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民族传统体育功能范文

民族传统体育功能精选(九篇)

民族传统体育功能

第1篇:民族传统体育功能范文

论文摘要:从文化视角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研究,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项目地域性与地域文化统一性、文化的原生态性与 自然 性以及文化的 现代 与传统兼备等特征。它的文化价值在于其自身的民族文化传承功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树立文化自觉与保护意识,不断改革、创新和发展是推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我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众多,它们共同构成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体系。近年来,随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社会处在一个融合发展的时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成分,如何进行文化定位与发展,有效地融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并发挥积极的文化功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

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

1.1 项目地域性与地域文化统一

地域文化是以 历史 地 理学 为中心展开的一门文化学科…。体育具有地域性,是体育不同项目与文化产生的基础。正 因为不同地域存在着内容和形式大相径庭的体育活动,因此,在不同的地域范围才有体育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可能。同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下,彰显出不同的地域体育文化特征。

体育项目技术对地域具有较大的依赖。可以说,地域地理环境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生发展的基础。如藏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赛马运动。赛马是藏族人民尤为喜爱的地方体育项目。在我国许多藏族聚居地,还保留着相当规模的赛马运动。如藏北赛马会、康定赛马会、甘肃华锐藏区的赛马会等。藏族的赛马项目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有着紧密的关系。藏区草原居多,马作为藏族人民重要的 交通 工具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因此,以赛马作为当地藏族人民欢庆娱乐的方式,方便可行。当然,赛马并非藏族独有的传统体育项目。

一般来讲,凡是聚居在草原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多都有赛马的运动。如新疆柯尔克孜民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这种项目地域性特点较为明显,这一点从各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项 目特点上就可以找到相应的依据。此外,少数民族体育项 目的地域性与当地的地域文化具有高度的统一。当前地域体育文化理论认为,“体育项目的多样性和当地的地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不同地域文化环境下,形成的体育项 目带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不同地域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既是构成不同民族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不同地域文化的真实写照。

1.2 文化的原生态性与自然性相融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地域性特征也表明了其文化的原生态性。我国大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其文化的产生与形成具有原生态性和 自然性。如位于桂西北的宜州市北牙瑶族乡水族聚居地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桐子镖”,相传来源于水族的祭祀文化和采收桐果的生产习俗,迄今约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相传明代嘉庆年间,部分水族同胞为了躲避官府、恶霸的压迫而迁徙到广西宜州市北牙瑶族乡居住,附近山上盛产油桐,每年深秋时节,家家户户都到山上采收桐子。劳作之余,人们满怀丰收的喜悦,在村头竖起一张篾笆,画上圆圈当作“靶子”,以桐果为“镖头”,比赛谁投得准,后经民间老艺人的整合加工,与水族丧葬仪式中的“过火海”结合起来,演绎成为水族传统体育项目“桐子镖”。这种类似的原生态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较多,如的“古朵”、土家族的“安昭舞”、畲族 的“打枪担”等。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 目大多具有上百年历史,尤其是在一些聚居地较为偏远的少数民族,其传统体育无论是从外在的技术到内在的文化,夹杂了较少的现代化因素,保持了较好的原生态和自然性,使文化的原始性和完整性得到了展现。

1.3 文化的现代性与传统性兼备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尽管由于产生和形成的传统性和历史性,带有更多的传统化意义。然而,伴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技术层面和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发生着悄然变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多带有现代与传统的融合发展。这种体育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是少数民族文化现代化发展的总体趋势所致。

少数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融发展中,必然产生文化的整合,增加新的内容和形成新的文化结构。当然,与外来文化的整合过程中,文化的革命力是传统性的,外来文化在与本土文化的整合过程中,逐渐促使外来文化适应本土文化发展的要求。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自身体育文化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学习,促进了自身体育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使优秀的民族文化“现代化”,形成标志着现代与传统相融合的民族特色的现代文化模式。在此方面尤以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明显。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在 1953年举办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和竞赛大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民族政策进一步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增强各族人民体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经国务院批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联合主办、由地方承办,每4年举行一届。

目前,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包括了抢花炮、珍珠球、木球、毽球、蹴球、秋千、武术、射弩、龙舟、打陀螺、“押加”、民族式摔跤、马上项目等多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 目。这些传统体育项目都是近年来对其进行现代化改革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现代民族体育项目。这些项 目既有现代体育的内容 ,同时具有深厚的传统体育内涵。

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功能

2.1 民族文化传承的功能

传统体育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外在显现,一个民族文化或者说是民族精神的彰显往往通过传统体育来实现。在这些充满文化内涵的体育活动中,都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我国广大地区分布有较多的少数民族,而且很多少数民族 由于 经济 水平的限制 ,大众文化 教育 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成为该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传承方式。通过各种类型的传统体育活动,将传统体育中所隐含的该民族制度习俗与心理价值趋向等进行有效的传承,从而达到民族文化传承的目的。

例如土族的传统体育活动与该民族的节庆习俗和宗教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正月的初一,土族人民常常相聚跳安昭舞。正月初三,则跳为祭祀驱魔的舞蹈。二月初二,则举办跳神会,会前一般举行赛马活动。而在正月十四和六月初八、初九,在西宁的佑宁寺要举行隆重的“晒佛“仪式。大会期间,要举行盛大的祭神舞蹈表演和赛马、射箭等活动。土族传统体育与宗教祭祀活动常常相伴而行,在传统庙会和宗教活动的同时,使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的人们感受到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导土族人们了解和遵循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从而达到土族民族文化的传承功能。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各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积累保存下来的,反映各民族意识和多元文化活动的财富。很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多数来源于该民族的宗教文化起源和节庆丰收,因此,这些传统体育文化的本身就是记载和保留该民族文化的重要形式和载体。如火把节是我国西南地区彝、白、僳僳、佤、布朗、纳西、拉枯、普米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节日期间,将会举行盛大的多种传统体育活动。据说最早的火把节是人们点起火把在庄稼地转悠 ,烧死庄稼地里的虫害,使来年农业得到好的收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古老的火把节便成了人们向火神祈求丰收的传统节日。

在每年正月十五日晚上,彝族白马山寨里的男女老少排着火把的长龙,一路高呼着,弯弯曲曲地穿过山寨,走遍田野地角,他们要用火把驱除邪气,祈求吉祥和幸福。因此,通过这些传统体育项目的参与,来加强对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使我们了解不同民族的远古生活与文化起源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目前,我国已有研究机构专门从事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如近年来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对民族文化遗产进行的种种所谓的“化石努力”,即非常忠实的保留一个濒危民族文化的样本,尽量排除一些现代人给予的观念,或者是现代人给予的偏见。

2.2 构建和谐社会文化的功能

2007年,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李德洙在讲话中讲到:“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全面落实 科学 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和谐社会是我国政府近年来提出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对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09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民族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增强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文化的内涵,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向心力。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发展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少数民族文化反映了少数民族的人文理念和价值取向,促进了民族团结、提高了民族凝聚力。因此少数民族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以它丰富的内涵影响着和谐文化的建设。”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文化的国家,地域辽阔,民族分布广泛,不同少数民族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中创造了自己的民族文化。正是多个民族文化才构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灿烂的华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于民族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当前文化 发展 多元化成为文化界炙手可热的话题。在长期的文化发展中,人们愈加发现民族文化的多元化是保持民族文化活力的有效保证,尊重各自的民族文化,反对民族霸权文化已经成为 历史 发展的不争事实。因此,加强少数民族传统 体育 文化建设,其实质就是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而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则是构建我国文化多元结构的重要任务,也是最终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3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3.1 文化自觉与文化保护

“文化自觉”的概念,最初是由我国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提出来的,所谓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 ‘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 ,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文化自觉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发展的前提。就 现代 形式而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由于各个方面的因素,总体上与国家推广的众多的现代竞技体育,无论是从后备人才、设备条件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种情况表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绝非是一种被动的文化保护,而是应具备一种文化自觉的常态。应主动树立和加强 自己民族文化保护的意识,以求得生存与发展。

有学者指出:“就生存论层次的现代化而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要继续生存,就只能作总体的、根本的适应性转型,走一体化的道路,并以依附性的边缘文化形态存在;从意义论层次的现代化来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则可以在有可能作个性化选择的精神信仰和生活境界的范围内,以多元化的民间风俗习惯和个性生活情趣形态长期存在,并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产生 参考 性影响。”

第2篇:民族传统体育功能范文

1.1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研究与传播系统的功能根据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研究与传播系统各因素的相互作用及相互联接的不同,笔者认为这一系统包含民族文化、体育等多种功能,经过归纳总结表述如下:(1)社会教化类功能:民族民间体育文化有着极丰富的思想性、教育性、实效性等的功能,向大众传播民族民间体育文化可以丰富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培养人们的文化意识、健身观念,提高人们的民族自尊和自信心等。(2)交流传播类功能:制约中华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的原因在于我国社会普遍缺乏对中华民俗体育文化的文化自觉。通过向大众传播民族民间体育文化可以促进人们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自觉,唤醒人们的文化自觉,从而更好的指导人们传承身体动作、技术和方法。(3)娱乐健身类功能:促进大众的身心健康,为终身体育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4)政治经济类功能:通过传播民族民间体育文化可以促进人们参加民族民间体育活动,促进特色体育产业的开拓。在许多民族民间体育活动中同时进行着技能交流与贸易活动。例如,傣族的“泼水节”是一个传统节日,在节日期间,有许多外族的商人、旅客参与,为该地区的贸易、旅游业等提供了强有力的发展土壤,在此过程中也加强了民族交往交流,促进了民族地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繁荣。

2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研究与传播过程优化

2.1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研究与传播过程的优化是通过系统结构的涨落有序体现的在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研究与传播系统优化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整体优化,尽可能发挥该系统的最大功能,取得最佳效果。系统优化的实现,是通过系统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改进来实现的。在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传播过程中,由于没有有效的建立国内各地的传播环境,政府主导与民间开发不能有效结合等多种原因,致使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研究与传播系统不能发挥整体功能。

2.1.1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研究与传播系统要保持自身的稳定性,就必须保障传播途径的通畅性必须保证大众反馈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达到该文化传播与传承的效果。在现有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传播中,如武术的传播,包括学校、电视等都只重视动作本身的华丽,忽视了文化本身,这样就破坏了武术传播与传承的整体性,致使武术文化缺失,必然导致其稳定性被破坏。

2.1.2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研究与传播过程各影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协同关系

2.1.2.1研究目的与大众的需求之间的协同在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传播中受传播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若是研究的内容不能满足大众的好奇心与需求度,便会相对会抑制这一系统的有序发展,便会否定该系统的稳定性。若是所研究的内容超出大众的现有水平,则循序渐进地向人们灌输这一文化。从现阶段的研究来看,这一文化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众的接受效果,阻碍了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在此方面发展较好的是潍坊风筝,在该活动中人们充分认识到了风筝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健身与娱乐功能,唤醒了人们的文化自觉,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信,这些就反应出了研究目的与大众需求完美协同的效果。

2.1.2.2政府、研究者、大众三者心理层次的协同这里指三者精神层面的高度一致性。在传播与研究过程中,政府与研究者只有抓住了大众的心理、了解了大众的现有精神层次,才能更好地进行研究与制定相应的措施。三者之间要形成良好的循环关系,这样可以更好地挖掘该文化所拥有的多方面内容,更利于其传播与传承。

2.1.2.3政府、研究者、传播媒介与大众之间的协同政府与研究者向大众输出该文化信息或大众向二者反馈信息都需要一定的传播媒介,例如措施、电视,电影、物质设备等。但是并不是哪一项传播媒介都对该系统有效,应依据大众需求、文化传播需求、研究目的、传播目的等选择相应的传播媒介。以传统武术文化节目为例,有影响的是“武林大会”、“武林风”。这两个节目都是技击武术打斗的“真人秀”类型,完全撇开了传统武术文化“形意相合”的“精、气、神”内核,缺少对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资源的针对性传播。如“武林大会”中就没有充分体现北少林的刚猛强健、朴实简练。

2.2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研究与传播系统有序结构的形式

2.2.1创设良好的环境保障促使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研究与传播系统有序结构的形成统观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研究与传播过程的现状,其外界环境并不十分理想,尤其在学校教育中,各教育都比较重视体育动作的传播,而对于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则只字不提,即使在文化课上讲解,但由于考试重心在动作方面,文化自然也被学生所忽视,这样就间接地阻断了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在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研究与传播这一系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有:(1)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以及组织的开发,建立健全各级负责机构和组织,例如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调研部、整合部,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传播组织,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传播公司等等。(2)建立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交流站,使研究者更好的开拓眼界,丰富自己的方法、视域等,构建起政府与研究者的良好桥梁。在学校中应重视相关人才的培养,使其能达到政府与大众的要求。(3)在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传播中,缺少传播手段与途径,在现阶段应有效利用电视、电影、娱乐节目,如云南白药广告可以彝族的“打磨秋”体育文化为壳进行创意,也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网站设计、网上交流站的开发等。(4)加强民众的主动传播意识,唤醒大众的文化自觉,增加民众反馈渠道,致使政府、研究者与大众,文化主体之间可以有效循环。

第3篇:民族传统体育功能范文

关键词:陕西省 民族传统体育 学校体育文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0(a)-0154-03

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而言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及差异性特征,其体育文化具鲜明特征,民族传统体育在发展过程中主要是将体育实践、民族精神等相互结合,体现我国的文化内涵。高校体育教育中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融合及应用有利于二者之间的相互补充及完善发展,有利于学生凝聚力及民族自信心增长,从而在此基础上实现体育文化及民族文化的传播,故此上可知,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仍是现代教育界及体育界需注重的重要研究问题之一。

1 西省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研究背景

陕西省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文化遗存颇多,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陕西本土文化及地域文化在民族文化发展基础上不断发展及完善,从而形成现如今多样化的历史文化资源及民族传统体育资源。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依托于当地固有的经济、文化、气候及历史等多因素逐渐形成了以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为背景的体育文化[1],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因此,对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以及学校体育文化相互之间的研究是陕西省体育及文化等相关内容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以及学校体育文化的有效建设,有利于体育教学改革、学生体育发展观念的转变。

因此,在此基础之上,该文主要以大量传统体育相关资料及文献为研究背景,对陕西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及民族传统体育相关内容进行基础性研究,为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及研究提供客观真实的理论依据。

2 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促进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功能及重要性分析

2.1 有利于学生良好思维道德观念养成

现代教育教学中,德育教学始终是各阶段学校教学的核心思想及中心内容。校园体育文化是在学校长期建设及发展中形成,因此,具有一定的德育功能,影响学生良好思想道德观念及品质养成。民族传统体育中蕴含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包含拼搏发展、坚持不懈以及公平公正等的民族发展理念,有利于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及团队意识的养成[2]。体育活动属于竞技类活动,因此,多数体育项目均需多人参与,学生在体育项目参与及活动开展中便可体现相关团队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维建设与良好品质养成。

陕西省文化悠久,历史源远流长,学校体育文化氛围建设与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密切相关性。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武术、跳绳、腰鼓、秧歌等若表现于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中,便可将传统体育文化中的各具有积极意义的思维及品质逐渐渗入学校体育文化,各学生通过参与各项传统体育活动便可感受悠久的历史文化,不断促进自身正确价值观养成,促进自我良好道德意识建设,实现自身完善发展。

2.2 有利于学生心智建设与培养

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对于学生的心智良好建设与养成其效果主要表现在:第一,民族传统体育及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学生思维神经的发育,为学生后期的学习智力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生物基础;第二,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自身的机体如听觉、平衡等各器官及功能统一调动,各种信息不断输入学生大脑皮层中枢[3],从而可有利于学生大脑细胞供氧量改善,促进学生思维敏捷、心智成熟发展;第三,校园体育活动在开展中具有一定开放性,学生在参与体育项目开展中会逐渐实现创造性活动开展,提升自我能力,从而不断提升了学生自身的思维发展,促进学生创造力及想象力完善建设。

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中蕴含多种具有不同功能开发性质的体育项目,如:智力项目则主要包含如跑马城、六子冲以及丢方等,而在身体功能锻炼等方面则包含陕西省特色的炮锤、钩镰枪、春秋大刀、翻子拳、通背拳等武术项目,武术是陕西省各区域内所普遍开展的活动项目之一,人们在现有武术基础上不断对其进行开发与完善,便有了以上具有机体锻炼功能的各武术形式,因此可知,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校园体育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对学生心智及身体功能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3 有利于学生美育教育

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在开展过程中由于其自身功能的特殊性,因此,对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悟及鉴赏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而言,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对学生的美育发展功能主要表现在对健康身体以及知识技能美的培养,在校园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体育教师可采用具有艺术性的动作及语言改善传统体育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此基础上掌握体育技能[4],实现美育教育,从而实现自身思维意识良好发展。

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应用于学校体育文化中可有效促进学校体育功能的完善性发展,如:将腰鼓、秧歌、踩高跷等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活动形式引入校园,并对其进行编排、组织及训练,使学生在体育项目活动开展中充分感知传统体育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实现文化传承及体育良好教学。

3 陕西省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开展现状

3.1 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内容开展缺乏完善性

一般而言,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主要包含武术、民间民俗体育及传统养生体育三部分内容,目前就以陕西省各校民族体育教学开展现状而言,陕西省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项目多以武术为主,而其他两项内容相较于武术课程而言所占比例较少,其中具有陕西省民族特色、互动性及趣味性较强的体育活动项目如腰鼓、秧歌、踩高跷等未能实现体育课堂教学,除此内容之外,具有养生、健身等功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现阶段的陕西省体育教学课程中也未显现[5],大多数学校在进行武术类体育项目教学时,其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传统性及落后性,难以促进武术等民族传统体育的高效发展。

3.2 学校领导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缺乏重视性

在实际调查及研究中可发现,大多数学校领导对于民族传统体育并不熟悉,对其相关内容缺乏完善性认知,在学校内并未有专业的体育教师对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相关活动进行教学及管理。政府部门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缺乏一定的认知,在相关政策及资金等项目中缺乏支持,因此,导致陕西省学校内部民族传统体育缺乏完善性教学及有效性发展。

除此之外,陕西各区域各学校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只重视对武术课程的开展,而对各自区域具有代表性的体育活动缺乏重视性,现阶段,随着我国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重视,部分体育文化及体育项目得到一定的传承及保护,但该项保护力量有限,因此,各学校需要在体育教学中不断实现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教学及人才培养,使更多的学生对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及相关理论等实现继承及研究,从而不断促进陕西省民族体育资源及文化的良好发展及建设。

4 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促进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功能措施研究

4.1 科学继承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长期发展中的优秀文化积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高的社会历史及应用价值。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观赏性等特征,但随着民族传统体育的不断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虽存在众多优秀体育形式,对人类的社会及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的资源应用价值,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也逐渐出现社会不适应性,因此,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在继承及应用中[6],应根据现展需求,不断完善民族传统体育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实际发展现状,借鉴外来体育文化实现文化融合与文化形式、文化内容的创新,不断促使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促进其在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功能的应用及开展。

4.2 组织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艺术节

民族体育文化艺术节是学校弘扬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形式之一,该形式的开展可有效实现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传承,不断丰富高校体育文化内容及形式,促进学生对传统体育文化的认知,增长体育学习兴趣,促进体育发展。

在体育文化艺术节开展中,陕西省各学校应注重对自身体育文化价值观的培养,表达当代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意愿,以传统文化自身的历史性及文化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从而实现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与传播。陕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艺术节中包含陕西内各地区不同的民族体育项目,因此,该体育形式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对传统民族体育活动的学习[7],不断促进陕西省各地区之间的民族交流,促进各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体系的建设,不断实现现代化体育建设要求及建设目标。

4.3 加强民族传统体育人才队伍建设

对于民族传统体育人才队伍的建设需注重对传统体育理论知识及体育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主要从以下途径实现人才高效性培养。

首先,各学校应加强对体育教育科目范围的扩增,尽量在现有体育课程的基础上增加民族传统体育课程。

其次,加强各体育工作者的综合能力及综合素养的提升,定期对各教师予以培训,定期举行各类与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的研讨会,增强教师自身的理论及技术能力,同时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的科研工作,建立完整及适用性较强的评估体系,不断促进各体育工作者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创新,加强教学资金投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聘请具有更高资格的教师任教,实现对课程内容的完善性教学。

最后,还可借助各体育组织,充分发挥其重要建设及发展功能,不断组织学生参与相关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体育活动类型,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发展。

4.4 坚持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改革创新

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基础及重要形式,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尤其是民族传统体育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陕西省应立足于自身民族传统体育,打破条件及规则限制,不断进行创新,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学生社会实践等形式有机结合,增强赛制、比赛规则及方法等创新及改革,不断促进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发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由于陕西省独特的地域文化及资源优势具有一定特殊性,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x,因此,现阶段,陕西省应注重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不断利用民族传统体育的优越性实现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实现我国体育文化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顾国强.论民族传统体育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0.

[2] 姜霞,马h.立足陕西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建设高校校园体育文化[J].理论导刊,2010(3):99-101.

[3] 翟晓英.陕西省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内容开发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4] 张文娟.面向学校的陕西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库的构建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2.

[5] 李爱琴.河南嵩山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第4篇:民族传统体育功能范文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电视传播;节目形态

文化传播是文化从一个系统影响另外一个系统的活动,其实质是文化价值的传播。在体育文化全球化浪潮中,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整体发展与传承面临危机,而这种危机与电视传播的缺少不无关系。目前就电视对我国传统体育的传播的研究成果甚少,本文试对电视传播视域下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类别及节目形态作一探析。

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电视传播的价值

(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电视传播的社会价值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值得电视珍视的社会价值在于其在全民健身、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方面的功能。文明的基本动力来自于社会基层。自古以来,中国传统体育都在民间自由自在地生长,天然地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连。“体育的本质功能与核心内容就是健身。体育所表现出来的强身健体的基本特征以及对身心的自我培育、锻炼和养护过程,无不包含着健身的客观规律。”

在当下制约中国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体育场地、设施短缺问题短时期难以解决的情况下,中国传统体育相对于西方现代体育而言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花钱不多,在各族人民群众中具悠久历史与深厚基础。汉族地区的秧歌、腰鼓、太极拳、木兰扇等,少数民族地区的霸王鞭、跳竹竿、民族摔跤等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超越民族,为更多的群众所喜爱。根据一项对粤、湘、桂、黔、滇少数民族参加体育运动的调查显示,2000年5省区少数民族16岁以上城镇居民仅有48.5%参加过不同程度的体育活动。少数民族居民所参加的休闲体育运动大部分为静态的。对于广大农村以及沙漠、山地、丘陵等地形复杂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现代体育缺少可行性,所以因地制宜地发展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不仅方便易行,而且可以与民俗、文化、艺术有机结合,缩小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差距。

近年来,中老年人口在我国体育人口中的比例越来越大。中老年人普遍对运动量大、技术要求高、对抗激烈的西方现代体育项目兴趣不高,而更偏爱节奏舒缓、刚柔相济、群体参与、缓解寂寞、延年益寿的各种传统体育项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群众体育锻炼中80%的内容是传统体育文化项目。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西方人被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强身健体功能所吸引。2006年,河北邯郸市为了纪念简化太极拳推广50周年,举办了“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共有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44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名太极拳界人士汇聚邯郸,进行太极拳交流、比赛和联谊活动。“中国功夫”在欧洲的影响近年来剧增,据德国联邦多元文化局的数据统计,目前在欧洲学习中国功夫的学员近100万人。各种中国武术、气功和太极拳的协会层出不穷,仅德国就有500多个。正如北京体育大学教授任海接受笔者访谈时所讲,对于电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一座巫待开掘的“富矿”而非“平矿”。

(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电视传播的经济价值

传媒经济学认为,大众媒介的经济效益主要来源于媒介产品的销售以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等支撑的广告收人以及衍生品销售收人。从调查来看,西方竞技体育的受众群主要为青年男性,而中国传统体育的主要受众群为中老年群体,还有大量的青年潜在受众。在当今健康文化、生命文化的时代特征之下,这个受众群无疑更为庞大。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促进健康、群体参与、大众娱乐的功能对于中老年群体有很强的吸引力。按照“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法则,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国外具有相当广阔的潜在市场。如果策划得当、传播得法,其电视传播不仅会带来巨大的广告收人,而且会通过面向国外的电视产品与衍生品的多级销售为电视创造良好的经济价值。在访谈中,研究舞龙舞狮的卫志强教授和研究体育新闻传播的郝勤教授都认为,在消费主义的时代大背景下,一定要研究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能为电视创造的经济价值,否则要求电视关注便是一种奢望。据《光明日报》报道,2005年8月至2006年1月,作为中国功夫(武术)首次与现代舞、芭蕾、杂技等艺术完美结合的《功夫传奇》在国际演艺市场上演出150场,观众1l万人次,总收入300万美元。在民族地区,一些民族将自己的民族体育文化与风情旅游结合在一起,通过举办民族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节探索出一条传统体育产业发展的新路。如贵州的“国际芦笙节”上表演的苗族、侗族特有的斗牛等体育活动,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中外游客和省市电视台记者。每年除了地方电视台全程转播外,还会吸引日本、韩国等国外电视台前来报道。然而,相当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节却因为政府缺乏策划、广告文化传播公司参与不够,电视等大众媒介传播缺席,没有产生太大的经济收益。如青海土族每年都举办的历时数月的号称世界上最长的民族狂欢节“纳顿节”等便不太受电视关注。

二、电视传播视阑下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类别

按照与电视媒介特性契合程度由强至弱,笔者从文化功能上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分为竞技表演类传统体育文化、健身娱乐类传统体育文化、益智养生类传统体育文化和已经消亡与濒危类传统体育文化。

(一)竞技表演类传统体育文化

竞技表演类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指经过种种实践与改革,逐渐与西方体育模式近似的竞技表演类体育文化项目,其除了竞技性外,多数融体育和艺术于一体,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性,并充分体现了本民族的特色。

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的表演项目多达149种,其竞技性强、表演价值高,特别适合电视传播。项目主要包括武术套路与散手、舞龙舞狮以及巧种竞赛项目(花炮、珍珠球、木球、墩球、毽球、陀螺、龙舟、秋千、射弩、押加、高脚竞速、板鞋竞速、武术、民族式摔跤、马术)和藏族马术表演、蒙古族马术表演等。这些项目具备比较完善的竞赛规则,符合电视动态阐释、立体审美、凸现过程、追求悬念的媒介特性。

(二)健身娱乐类传统体育文化

健身娱乐类体育文化是指本身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旺盛的生命力,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在人民群众中具有广泛基础,健身、健心、娱乐、益群等功能突出的传统体育项目及其文化,通常与民俗与传统节日文化融为一体,具有较强的广场文化与庆典文化特色。这些项目部分是在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中普遍开展的,具有普适性的文化特点;部分是在特定的民族之内开展的,其民族文化特色较浓。前者如拔河、放风筝、斗鸡、扭秧歌、荡秋千、跳绳、跳皮筋、踢毽子、抖空竹、中蟠、健身武术、太极拳、舞龙舞狮、大众健身操等;后者如瑶族的“跳八音”,蒙古族的打布鲁,苗族的爬竿,黎族、苗族和京族的跳竹竿,羌族等少数民族的推杆等。其中许多项目是在民族传统体育节日里集中举行,如内蒙古的“那达慕”节日大会、高山族的拔河节、汉族元宵节的舞龙舞狮、朝鲜族秋夕节举行的摔跤、荡秋千、跳板,侗族“芦笙会”节日里举行的“芦笙踩堂”等。健身娱乐类传统体育文化虽然不及竞技表演类传统体育文化项目那样适合电视传播特点,但由于其在全民健身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积极作用,而且在民间具备相当的受众基础,电视应该大力传播与推广。

(三)益智养生类传统体育文化

益智养生类传统体育文化是指最能体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重文轻武、修身养性、身心一元、主静尚柔、中庸和谐的整体文化特性的传统体育项目及其文化。其竞技性弱、益智性与养生性强,肢体动作舒缓,强调以意驭气,以精神肉体的合一观为指导,强调“身心合一”,也强调“生命在于运动”的重要,在运动量上追求无过而无不及的中庸适中性,受中国儒家、道家、玄学等文化影响较深。典型的文化项目有围棋、象棋、木兰扇、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大雁功、五行掌、金刚气功、鹤翔庄气功、五田运气法、武当龟息功、少林达摩气功、站桩功等。这一类型的传统体育文化因整体主静少动,与电视媒介动态阐释、声画结合、强调动感、立体审美等特性有相悖之处。但由于其在后现代生命文化、保健文化、智力教育等时代背景下的存在价值,按照“使用与满足理论”,在国内外中老年人群中具有大量的目标受众与潜在受众,同样不能被电视所忽视。为了优化传播效果,需要对此类体育文化的电视传播形态按照市场规律与受众需求进行探索创新。

(四)已经消亡和濒危类传统体育文化

已经消亡和濒危类传统体育文化是指那些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已经消亡或丧失活力、处在濒危状态,对现代民众没有多少吸引力,却是民族风俗、民族心理、民族伦理、民族宗教等文化的载体,具有历史保护与学术研究价值的传统体育文化项目。其中已经消亡的被一些学者称为“化石型”传统体育文化。如已经消亡的传统体育项目马球、十五柱球、跳鞠、木射、击壤以及投壶等。而濒危类是指跟不上社会动态发展的步伐,与现代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不相吻合,自我更新的生命力薄弱,相对其起源,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内容和形式上无明显改变,大多数保留有较多的早期原始风貌,往往依附宗教祭祀或封建遗俗中,处在原始文化的混沌状态下,封建迷信色彩浓厚。如迄今仍在一些少数民族中存在的宗教舞蹈、祭祀性体育活动等。

三、不同类别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电视节目形态的策划与探索

“电视节目的形态和影响力,成为电视体育传播的‘主流媒介’表达的两个向度。”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种类繁多、文化特色各异、群体参与性强,是人民群众节日中的主要活动内容。优化传播效果的关键是按照适合各自体育文化特点的电视节目形态进行针对性传播。

(一)竞技表演类

竞技表演类传统体育文化项目,适合电视传媒特性,新增量传播。其中竞争激烈、动感强、节奏感强的传统竞技项目(如散打、蒙古摔跤、技击武术等),与现代西方体育文化接近,可通过赛事直播、录播、电视体育新闻等节目形态传播;观赏类、表演性强的艺术体育项目应充分利用电视的视觉效果,以体育文艺活动,体育庆典活动直播、录播,体育人文纪录片,后期加工的艺术专题片,电视体育杂志栏目等进行体育结合文化的传播。栏目采用“体育新闻”、“媒体扫描”、“减肥纪实”、“体育”和“今日心情”5个版块构成,集资讯、服务、参与、娱乐于一体,.收视率很高。竞技表演类的传统体育文化可以采用“赛事”、“人物访谈”、“故事”、“项目历史文化”、“练习技巧”等子栏目结合的电视体育杂志来传播。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的崔乐泉教授认为,应该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适合电视传播的部分开始,分类、分批、分特点、按步骤进行传播。先传播竞技性强、观赏性强的项目,然后带动其他项目及文化的传播。

(二)健身娱乐类

按照巴赫金的狂欢理论,秧歌、秋千、跳绳、踢毽子等健身娱乐类传统体育是融运动与文化于一体,身体与精神共同释放、解放的狂欢体育。电视介人传播时,可以采用广场直播或录播形式、强化节目的群众参与性。也可以借鉴“电视真人秀”的节目形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比赛。对于秧歌、舞龙舞狮、龙舟竞渡等具有广泛民间基础的休闲娱乐、节日庆典体育文化,应以纪录片、旅游风光片、专题片或比赛类“真人秀”节目进行传播。2007年出现了许多格调高雅、健康娱乐、收视率较高的此类节目,如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奥运舵手、火炬手选拔”和“脚斗士”。这些都是策划健身娱乐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电视真人秀节目值得借鉴的范本。

(三)益智养生类

由于益智养生类传统体育文化项目以静态为主,与电视媒介的视听特性有一些相悖。所以电视在对此类传统体育的传播量上要控制,并且应积极策划效果明显的节目形式,以电视的“动”改良项目的“静”,巩固目标受众、争取潜在受众,变“窄播”为“广播”。以围棋传播为例,中央电视台对围棋不可谓不重视,但效果不佳的重要原由即节目形式太过单一。“围棋被电视传媒逐渐忽略与电视节目的贫乏不无关系。简简单单的新闻报道,千人一面的电视采访,难见新意的大盘讲解,电视在画面冲击、图像再现的优势被大大降低。”对棋类项目的电视传播,除了强化比赛时解说员讲解的娱乐生动性以外,也可从项目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教育意义角度,制作文化专题片进行传播。太极传播可适当融人娱乐元素,在不损害太极文化本体的前提下,可适当采用故事、人物、悬念、细节的大众传播文本。

但目前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纪录片的拍摄范围和题材仍较为局限,不够全面和均衡,主要集中于武术文化领域,缺乏内容的综合性与历史文化的深度感,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内涵挖掘不深。

(四)已经消亡或濒临消亡的传统体育文化项目要借助电视传媒挖掘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价值,进行抢救性保护

已经消亡或濒临消亡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有些是因为跟不上社会动态发展的步伐,与现代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不相吻合而被淘汰或面临淘汰。但有些并不是因为其本身丧失了生命力、而是由于其局限于宫廷或不被当时的统治阶层重视,没有在民间传播发展开来等其他原因而消亡的,如我国唐代盛行于宫廷的马球。但马球近年来在西北地区文化旅游产业中成为重要的文化标志而被成功利用,展现了这类体育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第5篇:民族传统体育功能范文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困境;发展1995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纲要》明确规定要“挖掘和整理我国传统体育医疗、保健、康复等方面的宝贵遗产,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1]。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然而,西方竞技体育逐渐占领了中国体育的主流舞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事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受西方体育文化冲击,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正在不断地被遗忘和萎缩,如何从整体上把握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是我们当前研究的重点。

一、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现状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的转型深刻地改变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面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在其特定的地域、特定的时代、特定的生态环境之下发展成为一种特定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代体育不断发展的过程基本成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衰退的过程,学者们对“少数民族体育历史研究”、“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研究”、“数民族体育转化研究”已逐步深入,已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理论体系已逐步形成。但是大多学者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以经验性的、定性的方法为主,概括性和抽象性、实验的方法较少,并且我们在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中没有连续性,在概念、特征、内容上的研究只有简单的概括,对研究意义方面所涉及的学术论文中提出的观点不够新颖,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学校教学的的研究中所提到的项目和教学方法不具有广泛性,对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应用价值及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等到有效的解决。

二、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的困境研究

奥林匹克运动在国际社会拥有崇高的权威,国家和地方运动会也不得不围绕奥运会项目设项比赛。一方面,受西方体育文化冲击,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全民健身方面面临被排斥和忽略的危机,西方体育以竞技性为特征,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模式,这种竞技模式不符合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讲究“文雅’,强调技巧性,强调完美的特点,所以,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不能全部吸取西方体育的模式来发展,否则,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将逐渐丧失民族文化汁味,民族传统体育缺乏现代社会极力提倡的“竞争”意识,从而面临着严重的衰退局面,如在学校体育中,现代竞技体育项目设置较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设置较少,教学大纲没有有效执行鼓励开展区域性和民族特色体育活动的政策[2]。另一方面,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至今发生了巨大变革:(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从原来的原始祈福、武力保家转变成为人们丰富节日、喜庆的活动;(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一些项目在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下其民族性逐渐削弱,如传统武术演变成竞技武术、赛龙舟、射击等已逐渐淡化其民族特征,除此之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者逐渐减少,如传统武术、舞龙(舞狮)等通过口传身授的承继方法流传,从“传男不传女”、“传媳不传女”、“外姓人不传”的武术传授戒律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与传播被限制[3]。

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是悠久历史发展的产物,在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下继承沿袭,是在长期的共处和交往中各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不断融合,它与各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伦理、和风俗习惯等社会特征息息相关,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发展迅速,从民族传统体育中通过挖掘、整理、分析,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具有健身性、普及性、传统性、民族性、群众性、对抗性和趣味性这些具有实际功效的传统健身项目向全民健身推广[4]。尽管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有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发展困境,如研究的各学者理论水平不高,没有团队的整体规划,对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体系发展的观点比较单一,没有整体性,其所站的高度不够,只是简单的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挖掘、整理,没有创新地提出实质性的价值理念,研究方法过于简单,没有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到有效开发,对进入群众体育领域的传统体育项目的研究较少。

三、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研究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要寻求发展,既要考虑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特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又要分析在西方竞技体育逐渐占领了中国体育的主流舞台的现实,努力寻找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有效的发展空间,只有民族传统体育自身文化传统的继承发展与借鉴吸收西方体育共同发展,相互补充,才能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才能丰富现代体育的科学内涵[5]。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积淀与特定地域文明的特点在于其民族性,时代性则体现体育文化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共同特征,民族传统体育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势必得到进一步加强,我们需要充分挖掘民族传统体育在健身、娱乐、养生等方面的价值,展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全球化过程中实现由民族性向世界性转化,实现多元民族文化共同构建、相互融合。

(一)民族传统体育的自身价值及其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大背景下,发展群众体育,增强民族素质,培养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向心力,实现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事业的统一,民族传统体育与西方竞技体育相比具有自身的优势,我国民族体育项目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练习起来会更加放松、舒畅,可以达到强身健体和身心兼练,其项目很多都以自娱自乐的逍遣性与游戏性的活动方式迎合大众,使民众在这些娱乐活动中,直接得到令人愉快的情感挥发,符合全民健身需求且易于在群众中普及和推广。要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就有必要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加以改造、加以创新,适应全民健身的融合性,重现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回归。我国民族体育内容极为丰富,风格各异,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欢乐气氛,使人们在参与或观赏的过程中感受了愉悦,不仅拓宽了社会的交往,增进相互间情感交流,而且使人们形成了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心理状态,获得了健身健心的效果,它强调身体锻炼过程中,既要突出身体参与的运动性,又要重视健身活动中的养生保健作用,使身体得到均衡全面的发展,同时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传统体育健康观在健身思想和健身的理论方面由于受到中国古代哲学和传统医学的影响,形成了天人合一、身心并重、养练结合的健身思想,我国的民族体育项目以修身养生为主,以追求健康第一为目的,向表演性、技击性方向发展[6]。

(二)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拓展到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学校是教育的摇篮,把学校体育作为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突破口,有着重要的意义。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各类学校,将极大地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而且能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传承民族精神,可以解决学校因场地器材不足、体育教师相对较少的问题,学校应该加大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力度,选择有效的途径和方式,选择合适的项目进入学校体育课堂,也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加以改造,适应不同学生个体的素质水平和能力,这将对终身进行健身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7]。另外,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的教育、健身、养生、娱乐等本质功能和衍生的非本质功能,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身心健康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民族传统体育与世界体育文化相互融合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使得各国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往愈来愈密切,文化之间的互补性和渗透性比较普遍,对各国的文化的认同性得到增强,各民族文化的世界化、全球化的进程在加快,一个民族文化从外来文化的入侵,到磨合,到接受,到融合与创新,需要一个漫长的认识、选择、取舍和创造的历史过程,08年北京奥运会,赋予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以新的体育形式出现,作为闲暇娱乐和交往方式的功能将有所扩展。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处于经济和文化优势地位的民族的传统体育方式,将强制让经济和文化处于弱势地位的国家接受,并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把强势地位的民族的传统体育方式的观念、价值观得以推行,如果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只停留在保护与继承的层面上,没有与社会经济和国家政治统一思想,不能很好地从根本上进行创新与发展,那我们民族的传统体育发展将面临更大的挫折,所以我们的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要力争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充分发挥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就必须让它们完成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发展过程中,免不了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精华与糟粕共存,必然存在着某些与现代社会不适应的地方而使其发展滞缓[8]。民族性较强的传统文化如果不加以创新和变革,也就没有生命力,也就无法与当代相适应,民族传统体育形式向全球化方向传播,并与世界文化相融合,这是时展的必然趋势,要振兴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关键在于创新,创新的形式多样,其中开发和利用民族性文化,是一种重要的创新形式,要走出政治、经济功利主义的陷阱,形成健康的文化氛围,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9]。

四、结语

民族传统体育在不断吸收、扬弃、再吸收、再扬弃的过程中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步入全球化的道路过程中,要努力使民族传统体育的“本土性”真正与“全球性”获得整合,将有继承和发展价值的传统体育经过创新与改造,才能顺应全球化时代的需要。(作者单位:福建江夏学院)

[基金项目]2011年福建江夏学院校级课题(2011C035)。

参考文献

[1]陈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方式和途径[J].体育文化导刊,2002(5)42.

[2]〔英〕厄内斯特.盖尔纳著.韩红译.民族与民族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3]〔美〕费正清著.张沛等译.中国:传统与变迁[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4]白晋湘.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冲突与互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3):295-296.

[5]陈丽珠,黄建文.21世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新趋势[J].体育文化导刊,2001(2)19-20.

[6]倪依克.当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思考[J].体育科学,2004,(4)73-76.

[7]吴学勇,陈粮.对民族传统体育推广和普及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5.(3)35.

第6篇:民族传统体育功能范文

论文关键词:贵州省中小学,学校体育,地域民族传统体育

 

地域民族传统体育是当地民族在长期耕作、生活实践中积淀下来的精髓体育文化,是人们适应当地生活环境、思想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进行的体育娱乐活动。长期以来都以自身特有的价值功能优势和满足社会的需求而得到发展使其成为当地人们的文化珍宝。我国1961年武术被列入中小学和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摘要,同时为教学和传承民族体育提供参考。

1、贵州省中小学引入民族传统体育的可行性必要性分析

1.1、贵州省中小学引入地域民族传统体育的必要性

贵州省是一个少数民族集居的省份,因其特有的省情和地域条件,当前体育师资、场地和现代体育器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体育教学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然而,由于贵州民族在长期特有的生活耕种、娱乐休闲环境下形成了众多地域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民间舞蹈”“打陀螺”“跳绳”等众多的表演舞蹈、竞技游戏活动小学教育论文,是人们从小都熟知甚至于有的是亲身体验过的,对活动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较高的熟悉程度。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把地域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教学课堂非常有必要。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可以弥补现代竞技体育场地器材和师资欠缺的困境。地域民族传统体育本身就是根据当地的现实环境而产生,对场地和器材的需求则均远远低于现代竞技体育,只要是当地的教师稍加整理就可以进行休闲娱乐教学,就能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从根本上拓宽学校体育教学的领域和内容,丰富教育教学思想理念,提高学校体育的教学质量论文格式。目前贵州学校体育改革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贵州省学校体育教学以竞技体育为主,教学内容重复单调,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仍然严重。而地域民族传统体育的引入无疑是给学校体育增加了发展空间,使教师的教学思想得到激活、视野拓宽,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得到丰富,教学的选择增多,使竞技体育与地域民族传统体育交相辉映小学教育论文,相互促进和谐发展。既能达到竞技体育张扬个性的特点,又能凸显地域民族传统体育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以满足最广大的学生对体育的需求而求得教学质量层面上的提高。第三可以较为实效的传承和发展地域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强化对学生地域民族传统体育的教授,使其与追求竞争的竞技体育体验中形成对比,对二者的价值功效获得合理认识,在树立科学体育观的同时形成自己的体育价值取向体系,在参与体育健身锻炼中合理选择与运用地域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与方法。

1.2、贵州省中小学引入地域民族传统体育的可行性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引入地域民族传统体育任务艰巨,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契机。一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文件强调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总体要求要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等。这为学校体育的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撑,但是在贵州现有的体育条件下特别是农村更是难以开展现代竞技运动,唯有在学校强化地域民族传统体育才能与家庭区域条件相适应建立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另一方面后奥运时期的来临,我国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将成为体育发展的重心,这种重心的倾斜为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引入地域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带来契机,为群众体育的开展和传承发展地域民族传统体育创造良好条件。同时贵州省中小学开展地域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扎实的基础,活动场所因地制宜小学教育论文,开展相对容易,具有实效性。

2、贵州省中小学引入地域民族传统体育的指导思想

贵州地域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多彩,哪些项目可以引入本地区的中小学进行教学,如何实现其现代化转型使其既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又能具备学校体育教育的育人功能,同时还要不能失去地域民族传统体育的本质是其引入本地区中小学教学的重点和关键。因而,引入的路径是任何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教学都值得注意的问题。

2.1、既要保留传统体育核心价值,突出娱乐本质功能

地域民族传统体育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要发挥其价值功效为当今教育和社会服务,就必须对地域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科学的现代化改造,使其适应学校体育教学规律规范。但是在进行现代化改造过程中应该突出传承地域民族传统体育的核心内容和适用性价值等核心价值体系,不能流于形式而丢失本质。

当然贵州省中小学引入地域民族传统体育就不可避免的与现代竞技体育产生冲突与融合。因而,要使地域民族传统体育真正融入当地中小学教学课堂与竞技体育和谐共处的发展,就必须各自突出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的优势并为学生所接受。应该立足于体育本质的回归小学教育论文,凸显其适用、游戏娱乐的本质来培养学生兴趣、习惯和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论文格式。

总之,要突出地域民族传统体育的游戏娱乐的本质,充分吸纳和科学融入现代竞技体育中的优秀元素。突出其娱乐游戏性,使其真正成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手段。

2.2、突出教育性原则和以人为本的学校教育理念

全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977项之多,不能把所有的地域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能引入学校体育教学。在引入学校体育项目时要充分考虑活动项目的教育性、娱乐性和教学体育教学的可操作性,健身性。

3、小结

总之,贵州省中小学引入地域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可操作性,大量引入显得必要。不但可以填补体育场地器材欠缺的不足。还可以拓宽贵州省中小学校体育教学领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同时地域民族传统体育必须突出自身的娱乐游戏性和科学改造,突出核心价值体系功能。使其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银华,龚群.从娱乐性谈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与利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11

[2]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与现代化中的民族传统体育[J]. 体育科学,2004,1

[3]乔建梅.浅谈体育课堂氛围的营造[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10).

[4]中华人民共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7篇:民族传统体育功能范文

(1)娱乐健身类功能:促进大众的身心健康,为终身体育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政治经济类功能:通过传播民族民间体育文化可以促进人们参加民族民间体育活动,促进特色体育产业的开拓。在许多民族民间体育活动中同时进行着技能交流与贸易活动。例如,傣族的“泼水节”是一个传统节日,在节日期间,有许多外族的商人、旅客参与,为该地区的贸易、旅游业等提供了强有力的发展土壤,在此过程中也加强了民族交往交流,促进了民族地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繁荣。

2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研究与传播过程优化

2.1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研究与传播过程的优化是通过系统结构的涨落有序来体现的

在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研究与传播系统优化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整体优化,尽可能发挥该系统的最大功能,取得最佳效果。系统优化的实现,是通过系统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改进来实现的。在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传播过程中,由于没有有效的建立国内各地的传播环境,政府主导与民间开发不能有效结合等多种原因,致使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研究与传播系统不能发挥整体功能。

2.1.1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研究与传播系统要保持自身的稳定性,就必须保障传播途径的通畅性必须保证大众反馈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达到该文化传播与传承的效果。在现有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传播中,如武术的传播,包括学校、电视等都只重视动作本身的华丽,忽视了文化本身,这样就破坏了武术传播与传承的整体性,致使武术文化缺失,必然导致其稳定性被破坏。

2.1.2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研究与传播过程各影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协同关系

2.1.2.1研究目的与大众的需求之间的协同在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传播中受传播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若是研究的内容不能满足大众的好奇心与需求度,便会相对会抑制这一系统的有序发展,便会否定该系统的稳定性。若是所研究的内容超出大众所现有水平,则循序渐进的向人们灌输这一文化。从现阶段的研究来看,这一文化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众的接受效果,阻碍了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在此方面发展较好的是潍坊风筝,在该活动中人们充分认识到了风筝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健身与娱乐功能,唤醒了人们的文化自觉,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信,这些就反应出了研究目的与大众需求完美协同的效果。

2.1.2.2政府、研究者、大众三者心理层次的协同这里指三者精神层面的高度一致性。在传播与研究过程中,政府与研究者只有抓住了大众的心理、了解了大众的现有精神层次,才能更好地进行研究与制定相应的措施。三者之间要形成良好的循环关系,这样可以更好地挖掘该文化所拥有的多方面内容,更利于其传播与传承。

2.1.2.3政府、研究者、传播媒介与大众之间的协同政府与研究者向大众输出该文化信息或大众向二者反馈信息都需要一定的传播媒介,例如措施、电视,电影、物质设备等。但是并不是哪一项传播媒介都对该系统有效,应依据大众需求、文化传播需求、研究目的、传播目的等选择相应的传播媒介。以传统武术文化节目为例,有影响的是“武林大会”、“武林风”。这两个节目都是技击武术打斗的“真人秀”类型,完全撇开了传统武术文化“形意相合”的“精、气、神”内核,缺少对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资源的针对性传播。如“武林大会”中就没有充分体现北少林的刚猛强健、朴实简练。

2.2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研究与传播系统有序结构的形式

2.2.1创设良好的环境保障促使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研究与传播系统有序结构的形成统观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研究与传播过程的现状,其外界环境并不十分理想,尤其在学校教育中,各教育都比较重视体育动作的传播,而对于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则只字不提,即使在文化课上讲解,但由于考试重心在动作方面,文化自然也被学生所忽视,这样就间接地阻断了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在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研究与传播这一系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有:

(1)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以及组织的开发,建立健全各级负责机构和组织,例如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调研部、整合部,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传播组织,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传播公司等等。

(2)建立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交流站,使研究者更好的开拓眼界,丰富自己的方法、视域等,构建起政府与研究者的良好桥梁。在学校中应重视相关人才的培养,使其能达到政府与大众的要求。

(3)在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传播中,缺少传播手段与途径,在现阶段应有效利用电视、电影、娱乐节目,如云南白药广告可以彝族的“打磨秋”体育文化进行创意,也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网站设计、网上交流站的开发等。

(4)加强民众的主动传播意识,唤醒大众的文化自觉,增加民众反馈渠道,致使政府、研究者与大众文化主体之间可以有效循环。

2.2.2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研究与传承系统各要素的质的提高

(1)研究者研究者应该热爱自己所研究的内容,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更新的能力,不能固守己见。现在研究者的情况为研究力量比较零散,单兵作战,研究方法较比较单一,视域狭窄,专业性较差,在今后的培养中,应针对这些问题作出相应的培育措施,如:定期举行学术交流会、读书报告会等。

(2)大众大众应具备一定的文化自觉性,具有积极参与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愿望、动机和兴趣,并具备一定的好奇心,一定的运动经验、能力和运动技能储备,使民族民间体育文化具有稳定的群众基础,促进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3)研究目的研究目的要明确、清晰以及具体,以传承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传播民族民间体育活动为最终的目的,在研究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制订相对区间和时期的目的。

(4)传播内容传播内容要宽泛,不能仅局限于身体活动,应当全面地进行传输,在以身体活动为重心的情况下,适当地进行文化引导,发挥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整体功能。

(5)传播媒介与研究方法在传播与研究过程中方法,手段要具备多样性并必须适应于这一过程,如研究方法可以运用自身体悟法来进行研究,传播媒介的物质条件要充足,充分利用电视、电影广告,网络空间等。

第8篇:民族传统体育功能范文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休闲体育;休闲价值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10)05-0065-03

Abstract:With the arrival of the industrial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mankind has entered the stage of modernization. Leisure became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human society. What kind of recreational sports to chose has already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Based on the leisure background, knowledge and methods of sociology and cultural are used to analysias the recreation value of traditional sports, in the paper, we hold the idea that as areflection of the life of generations of all nationalities, after thousands of years’ succession and development,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has developed into a sport which has multiple functions such as:physical cultivation, prosperous economy , promote social harmony, reflects the strong humanistic spiri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erefore, it’s"leisure" brandingmakes it meet the leisure needs of leisure and sports activities for people to relax.

Key words: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leisure sports; recreational value

1 引 言

21世纪,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一个以休闲娱乐为特征的时代”迎面而来,休闲体育作为一种集健康、科学、文明于一体的生活方式,正日渐融入人们的生活中。休闲体育对于人们形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推进全民健康计划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作为一种产业,对促进城市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1]。作为一种“有闲、有钱、有心情的”条件体育,休闲体育涉猎的内容相当广泛,如体育娱乐活动、交际活动、探新求异活动、寻求刺激活动等,在众多休闲体育活动中,中国本土的休闲活动并不是很多,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少。在今天全球文化浪潮的冲击下,保持民族文化自尊的呼声日益高涨,同时,世界需要了解中国,需要中国贡献自己的优秀文化。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诉说世世代代各族人民的生活、习俗、智慧和追求的独特身体文化语言[2],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集健身、娱乐、教育、文化、经济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体育活动,而这些正是能够满足休闲时代人们休闲需求的。因此,在休闲时代来临的今天,从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与时代的契合来探索民族传统体育在休闲时代的发展,能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更好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

2 民族传统体育的休闲价值

休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中国著名休闲学家于光远曾说:“玩是人生的基本需要之一,要玩得有文化,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学问,要掌握玩的技术,要发展玩的艺术。”[3]民族传统体育是由中华各民族在其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流传、发展并影响至今的,具有各民族浓厚文化色彩和特征的传统健身、养生、竞技和娱乐等体育活动的总称。在这个休闲成为社会重要特征、众多休闲方式呈现的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有何价值能使其成为人们喜爱的休闲项目,是民族传统体育在休闲时代得以更好发展的关键。

2.1 民族传统体育本身具有“休闲”的特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近一亿人生活在二十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几千年社会发展的长河中,广大少数民族创造了无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与娱乐项目。源于其特有的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源于“劳动之余休闲娱乐的需要”是对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休闲性的概括性描述。社会的发展、人民生存条件与生活条件的改善、空闲时间的增多和精神生活的极度匮乏,催生了在原本以生存与劳动进行的体育活动基础上改进与设计的体育活动。人们参与这些活动,既可以强身健体、抵御外敌,还可以通过弱竞技性的比赛达到调节生活、休闲娱乐的目的。另外,人们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完全摆脱生产劳动而创造了大量的纯粹意义上的休闲娱乐的体育活动项目。如广西龙胜瑶族和苗族中流行的“打泥脚”,就是人们在田间劳动劳累之余,用黄泥团相互击打对方腿脚,并跳跃躲避对方打来的泥团,以求一时的放松,由此形成的一种体育活动。此外壮族的打陀螺、芭芒燕、打铜钱、倒立竞走、跳桌、跳橡皮筋、咬水桶;瑶族的掷石头、跳铜铃、打猴鼓,侗族的弹毽、蛇舞;苗族的鸡毛球、跳脚会等,都成为少数民族自娱自乐的体育活动[4]。此外还有舞龙、舞狮、重阳登高许多以节庆、祭祀为载体,以欢乐、娱乐为内容、以为人的休闲生活服务为目的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诞生,具有明显的休闲特征。

2.2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强身养心的休闲价值

休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当前人类在享受高度文明的同时,也在遭受“文明病”煎熬,社会竞争激烈、压力过大、空虚以及各种各样的身体疾病、精神疾病压得人无法正常生活。李力研曾经在《体育是剂解毒药》里有“智育在吃人、文明在吃人”的说法,并认为涉足体育的人,是因为排泄了毒素而维护了健康,因为释放了仇恨而不再自杀。从“解毒药”的角度来说,现代的人们对强身养心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主动和强烈,而具有独特娱乐健身功能的民族传统体育,将会在满足人类身心发展需要方面得到更加深广的开发和利用。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各民族世代相传的独具民族特点的体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通过完成一定运动负荷来完成具体动作,以提高运动成绩为目的西方竞技体育相比较,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讲究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修身养性,从涵养道德、运动意识、调整呼吸等方面阐述运动本质,其内容更广泛,影响也更为全面。如经常习武锻炼不但能增强体质,还能陶冶情操振奋精神;以调形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五禽戏、八段锦、太极;以调息为主的放松功、内养功、强壮功、站桩功、保健功等,突出表现了内外合一的身心共健思想。因此,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的强身健心功效与休闲体育所追寻的身心健康发展观是统一的[5]。

2.3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浓郁的人文精神之价值

迄今为止,中国文献中最早出现“人文”二字是在《易》中。《易•贲》有云:“阴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这里, “以化成天下”的“人文”;则指以礼教文化为代表的人类社会现象。所谓“人文”,从广义上说,就是人类文化;狭义的“人文”,就是指以人为本的精神,能体现出对人的终极关怀,给人的精神以慰藉,使人体会到心理归属感[6]。21世纪的中国人文精神研究,应具有全球人文意识,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应追求人自身、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持久和谐。

在民族文化总体氛围中衍生的、在我国体育人口对体育项目的选择排序中占第12位的太极拳,其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修德立身的人格理想、和谐持中的理念追求以及道法自然的终极意义,体现了浓郁的人文精神[7];而龙狮运动作为中华精神的精神纽带,自古以来一直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广泛存在于民俗、节庆、祭祀等活动之中。其作为集体项目在运动协作中所体现的极大的美学价值,以及所折射出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能使人体会到心理归属感,同时也以锻炼和愉悦活动者、观赏者的休闲生活为目的,能极大满足休闲时代人们的需求;而完全摆脱劳动的束缚以及生存的压力独创的打陀螺、跳竹、板鞋、抢花炮、秋千、藤条拔河、高跷等纯粹意义上的休闲体育活动是对人类体育本质精神――游戏的最大限度的回归,更体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

2.4 民族传统体育也表现出繁荣经济的休闲价值

休闲体育是“有闲、有钱、有心情”的条件体育。民族传统体育有着创造巨大经济收益的潜力。它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加强了与经济、文化、艺术、旅游等国民经济相关部门的联系与融合,促进市场繁荣、满足人民群众对体育服务和体育用品不断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要求。民族传统体育的经济价值是商品经济社会对体育资源进行开发而获取经济效益的产物。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建立和逐渐完善,民族传统体育可以形成各种产业市场:如民族传统体育竞技竞赛业、民族传统体育休闲娱乐业、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培训业、民族传统体育医疗康复业、民族传统体育技术咨询业、民族传统体育中介组织等民族传统体育服务业[8]。从1953年至今,我国共举行过八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第八届民运会在广州成功举办,一共设有15个竞赛项目、124个小项,148个表演项目,这些丰富的项目有的逐渐推广,有些已经进入世界市场行列;新疆维吾尔族著名的“达瓦孜”项目每年通过市场运作可赚上千万元收入,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已进入到有偿电视转播市场,并带动了潜力无穷的当地无形资产的开发;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传统武术、舞龙舞狮等为题材制作出版发行的影视、电视剧、录像、电影已然成为浩大的、盈利颇丰的影视市场;以民俗、节庆为载体,举办各种民族体育大赛,吸引大量游客、赚取门票、赞助费用,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方法;而根据各旅游地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将某些具有地域特色的运动项目纳入其中,把它们与旅游和谐地结合起来,打造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特色品牌,更是符合旅游资源开发的特色性原则。如利用各少数民族同胞多彩的民族节日盛会,诸如苗族的“火山节”、“龙船节”、白族的“三月街”、侗族的“花炮节”、土家族的“摆手舞”等,来吸引广大游客进行民族体育风情的观赏旅游与参与性娱乐健身活动,形成 “以体促游”的良性互动局面[9]。

2.5 民族传统体育体现了和谐价值与休闲价值的一致性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和谐”,即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自我的和谐。无论是从休闲作为人的一种意味着物质与精神的统一的新的生活方式、一种被理解为 “成为人”的过程的价值取向来看,还是将其作为一种参与经济创造的新的社会经济形式、一种为人的“思想”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天地的新的社会资源来看,休闲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内在一致性,反过来,和谐社会能为休闲体育提供经济保障,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10]。健康的休闲发展以和谐社会为前提。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特殊形式的体育活动,不仅有益于参与者的身体健康,更可以使人的身心得到宣泄,有益于其心理健康,多数项目以创造文明和谐环境为归依。源于生存与生产劳动需要的,如射箭、射弩、摔跤、赛马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强健了体魄,更为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进步创造了前提条件;先民们在劳动之余,他们经常借助于休闲、娱乐活动来自娱,通过心理上的平衡和满足来消除生理上的疲乏;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广大劳动人民倍受压迫,生活困苦,心理和生理上的负担更加沉重,因此一些民间休闲、娱乐活动就成为他们自娱、宣泄自我的手段,由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益于健康,对心理的欢悦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能和睦不同等级人们之间的关系,为社会的安定创造了一种较为和谐的气氛,因此我国古代的一些统治者都设想通过“与民同乐”来对社会间接地起到和谐的作用[11]。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是群众的集体创造,运动的开展也是群众的集体参与。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否源于娱乐需要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各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能满足人们的休闲需要,能发挥其健康和休闲的功能。

3 小 结

进入休闲时代,人们选择休闲项目进行休闲,不仅是要度过自由时间,更重要的是通过它人们可以有价值地使用自由时间去完善人的生命过程,提高人的生命质量,成为真正心智健全、人格完善、热爱工作、热爱学习和热爱生活的人[12]。在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下,选择休闲娱乐项目,更意味着每个民族、每个人依照自己的民族文化特征、所具备的条件、兴趣爱好等因素来选择适合终生进行的体育项目。这就对休闲项目的功能及其综合价值提出了要求。好的休闲项目其对人的影响必然是全面的,综合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融休闲、强身养心、繁荣经济、促进社会和谐等功能为一体,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浓郁的人文精神,十分适合休闲时代的特性;且其流传几千年,受群众喜爱程度有增无减,这本身就反映了其作为中国生活、审美文化表现形式的巨大魅力。在休闲时代的今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必然成为休闲体育活动中的一支生力军。

参考文献:

[1] 孔垂辉.体育核心期刊休闲体育论文研究的现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1):39-41.

[2] 赵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分类及发展[J].体育学刊,2007,14(5):78-81.

[3] 罗歇•苏.休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5.

[4] 张斌,黄传兵.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历史变迁与现实发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2:119-121.

[5] 袁剑龙.休闲体育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7,22(5):123-125.

[6] 周振甫,周易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1:80.

[7] [11]鲁宝文.休闲时代传统武术发展的研究[M].网络出版社,2008.

[8] 秦开元.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中的营销策略研究[M].网络出版社,2006.

[9] 舒颜开,刘少英.从湘西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看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发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3):29-31.

第9篇:民族传统体育功能范文

关键词:满族传统体育;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社会文化功能变迁

民族传统体育在民族传统历史文化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在民族文化的历史框架之中,它之所以影响重大是因为它的产生、发展及变化是随着整个民族文化的改造而进步的,所以它呈现出特有的意义和特征。就满族传统体育来说,满族体育形成和发展是随着满族自身的发展而壮大起来的,从某种意义来说社会文化的变迁也促进了满族体育的发展。下面,笔者从部分文化环境对满族传统体育进行分析。

一、满族传统体育的产生

满族体育是伴随着满族长期的生活环境和习惯而生的,满族属于狩猎民族, 以狩猎、采集和捕鱼为主。自然环境的选择使满族先民创造了各式各类的传统体育项目。正因为满族传统体育源于人们的朴实生活,所以在历史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体现了其自身应有的人文价值。

传统体育并不是一项独立的社会活动,它是和其他社会文化活动联系在一起共同发展和进步的。

(1)日常生产和生活的实践是我国传统体育的根源,例如,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珍珠球”,该运动的雏形是从满族先民在东北的江河湖海中采摘珍珠应运而生的。

(2)“骑射”是满族特别重视的技能,因为这是他们在战争中生存的基础。所以满族把“骑射”列为“满族之根本”。随着时代的进步,满族人的生活方式以渔业为主,“骑射”便转为防卫的军事技能,而如今,骑射变为一种娱乐活动。

(3)许多宗教仪式和满族传统体育活动相联系。比如满族骑射中的“射柳”原本是祭天祈雨的仪式,后来融入到骑射中。那么可以得出的结论:传统体育源于生产和生活,却又高于生产,是提高人生存能力的捷径。

二、满族传统体育传承着民族文化

满族传统体育以其独特的生存环境和社会发展为背景,将民族、历史、地域的多样性呈现出来。社会文化功能的变迁,使民族传统体育竞相呼应,满族的传统体育也不例外。从作为生存的手段,到民族体育,最后被民族特征所替代,满族的传统体育是社会文化生活的一个小展示, 满族传统文化的历史变迁及现展,反映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变迁和发展,同时也承载着满族人民的思想意识。

三、国家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发展与传承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能单一存在,只有将其放在整体的民族文化结构去分析和考究,才能对传统体育有一个相当正确的认识。

全球化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弊端,即文化的单一性,这将影响非主流文化的存在。文化的单一性会对民族文化产生影响,为此必须保护民族传统体育的多样性,各个民族传统体育都彰显着各个民族不同的文化内涵。

从国家对传统体育的保护和重视程度而言,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把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政治策略。民族传统体育是国家的一种符号,这就需要我们将民族体育推广出去,这也是为国家争荣誉。这就是为什么国家把民族传统体育视为一种社会文化的象征,从而达到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同时促进其发展。当然, 民族传统体育在历史的变迁中本身就是一个既不断建构又不断解构的过程。

四、结语

民族传统体育从产生到发展再演变为极具文化内涵,经历了追逐潮流的过程,民族传统体育在不断变化的民族文化之中保持自己的独特性是很可贵的,那么我们对民族体育文化进行保护、传承和发展,就要从实际出发,让民族体育从具体实践中脱颖而出,又渐稀渐变地回到民族文化中去。

参考文献:

[1]蒲玉宾,胡 彪,姜 娟.辽宁地域满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元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0,07(01).

[2]胡艳霞,贾瑞光.满族传统体育文化特性及其现代转型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