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治理塑料污染的措施范文

治理塑料污染的措施精选(九篇)

治理塑料污染的措施

第1篇:治理塑料污染的措施范文

[论文摘要]坚决抵制白色污染,对环境有积极的作用。介绍白色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所谓的“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是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

城市塑料垃圾的消耗量、废弃量十分惊人。在“白色垃圾”中,污染最明显、最令人头痛、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是那些遍布城市街头的废旧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快餐具。据有关部门统计,仅以一次性塑胶泡沫快餐盒为例,我国全年消耗量达4亿至7亿个。

一、“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

塑料包装材料在世界市场中的增长率高于其它包装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装材料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9%。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 旅游 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1)“视觉污染”。在城市、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散落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由此造成“视觉污染”。

(2)“潜在危害”。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第二,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和海洋中,此类情况已屡见不鲜);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

目前,人们反映强烈的主要是“视觉污染”问题,而对于废旧塑料包装物长期的、深层次的“潜在危害”,大多数人还缺乏认识。

二、对于危害严重的白色污染,世界各国的态度如何

世界各国已经被难缠的“白色污染”困扰多年,对于抵制“白色污染”更是各出奇招。

欧洲的很多国家的超市都采取出售一次性购物袋的办法控制购物袋的使用量,事实证明,运用 经济 杠杆应对“白色污染”是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立法禁止使用塑料袋是应对“白色污染”的官方举措。美国的旧金山市是美国第一个封杀塑料袋的城市。2007年3月27日,美国旧金山市议会通过一项法案,限令旧金山的超市、药店等零售商分别在6个月和1年内停止使用化工塑料袋。该法案规定,超市和药店零售商只允许向顾客提供纸袋、布袋或以玉米副产品为原料生产的可降解塑料袋,化工塑料袋被严格禁止。如果不想被罚款,商家就只能乖乖地放弃使用塑料袋。实施这项禁令后,每年将节省45万加仑的石油,也省却了1400吨垃圾填埋的麻烦。

韩国政府从1999年起要求全国商场超市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袋和纸质购物袋。为推行和宣传这项措施,韩国政府当时在全国张贴了10万张宣传画,分发了20万份宣传册和6.5万个环保购物袋。新加坡也从去年开始举办“自备购物袋日”活动,每逢星期三,新加坡全国206家超市就会以非强制性的方式鼓励消费者少用塑料袋。

世界上其它国家也酝酿出台相关的 法律 法规,遏制“白色污染”。法国将从2010年元旦起,在全国范围内禁用不可生物降解塑料袋。澳大利亚环境、遗产和 艺术 部长彼得·加勒特宣布,澳大利亚的超级市场将分阶段停止使用塑料购物袋,这项计划将于2008年底前开始实施。

在我国,如何防治“白色污染”,保护好城市生态环境呢?有关专家提出以下防治措施:

(1)将“白色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目前,国家对此末专门立法,广大群众希望有关法规尽快出台。

(2)制定中长期治理规划。非降解塑料制品从城市生活中“退位”已是必然趋势。这就要求人们应当有个紧迫观念,为其做两种准备,一是找出路;二是制定时间表。有关部门要在根治污染、减经污染、预防污染三个层次上规定任务、明确责任,使“白色污染”的治理有步骤、有目标、有期限地稳妥展开。

(3)重视“白色污染”防治;的 科学 研究和技术攻关。大力支持可降解型“绿色”替代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和使用。

(4)增强全民环境卫生意识,把“白色污染”防治作为“两个文明”建设和综合整治城市环境的重点内容来抓。

(5)狠抓污染源头治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和省资源化、再资源化原则。一方面要抑制:“白色污染”量,另一方面强调“白色垃圾”的回收利用。

抵制“白色污染”的冲锋号已经在全球吹响,公众、商家、政府一个都不能少。

三、结语

随着白色污染问题的不断恶化和人类对其环境的重视,消除白色污染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完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由于其生产成本太高,用途难以进一步扩大,而淀粉基降解塑料在淀粉基降解后,残余的碎片并不能完全降解,其分解产物是否会造成二次污染尚不明确。如何解决目前的环境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强调废旧塑料的回收、分类、加工,使有限的资源循环利用;其次是强调全民行动起来,响应号召,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改用温馨可爱结实耐用可长期使用的布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白色污染物从我们身边永远消失不见……

参考 文献 :

[1]长安,当代环境问题新特点[j].学科 教育 ,1995,(06).

[2]方世南,环境问题: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兼与《该怎样谈论“环境问题”》一文商榷[j].学术月刊,2002,(02).

第2篇:治理塑料污染的措施范文

“白色污染”主要是指塑料制品、包装品使用后被遗弃于环境中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造成污染的品种主要有塑料包装袋、泡沫塑料餐盒、一次性饮料杯、农用塑料薄膜及其他塑料包装用品等。中国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一般是不可降解的,这些塑料以发泡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乙烯或聚丙烯为原料,其分子量在两万以上,只有分子量降到:2000以下时,才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所利用,被降解为水、二氧化碳和其他简单无机物质,而这一过程至少需要200年。

“白色污染”在视觉上给人们带来不良刺激、影响环境的美感。同时,“白色污染”还具有潜在的危害:1 严重危害动物(人)的身体健康。目前市场上使用的超薄塑料袋温度达到65℃时,塑料袋中所含的双酚类等有毒物就会析出,渗入到食物中,同时聚苯乙烯类物质有强烈刺激性,浓度高时有麻醉作用,对人和动物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2 使土壤环境恶化。造成农作物减产。3 焚烧后产生有毒气体,造成二次污染。4 给垃圾填埋带来困难,产生潜在危害。在城市生活垃圾中,白色污染物所占的质量百分比很小,但体积百分比却非常大。5 对海洋和水利工程造成危害废弃塑料对海洋的污染已经成为国际性问题。目前,长江上游顺江而下的大量白色垃圾不仅严重污染水面,也给葛洲坝水电站和三峡水利枢纽的顺利运行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调查内容及统计分析

本次调查对呼和浩特市年龄在20-60岁的100名购物者进行了调查;其中男性占57%,女性占43%。文化程度从初中到研究生及以上不等,以大学文化程度的人为主,占到了58%,其次为高中文化程度的占25%。调查基本反映出不同年龄和文化程度的人对白色污染的了解和使用情况。

被调查者有89%都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只有11%的被调查者不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这反映出呼和浩特市市民对于白色污染绝大多数还是了解的。对于2008年6月1日以后“限塑令”的实施,有98%的被调查者都知道这样的规定,只有2%的被调查者不知道这一规定。可见,“限塑令”在呼和浩特市的各大小超市得到了普遍实施。

有79%的被调查者了解一次性塑料制品会给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有21%的被调查者不了解一次性塑料制品会给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正是因为近8成的人了解一次性塑料制品会给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才会有8成的人支持限制塑料袋使用的做法。对于不了解一次性塑料制品会给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的21%的被调查者,其中有人表示尽管不知道有什么危害,但是国家采取了这样的措施肯定有其必要,因此,有89%的被调查者认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必要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从而减少白色污染。

对于一般人们会使用何种塑料袋的问题,46%的被调查者回答是一般型的,也就是通常我们在菜市上用的薄型不可降解塑料袋:有35%的被调查者一般会使用可降解型的塑料袋:有19%的被调查者对此无所谓,表示没有注意使用的是何种类型的塑料袋。可见,在呼和浩特市对于一般不可降解塑料袋在菜市场、小菜店及日用小店等还是控制力度不够,以至于一般不可降解的非环保塑料袋仍然广泛存在。

对于平均每天使用塑料袋的数量,有76%的被调查者每天的塑料袋使用量达到了1~3个,另有15%的被调查者每天的塑料袋使用量达到了4~6个,另有9%的被调查者表示每天使用量为0.76%的人每天使用1~3个看似不多,可是如果仅按照2个计算,呼和浩特市城区人口143.41万,那么143.41万人中的76%每天要使用218万个塑料袋,这个数字是惊人的。

有64%的被调查者表示适应限制发放免费塑料袋的这种情况,26%的被调查者表示不适应,另有10%的被调查者表示无所谓,对于是否适应限制塑料袋使用的做法,80%的被调查者表示支持,6%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支持,14%的被调查者表示无所谓。尽管只有64%被调查者表示适应塑料袋的免费发放,但是对于这种做法支持的人却达80%,说明尽管表示不适应的占26%,但是这部分被调查者中的大部分人还是选择支持这种做法,也反映出将来这部分人会逐渐适应这种做法的趋势。

对于是否自备购物袋或购物篮的问题,有12%的被调查者表示总是自备购物袋或购物篮,有23%的被调查者表示经常会自备购物袋或购物篮,有时会自备购物袋或购物篮的被调查者占到了50%,这三部分人群相加占到了85%,只有15%的被调查者表示从不自备购物袋或购物篮。看来将自备购物袋或购物篮养成人们的一种经常行为,变成习惯还需要一段时间,不过已经有85%的人会自备购物袋或购物篮(尽管还有大部分人是偶然行为),相信随着限塑令的持续实施,大多数人养成习惯的可能是很大的。

对于是否购买有偿塑料袋,只有18%的被调查者表示总是购买,有时会购买的占43%,偶尔购买的占32%,从不购买的占7%。限塑令本身是一种法律手段,可降解型塑料袋的有偿使用也是一种经济手段。这个数据显示,人们已经由过去在超市普遍免费使用塑料袋变成了只有18%的人们会总是购买使用塑料袋了。这个转变是巨大的。由于自备购物袋或购物篮的行为还没有变成大多数人们的习惯,所以有时和偶尔购买有偿塑料袋的人相加达75%。可喜的是,有7%的被调查者从不购买有偿塑料袋,相信随着自备购物袋或购物篮行为习惯的养成,这部分人群必将增加,

对于不发放免费塑料袋的做法是否感到不方便,回答不方便的被调查者占64%,稍觉不方便的占24%,有12%的被调查者没有感到不方便。对于感到不方便和稍觉不方便的被调查者约70%表示不方便是自己忘带购物袋或塑料袋,20%认为不方便是花钱购买塑料袋价格比较高,只有约10%认为不方便在于皮包装不下。这组数据再次显示,绝大部分人已经在观念上接受了“限塑令”的规定,只是由于自备购物袋或购物篮的行为习惯还没有跟上,所以会对限制免费发放塑料袋的做法感觉到不方便或有些不方便,随着自备购物袋或购物篮的行为习惯逐渐养成,这种不方便必定会消失。

对于是否会主动少使用塑料袋的问题,78%的被调查者表示会主动少用塑料袋,9%的被调查者表示不会主动少用塑料袋,另有13%的被调查者表示对此无所谓。这组数据表明,大多数人在思想意识上是支持“限塑令”的实施,并在行动上也做出了努力。对于占到22%的表示不会主动少用塑料袋和对此无所谓的被调查者,是我们遏制白色污染需要重点宣传的对象,从而进一步增强这部分人群对白色污染危害的认识,在行动上积极支持“限塑令”,生活中主动少

用或不用塑料袋。

关于遏制“白色污染”的建议,认为需要综合采取措施的占61%,在综合措施中建议尽量少用或不用塑料袋占到了近一半。选择单项治理的占38%,尤以建议经常携带环保购物袋和推广使用可替代的环保新产品为主。遏制白色污染的确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综合治理。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对呼和浩特市白色污染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呼和浩特市治理白色污染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下笔者针对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大多数人对白色污染有所了解和认识,并能够接受“限塑令”的实施,但是落实到行动上还需要时间

由于大多数人知道白色污染并了解一次性塑料袋对我们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危害,反映了呼和浩特市一般人对白色污染的认识还是比较高的,但是通过人们使用塑料袋的调查表明,人们对于杜绝白色污染在行动上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对此,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宣传,从而将人们不经常的偶然行为(自备购物袋或购物篮的行为)变成一种生活不可缺少的习惯,将大多数人每天使用塑料袋1―3个变得更少甚至是0个。

(二)“限塑令”的实施范围有限,查处力度不够

在调查中,笔者走访了超市、菜市场、小菜店和临街小店,发现呼和浩特市的超市免费提供塑料袋的现象已经杜绝,但是在菜市场、小菜店和临街小店免费塑料袋仍然在普遍使用。尽管菜市场、小菜店和临街小店的店主也都了解“限塑令”的规定,并且也会接受工商局的检查,但是由于检查力度不够,这部分商家还是有渠道购买到一般型不可降解的非环保塑料袋并照常使用。工商局的检查力度不够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了“限塑令”实施的普遍性,使这一规定大打折扣。因此,需要向工商局反映这一情况,促使其加强执法的力度。

(三)需要进一步扩大宣传,促成人们养成自备购物袋或购物篮的习惯

尽管支持“限塑令”的被调查者占到了80%,但是养成总是自备购物袋或购物篮的被调查者只有12%,即使加上23%表示经常会自备购物袋或购物篮的被调查者,也只有35%。可见,如果要促成大多数人养成自备购物袋或购物篮的习惯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宣传。例如,一些商家在促销中会发放环保购物袋的做法就值得进一步提倡:电视节目中征集环保购物袋设计方案的做法也激发了人们使用环保购物袋的热情。总之,人人包里装一个环保购物袋,那么少用的塑料袋就能达几个、几百个甚至更多。

第3篇:治理塑料污染的措施范文

(征求意见稿)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抓好我市塑料污染治理,建立健全塑料污染治理长效机制,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发改环资〔2020〕80号,以下简称《意见》)和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办法》(浙发改环资〔2020〕30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推进塑料污染治理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垃圾革命”试点及“无废城市”创建,聚焦塑料制品“流通、消费、回收、处置”等重点环节,突出依法治理,强化源头管控、落实减量治污、规范提升发展,有力有序有效抓实塑料污染治理,为建设高质量美丽金华和浙中大花园提供坚实支撑。

(二)主要目标

1.到2020年底,率先在县(市、区)建成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废旧农膜回收处理率达到90%以上,全市塑料垃圾实现“ 零填埋”“零增长”。

2.到2021年底,50%以上县(市、区)完成“无废城市”建设,全市建成“无废城市”,塑料污染治理基本实现全程管控,基本完成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处置等环节的制度建立,相关塑料替代产品开发应用水平有明显提升。

3.到2022年底,全域建成“无废城市”和“垃圾革命”示范市,全面禁止销售含塑料微珠化妆品,全市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明显减少,全面推广塑料替代产品,在塑料污染问题突出领域和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塑料减量和绿色物流模式。

4.到2023年底,全面巩固提升塑料污染治理常态长效机制,城乡一体的多元共治体系基本形成,塑料污染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打造塑料污染综合治理金华样本。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源头管控治理

1.抓实禁止生产销售塑料内容实施。强化执法监督,落实“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禁止以医疗废物为原料制造塑料制品。全面禁止废塑料进口”。到2020年底,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全面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禁止审批、核准、备案上述禁限范围内的塑料制品项目(含新建、改、扩建)(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市经信局、市卫健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金华海关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2.推进不可降解塑料袋禁限使用。加强对不可降解塑料袋使用监管,开展不可降解塑料袋禁限使用专项整治行动。到2020年底,建制镇建成区及参照管理区域所有商场、超市、书店、药店等重点场所以及餐饮外卖打包服务和组织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1年底,实施范围扩大到全市城乡,全域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市委宣传部、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市场监管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3.组织一次性塑料制(用)品专项整治。加强餐饮、酒店等重点领域一次性塑料用品使用监管,全市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学校率先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杯)具。到2020年底,全市建制镇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在全市星级宾馆、酒店先行推广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并逐步延伸至其他宾馆、酒店、民宿。到2021年底,全市城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吸管等制品,所有宾馆、酒店、民宿等场所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通过设置自助购买机、提供续充型洗洁剂等方式提供相关服务。(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农业农村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4.推动“绿色快递”转型升级。以“绿色、减量、可循环”为目标,开展快递业过度包装专项整治,制定并实施减量实施方案。2021年6月前,使用“瘦身胶带”封装比例达到90%,对于已经完成包装的电商快件快递企业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达到70%,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到90%,全市50%的快递营业网点设置快递绿色包装回收装置,符合标准的包装材料应用比例达到90%,一联电子运单使用率达到30%。电商企业、邮政快递企业优先采购经过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的包装产品,推广使用环保胶带、包装物和填充物等,逐步减少不可降解塑料包装袋、胶带和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的使用。到2022年底,全市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降低不可降解塑料胶带使用量。到2023年底,全市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胶带。(市邮政管理局、市商务局、市建设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5.深化“绿色亚运”行动联动。按照“绿色、智能、节俭、文明”办赛理念,根据2022年亚运城市行动计划,普及绿色亚运知识、宣传绿色亚运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制定并全面实施绿色亚运行动方案,设计并推广绿色亚运产品识别标志,推出系列绿色产品。在场馆、亚运村、酒店等领域,全面推广可重复使用的环保布袋、纸袋等替代产品,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制品,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建立健全大型赛事活动产废回收处置体系。(市体育局、市文旅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和婺城区、开发区人民政府)

6.创新模式优化新业态治理。加强对电商、外卖等新兴业态塑料制品使用监管,开展过度包装专项治理,制定并实施一次性塑料制品减量方案,明确新业态企业绿色管理主体责任,推动企业运营全链条绿色管理。以连锁商超、大型集贸市场、物流仓储、电商快递为重点,推动企业通过设备租赁、融资租赁等方式,积极推广可循环、可折叠包装产品和物流配送器具。鼓励企业采用股权合作、共同注资等方式,建设可循环包装跨平台运营体系。推动餐饮外卖平台落实入驻商户一次性餐具减量替代主体责任,增设消费者自选餐具数量等选项优化条件。鼓励电商与快递物流企业创新包装设计,推广可重复性使用的包装新产品。鼓励企业使用商品和物流一体化包装,建立可循环物流配送器具回收体系。(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邮政管理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7.大力推动替代产品推广普及。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国有企业等单位带头采购使用各类塑料替代产品。结合专项整治,在集贸市场、商场、超市、书店、药店等场所宣传倡导“母亲布袋子(菜篮子)”行动,鼓励采取自助扫码取袋、免租金、低押金等方式推广可循环使用的“信义共享购物袋(篮)”。建立集贸市场购物袋集中购销制度。在餐饮外卖领域推广通过“优惠券、积分奖励、折扣”等方式引导消费者使用符合性能和食品安全要求的秸秆覆膜餐盒等生物基产品、可降解塑料袋等替代产品。鼓励生产、使用全生物降解、强化耐候等新型地膜产品。鼓励农膜覆盖替代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示范推广,提高农膜科学使用水平。(市商务局、市农村农业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文旅局、市机关事务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8.大力推进农膜减量行动。抓好省农业农村厅等4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处理工作意见实施,制定并实施淘汰与国标不符超薄地膜减量方案,引进示范推广加厚地膜和全生物降解膜试验以及“一膜多用”“行间覆盖”等农膜减量替代技术,适时研究出台可降解地膜使用补贴政策,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者使用植物纤维素等可再生资源制成的可降解农膜,持续开展农田地膜残留监测,依法推动建立农膜使用、回收记录台账。到2021年底,每个县(市、区)建成3个降解地膜集成示范点。(市分类办、市农村农业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9.引导增加绿色产品供给。立足“电商之都”产业集聚优势,大力推动塑料制品生产企业推行绿色设计,采用新型绿色环保功能材料,依法落实标准化生产,增加使用符合质量控制标准和用途管制要求的再生塑料,提升产品安全性和可回收利用性能。引导企业主动调整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加强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替代材料和产品研发,降低应用成本,有效增加绿色产品供给。加强可降解塑料袋等替代产品的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引导鼓励可降解塑料生产企业扩大规模,培育2-3家可降解材料和产品生产骨干企业。(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规范回收利用处置

10.提升塑料废弃物分类收集质量。结合垃圾革命及无废城市创建,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加大塑料废弃物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和处理力度,禁止随意堆放倾倒,逐步减少垃圾分类配套居民和单位可降解塑料袋发放。在大型商超楼宇、机场、车站等塑料废弃物产生量大的场所增加可回收物容器设施数量,提高收运频次。加强农村塑料废弃物分类收运体系建设,实现全覆盖,偏远地块或农膜集中使用区域,配备必要设施设备,使用者先行定点堆放,再统一清运至生活垃圾回收点。到2020年底,全市实现塑料废弃物分类收运全覆盖、零填埋,废旧农膜回收处理率达到90%以上。(市分类办、市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11.探索推动回收模式创新。整合提升“两网”融合,推动社区(农村)、物业、回收企业协同推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税收优惠等方式,推动再生资源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清洁化管理,打造再生资源全闭环产业链。到2020年底,全市培育有实力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x家以上。大力推进“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模式,引导支持供销系统企业对低值可回收塑料废弃物实行兜底回收。鼓励企业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信息化平台,推进线上线下分类回收融合发展。大力推进两网融合回收体系,到2020年底,全市塑料废弃物回收网络覆盖率达到90%以上,到2021年底,实现城乡全域覆盖。(市分类办、市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12.引导产废者履行主体责任。引导包装生产企业、电商企业和快递企业主动与回收利用企业合作,建立“互联网+”平台与线下物流相结合的机制,采用押金、以旧换新、设置自动回收设施、网购送货回收包装物等方式,推动塑料废弃物回收途径多元化。鼓励企业使用商品和物流一体化包装,建立可循环物流配送器具收回体系。推动快递、电商外卖平台、环卫部门、回收企业等开展多方合作,推动快递等企业建立包装容器逆向物流体系,通过积分、返现、抵现等形式,在校园、社区、商圈、园区等设置快递包装物回收点和外卖餐盒回收设施,到2022年底,全市建成一批快递包装物回收点。指导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开展进商超、进社区、进机关、进市场、进宾馆、进餐饮,签订塑料废弃物定点回收协议。(市经信局、市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机关事务局、市供销社、市邮政管理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13.健全农药废弃包装物、农膜和渔网渔具回收机制。落实废弃包装物常态化、长效化回收处理机制,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率、处置率分别达80%、90%。探索农膜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试点,依托废旧农膜再利用企业,布局废旧农膜回收网点,建立农膜厂家、经销商、使用者、农膜回收再利用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农膜全流程监管回收体系,制定“以旧换新”激励机制,实现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对于无利用价值的废旧农膜,纳入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规范废旧渔网渔具回收处置,在专门网具生产厂家设置回收点,负责回收处理。(市分类办、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14.合力推进资源化能源化利用。以全市现有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体系、国家和省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为依托,聚力推动塑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金华市第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东阳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磐安生活垃圾焚烧厂等项目建设,实现要素集聚、设施共享、污染可控的处置优势,对分拣成本高、不宜回收利用的塑料废弃物进行能源化处置,打造“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资源循环利用模式,提高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水平。(市发改委、市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供销社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推进塑料垃圾清理整治

15.开展塑料垃圾清理行动。以“五水共治”、美丽金华和无废城市创建为抓手,每年市县联动开展塑料垃圾专项清理联合行动,加强生活垃圾非正规堆放点、倾倒点排查整治,突出城乡结合部、环境敏感区、道路和江河沿线、坑塘沟渠等区域塑料污染问题,明确责任,限期清理。发挥各级河湖长作用,定期开展江河湖泊、港湾塑料垃圾清理。加强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环节的污染防治。落实农田残留地膜监测分析,逐步降低农田残留地膜量,推进“肥药两制”改革,抓实农药化肥塑料包装废弃物清理整治。(市治水办、市美丽办、市分类办、市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市行政执法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16.强化联合执法监督。全面启动商场超市、集贸市场、餐饮行业等重点领域禁限塑推进情况专项执法检查,依法查处生产、销售小于0.025毫米超薄塑料购物袋和厚度小于0.01毫米聚乙烯农用地膜等违法行为,按照国家明确禁限时限,开展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和含塑料微珠日化产品联合执法行动。依法依规严厉打击违规生产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塑料制品,严格查处虚标、伪标等行为。开展塑料污染综合执法,加强对废塑料回收、利用、处置等环节的环境监管,严格依法查处塑料污染环境问题。各行业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加强监督执法,及时依法依规查处塑料生产处置污染和破坏生态行为,并通过曝光、约谈等方式督促整改,警示震慑违法者。(市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17.创新数字监管和信用治理相结合。依托全市现有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信息化监管平台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结合“两网”融合,建立健全覆盖塑料污染源产生、运输、处置全过程信息化监测网络,探索塑料污染数字化智能监管,实现全过程动态跟踪监管。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信息网络建设,深化再生资源回收品种、数量等信息收集和统计分析。结合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绿色信用建设,探索推进塑料污染治理信用建设,组织部分电商、外卖和商超企业进行信用建设试点,探索建立对选择绿色包装材料、开展包装物回收利用、使用非一次性购物袋等绿色行为的商家和消费者给予绿色积分奖励办法举措,并纳入统一信用体系评价,拓展信用体系覆盖范围和应用领域,将失信行为纳入信用“黑名单”。(市发改委、市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营造全民共治良好氛围

18.大力组织专题宣传。结合生活垃圾分类,利用地球日、低碳日、世界环境日等活动契机开展专题宣传,注重引导城乡居民消费习惯,鼓励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提升全民塑料治污认识和重视程度。充分发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和手机客户端、网络直播等新兴网络平台,在学校、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大型社区和车站、机场、地铁、旅游景点等人员集聚、大流量场所,通过户外显示屏、移动电视、墙体标语、灯箱展板、短视频、动漫、长图、广播等多种形式开展塑料污染治理专题宣传,全面介绍禁塑治污推进时间表和路线图,总结推广典型做法。(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市分类办、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农村农业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19.加强全民参与教育引导。结合垃圾革命试点暨无废城市创建活动,采用专题教育、主题讲座、专项实践等多种活动方式,将塑料污染治理内容纳入机关事位、企业、学校日常宣传教育和社区共建、社会实践当中,引导公众树立生态责任意识,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塑料治污,主动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杜绝过度包装。组织塑料污染治理科普宣传,将塑料污染治理宣传作为我市垃圾革命的重要内容,强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践行绿色低碳生活先行示范作用,引导行业协会、商业团体开展专业研讨,规范行业建设,推动公益组织开展塑料垃圾治污专项志愿活动,丰富志愿服务活动内涵。(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市民政局、团市委、市科协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联席会商制度。按照上级要求和工作实际,各市级有关单位按照职能建立健全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估体系,市发改委和市生态环境局会同市级有关单位建立全市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联席会商制度。创新监管方式,完善日常监测和工作考核,探索建立塑料污染治理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统筹协调推进全市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及时总结分析工作进展,重大情况和问题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各县(市、区)参照建立相应工作机制。要其他市级相关部门按分工负责。(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市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邮政管理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加快涉塑法规立制。抓紧推进《金华市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立法相关工作,将塑料污染防治相关内容、标准及惩治措施纳入条例,为全面推进塑料污染治理提供法律保障。严格执行国家塑料制品禁限目录和绿色设计导则,明确再生塑料质量控制标准和用途。探索建立塑料原材料与制成品的生产、销售信息披露制度。指导推进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标识制度体系建设,探索制定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领域绿色管理和评价标准,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地方标准制定。探索实施企业信用管理,推行法人守信承诺和失信惩戒制,将违规生产、销售、使用塑料制品等行为列入企业失信记录。(市分类办、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村农业局、市市场监管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加大政策支撑力度。及时国家和省市政策资金重点支持方向,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专项资金支持,加大可降解替代材料和绿色包装产品的研发生产以及专业化智能投放运营项目支持,推进可循环、可降解材料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优先支持可降解材料和产品生产骨干企业扩能项目列入省、市重点项目和省重大产业项目。向上争取更多资源要素,深化市“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和部级(省级)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城市(基地)建设,鼓励争创快递包装回收示范城市、新型绿色供应链建设、新产品新模式推广和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等部级示范试点,支持可循环回收专业设施投放运营。将一次性塑料制品管控要求纳入旅游景区和星级宾馆、酒店评定评级标准。各级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带头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将绿色包装标准纳入政府招投标、采购强制条件,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绿色包装商品和物流服务。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是塑料污染治理责任主体,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细化落实政策措施。(市分类办、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建设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邮政管理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强化任务督查考核。各县(市、区)和市级相关部门按照职能细化工作计划方案,抓好分解落实。市生态环境局会同市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开展联合专项行动,协同推进塑料污染治理落实督导检查,相关督查事项纳入美丽金华、垃圾革命和无废城市创建、文明城市创建、美丽乡村、文明社区、绿色饭店等各类考核评定活动。各相关行业管理部门日常监管中发现有关塑料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的,应依法立案查处。对实施不力的责任主体,依法依规予以查处,并通过曝光、约谈等方式督促整改。对落实不力、进度滞后相关县(市、区)政府和单位,按照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相关规定对相关负责人进行约谈问责。(市治水办、市美丽办、市分类办、市创建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建设局、市文旅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邮政管理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金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0年9月18日

第4篇:治理塑料污染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白色污染;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0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14(c)-0144-01

我国“限塑令”于2008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即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一、白色污染的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作为新型材料的塑料制品,因其具有成本低、质轻、防水、便利、生产技术成熟等特点而在全国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了不少方便,但由于人们对废旧塑料造成的环境污染缺乏足够的认识,将用过的废旧塑料制品随意丢弃,给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年产出量达一亿吨,并且正以年增长率10%以上的速度递增,其中塑料垃圾占相当大的比重。从地区范围来看,白色污染也已经变的相当严重。据报道,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4万吨;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9万吨。天津市每年废旧塑料包装物也超过10万吨。北京市每年废弃在环境中的塑料袋约23亿个,一次性塑料餐具约2.2亿个,废农膜约675万平方米。总体来说,近年来由于塑料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淡薄,白色污染越来越严重,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环境。

二、白色污染的危害:(一)塑料制品的难降解性对环境的危害。塑料制品的难降解性是它对环境所造成危害的主要方面,也是白色污染之所以比较难改善的根本原因。由于它本身的特性对环境造成的直接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侵略土地过多、污染空气、污染水体、火灾隐患、白色垃圾可能成为有害生物的巢穴,它们能为老鼠、鸟类及蚊蝇提供食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而其中的残留物也常常是传染疾病的根源。(二)资源利用率低,经济损失很大。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因包装废物污染环境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40多亿元,而因包装废物可以利用但未得到回收利用所造成的资源浪费损失每年高达100亿元之多。在我国生产或销售的包装产品种,每年就有70%左右的包装物是在一次性使用后即被随意抛弃。

三、白色污染的环境经济学分析:(一)外部性影响。假设一个塑料厂的一部分业务是生产一次性用具,而它生产的产品就地卖给当地居民使用。而当地居民由于使用这些一次性塑料,导致了白色垃圾过多,又恰好采用掩埋的方式解决这些垃圾。这种做法恰好伤害到了当地农民,导致当地农民收入下降,直接影响到了很多农民的切身利益。因为塑料厂生产的一次性用具越多,影响的农民就越多,对农民造成的影响也越大。(二)白色污染的负外部性分析。由于现阶段塑料处理技术不高,再加上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低,白色污染难免会越来越严重。塑料制造商对于白色污染的现状可能会采取两种措施:一是厂商投入资金、提高技术水平,改变塑料制品本身的特性,使其对环境不再产生危害;二是放任自流,不予理睬,违法经营。受利润最大化动机的支配,为了避免私人成本的增加,生产者一般会采取第二种做法。但是,这种做法将直接导致白色污染情况的加剧,污染加剧会使环境中的其他人受到伤害,增加了额外的社会损失,导致社会成本的提高。由于生产厂商自私的选择,节省了私人成本,而导致社会和环境或者其他人付出了额外的社会成本,也就是说私人成本社会化。这种做法甚至导致引起的额外的社会成本远远大于私人成本,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帕累托最优标准。四、解决白色污染的对策(一)管制手段的实施。管制手段主要是指直接对其进行的一种金钱或者制度上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只要能够不打折扣的实施,效果明显。1.颁布法令禁止使用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禁止可以采用罚款方式。最好的办法就是制定一套严格的法令,明文规定不可使用一次性难降解塑料包装物。现在国内已经有很多地方采取这类措施,像杭州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杭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2.颁布法令强制回收利用。清洁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可以重复使用,或重新用于造粒、炼油、制漆、作建筑材料等。回收利用符合固体废物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通用原则。回收利用不仅可以避免“视觉污染”,而且可以解决“潜在危害”,缓解资源压力,减轻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负荷,节约土地,并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个标本兼治的好办法。(二)征税和补贴。白色污染另一个好的解决办法是对生产厂商征税(或补贴)。从社会角度看,污染控制的目标是要达到能使社会收益最大化的控制水平,这也就是开发高新技术来防治污染的费用等于污染损失成本的地方。如果厂商选择不予理睬的措施的话,政府可以考虑采取征税(或补贴)的办法。1.建立环境消费税制度。白色污染有全民化的特点,以排污费制度或其他行政制度管理不易、低效。针对此情此景,国家税务总局有关领导指出,只要每个一次性塑料袋加二分钱,一次性塑料袋的销售量就会减少80%。现行税法规定,消费税是对特定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征收的一种税。白色污染等生活污染问题主要由消费不当、过度引起,要减少白色污染,促成绿色消费、有度消费,消费税就是现成的法宝。2.建立科技补贴制度。针对一些自愿增加私人成本进行科技水平创新的厂商,国家可以考虑适当的给予一些科技补贴,以刺激厂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科技补贴不可盲目,一定要谨记实现社会最优的大前提。(三)提高环保意识。政府应该多播放一些环保和禁止用一次性包装物的公益广告。只有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了,上面的手段和措施实施起来才能事半功倍达到预期的效果。

结语:实行“限塑令”之后,我国的白色污染状况有所改善,但是由于一些技术或者执行中的一些问题,白色污染并没有想象中改善的好,所以,如何真正的解决白色污染问题,达到社会最优,还需要各方面的努力。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参考文献:

第5篇:治理塑料污染的措施范文

2008年1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要求,自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消息一发出,引发市民、商家、环保人士等各方热议。

昔日的便民措施,今日令人头痛的环保问题

上世纪80年代,广东零售业最先开始向顾客附赠塑料购物袋,此后迅速普及到大江南北。当年的媒体对这一“便民举措”曾大加赞扬。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小方便却变成了越来越让人头疼的环保大问题。

据测算,每生产1吨塑料,需消耗3吨石油。且研究表明,不可降解的塑料袋自然腐烂需要200年以上。埋掉吧,占用土地,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还会污染地下水。烧掉吧,会产生有害气体,损害人体健康。难怪英国《卫报》曾把塑料袋评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白色污染”在我们国家已经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据统计,全国仅每天买菜要用掉10亿个塑料袋,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每天在20亿个以上。如此惊人数量的塑料袋在废弃之后,用“触目惊心”来形容其对环境的污染一点也不为过。为缓解这一问题,很多城市都曾大力倡导环保消费,但收效不明显。之前,北京、深圳环保局曾选定一批大型商场作为试点,宣传、推荐使用环保购物袋,就是希望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使环保成本进入更多人的视野。然而,这项旨在改变市民消费习惯的举捞却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些网民尖锐地批评:

“让消费者为环保买单,对消费者显然不公平,政府的责任如何体现?”

“动辄罚款,难道没有比罚款更好的办法吗?”

“这种办法缺少群众观点,谁能在挤地铁上班的时候还带个菜篮子?”

“用什么来接塑料购物袋的班?”

即使在北京、深圳等率先倡导使用可降解塑料袋和有偿提供塑料袋的大城市,在具体操作上也遇到相当大的障碍。首先,绝大多数消费者不可能为了省钱带个菜篮子每天出入写字楼;其次,由于可降解塑料袋成本比普通塑料袋高许多,经营者从自身利益考虑,使用的积极性不高。这样一来,尽管塑料袋收费有利于环保,但就目前来看,如果没有更好的替代产品,在推广上有一定的难度。

治理“白色污染”应该多策并举

事实上,我国一直在多方面采取措施,防治白色污染。从1994年起,铁路、环保部门就通过加强管理,禁止旅客向列车窗外抛弃废物,铁路两侧的白色污染问题已有显著改观。 1995年,杭州率先禁止使用一次性泡沫快餐具,此后,几十个城市也制定了类似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白色污染的危害。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命令的效果是有限的。由于替代品在价格和品质上均无法与普通塑料制品竞争,“禁白”令常因应者寥寥而显得苍白无力。

更主要的是,塑料袋之所以被广泛接受,是因为它极为便利。虽说菜篮子好,但上班族是不可能一手拎着书包,一手拎着菜篮子去上班的。布袋也不错,但和国外购买净菜的习惯不同,我们有自己的国情,从农贸市场购买蔬菜后,布袋清洗起来又特别麻烦,而且碰到肉类或鱼虾等水产品怎么办呢?况且许多家庭本着废物利用的原则,拿塑料袋充当垃圾袋。一旦精打细算的主妇们认为购买垃圾袋远不如使用废弃的塑料购物袋合算,那么,这项政策执行的执行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曾有环保方面的专家指出,美、日、德等国都将治理白色污染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考虑,不仅指向消费者,也指向厂家和商家。原则是谁制造、销售、消费,谁就有避免产生、回收利用和处置废物的义务,并对分解这项义务作出了操作性很强的详细规定。同时,不仅有“罚”,还有“奖”。利用优惠政策,调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加工、利用者的积极性。

那么,在我国,使用塑料购物袋应该结合自己的国情,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现在最紧要的还是向民众倡导少用塑料袋的环保理念,引导和鼓励顾客自带购物工具。同时,还要树立垃圾分类意识,方便塑料袋回收。有偿并不是非要大众为本来免费享受的物品多付出成本,而是限制滥发滥用滥扔塑料袋。同时,对在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免费提供可降解的购物袋,政府可考虑给予适当的补贴。

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季君晖认为,抑制消费只是可供选择的途径之一,根本出路还在于尽快找到传统塑料袋的替代品。 我国科研机构从20年前就开始了这方面研究,但取得的成果不是价格贵,就是品质差,或者仍达不到环保要求。比如现在市场上流行的所谓“降解餐盒”,就是在传统塑料里加入淀粉等添加剂,这种餐盒仍不能完全降解,而且易碎,回收难度比传统塑料制品更大。

另一种思路是“以纸代塑”。但纸制品价格高,防渗、隔热性能差,同时又会带来了新的环保问题,每产4万只纸餐盒就需一吨纸浆,需要砍伐300多立方米的树木,而造纸过程又会形成水体污染。

第6篇:治理塑料污染的措施范文

论文摘要 对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工业污染、滥用农药及人为破坏农田物质循环等是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试图改善这一局面。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一些乡镇企业的兴起、乱用农药等,使农村生态环境恶化日趋严重。 

 

1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人为因素 

 

1.1乡镇企业污染蔓延,资源浪费惊人 

为了搞活农村经济,提高人民的经济收入,脱贫致富,各地不顾环境和经济效益,盲目地办起各式各样的企业,由于这些企业工艺陈旧、设备简陋、技术落后、耗能高、排放的污水不能处理,这样导致有些地方仅有的水源遭受严重的污染,发生人畜、农业用水危机,农业产量连年下降,影响人民的正常生活。 

1.2农药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 

综合治理措施不齐全,各种病虫害连年发生,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为了保收,施用农药是当前防治的主要措施,但是由于不科学地施用农药,致使农产品受到严重的污染,食用后,引起许多疾病的发生。同时,过量的施用农药,也造成环境污染。 

1.3耕地面积减少 

土地是财富之母,但由于大办厂矿企业和农村打庄占地,使仅有的耕地面积不断缩小,单位耕地上承载的人口不断增加,土地和人口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 

1.4土壤肥力下降 

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的原因包括水土流失、粗放耕作、农田污染、有机质不能还田、不正确的土壤耕作等。从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角度来看,农业系统产出的产品输送到各地消费加工,土壤的营养元素以产量的形式输送到农业系统之外,另一方面由于农村“三料”不足,大部分秸秆作为燃料烧掉,从而使得秸秆不能还田,土壤有机质严重缺乏。由于对土地进行掠夺经营,有机循环中断,地力下降,只得靠人造肥料补充。但是由于投入有限,导致农业生产后劲不足,生产水平下降,缺肥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突出问题。 

1.5废弃的塑料制品污染严重 

塑料工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方便和好处,但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在自然界极难降解,造成白色污染日益严重。目前废弃塑料的回收利用率很低,又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1.6施肥方法不合理、不科学 

由于不科学的使用化肥,导致施肥量虽然增加,而产量却不增加,甚至出现减产的现象,降低了土地的生产力,同时造成肥料严重浪费。 

 

2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政策 

 

2.1控制污染源 

对于污染农业用水的污染源,要进行严格控制。提高厂矿企业的生产技术,改变工艺流程提高效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污液采用一定技术处理。对于经济效益不高,大面积造成污染农业,应采取措施停办。总之,要采取各方面措施,保证农业用水安全。 

2.2推行有利于环镜保护的能源政策,解决燃料问题 

我省大部分地区“三料”不足,直接影响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制定可行的能源政策,把当前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统筹安排。推广节柴灶,发展生态农业,开发生物能源。要种植适应当地环境的树木,解决能源问题,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实现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肥力。 

2.3保持水土,科学施肥 

在制定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时,要把近期的和长远的利益兼顾起来,从长计议。改善农业生产单一结构,实现秸秆还田,改善耕作制度,用养结合,科学施肥,使农田生态系统所需的物质和能量从多渠道得到补充,提高农田生产力。要大力推广普及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农作物的需肥规律和土壤测试结果及肥料的特性、有效利用率等进行施肥,作物缺什么营养就施什么肥,缺多少就施多少,提高肥料的有效利用率,降低施肥成本,提高作物产量。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调整土壤中氮、磷、钾和中量、微量元素的比例,改善土壤质地,使种地和养地有机结合。针对我国各地的土壤状况,目前大多数地区应采用加氮、加钾、稳磷、补微的施肥原则,使作物得到科学、合理的养分供应,最大限度地发挥肥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4兴办农业技术教育 

举办农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技能水平,把先进的科学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减轻由于技术运用不当造成的污染。 

2.5加强立法,强化教育 

建立较全的法律法令,用法律来保护生态环境,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使人人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第7篇:治理塑料污染的措施范文

一、制定印发了实际办法

根据《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实施办法》,结合我州实际情况,联合州生态环境局制定印发《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实施办法》下发各县和州直有关部门,将阶段性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进行分解落实,明确了各县部门的职能职责、阶段性目标任务。

二、加强了重点领域塑料污染治理

结合实施方案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重点推进了商贸、邮政、文化旅游、机关事务、工业领域的塑料污染治理工作:

(一)加强商贸领域塑料污染治理,一是开展大型商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推进情况检查,抽查邻你、民贸、天龙电器超市按要求落实塑料购物袋明码标价、有偿提供,有无使用不合格塑料购物袋等情况;二是开展农贸市场专项禁塑工作检查。在检查中,积极引导经营者、消费者树立“节能减排、环保消费、绿色消费”的理念,教育广大经营者自觉遵守国家“禁塑令”有关规定,做到不进、不销、不提供超薄塑料购物袋。

(二)加强邮政领域塑料污染治理。一是明确目标,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成立邮政业生态环保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邮政管理局行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行业生态环保工作任务清单,将企业生态环保工作纳入日常管理。二是加强调研,规范统计口径。加强对邮政公司、顺丰、情歌物流等企业实地调研,掌握企业实际状况,并对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推动行业生态环保工作进度;组织生态环保工作培训,通报寄递企业环保统计工作中存在的统计口径不一致、数据不准确等问题,要求企业注意认真复核,确保数据准确性。三是加强培训,提升从业人员业务水平。组织全州州邮政公司、寄递企业负责人及相关工作员约80人参加培训。宣贯行业“9792”工作各项标准、解读工作方案等相关文件,制作邮政行业生态环境保护培训课件,开展“绿色环保”业务技能培训,对行业生态环保基本知识、胶带封装方法等内容的进行讲解示范,提升从业人员生态环保知识水平。四是加强检查督导,确保指标落地落实。开展辖区寄递企业环保胶带、包装袋和填充物等使用情况专项检查,摸清底数和现状,指导寄递企业建立实施统一采购制度,使用达标塑料制品,落实绿色采购要求,严把采购和收寄关口。截至去年11月底,全州各寄递企业电子运单使用率已达100%,环保包装袋使用率达到69%,45毫米以下“瘦身胶带”封装比例达80%以上,环保填充物使用率达到64%,电商二次包装率已降到34%,设置可循环回收装置60个,各企业采购或租赁新能源汽车合计20余辆实施

(三)加强文化旅游领域塑料污染治理。一是加强重点企业的监管。按照实施办法加强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推进落实,严禁相关企业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星级饭店严禁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水杯、垃圾袋,客房禁止使用带一次性塑料包装的洗漱用品、塑料洗衣袋,餐厅食堂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桌布,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二是结合各项创建,推动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落到实处。在今年的A级旅游景区评定、复核,在游度假区创建,在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和星级饭店、文化主题饭店等品牌酒店的创建过程中都把塑料污染治理工作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之一,在检查过程中,对餐厅餐具,客房用品的使用情况均进行认真的检查,确定未使用塑料制品及一次性用品后,才能进入评定,同时将长期接受社会和游客监督。

(四)加强机关事务领域塑料污染治理。一是加强各县市管理。明确“禁塑”工作目标、实施范围及时间节点等,要求各县(市)、州级各部门特别是机关食堂严格落实“禁塑”工作要求。二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今年6月,结合节能宣传周活动安排,利用LED电子屏、悬挂横幅及知识展板等形式积极宣传,为“禁塑”工作开展提供舆论宣传,营造氛围。在节能宣传周启动仪式上向参加活动人员发放宣传册、可降解环保袋等宣传物品达上千份。通过一系列举措,向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及群众宣传普及相关环保知识,进一步提高大家节能环保意识。三是带头示范,采购节能环保产品。在集中管理办公区,引导物业公司同步落实“禁塑”工作要求,停止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如在会务茶水服务上,提倡使用可循环利用或者可降解塑料制品杯子。

(五)加强工业领域塑料污染治理。按照要求加强对禁止生产塑料制品企业的监督检查。经检查,目前,无生产塑料购物袋、生产聚乙烯农用地膜、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生产含塑料微珠日化产品的企业。

三、加强督导检查

第8篇:治理塑料污染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塑料;用途;利弊;可持续性发展

塑料作为现在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塑料的面世,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以及生活观念,它让人们的生活变的更加方便。塑料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给环境带来了难以预料的结果,人们常常把塑料给环境带来的灾难称为“白色污染”。

目前,现在有两种方法处理塑料,一种是焚烧,一种是再加工塑料。这两种办法使废弃塑料得到再生利用,达到了节约资源的目的。但这两种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气体,进而污染环境,所以塑料的处理也是困扰科学家的一个难题。

一、塑料的定义

塑料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材料之一,它为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又可称为高分子或巨分子,也是一般所俗称的塑料或树脂,可以自由改变形体样式。是利用单体原料以合成或缩合反应聚合而成的材料,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的。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树脂这一名词最初是由动植物分泌出的脂质而得名,如松香、虫胶等,目前树脂是指尚未和各种添加剂混合的高聚物。有些塑料基本上是由合成树脂所组成,不含或少含添加剂,如有机玻璃、聚苯乙烯等。所谓塑料,其实它是合成树脂中的一种,形状跟天然树脂中的松树脂相似,但因又经过化学的力量来合成,而被称之为塑料。

二、塑料的优点

塑料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塑料是高分子化合物,所以它有许多优点,比如质地轻、强度高、耐腐蚀、高绝缘等。它是人类生产生活中大量消耗的材料之一, 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对科技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近展起来的许多尖端科学技术如航空航天、电子等都离不开塑料。

三、塑料的缺点

塑料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人们也对它的依赖度很大,但是废弃的塑料却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塑料废弃物对环境主要有两种危害, 即“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视觉污染指塑料分布在城市的各个地方,会严重影响城市的市容市貌以及影响一些景观的风景。其潜在的危害则包括塑料的毒性以及塑料的处理。其潜在的危害有:

(一)在陆地上和河水中的塑料被动物使用后,导致动物死亡,这种现象发生在很多地方,据报道称全世界抛人海洋中的塑料废弃物大约达660万吨。

(二)在土壤中的废塑料制品会影响土壤中的成分,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三)生活中的废塑料品现在还没找到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埋藏在土壤中,不能降解,二次焚烧,又会产生有毒气体。

(四)塑料制品最主要危害的还是它的毒性,塑料在产生过程中,会添加许许多的添加剂,如增塑剂,增强剂等。这些添加剂大多数都是有毒的,人们在使用这些塑料的过程中,很容易传播,并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其次塑料在使用过程中,也会与其他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难免会产生一些有毒的物质,这些物质也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四、废弃塑料的发展防治和处理对策

处理废弃塑料主要有三种方式:填埋、焚烧、回收再生利用。这三种方法治标不治本,没有从源头真正减除塑料的危害。所以我们应从塑料的产生源头采取一些措施和对策来对塑料进行防治。

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来看, 处理塑料废品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看:第一,增强民众的环保意识,树立环保的思想。治理白色污染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个组织或者团体的事,这是我们每个人应该的责任和义务,所以我们都应该有保护环境的意思,对于处理废塑料制品,我们应尽量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以及对塑料制品的处理应采取更有效的方法。第二,可以颁布法律法规来约束企业、个人的行为。强制这些企业或个人自行回收塑料制品,对于违反这些法律法规的行为,国家应进行严厉的惩罚。第三,国家可以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或者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回收和处理塑料制品。可以对垃圾进行分类,对塑料产品进行集中的收集和处理。第四,国家可以加大投入一些环保的企业。比如可以让这些企业研究一些新型的无污染的材料,从来代替塑料制品,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的塑料的危害。

塑料制品的广泛运用,污染也随之加大,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技术的出现,让塑料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如果把改革开放以来的80年代至90年代,视为我国塑料加工业及其设备制造业的第一个产品结构调整期,那么从现在开始的今后若干年间,就是产品结构战略调整的第二个机遇期。由于经济、信息的全球化、一体化,这个机遇期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我们必须预见到这个机遇,珍惜这个机遇,抓住这机遇,要大有所为,为我国的塑料加工业及其装备制造业呈跨越式前进,大大缩短与塑料工业发达国的差距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乐怡.世界合成树脂工业概况[J].合成树脂及塑料,1998.

[2] 关肇基.我国合成树脂工业进展及面临的挑战[J].中国塑料,1997.

[3] 范志杰.海洋环境中的新污染物—塑料垃圾[M].海洋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

[4] 李国辉等.废塑料裂解制液体燃料和化学品技术开发进展[M].化学进展出版社,1996.

第9篇:治理塑料污染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 农村 环境污染 治理措施

我们“农村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课题组的成员深入生活区域的各个乡镇,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农村环境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大气污染,包括农村中小企业排放废气、乡村燃烧垃圾产生的有毒气体、农田焚烧作物秸秆的烟尘及村镇交通运输带来的浮尘和扬沙等污染。(2)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地膜和秸秆等废弃物污染及畜禽粪便等农业自身污染。农作物秸秆常常被随意堆放,长期无人清理,以及被焚烧的秸秆会产生污水浓烟,对农村生活用水体、大气、土壤造成污染,导致农业环境污染加剧,直接危及广大农民群众身心健康。(3)中小企业污染排放,农村,乡镇企业数量剧增,农林业、畜牧业、医疗卫生、造纸厂、水泥厂等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固体垃圾,严重污染了农村环境。由于该类废弃物大多都含有有毒物质,因此长期不处理将严重影响人畜的健康,破坏农村生态系统。(4)城市垃圾等外源污染,随着城市规模的膨胀和工业的发展,城市垃圾正向农村蔓延。许多城市特别是一些中小城市,由于没有专门的垃圾处理场,只能靠向城外转移保持自身环境的整洁,这就使农村环境脏乱不堪。(5)农村生活垃圾肆意排放,生活垃圾主要是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包括塑料袋、废旧日常生活用品、废纸、煤渣、废旧衣物、碎瓷片、废旧电池等,这些垃圾主要来源于农村居民日常生活的消费品。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很多农村居民不再使用菜篮子买菜,都用塑料袋,一些废旧衣服到处乱扔,平时产生的煤渣随意乱倒,没有一个固定的堆放场所,严重影响农村的自然环境。

因此,对农村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势在必行,我们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以下治理措施与建议。

一、在农村建设一批长期稳固的垃圾回收站,建设垃圾处理厂。

首先就是垃圾分类资源化,按垃圾主要成分进行分类,如废旧电池、废旧塑料、废旧之纸类、废旧玻璃及废旧金属等可再生垃圾,有机易腐烂垃圾进行堆肥或沼气处理。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我国城市垃圾以卫生填埋为主。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千克,节省木材300千克,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1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所以加强生活垃圾的分类措施,可以更有效地处理农村垃圾。

政府倡导,在农村实施垃圾清运制度,建设垃圾堆放坑和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在各乡镇的村头路口修建多个垃圾池,解决农村垃圾乱扔乱倒的现象。派专人管理,禁止焚烧,定期清理运送到垃圾回收站处理厂进行处理。

二、依靠科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和家畜粪便制沼气的技术,也就是“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沼气利用模式,通常是一家一户建一个6立方米的沼气池,带上小猪圈、小果园、小菜园、小鱼塘,使以养猪为主的养殖业和以水果为重点的种植业组合成有机整体。猪粪、生活有机物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用来照明、做饭,沼渣、沼液进入农田作肥料和饲料,形成良性循环。

这样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秸秆、人畜粪便、农业生产本身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三、整治中小企业污染,发展清洁生产。

借鉴工业清洁生产的成功经验和思路,大力发展农业清洁生产,开展全过程的污染控制,从源头抓起,在生产的每个阶段都减少污染物产生,使废物产量最小化,并将每个环节产生的副产品与废物及时回收,综合利用。农村乡镇企业是村民致富的源泉,也是农村固体废物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要控制和防止这一污染,就必须建立一整套乡镇企业的环境管理措施,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属于该淘汰的企业,要坚决淘汰;属于保留的乡镇企业要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生产技术升级换代,以降低物耗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实行乡镇企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理。

我们可以借鉴安徽“铜陵海螺水泥公司”的成功经验,水泥厂每天可以处理300吨的生活垃圾,他们利用水泥窑焚烧垃圾,焚化炉的燃烧温度控制在900摄氏度以上,有效防止了废气和致癌物质二恶英的产生,另外,企业垃圾燃烧炉和蒸汽涡轮机结合可以再生发电。水泥窑成为垃圾的清道夫,对垃圾做到了吃干榨净,减少了二次处理危害。

相关部门应当把发展清洁生产技术作为今后农业科研工作的一个重点领域,加强力量,增加投入,通过技术攻关、项目招标、引进吸收等方式,尽快推出一些技术上成熟、经济上可行、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好的技术项目,应用到生产中,各有关部门应当在政策引导、项目规划、管理措施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证。

四、提高农村居民环保意识和完善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