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童歌曲新年好范文

儿童歌曲新年好精选(九篇)

儿童歌曲新年好

第1篇:儿童歌曲新年好范文

儿童歌曲,顾名思义。是写给儿童演唱的歌曲,但儿童究竟是指多大年龄的孩子?我国《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给出的“儿童”定义是:较幼小的未成年人1年纪比“少年”小。其中“少年”指“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阶段”。我国的儿童组织――少年先锋队的队员年龄在14岁以下。社会大众一般公认的儿童年龄段为0-12岁,因为此类人群正处在学龄前和小学阶段。年龄比较幼小,一些儿童活动都是针对这个年龄段的人群而设定的。

儿童歌曲,则是儿童文学中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它篇幅短小,内容多反映儿童的生活情趣;音韵流畅,节奏鲜明,琅琅上口,易于流传。那么我国的儿童歌曲创作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呢?

1904年,清政府为了挽救自己即将覆灭的命运,被迫接受“维新派”提出的部分改革主张,公布了由张之洞等人制订的《奏定学堂章程》。新型教育体制开始在全国范围逐步推广。以“学堂乐歌”为主的新型音乐教育体系于1907年后开始逐步向各级中小学校推广。

学堂乐歌运动的代表人物沈心工、曾志和李叔同,都创作了不少的儿童歌曲。但当时的创作多采用欧美、日本旋律,配以中文歌词,属于“旧瓶装新酒”的创作形式。曾志恚在1903年出版的《江苏》杂志上,发表了《练兵》《扬子江》等6首乐歌作品,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部分学堂乐歌作品。沈心工在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执教的25年问,共编写、创作了180余首学堂乐歌作品。代表作有《体操――兵操(男儿第一志气高)》:“男儿第一志气高,年纪不妨小。哥哥弟弟手相招,来做兵队操。”《竹马》:“小小儿童志气高,要想马上立功劳。两腿夹着一竿竹。洋洋得意跳也跳。”还有,《蝴蝶来》《龟兔》《萤火虫》等。

国学大师李叔同主编了中国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他同时也是国内第一位用五线谱作曲的作曲家,是西方乐理传入中国的第一人,“学堂乐歌”的最早推动者之一。1905年,他编辑出版的《国学唱歌集》被当时的中小学取为教材。李叔同创作的歌曲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第一类是爱国歌曲,如《祖国歌》《我的国》《哀祖国》《大中华》等;第二类是抒情歌曲,如《幽居》《春游》《早秋》《西湖》《送别》等;第三类是哲理歌曲,如《落花》《悲秋》《晚钟》《月》等。其作品曲调优美,歌词琅琅,易于上口,影响极大。

学堂乐歌是20世纪初期中国音乐艺术领域中的一个新生事物,是中国近代音乐创作的真正开端。通过学堂乐歌的编创和教育运动,使得20世纪中国新型学校音乐教育体系全面建立,这种自下而上的变革,其成果改造了当时中国现实社会音乐教育体系和音乐创作体系。通过学堂乐歌的教唱运动,使现代文化观念得到广泛传播,较为全面的实现了“寓教于乐”,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儿童歌曲创作做出最大贡献的当属音乐家黎锦辉。

这是一位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成长起来的新音乐家,为了改革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和推广国语,一生热衷于儿童歌舞音乐事业。他的儿童歌舞音乐有两种类型:一是由儿童化妆表演、歌舞一体的“儿童歌舞表演曲”,共24部。代表作有《可怜的秋香》:“暖和的太阳,太阳它记得:照过金姐的脸,照过银姐的衣裳,也照过幼年时候的秋香……”《好朋友来了》《寒衣曲》《努力》等。二是由儿童表演,并兼有诗歌、音乐、舞蹈等综合艺术形式的“儿童歌舞剧”,共12部,代表作有《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月明之夜》《神仙妹妹》《小小画家》等。其中,《麻雀与小孩》是黎锦晖的第一部儿童歌舞剧,该剧的音乐部分运用了选曲填词的创作方法,在近代音乐史上被视为中国早期歌剧的萌芽。

黎锦晖的儿童歌舞音乐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反映出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在艺术创作上很好的继承和发展了自学堂乐歌运动以来,注重儿童音乐的艺术传统。代表作《可怜的秋香》,形象描述了牧羊姑娘秋香悲惨的一生。主人公在童年时失去父母,青年时失去丈夫,晚年时又失去了孩子,作品深切表达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同情,针砭社会时弊,风格质朴,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黎锦晖善于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选择作品的题材并构思情节,创作的脚本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音乐风格清新明快、生动活泼,宜于少儿接受。为20世纪20年代中国儿童歌舞音乐创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黎锦晖也是一位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独具慧眼的伯乐,由他创办的“明月歌舞团”,培养出周璇、白虹、严华、姚敏、黎锦光等歌唱家及作曲家,聂耳也是从这里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

20世纪30-50年代,随着中国专业音乐教育及音乐创作的发展,一批优秀的作曲家应运而生,随之创作出越来越多优秀的儿童歌曲。

著名音乐教育家、理论家、作曲家黄自,是这一时期学院派作曲家中的佼佼者,创作有《玫瑰三愿》《长恨歌》等一批优秀作品。1930年,他受聘任教于上海国立音专,为国家培养出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作曲人才,如贺绿汀、谭小麟、陈田鹤、刘雪庵、江定仙、钱仁康等人,都是黄自的学生。就是这样一位留学海外、德高望重的专业作曲家,在受聘为国民政府教育部音乐教育部委员会及中小学音乐教材编订委员会委员期间,满怀热情的投入到全国中小学音乐教材的编审及创作之中。他为《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创作了歌曲28首,课文56讲,为孩子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歌曲有《西风的话》:“去年我回去,你们刚穿新棉袍。今年我来看你们,你们变胖又变高……”《踏雪寻梅》:“雪霁天晴朗,腊梅处处香。骑驴灞桥过,铃儿响叮当。”《醒狮》、《雨后西湖》等。黄自的作品结构短小、曲调活泼,既反映出无尽的童趣,又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许多作品至今仍传唱不衰。

家喻户晓的作曲家聂耳,也作有几首成功的儿童歌曲。其代表作《卖报歌》以跳跃的节奏、活泼的音调,生动的刻画出一个天真活泼的报童形象,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既有艺术性又有写实性。深受各时期儿童的喜爱。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在抗日的烽火中锻炼成长,他的作品绝大部分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贯穿着抗日爱国的主题。其创作的儿童歌曲有《祖国的孩子们》《谁来跟我玩》等。代表作《只怕不抵抗》:“吹起小喇叭,哒嘀哒嘀哒!打起小铜鼓,得龙得龙咚……”铿锵有力、斗志昂扬,描绘了儿童团员们不畏,英勇杀敌的战斗精神,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催人振奋。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由作曲家李劫夫创作的《歌唱二小放牛郎》,以叙事的手法讲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作品很快传遍全国,这首歌和少年英雄王二小的故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作曲家宋扬创作了《读书郎》:“小嘛小儿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这些歌曲旋律优美,反映时代特征,健康向上,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意义深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是歌曲创作取得重要成果的时期,作曲家们以高度的热情和新颖的创作手法,歌颂着新中国诞生这一欢欣鼓舞的时代,表现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新生活。

首先要介绍三位女作曲家,第一位是瞿希贤。瞿希贤,中国电影音乐学会顾问、中国音乐家协会儿童音乐学会名誉会长。她非常重视为少年儿童创作歌曲,其代表作有《早操歌》《我们是春天的鲜花》《快乐的晚会》等。特别是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欢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以对比的创作手法,真挚感人的旋律,荣获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音乐作品一等奖。另一位女作曲家是黄准。她创作的《劳动最光荣》:“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获全国儿童歌曲奖;《在老师身边》荣获第二届全国儿童歌曲评选一等奖。第三位是原人民音乐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儿童音乐学会会长、《儿童音乐》主编、女作曲家李群,她创作有《快乐的节日》:“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啊吹向我们,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和《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在这阳光灿烂的春天。高举鲜红的旗帜,立下伟大的革命志愿……”等,这些歌曲以其生动的音乐形象,阳光开朗的音乐风格。清新悦耳的旋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这一时期的儿童歌曲代表作还有:获全国第二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选一等奖和1992年“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由作曲家张文纲创作的《我们的田野》:“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作曲家石夫创作的《娃哈哈》:“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的花朵多鲜艳,和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每个人脸上笑开颜……”著名作曲家刘炽为电影《祖国的花朵》创作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荡漾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著名作曲家王云阶为电影《护士日记》创作的插曲《小燕子》:“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朝鲜籍作曲家郑律成创作的《我们多么幸福》:“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的学习多么快乐!晨风吹拂红星红旗,彩霞染红万里山河……”等。这些歌曲,很多已传唱三代,经过岁月的洗礼仍焕发着勃勃生机。为孩子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童年回忆。

20世纪80年代后,伴随着时代的风雨和社会的变迁,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歌曲创作进入多元化发展的格局。

蒙古族作曲家潘振声,曾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儿童工作者、全国优秀少年工作工作者、全国先进儿童少年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其代表作包括《小鸭子》:“我们村里养了一群小鸭子,我天天早晨赶着它们到池塘里,小鸭子向着我就嘎嘎嘎地叫,再见吧小鸭子,我要上学了……”《一分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好妈妈》:“我的好妈妈,下班回到家,劳动了一天,多么辛苦呀……”等。尤其是作品《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已成为世界儿童乐坛中的“世界名曲”。他的创作思路开阔。反映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热爱学习、拾金不昧、爱心感恩……无一不体现出作曲家对儿童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作品独具匠心、寓教于乐、耐人回味。

其他优秀的儿童歌曲,有歌唱幸福生活的,如刘庄的《小鸟小鸟》:“春天里,有阳光,树林里,有花香,小鸟小鸟。你自由地飞翔……”女作曲家寄明的《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我们欢乐的笑脸。比那春天的花朵还要鲜艳;我们清脆的歌声,比那百灵鸟还要婉转。谁见了我们都要称赞,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徐锡宜的《老师你好》、《七色光之歌》:“太阳太阳,给我们带来,七色光彩。照得我们,心灵的花朵,美丽可爱……”付林的《小螺号》:“小螺号,嘀嘀嘀吹,海鸥听了展翅飞。小螺号,喃喃喃吹,浪花听了笑微微……”有反映天真童趣的,如女作曲家谷建芬的《采蘑菇的小姑娘》:“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清早光着小脚丫,走遍森林和山冈……”《歌声与微笑》:“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有热情高亢、充满斗志的儿童歌曲,如由寄明作曲、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电影《英雄小八路》主题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该作品于1980年被评为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有反映国家大事、见证历史变迁的儿童歌曲,如李海鹰的《七子之歌》:“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等。这些作品都以其清新悦耳的旋律、紧贴时代脉搏的内容、健康高雅的格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沈心工到李海鹰,历经了近一个半世纪。其中《可怜的秋香》创作于1921年。《西风的话》创作于上世纪30年代,《小燕子》创作于1957年,《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创作于1961年,《歌声与微笑》创作于1989年,《七子之歌》创作于1999年……这些儿童歌曲伴随着几代人的成长,许多歌曲至今仍为小学音乐课本所采用。

第2篇:儿童歌曲新年好范文

上世纪五十年代,一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竟能传唱半个多世纪,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并在他们成年后,又将接力的火种传播给更新的下一代。这是一部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祖国的花朵》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开头,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首部以少年儿童为题材的电影。乔雨词刘炽曲。这首少儿歌曲之所以能够经久传唱,作品结构简单,易学易唱,主要还是它优美的旋律和意境。《让我们荡起双桨》由#C羽调式谱成,2/4拍,不带再现的二段体。首先,歌词中的“推开波浪”和“阳光在海面上”让意境因之具体化,跃然纸上,近在眼前。与此同时,歌词中又设置了“谁给我们安排幸福的生活”这样的“悬念”,将现实生活的平静安宁,以及小朋友的欢乐幸福,与英雄先烈的付出得以联系在一起,以寓教于乐又乐以载道。并因此也呈现出一幅新中国各民族团结一致、互为联系的美好图景。作曲家不仅在这首作品中融入了相关的民族音乐元素,同时又适时地加入少年儿童这个年龄所特有地活泼和朝气。歌曲的前奏为“描写性”手法,以“闪板”起的每两小节为一个乐节,由上行的五声音阶构成,而形成下行“模进”,形象生动的再现了水波荡漾,泛舟于“海”面上的情景,同时也预示了A段旋律的陈述方式。A段开放终止在蘸拖疑希为B段做好准备。B段开始换为平行大调(E大调),之后又回到#C羽调式,其乐句结构很有特色,小节数为3+3+6,旋律亲切,飘逸,非常优美动人。同时,较疏的词的节奏配以抒情的曲调,与A段较密的词句起伏旋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留下及其深刻的印象。

顺便提及间奏以密集的十六分音符为主写成,显得很流畅,而没机械的套用反复前奏,作曲者在几十年前就写成“派生”很强的间奏,实为难能可贵。从《让我们荡起双桨》开始,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人民生活的逐步安定,少年儿童的生活得到进一步的关爱,儿童歌曲也因此有了蓬勃的发展。

七十年代,一首由邬大为、魏宝贵作词,傅庚辰作曲的童声合唱《红星歌》,是故事片《闪闪的红星》主题歌。歌曲为D大调,2/4拍,带再现的三段体(A+B+A)。这是一首反映战争题材的作品,它温馨而又亲切。技术扎实有力,作品又富有儿童特点。创作者A段用进行曲式表达了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心情,B段抒情,并用复调手法表现了作为党的标示性的实物红星,和在告别旧社会迎来崭新的社会主义新生活崭新画面,这部作品激发儿童热爱党的情感。

现代歌曲《同一首歌》曲孟卫东词陈哲迎节。歌曲为E大调,4/4拍。歌曲结构为带再现的二部曲式。A段抒情、恬美,特别是童生领唱,渲染了纯洁的向往。B段下属和弦的分解形式,从高音开始,造成柔和的色彩和热烈的气氛,力度逐渐加强的处理,形成全曲高潮,抒发了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并与A乐段形成对比。变化重复,并有“#4”音的出现,形成暂时的离调,力度逐渐减弱的处理,使感情进一步深化,体现发自内心的倾诉。该段段音乐揭示了歌曲的主题思想――我们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唱着“同一首歌”去迎接新的辉煌。之后又回到A段音乐主题的变化再现,并出现九度大跳,再次抒发出人们兴高彩烈的喜悦心情。歌曲最后的结束句是一个典型的由下属功能转到主功能的补充终止形式,使歌曲在祥和、喜庆的气氛中结束。

第3篇:儿童歌曲新年好范文

关键词:儿童歌曲歌曲创作艺术特点

音乐艺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是音乐家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情感表现的艺术形式。歌曲是音乐创作的一种体裁,它具有音乐旋律与文学语言相结合的艺术特点。儿童歌曲是歌曲的种类之一,其年龄对象、形象生动、情感纯真、活泼童趣是儿童歌曲的基本特征;儿童歌曲对于儿童美感的培养,以及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笔者结合多年来对儿童歌曲创作的体验和感悟,拟就儿童歌曲《心连心手拉手》(苏韶芬词彭超陶波曲)①的创作为例,对儿童歌曲创作中的主题动机、旋律发展、节奏设计、乐段安排四个维度的艺术特点谈一些看法。

一、儿童歌曲创作中主题动机的选材特点

歌曲创作中的主题动机是表达乐思内容的最小单位,也被称为乐汇。是体现清晰的性格面貌、鲜明而富有表现力的乐思,更是塑造音乐形象、表达情感的基础。为此,歌曲创作的成功与否及风格突显,往往取决于主题动机的选材。在儿童歌曲的创作中捕捉特点鲜明、富有儿童个性的动机音型作为创作的基础,是创作一首儿童歌曲成功的关键。

《心连心手拉手》是一首活泼、欢快、极富特点的童声二部合唱歌曲。全曲为二段体结构,共二十四小节,F大调,4/4拍。在该歌曲创作时,作者紧紧抓住活泼、欢快这一基本情绪为主线,在主题动机的选择与应用上,采用大调主三和弦的五音开头,同音重复并以二度级进和下行四度跳进到主三和弦的五音,构成该歌曲极富动感和充满朝气的儿童音乐特点。随着旋律的不断重复与推进发展,儿童的心境表达更为突出。由于第一乐句的主导动机(55·555)是以主调主和弦为起句而成,因此在第二乐句动机的发展中形成下属和弦向属和弦、主和弦三音的模进重复,而且在音程跳进安排上紧紧围绕第一主导动机乐句来发展进行。在全曲二十四小节中,重复交替出现歌曲的动机音型,并且以音程的跳进手法,为主导动机的音型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儿童歌曲创作中旋律发展手法的应用

在儿童歌曲创作中,旋律发展手法的应用是创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著名作曲家龚耀年就儿童歌曲主题的发展手法谈道:“旋律的发展还应根据内容需要和结构特点(如乐思的启示、发展、对置、变形……)来考虑如何将主题深化、有层次有规律地展开。”“决不能东拼西凑,试图在一首歌内把什么手法都用上,应该使材料尽量节省、手法力求精练。”②

《心连心手拉手》的主导动机创作是依托在F大调主三和弦的五音上,并且经过旋律的模进重复手法的应用,结合音程三、四、六度跳进支撑音型发展,使旋律与歌词的语意十分贴切地表现出来,让歌曲形象的塑造更为鲜活。笔者在创作该歌曲作品时,注意到主、属、下属和弦的分解应用,尽可能考虑到以和声功能和多声部思维的创作基本手法,简单明了地将旋律主导动机音型,通过sol、la、fa、re、do这些骨干音,变化重复形成一个主导动机发展连环圈,让动机音型在对比中有新意,在色彩的变换中突显儿童特点。简洁、明快的旋律发展把天真无邪、童趣稚嫩的儿童形象,较为生动地表达出来。

三、儿童歌曲创作中节奏的设计与变化

要创作好一首儿童歌曲,对节奏的设计与变化应有考究,还必须有独特的个性变化。笔者在创作《心连心手拉手》时,就十分注意到节奏的个性化设计,从作品的节奏分析来看,其主导动机的展开和旋律的模进变化,似乎给人感觉到简单,但仔细推敲不难看出,它却有着细微的节奏对比变化。如:

4/4××·×××|××××-|××·×××|××××-|

阳光和大地手拉手,星星和夜空手拉手,

××·×××|××××-|××·×××|0×××-|青山和绿水手拉手,江河和大海手拉手。

从谱例的节奏设计中可以看到:附点节奏、切分节奏、带休止的切分节奏为支撑整个作品的基本节奏框架,那么,它的节奏特点在于积极向上、动感极强,附点节奏和切分节奏的应用也是更好地突出歌词的语意内涵,更夸张地强调“手拉手”的节奏重音。

四、儿童歌曲创作中乐段的巧妙安排

乐段的安排在儿童歌曲创作中尤为重要。儿童歌曲在创作中,乐段的安排应该是以歌词的段落设计为基准。由于儿童歌曲是以儿童为对象来创作的,诚然,在乐段的设计上应给予巧妙的安排。

《心连心手拉手》这首作品从歌词的句式、段落上分析,它为二段体结构形式。一般的句式结构为起、承、转、合四句式的单段体构成。该作品的第一段也就是这一类的设置,由四个句子组成,每一个句子为对称式方整性结构。笔者在处理第一乐段时,刻意在第八小节的第三拍上落在调式的主音上,形成终止式段落感,产生极其稳定的音乐效果。由于歌词作者力图从写意的手法去突出表现人与大自然的亲近、和谐关系,因此笔者在乐段的安排上巧妙地进行了设置,更能够准确地传递出人世间的真情所在。特别是第二段将这种亲近、和谐的意境更好地表现和升华,笔者有心让该段落的词语重复进行,并巧妙安排在属和弦上形成半终止式,产生出对比与变化的音响质感。

综上所言,儿童歌曲的创作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也是富有挑战性的创造性活动,只要坚持不懈,勤于思考,深入儿童的生活,不断探究儿童歌曲创作的艺术特点,掌握更新的儿童歌曲表现手法,即能创作出更多的适合儿童的优秀歌曲。

注释:

①苏韶芬词,彭超,陶波曲.心连心手拉手.儿童音乐,中国音乐家协会杂志社,2005年第2期,第9页.

②龚耀年著.儿童歌曲作法.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第32页.

参考文献:

[1]龚耀年著.儿童歌曲作法.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2]方智诺编著.歌曲分析与写作.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

[3]齐易,张文川著.音乐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第4篇:儿童歌曲新年好范文

 

学前儿童歌曲创编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学前儿童歌曲学习的兴趣以及未来歌曲学习习惯的培养。当前学前儿童歌曲学习中,普遍存在着学习兴趣较低、学习质量较差的问题,学前儿童没有实际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创新学前儿童歌曲创编活动,能够带给学前儿童更多的音乐学习情感体验,促进学前儿童音乐智能的发展。文章将结合学前儿童的实际特点,分析歌曲创编的具体方式,希望能够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学前儿童特点

 

学前儿童主要具有性格活泼好动,思维具有直接行动性以及喜爱模仿等方面的特点。

 

(一)性格活泼好动

 

学前儿童性格比较活泼、好动,比较喜欢游戏等活动,游戏类活动能够快速调动学前儿童的参与兴趣。所以在学前儿童音乐创编的过程中,也需要结合幼儿性格活泼好动的特点,创编一些跳动性较强的音符,使学前儿童能够伴着音乐开展游戏活动,真正实现在“学”中“玩”,在“玩”中“学”[1]。

 

(二)思维具有直接行动性

 

学前儿童思维具有一定的直接行动性特点,按照动作和视觉进行思考,他们通常在做之前没有特殊的想法,而在做之后会结合自身的活动进行总结,学前儿童活动参与中通常没有明确的目标、计划[2]。

 

(三)喜爱模仿

 

学前儿童比较喜欢模仿,他们喜欢模仿老师的动作,模仿各类卡通形象的动作等等。在音乐创编过程中,可以融入更多卡通形象或者动物形象,比如小羊的声音是“咩”,小狗的声音是“汪”,小猫的声音是“喵”等等,将更多动物的声音融入到音乐创编中,使学前儿童能够跟着声音进行模仿,增添学前音乐学习的趣味性元素。

 

二、学前儿童歌曲创新策略

 

学前儿童歌曲的创编,可以通过儿童歌曲的创编灵感需要来源于生活,选材需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及歌曲创编需要展现出儿童的童心等方式深入实施。

 

(一)儿童歌曲的创编灵感需要来源于生活

 

学前儿童歌曲创编活动需要面向全体学前儿童,结合学生不同的特点和需求,使每一位学前儿童都能够得到美的熏陶和艺术学习能力的培养,真正发挥学前儿童歌曲创编的价值。学前儿童性格活泼好动,如果在儿童歌曲创编的过程中,仅仅选取一些单调的歌曲,难以有效激发学前儿童的音乐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学前儿童歌曲的学习质量也会相对较差。传统的学前儿童歌曲主要包含《鲜花开》、《虫儿飞》等歌曲,在歌曲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前儿童的相关生活经验不足,也会存在音乐学习欲望较低的问题[3]。

 

学前儿童艺术活动的能力,通常是在大胆的表现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学前儿童歌曲创编活动需要结合学前儿童的实际生活,使学前儿童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音乐、音乐中的生活,激发学前儿童感受美、表现美的情绪,丰富学前儿童的审美经验,使学前儿童能感受到音乐学习与自由表达的乐趣。

 

在学前儿童歌曲创编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儿童的实际认知特点进行灵活创编,可以创编更多具有欢快节奏的歌曲,这种能够有效展现出学前儿童天真、活泼的特点,将更多生活中的元素融入于学前儿童歌曲创编过程中。比如可以将学前儿童生活中的小花、校园中的小朋友以及父母的爱的等等融入到歌曲创编过程中,使音乐能够成为学前儿童成长的好伙伴,使学前儿童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力量以及音乐的魅力,符合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能够在不拘一格的音乐中,自由的表达,与其他同学一起载歌载舞,边唱边跳,在音乐学习中渗透自己的情感,优美的歌声陪伴幼儿快乐童年。

 

例如在学前儿童歌曲《下雨歌》中,便与学前儿童的实际生活密切相连,歌曲中源自于生活的雷鸣声、雨声,能够快速调动学前儿童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淅沥淅沥、哗啦哗啦”等歌词内容模仿下雨的声音,整个音乐内容围绕着“淅沥淅沥,哗啦哗啦,雨下来了,我的妈妈来了来了拿着一把伞”重复性展开,简短的音乐歌词内容更便于学前儿童的记忆。学前儿童通常比较喜欢下雨天,而这首歌曲中主要是模仿暴雨经过的声音,在有效激发学前儿童歌曲学习兴趣的同时,歌词朗朗上口,有助于成为学前儿童日常所喜爱的歌曲之一。与此同时,通过这首歌曲还能够指导学前儿童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不能站在树下等等,全面提升学前音乐教育的质量,彰显学前音乐创编的丰富意义。

 

(二)选材需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学前儿童具有好奇、好动、想象力丰富、思维形象具体等心理特点,在学前儿童歌曲创编的过程中,选材的内容需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主题鲜明,内容健康、易懂,真正满足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营造快乐的学前音乐课堂教学氛围。素质教育理念下,学前儿童音乐创编活动也需要进行重新审视,以多元化的视角审视学前儿童歌曲创编活动,基于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多创编一些趣味性的音乐内容。

 

比如在学前儿童歌曲创编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拟人的手法,使儿童能够理解并接受音乐的内容,通过树叶莎莎的声音仿佛在与小朋友打招呼等等拟人化的方式,使学前音乐创编更加富含趣味性特点。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营造音乐情境,模拟动物或者植物,这种方式更易于激发学前儿童的音乐学习兴趣,使学前儿童能够获得更多的音乐学习体验。

 

同时,音乐的创编需要保持短小、活泼的特点,篇幅较长可能会使得学前儿童由于感觉太难而放弃学习,不利于学前儿童音乐创编活动的深入开展。学前儿童音乐创编需要采用流畅的旋律和鲜明的节奏,增强音乐的感染力,激发学前儿童的活泼天性。学前儿童歌曲主题旋律中的音调需要明亮,主题更加鲜明,旋律欢快,学前儿童音乐创编的歌词内容、题材、演唱形式等等均需要密切联系学前儿童的实际特点,引发学前儿童的音乐学习欲望。

 

(三)歌曲创编需要展现出儿童的童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前儿童想象呈现出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正在发展的特点。丰富音乐活动是发展学前儿童想象力的有效途径,而学前儿童的想象力水平又会影响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所以学前儿童歌曲创编活动变得尤为重要。当前学前音乐创编主要可以采用Cakewalk 9.0(Sonar)作曲软件等进行创编,在创编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展现音乐旋律,可以采用重复法、变奏法、对比法、再现法等多种方式创编良好的音乐旋律,注重音乐主题的设计,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基于学前儿童的实际性格特点、年龄特点以及认知能力进行音乐主题创编,展现出学前儿童的童心,避免音乐创编内容过于成人化、专业化,难以有效激发学前儿童的音乐学习兴趣,也会使得学前儿童音乐创编活动失去价值。

 

在学前儿童歌曲创编活动中,需要充分考虑学前儿童的性格特点,歌曲的创编需要展现出儿童的童心,为学前儿童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通过丰富且富含张力的音乐,使学前儿童能够跟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并且感受音乐学习的乐趣,展现儿童对音乐的理解。

 

比如学前儿童音乐创编中,可以融入“孔融让梨”的小故事,融入一些有趣的小寓言故事等等,加之活泼的音乐,使学前儿童能够在音乐的世界中学习到丰富的知识,并在音乐中展开想象、联想浮篇,将音乐与语文、音乐与德育教育等相互结合,基于此,教师还可以重点指导学前儿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培养学前儿童学会文明谦让,真正发挥学前音乐教育的价值。学前音乐歌曲创编活动需要为学前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平台,使学前儿童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并在积极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情感与智能的发展,促进学前儿童多元智能的发展。

 

结束语

 

音乐创编需要结合学前儿童的实际性格特点进行深入开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儿童歌曲的创编灵感需要来源于生活,选材需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及歌曲创编需要充分展现出儿童的童心等方式,为学前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平台,使学前儿童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避免音乐创编内容过于成人化、专业化,从而为学前儿童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5篇:儿童歌曲新年好范文

近来,众多家长和有识之士在各类媒体上呼吁:请为孩子们提供健康的出版物与网络内容。这一呼声可谓振聋发聩,既是对当今社会文化传播中、暴力、拜金、权谋、术数文化等的抨击,又是对其进行讨伐的檄文,更是为人们的良知敲响的警钟。

“少年强则中国强”,反之,少年弱则中国弱。以什么样的思想、文化和道德塑造熏陶一代少年儿童,关乎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的问题实乃国家、民族的大事,也是实现中华民族强国梦的重要保障。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我国先贤历来重视以礼乐影响人们的思想道德。今天,音乐艺术在对少年儿童的思想教育、文化熏陶和道德建构上同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轻快纯真的《让我们荡起双桨》陪伴了几代人的健康成长;那洋溢着童真的《一分钱》在多少幼小的心灵埋下了拾金不昧的种子;那欢快烂漫的《嘀哩嘀哩》淋漓尽致地抒发了新时代少年儿童的幸福感。然而,近年来为少年儿童所喜爱、传唱的好歌越来越少,几亿少年儿童渴望听到更多适合他们的好歌。难道随着《一分钱》《嘀哩嘀哩》的曲作者潘振声先生等一代少儿歌曲作曲家的离世,好的少儿歌曲也一并被带走了吗?我们敬重那些仍不计经济利益埋头为少年儿童写歌、写曲的音乐家和词作家,如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虽年事已高,却仍在孜孜不倦地为少年儿童谱写唐诗歌曲,并有《春晓》等佳作流传。

缺乏好的少儿歌曲似乎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存在的一个老问题,只不过有段时期这一问题不太严重,有段时期这一矛盾比较突出。后来到了物欲横流的商品经济社会,这一问题就更凸显出来。作曲家、词作家都是商品经济社会中的人,他们皆食人间烟火,油、盐、酱、醋、茶一样都不能少。相较而言,少儿歌曲、乐曲的创作报酬却极为低廉,作曲家、词作家很难以此为生。这就是说,当今少儿歌曲的创作需要激励机制,如果优秀的少儿歌曲、乐曲拥有像十二届全运会那样的金牌奖励措施,那么作曲家、词作家的创作积极性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这是一个现实问题,并非一句事业性便可解决一切问题,我们要过河,就要解决桥和船的问题,不是说一些空话便可以奏效的。

当前,要繁荣少儿歌曲、乐曲的创作,首先要解决创作队伍的问题。专业的音乐工作者自不待言,全国数量庞大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创作力量。除了要求他们有一颗献身于少儿音乐事业之心外,还要加强他们的业务培训,毕竟音乐创作除了情感因素外,还要有将内心情感外化为歌曲、乐曲的技术手段。同时,要落实激励机制,包括合理的稿酬、作品的出版(包括平面媒体与电子媒体)传播、评奖等等。社会各个层面要形成一个合力,这样坚持若干年下来,优秀少儿歌曲、乐曲将满天飞,为新一代接班人营造的健康成长的良性局面也必定会呈现在我们面前。

第6篇:儿童歌曲新年好范文

【关键词】激发 培养 歌唱兴趣 实践

音乐是以声音为物质材料的艺术,优美的旋律加上富有内涵的歌词,使其成为表现自我、彰显个性的最佳载体。在物质生活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今天,这种艺术形式受到普遍关注和喜爱。如今,通过卡拉OK、网络、电视以及其他媒体的传播,形式多样、内容纷繁的成人歌曲流行于大街小巷。由于学前音乐课还停留在传统教法,忽视孩子对音乐的情感激发和个体体验,使得许多儿童喜欢模仿大人唱一些爱情歌曲,而这些爱情歌曲的歌词不在儿童的理解范围内,使儿童的身心在开始获取知识时受到了不正确的引导。众所周知,学龄前孩子的求知欲正处在旺盛期,他们渴望了解世界、认知世界,选择适合他们的歌曲配合有效的教法会激发他们唱儿童歌曲的兴趣,还能从健康的儿歌中获取他们那个年龄段应该得到的知识,从而潜移默化地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格品质,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模仿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此,经过深入调研,加上多年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儿童身心发育规律,笔者对培养儿童唱儿童歌曲的兴趣,以及培养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做了一定的探究。

一、教学中要明确学龄前儿童唱歌教学的任务和目标

德国的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倡导原本性音乐教育,他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这种欲望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流露,而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各种适合儿童的方法,启迪和激发孩子唱儿歌的兴趣,引导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唱歌,学会表现和模仿。同时,学前儿童唱歌教学的目标不是培养以唱歌为职业的歌手或歌唱家,而是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身心健康发展,长大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让孩子在唱歌中获得身心健康成长的养分就是教学的目标。

二、了解掌握学前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适合其年龄段的教学内容

生理方面。4—6岁的学龄前儿童声带单薄、脆弱及气息短浅、音域狭窄,自然音乐为6—8度。

心理方面。4—6岁的学龄前儿童活泼、好动、好模仿、好奇心强,注意力难以持久,他们的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易兴奋、易激动,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一切从兴趣出发,极易受环境和情绪的影响。因此,在歌曲的选材上要注意两点。

(一)曲调

不宜唱音域较宽的歌曲,适合的音域为:

小班:d1—a1 ;中班:c1—b1 ;大班:c1—c2

学前儿童歌曲的速度一般为中速,大班可以偏快或偏慢的中速,不宜快速和慢速,快速歌曲容易不清楚,慢速的幼儿气息短浅,歌曲拍子唱不满,影响演唱的效果。在节拍方面,初期多选用2/4拍、4/4拍的歌曲,以后逐渐增加3/4拍、3/8拍的歌曲。

(二)歌词

歌词的内容应该健康活泼、生动有趣,使孩子能够理解和消化。歌词要有重复和发展余地,便于儿童记忆和掌握。可以多选用第一人称的歌曲,这类歌词会使他们感到亲切自然,能真实地表达情感。歌曲内容最好挑选动植物、自然现象、节日以及与儿童日常生活相关的,这样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产生愉悦感。

三、根据学前儿童的身心条件和理解能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一)故事、儿歌渗透教学法

故事对儿童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利用儿童对故事的兴趣,将一些情节性较强的歌词内容编成小故事讲给他们听,以增强他们对歌词的记忆与理解,从而对歌曲产生兴趣。比如,在教唱《两只老虎》这首儿歌前,教师要用儿童化语气做新课导言,如“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好听的故事好不好啊”,这样引起儿童的兴趣后,就把自编的“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的老虎的故事,生动地讲给他们听。故事讲完,还要提问一些与故事相关的问题,帮助儿童记歌词。随后,教师再用贴近儿童的声音和表演,把歌曲范唱下来(范唱演示法)。这样,就激发了儿童想学会唱这首歌的兴趣。又如《我有一双小小手》这首儿歌,“我有一双小小手,一只左来一只右……”歌词浅显易懂,贴近生活,教师的双手就是教具。教师可先编一个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的小故事,引起儿童的注意,再根据歌曲的节拍,让他们举起双手,按照歌曲节奏教他们念歌词。在这种动作表现与语言结合的形式中,儿童不仅迅速记住了歌词,理解歌词内容,还懂得了歌曲的思想内涵。这种形象直观的教法,可使儿童能够很快学会歌曲,并且懂得儿歌所要传达的道理。

(二)游戏教学法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也是适宜他们身心发育的学习方式。在教儿童唱歌的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游戏这种儿童喜欢的形式传授歌曲。例如《丢手绢》,本身就是一首游戏歌。在教这首歌时,教师可以让儿童围成圈,然后播放这首歌,教师跟儿童一起玩游戏。在儿童边听音乐(聆听法)边做游戏的过程中,能够很快熟悉歌词和旋律。然后,教师再让儿童脱离游戏,教他们唱歌。这样,这首歌很容易就学会了。又如《找朋友》《公鸡喔喔叫》《种太阳》等儿歌,教师都可以编成游戏,让小朋友边唱边做游戏,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唱歌。这样就避免了反复演唱带来的单一、乏味,使儿童喜欢唱歌。

(三)“动”“静”结合法(主要针对向音乐特长发展的儿童)

这里的“动”“静”是针对声音而言,“动”是指发音,“静”则是指不发音。学龄前儿童声带稚嫩,练唱时间不宜过长。在发声练习后,教师可带小班儿童做一些简单的小游戏,游戏之后再进入唱歌环节,他们唱歌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对于一些有声乐特长或大班的儿童(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过程)在发声练习之后,可以加入练耳内容。这样既能使儿童的声带得到休息,又能使他们逐步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经过笔者的跟踪调查,使用这种方法教学和训练,一年后儿童的音乐综合素质会有很大提高,85%的儿童都能对音准和节奏有很强的听辨能力,能听辨三、四、五度自然音程,能较准确听辨4分音符、8分音符、16分音符及4分、8分附点音符简单节奏型。这种“动”“静”结合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组织教学、唱歌基本技能训练、复习旧课、学习新课、巩固新课、总结和布置作业的教学过程,在注重保护幼儿身心健康的同时,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单一的刺激容易产生疲劳。特别是学龄前儿童,由于他们的特性,任何一堂课都不能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在学前儿童唱歌教学中,除笔者以上所述,还有图谱教学法、动作表演法等。教学方法的运用不能是孤立的,要多种方法交融并用。特别是学龄前儿童的教学,更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儿童多种感官参与,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学龄前儿童唱歌教学中,由于长期忽视儿童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性、主动性、个体性和创造性,造成了他们被动学习,没有学习兴趣。如要想要通过唱歌课培养儿童的模仿力、想象力、节奏感等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努力实践和探索。学前儿童唱歌课教法,是一个值得幼儿教师以及从事学前儿童声乐教学的教师研究的课题。

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除选择运用适当方法并根据实际调整教学方法外,还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录音、录像、多媒体光盘)相结合,推陈出新,创造出更多的适合儿童的教学方法,完成他们成长初始的教育任务。

(注:本文为沈阳音乐学院院级科研项目,编号:2010kyb177)

参考文献:

[1]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7篇:儿童歌曲新年好范文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随着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了一个精细而复杂的发声器官,不仅能说话,而且会唱歌。唱歌是人类自然的愿望,是人类表达自己喜、怒、哀、乐各种复杂感情的有力手段。唱歌、念童谣在儿童生活中也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儿童表达自己喜悦、兴奋、激动的一种方法,是他们显示能力的心理状态的反映。 

童谣是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有韵脚、有意境、有节奏、充满童趣、朗朗上口的一种说唱形式。儿童歌曲比童谣更具音乐性。两种形式都有词,且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故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拍拍手,说说童谣,唱唱歌,做做游戏,在不知不觉中也打好了学习英语的基础。那么如何选择儿童感兴趣的、富有教育意义的、适合儿童说唱的、对英语教学有一定辅助作用的英文童谣和歌曲呢? 

一、         内容应有趣并为小学生所理解 

   小学生在小学虽说有了一定的母语基础,完成了母语的掌握过程,但对英文还处于低幼儿阶段。用英文理解事物的能力在低年级几乎没有,到中高年级也还不高。因此,英文童谣和歌曲使用的单词应生动形象,歌词在语言上不应太深,最好浅显易懂,要能听的清楚,为小学生所理解。否则他们只会机械地发出声音,并不知其含意,也就难以引起相应的心理活动。 

   英文童谣和歌曲的内容,一般应选择动植物、自然现象、日常用语、问候、道歉、交通工具、身体的各个部分、节日等,这些都是儿童日常能接触到的、能随时使用的感兴趣的内容。他们对一些押韵的句子、象声词,甚至一些无意义的音节(如:wah, wah, wah, 

moo, moo, click, click)也感兴趣。 

   另外,歌词内容的选择不但要注意不同年龄儿童的兴趣爱好、理解能力和语言发展程度等,更要注意如何在他们已有的水平的基础上,稍向前发展一步。若歌词中适当的有几个新词汇,这对儿童英语的学习也能起促进作用。如在初开始学英语时,老师应根据所讲授的内容选择“Hello”,“How Do You Do”, “Ten Little Babies”等歌曲,先用说唱(chant)的形式,在用演唱(sing)形式来学习。到了中高阶段可选择“Mary Had a Little Lamb”, “Head Shouders Knees and Toes”等歌曲。 

二、         歌曲内容能用动作表现 

在念童谣、唱儿歌时,童谣和歌曲都有一定的韵律和节奏,适合一边唱一边用动作表现出歌词的含意。这种边唱边动作有助于他们记忆歌词,促进动作的协调,增强节奏感,培养他们表演交际的能力。因此,为小学生选择的英文童谣和歌曲最好是能用动作可表达的。至于如何表达,除了老师作某些必要的示范,启发外,可以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想想怎样做动作,这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其创造力都有一定的好处。比如,教数字歌曲《十个小婴儿》(“Ten Little Babies”) 

时可以让学生和老师一起用手势来表演,老师在讲台前边唱边做,学生在座位上举起手模仿老师的动作并说唱,和老师一起完成教唱,气氛相当活跃,学生兴趣极其浓厚,效果极佳。 

三、         应多选用歌词为第一人称的童谣、歌曲 

第一人称的童谣、歌曲多半是以自己为主体来讲述某些内容,小学生对这样的词曲会感到亲切,好象就是自己在讲些或做些什么事,感情表达上也显得自然、真实。如桌子和椅子(“Table and Chair”)这首歌里唱到 “I have a table in my little bedroom.My little table has a little chair.”歌曲内容简单,形象生动,容易理解,再配上相应的表演动作,小学生很感兴趣。 

四、         歌词要重复,有发展的余地 

歌词适当地重复,会使小学生感到熟悉,以便于记忆。 

重复可以是一首歌词中有几处相同的地方。如:“Mary had a little lamb, little lamb,little lamb.Mary had a little lamb,its fleece was white as snow.”这首歌中就重复了好几次。重复也可表现在一首有几段歌词的歌曲,各段歌词间都有相同的地方。如“Bingo”一歌中,各段除了每一段用一次拍手代替“Bingo”中的一个字母外,其余歌词和曲调完全一样。如第一、第二段歌词为: 

There was a farmer with a dog. 

And Bingo was his name. 

O! B-I-N-G-O, B-I-N-G-O, B-I-N-G-O. 

O!And Bingo was his name. 

There was a farmer with a dog. 

And Bingo was his name. 

O!拍手-I-N-G-O, 拍手-I-N-G-O, 拍手-I-N-G-O. 

O!And Bingo was his name. 

… 

其余几段只需每段用一次拍手代替后面的字母即可,到最后一段“Bingo”这五个字母的拼写就会全部用拍手的动作代替。 

这样的歌,不仅有重复,而且还可以根据学生经验和生活常识不断增加新的段数(如a pig…pig goes griffy, griffy…;a dog…,dog goes bow-wow…),有发展的余地,教师可启发学生自己想出要增添的新词,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其培养创造性。 

五、         根据教材自编自填说唱词和歌词 

    比如:在学习了句型“What’s this”以后,可选择所学句型编成有节奏的说唱形式,让学生按一定的音乐和节奏说唱: 

What’s this?              What’s this? 

It’s a book.               It’s a dog. 

Yes! Yes! Yes!            No! No! No! 

It’s a book.               It’s not a dog. 

It’s a book.               It’s not a dog. 

在说唱熟练之后,在用所学其他内容替换相关部分: 

What’s this?              What’s this?A ball? 

What’s this?              Yes! Yes! Yes! 

It’s a ball, ball,ball. 

Yes! Yes! Yes!            What’s this?A dog? 

It’s a ball, ball,ball.        No! No! No! 

也可将说唱熟练后的单词、句型套编到简单的音乐节奏中。 

六、         其他方面的选择 

第8篇:儿童歌曲新年好范文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歌曲是他们不可或缺的一份精神食粮。在襁裕里听母哼唱儿歌是人生的音乐启蒙;在幼儿园里和小朋友做游戏拍手唱歌有着无限乐趣;在课堂上老师弹风琴领着唱歌犹如春风吹佛着一片片稚嫩的绿叶??儿童歌曲伴随着天真可爱的儿童度过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音乐是儿童智慧的源泉。在早期教育中音乐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欢快、柔和、优美的乐曲,能培养婴幼儿良好的感受性,丰富的想像力,进而美化其心境,陶冶其情操,是婴幼儿美育的捷径。

研究表明,音乐教育和儿童的智力开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形象思维能力。音乐是思维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在音乐中成长的孩子,能深切感受理解音乐所蕴含的优美、崇高的情感特征,会随着节拍和旋律的变化让思绪自由地“飞翔”,任想像力充分发展。

音乐教育有助于增强儿童的记忆力。儿童的特点是好动,注意力无法长久集中,加之对事物的理解肤浅,所以,他们的记忆往往是机械的,也容易忘记。但伴随着音乐学习,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音乐教育有助于启迪、开发儿童的创造力。音乐是智慧的源泉,是开发灵感的一把钥匙。良好的音乐审美教育,可以诱发儿童的创造力,并在美的感受中自觉培养起音乐素质和艺术才能,进而成长为创造型的人才。

在音乐审美教育中,对音乐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不适当的音乐,不仅陶冶不出美的情操,甚至会引起儿童浮躁、困惑,因此,我们应根据儿童不同的年龄阶段,选择适合的音乐,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大有好处。

《祝福歌》

演奏者:北京金娃艺术团

发行商:中国唱片上海公司

《祝福歌》收录了丰富益智的儿童歌谣,聆听音乐可以增强孩子的记忆力,对孩子的音乐启蒙更是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透过儿歌童谣的内容,可以教导孩子做人处事的道理,认识世界各种事物。

《幼儿园童谣》

童谣在幼儿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早已被人们认识到。它对于儿童知识面的扩大,能力的培养,情感的熏陶,美感的启迪,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本光碟选用了一些耳熟能详的童谣,节奏清新愉快,让孩子在音乐的熏陶下快乐成长,让孩子的每一天都充满着欢歌笑语!

《黎锦晖儿童歌曲精选》

作 者:黎锦晖 著,黎明康 编

第9篇:儿童歌曲新年好范文

本文以历史材料及历史人物的言论为据,对萧友梅于20世纪20的年代中后期出版的四本“新学制教科书”中部分舛误予以揭示。作者本着不虚美、不矫释、不误言、不袒护的原则,客观地看待萧氏著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为后世之“警示”。

一、缘 起

20世纪20―30年代的萧友梅,是中国乐坛及音乐教育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他还是中小学课程标准制订委员会的成员及中小学音乐教科书的审查委员会主任。毋庸讳言,他所编教科书中,有失误之处。而敢于“指正”此类问题的,是曾为萧友梅“属下”的王瑞娴女士。

王瑞娴,曾为国立音专教师,1929年夏,因支持学生暑期宿舍、水电等学杂费涨价(据说为八元)的“抗议”①,在新学期未接到校方续聘“合同”,等于被国立音专解聘。后在上海成立了“王瑞娴音乐馆”及“儿童音乐院”,教导儿童及青少年学习音乐,发表了大量创作型儿童歌曲、节奏乐、文章,成为当时社会著名的音乐教育专家之一。

王瑞娴(Wong Zoen-Yien 1893―1971),广东人②,早年,就学并毕业于上海“中西女塾”之“琴科”③;1914―1916年曾在美国沃莱思理大学(Wellesley-女校)就读,是当时4个中国学生(包括宋美龄)之一,后再次赴美留学。肄业于新英格兰音乐学院④(时间:1916秋季―1919春季,1921年秋季―1923年2月)并获“钢琴]奏家文凭”;1927年国立音乐院成立后,王瑞娴是初创时期的钢琴教师⑤。1929年卷入被校方解聘后,曾任国立东南大学、上海光华大学教授。1934年5月,被聘为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委员;1947年迁居美国,任波士顿新英格兰音乐学院教授(按:此在该院历史中,为首位华人女教授)。丈夫是儿童教育专家董任坚(Tung Jien Chen)⑥,女儿为钢琴家董光光,女婿为小提琴家马思宏――马思聪之胞弟。

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多位著名音乐家出自王瑞娴门下:以钢琴家吴乐懿为例,她在未考入国立音专前,曾就教于王的门下,吴曾回忆道:“1928年……时父母才真正意识到应该让我学琴。先由母亲给我启蒙,后来跟王瑞娴先生学习,她给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⑦;再以音乐家周大风为例,1938年,15岁的周大风,在上海益丰搪瓷公司第五分厂打样间美术部学徒时,想学钢琴,王瑞娴发现他极有天赋,就免费教他。⑧以此为基,周大风日后成为音乐家及教育家;另王瑞娴还发表过大量创作型儿童歌曲、节奏乐、文章、儿童歌曲集等,据粗略统计,仅各类杂志上发表的歌曲,计有以下43首:

1929年11月20日,儿童歌曲《葫芦》,《文华艺术月刊》第4期。1929年12月20日,儿童歌曲《小燕子》,《文化艺术月刊》第5期。1933年2月15日,儿童歌曲《猪耳朵》、《捉迷藏》,《儿童教育》第5卷第2期。1933年3月15日,儿童歌曲:《月亮儿》,《儿童教育》第5卷第3期。1933年5月15日,儿童歌曲《天亮儿》、《草上电灯》,《儿童教育》第5卷第5期。1933年9月15日,儿童歌曲《两只小猫》、《风奶奶》,《儿童教育》第5卷第7期。1933年11月15日,儿童歌曲《)花飞》、《不倒翁》,《儿童教育》第5卷第9期。1933年12月15日,儿童歌曲《做年糕》、《新年来到》,《儿童教育》第5卷第10期。1935年2月5日,儿童歌曲《轻气球》、《卖布》、《)花》、《蝴蝶飞》、《小老鼠》、《我的老鹰鹞》,《儿童教育》第6卷第7期。1935年10月5日,儿童歌曲《清平调》,《儿童教育》第7卷第1期。1935年10月5日,儿童新歌曲《夏季歌》、《春季歌》、《望月歌》、《自吃苦》,《儿童教育》第7卷第1期。1935年10月5日,儿童音乐(旧诗新曲 儿童节奏)、《赵千里出峡图》(虞集作诗),《儿童教育》第7卷第1期。1936年2月10日,小学高年级歌曲《尧戒》,《儿童教育》第7卷第9期。1936年2月10日,儿童节奏乐《进行曲》,《儿童教育》第7卷第9期。1936年6月1日,儿童新歌曲《儿童年歌》(陶知行词),上海《儿童教育》第7卷第4期。1936年10月10日,儿童歌曲《蓬生麻中》、《悯农诗》(李绅诗)、《忆母》(史可法诗)、《古歌谣词》(张维屏词),《儿童教育》第7卷第6―7期合刊。1937年3月10日,儿童歌曲《劝学》、《息交》、《越谣》,《儿童教育》第7卷第10期。1937年3月31日,小学歌选《春来燕》(杜荀鹤诗)、《蜂》(罗隐词)、《悯蚕妇》(范仲淹诗)、《书扇》(范仲淹诗),《儿童教育》第8卷第1期。1937年3月31日,儿童节奏乐《进步进行曲》(Meyerbeer曲调),《儿童教育》第8卷第1期。1937年4月30日,儿童音乐(旧诗新曲 儿童节奏)《影子》、《乘车》,《儿童教育》第8卷第2期。1937年4月30日,《赵千里出峡图》(虞集诗),《儿童教育》第8卷第2期。

当时王瑞娴在儿童教育界,名重一时,曾有学校,将王所创作的歌曲,作为音乐考试曲目⑨;更有学者极力推崇她的歌集,认为“是一种中国儿曲(即儿童歌曲――引者)的开山工作,确乎不愧为名家杰作。”并说她的一些作品如“《小燕儿》、《鸡为什么啼》……无论什么儿童,就是成人,谁不爱唱谁不爱听。”⑩并经常出任各类音乐赛事的评委,如1940年3月2日举行的“全沪儿童音乐比赛”在当时音乐名家如丁善德、李蕙芳、吴乐懿、陈又新、斯义桂、黄永、窦立勋等12人组成评判委会中,就有王瑞娴的身影。???

正是有上述背景,向音乐专家及曾经的“上司”萧友梅发起不留情面的“商榷”(加之有被其“炒鱿鱼”之旧怨在心),这对王瑞娴而言,再合理不过了。这也为我们对这段历史的了解,提供了一重“新视角”。

二、实 指

王瑞娴针对的“萧著”有四部,它们是:1.《新学制唱歌教科书》(第一册,易韦斋词,上海:商务印书馆1924年5月初版/第二册,易韦斋词,上海:商务印书馆1924年10月初版/第三册,易韦斋词,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年9月第5版);2.《新学制风琴教科书》(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年第3版);3.《新学制乐理教科书》(上海:商务印书馆第6版,未标出版年);4.《新学制钢琴教科书》(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年初版)。

当时王的身份为蔡元培领导的“大学院音乐教材审查委员会”(以下简称“音审会”)的成员,负责教材的“初审”;萧友梅为“音审会”主任,负责三审(即终审――笔者注)。当时似未采取“回避制”,因萧也参加了“自著”的终审(详后)。对《新学制唱歌教科书》(1―3册),王初审提出的意见,大致可归于两类:

第一类:和声的基本错误。其具体指陈为:1.当用三度而缺三度;2.Ⅰ 不应直接解决到本位Ⅰ或Ⅰ6的终止;3.无特殊理由而用平行或隐伏八、五度;4.错误和声链接;5.Ⅰ、Ⅳ、Ⅴ本位和弦太多,且全书极少转调因乏趣味;6.音乐调式结构性不强。

第二类:词曲处理错误。1.虚词放在重拍上;2.宾格代名词(如给我之“我”),不应放在重拍上;3.歌词组合之轻重与音乐组合之轻重相冲突;4.要紧字时值太轻或太短;5.歌词的字往往在音乐时值上嫌太拥挤???,即字多腔少。

王初审此类意见,上两项相加,多达290余处,但她正话反说地认为这四部书是“重要的教科书”,还不无揶揄地说道:“它们的重要,并非为了它们的选材合当,创作难得,或印刷精良,装订优美,却是为了它们错误之多与流行之广,更为了它们的错误,不仅在数量上大可惊人……并且在性格上错得十分幼稚……”(以)《新学制唱歌教科书》为例,统共三册仅30首歌中,“里面的错误,实占全书各歌乐节总数百分之五十以上。”???但她的总体意见却是积极并肯定的,她说:“中国音乐界创作极少,佳作犹为难得;幸本书所选,亦有优美作品,一加修正或可供初学一种材料。至以上各节(意见――引者),仅就初审者所知略示一、二,以供本书修正时之参考。”???

对此书,复审者(因“王初审”在文章中隐其名,按其叙述推断,似应为由法刚刚学成归国的中央大学唐学,此暂存疑)认为(赞美之词略):“惟歌词取材,多数偏于道德性者,吻合现代精神而具有党义者尚付缺如,最好能添加党化教材,并将国歌???一阙删除,照签注修改后再行送部审查。”???

三审(萧友梅)意见:“修正后再送审查。”???

而最令王初审不解的是,此书“并未按照审查的‘总意见,修正后再送审查’竟得到大学院七十七号审定执照,至今犹误谬相承,畅销坊间!”???这是她对萧友梅提意见的最终导火索。她说:“我们为中国的音乐教育起见,不得不乘《图书评论》发刊之际,将各书的内容和审查经过,依据事实,披露于下。”???

在上述教科书中,被王瑞娴(初审)及唐学(复审)批露的“不争事实”还有:

第一,在萧友梅《新学制钢琴教科书》(1926)中,王初审发现:“全书采用Czerny(即Carl Czerny 1791―1857,今译车尔尼,贝多芬高足,钢琴家)的著作约占四分之一,而有Czerny的乐曲,绝未声明来源,其余四十左右的Czerny曲,只在第八十三页《作曲家略传》中附带声明,有一半在乐曲上按通例注明作者姓名,一半未经证明――应加修正。”???

第二,对萧友梅《新学制乐理教科书》(1926),唐学认为:是书“‘读谱原则’……系袭用首调唱名法。此法在音乐上缺点极多。在意、法、比、瑞等国向不采用;即德、英、美等国,虽曾用之于初等教育,今则亦渐被弃,亟须改正。”???

笔者认为,此乃两种不同性质的问题,前者之不标著原著作者名,在学术上毫无疑问是严重违规的。这一事实也说明,在任何时代,均要严格遵守学术规则而来不得半点马虎。况且萧友梅长期留学学术规范严谨的德国,说萧不知或无心之失,均不能“自圆”;而后者之采用何种唱名法,在1926年以来,北洋政府至国民政府所颁布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并无严格规定必须采用固定唱名法。以1923年由刘质平等人组成的中小学课标起草委员会修订的北洋政府时期《新学制课程纲要小学音乐课程纲要》???及《新学制课程纲要初级中学音乐课程纲要》???中,均未规定用何种唱名法,而只有“在初级一、二学年,完全用听唱法教学;第三、四学年……由听唱转入视唱法教学”???的粗略条款。至国民政府时期,在1929年颁布的《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小学音乐》???及《初级中学音乐暂行课程标准》???中,两者均规定:“曲谱用五线谱,非万不得已,不用简谱。用五线谱教学的,绝对不得并用简谱。”???而在“最低限度”中规定“能知道工尺谱读法”???,这实际还是首调唱法的变体;后者在“教学要点”中,特别规定“歌谱须完全用正谱”――即五线谱。???只是到1932年时,由国民政府的教育部所颁布的《初级中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才强行规定“废除首调音唱法,代以各国现行之固定唱名法。”???而在当年的《小学课程标准音乐》???“听觉的训练”中,虽规定要以五线谱及“固定唱名法”教学,但有一变通,即“因师资缺乏的缘故,仍可采用“非固定唱名法”。???

由上观之,唐学是以1929年及1932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各类课标中的“五线谱”及“固定唱名法”标准,来“要求”萧友梅于1926年前后出版的音乐教科书中的内容,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结 语

由笔者所揭示的这段明晃晃史实说明,像王瑞娴这样有显著成就音乐教育家,其人其事之所以长期没有进入音乐史学家的视野,仅因其论著,大多发表于非音乐类期刊中,才使她与我们隔绝了近一个世纪(八十余年),故对非音乐类期刊中音乐史料的挖掘整理工作,亟须开展。同时我坚信:不管证实抑或证伪,都是推进学术前进的重要步骤。历史是不能遮蔽的,我们毋须为尊者讳,也无需承担不应有的历史责罚;更毋须为古人辩,因为古人无以替代也替代不了。回首这段历史,更加深化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内涵。

王瑞娴在做完她的批评后,曾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

审评教本,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它的困难不但在审评人有所顾忌,易蹈主观,或著作人感到个人利害,不能虚心,未肯接受批评,以致采用非常手段。要想达到审定的目的,就是第三者,亦当不十分客观,不是抱姑息政策,便仿佛与我无干,对于学术、文化、教育,似不必担丝毫的责任。还有一种人,素来以耳为目,绝对崇拜所谓“专家”的偶像,以为“专家”的著作,是不应该有错误的――至少,不应该有极普通而极幼稚的错误的,那是当然!所以指出他错误的人,非出于主观,更出于恶意。特别对于那些一般人不很了解的学术……我们试想,《中国歌》,是党国何等重大的事,可是它经过音乐专家萧友梅先生等的审定,它的曲曲二十一节短曲里……单就和声而论,我们竟可发见到三十余处很幼稚很普通的错误……而我们似乎都充耳不闻,至今全国还唱和不衰,博得一个“无乐之民”的头衔!所以评者(即王瑞娴--引者)不惮其烦地将萧友梅先生的著作,严密审评,公布社会,无非为了它错误之多,流行之广!幸而音乐是环海棣通的一种语言,事实俱在,不难请欧美的音乐先进加以覆按,一判是非!???

其对权威、学术的审视、怀疑态度及对学术的公心,令人敬佩。但标准的西化及由此而来的学术“苛责”,是否有对萧友梅西洋音乐改造的过程中,动用“民族化步法”的误解,亦未可知。但换位思考,作为一女子,一位普通的音乐教师,敢于向“学术权威”发起挑战,勇气可嘉,精神可感。尤其她对“以耳为目”――即将音乐的本能,由于“人事”而远离音乐“实质”――的批判,更值得深思。因此“事项”在当今,一次次又重现于我们身边并成为屡见不鲜的“怪象”!我们既不能因人废事,更不能因人而调整“标准”的尺度!这是王瑞娴给我的最深刻“启迪”。我在纪念萧友梅先生的会议上???,发这些似大不敬的言辞,绝非对先生的亵渎!现耳边想起古代圣贤亚里士多德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作者附言:笔者在文中提供了大量王瑞娴的相关资料,由于本题是对萧友梅音乐教科书中“缺憾”的指正而非王瑞娴专项研究,故相关王的内容不宜过度展开,否则有跑题之嫌,除文中所述“当另文专论”的问题外,余下还有:

1.儿童音乐作曲家王瑞娴的特色及风格研究。

2.历史中的行走:“王瑞娴儿童音乐馆”――“儿童音乐院”之沿革、贡献。

3.遮蔽:民国时期(1912―1949)儿童音乐研究被缺失之因。

①刘再生《音乐界的一桩历史公案――萧友梅和冼星海、聂耳的“是非恩怨”》,《音乐艺术》2007年第3期,第76页。

?于以下信息由马思锯先生的女儿汪镇美女士(现居美国费城)提供,在此特表谢枕。另,文中所用拼音以汪女士提供的原始资料,而非当今通用的汉语拼音为据;在译名、尤其是人名,笔者仅提供原文而无音译中文,笔者以为这样可能更确切。

?盂就学与毕业时间不详(此信息转引上第?淤,第84页。);中西女塾(McTyeire)“琴科”之著名,有文为证:曾有一名为S.T.K.Dolly A'ma.的过来人写道:中西女塾的“‘music hall’――音乐室,都是不十分大,(而且)是相互比邻的……音乐室吾们又唤作‘钢琴室’,这小小的屋里却养成不少的著名女琴师,而中西女塾――McTyeire(该校之英文原名――引者)琴科的著名,便可在凌晨至午夜这屋的四周放着叮呼的声浪内,知悉名不虚传了。真是一日之间,琴声叮咚,数千万下,吾想空山野寺木鱼之声尚多不及此。而况乎琴声优雅,山高水长,清泉涓涓,情绪绵绵之致。所以歌声隐窗纱,人籁动天地,‘马赛革命的前进曲’、‘巾帼英雄木兰之长歌’都可以在McTyeire内听得而背诵。”(Dolly A'ma,S.T.K.《McYyeire(中西女塾)的现代生活》,上海:《现代学生》1932年第2卷第6期,第7―8页)。

?榆王瑞娴在新英格兰音乐学院(NEC)陆续近八年留学的第一学期(1916年9月―1917年2月)至第二学期(1917年2月至1917年6月)课程:钢琴(主课教师:Lee M.Pattison)、视唱练耳(主课教师:Samuel W.Cole)、和声(主课教师:William B.Tyler与Harry N. Redman)、英语(主课教师:Elizabeth Samuel)、舞台仪表(Stage Deportment 主课教师:Clayton D. Gilbert)、声乐钢琴伴奏(主课教师:H. S. Wilder);1918年第一与第二学期课程:钢琴(继续与Lee M.Pattison学习,第二学期加一教师Richard E. Stevens)、和声、对位法(主课教师:Arthur Shepherd)、音乐理论(主课教师:Louis C. Elson)、声乐钢琴伴奏(继续与H. S. Wilder学习);1919年第一与第二学期课程:钢琴(主课教师:Richard E. Stevens)、和声与作品分析(主课教师:Harry N. Redman)、室内乐合奏(主课教师:Joseph Adamowski)、舞蹈(主课教师:Madame Betti Muschietto)、器乐钢琴伴奏(主课教师:Wallace Goodrich);1922年第一学期课程:公共(意即“普通”――与“专业”相对)学校音乐――Public School Music(主课教师:Samuel W. Cole)、对位法(主课教师:Frederick S. Converse)、]讲技巧(Voice Lecture主课教师:Clarence B. Shirley);第二学期:钢琴(主课教师:Louis Cornell)、心理学(主课教师:Elizabeth Samuel)、对位法(继续与Frederick S. Converse学习)、公共学校音乐(继续与Samuel W. Cole学习)、高中管弦乐队指挥(主课教师:Francis Findlay);1922年夏季,与Frederick S. Converse学习作曲。附带说明:1923年的第一学期(即1922年秋季至1923年的2月),王瑞娴的钢琴主课教师为Clayton Johns。除继续与Francis Findlay学“高中管弦乐队指挥”,与Joseph Adamowski学“室内乐合奏”课外,新增定音鼓(主课教师:F. U. Russell)、小提琴(主课教师:Roland Reasoner)两种]奏技能课程。(按:以上信息所有原始资料是应汪镇美女士要求,新英格兰音乐学院的毕业生事务主管Cheryl Weber提供给王瑞娴的外孙子――Ted Wong ,再由他转交汪镇美女士。)上述琳琅满目之五花八门包括音乐技能、仪礼、心理、表]、伴奏、指挥甚至]讲技巧的课程,可说从理论到实践兼备,这为王瑞娴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虞据1927年11月28日《申报》报导:在26日下午2时国立音乐院的“开院礼”,除院长蔡元培及金曾澄(大学院秘书长)、杨杏佛(行政处长)等要人出席外,行礼如仪后,主席蔡院长致训词,次萧友梅报告筹备经过情形,旋由来宾杨、褚君相继]说毕,继请教员王瑞娴独奏钢琴……(陈正生辑录《〈申报〉音乐资料选辑之一》,上海:《音乐艺术》2001年第2期第47页。)此历史信息说明,王瑞娴为当时的钢琴教师;另据《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一览》(以下简称《一览》)中的《校史》显示,在建院初期,有王瑞娴任钢琴教师的记录。按:《一览》为国立音专不定期刊物,以介绍音专教学和师资情况为主,目前仅存1929与1937两年出版的该书。(参见周国荣《“国立音专”教学实践活动管窥――以〈音〉中节目单为文本》,中央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5月打印本。)

?愚大厦大学教授,中华儿童教育社编辑主任,曾为商务印书馆编儿童教育类书籍多部,并参与多家书局如:“大东”、“儿童”、“北新”的编辑事务。(参见象恭《董任坚先生》,上海:《人言周刊》,1934年第1―25期合刊,上册)。《儿童教育》编辑部419―420页)

?舆吴乐懿《我的音乐旅程――女钢琴家吴乐懿自传》,向延生主编《中国近现代音乐家传》第3卷,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220―221页。

?余《大风起兮歌飞扬――访宁波籍著名音乐家、教育家周大风》,《鄞州日报》,2005年12月27日第3249期。

刘质平《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小学音乐》(1929年),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音乐・美术・劳技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刘质平《初级中学音乐暂行课程标准》(1929年),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音乐・美术・劳技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第22页。

,第24页。

刘质平《初级中学音乐课程标准》(1932年),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音乐・美术・劳技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2页。

刘质平《小学课程标准音乐》(1932年),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音乐・美术・劳技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8页。

,第79―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