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高级项目范文

高级项目全文(5篇)

高级项目

第1篇:高级项目范文

关键词:PMBOK;动车组;高级修

1前言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是由美国项目管理协会提出的,它总结了项目管理实践中成熟的理论、方法、工具和技术。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定义了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5大过程组和10大知识领域等。目前,CRH型动车组高级修(三、四、五级修)主要由制造厂家来承担,其中中车四方股份有限公司承担了CRH2型动车组的三、四、五级修程。2017年,作为其全资子公司的武汉四方维保中心承担了其中部分高级修业务,其中三级修182组,四级修21组,五级修2组。武汉维保中心根据项目管理的五大过程,将各高级修业务的流程划分为启动、策划、实施、收尾四个大的阶段,项目监控贯穿项目各个过程。各阶段分别制定了分计划,每个阶段实际进度基本符合各阶段计划。

2基于PMBOK的项目管理过程

2.1项目启动

项目启动过程组定义项目目标、初步范围、落实初步财务资源、识别内外部干系人、获得项目授权,定义并启动一个项目的一组过程。项目经理在此阶段通过项目章程获得授权去对项目的整个处理过程进行管理。项目章程和干系人登记册是此阶段的主要输出。

2.2项目策划

项目策划定义项目具体范围和需求,以及为实现项目最终成功而计划行动方案的一组过程。规划过程组制定用于指导项目实施的项目管理计划、项目范围说明书和项目启动会。项目启动会需要与干系人及客户协调项目的启动工作,包括的子活动有:采购管理计划、成本管理计划、风险管理计划、沟通管理计划、进度计划、人力资源计划、项目范围管理计划、质量计划等。

2.3项目执行和监控

项目执行过程和项目监控过程共同完成项目管理中确定的工作。实施在项目管理计划中要求的工作范围,监控可能出现的执行异常,并采取应急手段和权变措施。项目的执行和最初的计划之间可能会有差异,这个差异就是项目执行偏差。项目执行偏差包括项目基准的变更。任何涉及到项目管理计划中基准的变更,如项目范围蔓延或成本超支等,都需要被有效记录,并得到妥善的授权后才可以进行变更。

2.4项目收尾

项目收尾过程需要核实项目验收的条件,确保所有的项目管理过程都已经完成。主导对项目可交付成果的正式验收,对已经通过验收的可交付成果要有客户或项目发起人的正式验收批准文件。获得客户对项目产品的认可,并最终与客户签署正式的项目验收报告。若项目由于某种原因而提前终止,需要记录项目提前终止的原因并汇报给PMO和相关公司领导。归档所有项目交付成果和项目过程资料。把已经完成的项目交付成果交付给组织的运营和维护部门。

3交付成果

通过本年度高级修项目管理过程,获得了以下交付性成果:(1)编制并下发了适用于各车型四级检修用工序工艺文件及质量检验文件。(2)完成车型内部上岗合格证发证125人次;项目组管理实务培训32人次。(3)完成各车型物料组织,其中必换件物料456项;偶换件物料356项;技改件物料173项;检修件物料158项。(4)按规程完成了186组三级检修、21组四级检修,2组五级检修的全年任务,全部现车已交付路局用户。(5)按照工艺方案、质量策划要求完成了相应工序首件鉴定及整车首件鉴定。

4小结

第2篇:高级项目范文

1项目教学法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项目教学实施的一般步骤可以分为五个方面:①明确项目任务,通常情况下由教师提供几个或多个任务设想,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讨论并确定最终任务。②制定计划,该步骤主要由学生完成,之后经指导老师鉴定其可行性。③实施计划,该过程可通过学生间的分工合作最后完成。④检查评估,首先学生对自己的结果进行评估,之后指导老师再加以总结,并对其中的问题加以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⑤对项目的归档记录或者应用,一方面可以为以后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设计的好的项目应用到实践当中。在项目教学过程中,为充分发挥其作用,教师要注意以下问题:

(1)正确理解项目和任务,并加以区分。任务是项目中将要完成的一部分,只是整个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任务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培养的是学生的单方面能力,而项目教学能够实现学生全方位能力的提高。

(2)不可忽略理论教学的价值。项目教学法虽以实践教学为主,但是也不可完全忽略了理论教学的意义,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及时安排理论教学,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的结合。

(3)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立应该与项目本身的完成情况、学生的未来发展、计算机课程的培养方向以及学生的综合能力等因素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项目教学的作用。

(4)合理的采用项目教学,项目教学尽管有着很多优点,但是并不能完全取代其它的教学方法。在高中计算机的具体教学中,教师应该将项目教学法充分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合理开展教学。

2提高高中计算机教学中“项目教学法”效率的策略

为了更好地在高中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目的,可采取以下措施展开高中计算机项目教学。

(1)合理制定项目教学计划。项目的实施步骤、进度安排、资源分配、人员安排以及项目计划本身是否制定合理等,直接关系到项目是否能够顺利实施。

(2)建立双师型教学队伍。项目教学法侧重对实践教学,因而对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备相关的课本论知识外,还应该熟悉企业内相关的工作任务,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立更有利于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结合。

(3)开发项目式教材内容。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不同,它更注重实践教学,在各个部分都有内在的联系,并且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市场上当前有的教材其内容设置多按照传统的章节模式,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且内容之间缺乏衔接,与实际应用脱节,因而不能够满足项目教学的需要。而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以及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工具,因而开发项目式教学以保证项目教学法的有效实施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在学习计算机中的Photoshop图形处理软件设计时,项目布置之前教师先对将要用到的知识做个简要介绍,让学生事先熟悉这个软件以及相关专业词汇。之后给学生布置社会应用性较强的项目,比如招生宣传册的设计,让学生自行分组进行讨论,在任务执行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相关的注意事项及理论知识教授给学生。最后,对学生的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并对其他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补充,对学生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表现出的问题进行剖析,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不仅能够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实现理论与操作实际的结合。

3结束语

第3篇:高级项目范文

关键词:工业和信息化部基建项目预算绩效评价

一、引言

财政部作为我国财政支出预算绩效评价的主导部门,明确要求对纳入中央部门预算管理的各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为中央国家机关中最早一批开展预算绩效评价试点的单位,连续五年在财政部组织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中被评为“优秀”,预算绩效理念在工信部系统已经形成。工信部直属高校(以下简称“部属高校”)共有七所,具有鲜明的军工办学特色和深厚的发展底蕴,为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部属高校基本建设项目以创造优良教学条件、提供一流科研平台、建设完善后勤服务体系、增强学校综合办学实力为原则,一般投资额较大,具有高度的计划性、时间性和保密性等特点,为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工信部属高校基建项目兼有教学科研、军工投资及财政资金的特点,目前关于工信部部属高校基建项目绩效评价的研究还没有系统地进行,本文对工信部及部属高校均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从工信部角度,可以助其科学评估财政资金投资效益,从部属高校角度,可提高其基建项目绩效管理水平。

二、文献综述

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政府、科研院所、军工基建项目的预算绩效评价,梅建明等(2010)总结了财政基建支出绩效评价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总结出我国财政基建支出绩效评价要遵循效益统筹和政策导向等原则;苏立恒(2013)等以某高校基建项目为评价对象,对其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应用进行相关研究;钟世桥(2016)构建了军工基建投资项目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方法框架,将指标体系分为四级指标;赵红丽(2017)总结了科研院所基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及权重确定。新公共管理理论为预算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其核心特征是公众对政府责任及其绩效的高度关注,强调公众知情权、政府透明度及可问责性。高等教育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随着工信部属高校规模的逐年扩大,财政拨款及学费收入大幅度增加,工信部、纳税人和学生等委托人希望了解和确保来自他们的经费是否被合理、有效地使用,基建项目作为占用部属高校财政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通过绩效评价向所有委托人证明投入合理、物有所值。

三、工信部部属高校基建项目预算绩效评价的方式

(一)中期评价

(1)委托评价。一是评价主体。工信部委托部通信清算中心、国防科工局军工项目审核中心和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等为绩效评价工作的第三方机构,绩效评价专家组成员由工信部干部、注册会计师及高级工程师等组成。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协助被评价高校建立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基建项目建设过程中各项绩效指标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等。为保证绩效评价工作顺利进行,工信部要求评价专家务必遵守保密原则,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将评价材料、评价结果向绩效评价工作小组以外人员泄露,并确保绩效评价工作的客观性,如实反映项目绩效完成情况。二是指标体系。相较于其他项目而言,部属高校基建项目的约束标准较为明确:一是建设周期约束,二是投入资源约束,三是质量和使用效益约束,建设中的种种约束标准为构建指标体系的前提。评价指标合计100分,指标共分三级,其中一级指标分值分别为:投入15分、过程30分、产出25分和效果30分。三是评分标准。评价专家在现场勘查、审核资料的基础上,对项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独立打分,并实名签字;然后计算综合得分,综合得分≥85为优秀,70≤综合得分<85分为良好,60≤综合得分<70分为合格,综合得分≤60分为差。最终专家组讨论形成《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意见表》,并现场宣布绩效评价结果。(2)自评价。自评价是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预算绩效管理的创新。《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通知》(工信厅财[2016]175号)第六条明确规定:项目完成或年度结束后,部将组织各单位开展绩效自评。工信部实现绩效评价全覆盖主要依靠自评价的方式。一是指标权重。自评价方式一级指标分值分别为:产出50分、效益30分、服务对象满意度10分、预算资金执行率10分,如遇特殊情况,上述分值可做适当调整,但总计应为100分。二级绩效指标和三级绩效指标的权重由各单位根据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自行确定。二是评价方法。自评价分数评定方法分为两种:一是定量指标,完成目标值的,记该指标满分;未完成的,按照完成值在目标值中所占比例计分;二是定性指标,根据目标完成情况分为:完成预期目标、部分完成预期目标并具有一定效果及未完成预期目标且效果较差三个层次,分别按照该指标对应分值区间80%~100%(含80%)、50%~80%(含50%)、0%~50%合理确定分值。各项绩效指标得分合计成该项自评的总分。三是报告要求。工信部要求各部属高校应对学校基建项目预算绩效自评工作提交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基建项目自评工作开展情况,一、二级项目自评金额、个数、覆盖率,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学校在基建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工作经验及不足等。

(二)后评价部属高校基建项目对人才培养及对建设

后周边产生的效益,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才能得到证明,这就要求必须开展项目后评价。《工业和信息化部部属高校中央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工信部联规[2016]303号)第27条明确规定: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项目建设规模、建设性质等确定后评价项目,下达年度后评价项目计划,对资金投资效益和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等进行后评价,后评价结论作为申报新项目的重要依据。后评价的重点为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具体有经济性分析、效率性分析、有效性分析、服务对象满意度分析、可持续性分析及预期效益分析等。服务对象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对象含使用项目的教师、学生及职工,调查问题主要有:项目的实施对学校科研、教学布局有何影响;对师生所从事的专业领域有何影响等。

四、工信部部属高校基建项目预算绩效评价亮点及问题解析

自2016年度起,工信部属高校基建项目的自评覆盖率达100%,2017年度工信部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的绩效评价项目共18个,其中10个为部属高校基建项目,说明部属高校基建项目为工信部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重点,工信部在进行基建项目预算绩效评价过程中,有一系列亮点,同时存在一些问题。

(一)工信部部属高校基建项目预算绩效评价的亮点

(1)将预算绩效评价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近年来,工信部财务司为规范和加强基建财务管理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最主要的为探索全周期基建财务管理的新模式,即从项目立项、建设、竣工财务验收、决算批复等全过程监督管理。全周期基建财务管理模式的抓手即实施预算绩效全过程管理,将预算绩效评价思想贯穿于项目全过程:在预算申报阶段,工信部要求所有项目都要设定绩效目标,并对绩效目标进行审核,作为项目入库和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绩效目标确定后进行拨款,在预算执行中对项目绩效目标及指标实行定期评价,为后期评价工作开展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工信部属高校基建项目的预算绩效基本实现“事前有审核、事中有监督、事后有评价、评价有应用”。(2)增加基建项目中期绩效评价方式。基建项目建设周期一般长达数年,工信部不仅重视基建项目的结果评价,即竣工验收后的评价,同样重视建设过程中的评价。中期绩效评价主要侧重于督促规范部属高校基建财务行为,指导部属高校做好基建财务管理工作,实行绩效目标动态监控全覆盖,确保项目执行与目标相吻合。通过中期绩效评价可将项目建设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及时解决,为项目的竣工结算、决算审计、财务验收等打好基础,有利于更好的控制和节约工程项目的成本。(3)重视基建项目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工信部在对部属高校基建项目进行预算绩效评价之后,非常重视评价结果的应用,不仅强化绩效评价问题整改,要求被评价学校落实整改责任,还将评价结果作为部属高校后续基建项目财政资金预算支持和投资计划下达的重要依据。另外,基建项目通常为一次性项目,工信部还将项目评价结果作为指导,用以提高系统内其他同类基建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4)重视基建项目服务对象满意度评价。工信部在基建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中,不仅注重反映项目目前实际效果水平,同样注重项目在未来的资源、社会、环境的动态效果,特别重视项目是否能够满足师生教学科研学习生活需要,重视相关师生员工在使用项目过程中的满意度,部属高校基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对“服务对象满意度”赋有较高的分值,其中中期绩效评价———自评指标体系中为10分,后评价指标体系中也为10分,鉴于满意度难以衡量的性质,工信部要求项目后评价需至少30名服务对象填写满意度调查问卷,通过加权平均的方式完成此项分值的计算。(5)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价。为提高绩效评价工作效率,工信部在开展部属高校基建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时采取重点抽评与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绩效评价,第三方机构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协助部属高校建立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项目运行过程中各项绩效指标执行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价,以及项目任务完成后进行最终绩效评价等。工信部要求各高校也应在指标设计、人员对接、资料提供、现场评价等方面认真配合第三方机构评价工作。另外,为保证评价结果的公正性,遵循“谁委托、谁付费”的原则,评价经费由委托单位即工信部承担,第三方机构和专家不得向被评价高校收取任何费用。

(二)工信部部属高校基建项目预算绩效评价问题解析

(1)委托评价工作与竣工财务决算工作内容重合较多。工信部委托的第三方机构在进行基建项目后评价时,一般需要部属高校编制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表、科目余额表及明细账,评价主要工作时间用于记账凭证的审核,工作内容与竣工财务决算高度重合,反馈问题集中于工程管理、招投标及会计核算等建设环节存在的“策略性”问题。(2)绩效评价结果的影响面不大。目前工信部属高校项目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受众面不广,委托评价方式的评价结果主要通过绩效评价末次会议进行反馈,由评价专家与被评价高校少数领导进行通报;自评价方式的绩效评价结果只上报给工信部财务司,两种绩效评价方式的评价结果影响面均不大。(3)委托评价对象为单个基建项目。目前工信部中期或后期委托评价的项目为在项目库中随机抽取的单个基建项目,仅能评价该项目预算绩效情况,不能体现该项目与周边项目或校内同类项目的协同情况,不能体现校内某区域或某类基建项目的整体预算绩效情况。(4)绩效评价结果的震慑性不大。目前部属高校基建成本考核机制和问责机制不健全、不严厉,相关部门几乎不必为项目投资失控承担责任,部属高校基建项目绩效评价反馈的问题如变更过多、工期推迟等会造成项目超概,如超概严重则意味着建设过程中存在腐败,目前绩效评价结论仅停留在“超概”层面,未深挖其背后的腐败问题,对高校基建相关腐败份子的震慑性不大。

五、工信部部属高校基建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完善建议

(一)评价内容侧重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鉴于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计报告已由(后评价时)或将由(中期评价时)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出具(高校从工信部审计中介服务机构备选库中选取),建议工信部或第三方机构在开展基建项目后评价或中期评价工作时,将工作重心放在项目的预算编制合理性、项目预算绩效目标达成情况及项目如何更好的发挥作用等“战略性”管理问题上。

(二)扩大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影响力

在符合军工基建

项目保密要求的前提下,建议在两个层面进行公布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一是工信部在系统内定期公布基建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二是被评价高校在校内重要会议或学校官网等媒体上公布基建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公布的信息可以为工信部、高校同行及社会公众获取,不仅保障了大众的知情权,也使高校在基建项目建设过程中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基建项目管理水平,推动学校后续基建项目更加有效率的进行。

(三)增加大类基建项目预算绩效评价

建议工信部增加某类基建项目或校内某区域基建项目的预算绩效评价,如针对某部属高校教学楼的整体绩效评价,评价该校当前所有教学楼是否满足学校师生的需求,功能布局是否合理,整体利用率情况等,此举利于工信部更好的了解部属高校项目申请的合理性进而提高后续项目审批的科学性。

(四)增加对基建项目腐败行为的评价

建议工信部在绩效评价过程中对高校基建项目己暴露出的严重问题及其背后的腐败行为进行剖析,重要线索反馈至纪检部门,对高校基建项目腐败份子进行强有力的震慑。已期通过绩效评价对高校基建干部寻租性腐败行为进行治理,甚至优化工信部系统内基建制度的设计,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谭涛、熊志坚:《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比较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4年第23期。

[2]秦珍珍、姚赛东:《浅谈基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设计》,《财政监督》2016年第8期。

[3]钟世桥:《军工基建投资项目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研究》,《审计与理财》2015年第12期。

[4]赵红丽:《科研院所基建项目绩效评价研究》,《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年第2期。

[5]王硕:《高校灾后重建基建项目绩效审计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6]汤坤:《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研究》,安徽财经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

[7]工信厅财:《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7年度预算绩效评价计划的通知》函[2017]444号。

第4篇:高级项目范文

广告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模式,主张教、学角色换位,教师为“配角”,学生为“主角”,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强调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广告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模式在课程建设上,以基本技能课程为主线,依托各个企业的实际生产项目实现教学与生产为一体的“项目”教学课程。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引学互动”的方式。教师通过引用企业真实项目作为案例讲解,再将一个独立的企业真实或仿真项目布置给学生个人或团队进行设计制作。学生通过信息收集,方案设计、制作,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来完成任务。教师在教学中侧重于对学生自我完成任务的能力和思维的培养,重视学生在完成过程中的参与和在交流活动中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则在进行整个项目的设计制作中,通过合作、协调,了解工作过程及掌握每一个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环节。项目式教学模式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分工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目前,笔者所在的学校根据广告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特点,结合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将广告设计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大类,并在项目式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区分重点。专业基础课着重于“讲、练、评”的教学方法;专业课着重在各课程衔接上采用“递进式”的教学模式,该模式要求在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上,按照企业真实的业务顺序及所需知识来设计,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实现课程与专业的教学目标。以标志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及印刷工艺课程为例,按行业、企业对项目设计的要求应该是先做标志,再做广告,最后进行印刷等。所以,在课程的安排上,就可以先集中安排标志设计课程,再集中安排广告设计与制作课程,待后一课程接近尾声的时候,也到了要用到印刷工艺的知识了,这时,再集中安排印刷工艺课程的教学。采用这种递进式的教学,根据教师设计的真实且有衔接关系的业务,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的方式,一环扣一环,变枯燥为生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融理论于实践,实现“教学做、理实用”的无缝对接与完美结合。同时,笔者针对广告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的特点,对广告设计专业学生进行一次综合性的调查,设计有关“项目式”教学方法的调查问卷。此次调查报告共发放调查问卷495份,回收问卷495份,回收率100%。在调查有关广告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中,题目为“项目教学法是运用实例解析和项目训练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你对这种教学法的态度是”的问题中,选择喜欢并支持的占73.7%,排在选项的首位;在题目为“你认为项目教学对你的设计能力有何帮助”的问题中,有68%的学生选择了“使我在遇到同类型的设计时,能够快、准地进行设计”,有25.7%的学生选择了“只对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的案例能够顺利解决,对于新问题就无从下手”,有6.3%的学生选择了“基本没有帮助”;在题目为“你认为普通教学与项目教学的区别是”的问题中,有79%的学生选择项目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设计水平,有16%的学生选择“普通教学更容易接受”,有5%的学生选择“二者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区别”。由此可见,在广告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中,学生用实际行动去设计,能亲身体会到设计的内涵,从而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和学习积极性;在设计的活动中,学生与学习伙伴合作去完成某项设计任务时,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参与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并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作品设计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实现自我价值。由此证明了学生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是持支持和接受态度的。

二、广告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模式的考核方法

广告设计专业应用“项目式”教学模式,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具体的考核方式,其内容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并将过程反馈的情况作为评价的重点;二是将教师的单方面评价方式改为让学生及团队参与到评价中来。

1.广告设计专业总体考核标准

为了配合广告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模式实践的有效性,笔者根据该教学模式的特点,结合该专业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就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探索相应的考核标准。专业基础课结合各课程考核的结果,占总评分值的30%;专业课结合各课程考核的结果,占总评分值的60%;学生学习期间的综合表现(遵守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则占总评分值的10%,

2.广告设计专业基础课考核标准

(1)专业基础课的考核标准。专业基础课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是以教师为主的。目前,结合“项目式”教学模式,以过程性评价为重点评价手段,以目标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为最后考核手段,对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考核方法进行系统的制定,规范了广告设计专业基础课的考核标准。在考核标准中,专业基础课程主要通过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包括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专业知识包括掌握各项目内容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专业技能包括项目制作的过程、制作的效果和目标性的考查结果。各课程总的考核方式将采用综合评价,即自我评价(30%)+教师评价(70%)的权重得分;最终按照各项考核内容的权重得出各项的总分,

(2)专业基础课程综合成绩登记标准。结合广告设计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情况,按照其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特点,编制了专业基础课程综合考核成绩登记表,代替传统的平时成绩考核登记表和作业批改登记表。综合考核成绩表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其中包含:学习态度(出勤情况、上课学习积极主动性方面、按时按要求完成任务等)、学习能力、协作能力等职业素养方面的考核,占总评分值的20%;课程知识(应知部分)、作业、各项目学习成果等过程方面的考核,占总评分值的50%;由任课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综合方面的考核占总评分值的30%,如图3所示。课程综合考核成绩表作为任课教师对课程教学的基本依据,可作为点名册、课程提问、检查学习情况、检查作业等多项纪录表。教师将在课程结束后根据各项考核成绩计算出学生的综合成绩。

3.广告设计专业课考核标准

专业课程主要通过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包括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职业能力包括项目制作过程、完成效果和项目拓展情况。各课程总的考核方式将采用综合评价,即小组互评(40%)+教师评价(60%)的权重得分,最终按照各项考核内容的权重得出各项的总分。

三、小结

“项目式”教学模式仍是个新生事物,但在笔者的广告设计专业教学实践过程中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验证,其对调动该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确实产生了可以进行系统考察、量化衡量的正面结果,突破了传统的单一的教学评价方法,证明其在现实教学活动中具有相当的可行性。“项目式”教学模式随着在更多学校、更多专业的不断推广和应用,一定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变得更加切合我国职业教育的实际,从而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受惠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

第5篇:高级项目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项目管理;大数据技术管理

高职院校参加技能竞赛,可以提高本校学生以及教师的技能竞赛水平,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强化学生的技能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同时,技能竞赛也可以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教师的教学效果,促进学校的对应专业建设,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全面提升高职院校自身的综合实力,促进自身的内涵建设[1]。近年来,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开展的层次与种类越来越多,而且具有明显增加趋势。目前,全国上下乃至全世界举办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从竞赛层级看,有世界级、部级、省市级、地市级和校级职业技能竞赛。从竞赛主办方分类,可以分为政府主办的技能竞赛和行业协会主办的技能竞赛。竞赛种类众多,高职院校参赛的积极性也日益增强,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如此繁多的竞赛项目,从而最大可能地取得优异成绩,是众多高职院校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项目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大数据技术管理学生职业技能竞赛项目的实践方法,以期提高技能竞赛项目管理水平,从而达到提升竞赛成绩的目的。

1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项目管理现状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项目管理基本实行校(二级学院)二级管理,都是依据省教育主管部门发通知然后组织师生报名、开展竞赛培训、参赛、教育主管部门公布成绩这么一个管理过程。大多数高职院校管理机制体制不够完善,基本停留在被动应付的一个管理状态,对每一个环节管理不能做到深入细致,甚至有些环节疏于管理,缺乏以往数据的横向纵向对比,缺少对以往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另外,多数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脱节,不能够准确把握行业企业技术发展,硬件设施受限。很多高职院校举办技能竞赛的场地和相关的设备都难以满足学生的要求。比赛场地欠缺使得很多技能竞赛难以顺利地开展,只能临时借用会议室或者是实训室来开展。这些场所很容易受到教学计划以及办公要求的约束。此外,很多高职院校实训室当中的设备难以满足赛事的要求,为了确保竞赛能够顺利展开,需要购买全新的设备以及仪器,可是购置设备的计划会因为资金欠缺而搁浅[2]。经费保障参差不齐,管理人员凭经验进行竞赛项目管理。高职院校需要总结过去职业技能竞赛的比赛经验与教训,及时地修正以及填补管理上的欠缺以及漏洞,更加科学化以及规范化地对技能竞赛进行管理[2]。

2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

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的管理普遍依赖于省级主管部门提供的管理平台和教育行政部门竞赛网站。而教育行政部门竞赛网站只是对竞赛获奖名次进行公布,省级主管部门提供的管理平台只是对竞赛报名、通知、发送部分资料提供了相应功能,并没有系统地对整个竞赛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比如:立项管理、选手管理、指导教师管理、集训管理、获奖管理、总结分析等并未涉及。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建立适合本校实际的包含竞赛所有环节的专门职业技能竞赛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水平低下。

2.2大数据管理的意识淡薄

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相关的管理人员依旧在工作中采用经验主义的做法,凭自己积累的一些经验和主观判断对竞赛立项工作进行管理。从纵向看,对于历年参赛项目的多寡、报名学生的数量、学生的能力及性格特点、指导教师的水平、培训过程中的问题总结、取得好成绩以及成绩不理想时的原因对比等数据没有做过认真的汇总和分析;从横向看,对于各个竞赛项目的参赛院校的备赛情况、学生选拔、指导教师构成、历年成绩等数据则完全没有进行挖掘和收集。

2.3缺乏大数据运用管理方面的专职工作人员

大数据管理是当前比较先进和流行的一种管理模式。高职院校普遍缺少既精通大数据管理技术又熟悉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很多高职院校都是只有一名专职的竞赛管理人员,需要处理的事务非常多,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做这种需要进行大量数据分析的工作。

2.4管理技能不高

竞赛管理人员需要较高的管理水平。从组织申报到竞赛结束后的相关统计、奖励政策兑现的整个过程,竞赛管理人员需要进行筹划、沟通、组织、控制、协调和评价,以便确保项目的正常进行。而相关管理部门人员在实际的过程中大多都是根据自身的经验积累开展工作,在技能竞赛的管理过程中往往力不从心。管理中遇到的质量、进度监控等问题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相当一部分原因是竞赛管理人员管理技能欠缺[3]。

2.5管理没有与行业企业接轨

在当前,有不少职业院校都与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不仅有企业共同参与到竞赛方案的制订之中,同时还会委派选手或者是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训,以达到大赛所需要的技能。但是在竞赛项目管理方面,并没有企业参与,大部分都是高职院校单独进行。由于受到设备场地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不可能会模拟出真实的生产环境,即使是进入了全国大赛赛场的环境也只是模仿,和真实生产环境依旧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竞赛不是真实的生产过程又没有企业参与,致使其管理难以与行业企业接轨。

3解决以上问题的对策

3.1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加强数据挖掘与利用

在竞赛项目组织机构中增设信息组,用以信息收集、数据处理和分析管理,为技能竞赛数据管理、信息分析及其他业务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按照校院二级管理的思路,确定竞赛项目组织部门负责竞赛基础数据的收集工作、学校技能竞赛管理机构负责数据汇总分析工作的模式。用数据为载体,竞赛项目组织部门按照要求及时准确地采集数据,学校领导层以完整数据作为依据进行竞赛项目的组织、成本、进度、质量等方面的决策。依据基础数据集中、业务流程规范、管理理念创新的原则,建立大数据分析中心及竞赛立项、竞赛项目实施、项目总结评价数据沟通制度。竞赛管理人员与竞赛指导教师、参赛学生往来形成各类数据,相关管理部门根据权限共享项目数据进行管理,各分院竞赛工作组根据数据指标及其提示进行竞赛项目实施和相关管理。

3.2建立技能竞赛管理平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为确保对技能竞赛大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高职院校应着手开发于项目管理模式下的竞赛管理信息系统,有效实现竞赛项目的全过程管理。系统平台及主要功能模块应包括基本信息模块、项目过程管理模块、项目数据处理(含项目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等)及项目绩效评价模块等。学院竞赛管理信息系统由各分院竞赛管理人员整理和识别后的原始数据录入竞赛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数据整合和数据提炼,简化为用于分析的结构化数据,再由专业人员运用高端云计算技术、数据整合技术、统计分析等分析技术,找到各类竞赛数据之间的关联模型,提炼出项目管理创新中的核心问题。规范管理大数据的采集、汇总及分析需建设专门的数据管理机制及管理人员。高职院校应针对大数据分析和处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各种问题,有计划地设置数据分析管理专门岗位,培养或引进一批专业的数据人才,着重培养数据整合能力、分析数据价值的能力。只有做好了数据分析处理专门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才能做好竞赛项目大数据的顶层设计工作,才能基于大数据创新技能竞赛项目管理。

3.3加大与行业企业结合力度共享企业真实生产数据资源

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项目管理需要将企业的意见融入其中。学校可以借鉴企业在设备、技术、数据、人才等方面的真实管理经验用于相应的竞赛项目管理,也可以将竞赛的场地就放置在企业的生产车间。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们了解真实状态下的技能要求,从而使得竞赛更加贴近实际,可以更好地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评委选拔方面,评委的选拔也需要加强企业人员的选拔,将企业的高级技工纳入到评委队伍之中。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评委的质量,从而有助于提高整个竞赛的质量。特别是在数据共享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借鉴企业真实的生产管理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建立企业生产数据与竞赛项目训练数据的关联模型,使技能竞赛与企业生产融通,从而提升竞赛项目管理水平,达到提高竞赛成绩的目的。

4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大数据的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项目管理可以系统完整地管理每一个环节,使整个管理形成闭环管理,同时也可共享企业真实的生产数据,建立每个赛项纵向的数据信息和院校之间的横向数据信息,大大地提高了信息化管理水平,通过大数据相关技术为竞赛立项、选手选拔、指导教师选拔、竞赛集训等提供了有力参考,促进了竞赛成绩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利,李绍中.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1(5):30-31.

[2]李媛媛.我国职业技能竞赛的问题与建议[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