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学技术创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我国艺术院校也开始转变教学模式,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形式进行创新和改善,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现阶段,我国艺术行业紧缺人才,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对于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因此,在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时,艺术院校还需结合艺术专业在社会发展中的情况,要考虑学生的就业问题,不要只将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创新创业改革只停留在口头形式,要付诸于行动,这样才能为国家培育出优秀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改革
在对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艺术院校必须要明确改革创新的目标,确立创新改革的宗旨,这样艺术院校才能顺利的进行改革,并提出改革创新的效率。与此同时,艺术院校要划分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创新创业改革的重难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进而便于教师的理解和学生的学习、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创新创业改革,艺术院校必须要全方位的进行综合的分析和思考,对学生进行现代化教育,这样创新改革工作才更加完善。
一、 关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创新创业改革现状的分析
通过对这几年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显示,可以发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实际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较低,在工作的过程中很难达到单位的要求。尤其是一些刚刚毕业的学生,其自身能力较弱,却没有正确的工作心态,好高骛远,无法认真到自身的不足和缺陷,这样就很难得到改进,从而无法弥补自身的缺陷。这也就充分的说明,我国艺术设计行业现阶段面R人才紧缺的局面。虽然我国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已经进行相关的改革,但却依然存在大量的问题,其主要问题如下:
(一) 教学模式过于简单化
艺术设计现如今已成为时展的主流之一,艺术设计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良好的影响,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由此而生,但由于我国艺术设计专业起步较晚,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问题,教学模式就是其中问题之一,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艺术设计专业缺乏特色性,不仅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也很难体现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改革的效果,从而阻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发展和就业。
(二) 教学体系缺乏完整性
当前,我国艺术院校在对艺术设计专业进行创新创业改革的过程中仍然处于摸索阶段,很多院校在对其专业教学进行创新改革的过程中都无法找到合适的方法,这主要是因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缺乏完整性,艺术院校没有提出明确的教学标准和创新改革的规章体制,导致部分教师无法意识到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改革的重要性,即使艺术院校不断的努力,如无法对教师进行改变,依然无法取得良好的改革效果[1]。
二、 针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创新创业改革提出的对策
根据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创新创业改革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笔者对此提出几点创新改革的的建议,具体建议如下:
(一) 构建完整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
对于艺术院校而言,在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进行创新创业改革的过程中,建立健全完整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可以促使艺术专业的教师有计划和规划的进行教学,并可以给学生充足的设计空间和机会,这对于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来讲十分重要。因此,艺术院校要能对创新创业模式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要能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等级合理的安排教学课程。艺术院校可以将教学模式分为两种类型:首先,构建虚拟的商业设计,将学生划分几个小组,对小组明确商家提供的设计要求和订单详情,然后小组快速的开始进行设计,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观念。其次,教师在教学是可以对学生明确主要设计项目,让学生自己对设计项目相关的信息进行搜集,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制定完善的设计方案,进而对学生加强自主设计的训练[2]。
(二)以实践教学为基准,建立社会实践平台
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要为国家做出相应的贡献,同时,也需要凭借自身的能力维持自己的生活。因此,艺术院校在创新创业改革时,要做到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艺术设计的训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设计平台。艺术院校可以在学校举办相关的活动,也可以和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拓展出更多的实践机会。艺术院校只有让学生得到真正的设计训练,学生才能深刻的理解艺术设计的性质含义和作用,从而找到艺术设计的技巧,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责任意识。与此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执行能力。在创建实践教学平台的过程中,艺术院校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首先,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企业中,让学生参与到企业设计工作中。然后在完成实践设计后,教师要让学生对自己进行全面的评价。其次,教师要向企业推举有能力的学生进行实践,这样才体现其公平性。此外,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好好珍惜实践鲫鱼,在工作的过程中,遵循企业的设计要求和相关的制度,做好项目的市场调研工作,学会和客户交流的方式,这样所设计的方案才更加新颖具有执行力。最后,对于设计产品的宣传,学生要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入挖掘市场的潜在需求,经过不断的实践积累创业经验,这样才有利于提升自身的素质,进而在日后的发展中,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完善公司交代的任务,为公司创造更高的经济利润[3]。
三、 结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创新创业改革的过程中,艺术院校必须要做到加强艺术设计专业的建设,要采用科学的方法,不断的提升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思想意识上认识到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明白当前设计竞争激烈的状态,学生才能主动的配合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创新创业改革,进而丰富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提升意识设计能力,能正确的面对社会竞争。
参考文献:
[1]黄飞雪.如何深入开展大学美术国画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1):34-56.
[2]唐金娟.SPOC视角下《动画鉴赏与评价》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10):89-120.
[3]周弘宇.创新美术教学模式 培养创造性思维[J].成功(教育),2014,(04):60-90.
[关键词] 技术创新;信息、内部管理规律;艺术性内涵
[中图分类号] F2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9-0033-03
[作者简介] 付子顺,河南省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管理工程、企业管理与创新。
(河南 濮阳 457000)
一、关于企业技术创新
企业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新的技术手段直接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企业出现的大量创新活动都与技术有关。因此,有时还把技术创新视为企业创新的同义语。准确把握技术创新是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关键挑战之一,而技术创新把握的时机性与综合复杂性使其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律可以照搬,从而显得具有偶然性和不可控性。企业主要管理人员进行决策时,应该如何把握技术创新呢?
理性地看,把握技术创新既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技术创新把握属于技术创新管理学科研究的范畴,而技术创新管理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在总结企业实践经验基础上,归纳和发展出许多企业技术创新的规律和方法,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掌握这些科学知识和方法,有助于企业在技术创新把握中正确认识自己,抓住企业外部环境的机遇和挑战,在理论指导下,用科学的方法辅助技术创新的决策。就此而言,技术创新的把握是一门科学。但是,由于技术创新过程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环节,企业把握技术创新的主要依据之一就是直觉和判断,这是艺术性的一种体现。同时,正如其他艺术一样,技术创新的正确把握需要实践。能够娴熟把握技术创新的企业,一般都有着丰富的技术创新实践,通过干中学的创新实践,使企业能更加了解适合自己的技术创新规律,从中获取的第一手知识和经验,才能对企业有效把握技术创新起指导作用,为此,从该层面上来看,技术创新把握也是一门艺术,具有偶然性和随机性。这里所讲的技术创新把握比技术管理的总体范畴要小得多,仅仅是技术管理的一部分,重点是企业对于内外部新创技术(emerging technology)及时而准确的获取,结合自身实力、特点和技术需求做出快速和适当的反应,以及通过充分整合企业内外部各种资源,实现对目标新创技术的获取、开发和投入使用。
二、技术创新外部信息把握问题
第一,新创技术来源问题。这是对某项目标技术进行资料收集所要解决的先期问题。由于技术开发总是秘密进行,许多技术专家得不到相关资料。特别是目标技术与国家安全的防卫相关时候,技术的来源就不会那么直观。相关技术可能由不知名的组织秘密进行开发,也可能是在某些大型机构所专门设立的某个分支部门进行,了解技术的源泉所在是进行资料收集所必须克服的第一个障碍。对于基础研究领域的新创技术,从高等院校和科研群体找到相应线索的可能性比较大。互联网是了解高等院校新的研究热点和项目的核心来源。企业有时会访问一个外国大学来讨论可能的合作事项,其依据就是从网络上下载到有关教授当前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而对于专业化应用导向的新创技术,一个可能的方向是该行业的领先创新型企业,因为这类企业最具有创新的倾向和动力。另一个可能的选择是行业内的竞争主导企业,这些企业为维护自身的主导地位可能会未雨绸缪地率先探索新技术的发展方向。
第二,技术资料获取渠道不畅。技术知识资料可通过一些渠道予以获得,这些渠道可以按两个因素进行分类:一是资料和个体的结合程度,完全由个人掌握还是团队掌握;二是直接程度,直接从技术开发者获得或间接从其他相关人员得到。间接资料可能并不及时,也可能并不完全适用于特定的决策。相比而言,直接个人资源更加可靠和及时,然而,获取这些资料需要花费时间。而且个人之间的接触必须谨慎进行,以避免被作为工业间谍而受到。由于这些顾虑,委托专业信息咨询人员来做信息收集工作是一项补充选择。但通过专业咨询人员得到的间接信息可能会过滤掉一些有用信息,因此,一些企业倾向于自己来做收集信息的工作,以免由于专家的过滤而丢掉一些细节。
第三,专业术语和技术指标的非标准化为信息的获取带来障碍。专业技术的开发会产生许多专业术语,使交流变得更加困难。即使技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由于专业术语的晦涩,使许多高度专业化的知识仍然无法传播,而是只能存在于某些人的脑子里。非标准化的技术指标同样会带来这些问题,如性能特征,一般都仅限于某些特定技术,而且相关指标在技术演化不同阶段也会出现一些差异。这类障碍的克服需要企业进一步收集相关信息,但在一定的信息约束条件下必须靠自身的技术力量来解决。
第四,技术开发早期阶段保密性使那些跟踪技术环境的企业面临严峻挑战。知识对企业非常重要,以至于有的企业不得不采取非常规手段收集这些知识。美国与日本签订协议,限制其在开发自己的战斗机时可以从美国获得的技术。但协议签订之后,这些技术却成为其他一些国家和企业的主要目标。工业间谍活动随着市场竞争的充分和法律环境的完善其成本也越来越高,因此,许多企业在这种情况下的选择结果是独自开发。
虽然早期阶段的技术资料很难获取,但对许多企业来说,这些资料对发展技术战略非常重要,因为这些技术知识提供了在市场上采取行动所必须的领先时间。与新创技术出现阶段相比,在技术开发进入成熟阶段之后,相关的资料就比较容易得到。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与R&D投资相关的宏观资料完整程度存在差异,科技开发水平、科学教育水平和政府对R&D投资水平的资料在发达经济中都可以得到。这些资料提供了技术开发的相关信息,对识别长期技术变化趋势很有帮助。
三、企业技术创新的内部管理规律
第一,技术识别与评估。当一个企业认识到某项技术对新产品或过程的潜在价值后,或当他发现某种有待满足的市场需求后,就会形成推动技术创新的内在驱动力,这是技术创新的第一个步骤。为保证这一阶段及时出现以及其方向正确,企业需要加强对公司后方的管理,包括建立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联系,用科学方法得到对商业问题的基本预测,企业公关部门与创新网络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等工作。同时需要注意,由于技术争夺着企业的资源,每个企业必须决定如何在各种机会分配其资源。选择一个投资领域通常会阻碍其他投资领域的选择。因此,技术机会必须与企业的其他机会进行权衡。
第二,技术开发。在此阶段,企业提出了许多满足市场需求的设计观念。这些设计观念往往以不同的技术和目标市场为依据。设计观念的形成是一种创造,其中包含着企业对技术和市场发展方向的重要判断,在缜密考察和形成判断之后,企业才能决定是否向下一个阶段投入资源。此时设计人员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企业需要创造一种研究的文化,需要网罗与特定技术相关的各方面专家,需要赋予科研人员自由宽松的科研环境,通过各种思维和智慧的不断碰撞获得好的创意。
第三,商业化推广。对于产品创新,只有在新产品被成功引入市场,而对于过程创新,只有新过程的引入确实带来成本节约时,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在此阶段,如果是产品创新,企业便需要开展业务和营销战略,经常采用的市场撇指定价方法能帮助企业快速回收研发成本;如果是过程创新,企业便需要在组织内执行过程的变革,过程变革带来成本节约的同时,还会冲击企业内部原有的利益分配体制和职能管理结构,因此,特定过程的创新变革在很多情况下需要通过流程重组充分理顺供应链。
四、企业技术创新艺术性研究
通过对外部技术创新信息的把握、创新网络的利用和企业实际开展技术创新所涉及管理规律的探讨,将对企业技术创新实践带来积极的指导意义,折射出把握技术创新科学性的一面。但是,由于技术创新本身的不确定性以及由于技术变化孕育新的产业的各种可能性(导致产业集中,一些先前毫无关系的产业在技术变化影响下融合成为一个新的产业,有时可能导致某些产业的消失等),企业获取信息的各种障碍和不完全性,创新网络沟通的不充分性,技术开发的不可控性以及企业内部技术管理受到内外部因素影响所产生的不确定性,都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带来很多难以控制和把握的问题。虽然从上述分析中发现了把握技术创新的一些规律,但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的无规律可循或表现出矛盾规律的问题。这些问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同时其解决和方法选择有赖于企业个体的特点。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表现出技术创新艺术性的一面。如,企业是否需要从事基础研究这个问题,就揭示出技术创新存在的艺术性表征。
关于企业是否需要从事基础研究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持不同观点和做法的企业非常多。赞成这个观点的企业认为,在基础研究上下赌注有时的确能带来经济上的回报:杜邦公司对基础聚合体的研究发明了尼龙,Irving Langmuir获得诺贝尔奖的表面化学研究使GE能够发明革新性的电灯泡,曼斯菲尔德发明了CAT(断层扫描技术),使得EMI公司能够率先进入CT市场。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直接关系到创新的动力模型,著名的技术推动说给它提供了理论依据,说明创新的源头在于基础研究,基础研究能给企业带来巨额回报。
但是,这个观点在实际中也存在大量的反面证据。首先,由于技术本身特性的不确定性,绝大多数技术开发工作最后都以失败收尾。此外,在科学上领先从来就不是获得市场成功的先决条件。因为企业迎接激烈变革的能力不足和缺少商业应用,许多重要的发现没能给投资者带来巨额回报,例如,半导体激光(GE和IBM)、宇宙环境辐射(贝尔实验室)、扫描管状(Tunneling)显微镜(IBM)、半导体和超导体管状现象(Sony和GE)等,其中有些技术甚至获得了诺贝尔奖,但是,站在从事创新开发的企业的角度来看,所得到的回报和付出相比微不足道,经济回报更多的是流向其他企业而不是创新企业。有两个例子:一是日本在钢铁、汽车、消费电子类产品和半导体存储器件方面是学习者,却取得丰厚的收益并占领市场领先地位;二是戴尔和康柏在个人计算机领域所作的技术贡献与其市场份额相比存在巨大悬殊。这些事实似乎告诉这样一个规律,就是要去利用科学而不是去判断科学。一些技术巨子也赞同这种观点。例如:总结出长期引导半导体制造业发展的摩尔定律的摩尔,就指出IBM获得诺贝尔奖的发明――扫描管道显微镜(S1M),不适合公司的任何商业规划。他说:STM“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但IBM从它身上什么也得不到。”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同意英特尔的哲学,即使英特尔公司本身也投入大量的R&D用于基础研究。IBM、Hewlett―Packard(HP)、AT&T、Lucent-Beii Labs,NEC和日立这些公司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量子系统、十亿分之一碳显像管、生物处理、分子计算或其他的数据压缩方法的研究。这些研究大多数在企业实验室里进行。历史告诉我们,巨额回报是非常遥远的,那么为什么还自找麻烦呢?因为从事基础研究有许多“潜在”利益,包括创造创新开发的氛围和与科学尖端保持联系。实际上,这些潜在利益十分吸引人,以至于公司在投资于这些研究时往往并不期待研究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IBM主管科学和技术的前副总裁John A.Armstrong有一次说:“为什么在企业实验室中要支持满足好奇心的研究?存在许多原因,但并不期望超越公司本身的‘待研究的科学领域’,也就是说,不期望产生会改变公司行业特性的新的看法或发明。”因此,参加也许永远不会带来利润的研究冒险,给企业带来的是利润之外的间接回报。这种研究不仅造成了声势,还吸引了优秀的人才和研究人员,而且他们掌握的数学、化学或原子物理知识能够用来解决其他实际问题。许多优秀的公司都深谙这个道理,长期坚持对于基础研究的投入,甚至包括一些风险极大的项目。虽然绝大多数的项目投入并不会在公司全部R&D中占很大份额,也不会获诺贝尔奖,但即使没有获得科学上的突破,这些投入所带来的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
上述问题只是技术创新把握整个过程中所涉及的一个环节,从中折射出的艺术性和不确定性可以推广到过程中的许多其他环节。例如,新技术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一项新技术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同时起着创造性和破坏性的作用,创造了新的市场和机会,破坏了原有的产业链条甚至整个原有产业,此时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把握在各阶段的正确决策和整体正确决策就会出现矛盾和冲突。技术可以分为持续性技术和断裂性技术,持续性技术就是沿着S曲线的方向演化,但是,S曲线会受到技术极限的制约,由此导致的断裂性技术就会威胁到现有市场和技术领域,在这种情况下外来进攻者会更具有优势。许多产业演化的历史,都重复出现了这种现象,市场的主导企业被其他企业超越,失去了市场的主导地位。尽管这些市场主导企业拥有很强的技术实力和资源规模,但是在面对这些断裂性技术的时候却显得无能为力,这种现象的存在已经成为管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这种新的重大性断裂性技术出现的时候,技术本身是很不完善了,如果要等到技术有实质性进展的时候才介入就会丧失市场的先机,这就成为困扰企业决策的重大障碍。企业需要从许多杂乱无章的技术中筛选出最有希望的新技术,对新技术进行识别和评估,并且做出投资规模的决策。但是这种技术本身不太完善,而且新技术的市场也没有出现,市场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时候如果采用传统的决策方法,得出的结论很可能难以指导企业的决策。IBM公司在复印机市场上失之交臂,就是源于其对复印机市场预测的失误。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曾说过:“无法为一个尚不存在的产品做市场研究”。但是这又是企业投资新技术之前所必须面对的问题,而现有技术评估和市场预测的工具和方法,又难以给企业提供一个明确的指导和决策依据。新技术的复杂,市场的变化莫测以及无法预料的随机事件发生,会使得任何评估手段和工具都很难准确提供决策指导,这样新创技术的发掘、评估和决策就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从而表现出技术创新把握艺术性的一面。技术的复杂性和市场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对技术创新把握的决策没有一种完全标准的规则,一方面需要富有想像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又需要遵循一定决策的规则,需要“有创造力的规则”,这就表现出技术创新的把握,体现出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
做好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必须准确把握技术创新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正是基于技术创新把握的科学性,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才能有迹可寻,企业才可以遵循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在正确方法指导下开展技术创新工作。也正是基于技术创新把握的艺术性,技术创新才作为风险和机遇同时摆在企业面前,通过分析这些艺术性内涵,有助于企业结合自身目标和特点,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有侧重地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以获取企业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傅家骥.技术创新――中国企业发展之路[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2.
[2]刘振武.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3][美]伯格曼,等著.陈劲,等译.技术与创新的战略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傅家骥.技术经济学前沿问题[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 中小学 信息素养 教学模式
“老师,能不能上网啊……”,这是2014年高一新生第一节信息技术课上,多名学生共同的“心声”,他们都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他们并不是期待我讲多么精彩的内容,而是期待上网,并且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2015年。看到这些我非常震惊,难道这就是现代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成果”吗?是学生不喜欢这门课?还是其他原因造成的。经过与学生的沟通,才知道学生还是很喜欢这门课的,但是他们已经厌倦那种“纯技能传授”的课堂模式,而对那些枯燥无味的原理概念更是“烦不胜烦”。正是因为这样,长此以来,在中小学生大脑中就形成“信息技术就是使用计算机上网”的思想,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才出现文章开头的一幕。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既然学生喜欢这门课,那为什么不能在教学模式上有所改进呢?值得庆幸的是,信息技术是一门非中高考学科,所以信息技术教师有更广阔的空间不断尝试、探索、创新,而不需要被禁锢在应试教育的牢笼中,接下来就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创新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基于情境创设的自主学习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即教师以“讲”为主,以“导”为辅。虽然学生可以掌握很多知识,但是教师是学生思维的控制者、引导者和迁移者,学生的学习是被动思维的过程,其内心的自主学习意识不能被唤起,所以到最后只能盲目地接受一些技能的培训。而真正的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为此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改变这种模式。教师可以通过相关材料和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置身某种情境,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可以唤起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才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奥秘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word排版”时,教师不需要一味地给学生讲授排版的操作步骤,而是通过展示由word进行排版的成功作品,如前一届学生的作品,让学生选择一种,或者按照自己的构思完成,有困难的可以向老师或者同学求助,最后给完成较好的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通过欣赏、探究、互动,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参与的学习意识。
与此类似,在讲授“网页制作基础”时,因为frontpage同属于office系列,与word有相似的操作,而之前学生已经有word的基础,所以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发现这些相似点,然后引导学生,平时看的网页很多,精彩的网页也不少,如果有一天自己的网页作品能够被别人欣赏,自己的感觉如何?以此激发学生制作网页的兴趣,同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构思个性化的网页,积极创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的精心引导至关重要。所以教师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自主探究,让知识超越教材,具备合作、创新及主动学习的能力,从而有效增强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
二、基于多媒体的课堂教学
为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要具有创新、独特的引导方法,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问题的导入更直观。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有时不仅仅是在教学的开始需要使用多媒体素材,教学的内容也需要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
在中学《网络技术应用》课程教学中,学生对一些原理及概念性的内容感觉索然无味,如果教师在讲授时只是按照这些原理的条条框框说给学生听,一堂课下来学生就基本云里雾里。那么如何改善这一状况呢?
例如在讲授“数据交换技术”的时候,由于这部分内容涉及的专业术语较多,不容易理解,但如果将不同的数据交换技术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比如教师可以自己制作flas来完成,由此展示不同交换技术的工作方式及优缺点,学生则更容易理解透彻。
又如在讲授“网络体系结构”的内容时,首先用一个简单的实例描述,如两个QQ用户之间的对话,然后使用动画模拟整个过程,则更能让学生从直观上理解网络数据的传输。其中涉及的TCP/IP模型同样可以使用一个相似的视频模拟,比如放一段快递公司寄送货物的整个工作流程视频,并将二者的工作环节相对应,以此帮助学生理解网络体系结构。
由此可见,将教学内容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同时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即无论何时都不能偏离课堂的核心,多媒体素材都要始终与教学内容相关,如果偏离教学内容,那么就显得太花哨,使得课堂教学变成多媒体素材的欣赏,也就达不到教学效果。
三、基于差异的分组教学
1.基础水平的差异。
由于受家庭条件和生长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家长为培养学生的特长而专门购置了计算机,而部分学生除了在学校接触计算机外,没有太多的机会接触,甚至基本从零开始,计算机的操作水平有较大的差异。对此,可以将学生分为初级组、中级组和高级组,分别布置不同层次的任务,并且在教学时使用“以学帮学”的模式,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适应不同级别的操作要求,还可以协作完成,即高级组的学生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可以协助中级组的成员,而中级组的学生则可以协助初级组的学生完成任务。这样不断缩短各组之间的差异,最终实现共同进步。
2.学生兴趣爱好的差异
考核的必要性
临床医学是一个医生所必备的基础能力,通过进行考核,可以检验学生对于这一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其实有助于了解学校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教学方式,授课能力以及学校的管理水平。最重要的是通过考核,学生会明确自身在哪一方面不足,然后重点弥补自身的不足,同时不断巩固自身的优势,还可以在学生间形成良性的竞争,以此来不断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对老师而言,可以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适应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使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互相提升,实现双赢。
临床医学考核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对于临床医学的考核不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临床技能的训练,或者是在训练中没有严格要求自己。在考核过程中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没有约束机制,就导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的竞争力不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与教师的积极性。目前大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都认为只要及格就可以了,很多学生在学习中都产生了误区,都重视现代先进的医疗诊断技术,在学习临床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上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
改进措施
提高学生对于临床技能考核重要性的认识。临川医学技能更多的是在实践中获得,通过临床实践学生能够更好的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实践是一个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有较大的收获则必须要求学生在理论教学中有较好的基础,有牢固的诊断学理论和临床思维程序,在临床教学实践中要重视体格检查以及病史采集,要不断的收集病史资料,在充分研究病史之后,在有选择性的进行体格检查,这样就会在最短的时间收集足够的信息。提高学生的临床医学技能。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诊断思维与意识,不断的强化专业思想教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在临床医学技能的教学过程中实行教学改革。在现行的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方式的基础上,不断地改革完善临床医学技能考核制度,同时也相应的增加临床医学技能考核在学生最终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努力培养出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都强的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出教学重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医学上各种辅助的检查工具越来越多,因而需要引导学生不断的关注这些新的辅助工具,不断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以后更高的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过多的辅助手段学生不可能全都掌握,掌握的太多就很容易导致教学过程没有重点,因而则要求学生在重点掌握部分的基础上,对其它的辅助工具有所了解。
改进临床医学技能考核方法,在考核中突出学生的综合能力,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针对于学生对临床医学技能考核没有较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则相应的增加临床医学技能考核在学生最终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以此来引起学生对考核的重视,迫使他们更多的去实践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成面上。将理论考核与临床医学技能实践考核分离开,这样就会使学生在理论教学中认真对待,还使得他们积极的参与到临床医学技能的实践中去,学生的临床医学综合技能将会有明显的提高,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以及综合竞争力。
教学模式的创新。传统的授课方式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冲通的教学模式反而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而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考核体系上就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善,比如在教学中增加对媒体课件的使用,在多媒体课件中大量运用检体诊断的声音录像以及录音,学校配备心肺听诊、肺部触诊模拟人、综合模拟人等等用教师以及学生在教学中使用。学生在实践中应该由教师在旁边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足,师生之间相互交流,不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不仅仅强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强化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医学技能。
强化教师队伍的水平以及质量。教师水平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因而教师必须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临床医学技能,可以定期的开展临床医学技能规划培训班,供广大教师间相互交流,不断学习,这样就能够保证拥有一支具有一定教学水平的优秀教师,有他们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生就不会在教学中迷失,出现较大错误,学生的学习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一、教学方式创新
对每节数学课精心设计,才能有效引导学生进入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的自主学习状态,形成主动探究的思维品质。
1.变封闭环境为开放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把传统封闭式教学转变成开放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探索的能者,求知的智者,兴趣的学者。如某天我拿着备好的教案走向教室,某生提议:“老师,过几天就到元旦了,你能教我们剪团花和双喜字吗?”这引来学生们一片附和。于是我灵机一动调计上心来:改上《轴对称图形》。结果这节课孩子们学得很投入,探究有深度,时常出现思维火花,让我对“自主”魅力感动不已。
2.变有序为相对无序
数学教师的思维单一、照本宣科、一题一解等,往往会促使学生的解题思维进入狭窄窘境。若课堂教学的有序变为相对无序,不仅能激发学生敏锐观察力,还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力,逐步形成追求“好奇”的天性。如教“圆”一章时,我不是带领学生亦步亦趋地学习圆的知识,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脑画圆,多种形式认识圆,多种途径欣赏美丽的圆的图案:有的折,有的画,有的量,时而凝神思考,时而窃窃私语,时而互相争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学探究的热情和强烈求知的欲望。
3.变威严禁忌为宽松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下,大脑皮层易形成兴奋中心,会变得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创造力也最为强烈。以前的黑板向来是教师板书的“圣地”,墙壁也是一块“”。“禁忌”太多,往往影响学生的创造力发展。为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给学生留有自由发挥、充分交流的空间,要多鼓励学生到黑板上“涂鸦”;多在墙壁上“创作”……让墙壁、黑板变成孩子展示“我的发现”、“奇思妙想”等数学智慧的乐园,促使数学课堂走向自然,走向生活,走向开放。
二、学习方式创新
创设宽松和谐、新鲜有趣的课堂情境,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有助于学生思维悟性的改变,有助于学生数学灵感的发挥。
1.思维悟性与数学思想
“感悟”是学生对数学知识深层内化的过程,是重组、选择和构建新知识的思维过程,是生成数学思想的重要环节。鼓励学生“感悟”,不仅能促使学生产生愉快体验,也能促使学生向更高层次探究。例如,在教数学定义的性质涵义时,不是直接“告诉”,而是让学生借助数据、图片或实物信息进行观察比较,直接“感悟”,鼓励学生自找法则,把形成感悟放在第一位,建立法则放在第二位,为数学思想的确立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增强感悟效果,我在启发引导中设计一些数学游戏,使其在娱乐口诀中领悟解题思路,在展示环节中感悟数学思想规律。
2.思维品质与动手能力
动手是直接感知的重要手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启发学生多动脑筋想问题,能让学生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动手操作能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方式,获得审美感受和创新意识。如学习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形、正方形、菱形、圆等几何图形后,我安排一节“拼出美丽的图画”的实践活动,学生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之后,惊讶地发现了拼在一起的图形的美丽!这样,形象思维品质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逻辑思维品质的提高。
三、教学内容创新
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是学生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传统课堂对“双基”强调得多,解决的是“学了什么”、“学会没有”的问题;新课程倡导的是思维的发展,个性的张扬,终身的教育。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获得更多的动脑机会,在“思想”中发展思维,在“探究”中有所顿悟。例如,在一次公开教学活动中,我教授“商不变的性质”一课,对此进行了有效实践,具体内容如下:
师:生活中有好多变与不变的关系。今天我们上课,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生1:上课的地方变了,同学没有变。
生2:上课的老师变了,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没有变。
师:说得真好!在除法里,如果被除数变了,除数变了,商会不会变呢?比如:12÷4=3。(学生讨论热烈,有的说会变,有的说也有不变的,并举出了许多例子)
师:怎样才能使商不变呢?(同学们提出设想,有的说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加上一个数,有的说应该同时减去一个数,有的说同时乘以一个数)
师:现在我们就按照大家设想的几种情况分组体验。(一个组实验一种,要举出三个以上的例子来证明)
如此引导,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空前提高,不仅增强了数学本身的系统性、逻辑性,也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四、素质培养创新
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是每个教师的天职,不可单纯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忽略了学生非智力方面的培养。因为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人格塑造起着强大的驱动作用,有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提高、潜能的发挥和意志品质的形成。
1.激发认知志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那么学习将会变被动为主动。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使学生由“兴趣”转向“志趣”,才能进入更佳的学习状态。
2.引发成功动机
引导学生体验成功,有助于激发其主动探究的动机。如教“有关行程问题的应用题”一课时,我放手让学生画线段图来表示数量关系。学生画的线段图不符要求时,不仅没有全盘否定,还对其合理部分予以充分肯定和积极鼓励,学生的探究兴趣得到有效激发,自然就表现出极大的信心。
3.培育创新品质
一、课程体系设置的分析
展示设计从课程性质上来说是环境艺术专业的专业平台课,恰好处于课程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而与其相关的辅助课程的选择与安排是否合理就直接体现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展示设计是一个有着丰富内容,涉及领域广泛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内涵的课题。依据展示设计学科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优化知识结构,建构良好的、符合培养目标的教育体系,将展示的发展、演变及构成体系等全面而有重点地概括、归纳、提炼。作为一种综合性强的设计,展示设计在知识点上具有较强的交叉性和边缘性,它涵盖了展示陈列、形象策划、视觉传达、空间规划等范畴;涉及了设计方法论、广告学、视觉心理学、人体工学、建筑学、材料学、技术学、环境学、营销学等课程的知识,在具体设计中强调的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与体现。任何相关课程知识点上的缺失都将会影响学生对展示设计课程的正确理解与掌握。试想:如果学生不懂得平面广告的设计技巧、不了解人体工学的特点、不明白装饰材料的用途与施工的工艺;或者没有接触过电路、不掌握专业绘图与表现技法……学生的展示设计能从何而来呢?如果课程设置不合理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对课程体系科学性的破坏,当然教学也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觉得有困难。
二、在教学组织上要有侧重点
1.教学应该有专业特色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任何的展示活动都有“广而告之”的意义,所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就要学会用视觉传达设计和营造这样的环境空间。如:颜色、灯光、材质等。展场里根据主题和时间来确定展场空间的色调基础,是高调还是低调?是暖调还是冷调?体现出产品、品牌、特色,与周围的展位形成对比而不被“淹没”;要学会利用光来营造良好的环境气氛,掌握好亮度对人心理的影响。对于材质,环艺的学生应该有更多的认识,通过材质肌理的不同给人的视觉感受从而达到心理联想的意义。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哪些道具便于携带?哪些便于安装?哪些经济又实惠?这些知识点都要活学活用。针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展示设计中,不仅是策划者还是整体组织、安装者,所业在教学中就要教会学生运用课程中的设计语言来诠释展示设计,使展览更有设计的味道,运用展示设计中的空间构成元素,在有限的空间里更好地构建出来。在讲解展示设计基本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相关学科知识的补充;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使其建立科学的设计思维、整体的设计观念,为学生进行真实设计奠定坚固的理论基础。
二、授课内容要新颖
在展示设计中,新技术的运用是很多的,现代的展示设计中,对声、光、电等技术手段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计算机的技术对现代展示设计最具有影响的成就之一。除了新技术外,交互式设计在展厅运用得非常多,可以使一些观众参与和体验的项目获得远程回应的效果。这些新的知识点都是科技的发展而带来的。对于教学来说,要顺应新形式尽量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形式、采用教学互动的形式,从而扩展学生接受新信息的渠道。教师在这个方面就要多加的引导,放一些实况的录像,让学生们能动态地了解情况。有条件的话,可以到展览馆进行参观,扩大眼界,身临其境去感受新技术的运用。
三、应强调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1.市场调查必要性
展示设计的社会性特征又要求其应当具有相应的实践性。因此展示设计的教学活动应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入手,要在注重学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对其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使之可以在实践中检验自己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并训练学生利用真实材料表现设计想法的能力。展示设计课的教学在理论授课之后可以安排一个市场调研过程的。这个过程包括展示设计所用道具的市场调查和展示设计作品欣赏两方面内容。主要涉及各种空间的构成的元素的运用、原材料的性能比较、施工效果比较和市场价位比较。通过这种调研可以为学生们将来进行真实设计打下现实基础。具有直观又强烈的说服力,既可以丰富学生们的视觉经验,有效扩展他们的创作思路,也可以帮助他们在头脑中建立起明确的展示设计概念,尽快进入设计氛围。在调查阶段还可以加入一个对展示效果实地考察的环节,具体做法是:利用统计和问卷的方式,对不同商业场所相同客观条件下的展示区域进行观察,统计单位时间内的客流量,掌握其展示设计亲和性好坏与否的第一手信息。同时以问卷的形式进行顾客对该场所展示设计满意程度的调查,了解顾客对该设计的认同情况。这种调研有助于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展示设计是以人为本的设计,设计必须注重务实性与亲和性的设计观念,并使其在实地调查中切实体会到人的需求对展示设计的巨大影响力。
2.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一、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新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教师要认识到,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基本设施电脑都非常感兴趣,但是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却并没有同样浓厚的兴趣。教师应该找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电脑的结合点,使信息技术课程与多媒体电脑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接触多媒体电脑,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完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成为学生自我发展和提高的过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创造多种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教师要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内容延伸到课外,进一步巩固课内所学知识,拓展学生视野。课外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以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课外活动要与课堂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紧密联系,为课堂教学服务。
二、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向各个不同的方向扩散,使学生明白一个问题并非只有一种解决方法,也可能有不同的解答,启发学生要深入思考,从各种可能性出发,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这种不受现有的一种方法、一种途径的限制,从多种角度出发思考,得到多种不同的正确的答案的思维方式,就是求异思维。求异思维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画面形象生动的优势,刺激学生的感官,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渐渐学会求异思维。
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寻求多样性的答案,这就是创造思维的核心。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克服以往单纯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教师可以通过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教材中能一题多解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出发,尝试各种方法,得到多种解答。例如在学习“新建一个Word文件”时,教师可以学生自己尝试新建一个Word文件,然后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做必要的补充与总结。
学生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后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1. 在桌面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新建,Microsoft Word 文档。
2. 点击开始菜单,程序,Microsoft Word。
3. 在一的打开的Word文件上方点击“打开”快捷键。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阔思路,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在这多种解决方法中,找到一个最便捷的方法。
三、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穷的。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想象的对象可能是现实中已有的事物,也可能是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所以说想象具有创新意识的内涵和特性。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内容,发挥信息技术课程新异性与变异性的特点,让学生自由发挥展开想象。
中学生受到年龄、知识、阅历等因素的限制,他们的想象能力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信息技术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电脑丰富学生的知识,增长学生的见识,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想象能力。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创设一定的技术环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电脑具有的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优势创设教学情境。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富有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还要经常设计一些旨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作业,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培养学生的疑问意识
疑问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心存疑问,自觉的发现问题,独立地思考问题。疑问意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高度集中注意力,积极地投入学习。疑问意识还可以激励学生勇敢探索,大胆创新。
我国高校目前开设的专业情况统计数据表明,艺术设计类专业是开设数量最多的十大专业之一,约有近80%的高校设置了相关专业,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人数众多。社会层面,对口就业岗位数量有限;高校层面,部分院校培育出的专业人才并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这些都导致了艺术设计类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就业形势的严峻已经严重制约了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高校需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为艺术设计行业输送合格的毕业生;此外,针对艺术设计类大学生,需加强创业教育,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开发和提高学生们的基本创业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创业带动就业来破解当前的就业困境。
二、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培育现状
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教育区别于其他普通专业,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有:一是学生通过专业学习获取相应知识,实际动手能力以及未来发展所需的综合应用能力也一并习得;二是使学生在习得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能够学会灵活变通,以适应未来专业岗位的变动;三是指艺术类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包括理论知识与技术知识)的同时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也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四是指高校对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培养成果应当是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创意思维,用于创新的精神,以及一定的创业能力。
第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方案(涉及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质量评价等多个方面)的制定结合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根据该专业学生特点来培养其专业能力,培养方案还结合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旨在提升学生今后的职业能力。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培养过程是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相配合,教学过程中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式,锻炼其实践操作能力,旨在提升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条件。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条件受到一定的限制,尤其表现在师资质量方面。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任教师中,兼具普通高等教育能力与设计实践能力的教师仍在少数,该类教师流失率较高,需对该方面进行完善,促使理论性与实践性教学得到同步提升;硬件设施方面:高职院校在教学楼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也应逐步完善,同时逐步增加实验实训仪器设备的投入。
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能够助推我国打造成创新型国家。艺术设计行业能有效推动自主创新,驱使国家产业升级,提升我国支柱产业的竞争力。通过市场化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实践创造的成果,可以帮助这类学生开启自主创业实践、拓展自己的事业,同时还能缓解当前的就业困境。
三、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势
艺术设计区别于其他普通学科,它的实践应用范围较广,在实践创新创业时它也具备相当大的优势。
(一)艺术设计类学生的专业优势。众所周知,文创行业与艺术设计专业紧密相关。创意产业的具体行业有许多,如室内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动画、影视等,均属于艺术设计专业的范畴。而文创行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各地为推动文创行业的发展也都推出了相应的优惠政策,文创行业发展潜力巨大。这些都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实施创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另外,艺术设计工作主要依靠工作者的创意智慧,创业形式多为设计工作室或设计类的中小型公司,不需投入过多的体力、大量的资产,只需要拥有普通的办公场所,再配以计算机、文印设备等,接入互联网络,企业便可以开始运转。如若是设计业务,则需要设计师进行创意创作,一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创造较为可观的效益。由此可见,在艺术设计专业范畴开展创业具有一定的优势,表现为企业经营灵活、运营风险较小、投资低而见效快等特点。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应紧抓我国大力支持文创产业发展的契机,利用其专业优势,进行创新创业实践,这对于其自身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二)艺术设计类学生的自身优势。家庭环境方面,从事艺术设计专业学习的成本较高,因此一般情况下,艺术设计类大学生拥有良好的家庭经济条件,其所在家庭对学生的教育也相应更加重视,学生在这种家庭条件下受到良好的熏陶,从小见多识广,拥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这些都是艺术设计类学生开展自主创业的有利条件。
性格特质方面,艺术设计的专业学习过程比较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育。此外,该类学生在长年累月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培养出较为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行为方式上他们还表现出了标新立异与敢于冒险尝试等特质。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性格特质较为明显,他们不受约束、喜欢自由、注重个性、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这些特质都有助于艺术设计类学生进行创业。对于艺术设计类学生而言,相比朝九晚五的生活而言,他们更适合选择创新创业。
(三)外在的政策优势。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近几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视的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也都出台了相应政策,尤其鼓励创新创业,教育部在2010年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各地政府也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联合高校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高校推行创业培训,国家、省市、高校举办各级各类创业大赛、支持创业孵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支持,减免有关行政性费用等等,这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开展创业现状
综上所示,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实行自主创业是可行的。但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创业的比例与其成效并不十分理想。
(一)有意愿创业的人多,但具体落实行动的人少。近年来,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就业时面临的问题是高质量的就业岗位严重缺乏,很多艺术设计专业在校生开始思考自主创业的可能性。文章前期通过对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在校生进行访谈与调研,我们发现,现阶段有创业想法的学生不在少数,但根据就业数据统计,近两年来该专业毕业生在离校后将创业想法落到实处的仅仅占到应届毕业生人数的2%。而本校毕业生中成功开展创业的学生都是先就业,拥有了一定的相关行业工作经验,有了一定的资本累积后,再开展创业,学校创业教育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明显的体现。
(二)部分同学创业所选行业与本专业无关,这也导致创业缺乏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专科教育学制为三年,较之本科院校,年限较短,学生专业水平较低,这也是艺术设计类学生无法高质量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在专业内找寻不到合适的岗位,便开始在非设计领域寻求就业或创业机会,如加入或开办考学班、开店、摆小摊等等。这类行业缺乏技术含量,缺乏核心竞争力,终将难以经受市场的考验,而被淘汰。
(三)创业成功率普遍较低。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不到40%。究其原因在于创业学生对创业实施的艰难和创业过程中的风险缺乏认识,缺乏人脉资源,缺乏财务、经营等企业管理知识,最终部分学生在踏入创业行业不久后又选择了退出。
相对于普通专业的同学,艺术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开展创业有他们独特的优势,但同时他们集体意识较弱、逻辑思维较差等特征都阻碍着他们发展成为综合能力较强的创业人才。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发展成为综合型创业人才,还应当具备许多常人不具备的素质,如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敏锐的洞察力、全局意识、风险意识等。高校的教育需要注意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为一体,从而引导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成功创业。
五、结语
创业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创业教育在培养创业能力的同时还要注意创业能力的可持续性,创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创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通过实训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各种制作软件,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可以得心应手地运用。特别在计算机设计方面,除了Photoshop、Flash、Maya、Conbusion等软件外,还要与时俱进,把最新的渲染软件全部引进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不仅可以巩固上课学到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由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强、素质好,得到了社会的认同,毕业生的就业率良好;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市场的需求,对工作做到上手快,能力强,对学生的自信心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了自信,再加上专业知识的应用,就做到真正的得心应手。然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在注重了实践应用方面后,却忽视了对创意构思的理念教学。在大多数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更多地关注一些表面的繁琐现象,而忽略物质本身的意义。大量的艺术手法对物质的过度包装和轻描淡写的表现技法,使学生的作品没有一点点的生机。教师也把评价作品好坏的重点放到了表现手法上面,对于学生大胆的创新能力与构造力的培养却忽略了。
创意在动漫设计与制作中的重要作用
创意是作品的灵魂,是作品的生命。通过无数的表达形式,在无数的艺术家手里变成一个一个完美的艺术作品。在对原有实物、素材的选择、提炼、概括、加工的基础上,加上创意以及新的表现形式、新的表现手法、新的艺术审美观念、新的思想,使物质发生了变化,触动了心灵,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这需要我们有良好的艺术功底、艺术审美观、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完整的表达能力,这都是艺术为创意服务的。中国传统动画形象中的孙悟空、哪吒,迪士尼的《米老鼠和唐老鸭》都是深入人心的动画角色。极具特点的造型特征以及灵活的肢体语言都是动画史上成功塑造的动画形象典范。当今世界的动画制作,不仅仅是制作技术的高端,尤其是脚本和故事本身打动人心,看一部影片就像在讲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比如:我国传统动画片《神笔马良》讲述的就是一个可爱善良、勤奋好学的孩子,他叫马良,经常趁着放牛的时候,悄悄地在教室的窗户外面学习画画,后来得到了一支神笔,画花,花就成了真的,画水,水就会流动。后来,他为农民画了水车,画了耕牛,最后被地主知道了,一定要马良画金子,马良就画了一座金山,还有大海,地主坐着龙船去海的对面拿金子,到了海中央,马良就画了狂风大浪,地主就进了海里。多么朴实的故事,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苦中作乐的精神。在动漫设计与制作教学中,不仅要把计算机技术当成一门专业,更要激发起学生对多媒体的创造性。尽管许多职业院校动漫设计专业的学生已掌握本专业表现技能,但很少有较出色的创意构思。在一次调查实践中发现,85%的动漫专业人员把重点放在“创意”上。他们认为拥有良好的创意就可以制作出别出心裁的作品。这些人不懂得什么是“FLASH”?什么是“PS”?更提不上有什么独特的新见解和良好的艺术创意。在动漫艺术大师的眼睛里独特的艺术构思固然重要,后继有人也只是单体的复制与克隆中外的艺术创意。
动漫设计专业创意构思教学改革与实践
第一,更新观念,重新定位培养目标,调整教学内容。在进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修订中,要充分考虑创意产业大类的需求,充分考虑生产与教学的课程调配和人才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基础把握和试验,建立创意与教学链接关系,寻找到切入点和接口。教学要确实根据社会的实际及时调整学科与专业建设,实行重点学科专业建设与经济结构相挂钩,与区域发展规划相结合,与学校的长远发展相结合,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应用性,构建一个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服务型教育体系。要搞清楚学生需要什么?社会需要什么?要解决学生实用型要求和纯艺术追求之间的平台建设,创造最大条件为学生学习选择空间,在高年级中建立工作室和导师制的教学体制,加大选修课程门数,实行真正意义的学分制,做到艺术人才培养的多样化。
第二,加强师资培养和国际合作。师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从全国看,非常难招聘到具有原创能力的创意人才,人才的贮备及培训对影视动画建设和未来的发展影响非常大。创造性的创意人才与现行的教育制度之间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冲突。现行的教育制度忽视对人的创新实践培养,再加上由于业界的发展速度不是很快,于是对人才的培训就会存在着许多困难,进而他们就希望学校能够直接培养出他们需要的人才。在这形势下,如何建立一套我们的“人才系统”便显得非常重要。所以在基础薄弱的背景下,必须加快加强对专业教师能力和资格的培训,练好内功。要主动加强与美国、日本、韩国以及国内的人才交流与合作,选派人员出国研修,培养具有世界水准的专业人才。只有走出去,才能让我们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得到真正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