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媒体营销策略分析范文

新媒体营销策略分析精选(九篇)

新媒体营销策略分析

第1篇:新媒体营销策略分析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营销;微信公众号;营销策略

引言:微信是个非常受人欢迎的社交软件,微信还有很多的其他功能,有小程序、公众号、城市服务等各种附加功能,方便人们的生活,让人们通过微信获得更多的知识。很多品牌开始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营销活动,提高自身品牌的知名度,让客户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就可以看到品牌的特点,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营销手段,但是随着各大企业和品牌相继开始微信公众号营销,竞争力也在不断在增加,如何以醒目的标题和具有感染力的内容涉及程为了各大品牌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了在众多的品牌中脱颖而出,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微信公众号的有效营销策略进行了具体地探析。

1、新媒体营销与微信营销的概述

所谓的新媒体营销就是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将自身销售的产品进行宣传的一种市场活动。企业可以通过多媒体营销,让想要购买产品的客户留下手机号、微信号、邮箱号等相关信息,然后将潜在消费者转化成实际消费者,使企业达到销售产品的目的,这个消费者转化的过程是个不具有时效性的过程。微信是个社交性极强的软件,利用微信可以更客户形成朋友关系,然后再利用微信公众号对客户实施营销手段,并逐渐传播推广,增加关注用户的数量,只又掌握好微信公众号的营销手段和技巧,就能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最大化。

2、微信公众号文章推送营销策略

2.1 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标题要吸人眼球

现如今微信公众号非常多,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让标题能够足够吸引客户,就像是新闻一样,只有标题吸引人,人们才愿意去看新闻的具体内容。标题是文章的总提炼,微信公众号的标题也要有足够的概括性和创新性,吸引客户增加点击率和关注度。但是也不能只做标题党,客户如果看到公众号推送的文章与标题不符,会对这个品牌更反感,进而取消关注,造成大量的潜在客户的流失。所以相关的企业应该注重长远发展,不仅让题目标新立异,更重要的是要让营销的文章与标题相呼应,让文章既吸引人又不会过渡浮夸。

2.2 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图片体现品牌魅力

为了在微信公众号中更加直观地体现产品的优点,应该在微信公众号中适当地添加图片,添加的图片决不能拉低整个文章的格调,反而应该让整体的文化更富有色彩,让观看者一眼看到产品的亮点,并被吸引。在挑选图片的时候应该注重让图片与自身的品牌文化相融合,既不要显得太过突兀,也不要盖过自身品牌的优点;在进行 PS 等修理图片时,应该注意色彩的使用要与文章呼应,让读者能够舒适阅读,增加对品牌和产品的好感度,进而达到公众号营销的效果。在图片的位置设计方面要注意的是尽量将图片放在文章的中心位置,因为有些用户有可能进行朋友圈的分享,微信在分享时通常截取中间部位的照片,这样在其他用户看到的时候就能够被完整的图片吸引,进而点开文章,增加点击率,实现更有效的营销。

2.3 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本要与现阶段的热点相结合

要想让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更具有吸引力,就必须结合时代的特点和人们关注的热点,进行有效的结合。比如说在前段时间播出的《没有秘密的你》中,收视率的增加,人们对剧中的穿搭喀什关注,以此就可以探讨女性穿搭的技巧,相关的服装品牌可以借机推送更多的穿搭文章,将剧中的穿搭与品牌的特色相结合,引起读者的共鸣,让消费者愿意为此买单。

2.4 微信公众号版面的开发

微信具有很多的功能,很多的品牌和商家都注重自身企业公众号的整洁和简单的版面设计,在公众号中一般会设定开通VIP 和注册新用户的功能,有的品牌还具有微信商城等版面。虽然这些功能都具有很好的效应,但是实际上可以开发更多的微信公众号功能,可以添加微信购物的功能,让客户在浏览的过程中直接下单购买,避免客户在更滑平台的同时浪费时间,也避免客户在更换平台的时候改变想法,所以说对微信公众号的版面开发还是具有一定的空间的。

3、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技巧

随着微信用户的不断增加,很多企业都顺应时代的发展,开通了自身品牌的公众号,进行有效的营销,吸引更多的关注者。但是微信公众号在运营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随便推送,推动的内容要符合客户的关注重点,进行仔细研究,保证推送内容的营养,增加客户的信任度。推送消息不宜过多,重在质量,要给客户留下一个好印象,推送的内容也应该简洁明了,吸引更多的粉丝。结语

综上所述,是本人对微信公众号营销策略的具体分析,公众号的标题要吸引读者眼球,内容和图片也要足够新颖,符合现代的网络实时热点,但又要具有一定的实际性,微信公正好的页面功能也有待开发,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让微信公众号的营销效果达到最好。要想利用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客户的关注,就必须要坚持创新,关注消费者的动态,以大众消费为主要的研究重点,实现和客户的互动,增加品牌的点击量和关注度。希望本文对相关的品牌和企业的多媒体营销有所裨益,让自身品牌在众多的品牌中脱颖而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雷蕾.基于微信公众号的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J].黑河学院学报,2018,9(11) :52 -53.

[2]王超.试论基于微传播时代微信公众号广告营销策略

[J].中外企业家,2019(12) :67.

第2篇:新媒体营销策略分析范文

广义上说,电影营销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电影自身的营销,即把影片作为产品对其进行一系列营销推广活动,开展营销活动的主题是电影界相关的企业或机构,另一方面是企业借助电影之歌平台所做的营销活动,营销的对象是企业的品牌或产品。[2]本文主要针对前者,即电影作为产品,特别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华语电影的纪录片营销。

近年来的电影产业的发展表明,所有获得票房成功的电影都在营销方面做足了功课,不约而同地将关注度传播、档期选择、差异性传播、口碑传播、联动传播、影响力传播等方面融入创新整合的营销意识之中。电影的纪录片营销说来也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它起于2002年,兴于2012年。2002年首部国产大片《英雄》上映中推出了由甘露导演的《缘起》纪录片,纪录中国首部国产大片的诞生过程,以及观众们感兴趣的台前幕后花絮故事,首次揭秘张艺谋与他的电影。获得了非常好的口碑与关注度。随着2011年央视纪录频道的开播,以及2012年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大热,纪录片这个退出中国观众视线很久的节目形式再一次掀起收视狂潮了,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纪录片不仅成为了电视界的新宠,更成为电影营销的创新点。仅2012年贺岁档(2012年12月3日至2013年2月17日),中国内地票房周排行的前三位,皆推出了影片相关的独家纪录片。[3]其中包括《泰囧》,《十二生肖》,《一代宗师》,《一九四二》等大片。由此可见纪录片营销已经成为电影营销的新宠。

二、新媒体环境下电影的营销

媒体是现在电影营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新媒体作为当下媒体的新生力量,对电影的营销潜移默化地产生了很大程度的影响。本文所指的新媒体是狭义上的新媒体,即网络媒体。电影在营销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网络新媒体的强大影响力,从早期开通电影官方主页,发展到与SNS社交网站,视频网站联手,合力打造一个交互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立体式营销网。在SNS社交网站上,笔者在新浪微博上搜索,2012中国内地电影票房排行榜,上榜电影全都开通了新浪微博,例如:取得票房佳绩的《泰囧》,《十二生肖》《一代宗师》,热议电影《一九四二》,《白鹿原》,《大上海》等。电影的官方认证微博,在第一时间配合电影的宣传,放出片花,剧照,经典台词等。并通过微博的分享功能,以最快速度赢得网友的关注,而且通过名人明星的微博大号的分享传播,起到了非常好的口碑效应。电影演职人员通过微博与普通网友的互动,更是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观众也十分享受这种与明星“零”距离接触与交流的过程。可以说微博营销已经成了电影营销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视频网站上,电影发行公司在各大视频网站上推出与电影相关的纪录片,与院线电影同时推出,形成线上线下的双视频播出渠道,更大的吸引网络上庞大的潜在观影群体。以搜狐视频为例,搜狐视频为电影纪录片这种新形式开办了独立的搜狐视频独家电影纪录片专题,从2011年开始至今,先后推出十八部华语大片的独家纪录片,这些影片多获得了不错的口碑与票房,如2011年的《金陵十三钗》,《桃姐》,《龙门飞甲》,2012年的《赛德克巴莱》,《搜索》,《泰囧》,《一代宗师》,以及2013年《西游降魔篇》。[4]

传播对受众的影响是强大的,这种影响往往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受众在累积的过程中,渐渐的改变对原先的态度,心理上与传播内容产生了一种不可分的整体感觉,这就是所谓的认同,通过态度的改变进而影响行为的改变,这就是受众的接受。随着视频社交化的发展,SNS网站与视频网站的合作,打通分享渠道,第一时间将视频网站的电影纪录片分享至社交平台,使得网络与院线双视频渠道放映,让受众在网上关注纪录片的时候,渐渐的了解电影创作过程,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观影冲动,最终选择走进影院观看电影。这种模式紧紧地掌握受众心理,通过利用受众的接受规律使得电影在营销中获得最大的曝光率与关注度。

电影的纪录片营销充分抓住了社交平台与视频网站新媒体的优势,极大的将优势在营销上发挥到极致,紧紧跟随流行趋势,极大的挖掘潜在的消费群体,通过互动获得更多的关注度,并且通过网络新媒体获得观众反馈,及时调整营销策略。新媒体快速发展,是电影纪录片营销成功的前提背景,也是电影营销模式不断创新发展的动因。

三、纪录片的本质与电影营销的结合

真实性是纪录片感染力的酿造基石,缺乏真实感的纪实,虽真犹假,全无价值。真实性是纪录片的本质,真实要求创作者在现实生活中获取创作素材,以非虚构的方式从事创作。[5]这也正是电影营销所关注的纪录片的原因,通过纪录片的方式,真实地再现给观众一个不同于台前的幕后世界,电影是虚构的,但创作电影的过程是真实的,在个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更具有感染力。纪录片式的营销,展示了电影制作的全过程,更加能勾起观众的好奇心与窥私欲,让电影在还未发行时就已经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如2012年国产电影票房黑马《泰囧》在搜狐视频上推出了独家的上中下三部纪录片,全方位展现了电影创作中的“囧人囧事”,独家揭秘了艺术创作的全过程,利用网络媒体播出平台,与电影同时推出,形成了一种线上线下台前幕后的全方位营销效应,立体式的宣传模式给《泰囧》创造了极好的口碑效应,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成为了2012年国产电影中最大的黑马。

不管纪录片采取何种手段描述现实世界,通常他们都带有有着某种叙事性。尽管并非每部纪录片都以叙事为主,但是纪录片中叙事的存在是有道理的,它是纪录片制作者把现实的片段组织成有意义的形式的一个过程。作为电影宣传的纪录片,在制作的过程中如果叙事性太强,难免会有剧透之嫌。电影《画皮》的宣发营销总监、艺术总监杨真鉴说:“在电影营销过程中,电影产品的细节不能在上映前如数家珍地合盘托出给观众、那样谁还会看你的电影。”纵览2012年票房佳绩的电影《泰囧》,《十二生肖》《一代宗师》,以及2013春节档的《西游降魔篇》,都在利用纪录片的方式去讲述电影的前期准备,以及拍摄和制作过程,将叙事拿捏的恰到好处,在宣传电影理念的同时并没有剧透的痕迹。纪录片所具有的纪实特性,能以一种平民视角去揭露艺术创作这看似神秘的过程,展现创作过程的同时又对影片故事内容加以保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方式,一方面保持了一个适当的审美距离, 另一方面,保证了观众的期待视野不会处于一个绝对的陌生状态,在对影片的接受与理解上会有一定的优势。在这一方面,纪录片式电影营销,采用欲说还休的方式吊足观众胃口,调动观众的好奇心,使观众对影片的关注度一直居高不下,在关注度传播上取得惊人效果。

四、纪录片式营销打造双赢局面

纪录片营销对于电影的宣传推广,关注度,传播力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从纪录片本身来看,这种营销模式同时将纪录片推向人前,纪录片渐渐走出了萧条落败的景象,与电影互相借力,携手并进。一方面,电影相关的纪录片是电影资源的充分利用,纪录拍摄的点点滴滴、台前幕后,是资源的循环利用。无须大费周章的去寻找纪录片素材,现成的电影拍摄的过程,剧组的新鲜趣事,明星演员幕后的生活,这些都是极为吸引人的创作素材。纪录片与电影制作双线交织的进行,充分利用了电影拍摄中的素材资源。另一方面,展示电影的制作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具有吸引力的题材,随着观众观影水平的提高,观众也不再满足于院线上映的影片,渴望对影片有更多的了解。电影纪录片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满足了观众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同时也为纪录片自身引来了更多的关注。中国首部国产大片《英雄》的纪录片可谓是开纪录片营销的先河,导演甘露将该纪录片定名为《缘起》,并成立了同名的纪录片工作室,随后又拍摄了张艺谋电影《十面埋伏》纪录片《如花》,2007年吴宇森《赤壁》纪录片《路有多远》以及2012年电影《大上海》纪录片《大上海的过客》,以第三只眼的视角去纪录电影幕后的人事物,并不是简单的花絮集锦,而是融入了客观冷静态度,同时又不失温情。因为这几部电影纪录片的巨大反响,缘起纪录电影工作室也获得了许多人的认可,张艺谋电影的国际推广,让《缘起》和《如花》也走向了国际,获得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关注,从另一方面讲,电影纪录片随着电影大片走向国际,也是中国纪录片人与世界的一次交流。纪录片营销模式不仅仅是为电影大片起到了宣传营销的效果,而且促进了中国纪录片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普通观众认可纪录片,热爱纪录片,甚至投身纪录片事业。可谓是一举两得,打造了纪录片与电影相互促进的双赢局面。

五、结语

第3篇:新媒体营销策略分析范文

一:找到目标用户群体

既然我们要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推广,那么找到推广的人群自然是十分重要的,而社会化媒体的使用人群往往是比较宽泛的,如何从中找到自己的需要的目标人群,那就要结合自己的推广核心内容,来到相关社会化媒体的相关内容频道来找了,最好能够找到和自己营销核心有着相关性的内容,这样就能够提升目标人群的准确性!并且同时能够对这些用户的资料进行一次简单的梳理,从而分辨出哪些是重点营销目标,哪些是宽泛的营销目标!

二:制定推广目标

既然我们要搞社会化媒体的推广,那么就应该有推广的目标,比如通过什么东西来向自己的用户推广,通过什么能够吸引到目标用户关注自己的网站,要将自己网站的资源能够和社会化媒体有一个很好的交集,这样就能够让这些社会化媒体的目标用户更容易认可你的网站,当然向这些目标用户进行营销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能够操之过急!也是目标用户的思维的转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三:制定推广策略

在通过社会化媒体进行推广之前,一定要制定详细的推广策略,从目标用户到推广目标,再到如何将这些目标用户转化成自己的忠诚用户,遇到用户的抵制怎么办,如果解决用户提出的问题,如何提升网站的服务功能,以及通过社会化媒体推广之后的盈利方案等等都应该从推广策略中体现出来,当然这些策略的制定,也不是凭空想象,会有很多辅助的手法,比如通过分析当前的市场环境,网站的盈利模式等等,从而制定出较为正确的推广策略来!

四:实施推广策略

这一步很重要,这是针对前面三个社会化媒体推广准备活动的一次检验,当然在实施的时候,也要注意方法,因为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也一定会遇到一些麻烦事情,这时候是少不了随机应变的,而且在实施的前期,也一定会出现社会化媒体推广的瓶颈,所以在实施的过程中是要有一段时间的坚持的!

五:分析社会化媒体推广效果,不行转到第一步重新开始

第4篇:新媒体营销策略分析范文

关键词:电影产品;市场营销组合;电影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8005702

1 市场营销组合理论

市场营销组合被定义为“市场营销人员根据其营销目标和营销战略,综合运用并优化组合多种可控因素,以实现其营销目标的活动的总称”。该概念首次由尼尔・博登提出。

1960年,美国营销学者杰罗姆・麦卡锡在《Basic Marketing》一书中将市场营销组合理论表述为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个要素,即著名的4P组合,也称4P理论。4P理论对市场营销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刻影响,影响深远。

2 市场营销组合理论在电影营销中应用现状

随着我国电影产业发展不断加快,各类型的电影产品相继进入大众视野,中国电影营销模式面临新挑战。目前我国电影市场产品众多,市场繁荣,其中有不少以营销取得票房成功的电影值得研究。

尽管营销在我国电影产品中的运用不断,并逐渐加强,但我国电影产品的营销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在互联网时代,营销阵线逐渐转入新媒体平台,产生了基于营销组合理论的新市场营销策略,而许多电影产品的制作发行方并未认识到这一问题,仍然固守传统的营销策略,不愿改变;其次:电影产品的营销模式不甚合理,《英雄》、《十面埋伏》等国产大片充分利用多平台进行全方位、高强度整合营销,采取后电影产品促销等策略,创造出巨大的票房和产品收入,而每年许多中小成本的优秀电影因缺乏有效的营销模式而收不抵支,票房惨淡,其本身的资源较少,且未制定完善的营销策略,因此无法实现联合式宣传,营销效果较差。

市场营销组合理论是电影市场营销战略的基础,该理论把影响电影市场营销效果的各种因素进行有效结合,给管理者提供科学运用各种营销手段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使得企业达到最优的营销效果,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3 以《小时代3》和《后会无期》为例的电影营销策略分析

为实现票房成功,不仅需要精心打造电影产品,满足用户需求,实现电影和观众的沟通,同时必须恰当运用营销策略,这需要将电影制作、广告策略、市场调研、宣传炒作、促销手段等有效融合,形成营销传播,通过全方位的整合资源,取得最好的营销效果。

笔者将运用市场营销组合理论对2014年暑期档上映的两部电影《后会无期》和《小时代3》所采用的营销策略进行分析。

3.1 产品策略比较――从电影自身面对受众角度分析

电影《小时代3:刺金时代》(文中简称《小时代3》)改编自郭敬明同名小说并由其亲自执导,于2014年7月17日全国公映,总票房5.22亿。电影《后会无期》由韩寒担任编剧及导演,于2014年07月24日全国上映,总票房6.3亿元人民币。

两部电影产品具有较明显的特色,这决定了受众不同,即针对的消费群体不同,《小时代3》属于青春爱情片,目标观众年龄略狭窄,重点突出演员本身的容貌和华丽的服饰。《后会无期》属于剧情文艺片,目标观众年龄较广泛,电影具有浓郁的文艺气质,讲述现实和梦想的故事,题材新颖,受众范围更广,一场电影也能看到几位年纪略长的观众,在受众范围上更有优势。

3.2 价格策略比较――从明星效应与粉丝经济角度分析

演员是构成电影产品的重要因素,演员不仅可以更好地表现电影角色,优秀的演员更能够让人物生动灵活,且演员本身具有众多粉丝,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电影产品粉丝数量的增加。这使得潜在消费者容易转变为实际消费者,促进电影票房成功。

粉丝经济的发展使得电影产品对演员提出更多的要求,《小时代3》主要选用众多年轻且有较高人气的男女演员,《后会无期》的演员选择呈现多元化的状态,最大程度地吸引不同年龄段和欣赏水平的消费者,有效打通互联网营销路径,为电影带来了衍生覆盖。

3.3 促销策略比较――从媒体关注度角度分析

媒体关注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部电影产品在潜在消费者面前的曝光率。以《小时代3》和《后会无期》为例,两部电影采用了不同的营销方式。

《小时代3》采用高调公开的方式,电影上映前一年,郭敬明采用了发微博的方式宣布电影正式启动,并通过微博向媒体传达进展,包括定档照、海报、预告片、MV、特辑等等,使信息在8个月内高强度外流。

而《后会无期》采用饥饿营销,一直到距离电影正式上映前,媒体和观众仍不知道关于电影的相关信息,对电影中的人物设定和台词等均不了解,制作方采用了几乎封闭的方式来保持信息的保密性,一直到上映前才开始宣传,充分调动媒体和粉丝的好奇心,实现了饥饿营销效果最大化。

3.4 地点策略比较――从社交营销策略角度分析

两部电影产品营销过程中均充分使用了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的社交营销,以《小时代3》为例,个人微博成为电影营销中心,是一种营销创新。以往电影的线上营销,通常是成立官方微博,以此相关新闻、海报和预告片,承担线上制造话题,辅助线下宣传的责任。但是该部电影的导演将拥有巨量粉丝的个人账号变成电影的营销中心,所有与电影相关的信息都通过个人账号,然后再通过其它账号(主演个人微博、合作方等)传播,效果良好。

采用新媒体等社交平台,扩大微博裂变式、微信朋友圈分享的传播能力使得电影获得海量曝光,影片主创、主演、赞助商也通过微博整合营销资源,不断提升营销效率。导演充分把握用户心理,利用营销理论,除了举办盛大首映式、召开记者会等传统方式,更是积极促进具有参与度好,效果可见,性价比高等优点的网络营销,借助网络营造话题,推动电影票房。

3.5 其他比较

对于电影产品而言,之前音乐及MV仅属于电影附加产品,但随着电影行业不断发展,电影产品逐渐多元化,电影主题曲和插曲被提升到极为重要的地位。

在《小时代3》中,导演充分发挥了音乐对于营销的作用。在歌手选用上,前几部作品多选用高人气年轻歌手,此部作品则选用曾获多项歌曲大奖的歌手。另外制作方将插曲和主题曲同时制作成独立的MV,并分次进行阶梯式的推广。《小时代3》采用的方式打破了传统方式,从先公布歌词开始,再过几天一段围绕这个歌词做的曲,进而歌曲的副歌部分,最后MV,使得歌手、演员、导演的粉丝高度黏合在这一支MV上,拉长了宣传战线,提升电影的媒体关注度,促进电影票房的提高。

韩寒也把音乐作为一个重要营销手段。邀请了十年未出新歌的朴树来演唱主题曲《平凡之路》,吸引众多粉丝,同时也邀请了年轻歌手演唱同名主题曲,并另外拍摄MV,前者在微博上达到17万次转发,后者在优酷上被播放515万次,宣传效果良好。

《后会无期》同时使用了富含哲理和人生感悟的台词作为宣传语,取得了出奇的效果,在电影上映前的7月4日,韩寒通过微博的方式首发电影《后会无期》海报,配上“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一句台词作为宣传海报,获得众多媒体和网友关注,即时变为热门话题,众多网友纷纷利用台词进行变换造句,24小时内,获得16万条转发,3万评论和12万点赞,采用这样的促销和宣传手段,极大地吸引媒体关注度,形成强势宣传。

4 两部电影产品对我国电影营销的启示

电影产品有其自身特点,因此有着不同受众。如何开拓产品受众群,如何有效地进行营销,不断增加潜在消费者,并通过营销策略将潜在消费者转变为现实消费者,这对电影产品的成功十分重要,因此需要研究市场营销组合理论,制定出适合电影产品的营销策略,笔者通过对上述两部电影进行比较研究,对我国的电影营销提出建议:

4.1 不断扩大销售渠道,拓宽市场

针对销售渠道,电影企业可以根据电影产品的特性,重构和组合“发行渠道”策略。在首映前,可以同时或先后启动不同的营销策略,为电影造势;在首映后,可以先后启动网络视频、无线电视和有线电视等传媒,逐步形成完善的发行网络,形成多渠道发行,这将会逐渐完善单一影院发行影片到立体交叉发行渠道的营销流程。对于一部影片而言,除了电影院的收入外,音像市场,电视版权、网络等都深具潜力,因此要开展多渠道销售,不断在横向和纵向上开拓市场。

4.2 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

充分利用社交等新媒体平台,整合互联网时代和新媒体时代下社交平台的优势,展开集中营销,不断扩大消费者数量。同时充分利用大数据,对电影的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做出综合安排,制定完善的营销策略,争取实现电影产品的成功。

4.3 对电影产品的风格进行清晰化设定

只有明确风格,才能明确目标市场,坚实受众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更要通过后期的营销,不断扩大电影产品的影响力,提升电影产品的媒体关注度,最终实现电影产品的成功。

4.4 充分利用明星的天然优势,多渠道高附加营销

充分利用演员本身的粉丝基础,为电影产品增加潜在消费者,并通过视频、海报、音乐等不断提升潜在消费者对电影产品的认识,从而促进潜在消费者的转化,同时对MV、海报等宣传物料给予重视,扩宽高附加的宣传渠道。

综上,电影产品的发展应当依据市场营销组合理论制定完善的电影营销策略,促进电影产品的成功。

参考文献

[1]田华真,李玲玲.国产电影票房逆袭――浅析国产电影营销策略[J].现代商业,2013,(32):43.

[2]于丽.电影市场营销[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157.

[3]周明珍.基于4P理论的国产小成本电影营销策略――以《失恋33天》为例[J].商情,2012,(26):6768.

第5篇:新媒体营销策略分析范文

关键词:关联延伸双头版与索引市场细分整合营销

在制定正确媒介战略的前提下,媒介产品营销策略的研究就是具体实施战略,实现媒介盈利的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本文拟从内容、发行、广告三方面出发,挑选出比较有代表性的策略进行分析。

一、转变思路内容为王

内容为王既是衡量传播活动是否成功的内在定律,也是媒体获胜的法宝。它不仅仅指单纯的生产内容,还包括了广义上的内容扩张和整合。一方面,对内容的进一步挖掘,获得更多的附加价值,扩大影响力;另一方面,使内容更容易被接受。媒体担任的是一个信息整合的角色,以信息内容为主,表现形式为辅,生产出属于媒体自身的有特色的产品。很多媒体都紧紧抓住这一定律,并已经通过实践总结出了一些策略。

1.关联延伸策略

无论企业还是对于媒体而言,树立品牌无疑是对自身产品的一种成乘数效应的增值。品牌带来的巨大价值若只专注在起始产品的发展显然是一种浪费,众多的企业家和媒体早已意识到这一点,并有所实践甚至已经取得成功。

笔者非常赞同喻国明教授所提出的,媒体自身做大做强必须经历的三部曲:系列化、一体化、多元化。其中系列化就是将媒体本身所拥有的品牌进行开发和关联延伸,达到“借力”的作用,使其延伸的产品天然地具有同类产品所没有的优势,这就是品牌的继承性。

关联延伸策略的优势在于,母产品与子产品相互作用,共同提高品牌价值,同时,子品牌能够分散母品牌的风险并增加整体收入,这样能够占据同一行业的优势市场地位。如《中国国家地理》,“它是国内目前最具权威和影响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及旅游、探险类杂志。它要走向集团化,把这个科学传媒拓展为一个产业:《中国国家地理》的少年版,相关图书的出版以及与电视频道的合作等等”。①受众关注媒介产品的品牌,正是其关心媒介产品内容品质的体现,内容为王的本质永远不会改变。关联延伸策略的实施前提是延伸的产品必须保证其内容的品质。而反过来说,如果媒介集团一味冲着做大而盲目扩张,没有注意延伸的关联性,那么失败的教训则是惨重的。

2.互动策略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市场的客观要求,还受众以主动权能够在当今这个被称作影响力经济的媒介经济竞争中媒体必须紧握的一个重要理念。尤其是网络时代的到来,传受者界限日渐模糊,受众主体性空前突显,他们也需要话语权,在社会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就广东的媒体而言,电台率先开发短信互动这一形式,电视台随后跟进。继广东电视珠江台晚上的新闻节目《今日关注》推出短信互动平台之后,其竞争对手广州电视台的《今日报道》也在2007年1月8日的改版中加入了短信互动环节,并由原来的一个主持人变为两个主持人。短信平台这一策略有以下四个优点:一是直接增加了短信费用收入,增加经济效益;二是满足受众内在的沟通需求,吸引受众积极参与节目,提高节目的收视率,继而提高社会影响力;三是强化了媒体议题设置的功能;四提供了一个政府与民众相互了解的双通道。

《南都周刊》把这种互动延伸得更为成功。一方面,几乎每期《南都周刊》都有读者反馈的版面;另一方面,它积极开展活动,与读者真正地面对面交流。2006年的《南都周刊》与其他合作单位主办的社区活动便是一例。它每隔一段时间到一个社区或者单位举行一次体育运动比赛,包括踢毽子、二人三足比赛等。它在每期最后一版都登半个版面的广告,预告下一期社区运动会的举办时间地点,同时报道本期运动会的情况。其好处显而易见:首先是达到了与读者的真正交流,增加了亲和力,再者是宣传推广了自己的品牌,表面上为社区运动会造势,实际上是为《南都周刊》做广告,参加过运动会的人会留意这份刊物,有可能成为新读者或者订户。

3.双头版与索引策略

这里的双头版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报纸本身有两个头版:分别在封面和封底。既增加了对读者的吸引力,又开发了广告资源。《羊城晚报》改版之后除增加了彩色,还运用了双头版,可读性增加了。另一种是报纸本身一个头版,还另外制作一个与报纸头版头条不同的海报版。《南方都市报》把海报版放大,做成大报的头版,风格与《南方都市报》一致。笔者认为这种借鉴了杂志用封面做海报来宣传的双头版更有竞争力,这是因为:一是版面大,字号大,冲击力强,吸引路人目光,并突破报摊的“四分之一”黄金位置——在报摊上报纸按次序摆放,通常只能露出头版的二分之一,卖报时报纸就是靠这二分之一的精彩内容吸引路人,而报纸种数的日渐增多导致了头版露出的黄金位置只占报纸版面的四分之一;二是头版容量加大,有效信息增多,体现了信息筛选的管家功能。

索引策略与双头版的相通之处在于增加报纸信息量的呈现。广州率先把第一、二版全部改为索引的是《广州日报》,这个尝试取得了成功并且使《南方都市报》也跟着使用索引版。这可以说是一、二版的革命性变革,一方面,《广州日报》改版后版面少了文字的拥挤,变清新了;另一方面,信息量呈现的增大能更多地吸引注意力。

二、突破发行,争取市场

发行渠道不仅是传播过程的重要一环,还是媒体争取市场的一个突破口,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发行渠道是否有效地指向目标受众,有效的发行渠道与传播效果成正相关,二是实施一般的营销手段疏通渠道,三是发行渠道多维度拓展,实施整合营销策略。

1.根据市场细分来进行有效发行

2006年12月,广州日报集团推出社区报试刊号,在广州雅居乐小区内定向发行。如果有媒体或媒介集团能够突破社区报这个关口,有可能对整个传媒生态产生一系列的影响。首先,有效发行量增大。有效发行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有完整读者数据的订阅户和报纸被有效阅读的零售户,其二是能够带来广告效果的发行活动。前者为常态发行,而后者对发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发行部门将日常工作和报社的经营目标结合起来,从做有影响力的发行出发,策划发行工作。”②有效发行量是吸引广告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关系到广告的目标到达率和影响程度。显然增大有效发行量能实现经济效益。

第二,创造了一个社区居民信息交流的平台。从大众传播到分众传播,信息的内容和载体相应做出变动,满足不同需求的人群。社区是社会组成的单元,让这些单元内部充分沟通,不但有利于满足社区居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有利于实现“和谐”这个社会效益。

作为市场极端细分的产物,社区报、免费报纸、DM媒体有着突破传统媒体发行量的潜力,随手可得的吸引力,蓄势待发。一些大的传媒集团也可以辟一块试验田,为争取市场增加一个筹码。

2.增加报偿的促销策略

根据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施拉姆提出的理论,读者选择媒体的或然率=报偿程度/费力程度。费力程度的规律是:报偿程度越大,受众越愿意选择。如《南方都市报》

日常的促销是送牛皮袋、圆珠笔、水、纸巾等。其中送牛皮袋是一箭三雕:增加发行量、给报纸本身做广告、给商家做广告获取广告收入。2006年的广州报纸改版热,《信息时报》和《新快报》都采取了实物附加价值促销,前者改版首日赠送更使当日报纸一早就卖完。但是这种策略有一个明显的弊端:读者容易冲着实物报偿购买报纸,降低报纸的有效发行。报纸在创办初期或者改版时期使用可以壮大声势,提高知名度,但是长期使用则反而可能亏损,因为报纸是双重销售,一方面把报纸内容销售给读者,但是这部分是亏损的,另一方面把读者的注意力销售给广告商,但如果有效发行量下降,这部分也很有可能因难以弥补发行损失而亏损。因而选择实物附加价值时必须慎重,选择目标受众感兴趣的赠品为佳。

3.整合营销策略

《经济观察报》的经营者指出,报纸的同质化时代来临,营销成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该报的营销技巧确实有可借鉴的地方。第一,大报级的发行量。它一创刊就以大报的发行量见于世人,给人以成熟大气的印象,一年之内成为国内三个著名的主流财经媒体之一,为其下一步融资奠定了基础。第二,用金钱换时间,后发制人。降低发行价,把利润给销售商,争取强有力的发行网络,使产品在市场上快速渗透,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第三,建立目标读者数据库,实行“精确销售”。这与DM杂志异曲同工。这种有的放矢的发行方式,营销的商业价值得以体现,便于考核和管理。第四,竞合策略。与出版社合作,实行联合销售。第五,通过销售数据分析,监控各地营销活动。第六,直接促销零售商,间接促销读者。它使零售商感到有利可图,促使零售商积极向读者推销其报纸。第七,实施“超级售点计划”。③其实是设一些地点进行重点销售,大力进行促销活动。《经济观察报》的成功在于它勇于寻求新的营销方式,创新发行思维,以争取市场为目标,在报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跻身前列。这就是所谓的“市场营销三四律”,能够在一个市场中占据前三位就能够比较稳定地占据市场,市场的第四位是第一位报纸回报的四分之一。这就是典型的“整合营销策略”。

三、广告辅助,实现盈利

媒介产品营销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使用广告辅助。媒介广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把媒介产品间接卖给广告商;二是给媒介产品本身卖广告。前者直接实现经济效益,后者则是通过对媒介产品的介绍推广,提高媒介产品的知名度,扩大媒介产品的影响力,从而间接实现经济效益。从媒介产品营销而非广告的角度来看,本文主要分析后者。

现在媒介越来越重视对媒介产品本身的形象推广,从平面媒体到电子媒体,再到网络媒体,它们都有非常明显的形象定位,这种定位一般来说通过内容的传播逐渐形成。然而,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社会转型期中的传媒市场化进程不断加速,借鉴了市场营销策略,为自己树立良好的形象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有的仅仅是给报纸、一个栏目,甚至一个节目做广告,比如说广州电视台新闻频道的G4出动,除了在本台做广告,还分别做车体广告和移动电视广告,形成一种亲民的形象——大众化,关心民生小事,具有亲和力。这种推广事实上证明是成功的,受众一看到这个节目就会联想起“街坊”等词语,正切合了节目定位。又如广州的两大电视台的两个有竞争关系的节目——《今日关注》和《今日报道》,都分别为自己做了电视广告,诉求重点在于新闻的接近性、专业性、关注民生。

为媒体做广告表面上损失了广告收入,实际上长远来说,是不减反增。因为在媒介时代谁拥有最大的影响力,谁就拥有话语权,媒介的竞争,就是影响力的竞争。而对于大众传媒,影响力大意味着巨大的广告资源。

另外,媒体在选择广告媒体的时候应考虑到节目定位与广告载体的关系,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总的来说,媒介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除了上述提到过的关联延伸策略、互动策略、双头版与索引策略、重新定位、附加价值促销策略、品牌推广策略以外,还可以利用企业市场营销的其他策略。

注释

禹建强:《媒介战略管理案例分析》[M],北京:华厦出版社,2004年版,第197页。

第6篇:新媒体营销策略分析范文

关键词:《中国好声音》;营销传播;整合营销;多元模式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3-0121-03

收稿日期:2013-09-25

作者简介:郭建清(1978-),男,浙江东阳人,MBA研究生,从事工商管理研究;柴攀峰(1986-),男,浙江慈溪人,硕士研究生,从事产业组织、营销管理研究;胡俊(1991-),男,浙江衢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研究。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电视节目的功能和产业属性日渐凸显,传统媒体节目只有与新媒体传播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改变传统运营观念,增强观众参与度和关注度,才能使电视媒体在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其中媒体营销理念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为了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内外互动策略,综合利用整合营销传播理念。目前这种营销理念逐渐被应用在电视传媒产业运作中。纵观眼下形式各异的电视节目,其中融入了娱乐、互动以及本土化等因素,这对推动媒体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1]。

《中国好声音》自首播爆红以来,一直话题不断,节目再次掀起了电视选秀的收视热潮(见图1)。整合营销策略的运用给《中国好声音》锦上添花,证明了传媒行业摒弃传统单一的营销模式,逐步趋向多方共赢的整合营销时代[2]。

《中国好声音》不仅是一档成功的选秀节目,其营销传播策略的实践更是一个经典案例,堪称媒体营销的成功之作。本文通过对《中国好声音》节目的营销传播模式进行解构和剖析,挖掘其良好的营销策略,这对于企业的营销模式创新和传播策略整合多元化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相关研究综述

营销传播是指企业为了让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了解自己的产品和品牌,通过提醒和劝说的方式让消费者购买的一种手段。杨华钢(2010)从话题营销模式的角度对《中国好声音》的营销策略进行了研究分析,从话题所拥有的三个特性即公众性、争议性和延展性来探讨[3]。方思源、汪少明(2010)则认为是人气营销策略中观众的情感、网络参与度和商业广告功能这三大因素使得《中国好声音》具有旺盛的人气[4]。

本文在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分析得出《中国好声音》整合了多元化的营销策略。该整合营销模式是对传统媒体的创新和挑战,这一实践为同行业、其他行业甚至是不同领域的营销管理者提供了借鉴。

二、《中国好声音》的竞争环境和市场需求分析

(一)同行竞争分析

近年来,选秀节目层出不穷,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各大卫视都推出各类娱乐选秀节目,这对《中国好声音》造成一定的竞争压力。在竞争冲击下,《中国好声音》时刻关注着整个市场的需求变化,并改善自身节目的策划,提高了抵御能力。同时,精准定位目标观众,实施有效的营销传播策略,更加满足观众对节目形式和内容的需求,避免其他潜在对手大势分割市场[5]。

(二)观众需求分析

1.经济需求

经济的快速发展致使中国人民的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在温饱问题得到解决的基础上,人们对精神消费的追求日益多样化。对于娱乐节目而言,观众越来越注重消费品质,而不单纯追求数量。因此,人们未来的精神生活需要更好的娱乐产品来充实。媒体在策划产品时就必须注重品质需求,充分考虑娱乐和消费两方面,挖掘新内容,以新形式传达消费理念,最明显的表现是消费主义价值观念崛起。

2.娱乐需求

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着工作和生活压力,人们观看电视节目最重要的目的在于休闲娱乐,精彩的电视节目能使得一天辛劳得到缓解。《中国好声音》作为一档制作精良的音乐节目,蕴含的娱乐元素是毋庸置疑的,让观众充分领略娱乐的魅力,放松自己,缓解压力,享受属于自己的休闲娱乐时光。

3.心理需求

《中国好声音》在精神内涵和气质表达上让观众在内心深处感受到美好,它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让观众记住了不同类型的追梦人。真人真事让人们看到了节目的品质。这正契合了当下社会主流价值观取向,满足了公众的心理需求,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节目充分尊重选手的表达诉求,赋予充分的表达空间,让观众在品味悦耳歌曲的同时也能倾听背后的故事。

三、《中国好声音》的营销策略分析

《中国好声音》能够在众多媒体节目中脱颖而出,取得不菲的成绩,除了节目本身外,最重要的是节目背后的营销策略起到了点睛之笔。

(一)微博营销

《中国好声音》第一季开播之时巧妙地运用了微营销,这是其创新之处,也最终成为微营销策略中的成功案例。节目给观众带来的影响力正是通过微博这条渠道产生的,并依托这一平台将产品销遍中国。推送信息,建构微博舆论场,层层悬念和连连惊喜引起了观众注意力,成为了媒介的公共领域,达到互动营销的最大化传播效果[6]。《中国好声音》借助微博确实是一个十分明智的选择,这充分证明了微博互动的营销传播模式是未来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推介营销

《中国好声音》与其他节目在开播前大力推介有所不同,其注重同时性,即在节目开播时会邀请不同的明星在全国各地开展的推介会上参与助阵,旨在更大范围地提高节目社会影响力,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达到更明显的效果。

(三)话题营销

《中国好声音》会持续地在不同时段制造具有营销价值的话题,通过不同媒体渠道,进行海量式投放推广的方式,促进话题形成强大的讨论量,迅速成为时下最火的微博话题,让话题始终跟随着节目的发展,更好地提高产品品牌的影响力,扩展产品的知名度。话题产生的影响力和观众的回应,可以很好地加入到节目策划中,从而给正能量的释放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舆论环境[7]。话题营销带来的效益要远大于传统营销模式,对公众的意识和行为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四)互动营销

《中国好声音》借助互联网和贴吧平台将网络互动营销与媒体节目进行了有机整合,利用双媒体传播的互补优势,即采用“台网一体化”的网络互动营销方式(见下页图3)。通过互联网有力地与大众进行互动交流,随时获取观众的反馈数据,将其有效纳入到整个节目的策划过程中,进而指导下一期节目的策划。网络互动影响力的攀升进一步放大了新媒体增值效应,掀起了新一轮转播高潮,实现收视率的翻倍。

四、案例总结

《中国好声音》被众多业界人士称为一桩不错的“好生意”,做为一个营销案例来分析肯定是贴上了“成功”的标签,因为它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营销传播模式,开创了一条多元化传播模式的营销新道路,成功有效地整合了多种营销传播手段,创造了收视率的奇迹,成为引领时代媒体发展的航标。因此,《中国好声音》不是“节目模式”的成功,而是一种“营销模式”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袁爱清,查小红.从传播学视角探索娱乐化电视节目的发展趋势[J].传媒观察,2007,(1):34.

[2] 覃晴,谭天.《中国好声音》的传播特征与价值创新[J].新闻与写作,2012,(10):36-39.

[3] 杨华钢.被动观众与电视节目营销策略[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12):47-48.

[4] 方思源,汪少明.从节目形势的角度看《中国好声音》[J].学习月刊,2010,(4):82.

[5] 李延凤.论市场营销计划的制定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9,(9).

[6] David A.Aake.Managing Brand Equity .Dunning J H.The eclectic paradigm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A restatement and some possible

extensions[J].Journal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98,19(1):1-31.

第7篇:新媒体营销策略分析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渠道;营销管理;效率与策略

1营销本质与新媒体渠道的关系

1.1企业营销与渠道的关系

营销是企业发展的一种手段,营销会随着时代的变化与技术进步,出现渠道以及形式的转变。因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会不断地变化。就像新媒体的出现,消费者从营销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消费者也成为企业营销战略中的一环节。企业为保证消费者的忠诚度,将营销重点从产品转变为顾客,以顾客为中心构建营销战略,是现阶段企业产品销售的营销核心内涵。无论营销战略如何变化,企业都是将营销作为产品销售、企业形象塑造的一种手段。故而,营销的本质,促进社会大众参与到企业产品开发。价格制定等中,成为产品的消费者同时,保持较高的忠诚度,以降低所有活动的成本,切实提升营销效率。在实际营销过程,大众的概念是相对的,对于企业而言大众是目标消费人群,目标消费人群成为企业产品销售的消费者,是企业营销的主要目的。企业应基于其消费水准以及消费需求等,尽可能地降低成本,促使潜在消费者购买产品。因此,营销渠道是企业营销的关键。

1.2营销渠道与新媒体的关系

营销渠道是企业与消费者的链接渠道,对于企业产品销售而言,营销渠道决定着产品从生产走向消费领域的流通过程。营销渠道与信息流、商流、金融流和物流密切相关。因为商品的流通过程,主要有两种形式,要么是以商品价值形式的运动,实现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即商流;要么是以商品实体形式的运动,也就是物流,这两种运动都离不开信息流与金融流的支持。一个完整的营销活动,需要信息流、金融流、商流和物流的相互支持,营销渠道的开辟与完善也是如此。新媒体作为企业营销的新战略平台,企业要实现新媒体营销渠道的变革与优化,也要得到信息流、金融流、商流和物流的辅助。营销管理效率,主要是信息流和金融流相关,企业内部信息流与企业之间信息流等,密切相关。因为营销管理离不开信息与资金的支持,管理过程中也会涉及商品的转移与物流变化。由此可见,新媒体与营销渠道、营销管理效率之间的联系,主要是与企业信息流、金融流、商流和物流有关。

2新媒体渠道变革及其营销管理效率优化的路径

2.1应对好信息流的冲击,转变传统的营销管理思想

现阶段,新媒体营销效果存在滞后性,因为消费者在进行产品购买前,会下进行考察式的关注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等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酝酿期后,才会进行商品购买。新媒体渠道变革的目的,是为了协助企业缩短酝酿期的时间,在这个阶段中推进符合消费者关注的商家营销活动,从文化、价值观以及人文关怀等多个角度,实现新媒体信息的传播与商品营销。全媒体时代下,很多企业在碎片化以及日益暴增的纷杂信息下,缺乏对营销管理的科学规划,难以应对好信息流的冲击。因此,为实现新媒体渠道的变革,提升新媒体渠道营销管理效率,一方面企业应增强数据分析能力,基于新媒体营销的特点,处理好新媒体平台衍生出的海量信息,应用大数据以及网络技术等,制定新媒体营销战术以及战略。另一方面,营销管理应转变思想,树立积极的态度为新媒体营销奠定基础,掌握新媒体的各项功能,以消费者喜欢的方式进行互动与沟通,以获取更多的关注,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2.2提供消费者体验服务,优化企业组织结构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媒体形式以及媒介纷纷涌现,新媒体形态也多以数字化与网络化为核心,所以新媒体渠道变革与营销管理效率提升,也要多引进新技术与心理念等,实现渠道的拓展与内容的革新。企业应在产品研发与市场营销策略制定中,基于新媒体平台对消费者消费倾向与诉求的调查,面向消费者需求做出更加符合市场发展的科学决策。企业一方面要构建网络市场的营销渠道,基于网络对运营、管理以及沟通等影响,借助网络新媒体产品信息等,便于消费者了解企业经营状态以及性质规模等,逐步提升其对企业与产品的信任感。另一方面,应紧密结合新媒体环境,实现市场营销模式创新。企业要构建体验式消费模式,多方面为消费者提供相应的需求,将消费者的体验作为营销重点,设计虚拟消费平台,提供消费者体验渠道;企业应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以追求营销效率为核心,将媒体组织作为商流与信息流的流通渠道,营销效率的优化;提供一站式消费服务,在交易过程中企业应提供多媒介的支付服务,保证交易操作的便捷性与全面性,提高消费的忠诚度。

3结语

全媒体时代下实现新媒体渠道以及营销管理效率的变化,要从新媒体平台发展入手,促进受消费者主动参与到企业产品开发与营销过程中,通过消费者之间的相互讨论与分析,逐步优化营销渠道的经营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宏,吴丹恒,张路遥,等.新媒体渠道变革及其营销管理效率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35(02):91-95.

第8篇:新媒体营销策略分析范文

1.由于政策体制因素,体育营销为一些企业或产品(如烟草业)等在宣传上开辟了新的途径。在国际上和我国由于受到约束,烟草业借助体育进行营销成为各大烟草公司的第一目标。如:菲莫公司的万宝路通过F1、中国甲A足球联赛进行推广;英美烟草的希尔顿、555、健牌等通过F1、中国篮球联赛、自行车赛等进行推广。

2.体育营销不需要语言就可以达到宣传的目的。体育运动是通过比赛以及肢体语言来表达其内涵的,在世界任何地方都不受语言的限制,如在我国有许多广告都是以外国文字和语言来表达完成,而受众消费者却没有受到语言和文字的影响。

3.借助体育营销具有良好的持续性。体育运动大到奥运会比赛小到个人的运动都有较强的连续性,为营销建立了长期的连续性。如:奥运会与可口可乐、维萨卡、三星等进行了几十年的合作;某一企业或产品赞助一支队伍,如李宁是国家队奥运会入场服装赞助商,阿迪达斯致力于赞助中国足球队;尤其是一些新企业或产品均以初期投入为手段以换取知名度从而获得利益。这种连续性可以影响到一个关注体育运动受众人对企业或产品的选择。

二、借助体育的营销模式

要借助体育进行营销对于企业和产品来说也有选择性,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和产品都可以借助体育进行营销。选择好属性相近、高相关的企业和产品对于双方都有利。如:食品、服装、运动器材、汽车、金融等行业。

创新是体育营销成功的关键。这里的创新是指在技术和营销两个方面的创新。企业应在产品的质量、服务等方面要精益求精,如果企业和产品的内部出现问题,那么营销会直接带来致命后果。而且企业的产品要紧跟社会的发展,例如我国早期的一些名牌随着技术的发展反而失去了市场,随之而来的是世界性的品牌和新的品牌。现代技术转化为产品的周期越来越短,尤其是电子产品更新速度非常快,新的企业或产品要保持技术上的创新,同时在营销过程中也要进行营销的创新。请运动明星或在运动场所周围布置广告等方式已经成为一种老套路,尤其是广告片的拍摄缺乏新意,不但不会使受众群体接受营销,还有可能起到反作用。

体育营销方式的形成要根据企业产品的属性和社会环境来制定。企业新产品按照运筹学的观念构思和策划,具体分为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检查阶段(如图1略)。新产品首先要构思,对新产品的构思进行筛选,确定产品概念的发展和预测,形成营销战略,对产品进行开发和市场试销,然后进行提高和营销实施,最终形成产品的商品化。

1.计划阶段。通过认真策划,管理市场,提出营销战略目标和计划。良好营销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优良的体育媒介(赛事等)和卓越的管理能力。选择好媒介事件,如国际性单项体育赛事,综合性运动或社区大众体育活动都是可选择的体育媒介,对媒介要加以研究和分析,找好体育媒介与企业或产品的功能、个性直接对接以及所要达到的受众范围,寻找好企业产品的核心文化,以体育媒介为平台进行再次的提升。

2.实施阶段。在过程的实施中,要细致、深入、系统地把握体育媒介的潜力,保证一定的效度,分步实施。

(1)企业或产品在营销过程中,要设计好形象,要自始自终统一形象,统一传播口号,传播核心文化及内容。

(2)运用不同的营销传播工具(六大传播媒体:电视、杂志、广播、报纸、网络、户外媒体等)结合目标消费者进行优化组合。

(3)根据体育媒介的不同时间需要调整不同的营销地点。

(4)善于把握热点调整营销方案。所有的营销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市场反馈及时对营销策略方式进行有效的调整和实施。

3.检查阶段。检查验收实施过程,收集详实可靠的材料,检查营销过程,对营销进行分析研究。

三、借助体育进行营销的基本策略

在营销过程中,企业和产品会受到受众的年龄、性别等个性差异,地域、文化差异,企业和产品的不同属性差异等的影响,从而在营销过程中产生了受众消费者的差异性,这时更应注重其差异性,量身订制营销策略,以达到营销目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C.霍夫曼在体育传播学上首倡的“个人差别论”认为,每个人不仅有来自先天和后天的不同的个体特征,如年龄、性别、兴趣、智力、经历、价值观等,而且由此形成的认知、动机结构和行为结构也不尽相同。

有了好的赛事产品,就要通过有效的营销策略来完成,根据不同的受众市场使用不同的营销策略,这在现代市场营销中已经非常成功,它的目的无非是把产品销售出去的过程。如:吉祥物的销售主要面对孩子和女性为主,纪念币和邮票的销售主要面对收藏者,为了符合电视观众收看赛事直播,可以在容许的条件下适当调整赛事的时间等。主要以集中大众化的营销策略、个性化差异的营销策略和无差异普通性的营销策略三种营销策略为主(如图2略)。

四、在借助体育进行营销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处理好企业和产品与体育媒介之间的关系。加强与媒体的联系,扩大企业和产品以及体育活动的宣传力度。体育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产品”,要把这种“产品”推向市场,就必须向市场传递有关体育活动“产品”的信息,使消费者能够较充分地了解,同时引导观众对体育活动产生一定的兴趣。因此,深入人心、深得人心的广告宣传是创建体育竞赛品牌并辐射到企业和产品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2.确定企业和产品传播的主要媒介。企业和产品营销不仅依靠体育也要通过其他载体传播一定的信息。

3.提供一个优良的政策环境,以保证企业和产品利益最大化。目前我国体育赞助市场政策比较国际上相对滞后,如何保证赞助商的利益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百事可乐冠名中国足球甲A联赛中途停止合同就是由于其自身利益难以保证所致。因此,在金融环境方面,监管机构可以在调研基础上审时度势,循序渐进,对管得住的方面和环节开绿灯;从制定政策、控制风险的角度对涉及外资外汇的基金的设立、募集、管理、经营、监督和管理机构提出要求,制定标准和约束监督机制,这样有利于优化金融服务的环境。

4.搞好公共关系营造良好氛围。公共关系在体育竞赛营销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在发展公共关系时,要明确体育竞赛公共关系的目标,进行形象的自我评估,明了赛事目前的公共关系状况如何、社会公众的要求是什么、对公众要求的满足程度如何等问题;要明确公共关系的对象,体育竞赛公共关系的对象主要是观众、合作企业、舆论界、有关单位;搞好与消费者的关系,则能促使观众形成对企业及其产品良好的印象和评价,提高企业及其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吸引世界性的观众,争取长期的赛事市场,开拓和稳定高度关联的赛事、合作者(企业)和市场关系。

第9篇:新媒体营销策略分析范文

荣获奖项:金远奖・年度最具成长力新媒体

获奖理由:银通传媒专注于银行高端人群深度传播,她以特有的资源竞争力和团队整合营销力实现对银行空间的深耕细作,为金融、汽车、房产、奢侈快消品等中高端客户带来极高的投资回报率,进而实现了自身品牌的快速成长。

广告行业是艰辛的,对此感触最深的莫过于新媒体从业人员。他们要为渠道、技术、资本和营销日夜奔波、八方周旋。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当这个襁褓中的新生媒体正苦苦探索核心赢利点时,经济危机似乎不解风情,给很多新媒体公司以致命打击。新媒体的发展前景和传播价值再一次引发了行业的深深思考。

劣汰的直接结果导致优胜者的“完美进化”。在这次危机中,一些新媒体公司(如银通传媒)凭借对优势渠道的独家垄断、不断提高技术壁垒,优化传播模式以实现对受众资源的高效占有,逆市飘红,受到了媒体同行、广告主和资本方的广泛关注。然而新媒体的现状依然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广告主如何才能快速而准确地判断新媒体的传播价值呢?对此,《广告主》采访了新媒体专家、资深广告人、银通传媒副总裁赫连剑茹。她和她带领的团队在实践中对新媒体属性进行深入研究,有着独到的价值评估见解。

策略一:研究受众结构

赫连剑茹认为,传播要始终以目标受众为“原点”进行话题引爆和流程策划。广告主判断一个媒体的价值,首先应该分析其受众定位和自身目标消费者的吻合程度。这似乎是评价传统媒体的圣经,却也是评估新媒体价值的首要着眼点。她认为受众结构分析又可以细分为5个指标,即受众规模、受众质量、接触频次、接触时长和受众的稳定性。银通传媒之所以能在严峻的形势下实现品牌的快速成长,赫连剑茹认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细分受众结构的优化。第三方调查数据显示,银通传媒在6个核心城市拥有的受众规模是3400万,其中VIP受众达37万。再透过受众收入水平来看其质量,受众月平均收入为4653元,其中VIP客户高达6.5万元。每个人月均光顾银行的次数为4.9次,接触时间在15-20分钟,银行顾客有极强的区域性,其人群结构趋于动态稳定,即一个银行的顾客大多源自周围写字楼或住宅小区,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策略二:分析媒体特性

媒体特性研究是新媒体价值评估的核心环节,也是主要难点之一。如何通过对媒介的各种生态环境进行系统分析进而测算出媒体价值是许多广告主的思考重点。对此,赫连剑茹认为应该从新媒体的技术、后台、渠道、物理环境、心理环境等几个维度进行全面综合分析。新媒体立足于世的首要条件是找到自己的“地盘”,即媒介生存和发展的物理环境。物理环境基本上决定了受众结构、客户结构和营收水平。“成也环境、败也环境”被新媒体人奉为圭臬,这也为广告主的媒介分析提供了视角。

以银通传媒为例,银行是一个封闭的空间,信息的精准传播极大地扩展了传播效果,大大提升了受众的认知度和回忆率。同时,观众在这个空间内信息相对稀缺,从而大大降低了干扰源,为信息的高效顺畅传播创造了良好条件。赫连剑茹认为,从受众的心理角度分析,由于中国的经济稳定、金融市场牢固,以国有大型银行为主导的格局更加坚定了受众对银行的信赖感,并将这种信赖感转接到银行里的媒体,促进了传播信度的提升。渠道方面,目前银通传媒已覆盖了6个城市的1200多个网点,并将根据客户的传播需求在2010年增加5―10个覆盖城市。

策略三:透视服务能力

仅仅有媒体及其定位的受众是不够的。由于传播媒介的多元化,广告主面对纷繁复杂的传媒世界容易变得眼花缭乱,从而造成对部分媒体的误读误解,进而不能真正利用媒体优势,导致广告资源的白白浪费。在如此营销环境和客户需求情况下,银通传媒因势利导,创造性地提出了“L”型媒体建设和策略顾问式营销。

赫连剑茹非常愿意和朋友们分享她的“L”型媒体建设策略。她认为新媒体建设应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硬件部分,即“L”的这一竖。这一竖包括终端发展、广告产品开发、广告形式优化。目前银通传媒在这个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并将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发力,让自身的硬件优势更加凸显。“L”的这一横是指媒体除了信息传播平台本身以外的增值服务和特殊价值。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