方面,截至2010年底,全区的公路总里程达3733公里,公路面积密度127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区拥有客货运输车辆4928辆,有各类汽车站10个,开行客运线路147条,日运送旅客量19.48万人次。高速公路现有长涪高速公路直通重庆市主城,319国道重庆-长寿-涪陵-武隆段贯穿涪陵南北全境。

在铁路方面,现有渝怀铁路(国铁Ⅰ级单线,境内有5个客运站:涪陵、石沱、蔺市、磨溪、白涛)、南涪铁路(国铁Ⅱ级单线)。在建渝怀铁路重庆--涪陵二线(2012年建成)、渝利铁路(国铁Ⅰ级双线,沪蓉铁路一部分,2012年底建成)。规划重庆主城--长寿--涪陵城市铁路、郑渝铁路(涪陵―宜昌沿江高速铁路)。

在水运方面,坐拥长、乌两江,境内通航里程179公里,其中乌江五级航道33公里,长江三级航道77公里,其它季节性和水库航道69公里。现有大小港口共计23个,年客运量达1162万人次,如老8号码头、黄旗滚装码头、近期打造的“泽胜旅游港”等。

(二)景区通达性得到提高

自2008年7月20日,涪陵区在道路建设方面大力投入,特别是从城区向各景区辐射线的建设,现已初步完成,东至罗云、南至白涛、西至蔺市、北至丛林都已开通公交线路。从李渡、长江大桥高速路口和涪陵火车站到城区的主要干道也已基本整修完善。另外,景区间交通建设也取得一定的成果,从涪陵城区――大木花谷这条线途经雨台山、罗云革命老区等景区;涪陵城区――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这条线途经白涛工业园区、石夹沟等景区;御泉河、石夹沟、大木林场、大木花谷、雨台山等景区间的交通连线已经初步完善。这些都使得整个涪陵区各旅游景区景点的通达性得到普遍的提高。

(三)以城区为中心的旅游交通环线初显雏形

以城区为中心集散地的涪陵区旅游交通环线已经基本形成。首先,从城区至各旅游景区(景点)的交通辐射网已经初步成型,区内共形成三个小环线:北环(涪陵―致韩―丛林―珍溪―南沱―清溪―涪陵);西环(李渡―龙桥―蔺市―新妙―龙潭―青羊―马武―涪陵);东环(涪陵―雨台山―罗云―焦石―大木―山窝―白涛―天台―涪陵)。另外,涪陵区与周边区县旅游景区之间的旅游交通形成外环,即拟建高速公路涪陵(武陵山)―武隆(仙女山)―丰都(蓝天湖)。

三、涪陵区旅游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问题

1.旅游交通建设质量普遍较低

涪陵旅游景区内交通道路少且质量不高,部分景区的可进入性差,游客进出旅游目的地受到限制。节假日旅游高峰期游客“买票难、乘车难、进不去、出不来”等交通难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随着私家车数量的激增,游客自驾游的比例也越来越高,涪陵区各景区的停车场面积、数量、质量等都明显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如不妥善解决交通路线及设施滞后现象会严重制约涪陵旅游业的发展。虽然现阶段已经在大力投入旅游交通的建设,但建设质量还普遍较低,基础设施的更新跟不上科技进步和人们日益增长的对旅游交通的要求。

2.旅游交通旅游功能弱

旅游交通与旅游景观交通本应兼顾旅游和交通双项功能,但在客源地或者交通枢纽站点至目的地的旅游交通,经常出现不能准时客运,不能准确地向旅游者提供全面旅游和交通信息,不能在位移的过程中很好地展示所经地的特色,使旅游者在出游过程中不得不面对一些服务纠纷,从而失去了旅游的本质意义,甚至严重影响旅游地形象。目前,进入重庆涪陵区,如果以重庆市为一级集散地,可供选择的主要方式有高速、国道、一般县级公路、铁路和水运。具体情况如下:(1)高速公路:重庆―长寿―涪陵;(2)国道319:重庆―长寿―涪陵;(3)县级公路(茶涪路):重庆主城―巴南区―涪陵;(4)渝怀铁路:重庆―长寿―涪陵;(5)水运:重庆―长寿―涪陵。涪陵整个地区的可进入性还比较薄弱,线路单一,几乎所有的线路都是经过长寿进入涪陵,而且没有一条路线涉及旅游产品的开发,导致旅游者在旅途中感受不到旅游的愉悦性。茶涪路已经成为重庆市的高危路线,事故率高,游客的最基本的安全都不能保障,旅游功能全无。公路、铁路、水运,无论是哪种交通方式,都在其安全、舒适、审美和旅游营销等方面考虑得非常少。

涪陵区内从城区向各旅游景点辐射的交通线路,大都还是区乡公路,主要是为了满足当地居民生活需要,没有专门为旅游者提供应有的旅游服务。旅游者在位移的过程中,无法感受到当地的旅游氛围和当地风俗文化。景区内很少有专门为旅游参观而设计的景观通道,总体来说,涪陵区的旅游交通旅游功能还非常弱。

(二)旅游交通规划布局问题

1.不当的规划严重破坏旅游资源

在交通建设中,对旅游地环境的破坏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未经过规划的地方景区,在开发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相当严重。忽视构成旅游资源的重要成分――自然生态环境,只注重缩短空间距离,节约直接成本,导致对生态环境造成永久性破坏;或在建设中忽略了整体氛围,破坏了原有的美景,影响旅游者的感知质量和满意度。如雨台山风景区至大木段的客运道路和涪陵至南川、涪陵至丰都、涪陵至南岸三条高速公路的建设,太过注重其空间距离的缩短和直接成本的节约,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非常欠缺,直接导致该片区域大部分生态环境遭到永久性的破坏,对当地旅游形象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2.景区间交通规划不合理

交通本身就是景观,景区内的交通建设应该纳入到景区景观的整体考虑中,无论是公路交通、水上交通、特种交通还是步游道,都必须严格地进行合理规划。然而涪陵区的旅游交通规划无论在数量、分布或规模上都存在很大的问题,特别是旅游景区间的交通规划。涪陵主城区内现有公交东西走向18条,南北走向10条,环线5条,基础设施规模较大,但主要还是用于各景区当地居民生活代步,真正为旅游者提供旅游功能少。主城区外的景区旅游交通规划中游客人数主要考虑团体旅游者和以公共交通为主要交通方式的游客,很少考虑到散客旅游和自驾旅游者。如御泉河景区至石夹沟景区,只有团队或者包车旅游、自驾游才能够直接在御泉河与石夹沟景区之间直接来往,而散客特别是以公共交通为主要出行方式的旅游者,必须从一个旅游地返回到城区交通枢纽站,然后前往另外一个旅游地。特别像大木花谷、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石夹沟等这些在地理位置上相邻的景区间完全没有公共交通工具的投入,旅游者要想在这些景区间直接往来,只能乘坐当地的一些昂贵的小面包车。总之,景区间旅游交通不合理的规划和建设直接导致旅游者的出游成本大大增加,景区外部逗留时间过长,旅行的愉悦性降低。

3.已有旅游交通资源浪费情况严重

截止2011年10月,涪陵―大木客运汽车每天4班,分别为上午6:00、10:00,下午13:30、14:00;涪陵--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区乡班车,每天上午9:30一班;涪陵--蔺市客运公交每天8班,有四班从新车站出发,另四班从秋月门出发;涪陵--石夹沟每天两班客运公交,上午10:30、下午16:00。所有班车全年发车班次不变,未灵活根据旅游淡旺季游客人数调整交通运力的投入量,直接导致很多开往景区,如蔺市洋人街、大木花谷景区的客运公交出现旅游季节性拥挤,平时运客量惨淡。总体显示出旅游交通对交通现有量的利用差,浪费情况严重。

(三)旅游交通服务问题

1.旅游交通经营管理体制不合理

旅游客运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旅游运力规模缺乏有效控制,法规没有设定旅游客运的退出机制。《道路运输条例》仅对旅游客运经营企业设定了行政许可,对运力的许可没有明确地设定,管理部门只是根据本地客运市场的供求状况、普遍服务和方便群众等因素来考虑运力是否投放;长期以来,旅游客运一直被认为是班线客运的补充,在制定相应的法规时,很少考虑旅游客运管理工作,旅游交通专项法律法规不健全,市场缺乏有力监管,导致市场陷于激烈、混乱的竞争之中,最终让整个旅游交通系统遭到损害。另外,旅游交通运营管理直接归属于交通部门,而旅游景区规划则是旅游行政部门在负责,而且在整个旅游活动中,还涉及到其他各行政部门,而这些行政部门之间又缺乏良好协作机制,导致旅游交通的服务质量得不到相应的提升。涪陵交通部门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没有为旅游专线投放过运力,只有一些旅行社拥有自己的专线旅游大巴。

2.旅游交通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低

交通运输业的改革打破了过去国营企业独家经营的方式,引入了多种经营体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交通业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个体经营者的数量猛增,大多数经营者文化素质不高,加之没有统一的机构进行严格管理和系统培训,致使个体经营者出现非正当竞争,如强行拉客等现象,尤其是车站、码头等进出涪陵的门户地区,宰客现象较为普遍,许多乘客也反映,当前一些旅游交通从业人员特别是乘务员素质不高,理解能力差,经常与乘客发生口角,影响了整个城市的声誉,致使潜在旅游者在制定旅游计划时,改变选择涪陵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动机,导致来涪陵旅游人数减少。涪陵旅游交通从业人员主要存在文化水平低、专业技能差、个人修养不好、服务意识弱等问题。

3.旅游交通服务性价比低

从涪陵的交通枢纽站到各旅游景点的交通工具都比较陈旧、劣质、缺乏特色,而且也没有旅游专线,远远不能满足游客需求。另一方面,旅游景区景点的专用交通线路路况差,甚至很多景区没有专用交通线路,还是由乡镇公路转接而成,使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降低,旅游者进出旅游目的地受到限制,出现“进不去,出不来”的交通问题。由于公路路面质量差,路途的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交通速度受到影响,使旅游者容易产生恐惧感。而交通价格又是衡量该地旅游交通开发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涪陵由于各种运输方式转接的协调不到位,大多是一些私家车在其中周转,导致宰客现象非常严重,到各旅游景点的交通价格与交通工具状况和服务不成正比。

4.旅游交通信息系统不完善

旅游者做出出游决策前都会通过各种途径查询该地的交通信息,确定旅游交通线路。而涪陵的交通信息系统建立很不完善,在网络、报刊、杂志等比较权威的信息很少,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对信息系统的建立观念不足。当旅游者在信息获取出现障碍时,很容易导致旅游者放弃其原定旅游目的地,而去寻求替代的旅游目的地及旅游产品。

四.涪陵旅游交通发展对策

(一)合理规划,加快旅游交通设施建设

旅游交通规划应当吸收旅游界人士参与,并充分吸收合理化建议。这对涪陵区旅游业的发展特别重要,吸收旅游人士参与规划,这就保证了旅游交通建设在起点上具备了可能的旅游功能。随着科技发展,有必要增加舒适高效的旅游交通工具满足游客的需求。继续加强道路的建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的转变,自驾游成为时尚,这就要求景区景点的车位容量要大,因此,各景区点应该认真调查总结,知晓景区的接待能力和游客数之间的关系,合理规划、建设景区内的交通基础设施。另外,由于涪陵的很多旅游景点离主城区较远,途中时间较长,加大道路景观的建设很有必要,这不仅能增加旅游交通的旅游功能,还有助于旅游地形象的提升。

(二)建立考核制度,完善管理机制

建立和完善服务质量与信誉考核制度,实行长效管理机制。制定与当前现状相适应的旅游交通客运经营规范标准,在经营行为规范中,要彻底贯彻“优质服务”理念,加强旅游交通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建设。同时,针对各旅游交通经营商实行考核办法,明确违章经营行为和违反承诺的行为,并根据违章行为和违反承诺行为的性质、情节,设定相应的考核分值,并对违章的旅游客车和从业人员同时记分。依据经营行为规范和记分办法,根据制定的旅游客运服务质量与信誉考核标准,对旅游客运企业、旅游客车和从业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对优质旅游客运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对长期不能达标的旅游客运企业或者从业人员,取消其经营权,从而实现长效管理。另一方面,涪陵必须加快制定旅游交通管理的地方性法规,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确定旅游客运的产业政策,编制旅游客运发展规划与计划,确定旅游客运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管理体制,监督和维护正常的旅游客运营运秩序,确保旅游客运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优实现,促进涪陵经济的健康发展。交通业应以游客为中心,把“方便、快捷、安全、舒适”作为旅游交通的服务宗旨,不断改善经营,提高旅游交通从业人员素质,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为涪陵旅游的良性发展打好基础。

(三)建立健全旅游交通信息系统,提升旅游交通旅游服务功能

建立健全涪陵区旅游交通信息咨询系统对于涪陵区旅游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增加舒适高效的旅游交通工具满足国内外游客的需求。交通工具除了做到舒适、方便、安全之外,更要展示其旅游功能,比如车内的布置更显本地特色,影视传媒播放本地的旅游信息、风景名胜区的介绍等。加强交通信息化和配套设施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解决好旅游交通安全管理、交通衔接不畅、信息滞后、旅游交通解说系统不完善等问题。

(四)打造特色旅游线路产品,增加旅游地可进入性

“乌江画廊”是一条以乌江为依托的山水风景带,从目前国际及国内水上旅游发展看,豪华游轮是其旅游产品打造的主要方向。据相关资料统计,目前尼罗河每年接待量达270万人次,密西西比河达220万人次,莱茵河达350万人次,多瑙河达100万人次。就重庆市而言,目前长江上五星级和五星级标准的豪华游船有15艘,按照重庆市规划,到2020年将达30艘。乌江与长江的旅游资源实际情况不同,在游轮打造上应该有自己的思路,一是应打造适合乌江旅游的豪华游轮,主要体现在豪华程度和体量上,因为流域相对较短,河面相对较窄;二是豪华游轮的打造应该具有地方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外观和室内装饰上,要将涪陵区当地的民俗文化和旅游特色有效利用起来,使其具有明显的特色和识别性;三是要积极开拓市场,现在进入涪陵区的交通方式大部分都是在陆路上,这也客观上为乌江游轮旅游带来一定压力,一定要在打造好产品的基础上做好市场营销,这样“乌江画廊”的游轮旅游才能持续

发展。

五、结束语

第7篇:旅游运营规划范文

【关键词】:旅游;市场营销;问题;对策;发展趋势

我国改革开放后,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乡居民普遍开始关注和重视自己的生活质量,于是度假、休闲等旅游需求急剧增加,国内旅游的发展如火如荼。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深入发展,新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开始从新的经济增长点迈向新的支柱产业,从世界旅游大国迈向世界旅游强国。中国旅游业正处于蓬勃兴旺时期,近年来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旅游业已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代。各地的旅游开发也蔚为壮观,旅游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它们纷纷展示自己的优势,加大宣传力度,极力吸引游客,形成了激烈的旅游市场营销竞争,面临这种现象,研究旅游市场营销十分必要。

一、我国旅游市场发展概况

旅游业正在发展为世界上最大和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中国旅游市场在21世纪将进一步扩大,其不断发展的有利条件有: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不断得到开发;旅游产品结构不断完善;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旅游的大环境逐渐优化,这些都为中国旅游市场的扩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入境旅游市场:入境旅游市场将会继续扩大,亚洲是中国的最大客源市场,随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过去,东南亚、日本的经济复苏,亚洲客源肯定有较大的发展;欧美远程客源国来华人数都在不断增长,在中国国际旅游市场上,来自欧美的游客只是一个全球的平均水平,欧美来华旅游的潜力显然很大。出境旅游市场:中国对出境旅游的政策是“适度发展”,但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速度很快,自2000年因私出境的人数首次超过了因公出境人数。随着一批高收入者的队伍不断扩大,中国的出境旅游将有一个大的发展,出境的目的地也将由目前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及近邻国家扩展到欧美发达国家。国内旅游市场:20世纪90年代国内旅游出游人数平均每年以18.5%的增长速度发展,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出游率不断上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可自由支配收入比重的增大,节假日的延长,闲暇时间的增多,必然会极大的促进国内旅游的发展。假日旅游的火爆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发达国家发展旅游业的经验表明,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旅游的大众化、普遍化便开始迅猛发展,我国已经接近于这一临界值,说明我国的大众旅游时代很快就要到来。按国际惯例,国际旅游收入与国内收入的比例为1:8或1:9,,我国目前仅达到了1:2.35,潜力很大。中国的国际旅游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只及法国的一半,国际旅游收入还不到美国的1/5。由此可见,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的市场正处于转型阶段,与西方成熟市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中国旅游业同样在承受着经济转型的洗礼,于是在旅游市场营销方面必然经历一个由市场初级阶段向市场高级阶段转化的过程。虽然整个旅游行业的营销意识普遍不强,营销能力不高,甚至有些地方还没有旅游营销意识,有些地方因为政府行为因素造成体制问题、资金问题、利益问题大于营销问题等现象的存在,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先进理念和成功的运作经验也随着一片“狼来了”的惊呼声进入了中国,这些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将被有识之士通过与中国特色的有效“对接”,合理运用到我国的市场实践当中,从而有效促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作为世界旅游资源第一国,又拥有着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并且2020年将成为世界最大目的地国。在这种供需双向互动下,中国的旅游业前景辉煌。

1、旅游消费需求总量迅速增大。据统计2001年我国国内旅游者为7.84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为3522亿元人民币。到2020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次数将达到19.82亿人次,大致相当于每个国民一年出游1.5次,国内旅游收入将达到30436.6亿元,相当于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8.7%左右,仅国内旅游的贡献就足以确立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地位。

2、国民的非工作时间更长,旅游休闲的机会更多。我国的“十五”规划纲要已经明确规定:在“十五”期间将推行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合理调整居民的非工作时间将增至3-4周,这就意味着国民的非工作时间将增至130-140天,闲暇时间的增多势必为国民创造更多的出游机会。20年后,工薪阶层一年出游2——3次将成为寻常之事。

3、国民出游的空间范围进一步扩大,出境旅游将成为国民的重要旅游活动。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我国的出境旅游将跃居世界第四位,年出境人数将达到1亿人次。随着消费出境旅游将从目前的边境、港澳、毗邻国家等近距离的出境旅游逐渐向中远程的洲际旅游转变,由目前的观光旅游逐渐向休闲度假旅游发展。

4、旅游消费渐趋理性化、个性化。“半军事化、拉练式、追求看最多景点的观光旅游”逐渐转向“追求舒适静谧”为主要目的的休闲度假旅游和“体现个性审美”的民俗文化、生态环保、体育健身等特色旅游。出游方式也将从目前“随团出游”逐渐转向自行组织、自驾私家车的“自助旅游”。

跨入新世纪,旅游业正逐步由资源时代进入一个财智新时代。传统旅游时代对旅游业的投入是以资源、资金、设备为主,有形资产起决定性作用;而新经济时代的现代旅游业,营销、知识、智力、管理、创新等无形资产的投入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决定着市场竞争的胜负。因而旅游业也被形象地称为“点子”产业、“注意力”产业和“创新”产业,旅游资源深层次的开发、旅游市场的有效推广和旅游产业高效率的运营都离不开市场营销。显然,旅游市场营销,在未来的旅游事业发展进程当中,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旅游市场营销的涵义

旅游市场营销是通过分析、计划、执行、反馈和控制这样一个过程来以旅游消费需求为导向,协调各种旅游经济活动,从而实现提供有效产品和服务,使游客满意,使企业获利的经济和社会目标。旅游市场营销的主体很广,包括所有旅游企业及宏观管理的旅游局。如:旅游景区、景点、旅行社、宾馆酒店以及旅游交通部门等等。市场营销是个人和群体通过创造并同他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旅游市场营销是发展旅游事业,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研究旅游市场营销无疑会对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旅游企业的生产经营导向由计划转向市场,但就我国大多数旅游企业而言,在营销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为:

(一)在市场营销中存在盲目削价竞争问题。许多旅行社把降价作为主要竞争手段。抛开套汇问题,这一报价远低于成本。从表面上看,通过套汇赚取差额后,旅行社仍然有利可图。且不论其做法是否违法,如果以这样的营销战略长期进行营销,只会影响旅游企业的产品形象,损害旅游企业自身利益。另外,外团降价还会影响国内旅游收入。例,近几年来,由于东南亚团队价格偏低,致使该区潜在游客减少,旅游业收入相应减少,旅游业发展缓慢。

(二)旅游市场营销存在忽视售后服务问题,导致游客流失。现代旅游市场营销中,旅游产品是一个包含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的整体概念。它不仅要求要给予旅游者生理上、物质上的满足,而且要给予旅游者心理上、精神上的满足。这就要求旅游企业把游客视作“上帝”并为之服务,否则必将被市场所淘汰。现在绝大部分旅游企业没有一个较好的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许多旅游企业认为这根本没有必要。

(三)旅游市场营销中存在的法制意识淡薄问题。有的旅游企业为旅游者提供虚假的旅游服务信息,以贿赂手段拉拢顾客,诋毁其他旅游企业的声誉,有的甚至冒用其他旅游企业的品牌等等。这种做法严重扰乱了旅游市场秩序,损坏了旅游企业形象,破坏了国家的法制,是旅游市场供需双方都受到不必要的损害。许多旅游企业除酒店行业外,大都采用的是承包经营的运作方式,特别是旅行社经营。许多经营者只顾经济利益而忽视法制化经营。经果造成因旅游合同未能履行而发生大量纠纷和旅游投诉。加强法制观念,用法律规范旅游市场营销中的行为,是我国旅游企业应注意的问题之一。从长远来看,依法办事是保护旅游企业和旅游消费者双方合法权益的必然选择。不要为了眼前利益而置国家的法律法规于不顾,最终只会使双方受损,并且会破坏旅游企业的对外形象,严重阻碍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四)旅游市场营销中存在科技含量低的问题。系统性不强,没有把网络技术的优势充分运用到旅游市场营销当中去。缺乏高质量、高品位的旅游营销策略。没有高科技的旅游营销支持,会制约旅游业的规范化、智能化、信息化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许多旅游企业在经营运用过程中,手工劳动较多,缺乏对高科技、新技能的运用。以旅行社日常业务为例,大都停留在对电话、传真的使用上,基本没有旅行社运用互联网辅助日常业务工作,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这样的营运模式显然是不能跟上时展需要的。

(五)旅游市场营销中存在追求短期销售目标问题。中国的很多旅游企业追求的是短期的销售目标,而不是长期的营销目标。没有几个部门或旅游企业在年初即拥有自己完整的《年度营销计划书》,更别说近、中、长期旅游营销规划了。他们不熟悉旅游产品策略、旅游价格策略、旅游销售渠道策略、旅游产品促销策略之间微妙而又复杂的关系,不太根据消费者需求心理去选择适合的推广对策、促销载体。旅游市场营销战略与营销计划尚停留在初级阶段,不能深度挖掘,更不用谈什么旅游市场营销计划控制、旅游市场营销成本利润控制、旅游市场营销信誉控制和战略控制。即便是对于推动作用较大的节事活动与公关活动的策划设计和执行方面,也是如此,大家都知道一个好的节事活动或公关活动将带来巨大的眼前效益和未来的间接效益,然而,更多地方却并不深谙市场运作的妙处,或者抄袭照搬别人的模式,或者在自己管辖的地盘里“鼓吹”一番,将举办该类活动的真正意义颠倒过来,结果劳民伤财,却达不到促销的真实目的。

(六)旅游市场营销中存在忽视旅游形象问题。旅游形象问题已成为各地一个较为头痛的普遍现象。而营销的主要诉求又是要将充分反映实际特色的旅游形象提炼出来,通过有效的营销手段传播予目标受众。但近几年国内在大力推销自身的形象特色时,由于没有认真分析旅游目的地文脉与地脉,不能充分根据市场需求来科学设计具有鲜明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形象,以致于促销经费花了不少,游客量却上不来,旅游淡、旺季差异性极大,形象宣传口号雷同等等现象比比皆是,更不用说打造旅游品牌了。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要建立行业协会,制定价格标准。使各个旅游公司都能在规定的价格范围内进行有序竞争,对违反价格规定的旅游公司,行业协会应当给予相应的制裁。协会成员应当预先缴纳价格保证金,存到行业协会,当哪个公司出现问题,协会立刻扣罚该公司,同时,开除协会,协会成员单位不许同其协作。

(二)要积极建立完备的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对于一个长期发展的旅游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应包括:对游客售后服务满意程度的跟踪调查,获取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要求和意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旅游者建立一个完备的资料库,以便今后在进行旅游市场营销及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时避免主观性和盲目性。另外,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的建立还可以帮助旅游企业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建立口碑效应,为今后旅游服务产品的市场营销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同时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要注意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法律培训。在各级导游证考试当中要加强对法律知识的考核,鞭策导游人员自觉学习法律知识,强化法律意识。在旅游公司经营活动中,旅游监管部门,要加强检查和监督,定期深入旅游市场,常抓不懈。聘请监督员,微服探察,适时进行监管,对有问题的单位责令其限期整改,达不到要求的要停业或吊销营业执照。

(四)要注重发展、应用科技手段,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把互联网等引入旅游经营当中,使各个公司网络连接,作到信息通畅、快捷、方便,促进旅游工作效率的提高。

(五)要有长期规划和发展眼光。注意研究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切实针对市场发展变化趋势,制定适合本公司的中、长期规划。根据旅游者消费心理,深入挖掘潜力,不断推出一系列有新鲜创意、有经济效益的营销策略,开掘新渠道,增加旅游公司的收益。

(六)要视形象为生命,把旅游公司的形象宣传作为一项工作目标。要经常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等媒体,广泛宣传旅游公司和旅游服务项目、景点、产品;多组织展览、旅游形象大使巡游、旅游知识有奖竞赛、旅游摄影比赛、模特表演等,积极搅动旅游市场,让更多的人更加认识旅游公司和旅游景点。导游和其他旅游公司成员要在工作当中注意仪表、举止、言谈等,在实际工作中努力为顾客留下良好的印象。恪守承诺,搞好服务,让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受,使旅游市场淡季不淡,增加旅游收入。

五、未来旅游市场营销发展趋势

(一)中国旅游业的市场营销问题需要全面整合。需要用一个系统性的方法来解决当前的困惑,需要一根链条将各个环节有效链接起来,从而形成整体优势。这就需要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理念(TIMC)在旅游营销领域中的全面应用。美国西北大学教授舒尔兹等人提出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IMC),被认为是市场营销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的重大发展,被誉为“带领企业跨越21世纪的营销教战守策”。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营销传播计划的概念,其基本含义是“要求充分认识用来制定综合传播计划时所使用的各种带来的附加值的传播手段——如普通广告、直效广告、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并将之结合,提供具有良好清晰度、连贯性的信息,使传播影响力最大化。”消费者对一个企业及其各个品牌的了解,来自他们接触到的各类信息的综合(包括媒体广告、价格、包装、售点布置、促销活动、售后服务等),整合营销传播的目的在于使企业所有的营销活动在市场上针对不同的消费者进行“一对一”传播,形成一个总体、综合的印象和情感认同。这种消费者建立相对稳定,统一的印象过程,就是塑造品牌,即建立品牌影响力和提高品牌忠诚度的过程。因此,将这一超前的全新理念与中国旅游业的实际状况相结合,研究一套系统而又切实可行的方法来解决中国旅游业的市场营销问题,必将成为我们的旅游组织与企业制胜市场的法宝。将来政府与企业都需要整合营销,旅游业常常被称为政府主导的产业。政府不仅要主导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投资与建设,还应该主导市场。这同样需要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理念。目前,很多地方旅游主管部门,习惯于进行促销,而很少考虑进行系统的营销整合,也没有进行中长期的营销规划。我们认为,这是较初级的市场化运作。从长期、持续、有效的原则来看,政府应该主导市场的整合营销。运用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政府可以编制3-5年的旅游营销规划,以此指导省、市、县区域旅游营销体系的建设,并实现营销定位的长期性与分阶段实施。运用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政府也可以制定年度营销计划,以次取代现有的促销计划,使计划具有更系统的整合效果,达到更高的营销效率。企业进行旅游营销,则更需要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无论旅行社、景区景点或宾馆饭店,整合营销传播都是最现代的营销武器。通过科学的市场定位和形象定位,充分运用产品改进和渠道调控的技术,整合所有传播渠道,可以实现企业高速发展。

(二)大力发展网络营销。凡利用互联网进行的营销工作,就可称其为互联网营销,营销中的诸多要素如:品牌、渠道、促销等要素都会在互联网营销中体现,而互联网营销更为营销各要素带来新的形式与内容。也就是说,在营销工作中利用了互联网,我们就称作在进行互联网营销。互联网营销起源于90年代末期,欧美的一些企业率先利用全球网络(互联网)为平台展开营销活动。九十年代末兴起的互联网技术对传统营销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并构成“21世纪营销领域的创新焦点”。

2002年的网络营销领域并没有发生什么惊人的事件,但正是在看似平静的表面下,网络营销环境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网络营销基础环境进一步发展,上网用户数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据调查,截止到2002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人数已达到4580万人,年底有望突破6000万人,互联网用户数量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有利于网络营销的发展。互联网营销的优势实质在于它的信息流的优势:高速即时,互动,全球性全天候,私人性。互联网通过将货币流和部分物流(比如软件)转化成信息流,将互联网营销的优势扩大,并通过信息优势提高传统商品的流通效率和降低其流通成本。互联网营销在信息流方面的优势是传统营销所难以替代的。

我们可以看到,利用互联网,企业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品成本:企业可以廉价的成本寻得最好的供应商和最低的供货价格,以价格最低的原料制造产品,降低了产品成本;同时互联网还能有效节约顾客成本:网络商城的空间可以无限扩张,里面可以陈列无限多的商品,消费者在网上可以很低的成本搜寻产品信息,并订货;网上销售,顾客只是下订单,商品的送交由卖方或物流公司承担,节约了顾客的精力和体力、时间成本。现代市场营销的焦点是顾客,为顾客节约成本就是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三)互联网营销和传统营销需要紧密结合。从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营销的实施是必然的。但互联网营销和传统营销只有紧密结合,扬长避短,才能更好,更快,更有效率地满足顾客需要。但现实中,企业在实施互联网营销时应该根据企业当时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比较互联网营销实施的投入成本和收益,以决定是否采用互联网营销,多大程度上采用互联网营销,如何将互联网营销与传统营销结合起来,扬长避短。互联网营销还存在着很多弊病,比如付款方式、邮件浏览率低等问题,所以说互联网营销和传统营销需要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旅游市场营销,从而促进旅游市场的繁荣兴旺。

综上所述,我国旅游事业蓬勃发展,现在进入到营销主导时代的中国旅游业必须用科学、先进的旅游市场营销来武装自己。从而促进中国旅游业迅速朝健康有序的轨道高速发展。中国加入WTO使中国的旅游市场融入世界旅游市场竞争当中,这就要求我们更要积极研究旅游市场营销,把现代先进的旅游市场营销理念引进中国旅游事业,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已经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致胜市场的关键,我们一定要将这个先进的理念与中国旅游业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大力发展网络营销,同时要加强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方式的结合,促使中国的旅游市场渴望尽快走向成熟,为我国实现2020年旅游发展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晓慧,王谊,苟小东:《秦岭北坡森林公园旅游市场营销新策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7月;

2、游云飞:《森林旅游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策略》,《福建林业科技》,2001年3月;

3、毛勇:《北方经贸三峡重庆库区国际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经济纵横》,2001年12月;

4、徐栖玲,陈宏巨:《旅游开发与建设——中国老年旅游市场营销策略浅析》,《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12卷第4期;

5、刘锋:《旅游温冷区国内旅游市场营销研究》,《经济地理》,2001年5月;

第8篇:旅游运营规划范文

如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及私家车的逐年增多使自驾游已不再是一件新鲜事。当前,关于自驾游的定义有很多,笔者认为,自驾游就是游客以车辆为出行载体,自主性开展休闲旅游活动的一种行为。自驾游的开展不仅让游客的出行更富自主性和多样化,而且对于一些交通欠发达的旅游区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据统计,2014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2亿人次,其中54%的人选择了自驾游。随着私家车的继续增多及旅游者自主性意识的增强,这一比例将会继续上升。

一、自驾游与旅游营地的关系

自驾游的发展离不开相关产业的共同推动,其中旅游营地建设就是一个重要方面。旅游营地是指在自驾车旅游线路上,依托旅游交通干线和风景优美的景点,或者在旅游景区附近开设的,有一定场地和设施条件,可以为自驾车爱好者提供自助或半自助服务的,具有特定主题复合功能的旅游服务场所。在国外一般是自驾车出游的首选之地。规模较大的旅游营地,为了适应度假旅游的需求,越来越休闲化、个性化,增设了许多户外运动和休闲场所,往往具有内容广泛性、层次多样性、较强参与性等特点。这一形式,在我国虽然起步时间较短,但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向。

自驾车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与其他游客一样离不开吃、住、游、购、娱等旅游需求,而旅游营地能将这些自驾游客的需求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省去了自驾车旅游者在旅行途中的很多烦恼。旅游营地的建设不仅为自驾车旅游者带来很多便捷,而且对于相关产业的发展也起到很强的带动作用,有利于促进我国自驾车旅游的长远发展。

二、国外旅游营地的建设经验

自驾车旅游对西方旅游业的贡献很大,国外对于自驾车旅游营地的发展研究也很早,主要集中于自驾车旅游营地的发展过程、分类、旅游者游玩休憩活动对于旅游营地的影响等方面,同时他们对于旅游营地的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环保等方面也十分注重。

从国外旅游营地的发展中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有:

(一)完善的服务,标准化的建设,规范化的管理

目前中国各旅游营地所提供的旅游服务多限于水电供给等基本服务,个别营地推出车辆维修服务。随着市场发展的成熟,其他类型的服务也会相继出现。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要逐步制定,在规划设计时更多的顺应环境、因地制宜、尽量少做改变。从而使旅游营地的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保证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权益。

(二)加快旅游营地联盟建设

在旅游业发达的国家有旅游营地联盟,这是自驾游发展成熟时的产物。在合适的时机我国也可以建设营地联盟,加强营地间的合作,增强营地整体竞争力,打造自驾车旅游全局化通道。

(三)自驾游主题线路的开发

自驾游主题线路的开发不仅能将优势的旅游资源相连接,而且对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展示地区的形象、增强自驾游线路的主题性、趣味性等方面也有很强的推动作用,进而带动旅游营地建设的整体发展。

三、我国旅游营地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旅游营地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旅游营地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人们生活水平较高,自驾车旅游发展也比较成熟,为旅游营地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资源。近年来,随着我国自驾车游客的逐年增多,在市场需求的驱使下,旅游营地建设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大型、标准的营地却很少。我国现有的旅游营地多依托于所处景区或附近景区进行开发,大多只为游客提供简单的服务,远不能满足蓬勃发展的自驾车旅游市场需求,也达不到国际标准。因此,我国旅游营地的建设仍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其潜力不可忽视。

我国规模较大的旅游营地通常包括生活区、娱乐区、运动休闲区等功能分区。按照旅游营地功能和服务产品构成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户外帐篷营地、自驾车营地和房车营地。由于旅游营地的综合性,目前有一定规模的营地大多为综合性营地,包含帐篷营地、汽车及房产营地,在实际中很少出现单独的营地类型。按照资源本底不同,可将旅[营地分为海滨型营地,海岛型营地、湖畔型营地、森林型营地、乡村型营地、山地型营地等类型。

(二)我国旅游营地存在的问题

1、缺少旅游营地规划及相关标准

目前,虽然制定了营地规划,但我国大多数旅游营地仍然存在规划缺失、规划不到位、规划不符合实际等状况,跨区域、全国性的营地规划还没有制定,规划的缺失造成很多营地建成后无法打开市场的局面。另一方面,旅游营地的发展离不开相关标准的制定,现阶段,我国尚没有自驾车旅游营地建设标准等规范出台,严重制约了我国旅游营地的长远发展。

2、配套设施严重落后

目前,我国大多数旅游营地的配套设施仍然十分不足,很多营地都存在如休闲、娱乐活动设施缺失;水、电、通讯等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安全设施和医疗救援设施的缺失等现象。

3、功能单一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有的旅游营地大多功能较为单一,设施较为简陋,有些甚至只能提供停车服务,具有复合功能的旅游营地只占少数,不能满足旅游者休闲、度假、娱乐等方面的需求。

4、宣传营销力度不足

由于我国旅游营地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宣传营销在旅游营地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目前我国旅游营地在宣传营销方面的投入力度还不足,不能引起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5、网络体系建设缺乏

旅游营地的发展需要相应网络体系的建设。目前,我国旅游营地的发展还处于各自为战的阶段,尚未形成区域甚至全国旅游营地网络,这将不利于旅游营地的长远发展。

6、专业人才缺乏

旅游营地在国内发展时间还比较短,目前相应的管理人才及服务人员供给严重不足,人才的缺乏影响了营地的服务质量和长远发展,成为旅游营地发展的一个瓶颈。

(三)针对我国旅游营地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

1、合理规划旅游营地,加快制定营地标准

为更好的促进我国旅游营地的发展,相关部门应组织力量编制区域、全国性的旅游营地发展规划,使旅游营地能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同时,个体营地也应在规划中结合实际体现自身特点,避免营地间的同质化。在标准制定方面,有关部门也应尽快制定营地建设的标准及管理服务规范,促进我国旅游营地的可持续发展。

2、规范旅游营地建设,完善配套设施

应根据市场的发展及游客的需求,尽快完善旅游营地的水、电、通讯等配套服务设施,并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尽早实现旅游营地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

3、不断完善旅游营地的功能

旅游营地应该是多种功能的结合体,在制定营地规划的过程中应结合市场需求和地区实际,在规范标准的前提下不断丰富营地的功能,将休闲、度假、娱乐、汽车维修补给等多种功能融为一体,满足市场需求。

4、加大营销宣传力度

目前,我国自驾车旅游营地的市场认知度仍然很低,相关部门应整合各种资源,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宣传旅游营地。

5、健全网络体系,加快咨询传播

为适应自驾游的流动性和跨地区的特点,各旅游营地间也要加强合作,完善各营地之间的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减少游客在旅游途中的麻烦。同时,在条件成熟时可以实行区域间旅游营地的连锁经营,增强整体竞争力。

6、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旅游营地在我国开发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为了促进我国旅游营地的长远发展,高校应开设比较据有针对性的专业学科培养专业人才,同时还应引进国内外优秀的营地运营管理人才,以保障旅游营地的建设质量。

四、呼伦贝尔地区自驾游发展现状及旅[营地的建设情况

呼伦贝尔是内蒙古自治区下辖地级市,总面积为26.3万平方公里,是全国面积最大的地级市。这里旅游资源富集、种类多样,不仅有人们所熟知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还有广袤的原始森林、湿地、火山等多种自然景观,动植物种类多样、民族民俗文化底蕴丰富,且一年四季景观不同,有很强的观赏性,是一个很好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但另一方面,目前呼伦贝尔的交通条件并不能适应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虽然近几年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交通条件已有了很大改善。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很多地区交通十分不便,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但自驾游却是游客通往这些旅游区的一个很好的方式。据统计,2014年1-9月,呼伦贝尔市自驾游车辆达9.34万辆,自驾游客达到41.37万人次,增长26.8%。与火热的自驾车游客形成对比的是,目前呼伦贝尔地区仅在根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内有一处旅游营地,主要是针对房车体验的游客,专门为自驾车游客设置的服务设施十分有限,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自驾车旅游者的需求。

第9篇:旅游运营规划范文

【关键词】:旅游;市场营销;问题;对策;发展趋势

我国改革开放后,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乡居民普遍开始关注和重视自己的生活质量,于是度假、休闲等旅游需求急剧增加,国内旅游的发展如火如荼。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深入发展,新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开始从新的经济增长点迈向新的支柱产业,从世界旅游大国迈向世界旅游强国。中国旅游业正处于蓬勃兴旺时期,近年来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旅游业已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代。各地的旅游开发也蔚为壮观,旅游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它们纷纷展示自己的优势,加大宣传力度,极力吸引游客,形成了激烈的旅游市场营销竞争,面临这种现象,研究旅游市场营销十分必要。

一、我国旅游市场发展概况

旅游业正在发展为世界上最大和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中国旅游市场在21世纪将进一步扩大,其不断发展的有利条件有: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不断得到开发;旅游产品结构不断完善;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旅游的大环境逐渐优化,这些都为中国旅游市场的扩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入境旅游市场:入境旅游市场将会继续扩大,亚洲是中国的最大客源市场,随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过去,东南亚、日本的经济复苏,亚洲客源肯定有较大的发展;欧美远程客源国来华人数都在不断增长,在中国国际旅游市场上,来自欧美的游客只是一个全球的平均水平,欧美来华旅游的潜力显然很大。出境旅游市场:中国对出境旅游的政策是“适度发展”,但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速度很快,自2000年因私出境的人数首次超过了因公出境人数。随着一批高收入者的队伍不断扩大,中国的出境旅游将有一个大的发展,出境的目的地也将由目前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及近邻国家扩展到欧美发达国家。国内旅游市场:20世纪90年代国内旅游出游人数平均每年以18.5%的增长速度发展,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出游率不断上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可自由支配收入比重的增大,节假日的延长,闲暇时间的增多,必然会极大的促进国内旅游的发展。假日旅游的火爆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发达国家发展旅游业的经验表明,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旅游的大众化、普遍化便开始迅猛发展,我国已经接近于这一临界值,说明我国的大众旅游时代很快就要到来。按国际惯例,国际旅游收入与国内收入的比例为1:8或1:9,,我国目前仅达到了1:2.35,潜力很大。中国的国际旅游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只及法国的一半,国际旅游收入还不到美国的1/5。由此可见,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的市场正处于转型阶段,与西方成熟市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中国旅游业同样在承受着经济转型的洗礼,于是在旅游市场营销方面必然经历一个由市场初级阶段向市场高级阶段转化的过程。虽然整个旅游行业的营销意识普遍不强,营销能力不高,甚至有些地方还没有旅游营销意识,有些地方因为政府行为因素造成体制问题、资金问题、利益问题大于营销问题等现象的存在,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先进理念和成功的运作经验也随着一片“狼来了”的惊呼声进入了中国,这些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将被有识之士通过与中国特色的有效“对接”,合理运用到我国的市场实践当中,从而有效促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作为世界旅游资源第一国,又拥有着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并且2020年将成为世界最大目的地国。在这种供需双向互动下,中国的旅游业前景辉煌。

1、旅游消费需求总量迅速增大。据统计2001年我国国内旅游者为7.84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为3522亿元人民币。到2020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次数将达到19.82亿人次,大致相当于每个国民一年出游1.5次,国内旅游收入将达到30436.6亿元,相当于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8.7%左右,仅国内旅游的贡献就足以确立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地位。

2、国民的非工作时间更长,旅游休闲的机会更多。我国的“十五”规划纲要已经明确规定:在“十五”期间将推行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合理调整居民的非工作时间将增至3-4周,这就意味着国民的非工作时间将增至130-140天,闲暇时间的增多势必为国民创造更多的出游机会。20年后,工薪阶层一年出游2——3次将成为寻常之事。

3、国民出游的空间范围进一步扩大,出境旅游将成为国民的重要旅游活动。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我国的出境旅游将跃居世界第四位,年出境人数将达到1亿人次。随着消费出境旅游将从目前的边境、港澳、毗邻国家等近距离的出境旅游逐渐向中远程的洲际旅游转变,由目前的观光旅游逐渐向休闲度假旅游发展。

4、旅游消费渐趋理性化、个性化。“半军事化、拉练式、追求看最多景点的观光旅游”逐渐转向“追求舒适静谧”为主要目的的休闲度假旅游和“体现个性审美”的民俗文化、生态环保、体育健身等特色旅游。出游方式也将从目前“随团出游”逐渐转向自行组织、自驾私家车的“自助旅游”。

跨入新世纪,旅游业正逐步由资源时代进入一个财智新时代。传统旅游时代对旅游业的投入是以资源、资金、设备为主,有形资产起决定性作用;而新经济时代的现代旅游业,营销、知识、智力、管理、创新等无形资产的投入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决定着市场竞争的胜负。因而旅游业也被形象地称为“点子”产业、“注意力”产业和“创新”产业,旅游资源深层次的开发、旅游市场的有效推广和旅游产业高效率的运营都离不开市场营销。显然,旅游市场营销,在未来的旅游事业发展进程当中,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旅游市场营销的涵义

旅游市场营销是通过分析、计划、执行、反馈和控制这样一个过程来以旅游消费需求为导向,协调各种旅游经济活动,从而实现提供有效产品和服务,使游客满意,使企业获利的经济和社会目标。旅游市场营销的主体很广,包括所有旅游企业及宏观管理的旅游局。如:旅游景区、景点、旅行社、宾馆酒店以及旅游交通部门等等。市场营销是个人和群体通过创造并同他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旅游市场营销是发展旅游事业,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研究旅游市场营销无疑会对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旅游企业的生产经营导向由计划转向市场,但就我国大多数旅游企业而言,在营销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为:

(一)在市场营销中存在盲目削价竞争问题。许多旅行社把降价作为主要竞争手段。抛开套汇问题,这一报价远低于成本。从表面上看,通过套汇赚取差额后,旅行社仍然有利可图。且不论其做法是否违法,如果以这样的营销战略长期进行营销,只会影响旅游企业的产品形象,损害旅游企业自身利益。另外,外团降价还会影响国内旅游收入。例,近几年来,由于东南亚团队价格偏低,致使该区潜在游客减少,旅游业收入相应减少,旅游业发展缓慢。

(二)旅游市场营销存在忽视售后服务问题,导致游客流失。现代旅游市场营销中,旅游产品是一个包含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的整体概念。它不仅要求要给予旅游者生理上、物质上的满足,而且要给予旅游者心理上、精神上的满足。这就要求旅游企业把游客视作“上帝”并为之服务,否则必将被市场所淘汰。现在绝大部分旅游企业没有一个较好的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许多旅游企业认为这根本没有必要。

(三)旅游市场营销中存在的法制意识淡薄问题。有的旅游企业为旅游者提供虚假的旅游服务信息,以贿赂手段拉拢顾客,诋毁其他旅游企业的声誉,有的甚至冒用其他旅游企业的品牌等等。这种做法严重扰乱了旅游市场秩序,损坏了旅游企业形象,破坏了国家的法制,是旅游市场供需双方都受到不必要的损害。许多旅游企业除酒店行业外,大都采用的是承包经营的运作方式,特别是旅行社经营。许多经营者只顾经济利益而忽视法制化经营。经果造成因旅游合同未能履行而发生大量纠纷和旅游投诉。加强法制观念,用法律规范旅游市场营销中的行为,是我国旅游企业应注意的问题之一。从长远来看,依法办事是保护旅游企业和旅游消费者双方合法权益的必然选择。不要为了眼前利益而置国家的法律法规于不顾,最终只会使双方受损,并且会破坏旅游企业的对外形象,严重阻碍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四)旅游市场营销中存在科技含量低的问题。系统性不强,没有把网络技术的优势充分运用到旅游市场营销当中去。缺乏高质量、高品位的旅游营销策略。没有高科技的旅游营销支持,会制约旅游业的规范化、智能化、信息化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许多旅游企业在经营运用过程中,手工劳动较多,缺乏对高科技、新技能的运用。以旅行社日常业务为例,大都停留在对电话、传真的使用上,基本没有旅行社运用互联网辅助日常业务工作,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这样的营运模式显然是不能跟上时展需要的。(五)旅游市场营销中存在追求短期销售目标问题。中国的很多旅游企业追求的是短期的销售目标,而不是长期的营销目标。没有几个部门或旅游企业在年初即拥有自己完整的《年度营销计划书》,更别说近、中、长期旅游营销规划了。他们不熟悉旅游产品策略、旅游价格策略、旅游销售渠道策略、旅游产品促销策略之间微妙而又复杂的关系,不太根据消费者需求心理去选择适合的推广对策、促销载体。旅游市场营销战略与营销计划尚停留在初级阶段,不能深度挖掘,更不用谈什么旅游市场营销计划控制、旅游市场营销成本利润控制、旅游市场营销信誉控制和战略控制。即便是对于推动作用较大的节事活动与公关活动的策划设计和执行方面,也是如此,大家都知道一个好的节事活动或公关活动将带来巨大的眼前效益和未来的间接效益,然而,更多地方却并不深谙市场运作的妙处,或者抄袭照搬别人的模式,或者在自己管辖的地盘里“鼓吹”一番,将举办该类活动的真正意义颠倒过来,结果劳民伤财,却达不到促销的真实目的。

(六)旅游市场营销中存在忽视旅游形象问题。旅游形象问题已成为各地一个较为头痛的普遍现象。而营销的主要诉求又是要将充分反映实际特色的旅游形象提炼出来,通过有效的营销手段传播予目标受众。但近几年国内在大力推销自身的形象特色时,由于没有认真分析旅游目的地文脉与地脉,不能充分根据市场需求来科学设计具有鲜明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形象,以致于促销经费花了不少,游客量却上不来,旅游淡、旺季差异性极大,形象宣传口号雷同等等现象比比皆是,更不用说打造旅游品牌了。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要建立行业协会,制定价格标准。使各个旅游公司都能在规定的价格范围内进行有序竞争,对违反价格规定的旅游公司,行业协会应当给予相应的制裁。协会成员应当预先缴纳价格保证金,存到行业协会,当哪个公司出现问题,协会立刻扣罚该公司,同时,开除协会,协会成员单位不许同其协作。

(二)要积极建立完备的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对于一个长期发展的旅游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应包括:对游客售后服务满意程度的跟踪调查,获取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要求和意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旅游者建立一个完备的资料库,以便今后在进行旅游市场营销及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时避免主观性和盲目性。另外,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的建立还可以帮助旅游企业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建立口碑效应,为今后旅游服务产品的市场营销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同时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要注意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法律培训。在各级导游证考试当中要加强对法律知识的考核,鞭策导游人员自觉学习法律知识,强化法律意识。在旅游公司经营活动中,旅游监管部门,要加强检查和监督,定期深入旅游市场,常抓不懈。聘请监督员,微服探察,适时进行监管,对有问题的单位责令其限期整改,达不到要求的要停业或吊销营业执照。

(四)要注重发展、应用科技手段,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把互联网等引入旅游经营当中,使各个公司网络连接,作到信息通畅、快捷、方便,促进旅游工作效率的提高。

(五)要有长期规划和发展眼光。注意研究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切实针对市场发展变化趋势,制定适合本公司的中、长期规划。根据旅游者消费心理,深入挖掘潜力,不断推出一系列有新鲜创意、有经济效益的营销策略,开掘新渠道,增加旅游公司的收益。

(六)要视形象为生命,把旅游公司的形象宣传作为一项工作目标。要经常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等媒体,广泛宣传旅游公司和旅游服务项目、景点、产品;多组织展览、旅游形象大使巡游、旅游知识有奖竞赛、旅游摄影比赛、模特表演等,积极搅动旅游市场,让更多的人更加认识旅游公司和旅游景点。导游和其他旅游公司成员要在工作当中注意仪表、举止、言谈等,在实际工作中努力为顾客留下良好的印象。恪守承诺,搞好服务,让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受,使旅游市场淡季不淡,增加旅游收入。

五、未来旅游市场营销发展趋势

(一)中国旅游业的市场营销问题需要全面整合。需要用一个系统性的方法来解决当前的困惑,需要一根链条将各个环节有效链接起来,从而形成整体优势。这就需要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理念(TIMC)在旅游营销领域中的全面应用。美国西北大学教授舒尔兹等人提出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IMC),被认为是市场营销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的重大发展,被誉为“带领企业跨越21世纪的营销教战守策”。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营销传播计划的概念,其基本含义是“要求充分认识用来制定综合传播计划时所使用的各种带来的附加值的传播手段——如普通广告、直效广告、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并将之结合,提供具有良好清晰度、连贯性的信息,使传播影响力最大化。”消费者对一个企业及其各个品牌的了解,来自他们接触到的各类信息的综合(包括媒体广告、价格、包装、售点布置、促销活动、售后服务等),整合营销传播的目的在于使企业所有的营销活动在市场上针对不同的消费者进行“一对一”传播,形成一个总体、综合的印象和情感认同。这种消费者建立相对稳定,统一的印象过程,就是塑造品牌,即建立品牌影响力和提高品牌忠诚度的过程。因此,将这一超前的全新理念与中国旅游业的实际状况相结合,研究一套系统而又切实可行的方法来解决中国旅游业的市场营销问题,必将成为我们的旅游组织与企业制胜市场的法宝。将来政府与企业都需要整合营销,旅游业常常被称为政府主导的产业。政府不仅要主导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投资与建设,还应该主导市场。这同样需要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理念。目前,很多地方旅游主管部门,习惯于进行促销,而很少考虑进行系统的营销整合,也没有进行中长期的营销规划。我们认为,这是较初级的市场化运作。从长期、持续、有效的原则来看,政府应该主导市场的整合营销。运用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政府可以编制3-5年的旅游营销规划,以此指导省、市、县区域旅游营销体系的建设,并实现营销定位的长期性与分阶段实施。运用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政府也可以制定年度营销计划,以次取代现有的促销计划,使计划具有更系统的整合效果,达到更高的营销效率。企业进行旅游营销,则更需要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无论旅行社、景区景点或宾馆饭店,整合营销传播都是最现代的营销武器。通过科学的市场定位和形象定位,充分运用产品改进和渠道调控的技术,整合所有传播渠道,可以实现企业高速发展。

(二)大力发展网络营销。凡利用互联网进行的营销工作,就可称其为互联网营销,营销中的诸多要素如:品牌、渠道、促销等要素都会在互联网营销中体现,而互联网营销更为营销各要素带来新的形式与内容。也就是说,在营销工作中利用了互联网,我们就称作在进行互联网营销。互联网营销起源于90年代末期,欧美的一些企业率先利用全球网络(互联网)为平台展开营销活动。九十年代末兴起的互联网技术对传统营销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并构成“21世纪营销领域的创新焦点”。

2002年的网络营销领域并没有发生什么惊人的事件,但正是在看似平静的表面下,网络营销环境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网络营销基础环境进一步发展,上网用户数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据调查,截止到2002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人数已达到4580万人,年底有望突破6000万人,互联网用户数量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有利于网络营销的发展。互联网营销的优势实质在于它的信息流的优势:高速即时,互动,全球性全天候,私人性。互联网通过将货币流和部分物流(比如软件)转化成信息流,将互联网营销的优势扩大,并通过信息优势提高传统商品的流通效率和降低其流通成本。互联网营销在信息流方面的优势是传统营销所难以替代的。

我们可以看到,利用互联网,企业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品成本:企业可以廉价的成本寻得最好的供应商和最低的供货价格,以价格最低的原料制造产品,降低了产品成本;同时互联网还能有效节约顾客成本:网络商城的空间可以无限扩张,里面可以陈列无限多的商品,消费者在网上可以很低的成本搜寻产品信息,并订货;网上销售,顾客只是下订单,商品的送交由卖方或物流公司承担,节约了顾客的精力和体力、时间成本。现代市场营销的焦点是顾客,为顾客节约成本就是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三)互联网营销和传统营销需要紧密结合。从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营销的实施是必然的。但互联网营销和传统营销只有紧密结合,扬长避短,才能更好,更快,更有效率地满足顾客需要。但现实中,企业在实施互联网营销时应该根据企业当时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比较互联网营销实施的投入成本和收益,以决定是否采用互联网营销,多大程度上采用互联网营销,如何将互联网营销与传统营销结合起来,扬长避短。互联网营销还存在着很多弊病,比如付款方式、邮件浏览率低等问题,所以说互联网营销和传统营销需要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旅游市场营销,从而促进旅游市场的繁荣兴旺。

综上所述,我国旅游事业蓬勃发展,现在进入到营销主导时代的中国旅游业必须用科学、先进的旅游市场营销来武装自己。从而促进中国旅游业迅速朝健康有序的轨道高速发展。中国加入WTO使中国的旅游市场融入世界旅游市场竞争当中,这就要求我们更要积极研究旅游市场营销,把现代先进的旅游市场营销理念引进中国旅游事业,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已经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致胜市场的关键,我们一定要将这个先进的理念与中国旅游业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大力发展网络营销,同时要加强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方式的结合,促使中国的旅游市场渴望尽快走向成熟,为我国实现2020年旅游发展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晓慧,王谊,苟小东:《秦岭北坡森林公园旅游市场营销新策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7月;

2、游云飞:《森林旅游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策略》,《福建林业科技》,2001年3月;

3、毛勇:《北方经贸三峡重庆库区国际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经济纵横》,2001年12月

4、徐栖玲,陈宏巨:《旅游开发与建设——中国老年旅游市场营销策略浅析》,《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12卷第4期;

5、刘锋:《旅游温冷区国内旅游市场营销研究》,《经济地理》,200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