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范文

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精选(九篇)

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

第1篇: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改革背景;高职艺术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1.前言

许多艺术类的高职院校社会认可度并不高,难以在未来的就业中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也导致高职艺术类院校的教学质量较低,难以为社会提供一批专业的艺术人才。不仅如此,目前的艺术院校最近就业竞争较为激烈,导致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加难以找到工作。尤其是在大城市就业形势越来越紧张,大城市虽然机会多、资源较多,但是却无法提供给这些高职院校的艺术学生。这样一来,挫伤了高职院校的学习的积极性,难以提高学生自身的专业素养。

2.提高高职艺术教学质量改革过程中面临困难

目前为了提高高职院校艺术学校的教学质量,仍然还面临较多阻碍,需要基于职业教育的改革进行具体分析:

2.1缺乏明确的教学培养目标

绩效考核过于注重量化考核,岗位目标教学职能不明确,导致在工作的过程中忽视工作完成质量和效率的考核。高校缺乏把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岗位的工作内容指标进行详细分解。缺乏建立标准化、量化的考核指标体系,对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没有明确的规划。限制了绩效激励的有效性发挥,缺乏岗位目标教学的建设,不明确教学职能。[1]

2.2藝术类学校绩效管理机制缺乏

艺术类学校缺乏对教师绩效管理的绩效水平,也缺乏教师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建立绩效的管理体制。对于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没有兼顾到,缺乏培训的激励机制。缺乏教职工发展提升的重要举措和健全的培训激励机制。当前高校培训激励主要集中在一线教学、科研人员,培训激励项目丰富,但是对于艺术类的学校缺乏培训激励机制。对于艺术类的教职人员的福利较少,重视程度不够,无法满足其需求与能力水平的提升,缺乏晋升空间。会影响到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整体质量和工作目标的达成。[2]

2.3艺术类高校激励体系不健全

绩效激励机制有利于高校挖掘教职工的最大潜能,缺乏激励机制,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缺乏竞争机制。高校如果不能结合学校的特殊性,激励的体系就会不够完善,不遵循学校发展的整体方向,缺乏为其发展提供平台的机会。这样一来,不利于教职工充分发挥个人才能。也没能够做出相应的调整,缺乏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德行等缺乏相应地考察。[3]

3.解决提升高职艺术教学质量改革困难的建议

针对上述高职艺术院校在教学质量提升的过程中面临的困难,笔者总结了一些教学改革经验,决定提出以下建议:

3.1明确岗位目标和教学职能

绩效考核不能过于注重量化考核,岗位目标教学职能要明确,在工作的过程中要重视工作完成质量和效率的考核。不能限制绩效激励的有效性发挥,加强岗位目标教学的建设,要明确教学职能。在高校组织结构及职能分析的基础上,要加强绩效管理的重要方面绩效考核体系设计。[4]

3.2建立艺术类学校绩效管理机制

艺术类学校对加强教师绩效管理的绩效水平和教师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建立绩效的管理体制。教职工发展提升的重要举措和健全的培训激励机制要建立。当前高校培训激励主要集中在一线教学、科研人员,培训激励项目丰富,要增设对艺术类的学校的培训激励机制。对于艺术类的教职人员的福利适当增加,加强重视,满足其需求与能力水平的提升,增加晋升空间。减少对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整体质量和工作目标的达成的影响。

3.3健全艺术类高校激励体系

绩效激励机制有利于高校挖掘教职工的最大潜能,设立激励机制。高校如果尽可能结合学校的特殊性,激励的体系就会更加完善,尽可能遵循学校发展的整体方向,为其发展提供平台的机会。这样一来,有利于教职工充分发挥个人才能。也能够做出相应的调整,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德行等也要进行相应地考察。

4.结束语

人才应当重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以及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尤其需要重视高职院校艺术学生的培养目标。不仅如此,还需要增强学校的教学实力,让高职院校的艺术老师专业素养与人文素养同步提升,提高综合素养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树立好更好的榜样。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模式也应当更新,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增加高职院校艺术人才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赵明富.基于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的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实践探索[J].福建茶叶,2020. 

[2]倪尔妍.基于“三教”改革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 

[3]刘佳,周庆,王艺贤.探究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职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J].南北桥,2020(2):9-9. 

第2篇: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范文

【关键词】设置形式;设置特色;实践教学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也发展迅速。“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现实情况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我国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仍有较大的差距,高等职业教育内在的教育教学质量还存在一定问题,有待改进。这其中,课程设置改革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众所周知,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是一切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最终取决于课程的开发与设置,因此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研究就显得迫在眉睫。笔者通过对澳大利亚TAFE学院课程设置的观摩学习,进一步了解了其灵活多变,考核多样等设置特点,对比我国现实国情和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现状引发了一些思考,获得了一点启示。

一、我国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现状

(一)课程设置陈旧

我国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体系仍然沿用或借鉴普通本科的专业课程内容,没有及时补充与现代科技发展和应用技术联系的新知识、新经验。其次,相关学科内容有机融合程度不充分,课程内容的安排不合理,“双师”型教师缺乏及实训条件不足。另外,教学大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评衔接不上,严重影地响了学生对相关证书的获取,使学生与就业准入制度的要求相距甚远,最终导致毕业生难以适应市场要求。

(二)校企合作虚设

学校与企业的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合作下的教学规划匮乏。在教育计划,选择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等方面,企业参与的现象并不多见;二是校企实训合作不充分。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有些流于形式,缺乏实训计划的指导,有的由于专业本身特殊性,很难找到合适的对口企业对学生进行实训,而不得不另寻他家勉强的完成实训任务,实训效果如何就可想而知了。三是企业为学校建立实训基地,培养服务于企业的高技能人才,这种双赢的模式由于政府缺乏对企业的激励政策加上观念的影响和人才供求关系的影响,这种校企合作方式形同虚设。

(三)院校之间课程重复建设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基本是采用各自为阵,课程设置的重复增多,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一是学校对校际间协调的意识淡薄,对于生源的竞争多于课程建设合作;二是协调机制不健全,同一经济区域内有许多不同级别不同隶属关系的高职院校,由于生存竞争,导致现有的交往仍是相互设防,很难组织统一的高职课程协调机构。

(四)评估体系单一

我国的高职课程设置评估主体主要是高职院校,缺少企业的参与,导致评估主体的单一及过程单一,缺少诊断性、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评估指标体系不健全。

二、澳大利亚TAFE学院的课程设置情况

(一)课程设置的理念及培训对象

TAFE的课程是根据社会发展、行业需要、社区需求开设的,其中有金融、银行、贸易、商业、信息工程、建筑、旅游、烹饪、缝纫、营销、娱乐、汽修、交通运输、媒体、艺术、室内装潢等,范围之广是任何培训团体所不能比拟的,学生可注册的课程达近千种。每年可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提供约450门课程进行选修,每年有56000名不同年龄、不同社会背景、不同国家的学生在TAFE注册。课程设置随着行业需求进行削减或增设,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被行业接受,此课程马上停止。课程评估分三个层次进行:课程委员会,注册委员会,国际标准。TAFE还可依据各行业制定的职业标准和相应的培训标准,派人与企业内专职培训教师共同研讨、制定培训项目,经公司认可后,由TAFE照此实施。行业咨询委员会ITAB是澳大利亚联邦政府TAFE管理的权威机构,也是澳大利亚行业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主要机构,行业咨询委员会参与制定职业能力标准,同时进行本行业的就业需求预测和职业分析,负责教学质量评估,提出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看法和建议,向TAFE学院和其他教育和培训机构提供专业、课程和教学依据,行业的主导作用是TAFE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TAFE培训对象包括:中学毕业生、高中毕业生、社会青年、在职人员和非在职人员、残疾人、少数民族、留学生。培训方式有职前培训、在职培训、脱岗培训、行业培训。培训对象和方式的多样化为TAFE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二)课程设置形式

TAFE课程从几小时的短期课程到三年的全日制课程均有,所学课程与实际工作职业技能紧密相连,这些课程大多是根据社会经济和商业生活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工业部门和社会团体共同参与开发制定,以确保提供最新的培训,极大地方便了社会各方面的需求。TAFE的课程安排既有阶段性的又有可连续性的,学员可以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需求选择相应的课程,可以通过学分的认证,灵活地在证书、文凭或者提高个人品位等方面自由选择;TAFE课程与澳洲大多数大学学位课程衔接,某些TAFE课程的学分经过权威部门的评估,以后可直接转为大学一、二年级的学分,即承认已修的课程,学分可以转移,可允许优秀学生进入大学学习更高级别的大学课程。机动的课程设置形式吸引了各个层次的学生前往TAFE就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设置特色

TAFE的课程设置特色是以培训包(Training Packages)为职教框架,每个专业配备一个培训包。培训包具有部级的权威性,是政府组织,由政府官员、企业家、行业协会专家、TAFE学院著名学者共同制定的国家职业教育及培训框架、认证框架和国家资格认证标准,经澳大利亚国家培训局(ANTA)批准后颁发。培训涵盖课程设置的方方面面教学文件,涉及职业教育及培训的资格、资源、课程、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技能要求、质量标准、评价手段等,所有学院均按培训包的要求进行教学。培训包的课程开发有明确和严格的依据,主要由行业培训顾问委员会(ITAB)制定的,以行业提出的行业标准为依据,必须在VET权威认证机构获得认证和注册。课程以模块组构成,包括必修课模块组和选修课模块组;以核心技能进行模块组合,每个核心技能模块再分为若干个小模块,以模块推进教学。社会是不断进步的,在知识经济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因此,为与时俱进,培训包不是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它有一定的有效期,期限到了,必须对它进行整体更新,重新评估,修订标准,否则将失去使用资格。培训包必须根据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以保持其灵活性、实用性及先进性,实现职业教育和企业的无缝对接,为国家经济发展护航。

(四)相关资格认证

澳大利亚政府以各行业不同岗位、不同技术等级的技术要求标准为依据,建立了国家职业资格框架,规范就业市场、证书、学位、学历和职业岗位要求,国家行业职业能力标准是由八级能力水平构成的能力标准体系(ASF),规定只有取得TAFE证书才能从事相关专业的技术性工作,即使是本科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也必须取得TAFE学院的培训证书,才能在生产经营第一线就业。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政府建立了普教与职教相等值的证书体系,职教领域并据此制定出相应的能力标准,教育界与产业界采用统一的能力标准和证书体制,TAFE学院所举办的各种课程均得到澳大利亚政府的承认,学员按教学计划完成规定课程的学习后,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和文凭,澳大利亚政府给予承认,同时获得所有英联邦国家的认可。

(五)教材选择

课程设置是根据地方经济、社会需求、行业需要等设置的,教师根据联邦政府国家培训管理局和州教育培训部总体规划及评估内容和标准选择教材,调整教学内容。这给各学院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同时,学制和学习时间都采用灵活机动的方式,给学员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能力培训是TAFE职业培训体系的主要特色,其培养目标不在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掌握了哪些理论知识,而是学生经过培训后能够做什么,所以对学生的评估不仅仅着眼于学生知识的考评,而更注重实践考核,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考试一般为现场实际操作,评估者根据其效度、速度、操作中的应变能力等进行全面审核和评估,所以评估过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

三、TAFE课程设置给我们的启示

(一)强化企业行会意识

由政府部门出台政策,规定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一项政府行为,由有关政府部门牵头组织,召集相关的企业、行会专业人士及院校专家共同筹划,并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更新内容,以确保其先进性、指导性和权威性。政府的行政介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规范专业的课程设置,避免各自为政的局面产生。依靠企业,配合企业,形成校企间的优势互补,产教间的密切配合,最大限度地统筹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同时也为企业培养出所需的实用型人才。发挥各骨干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将企业建设成为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为学生的实训实习提供真刀真枪的演练场所,为岗位培训和再就业工程服务。跨企业的职教培训中心也应该面向市场,在竞争中求发展,组织企业联办或行业社团主办跨企业培训中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教发展途径。

(二)优化专业课程,推行核心技能模块组合教学

为避免出现本科压缩版的课程设置,高职教育要打破过分强调课程的系统性、学术性和学科体系的教学模式,从职业岗位需要的角度来设置课程,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和技能性。如何实施课程设置改革是当今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技能模块组合构成课程体系是TAFE教学包的特色之一,此模块组合教学对我们进行优化课程设置颇有借鉴价值。专业课程设置应紧扣职业技能需求进行课程组合,以核心技能模块为单位,每项核心技能模块可由分技能组成,分技能还可按需再分为细分技能。各层次的技能配有对应的系列课程。技能模块组合包含两方面,其一,选择适当的课程构建课程体系,其二,把一门学科划分为若干个模块,选择其中适当的模块构建课程体系。核心技能模块组合充分合理地利用时间,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制缩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岗位技能的培养为主导,保证了学生在两或三年的学制里掌握岗位必需的技能。

(三)加强实践环节和现场教学

教学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训练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上,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毕业后就能走上工作岗位,为此要下大力气搞好职业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并引进最新的设备和技术。职业教育课程具体内容和安排及教学的评定标准应由企业、专业团体、学院和教育部门联合制定,并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情况不断修订,跟上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步伐,切实满足就业的现实需要。

总之,高职教育课程设置改革是需要上至政府职能部门下至教学一线的教职员工群策群力才能完成的一件工程。政府职能部门在政策制定上把好关,掌好舵,企业行会和相关教学部门积极建言献策,及时反馈市场信息,并能根据市场的风云变化和学生的切实需求灵活机动的调整课程设置结构,相信成功的高职教育课程设置改革也必将为高职教育整体的蓬勃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Z].2005.

[2]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二版.

作者简介:

陈伟(1980-11)性别:女 籍贯:安徽淮南 现供职单位: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媒介经济

第3篇: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范文

>> 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职数学教学探究 基于通识教育背景下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高职数学在通识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方法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新常态背景下高职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 中高职衔接背景下高职数学教学的现状调研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中职数学教育的思考 《基于通识教育背景下高职数学教与学调查问卷》分析总结 数学文化背景下的高职数学教学 对高职数学教学的思考 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数控类专业数学教学改革初探 在工学结合背景下创新高职数学教学模式 工科背景下高职数学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浅谈专业背景下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实施策略 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职教“立交桥”背景下的高职数学课程教学策略 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探索 素质教育背景下中职数学教育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Simon Bridge. Is enterprise education relevant to social enterprise[J]. Education+Training,2015,57(8/9):1009-1019.

[3]Hae Okimoto. Examining the impact of redesigned developmental math courses in community colleges[J].Community college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15,39:633-646.

[4]Katie Hern, Myra Snell. The California acceleration project: reforming develop-

mental education to increase student completion of college-level math and English.New direction for community colleges,2014,167:37-49.

[5]Allison Henrich, Kristi Lee. Reducing math anxiety: findings from incorporating service learning into a quantitative reasoning course at Seattle University[J]. Numeracy,2011,4:1-13.

[6]Colin Jones, Harry Matlay, Alex Maritz. Enterprise education: for all, or just some?[J]. Education+Training, 2012, 54(8/9):813-824.

[7]Louise Jayne Edwards. Evaluating enterprise education: why do it[J].Education+Training,2012,54(4):278-290.

[8]李娅娌.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

[9]王革,曹胜利,刘乔斐.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大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J]. 中国高教研究,2009(6):54-56.

[10]贺楚雄.对高职数学课程定位与作用的重新认识[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5(3):87-89.

第4篇: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范文

>>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探究 观念革新与模式创新: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质量评价新思考 高职供给侧人才培养质量改革实践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改革研究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专业建设研究 供给侧结构改革下高职教育发展研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国有企业战略管理应用模式设计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改革管理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供给侧改革,推动班级管理“转型升级”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实效性探析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供给侧改革的路径研究 供给侧改革驱动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供给侧改革下我国农业“走出去”战略与现实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教材管理模式改革初探 高职顶岗实习质量管理模式的研究 基于供给侧改革的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高职教育创新 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保罗・克雷・罗伯茨.供应学派革命[M].杨军,虞虹,李捷理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3.

[4].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力量[EB/OL]. .

[17]齐昌政.美国学校质量管理观的变化――以“美国国家教育质量奖”为例[J].外国教育研究,2007(6):53-57.

[18][1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20]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概览2011 OECD指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30,43.

[21]王晓晖.全球教育治理:国际教育改革文献汇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21.

第5篇: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导向;素质教育;层次分析;评价机制

新世纪以来,高职教育不断改革,当前,“以就业为导向”已经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2010-202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以就业为导向”是未来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当前,很多高等职业学院过分强调高职教育的就业功能,过多地看重就业率,尤其是学生的初次就业率上,这就造成了高职教育出现了教育功利化的倾向。这样做明显是违背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学要求。因此,高职教育如何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引下实施素质教育,逐渐提高高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是我们高职教育研究者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就业导向背景下的高职学生素质教育

(一)正确理解“以就业为导向”的内涵

新世纪以来,高职教育改革屡屡强调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这是近年来高职教育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那么,“以就业为导向”的真正内涵到底是什么呢?在实践中,“以就业为导向”的做法并没有在高职中很好地落实,出现了一定的偏差,有的院校忽略完整知识体系的建立;有的院校片面夸大高职教育的功能;有的院校⒍ジ谑迪氨涑杉虻ブ馗蠢投,这都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的提升。因此,有必要阐释“以就业为导向”的真正内涵。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就业情况不太理想,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不能完全挂钩,社会仍然紧缺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截至2015年,我国共有普通高校2845所,在校学生2610万人;其中高职院校1334所,高职(专科)在校学生1390万人。高职院校已名副其实地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在就业方面并不乐观。

“以就业为导向”首先要解决定位的问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优势在于普通高校毕业生并不掌握社会急需的技能,高职院校以此为突破口,可以全面提高就业率。高等职业教育要定位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要求高职院校要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的需求不断地、及时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倡导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培养市场急需的、适销对路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就业为导向背景下高职院校不仅仅要关注毕业生的就业率,还要注重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以及培养计划的实施情况。

由此可见,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第一是要在人才定位方面,高职院校要把握本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熟悉培养专业的行业状况,了解社会所需和职位所需,把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第二是要加强调研,在本院校的专业设置方面,及时主动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来准确地把握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调整和优化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第三是关于人才特色方面,高职院校要大力推进与改革本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应用型人才特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就业导向背景下的高职院校素质教育

如何解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难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职教育必须面对的挑战。“以就业为导向”与“素质教育”二者相辅相成。“以就业为导向”要求高职院校更加主动服务区域性经济建设和行业经济发展,更加深入地研究和分析人才需求的变化与趋势。“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以就业为导向”和“素质教育”的角度不同,但目的一致,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也都是为了增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以就业为导向”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战略问题,而“以就业为导向”是提高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其重要战术,因此,两者是战略与战术的关系。首先,“以就业为导向”必须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只有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地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其次,“以就业为导向”更需着眼于学生的就业质量,培养学生以职业道德为重点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关键能力为重点的职业能力,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以就业为导向”要更关注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提高高职毕业生职业转换能力。

二、就业导向背景下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就业导向背景下的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要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必须要创新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

首先,在就业导向背景下的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应不断培养学生的以专业技术为重点的专业能力、以职业道德为重点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关键能力为重点的职业能力、以体质心态为重点的身心素质四大教学重点,从课堂教学、实践训练、素质拓展着手。

其次,要构建就业导向背景下的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是“素质本位”,学校的教学都必须服务于学生的素质提高,有效整合理论教学、实践训练、素质拓展三大环节,强化专业能力训练,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注重提升关键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的“素质本位”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准确把握学生素质发展需求,结合专业实际和专业发展前景,深入进行职业岗位分析,听取行业专家的意见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广泛开展调研活动,确定学生素质发展需求。

(二)就业导向背景下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素质教育既注重理论知识传授,也注重实际操作训练,必须把课内教学、实践训练、素质拓展统一协调安排,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总体来看,就业导向背景下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要重点构建四大体系:

第一,构建就业导向背景下学生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方面要以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为原则,正确处理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关系,积极开发综合性课程。

第二,构建就业导向背景下学生素质教育的实践体系。实践体系是指在实践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将课内学习与课外拓展相结合,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提升学生的就业素质。

第三,构建就业导向背景下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体系。素质拓展活动是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以外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素质拓展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第二课堂”,积极推进素质拓展活动品牌化。

第四,高职院校必须构建起有效的就业创业教育服务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帮助学生增强职业意识,熟练掌握就业创业技巧,从而提升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竞争力。

(三)就业导向背景下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机制保证

首先,要大力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主导是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重要前提。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地发挥,企业的积极性还不够高,在实践活动方面也缺乏专项的资金支持。

其次,要完善就业导向背景下的管理工作机制。这个层面要求高职院校的领导必须要重视素质教育,应建立起就业导向背景下的素质教育工作机制,从机构上联成一个整体,把教学、实践和素质拓展统一安排,形成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网络体系。

最后,建好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就业导向背景下的素质教育需要优秀的师资队伍来实施,教师要了解专业及其对应岗位群的发展趋势,在知识传授、实践训练中自觉落实素质教育方针,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各项素质,积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行为养成、创新能力。

三、建立就业导向背景下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一)建立就业导向背景下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首先,就业导向背景下的素质教育要求高职院校建立有效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素质教育实施途径既有课堂教学,也有实践训练,其效果也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因此,必须要通过评价来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其次,用人单位需要准确评判学生素质状况。通过有效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可以客观公正地记录学生的成长经历,为用人单位提供参考。

(二)就业导向背景下的素质教育培养体系的评价

首先,教育系统内部的评价。在教育系统内部,评价来源于三种方式:第一是教育机构的评价。该评价属于高权威的评价,所以应该设立专门的评价标准,定期对高职院校进行评估。第二是学校的自我评价。学校的自我评价针对素质教育影响因素和环节进行,由学校对职能部门、教师等进行考核,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机制。第三是学生的评价。学校应听取学生的评价,强化细节,不断改进与完善实施环节,不断优化、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教育系统以外的评价。校外的评价主要来源于两种渠道:第一是学生家庭的评价。家长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对其综合素质的变化体会更深,也最了解学生在校的真实感受。第二是用人单位的评价。高职院校通过对用人单位进行访谈,可以对学校素质教育培养体系的成果有更直观的了解,可以说,用人挝坏钠兰鄹客观、更独到,所以高职院校要多与用人单位进行合作。

(三)就业导向背景下的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评价

第6篇: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范文

关键词:行政管理;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模式

一、引言

针对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其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并成为管理学的一级学科内容,因此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包含有行政管理专业。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加上职业教育的迅速推广及发展,职业教育在学科设置上逐渐与高校学科设置相靠拢,逐步实现我国高校层次教育教学的一体化,而行政管理专业是职业教育环节中的重要学科内容之一。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结合市场经济的需求,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教学的主要理念,为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技能型学生而设置对应的教学改革。国内相关研究学者,针对职业教育背景下的行政管理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及总体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如吴江等人认为,职业教育应培养专业技能和素质呈现并列发展的人才,强调的是整体化的实践教学意识,并以学生为本,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并提出了基于案例分析法、社会实践调查法等行政管理学科教学实践。

二、职业教育下行政管理实践教学框架分析

在任何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教师都承担着辅助的作用,而学生处于教学主体地位,是受教者的身份,因此在职业教学过程中,应分清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提升教学效率,构建“三位一体”式教学模式。在行政管理专业领域的教学中,学校、教师和学生构成了主要的教与学的框架结构,其核心是将职业教育下的所有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用于解决地方空间中的公共发展问题,因此组建以行政管理专业领域为基础的教学框架,才能够结合学校的发展需求,教师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基于人才培养、科研与行政管理一体的教学框架模式。其中,在此“三位一体”式的行政管理专业领域教学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是主要的执行者,承担着互动决定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是实践教学理论中最为关键的行为特征体系。在职业教育背景下,只有创新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才能够顺应和发挥学校和教师“执行者”的作用,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更加职业化、专业化和个性化。

三、学校应整合校外专业资源,扩展基于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

(一)加强校外专业资源培训力度,提升实践教学平台的培训质量

为了能够满足职业教育教学环境下学生对行政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的需求,应以建设校外资源教师培育体系为重点,提高职业教育学生的行政管理专业理论水平,更好地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服务。因此在加强校外资源教育培训力度的过程中,应首先规范本学校教师的考核标准,这也是校外教学资源教师团队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在规范化教师考核机制下,能够便于发现学校创新行政管理专业型人才,同时能够有利于获得教师自身评价结果的赞同。科学的校外资源教学评价的完善不仅代表了学校学科建设过程中投入力度,同时也代表职业教育背景下学科建设的教学规范化,营造了良好理论知识指导教学氛围。职业教育学生校外资源对于教师团队的培训质量包括很多方面,其中受培训教师职业能力的影响因素最大,因此应建立完善的校外资源教师教育培训体系,不但要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同时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全方位的加强行政管理专业辅导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例如,应创建基于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实践平台建设的教师技能培训模式,形成“以赛促学、技赛结合”的教育教学培训方式,鼓励行政管理专业培训教师带领学生团队积极参与到学科教学示范中,在教学公开课示范的举办形式上,可以以职业教育背景下学生行政管理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为契机,注重学科专业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的结合。参与实践平台建设的创新比赛,可以提高学生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同时作为带队教师,可以调动教师的行政管理专业指导教学积极性,将行政管理专业园的创新运行模式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其次,可以引入“工学结合”的项目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理论指导模式,以职业教育背景下学生行政管理专业辅导园区为主导,联合高校教师教学资源,围绕相关企业的发展模式,提高职业教育背景下学生行政管理专业团队的创新自主性及产品的研发性。

(二)开拓行政管理实践教学改革模式的发展途径

作为学校,要充实各专业领域的教师培训机制。而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培训的主体是专职的行政管理专业指导教师,将行政管理专业实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战与市场结合,行政管理专业交流会、校企合作交流会、行政管理专业技术指导等模式的交叉应用,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行政管理教学专业团队的基本知识体系及行政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同时也能够提升行政管理专业指导教师的教学理论,为实践环节下教师教学培育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在实践教学改革模式的创建中,应构建行政管理专业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空间,进而了解指导教师彼此间行政管理专业团队的不足,并增加相应的技术指导,提升行政管理专业团队整体实力。在行政管理专业园之间运营交流会议上,可以以建立实践资源为主,深化职业教育背景下学生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培训计划,并将行政管理专业园的行政管理专业培训模式进行分享,构建和打造行政管理专业文化氛围。例如,在职业教育背景下学生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培育的过程中,以“请进来、走出去”的交流培训模式为主要工作方向,让行政管理专业培训教师能够通过参会,达到互相交流的目的,明确自身的教学目的,并清晰的了解自身教学实践中的差距,进而通过培训了解自身带队的行政管理专业项目的未来市场需求;此外应挑选优秀的行政管理专业导师深入到其他优秀的行政管理专业园区开展交流和学习工作,并可派遣部分教师参与技能培训,到企业挂职锻炼等,这样一来,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的行政管理专业指导教学,实现不同层次的交流与沟通,为更好地服务职业教育背景下学生行政管理专业园而准备。

四、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拓展实践教学内容

教师是所有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与学生直接展开对话交流的实施主体,因此在选择行政管理领域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充分的结合相对应的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段,来提升教师教学成果的扩大化。在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教学内容过于狭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的问题,因此作为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升教学模式的创新拓展。

(一)创新教学模式

1.创新型案例教学

职业教育背景下,教师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以创新型的社会案例为主,融入行政管理专业领域知识体系中,并构建基于创新应用为主的相关教学模式的合理化分析。首先,从职业教育背景下学生行政管理专业团队的角度进行分析,对于优秀的行政管理专业教育教学项目,应大力的进行挖掘,并通过行政管理专业教育创新园的培训与孵化,将优秀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项目进行转型,成功地将技术成果进行转化,体现行政管理专业项目的自身价值,同时职业教育背景下学生行政管理专业教育园区应吸纳此行政管理专业团队,并可免费提供相关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培训空间及场所,免费提供行政管理专业培训服务等,此外还可以给予一定的项目启动资金,为实现项目快速顺利地开展。从行政管理专业辅导教师角度分析,应联合高校,选拔优秀的行政管理专业导师,到职业教育背景下学生行政管理专业园区进行指导教学,同时结合优质的行政管理专业项目,积极开展知识讲座,将专业知识与行政管理专业项目进行充分的融合,同时也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将理论教学与实践培养充分融合,实现行政管理专业园工作的高效化。

2.创新指导教师教学培训机制

例如,可成立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导师库,对于入选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导师库的专业教师,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同时也可以吸纳一定数量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指导成功人士到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导师库中,对职业教育背景下学生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团队中遇到的实际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指导问题进行疑难解答,并鼓励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导师,将教学科研项目成功的融入大学课堂,激发学生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指导欲望,提升教师教学创新理念。再比如,可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对于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指导教师与学生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团队合作运行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指导项目的,给予一定的资金资助和政策倾斜,加大对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指导,指导教师的考核力度,将科技转化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纳入考核标准等,以此激发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导师的培训与教学理念。

(二)拓宽教育教学内容

当前,职业教育教学背景下,行政管理专业知识体系的建立仍然以传统教学为主,缺乏一定的教学内容创新性,传统的教育教学知识体系的建立更加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但是想要搭建创新式的实践教学理论则需要长期的学习与发展,这样才能够不断地拓展基于职业教育的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任务的拓展。首先,教学理论仍然是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积极吸收,不能懈怠,要与时俱进。其次,实践教学是整个行政管理专业指导的关键内容,也是教学活动的中流砥柱,因此应加强建设、加强完善,从而实现教学内容及理论的改进,强化教育教学的实践。教学内容来源于现有的文献及编著等,集合现有研究学家的研究成果及课题结论等,经过时间的验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进而经过筛选组建成为连贯性的教育教学内容,同时应加强教师之间针对教学内容充实的沟通,这样才能够形成最佳的教育教学方案,因此要充分的利用行政管理专业领域的知识体系,丰富和健全教学内容,从而制定强有力的利于学生学习的知识体系。

第7篇: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范文

关键词:教育技术信息化;深化改革;教育教学

教育技术信息化环境为教育创新、教育科研以及教育进步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新时期,如何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借助教育技术信息化优势,提升教学效果,是当前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深化教育技术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首先需要明确信息化教育的重要性,其次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树立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第三,排除影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因素。

1教育技术信息化背景下深化教育改革的意义

在教育技术信息化的背景下,深化教育改革对于教育发展而言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首先,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教育能够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教育的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形势相互衔接,当今社会是科技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理念在诸多个领域中得到应用,加速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在教育技术信息化背景下实现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现代化,从根本上适应了社会的稳定发展。而信息化的教学模式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投入到实际学习中来,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在创新性的教学引导下,能够对学生的实际学习带来一定的启发。信息化技术的最终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信息化技术被学生认可之后,学生的思想意识会有所转变,更加理性地学习[1]。

2教育改革目标的确立

21世纪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科技是在人的研究下产生的,并且科研成果是为人而服务的。在教育技术信息化的背景下,实现教育教学的改革,需要明确教育改革的目标以及新时期教育教学的重点。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科技信息时代的核心内容,深化教育改革,也应注重以人为本、以生为根。通过合理教学方式来优化对于学生的培养,符合时展需求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基础[2]。其一,学生主体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采取主动式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知识比较被动,该种教学 模式为以往教育教学的主体形式。在这样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下虽然能够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但是却忽视了对于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教学效果不显著。在教育技术信息化的背景下,提升学生在实际教学中的主体性,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身份转换。微课、翻转课堂等形式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都是促进教育技术信息化发展的典型手段,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有效的提升,改进了传统的教学课堂形式[3]。其二,教学形式创新性。在信息时代中,教育技术信息化发展为学生提供了诸多的信息化学习设备,其中多媒体在课堂上的应用实现了教学形式的创新。该种形式充分利用科技信息技术设备与实际课堂内容相互结合,灵活处理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内容的呈现能够符合学生思维逻辑。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智能化思维导图教学形式,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制作教案,在知识导入的环节中,教师根据课程设计思维导图,通过多媒体智能白板系统,将知识分解,使得学生能够更加了解本章节课程结构。其三,教学理念变更。教育教学理念对于教育方式的影响重大,教育技术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理念的确立,以创新、民主、自主学习为核心,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养成,因此,在信息时代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学理念的转变,需要为学生创设有针对性的课堂活动,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同时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生汲取有助于学业的知识[4]。

3加速教育改革的对策

在教育技术信息化的背景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首先需要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其信息素养;其次,编制科学化的教材内容;第三,实现师生沟通,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3.1提升技工学校教师的专业素质

在信息化背景下,实现教学改革,首先需要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使得教师能够在平时的教学中感染学生。如在职业高中会计专业教学中,越来越多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得到应用,为了使得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能够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用最新的会计操作软件。在进行教学之前,要求教师能够熟练操作教学软件,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升个人专业素养,避免在教学中出现问题,导致学生难以学到真的实操知识。

3.2编制一体化的教材

科学的教学方法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教材,新时期信息化教学改革需要学校为学生编制有针对性的教材。如在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中,进行会计专业电算化课程改革,需要编制一体化的教材,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等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指导。为了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需要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考核,如制定一体化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摆脱以试卷论名次方式,实现对学生学习内容评价、考核、操作技能等级认定。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5]。

3.3师生沟通

信息化的教学改革下,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才能够为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同时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环节中所遇到的问题。传统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沟通方式仅表现在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该种形式下,学生很难将个人实际情况向教师汇报。信息时代下新媒体平台的产生,为教育教学中师生沟通提供了技术基础,如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都能够为师生沟通提供机会。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沟通机制,利用网络平台能够促进师生沟通,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探究,在相互帮助中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4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技术信息化背景下,深化教育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科技化教育发展对于教学改革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教育技术信息化的背景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首先需要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其信息素养;其次,实现信息化教材与教学同步,编制科学化的教材内容;第三,实现师生沟通,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胡春霞.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成人教育,2016(6):70-73.

[2]徐海霞.深化教育信息化建设,聚焦教学模式改革——以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16(6):148-149.

[3]崔学荣.“网络学习库”+“课堂引领”+“自主建构”三边合力教学e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教学信息化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教育课堂教学改革[J].教师教育论坛,2015(5):21-26.

[4]杨姝.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路径[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5(1):14-15.

第8篇: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现阶段,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不断提升的新形势下,传统教育的不足逐渐暴露出来,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职计算机教育应从多角度、多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实现教学效率与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

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经过了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师资力量与教学经验,在中职学生计算机专业技能培养上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但是在高校不断扩招,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得到持续提升的背景下,中职学校招生情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首先,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渐下降,学生学习基础较弱,学习能力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致使许多中职学生无法获取相应的职业技能,以致在校所学计算机知识能力不能满足工作岗位需求。其次,许多中职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热情不高,甚至存在严重的厌学心理,热衷于网络游戏、看小说等活动,在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学习活动时存在学习兴趣不高,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基于中职计算机教育这一现状,为了培养出优秀的中职技能型人才,中职计算机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二、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职计算机教育改革途径

1.基于就业导向进行明确的目标制定

中职计算机专业就业可以分为办公文秘、平面设计、硬件维修等多个方向,不同方向学生的计算机教育重点不同。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当明确不同专业培养方向,制定明确的知识与技能架构,以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当前,计算机应用人才市场与供应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中职计算机教学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专业结构与培养方向进行适当调整,对课程实用性进行设置,强调计算机知识实用性,遵循够用原则,对理论性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基于就业导向进行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以帮助学生提升专业实际操作能力,增加学生就业能力。

2.建议良好的教学环境

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改革离不开良好的教学环境建设。当前,许多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存在教学设备落后,安装版本较低等问题,这种教学环境之下学生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掌握能力将不能很好地满足就业后工作岗位需求。要实现中职计算机教育改革,就要根据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要求,从硬环境与软环境两个方面努力为中职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环境。中职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了解学生就业企业或者岗位的计算机设备使用情况,或者深入到计算机设备企业,对先进设备的生产情况进行了解,基于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备购买,优化计算机教学硬环境。同时,学生对教学环境的诉求要尽可能满足,此外还要不断完善校园网络体系,使网络教学得到普及。

3.创新教学方法

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信息化下的中职计算机教育改革要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就业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一些计算机专业如软件编程语言等,需要学生有较好的数学与英语基础,因此针对中职学生学习现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开辟专门编程学习班。又如进行Photoshop、Flash等图像视频软件学习时,可以采用“专业基础+专业技能课+实践课”的教学结构开展。除此之外,还可运用自主——发现式学习,引导学生自主的发现知识,将课堂交还给学生,使学生的发现意识以及学习意识得到提高。通过小组教学方式,让学生开展学习讨论,相互配合,对学生团队意识进行提升。还有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的内容特点,进行教学方法创新,使课堂教学过程更生动,课程教学模式更优化。

4.合理运用教学资源

传统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很难对知识点进行清晰的阐述,无法满足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需求。为了使教学资源变得更生动形象,改变传统教学的不足,教师可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教学资源更加直观与形象。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应用,将教学课件以及教学视频等资源上传至校园网络,通过对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与优化,帮助学生在课内与课后对学生资源进行及时的预习与复习,提升学习效率。此外,还可以在班级内建立网络学习小组,通过微信群等网络媒介帮助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使学生的学习问题得到及时的讨论与解决,并及时解决学生对所需信息的需求。

5.对评价体系进行完善

传统单一的笔试或者上机测试方式无法对中职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掌握程度进行科学评价,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职计算机改革应当根据学生基础以及能力水平,从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首先,要将学生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对于学生日常学习情况,实训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完整记录,具体到知识掌握程度、完成任务时间以及小组配合情况等,给出相应评价分数并作为该科目最终成绩的一部分。其次,要改变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引入学生自评与同组学生互评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对自身的优缺点有更清晰的认知,并树立起明确的改进方向。此外,在评价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保持,可以树立进步奖,努力奖等,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与督促。

三、小结

总而言之,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职计算机教育改革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发展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帮助中职学生提升专业技能,顺利地走入社会参加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同时,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不断优化,为促使中职计算机教育更加科学高效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宋迎春.浅谈中职教育中计算机信息化教学[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2).

第9篇: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范文

关键词:慕课教学模式;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慕课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慕课教学模式可以将世界各地的资源汇集起来。科学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可以使我国高职英语的教学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也为高职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创造了有利条件。高职学生相对高校学生来说,英文水平较低,英语学习比较吃力,若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厌倦感,因此对英语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很有必要。有效运用慕课方式教学,结合高职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一、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1.注重应试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应用能力的重要性

就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情况来说,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更注重以考试分数进行评价。最近几年,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开始实施分层式教育,但是在根本上仍然没有从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英语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运用能力大大降低,课堂气氛沉闷、枯燥,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2.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参差不齐

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广泛,有普通高中毕业生,也有中专或技校学生。由于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地区,受教育的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在英语水平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此外,英语是一门知识内容相对复杂、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再加上高职院校教师的教育方式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生转变,导致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之路受到层层阻碍。

二、慕课教学对高职英语教W的影响

1.改革教育模式,顺应时展

目前高职院校基本上采用的都是传统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被动接受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慕课教学模式的引进彻底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在慕课教学的引领下,每位高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英语水平、学习能力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自由掌握学习进度。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帮助高职学生学习英语,从沟通和交流中得到更多的信息,慕课平台特地设立了课程论坛。若学生对学习内容存在疑问,可以在平台上提出问题,教师和其他学生帮助其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英语水平获得更大的进步。

2.对教学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实现资源共享

由于各地区的教学资源不尽相同,英语教学的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而慕课教育模式很好地改善了这种不均衡的教育状况,使高职学生能够在平台上享受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当前,慕课网站上有众多优质的英语教学资源,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由此可见,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慕课在英语教学资源的分化和整合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更有利于高职学生学习英语。

3.为英语教学提供有效的切入点

对于高职教育来说,慕课教学模式对其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体制改革也有重要影响。从长远发展来看,慕课教学为高职院校的教育体制改革提供了切入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其中存在许多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枯燥乏味,学生在学习中容易产生抵触心理。而慕课教学的出现,使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更加自由、灵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英语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慕课模式打破了常规,其构建出顺应时展的新型教育模式。在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慕课教学模式可以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分配,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慕课教学拥有全新、丰富的教学课程,合理运用慕课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英语具有重要作用。今后,教师要积极对慕课教学进行研究和实践,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霍红,刘妍.慕课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2014(8):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