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旅游市场经济范文

旅游市场经济精选(九篇)

旅游市场经济

第1篇:旅游市场经济范文

【关键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旅游经济,管理分析

引言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也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而变化的,国家和相关政府部门会用发展的眼光来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进行必要的调控,那么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有是如何对旅游经济进行管理的,下午我们进一步的进行阐述。

1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

市场生产什么样的产品,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决定的,而市场生产的数量的多少,也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量和支付能力来进行调整的,而这种信息的传递,是根据人们和市场间的买卖关系来确定的,市场的经济发展是靠消费者消费的金额与卖方所赚差价来衡量的,而卖方之间所产生的利益冲突,确实由如何提高市场利润来体现,市场经济通过不停的竞争来完成进一步的推进它的发展。

2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旅游经济管理的发展现状。

我国是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古国,东方神圣殿堂,古建筑物等都蕴含和无法掩盖住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中国人民素质的提升,热情待客,和堪称为世界最友好的国家,无论是那方面的因素,都能吸引着全球人们的关注和向往,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的迷恋,不可阻挡的推动者我国旅游业的更大发展空间。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部门积极协助相关旅游产地,对旅游地的维护和宣传推广,旅游行业不仅使本身经济上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还同时推动着我国其它的产业的共同发展,人们远足,就离不开穿衣、吃饭、住宿、乘坐交通工具、购买当地具有名族特色的纪念品等等,来为自己解除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使自己的心情得到放松和愉悦。那么餐饮行业、旅馆行业以及基本的出门就得依靠的交通工具等,都附带的发展起来了。另外旅游行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为我国的劳务市场解决了相当一部份的人员就业问题,并且是国内与国内各地、以及国内与国外之间的文化同时也得到了交流。

3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旅游经济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3.1国家对旅游业投资有限阻碍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财政投资有限,各方面都需要用钱,然而,目前我国的旅游行业即便相对其它行业经济发展相对靠前,然而目前例如交通所达旅游景点不便利因素,例如,飞机不能直达旅游景点的、火车以及汽运经常满客或超载的、另外经常发生旅游交通事故、旅游景点经常出通信信息薄弱等,很大原因都是国家对旅游业投入资金有限而导致的。给人一种,空有一处好硬件而无相对软件设施与其配备,只有等待旅客的选择到来,从而很难去开发新的旅游客源或是回头旅客。

3.2我国旅游业服务意识差以及旅游开发景点有限。到一处旅游景点,给大家的感觉一般都是,收费高且质量差,例如住宿、购物等方面。在旅游景点处所设立的购物商店不多,并且商品价位普遍较高,住宿就更加离谱了,住宿费高,但是卫生情况却相当的差,这种服务意识就本国旅客都难以接受,何况是国外游人呢。还有甚者,同一桌饭菜或是商品,国内人购买是一个价位,而外国人购买却是另一种价位,这种旅游商品差价随意性较大,缺乏统一的收费标准。并且,旅游景点所售出的纪念商品都普遍存在,质量差、品质低、价格高的现象,很难刺激到游客们的消防欲望。对于旅游景点而言,大家都有一种感觉,我们是慕名而到的旅游景点处,然而到了目的地后,却经常被一些旅游景点挡在门外不能进入,这就很让人失望和不痛快,给人一种花钱没花到实处的感觉。

3.3国家政府对旅游业过分的保护主义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是以企业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的方式进行经营,然而,对于旅游行业来讲,实际还是国家享有旅游行业经营的权利,从而使旅游业原本陷于一种等待发展状态,这种状态严重的缺乏竞争力度和激励机制制度,很大程度上阻挡了旅游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4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旅游经济管理对策

4.1扩大旅游业经营范围。以我国旅游行业中的旅行社来讲,旅行社原本就起步较晚,并且当下各旅游景点的旅行社普遍存在着,数量多且杂、收费不统一、卫生质量差等特点,只有改变旅游业中旅行社这些根本存在的问题和现状,才能不光以大好娇丽河山来吸引客源,而是在吸引到源源不断的客源后,还旅客们一个舒适舒心的休息环境,才能长久的留住客源。

4.2广引外资、完善旅游景点各配套设施。我国旅游行业目前存在着,与旅游相配套的相关行业设施无法实行配套发展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财政收入有限,需要投资的行业项目较多所造成的。那么针对此情况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大量的引进外资,让我国旅游行业对外开放,使旅游业附带的餐饮也、旅馆业、运输业、购物商城等都同步的发展起来,才能更好的吸引旅游客源。

4.3提高旅游业服务意识建立旅游市场竞争机制。旅客游玩为的就是发泄和放松压抑和疲惫的心情,只有给在游玩后的旅客一顿可口、香美的饭菜,提供一处舒适、干净和卫生的住宿场所后,使他们对我国的旅游景点的优美景色、可口美食、舒适住宿流连忘返。这样不仅能吸引和拥有更多的旅客,还能打响我国旅游行业属于自己的旅游品牌。

5结语

旅游业是使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旅游业的发展附带了餐饮、运输以及旅馆业的一并发展,通过国家科学有利的市场经济体制调控,我国旅游经济管理也在随着市场的变迁不断的变化着,这样才能使旅游经济发展更加稳定和持续发展,才能使其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伟波,基于循环经济视域下的旅游经济管理创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7):12-13

第2篇:旅游市场经济范文

没有“拳头”产品的旅游市场

打开广东旅游景点的网站,一个全省各市区的名单齐刷刷的展现在面前,广州、深圳、珠海、汕头、韶关、佛山……21个行政区划单位一个也没拉下,而且每个市都有不下几十个景点(包括人造的主题公园)。可是,要在里面寻找一个能代表广东“名片”的拳头产品似乎很难。

广东是否有在全国叫得响的景区?我不敢枉加评论。虽然粤北的丹霞山、南海的西樵山、博罗的罗浮山和肇庆的鼎湖山是广东的四大名山,但是哪一个可以成为代表广东的“名片”?可能暂时都有困难。这个客观因素使广东旅行社向“北方”(广东人习惯把过了南岭以北的地方都叫北方)推出旅游产品,组团旅游受到了制约。不是说广东没有好的旅游景点,广东的人文、自然景点都不错,但是要在这里面寻找一个从历史人文到自然地理能成为黄山、庐山、泰山、张家界……这样能代表一个省的旅游品牌,当之无愧地成为广东旅游“名片”的景区好像还不成熟。

这对“北方”想来广东开拓旅游长线团队的旅行社是个困惑。因为“北方”一般游客在外面的时间有限,经费有限,对一般游客来说,出游不是经常的事情,中国这么大,知名的大牌景区、特色景区很多,要去的人,首先是选择知名度大的景区,能满足自己的一种向往,这是个常理。

一个地方的旅游“拳头”产品不是光靠吆喝,而是需要公众的认可,当然更不是地方行政意志所不能决定。有些地方喜欢搞形象工程,一会儿是××黄金线,一会儿是××长廊,喜欢去搞一些这样那样那的活动。活动可以搞,但是要论证清楚,不要搞些一厢情愿的东西,因为只有市场,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记得在珠三角有一个经济很发达的地方,每年都搞一次“魅力××”的活动,把能邀请到的外地旅行社老总们都邀来做客,免费吃住五星酒店,目的是推出自己的旅游产品。但当有人问到,把全国这么多的旅行社请来,向他们推出的旅游“目的地”有哪些时,回答者好像不是那么胸有成竹。按道理说,“魅力××”的全国旅游联谊会,就是一个旅游景区产品的会,把全国那么多的旅行社请来,就是向他们推销自己的旅游线路,介绍自己的“王牌”景点,达到外地旅行社能组团来旅游的目的。然而,恰恰相反,这些来参会的外地旅行社人员,都是积极同当地各旅行社联系,希望那里的旅行社组团到他们那里去观光,成了他们的促销会,这种买单请客的意义有多大?令人怀疑。

不是说广东的旅游产品不好,可惜它像落盘的珍珠,哗哗地撒在21个地市,广而散的格局,就很难找到一个“拳头”来带动,而且这种现象一下子是很难改变的。

果一个地方没有特别的名牌景区,这里的长线“地接”旅游就很难运作。想要向“北方”推出广东的旅游线路,必须要有广东的“拳头”景区产品。而广东景区的“拳头”产品在哪里,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北方”长线游客会选择广东吗?

“北方”人的钱袋没有广东人鼓,即便有喜欢去旅游的人,多选择团队旅游,而且除了少量的游客,基本上是选择去心仪已久的名牌景区。如果广东还没有王牌景区,广东的线路还不会是“北方”长线游客的首选,这是市场规律。

看看广东与外地的旅行社长线广告,就能悟出一个道理。比如:九寨沟、黄龙、都江堰、成都;张家界、凤凰古城;黄山、西递、宏村……如果没有九寨沟,都江堰也热不起来;如果没有张家界,凤凰古城也难推出。容量小的景点就是名气大,它的客源半径也是有限的,能向大半径范围推出,都是靠了一个大的王牌景点的牵引,才使它在长线旅游中有了地位。广东能排出这样一个诸如此类对“北方”游客有吸引力的线路来吗?很难。孙中山故居、虎门销烟等景点,当然是家喻户晓,但是从一个长线团来考虑,它还缺乏一个容量大,能够使游客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吃、住、游的景区的带动,这就是广东旅游的“北门”难以打开的瓶颈。

目前,外省的团队进入广东,多是到港澳旅游,才在深圳歇脚、出关,再加上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来深圳的外地人一是考察经济项目;二是南下求职,到了深圳也没什么地方好走,就到这里溜达了。旅行社也正是依靠了“港澳”这个大品牌,才能源源不断地把内地游客吸引过来,恰好利用深圳这个“客栈”停留一天或半天,让这些带着钞票下广东的游客走进了这里,才使深圳的几个人造景点火爆起来,换个地方试试看,这样的人造景点就不会是这般光景了。深圳的几个人造景点的火爆,其实也是得益于“港澳”这个“大景区”的连锁效应。

看看目前的市场和旅行社的现状,就会知道广东的“地接”情况。广州虽然是华南最大的城市,每年进出广州的各种类别的客人也很多,可是在这里的宾馆很难看见一日游、二日游的招揽广告,当然在这里的街头也很难看见旅游巴士的流动。即使是每年两次的“广交会”,也没见旅行社能利用这个时机大干一场。如果这样的会展是在西安、昆明、成都等地方,恐怕当地的旅行社会忙得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一般外地人到了广州,想利用有限的一点空闲去看看广东的短线名胜也很难找到合适的行程。是什么原因,不得而知。一个重要的因素――广东缺乏王牌景区,难把广东的“地接”旅游搅动起来。

广东本土休闲旅游是方向

人们有时可能会误解本地的旅行社,认为广东的旅行社眼睛为什么老盯住外省的长线旅游,而不去组外省的长线来广东,不是旅行社喜欢这样,是游客的需求所至,旅行社是企业,它是要赚钱的,如果有市场,它不会放着钱不赚的。广东的交通发达,有闲和有钱的阶层,可能把广东早就走了个遍,所以要到省外、国外。自驾游对于富庶的广东人已经是个时尚,广东人把在三百公里内的景区已经不叫旅游了,叫休闲。人们可以发现,广东的许多景区,甚至是主题公园,温泉景区,宾馆一个比一个高档,是给外省人旅游的吗?不是的。内地的出游团队大都只是选择三星以下的宾馆,主要是了却心仪已久的名牌景区,仅此而已。广东的出省团就不同了,大都是选择高档的酒店,这是内地人难以望其项背的。讲个真实的数字,去年十一在张家界的黄石寨景区,这里的老总派人算了一下停在外面的自驾车辆,居然有一半以上是“粤”字牌,自然这里的许多高档客房接待的也是广东客。

第3篇:旅游市场经济范文

关键词:高速时代 长三角 旅游经济 市场结构

高铁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出行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的交通出行方式,对旅游支出、旅行时间和旅客行为方式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沪宁城际高铁开始运行之后,长三角地区旅游散客出行的规模得到了显著的扩大。鉴于旅途时间的缩短,不仅降低了旅途的花费,更激发了中低收入及闲暇较少人群的出游积极性,极大地助推了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高速铁路还缩短了旅游市场发育成熟的过程,为旅游资源的配置拓宽了空间。高铁沿线的主要城市,均成为了旅客集散地,客流向主要城市周边的旅游景点辐射,形成了新的旅游市场格局。

“长三角”旅游经济发展概况

最新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近年来游客接待量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展现了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其中旅游收入接近全国旅游业总收入的三分之一。江浙沪地区历年来旅游总收入均名列前茅,长三角旅游经济圈的整体实力位于全国之首。“十二五”期间,上海地区将继续大力投资旅游大型项目建设,投资额度将达到2000亿人民币,重点的旅游建设项目接近20个,其中,倍受瞩目的迪士尼乐园项目就是其中之一。随着政府部门对社会和民间投资的政策鼓励,旅游项目建设的规模效应将越发明显。不仅上海地区,自2013年宁杭高速铁路开通运行之后,浙江、江苏地区旅游业发展十分迅猛,两省对旅游项目的投入规模亦十分巨大,浙江旅游业总投资达5500亿人民币,规划重点旅游建设项目64个。以千岛湖旅游度假区为代表的50个单体规划建设项目,投资额超过10亿人民币。江苏地区预计“十二五”期间建成9个旅游系列项目,开发17个重大旅游项目和27个重点旅游建设项目。这也标志着长三角旅游经济圈将继续呈现高速稳定的发展趋势。

高速铁路建设对沿线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

沪杭高铁与宁杭高铁的相继开通运行,形成了长三角地区四通八达的城际高铁网络,进一步拉动了地区旅游经济的增长。旅游者自主选择旅行路线,跨省跨区旅行实现“说走就走”的便利出行方式,不仅让众多已知的景点游客接待量持续加热,也让更多深藏的旅游地走近了旅游者的视野。

(一)沿线旅游城市及旅游资源介绍

宁杭高速铁路2013年7月正式通车,是继沪宁、沪杭高速铁路运行之后,长三角地区又一条高速交通大动脉。宁杭铁路北起南京、南至杭州,途径江宁、阳、湖州等9个站点,使苏浙两省的省会城市南京和杭州进入一小时经济圈。“沪宁高铁”和“沪杭高铁”分别于2010年7月和10月开通运行,“沪宁高铁”连接上海和南京,途径古城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四个著名城市;沪杭高铁贯穿上海和杭州,途经上海松江、上海金山、嘉善、嘉兴、桐乡、海宁和余杭7个站点。

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自古以来十分丰富,江南独具特色的古镇、历史人文景观、自然风景区等不胜枚数。这里拥有25座国家优秀旅游城市、13座部级历史文化名城、15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上百个国家4A级以上景区。譬如:上海著名的东方明珠电视塔、世纪公园等人文和自然景观,每年接待游客的数量及对应的旅游收入十分可观;苏州拙政园、乌镇、周庄、杭州西湖、南京中山陵朝天宫等江南名胜,均是国内外旅游者首选参观的景点。除却众多知名的旅游景点,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古建筑、自然风景区、特色农家旅游也逐渐成为旅游者选择的去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走近大自然、走进乡村成为众多城市居民优先选择的旅游地点。长三角城市圈,在市郊和远郊等地,农家乐、休闲农庄等新的旅游休闲地发展也十分迅猛,成为特色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对沿线城市旅游经济的促进作用

高速铁路建设对长三角地区旅游总人数、旅游收入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据统计,在高速铁路尚未开通之前,2009-2011三年间,“沪宁高铁”沿线城市,旅游总人数的增长幅度为12.64%,而“沪宁高铁”开通之后,沿线城市旅游总人数年平均增长率达23.83%。在旅游人数增加的情形下,高速铁路带来的旅游经济增长率,无论是国内旅游收入还是国际旅游收入,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值得一提的是,高铁在带来旅游总人数增加和旅游收入增加的同时,因为出行的速度加快,旅游者逗留的时间下降,使得旅游者的平均花费有所下降。这也是促使更多人愿意出去旅游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旅游经济的总体发展情形来看,高速铁路的运行仍然促进了长三角旅游经济的整体发展。

(三)增加了长三角旅游经济圈的联系强度

旅游者从一个目的地到另一个目的地的时间缩短,很显然能够促进旅游者到更多的地方去观光旅游。这也使得中心城市到周边城市的经济辐射能力,以及周边城市对中心城市的接受能力都在加强。很显然,长三角旅游经济圈的整体联系强度得到了提升。自2010年7月1日,沪宁高速铁路开通运行以来,2010年10月26日,沪杭高速铁路相继开始运行,将长三角的三个主要城市上海、杭州、南京纳入了一小时经济圈,不仅仅是旅游经济领域,整个长三角的经济发展联系强度都在加强。

过去,上海与苏州的经济联系强度最大。在旅游领域,来沪旅游者因交通的原因,选择距离较近的苏州旅游,对沿途的其他古镇都来不及观光和旅行。所以,旅游经济圈的联系强度并不十分强。然而,随着高铁的运行,沿途的嘉兴、昆山、阳澄湖均成为了旅行者选择的旅游目的地。旅游者从中心城市开始往周边城市辐射。基于周边城市本身的旅游资源,其在吸纳旅游者方面,所展现的能力上也较强。不仅是以上海和苏州为中心的周边小城,杭州、南京、无锡等大城市周边的旅游景区,其吸纳旅游者的能力均具有较大潜力。可见,高速时代背景下,长三角呈现同城化的趋势,旅游经济呈现一体化的发展倾向。以上海为中心、杭州、南京为副中心,以苏州、无锡和其他大型城市为网点,向各自周边的小型城市辐射。

高速铁路建设对旅游市场结构的优化作用

高速铁路网络将长江三角洲的众多城市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一小时经济圈,这对旅游市场的结构优化也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在高速铁路出行的背景下,过去因停留时间、闲暇时间和可支配收入等众多因素制约的原因,均得到了解决,让更多的旅游者愿意出行。这就使得长三角地区旅游市场的集散能力得到了加强,同时也拓展了旅游市场的规模,随着旅游者总数的增加,各地区的旅游站点也会加速形成。

(一)加强了旅游市场的集散能力

传统的旅游交通条件下,南京到上海、杭州或者苏州的时间最快也要3个小时以上,普通的客运出行达到6个小时以上。这就使得旅游者在选择目的地的时候最多只能选择一到两个地方出游。大多数的旅游者无法选择途径的节点城市旅游,也制约了中心城市之外的其他城市旅游市场发展。

在高速铁路运行之后,处于交通沿线的众多城市均具有比端点城市更强的旅客集散能力。旅游者更愿意选择中小型的旅游城市进行休闲旅游。譬如,苏州位于上海和南京之间,它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其周边的昆山、嘉兴、太仓等地也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旅行者在选择旅游地的时候,相比于南京和上海,到苏州所花费的时间只需半个小时左右。而南京到苏州、或者上海到南京均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可见,苏州在旅游市场的集散能力最强。苏州到南京需要50分钟、上海到南京相互旅游需要67分钟,而上海到苏州仅需半小时,如此的交通优势之下,苏州成为苏沪地区旅客集散能力最强的城市。

苏州的旅游资源之丰富无须赘述,在最小的交通成本基础之上,苏州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建设和市内交通均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和完善。苏州拥有5个部级5A景区、17个4A级以上景区、3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200家三星级以上饭店,其下属的昆山、太仓、嘉兴等地区,旅游交通网络也十分发达。鉴于苏州对长三角旅游市场的强大集散能力,苏州市在旅游观光、购物和旅游服务建设方面应投入更多的建设资金。提升苏州的旅游服务品质、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将高铁与旅游景点之间的交通网络健全并完善,形成富有特色的旅游胜地。

(二)扩大了旅游市场的规模

长三角的旅游市场依托苏杭、上海和南京等著名城市,一直被称为旅游胜地,长期以来吸引着大量国内外的旅游者前来观光旅游。各地旅游市场的规模在国内处于首屈一指的地位。基于此,在高速铁路运行之后,将这几个主要城市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旅游者可以实现一小时出游。这就使得长三角的旅游市场呈现一体化的发展,并呈现出更大的规模效应。2011年,上海的常住人口接近2400万,这些人员在高速铁路运行之后,可以选择到苏州、杭州和南京等地进行短期旅游。国家假日制度的改革更是催生了旅游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各地的居民开始相互旅游,旅游市场的流通使得长三角的整体旅游市场迈入了高速增长的时代。

高速铁路的运行让“一日游”、“二日游”等休闲方式迅速成为可能,各大城市不仅将加强自身旅游资源的建设,对自身所属的周边城市也开始投入资金兴建旅游设施。同时,各个城市开始建立旅游战略联盟,实现长三角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互补,共享旅游资源,满足人民对旅游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促进了旅游站点的快速形成

沪宁高速、沪杭高速和宁杭高速途径的站点共计有35个,这些站点均有可能成为区域旅游的站点。这些站点所在区域的特色旅游资源,都将成为该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以沪宁高速铁路所经过的阳澄湖为例,阳澄湖大闸蟹闻名海内外,自古以来就是品蟹的胜地。在高速铁路开通之后,人们只需要乘坐十几分钟或者几十分钟的高铁便可以品尝到新鲜的大闸蟹。在此背景下,阳澄湖将不仅成为品蟹的胜地,摆脱品蟹的时间局限性,发展“蟹文化”、“蟹经济”也将成为阳澄湖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高速铁路带来了产业的空间集聚,基于此,对旅游市场和旅游经济而言,避免同质化现象,注重差异化发展将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若是不能将这些站点各个形成自身的特色,将很容易被中心城市覆盖,而最终被旅游者所忽略。譬如江南地区诸多的古镇景点,以乌镇、周庄、千灯古镇等为代表的江南特色古镇景点,亦需要保持自身的原滋原味,才能长久的吸引旅游者前来旅游。然而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古镇将面临着失去原有风情的危险,久而久之将会被市场抛弃。在现代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向往自然、生态和田园农家的生活。当人们在忙碌之后休假期间,对农家乐等田园和生态旅游十分青睐。这对长三角地区旅游众多旅游站点的发展方向,有着清晰的指导。维持当地的历史人文特色、保持稀有的自然景观原生态,将有利于旅游市场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结论

高速铁路建设将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推进到了一个高速发展的历史阶段。让“长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同时向着安徽、福建等地辐射。其特有的历史、自然和人文景观,使得区域的旅游经济发展十分迅猛。在经济总量增长的基础上,旅游市场内部结构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分析并了解市场变化的趋势并在宏观上进行调整和控制,能够将旅游资源进一步的优化配置,对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进而促进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小安,金准.“高速时代”的中国旅游业发展[J].旅游学刊,2012(12)

2.罗明义.论中国特色旅游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1)

第4篇:旅游市场经济范文

[关键词] 老年 旅游 个性化

一、老年旅游市场共性特点

老年人由于其身体、阅历等情况与其他年龄组差异很大,所以其参与旅游活动有几个共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重视旅游目的地选择与活动的安排。青壮年游客出游对旅游活动中探险成分比较好奇,而老年人由于自身年龄与身体条件限制,一般对此不再感兴趣。因此,出发前会通过各种渠道,对旅游目的地的情况作尽可能详尽的了解,并力求提前安排。

2.旅游目的以纯旅游活动为主。老年人的消费习惯以及消费能力决定了他们对花费资金较多的休闲旅游活动参与较少。更少参加具有特定商务目的的旅游活动。与此相对应,在旅游消费支出中,基本上全部用于旅程中的吃、住、行、游、娱,很少购物。相比之下,在西方旅游发达国家其他年龄组的购物支出往往占到整个旅程总消费的60%左右。

3.出游形式以团队为主。老年人喜欢与老伴或老朋友结伴而行,在旅游活动中体验浓浓的亲情。对活动的安排指向于舒适、休闲和高质量的服务。这之中,健全的医疗安全保障体系,是老年旅行团完成旅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也是老年旅行团不同于一般旅行团的一个显著特点。

4.自然风光和传统民族文化是吸引老年人的两大因素。老年人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他们或喜欢寄情于山水愉悦性情、陶冶情操,或体验不同民族与文化的诡异多姿。

5.旅游线路的距离是老年人选择出行的重要因素。考虑到身体原因长距离的旅游线路老年人选择的可能性比较低。

二、相关的几个概念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个性化服务的概念,所谓个性化服务在英文里叫做PersonalService,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为顾客提供具有个人特点的差异,以便让接受服务的客人有一种自豪感、一种满足感,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赢得他们的忠诚而成为回头客。个性化服务也可以指服务人员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对游客经过细心的观察、揣度客人的心理,然后认真地分析、研究和判断,做出决定,积极主动地、设身处地为客人提供完美的服务。

第二个要明确的是什么叫老年旅游团,老年旅游团目前还没有特别明确的概念,但综合它的众多特点可以大概总结为,所谓老年旅游团是指旅游经营企业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专门设计适合老年人出游的线路和相关服务内容,并以老年人作为主要团员构成的旅游团队。

三、目前中国老年旅游团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老年团的发展尚存在诸多问题,社会上所谓的老年团实际上组成的多数是年轻游客,并没有专门为老年人设计适合的游览内容,典型的换汤不换药。很多老年团行程中,甚至有漂流、潜水等内容,让人啼笑皆非,整个行程可以说纯粹是在炒老年概念,事实上老年游客很难满意,最主要的是还存在着安全隐患。最让人担心的是概念“老年团”根本不会配备随团医生,一旦有老年人在旅游中出现问题,是很难及时处理的。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点:

1.项目的可选择性太小

老年人的体能与活动量难以和青壮年相比,面对旅游地新开发的诸多参与性、娱乐性强的旅游产品,老年人不能参与昂贵的费用也让老人舍不得消费。

2.随队医生的配备

如果配备随团保健医生,必将增加成本。更多的只能依靠领队来照顾老年人的健康和安全。

四、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1.老年人生理变化主要表现如下

进入老年,从外观到内在生理代谢、器官功能都有相应变化。主要影响在于由于器官衰老,老年人变得反应迟钝,步履蹒跚。

中老年人骨的无机盐含量下降,导致骨密度降低。一般在30岁~40岁时人体的骨密度达到峰值,以后随年龄增高逐年下降,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

由于消化系统和分泌系统的逐渐衰老,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容易出现便秘和胃部不适的症状。

2.老年人心理活动主要表现如下

(1)知觉减退:首先是视觉,四五十岁后开始出现老化,随后听力、嗅觉、味觉、痛觉、触觉等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

(2)智力减退:一般在20~40岁智力达到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智力衰退的速度因人而异,一般在60岁以后明显减退。老年人智力的改变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教育水平、某些生活经历、生活和家庭环境等。

(3)记忆力锐减:记忆力减退通常最早出现,对远事记忆良好,对近事记忆不良,对新事物学习较年轻人困难。由于记忆力减退,老年人定向力常发生障碍。

(4)情绪波动较大:在老年人群中,情绪改变差异很大,需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相应护理。

(5)性格变化:一般认为进入老年后有些人对自体机能过于关注,自尊心强、固执、易激动,对外界环境有一定的淡漠表现,缺乏兴趣,生活单调,刻板,常不愿改变过去有害健康的老习惯,不易适应新的环境。

(6)行为改变:老年人由于大脑皮层的控制减弱,行为有些改变,如多疑、依赖、易激动等俗称老小孩行为改变。

五、老年旅游团个性化服务的提供方式

根据个性化服务概念我们不难得出结论,老年旅游团个性化服务的提供就是要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来提供的,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旅游线路的选择要符合老年人的特点,做到劳逸相结合。

2.旅游线路设计与选择上应避免危险和劳累,老年人不适合到高山和有强烈高原反应的地方活动。

3.出发前旅行社要摸清团员的基本身体状况.团队中的每名游客出游之前都要做身体健康检查,对于身体欠佳的团员要劝其身体恢复后再出游,有慢性疾病的客人要提醒他带上常用药和急救药。另外组织老年人参加旅游活动,应当为老年旅游者配备具有个人基本信息的胸卡;提倡老年旅游团全程配备专门的陪护人员和熟知心血管等常见老年性疾病急救技能的医务人员,配备常见急救药品,预约行程中的救护医院;所订立的旅游合同中含有安全条款。

4.饮食上要考虑老年人的生理特点.饭菜最好要清淡一些,口感以松软为好,少一些大鱼大肉,多加入一些含植物纤维和维生素的品种,但同时也要注意营养的合理。

5.导游的选择上要安排稳重有耐心的为老年人服务。

6.要办理旅游意外伤害险,以免出游中发生意外。

7.住宿选择要卫生、安全、噪音小、环境美的酒店。没有电梯的酒店,最好不要安排高楼层。

8.夜间尽量不安排活动,确保保存老年人体力,如果有夜间活动的,注意不要时间太长,保证老人的休息时间,并注意不宜参加过于刺激的夜间活动。

9.及时预报天气,提醒老人在旅游活动中应该穿戴什么衣服、鞋帽更适宜。

10.导游应正确引导老年团员购物,杜绝购物中的欺诈行为。

11.要注意等距离的与每一名老年人相处,不要厚此薄彼。

12.导游对待老人要有耐心,把速度放慢一点,把声音放大一点,把微笑方的更灿烂一点。

13.出游时机选择上应考虑避开客流高峰。

六、未来老年旅游发展趋势呼唤个性化服务

目前全国老年人已经达到1.6亿,旅游市场潜力很大,但同时也存在着旅游产品开发不够、服务程序有待规范、缺少整合划一等问题。我们的老年旅游组织要勤沟通多合作,打造品牌,切实了解市场需求,形成良好的沟通渠道;设计旅游产品与政策相符合。

“老年游市场利润薄、风险高,但并非无利可图。”老年人出游比重的增加及联动效应必将吹旺整个旅游市场。在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细分市场,设计专业化的旅游产品,对老年旅游团个性化服务的推行,打响老年旅游品牌,对提升旅行社整体形象、带动其他客源的加入都将带来正面影响。

参考文献:

[1]郑昌江王颖:老年人旅游市场的开发研究.商业研究,2002年11期

[2]王红:我国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研究.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3]吴必臣:中国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系统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应斌:老年人消费行为分析及营销对策.市场与人口分析,1998,3

[5]蔡海英:前景诱人的老年旅游市场.价格与市场,2000,01

[6]金波:重视对老年旅游市场的开发.市场与人口分析,1998/4/03P

第5篇:旅游市场经济范文

关键词:竞争;完全竞争;旅游;帕累托最优

引言

对于经济活动而言,市场竞争是指商品经济条件下,各个企业或经济利益主体为了争取经济活动中的优势地位和有利条件所进行的较量,在我国社会经济体制转型期,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企业都会从各自的利益出发,通过竞争机制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进而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生产绩效的提高.按照市场经济理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即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作用对个人和企业的各种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协调.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竞争机制可以实现产品的价值与市场价格的统一.商品的价值就是在竞争市场中通过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消耗相互比较基础上实现的,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在现实上决定商品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商品的平均利润以及生产价格,从而促使经济资源流动和配置方面的效率更加提高;同时,市场竞争还能促使各种商品生产实现优胜劣汰,促进资源的最佳配置.在自然淘汰法则的作用下,通过优胜劣汰,产业结构得到最迅速、最有效、最彻底的调整,这种调整过程会促进社会经济更加迅速、合理地发展;另外竞争还可以推动社会技术进步,推动企业创新,而企业的创新又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谁的技术先进,谁就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立于不败之地.总之,在竞争机制下,企业均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寻求生产要素更优化的配置方式和产销条件.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也认为,如果在经济活动中存在这样一种经济状态:在该状态中没有一个人能够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使自身利益具有改进余地,即人们没有共同改进各自利益的机会的状态,这时便是一种帕累托最优.(ParetoOptimality)从市场理论来说,帕累托最优特指消费者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所达到的资源配置结果或商品交换结果[1].从供需关系角度来看,帕累托最优常被用来说明社会经济达到了一种没有互利或互惠机会可能性的效率状态,帕累托最优状态下要求产品的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即消费者愿意为购买商品付出的价格等于社会生产最后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成本,从而保证了厂商生产的产量为社会最优的产量.从消费角度帕累托最优可以被看做是一个经济中追逐自身消费利益最大化的消费者,在市场的引导下最终会使经济达到这样一个交换结果,在该交换结果中每位消费者都使自身消费利益最大化.由此可以看出,市场竞争和帕累托最优之间存在较多的一致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研究竞争旅游市场条件下的帕累托最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这种分析研究有利于建立竞争旅游市场类型的一般理论和构建旅游竞争市场结构的基准,以此来对照其他各种竞争市场结构市场效率的损失,为我国旅游产业市场化改革中出现的各种市场类型提供借鉴,继而为旅游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1旅游市场竞争结构

自亚当•斯密和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以来,西方主流经济学家对完全竞争市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普遍认为完全垄断市场只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极为偶然的特殊经济现象.到了20世纪30年代,剑桥大学的琼•罗宾逊和哈佛大学的爱德华•张伯伦分别在经济学中引入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两种市场结构,至此形成了完整的市场结构理论,根据这一理论,旅游市场类型也可以相应地被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如表1所列.亚当•斯密提出经济的发展是由“看不见的手”———市场来调节和引导的观点,西方诸多经济学家也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用于对完全竞争市场的研究之中,他们均提倡自由竞争,反对政府干预.根据这一理论,完全竞争旅游市场是一种纯粹的旅游竞争市场机制,在这种市场机制下,旅游市场的竞争不会受到任何形式的干扰和限制,旅游市场会以它内在的机制维持其健康地运行,其运行机理主要依据的是旅游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经济人理性原则,以及由经济人理性原则支配下的理性选择.旅游消费者依据效用最大化的原则做购买的决策,旅游企业依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做销售决策.旅游市场就在旅游供给和需求之间,根据价格的自然变动,引导旅游市场中的经济资源向着最有效率的方面配置.这时的旅游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相互作用下,推动着旅游企业和消费者做出各自的决策.总之,完全竞争旅游市场是这样一种市场结构:在其中同质的旅游商品有很多卖者,没有一个卖者或买者能控制价格,进入很容易,并且资源可以随时从一个使用者转向另一个使用者.由此可以证明,完全竞争的结果是旅游市场一般均衡状态得以实现的条件,同时也是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第一,旅游市场上存在众多的旅游商品需求者和旅游企业.由于存在大量的旅游商品需求者和旅游企业,他们中的每一个人的购买量或销售量相对于整个旅游市场的总购买量或总销售量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对于每一个游客还是旅游企业,他们都没有能力影响旅游市场的产量(即销售量)和价格,所以,对于每一个旅游企业和消费者来说,他们单独的市场行为都不会对旅游市场产量和价格产生影响,他们都是旅游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而无法控制旅游市场价格.第二,旅游市场上每一个旅游企业提供的旅游商品都具有同质性.这种同质性是指整个旅游市场中每一个旅游企业提供的旅游商品都是基本无差别和可以完全替代的,对任意旅游消费者来说,这种无差别的商品特性意味着其无论购买哪一家旅游商品经营者的商品都是一样的.对单个旅游企业来说,以至于任何一个旅游企业都不会通过提供特异的旅游产品来影响价格而形成垄断,形成垄断利益,其既不可能单独提价,又没有必要单独降价.对于旅游消费者来说,因为整个旅游市场的产品都是同质无差别的,因此也无法形成消费偏好,从而使生产这些旅游产品的旅游商品生产者形成垄断机会而形成垄断价格,这种旅游商品同质性条件进一步强化了每一个游客和旅游企业在旅游市场价格上的被动性.第三,旅游企业进入或退出旅游商业经营是完全自由的.这样,旅游企业进出旅游市场经营不存在任何障碍,资源可以在旅游市场经营活动中自由流动的同时获得最大的生产利润,也可以及时地从亏损的旅游经营活动中退出,因此,缺乏效率的旅游企业经营活动会被市场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具有效率的旅游企业经营活动.第四,信息是完全的.在旅游市场中每一个游客和旅游企业都充分掌握与自己经济决策有关的旅游商品和市场的全部信息,旅游企业不仅完全了解整个旅游市场生产要素价格、自己旅游产品的成本、交易及收入情况,也完全了解其他企业旅游产品的相关情况,同时旅游者也完全了解各种产品的市场价格及其交易的所有情况.因此,整个旅游市场完全按照大家都了解的市场价格进行交易活动,不存在相互欺诈.从而确定自己的最优购买量或最优生产量.而且,由于游客和旅游企业都知道既定的旅游市场价格,且都按照这一价格进行交易,这也排除了同一旅游市场中同时出现不同旅游市场价格的情形[2].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完全竞争旅游市场的效率在旅游供需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时,市场是最有效率的,自由竞争也成为实现基本经济目标的最好手段,这时完全竞争旅游市场可以保证旅游市场中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可以发挥旅游供需双方的积极性,这种市场状态符合帕累托最优.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进一步从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角度检验这一结论[3].

2帕累托最优

在竞争旅游市场(旅游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中,对于旅游商品X和旅游商品Y,其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是旅游商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旅游商品的边际替代率,这时的竞争均衡可以实现为帕累托最优效率式(2)表明,在完全竞争旅游市场条件下,旅游商品的均衡价格可以实现旅游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这时,每个旅游经济活动参与人的经济活动都将自由地、无障碍地追求其私利的最大化,而且每个参与人追求私利最大化的活动并不妨碍经济活动中其他参与人进行同样的追求私利最大化的活动,旅游经济活动中的所有参与人都相安无事地实现了其追求私利最大化的期望.

3结论

(1)市场经济是平等竞争的利益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依然是旅游市场经济主体追求的目标.各旅游经济主体在追求利益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矛盾,这些矛盾只有通过平等竞争的市场机制才能得到解决,而多元化的旅游经济主体之间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实现各经济主体获得利益的差异.在这一过程中,旅游经济主体之间地位、权利、参与机会平等是旅游市场健康运行的必要条件.(2)完全竞争旅游市场因为排除了任何垄断的性质,依据市场调节运行,可以促进旅游经济微观运行的高效率.在完全竞争旅游市场条件下,因为每个旅游企业都是旅游产品价格的被动接受者,所以为了获得最大化利润,就必须以最低的成本进行生产,在生产效率和技术效率的引导下,旅游产品生产最终会增进社会总体收益,形成帕累托最优.(3)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理论分析中所假设的旅游完全竞争市场条件是很苛刻的,在旅游市场结构的演变中,旅游市场结构很少演化成完全竞争旅游市场模式,在现实的旅游经济活动中,绝对符合完全竞争条件的旅游市场几乎是不存在的.但在旅游市场竞争活动过程中,如果能够在实现旅游市场进入自由的前提下,旅游企业利用旅游服务专业化服务以及新的经营方式和技术条件形成差异化竞争,各旅游企业如果能够在与竞争对手的差异比较中占有优势地位,便形成差异化优势战略,包括:旅游产品的性能、质量、品位、产地、生产技术、工艺、原材料以及售前售后服务、销售网点等方面的差异[5].在这种条件下,新的旅游产品随时会形成进入市场的竞争压力,只要整个旅游市场能够保持这种潜在旅游市场竞争压力,旅游市场的寡头和垄断竞争便很难存在,这种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同样可以促进旅游市场竞争结构的完善.通过对旅游市场竞争机制的优化,可以使旅游市场竞争比较接近完全竞争旅游市场类型,从而提高整个旅游市场的运行效率,优化旅游市场的买卖交易关系,最终推动我国整个旅游市场活动各方经济主体收益共同提高的帕累托改进.(4)作为一种市场调节手段,完全竞争旅游市场需要克服市场经济中市场调节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缺陷.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政府职能,选择合适的政府干预方式进行市场监管,从而促进旅游市场竞争机制的正常运转和旅游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珊.“帕累托最优”的经济法学解读[J].西部学刊,2015(8):73-77.

[2]吴群香,姚国莉.关于行业竞争、经济周期与公允价值相关性的分析研究[J].财会学习,2016(6):19-21.

[3]罗玉琳,张正杰.完全竞争市场的利弊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7(5):212-216.

[4]西方经济学编写组.西方经济学(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73.

第6篇:旅游市场经济范文

[关键词]市场机制经济体制旅游价格规制失灵

1市场机制的局限性失灵与旅游价格规制

从我国现行的旅游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来看,旅游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主要还是要受其自身价值的形成规律、市场供求规律所制约,竞争性定价仍是主导与基础。通常条件下,竞争性定价会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而由于旅游市场机制本身的局限性,产生了许多失灵的情况。与市场行为相比较,政府行为有垄断性和强制性的特点,也更有权威性。当市场机制失效时,政府的干预行为便成为有效的选择。旅游价格规制,就是对市场机制的局限性失灵作出的最通常反映。

1.1 某些旅游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具备一定的垄断性

旅游市场机制只有在竞争状态下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然而在旅游经济活动中,有许多旅游产品是由报酬递增的企业提供的,其生产函数具有随着需求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如黄山、张家界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旅游景区,其旅游服务所凭借的自然景观、历史遗产和民族风俗等吸引物,由于位置的独特性,或者资源特点的唯一性,这些旅游景区之间几乎不可替代,相互之间很难形成竞争,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这些企业在旅游产品的提供中,其平均成本是连续下降的,从而可以按照帕累托价格,即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定价原则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但由于这些企业垄断着旅游市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冲动使得这些企业不是按照边际成本,而是按照利润最大化的价格(平均成本)定价的。在这种情况下,旅游者就不可能以较低的价格享有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供应量也不能达到最大有效率的数量,即资源不能有效配置。

此外,一些旅游企业通过本身拥有的重要市场供给权①,或通过协议、决议或者协调等串通方式,操纵旅游价格也是价格垄断的一种表现②。人们逐步意识到,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来消除垄断是不现实的,只有通过政府行为的有效补充来抑制垄断,才能使旅游市场保持良好的竞争状态。因此,抑制过度垄断行为,保证适度竞争,成为政府规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某些旅游产品的价格形成还具有外部性的特征

所谓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主体生产和消费物品及服务的行为不以市场为媒介面对其他的经济主体产生的附加效应现象。” 也就是说,外部性是指市场价格没有完全反映交易的额外成本或收益。为了实现市场的帕累托效率,唯一的途径是竞争,但前提条件之一是不存在外部性。只要存在外部性,通过旅游企业私人决策和经营行为并不一定导致资源的最优配置。如旅行社开发旅游产品方面,适应市场的某一旅行社开发出的新产品往往被多个旅行社无成本复制,并由此进行低价竞争,使得旅游市场存在“第三方”乃至多方受益的情形,降低旅行社开发旅游新产品的意愿,加剧了旅游市场的无序竞争,最终导致社会总收益的减少。由于外部性的存在会导致市场效率的降低,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使得政府通过规制,纠正“外部性”导致的无效率的行为成为必要和可能。

1.3 从旅游产品的消费过程看,某些旅游产品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

大多数经济学家都根据两个特征去判断某产品是否为公共产品,即“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公共产品是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根据旅游产品是否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可以把旅游产品分为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匡林(2001)在其著作《旅游业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研究》中就认为:“旅游资源和景区产品是一个公共产品。”多数社会经济与旅游业都十分发达的国家,旅游价格日益重视社会效益,淡化经济效益,政府通过价格调控,达到利用旅游活动对国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民素质教育,使旅游业更为接近提高社会科学文化水平,提高国民素质,丰富国民生活的终极目标。但目前我国很多作为公共产品的旅游资源,已经被异化成一些地方部门与集团的牟利工具了。因此,随着我国政府财力的增加,在政府对公园景区等公共资源实施免费已经具备能力的前提条件下,有必要通过政府对价格的有效规制,以还原景点作为公共产品的本质为目的,努力使景点实现公益化功能。

1.4 从旅游产品的交易过程看,存在广泛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拥有的信息数量不等,一方拥有比另一方更多的信息。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产生逆向选择和劣胜优汰现象。当旅游市场上产品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拥有隐蔽信息一方时,就产生了经济学上所定义的逆向选择,很多消费者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会选择价格便宜的旅行社。而那些真正优质优价的旅行社或者因为成本压力被迫退出市场,或者也被迫跟进销售同样的产品,这对企业灵活、及时地运用价格机制形成制约。在旅游市场中,旅游企业与旅游者、价格主管部门之间是价格规制博弈的三方,对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政府规制主要采取两种措施:一是通过增加信息的供给量,可以降低市场决定结果的不确定性,如每年“黄金周”前,旅游主管部门通过多种媒体向社会公布合格旅游经营者的名单或向游客提供旅游信息;二是设置最低标准,政府不能指望所有的旅游者都拥有评价旅游产品的专业知识或资料,对政府部门来说,建立或者实施旅游产品质量标准或者发放旅游产品经营许可证,可以保护信息不完全的旅游活动参与者避免不好的结果。

1.5 从旅游产品的供求弹性角度看,供求平衡机制存在弱化

从旅游需求的特征来看,由于旅游需求是属于一种高层次的需求,具有较强的可替代性和波动性,旅游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总体应当是要高于其它消费层次的。旅游及其相关产品的价格变化,往往就能比较有效地刺激或者干扰旅游市场的消费需求水平及其消费方式的变化。这也是构成旅游产品竞争性定价的客观基础之一。也有一部分旅游产品需求缺乏弹性,在我国就强烈地表现为假日经济的特征。黄金周成为长线旅游的最佳时机, 而双休日则成为短线旅游者的旺季。面对这种价格弹性显然很小的市场,价格的市场调节功能明显弱化。具体表现在旅游市场竞争中,它一方面可以是促使市场经营主体更加自觉、灵活地运用价格杠杆来解决旅游市场的供求矛盾,作为实现供求平衡的主要调控手段之一。另一方面却又是当市场处于严重供求失衡时,诱使各类旅游市场主体,滥用价格竞争权利,破坏旅游市场的正常运行机制的主要动因。集中表现在供不应求时,随意降低服务质量,乱提价、乱收费、欺客宰客、牟取非法暴利等违法现象突出。供过于求时,则又大打“价格战”,类似零团费、负团费、宾馆“马店价”等无序的恶性低价竞争现象泛滥。

2经济体制的缺陷性失灵与旅游价格规制

如果仅仅对旅游价格规制的必要性进行一般经济学的分析,我们很有可能得出的结论就是:我国政府对旅游价格的规制严重过度。但是,如果我们对旅游价格规制的分析视角扩大到外部大环境中去,就会发现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任何政府行为都具有时代的特征,都离不开外部制度环境的约束。当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特定阶段,由于转轨时期的特殊性质,我国现阶段既存在着局限性市场失灵又存在着缺陷性市场失灵,由此构成了市场与政府组合关系的复杂性。

缺陷性市场失灵,指的是由于市场发育不完善、市场自身不具备某些功能或者在功能上存在着某些缺陷而产生的市场失灵。 由于存在这一类的市场失灵领域,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政府所承担的经济职能就要比发达国家多一些,这也直接扩大了旅游价格规制的有效范围。

2.1 “制度荒原”或制度混乱是现行经济体制的特征

我国毕竟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中实行了极为典型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经济制度的显性影响(计划经济的实践)和隐性影响(计划经济的观念)还在不同程度上约束着经济运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阻力,旅游经济也不例外。我国的旅游经济起步较晚,实行的是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旅游市场经济是政府推动的结果,而不像发达国家是由市场自然发育的结果。西方的市场失灵进而政府规制的经济学理论都暗含着一个假设前提,即必须存在一个高效率的、成熟的市场机制。作为一个转轨经济国家,中国政府既面临着如何解决传统的市场失灵问题,更面临着因私有产权和自由契约原则缺失所造成的“制度荒原”或制度混乱的问题 。

体制转轨的特征之一是它的“转换性”而非“切换性”。所谓“转换性”,即当市场经济体制未被最终确立前,社会经济生活既非表现为完全的与典型的市场化,亦非表现为完全与典型的计划化,或者简而言之,社会经济生活并非表现为成熟的市场形态。所谓非典型的计划经济体制,因为我国已经明确地将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制度确立的目标,典型计划经济体制正在作为被否定的制度安排逐步退出经济生活,经济生活的市场化已经在相当程度得到深化;所谓非典型的市场经济体制,则表现为若干市场经济的正式制度安排和非正式制度安排还未规范地得以确立。

在这种制度条件下,如果过分强调政府行为对旅游经济的不干预或退出,可能加剧“制度荒原”或制度混乱的情况,也提高了经济转轨的成本。有鉴于此,我国采取的是渐进式的转轨模式,在转轨过程中力求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连续性,稳定和发展本身也被列为转轨的基本目标。转轨并不一步到位,而是通过设置过渡性的制度安排,使改革最终指向市场经济体制。

2.2 旅游市场主体缺位与弱化是转轨时期的旧体制剩余

市场机制的充分实现是建立在市场主体充分发育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具体与旅游经济相适应的市场主体存在,将会出现市场主体缺位,如果市场主体虽然存在却不能发挥主体作用,将会出现主体弱化。无论是市场主体的缺位还是市场主体的弱化,一个直接的结果就是市场机制不能得到有效发挥。仅以我国现阶段已成立的国际和国内旅行社为例,虽然总数已超过了6000家,但绝大多数仍不具备一定的内、外在规模经济,普遍存在“小、散、弱、差”的特点,与国外高效率、资本雄厚、优质服务的企业比较,我国旅游企业面临的国外竞争压力和挑战不能不说已是十分严峻的。但反观国内小生产经营模式所形成的种种弊端却仍有愈演愈烈之势,在同一地区,不同部门争地盘、抢资源,重复布点、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些行为不但削弱了有限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且在日益无序的外部竞争压力下,更多的企业更看重于眼前的收益,旅游产品中的相互克隆,侵权模仿等低水平重复现象蜂涌而出,反过来又继续拉大了旅游市场的供需失衡。特别是当处于法制不健全和管理上出现漏洞时,更会使不正当的恶性的价格竞争行为大量地滋生和蔓延。因此,培育市场主体是政府干预旅游经济的一个重要行为,这个过程也是政府转变职能的过程。

总结

按经济和发展组织(OECD)旅游委员会对政府参与旅游业3个阶段的界定,我国旅游业已由启动阶段过渡到发展阶段,政府对旅游市场的作用也应由先驱或催化剂阶段过渡到规制与服务阶段。根据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对政府职能转变提出的客观要求,与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政府职能转变相结合,政府的角色需要实现从“当局者”向“旁观者”转变,由管理的第一线逐渐隐退,更多的规范和服务职能要通过市场机制去落实和起作用,政府工作着重在建立与完善经济体制上,包括构建旅游法规体系、规范旅游市场竞争秩序、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职能。这样,政府发挥作用的机理才能与市场经济内在法则相吻合,而伴随着市场价格机制、经济体制与政府规制三者之间边界的不断契合,政府旅游价格规制的效率将得到很大提高。

注释:

①以黄山旅游景区为例,作为竞争性项目的宾馆、餐饮和索道乃至挑山工,几乎都是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垄断经营,这直接导致了山上的物价居高不下,一罐普通的饮料到了山顶都是身价倍增,泡一碗方便面的开水费就是10元。

②例如2000年6月1日,北京“特许经营出国旅游旅行社联合体”的9家旅游公司联合制定出国旅游路线的最低保护价,境外游的最低限价最少提高了200到300元,有的路线则提高了700到800元,这种“北京出境旅游最低限价”的价格串谋、打着“保护经营者与消费者利益”之名,行“操纵市场价格”之实,其价格联盟无疑是违法联盟。

参考文献:

[1] 张辉. 旅游经济论[M].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

[2] 匡林. 旅游业政府主导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3] 郑亚平. 旅游市场价格竞争机制的现状与规制[C].福建省价格理论研讨会交流材料. 2002

第7篇:旅游市场经济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应用产业组织理论,探讨了旅游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个基本范畴,针对我国旅游产业有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产业组织政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产业得以迅猛发展,但是,我国旅游产业仍而临着诸多发展问题。旅游产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产业,具有很强的依托性和产业关联度,它的发展涉及到许多部门和产业。因此,探索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机制、产业内的企业与市场的合理组织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旅游产业与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研究始于上世纪30年代,贝恩在1959年出版的《产业组织》著作,标志着第一个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产业组织理论的二个基本范畴以及相应的产业组织政策,这二个基本范畴是指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

    (一)市场结构

    产业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经济活动中构成产业市场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综合反映了市场的竞争和垄断的关系。而影响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市场进退障碍、市场集中度和产品差别化程度。

    对于旅游产业来说,首先是研究企业的进退障碍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旅游产业进入门槛太高,不利于旅游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不利于新兴旅游产业的发展。门槛太低,将导致旅游产业的无序发展,盲目上项目,机会成本很高,投资回报则很低。另一方面,旅游产业退出的障碍也较大,因为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会由于某个企业的退出而停止。其次是市场集中度的问题。如果过分分散,不利于形成旅游产业的集约程度和规模经济效益。对于旅游产业而言,要使旅游产业的发展尽快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就要强调集团化经营、追求规模经济效益。第二是产品差别化问题。对企业来说,产品差别化是一种非价格竞争的经营手段。旅游产业所而临的是千差力一别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各种需要,因此要求旅游产品多元化及服务的多样化。

    长期以来,我国旅游产业的基本特征是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大而全、小而全现象明显,企业规模不经济,企业的实际竞争力不强。截止2000年,我国共有旅游企业24574个,固定资产总额3570.09亿元。企业平均营业收入810.78万元,平均拥有资产1452.79万元。显然,我国旅游产业组织规模偏小,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以饭店业为例,我国饭店业是最早在服务水准和企业管理层次结构与国际饭店业接轨的一个行业,最早形成了中国饭店业的对外开放局而,但是饭店业同样存在“小、散、弱、差”的特征,不改组为大的饭店业集团企业,现有的市场份额可能被挤占。

    旅游产品是服务产品,在形式和内容上,不同的旅游产品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旅游产品因供给客体不同,产品所带来的效用也是不同的。从这个意义上,旅游产品具有较大的产品差异度。我国旅游产品品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传统旅游产品成熟。观光旅游、度假旅游、探亲访友等一大批传统旅游项目已具备一定生产规模,能够满足不同的旅游消费者。另一方面新兴旅游产品出现。现代旅游者尤其是重复旅游者的增长,表明人们已不能满足大众化的旅游消费,史加追求特殊性、趣味性和有益于健康的个性化旅游消费.散客旅游的比重达到80%。我国自1992年已经成功推出一系列的主题旅游年,由此各种专项旅游产品层出不穷:会务旅游、商务旅游、体育旅游、教育旅游、探险旅游等等旅游产品适应于不同年龄结构、不同收入结构、不同文化结构的旅游消费者。

    但是,在我国旅游市场,由于设立了行业标准,使得旅游产品有趋于标准化的倾向。同时,由于产业组织创新能力较差,旅游产品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旅游产品内容形式雷同,产品差异小。

    (二)市场行为

    市场行为,是指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的而根据市场环境情况采取相应行动的行为,其中的市场环境主要是指企业所在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企业市场行为的主要制约因素,但同时企业市场行为又反作用于市场结构。对于旅游产业而言,如何形成公平合理的价格机制,如何搞好旅游产品的促销工作,以提高效益都是旅游产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总的来说,旅游产业的市场行为表现为旅游产业市场秩序较为混乱,市场运作规则、市场管理手段不完善,市场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缺乏强有力的监督管理措施和手段,影响了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造成我国旅游产业市场这种局而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是管理体制比较混乱。旅游产业行业跨度大,隶属关系复杂,分属于不同部门、不同系统、不同的经济体制,而各系统又有不同的产业政策、技术与管理条件,条块分割现象严重。由于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缺乏统一的发展战略和实施调控的机构,致使旅游产业在整体发展方向、获得投资来源、政策与市场扶持、产业技术开发等方面基本上流于各自为政、自生自灭的状态。另一方面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垄断,搞市场自我保护的封闭体系,从而引发不正当的市场竞争,并以高额回扣、虚假广告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扰乱了旅游市场,使旅游企业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样直接影响了产业组织结构的改善,导致旅游市场竞争环境恶劣。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旅游市场法制和竞争规则进一步健全,旅游企业正逐步远离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从加强管理、产品创新和提高产品品质着手,才能而对新一轮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 

    (三)市场绩效

    市场绩效是指市场的运行效率,它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收入、成本、利润、产品质量以及在技术进步等方而的最终经济成果。评价市场绩效的好坏,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如资源配置效率、市场供求平衡、企业规模效益、科技水平的提高等;而评价旅游产业市场绩效的最终标准是旅游收入和旅游利润。

    我国旅游产业市场效益总体理想,2000年,全国旅游总收入达斗519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国际旅游收入达162.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1%洲内旅游收入达3175.5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1%;旅游总收入占gdp的5%,比上年增长3.5%,在gdp中的增幅超过其他行业,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另外,从我国旅游产业各领域的情况来看,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旅行社、饭店业己成为旅游产业的支柱,2000年,我国旅行社8993个,其中,国际旅行社1268个,国内旅行社7725个,比上年增长7.7%,旅游饭店1.05万个,比1999年增长了21%。

    但是,我国旅游产业仍存在多种制度壁泉,限制了旅游企业的进入和退出,旅游产业投资、资本运作还受到极大的制约。这必然降低了旅游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旅游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的旅游产业组织普遍存在的信息化动力不足,对信息的有效需求不足,信息系统封闭和结构不良等问题,不利于协调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市场对结构性资源配置的关系,不利于促进结构性生产能力剩余的消化,不利于旅游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应采取的主要旅游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组织政策就是政府为解决产业内企业间的矛盾,为实现规模经济和开展有效竞争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的总称。因此,产业组织政策包括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二方面的政策内容。市场绩效构成产业组织政策目标,市场结构与市场行为是实现产业组织政策的前提条件和途径。因而,旅游产业组织政策的内容应包括创建公平的竞争环境、鼓励和保护竞争、提高企业的规模经济水平、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一)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旅游产业组织政策

    不同的产业有不同的发展规律,旅游产业政策的制定要具有针对性,符合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首先就要遵循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是已为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实践所反复证明的我们顺应旅游经济发展的规律,就是吸取和借鉴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正反两个方面经验,主要包括国际通行做法和惯例(如简化入境签证、海外旅游者购物退税等),各国发展旅游业的经验,以及防止和规避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其次,应符合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由于国情不同、社会经济环境不同、旅游发展阶段不同,产业政策的具体内容也有所区别。当前,我国旅游产业组织政策的制定应考虑的问题是,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虽然正在加速向市场经济方向迈进,但旅游业发展所依赖的基础条件、配套设施、综合环境等,与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在此情况下,产业政策必须处理好政府主导作用与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问题。

    (二)降低旅游产业进退障碍,形成一个开放的、较完善的旅游产业市场

    旅游产业组织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不可能孤立地进行的,要降低旅游产业进退的障碍,形成较完善的旅游产业市场。首先,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在较完善的经济体制下进行,没有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产业组织政策。其次,要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使不同大小、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有公平、合理的竞争条件。这种规范的竞争环境必须由法律制度作保障,不仅要有专门的旅游产业发展法规,而且要在经济法、民法、刑法、行政法、劳动法等各法律中也涉及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容。

第8篇:旅游市场经济范文

关键词:城市旅游;品牌塑造;管理

中图分类号:F592.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现代人们对城市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旅游作为人们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城市旅游的发展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为了迎合人们的需求,许多产业开始积极探索共同发展之路,同时,伴随着创意经济、品牌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同产业相互交叉发展的现象不断增加,走品牌化道路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在我国,城市旅游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旅游业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走的更远,发展的更好,就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不断推出新的业态和产品形式,开拓新的市场,走品牌化道路,做好品牌管理工作,从而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城市旅游品牌的塑造与管理的重要性

城市旅游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一部分,它是指以现代化的城市设施为依托,重点发掘该城市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城市服务等内容的一种独特旅游方式。换句话说就是城市旅游作为一种产业,是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旅行游览服务的行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作为丰富人们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的一种重要途径,发展城市旅游既是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是我国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内容。然而在目前发展形势下,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城市旅游作为我国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我国城市旅游要想稳定的发展,就必须积极的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进而带动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伴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城市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的需求,走品牌化城市旅游道路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塑造城市旅游品牌的目的就是推广城市魅力,挖掘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旅游品质,进而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我国城市旅游品牌的塑造要想更好的符合城市经济的发展,在走城市旅游品牌化道路过程中,加强城市旅游品牌塑造的管理,对挖掘城市特色文化、促进城市旅游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做好城市旅游品牌的塑造与管理,城市旅游产业才能更好的发展,才能将本城市的特色文化传扬出去,才能不断满足当代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进而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

二、城市旅游品牌的塑造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旅游作为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城市旅游对城市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识到城市旅游在城市经济中的重要性,并纷纷开拓属于符合各城市发展的城市旅游品牌道路,然而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进而造成城市旅游在品牌塑造与管理中面临着着一些问题,进而制约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

(一)政府干预过大

城市旅游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一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纷纷致力于城市旅游的发展,大力发展城市旅游产业。然而就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而言,我国城市旅游在走品牌化道路过程中,城市旅游的塑造与管理受政府的干预较大。在城市旅游发展过程中,政府为了更好地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通过各种手段、方法、措施来对城市旅游进行干预,虽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旅游的发展,但是政府的过大干预也会给城市旅游的发展造成一些消极的影响。首先,政府的过大干预会让城市旅游失去其自身的特色,使政府成为城市旅游发展的唯一依靠,进而不利于城市旅游的创新发展。其次,当代外来文化被带入到城市旅游当中,会给该城市的旅游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进而造成城市旅游文化被外来文化所同化,不利于我国城市旅游的发展。再者,在城市旅游品牌发展过程中,如果政府一度掌握城市旅游品牌发展的主动权,就会很容易造成地方性保护主义,政府单纯从自身利益出发,不从实际情况分析解决问题,把自己意愿强加给企业,造成旅游业不合理的发展。

(二)人才匮乏

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当中,人才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然而就我国当前城市旅游的品牌塑造与管理工作中,专业的人才比较匮乏。首先,城市旅游品牌的塑造与管理涉及到旅游、经济、管理、法律、地理等多个学科,不仅要求专业知识过硬,同时还必须具备管理能力。而我国这方面的人才比较少,不能就城市旅游品牌塑造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有效地解决。其次,创新型人才稀少,在我国现代城市旅游品牌塑造与管理工作中,有的只具备专业的知识,有的只具备管理能力,然而城市旅游品牌的塑造与管理工作是不断变化的,尤其是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我国城市旅游品牌塑造与管理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种单一的人才很难满足我国现代城市旅游发展品牌的需求。

(三)环境的缺失

首先,我国属于社会主义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我国城市旅游品牌塑造与管理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发展环境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尤其是一些恶性竞争行为,会扰乱城市旅游市场秩序,不利于城市旅游品牌的健康发展。其次,自我国实行对外改开政策以来,我国与国外的文化、经济、政治交流越来越频繁,在城市旅游品牌发展过程中,外来文化会给我国城市旅游文化产生冲击,如果城市旅游文化缺乏竞争力,就会被外来文化同化,进而失去我国城市旅游文化特色,不利于我国城市旅游的稳定发展。 (四)经济、制度因素的制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发展城市旅游已成为满足当代人们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需求的一种重要途径。在城市旅游品牌塑造过程中,城市旅游注重的是打造属于城市旅游特色的文化符号,然后通过有效的手段对这种特色文化符号进行销售,进而将城市的特色传扬出去,吸引外来游客,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然而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在城市旅游品牌的塑造与管理中,受经济、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使得我国城市旅游品牌发展速度较缓慢,不能保障城市旅游的健康发展。同时,城市旅游品牌的塑造与管理需要依靠一定的资金为依靠,而我国城市旅游品牌的塑造大都是依靠政府投资,随着城市旅游品牌的发展,单纯的依靠政府投资已经很难促进我国城市旅游品牌的建设与发展。

三、城市旅游品牌的塑造与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对外联系

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里,一味的发展闭塞经济的结果就是被这个社会给淘汰。而城市旅游品牌塑造作为我国现代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途径,其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生存下去,就必须积极的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在与对外互联的过程中,不断吸引外资,将城市旅游品牌特色展现给外来投资者,进而吸引投资者的注意,为城市旅游品牌的塑造与管理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1]同时,加强对外联系也是提高城市旅游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地降低政府过大干预对城市旅游发展的影响。另外,政府作为城市旅游品牌塑造的调节者,政府应该认清自己在塑造城市旅游品牌塑造与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城市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在对外联系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调节作用,避免外来文化对城市旅游品牌的特色文化产生过大的冲击。

(二)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任用

当前,社会竞争已经演变为人才与科技之间的较量,城市旅游品牌的塑造作为现代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打造城市品牌道路的过程中,人才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城市旅游品牌的塑造与管理对全面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需求极为迫切,为了满足当代城市旅游品牌塑造与管理工作的需求,加大这方面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2]首先,我国政府要给予政政策扶植,加大教育力度,设立相应的专业学校,进而为我国现代城市旅游品牌的塑造与管理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其次,要加强现有城市旅游品牌塑造与管理人员的培训与培养,不仅要注重旅游品牌相关专业知识培养,还要注重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优秀的人才才能在城市旅游品牌塑造与管理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和功能,才能不断提高城市形象,促进城市旅游品牌发展,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三)开拓文化创意旅游市场

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渐完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我国当代人们对旅游产业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满足当代人们的生活需求,在城市旅游品牌塑造与管理中,要不断加大创新,不断开拓城市旅游品牌市场。随着创意经济的发展,现代旅游市场的竞争已由传统的旅游产品竞争演变为旅游品牌创意营销的竞争。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城市旅游的发展,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就应该积极开拓文化创意旅游市场,有效的将我国当前社会各种力量集合起来,优化资源配置,造成声势,打出知名度。[3-4]除了用好传统的旅游营销形式外,还应注重由创意产业与旅游营销相结合而衍生出的许多新颖独特的营销方式,从而促进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四)完善市场环境

环境是我国城市旅游品牌塑造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良好的市场环境对我国城市旅游品牌的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我国政府必须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规范我国城市旅游市场。另外,政府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立足市场,不断提高城市旅游品牌塑造的文化价值,将文化创意融入到城市旅游当中,提高城市旅游品牌塑造的空间。其次,我国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城市旅游品牌塑造与管理提供保障和依据,将城市旅游品牌塑造与管理纳入到健康的市场环境中来。再者,在这个国际化的背景下,我国政府要认清形势,积极的应对国际考验,不断提高我国城市旅游的竞争力,进而推动我国城市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发展。同时,在城市旅游品牌塑造与管理工作中,为了更好的促进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就必须实行一些优惠政策来促进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5-6]一方面,政府要加大资金的扶植,制定相关的政策来推动城市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例如,减免税收、鼓励创业等措施。另一方面,政府可以成立专项基金来对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扶植,通过创意旅游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扶持符合区域发展定位及特色的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打造有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从而推动我国城市旅游产业以及城市经济的发展。

(五)打造城市旅游特色、强势品牌

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里,旅游企业在以城市旅游品牌为依托发展的同时,对城市自身的特色也越来越看重。城市特色已成为现代城市旅游品牌的主流。为此,我国城市旅游业要想稳定的发展下去,就必须打造属于自身的旅游特色,塑造属于自己的强势品牌。[7-8]在城市旅游品牌塑造过程中,要深度剖析城市地域文化,全面掌握城市特色及亮点,运用全新的媒体传播视角与包装手段,全景式展现城市风采,塑造城市形象,为城市旅游品牌的招商引资摇旗呐喊,进而更好地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六)建立信息化监控系统

城市旅游品牌的塑造需要依靠一定的法治手段来给以保护,在城市旅游品牌塑造过程中,各种品牌旅游产品、文化是提供服务性的。为了提高城市旅游品牌建设效率,在城市旅游品牌塑造过程中,建立高效的信息监测系统有着重要的作用。[9-10]利用信息监测系统可以随时搜集到城市各方面的信息,并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找出城市旅游品牌塑造中的薄弱环节,进而不断提高城市旅游品牌的竞争力。

第9篇:旅游市场经济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产业市场化进程的深入、旅游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政府的职能应有所调整,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将趋向于运用经济的手段和间接的方式进行调控.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期,基本采用的是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战略,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对我国旅游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功不可没。但随着我国旅游产业市场化进程的深入,政府在旅游发展中应处于何种地位、行使何种职能、发挥何种作用?对此我们应作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

一、我国旅游产业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国旅游产业在其市场化过程中所暴露出的众多问题,说明了我国旅游产业在其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不彻底性。政府在市场化过程中的某些不当行为,明显地超越了其基本的职能,带有很深的计划经济烙印。我国旅游产业在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如下:

(一)产权关系不明确是旅游业市场机制不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

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所有权益进行选择的权利。产权关系的明晰化,有利于明确市场交易的界区、规范市场交易的行为、稳定市场交易者的收益预期、提高合作效率、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因此,产权关系明晰化是市场机制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志。中国的旅游业目前仍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时期。而在这市场化进程中,尚存在着许多不彻底性。目前,中国是多种经济体制并存,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相互影响与冲突。由于产权关系的不明晰,许多旅游企业仍然遵从传统的经济体制,隶属于不同的政府主体与行政部门。同时,传统的旅游国有企业在思想体系和接受新观念方面很保守,缺乏活力,并且对市场的变化不敏感。他们在内部管理和决策机制方面仍然很落后。企业隶属于政府部门导致企业的经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饭玫府的行政机制而非市场机制。

(二)旅游产业结构失衡,过度竞争导致旅游行业整体经济效益下滑

旅游市场属于不完全竞争市场,资本的集中程度较低,而过度竞争通常发生在集中度较低的竞争性行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又由于旅游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了旅游产业规模的急剧扩张这种状况在饭店行业和旅行社行业尤其突出某些主管部门没有发挥应有的宏观调控作用,盲目上部门工程和首长工程,更加剧了旅游产业的低层次的过度竞争,使得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很低,很多企业陷入经营困境,甚至处于严重的负债状态,而由于体制和产业特征的原因,生产要素从行业中退出难度较大,从而使低利润或亏损在行业中长期存在。

(三)急功近利,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

旅游业发展所需利用的资源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可形成旅游吸引力的资源,称之为旅游资源:另一类是旅游发展所需的经济资源,如资金、人才、能源等。旅游资源又可分成再生与不可再生的资源两种。对于可再生资源,应充分利用;对于不可再生资源,应在“保护第一”的原则下予以利用。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在发展旅游业时,由于地方利益的驱动,旅游法制法规建设的不完善等原因,急功近利,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各地区各自为政,盲目地开发旅游线路,缺乏统一规划,使旅游环境受到污染,旅游资源遭到破坏,如桂林的漓江、湖南的张家界、四川的九寨沟等地就是如此。这种现象的普遍性,也从反映了我国旅游产业市场化进程中的缺陷。

(四)旅游市场秩序混乱,旅游者权益受到损害

我国旅游业在其发展进程中,出现众多旅游者权益受到损害的现象。许多旅游企业为了自身利益而侵犯旅游者权益;一些导游和司机为赚取回扣,有意将旅游团队带到一些质次价高的商店和饭店里购物或就餐:许多地方的“一日游”也存在强买强卖、随意宰客等现象。这使游客的权益和安全得不到保障,同时暴露出我国旅游市场发育不完善、市场约束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二、政府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职能

(一)政府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应承担的基本任务

旅游产业的发展,给旅游地带来的影响有正面的与负面的两种。正面效用为:(l)经济效用:旅游经济活动开展—旅游需求增加—需求总量可能超过供给总量—总产出增加—就业增加—经济发展,充分就业。(2)社会效用:旅游活动的开展—客源地与接待地之间的交流增加—促进民间的交往、加深友谊,有利于推动和平事业的发展。负面效用为:(l)经济负面效用:旅游经济活动的展开一一旅游需求增加—需求总量可能超过供给总量一一物价上涨—进口增加—出口减少,总支出减少—就业减少。(2)社会负面效用:旅游活动开展—游客增多、旅游地受外界影响加深—旅游资源可能受到破坏、旅游环境可能受到污染、旅游地可能受到外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政府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应承担的任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引导旅游业向健康快速的方向发展,利用旅游业的正面积极作用来服务于国民经济、服务于社会:二是减少或消除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政府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职能

世界旅游组织的研究表明,一国政府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至少应履行立法、规划、协调和投资等四方面的职能。

1.旅游发展规划职能尽管各国旅游主管部门的地位和作用有所不同,但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始终是其一项主要的职能。

2.旅游立法职能旅游法规法制的建立和健全,是政府对旅游行业实施的一项首要职能,颁布一系列的法规条文,规范旅游经营活动,使旅游业得以良性发展。

3.旅游基础设施投资职能政府对旅游业的投资主要应偏重于基础设施投资。通常,在旅游业发展初期,政府利用行政体制,动员所掌握的经济资源,投资于基础设施,从而使得旅游业超前发展,迅速形成较强的产业规模和供给能力。

4.旅游发展协调职能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要促进旅游消费的增长;要鼓励、支持旅游企业的发展:要动员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以创造一个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

(三)政府基本职能的层次划分

对旅游业而言,政府的基本职能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中央政府的宏观决策职能。第二,地方各级政府的综合管理职能。第三,各级旅游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职能。各个层次的政府行为和职能还可以做进一步的划分。

1.在宏观决策方面,政府行使于旅游业的基本职能主要有:采用财政税收政策扶持与刺激旅游业,制定中长期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确定、引导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以政府的名义组织大型活动,宣传旅游地的整体形象,主持制定旅游法规等。

2.在地方管理层方面,政府行使于旅游业的的基本职能主要有:制定各地区的旅游发展规划,将旅游宣传促销经费列入政府的财政预算,建立包括外事、工商、物价、计划、交通等在内的旅游业领导协调机制。

3.在行业管理层方面,政府行使于旅游业的基本职能有:通过旅游业的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引导行业的投资和经营方向,运用国家法律和行业法规建立市场规则,建立行业执法队伍进行市场监督,组织行业性的市场促销,宣传旅游地形象,开拓新的旅游市场,协调与有关部门的关系以形成有利于行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加强行业管理,负责行业从业人员的业务考评等。

三、现阶段我国政府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点职能

旅游产业发展所处的阶段不同,政府职能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在世界旅游组织第十一届会议上,曾就40年来国家旅游组织(NTO)的作用达成共识。会议认为,NTO的作用经历了只个阶段:在旅游产业发展的初期,NTO承担开拓者的职能:在旅游产业逐步兴起及蓬勃发展时期,NTO承担规范者的作用;在旅游产业逐步走向成熟时期,NTO承担协调者的作用。在我国旅游产业的初期发展阶段,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实施的是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政府的推动力量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政府职能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具有绝对重要的作用。而在现阶段的旅游产业发展中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市场的作用,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使旅游产业得到自然的、符合市场规律的发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政府应认识到自身职能的变化,与市场作好合理的分工。政府的职能应转换到以下几方面: 转贴于

1.完善旅游法制法规建设目前,我国旅游行业普遍存在着法制法规建设薄弱的现象。政府应强化这方面的职能,抓紧完善旅游相关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重在维持市场的秩序,保证旅游企业竞争的公平性和保护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提供公共产品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撑,而基础设施基本都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基础设施的完善,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3.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旅游企业作为“经济人”,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甚至是眼前利润最大化,缺乏对旅游资源的保护积极性。在这方面,政府应承担职责,努力避免或减少旅游企业的经营活动而造成的外部负效应,同时,对于旅游者的消费行为也应该给予必要的引导与约束。

4.收集和旅游市场信息目前,我国旅游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导致了经营者和旅游者的某些不合理、甚至是非法行为的存在。要改变现状,只有通过政府管理部门的努力才能实现。政府执行职能的途径主要包括建立旅游信息系统、强化旅游服务供应商披露真实信息的义务等。

5.协调社会各界以创造一个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旅游产业具有综合性的特征,它与国民经济众多部门都有一定的联系,它的发展离不开其他经济部门的支撑。因此,如何协调社会各界对旅游业的支持以营造一个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是现阶段政府的主要工作。

纵上所述,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度时期,需要政府发神宏观指导作用与调控职能。旅游业是一个市场化程度较高、社会化属性很强、公共产品比重较大的产业,尤其需要政府的介入。但由于我国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旅游管理体制的滞后,使得政府的行为异化或弱化,严重阻碍了我国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改革现行的旅游管理体制,从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的角度规范政府的行为,明确政府的职能范畴,让政府与市场的分工更趋合理化,只有这样,我国的旅游产业才能完成市场化的进程,我国才能跻身于世界一流旅游强国行列。

参考文献

1.胡鞍刚,王绍光.政府与市场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2.王大悟,魏小安.新编旅游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3.匡林.集权还是分权,政府发展旅游业的两难境地.旅游学刊2000(2).

4.白永秀,郝索.旅游企业管理研究.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