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共享研究现状范文

财务共享研究现状精选(九篇)

财务共享研究现状

第1篇:财务共享研究现状范文

关键词:数据共享 财务风险 问题探讨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已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对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架构和运行模式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动。而从另一个方面上看,这种影响也对于各种微观的经济类型产生了深刻的变动。企业的核心是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工作要更加注重自身的调整,适应财务工作的信息化、数字化,促进企业的财务工作能够在数字化时代更高效率地运转,这一点对于企业在新时期、新阶段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关键的。而电子计算机技术不仅能对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契机,同时也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因此,加强对于数据共享时代的企业财务的风险防范至关重要。

一、数据共享对于财务的影响

数据共享时代的财务管理工作和传统的时的财务管理工作截然不同。数据共享时代企业能够运用U盘等移动的数据储存端,或者是采用在线点对点、云层储存的技术,对相关的财务管理的数据,即传统的对账单以及各种成本核算等内容,以数字化的格式进行撰写、修改以及传输,这样就可以打破空间以及时间的界限,能够高效、灵活地处理财务数据信息,从而大大地增强了企业的管理效率,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不过,数据共享时代同样也会有很多方面的问题。比如数据共享时代往往出现更为明显的侵权状况,相关的财务工作人员也可以更为便捷地对相关的财务信息进行拷贝,如果用于违法的活动,则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数据共享时代的技术淘汰速度也非常快,如果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不能及时掌握新的电子计算机信息系,那么就很容易落后于现行的技术,从而在无法适应当前日益数字化和信息化的企业财务管理趋势。

二、数据共享时代财务面临的风险和问题

(一)数据系统自身存在和面临的风险

当前比较流行的财务管理以及账务统计类电子计算机软件一般都是在微软公司的Windows系列电子计算机操作系统环境下运行的。不过随着2014年的四月份微软公司正式停止对WindowsXP系统更新,一部分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可能会出现一些来自网络的攻击,其系统的漏洞也会更加明显,这些都给数据系统方面带来不少风险。

(二)财务人员管理和操作的风险

数据共享时代,很多企业的财务台账以及有关的财务信息都需要进行数字化撰写,这些方面的更新对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而言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当前流行的财务管理软件数量不少,很多都发挥着非常优越的整合作用,对于财务管理工作而言起到了非常积极的影响。不过由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对于电子计算机的系统和相关软件的自动化操作上仍然存在不熟悉的状况,往往会出现工作效率较低,甚至容易在日常的账务软件操作过程当中由于操作不当出现疏漏的状况,这些也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三)政策法律方面的风险

当前对于数据共享以及网络信息犯罪的规范和打击的力度都还是不够的,很多数字格式的电子账务报表一旦丢失被犯罪分子所利用,虽然也可以提讼,但是毕竟数据化的账务信息在流转上更为容易,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的云平台或者是其他的一些移动的数据存储端进行录入,也可以进行格式化消除,取证的难度也较大,因此,很多地方的网络公安干警虽然已经投入了很多关注和努力,但是仍然没有办法扭转在法律和政策方面的漏洞,往往会出现一部分难以追查和的领域。

(四)信息安全方面的风险

信息安全方面的风险,除了第一点所分析的系统自身以及其所面临的停止更新以及无法进行补丁的状况,还包括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来自于互联网上的网络病毒以及网络攻击。网络病毒是从电子计算机进入家用化时代开始就已经不断地发展,特别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电子计算机普遍遭受到了各种网络病毒、木马程序以及相关的网络的攻击等,虽然杀毒软件对于这一类问题能够起到比较好的防御效用,但是电子计算机的病毒仍然不断更新换代,这也对企业的账务信息安全带来了不少威胁。

三、数据共享时代财务风险的控制

(一)完善管理制度,对风险进行评估

企业要针对财务在数据共享时代所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控制,首先就应该对电子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数据进行妥善的保存,任何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在提取、撰写、存储相关财务数据的时候,都要进行严格的备案登记制度,并且要对于当前的计算机信息安全风险进行学习、掌握以及充分的评估,避免给企业带来了损失。所以,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能够更好地对于当前的风险进行规避。

(二)加强财务专业素质教育,强化企业相关风险意识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要进一步强化自身的财务管理业务素质,要学习会计电算化等新的财务会计技术,并且企业要重视持证上岗以及知识更新,让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到当前数据共享时代当中电子计算机以及数字化的财务管理数据遭到的威胁。

(三)优化企业软件管理,强化流程标准管理

企业在财务部门当中要及时进行软件更新,包括电子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以及企业的财务管理操作软件,淘汰不合时宜的落后软件。同时,对于财务信息的流转,以及储存的等方面的工作都应该有一个具体的流程,所有的操作都应该符合相关的要求和规范,避免出现差错,从而对企业的信息化财务数据进行更为全面的保护。

(四)防范风险,提高财务和企业信息处理能力

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要多方学习相关的电子计算机风险防范技术,然后更大程度地革新自身的管理规范,防止自身的管理出现一些漏洞。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是不断革新的,很多硬件以及软件上都会产生改变,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要进行财务信息化的操作,就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提升企业的信息处理能力,综合研判风险,从而为企业财务信息化工作的有序、安全进行提供一个好的技术平台。

参考文献:

[1]张润丰.中国推广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34):144.

[2]柯明.财务共享管控服务模式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8,(34):60-62.

[3]隋玉明.大数据时代的财务共享问题研究[J].财会学习,2014,(2):27-29.

[4]汪静.云计算下电网企业财务共享管理模式研究[J].财经界,2013,(35):199.

第2篇:财务共享研究现状范文

【关键词】财务共享;物流行业;可行性

随着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企业财务管理是影响企业正常发展的重要因素。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思想强化本企业的竞争实力,是确保物流公司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足的重要支撑。财务共享作为现代企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完成财务共享可以发挥优秀企业的管理优势,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

一、中信通讯应用财务共享中心实例

共享服务模式在我国发展较晚,实际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中信通信作为全球富有活力的大型通信运营企业,其运营规模和管理水平在国内业界处在领先位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处在多元化、国际化的发展状态之下,中信通信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中兴通信在2005年开始引入财务共享服务管理模式,这是最早引用这个国家先进管理模式的国内企业之一。现阶段,ZTE中兴的SSC业务已由股份公司发展到集团方位,由基础的财务核算业务发展到其他增值服务业务方面。中信通信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可以为企业的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经营决策等提供全方位的数据支撑,能有效降低财务运营成本。财务共享中心中的数据,是通过系统进行传递,促使多数数据可以根据系统的设定自行复核、拷贝,从而有效降低工作量和风险。那些必须人力处理的数据会集中到服务中心操作人员设置,很好的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和质量。

二、物流行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可行性

近几年,虽然我国的物流业有着较快的发展,但与西方国家比较,我国物流企业不论从数量、规模、服务质量上还不尽如人意。以笔者所在的广西玉柴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广西玉柴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中国500强企业。拥有30多家全资、控股、参股子公司,总资产10亿元。财务管理上存在融资难、资金使用效率低、财务监管不达标的共性问题外。对其下属公司财务的控制力度不够,原有的传统核算方式和内控制度不够合理,导致各个级别核算单位打自己的小算盘。同时,缺少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导致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核算不规范、违规违纪等问题时有发生。

公司的管理现状及业务需求成为财务共享模式发展的土壤,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创建财务共享中心带来良好的机遇,目前,公司所辖30多个分子公司已经实行会计电算化、利用内部结算中心进行资金的初步归集和使用。下一步,正在积极推广ERP系统的综合应用到整个公司的不同业务流程中,因为财务共享中心必须借助ERP系统对企业的数据进行收集并给予相应的业务支持。以ERP系统为基础,信息机系统对企业业务进行拓展,某些与应付项目相关的内容可以让供应商进行远程填写,使用网络传输,财务工作者只需定期审核数据的准确性即可。

三、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关键点

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第一步首先是财务集中管理,财务集中管理是把各个独立法人单位基于资金使用权、财务自不变的状况下,运用会计集中核算方法和资金集中方案对整个公司的经营情况和资金运转状况实施全程监控,从而更好地处理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财务管理关系,实现灵活、集中管理财务的目的。在具体操作设计上有以下步骤:

1.设计登陆入口

登陆模块作为管理的重要模块之一,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验证用户的登陆信息是否正确,确保整个系统安全。为公司的管理人员、统计人员、操作员等提供登陆界面,设定登陆人员的操作限制,提供相对应的系统界面。这一功能主要以系统安全性角度入手,确保各个岗位的人员各司其职。

2.处理物流订单

如果收到客户订单之后,系统必须对订单信息进行录入,详细处理物流订单、核算所需的费用并进行审核,审核完成之后,为合理调动做好准备工作。信息部门提供使用的车辆及人员,调度人员依照订单的性质、客户需求、目的信息对所需车辆进行配载,配载完成后与驾驶员签署运输合同,发运时使用短信告知客户货物的发货信息。系统可以根据运输工具的位置、货物重量及其他情况实时处理,多运输车辆实施追踪定位,保障整个货物运输的安全性。如果货物达到目的地之后,必须及时发信息告知客户货物已到达,并处理货物后详细填写回执单。

3.业务及资金收取

设计财务共享中心最重要的一点必须确保统一化的操作步骤,这一步骤是否合理,严重影响着整体的工作效率。因此部门经理应该深入项目组内,流程的改变必然与一些人的工作习惯不同,经过高层领导细心指导方可深入人心,并对存在分歧的地方实施调整。在整个业务流程中,对客户的支付的现金、支票收据进行清点、缴存及收款信息必须财务人员进行处理、数据的报送、财务处理、收款存款工作可以由共享服务中心实施。同时业务流程中因必须时时解决客户的查询及业务问题,必须随时联系前线销售人员进行沟通解决,这类日常的协调业务采用电话、Email等手段实现,必要时可以面对面解决客户的问题。

四、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入,在物流业中运用财务共享中心进行管理,可以增加企业管理的效率,降低物流中存在的信息处理慢、管理不规范问题,为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闫旭.浅谈集团财务信息化建设[J].经济视角,2012(8):34,57

第3篇:财务共享研究现状范文

【关键词】财务共享;管理会计;大数据;信息化

一、研究背景及现状分析

(一)研究背景2013年12月,财政部《关于〈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的通知》中指出:“分公司、子公司数量多、分布广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应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集中,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国家政策的推动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助力下,越来越多的集团化企业已开始建立并运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2017年9月,财政部的《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802号——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指引》中指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应遵循数据共享原则。管理会计发展高度依赖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而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有利于管理会计基础数据的标准化、统一化,便于为管理会计分析提供更为准确、细致的数据。

(二)发展现状分析1.管理会计发展现状。管理会计是将会计和企业管理活动充分结合,利用相关数据信息,使管理会计职称充分渗透在企业战略规划、财务决策、执行控制、绩效评价等各个方面,是现代企业管理在会计领域运用的结果。管理会计萌芽于20世纪初,在西方国家发展起步早,运用比较广泛。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加入WTO以来,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才逐渐与国际接轨,管理会计在我国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未发挥其应有的企业经营管理作用。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我国对管理会计发展的要求也越发迫切,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经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财务共享服务发展现状。20世纪80年代,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建立了第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标志着财务共享服务首次在企业经营中得到运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电子计算机科学的进步,众多企业跨国业务增加,加速了财务共享服务及外包业务的发展。财务共享服务的进一步推广,使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大型集团企业纷纷开始建立财务共享中心,以期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21世纪初,摩托罗拉、通用电气等外资企业先后在中国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相较于外资企业,中国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发展起步较晚,2005年,中兴通讯成立中国第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2013年后,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中国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2019年,中国中央企业已有50%已建立或规划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二、大数据时代下管理会计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财务基础数据信息化程度较低中国财务最初的计算工具是算盘,通过账本记录,形成手工账目。手工时代财务发挥的仅是简单的记录功能,记录下来的仅是与账务相关的企业内部的“小数据”。会计电算化替代了最初手工核算的方式,会计数据从记录到报告的速度和准确性有了质的飞跃。企业经营数据信息通过资金的收支在财务部门有所反应,但当前大部分财务报表数据只反映了其中10%的信息,90%与财务核算关联不大的数据则被隐藏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经营对财务数据的精度和覆盖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9年被称为财务数字化的元年,这意味着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能将不再是核算,而是财务信息承载的数据的统计和挖掘。

(二)企业财务数据标准化程度不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依赖于企业会计核算质量和企业内部控制健全程度。一方面,对于集团企业而言,各分子公司独立核算,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工作习惯不一致,导致部分会计信息统计口径不统一,从而降低了基础数据的质量。另一方面,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将导致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受到挑战。例如,评价系统的缺失将造成内部控制执行力大打折扣。内部控制体系中管理环节调整和流程再造的缺失,会弱化管理会计的效果并阻碍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三)企业管理层重视程度不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企业崛起速度较快。经济腾飞时代对企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较高,对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会计部门职能对企业而言更多是满足监管方面要求,如此大环境背景下,造成了中国企业会计重财务会计、轻管理会计的企业文化。企业重视程度不足也制约了管理会计的发展。

(四)会计人员水平不一企业会计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匮乏。企业很少设有专门的管理会计岗位,管理会计职能通常是财务会计兼任。许多核算会计虽然核算水平较高,但仍缺乏管理会计专业知识,对管理会计基础理论掌握并不扎实,同时受到经验所限,更注重财务会计事后核算、反映的职能,而忽视了管理会计预测、决策、评价等功能。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贡献

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专业化、标准化、流程化、信息化的财务数据中心将大力推动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跨越发展。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专业化提升了管理会计信息的覆盖面管理会计与传统核算会计的最大不同之一就是管理会计参与企业的价值创造流程。如果说生产部门的产出是产品,销售部门的产出是销售额,管理会计的产出就是从经营活动中采集加工的数据、提供的信息。在传统会计核算中,各业务部门向财务传输数据的时候,财务记录的往往仅是会计科目,以及会计科目维度上的数据信息,大量数据被丢弃不用。财务共享中心不仅掌握企业经营过程中量化、金额化的信息,同时也掌握企业行为信息和交易信息等非财务化的信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成立,使得企业财务信息拥有更专业的信息采集加工过程,更深入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从而扩大了管理会计信息的覆盖面。

(二)标准化提升了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打破地域的限制,标准化的集中核算模式将分散的数据进行整合,从而达到高效传递和处理数据的目的,能够有效降低终端运行的困难,将数据在服务端进行云计算,提高了数据处理的能力和效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标准化的表单进行信息的采集,有利于信息统计口径的统一,从而提升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时也降低了由于口径不统一的原因,转化信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减少了统计的时间。

(三)自动化降低了管理会计信息的采集难度在财务传统核算采集数据的时候,受制于采集数据的能力和时间限制,采集的往往是大量的“小数据”,且费时费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引入财务机器人等先进数据采集分析的智能工具,将使管理会计的信息采集难度降低,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有利于管理会计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中国财务人员队伍虽然庞大,但结构存在不合理,同时偏重于传统核算的财务人员已经不能适应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主要职能之一是企业会计人才的培养中心,财务管理中心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具备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管理会计人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选拔和培养财务人员,使其具备良好的管理会计知识、信息技术、数据挖掘处理能力,拥有一定数量的综合性人才是做好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必备条件。

(五)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推动了财务向经营的转型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财务会计计量、记录、报告的智能逐渐被人工智能替代,财务部门如果不能实现向数据中心的转变,就会在企业经营中逐渐被边缘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推动着财务向经营的转型,这也符合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管理会计要求财务部门充分参与到企业经营中,不仅要知道“我情”——自己的状况,除了事后核算记录的财务状况,还有事前预测、分析的情况,全方位了解自身的经营情况,除此之外,还需要了解“客情”——客户的情况,以及与企业经营有关联的其他企业的情况。财务共享中心将会成为企业的数据中心,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相关的经营数据,助力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推动财务向经营转型。

四、结束与展望

在大数据时代的浪潮下,我们可以看到万物互联的世界,可以看到财务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对为财务工作带来的巨大变化。大数据时代对财务的要求早已不再局限在会计核算功能,企业经营决策更加依赖于管理会计预测、分析的功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不仅能够满足企业标准化、流程化的财务管理,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更能集中企业经营数据,从中提炼分析企业经营相关数据,充分发挥管理会计职能,用数据助力企业的发展。(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云南昆明650000)

参考文献:

[1]梅波,王焦.基于学生能力提升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分析[J].时代经贸,2018(13).

[2]吕芸.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研究[J].时代经贸,2018(20).

[3]韩向东.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应用现状和成功实践[J].财会学习,2014(11).

[4]熊磊.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信息化有效实施策略[J].会计之友,2015(4).

[5]布莱恩·伯杰伦.共享服务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第4篇:财务共享研究现状范文

关键词:某大型发电集团 财务共享中心 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

中图分类号:F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2-268-02

一、财务共享中心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

财务共享源于上世纪80至90年代,当时美国、日本、欧洲等跨国大集团出现大规模重组兼并潮。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业务单位分散、行为规则不统一、服务不标准、管理成本增加等都给管理者带来挑战。一些企业开始开展管理变革和流程再造,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共享服务应运而生。财务共享中心就是将企业财务进行流程梳理、再造,将同质化、标准化、专业化的通性业务交由共享服务中心完成,例如应收、应付、总账、固定资产、工程管理、费用报销、资金集中支付、档案集中管理、财务报告统一出具等业务处理,形成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自该理论建立以后,国内外学者和企业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理论研究方面,在国外,众多学者如MOLLER、SCHULMAN、BERGERON等等,从财务共享服务概念、财务共享服务优势、流程再造、关键因素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而国内对于财务共享服务的理论研究,则侧重通过案例研究财务共享服务的适用范围和作用、模式选择、实施步骤、关键因素、障碍及风险等方面,例如,张瑞君等人通过对中兴通讯的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了财务公司服务模式选择、财务共享服务优势、流程再造等理论。侯锐等人通过对中国电信的案例,介绍了中国电信构建财务共享服务过程和实施的成效。

在实践方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是企业集中式管理模式在财务管理上的升华。从福特公司第一家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至今,美国《财富》500强中86%的企业己经或正在建设共享服务中心。而在国内,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已经或正在建设自己的财务共享中心。例如中兴、华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宝钢集团、海尔、长虹等。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对财务共享服务探索、应用和变化,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准共享制下的财务共享服务”。

总的来说,相对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国外的较成熟运用,在国内尚处于探索阶段,仅有少量的大型企业在不同程度上试行,未有适合各类行业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具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建议等完整介绍,企业还缺乏相应的实践指导。

二、发电企业集团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关键问题

无论从国内外实践经验,还是从项目管理经验出发,顶层设计尤为重要。首先诊断企业存在哪些问题,确定企业的项目建设目标,然后围绕目标,确立要实施的项目范围,再根据现有的信息系统和信息化建设规划以确立实施路径。唯有这样从全局、顶层管理者角度出发,全盘规划,才能尽可能避免在以后的实施过程中出现重复建设、工程返工等不可逆转的事情发生。

(一)建设目标

建设目标是财务共享中心的灵魂,对财务共享中心的定位和发展方向至关重要,对信息系统建设、实施路径、业务流程设置、人力资源、运营管理等等起着方向性的指导作用。从国内外的实践看,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目标主要有以下方面:提高效率、加强管控、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财务转型,并且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选择的目标也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欧美一些跨国企业在实施过程中更多考虑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因素,而国内企业则更多考虑集团管控、核算效率、会计信息质量等因素。

自2003年电力体制改革后,A集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分、子公司众多,地域分布广泛,层级复杂;业务也已经从原先单一的发电业务,向煤炭、金融、工程等多板块业务延伸。在财务核算与管理方面,已经逐渐不能适应集团公司的快速发展。基层单位核算工作重复度高、工作量大,现有业务流程零散,同质化业务的核算方法、会计处理结果不尽相同,核算质量差参不齐;在制度建设与执行方面,制度标准不一,执行力也有所欠缺;财务数据须通过层层汇总至区域公司、集团总部,信息处理不及时,使得区域公司、集团总部管理者很难监控基层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导致资源配置协同难度较高,弱化了财务对决策的支持作用。因此,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主要目标是统一规范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升效率、加强管控,促进财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

(二)实施范围

一般地,选择哪些实施财务共享业务内容和范围已经具有共识,即应选择那些重复性高、具有标准化工作流程的财务业务。但具体选择哪些财务业务进行共享,则应结合各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例如,宝钢集团根据其钢铁制造企业的生产特点,其成本核算和信用管理就没有纳入财务共享;而海尔集团除了成本外的其他财务核算和资金管理均纳入共享,他认为成本管理只有贴近业务才能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因此还由各基层企业进行成本核算,而不纳入共享;而资金共享则充分反映了其作为白色家电行业注重现金与营运资金管理的特点。

对于发电企业来说,收入较单一,成本项目也较一致,因此,围绕共享建设目标,可将实施范围定为收入、成本、往来、费用、资产核算、总账及报表等业务,对于资金,则暂不纳入共享范围。

(三)实施路径

定下财务战略、财务共享建设目标后,就要围绕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路径。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哪条道最可行,就要结合各个分、子公司地理区域的广度、业务的集中度、财务的成熟度等进行统筹考虑,确定采用一步到位或是分步推进的实施方式,在分步推进的方式下,是对业务进行分步集中还是统一集中,也需要结合企业现有的财务信息化系统、业务系统、信息化建设规划等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在实施步骤上,一般采取试点先行、分步推进、由点及面推广方式,但具体选择哪个单位进行试点,则要精心选择。从实施成功经验看,一般选取有代表性的、业务系统较为完善的基层单位先行试点。例如选取已有燃料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PMIS工程管理系统、营销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资产(采购)管理系统等业务系统的单位,这些系统中基本涵盖了财务核算所需要的业务数据,这样做到目的是能够在试点阶段充分暴露问题、总结经验,以便更好地进行推广;在试点运行至少半年后,经过详细的论证与优化,再将共享项目向其他同业务板块单位推广,最后向其他业务板块推广。

(四)信息系统问题

信息系统对财务共享中心的高效运作非常重要,一般包括ERP系统(财务、人力资源、采购、报销等功能)、企业门户、网上支付、银企直连、影像管理系统等等。这些系统的运用,尽量减少手工作业,最大限度地使用自动化运行,并且支持业务协同工作,使得各项资源发挥最大效应。但在实际中往往没有建立起统一的ERP系统,不是所有单位都有业务系统,各业务系统功能也没有有效整合,使得协同效应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难以发挥作用。这便需要进行相应的信息系统规划和整合工作。

A集团财务系统有SAP、ORACLE、远光等软件,业务系统也五花八门,既有集团统一部署实施的营销系统、生产系统、燃料系统等,也有各分子公司为生产管理需要而自行建设的系统(如物资系统、人资系统等),还有些新收购的、小单位只有少量的业务系统,这些业务系统如何与财务系统集成、与哪个财务系统集成、没有业务系统的数据如何接入财务系统、还要建设哪些系统以支持财务共享系统等等问题,都会影响到后期的实施问题,影响到实施效果,都要结合集团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在顶层做好设计。

(五)人员问题

在财务共享中心实施过程中,人员因素是个重要问题,同时也非常敏感。既要对现有财务人员进行岗位梳理,充分评估工作经验与知识背景,实现各尽其能;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在后期的持续运营中,财务人员的职业生涯通道问题,针对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及综合素质提升培训,保证各类人员能很快熟悉新的业务、人际关系氛围和企业文化。

在财务共享中心实施初期,人员一般从基层单位选配。在国有企业中,人员编制和薪酬问题是个特殊的问题,要考虑到职工队伍的稳定和社会效果。从已经实施财务共享的几个国有企业经验看,如果共享中心初期人员采取从基层借调的方式,将面临着几个问题:一是借调人员任务分配问题。因为不是长期工作,期限一到,共享中心就要重新考虑分配工作问题。二是借调人员的家庭问题。发电集团的基层单位一般在比较偏远的县市,如果财务人员长期借调到共享中心,可能会影响其对家庭的照顾。三是不利于财务人员的职业规划。因为在不是长期工作,所以可能会影响职工在基层单位和共享中心的职业规划。因此,在财务共享中心建设方案阶段,就要对人员做好统筹规划,做好岗位说明书,考虑好哪些职位由基层单位选聘,哪些职位可以外聘,做好招聘、安置、培养工作,避免因转型带来的风险。

三、相关建议

我国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在持续发展、不断创新,财务共享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段。发电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对公司财务、人事、业务的影响较大,应做好战略安排、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协调,结合发电企业的特点,选择好实施范围和时机,稳步推进,将财务共享的优势融入到企业管理中。

参考文献:

[1] 张瑞君等.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研究与实践[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8(6)

[2] 陈虎,孙彦丛.财务共享服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

[3] 张庆龙,彭志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思路与要点分析.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

[4] 杨方平(导师:陈明坤).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我国集团企业应用问题探讨.江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2.6

第5篇:财务共享研究现状范文

关键词:公共支出;科技公共服务;均等性;竞争性;政策建议

一、相关概念界定

公共支出,从动态上讲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由财政部门按照预算计划,向有关部门和方面支付财政资金的活动。从静态上讲公共支出是公共部门为实现其职能而支出的一切费用的总和。无论从动态抑或静态的角度出发,公共支出都反映了政府的政策选择,代表着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所造成的耗费和成本。科技公共服务是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公共服务是指政府和非政府公共组织按照法律规定,综合运用科技政策、财政投入等手段,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市场无法有效提供、公众需要的科技产品(包括基础设施、知识产出、相关服务)进行生产、分配与消费活动的总称。根据所提供公共产品的差异,科技公共服务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提供纯粹性公共物品的科技公共服务,例如国防与安全、公众科学普及、重大科学基础设施等;二是提供混合型公共物品的科技公共服务,包括公共环境科技例如污水处理等、公共卫生与食品安全、空间与海洋相关技术;三是提供带有生产的弱竞争性和消费的弱选择性物品的公共服务,包括各类专业技术服务,技术转移扩散服务等。一言以概之,科技公共服务是政府和其他非政府公共组织为满足社会对科技的需求和弥补市场机制失灵,政府和其它社会组织通过制定和运用科技政策,面向全社会和全体公众提供科技产品和科技服务的活动。包括运用公共财政资源组织开展基础科学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和科普活动,组织协调社会力量开展影响社会发展和公共安全的重大科技攻关,以及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

综上所述,科技服务公共支出就是政府或其他公共组织为提供科技公共服务支出,发挥市场机制的补充性作用,满足社会对科技需求而支付的财政资金,代表着政府提供科技公共服务的耗费和成本。一方面它需发挥公益, 通过为科技类公共服务活动提供服务来促进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另一方面它又需兼顾竞争,竞争性资助是科技服务公共支出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以任务为导向,向社会急需的重点科技服务需求项目倾斜,提高公共支出的效率。由此可见,科技公共服务支出由于其本质而天然具有了均等性和竞争性的特征。目前阶段,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是提供科技公共服务支出的重要载体和方式。2004年7月14日,上海科技研发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开通,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对外开展服务的科技研发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二、均等性视角下科技公共服务支出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第一次提出要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战略命题,2006 年10 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将科技公共服务均化等纳入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范畴。从公共产品理论视角出发,科技公共服务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其第一特征是非竞争性,即某一个人对公共产品的享用不会减少其他人享用该种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萨缪尔森,1954)而科技公共服务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从福利经济学角度出发,科技公共服务支出的均等化,使每位公民平等地享受基本科技公共服务,在实现均等化的过程中,使各地区、各社会群体,初步缩小享受基本科技公共服务的差距,有利于实现整个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加国民收入,以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终极目标。财政伦理是经济伦理的重要组成内容,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分配财政资金必须秉承公正、平等、人道的原则。科技公共服务支出均等化是体现一国财政伦理的重要体现,而财政伦理是实现基本科技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科技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本质在于提供基本的科技公共产品和科技公共服务,并确保普遍平等的享受,创造社会公平,实现社会福利水平的整体提高。

科技公共服务支出的均等化能够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社会公平,体现以人为本,实现人全面发展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然而,科技公共服务支出均等化不是简单的平均化,而是指结果的相对均等。均等化强调的是底线均等,即在我国境内的公民无论居住在哪个地区,都平等地享受国家最低标准的基本科技公共服务;同时,基本科技公共服务支出均等化并非强调所有人都享有完全同等的基本科技公共服务水平,而是从人权的角度去关注享有机会的均等以及结果的大致均等,确保我国全体人民享有社会经济发展的果实。科技公共服务支出均等化应该是在承认地区、城乡差别的原则下,保障所有公民都享有一定标准的基本科技公共服务。同时,科技公共服务支出均等化并不否认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利。因此必须尊重各地区的自主选择权。

三、竞争性视角下科技公共服务支出

首先,科技公共服务支出决策是自上而下的,存在的问题便是造成了非意愿消费选择下公共服务的过度供给和部分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并存情况,浪费了财政资源、损害了公众的福利。由于自上而下的决策供给制度,政府在不得知公众真正需要偏好的情况下,做出供给决策。这往往导致了各地出现大量的各类“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浪费财政资源,损害了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其次,在我国经济地区发展极不平衡的情况下,不同地区对科技公共服务支出的需求程度有必然的差异。再次,不同的产业结构要求提供不同的科技公共服务。一个区域应当结合自身独特的产业结构优先提供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科技公共服务供给,工业发达的区域重视基础科学研究,环境保护技术等科技公共服务供给;农业发达的区域更重视农业科技服务的供给。如珠三角地区第二、三产业发达,区域内集中了省内绝大多数高校,和以高等教育为依托的科研机构,为基础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综上所述,科技公共服务支出应当在保证相对均等化的前提下,积极寻求竞争性视角下科技公共服务支出的合理调配。从科技公共服务支出决策出发,科技公共服务支出应当优先向关系民生的项目倾斜,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对于不同地区,在城市反哺农村的大背景下,经济欠发达和落后地区的科技公共服务支出应当成为财政支出的侧重点。最后,科技公共服务支出的竞争性应当与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坚持统筹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严格项目审查和机构审查。

四、均等性与竞争性维度下科技公共服务支出政策建议

1.建立科技公共服务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完善考评监督机制。完善的评估制度可以有效提高科技公共服务的效率,是引导政府做好科技公共服务工作的重要制度,但目前我国科技公共服务支出绩效评价几乎是空白,需要大力开展科技公共服务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建设,不断完善考评监督机制。要根据公众科技公共需求的实际制定科技公共服务支出标准,作为衡量政府科技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与绩效的客观基础和科学依据,并逐步纳入法治化轨道。要引入多元化的评估机制,对科技公共服务的目标、执行、评估等环节,以及评估主体、评估方法、沟通反馈等过程进行科学的制度设计,准确界定科技公共服务的水平,并强化行政问责制度。同时,完善科技公共服务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利用,公共资金的调节与拨付,各个部门应用公共资金过程的监督管理强度都应当与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结果联系起来,财政资金积极向绩效评价结果满意的项目和政府部门倾斜。确保科技公共服务支出的均等性与竞争性的统一。

2.构建集中协调型科技体制,经常性支出与竞争性支出相配合。在实践中,科技公共服务支出应当稳定对经过认证的国家科研机构的投入作为经常性支出予以保障。同时,灵活分配竞争性支出。根据公共物品竞争性供给的思路, 在科技公共服务提供方面,不仅可以在政府内部引入供给竞争机制, 还可以采用不同的市场分权策略,将原来由政府直接提供的科技公共服务, 分散给民营企业、非营利组织甚至公民个人, 并经由多样化、混合式和局部性的制度安排, 将多个服务供给主体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彼此既合作又竞争, 构成一个高效的科技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3.改革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公共科技财政模式。目前,经济建设支出在省级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中依然占首位。过多的经济建设支出挤占了财政资源用于其他支出的空间。我国用于科技公共服务的投入严重不足,科技财政支出所占比重过低。财政支出要退出长期处于“与民争利”状态的竞争性项目,加大对薄弱的科技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同时,对于公共性强、外部效益大、边际社会效益高的基础研究和公益类项目,政府要大力支持,如公共卫生技术、人体生命技术、环境保护技术、农业技术等,提高其在科技公共服务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对一些排他性应用技术则予以技术研究开发的适当补贴,集中力量资助对区域竞争力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基础技术研究开发,如能源、计算机、生物技术等;重点支持应用面广,社会效益大的科技公共产品和工艺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如节能技术、农业技术等。

4.建立起科技公共服务的有效需求表达机制和信息系统。要解决我国科技公共服务支出的决策的自上而下的问题和现状,必须建立畅通的科技公共服务需求的表达通道,对症下药,因地因时制宜。同时,我国应当提高科技公共服务支出绩的信息化程度。利用各类大规模大容量的数据库,提高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尹音频:公共财政的社会职能探讨[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5).

[2]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公共科技服务”课题组.上海科技公共服务的现实与理想[ J ] .华东科技,2008(2).

[4]谢莉娇 徐善衍 刘世风:面向公众的公共科技服务及其体系建设[J].中国科技论坛,2009(12).

[5]江明融:公共服务均等化论略[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6(3).

[6]李 力:科普服务发展与新模式研究[M].科普研究,2009(1).

第6篇:财务共享研究现状范文

关键词:财务信息化;学校;财务管理;提高效能

财务信息化是指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结合当前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将多媒体网络技术、现代管理理念融入财务管理中,建立以会计信息系统为基础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从而实现在互联网的运用中更加高效的财务统计、核算、分析、决策、监督管理工作,促进学校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化,提高财务管理效能,从而促进学校发展。这种财务管理方式更加适应现代科技和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改善学校财务管理现状,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

一、学校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1.财务信息共享度不高

学校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学校财政状况,促进学校有序发展。而如果财务信息共享度不高,学校各个部门和负责人就不能及时地了解学校财政状况,还会影响相关部门进行决策分析,耽误学校的工作进程。财务非信息化或者半信息化都不能够全面地提高财务信息的共享度,只有建立完整全面的信息化系统才能更好地实现财务信息共享。

2.缺乏综合性和安全性

学校领导人要根据学校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决策,这关系到学校的政策和发展方向,而对学校的财政情况进行决策分析需要对财务进行一个综合情况的分析评价。现在部分学校采用分散的财务管理系统,财务信息不能及时汇总,就会影响学校负责人对学校发展情况的综合分析。同时,现在许多学校的财务管理方法存在较多的漏洞,极易造成信息泄露等安全问题,不仅影响学校财务管理的透明性,还会严重影响学校发展。

二、财务信息化在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为了改善传统的学校财务管理办法中存在的不足,现在许多学校都逐渐开始引入财务信息化管理方法,提高学校财务管理效能。财务信息化在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改变传统管理模式,规范财务管理过程

财务信息化管理改善了传统的学校财务管理模式,在现代财务管理方法的指导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全自动化的财务数据获取、传递、加工、分析过程,并且通过综合的管理系统建立一种在管理信息输出、披露时,不受时间、地域以及方式限制的工作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改变也更加有效地规范了整个财务管理的过程,不仅减少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也使得管理过程更加简单以及系统化,减少了人工失误对财务管理工作造成的影响,并且随着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成熟,现在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已经发展成为利用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方法和先进高效的资本预算管理、财务预算控制管理、会计核算管理等多项财务信息化控制手段来帮助学校进行更加科学、高效的财务管理,建立了系统、规范的学校财务管理过程。

2.提供更好的决策分析帮助

财务信息化也就意味着财务信息的综合化,信息化的财务管理系统能够初步去除冗余的信息,将真正有效的决策信息呈现给管理者,使学校管理者能够看到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并且能够根据这些信息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决策。财务信息化能够有效消除传统管理模式的缺点,将财务信息更加快速、准确地展现给决策者。同时,利用现代化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还能为决策者提供数据分析和改良措施建议,决策者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决策,并且还可以通过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决策模拟系统进行决策模拟实验,以帮助学校管理者制订更加高效的管理措施。

3.有效提高财务信息的共享度

通过一个整体化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整个学校的各个部门都能及时得到财务信息的共享和反馈,通过了解其他部门的管理运作来对部门工作进行合适的调整改善,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整体工作。同时,财务信息化也能够及时反馈财务信息,帮助学校各部门发现和改善财务漏洞,并且及时将部门改善措施分享传达,使得财务信息的管理更加合理化。财务信息共享度的提高也有利于学校部门进行财务预测,通过各个部分财务信息量的汇总提高学校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及时进行决策,帮助学校及时处理财务问题。

三、加强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方法

1.做好科学的规划设计

要对学校财务管理方法进行改善,首先要做出科学的规划设计。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在施行过程中不断对学校政策进行调整和改善。因此,学校领导人首先应该重视学校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加强对各部门的工作管理和监督,要切实加强信息化管理意识的紧迫感和重要感,坚决推进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决心,科学地对各部门工作进行分配和督促。学校各个财务管理部门也应该提出增强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方案,由学校领导人进行统一决策,找出科学的规划设计方案,从而提出有效地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2.制定信息规范

拥有一个统一的财政信息编码规范是学校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关键工作,也是提升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共享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工作。只有统一的规范信息编码才能够实现财务数据的交换性和可比性,为财务数据的合并、分析以及数据报表的生成和管理提供了基础和便利。一个规范的信息编码系统能够提高学校财务管理系统的整体性,更好地实现数据的共享与传递,从而更好地提升学校的财务管理效能。

3.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加强学校财务信息化管理必须重视信息安全工作,只有安全的管理系统才能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效果。因此,学校也必须重视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安全性,要及时对可能存在的漏洞进行修补,定期对系统性能进行检查测试,防止因为系统错误而导致的财务信息错误,以免影响学校的财务工作,加强学校财务信息的安全性。

学校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是目前学校财务管理发展的主要趋势,并且能够切实有效地提升学校财务管理效能,帮助学校顺利开展一系列财务工作,从而促进学校整体的快速高效发展。但是目前的财务信息化工作也存在许多不足,还需要学校在实践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合理改良,只有不断地对其进行创新和改进,才能更好地提升学校财务管理的效能。学校领导人要提高对财务信息化工作的重视度,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加强监督管理,改善对财务信息化的认知,使其能够发挥更大的功效,切实改进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加快学校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第7篇:财务共享研究现状范文

关键词:财务共享;管理会计;财务转型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5-0-01

随着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正式出台,管理会计的改革不断深入,在企业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同时,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企业的组织变革,促使会计工作从分散式的独立核算模式向集中式的财务共享模式转变,对管理会计职能的有效发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对管理会计改革的推进有着重要作用。

一、财务共享模式内涵

财务共享服务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企业财务流程处理的基础,把组织结构的合理配置、相应流程的规范、提高流程效率、减少运营成本的支出以及创造价值作为最终目标,站在市场视角上为企业客户提供专业化服务,进而对企业进行有效的分布式管理模式。

二、建设过程

财务共享服务要想顺利发挥作用通常要经历以下组建过程:

1.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先期评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虽然能够为企业集团带来大量优势,但并非适用于所有集团。因为要使其有效运行必需拥有强大的信息系统、良好的管理模式和高质量的员工素质作为技术支撑。此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涉及到先前的管控模式、职责分工、财务流程、作业方式的一系列转变和优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决定是否采用该模式时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状况,谨慎思考,进行先期评估工作,这样一来,就能充分了解自身条件,楣菇ü蚕矸务中心打下基础。

2.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设计规划。作为建设和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关键,规划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需要确定怎样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并涉及到以下具体步骤:首先,分考虑各方面因素确定共享服务中心的地址;其次,确定共享服务中心的规模;最后,就建设项目进行投资收益分析,制定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规划。

3.建设实施。通过上面的步骤,项目团队需要按照之前的工作成果和要求,具体进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和实施工作。具体包括:规划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流程及架构,制定详细的关键绩效考核指标;实施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做好过渡期的相关工作及人员转移。

4.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营管理。在完成了工作转移以后,就要正式进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营阶段。此时,管理团队应认真执行之前的业务流程服务等级协议,保证服务中心运营稳定。

三、建设中面对的问题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有很多益处。然而,在建设过程中,依然面临很多方面的问题。

1.系统安全性问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涉及到信息系统的建设,必然会产生数据的频繁交互传输,内容中不免涉及到公司的一些机密信息,而且,由于数据集中化处理,信息处理量必然激增,由于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黑客及病毒入侵风险不可避免,一旦信息系统遭受破坏,将会给企业集团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财务人员职能转变困难。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的过程中,必然涉及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变革和业务流程的改进。其中必然包括财务部门职能变革,也将会涉及到财务人员的再分工,即财务人员转型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财务人员需要重新熟悉业务流程,接受新的系统,难免会产生不适应,从而影响操作的稳定性。此外,财务共享模式也将使财务从简单的会计核算向以业务运营管控和价值链创造的方向发展。财务人员在职能转变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不能适应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所提出的新的要求。这些都是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面临的问题。

3.信息系统维护成本极大提高。为了使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稳定运行,需要指派专人负责设计财务共享中心的信息管理模式及提升信息系统管理功能,而这些方面都会产生大量的花费,甚至有可能给企业造成负担。这些巨额成本投入一旦不能得到预期的回报,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四、解决建议

面临上述困难,企业要想使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达到预期的效果,有必要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

1.推进系统安全性建设,严格控制访问权限的管理。财务共享通过标准化处理提高流程运行效率,最终为企业创造利益价值。所以要想该模式的有效发展,就必须要保证数据信息的可靠性。那么,就要对数据的访问权限进行确定。在共享财务服务中心中,许多内部数据可以共享,但对于内部的一些机密数据,在共享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被窃取和篡改的可能,对于这些数据,就需要设置访问权限,提高信息的安全性;同时,还要加强对数据使用者的管理,尽量避免由于人为原因导致的数据的泄露和相关操作不当的风险。

2.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在共享服务中心运行的过程中,难免会涉及到人员职能的更新,此时,就必须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使员工尽快适应新的系统,提高运行效率。而且,在共享服务中心后续运行阶段,有必要对员工进行持续指导,以维持系统运行的有效性。

3.做好充分的事前风险评估和事后绩效评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前期涉及到各个方面大量资金投入,后期仍然面临各种系统维护、人员培训成本,因此在决策前需要做好充分的调查,权衡服务中心收益与成本,科学进行决策,避免决策失误带来的巨额亏损。同时,即使到了后期也仍然面临设备维护、信息系统更新等费用,那么,就需要对服务中心的后续绩效进行持续的监督,明确服务中心运营的收益。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对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建立过程中,依然面临着种种困难,因此,企业集团应当充分权衡利弊,把握自身情况,确保共享服务中心能够稳定运营,并为企业带来收益。

参考文献:

[1]程平.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J].会计之友,2017(4):130-133.

[2]李焕花.财务共享服务对管理会计建设的作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6(15):133-134.

[3]刘婷媛.企业财务共享服务管理模式探讨[J].财会研究,2007(2):40-41.

第8篇:财务共享研究现状范文

关键词:中石化;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必要性;措施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企业逐渐向国际化、多元化以及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使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发展形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各个企业都在寻求高效的管理模式,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受到众多企业的亲睐,特别受到集团化企业的欢迎。中石化属于一个大型国际化、集团化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有利于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降低管理的成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在这种情况下,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鉴于此,本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财务共享服务的内涵以及中石化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一)财务共享服务的内涵

所谓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就是指一种适合用于大型跨国集团的全新的管理模式,它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优化企业的管理工作来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经营范围和业务规模都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上,促进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1]。

(二)中石化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中石化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具有其必要性,可以发挥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有利于大幅度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降低管理成本和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快速发展。2.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是中石化获得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推动了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改革,促进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型,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价值[2]。

二、中石化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财务共享服务的管理理念是外国提出的,如果要使用在我国的企业当中,则需要对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中石化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是可行的,可以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这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ERP系统的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为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提供了重要的系统支持。二是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得到实施,为中石化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提供了重要支撑[3]。

三、中石化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措施建议

(一)加强对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学习,提高对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认识

要想更好的利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受到更好的管理效果,首选就需要企业认真对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进行认真的学习,全面了解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内涵,提高对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认知程度,从而将其更好的应用到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来,并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另外,在对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自己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机的整合,提高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针对性,从而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获得更大的收益。

(二)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为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持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涉及到多种风险管理、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等多种核心工作,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状况,并且财务管理工作属于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作,专业性非常强,想用的对工作人员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企业应该注意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为更好的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持。首先,企业要加强岗位管理。根据岗位的要求将选择合适的员工,主要方式包括选聘、竞聘、人员划转以及大学生补充等,组建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其次,企业要重视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定期组织员工学习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提高管理的技能,保证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顺利实施,实现企业经营和发展的目的[4]。

(三)加强对企业工作流程的管理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并不是简单地对企业的资源进行集中的管理,而是先对容易集中的资源进行整合,然后再对原有的管理流程进行再造,从而实现标准化的管理,以达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加强对工作流程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中石化企业应该提高流程管理的意识,树立全面流程管理的观念,认识到加强流程管理对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提高管理质量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对流程管理的重视程度。其次,提高对流程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保证流程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还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流程管理团队,提高流程管理的质量。最后,由于流程管理并不是某一个部门就可以完成的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因此,石化企业应该加强对全部员工的文化教育,使全体员工都可以树立起流程管理的意识,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保证流程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四)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指标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客观真实的对企业的绩效进行管理,实现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和绩效管理的有机结合,实现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因此,中石化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在这个体系当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指标,即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首先,中石化企业应该根据企业绩效考核的情况来制定有效的绩效考核指标,引入平衡计分卡这一绩效管理工具,平衡企业各方面的发展,提高企业发展的质量。其次,制定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平衡积分卡以及战略图,保障每一个工作环节都可以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最终达到企业总体绩效和员工个人绩效相衔接的目的,保证每一位工作人员都为实现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服务,发挥每一位员工的潜力,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5]。

(五)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并进行不断地优化

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是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因此,中石化企业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化平台,并不断进行优化,以实现对多种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有效整合的目的,提高信息整合的水平。首先,企业需要对原有信息平台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构建以ERP为基础的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其次,加强对各种信息技术的整合,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并可以使企业的员工通过这一平台进行信息交流,提高资源共享的程度,为实施财务管理提供方便。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中石化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顺应了时展的潮流和趋势,可以有效的解决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因此,我国的企业应该积极学习和借鉴先进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思想和理念,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顺利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企业长期、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修涛.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总会计师职能转变的思考[J].经济视野,2014,(7):247-248.

[2]张瑞君,陈虎,张永冀等.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再造关键因素研究――基于中兴通讯集团管理实践[J].会计研究,2010,(7):57-64.

[3]黄庆华,杜舟,段万春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探究[J].经济问题,2014,(7):108-112.

第9篇:财务共享研究现状范文

WANG Jin1 ZHANG Dao1 JIA Li-feng1 WANG Xiao-pu2

(1.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071000, China; 2.Central Judicial Police Academy, Baoding 071000, Hebei, China)

【Abstract】Most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is rural population,which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city, however, due to many reasons, it is difficult for them to enjoy equal service with the urban population in the field of health services.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connotation of equalization of public health services for floating population, then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research, the difficult point analysis as well as the countermeasure suggestion, and gets the relevant conclusions.

【Key words】Floating population; Public health service; Equalization; Overview

流?尹a href="lunwendata.com/thesis/List_103.html" title="人口论文" target="_blank">人口?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其工作多集中于高危险、高体力以及低收入领域,加快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已成为改善流动人口公共服务研究的落脚点。

1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基本研究

在研究公共卫生均等化时,多数学者先对均等化做了研究分析,目前资料的研究视角多从公平的角度出发,强调权利、选择和机会。

庄琴认为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理念是每个公民享受公共卫生资源的机会均等,接受公共卫生服务的权益平等,服务提供者的服务水平相对平衡。[1]刘琼莲认为基本卫生服务是要尽量使全体社会成员大致均等地享有物质与非物质医疗卫生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的“底线”均等,绝非平均化。[2]

2 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的现状研究

流动人口在享有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存在卫生资源配置不足、可及性差以及人力资源差异等等的问题,不能均等的享有卫生服务。刘金伟通过对北京地区住院床位和医生数的调查发现,北京市的三甲医院多分布于四环以内的城市中心地区,而郊区、山区等地区的医院数量较少,且该地区的卫生人才也多以低学历的年轻人和老年人为主,卫生技术人员中多为大学以下学历,服务的数量与质量都为有限;[3]李烟然和高瑞分别对四川省和山西省的流动人口使用公共卫生服务的情况进行调查,均得出与上述观点一致的结论,即流动人口建档率低、健康教育普及率不足以及流动人口孕产妇和儿童的健康管理有待改善。[4-5]王芳和潘京海也指出,面临流动人口规模巨大、收入偏低等特点,流动人口聚集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与利用相对不足,流动人口的健康意识淡薄以及经济能力有限,流动孕产妇保健、流动儿童的免疫以及传染病的控制都有所不足。[6]

3 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难点探析

3.1 二元分割与户籍制度

在流动人口难以享受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问题上,研究强调历史性的二元分割体制是流动人口不能享有均等化服务的主要原因。相对户籍人口来说,流动人口所能得到医疗保障范围以及保障水平,是远远无法和同地区的城市人口相比的;[7]他们难以承受高昂的医疗卫生负担,劳动、医疗卫生等保障相对缺乏, 健康生活方式难以形成。[8]一些地区政府对流动人口的预防保健服务专项经费投入是户籍人口经费的一半,经费的减半自然导致服务的减少,[9]特别是流动人口孕产妇所享有的基本卫生服务存在机会难以均等、选择难以自由,健康结果难以均等的问题。[10]

3.2 财政制度

我国政府的公共卫生服务投入严重不足是公共卫生服务研究基本达成的共识。对于政府公共卫生服务投入不足的原因,部分学者将其归结为目前政府财政体制下政府间资源配置和事权配置的不合理。[11]公共服务支出,包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支出成了地方政府,特别是县一级政府的责任,对于大多数财政状况不足以支撑公共卫生服务的县级政府,实际削弱了政府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12]而地方政府更加偏好于经济建设支出和除教科文卫之外的其他部门事业费的支出,和居民的福利息息相关的教科文卫支出则会降低。[13]

3.3 管理制度

在流动人口卫生服务管理方面,管理的难度有所增加,加之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和跨地区协调机制不够,部门职能也未能明确,流动人口管理多以属地化管理为主,跨地区管理尚难,且公共卫生机构还不能及时、准确掌握流动人口信息,[14]导致流动人口不能全面享受公共卫生服务。

4 关于改善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建议

针对改善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建议。首先应转变流动人口卫生服务观念,树立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同等对待”的意识。[15]同时多数学者同意并强调应突出政府的角色,将卫生财政支出置于公共财政制度框架和公共支出的优先领域,以支持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16]同时优化公共财政转移支付,以提供有效保障;[17]在卫生管理方面,进一步改善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如改善其居住地的卫生条件、加强健康教育,从依赖于强制手段的思路,逐步转变为强调引导教育的思路,[8]以强化流动人口健康管理。

除此之外,社区也成为解决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途径,社区服务所提供的横向公平和垂直公平能够保证普遍的和特定的卫生服务,[18]并且社区卫生服务由于可及性高、贴近基层,[10]也能够很好进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