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级中学教育范文

高级中学教育精选(九篇)

高级中学教育

第1篇:高级中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 教学目标 创新 

 

长期以来,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不十分明确,反映在现行体育教学目标上,要求比较笼统,缺乏层次感,量化因素较弱,教学中随意性较大,随意取舍教材,放弃教学内容,降低考核标准。体育教学目标逐渐失去了对体育教学实践本应该具有的指导作用。通过梳理目前我国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为确立和实施凸现高职特色、科学性、可操作性、发展性、评价性相结合的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提供参考和依据,以指导高级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和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与现实的脱节 

第一,现有的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更多地考虑理论上的完美,内容的齐全,而没有考虑到现实的可能性;第二,教学目标制定的大而全,用词模糊,缺少可操作性和实现的可能性;第三,教学目标宽泛、笼统,缺乏现实的可操作性。有些目标在选择时缺乏直接的指向或充分的教学论的理论依据,形成了实践中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选择的多难困境。 

2.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多功能特点的弱化 

过于注重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所培养出的学生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忽视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致使学生难以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过于注重社会价值,忽视个体价值,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中过分凸现科学性,没有体现出人文性。 

3.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概念混乱 

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教学目的、体育教学任务概念仍然界定不清,容易引起教学实践上的不知所措。各学段教学目标界定模糊,目前的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几乎涵盖了智育、德育、美育和体育的各个方面,从内容到形式上与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无明显差异,缺乏递进性和发展性。没有体现出高级中学体育的特点和优势。教学目标特色不鲜明,没有体现出现代中等教育的要求、时展和社会的需要。 

4.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标准 

不少教师习惯于用一些描述过程或表达某种终极理想的词语来表述教学目标,而缺少对学生学习行为结果或目标达成度的描述。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导致教学目标被虚置,使人无法判断教学目标是否最终达成,从而影响对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检查与评定。所以,对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发展性重视不够,往往以达标率和运动成绩等显性指标作为评价的标准,从而放弃了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而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等本质目标内容,导致教学目标的嬗变。 

二、我国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创新 

1.坚持以体育课程学科特性的目标作为主线 

在未来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中,应坚持将体育课程的学科特性——身体练习作为主线,将符合体育课程学科特性的目标作为主目标,而其它只能是派生目标。坚持此目标意义在于,防止为刻意追求目标的“多元化”,而致使体育教学失去可操作性和现实的可能性,同时也以此为依据,确定多元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之间的主次关系。国内学者韩桂凤、张红对此很赞同,提出“身体发展(增强学生体质)这一根本目标是体育学科独有的功能,其他学科是无法取代的”。

2.重视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平衡 

由于科学主义教育思想是教育发展中的主流,认知论成为我国体育教学的主要理论依据,科学性在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长期占主导地位,所以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过多地关注生物学意义上的体质和技术的传授,而忽视体育教学中人的情感、价值观和意义。研究表明,显性体育课程在实现运动技能目标和身体健康目标这两个方面有着较好的效果,而实体性和非实体性的学校体育文化、学校体育精神等隐性体育课程影响学生情意、道德、人格等因素的发展,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能力和习惯,能够更好地完善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体育文化素养,也更加有利于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中社会适应的实现。科学性与人文性都是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特性,它们各有其价值,但又各有其局限性,都会造成人与社会发展的失衡,所以要重视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平衡。 

3.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

[1] [2] 

养 

世纪中等教育的方向是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存、学会生存”,重视培养学生能力已成为当前世界教育的主要趋势。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应注重学生体育能力和其它能力的培养(如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创新能力等),在重视单项能力训练的基础上,强调综合性能力的培养,更多地关注大学生的发展前景,培养他们在各种工作和专业上尽可能多的能力以及终身的能力,以满足社会的多种需要。 

.强调“态度(兴趣)”“习惯”“经验” 

过去往往把“兴趣”的培养作为促进“三基”掌握的手段,将来,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将成为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之一,并应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往在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中不太重视“习惯”这一项,而“习惯”对于人的一生极其重要,养成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等于形成了一种好的生活方式,可以受益终生。同时,也不能忽视经验对于一个人的发展的重要性,确立“经验”在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中的位置。 

.突出体育教学价值 

高级中学体育在心理、社会、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具有价值功能。现代高级中学体育教学目标必须符合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要突出体育教学价值,要有助于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树立和终身体育能力的形成,同时要准确定位各地方的社会需求。 

三、结语 

第2篇:高级中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中体育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研究

前言

我们在进行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多么完美的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内容一旦出现教学事故那么就不能够称之为有效教学。无论课堂内容多么单一,但是能够得到安全保障那么也不能说是无效的教学过程。我们由此可以看出有效课堂教学对于教学中的安全因素以及教学过程以及方法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结合不同的教学形式展开相应的研究,希望能够对于我们广大教师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一、高级中学体育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的重点所在

在高中体育课程中,所谓的有效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在安全的范围之内能够得到充分的学习与锻炼过程,使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能够得到不断的发展过程。对于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环境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同时也是我们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内容布置与实施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的一点。在进行有效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使教学事故降到最低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而使学生自身的能力以及素质得到充分的提高。这就是我们进行高中体育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的重点所在,希望能够得到广大教师们的重视。

二、传统高中体育教学的弊端所在

1. 学生自身接受学习的环境安全得不到保证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通常是用“放羊式”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过程的实施,对于学生的安全因素并不够充分的重视,这样学生在进行活动过程中对于安全问题也没有真正的意识到,所以导致教学事故的出现几率不断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对于学生自身的能力培养以及身体素质的提高起到很大的阻碍作用。

2. 学生对于基本的动作掌握达不到效果

在传统的教学思想下,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认识程度还很模糊,很多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体活课”,在学习过程中还是以“玩儿”的心态为主,这样导致了学生对于基本的技术动作掌握并不够重视,同时课堂教学目标难以实现,教学效率过低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进行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无效性的主要表现之一,希望我们广大教师能够提起高度的重视。

三、促进高级中学体育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

1. 课堂教学中安全教学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

在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中,对于学生自身的活动环境以及相关因素应该确保其安全,这是促使课堂有效教学过程形成的关键因素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于教学器械以及场地应该进行不断地维护与检查,对于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区域还应该进行不间断的监督与观察,这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安全因素的排查过程,同时在课后还应该将体育器械以及设施进行不断的维护与保养,将体育教学事故降到最低点。在平时对于学生安全教育过程中我们还应该进行不断地督促,这样学生在心理会产生一种自我保护的意识,这是我们在促使有效课堂教学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2. 教学过程具有普遍性同时具有针对性

在进行有效课堂教学过程形成的过程中,对于课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计划应该具有普遍性,对于不同的学生群体还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这是我们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要达到的一个标准。在课堂教学过程实施的同时我们首先应该对学生进行了解,同时还应该对教材以及教学环境进行不断的挖掘,这样学生通过教学内容的学习才可以真正的做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同时达到课堂教学的标准所在。这是我们在形成有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促进因素,希望能够得到我们广大教师们的重视。

3. 教学中教学方法应该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教学方法的先进性是我们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我们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剂”,所以说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将自身的教学手段进行不断研究并勇于实践。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看法是最为主要的,这也是我们对教学手段不断提高的关键所在。我们在以往的教学中对于这一点的重视程度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同时在教学手段的研究过程中还应该进行不断的深挖,促使有效教学过程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形成。希望这一点我们广大教师能够得到普遍的重视。

4. 对于教学评价以及总结过程是确保后期教学的关键因素

在对于课后的评价与总结过程中是我们进行对教学课程反思的关键所在,这是我们在形成有效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进行教学评价过程中对于学生评价我们应该充分的重视,同时对于教师评价还应该加以借鉴,同时我们在进行教学评价与总结过程中还要注重客观因素的存在,这是影响有效课堂教学过程形成的关键性因素,这也是我们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整体提高的重要保障性因素,同时对于今后有效课程的继续实施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结论

以上就是本文对于高中体育课程课堂有效教学开展的相关研究过程,同时对于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了论述,同时对于促进有效课堂教学过程形成的一些方法与我们广大教师进行分享,希望能够得到我们广大教师的积极意见与建议,同时希望能够对今后的继续研究与探索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第3篇:高级中学教育范文

为进一步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萧山区纪委《关于印发〈萧山区全面推进公职人员岗位廉政教育工作若干意见》(区纪发(2010)22号)和《萧山区教育系统公职人员岗位廉政教育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决定在我校开展公职人员岗位廉政教育工作,为确保工作取得实效,现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开展岗位廉政教育,是深化新形势下反腐倡廉教育、切实增强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有力举措,是强化岗位廉政风险教育,创新反腐倡廉教育模式和途径的有益探索。要认真落实区委《萧山区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8-2022年工作要点》精神,和《杭州市教育局党委 杭州市教育局关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8—2022年工作实施细则》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充分调动系统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参与岗位廉政教育,创新教育载体,促进公职人员明确岗位廉政行为规范,认清权力风险,强化廉政意识,把岗位廉政的要求变成行为习惯的养成,为打造“廉洁萧山”、“廉洁教育”提供保证。

二、教育对象

学校所有公职人员,重点是中层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和重点岗位工作人员。

三、基本原则

岗位廉政教育是与岗位规范要求和特点相结合,分层次、多形式、有针对性开展的廉政教育模式。开展岗位廉政教育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突出个体性。使教育的对象从整体走向个体,设置针对不同岗位的教育内容和重点,体现岗位的特色要求,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二)坚持贴近性。使教育的内容从抽象走向具体,更加贴近干部职工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

(三)注重互动性。使教育的方式从说教灌输走向互动启发,易于被教育者所接受,更加体现组织的关爱和提醒。

(四)形成系统性。使教育体系从零散走向系统,以不同岗位为类别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

(五)体现规范性。把岗位风险廉政教育作为任职者的必修课,纳入干部日常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体现廉政教育的刚性要求。

四、工作步骤

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0年8-9月)。

1.建立组织机构。成立萧山三中岗位廉政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党总支书记、校长徐柏兴同志任组长,党总支副书记吴锡祥同志任副组长,成员有副校长吕建焕、副校长朱汉民、副校长黄志红以及各部、处主要负责人。其中,副组长吴锡祥同志负责岗位廉政教育的日常工作。

2.搞好动员部署。召开我校公职人员岗位廉政教育工作动员大会,传达区纪委关于开展公职人员岗位廉政教育工作的有关要求和教育局的有关指示精神,部署开展岗位廉政教育工作任务,明确岗位廉政教育的目的、教育对象、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0年9-11月)

1.划分岗位类别。根据本单位(科室)的实际情况,从行政职务、业务类型等方面入手,对所有工作岗位按廉政风险程度高低进行分类,划为一类风险岗位(高风险岗位)、二类风险岗位(次高风险岗位)、三类风险岗位(除一、二类岗位以外的其他岗位),形成详细、完整的岗位分类目录。岗位类别的划分要经过问卷调查或座谈讨论、领导班子审议等程序

2.梳理岗位职责。明确和编制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形成完整的本单位(科室)岗位目录,明晰权力边界。2010年9月30日前完成。

3.排查岗位风险。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突出重点,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涉及人事、基建、维修、采购、财务、招考招生等岗位,从岗位最基本的廉政制度要求、最容易发生腐败的问题和思想认识最模糊的问题等方面入手,通过发动公职人员自己查、相互查,并以座谈会、大讨论、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结合举报投诉、行风评议、财务审计、干部考察等监督渠道,查找和收集各个岗位廉政风险点,提出预防措施

4.设计情景案例。根据查找到的岗位廉政风险点,按岗位设计可能发生危害后果和违纪、违法的案例情景,把枯燥的岗位廉政行为规范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案例和情景。组织本校教师对情景案例进行讨论,认真分析原因,收集各方意见,并根据廉政行为规范和相关制度纪律,提出预防措施。

5.落实教育措施。通过举办案例讲座、网上教育、情景模拟等形式,积极搭建教育平台,增强岗位廉政教育的可操作性,力争让每一位公职人员都能了解自身的岗位廉政风险和行为规范。

(三)总结提高阶段(2010年11月底)

我校在学习教育的基础上,从岗位类型划分科学、教育内容贴近实际、教育方式有效可行等方面,认真总结好的做法和成效,深化和拓展教育途径。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岗位廉政教育是深化反腐倡廉教育的一项重要抓手,是打造“廉洁教育”的有效载体,要切实提高对岗位廉政教育的思想认识。学校公职人员岗位廉政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协调该项工作的推进。

(二)搞好结合、落实措施。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整合教育资源、创新教育内容、拓展教育载体,把岗位廉政教育落到实处。将岗位廉政教育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使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与“责任.敬业.奉献”大讨论活动相结合,增强广大教师敬业爱岗、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与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相结合,推进教育品质提升;与完善现有的考核机制、制度建设相结合,减少、降低教师的岗位廉政风险,为岗位廉政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规范运行,注重实效。突出岗位廉政教育内容的个性化、具体化,力求教育内容和方式更加贴近党员干部和教师职工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真正达到入脑入心的教育目的。

杭州市萧山区第三高级中学党总支

二二年九月四日

第4篇:高级中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体育;高年级;德育教育;教学

在小学生的认知中,体育教师相比于语文、数学等其他课程教师更为亲切,更喜欢在课后向体育教师倾诉自己的理想,师生共同语言较多。体育教材中也涵盖了很多德育知识,如篮球和足球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纪律性,田径运动能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和顽强拼搏的精神等,体育教师完全可以借助教师向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培养文化知识、身体素质和道德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1.在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在小学高年级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是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要求的重点,更是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与体育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能有效激发学生内在学习体育动机。如果体育教师想让一堂课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师就必须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做到集中化和具体化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武术课上就可引用李小龙、王子平、孙禄堂、霍元甲等德高望重的武术名家事迹,这些优秀的武术家都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在擂台上挺身而出,运用高超的武技击败许多外国大力士, 发扬了中国人铁骨铮铮的傲气,更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在讲解排球一课时就可引用轰动2016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的奇迹逆D,在小组赛快濒临出局的情况下凭着对祖国的热爱成功挺进决赛并拿下冠军,完全印证了“如果有一种奇迹,那就是中国红”的誓言,这种为国争光的精神值得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例如上述例子还有很多,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知识并利用当下学生熟知的人物和事件加以协调融合,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展开爱国主义教育,唤醒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除了结合教材知识外,体育教师还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关教育活动,一方面能锻炼学生身体,也能实现爱国主义教学目标。例如在投掷球教学中,教师就给学生分发提前准备好的工具让学生自行折叠小飞机,并比赛哪位学生的飞机飞得远,同时运用小布球做运送弹药和打坦克调的游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完全符合小学生爱玩的天性,更在教学中发展学生上肢和投掷能力,最重要是教育学生学习保家卫国的优良品质。此外学校每月组织德育工作,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发展规律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奥运户、亚运会和全运会期间就可在学校宣传栏宣传有关赛会知识和比赛情况,进一步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也能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热爱我国体育事业。

2.在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实施理想主义教育

理想是学生不断前进的动力,它能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更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前小学体育教师除了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更要帮助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学习和生活,建立属于自己的目标并为之不断奋斗。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贯彻理想教育时完全可以借助游戏,因为这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模式,因为小学阶段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兴趣容易被感兴趣的事物吸引,游戏教学完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大部分学生会在游戏中玩起来,教师再顺势引入德育教育会获得比往常更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师在讲解跳远后就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学生都排好队,学生在这个游戏中扮演小青蛙的角色,同时在学生20米外放置一块小黑板,中间空余部分可放置轮胎充当荷叶,当小青蛙在跳到终点过程中必须在经历荷叶,如果直接跨过则视为犯规。当学生顺利抵达重点后教师则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一朵小花,那个小组取得小花数量越多,那么就可获得胜利。学生听到游戏后都兴趣高昂并积极为自己的小组胜利而努力。此时体育教师引导学生,在整个游戏中大家脑海中都会想到“胜利”二字,它就是大家理解,每位同学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所在小组取得胜利,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永不言弃。毫无疑问,游戏让学生感受到快乐,他们会以愉悦的心情不断挑战和突破自己,并在未来人生道路中以这种信念鼓励自己前行。

3.在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实施集体主义教育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重视小学德育教育。该教育在学生成长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德育教育能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更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以更好地状态迎接生活和学习挑战。当前多数学生受传统应试教育体制影响,常常会在学习中出现焦躁和烦闷等情绪,再加上教师和家长过多关注成绩,忽略学生心理。德育教育在这种畸形的学习和教学方式方式下成为净化心灵的途径,教师也应创新德育教育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在讲解迎面接力跑时,这是一项团队项目,需要学生组成小组参与比赛。教师就可在教学中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之后以50m传递水瓶小游戏中展开教学,学生要在接力中保证水瓶不掉,一旦掉落则成绩无效。由于这是团体项目,部分学生因心理紧张而导致水瓶在接力过程中掉地,赛后情绪激动流泪,认为是自己的错误而导致没有成绩。此时体育教师顺势引入集体主义教育,明确告知学生只要参与其中,为团队奉献自己的一份能力就是最棒的,强化学生团队集体主义思想,更培养学生敢于竞争和积极进取的健全人格。

4.结语

总之,在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素质教育大环境下实施的内容,要求学生在保证身体素质的前提下形成争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其中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全面重视德育教育,从多种途径加以渗透,真正促进学生德智体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健民.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大江周刊:论坛,2012(1):198-198

第5篇:高级中学教育范文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

1.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小学高年级学生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兴奋大于抑制,且易于扩散,注意的稳定性差,代谢过程旺盛,易于疲劳也易于恢复,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则显得课堂十分单调,容易产生厌倦感,教学效果自然不佳。而游戏本身具有很强的竞赛性,选材新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刺激性很强的事物,容易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兴奋,从而促进教学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其次符合小W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高年级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精力充沛,情绪发生快而强,对新异事物容易感兴趣而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优先注意并具有向往心理,而在进行自身感兴趣的活动和练习时,大脑皮层有关部位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此时,最容易发挥运动能力,也最快建立暂时性的神经联系,缩短了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而且对于感兴趣的活动或练习可以持久而集中地注意。

2.呈现出诸多优质元素。在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游戏的内容丰富多彩,游戏的形式各种各样,游戏的场面生动活泼。不仅如此,大多数体育游戏对器材和游戏场地的要求并不高。通过做游戏,在寓教于乐的课堂环境下,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身心受到愉悦,课堂气氛轻松快乐,教学效率不言自明。

二、体育游戏的选择

在小学高年级体育课堂中,游戏的选取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如果游戏不能引起学生兴趣或者与教学内容没有任何关联,体育游戏的作用就很难得到发挥,甚至有可能导致学生的抵触与厌学心理。因此,在进行体育游戏选取时要遵循下列几点原则。

1.贴合学生特点。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普遍好动、喜欢竞争。与此同时,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形成,人格还需要完善。这就要求我们在体育课堂中要做到谨慎与认真,因材施教。不仅要选取利于学生身心良好发展的游戏,也要将一些基本的体育动作整合到游戏中去。

2.配合教学内容。体育游戏的本质在于为体育教学服务,所以体育教学工作者应该依据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结合课堂的不同教育阶段,选择相应的体育游戏。在同一课堂内部,不同的教学阶段对游戏的选择也有不同,在学习某类体育项目时,游戏侧重于技术动作的熟练掌握,而在课堂接近尾声时,则应选取运动量较低的游戏。

3.灵活选择符合实地情况的游戏。选取体育游戏时,应从实地出发,结合软硬件因素灵活选择。夏季应比冬季游戏运动量小,此时的游戏可针对增强身体柔韧性这方面,冬季则应选择运动量足的耐力型游戏。场地较大人数较多时,适合采用集体游戏,场地足够大时,可采用占地面积大的较大型游戏。

三、体育游戏的应用

在采取体育游戏配合教学的过程中,应依据一定的策略来严密组织,在准备阶段充分准备,严守安全原则,避免学生受到可能的安全威胁,在实施阶段针对学生情况合理分组,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以达到预期授课效果。

1.体育游戏与课堂准备阶段的配合。传统的准备活动中,通常采取慢跑定位操,这些内容重复使用,会使学生乏味,积极性下降。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体育游戏代替传统的慢跑。跑动中的“听数报团”“蛇形跑”“螺旋形跑”“钻山洞”“传球触入”等,可使学生跑出欢乐,跑出兴趣。

2.体育游戏与课堂技术教学的配合。例如,篮球的运球技术教学,可选用运球中“保护与破坏”游戏。学生在教师规定活动范围内,每人一球,在运球过程中主动破坏他人的球,并力争保护好自己的球不被破坏,这种游戏的运用加大了练习的难度,增添了练习的趣味性,有效地巩固运球技术、提高了控球能力。

第6篇:高级中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 民办高校班级管理 教育心理学 应用

学校班主任的基本职责就是负责班级的管理工作,在平时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级作风的过程中,应该善于从教学心理学的角度,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成才,促进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一、健康心理是民办高校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

一个拥有健康心理的学生,性格友好,态度积极乐观,人际关系处理圆滑,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游刃有余。但是相对而言的,如果一个心理处于亚健康或者是不健康的状态的学生,经常会表现出态度消极,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抗挫折能力差,没有同情心,不自信,孤僻,人际关系紧张等这些现象。现阶段的高校学生不得不面临着两大双重压力:文凭和就业。这些压力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仅仅来自于社会人才的强烈竞争,还有来自于学生家长对学生的过高的期望值等等。在这种高负荷的压力下,高校学生只有具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学会正确的面对压力,合理的释放压力,科学的转化压力,积极地面对这个到处都是竞争的社会,才能够健康的成长,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二、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

现阶段,民办高校主要是从事专科教育层次和自学考试的辅导班,入学的门槛普遍较低,甚至根本就没有,只要报名就可以了,这就造成了民办高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是高考分数偏后,学生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民办高校的学生入学之后通常表现出的学习状态、行为举止、心理观念等各个方面与公办高校的学生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心理负担比较重。

民办高校的学生经常认为自己之所以上民办学校,是因为没有考入理想的公办大学,觉得自己所就读的学校的档次比较低,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心理多多少少会表现出难过、失落的状态,进而很有可能产生心理负担。

(二)学习积极性比较差。

民办高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是高考分数比较低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明显区别于普通高校的学生,有很多学生认为上大学就可以不用像在初高中的时候那么刻苦努力学习了,对学习不重视,并且有一部分学生偶尔会产生厌学的心理,逃避现实,不主动地去接受新的学习生活。民办高校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没有一个远大的理想与目标,上大学也不是为了自己的未来发展,而是为了应付父母的强烈要求,学习上没有积极性,则常常会表现出上课不遵守纪律、睡觉、说话,不按时交作业,不理睬老师的教学活动等现象,更有甚者会逃课,放弃学业,没有一个持之以恒的精神,有懒惰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三)学生学习方式欠佳。

大学的学习特点具有专业性、自主性、探索性及广泛性,学习课程的数量较多,难度较大,需要记忆的知识较少,更侧重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明显不同与高中的学习的。可是民办高校的学生步入大学之后,仍然采用高中的学习方式,还是听老师讲课、记笔记、写作业、定期复习来应付大学里的常规考试,不能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应用专用知识,拥有高水平的实践技能。

三、教育心理学原理在民办高校班级管理的应用

(一)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站在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无论哪一个离开家庭、父母的学生,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上、精神上、生活上都希望能够得到其他人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当他们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这种想法就会愈加的强烈。因此,民办高校的班级老师在平时应该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以一颗温暖的心去感化学生、温暖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且老师的这种关心要出于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只有这种情感上的沟通,学生才会愿意主动地向老师吐露出自己内心的真实的想法,这样便于老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动态,修正学生偏激的想法,准确把握学生的发展规划。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

班级体是一个来自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成员所组成的大家庭,每一个班级成员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老师应该善于发掘学生性格心理的发展变化,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具有针对性的组织和激烈学生积极地开展课外活动,比如新生欢迎会、校园文艺汇演、社团活动、寝室文化艺术比赛等,各个班级的春游、秋游、主题班会、文艺晚会、农家乐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尽情地展示出自己的才华和天赋,让学生找到优越感和自信感,使得那些平时因成绩不好或者是纪律较差的学生能够摘下“差等生”的帽子,在活动中找到乐趣、勇气、自信。班主任在充分发挥学生特长的同时,还要注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中来。

(三)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

人们的很多行为是通过观察其他人的行为而学习得来的,高校的学生正处于年轻阶段,具有超强的接受能力、想象力、模仿力和可塑性,他们很容易被环境周围人物的人格、思想意识和行为所影响。据资料显示,学生模仿的对象通常是自己的老师、父母和同学。所以,班主任老师应该为学生设置不同方面的榜样。第一,班主任老师要以身作则,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树立一个高尚品德、良好情操的形象,潜移默化中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第二,在现实生活中要大力宣传英雄模范人物和成功人士;第三,在学生中,要树立一个表现突出的人物,表彰先进的,彰显榜样的作用,以学生榜样去带动学生积极学习、乐观生活;第四,班主任老师还可以根据近期的影视作品、小说杂志等,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去积极地引导学生去模仿去学习。通过这些人物的影响,可以使那些缺点比较多的学生有紧迫感,会积极主动地克服自身的缺点,赶上先进的行为和愿望。比如说分寝室的时候,就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把表现突出的和纪律性差、成绩不好的学生安排在一起,通过此种方法来带动共同进步。

(四)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都具有相对的可塑性和稳定性,对于犯了不同错误的学生,不应该采用同一种的教育方法,要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于性格偏内向的学生,在遵守纪律方面表现还是比较好的,由于他们的胆子相对来说是比较小的,所以一旦要是犯错误了,会比较敏感、多虑、心理波动起伏大,多多少少会有些自卑感,若对这样的学生严厉管教的话,很容易会造成他们的负面情绪,加重了他们的自卑感,很有可能做出一些冲动的行为,直接关系到他们日后的学习生活和成长。因此,对于这样的学生,要耐心的教导,以一个信任的态度,亲和地指出他们错误所在的同时,要肯定一些平时好的表现,主要是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他们平时性格开朗活泼,遇事乐观,反应敏捷,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强,但是由于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经常会犯错误。对于这样的学生,在教育他们的之前,要整理他们犯错误的可靠证据,使得批评能有理有据,使得他们心服口服,更要值得注意的是,在批评时要明确指出他们所犯的错误,并且批评的时候态度一定要严肃。在平时的班会上,可以拿他们这样性格外向的学生做典型例子。

四、总结

总的说来,班级管理对于民办高校来说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工作,作为民办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的老师,不断探索学习教育心理学知识,并且善于应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足,并恰当地解决问题,必定会获得一个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在班主任老师工作过程中,要不断提高班级工作管理水平,重视学生心理的动态变化,积极主动关心同学的身心健康,切实保证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提升。

参考文献:

[1]高强,白乙拉,王卫东.积极心理学的渊源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2).

第7篇:高级中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228-01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因此需要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实践能力,而且培养这种能力的最主要方式就是将学习与生活化融合在一起。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需要要让学生多多接近生活,同时要发现生活中语文元素,从生活里得到相应的、有用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都运用到课堂之上。

一、将生活化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生活化教育法是不可缺少的。生活化教学可在学生接受语文文化熏陶的同时对所生活的社会、人文环境有更深刻的体会,同时升华自己的情感,提升小学生全面素质。由此可见,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活化教育非常有必要。

1、可让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在生活化教学法中,可以积累丰富语文养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且促进学生智力全方位发展。所以就需要学生教师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至生活化的教学方法,由此可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智力的全方位发展,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还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日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提升学生上课积极性。生活化教育方式也是小学生最为喜欢且易接受的一种教学方式。语文课本中具有典型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故事情节,如果再融入生活化教育,把生活和课文联系可以最大限度吸引学生兴趣。通过生活化教育方式学生还可学到很多新房及优美语句,加强学生思维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提升学生创新的思维水平,增加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认知。

二、生活化教育融入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的运用

1、从语文学习中看到生活。语文课本的很多知识都和我们生活是密切有关的,很多内容也是来源于生活。所以教师要抓住语文教材的特点,通过这些语文课本中教材所看到的生活常态,看到生活现状。从语文学习中看到生活是生活化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从语文学习本身看到生活常态,引导学生把课本中知识及内容和我科生活实际有机联系,让学生产生一种自然、亲近感,这样才可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并不是简单的拼音、写字,还有许多内容是和我生活有关的。这样学生就会更好投入到有关学习中。

例如,在学习《梦圆飞天》、《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等课文时,教师可引导在这些内容中找到和我们生活相近的生活痕迹。梦圆飞天所飞向的是我们宇宙,是由我们中国所完成的一大壮举。而火星就像我们的月球一样,也是我们非常熟悉星球,而这一星球的很多现象和我们所生活的地方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

通过知识的纵横连接,让学生所感受到语文内容不再是简单的文字表述,好像离我们很远,其实这些内容就是我们生活的一个部分。也只有这样,才能从语文学习中看到生活,并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更加有兴趣。

2、记录生活中的语文。

教师可以随时要求学生带着一个小本子。例如在生活中浏览网页、看电视等发现有不认识的字时,可以主动记录,同时通过一些工具,如网络、字典对这些字词进行学习、了解。此外学生还可利用这个小本子记录所看到的一些精彩的语句,并且在以后的作文中,可以把这些语句都用到,以此来增加文章的语言优美性及可读性。

例如,一个学生和父母到西安旅行,在大街上看到一个字特别复杂,问自己的父母也不知道是什么字,于是他就拿自己带着的小本子把字一笔一划写下来,之后通过网络查询,发现这个字念“biáng”,是西安的一种面条。还有类似的情况非常多,慢慢地学生就会知道了记录本的妙用,并且爱上这种学习方法。

3、在生活实践中提升语文学习效果。

生活化教育法是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运用中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流程,即是要在生活实践中提升语言的学习效果。实践才能出真理,把对语文学习融入到生活实践中,可让学生经历一个课堂学习以及课外实践、学习升华的过程。这过程看似比较简单,其实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一开始获得的理论化的学习,之后再将这些理论性知识融合到生活里,最后在生活的体验中升级所学过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水》一课时,虽然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也没有引起很多人的注意,但是在经过课文的学习后,学生对于水的认识不再是停留在书本的学习中,也不只是停留在记忆中的粗略感知,而是可以真正在书本、记忆、实践三者重新结合并重新认识水。

而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更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同时传授给学生正确方法,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效率也可以获得更大的提升,让学生的能力可以得到最大限度发展。

三、结语

综上,将生活化教育法融入到小学高年级的语文中,是一次极为有意义的尝试。教师一定要让语文教学可以和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及重要性。只有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认识到语文并学习语文,把课堂学习、生活学习结合,才可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沈迎春 . 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之初探 [J]. 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1(2).

第8篇:高级中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三级管理模式;学科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5-0228-02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培养模式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据报道,虽然自2014年起,全国研究生报名人数出现了下滑,但是招生人数依然在增长。2015年全国硕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为64.74万人,较“十一五”末的2010年的53.4万人,研究生招生人数增长了21.24%,由此可见研究生招生规模在目前仍然是扩张的趋势。针对不断增长的研究生数量和日益复杂的培养模式,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相继对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改革,由最初的高度集中的一级管理模式逐渐转变为二级、三级分级管理模式,其中三级管理模式已经逐渐为众多高校所采用。

研究生一级管理模式主要是以学校(研究生处或研究生部)管理为主,这种管理模式的行政管理职能相对强些。二级管理模式是学校-院系两级管理,以院系管理为主。研究生三级教育管理模式,实质是校级研究生管理机构把大量权、责下放到学院(系)和学科两级,通过下放管理权力和相应职责,调整管理权限,规范管理职能,减少管理职能过于集中的弊端,充分调动学院(系)、学科两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对研究生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尤其是第三级“学科”的参与,使得研究生教育管理执行得更具体、更切实际。笔者结合自身工作体验,谈一下学科管理在研究生三级教育管理模式中可发挥的作用。

一、学科管理在研究生招生工作中可发挥的作用

研究生的招生工作包括许多方面,从最初的研究生招生宣传、招生目录修订、研究生入学考试出卷阅卷,到研究生调剂复试,直至最后录取,都可包含在招生工作中。要想切实做好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尤其是针对本校本专业的本科生,学科导师与本科生直接面对面授课的机会最多,最适合做好宣传。导师在教授专业课程过程中,或者学科在组织学科组导师一起为本专业本科生开展考研咨询指导时,都可将本学科的亮点与特色宣扬给本科生,包括每个导师的科研方向、最新取得的科研成果等。好多本科生会抱有“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考研观念,对本校本专业老师的科研方向和成果反而可能更不了解。通过学科的宣传,可以适时地引导本科生准确自我定位,增强报考本校导师的意愿。目前的研究生招生目录,是在1990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下发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原目录)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征求意见、反复论证修订的。修订的主要原则是:科学、规范、拓宽;修订的目标是:逐步规范和理顺一级学科,拓宽和调整二级学科。由此可见,学科的参与是不可或缺的。在学校和学院掌握大方向和原则的前提下,学科可根据国家政策导向以及自身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对招生专业目录进行修订,以适应不同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复试过程是学生与导师直接面对面接触、了解的最好时机,也是最终确定师生关系的过程。导师与学生关系的确定,我校实行双向选择,即导师挑选学生,学生亦有权选择导师。但是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科组的正确引导和协调。否则,可能会有学生集中选择某几个导师、而有的导师(特别是年青导师)招不到学生的情况,不利于学科稳定、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学科组提前做好工作了解学生动向,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积极引导学生适度分流;另一方面,督促年青导师积极主动联系学生,关心学生,“推销自我”,吸引学生报考。在第一报考志愿不能满足某学科招生生源数量的时候,学校、学院、学科三层面都要积极做好宣传调剂工作。学校、学院要及时在平台调剂信息,反馈学生信息,学科在此过程中,可积极发动导师个人关系,加强与外校导师的联系,广泛接收外校导师的推荐,扩宽调剂途径。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其他环节,如出卷、阅卷、录取等,除了学校和学院层面的宏观调控和统筹规划,也都同样离不开学科的参与。例如,学科导师组在出卷时,需要合理考虑试卷的重点内容、题量和难易程度;阅卷时,需要把握适度的评分标准。

二、学科管理在研究生培养环节中可发挥的作用

学科管理不仅在招生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培养各环节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生自入学以后,在培养上需要经过制定培养计划、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论文评审、学位答辩、奖学金评定等众多环节。这些环节有了学科的参与管理,效率和效果都有显著提高。本文择其中几个环节予以交流。论文开题是研究生进行学位论文研究的序幕,是论文研究进展顺利与否的前提保障。论文开题做的好,研究思路设计科学、合理,可行性强,后面的论文课题研究才可能会如期顺利进展。如何确保研究生的开题质量,对于学科多样化、学生人数较多的学院,仅靠学院层面管理,很难保质保量完成。而具体到学科内部,学生人数相对较少,学科便于组织专业导师严格把关,及时给研究生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甚至可不合理开题设计,指导研究生重新设计试验思路,这在初期可能显得比较麻烦,但是却可避免研究生后期试验过程中走很多弯路,甚至试验反复修改、时间不足,导致延期毕业的严重后果。论文答辩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至关重要的环节。现在我校研究生在正式答辩前必须经过预答辩,预答辩通过后,学位论文送交校内校外专家评审,评审通过后方可申请论文正式答辩。可见仅是论文答辩一个环节,其实也包含若干分环节。所以要保质保量完成该项工作,迫切需要学科的积极参与。首先在符合学校、学院相关制度规定的前提下,学科可视自身具体情况,制定符合本学科现状的制度和标准,弹性安排答辩时间,联系校内校外相关专家,严格组织答辩程序,确保学位论文质量。

研究生奖学金的设立在督促研究生努力做好课程学习和科研工作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奖学金的评比关系到每个研究生的荣誉甚至经济利益,研究生本人,甚至导师都比较重视奖学金的评定,这极大促进了研究生科研积极性和科研成果的产出。应该说这是设立奖学金的正面导向效应。但是,学院如果全权组织和掌控奖学金的评定,不给予学科适当的权限,在评选过程容易在学科间产生各种所谓的“不公”和“矛盾”。但是,如果学院将评优基本原则和优、奖名额按照人数比例下分到学科,由学科内部自行竞争选拔,不仅可消除学科间差异性影响造成的“不公”,激励弱势学科发展,还可充分发挥导师的功能,及时调解研究生间的各种问题,将矛盾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将问题解决在学科内部。

三、学科管理在研究生学科建设中可发挥的作用

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中一项复杂的基础工程,它的内涵丰富,包括了学科规划、师资队伍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方面面。学科的发展与高校的发展相辅相成。学科发展得好,则促进高校的发展;同样,高校发展得好,将带动学科的发展。因此,学科建设在高校发展中占有及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学科要发展,就要做好学科建设工作。诚然,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在宏观上离不开学校、学院领导的重视与支持,离不开政策导向的巨大推动作用。但是这些都是外部因素,仅靠外因发展不了学科,关键还要看内部因素,看学科自身的发展动力与活力。这就需要学科加强自身的建设与管理,充分了解自身在全国同类学科中所处的位置,明确学科定位和发展方向;跨界、提升和整合,充分挖掘院内外、校内外的资源,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发展;加强学术氛围营造,加强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只有学科自身重视管理和建设,才能实现学科的长足发展。研究生学位点建设也包含在学科建设范畴。在经历了“十五”之前的学位点大范围快速增设,搭建研究生教育平台之后,“十一五”以来转为“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国家相继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等文件,确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定期组织专家对各单位学位授权点和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诊断式评估。评估不合格的学科,终止学位授予权。这不仅要求学科师生注重平时实际的教育培养质量,更要做好评估时的各项工作。评估内容涉及学科内部师生的科研、教学、获奖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工作细致繁琐且要求严谨。仅靠学校、学院相关负责人一项一项搜集、落实,费工费时,有效的工作方式就是学科主任组织学科全体师生集中几次“碰头”、讨论、填报,各负其责,不仅搜集数据可靠,而且效率高,效果好。另外,涉及到学位点建设、重点学科申报、科研平台建设与评估验收等情况时,也需要积极调动学科力量进行整合,填报材料等,才能获得有效成果。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环节,学科在研究生的其他培养过程中,如研究生的考博、就业、创业等过程中,亦可提供更专业有效的指导与帮助。结合我校研究生管理现状而言,每个学院专职研究生辅导员人数很少,有的学院研究生总人数达到近600人,也只是配备一名专职研究生辅导员,工作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在很多工作上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工作效率必然会受到影响。此时,研究生的多级管理模式就极为适宜,特别是学科的适度参与管理,必将极大缓解这种矛盾。但是,目前关于学科管理还没有相关的制度与明确的责任,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第9篇:高级中学教育范文

目前,全省教育系统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了充分发挥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对垒省普通高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现就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组织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含今年申请评估,验收的普通高中)抓好全员学习。要组织全体教职员工深刻领会国家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主题、工作方针、主要任务和重大政策举措。学校领导班子在学习活动中要率先垂范,先学一步,学深一点。要分工负责深入年级组、教研组指导好教师学习。要在学习资料、时间安排等方面给予应有保证。

二、要组织教职员工联系实际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要围绕什么是教育的本质和地位,什么是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什么是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怎样提高教育质量:什么是正确的人才观,如何创新人培养模式:以及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如何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等重要问题展开讨论。形成共识。

三、在全员学习。深入讨论的基础上,要组织专门班子研制以“提升水平。发展特色,出名师。育英才”为主题的学校“三年行动计划”。要通过“三年行动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使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办学特色、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做出更多探索,创造更多经验。“三年行动计划”的制定要坚持以下程序:专门班子草拟,广泛征求意见。校务会审议、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省教育厅备案。

四、要充分运用校园宣传栏、校园网等阵地,大力宣传学习活动中的先进单位、典型事例,反映教职员工的心得体会和意见建议,努力营造全员学习、全面学习和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的良好氛围。

请各市教育局按照上述要求,于12月30日前将相关学校的“三年行动计划”报省教育厅。11月1日前暂不组织省级示范高中的评估和复查。

联系人:李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