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制度风险及防控措施范文

财务制度风险及防控措施精选(九篇)

财务制度风险及防控措施

第1篇:财务制度风险及防控措施范文

关键词:现代企业 内控管理 财务风险 防范措施

就在过去几年,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揭露了我国企业中的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上的种种不足,极大地挫伤了我国企业的生产经营实力和管理能力,迫使企业将改善内控管理与提高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力这一议题列入了重点关注内容。金融危机过去之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仍然不断给我国现代企业施压,企业要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经营业绩,达到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要从内部管理中取胜,提高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力,才能达到科学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内涵

现代企业必不可少的便是内控管理系统,这是市场发展的要求,也是现代企业更好地进行全面管理的重要内容。现代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管理主要是为了协助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达到企业制定的发展目标,同时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和财会信息的准确可靠性,保证企业资料完整和真实。内部控制管理之下的企业决策能够有充足的内外数据信息用以参考作用,保证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提高了企业可获得的效益限度,实现了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内控管理采用一系列的调整和控制手段来达到企业内部的自我调节和管理,但内控管理不仅仅是调整政策和控制企业,还包括了许多方面的工作,包括高层管理人员的向下授权和指挥,财会队伍的会计核算等等一系列活动,甚至包括了企业的内部规章制度的制定。

而财务风险是指现代企业在生产经营等一系列财务活动中可能产生的与企业资产有关的风险。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只要有财务活动的进行,一切因素都可能造成企业的财务风险,以致企业无法达成发展目标,甚至会关乎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要提高企业对财务风险的防范力度。而企业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是离不开企业的内控管理的,两者是互相作用互相促进的。

二、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现状与问题

(一)制度建设不够规范

企业整体内部控制制度不够规范,很多企业都习惯性将关注重点放在了如何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经济利益之上,往往很容易忽视在经营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各种财务风险。由于对财务风险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没有对风险进行提前的分析定位和做出防范。在这种不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之下,现代企业的企业架构肯定是有缺失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是徒有其表,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际内部控制的执行人员没有高度重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相应配套的内控措施和章程制度等等也没有编制好,内部控制的约束力低下,不能对企业实行有效的控制管理,将企业整个暴露在管理失当的风险隐患之中。

(二)缺乏有力的落实与监督

许多现代企业不仅缺乏对内部控制的重视意识,内控制度只是流于表面形式,还在执行内部控制的时候没有建立相应配套的监督机制,内部控制工作的执行没有得到监督,落实情况因人而异,不能真正发挥内部控制的管理作用。由于没有有力的监督机制,因此内控管理人员也就经常消极怠工,做事没有原则,拉关系做事的情况普遍。

这些无视企业规章制度的情况使企业的管理情况混乱,企业的管理者无法有力掌控住企业的各项运营项目和协调企业各部门,导致企业的内部风险不断增加。相关部门人员对于财务方面的内部控制机制也同样缺乏有力的落实与监督,财务活动的监督情况不到位,企业对于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不能完整真实的掌握,影响了企业决策的制定。

(三)相关人员的管理观念和风险意识严重不足

由于相关人员的管理观念和风险意识不足,所以无法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无法灵活地进行内控管理,同时也无法对财务风险进行最有效及时的防范。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同样对企业的内部管理情况认识不够全面,重心没有放在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之上,并没有充分挖掘内控管理为企业科学持续发展所带来的潜在效益。

有的管理人员对于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的防范只是应付式地做做样子,只是样子工程,各种错误观念的存在,大大约束了内控管理的发挥空间,财务风险的防范不足以引起企业人员的重视,为企业的发展埋下了许多隐患。企业管理人员的内控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不足,责任心不足,缺乏对风险的敏感度,一旦出现问题,容易慌乱并做出错误决策,加重企业损失。

(四)企业盲目投筹资导致财务风险高发

有不少的现代企业为了达到高收益高效益,而大肆扩张企业规模。为了扩张企业规模,就对外大肆融资和投资,片面地不断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忽视了可能给将来带来的财务风险。盲目的投资和融资,容易使资金无法回收,大举外债,同时没有科学计划的投筹资容易损耗企业的财力,导致企业的财政状况混乱,在获得短时间的高收益后,极可能会反弹,成为阻碍企业经营发展的隐患风险。

三、做好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措施

(一)塑造良好的企业内部管理与风险防范的环境

现代企业是否拥有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决定了企业的内控管理与风险防范能否成功施行并获得最佳效果,企业环境在其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为了保证企业的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够切实的得到落实和执行,企业要努力打造一个适合内控管理制度实行和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实行的良好环境,建立健全一种新的机制以适应内控管理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的通行。

首先,企业的高层领导者要正视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将两者列入企业重点发展内容中。其次是要建立健全企业的内控管理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确保两种机制都能切实地投入使用。同时要对企业上下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宣传,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内控管理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企业员工的配合度,同时配以奖惩制度,对于服从内控管理和有效做出风险防范的员工予以嘉奖,惩罚无视内控管理制度和因为工作失误或人为因素造成财务风险的员工,以此约束员工的工作随意性,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制定相关决策事宜上,企业应采取集思广益的方式,提高员工的参与度,从而激发起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二)建立有效的内控管理与风险防范的评价考核机制

设立专门的评价考核部门,对企业的内控管理与风险防范机制进行绩效评价,不断评估每一个阶段的内控管理制度和风险防范制度的价值,以此来进行内控管理制度和风险防范制度的调整。过去的评价考核工作,企业都是将它编入了财务部门的工作内容中,这种要求财务人员身兼多职的方式容易使评价考核出现偏差和失真,因此应单独设立专门的评价考核部门,挑选聘用专业人员来进行评价考核。必要情况下,还应交由企业之外的第三方人员来进行评估。以此来保证对内控管理制度和风险防范制度的评价考核足够的客观公正。

只有客观公正的评价考核才能最真实直接地反映出目前的内控管理制度和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进行修改和调整,才能使内控管理制度和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动态地适用于现代企业,无论企业如何变化,都能快速适应。

(三)加强相关的监督和信息的沟通

在进行财务风险的防范的时候,企业上下要协调团结,一同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进行监督,保证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落到实处,并且正常运作,有效地进行风险防范。

对于风险防范的执行和控制工作要动态同步的进行监控,根据当下出现的变化而调整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以保证无论什么时候都有适用的防范措施来应对。另外,在防范财务风险的同时要注意加强信息的交流,要不时对外收集新的信息,并反馈给公司的财会部门,收录在企业的数据库之中,以作为以后调整防范措施时参考使用的真实数据。除了将数据收归己用,还要加强对外的信息交流,友好的合作企业之间要及时进行信息的交流,当风险发生时可以及时互相提醒或帮助,以此加强合作企业之间的友好关系。同时要加强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要重视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要保证决策信息能够完整的及时的传达到确切的执行部门,以便执行部门能第一时间对财务风险做出反应。

四、结语

现代企业普遍存在着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方面的问题,若要放眼未来,保证企业可以长远发展,企业的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的防范是必不可少的。只要企业内控管理工作做到位,得到确切落实并充分发挥它的管理作用,就能落实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并且保证防范措施的有效施展,从而保护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不受严重损害。

参考文献:

[1]隆晓玲.浅析企业内控制度下的风险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2(12).

[2]魏霞.浅议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J].经济视野,2011(10).

第2篇:财务制度风险及防控措施范文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风险;识别;防范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承接工程建设项目的难度显著增加,企业在发展中潜藏的财务风险日渐凸显。一般来说,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就是企业的财务活动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偏离预期目标而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具体来说,主要包括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合同风险,竣工风险等。施工企业的政策风险主要是宏观环境的变化,包括经济、法律以及社会文化等因素对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指的是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施工企业为了拿到项目,在投标过程中不考虑自身实力盲目投标、压低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合同风险在很多时候是不可避免的。由于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在合同签订时一些条款不够完善,甚至对施工中的风险担保等条款只字不提,造成业主恶意逃债或者拖延债务时,施工企业面临重大损失。竣工风险指的是在项目交工验收后,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工程款不能及时结算。这不仅对施工企业资金周转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延长施工项目的保修期,增加相关费用支出,使建筑施工企业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会给施工企业带来严重危害,不仅会降低企业的支付能力,扰乱企业的生产计划与施工目标,而且会破坏企业的生产能力,使企业的发展陷入困境。因此,施工企业要重视识别和防范财务风险,切实消除财务风险的不利影响,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

在经济活动中,施工企业受到工程工期长、资金周转慢以及经济下行压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极易造成经济损失和财务风险。因此,施工企业要重视识别并防范财务风险。

(一)企业负债率过高。在一般情况下,与其他行业相比,施工企业的工期较长、资金需求量大,所以会造成施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要高于其他行业或者企业。但是,如果施工企业已经采取各种措施,依然没有及时回笼资金,造成企业长期保持高负债状况。过高的资产负债率,不仅增加了企业债务,使企业承担着较大利息,而且会造成企业的流动资金严重不足,给施工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较大隐患。

(二)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在很多施工企业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工程款无法及时回收,这也会对的企业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在经济活动中,如果债务人的资金状况产生问题,那么施工企业的工程款极有可能成为坏账,企业就会遭遇严重损失。在很多时候,不少施工企业在在开展项目时,没有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结果就造成应收账款余额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财务现金流压力凸显。不少施工企业盲目追求经营规模的扩张,而盈利模式却比较单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非主业的投资过多过滥,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低下。由于表现为,施工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量偏低,无法及时有效偿还到期债务,造成很多生产经营所需机器设备的投入需要靠银行借款帮忙解决,企业发展面临严重困境。

二、防范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要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对市场预测、物资采购、项目招投标以及施工生产、工程管理及验收等各环节加强控制,建立起科学完善的控制制度。首先,制定并执行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项目需要制定科学严密的计划,准确编制施工预算。其次,严格落实项目承包责任制,坚决避免以包代管,切实强化对施工过程的监督与控制,要根据工程项目赢利状况合理确定项目经理及相关负责人的薪酬待遇,充分发挥项目承包责任制的积极作用。最后,严格对合同履约过程的把控:(1)要注重提高合同的履约率。由于合同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信誉,对施工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要在保证工程建设进度的前提下,加强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认真排查安全隐患,消除安全事故。(2)要严格按图施工,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设计变更,或者因为建设单位的原因所造成的停工等情况,必须按照要求办理工程签证,努力降低或消除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从源头提高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一方面,要重视并认真对待项目合同及相关条款。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施工企业极力承揽工程项目。但是,如果企业在投标过程中只追求数量对风险考虑不足,就会降低企业利润,甚至造成企业的亏损。因此,施工企业要重视并建立起工程项目风险评估机制,对工程项目潜在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在此基础上再决定是否签订项目合同。在投标过程中,施工企业要充分考虑到企业可投入设备、材料的市场价格、施工环境、企业施工及管理水平、企业安全质量控制以及财务能力等。施工企业在签订项目合同过程中,要坚持资金不到位工程不能揽、大量垫支的工程不能揽以及“三边”工程不能揽的原则,切实从源头防范财务风险。另一方面,重视项目合同中索赔条款的设定。尽管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施工企业也要维护自身合法权利,学会通过合同条款化解潜在风险。尤其是在当前建筑及施工市场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企业更要重视化解并防范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索赔条款,合理规避财务风险。

(三)加强项目建设中的成本管理。增强施工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是防范财务风险的根本举措。因此,施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强成本控制,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首先,施工企业要结合项目建设规划,根据相关技术资料、施工现场条件以及工程建设目标等因素,制订出科学完善的施工方案,努力缩短工程建设工期、提高建设质量,这样就达到了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目的。其次,施工企业在制定科学完善的施工方案的基础上,严格落实成本控制目标,尤其是要加强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成本和费用加强监控,深入开展价格调研活动,加强对经济运行及价格波动情况的分析,严格控制项目的生产成本和费用。再次,企业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广泛使用新机器设备和新的施工技术,这样不仅节约了施工材料和工程建设时间,而且缩短了项目施工周期,节约了企业成本,提高了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后,施工企业要严格落实成本管理制度,对于违反相关成本管理的行为,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以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四)建构科学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施工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将会更加复杂。因此,施工企业要努力构建科学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以便及时发现并化解财务风险。首先,建立起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企业相关部门要制定出科学的方案,逐步推动集中会计核算,通过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等措施不断提升企业财务管控能力,建立健全标准化会计核算体系,加强并完善企业的财务治理。其次,统一规范施工企业内部的会计政策、科目及报告体系,提高施工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为企业管理层开展财务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支撑和数据保障。最后,加强对财务风险数据的分析。要重视对施工企业的财务指标异动、债务结构、支付能力以及对外投资等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以及企业的财务状况,运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及时准确发现企业施工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形成企业的财务风险评级报告,并根据风险等级向企业管理层提出警示和建议。通过对企业财务风险状况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提高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施工企业健康发展。

三、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施工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当前的经济活动中,很多施工企业由于宏观经济下行业压力大、工程建设周期长、企业盲目承接项目以及企业自身内部管理混乱等因素的影响,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因此,财务风险的识别、防范和管理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施工企业必须要提高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加强管理,通过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项目建设中的成本管理、构建科学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等一系列措施,不断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推动施工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孔令华,刘妍.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16).

[2]邹强.浅谈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J].贵阳市城乡建设学校学报,2010(12).

[3]张献奇.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J].现代企业,2009(4).

[4]安伟.以技术经济指标为基础建立预算标准成本体系[J].现代经济信息,2009(2).

[5]鲁帆.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研究[J].商业会计,2012(10).

作者简介:徐 斌(1967-),女,广西桂林人,广西蓝天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主管会计,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承接工程建设项目的难度显著增加,企业在发展中潜藏的财务风险日渐凸显。一般来说,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就是企业的财务活动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偏离预期目标而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具体来说,主要包括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合同风险,竣工风险等。施工企业的政策风险主要是宏观环境的变化,包括经济、法律以及社会文化等因素对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指的是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施工企业为了拿到项目,在投标过程中不考虑自身实力盲目投标、压低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合同风险在很多时候是不可避免的。由于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在合同签订时一些条款不够完善,甚至对施工中的风险担保等条款只字不提,造成业主恶意逃债或者拖延债务时,施工企业面临重大损失。竣工风险指的是在项目交工验收后,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工程款不能及时结算。这不仅对施工企业资金周转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延长施工项目的保修期,增加相关费用支出,使建筑施工企业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会给施工企业带来严重危害,不仅会降低企业的支付能力,扰乱企业的生产计划与施工目标,而且会破坏企业的生产能力,使企业的发展陷入困境。因此,施工企业要重视识别和防范财务风险,切实消除财务风险的不利影响,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

在经济活动中,施工企业受到工程工期长、资金周转慢以及经济下行压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极易造成经济损失和财务风险。因此,施工企业要重视识别并防范财务风险。

(一)企业负债率过高。在一般情况下,与其他行业相比,施工企业的工期较长、资金需求量大,所以会造成施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要高于其他行业或者企业。但是,如果施工企业已经采取各种措施,依然没有及时回笼资金,造成企业长期保持高负债状况。过高的资产负债率,不仅增加了企业债务,使企业承担着较大利息,而且会造成企业的流动资金严重不足,给施工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较大隐患。

(二)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在很多施工企业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工程款无法及时回收,这也会对的企业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在经济活动中,如果债务人的资金状况产生问题,那么施工企业的工程款极有可能成为坏账,企业就会遭遇严重损失。在很多时候,不少施工企业在在开展项目时,没有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结果就造成应收账款余额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财务现金流压力凸显。不少施工企业盲目追求经营规模的扩张,而盈利模式却比较单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非主业的投资过多过滥,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低下。由于表现为,施工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量偏低,无法及时有效偿还到期债务,造成很多生产经营所需机器设备的投入需要靠银行借款帮忙解决,企业发展面临严重困境。

二、防范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要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对市场预测、物资采购、项目招投标以及施工生产、工程管理及验收等各环节加强控制,建立起科学完善的控制制度。首先,制定并执行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项目需要制定科学严密的计划,准确编制施工预算。其次,严格落实项目承包责任制,坚决避免以包代管,切实强化对施工过程的监督与控制,要根据工程项目赢利状况合理确定项目经理及相关负责人的薪酬待遇,充分发挥项目承包责任制的积极作用。最后,严格对合同履约过程的把控:(1)要注重提高合同的履约率。由于合同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信誉,对施工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要在保证工程建设进度的前提下,加强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认真排查安全隐患,消除安全事故。(2)要严格按图施工,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设计变更,或者因为建设单位的原因所造成的停工等情况,必须按照要求办理工程签证,努力降低或消除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从源头提高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一方面,要重视并认真对待项目合同及相关条款。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施工企业极力承揽工程项目。但是,如果企业在投标过程中只追求数量对风险考虑不足,就会降低企业利润,甚至造成企业的亏损。因此,施工企业要重视并建立起工程项目风险评估机制,对工程项目潜在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在此基础上再决定是否签订项目合同。在投标过程中,施工企业要充分考虑到企业可投入设备、材料的市场价格、施工环境、企业施工及管理水平、企业安全质量控制以及财务能力等。施工企业在签订项目合同过程中,要坚持资金不到位工程不能揽、大量垫支的工程不能揽以及“三边”工程不能揽的原则,切实从源头防范财务风险。另一方面,重视项目合同中索赔条款的设定。尽管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施工企业也要维护自身合法权利,学会通过合同条款化解潜在风险。尤其是在当前建筑及施工市场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企业更要重视化解并防范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索赔条款,合理规避财务风险。

(三)加强项目建设中的成本管理。增强施工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是防范财务风险的根本举措。因此,施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强成本控制,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首先,施工企业要结合项目建设规划,根据相关技术资料、施工现场条件以及工程建设目标等因素,制订出科学完善的施工方案,努力缩短工程建设工期、提高建设质量,这样就达到了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目的。其次,施工企业在制定科学完善的施工方案的基础上,严格落实成本控制目标,尤其是要加强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成本和费用加强监控,深入开展价格调研活动,加强对经济运行及价格波动情况的分析,严格控制项目的生产成本和费用。再次,企业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广泛使用新机器设备和新的施工技术,这样不仅节约了施工材料和工程建设时间,而且缩短了项目施工周期,节约了企业成本,提高了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后,施工企业要严格落实成本管理制度,对于违反相关成本管理的行为,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以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四)建构科学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施工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将会更加复杂。因此,施工企业要努力构建科学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以便及时发现并化解财务风险。首先,建立起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企业相关部门要制定出科学的方案,逐步推动集中会计核算,通过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等措施不断提升企业财务管控能力,建立健全标准化会计核算体系,加强并完善企业的财务治理。其次,统一规范施工企业内部的会计政策、科目及报告体系,提高施工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为企业管理层开展财务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支撑和数据保障。最后,加强对财务风险数据的分析。要重视对施工企业的财务指标异动、债务结构、支付能力以及对外投资等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以及企业的财务状况,运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及时准确发现企业施工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形成企业的财务风险评级报告,并根据风险等级向企业管理层提出警示和建议。通过对企业财务风险状况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提高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施工企业健康发展。

三、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施工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当前的经济活动中,很多施工企业由于宏观经济下行业压力大、工程建设周期长、企业盲目承接项目以及企业自身内部管理混乱等因素的影响,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因此,财务风险的识别、防范和管理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施工企业必须要提高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加强管理,通过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项目建设中的成本管理、构建科学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等一系列措施,不断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推动施工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孔令华,刘妍.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16).

[2]邹强.浅谈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J].贵阳市城乡建设学校学报,2010(12).

[3]张献奇.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J].现代企业,2009(4).

[4]安伟.以技术经济指标为基础建立预算标准成本体系[J].现代经济信息,2009(2).

第3篇:财务制度风险及防控措施范文

一、总体思路

全局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贯彻实施《廉政准则》为主线,以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以有效预防和减少犯罪为目标,以强化预防能力、健全预防机制和措施为保障,完善工作程序,查隐患、堵漏洞,全面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队伍建设,为构建和谐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关系营造良好环境。

二、工作措施

1、强化纪律观念,落实领导责任

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和纪律观念,坚持在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自觉维护局党组的权威,重大问题、重要事项、敏感事件要提交局党组统一研究决定。各党组成员、各单位各科室负责人按照职责分工,抓好各自承担的工作。下列情况必须严格请示汇报:

(1)涉及法律、法规、政策和全局性事项

(2)各单位、各科室承担的所有行政工作

(3)人事调整和奖惩任免

(4)基金、财务收入支出情况

(5)按照局有关制度规定应该请示报告的事项

2、加强基金管理,落实内控制度

各单位要按照《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实施细则》、《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财务管理制度要求,进一步加强基金财务管理。局党组成立基金财务监管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承担下列职责:一是监管全系统各项保险基金的统筹运营,确保各项基金保值增值,安全无风险。二是监管各单位财务工作,检查各项财经法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三是负责对各单位的预算、决算和重大财务事项进行审核,并向局党组提出审核意见。四是对发现的基金和财务违纪行为及涉及人员,及时报请局党组提出惩处意见。

3、全面排查风险点,增强防控针对性

各单位、各科室对容易发生问题的薄弱环节、重要部位和重要岗位,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查找问题,拟定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和制度,增强预防风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排查的主要风险点:

(1)单位人财物管理、行政许可和审批、行政事业性收费、执纪执法等工作中,业务流程、制度规范、内部管理、监督制约等方面的职务犯罪风险点;

(2)领导班子在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建设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方面的职务犯罪风险点;

(3)工作人员个人素质、履行职责、开展业务、社会交往、处理个人重要事项等方面的职务犯罪风险点;

(4)权力运行的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曾经出现过违纪违法问题以及群众反映问题较多的风险点;

(5)其他职务犯罪风险点。

各单位、各科室要将查找到的职务犯罪风险信息进行登记汇总、建立台帐,经单位领导严格审核把关后,将风险点登记汇总,建立廉政风险档案。

4、完善工作机制,切实源头防控

各单位、各科室要在查准、查全、查深工作岗位、工作环节职务犯罪风险点的基础上,以强化规范权力运行为切入点,积极寻找预防职务犯罪风险的有效途径。主要加强四方面的防范工作:

(1)教育防范。各单位、各科室要着力抓好党员干部和重要岗位工作人员的经常性学习教育,通过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法律法规、党纪政纪条规、有关预防职务犯罪的知识,对广大干部职工开展党性、职业道德和廉政警示教育,筑牢其思想道德防线,强化职务犯罪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职务犯罪风险处置能力。

(2)制度防范。各单位、各科室要从建立健全风险岗位管理的基本制度、规范权力运行的廉政制度、监督制度执行的违规处罚制度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清理整合制度,该建立的建立,该完善的完善,该废止的废止,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保障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运行,形成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规范行为的长效机制。

(3)程序防范。各单位、各科室要针对查找出的职务犯罪风险点,按照“工作有程序,程序有控制,控制有标准”的要求,完善业务运行流程,有效杜绝可能发生职务犯罪风险的节点。

(4)岗位防范。要结合查找的岗位风险点,进行适度分权,推行岗位权力分权制约,理清权力运行界限,建立完善岗位制约措施,优化权力运行路径,防止权力失控。

5、加强动态防控,及时化解和处置风险

各单位、各科室要把排查的职务犯罪风险点、防范措施、廉政承诺形成书面材料报局党组,局党组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1)对于查找出的工作人员职务犯罪风险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局党组将采取谈心疏导、批评教育、诫勉谈话等方式进行预警处置。

(2)对于触及职务犯罪风险点但未达到违纪违规情形的,将及时上报市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通过采取对责任领导诫勉谈话、集体警示教育谈话、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启动问责机制、限期整改等方式进行预警处置。

(3)对已违纪违规的单位和个人,及时上报市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据党纪政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进行严肃查处,并责成相关部门科室查漏补缺,建章立制。

三、工作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全局党员干部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建立健全惩防体系、推进源头治理的高度,认识查找职务犯罪风险点的重要性,党政领导干部要带头查找职务犯罪风险点,带头制订和落实防范措施,积极推进职务犯罪风险点防控机制的构建工作。

(2)加强组织领导。局党组成立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防控工作的指导、协调、督促、检查工作。要把开展查找职务犯罪风险,建立防控机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责任进行落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安排,认真组织实施,推进职务风险防控工作顺利进行。

第4篇:财务制度风险及防控措施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会部控制 防范企业风险 重要性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防范的有效手段,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引起企业风险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因此,企业风险的防范成为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的主要内容,伴随着内部控制的执行,使企业的风险从识别、计量、处理到风险的防范,在各个不同环节进行监督与控制。

一、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防范的关系

(一)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防范的概述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以内部管理制度为基础,企业经济的协调、风险的监控、保护企业资源的安全性与完整性为目的,在企业内部对生产经营过程建立控制体系,使企业内部分工明确相互制约,将企业风险控制程序与企业风险控制方法进行规范化,组成为一套完整的控制体系。

企业风险防范又称为企业的经营风险防范,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防范,制定各种风险防范的管理条例。企业风险防范主要是包含财务风险防范、技术风险防范、资金风险防范、对外投资的资金风险防范等。

(二)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防范的关系

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的防范相互紧密联系,二者在最终实现的目标上保持一致,都是为了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企业内部控制就是为了防范企业日常经营风险而制定的,同时企业内部控制也是企业风险防范组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内部风险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相互配合。

二、企业内部控制在防范企业风险方面的作用

(一)内控在防范企业财力风险方面的作用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运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风险,在不断发展的经济建设过程中,产生企业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的因素也在不断地增加,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降低企业内部财务工作的随意性,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应该能够强化企业会计的内部监督职能,及时发现企业潜在的问题,对产生的问题提出意见与建议,从企业内部开始防范、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内控提高企业信息正确性以防范风险

合理、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有利于保证企业信息的正确性、保证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对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及误区、财务信息的差错及时纠正,使企业的各个流转环节得到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因此,企业内部控制通过提高企业信息的正确性,来防止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经济、管理、财务方面的风险。

(三)从保护企业财产方面来防范风险

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财务部门对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与核算,对企业财产、物资的真实性、准确性提供保障,企业内部控制能够直接对企业的材料成本、人工费用、机器设备等进行预算,将企业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找出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偏差,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对企业的经营成本进行控制,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率,从而减少企业财产方面的风险。

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财产物资的采购、验收、保管、领用等各环节进行监管,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性,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减少企业的损失。

三、企业内部控制是风险防范的有效措施

(一)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针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运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经营情况作出评价,审查出企业内部潜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完善、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保护企业的财资安全,提高企业信息质量、管理水平,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的有效手段,将企业内部控制渗透到每个部门,提高企业内部控制人员的分析、判断能力,实现企业内部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控制能力,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发现企业内部薄弱环节,使企业内部控制在风险防范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健全企业风险防范机制

企业风险防范机制要对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分类,对各种不同的风险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企业的风险主要来自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企业内部的风险主要包括: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等;而企业外部风险包括:市场竞争、政治风险等,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行业特点及发展方向,对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进行筹划,运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识别各种不同的风险,对这些风险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三)对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进行有效监督

企业内部控制在企业内部执行、监督、审计过程中,对企业的风险防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企业的风险进行评价,对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管理及控制措施,近些年来,我国内部控制机构长足发展,许多大型企业内部都设立了企业内部控制机构,从不同层面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技术风险等诸多问题进行监控,重新定位企业的内部控制经营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企业应该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使内部控制机制与风险防范意识相互结合,加快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保证企业内部监控制度的有效实施,使企业经营过程出现的风险得到有效的防范,这些已经成为企业当前的首要任务,使企业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金彧防,李若山,徐明磊.coso报告下的内部控制新发展——从中航油事件看企业风险管理[J].会计研究,2005 (2):32-38,94.

[2]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2008年5月联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第5篇:财务制度风险及防控措施范文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动员大会,是为了贯彻落实县委、县纪委廉政风险预警防控试点工作会议精神。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在我县尚属试点,财政局被列为6个试点单位之一,充分体现了县委、县纪委对财政工作的关切和重视。作为试点单位,我们要按照统一部署,抓好党风廉政预警和领导干部腐败风险防控,促进财政事业健康发展、科学发展。下面,我就如何抓好这项工作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充分认识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是深化学习实践活动所需。当前,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接近尾声,学习实践活动的一个明确要求就是要突出实践特色。从纪检监察工作的角度来讲,就是要认真查找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中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而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就是我们在以往工作中存在的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廉政风险预警防控,主要是针对权力运行中的风险和监督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主动预防,超前预防,推动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是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要求,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具体体现。纪检监察工作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推进此项工作为重点,促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发展,从而真正达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的。

(二)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是反腐倡廉客观形势所急。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是坚持反腐倡廉“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2012年工作规划》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具有特色惩防体系的有效途径。把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作为“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具体实践,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预防腐败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针对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有利于为党员干部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是关心爱护党员干部所在。保证干部成长安全重于泰山。我们财政干部手中大多数都有着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财务开支、物资采购等一定的权力和资源。但同时这些权力和资源也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考验。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针对不同单位、不同岗位的不同风险点的个性和特殊性采取预防措施,增强了教育、制度、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可以提高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监督,主动参与监督和积极化解廉政风险的意识,促进决策民主、程序公开、运行规范,使预防腐败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人,职责清楚,目标明确,便于检查和考核,防止权力滥用。在党员干部出现腐败苗头,未构成违纪时,及时予以提醒、预警和处置,促使党员干部正确、健康、有效地履行职责,以免铸成大错,这也是体现以人为本,关心、挽救有腐败倾向党员干部的有力措施之一。

二、深刻理解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的具体内涵

廉政风险:是实施公共权力的主体,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发生滥用公共权力或的可能性。

预警防控:是纪检监察机关针对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或已经出现的错误苗头进行主动防范和监控的一种措施。

风险具有客观性、损失性以及不确定性的特性。风险的客观性揭示了任何有业务处置权、有职责的岗位都有风险。风险的损失性揭示了一旦风险发生,就会对本人有效履行职责,对事业、对社会各个方面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作为国家公职人员,有责任、有必要主动防范,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减到最低。风险的不确定性揭示了风险只是有可能发生的,并不是必然会发生的,是可以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预防措施,增强自身的自律意识,去防止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通过努力把它降到最低程度。

廉政风险预警和防控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关注和遏制“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针对在思想道德、制度机制和岗位职责三个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在综合运用现有工作手段的基础上,通过前期预防措施、中期监控机制、后期处置办法构建了预防腐败的“三道防线”。其中,前期预防措施解决了预防工作覆盖面的问题,规范了预防工作的措施体系;中期监控机制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后期处置办法对可能发生的腐败行为实施超前预警。

三、全面掌握廉政风险预警防控的工作程序和重点

(一)工作程序

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按照制订方案、贯彻执行、检查考核、修正完善四个环节进行。

1、制订方案。成立局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确定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目标,制订实施方案。

2、贯彻执行。通过查找廉政风险点,分析风险发生的原因和结果,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建立风险库,制订执行防范措施。一是查找廉政风险点。结合自身实际,在从上到下或自下而上清权明责的基础上,查准找全廉政风险点。二是分析廉政风险发生的原因和结果。认真分析廉政风险存在的原因、根源及可能产生的后果,提高防范措施的针对性。三是评估廉政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评估廉政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和影响程度的高低,提高防范措施的有效性。四是制订并执行防控措施。明确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着力形成以岗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点、线、面相结合,环环相扣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五是建立廉政风险库和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廉政风险库,对风险进行综合分析,把握重点,提炼共性,及时修正防范措施。同时,逐步建立廉政风险预警机制。

3、检查考核。建立和完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考核制度,通过信息监测、定期自查、上级检查、社会评议等方式,对风险防范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估。考核工作要与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年度考核、工作目标考核以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等结合进行。

4、修正完善。按照年度运转,周期循环的推进方式,根据检查考核结果,纠正存在问题,完善工作措施,修正完善防控制度等,推动工作进入新一轮循环。

(二)工作重点

查找风险点,是预警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次试点工作风险点查找的对象包括全局干部职工。

1、把握查找廉政风险的方法

通过“自己找、领导提、相互帮、集中评、组织审”五步法,从梳理行政管理事项、审批程序、公共服务程序等业务流程方面入手,查找廉政风险点。

2、把握查找廉政风险的类别和程序

(1)廉政风险三大类别:思想道德风险、岗位职责风险、制度机制风险。

(2)廉政风险查找程序:第一步,针对个人岗位查。查找对象对照岗位职责、执行制度的实际,通过查找风险“五步法”,认真查找并分析评估自身在思想道德、岗位职责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提出防范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由各股室、单位负责人审核后报局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办公室备案。第二步,针对各单位职责查。各股室、单位对照“三定”方案和业务流程,查找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重点查找并分析评估人、财、物管理和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等重要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提出防范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由分管领导审核后报局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办公室备案。;

3、把握查找风险的重点部位

重点围绕政府采购、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民生等领域的重要环节的风险点查找;突出围绕拥有行政许可、行政审批及人、财、物管理等业务处置权的关键岗位的风险点查找。

4、把握查找风险的四个关键步骤

(1)清权明责。对行政管理权力或业务处置权力进行全面清理和确认,是找准风险点的基础。通过梳理行政管理事项和业务工作,明确各个单位和岗位职责,并依照运行程序绘制业务流程图。

(2)找准风险。围绕岗位权力、权力运行核心找准可能出现廉政问题的点和环节,而不是找工作差距。查找风险点一定要在“自己找”的基础上,通过领导提、相互帮、集中评、组织审等形式查准找全。

(3)分析评估。按照风险发生几率、危害程度和违法、违纪、违德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并确定风险等级。

(4)制订措施。针对已经查找确定的各类风险点和风险等级,确定采取工作措施的力度,有计划地研究制订教育、制度、监督等方面的具体防控措施和相关工作程序,并统一以流程图或表格等形式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

5、把握制订防范措施的“五强”原则

一是岗位措施对应性要强。对应风险点的岗位措施要体现一岗双责的要求,确保“双安全”,即确保在勤政方面有效履职,廉政方面不出问题。

二是防控措施衔接性要强。要避免单位与单位、岗位与岗位、正职与副职之间的防控措施互不衔接,防止出现空白点和断档。

三是公示公开监控性要强。要加强政务公开、事务公开建设,强化外部对单位、岗位执行职能的监督,做到岗位责任人的自控。要加强网络建设,把风险点和风险防范管理措施在局域网进行公开,提高网络的监控性,规范工作程序。

四是制度建设可操作性要强。制度建设既要注重制订,又要注重执行;既要注重实体要求,又要注重程序要求;既要注重廉政建设的制度,又要注重勤政,以廉促勤,使廉政勤政相得益彰;既要注重正面要求,又要注重责任追究。

五是廉政教育针对性要强。查找风险点和制订防控措施的过程,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要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贯穿单位措施、网络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的全过程,让每一个人都自觉分析危害,启发主观防范意识。

四、具体要求

(一)要加强领导。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在我县尚属试点,我局作为试点单位之一,各股室(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统一思想认识,认真组织实施。局领导班子成员、各单位负责人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带头查找廉政风险,带头制订和落实防控措施,带头抓好自身、本单位和分管范围内的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确保防控腐败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二)要狠抓落实。坚决克服形式主义,防止走过场,做到人员、时间、措施、效果四落实。

第6篇:财务制度风险及防控措施范文

一、石油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来源和成因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企业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相应地,财务风险就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

对于石油施工企业而言,由于其业务主要是提供施工劳务,能否及时完整地回收货币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而其主要的财务风险是资金回收风险,即劳务发生以后,所发生的货币资金收入在收回的时间和金额上所具有的不确定性,这是石油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存在的客观性基于三个原因:

一是缺乏信息。一般来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发育程度越高,信息的透明度也就越高。石油施工企业的经营决策有赖于企业外部的各种市场信息。市场信息不完全,将直接增加财务风险。石油施工所面临的买方市场、竞争加剧将导致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在经营决策时,或者由于取得信息的成本过高,或者因为有些信息根本无法取得,致使石油施工企业管理者对许多情况不甚了解,从而导致了对客户的信用评估误差,产生财务风险。

二是政策变化。财务风险涉及到相关政策的稳定程度和完善程度。石油施工企业承担的多是投资大、时限长的大中型施工任务,相关政策的变化会影响资金回收的确定性。例如,国家基建投资政策发生变化,将直接影响在建工程后续资金能否及时足额到位;国家执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影响接受施工劳务一方支付货币资金的能力。此外,有些地方的政绩工程、地方保护主义也会影响顺利地回收资金,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是企业的决策者不能控制客户的未来状况。例如,客户的违约。客户拒绝按照合约规定履行支付,虽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解决,但由于市场经济环境的复杂性,施工企业不是被没完没了的官司缠身,就是陷入“赢了官司却要不回钱”的为难境地,并且有可能造成与区域性的客户关系僵化,影响后续工程的承揽。此外,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因素造成客户经济状况恶化、丧失支付能力,这也是石油施工企业所难以预计和控制的。

二、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政策选择

防范财务风险政策选择的目的是:预先确定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将那些可能导致利润减少的因素降到最少,从而保证企业经营活动按预定的目标进行。由于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风险的大小与风险报酬率是成正比例的,即风险越大,风险报酬率也越大;反之,风险越小,风险报酬率也就越小。因此,选择财务风险政策的目的,不在于一味地追求降低风险,而在于在收益和风险之间做出恰当的平衡。

一般而言,可供选择的财务风险政策主要有:回避风险政策、减少风险政策、接受风险政策、转移风险政策。结合石油施工企业的特点,减少风险政策是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最佳选择。减少风险政策也称为控制风险政策,它是指在经营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因发生风险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减少风险政策可以分类如下:一类是按照控制风险的目的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预防性控制是在事前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提出相应的措施,防止损失的实际发生。抑制性控制是指对可能发生的损失,采用相应的措施,尽量降低损失的程度,缩减损失的延续。另一个分类是按控制风险的方式可分为技术控制和行为控制。技术控制减少风险的手段是采用相关的工程技术措施,行为控制减少风险的手段是强化对有关人员的行为控制。

当前,石油施工企业在实际的控制财务风险过程中,应该注重加强对风险的预防性控制。因为石油施工企业对市场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普遍存在回收速度慢、回收时间长的问题,应收账款长期不能回收、大量拖欠,就会出现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一旦应收账款成为坏账,企业的收入就不能实现,反而成为损失。回收应收账款的成本和代价是很大的。所以企业应该转变思路,将对应收账款的事后管理转变为事前管理。这就涉及到如何认真地制定信用政策、如何在经营活动中认真执行信用政策。

三、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的对策

1.确定适当的信用标准,对客户进行科学的信用评估

信用标准是企业对客户的信用要求所规定的标准,通常用坏账损失率作为标准。在应收账款成本中,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的是客户拒绝支付或者客户由于无支付能力而造成的坏账。如果企业财务部门能根据实际,制定合适的信用标准并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将会减少坏账发生的可能性。

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时,通常采用5c评估法:品德,指客户的信誉,有没有按期支付施工款的诚意,这是信用评价的首要因素;能力,指客户的支付能力,主要通过对客户以往经营活动中的支付行为,以及资产负债表来分析判断;资本,指客户的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主要根据资本金和所有者权益的大小和比率来判断;抵押品,指客户拒绝付款或无力支付款项时,能被用作抵押的资产,这一条尤其适用于信用状况有争议的客户;条件,指可能影响客户付款能力的经济环境,主要了解在经济状态发生变化时或一些特殊的经济事件发生时,会对客户的付款能力产生什么影响。

2.强化风险管理

第一,建立内部控制制度。首先,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应收款项并提供相关方面的信息,将信息及时准确地反馈给单位领导。其次,建立内部责任考核制度,相关业务人员必须对所发生的业务承担责任。对以前年度的欠款,要加大清欠力度,组织一支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的清欠队伍,实行承包催收责任制。

第二,制定适宜、有效的收款政策,回避财务风险。例如,应收账款拖延时间越长,发生坏账损失的概率就越高。企业应根据客户的不同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资金回收方式,如债务重组、债务减免、实物抵债等,最大程度地减少坏账发生的风险。

第7篇:财务制度风险及防控措施范文

【关键词】财务风险 防范措施 控制机制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1、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特别是在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2、现代经济社会的不稳定性

现代经济社会的不稳定性,主要来自社会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等上层建筑的改革和变迁。如同政治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一样,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同样联系紧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政治体制及经济体制不稳定性均对社会发展进步、经济增长及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等体制不稳定性风险是企业、政府、社会及个人所共同面临的最大外部风险因素之一。

3、企业产品销售市场的风险

企业产品销售市场风险,是指企业的产品在市场销售过程中,由于市场及相关的外部环境变化所产生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及销售价格达不到预期的市场效果,从而影响企业财务收益甚至危及生存与发展的可能性。企业产品市场需求、销售量、市场占有率、销售价格、销售利润率及销售回款情况等,均从不同方面对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企业经营活动生成的现金流所占企业现金总流入量的比重较大,是企业现金流的主要来源和核心部分,因此,企业产品销售市场风险是影响企业现金流和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风险之一。

4、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账款失控,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

企业首先应该重视财务风险的防范,提高从最高管理层到财务部门乃至各部门所有员工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对财务部而言,防范财务风险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应从传统的“作账型”转向“多面型”,除具备财务信息的收集、过滤和分析的能力外,还要求他们要具有对财务风险的敏感的、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能在自己职业范围内准确发现和估计潜在的财务风险,在利用理论方法进行分析的同时,能对具体环境下的风险作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法。要求他们具备一些金融、投资等方面的知识,成为企业决策中的重要一员,与生产、市场、人事等部门广泛联系,把企业的资金合理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从而使资金得到充分利用,减少风险。

2、建立科学的财务决策机制

建立科学的财务决策体制的核心是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和决策程序。要在充分发挥民主,认真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使决策者的主观意志与客观实际尽量接近。为了保证投资决策的正确性,首先必须建立一个由专家、技术人员、管理者和职工代表参加的决策领导机构,这是企业进行正确投资决策的关键。其次要加强决策者对风险的自控,指决策者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努力克服自身缺陷,提高自身认知水平,充分掌握所需信息,严格按照科学决策的标准与程序来实施决策。决策者对风险的自控核心是提高自身决策水平。就群体决策而言,除了每个参与决策者做好上述工作外,还应针对群体决策的特点,合理确定决策群体的规模,加强决策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并明确各自所应承担的责任。

3、改革和创新原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针对企业在经营管理工作中暴露出来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备和完善,内部监督不够得力,可操作性不强,滞后性明显等弊端,企业要结合发展实际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充分考虑企业的性质、规模、生产工艺过程、管理模式等内容,改革和创新原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比如建立新型的成本、费用控制制度,破除传统的成本、费用与科技创新、市场经济相脱节的弊端,使内部控制制度更规范,更具现实意义。

4、构建起健全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是指在财务风险管理中所形成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功能体系。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要建立财务风险的全过程控制机制,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1)事前控制。即在对某一方案进行决策之前,既需考虑获得的收益,又要兼顾风险。通过对财务风险的存在及其原因的客观分析,制定出留有余地的管理措施,以便保证意外风险发生时能有效地应对。

(2)事中控制。即对财务营运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控制。通过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利用各种凭证、票据来防范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风险发生,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法,直接观察、计算、监督财务风险状况,及时调整财务活动,控制偏差并制定出新措施。

(3)事后控制。首先,企业应及时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以财务风险分析资料作为评价、指导未来的财务管理行为的依据,制定今后风险管理的方向和措施。其次,对于已发生的风险,要建立风险档案,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教训,避免同类风险继续发生。

5、对资金使用过程中资金成本风险进行控制

资金成本风险是财务风险中非常重要的一项风险。在企业使用资金的过程中,会发生很多企业当初所无法预料的情况,从而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发生改变,引起了企业资金结构的变化,进而改变了当初的预期资金成本,造成了企业资金成本风险的发生。因此,企业应关注当前的企业经营状况及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政策等做出必要的调整,防止企业资金成本风险的发生。另外,可能由于企业的经营比预期的好,形成的利润比预期利润多,导致权益资金成本的增加。企业应根据实际经营情况,提前做出判断,及时做出股利分配政策的调整或增加公积金等方式适当降低税后利润,减少权益资金成本支出,达到控制资金成本风险的目的。如果企业在风险前期就已经预期到今后可能发生的资金成本风险,那么企业就可以提前作好准备,通过各种风险规避、转移或保留比率等风险处理方法提前防御风险,不至于对企业造成太大损失。如果企业未能提前做好预期工作或者预期和实际发生负偏离,那么企业应该积极处理企业资金成本风险发生时所造成的后果,降低风险损失程度,缩小风险波及范围,在必要的时候停止投资项目。

6、建立财务预测机制和预警系统

财务预测是指对未来融资需求的估计。准确的财务预测对于防范财务风险有重要作用,通过财务预测和风险预警,使企业在财务风险实际发生之前,捕捉和监视各种细微的迹象变动,使企业能预先知道自己的财务需求,提前安排融资计划,估计可能筹措到的资金,企业就可以了解筹资满足投资的程度,再据以安排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从而使投资与筹资相联系,避免由于两者脱节造成的现金周转困难。而且,预测也包括了对未来各种可能前景的认识和思考,通过预测可以提高企业对未来不确定事件的反应能力,从而减少了不利事件出现带来的损失。同时,通过建立预警系统,使企业具备风险自动预警功能,一旦发现财务风险信号,就能准确地传至管理者,以防事态的逐步扩大。

7、运用多种财务策略,尽可能减少风险损失

在对风险的预测和分析的基础上,坚持尽可能减少和降低风险费用损失的原则,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1)风险回避策略。对于超过企业承受能力的风险和风险较明显而且影响因素很难控制的生产经营项目,企业的决策者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财力,正确权衡收益和风险的得与失,或采取回避政策,或制定出正确的判断标准,求得风险取舍的最佳选择。

(2)风险转移策略。企业在转嫁风险时应基于合法、合理、公平、公正的原则,决不能采用欺诈手段使其他企业蒙受损失。可供选择的措施有:第一,以投保的方式将风险转由保险公司承担;第二,将风险较大的经营活动委托专门机构完成;第三,通过契约形式将风险损失转移;第四,通过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出让承包或出租等,将风险横向转移;第五,对固定资产采取加速折旧,重估价值等措施主动把风险接受下来,并采取必要措施加以控制。

(3)风险接受策略。为获取更大收益,减少企业生产设备、技术落后所带来的风险,企业可以依据稳健原则建立起坏账准备金和商品削价准备金制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专项储备或提取风险基金。为应对市场变化,企业还应有一定数量的保险库存。

(4)风险分散策略。企业在筹资时,应选择股票筹资、债券筹资等最佳组合;要注意分期借款,陆续归还。在投资时,可针对各自经营项目分散投资。企业应根据国内外市场的不同需求和企业自身优势,生产利润率相互独立的商品,实行多元化投资和经营,使得不同项目、不同商品的旺季和淡季、盈和亏在时间上或数量上相互补充,以弥补某一方面损失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为了使企业在经营中左右逢源,财务对各投资项目要统筹安排资金。另外,联合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于同一项目,也可以分散风险。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企业作为一个财务主体必然面临财务风险。因此虽然我们必须对财务风险加以控制,但同时企业想要完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现实的。企业在确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时不能一味追求低风险甚至零风险,而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黄艳华:论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因素与防范对策[J].当代经理人,2006(7).

第8篇:财务制度风险及防控措施范文

关键词:内部;审计;防范;财务;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3.078

1 内部审计和财务风险定义概述

1.1 内部审计的定义概述

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成立的独立的审计机构,用于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各部门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的使用了资源,是否实现了组织的目标。它既对内部牵制制度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又对会计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资产的安全、完整,企业自身经营业绩、经营合规性等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

内部审计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活动的特征是独立性。审计人员以独立的第三者,监督组织内部的一切经济活动。内部审计保持独立性的前提是组织领导者在思想上对内部审计保持高度重视,并科学合理的设置内部机构,确保内部审计部门在行使审计监督职责和权限时,其他部门及领导无权干预,使内部审计工作发挥应有的效应。

1.2 财务风险的定义概述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我们普遍认为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等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

在实际的企业经营中,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常用的经营策略,即企业通过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等策略,来弥补自有资金不足的问题,在企业整个经营过程中会涉及到投资、筹资、资金回收和收益等,而这些过程均可能发生财务风险。由此可知,财务风险是无处不在的,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经营者无法回避它,更无法消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或避免风险,同时风险还存在不确定性,即在经营过程中,财务风险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且风险的大小与收益的大小成正比。

2 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2.1 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弱化引起财务风险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企业会计控制的再次审核。在企业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涉及到会计项目的工作内容众多,如企业内部相关工作人员出差、宴请客户、申请款项组织公司活动等,这些活动过程都可能出现支出超预算或未按规定取得发票进行报销行为等,这给企业的成本管理造成一定的问题,使企业的成本居高不下,导致企业的整体收益下降。同时,在财务管理制度弱化的情况下,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可能会出具虚假财务报表,以吸引股东的投资及其他融资项目,而这种出具虚假财务报表的情况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外部审计风险,进而给企业造成法律困扰及带来财务风险,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2.2 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引起财务风险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投资及融资等活动贯穿企业经营过程始终。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为了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企业的资金链条必须不断循环,这就需要企业必须保证每一个环节的正常运转,但在企业的实际经营中,由于受到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国家或地方政策、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的变化,企业的资金链条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企业不得不通过向金融机构贷款或发行股票、债券及债务重组等方式来激活资金链的运转。而这个融资或投资的过程均会涉及到资金的借贷过程,因此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

2.3 企业风险管控工作薄弱引起财务风险

企业风险管控工作薄弱也是引起财务风险的因素之一。企业在风云变幻的市场和国家政策的改革中,为了抢占先机往往发展速度过快,进而缺乏对风险管理的高度认识。对高负债率、低现金流的财务风险不做防范措施,不做投资回报分析和投资风险分析;对某些风险理财产品过分自信盲目理财;对收购企业的成本和风险估计不足,并购资产的同时引入风险,对潜伏问题缺乏了解;对新兴市场的风险没有充分的意识,低估新兴市场带来的冲击力等。从而引起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3 以内部审计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分析

3.1 内部审计防范外部环境变化引起的财务风险分析

引起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众多,但内部审计是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企业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只有加强企业每一环节的风险控制,完善审计环节,才能将因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小。对外部环境进行风险防范,首先,对企业投融资活动要采取职务分离控制,让投融资计划编制人与审判(批)人相分离,资金经办人与会计记录相分离,会计记录人员与收发款人员相分离等。其次,对投融资项目购买相关保险,同时资金的支出与收入都必须经过审贷委员会审批,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合法合规的制定投融资合同。最后,对投融资项目中所涉及的资金,必须提交需求资金报告,其中详细注明所涉资金用途、利率、数额和偿还能力、偿还期限和可能的偿还途径等。通过全面预估可能存在的外部风险,进而将风险防范措施按照法律法规列明进合同中,或购买相关保险以通过可靠的手段来降低企业财务损失。

3.2 内部审计防范财务制度弱化引起的财务风险分析

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资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资金运行过程处于一种健康状态,内部审计需要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加强监督与评价。主要是对企业采购与费用支出或报销活动风险、营销活动风险等进行连续监督,并强化责任追究制度。第一,对采购与费用支出或报销活动风险的防范,采取职务分离控制,确保采购岗位与付款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监督与制约;采购审批岗位不得越权审批;审批内容应与所签订合同内容相一致;并采取公开招投标,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等方式多方比较供应商性价比;严格采购活动的发票获取渠道,核对发票与合同内容,保证各方相关信息相一致。第二,对营销活动风险的防范,采取分离销售与收款职务的措施,确保销售岗位与收款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监督与制约;销售项目审批人员应严格根据企业规章制度进行审批活动,对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审批活动,严格追究审批人及其相关责任人的相关责任;财务部门对销售部门的出差、宴请客户等费用的报销流程加强监控与审核措施,对不符合报销要求的坚决不予报销;加强对应收账款控制,采取购买相关保险以保障应收账款回款率,定期对销售部门及财务部门的账款进行核对,及时清理财务坏账,加强监督财务部门对账务的分析预警等。通过内部审计,强化各项监督措施,以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

3.3 内部审计防范风险管控薄弱引起的财务风险分析

加强企业风险管控,必须加强企业管理层对企业风险管控工作的认识,充分意识到企业内部和外部风险对企业的危害,提高企业员工风险管控意识,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同时,企业在做经营决策时要充分进行风险评估,并结合风险评估结果,运行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一般的控制措施有: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等,各个职能部门对风险进行分散,全方位最大限度的减小风险带来的巨额损失。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引起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主要分为财务管理机制薄弱、外部环境难以预测及企业内部对风险防范与管控的意识不足等,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则是加强内部审计工作,通过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预算控制及加强责任追究力度等,来让易引发财务风险的岗位及环节得到强有力的监督与评价,进而降低或避免企业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概率。

参考文献

[1]翟华云.工商管理系列教材・企业内部控制[Z].2015.

[2]孙全胜.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分析及建议[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05).

第9篇:财务制度风险及防控措施范文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风险;评估

1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施工企业传统的管理方式逐渐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因此有必要改变企业的内部管理模式,使管理的效率得到提高。而在内部管理中,财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有必要加强财务风险监控,进行风险评估,做好预防工作。

2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

财务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财务系统中一些很难预计和控制的因素使实际的财务收益和预期相偏离的可能性;狭义的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很难对到期的债务进行偿还的可能性,又可以被称作筹资或融资风险。施工企业的产品和其他工业的产品相比较,存在的方式主要是工程项目的形式,其特点是建设周期长、比较固定、具有多样性等等,从而使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有以下几个特点。

2.1财务风险的水平高

施工企业开展生产活动会在不同的地区,外部环境比较复杂,会有比较多的突况,企业进行生产的不确定性比较大,从而使生产中对资金进行安排的难度增加。

2.2财务风险具有层次性(项目层面和企业层面)

项目层面的财务风险主要在工程项目的工作流程中产生,比如项目的各个环节,立项、投标、造价、建设以及验收等。企业层面的财务风险主要在企业的资金活动环节中产生,比如投资、筹资以及营运等。

2.3资金的压力比较大

建筑企业的产品对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需求比较大,占有的流动资金比较多,而且施工企业有一些行业惯例,比如垫资施工以及交纳质保金等,使施工企业的资金的状况更加紧张。

3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3.1内部因素

如果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不具有科学合理性,就会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大大增加。如果决策层提供的财务决策不科学,预算不合理,而使工程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竣工,或者竣工之后的没有达到预期的效益,各部门上下级间的权责关系非常混乱,决议不能有效开展,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将施工的成本控制好,这些都会使企业存在财务风险。而且如果施工企业没有足够的财务风险意识,内部员工的素质比较低,也能够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另一方面,一些大型的工程施工周期比较长,如果工人的流动性比较大,会延误工程的进度,也会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

3.2外部因素

当前建筑施工企业越来越多,而所有的企业都在相同的市场环境内进行竞争,僧多粥少,这就使建筑施工企业的利润越来越小;而且工程建设的成本、工人的工资以及建材的价格都越来越高,都会使施工企业的成本增加;还存在着一些其他的不确定因素,比如自然灾害、事故等,都会使企业财务存在着风险。

4施工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措施

4.1增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对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配备

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应经常组织员工进行培训,加强对财务

风险知识的学习,对财务风险防范的知识进行普及,使企业员工能够在根本上强化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以及风险防范的能力。还要使管理人员增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客观预见性,使得财务管理有良好的效果,对财务风险状况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应对。最后,施工企业的工作比较复杂,施工企业要对财务管理人员的配备进行严格的考核。

4.2对适应施工企业特点的财务管理机制进行建立

对适应施工企业特点的财务管理机制进行建立,能够一定程度上对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规避。施工企业要对企业的债权和实物管理加以注重,使资产保证可控。对财务管理制度的各个环节,企业管理者要贯彻并落实,将施工企业人员大多管理特点突出来,通过各种信息手段使分散的员工能够了解财务管理制度,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贯穿财务风险意识,使由于失误而造成的损失减少。施工企业要设立资金结算中心,对企业内部的资金分配、收支等进行办理,还要向各部门管理者定期进行核实,可以使由于失真的财务信息造成的财务风险得到降低。

4.3加强施工成本的管理

要使企业的财务风险降低,加强施工成本的管理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企业在进行投标前就应该对项目的详情进行充分的了解,对最合理、经济的施工方案进行选择,在施工的过程中也要将各部门的权责明确,各项支出要严格按照成本来进行,对各项用费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好,对实际的成本和预算的成本进行及时的对比,如果有事故发生就要及时进行申报,对施工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4.4加强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

如果施工企业的资金不足,企业的各项工作可能就不能开展,因此施工企业要对企业的资金管理加强重视。建立有效的资金预算管理系统,并对相应的管控体系进行建立,防止发生垫资现象,使垫资导致的财务风险得到降低。

4.5对风险评估和预控机制

进行建立完整的风险评估和预控机制能够使企业科学的识别、评判并分析风险,并发出警示,从而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对风险进行防范。而且,对企业财务运营管理中的发生的失误或者存在的隐患,风险评估和预控机制也能够及时发现,从而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对事态进行控制,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得到降低。

5结语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下,企业的财务风险很难被彻底规避,因此,施工企业要对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的认识,了解产生风险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对风险进行防范,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得到降低。

参考文献

[1]司马则茜,冯鲁闽.基于资金链的资金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研究[J].财会月刊,2015(12).

[2]赵水华.关于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分析[J].经济管理,2014(1).

[3]阳勇.浅析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J].金融经济,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