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范文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第1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范文

语文就是生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之一。“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给学生创造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因此,语文学习的途径并不仅仅是封闭的课堂教学,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应该在社会生活之中。

根据这一理念,我在清明节期间带领学生游览了明清古村朱家峪,开展了一次“走进朱家峪”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恰逢电视连续剧《闯关东》热播,朱家峪旅游骤然升温,我想,从学习语文的角度,引领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故乡,定会有不同的收获,也将是一次有意义的探索。

二、活幽勘

1.开展“走进朱家峪”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探索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的合理配置,努力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

2.引导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自由探索,自主发现,提倡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学会观察的方法。

3.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今后为建设美丽家乡而努力学习的动力。

三、活动安排

(一)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的时间定为两周。利用清明节的几天假期,集中开展活动。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实地察访、和村中的老人座谈、上网查询、查阅历史档案、担当小记者采访旅游开发公司经理等形式收集材料。每个小组按确定的主题开展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组:欣赏朱家峪的自然景观。通过实地勘察,领略朱家峪秀丽的山川风景,用数码相机选取最美的镜头加以固定,聆听老农的讲解,了解各景点名字的由来和优美动人的历史传说。

第二组:领略朱家峪的人文景观。探询圩门建造的历史,了解朱家峪人保卫家乡的决心和意志;抚摸双轨故道那光滑的石板,寻找朱家峪人艰辛发展的足迹;登上文昌阁,领略朱家峪那古朴的人文气息……

第三组:感受朱家峪浓郁的文化氛围。迈进山阴小学,了解它建造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踏访进士故居,就如同走进了几百年前那段耀眼的历史;迈入朱氏家祠,仿佛可以聆听祖先那谆谆的教诲……

第四组:了解朱家峪悠久的历史。同学们可以查看朱氏家谱,了解朱姓祖先动迁的历史;查阅章丘县志,向同学们讲解朱家峪人几百年来艰苦斗争的历史和不懈的斗志;走进农家,请老农讲一讲朱家峪人还有哪些动人的故事。

第五组:展望朱家峪美好的未来。同学们可以集思广益,为朱家峪的开发和建设献计献策;可以听一听旅游开发公司老总的打算;也可以请朱家峪的老乡展望自己家乡美好的未来。

(二)整理资料

整理资料的时间定为一周。

1.各小组成员通过研究和商讨,将前两周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装在资料袋中,并命名。如:①秀丽的家乡;②智慧的结晶;③灿烂的文化;④悠久的历史;⑤多彩的未来等。

2.小组交流 各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做到资源共享,并对其他小组收集的资料大胆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各小组对资料袋进行再整理。

(三)交流汇报

时间定在五月九号。利用下午的两节作文课,课堂展示各小组的活动成果,各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补充、质疑、探究。

1.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预备铃前后的一段时间,在黑板上画出朱家峪“曲径通幽”景点的效果图,并用彩笔书写:“齐鲁第一古村 江北居落标本‘走进朱家峪’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交流汇报课”字样,以朱家峪特有的“双轨故道”光滑的石板图案勾勒黑板的花边,营造出汇报课的浓郁氛围。

2.歌曲导入:同学们,“走进朱家峪”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经过近三周的努力,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候了。在这段时间里,同学们多方收集资料,仔细整理资料,肯定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更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那我们就伴着汤灿《家乡美》优美的旋律,开始我们的汇报课吧。

3.交流汇报:由两名学生主持人王群、景元鹏主持今天的汇报课。按照小组顺序每个小组选出两名学生上台向同学们汇报,老师则坐在教室后边当一名普通的观众。

第一组:配着简短的解说,多媒体展示了学生拍摄的朱家峪各景点的照片。伴以轻松的音乐,刘月娥同学朗诵了精彩的写景作文片段:

不必说村北具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古柏,也不必说村南文峰山一枝独秀,更不必说村西团山瀑布汩汩喷涌,泉水飞落山崖,宛如玉带,流光溢彩,单说东岭朝霞,定会使你心旷神怡,倍感大自然的无限情趣:旭日东升,霞光万道。近看,伴着叮咚的泉水,东岭翠柏似少女般亭亭玉立;登东山极顶,举目远望,一片肥沃的平原连着远处高高低低的山峦,清晰可见。

第二组:景俏同学用多媒体展示了“圩门”、“双轨故道”、“古村立交桥”等画面,讲了一段家乡建设过程中动人的故事。

第三组:李晓翠同学先展示了自己拍摄的反映“山阴小学”校址原貌的图片,然后讲述了明清进士“节拟松筠”节孝匾的故事。

第四组:祁祥英同学首先讲述了本小组查阅章丘县志的经过,然后介绍了和老农交谈的收获,张超同学宣读了他的研究成果。

第五组:朱睿同学播放了他的采访录音,并用多媒体展示了旅游开发公司的规划蓝图,许多同学还为家乡的发展和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马素梅同学的建议还颇有一种学者风范:朱家峪,一座北方普通的山村。但由于村庄的整体搬迁,保留了古村固有的风貌,在传统建筑迅速消失的今天,其特殊意义显而易见。我觉得,朱家峪的开发建设首先应该尊重历史,因为朱家峪在保存传统建筑的格局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完整性和唯一性。

四、问题研讨

主持人景元鹏:听了同学们的交流和汇报,我真为同学们的探索精神和不懈努力所折服,同学们真是太棒了!我觉得,“走进朱家峪”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真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好形式。今后,我们应该开展更多的活动,来丰富我们的学习生活,请同学们都出出主意,众人拾柴火焰高,看还有哪些更好的形式呢?

同学们都觉得意犹未尽,经过思考和讨论,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学生郑义杰:同学们都喜欢流行歌曲,我们可以尝试通过研究流行歌曲的歌词来学习古诗词,研究通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我们可以采取递进式的活动设计:先搜集相关的流行歌曲的歌词,然后发动大家搜集诗人的有关资料和诗歌创作背景,在此基础上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评析乐曲的节奏、韵律,并对流行歌曲与古代诗词相结合的现象发表个人的见解。

学生刘旭亮:召开校运会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当一名小记者,拿起相机和笔记,做一次图文并茂的系列报道。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个项目,几名同学组成小组共同完成。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把图片、文字、声音融为一体。我相信,你的作品无论完成得好还是差,都会享受到创作的乐趣。

最后,主持人王群对本节交流汇报课进行了总结:

同学们,大家的发言非常踊跃,既展示了同学们的研究成果,也为朱家峪的开发建设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更为我们以后的语文学习提出了很好的设想。毫无疑问,我们的“走进朱家峪”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这首先应该感谢老师的精心指导,更少不了同学们的不懈努力。这次活动,我们大家都从中获得了不少的教益,也相信我们今后的活动会越办越好,芝麻开花节节高!

五、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将学生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拓宽了语文学习的领域,陶冶了学生的性情,培养了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了学生和谐愉快的发展。

2.活动过程中,各位同学积极探索、认真思考,在合作交流中生成了新的经验,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原有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

3.这次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收集资料的方法,而且学会了整理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这将是受益终身的。

第2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探讨

活动对象

学生为四年级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兴趣浓厚。已开展过一年的综合实践活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一定了解。但由于为农村学校学生,可能在课堂表现、思维活跃度、知识视野等方面略有欠缺,教师需要引导。

活动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够从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学习如何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学会观察,能用多种方式记录问题,学会用数据、事实说话,掌握筛选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

积极参与讨论,乐于表述自己的见解,激发和保持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热情。

活动策略

⑴课前学生要通过深度观察找到问题,充分展示证据材料(照片、观察日记、调查记录、网上下载资料、录音录像等),课堂形式更丰富。

⑵学生提出问题,学生通过电脑键盘敲出问题(或是教师板书问题)。

活动过程

⑴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好,首先给大家作个简短的自我介绍:我是欧阳老师,

今天的这堂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间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上周唐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去观察、收集生活中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了,不知道同学们完成得怎样了?现在,我们就来举行“问题”交流活动,看谁记录最用心、提出的问题最有价值。有谁愿意上台来和大家说说自己发现的问题呢?

⑵学生上台汇报,教师板书学生发现的问题。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汇报内容,进行巧妙、细致的追踪和引导,指导学生不仅要讲出发现的问题,还要讲出发现问题的情景、方法、内心的感受。如:你是从哪里看到的?你是怎么调查的呢?你了解多少呢?)

(同时,教师在追踪交流时要对学生的行为作出及时的判断和肯定,鼓励和点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如:说得真好!观察得真仔细!记录得真认真!真会动脑筋!真别看你年龄小,在――方面你还能成为大家的小老师!你提的问题老师也很感兴趣!)

⑶分析论证问题,留下有待研究的问题。

①教师抛出问题删留的判断标准。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老师把它们都板书到黑板上了。这些问题中,有哪些是适合做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的呢?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判断的标准(此处为教师预设,要是由学生讨论出判断标准会更能体现该课程特征):

有的问题是别人已经研究出了成果,直接问老师同学或上网搜索就能找到答案的,就没有什么研究价值了;(板书:有研究价值吗?)

有的问题太难程度太深,我们作为4年级的学生是不具备研究能力的;(板书:有研究能力吗?)

有的问题不贴近我们的生活,研究起来不方便;(板书:贴近我们的生活吗?)

还有重要的一条,就是如果这个问题能够通过我们的实践活动找到答案的话就是很值得我们去研究的。(板书:能通过实践活动找到问题答案吗?)

②学生自由提出自己的看法,讲述出要删或要留问题的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议或删或留问题,指导学生展开讨论。(注意引导:你为什么要删掉这个问题?其他同学有什么想法呢?)

(通过课前了解知道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面包上面为什么有小洞洞?

学校卫生为什么这么差?

水是不是用不完呢?

为什么不同季节开不同的花呢?

我要怎样回报妈妈的爱?

动物是怎样生崽崽的?

鹦鹉为什么能学人说话?

为什么蜘蛛可以吐丝?

为什么火山不在平地爆发而在山中爆发?

为什么鱼离开水就会死?

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

怎样扑火人才会安全?

是谁发明了电视?

为什么有火烧云呢?

为什么人在死海里不会下沉?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大致可以留下前面五个问题:面包可以从它的制作、起源、种类、保管等方面展开研究;卫生状况可以从不文明现象、卫生的习惯、卫生设施、合理使用卫生工具展开;水资源的运用可以从水的来源、水污染、水与我们的健康等方面研究;花的探究可以从花的种类、花的种养、花的用途、花期与季节等方面展开;回报母爱可以从感恩教育的角度去做,如讲故事、制作感恩卡、做一件感恩父母的事等)

⑷教师小结本课时内容,对下次课提出设想。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发现同学们通过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记录,搜集到了许多问题,而且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知道哪些问题我们可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下节课我们将把今天选出来的同学们认为有研究价值、我们具备研究能力、贴近生活,而且能通过我们的实践活动去找到答案的研究问题转化为我们的活动主题,并且科学规范地将它们表述出来。

课堂反思:(课后与听课教师开展的讨论)

主题确定阶段的课堂教学环节的探讨

今天我上的这堂课是主题确定阶段第一课时。通过今天这堂课我主要想引出几点思考:

①主题确定阶段分哪几个环节?

②主题确定阶段每一环节要注意些什么?

③主题确定阶段的课时怎么安排?

⑴主题确定阶段分哪几个环节:

①学生自主汇报从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②分析、论证问题;

③将问题转化为主题;

④科学规范地表述主题。

⑵每一环节要注意些什么:

①学生自主汇报从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这一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将平时在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利用课堂在班级进行集中汇报交流。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把握如下几个方面的指导要点:

教师在引导学生汇报过程中,除了汇报发现的问题外,还要引导学生交流发现问题时的感受和发现问题的过程与情境,对发现问题过程中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目标全面关注。

在交流过程中适当展示相关证据材料,让学生用材料说明观点;

教师随机板书相关问题的关键词;

②分组讨论分析论证问题

在第一环节中,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但是,并非每一个问题都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此环节中将问题转化为研究的课题。引导学生明确选题原则,即研究主题必须有研究价值、 有科学的现实性、要切实可行。

今天的课堂抛出了四个选题要求是小学生容易理解的:有研究价值、我们具备研究能力、贴近生活,而且能通过我们的实践活动去找到答案的研究问题才好转化为我们的活动主题。

另外还有两种比较简便的论证法: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可以删掉,留下为什么?怎么做?一类的问题)

自己能独立解决的与需要研究的。(自己能独立解决的问题不作为研究主题)

③将问题转化为课题

将问题转化为课题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引导:一方面,找到感兴趣的领域,找到关键词。二方面,确定研究的内容,多角度思考问题。一个问题出现后,可研究的内容非常宽泛,研究者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研究这个问题。因此,首先要做的工作是从不同角度拆分你想研究的问题。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思路,拓展思维空间。

④指导学生规范地表述主题

一个好的主题名,要符合准确、规范、简洁、醒目的要求。

准确就是主题名称要把主题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交待清楚。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规范、科学,所以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方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能用。

简洁,主题名称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越简洁越好。

醒目,主题研究的切口适宜、新颖,使人一看就对主题留下深刻印象。

我们常用动宾短语或名词性的偏正短语来表述:如动宾短语:关注我们身边的交通问题;了解……;调查……;如名词性的偏正短语:近视眼的调查;沿江风光带公共厕所调查;课本循环使用现象研究;……

由此可见,指导学生规范地表述主题可以从指导学生调整研究的角度、指导学生缩小研究的范围、指导学生明确研究的内容等方面加以指导。与此同时,要告诉学生主题的表述方法,一般而言,主题表述方法有陈述式和疑问式两种。如,“近五年来我市某某河某段水质受污染的原因研究”是陈述式,“近五年来我市某某河段为什么会遭到污染?”是疑问式。(以上知识要点要求指导教师掌握,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来灵活指导)

需要强调的是:在主题确定课之前,教师要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方式,在实践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从中引发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这样,由于问题来源于实践的情境,研究的主题将更有针对性。

第3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范文

本班学生中新苏州人比较多,苏州成为了他们的第二故乡,可是他们对苏州并还不太了解。本次综合活动,从饮食入手,让学生了解苏州美食,了解苏州美食文化,加深对苏州的认识和热爱。

二、活动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获得研究、探索美食的体会;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资料、利用多种手段加工、整理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制作的方法,收集、应用资料的方法和自我评价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形成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开展合作的技能;感受苏州美食的美好,自觉地宣传和传承苏州独特的饮食文化。

三、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阶段

1.收集苏州美食的种类、制作方法等资料,包括各种美食的图片、影像资料

2.整理收集的美食材料,制作PPT作品,展示本组的成果。

3.准备餐具、食材、佐料。

(二)活动实施阶段

1.谈话揭题

师:你能用一句话介绍你心目中的家乡苏州吗?

生:苏州是个具有浓浓水乡气息的城市。

苏州景色很美丽,旅游景点多。

苏州文化气息浓,名胜古迹多。

苏州历史很悠久,传说典故多。

师:看得出大家很为苏州感到自豪的嘛!是啊,我们苏州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一大批旅游景点。但你们听说过“食在中国,味在苏州”“食在苏州不思乡”这些说法吗?接下来我们观看一段苏州美食节的视频。特定的水乡自然环境和苏州的民俗习惯,形成了具有苏州特色的地方美食习惯。本次活动,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苏州的美食吧。

2.交流研究成果

(1)苏帮菜小组介绍、交流

生:我们小组查阅了很多资料,了解到苏州第一美味莫过于苏式菜肴了,它与川菜、徽菜、浙菜等并列为中国菜系。苏州菜肴用料以江河湖海水鲜为主;刀工精细,烹调擅长炖焖煨焐;追求本味,清鲜平和;菜品风格雅丽,形质均美。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了几道苏式名菜――松鼠鳜鱼、狮子头、蟹粉鱼翅、西瓜鸡、太湖莼菜汤、翡翠虾斗、荷花集锦炖、藏书羊肉(放映PPT)。这些精致、美味的菜肴不仅味道鲜美,还有许多美丽的故事呢,可谓是“盘盘菜品是故事,道道佳肴有典故”比如这倒“松子鳜鱼”吧,相传......

(2)小吃、糕点小组介绍、交流

生:我们苏州的美味不仅仅是那些精致味美的菜品,民间小吃更是品种繁多,遍布大街小巷,如苏式鲜肉月饼、枫镇大面、红白汤奥灶面、鸡头米羹、蟹壳黄、鱼味春卷、油氽紧酵、小馄饨、糖粥、酒酿饼、八宝饭、桂花糕、猪油年糕、薄荷糕、梅花糕、青团子、蜜汁豆腐干等。别小看了这些小吃啊,它们也有来历,也有故事的,比如梅花糕,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见梅花糕其形如梅花,色泽诱人,品尝之下,入口甜而不腻,软脆适中,回味无穷,胜过宫廷御点,大加称赞,因其形如梅花,便赐名梅花糕,流传至今。(苏州方言表演快板《苏州小吃》传统民谣,一组员播放PPT)

(3)水八仙小组汇报、交流

生:我们苏州位于太湖之滨嘛,水产特别多,所以我们小组带来了清淡、鲜甜的时令佳品“水八仙”――茭白、莲藕、水芹、芡实、茨菰、荸荠、莼菜、红菱。(展示“水八仙”PPT)。这些时令佳品对我们的身体可大有好处哦。

(4)太湖三白小组汇报、交流

生:说到水产,我们小组更有话说,俗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嘛,“太湖三白”和“大闸蟹”可是主角哦!你们知道它们都是谁吗?(众学生答:银鱼、白鱼、白虾、阳澄湖大闸蟹)。(看PPT介绍)。

(5)“厨艺大比拼”

师:苏州有这么多的美食材料,如果不会做,怎么能尝到他们的美味呢,下面我们来进行“厨艺大比拼”,看看哪组的手艺最好。

各小组动手操作烹制菜肴:自制糖藕、清汤小馄饨、鸡头米小圆子、银鱼炒鸡蛋、茭白肉丝……

(6)美食品尝会

师:这些美食看上去不错!闻闻挺香,尝尝味道肯定会不错!我已经迫不及待啦,开吃!

(7)互动评价、取长补短

各组汇报结束之后,给出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根据评价表开展小组评价,之后反馈评价结果,填入下表。

(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第4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范文

学校在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之前要先了解相关的课程理论以及国家文件,结合学校的办学思想确定学校实施综合活动的指导思想,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学校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要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同时要结合学校的办学思想、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学校环境和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客观依据。学校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体设计时,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情况,对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进行仔细挖掘、分析和评估。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在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的基础上体现学校和社区的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选择首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充分考虑学校的环境与资源特点。课程实施计划的制订一方面要能够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能够与学校的其他工作协调一致。

(冯新瑞 梁《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11月)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设计的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目标的设计首先要考虑设定目标的主体是谁。如果是学校制订目标,应该从“培养目标”这一层次出发。如果是教师制订目标或教师指导学生制订目标,则应该从“教育目标”这一层次出发。教师在设计主题目标时应把总目标细化为“教育目标”.使之成为可以操作的评价标准。要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既符合儿童的需求又立足于学校的特色与资源.就必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首先,学校统筹规划的重点应放在协调学生的兴趣与学校的资源之间的关系上,确定恰当的主题领域,而不是规划具体的主题。其次,教师预设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上。并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相关的资源支持。而不是围绕教师自己确定的主题去进行教学设计。中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突出强调“探究中心教学”的理念.教师不仅指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中心的学习,还要在指导过程中进行行动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

(李云淑《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8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述评与对策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是:(一)综合实践活动不能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二)综合实践活动缺少有效的教师指导。(三)综合实践活动偏重活动形式,忽视活动的合理性、认知性。教师往往只对学生就调查、访问和设计、制作、实验等活动提出具体要求,却忽视对活动主题或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基本认知和对实践方法的指导。(四)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体系有待完善。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求同、轻存异,重表达、轻实践的问题,教学趋向封闭。

教师要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学习交流,更新理念,发展专业能力,对典型案例教学的观摩、分析、研讨、评价,深入思考如何活化教材内容,挖掘实践活动的资源、素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赵金峰《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年12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题的选择与确立

第5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范文

为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目标,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在区教研室的指导下,进一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二、工作目标:

1、三—六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本学期至少进行3个不同主题活动。其中至少有一个主题来自于“自行开发”。(与上学期的目标有所区别)

2、进行主题前,必须有相应的主题活动设计方案。学期末必须整理出至少3个主题的活动成果。包括(学生成果样品、整个活动过程记载)

3、从完善主题活动设计方案入手,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活动,打造一两节精品课

4、进行1~2次专题学习,使认识并能驾驭本课程的兼职教师达到90%,教师参与课程率达到100%;加强课程组织与管理,使学生活动参与率100%,安全事故率为0。

5、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其他学科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请求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当中,作为辅导教师根据学生需要带领学生进行相应的活动。

三、工作重点:

1、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时间不被挪用

结合行政听课制度,我校将采取随机听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求有上课前有本课的活动设计(教案),如果课时被挪用或无活动设计(教案)将在月奖中按规定扣出相应的部分,同时将影响教师期末综合评分。

2、课程管理

本学期,本课程实施管理做以下几个方面调整:

(1)人员分工

三年级:1—2班班主任

四年级:1—2班班主任

五年级:1—2班班主任

六年级:1—2班班主任

(2)时间安排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周3课时,根据活动情况需要,可以实行“弹性课时制”。但必须同时通知教导处相关人员及教研组长。

(3)制度建设

为了有利于本课程的实施,我校本学期将有关制度做出以下修改:每位教师每学期听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少于1节,组织学生进校图书室或微机房查资料,每月不少于1次;期末检查必须上交3个主题活动方案以及相关成果样品。

3、课程实施

(1)大主题与小课题相结合

每学期每班实施至少3个主题活动,同时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和学校条件开发一些“短小平快”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同时结合本校拓展的“劳技制作”、“科技制作”课程开发一些相互促进的小课题。

(2)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能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进行体验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以备课(主题活动设计)、听课为抓手,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将是本学期我校课程实施的重点工作。

4、课程评价

(1)加强评价理念的再学习,进一步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教师、学生的日常评价与阶段评价。

(2)注重学生评价工具的设计。

四、工作安排:

日期

主要工作

8月

1、制订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

9月

1、重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标准,制定计划

2、各班完成第一个主题活动设计方案

3、随机听课

10月

1、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网上研讨活动

2、讨论主题:关于“课题活动”的开展事项

3、随机听课

11月

1、小结第一个主题活动的情况,编写活动案例

2、线上集中:集体研课、备课

3、课题实施情况讨论及问题

12月

1、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评比(六年级为主,其他年级稍后)

2、收集资料(案例、活动设计、反思等)

3、日常教学案例交流反思活动

1月

1、表彰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活动小组

2、收集本学期各班级所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及成果样品,汇总

3、教研主题:阶段性评价工具设计研讨

第6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课程改革 综合实践课

要获得个体的自由和解放,学校课程绝对不能局限于系统化的书本知识,而要关照个体作为具体的活生生的存在的生活经验。――平纳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可以说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亮点、难点、重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的程度,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折射了一所学校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步伐与深度。我校在高邮市教育局有关部门的领导下,于2002年秋开始实施课改,并率先在全市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研究。五年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本校及下属各完小的综合活动课程的实施能力,狠抓课程落实,以课程为依托,以科研促课改,有力地推动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提高课程管理

2002年秋开学初,学校即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领导小组,中心小学常务副校长亲自挂帅,各村完小也都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课程资源开发领导小组,拟定了课程资源开发计划和方案。全区各校按市教育局要求,在3~6年级安排了综合实践课,每周三节课,并在学校课程表中明确反映。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以半天活动课时居多,个别情况适当调度,时间集中,这样便于学生在活动时有充足时间进行调查、采访、开展实验等。

二、以研讨促培训,以培训促提高

2002年11月,我校面向全市开设了规模较大的综合实践活动公开课。市教科室领导、专家听课、点评、指导,校内外计六十多名教师参与听课。专家和与会人员对公开课进行点评,对公开课给予了较高评价。公开课的成功开设,如同催化剂,为我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注入了活力。广大教师在观摩中,眼界开阔了;研讨中,思路活达了。我校也以此为契机,在全区教研计划中安排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开放周”。各校开学初就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活动教学开放周”里中心小学从校长到有关学科教师均参与听课、研讨。“教学开放周”的开展,使越来越多的教师在研讨中得到培训,教师的研究能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三、加强相互交流,拓展课程空间

五年来,我校抓住一切学习交流机会,积极参加市局组织的各项综合实践课程交流会、研讨会。先后赴江都、扬州及市实小等单位学习、观摩,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此外,我们积极与社区联系,与社会有关部门联系,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拓展了更广的空间。中心小学先后成立了“‘五自’教育实践基地”、“无公害蔬菜研究所”、“罗氏沼虾实践基地”等四个综合实践基地。各完小也都设有各自的活动基地。这些基地活动正常,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扩大了学生与社会的交往,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受到上级及周边单位、群众的一致赞扬。

四、以课题为抓手,提升办学品位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开放的实践性的课程,本身需要每位实施者结合学生的经验和社区背景,创造性地开发与实践课程。通过对课程的自主设计,创造一种生动的课程,从而重建一种学校文化和课程文化。基于这种创新的教学理念,我校积极向扬州教育科研单位申请了“基于乡土文化的综合实践课程开发研究”的课题。我们以课题为抓手,发挥中心小学示范辐射作用,积极组织全区完小一齐参与课题研究。几年来,先后组织了30多节全区性综合实践活动公开课或研讨课,已开发和编写了三本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组织教师积极参与上级有关教学案例和论文评选活动;孙玉富、秦玉萍等教师的案例设计和论文还获得了省、扬州市评比一、二、三等奖。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我校还聘请了市教育局教科室有关专家开设了有关专题讲座。随着课题的全面启动,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学校办学品位也在不断提升。

面对瞬息万变、人才竞争日益突出的当今社会,同志曾深情说:“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

我校在努力着、实践着……

参考文献: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7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范文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有效性灵活性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改革,国家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日益关注。同时,社会所需要的,也是具备综合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这样的教育趋势以及社会需求下,学校需要给予“综合与实践”活动足够的重视程度,通过其调动小学生学习与活动的积极性。

一、“综合与实践”活动及其体现的教育价值观

“综合与实践”活动指的是将问题作为载体,通过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的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创新能力,并增加教学活动经验。“综合与实践”活动是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学生在自己知识与生活经验的综合与总结基础上,通过团结合作或者独立思考的方式发现与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综合与实践”活动在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抽象能力以及应用能力方面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数学课堂,毫无疑问重点就是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但是“综合和与实践”活动并没有停留在这个层面上,它直接指向了小学生的综合素养,从小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发展需求出发,站在更高的视角上对小学生进行教育,通过数学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然后用数学素养润泽其综合素养,这就是“综合与实践”活动所体现的教育价值观。

二、确保小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有效性的实施原则

1.统一活动的实践性与综合性

“综合与实践”活动的综合性让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同时还实现了不同知识领域中知识与技能的融合,因此在“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实践性与综合性统一起来,让小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与问题意识、创新意识以及数学意识更加亲近。

2.凸显活动的价值性与探索性

只有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索与解决,所掌握的知识才是最牢固最深刻的,因此“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给予小学生充足的探索空间,让他们自行寻找答案。活动的价值性是让小学生通过其价值更加充分地认识到活动对其今后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这样可以进一步促进小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来。

3.体现活动的开放性与灵活性

开放性与灵活性指的是“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不必局限在课堂上,而应该寻找更加合适的教学环境。此外,活动的开展也可以吸纳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这样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进而通过思想的碰撞与交汇获得进步。

三、提高小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有效性的措施

1.系统策划“综合与实践”活动的主题

正确地选择活动主题是保证“综合与实践”活动有效性的基础。由于其范围比较广泛并且没有固定教材的束缚,因此其方向性也不够明确。假如教师不能正确选择活动主题,对于活动有效性会造成较大影响。“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实践的重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及学习活动的多样化。教师的指导作用应体现在怎样帮助学生完善并提高其探究能力上。因此,在确定活动主题时,可以围绕课本上的实践活动进行,如“绿化校园”“节约能源”等。还可以在教材中延伸,如学了24时计时法之后,让学生为自己设计科学的作息时间表,并计算出学习、娱乐、休息的时间,既巩固了课内所学的知识,又能感受到数学的用途。还可以是一些数学史料知识,如学习了圆的周长后,让学生自己查找圆周率的知识,介绍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感受古国文明的博大精深。又如,师生共同动手操作莫比乌斯圈,在玩中学,在实践中创造,领略数学的神奇魅力。还可以在生活中提炼,如:“怎样打电话省钱”“租车问题”“春游活动”“打折问题”等都是学生熟悉而感兴趣的活动素材。

2.科学地制定“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方案

活动主题的设计只是一个好的开始,要想切实保证“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有效性,科学的活动开展方案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确定好活动的主题以后,学校需要首先认真分析传统“综合与实践”活动的不足以及可取之处作为活动设计方案的参考。然后在评估教师与小学生的实际能力与需求之后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对活动的开展过程进行整体规划,确保其可行性与科学性。设计出来的活动方案需要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可以在活动过程中得到激发。例如,学生学习了几种几何图形之后,教师可设计《商标图案中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首先,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通过到超市、商场观察,和朋友、家人讨论,图书查阅,上网搜索等系列活动,收集一些运用数学图案的著名商标图案。接着整理材料,分析整合信息。学生一开始收集的商标是凌乱的,从中挑选出运用数学图案的著名商标。其次,集中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这个数学图案的基本构成和设计意图。最后,汇总、汇报、展示。把最优秀的商标图案制成展板,也可以亲自设计一款最喜欢的商标图案,谈谈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体会,让孩子们在感受图案“美”和设计“巧”的同时,动手创造出美。

3.正确地处理“综合与实践”活动中主体与主导之间关系

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是学生,需要学生自主进行选择与参与。但在整个开展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不管是活动主题的确定还是活动开展方案的设计,都需要教师通过一定的观察与分析才能确定。由此可知,在确保“综合与实践”活动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学校需要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之间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教师需要把握好自己的指导程度,做到适时、适当、适度。适时指导指的是教师需要根据活动不同阶段的任务与目的履行自己的指导职责,并在合适的时候给以相应的指导。适当指导指的是教师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合适的方式进行指导,培养学生求新。求异以及自主创新的精神。适度指导指的是教师在综合实践中需要掌握好指导的“度”,不可事事都亲自参与。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密切观察学生,及时了解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增强指导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第8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综合实践活动

所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具体是指结合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并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职业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是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而且是教学的难点。如何有效开展综合实践课,发挥其最大教学功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征与意义

(一)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征

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其一为综合性特征,主要为对语文知识的全面应用,融合了听、说、读、写等内容,重视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性,通过综合研究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第二为实践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性的教育活动,其开展过程中采用的是相互合作、自主探索、主动创新的教学模式,将语文知识技能融入实践当中,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知识在生活工作中的实用价值。第三为整体性。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团结合作,共同参与,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加强语文实践,注重对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新教学理念下,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教学意义。传统课堂中,教师既要教学,又要进行纪律管理,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则全面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突出了语文实践活动以及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学生在实践课中有了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学生更愿意自己动脑动手,凭借丰富的学习资源与大量的实践,提升自身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其次,职业高中语文实践活动课以丰富的内容以及高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既能够获取知识,又实现了态度、情感等的生成与发展,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成长空间,注重对学生潜力与个性挖掘。因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对学生个性的生成与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不严格

部分学校管理者由于缺乏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经验,教学管理上存在偏差,没有及时调整教学理念与思路,课程计划上缺乏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设计,使得综合实践活动具体实施效果不显著。究其原因,在于管理者对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作用与地位认识不足,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学校管理者与教师在课程意识、课程管理以及实践能力方面都存在问题,尤其是学校领导的教育理念、实践教学意识以及发展理念等直接影响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效果。

(二)课程设计开发不足

由于受传统的课程体制的影响,教师实践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意识较为淡薄,技能较为欠缺,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开发不足,部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时,对于课本的依赖性太强,没有全面发挥出活动的开放性,简单地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来设计与实施实践活动课程,实践有效性受到了较大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与阅读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而有的教师在碰到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时,只是将其作为课文来学习;部分教师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设计与实践上有所重视,但其教学往往局限于课本以及课堂当中,地点停留在校园里,使得实践活动课成为了科学常识课程、自然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初衷相悖。大多数职业高中的学生更喜欢互动多、课外知识丰富的授课模式,而由于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不完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未能被调动起来。

(三)组织实施随意

同写作训练、阅读教学以及口语训练等相比,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操作较为繁琐,其组织与实施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组织存在着许多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有着较大的随意性,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性被忽视。并且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组织是建设在学校所在地的环境、文化资源等的基础上的,并且是以此为活动背景的,因而,实践活动课是一种有着地方特色的本土化课程。而部分学校一味借鉴外来课程,导致地方特色丧失,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变形。

三、有效开展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策略

(一)提升认识,优化管理

首先,学校管理者应当转变观念,作为管理者,应当站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角度认识到有效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其次,要实现专业化发展,需要转变教师培训方式,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纳入全员培训当中,实施专项培训;改变传统单一的理论培训模式,实行实践性与研讨性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学校也需要定期对学生家长进行培训,提升家长对实践活动课的认识,获得家长的支持。此外应当加强管理,改革学校管理制度,对现行的以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建立起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管理等制度,确保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面有效开展。

(二)立足专业与生活,加强实践

作为教学实践的主体,教师应当充当教学者与研究者的角色,注重实践课程的设计与优化,活动实施前要引导学生选取与制定活动方案;活动实施中要引导学生协调活动中的各类关系;活动结束后要指导学生形成结论,进行表达与交流。而在活动内容上,则要立足专业与学生生活实际。语文是学习与生活的工具,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也需要体现出一定的专业性,在课程实施中需要兼顾教育与专业的要求,体现出实践课程的深度。例如,可开展模拟招聘会活动,将学生分为招聘组与应聘组,应聘组写应聘信,招聘组结合自身专业特征写招聘广告,提升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关注自身专业及就业情况。其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还要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推动学生对于社会、自然的整体认知,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将课堂教学向外拓展、延伸。例如,可让学生记录新闻实事,关注焦点,并作好记录,教师可组织实践课程,让学生充当新闻播报员,对于新闻热点发表见解。

(三)加强互助合作,评价激励

职业高中可组建专门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师队伍,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完成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并且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开放的,凭借一位教师的力量是难以完成整个教学的,因而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师需要主动与班主任、家长以及社区合作,寻求校园内外的支持与帮助,全面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同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主动探究与实践,教师要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加强引导,让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对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观点、体验以及感悟进行归纳与思考,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此外,教师需要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注重评价与激励,教师的语文实践活动设计开展要在切合学生实际的基础之上,评价中要以激励为主。例如,可采取小组评价的方式,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逐渐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信,进而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提升。

总之,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对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与价值观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与开展过程中,教师难免会碰到一些问题,但作为职业高中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积极探索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对策,全方位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作者:罗艳 单位:成都电子信息学校

参考文献:

[1]将栋梁.有效开展职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策略[J].语文天地,2013(3):76.

第9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教师素养 提炼

越来越多的教育实践证明,教学质量与教师品质,教育内涵与教师的理解力、创造力和表现力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对于新课程的亮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言。教师队伍的建设状况更是决定着该课程的生死存亡。伴生于课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背景领悟、精神转化、特质把握、框架提炼、内容创生、活动指导和管理评价,都离不开教师创造性的工作和规范性的操作。课程的发展需要优质师资的支撑,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智慧决定着该课程的未来前景和行走姿态。

一、着眼发展,明确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全面素养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本轮课改的亮点课程。集中体现了诸多新课程理念,如综合、实践、生成、开放、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等等。在课程发展仍然举步维艰的当前,这样的高难度、理想化课程似乎只有“通才+专家”、“教育家+实践者”才能胜任。历经多年的研究,苏州市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理论上应该具备的四类素养,勾勒出了一个全能型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像”,教师们也就有了相对清晰的发展目标。

1 情意素养:乐于挑战,勇于实践,勤于学习,善于交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前景美好但路途艰辛。无课标,教师无米做炊;无模式,学校无章可循;无教师,课程亮色空幻。要肩挑课程执著前行,其艰难程度不亚于走蜀道。因此,教师的情意素养当列首位。优秀的课程教师必须对课程实践充满激情,不畏艰险,其形象与“探路者”大致相当。而在具体的师生教学交往中,良好的情意素养还能帮助教师真正走进学生群体,成为学生欢迎的“知心姐姐”与“合作伙伴”。

2 理论素养: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动态关注课程发展信息,敏锐把握课程导向视点。综合实践活动尚处于摸索阶段,一切都是灵动的、不断变化着的。如何准确把握课程特质。如何结合区域基础和校本实际走出一条课程发展之路,如何协调整个课程系统内部诸多要素……太多的困难摆在面前。“只见树木不见林”是没有出路的,教师必须站在新课程的全局性高度来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承担课程组织与教学职责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向“科研者”转型。同时,教师研究式的教学实践也成为专家、领导对课程有效把脉的可贵资料。

3 知识素养:知识丰富,爱好广泛,且有特殊专长。三级化的课程管理模式将基层学校推到了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最前沿。缺乏材,教师要自行开发活动资源;兼顾学生个性,活动菜单要涉及多个知识领域;过程指导灵动化,教师知识积累和社会经验要无限拓展。显然,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必须要终身学习,不断丰富自己,努力成为“智慧老人”。拥有一技之长,有助于找到一个视点并成功开发多个主题,较好地兼顾学生兴趣、教师能力和课程价值。

4 能力素养:包括课程开发与实践能力、教学与指导能力、科研能力、信息能力等,这是一个直接关系到课程执行力的素养指标。要求教师具备或不断发展多项综合能力,成为素质教育意义上的“教学能手”。

二、着眼现实,提炼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专业基本素养

全能型的教师显然是能够胜任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教学与指导工作的。现实是,这样的优秀教师资源极其稀缺,假如一味坚持理想标准,只会使基层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望而生畏。因此,要切实解决课程师资的培养问题,必须在全面素养的理想目标之下,进一步分析区域师资基础,提炼出适合本区域课程推进的更为现实的教师发展目标。

为切实掌握苏州市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现实状况和潜在资源,为课程师资的发展提供方向,2006年,苏州市设计并实施了全市范围的抽样问卷调查,掌握了本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素养方面的基本情况,苏州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以兼职教师为主,部分学校设有专职教师:专职教师主要承担研究、管理、教学等多项职能,为兼职教师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兼职教师大多担任班主任或兼任信息、劳技等学科。教师们接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间普遍不长,对课程的全面理解尚待提高,缺乏实际操作经验,但也真实呈现了课程师资发展的区域基础,即有理想,有活力,有特长,充满激情,乐于合作,涉猎广泛,信息能力较强。以此为基础,通过多年的研究式课程实践,苏州市理性提炼了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三项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基本素养。即主题设计网络化、课堂指导综合化、教学评价理性化。

(一)主题设计网络化

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教学是以学生活动为基础的,学生的知识经验、社会阅历和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教师应多方面准备活动素材以满足学生的“自主选择”需求。实践活动要系统设计和有序推进,兼顾自然、社会、人文三大课程内容维度,且考察、研究、操作和反思贯穿其中,教师应有效组织、合理指导。为此。“主题设计网络化”成为基本技能之一,具体有以下“设计三化”的要求。

1 主题拓展宽泛化。这是一项考验教师思维广度的能力要求。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和不可测性要求教师能在宽泛的主题范围之内,凭借其丰富的知识积累、敏锐的社会关注和多样的操作技能带领学生经历一段段精彩的探究之旅。

2 活动结构逻辑化。主题的拓展必然导致视点繁多,怎样做到杂而不乱、合理架构?如何推进系列活动,循序渐进?教师必须思考、筛选、分层、排序,其结果,就是获得一个点、线、面立体交错的“系列活动逻辑结构”。主线、辅线可以随着教学指导的深入而灵活转换。“纲举目张”就是它的设计效果。

3 系列设计电子化。苏州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使用基础普遍较好。而且电子化表达系列活动的设计,便于保存,更利于教学交流和再度开发。所以,我们推出概念图(思维导图),提倡教师运用inspiration和mind man,ager软件来表达活动设计。那一张张由节点和连线组成的开放式电子结构图,是教师教学指导的好帮手,也成为校本教研的好材料。

(二)课堂指导综合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决定,教师在课堂中的“指导”职能远远高于普通意义上的“教学”。在有限课时中。如何引导学生共同做好活动组织、主题拓展、方案调整、资源共享、难点攻关、成果展示、评价反思?系列活动在“课内+课外”的时空展开,如何通过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而实现系列活动的收放自如?这考验着教师的高效教学和规范指导能力。为此,我们提出“评课八条”,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指导在主题落实、活动组织、方法指导、材料积累等方面的综合化要求。

1 主题拓展科学合理。围绕活动主题,科学设计并

合理引导多重内容的活动,并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2 学生实践自主有效。指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选择、主动实践。围绕主题“聚焦动”。活动过程“探究动”,相互配合“协作动”,共同学习“师生动”,做到“思”、“动”结合。

3 学生小组分工合作。灵活采用多种方式建立学生小组,结合学生特点指导小组内部合理分工。在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关注个别学生的参与状况,激励个体努力,引导集体合作。

4 方法指导适时恰当。授人以渔,在活动进程中主要渗透三类方法的指导:研究方法,如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操作方法,如种植、养殖、设计、制作等;专项技术,如资料搜索、合作分工、方案设计、交流论证、数据处理、成果提炼、论文(报告)撰写、成果表达等。

5 资料积累细致翔实。指导学生注意积累活动资料,如开题报告、论证资料、调查材料、有效数据、实物模型、照片图表、研究报告、个人体会、展示材料等。活动资料可以采用统一样表,也鼓励自己进行科学设计。

6 指定领域整合渗透。以研究性学习指导为载体,整合渗透其他指定领域的教学,如义务教育段的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高中学段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

7 师生关系自然融洽。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保障综合实践活动在生态教育环境中共同建构,逐步生成。

8 教学风格特色鲜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丰富性和灵动性,为教师的自由创造开辟了广阔空间,教师的自身素养也将赋予教学与指导以鲜明的个性色彩。

(三)教学评价理性化

充满理性的教学评价能够反映教师对现实活动的整体把握,也是自我反思和集体研讨的一条基本途径。我们要求教师做到“评价三析”,以实现其理性的教学思考与真诚的朋辈协助。

1 结构分析。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教学指导进行结构性分析。整体把握特定系列活动的“点”和“线”。对于某一次具体的师生活动,既要准确判断活动任务是否落实,又要全面衡量其在主题延展、探究深入、过程推进、学生发展等方面是否成功发挥了承上启下的节点功能。

2 视点评析。能够选择有价值的视点展开评论,可以夹叙夹议,也可以综合评析。视点评析是否独到,教学反思是否深刻,语言表达是否流畅,这都与教师的理论涵养和实践水平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