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技扶贫总结范文

科技扶贫总结精选(九篇)

科技扶贫总结

第1篇:科技扶贫总结范文

一、工作成效

(一)、激发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农民在培训中得到实惠,主动求教、主动咨询人次越来越多,要求参加培训的人数越来越多,热情高涨。培训培养了新一代农民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营造了学科学、用科学,依靠科技发展生产、发家致富奔小康的氛围。

(二)、加快了贫困乡村农民脱贫致富步伐。通过加大新品种、新技术、配方施肥的培训力度,使农民的生产经营思维有了转变,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的人越来越多。

(三)、促进了特色农业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培训思路,推动了主导产业水平的快速提高,扩大了新优技术的幅射面,促进了“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发展。

(四)、培养了农业技术员队伍和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我们聘请了**名专业教师进村搞好技术指导,在开展培训的同时进行广泛的技术交流。培养了新一代农民的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学员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践中成为新一代的主力军,成为留得住、用得上的乡土人才。

通过2011年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参训学员的整体科技素质进一步增强,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带动周边农户扩大种养殖规模。

二、主要做法

(一)、部门联动、整合资金。与县农业局、农业特色办公室联合,成立了农民科技培训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方案》,对培训目标、内容、对象、时间、方法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突出重点、整村推进。以村为单位,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模式,举办多种形式的教学培训班,重点培养新农村带头人、农民技术员和骨干农民。围绕主导产业和资源优势,在村里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积极开展培训、咨询、示范和推广服务,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和新方法。

(三)、注重实效、方便农民。此活动在2个重点乡镇开展,聘请省市技术专家下乡讲课,及时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等传送给农民。此参训人数达**多人次,指导农民**余人,共发放农民培训材料**多套,培训资料**多份,从而使学员能够在听取理论课的同时,有较系统完整的学习材料,为复习、自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巩固了教学成果。

(四)、点面结合,辐射带动。一是抓好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典型引路,又要总结经验,积极引导,促进农民培训工作的全面开展。如:****,通过培训学习,麻鸡养殖由原来的**羽扩大到现在的**羽,通过科学养殖及时的运用及场地规划,极大地降低了养殖成本,今年收入**余元,在黄民芝的带动下,临近乡村的**余农户养殖麻鸡规模不断扩大,现养殖规模仅略少于**镇;**学员通过培训水稻栽培技术,科学种植水稻,扩大种植面积**余亩,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发展水稻种植近**余亩;二是支持和指导他们成立各种专业协会和技术协会,做好各种跟进服务。如**发展木竹加工业,成立**县相山镇竹木合作社,该合作社通过办厂经营,争取林业部门中、幼林抚育及阔叶林封山项目,实现人平均增收**元;三是龙头企业带动,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扶贫机制。**有限公司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与农户签订了最低保护价收购合同,使该县麻鸡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产供销良性发展。

三、存在问题

第2篇:科技扶贫总结范文

为了响应国家科技扶贫的政策,完成脱贫攻艰的任务,也感谢省委组织部和沈阳农业大学对我的信任,委派我做为驻乡扶贫干部,2019年11月开始,在******工作。

在这一年中我参与走访了全乡12个村500多的贫困户,完善了贫困户明白卡的准确信息核对。在2020年很荣幸成为辽宁省科技特泒团的一员,及时了解并协助解决现存在的问题,目前已得到部分解决。我乡80%的农业生产以香菇为主,是部级产业强乡,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现在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菌棒原材料资源受限,在制造菌棒过程中,灭菌技术不完善,香菇废弃物污染环境等。

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特点,我主持了一项‘以香菇废弃物为基质的新型有机肥的研制与应用’的项目,以解决当地农村环境污染的部分问题。在驻乡扶贫的工作中,根据国家新时代教育的需要,不忘教育扶贫。一年多来一直在帮助当地开展扶贫工作,了解到养马甸子乡中、小学校有很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于是就积极联系到PFP助学公益团队来到乡里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

2020年10月29日上午,本人携手PFP助学公益团队来到****乡,对中学生:吴春燕和董金雨,以及小学的王宇涵、刘毅林和吴广富5名品学兼优又经济困难的同学进行资助。在养马甸子乡政府副乡长虞洪德、养中孙校长和中心小学校长单新宇的陪同下与接受资助的学生和学生家长进行了座谈交流。随后,我和乡里领导以及PFP助学公益团队一行对5名受资助同学的家庭进行了走访,并带去了助学金和书包、大米、食用油等学习和生活用品,共计资助现金3000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用学到的知识就是为了更好的为国家服务。我做为第三批科技扶贫驻乡干部的一员,争取为基层带来更多的农业科技资源,为贫困乡镇早日脱贫做出贡献。

第3篇:科技扶贫总结范文

2020年一场席卷全世界的新型冠状病毒带来太多的不确定性,脱贫攻坚战突遇疫情阻击战,脱贫面临艰巨挑战,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很大。中央企业作为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生力军,认真学习领会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勇于担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保利国防中心作为保利集团下属企业,是以国防科技开发为主业,践行国家军民融合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使命,建立了科技成果供需对接转发服务能力、科技项目培育服务能力。在履行央企扶贫职责时发挥自己的优势开展科技扶贫、产业扶贫的实践。

2020年7月22日,在北京第二轮疫情降级为三级的第一周,保利国防中心支部书记兼总经理王军带领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军民融合领域中心的企业家霍一兴总、科学家陈从喜博士等一行四人赶赴“中国扶贫第一村”福建宁德赤溪村考察对接。针对前期介绍北京仲基应用技术研究院的低能耗智慧植物工厂项目落地情况及赤溪村所拥有的福鼎白茶资源综合利用调研,促进赤溪村科技扶贫工作提升发展。

赤溪村,是宁德福鼎市磻溪镇下辖的一个少数民族畲族行政村。曾经的赤溪村,集“老、少、边、穷”于一体,280多户村民分散居住在14个“五不通”的偏远畲族自然村,村里的群众过着“家家竹木屋、顿顿揭锅难”的艰辛生活。1984年6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王绍据“读者来信”及评论员文章《关怀贫困地区》,披露福建宁德下山溪贫困生活情景,赤溪一跃进入全国视野。由此,赤溪村便有了“中国扶贫第一村”的称号,村民们发扬“滴水穿石”闽东精神,艰苦奋斗、顽强拼搏走出了一条从“输血”到“造血”的科学扶贫、精准扶贫之路。

来到在中国精准扶贫政策下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在村接待中心,曾在2016年与连线过的村支书杜书记、运营公司团队王万里等一行热情接待了王军书记一行,并带领到村里的文旅项目和自然景观进行了简单参观,又到正在实施的北京仲基应用技术研究院的低能耗智慧植物工厂项目建设现场查看。大家边看边讨论,针对赤溪村的高山峡谷的地理地貌及人多缺地现状,探讨在不破坏青山绿水的条件下,结合现状搞资源节约型、循环利用型的科技扶贫与产业扶贫之路。

在参观完村容村貌后回到村党支部委员会驻地,随即在村党支部会议室召开了座谈会。王军总首先发言,保利国防中心一行来赤溪村考察对接,是保利集团党委高度重视军民融合、精准科技扶贫的工作安排,也是一次科技扶贫的党建活动。希望能发挥央企的政治优势,科技专家、军民融合型企业等资源优势,在乡村振兴、科技扶贫等工作中,与赤溪村这个桥头堡密切沟通,找到合适的结合点,做出应有贡献。

赤溪村领头人、曾与连线汇报工作的网红书记杜书记致欢迎辞。杜书记首先欢迎王军总一行在烈日炎炎的大暑节气这一天来到赤溪村考察对接,并代表村两委感谢保利国防中心对赤溪村的关心和支持。接着,杜书记具体介绍了村的主要现状及发展历史,重点提到当下主要任务:赤溪村在扶贫文化和思想教育这个中心指导下,努力打造“三带”:产业示范带、组织示范带和振兴示范带,实现“四村”:综合改革示范村、党建示范村、全国脱贫致富示范村和美丽乡村示范村。大家都为赤溪村的持续发展和进步表示祝贺,并为杜书记肩负的时代重任表示加油助力。

第4篇:科技扶贫总结范文

在适应形势、解决“三农”上下功夫。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所作的重大决策,更是提高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根本之路。要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强化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的目标责任。一是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要求,把握市场需求与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的结合点,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以种植、养殖业为重点,积极组织开发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新材料,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竞争力,发展区域型特色经济。二是结合当地实际,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组织创办一些投资少、见效快、覆盖广、效益高,有助于群众走上富裕之路的“短、平、快”项目,广开就业渠道,加快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三是着眼于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交通、通信、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发展植树造林,建设生态农业工程,开发生态型、环保型、节水型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为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实现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在突出重点、科技扶贫上下功夫。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是贫困地区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它不仅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技术支持,推动经济规模的扩大,而且能够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推动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升级。开展科技扶贫工作中,要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强化“科教兴农”意识,把支持当地发展文化教育亊业、提高人口素质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继续坚持开办科技培训班、培养科技骨干、建立科技示范户等行之有效的做法,从根本上提高农民脱贫致富的能力。组织积极投入科技推广应用活动,因地制宜地创办一些科技田、科技林、科技厂等,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带动当地群众真正相信科学、依靠科技致富,自觉在增加农产品科技含量、提高质量上找出路,促使扶贫开发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中,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契机,在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全社会的合力作用,巩固扶贫成果,加大攻坚力度,为推动续轮扶贫开发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如何组织实施,重点应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在高度重视、深化认识上下功夫。对贫困地区集中实施区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和带动全局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突出问题。虽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胜利实现,但应看到脱贫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扶贫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尤其贫困地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当薄弱,贫困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还没有质的改变,贫困地区社会、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观,已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生活水平还不够稳定,遇上自然灾害很容易返回到贫困状态。因此,巩固温饱、消除贫困、缓解地区差距,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和尖锐挑战。要用全局的、发展的、战略的观点,从壮大地区经济、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宏伟目标的高度,充分认识新一轮扶贫开发的重要意义,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和“脱贫不脱钩,致富奔小康”的观念,在稳定解决温饱,巩固扶贫成果的基础上,始终坚持把社会成员中最低收入人口作为扶贫开发的基本对象和主要目标,不失时机地推动扶贫开发向更深层次发展。

在适应形势、解决“三农”上下功夫。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所作的重大决策,更是提高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根本之路。要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强化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的目标责任。一是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要求,把握市场需求与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的结合点,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以种植、养殖业为重点,积极组织开发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新材料,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竞争力,发展区域型特色经济。二是结合当地实际,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组织创办一些投资少、见效快、覆盖广、效益高,有助于群众走上富裕之路的“短、平、快”项目,广开就业渠道,加快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三是着眼于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交通、通信、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发展植树造林,建设生态农业工程,开发生态型、环保型、节水型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为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实现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在突出重点、科技扶贫上下功夫。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是贫困地区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它不仅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技术支持,推动经济规模的扩大,而且能够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推动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升级。开展科技扶贫工作中,要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强化“科教兴农”意识,把支持当地发展文化教育亊业、提高人口素质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继续坚持开办科技培训班、培养科技骨干、建立科技示范户等行之有效的做法,从根本上提高农民脱贫致富的能力。组织积极投入科技推广应用活动,因地制宜地创办一些科技田、科技林、科技厂等,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带动当地群众真正相信科学、依靠科技致富,自觉在增加农产品科技含量、提高质量上找出路,促使扶贫开发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小陈老师工作室出品]

在强化责任、组织领导上下功夫。组织实施新一轮扶开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纳入经济开发的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统一组织、统一实施。继续坚持定点扶贫、包村扶贫、结对扶贫等传统做法,采取“八到村八到户”(部门帮扶到村、干部结对到户,资源开发到村、承包经营到户,扶贫项目到村、资金落实到户,支柱产业到村、种植计划到户,科技网络到村、技术指导到户,服务组织到村、流通信息到户,建设规划到村、‘五改三建’到户,扶贫目标到村、考核结算到户。)的措施,并建立健全领导负责、检查讲评、定期分析、总结表彰等制度,促使这项工作步入制度化、经常化轨道。要始终把扶贫开发的着眼点放在促开发、促进步、促发展上,克服形式主义、,防止急功近利、做表面文章等不良倾向。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断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思路,制定新措施,促进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5篇:科技扶贫总结范文

一、城步县扶贫开发形势分析

1.贫困人口多。城步县总人口28万,其中农业人口20万,占全县总人口的70%。全县12个乡镇,292个行政村,其中90个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村,占全县总村数的30%,人均纯收入在2300元扶贫标准以下的贫困人口14.5万人。

2.贫困程度深。一是生活和生产条件特别困难的村和农户占有相当比重。据摸底统计,目前全县农村尚有特困人口3.3万人,占农村人口的16.5%。其中0.8万人需要以异地开发移民的方式才能解决温饱问题。这些农户分布在白云库区、边远乡镇。二是赖以生存的资源人均占有量低,剩余劳动力多。据统计,乡村实有劳动力6.1万人,其中3.6万人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占劳动力总数的59%,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突出,其中贫困重点村的劳动力问题更为突出。

3.返贫问题突出。一是自然灾害频繁。由于地理自然条件差,气候恶劣,干旱、洪涝、霜冻等自然灾害频繁,十年九旱,一年多灾,农业生产条件脆弱,生产力水平低,收入不稳定。“大灾大返贫,小灾小返贫”,“丰年温饱,灾年返贫”现象比较普遍。二是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和省基本上未在城步县建设大项目,造成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差。贫困地区财政收入低,自身投入能力差,贫困农民自给有困难,用于生产投入则更少,缺乏“造血”功能。与生产发展相关的水、电、路、通讯、学校、卫生等基础设施很落后。三是因学、因病、因灾等返贫问题突出。贫困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中高级教育(含高中、中专、大学)学费增长过快,支付孩子读书的高额学费是导致返贫的新因素。贫困村是各类疾病的高发区,医药价格不断上涨,求医看病是人们的巨大负担。因病返贫人口多,返贫率达30%以上。

4.人口素质低。一是思想上存在等、靠、要等依赖思想,社会参与能力低。二是改变贫困落后的经济意识差,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缺乏利用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发展经济的意识,固守“种田吃饭”的小富即安的传统生产经营模式。三是贫困村从事种、养专业科技人员少,在贫困人口集中的区域更为突出,直接影响先进科技的推广与运用,贫困群众接受技术服务的机会则更少。四是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十分落后,有一部分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小学达不到“普九”的标准,师资力量弱,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辍学现象比较多。全县有1.5万人是文盲,贫困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占60%以上,初中文化程度的占不到30%,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则更少。

二、城步县贫困农村扶贫模式构思

(一)基本扶贫模式。

主要由城步县农村贫困状况和经济发展形势决定。现阶段城步县贫困农村基本扶贫模式是“输血”与“造血”,“救济”与“开发”相结合的、以开发式扶贫为主的一种复合型扶贫模式。

城步县是国家扶贫、西部开发的工作重点县,增加国家和省财政对城步县贫困农村的基础建设的重点投入,从根本上改善农村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增加其“造血”功能,壮大自身扶贫开发的实力,稳定实现脱贫致富和自我发展能力。

(二)核心扶贫模式。

“科技示范、项目辐射”是城步县农村扶贫开发进村入户的新模式,也是核心扶贫模式。

第6篇:科技扶贫总结范文

一、认清形势,深化对扶贫开发重要性和艰巨性的认识

1、充分认识扶贫开发的重要性。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将贯穿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贫困地区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最薄弱的区域,贫困人口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最弱势的群体。近几年来,我县扶贫开发通过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紧密结合,农村贫困面貌明显改观,贫困群众综合素质有较大提高,农村经济社会取得较快发展,但农村贫困问题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当前,全县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自我发展能力还很弱,贫困农村落后面貌还没有根本改变。如果不尽快改变这种状况,让贫困人口富裕起来,减少贫困人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如期实现。因此,加快贫困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改善贫困人口生活,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充分认识扶贫开发的艰巨性。一方面,消除贫困的形势越来越紧迫。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加快,贫困地区的发展与全国的发展差距在继续扩大,城乡差距、农村中的贫富悬殊都在不断拉大,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内部更为严重。另一方面,消除贫困的难度越来越大。目前我县扶贫开发虽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至2007年末,全县农村仍有17149绝对贫困人口和21996低收入人口。国家今年将出台提高扶贫标准的政策,按照新的标准,全县贫困人口又将大量增加。同时,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的低收入人口,其标准和层次都很低,基础很不稳固,自我发展能力弱,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差,收入波动大,极易返贫。为此,我们要对照党的十大七精神,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总结扶贫开发经验,找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把扶贫开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协调各方资源,谋划长远发展,综合治理制约贫困乡村发展的突出问题,提高扶贫开发水平。

二、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工作原则

3、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五个统筹”的基本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把扶贫开发纳入纵深推进“秀美繁荣创业诚信文明和谐”新赣县发展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以扶贫开发重点村为主战场,瞄准贫困人口,发展主导产业,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

4、总体目标。通过重点解决贫困乡村基础设施条件差、贫困群众收入低、自我发展能力弱的问题,使贫困乡村实现稳定持续发展,尽快走上富裕之路,把贫困乡村建设成为符合“五新一好”要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期间,确保我县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每年各递减10%,至年,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

5、工作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科学发展、开发式扶贫的原则;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的原则;坚持因地因户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

三、瞄准贫困人口,创新扶贫方式,切实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6、摸清贫困底数。全面开展贫困现状调查,进一步摸清贫困底数,贫困户的认定要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要求,组织群众参与,以村为单位每年将贫困户张榜公示,建档立卡,动态管理。

7、政策资金帮扶。切实解决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生活保障问题,全面落实农村低保政策,确保农村贫困人口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以开发式扶贫的方式解决低收入人口脱贫致富问题;充分发挥扶贫到户贷款作用,帮助解决贫困户发展生产缺乏资金的问题。县政府将根据财政增长情况逐年加大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

8、智力技能帮扶。全面落实九年义务教育,贫困户子女入学实行“两免一补”资助政策;切实做好贫困学生的救助工作,政府建立贫困户子女就读大学救助基金,对考入大学无钱就读的贫困户子女给予救助;对贫困户家庭劳动力实行免费短期技能培训;组织贫困户家庭初高中毕业生参加中高级技能、学历培训;有计划地安排贫困户劳动力参加农函大学习。

9、医疗帮扶。更加重视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全面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重点解决贫困人口就医困难,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病致贫返贫人数。

10、分类帮扶。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措施,分类实施扶贫。对贫困村通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群众摆脱贫困;对生存环境恶劣的地区,通过移民搬迁改善贫困群众生存环境;对住危房或居住条件十分落后的贫困户,要以积极的态度,采取过硬的措施,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扶持贫困户实施住房改造;因户因人制宜,一户一策,实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制度,切实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四、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11、工作对象及扶持保障。重点是全县19个乡(镇)55个扶贫开发重点村,以及今年新增的61个扶贫开发重点村。专项扶持资金确保每个扶贫开发重点村五年50万元,分年到位。

12、完善扶贫开发规划。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重点村“”扶贫开发规划。扶贫开发规划要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基础上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确定,重点确保改善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项目、重点产业项目以及提高贫困劳动力技能的项目。

13、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年度计划到县的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以村为单位,县将调出10—20%的整村推进资金,对扶贫开发重点村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考评,实行奖惩。

14、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切实加强扶贫开发重点村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在整村推进工作的重要作用,加强对扶贫开发重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培训教育,提高实施整村推进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巩固发展整村推进成果。

15、抓好中央苏区连片开发工作。重视中央苏区建设,开展中央苏区贫困状况调查,理清工作思路,为实施中央苏区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做好基础工作,积极争取将赣县纳入全国全省贫困地区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扶持的重点。进一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调动各方力量参与中央苏区整村推进连片开发。

五、稳步推进移民扶贫,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存环境

16、制定和实施移民规划。进一步摸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移民扶贫规划,分年有序实施,长期坚持,分级履行职责,层层抓好落实。

17、移民范围和条件。对全县的库区、深山区、严重水土流失区、少数民族特困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等生存条件恶劣的地区,以居住点或自然村为单位按照先易后难、先远后近的原则,实施扶贫移民搬迁。将各迁出点中没有能力搬迁的特殊困难群众作为整体搬迁的重点,采取政府补助、部门扶持、社会捐赠、个人借贷等办法,解决搬迁建房问题。

18、搬迁目标和安置方式。根据“整村搬迁、异地安置”和“县负总责、乡(镇)抓落实”的原则,采取“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办法,2008—2010年计划实施移民搬迁5000人以上的目标,并达到“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的。以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和有土安置与无土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并按优化人口分布、方便就学就医、与城镇化结合、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的要求选择扶贫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

19、落实政策。县政府按规定落实移民扶贫配套资金,每年将移民集中安置点的建房土地列入规划,优先考虑并切实加以解决,建房土地只能按成本收取费用;县财政将根据移民扶贫工作需要,落实移民扶贫工作经费;有关部门要把移民集中安置点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列入规划,优先安排解决,提高集中安置点建设标准;对有土安置和无能力耕作的移民户,其原有土地要进行流转,不得荒芜。优先考虑移民户的就业问题,加强对移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培训,加强移民后续扶持。无土安置的每户至少有1个劳动力稳定就业,通过帮助流转山地种果或支持发展养殖业等多种途径,妥善解决移民户的生活出路问题。

六、积极发展扶贫产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20、打造“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增收渠道,积极搞好产业化扶贫,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扶贫小额到户贷款贴息资金主要用于扶持贫困农户发展扶贫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扶贫项目贷款贴息资金主要用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覆盖农村,带动农民产业增收。全县每年适当安排扶贫资金用于发展扶贫产业。“”期末,每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均要建立1个有较稳定收入来源的主导产业,全面提高贫困乡村群众收入和生活水平。

21、抓好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技示范带动。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围绕扶贫主导产业,结合发展现代农业和“一村一品”产业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群众产业发展技术水平。科技扶贫示范项目原则上用于发展扶贫产业,充分发挥科技扶贫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

七、扎实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贫困劳动力综合素质

22、认真组织转移培训。全县要结合农民知识化工程和劳动社会保障再就业工程,认真抓好转移培训对象的招生、培训、转移工作,确保3年完成6000人培训转移任务。扶贫部门要加强对培训基地监督管理,指导督促培训基地按要求组织实施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培训基地要充分发挥效能,按照“符合实际、有利就业”的要求科学设置培训专业。坚持“长短”结合、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采取订单培训、校企联训等形式开展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着力抓好扶贫开发重点村“一村一名中专生和中高级技工”“一户一名中职生”技能与学历培训。认真抓好贫困劳动力中短期技能培训。积极探索逐步提高培训补助标准、提高培训质量的新途径。

23、努力提高转移培训成效。扶贫部门要加强与劳动就业部门、用工单位、培训基地之间的联系合作,不断拓宽转移就业渠道,培训基地与用工单位要签订培训就业合同,提高转移就业率。积极加强与工业园区企业的对接,解决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问题。进一步提高培训转移就业成效,实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稳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在依托省、市培训基地开展培训的同时,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整合培训资源,多措并举,广泛开展各类中短期技能培训活动。继续办好农函大,充分发挥乡土能人作用,建立起一支扎根基层的科技扶贫队伍。

八、不断拓展社会扶贫渠道,营造“大扶贫”氛围

24、积极开展单位定点扶贫。加大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定点扶贫的力度。各帮扶单位要把定点帮扶工作列入本单位工作重要内容,要制定定点扶贫规划和计划,结合干部培养,选派得力干部,组成工作组驻村,直接帮扶到村,每年实实在在为贫困乡村办好事、办实事。派出单位要从政治、生活、学习等方面关心定点扶贫干部。各级领导和各帮扶单位要尽可能选择到扶贫开发重点村挂钩帮扶。

25、扎实开展党员、领导干部“321”结对帮扶。按市级干部3户、县(处)级2户、科(局)级1户的要求,选择本人或单位所挂县、乡、村开展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把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列为结对帮扶的重点。参与结对帮扶的干部要根据帮扶对象的实际情况制订帮扶计划,每年至少三次上门服务,从帮理清思路、帮资金技术、帮发展产业、帮培训转移、帮增加收入、帮移风易俗等方面,给结对户提供帮助,增加收入。对“321”工作要进行造册登记。县委将进一步完善结对帮扶监督考核机制,每年对结对帮扶绩效进行考核检查和通报,并作为考核领导干部个人的重要内容。有帮扶能力的党员每人帮扶1户贫困户。

26、进一步拓宽社会扶贫渠道。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积极创新企业帮村带户工作机制,努力形成“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互利”的发展格局;积极创新爱心人士捐赠工作机制,努力搭建受捐平台,为爱心人士和贫困户之间的帮扶活动牵好线、搭好桥。对捐赠50万元以上的爱心人士,县政府授予“荣誉市民”称号;积极创新对外联络工作机制,争取更多的国内外社团、企业、慈善机构的扶贫援助;积极探索企业家、国内外经济集团参与扶贫的路子;加强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争取多方面的扶贫资源帮助实施扶贫开发。

九、严格扶贫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7、严格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和监督。坚持县级财政报帐制度,严格实行扶贫资金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专款专用;继续执行和完善扶贫项目三级申报、项目责任、项目验收等十项管理制度。认真执行省《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办法》,把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绩效作为创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坚持扶贫项目资金公开、公示制度;加强对扶贫资金的检查和审计,防止出现违规违纪问题。

28、强化扶贫资金整合。坚持扶贫资金和涉农资金的有效整合,捆绑使用,确保扶贫资金和涉农资金用于群众最需要、受益覆盖面最广的项目上,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十、切实加强领导,强化部门配合

29、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党政组织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断增强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强化宗旨意识,进一步树立“亲民、为民、富民”的理念,加深对贫困群众的感情,把党的宗旨体现在执政为民的具体实践中,全心全意为贫困群众服务。进一步落实和强化扶贫开发工作目标责任制,扶贫开发工作主要领导负责制,把扶贫开发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把扶贫开发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坚决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30、明确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关注贫困弱势群体,推进扶贫开发,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积极配合,全力支持,树立扶贫开发一盘棋的思想,合力搞好扶贫开发。

财政部门对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要予以支持,确保上级下达的财政扶贫资金和配套资金计划落实到位。

交通部门公路建设资金应重点考虑改善贫困乡(镇)、村和移民集中安置点的交通条件。

发改委以工代赈资金应主要用于贫困乡(镇)的公路、农田水利、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

教育、卫生部门每年要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专项用于贫困乡(镇)、村和移民集中安置点修建学校和卫生服务机构。

广电部门着重抓好扶贫开发重点村和移民集中安置点的“村村通”工程。

国土资源部门对移民集中安置点的移民建房用地给予免费审批(省级以上规定的费用除外),每户只收取证书费10元。

城市建设部门对扶贫开发重点村和移民集中安置点优先、优惠进行规划设计。

供电部门要保证扶贫开发重点村和移民集中安置点的正常用电。

地税部门对社会捐赠和各级财政扶贫资金用于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的项目,按税收政策予以减免地方税;对企业公益性捐赠的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所得税前扣除。

地矿部门要对贫困乡村的地质灾害情况进行调查,对易发生山体滑坡致使房屋倒塌的,要向有关部门提出移民建议。

科技部门要充分发挥科技人员作用,组织科技人员深入贫困乡村开展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科技扶贫活动。

统计部门要加强与扶贫部门的协调,从有利于赣县争取扶贫开发政策的角度出发,及时搞好贫困人口的调查统计。

农村信用社要发挥农村金融网络优势,积极为贫困户发展生产提供扶贫贴息贷款;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要支持扶贫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扶贫产业,促进贫困农户增收。

扶贫部门要以“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履行扶贫开发工作职责,充分发挥扶贫开发部门职能作用,积极当好党委、政府参谋助手。加强调查研究,求真务实,深入基层、深入贫困农户,密切与贫困群众的血肉联系;勇于开拓创新,提高工作效率,以科学的态度、扎实的工作、过硬的作风,把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关怀落到实处;廉洁勤政,时刻保持扶贫干部的良好形象。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扶贫干部业务水平、综合素质和组织实施扶贫开发工作的能力,提高扶贫开发水平。

民政、林业、水利、劳动保障、就业、司法、计生、农业、文化、果业等与扶贫开发相关的单位部门,都要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的要求,结合自身工作职能,履行好扶贫开发职责,特别是在资金安排、惠农政策落实等方面与贫困乡(镇)、村相衔接。

第7篇:科技扶贫总结范文

一、工作情况

(一)、认真做好了扶贫项目专项资金自查和迎检工作

根据省、市、县关于开展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的统一布置和要求,3月份我们会同县财政局深入到有关乡镇和项目上,对XX年和XX年年的扶贫资金使用及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自查; 5月份,**市扶贫办、财政局赴**检查组对**XX至XX年年度扶贫专项资金进行全面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及时进行了认真整改。XX年、XX年年我县共有扶贫开发资金363.9万元。 XX年173.1万元,其中发展资金146.9万元(新农村建设资金50万元,整村推进资金51万元,“雨露计划”培训资金5.2万元,省配套机动项目资金23万元,移民扶贫资金11.8万元,项目管理费2.6万元,统计监测费1.3万元,科技培训费2万元),财政扶贫贴息资金26.2万元。XX年年190.8万元,其中发展资金178.7万元(新农村建设资金50万元,整村推进资金54万元,“雨露计划”培训项目资金6.9万元,省配套机动项目资金29万元,项目管理费2.2万元,统计监测费1.3万元,科技培训费2万元,市配套项目资金20.30万元,县配套项目资金13万元),财政扶贫贴息资金12.1万元。从检查情况看,扶贫资金在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提高贫困群众生活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一定成效。

(二)、切实组织8个重点村整村推进工作

抓好了2010年扶贫项目的申报工作。组织8个重点村本着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贫困人口真正受益的原则,根据群众意愿,科学合理的从整村推进扶贫规划中挑选项目,共上报公路建设、水利设施、学校建设、科技培训等13个项目。争取到财政扶贫资金104万元。

(三)、全力推进 “民生工程”。一是积极探索“雨露计划”新途径

在市扶贫办及**职业技术学院关照和支持下,我们在**镇、**乡举办“雨露计划”走进农民走近农民培训班,针对留守农民,特别是留守妇女,拓展培训内容,请本县种养高级农艺师、拔尖人才讲授通俗易懂的果树栽培和麻鸡散课,受到农民朋友们的热烈欢迎,培训人数600人。二是以县培训基地为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00人,本县工业园区培训40人。根据市场和县工业园区的需求,拓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渠道,正确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确保每一个贫困家庭有一个劳动力接受培训,并稳定转移就业。

(四)、社会扶贫工作有了新的突破

整合社会扶贫资源,树立“大扶贫”观念,是新阶段社会扶贫工作的重点,也是扶贫开发工作中深具潜力的重要方面。一是争取中国扶贫基金会冰冻灾害救援物资26万元。今年1月12日到2月4日,**出现历史罕见冰冻灾害,给农村经济和群众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我们积极向中国扶贫基金会争取冰冻灾害救援物资,在我们的努力下,中国扶贫基金会及时援助26万元支持我县抗灾自救,其中**乡救灾粮食6万元、**乡七分村救灾化肥20万元。二是争取**省委党校第32期青干班学员来我县**乡结对帮扶。6月4日,省委党校第32期青干班全体学员在常务副校长的带领下,冒着烈日酷暑,来到崇仁县六家桥乡中心小学开展献爱心捐助贫困学生活动。结对帮扶20名贫困学生,并决定将一直帮扶这些贫困学生至中学毕业,并解决学校一些基础设施。三是落实党政部门和企业定点包扶重点村工作。在县直单位机关开展以“党旗引领致富路,携手共建新农村”为主题的定点包扶贫困村工作,确保全县“十一五”8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每个村都有一个县直机关单位或企业定点帮扶。四是开展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和县委组织部联合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开展“1+1”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全县结成470对帮扶对子。

(五)、加强扶贫项目的监督、检查、实地工作

规范扶贫资金的作用。坚持扶贫项目的公示、招标、报帐及审计制度。切实做好贫困人口的动态监测工作,加大扶贫立法工作力度。

(六)、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加强县城经济发展及招商引资工程

我们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积极做好县里的中心工作,把招商引资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2010完成招商引资工作任务XX万元(其中国品麻鸡发展有限公司进资金950万元,****客商楼明伟创办的“**县万鑫铜材有限公司”1000万元)。

二、存在问题

(一)、扶贫攻坚难度大

目前,大多重点乡村自然条件恶劣,信息闭塞,群众观念落后,科技素质低等综合贫困因素交错制约,又因今年情况特殊灾返贫现象严重,农村低保体系不健全,覆盖面小,部分特殊困难群体缺乏必要的救济保障,解决温饱问题和巩固扶贫成果难度大。

(二)、基础条件差

虽然今年做了很多农村基础设施的工作,但是大部分贫困乡村灌溉设施遭自然破坏严重,配套服务跟不上,有效灌溉面积少;乡村道路差,附属设施不到位,晴通雨阻现象比较严重;贫困乡村饮水难、上学难、耕作难、就医难和居住条件差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基础设施滞后仍然是制约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1]与2010年县扶贫办工作总结相关的文章:

【返回 栏目列表】

(三)、龙头企业弱小

全县产业化龙头企业少、规模小,产业链条短,对优势产业和产品开发不足,加工转化率低,“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机制还不健全,辐射和带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能力不强。

(四)、资金投入少

按照“十一五”五年规划,我县8个重点村年均扶贫资金仅10万元,要实现贫困村脱贫目标,靠现在投入的扶贫资金是远远不够。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群众自筹能力有限,影响了扶持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加之县财政困难,配套资金不足,全县贫困乡村基础设施进程缓慢。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2010年,我们必将全面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以整体推进为载体,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力求实现三个突破,即促进农产品专业化发展,在改变贫困村基础条件上实现新的突破;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实现产业化转移;进一步提升农民自身素质,在培养创业型农民上实现新的突破。

明确扶贫目标,着力抓好8个重点村的整体推进工作。坚持“一个中心”即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中心,推进扶贫开发方式创新,把握“一个重点”即以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为重点,确保扶贫开发工作整体推进实现实施“一大战略”,就是着眼新的形式和贫困村的实际,大力实施贫困户增收战略。做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扶助一批龙头企业,培训一批创业型农民。

(一)进一步加强重点村的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着力推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贫困人口素质的社会事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建设、改变村容村貌的文明建设、规范有序的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以班子建设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等六大建设,重点抓好重点村项目实施,确保通过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

(二)抓好扶贫项目的实施工作

加强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同时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专户运行。年底前全面完成项目,确保8个重点村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农民收入有所提高。

(三)认真做好扶贫贴息贷款工作

充分发挥扶贫职能作用,为崇仁经济发展服务,为符合扶贫贴息贷款的企业争取扶贫贷款。

(四)做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积极拓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渠道,正确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并稳定转移就业。

(五)扎实做好实用技术培训工作

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要求,注意发现、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将再举办一期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以提高贫困群众劳动技能,促进增收。

(六)切实抓好产业化扶贫

继续在8个重点村搞好产业化扶贫,因地制宜实施好“一村一品”。在**镇推广树莓栽培;在**乡两个重点村培育更多麻鸡散养大户;在相山镇陈坊村搞好木竹加工产业。充分发挥优势农业产业,使其真正成为重点村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

(七)抓好扶贫办自身建设

认真组织扶贫办干部进一步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提高为贫困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廉洁自律教育,树立爱岗敬业、清正廉明、奋发向上的良好风气。进一步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办事效率。在工作中做到公开、公正、透明。以自身的实际工作,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2] 与2010年县扶贫办工作总结相关的文章:

2010年镇政府办公室工作总结

个人半年办公室工作总结

2010年学校学生会办公室工作总结

电视台总编室工作总结

2010年办公室主任工作总结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总结

2010年采办仓储中心工作总结

第8篇:科技扶贫总结范文

一、工作措施

通过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识别出的贫困村和贫困户,我镇结合各村实际及区域特点,扎实认真开展扶贫开发工作。

    (一)成立领导组织,夯实扶贫责任。我镇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加大了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将扶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扶贫工作。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主要领导作为帮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明确分管领导,落实具体人员,确定工作目标,完善工作机制。各扶贫村也成立了由支部书记任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聘请村里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有文化的年青人、妇女干部以及关心公益事业的农民群众参与扶贫开发、资金监督和项目实施。

(二)制定扶贫计划,落实扶贫措施。按照“六个到村到户”精准帮扶要求,选派51名干部帮扶人员,并积极和驻村单位衔接,共同为各贫困村、贫困户制定了帮扶计划,明确帮扶责任人,实行“一对一”帮扶,确定帮扶具体目标、任务,做好了帮扶台账、帮扶措施和脱贫计划等工作。要求每个帮扶责任人每周至少入村到户1次,认真摸清帮扶对象基本情况,找准帮扶办法,完善帮扶明白卡,制定帮扶脱贫计划,按照“不脱贫不收队”的工作要求进行帮扶。

(三)积极争取项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安全饮水工程项目的实施,全镇22个行政村4.7万人全部用上了放心水;积极争取涉农项目,通过连续多期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和千亿斤粮项目实施,共改造中低产田近50000亩,新修田间生产道路120公里,开挖排水沟158公里,整修桥涵900余座,打井700余眼;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实施镇村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累计新修乡村道路100多公里;投资200多万元对政府前街进行升级改造,开挖、疏通排水沟3公里,升级更换路灯120盏,更新绿化树600多株;由区交通局投资,硬化贫困村道路4公里,实现两条通村公路硬化;投入资金70余万元用于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新修排水管网4565米,太阳能节能路灯69套;区电力公司对全镇22个村全部实施了农网改造。

   (四)大力发展扶贫产业,促进贫困户到户增收。依托漯河市郾城区陈桥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扶贫产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XX镇政府在镇中心路宓桥村西南地流转土地180亩,引进商薯19号新一代国审红薯苗50万棵进行种植,实施土地整理180亩。对红薯种植统一管理、销售,统一生产环节,统一原料供应,统一生产技术规程,带动全镇红薯产业化发展,通过出售红薯和三粉产品实现经济效益,采取入股分红、提供就业等形式助推贫困户脱贫。

    (五)加强思想宣传教育,助推“精神脱贫”。通过标语、广播等形式大力宣传国家的扶贫政策方针,发动镇村干部、帮扶责任人定期对贫困户进行走访,了解贫困户思想动态,让贫困户切实感受到中央、省、市、区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心和力度,提高干事创业积极性,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同时转变“等、靠、要”的慵懒思想,变被动脱贫为主动脱贫。

    (六)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形成兜底扶贫合力。针对因病、因残、因学致贫的贫困人群,协调残联、卫生、民政、教育、劳动等部门,进行兜底解决,2016年积极配合区扶贫办对全镇因病致贫贫困户进行了免费体检与慢性病鉴定;针对因缺技术、资金致贫的贫困人群,依托远程教育和人社部门的农民工培训加强对其技术培训和指导,协调金融机构为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针对因缺劳力致贫的贫困户,通过健全社会保障、强化社会救助,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今年以来,先后通过大病救助、低保、危房改造、公益性岗位(安置3人)就业安置两免一补、“雨露计划”等对不同类别的贫困户给于了具体帮扶,切实解决了一批贫困群众的实际困难。

    二、保障措施

    (一)落实目标责任机制。镇党委、政府是扶贫开发的工作主体、责任主体、实施主体、管理主体。镇扶贫开发工作领导组一是做好帮扶措施督促落实、扶贫信息统计、推进扶贫项目实施、监督管理、信息反馈等工作;二是定期研究重大问题,对扶贫开发工作做出总体评估和年度安排;三是建立完善“领导包片、部门包村、干部包户”的扶贫工作制度,全面落实扶贫责任、目标、措施、资金“四到位”制度。

    (二)严格工作考核机制。一是建立精准脱贫指标体系,锁定总任务、总目标,制定脱贫目标,倒排时间,分解任务,做到“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任务、结果倒逼责任”。二是建立定期考核制度,加强对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进展情况的跟踪、重要指标的监测、工作成效的评估。三是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对工作成效实行季度督查、年度考核,每年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通报。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我镇在区、镇、村三级的共同努力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贫困现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仍面临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产业发展不足。XX镇作为传统的农业乡镇,产业结构单一,投入产出比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二是部分贫困群众有“等、靠、要”思想。部分贫困群众主动脱贫意识不强,对拿到低保待遇等要求迫切,而对参与合作社等产业扶贫项目积极性不高,还有个别贫困群众,年轻力壮,但懒惰成性,只想享受国家有关社会福利待遇,从根本上不能解决其长期贫困的问题。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巩固扶贫成果,完成区定目标任务,使我镇扶贫开发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一是抓好整体统筹推进。把扶贫开发同特色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拓宽致富门路,增强“造血”功能。积极探索 “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各种产业扶贫带动新模式、新路子,充分利用辖区内青山农场、颍河湾科技园转移就业,充分利用扶贫开发基地大力实施红薯、辣椒、蔬菜、烟叶种植和畜牧养殖、玉米高产创建等项目。

第9篇:科技扶贫总结范文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为目标,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在产业扶贫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瞄准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以现代都市型农业和特色高效农业为方向,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加快推进“一减四增”,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培强特色产业,扩大发展规模,提高质量效益,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带贫防贫机制,不断提升农业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升扶贫特色产业综合效益

(一)优化调整特色种植业。制定实施特色种植业(含水果)精准扶贫年度工作方案,落实“一减四增”要求,在全区建设一批特色种植和良种繁育基地。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要求,对紫山怀小米、博远、秋景、喆兴、现海5个产业扶贫园搞好扶贫带贫示范作用;对32个蔬菜产业扶贫项目149个蔬菜大棚加强技术指导,搞好风险防控预警,实现产销衔接,发挥好效益引领作用;对51个产业扶贫基地加强指导,加大贫困户从业就业示范引导作用;指导各乡镇、村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加强优质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发展蔬菜、中药材、食用菌、特色杂粮、水果等特色高效种植产业,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精品化和品牌化发展。

(二)做大做强特色养殖业。制定实施特色养殖业精准扶贫年度工作方案,在乡发展肉鸡、肉驴等养殖扶贫项目的基础上,在其他乡镇重点发展家禽、肉牛和肉羊养殖,支持各乡镇、村发展特色养殖。

(三)大力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大力培育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各乡镇积极扶持、、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储藏、保鲜、烘干、分级、包装设施,提升产后处理能力,使产品更适宜进入精深加工。

(四)培育壮大农业新业态。指导各乡镇、村依托特色农业、农事景观、人文景观等资源,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康养健身、创意农业、体验农业等多元业态。一是对名关镇南石口食用菌加强技术扶持指导,打造成我区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二是加强休闲农业品牌创建培育工作,开发广府、王边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做好宣传推介;三是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抓好西部以博坤家庭农场、博远智慧农业园区、刘窑核桃基地、永合会万亩油菜花基地和东部以耐思、科瀚、相知农场、垂钓中心等节点为主的两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提升我区农业生产附加值。

三、加强产业带贫主体培育,提升产业带动能力

(一)培强新型经营主体。立足资源禀赋,围绕全链条需求,聚焦重点领域,以高科技、高质量、高成长性为标准,积极开展农业大招商,主动对接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引进培育能够支持带动扶贫产业发展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做好招商项目跟踪指导服务,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

(二)发展高效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协调供销、邮政、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等开展农资供应、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收储等农业生产。鼓励中小型服务组织通过发展服务联合体、服务联盟等新型组织形式,加强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引导大型服务组织通过参股控股、特许加盟等形式,与中小型服务组织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形成各有分工、互有侧重、共同发展格局。全区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30家,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责任单位:农经科、植保站、农机管理科、农机推广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三)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完善扶贫资金、长期订单、股份合作、资产收益、产销衔接、土地流转托管、公益岗位和就业帮扶模式。推行以股份合作为纽带的政府+金融+科研+龙头+合作社+农户“六位一体”新兴合作经营模式,实行企业统一流转土地、基础设施、种养品种、技术指导、品牌打造、加工销售和农户分户经营管理“六统一分”,把大多数贫困户嵌入产业链条,引导带贫主体和贫困户依法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实现贫困户与企业、金融、科技的有效联结。建立完善收益分配机制,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贫困户,通过产业项目和引导就业实现增收。(责任单位:农业科、经作站、农经科、产业化办,各区域站、动检站)

(四)壮大集体经济。巩固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成果,加快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建设,逐步增加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比重,全面提升试点工作质量。巩固“消零”成果,防止反弹。继续实施“消薄”工程,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采取股份合作的形式,进行资源开发、产业化经营。盘活政府投资和社会帮扶到村形成的资产,多举措、多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大力发展农村服务型经济,通过为农户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前产中产后农业生产,以及旅游、商贸流通与市场管理服务,增加服务性收入。(责任单位:农经科,各乡镇农经站)

四、深化农业科技服务,提升创新驱动能力

(一)加快农业创新驿站建设。认真落实《农业创新驿站建设管理办法》,每个驿站辐射带动5个以上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发展,帮扶10个以上贫困或普通农户脱贫增收,使驿站成为县域产业发展的动力源和孵化器。深化“十个一”模式,帮助科研教学单位研究制定科技人员参与驿站建设和科技下乡的扶持政策,建立创新驿站长效机制。(责任单位:科教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二)提升农业技术服务水平。落实《省农业产业扶贫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方案》,进一步优化扶贫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帮扶重点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全产业链方向转移,组织开展“十项服务”。继续实施《区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实施方案》,建立一支指导到位、服务精准、帮扶全覆盖的产业发展指导员队伍。进一步加大科技扶贫培训力度,培训产业扶贫干部、产业扶贫带头人、实用人才带头人、经营主体负责人和贫困户200人。(责任单位:科教站,人事科,各乡镇)

(三)健全农业科技信息化网络。发展智慧农业,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在特色农业中的推广应用。积极参加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的农技推广云平台,通过配备终端、网络书屋、微信公众号、手机APP、12316等及时指导农民群众科学合理安排农业生产,解答技术咨询、推送科技信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在平台上、展示、交易。(责任单位:科教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四)加强风险防范。做好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工作,抓好重大病虫害防控、制定完善防控预案应对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加强监测预警。依托区级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建立农业扶贫产业市场风险预警机制,制定风险防范预案,定期价格、供求信息,指导贫困地区防范市场风险。科学开展产业扶贫风险评估,对扶贫主导产业面临的技术、市场等风险和经营主体生产、经营、带贫能力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制定防范和处置风险应对措施,防止产业项目盲目跟风、一刀切导致失败造成损失。加强扶贫资金、资产资本监督管理,防止出现产业扶贫失败风险。(责任单位:农业科、技术站、科教站、财务科、蔬菜科、植保站,各区域站、动检站、农经站)

五、推动农产品营销,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

(一)严格质量标准。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完善县乡村农产品监管追溯体系,做好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应用,做到专网专人负责。(责任单位:农产品监管科、科教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二)强化品牌培树。制定特色优质农产品目录,强化品牌设计、品牌提升、品牌宣传,培育1-2个区域公用品牌,集中打造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各乡镇在中央、省市媒体、高铁站平台等进行产品宣传,支持鼓励品牌农产品创新创意设计、讲好区农产品品牌故事,扩大品牌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责任单位:农业科、蔬菜科、农产品监管科,各区域站、动检站)

(三)强化产销衔接。构建产销对接长效机制,组织参加京津冀蔬菜食用菌产销对接活动和品牌万里行活动。鼓励各乡镇建立营销体系,加强与一线城市农贸企业、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对接合作,拓展区品牌农产品展销窗口。组织各乡镇企业和产品,入驻北京新发地优质农产品展销中心。组织实施品牌农产品“六进工程”,开展爱心购买农产品公益行动。支持举办品牌电商促销宣传活动,支持建立农产品电商特色馆,打通线上线下产销对接渠道。(责任单位:农业科、蔬菜科、环保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六、抓好定点帮扶工作,确保帮扶政策落实

搞好定点帮扶工作。扎实做好区农业农村局在柳村、榆林东、榆林一、东睢宁、赵刘营、杜屯等6个村精准扶贫帮扶工作,组织局“一帮一”帮扶责任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及时了解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实施情况。(责任单位:局办公室、局相关科室)

七、强化组织保障,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继续实行“一全一直一最一中心”工作机制,将农业产业扶贫作为重要任务,摆上突出位置。各科室站所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专项谋划,科室站所负责人要具体抓、深入抓,安排得力人员负责产业扶贫工作。要保持产业扶贫人员队伍的稳定,抽调精干人员充实到产业扶贫专班中来,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产业扶贫队伍。(责任单位:局属有关单位,各区域站、动检站)

(二)建立清单台账。要结合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工作,按照“一项任务、一个清单、一套措施、一抓到底”的要求,建立健全产业扶贫任务清单,对所有乡村的产业情况,逐村逐项建立产业情况清单。认真落实扶贫产业各项政策措施,以村为单元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户为单元加快落实特色种养扶贫项目。进一步优化完善农业产业项目库,积极参与农业产业扶贫项目的方案制定、组织实施、成果验收等工作,实时了解执行情况,并进行监督和指导。(责任单位:产业扶贫办、局属有关单位,各区域站、动检站)

(三)加强调研督导。在狠抓中央巡视、国家考核、督查巡查和省级、市级考核反馈问题整改的基础上,结合扶贫产业问题困难大排查和产业扶贫“回头看”工作,围绕重点工作,针对薄弱环节,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督导检查和调研指导活动,分析问题与趋向,研究提出前瞻性意见建议,通过强弱项、补短板、促提升,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构建农业扶贫产业长效机制。(责任单位:局属有关单位,各区域站、动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