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童诗歌精选范文

儿童诗歌精选精选(九篇)

儿童诗歌精选

第1篇:儿童诗歌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儿童诗歌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塑造艺术修养和文化品格。诗歌凝练了人类语言运用能力的精华,对于诗歌的研究将使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得到提高。我们要在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不断的探究和摸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实践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儿童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诗歌整体性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诗歌的讲解时喜欢把诗歌拆开来理解,一句一句的为学生讲解诗句的意思,以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进入学习状态。但是诗歌艺术毕竟是有着自己的整体性的,诗歌整体的意蕴并不是诗歌各部分含义的简单相加,只有对诗歌整体综合起来理解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诗歌的原意。有时一整节课上完了,所有的句子都已经解析一遍,学生却对诗歌的内容似懂非懂,把握不了中心和重点。

(二)缺少儿童的视角

能够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诗歌一定是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些诗歌往往都是从成年人的成熟审美视角来看的,小学学生未必能够很好的领会其中的含义。儿童理解世界的方式与成年人是不同的,从儿童的视角来选择和讲解诗歌才有可能让儿童达到充分理解的程度。在进行诗歌学习时,儿童不是诗歌世界的过客,而是要真正融入诗歌世界之中,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领略诗歌的魅力[1]。

(三)教师对诗歌的理解缺乏深度和广度

诗歌是凝聚着人类智慧和情怀的艺术作品,拥有着巨大的深度和广度。只有在深度和广度上对诗歌进行充分挖掘,才能更好的掌握诗歌的精髓。但是许多教师对于诗歌艺术缺乏研究,对于诗歌作品理解不深,对于诗歌的技巧和内涵缺乏思考。

(四)对诗歌的课外阅读缺乏指导

诗歌修养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诗歌阅读才行。但是诗歌教材的容量有限,智能挑选出最优秀的几首作为示例。加强小学诗歌教育,必须在教材的基础上提高阅读量,这需要教师在课外为学生们进行诗歌阅读指导。对于教材内的诗歌,也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预热,由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的诗歌阅读方式,只有对诗歌有了基本的认识和熟悉度之后,学生在课堂上才能高效的学习[2]。

二、儿童诗歌教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诗歌资源

诗歌,是诸多文学体裁中是门槛最高的一种,不如其他的文学体裁普及。诗歌在理解上有天然的难度,教育界对于诗歌的培养并不十分重视,导致相关的资源非常缺少。许多人存在着学习诗歌没有用的错误思想。目前在教材中,诗歌所占的比例非常低,远远低于叙事文和散文,即使是出现了也没有受到重视。在课外阅读中,诗歌同样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二)教师的差异性

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也有不同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诗歌教育的水平。有的教师擅长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讲解诗歌时为学生提供丰厚的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思维联想能力。有的教师偏重于诗歌之中的优美语言,尝试着引导学生发现诗歌中的语言运用技巧。还有的教师则重点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诗歌成为了良好品质的载体。不同的教学理念最终让学生走上了不同的学习方向,对于诗歌的理解也大有不同。

(三)来自学生的因素

小学生正处于认识世界的阶段,比较活泼好动,缺乏自主性,容易被其他的东西吸引,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同一件事上,需要教师不停的吸引注意力。儿童的思维也与成年人不同,他们缺乏理性思维,但是形象思维特别发达。这让他们在诗歌的理解上有着与成年人完全不同的方法。

三、改进学校语文儿童诗歌教学的对策

(一)补充诗歌教学的内容

利用图书资源和互联网资源为孩子们尽可能多的搜集诗歌资源,同时要组织教师培训,让小学语文教师的诗歌艺术功底快速提升,为孩子提供更高质量的诗歌教育。

(二)把握诗歌教学的综合性及整体性

第2篇:儿童诗歌精选范文

儿童的语言向来与诗歌有着天然的共通之处,“儿童是天生的诗人”。教学中尽可能多地保存儿童的存在,尽可能多地淡化成人的存在,将诗歌的教学现场烙上深深的儿童印迹,让童性在诗歌的浸润里喷涌、撞击、回旋、升腾。

片段1:

伴着老师的讲述,一句句的叙事语句“我的爸爸一天到晚跟数学打交道,再难的题他也会算,他的学问真好。”在屏幕出现。

师:孩子们,睁大眼睛看,刚才老师讲的句子变了!(叙事型的语句渐变为诗歌的形式)看清楚了吗?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1:原来的句子变成一行一行的了。

生2:我还发现第一句话被分成了两行,中间还没有标点符号。

生3:不对呀,我发现最后一句话中还多了个“嗨”字。

师:既然变了,大家来比较着读一下两种句子。

片段2:

师:没想到,爸爸在“我”一年级的老师面前像个孩子,你说有意思吗?你觉得这里“意思”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学生听着来了劲,老师在课堂上不断地重复着“意思”这个词语。)

生1:可能是有趣吧。

生2:我觉得是好玩。

师:不急,让我们去看看字典老师的说法。(出示了字典中的各种解释)你们瞧瞧,这里“意思”是什么意思?

生1:原来就是有趣、好玩的意思。

片段3:

师:是呀,“意思”这个词语是有趣好玩的意思,“意思”的“思”字更有意思。(出示一幅“思”的古字)你们猜猜,古时候的“思”字为什么是这个样子?

生1:我觉得就是将心放在田里。

生2:老师,“心田”本来就是一个词语,表示心里的意思。

生3:我发现那个“心”字始终在“田”的下面。

师:同学们,正如你们所说,将自己的心躺在自己的心田里,那才叫花心思呢。这个字就是这么有意思。

回到教学现场,原来我们可以如此追寻诗歌教学的童性:

一、重构

站在儿童的立场选择教学内容,我们将极富童趣的《爸爸的老师》作为教学内容;站在儿童的立场重组教学内容,我们将篇幅较长的二年级诗歌进行了必要的取舍;站在儿童的立场编排教学内容,我们将12个小节的诗歌依据教学的进程进行重新编排,使得每个部分都与教学板块一一对应。

1.增删材料。面对较长的诗歌内容,我们大可不必将所有内容都呈现给学生,在保证诗歌大体特征的前提下,进行相应的删减是可行的,更有利于学生感受诗歌显著特征。反之,面对相对较少的诗歌内容,我们也不必在文字的细小处反复推敲,适当地补充相关的诗歌材料,更有利于学生体会诗歌的特质。

2.聚焦关键。教师的文本细读,对于教学预设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在教学预设过程中寻得聚焦点。这个聚集点,必然是能撬动整个教学流程的板块,必然是能让全体学生广泛参与的环节,必然是可以促进课堂不断提升的节点。

3.呼应教学。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与呈现顺序如何起到促进课堂教学的作用,我们可以大胆地对教学内容加以调整,让呈现方式与呈现顺序紧贴着课堂教学的展开与深入进行,使教学内容更好地发挥应有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二、比较

精心组织切合二年级学生的学习活动,以“讲述”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流程,比如江苏省常州市怀德苑小学张锡伟老师就是以娓娓道来的方式引领着学生走向诗歌的。用强烈的对比组织学生学习诗歌,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将生字学习、朗读、写话等语文素养的训练与诗歌学习紧密结合,学生在课堂中学得扎实而生动。

1.发现句式的独特形态。诗歌独特的句式还是有别于一般的叙事文体的,文本的呈现方式如分行的设置、断句的讲究、段落的规则等都存在着独特性,文本的建构方式如循环的段落、重复的写法、精炼的用词等亦会给学生独特的视角。教学中多提供可发现的素材,多组织对比的教学环节,有利于学生发现独特的句式形态。

2.体会诗句的独特节律。诗歌,无论古今,都有很强的节律感,与祖国的语言文字具备音律美的习性相通。押韵、对仗、强调等常见的手法,在诗歌的创作中随处可见,如此,组织多种形式的朗读、多个层次的朗读就是通往体会诗句独特节律的可行与必行的途径。

3.感知诗意的独特表达。朦胧的主题表达和充沛的情感流露,让诗歌的文本伫立于文化的森林之中。这份独特如何传递给学生,想象可能是较好的选择,将学生带入诗歌的境界中,实现“通感”,从而触碰到创作者的诗意。

三、推敲

诗歌、散文和小说都是以语言为载体的,但由于体裁的不同,三种文体在运用语言上各有侧重。一般说来,诗歌语言的着力点在词语,即推敲词语。语言之用,存乎一心,可谓“只可意会”,施“无讲之讲”巧妙点拨,点到为止。

1.关照生字新词。儿童诗歌教学隶属于语文教学的范畴,用词凝练无疑是诗歌在遣词构句方面的显著特质。教学过程既关注生字新词的教学落实,又突显诗歌的用词特质,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关注角色体验。“角色”在诗歌中的地位,显然不能与叙事作品相比,但要将其深刻地贯穿在整部作品中。因此,课堂预设不可将“角色意识”淡化。但凡小学阶段的诗歌,要么存在着主要人物的“角色”,要么存在着群体人物的“角色”,要么由事物担当起“角色”,无论怎样,我们的教学流程中都不能忽略学生的角色体验。

3.切合教学流程。不破坏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感觉,当属诗歌教学的艺术所在。推敲词句的选择,推敲用词的精当之处,推敲诗句的独特韵味,需要教师在预设中巧妙设置,尽可能地贴着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感觉而行,尽可能地融入诗歌教学的流程中,坚决摒弃“亦步亦趋”的教学状况。

四、实践

诗歌跳跃的情感给文字留下了许多有待“完形”的生长点,教师选择合宜的空白进行引导补充,不但有利于引导学生走进诗歌,而且便于学生在一个与作者对话的高度参与到诗歌的创作中来,难怪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1.找准话题。课堂写话的起始,应当是一扇叩开学生说话的窗,找准话题显得尤为重要。这个话题的引入,需要与学生的生活紧紧相连,让学生有话可说;与诗歌的主题息息相关,让学生有理可悟;与诗歌的特质一脉相承,让学生有法可学。

2.点拨提升。在有限的课堂时空完成诗歌的创作,对于学生而言必定会“漏洞百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其间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课堂创作进行现场的点拨,以促进学生诗歌创作能力与热情的提升。

3.反馈拓展。恰当地组织教学总是能推动各类文体教学的进行。适当的评比、恰当的作业巩固等多种反馈拓展形式,都会使我们的儿童诗歌教学向着学生喜欢的方向行进。

第3篇:儿童诗歌精选范文

一、选材丰富内涵深刻

在儿童音乐作品的创作中,歌词往往要求生动而富有童趣,以简明、活泼的语言明确地表达出歌曲的基本内容和思想感情。这16首儿童歌曲的歌词主要取自于古诗词,这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其中不乏意境深远却又活泼生动的佳作。为了使《中国唱诗班》首辑的音乐创作更加尽善尽美,符合儿童的身心需求,主创人员在创作伊始确定入乐诗歌的时候就进行了精心的挑选和甄别,很好地把握和领悟了古代诗词的修辞手法及意境,在创作中也特别突出体现了整首作品中诗歌与旋律的声调在结合时的格律,显得韵味十足。

《中国唱诗班》第一辑共包括音乐作品16首,有《相思》、《夜思》、《梅花》、《出塞》、《明日歌》、《黄鹤楼》、《元日》、《饮酒》、《关雎》、《渭城曲》、《饮湖上初晴雨后》、《游子吟》、《悯农》、《草》、《登鹳雀楼》、《春晓》等。主创人员主要从能够影响广大儿童成长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来确立和选择古诗词。总的来讲,这些诗词内涵盖了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亲情、友情、人生观、自然观等。这些歌词内容对孩子的教育意义比较强,而且非常符合《音乐课程标准》中音乐教育的目标要求,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少年儿童的成长。歌曲的名称有的直接采用原诗,如:《黄鹤楼》、《游子吟》、《渭城曲》等;也有的在原诗作名称上进行简单的改编,如:歌曲《相思》(取自王维的《红豆》)、歌曲《夜思》(取自李白的《静夜思》)等。这些诗作大多是大众耳熟能详且流传甚广的,如今加以入乐诠释后更能够以音乐特有的情感渗透能力直达人的内心深处。

这些作品中反映亲情和友情的内容最多,主要体现了思乡、想念亲人挚友等情怀,如:《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古名句代表了多少人浓浓的思乡情怀;《游子吟》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唱出那一份温暖深沉的母爱。此外,王安石的《梅花》中“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赞颂了梅花高洁坚强的可贵品质,《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一种积极乐观、努力进取的人生态度,旨在影响少年儿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日歌》教导孩子们要惜时才能有所作为;《春晓》引领孩子们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总而言之,不同的音乐作品反映了不同的思想内容,我国古代诗词洗练生动、意义的表达含蓄深刻,这套儿童歌曲创作以诗乐结合的方式升华了歌词本身的含义,增强了作品的综合艺术表现力。

二、抑扬有致民族性强

说起“唱诗”,人们极易联想到西方宗教文化,“唱诗班”则更是西方宗教领域内的重要产物之一,《中国唱诗班》这套儿童有声读物在其名称上就体现着浓郁的中西结合的意味。自“”以来,西方文化的渗透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一直是文化领域重要的议题。那么,如何在创作中体现中国式的“唱诗”就成为了这部作品成败的关键。

古时“旗亭唱诗”的文人雅事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如果翻阅历史文献,我们发现其实原本中国传统诗歌,五言也好、七言也罢,抑或长短句,大都是被人吟唱的。所以《中国唱诗班》的音乐创作不能简单等同于为古典诗词加上新的外衣,它首先得保持传统吟唱的方式。把优秀的古诗词谱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旋律,让孩子吟唱,在有趣中学习,在娱乐中增长知识,在吟唱中感受民族文化和民族的音乐语言,并加深对古代诗词的记忆力。所谓“吟唱”体现在音乐创作上的要求上就是要遵从古诗本来的格律,运用节奏、旋律、结构等多种要素,充分在音乐上呈现急徐相间、跌宕起伏、抑扬顿挫等多种音律变化,然而这在音乐创作中绝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以作品集第三首《梅花》为例,谱例如下:

王安石原作《梅花》为五言绝句,格律为典型的仄起平收,共四句,其歌词对应的格律为:墙角数枝梅(平仄仄平平),凌寒独自开(平平平仄仄)。遥知不是雪(平平平仄仄),为有暗香来(仄仄仄平平)。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所以以首句第二字的平仄来确定起句。“角”为仄声,末句末字的“开”为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易凤林创作的旋律在结构上以典型的起承转合四句与仄起平收相应,每句四小节,乐句规整对称,起句、承句、合句有呼应之感。在吟诵五绝古诗时,通常每句读完前两个字要稍有停顿,第三个字要稍重,第五个字拖长音。易凤林创作的旋律在节奏上与传统读法基本相应。每个乐句在前两个字上节奏较为紧凑,第三个字位于节拍重音,第五个字拖长,基本为两小节的时值。旋律的起伏走向与诗词平仄也基本一致。歌曲《梅花》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在旋律的细节构思上处处可见精妙。而古诗中深远的意境以及诗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深刻情怀得以体现,在旋律的起伏回旋中表达了脱离于平铺直叙的变化美感,而“唱诗”的魅力应该就蕴含其中了。

为了更好地体现出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这16首歌曲都采用中国的民族调式进行创作,以五声调式和六声调式为主。以五声为基础的民族调式既便于孩子们演唱,又便于流传,同时也使歌曲更加具有民族特色。民族调式的使用是有意识地加强旋律的民族化,这无疑有助于孩子们从小熟悉自己民族的音乐语言,有利于我们民族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三、活泼生动童谣性

《中国唱诗班》的音乐定位于“诗乐启蒙”,既可用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启蒙教育,又可以被视为以诗与乐结合的方式为儿童早期音乐启蒙服务,在形式上接近于童谣。从音乐创作的角度而言,这种类型的音乐与一般意义上的成人歌曲完全不一样。出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针对少年儿童的专门音乐创作仍不多,孩子们经常唱的儿歌很大部分还是多年以前的创作,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小兔子乖乖》这类,这些作品虽说经典,但是时代感不强。据相关部门统计,当前乐坛关注度最高的音乐创作来自于反映爱情内容的流行歌曲,在社会生活中孩子耳濡目染,常常模仿着成人的表演唱着成人的歌曲,作为多年关注儿童启蒙音乐教育的我们而言,看到这种现象其实是相当无奈的。

儿童歌曲的创作必须适合幼儿的年龄和音乐能力的发展水平,就这些作品的旋律创作而言,易凤林站在儿童的视角,充分考虑到该阶段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把《中国唱诗班》首辑的这16首歌曲打造成了真正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歌曲集。

第一,歌曲的音域不宽。由于童声比较特殊,儿童一般都用“真嗓”唱歌,所以童声的音域要窄于成人。《中国唱诗班》中有14首音乐作品的音域在八度和九度之间,仅有《黄鹤楼》和《相思》这两首音域为十一度,歌曲旋律基本在C1-C2这个音区内演唱,适合儿童演唱。

第二,歌曲的节奏鲜明。儿童通常肺活量不大,气息较短,他们的语言简洁生动,说话时较少使用长句,因此歌曲中多采用了简洁却又多变的节奏型,符合儿童活泼好动的性格以及语言习惯,除了吟唱格律需要以外,较少使用时值较长音的持续。

第三,歌曲的旋律起伏不大。《中国唱诗班》的平稳旋律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如:曲调一般不会起于过高或者过低的音,而最高音与最低音出现的次数也较少,在旋律进行中极少出现五度以上的大跳。以《夜思》的旋律为例,大量使用的同音反复和级进进行,在听觉上使旋律变得悠长,深化了诗人内心对故乡的思念。

第四,曲调在词曲结合上以一字对一音为主,保证了儿童的演唱在音准和气息的控制上的顺畅,使音乐在某种意义上具有了学堂乐歌的显著特征。

第五,歌曲的结构简单明晰。其中,以单乐段结构创作的作品共有5首,如:《关雎》、《饮湖上初晴后雨》等皆为起承转合的四句体。以A-B结构创作的作品有6首,A、B两段在旋律上对比明显。以A-B-A结构创作的作品5首,如:《悯农》、《出塞》等,基本为原样再现,方便孩子在演唱时记忆曲调旋律。

第六,歌曲的创作理念淳朴。因为定位为儿童音乐启蒙,这些歌曲中无弱起小节、无转调、无临时变音记号,方便孩子的学唱。

四、演唱完美 录音精湛

近些年来,国内也陆续出版了一些童声合唱或者独唱的乐谱集,但是像《中国唱诗班》这样主题鲜明的很少,配以CD音响的则更是鲜见了。易凤林在创作时就曾表达要让现代的人们在诗乐的熏陶下聆听到真善美最真切声音的美好愿望,所以对于作品的二度创作团队的选择自然不会掉以轻心。《中国唱诗班》配套的CD由著名的上海小荧星合唱团担任演唱,由合唱团创始人指挥家林振地担任指挥,担任录音的是曾为电影《卧虎藏龙》录制音乐而获2001年格莱美奖最佳录音及科技奖的陆晓幸先生。

这16首歌曲大多为单声部音乐,其演唱形式为合唱团齐唱,仅有四首歌曲中包含二声部音乐,这四首中又只有《明日歌》中有完整的二声部段落,《游子吟》、《登鹳雀楼》、《夜思》这三首均为在曲首部分用哼鸣伴唱的引子部分,增强吟唱的效果。

第4篇:儿童诗歌精选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诗教学

[Abstract]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teaching children poetry bearing the burde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thinking, cultivate children's sentiment, child language development. Children poem teaching,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let the children in reading taste concise and rich musical language, appreciate the specific and vivid image, the rich and beautiful artistic conception, feel the pure and full of emotion.

[keyword]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children Poetry

中图分类号: 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在儿童的生命成长过程中,诗歌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诗教学更是承载着陶冶儿童情操、开发儿童思维、发展儿童语言的重任。儿童诗篇幅短小,诗中有优美的语言,贴切的比喻,丰富的想象,新颖的构思,奔放的激情,细腻的感受,纯真的童心,是最适合低段儿童的文学样式,也是训练儿童语言最好的启蒙教材。儿童能从儿童诗歌里获得精神的力量,获得内心对于美的体验和享受。儿童诗是低段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在小学低段中发展儿童语言最重要的教学资源,让儿童多学习诗歌,已成为小学语文课改的共识。

一、儿童诗的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一年级学生学习时间不长,对各方面的学习习惯知之不多,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学习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有恒心、耐心和爱心。既要严格训练,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也要注意避免单一的说教和机械训练,用儿童诗启发学生自觉养成良好习惯是一种有益的形式。所有的老师都会在学期初重视入学教育,期待目标的迅速达成。这个过程,教师常常借助不断重复讲解、说教来教育学生,作用自然有,却总是缺少一种美的感觉。此时,选择一些教育意味浓厚的儿童诗来朗诵,则既可达到纠错的目的,亦可积累精妙的语言,一箭双雕。比如通过学习《写字姿势歌》《读书姿势歌》来帮助学生纠正读写姿势,养成习惯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读书时,请注意:眼离书本一尺远,脚放平,背挺直,胸离桌子一拳头,书本稳稳拿手中,还要稍稍向外斜。条条要求牢牢记,还要天天坚持练。”这样的儿歌不仅对读书姿势提出明确要求,而且节奏明快、浅显易懂、容易识记,在每次训练时,学生可以对照儿歌自行检查每一个动作是否到位,从而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二、品味凝练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

诗是语言的艺术。诗歌的语言不仅生动、凝练,而且具有极强的张力。儿童诗的语言优美、简洁、流畅、口语化,读起来琅琅上口,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儿童最易于模仿。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四季的脚步》,这是一首歌颂四季的儿童诗,整首诗语言优美,节奏欢快,读起来朗朗上口,是极适合儿童诵读的诗作。诗分四节,分别写出了春夏秋冬四季来临时的变化,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四季气候的特征,极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诗中“丁冬、知了、刷刷、呼呼”等几个拟声词的运用,叠词“悄悄”的反复使用,以及每节末尾的押韵,使整首诗处在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节奏之中,诗的语言也具有了音乐美。一般而言,儿童诗比较符合古诗押韵的要求,用韵也比较严格,具有较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诗中拟声词、叠词的运用,也能直接将客观世界的声音和节奏传达给儿童,拉近与儿童的距离,使儿童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第5篇:儿童诗歌精选范文

【关键词】 小学 语文 童诗教学

现代小学语文教育中,童诗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童谣、儿童诗及浅显的古诗等诸多的样式,这些诗歌往往形式灵活多样,可长可短,节奏明快,对于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以及语文素养都有重要的意义。童诗是一种心灵的教育,能够让儿童清晰地去认识与生活,与自然,与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但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往往限于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在一些诗歌学习中仅凭自学还无法达到最佳的效果,在这种背景下加强小学语文中的童诗教学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小学语文童诗教学的必要性

小学语文中的童诗教学对发展儿童的各项基本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从具体看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能够发展儿童语言能力,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儿童诗都是非常讲究节奏,注重韵律感,包含着各种的情感和深远的意境,这区别于其他的文体,因而是很多教师在小学语文基础阶段非常喜欢使用和注重的蓝本。正如人们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就是一种语感的培养策略。小学生还处于语言的学习阶段,对一些新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一些古诗词和有韵律的现代诗歌,漂亮的词汇和节奏,很容易成为他们喜欢模仿的对象。比如有的孩童在学完了一些诗词后,很快的用到了对话中,“妈妈,我爱你有火箭飞的那么高,我爱你有小鸟飞的那么高。”这就是从《猜猜我有多爱你》之中演化出来的。其次,诗歌本来就是想象的产物,是人的精神思维的结果,正如大诗人雪莱说的那样:“诗可以解作想象的表现。”很多诗歌中通过塑造了多样化的形象,通过留下很多的有韵味的空白而引起了我们无限的联想。小学生正是想象力急需要拓展的时段,通过诗歌进行引导,通过一些视觉意象及新鲜新奇的文字扩展孩子的想象。

新课改以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在这种背景下进入教材的儿童诗歌数量越来越多,可以刺激听觉等器官的协调参与,这些对于丰富儿童的生活阅历,增长儿童知识都有重要的意义。很多诗歌评论者都认为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他们的想象方式和表达习惯都是非常独特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试着培养小诗人,既能够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够提升传播文化,培养儿童文学家。

二、小学语文童诗教学的有效策略

首先教师要掌握好童诗教学的原则,因为诗歌不同于其他的文体,有自身的独特性,教学运用中也需要把握好这些原则。第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特征,儿童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较弱,诗歌选取上尽可能的采用形象、具体、直观的诗歌,更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第二,小学生诗歌的学习不是为了掌握那些抽象的知识,而是为了发掘儿童对生活的情感和乐趣,让儿童变得更加丰富和细腻,比如通过对《回家》中小鸟的分析理解,将动物的爱上升到家庭中。第三,自古以来人们都认识到艺术是无功利性的,在小学阶段,诗歌的学习不是为了去考试,不是为了去拿什么大奖,去成为闻名全国的小诗人,而是希望帮助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并内化到他的精神品格之中来。

其次,学习诗歌最需要的是从语言入手,要注意形成以诵读为中心的“感悟型”教学方式。朗读也是一个不断地将作品思想感情内化为学生自身资源的过程。大量的朗读就可以帮助小学生接触那些经典的、规范的文献资料,在深入的了解和体味作品的时候,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辨析词语,了解那些生动的语法修辞,巧妙地逻辑构思、精美的语言。从而调动起转化有声语言的强烈的愿望。再经过大量的练习就会让语言充满着表现力和感染力,最后使语言不期而然近于完美。但是教师不能去盲目的指导诵读,而是需要进行良好的指导。教师要注意在诵读中感受音乐美,在关键的节奏、音调和韵律上调整,尤其是儿童他们也喜欢读的抑扬顿挫、错落有致,这样课堂也会更加和谐、自然活泼。

第三,在诗歌学习中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尽可能的采用多种方式丰富诗歌教学,教师需要合理利用儿童的视觉、听觉,因为诗歌中的内容包含很多,鸟语花香,有鱼翔浅底,诗歌的世界是“有声有色”的世界。如果孩子们只是去读不去悟,是很难有深刻印象的。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标准的音频,诗歌教学中加入配乐朗读或是配乐欣赏,让学生感受语言;播放一些视频资料,能很快的调动小学生的感知力,召唤着学生去感受那未曾接触到的世界,抽象的东西一下子活了,然后在直观感觉的基础上去用丰富的想象来感知必然会收到不错的效果。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材挖掘,比如替换,也就是推敲,对一些关键词让小学生自己试着换一换,进而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可以按照原来诗歌原文的形式进行续写,考验学生的接续和想象能力;可以进行改编和仿写,让学生模仿写出类似的句子,这样也能锻炼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总之,童诗对于小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能从多个方面提升小学生的素质。需要教师在正规刻板严肃的童诗教学方法之外多为小学生设计一些灵活的引导策略,这样小学生既快乐有增长了知识,还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樊发稼.爱的文学―儿童文学与诗[M].合肥:安徽少儿出版社,1989.

第6篇:儿童诗歌精选范文

一、 构建画面,唤醒生活,还原文字固有的声音和色彩

儿童诗往往截取生活中最典型的场景或画面,用鲜活的色彩、形象的动作和生动的语言来塑造形象,以此传递作者情感。由于语言凝练,其意象之间的跨度极大,留给我们无限的联想和想象空间,因此,教学时教师不应以传授知识、明白道理为目标,而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建构生活画面,唤醒儿童熟悉的生活,以激发儿童内心世界的共鸣为追求,还原诗歌中文字固有的色彩和声音,从而实现言语的精彩“越冬”。

教学时,在导课后笔者提出了这样的学习要求:“同学们,街头看书、钓鱼溪边、嬉水江上……便是童年时课余生活的缩影。你们喜欢这组童诗吗?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诗好好练读,边朗读边想象,说说你看到哪些画面?”就这样,学生忘我诵读,个个沉醉于诗人美妙的童年生活世界。

诗歌是流动的画面,是动感的旋律。为了让静止的文字注入呼吸,交流时,笔者充分运用声像辅助、阅读链接和趣味诵读等多样的教学策略,努力将抽象、静止的文字符号化为一幅幅有声有色的动态画面。如学习《溪边》一诗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溪边那迷人的景色,笔者出示一幅绿意盎然的风景画,并配以这样的画外音:“如果说《溪边》是一幅画,画上有――绿绿的人影,绿绿的垂柳,绿绿的 绿绿的 如果你光着脚从这里路过,我想你的脚一定会被染绿的。你瞧,唯独钓竿上那只小小的蜻蜓是红色的,这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画语结合将学生带入了诗境。再如学习《江上》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人儿时的心情,笔者引入了这样一段文字:“《江上》一首,是我童年生活的回忆。小时候有年夏天,在家乡的小河里游泳,和表哥在水中争夺一根撑船的篆竿。两人面对面站在齐胸深的水里,各自抓紧竹竿,一拉一推。篆竿在胸前晃动,忽听‘啪’的一声,竹竿一下重重地碰在嘴上,把一颗门牙打掉了,终身成为‘缺牙巴’的诨名。‘一阵浪花,两对虎牙’,印象终身难忘。”学生读着、看着,看着、读着,仿佛进入了诗人的儿时生活。

生活如画,童年如诗。儿童诗是儿童生活中最诗意的“照片”,孩子们用稚气、用童心,构筑起生活中一个个真实的、五彩斑斓的故事。万千精彩的生活,彰显孩子灵动的个性。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无限的想象积极地还原生活,透过文字感受文字的画面美,通过文字感受文字的情感美,让言语“越冬”,给静止的文字注入生命的呼吸,才能扩大儿童诗的张力,还原生活的色彩。

二、 童心感受,俯身阅读,玩味诗歌富有张力的文字

诗歌通过简约的文字传递一种情感,这一情感用有温度的文字记录下来。因此,欣赏时,我们要以儿童的角色进入,俯视生活、俯身阅读,以自己的童心感受童年的生活,捕捉那些用得灵动、贴切又有张力的文字,即“诗眼”。通过细细玩味,进而体会诗歌中典型文字的温度。意大利薄伽丘说:“不管诗的冲动多么深入地激荡了诗人的心灵,如果缺乏表达思想所必需的某些手段,如修辞和语法的一些规则,那么还是很难完成值得赞赏的作品。”儿童诗中用得较多的是比喻、拟人、通感、反复、叠词和谐音等。对于这些特殊的表现手法,我们一方面要以此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另一方面要从中感受诗歌的形式美。

细读《童年的水墨画》这组诗,诗人运用寥寥数语勾画出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画面,但却有着浓浓的温度,让读者百读不厌,并为之怦然心动,不禁感叹诗人的炼字功夫。

听不见马路上车辆喧闹,

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

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

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

阳光从脚尖悄悄地爬上膝盖,

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街头》一诗充分运用叠字叠词的修辞方法。“轻轻”“丝丝”“悄悄”等叠词的运用,既在形式上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又在内容上使意象更加突出,更能表现出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这样的文字是极具张力、极富温度的。

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

街头阅读的沉醉之乐、溪边垂钓的惊喜之乐、江上戏水的欢闹之乐,这三首小诗都不约而同地写到了“笑”:“漾着”“蹦跳着”“笑哈哈”,诗人从神情、动作等角度进行刻画,读来耐人寻味。“‘漾’着笑是怎样的‘笑’?能做做动作吗?”“这‘蹦跳’着的笑声,让你看见了怎样的画面?”“笑声没有长脚,能‘蹦跳’吗?”在儿童的世界里,笑声不仅能蹦跳,还带有一种甜甜的味道呢。这就是诗歌的语言,精练、富有节奏、跳跃性强、给人无尽的回味,多欢闹的场面,这“笑哈哈”不是漾着笑,也不是蹦跳着笑,让我们开怀、尽情地泼水嬉戏吧!……教学时,采用换词比较、神情动作演示、言语促思等策略让学生玩味诗歌中的文字,从而感受文字的温度。

文字有温度吗?有。文字的温度来自诗人的生活,更来自诗人的心灵。暖暖的春、炎热的夏、凉爽的秋、寒冷的冬……因为生活有温度,所以诗歌中的文字也有温度。学习诗歌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张开毛孔,调动感官,敞开心灵去感受生活的温度,体会诗歌文字的温度。

三、 玩字写诗,直面技巧,试用文字涂鸦童年无忧的生活

不同文体在学生语文学习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儿童诗的学习显然也是个学生言语实践的重要训练场。诗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构成诗歌的基本材料,正如绘画离不开色彩和线条一样。儿童的想象、情感都是凭借语言才能“行之于色,传之于声”。儿童诗的语言是“从心里推敲出来的,而不是从棉絮里找出来的”。因此,其教学方向必须要指向语言。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儿童诗这一特殊文体的教学价值。

《童年的水墨画》这一组诗,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借鉴文字、把玩文字,我们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1.读诗品字。

(1)品字:你认为诗中哪个字写得最有味道?

一只只脚丫拍打着水面/浅浅的沙滩乐开了花

(2)嚼字:选词填空。

①等着 ②伴着 ③赶着

捡一枚小小的贝壳/捉一只蹦跳的小虾/( )夕阳/回――家――

2.写诗炼字。

师:在童年里发生过很多很多的事情,选择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景。试着写几句话,可以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出示场景图及要求:放风筝、游泳、放鞭炮、吃雪糕……)

生: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也想看太阳公公大战雪糕弟弟

生:种下甜瓜渐渐长大/无法止住贪吃的嘴巴/摘下一个放进嘴里/淡淡的清香漾着阳光

……

这样层层推进能够让学生充分经历读诗、品字的过程,培育了学生的诗性。当然,引导学生写诗玩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直面诗歌创作的一些“技巧”,更注重内容和文字的情趣和生动,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模仿、创作。这样,学生用语言来表现他们的生活时,其语言才是具有个性的。他们的语言浅白又有童趣,生动又不失哲理。儿童写诗只是“涂鸦”,试着用文字来记录生活的色彩和声音,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是极具生长力的。

孩子的内心深处都藏着一颗柔软的诗心,岁月的尘埃或许会遮盖其光芒,但是儿童诗却可以延长童年。诗歌教学的目的并非培养诗人,但是品读儿童诗,把玩文字,必将厚实学生的文学底色。

参考文献

[1] 倪静川.略谈儿童诗歌文体特征及教学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3.

[2] 丁云.儿童天生就是诗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

[3] 刘崇善.作家教你写童诗[M].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2(2).

第7篇:儿童诗歌精选范文

一、反复吟诵,感受儿童诗的音韵美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代诗词形式整齐、句式固定、节奏感强。学生容易把握句子间停顿,读出节奏。同样,儿童诗语言优美,词语锤炼准确恰当,通过韵脚的变化,句式的错落有致,形成全诗的回环整齐的音乐美。在教学中要采用教师范读、学生赛读、配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用饱满的感情读出诗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的意境。美学专家朱光潜先生曾说:“情感的最直接的表现是声音节奏,而文字意义反在其次。文字意义所不能表现的情调常可以用声音节奏表现出来。”学生只有在读准字章后反复诵读,读得有韵味、有节奏、有情境才叫吟诵、吟诗,才能真正地体会诗歌的音乐美,感受诗歌字字机杼和丰富的内涵。

二、品析语言,感悟儿童诗童稚而优美的意境

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华,它用凝练、形象、具有丰富表现力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思想和鲜明的形象。儿童诗富有童真、童趣,取材于儿童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内容浅显易懂,韵律感强,学生都喜欢,是儿童学习驾驭语言的良好载体。儿童在这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既丰富了词汇,提高鉴赏语言的能力,又得到美的享受。对于诗中的精妙之处,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品词析句,抓住诗中诗眼,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判断、比较这些关键词句的用法与妙处,从而深刻地感知诗的意境美。如:四年级下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作者抓住自然界人们熟知的景物,大海、沙漠、夜空、草地,通过对比写出战争给自然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教学中就应该品词析句,充分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

三、对比分类,感知儿童诗的表现形式

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的儿童诗,绝大多数是安排在第一学段,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步减少,如在四年级上册只在第三单元的日积月累中出现《雨中的树林》一首,四年级下册只有《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一首。这样安排旨在通过这些儿童情趣盎然,想象大胆丰富,语言天真精粹,构思巧妙新颖的儿童诗将学生从幼稚的学龄初期逐步向学龄中后期过渡。如果从表现手段的运用方面进行分类,这些儿童诗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如果从押韵、分行的角度,可分为韵律体诗和散文体诗。如果从儿童文学其他样式和内容上分,可分为童话诗、寓言诗、科学诗、故事诗等等。教学不同题材的诗,教学方法不尽相同。如:柯岩的《帽子的秘密》抒情诗,这种诗往往不凭依人物行动或故事情抒发胸臆,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的刻画描写。教学时必须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抓住情感浓厚的语言进行诵读,体会主人公直抒胸臆的思想感情,体会诗的意境。又如一年级上册的《雪地里的小画家》童话诗,是童话和诗的结合,是以诗的形式叙说富于幻想夸张色彩的童话故事。

四、激发兴趣,大胆创作儿童诗

第8篇:儿童诗歌精选范文

关键词:儿童诗;群阅读;小学语文

“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儿童诗是以儿童为主体的诗歌,在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丰富儿童的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方面,有其不可估量的、独特的作用。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童心飞扬的最佳时期,教师如何高效地引领儿童走进儿童诗,汲取诗歌中的精华,以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是笔者孜孜以求的。

近两年,“群文阅读”在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界悄然兴起,它是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小学语文苏教版低年级教材中选编了许多儿童诗佳作,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儿童诗魅力无穷。这些优秀的儿童诗分散在教材的各个角落,而这精致的美餐却往往填不饱儿童如海般的求知欲。如何使儿童常常能享受到儿童诗带来的饕餮盛宴,又不至于消化不良呢?笔者吸收了“群文阅读”的理念,在平时的儿童诗教学中展开了儿童诗主题群阅读的研究。

一、夯实基础,群阅读促进习惯养成

《人有两个宝》《升国旗》是针对刚入学儿童编排的关于习惯养成的儿童诗。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用简洁如话的语言“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教育刚入学的儿童养成“手脑并用”的良好学习习惯。“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国歌声中,高高升起。我们立正,向您敬礼。”短短25个汉字,给学生传递的是爱国的情操、文明的礼仪。

一年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倘若从儿童诗教学入手,养成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既避免简单枯燥的说教,又使学生得到语言、情感上美的熏陶。于是,笔者精选了一系列习惯养成篇的儿童诗,领着儿童边读边做,不需要讲解,更不用死记硬背,因为生活中天天都用得到。

《太阳公公起得早》(鲁兵)“太阳公公起得早,他说:‘宝宝在睡觉,我去叫一叫。’……宝宝到哪里去了?宝宝在院子里,一二三四做早操。”《梳头》(朱庆坪)“小梳子,梳梳头,梳出一个傻妞妞。”《过马路》(北董)“过马路,我不急,左边右边看仔细。看到没车我再过,交通安全数第一。”……

就这样,读得多,儿童自己都会编了――“头放正,腰挺直,定定心,动脑筋。”不管好不好,鼓励小朋友写下来,署上大名,儿童俨然成了真正的小诗人。这也为儿童打开了一扇通往写作的天窗。

二、拥抱自然,群阅读激发创作灵感

儿童诗中对自然景物的精雕细琢而体现出的情趣美是儿童天真烂漫、丰富多彩生活的缩影。

小学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著名作家冰心创作的《雨后》“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开头便把儿童的思绪拉到了春雨后清新的广场上,主人公“泥裤子”和“撅小辫”的形象让儿童感同身受。借助冰心奶奶无穷的文学魅力,“小诗人”大胆地进行了“时空穿越”――

《雪后》:青翠的苍松挺着胸膛,地面上像铺了一层雪白的地毯,雪地里一群可爱的孩子,快乐得好像天使一样。小哥哥飞快地滑着雪,在雪地上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他高喊:“滑雪真好玩!”(谭远,9岁)一根根树枝像胖乎乎的薯条,广场上成了一片雪地。雪里一群可爱的孩子,快乐得好像在游乐园一样。小哥哥在雪地上奔跑,在雪地上印上了一个个脚印。他喊:“弟,注意,冷!”说着自己就“阿嚏”打了个大喷嚏!(吴越,9岁)

小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著名儿童诗人金波以儿童的视角、诗意的语言创作了“我最喜欢/夏天满地的鲜花: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这般清新自然的诗作,唤起了学生创作的灵感:“我最喜欢/夏天满池的荷花: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比天上的朝霞还美!我最喜欢/夏天草丛中的萤火虫:这里一只,那里一只,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可爱!”

冰心、金波都是儿童非常崇拜的儿童诗诗人,笔者趁热打铁,给儿童精心准备了一串糖葫芦儿童诗呈送:《春的消息》《花的梦》《风筝》《狗尾草》《纸船》《嫩绿的芽儿》《母亲》。了解了诗人,知晓了儿童诗的创作背景,儿童就能跟随诗人的脚步去追寻诗歌中独特的艺术美感。

三、悟情入境,群阅读唱响美的旋律

“诗者,志之所知也诗者,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情感是儿童诗的灵魂和生命。优秀的儿童诗总能以丰富动人的情感引起小读者的内心共鸣,使他们从中获得艺术的享受以及美的熏陶。

1.物我合一,美轮美奂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家》)“千首曲,万首歌,装满一箩又一箩,唱咱水乡新生活。”(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水乡歌》)诗人用无痕的笔勾勒出对祖国、对家乡厚重的情感。

“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雨点落进江河里,在江河里奔跑。雨点落进海洋里,在海洋里跳跃。”(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雨点》)“一切景语皆情语”,热爱自然是儿童的天性,因为爱自然而爱上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儿童诗。

这种景情交融的优秀儿童诗数不胜数。于是笔者就鼓励儿童自己去寻找这一类自己喜爱的儿童诗。儿童在浸润图书馆、翻阅海量儿童诗、合作筛选的过程中陶冶了情操,提升了文学鉴赏能力,还拉近了人、文、物三者的情感距离。瞧,儿童推崇的诗作真的绝代风华:钟代华《春天的郊野》,林换彰的《日出》,刘饶民的《海水》……当读到“我伸出舌头一舔,呵,春天,好甜。”儿童天真地伸出舌头,说:“舔到了,真甜!”读到“海水海水我问你,你为什么这么蓝?海水笑着来回答:‘我的怀里抱着天。’”学生的语调自然上扬,“语感”则自然形成。

2.人伦精神,温馨美妙

儿童的心是最善良、最博大的,他们的内心有很多美好的愿望。而儿童诗正是儿童天真、自然情感的流露。

“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赵永红笔下《乡下孩子》的幸福,让城里的儿童向往不已。乡下儿童,城里儿童,同在一片蓝天下!“乐呵呵地捉回了/一只绿色的蝈蝈,喜滋滋地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滕毓旭笔下的“盲婆婆”传递给儿童的是“善”――对老人的关爱,对残疾人的尊重,对邻居的帮助。“踮起脚尖儿,走进浓绿的小院,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学生从作者于旭的儿童诗中学会了尊师重教,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父子母女间的亲情,邻里间的友情,师生间的深情,都在儿童诗中得以体现、升华。

优秀的诗人往往用真情酿成甘露,引领儿童走向真善美。“爱”和“善”是儿童诗中常见的主题。教者沿着这条主线,引领学生阅读“母爱”:妈妈的心,像我的影子/早晨,我去上学/在教室里念书的时候/她就躲在我的耳朵里,悄悄地说:“要认真读书哦……”(林换彰《妈妈的心》);体悟“亲情”:……只有外婆眯眯笑:“人家不买我要买。”她把小猪抱过来,拍拍小屁股,摸摸小脑袋,她叫小猪好乖乖(鲁兵《背小猪》);分享“友情”:……一个人/就像一棵小草/只有大家站在一起/才不会被狂风吹倒。(钱万成《一个人》)

依托教材,以点带面有主题地进行儿童诗群阅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越,同时在此过程中深入地理解作品,领会作者的创造意图、创作技巧,从而喜爱儿童诗、喜爱文学创作。因此,本人认为,儿童诗群阅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也是写作与思维能力的有效补充。

参考文献:

[1]诗大序.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269.

第9篇:儿童诗歌精选范文

一、诵读优秀的童诗,激发浓厚的兴趣

1.推荐优秀童诗,开启智慧。开展诗教必须先从引导学生大量诵读优秀的儿童诗人手。课内外,我积极引导学生读诗,让学生从小接受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的熏陶。我鼓励学生借阅、购买圣野、柯岩、金波、鲁兵等老一辈儿童文学作家的儿童诗作品,订阅各类选发儿童诗的、有一定文学品位的少儿报刊,让儿童诗进入学生课外书的领域中。

2.大量诵读积累,厚积薄发。语文课上、诗教课上、社团活动中,我积极引导同学们多读优秀的诗作来积累语言,让诗的情感、诗的语言、诗的艺术一点一点地深入学生的心中,以达到虽未从师,却已潜移默化,学以致用的境界。

3.反复品读欣赏,激发兴趣。在学生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我利用校本诗教课、班队活动等,举行诗歌朗诵会、推荐好诗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从艺术水平、表现手法等各个角度去欣赏、理解、读懂每一首诗。对诗歌中的个别字眼进行反复研读,仔细品味。这对激发学生读诗、写诗的热情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4.创设诗意氛围,熏陶启蒙。注重在学生的生活中创造出诗的氛围。例如,用同学们自己创作的优秀诗句布置班级、校诗歌墙等,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儿童诗作品,鼓励其积极投稿。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创作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儿童诗:可以抒情,可以叙述,可以咏物,甚至写童话诗,使创作的儿童诗作品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二、点燃创作的激情,倾听花开的声音

1.在诵读感悟中迁移仿写。诗读多了,背多了,学生们的口头语言就变得丰富了,语言中的想象因素也增多了。再加上有了诵读的优秀诗篇打底,他们开始摸索、模仿其中一些诗歌的写作套路进行自我创作。从语文教材中的《乡下孩子》《一株紫丁香》到《水乡歌》《雨后》等诗中,他们懂得了儿童诗的格式;从对表达内容的构思中,明白了诗歌要写什么,怎样写;从学习,吸收和方法的掌握中,他们领悟了儿童诗写作的技巧、特点。

2.在迁移写作中自发创造。最先,学生们只是模仿诗的语言方式,为诗添加另外的意境。熟能生巧后,我开始教他们学会和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对话,把它们想象成如同我们人类一样灵动的生物,渐渐地在头脑里形成一张张色彩鲜明的画卷。

3.在激情创作中捕捉诗花。写诗不同于习作,两三行也能是一首诗,只要表达出自己的想象和发现就可以了,而学生比成人更具有独特的视角和新奇的想象,这些又是写诗的必然要素。学生们一首首稚嫩、新奇、纯真的小诗跃然纸上,如《初雪》:

雪花落在了冬青树上/冬青树变白了/它在洗发/满头的泡沫/雪花落在了草叶子上/草叶子变白了/穿上了一件白棉袄/雪花落在了汽车上/汽车变白了/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白地毯。

4.在朵朵诗花中精心润色。写诗和写其他文章一样,也要多修改多润色。修改润色的最好办法是朗诵给自己听。听起来不顺,就修改。改得读起来琅琅上口,自己越读越感动,越读越有味,这样就好了。在引导学生自觉修改的基础上,我和大家一起修改润色,典型的修改处说出修改润色的原因,通过比较,使全体写诗的学生受到教益。其间,修改润色的内容包括语言、形象、押韵甚至立意等。这样,一首首清新隽秀的小诗就会尽情绽放。

三、引领倾情的品读,润泽心灵的净土

诗能够对人的精神进行引导、教化,对人的心灵进行熏陶、滋养。通过对同伴创作的儿童诗的赏析、品读,学生由个人心灵的净化、性情的温柔敦厚,进而发展为人与人关系的融合,从而弥漫于家庭、社会以至国家。郑国威是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一年级就与诗歌结缘。2004年2月2日,他投到《京江晚报》的一首小诗——《关爱小树》发表了:

别揪小树的头发,别折小树的手脚,难道你没有听到小树在哭诉?假如有人揪你的头发,你会不会因疼痛而忍住?

假如有人断你的手脚,你会不会因伤残而不顾?

叶子还是小树的鼻子和嘴,枝杈是小树的手脚,在阳光下,它们吸进二氧化碳,把新鲜的氧气儿吐,

空中的气是多么清新,人的心情是多么畅舒?

树是我们生命的源泉!为了你我他,请关爱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