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高级家庭教育范文

高级家庭教育全文(5篇)

高级家庭教育

第1篇:高级家庭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校家庭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高校在校生规模的逐渐扩大,为更多学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同时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和比例的上升,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崔邦焱曾于2007年表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占我国高校学生人数的20%,其中特别困难的学生占8%到10%。我国高校普遍构建了以“奖、贷、助、补、减”为主体的学生资助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切实解决了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问题。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些资助工作大多还只停留在经济层面上,对学生成长、成才方面的困难,重视还不够,研究尚不足。将国家的资助政策和学校育人的根本任务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激励以及心理健康、品德培养、综合素质提升等的教育机制。

1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的困难

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们往往仅从经济上予以界定,而忽视了经济困难对其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等方面带来的不良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一个复杂的群体,其中不乏自强不息的学生;但也较普遍地存在学业、心理等方面部分欠缺的情况。与其他学生相比,不少经济困难学生知识面较窄,社会实践机会少,接收新事物较慢,英语、计算机水平、艺术特长等技能相对较弱;同时,经济压力也容易在心理上带来了一系列的压力,出现自卑、嫉妒、退缩、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2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解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与学习费用问题十分重要,但是经济困难的解决,并不意味着其他问题也迎刃而解。资助工作,不仅应当重视物质上的援助,更应该包括诸如学业帮扶、能力培养、就业指导、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等方面的教育援助。这也正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涉及的方面。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管理,方法上以说教为主,对学生的主体意识关注不够,对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也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在新时代背景下,要树立新的观念,创新工作方法,防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陷入被动。

3创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3.1建立全程育人机制,走出说教泥潭

建立学生资助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各专业课程教学之间的联动机制。把思政理论课和辅导员日常思政教育密切联系,将理论课课堂与学生日常管理教育有效结合;把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将思政教育渗透到专业教学中;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融合,使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密切配合。要使所有教育者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的困惑,从而有的放矢,将思政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3.2重视实践锻炼的作用

实践,可以使受教育者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加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践教育,能够培养其劳动观念、生活技能,增强其社会责任感,磨炼其坚强的意志,树立逆境成才的信念,有助于锻炼交往能力,还能够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增进对社会的适应性。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充分利用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建立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比如,鼓励经济困难学生积极参与勤工助学等“有偿”的资助项目,通过自己的劳动或社会服务实现自助和自强。

3.3要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经济困难学生需要的不仅仅需要物质上的资助,更需要精神上的支持、情感上的尊重和综合素质上的提升。首先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培养责任意识、感恩意识、互助精神的必由之路。其次重视心理教育,预防负面情绪。,要充分理解经济困难学生在自我认知、人际交往、前途未来、家庭期待、乃至接受资助本身,所承担的压力。注重以情感人,建立尊重,进而引导奉献,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再次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作用,通过思想文化学习、文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人文素养、协作能力等。

3.4充分调动家庭困难学生自身的主体性,进行自我教育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目的的实现,最终都取决于其自身能否发挥出主体的能动性。自我教育可以分为个体的自我教育和群体的自我教育。针对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政教育,首先要引导他们通过自身诚实劳动,用自己的知识服务他人或社会来改变自身生存与发展问题。消除部分存在的,完全依靠国家和社会解决自身问题,自己无所作为的状况。其次,也要发挥集体的力量,使经济困难学生感受到身边的人对他们的关心、理解和帮助,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被接受,体会到温暖。同时,还可以吸引已解决了自身经济困难问题的,曾经的经济困难同学,参与到对其他经济困难学生困生的帮助教育中,进而形成良性的循环。同时,心理咨询、网络新技术的应用、定量分析、数据的动态管理等新的方法,都可以成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武器。在当前社会多元化的背景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方法,都需要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刘建军.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格局[J].思想理论教育,2017,(3):15-20.

[2]陈平,黄敏.关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32):71.

[3]裴沛.人文关怀理念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思考[J].中州大学学报,2010,(6):55-56.

[4]戴诗雨.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09.

第2篇:高级家庭教育范文

一、父母要给孩子“做个样子”——以身作则

孩子是善于模仿的,父母与子女朝夕相处,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在接受着子女的监督,因此做父母的要不希望儿女那样做事,自己也别做,要是要求儿女那样做事,自己就先去做。父母要处处以身作则,先做个样给孩子学,这是家庭教育的“根本法”,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成败。好孩子是教出来的,好家长是学出来的。家长要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知识,加强交流,经常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观和行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孩子日常相处有了错误和失误就要勇于承认,不要维护家长的面子和尊严,要加强学习,了解网络技术,这样才有资本和孩子进行网络对话。面对90后一代的成长,60后、70后的家长要改变很多,最要紧的是思想观念和付诸行动,家长要善于把家庭教育当作自己的第二事业来经营,来追求,因为今天对家庭教育的积极投入,就是对明天家庭幸福的投资,就是对孩子美好未来的投资。

二、要善于倾听孩子成长的声音

每个人都有倾诉的需求,如高兴时、苦闷时,尤其是孩子更有这方面的需求。对于家长来说,要让孩子有讲话的机会,要耐心听,注意力要集中,不要边看电视边听,不要边做事边听,要让孩子把想说的都说出来,不要打断,也不要批评和指责,听完之后给予鼓励或指点,要学会做孩子真诚、耐心十足的听众。家长要心平气和地听,全面真实地听,不要粗鲁的打断,不要听过之后就简单批评孩子的对与错。家长若一厢情愿采用指令式、批评式教育,对90后的孩子效果不大,他们是不会接受的。

三、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是关键

近几年来学校设立了家长学校,有专门的老师备课给家长上“家教六讲”“家教八讲”,也给家长发了教材,但效果不是十分明显,虽说国人的家庭意识增强了,可是有许多父母不重视家庭教育或重视不够。有的家长以为“孩子还小,教育是以后的事”,认为“树大自然直”,或者觉得我给孩子交了学费,教育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事。作为班主任,作为教师,教书育人是我的天职,那作为家长,作为母亲的职责又是什么呢?一些家庭的家长年届不惑,事业正处于上升阶段,和孩子交流时间少,缺少家庭教育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有些家长晚上回家,和孩子交流就是典型的三句半:“吃饭了吗?作业做完了吗?去睡觉吧!快点!”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不能取代的。

四、陪孩子学习但不批判,并且要认同

在孩子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有两个关键阶段,一是小学到初中的过渡,一是初中到高中的过渡。作为家长我们要做好这两个阶段的学习指导,帮助孩子尽快适应。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验,孩子从小学升初中,从儿童步入少年,学习的科目多任务重,孩子还没焦躁不安,家长便开始紧张,丢掉自己的应酬成为孩子学习的全陪。孩子在那儿学习,家长盯着看,孩子觉得被人监督很不自在,学习效果不会很好。实际上我们可以装不懂让孩子给你讲解他学会的知识,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沟通方式,孩子也容易体验成功的感觉。抓住孩子上初中或高中期中考试之前的这段时间,帮助孩子定好方向,确立他在班级中的位置,初中三年或高中三年会很顺。

五、向孩子适度倾诉

第3篇:高级家庭教育范文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基础;融合;关系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当前,素质教育大行其道,新课改实施如火如荼,在这个充满着变化改革和发展的时代,传统的教学正逐渐被多元化、开放化的现代教育体系所替代,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化教育的理论也逐渐的成为了新的流行趋势。与此同时,也促使着我们的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的有机整合,密切配合,尤其是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更是对学生的发展影响深远。

一、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前几年,有一个特别好的公益广告,让我记忆犹新:一位年轻漂亮的妈妈在给自己的母亲洗脚,小孩子看到了,也踉踉跄跄地端来一盆热水,说到:“妈妈,洗脚。”家庭,是一所天然的学校,在这所“学校”里,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行,德行的基础。记得有一次,我去家访,先去的是小静的家。开门的是她的爸爸,看到我来了,他热情地迎我进门,一边说孩子在和妈妈一起看书,一边引我到了书房。在门口就看到,温暖明亮的灯光下,小静和她的妈妈都低头聚精会神地看书,根本没有察觉到我的到来。小静爸爸说:“静静,看谁来了?”他们这才抬起头,发现了我。小静妈妈掩门出来了,她告诉我说,他很有意识地在培养自己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坚持意志,每天都会和她在一起看书,并且还和她比赛谁看的时间长,谁更专注,然后在彼此分享自己的读后感。之后,我又去了和小静家距离不远的小杰家,进门后,小杰和他的爸爸都捧着手机在玩,看到我进来了,他立马把手机塞进了沙发缝里,起身迎接我,诧异地问:“老师你怎么来了?”我道明来意之后,他爸爸妈妈忙着招呼我喝水的功夫,小杰说要写作业,一溜烟进了房间。听他妈妈抱怨说,孩子不是学习的料,一眼书都不爱看,就是爱玩手机,她下班之后到睡觉前,儿子一直都“霸占”着。我看着时间不早了,就起身回家了。在路上,我想了很多,家长的言行举止之间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孩子就是需要一个像小静这样的榜样父母,和孩子一起学习、阅读、成长。“子不教,父之过。”孩子就像是父母的镜子,什么样言行的父母就有什么样言行的孩子。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生活节奏快,很多家长都忙于自己的事业,疏于管教孩子。将教育的全部责任都推给学校和老师,认为学校才时自己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关键的,也是唯一的途径,从不重视自己应尽的管理责任和教育义务。在机上物质条件的优化,很多家长都是对自己的孩子有求必应,“宽容”得很。很多高中生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手机,并且经常会带来学校。学生由于自控,自律的能力差,经常会在课上的时间就看手机,聊QQ,影响课堂的学习质量。这就需要家长与教师相互配合,不给孩子买电子产品,至少不能让他带入学校,影响学习。

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

家庭教育是基本教育,也是终身教育,是学生的启蒙学校,是接受最早,最丰富的教育,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意志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家庭教育。家长的素质,家庭的环境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学校教育是学生在学校里接受的各类教育活动,是掌握文化知识,塑造高尚品德的主要阵地,它以系统传授知识为主,具有标准性,规范性和系统性,与家庭教育不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各有利弊,只有相互融合,相互补充,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例如,很多学生他们在家里和在学校表现出截然相反的行为举止,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及时进行互访,有效沟通,才能清楚了解孩子的行为,对症下药,进行双向的教育。再如,“学困生”在学校学习中存在挫败感和自卑心理,在家里,家长就应该多注重成功教育,多鼓励孩子,不要让学校的挫败感在家里延续;相反的,优生在学校里,一帆风顺,在家里家长就应该注重挫折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等。只有家庭和学校相互配合,才能让孩子健康地成长。总而言之,家庭教育为孩子成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学校教育为孩子的成才提供了必需的育人条件,两者密切相关,不可分割,一定要双方配合,相互促进,才能完成对孩子预期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左红梅,李传伟.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从家庭做起[J].航空教育,2013,(01).

第4篇:高级家庭教育范文

【关键词】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影响

教育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这里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接受教育,每天都在感受着对新生事物的认知。每一个人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又时常在教育别人,影响着别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家庭都更加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事业,学校教育担负着学生从基础教育到高级教育的漫长过程,成为每个国家的人才培养,社会进步的关键性教育。但是,学校教育又不是万能的,需要家庭的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父母所从事的应该是最基础最根本的教育,要想使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并达到预期的目标,就需要家长深入研究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做到循循善诱、身先示范、以身作则,这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心理健康,成绩优异,身体强健的有用的人。

从《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中,我聆听到了一位慈父娓娓道来的育儿故事,找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教育孩子的方法。父母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影响人物,家庭教育是系统教育的基础阶段,依次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在进入人生系统学习的开始就有健康的心理,对今后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如何当好初级教育阶段学生的良师益友,首先作为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对孩子平时生活中的不当行为及时予以指正。与孩子平等的沟通交流,配合老师进行教育,培养孩子具有高尚的品格。家长不仅是孩子最初的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孩子的监护者,更是孩子思想品德、行为动作的引领者,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还应是智慧潜能的开发者。在学校、社会、家庭三者之间还应起到协调作用。作为优秀的父母,必须要懂得孩子的心理,光有一颗爱孩子的心还不够,过度的爱会成为溺爱,反而会害了孩子,有些家长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就会取得全面的收获。

(1)家长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遭到孩子提出的各类问题让你解答,不论是浅显的还是深奥的,如果家长对此不是深入了解,就不能给出正确合理解答,几次问题之后会在孩子的心理产生不良印象,影响父母在孩子心中的高大形象,经常回答不上孩子的提问,不能给出正确的解答,孩子就不会有问题也不问父母了,给孩子造成心理障碍。

(2)家长是学生的楷模,一言一行都将会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做到。哪怕是细小之处都应注意,如:衣着整洁,言谈举止,讲究卫生,遵守时间等方面,否则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使孩子产生心理障碍。

(3)家长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不要过分溺爱,对孩子所犯的错误要及时指出并马上改正。过分溺爱害孩子、害家庭、害自己的事例不胜枚举。中国古时候,有一个从小被母亲溺爱娇惯的少年,临刑前要求再喝一口母亲的奶,他妈妈解开衣襟喂他,这少年一口把母亲的奶头咬下。无独有偶,著名的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偷窃的少年犯被当场捉住,犯缚了双手,被牵到刽子手那里。疼爱孩子的母亲跟在后面,捶胸恸哭。儿子回转身来,说要对她说句心里话。母亲走近去,想不到却被儿子一口把耳朵咬了下来。那少年犯说:“假如我初次犯偷了同学的写字板拿去给你的时候,你打了我,那我何至于胆子越来越大,被牵去处死呢!”孩子需要家长的帮助和保护。他们遇到了委屈会找家长诉说,遇到了虐待和威胁会找家长求助,遇到困难会找家长帮助,如果家长不是耐心倾听,热情关怀,合理解决,也势必会给学生造成心理障碍。

(4)每个家长在培养孩子时,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没等孩子出生时就有了自己的愿望和规划。希望自己家里能出个“音乐家、美术家、舞蹈家、书法家、科学家”等,除了在校学习的课程以外,每天的放学后的时间、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都给孩子安排得满满的,孩子没有一点儿自己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出现厌学、悲观、对社会和现实不满等,轻者成绩适得其反,重者会造成心理障碍、轻生等情况。所以,家长不仅要让孩子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还应创造条件让有特长的学生得到发挥,注重孩子的特点,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如配合班主任老师在班级举行演讲比赛、舞蹈表演、墙板设计、书法展示等活动。在锻炼、培育学生特长的同时,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也是减少师生间心理障碍的方法。

(5)家长要经常和老师保持联系,沟通才能对学生的自然情况了解、沟通,便于根据学生各自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和关怀,如:有的学生父母离异,双发相互推诿,生活上得不到家庭照顾,学习上得不到关心,必须的学习费用无着落;有的学生喜欢网络游戏,甚至着了迷不想学习;有的学生性格非常内向,不想和别人沟通。当然,家长与老师的经常联系,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教育学生使其将来成为有用之人。绝不应发现孩子的毛病听之任之,不和老师沟通、不采取措施;也不能简单粗暴对孩子加以训斥、打骂,这样不但起不到教育的目的,还会给学生造成抵触情绪,心理产生障碍,增加了今后的教育难度。

第5篇:高级家庭教育范文

【关键词】学生心理家庭教育

一、个案基本信息

去年本人中途接手一个初三班级(做班主任兼教本班数学),班级有这样一个女生,个子小巧玲珑,梳着马尾辫,比较喜欢打扮,情绪比较容易激动,很有个性,很有自己主见,在班级一直担任纪律委员的职务,同学们都认为她是“母老虎”(私下我也问过其他同学,为什么同学都“怕”她管,同学们说她脸拉下来很严肃很可怕),所以本班纪律都比较好。第三次月考后,她竟离家出走。

二、个案问题产生原因的原因分析

(一)生物学原因

初三女生身体正处在发育阶段,心理上发育也处在成熟阶段,喜欢打扮,注重外表,服装。极易激动,理性分析能力不够成熟,感性思维占上风。学习上缺乏刻苦钻研精神。

(二)学校生活中事件的影响

记得在学校的某一天,她和几个同学利用中自习时间去美术老师办公室学雕刻印章技术,可是到了上课时间他们几个还没有回来,回来后我把他们几个人中的班干部批评了一顿,同时也用戒尺打了一下手。在她认为老师不应该批评她,打她的手,对她来讲根本没有尽到自己作为一个班干部的职责。

(三)家庭的影响

父亲是地地道道的本地人,主要在本地给别人造房子,小学学历,能言会道。母亲是外地人,没有文化,比较迁就老公。整个家庭大小事基本上就是她父亲说了算。她父亲经常和朋友喝酒,喝完酒后喜欢发酒疯,乱说话,说孩子成绩不好。

三、家庭教育的设想与实施

(一)辅导方案的理论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马斯洛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类都是有需要的,人的需要可由低级到高级划分为五个层次:(1)生理需要,是人维持生存的基本需要;(2)安全需要,主要指保护自己免受生理和心理伤害的需要,包括避免人身危险、疾病、失业和其他各种各样的危险;(3)社交需要,主要包括感情、归属、被接纳、友谊等需要;(4)尊重需要,包括内在的尊重如自尊心、自主权、成就感等需要与外在的尊重如地位、认同、受重视等需要;

(二)家庭教育辅导方案前提:辅导过程都是老师做理论上的指导,实际操作时由家长去做

(1)第二周,家长在外面把她找到后,这时候她急需要静下心来调整自己的状态,没有立刻送她去学校,而是让她在家待一周让她从体力和精神上慢慢恢复。(2)第三周,家长和她谈话的第一个主题是“认识自己”,现在你处在一个青春期的阶段,无论是从身体还是从思想上,都较初一、二有很大的变化,容易做出一些过激的事情,即使这次你做的这种事情,作为父母亲也不会很气愤,急于发脾气。因为每个人都会从这个阶段过来,所以你也不例外,你不能过于伤心,也没有必要自责。(3)第四周,家长和她谈话的主题是“信任”。家里恰好请姑姑一家来吃饭,姑姑来是开着奔驰小汽车,西装革履来做客的。但是我们家长也是穿着很朴素的衣服,准备很简单的饭菜请客,但是姑姑并不因为身份地位不同,富贵贫贱不同而瞧不起我们,相反很尊重我们家。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想得到别人的认同,想融入别人的生活,想和别人成为朋友,不是靠外表和金钱地位来取得别人的认可,靠的是一颗“心”,也能得到被人的信任。(4)第五周,没有谈有主题的话题,只是暂时的冷处理了一些,也可以说是消化阶段,消化前几周的话题。(5)第六周,家长和她谈话的主题是“持之以恒”。只有持一颗“持之以恒”心,才能在学业上有成就感。每个人都想在自己的学习领域里取得进步,甚至是优异的成绩。(6)第七周,利用周末,陪孩子利用网络看励志电影,家长和孩子谈话的主题“自我实现”。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会在学习领域取得优异的成绩,这个因人而异。但是如果你在学习,只要你对的起自己,用心在学,我相信你可以取得更优异的成绩。你的人生理想同样也可以实现。

(三)家庭教育的实施与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