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旅游市场竞争范文

旅游市场竞争精选(九篇)

旅游市场竞争

第1篇:旅游市场竞争范文

[关键词]广州入境旅游市场 RCA指数 开发入境旅游市场策略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确立了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目标。入境旅游业是一个国家(地区)赚取外汇、解决就业和扩大知名度的重要渠道,其入境外国游客人数和外汇收入是衡量该国家(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其发展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产业国际化水平和产业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

入境旅游是我国旅游业“三大市场”中开发最早、发展最快的市场,2008年我国接待入境旅游人数达1.3亿人次,至20巧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入境旅游目的地国,但作为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的旅游业大国,其发展潜力的深度还远未挖掘出来。所以,我们有必要加强针对入境旅游的客源市场和客流市场的特征的分析,并有针对性地研究发展对策。

广州的入境旅游发展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2008年,广州共接待海外旅游者612.48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31.30亿美元。随着广州亚运会的临近,为广州的入境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依托亚运会,广州将不断提升国际旅游形象和国际影响力,可以预见,广州的入境旅游前景一片光明。但是,随着厦门、深圳、上海、北京等地的入境旅游的发展,广州的入境旅游市场不仅面临同等地位的竞争,还面临国内的竞争,在这一竞争态势下,广州市是否应该调整国际旅游市场开发战略以及如何调整是广州市旅游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2007年,来穗外国游客为223.16万人次,占广州入境游客的36.5% 。在稳定港澳台市场的前提下,进一步开发外国客源市场,增加来穗外国游客数量,应是广州入境旅游市场开发的重点。

以上这些都说明了广州的入境旅游市场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研究入境旅游市场显得尤为必要,它对于把握时代机遇,明确海外客源目标市场,设计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选择最佳的开发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度量

1 .竞争力

竞争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的,在本文的研究中,所指的竞争力是广州相对于国内城市而言的。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广州统计年鉴,本文选取同时列入中国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市场和广州市入境旅游市场主要客源国的国家共21有个,包括日本、韩国、蒙古、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印度、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瑞典、荷兰、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2000年以来,21个主要客源国在中国入境旅游外国客源市场中所占总份额接近

97%(见表1),在广州入境旅游外国客源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为50%以上,以21个主要客源国作为研究对象能较为准确地反映中国入境旅游外国客源市场的总体情况。

表1 :21个旅游入境市场在广州和全国的市场份额

市场

份额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广州 51.76% 56.22% 58.76% 57.43% 60.33% 54.34% 54.18% 50.28%

全国 97.49% 97.59% 97.60% 97.39% 97.24% 97.16% 97.08% 97.30%

2. 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测度

关于如何测度一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理论界研究的很多,所提出的测算方法也不完全一致,同时测算方法随着产业的不同又有所不同。就旅游产业而论,哪一个指标最能代表国际竞争力,还无人研究。本文侧重从经济学的角度将十五个副省级城市的入境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量化,因此本文选用RCA指数。RCA指数美国经济学家巴拉萨(Balassa)于1965年提出来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简称RCA指数)。它是衡量一国产品或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最具说服力的指标。它旨在定量地描述一个国家内各个产业(产品组)相对出口的表现。通过RCA指数可以判定一国的哪些产业更具出口竞争力,从而揭示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所谓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某种商品出口额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出口总额中该类商品出口额所占份额的比率,用公式表示:

RCAj= (xj/x)/(xcj/xc)

由于旅游产业的特殊性,各个指标的经济学意义在这里有所修正。RCAj表示广州市在客源市场j的竞争力,xj是客源市场j到广州的旅游人数,x是广州市的所有入境旅游人数,xcj是客源市场j到中国的总旅游人数,xc是中国所有入境旅游人数。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服务在世界服务中的竞争地位。如果RCA2.5,则表明该国或者地区服务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如果1.25RCA2.5,则表明该国或者地区服务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果0.8RCA1.25,则表明该国或者地区服务具有中度的国际竞争力,如果RCA0.8,则表明该国或者地区服务竞争力弱。

三、广州入境旅游市场国际竞争力的分析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广州作为入境旅游目的地在各个客源市场的RCA指数。

(数据来源:各地区统计年鉴、统计局公布数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

四、解释和结论

从广州市各年在21个国家的RCA指数可以知道:

广州在各个国家的竞争力指数随时间变化的幅度都比较小,说明广州在入境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随时间变化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其中,广州在欧洲国家的竞争力指数,例如英国、意大利、瑞士等是逐步增加的,但是增幅不大。广州在亚洲国家的竞争力指数,例如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也是逐步上升,但是在印度、菲律宾等国的竞争力指数是呈现下降趋势的。广州在美洲国家的竞争力指数(美国、加拿大)均是些微的上升趋势。广州在大洋洲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竞争力指数表现为上升趋势,而且上升趋势比较明显。

从具体的竞争力指数看,广州作为入境旅游目的地在意大利、印度尼西亚是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的;在法国、瑞士、马来西亚、德国、印度、新西兰、美国是具有中度的国际竞争力的;在其他客源国则竞争力比较弱。

针对广州作为入境旅游目的地,在各个客源市场处于不同的竞争力层次上,为广州进一步开发入境旅游市场,提出以下策略:

1.开拓广州入境旅游市场多元化格局

通过对广州市入境旅游市场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社会学人口结构的常年追踪分析,准确进行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根据不同的分类市场设计不同的旅游产品,努力创造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首先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要有多元化的设计理念,多元化的设计理念需要有不断的创新意识;其次要注重入境旅游市场调研,加强实时监控,把握入境旅游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这对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及宣传手法的选择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努力提升广州入境旅游业创汇水平

广州市海外游客人均天消费虽然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近几年的增幅缓慢。海外游客花费支出中大部分被交通、住宿等基础消费占去,非基础消费的比例相比较小。要提高广州入境旅游业创汇水平,必须大力发展广州的休闲旅游业,增加多姿多彩的旅游服务项目,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从而增强广州市入境旅游业的创汇能力。

3.利用举办大型赛事的契机,努力争取亚洲客源

广州即将举办2010年亚运会,自亚运会市场化运作以来,历届亚运会举办地的经验都显示,亚运会对办地的入境旅游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为由亚运会所直接带来的入境旅游者客流的强烈波动,同时也表现为对旅游目的地的发展产生的长远的影响。广州应该实现科学规划和有序利用,提升入境旅游客源市场规模,并利用旅游业的传统优势满足和保障重大事件的顺利展开,充分实现和放大重大事件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多重“引擎”效应,进而达成区域旅游和重大事件的互动共赢,进一步扩大在亚洲入境市场上的竞争力。

4.政府要发挥其职能作用

入境旅游营销和旅游行政管理有着很大的差距,但是长期以来,广州市的旅游行政管理工作和入境旅游营销工作混合在一起,将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入境旅游营销工作混同于一般日常的管理工作,使得人力、财力和物力难以发挥最佳效果。政府应发挥其相应的职能作用,政府的具体角色如下:投资刺激者,刺激者角色的加强体现在更开放的经济政策,对旅行社和航空业的外资限制逐渐较少;调控者,调控者角色的加强现在国家旅游局建立了对旅行社的年检年审制度、国务院颁布实施了《旅行社管理条例》等方面;促销者,促销者角色的加强主要体现在旅游促销的规格、主体和层次不断提高;教育者,经过20多年的发展,广州已经形成研究生、本科生、专科(含高职)和中等职业教育四个培养层次的旅游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金碚.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7

[3]裴长洪,王镭试.论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概念与分析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 2002,(4)

[4]樊纲.高新技术不等于竞争力[ 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2004,(1)

第2篇:旅游市场竞争范文

    [关键词] 博弈论与旅游学 价格战 对策

    一、博弈论及旅游价格战的博弈模型

    1.博弈论与旅游学。博弈论又称为对策论(Games Theory),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理论和方法,它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它较好地解决了对竞争等问题的可操作性分析,近年来不仅成为经济学中激荡人心的一个研究领域,也为其他许许多多包含竞争现象的问题提供了精细的分析技巧。随着博弈论在各学科中的普遍应用,旅游学中的各分支学科也在不同程度上开始了应用博弈论方法进行分析的探索。

    2.旅游公司价格竞争的博弈模型。价格竞争是行业重复建设、对行业总体市场容量过度乐观、企业数量发展过快的结果。近年来,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旅游的产业规模急剧膨胀,旅游公司数量增长幅度大大超过了旅游人数的增长幅度,从而造成供求失衡。旅游公司为争夺市场份额,纷纷把降价作为争夺客源的主要手段。按照博弈论的观点,在非合作博弈条件下,降价是企业的合理选则。现用博弈模型分析如下,假定在旅游市场有两家经营同类产品的旅游公司:A和B,还假设他们同时行动,并只有两种选择:降价和不降价。从而得到表1的旅游价格战博弈模型:

    (R——对双方合作的奖励,P——对双方背叛的惩罚,S——给笨蛋的报酬,T——对背叛的诱惑)

    运用画线法可求得该博弈的得益数组(420,420)所对应的策略组合(降价,降价)为本次博弈的纳什均衡。由于纳什均衡是一种非合作博弈均衡,虽然双方选择(不降价,不降价)要比降价好,但是参与博弈的双方都是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每一方都不能保证对方会不降价而自己也采取不降价来共同分享利益,为防止对方降价而自己不降价给自己带来损失的情况发生,最终双方选择的是均采取降价的纳什均衡(420,420)。于是你降我也降,你再降我也再降,重复博弈的结果就是价格大战越来越激烈。这从博弈角度说明了价格竞争的必然性。

    实践证明,即使公司能够签订都不降价的行业自律协议,也是无法有效避免降价竞争的发生。因为策略组合(不降价,不降价)不是纳什均衡,行业自律协议不具强制性约束力,即使在短期内能够维持在脆弱的自律平衡状态,机会主义或其他因素也会很快将此不稳定均衡状态破坏掉。这在博弈理论中已有严格的证明。

    二、应对旅游恶性价格竞争的对策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自由竞争是市场经济活力的源泉。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一种重要方式,特别是在供需失衡的行业中,当供大于求时,价格竞争将更为激烈。然而过度的价格竞争对行业的发展是不利的,以下对如何避免过度价格竞争做一探讨。

    1.通过改变博弈模型的结构消除过度竞争。据前所述博弈模型,旅游公司之间的价格战博弈只要符合两个条件:1)T>R>P>S;2)R>(T+S)/2,各公司的最佳选择都是该博弈唯一最优的“纳什均衡”(降价,降价)。要避免出现旅游恶性价格战,可以通过改变博弈结构,使博弈方的收益值不再符合该博弈模型的两个条件。

    一种方法是博弈双方主动改变博弈策略,将公司目标从“收入”调整为“利润”。以表1的旅游价格战博弈为基础,根据旅游业的特点,不妨假设选择“不降价”策略时,旅游企业的利润率是30%,选择降价策略时,旅游企业的利润率是20%,则得表2。

    以利润为目标的旅游价格战博弈不再符合原博弈模型的两个条件,博弈的最终结果发生了改变,不再是唯一的(降价,降价)。其中纯策略纳什均衡通过划线法容易找到为两个,即(150,150)和(84,84)。目前博弈论界正在研究表2所示的(不降价,不降价)这样的最优纳什均衡出现的条件和机制,一旦找到,就可以为避免恶性的价格竞争提供一条途径。由于其中的研究颇为复杂,此处不再赘述。

    另一种改变改变博弈结构的方法是旅游监管部门作为新的当事人参与博弈,也有可能会使旅游公司避免出现恶性价格战。但这需要旅游监管部门加强执法力度,对降价的公司给予足够大的惩罚才能奏效。

    2.持续创新同样是旅游行业获得较高利润,避免过度竞争的有效途径。旅游企业可通过开发特色旅游新产品而避免产品雷同。比如近几年的老年旅游市场的开发;以高中学生为对象,在假期举行的高校游;以各种兴趣为对象的摄影游、徒步游、探险游等。

    3.除此以外,政府还可通过深化体制改革,硬化企业投资约束,从而消除产业过度进入,达到供求平衡,避免过度竞争。

    总之,这些策略需要旅游企业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及自身实际情况适时进行创新、调整和选择。

    参考文献:

第3篇:旅游市场竞争范文

[关键词]政府职能;旅游业;市场竞争;全球化

[作者简介]温锦英,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副教授。广东 广州510065

[中图分类号]175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7―0008―03

一、引言

随着我国入世以后对服务业市场准入的逐步开放,中国的旅游业发展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也面临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问题。例如,如何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较为有利的位置、获得较多的市场份额,如何实现和保持我国旅游业的国际核心竞争力等等问题,是应该认真思考和研究的系列重大课题。全球化时代的一个特点是时空距离的大大缩减,从伦敦到北京也只不过十几个小时的航空距离。旅游业的竞争,就是旅游目的地间的竞争。从某种程度上讲,旅游目的地的竞争趋于全球化,且态势日趋激烈。

我国旅游业发展初期,采取了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但在旅游产业市场全球化进程加快的今天,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究竟应居于什么样的地位、该行使何种职能、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起何种作用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值得作深层次的探析。政府对旅游行业的全面管理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90年代中后期进入比较系统和完整的阶段,到目前管理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扩展。近20年来,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经历了由开拓者向规制者的演进。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特别是在中国已是WTO成员国的情况下,旅游行业管理手段应该更多地转向间接引导和宏观调控,政府部门的作用也应逐步由规制者向协调者过渡。中国各级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必须从管理旅游经济微观环节中抽身出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把行政管理的职能集中指向宏观调控、社会服务和公共管理,把一些属于企业自治权内的事情交还企业,把一些政府管不好、管不了的事情交由社会管理,真正实现“小政府、大市场”。

二、政府在发展旅游业中应该发挥的基本职能

在旅游市场竞争全球化条件下,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在遵守市场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创建一系列制度安排来规范市场、稳定市场和引导市场发展,并通过提供必要公共产品的形式来弥补市场供应的不足,政府不一定要自己来生产某种产品。可见,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不比市场小,而是具体的分工不同。政府的职能不是要去做大事,而是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即政府和市场要做到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行其权、各得其利、各担其险,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1.制定一系列发展旅游业的政策。政府政策的推行会引起社会成员对其切身利益关系的考虑,从而引发其意识和行为的改革。当这种考虑和改变形成群众意识时,就可能影响社会发展的趋势,体现政府的政策目的。所以,科学的、经过严密论证的法制化政策过程,可以在广泛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稳定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宏观调控的规范化运行。政府执行政策具有强制性、直接性、权威性等特点,政府主导推行的过程,也是旅游业方面的政策地位不断提升的过程。旅游业在政府政策推动下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从长远看,旅游业发展需要一个高水平、全方位的集目标、组织、规划开发、促销等要素于一体的政策支持体系,从而形成旅游业发展的最佳环境。

2.制定旅游总体规划。旅游业是由核心旅游业和辅助旅游业构成的综合性产业,其持续发展必须有赖于一个具有权威的管理部门对其进行必要的规划、规范、指导和调控。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是旅游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旅游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政府不仅需要制定科学的规划,更重要的是应按照总体规划的目标与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旅游业,宏观调控仍是政府管理旅游业的重要职能。

3.制定旅游市场法规、条例和规定。对旅游业的规制旨在营造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这是宏观调控的一种根本手段。世界旅游组织认为,政府旅游部门在旅游业中所起的作用,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开拓者阶段、规制者阶段和协调者阶段。我国目前正处于第二阶段,即政府主管部门对旅游业的管理正由直接管理向行业管理转变。

4.提供公共,收集和旅游信息。目前旅游市场中介服务体系还很不完善。因此,旅游产业的许多公共还需要由政府来承担,这些服务主要包括旅游市场的宣传与促销、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旅游服务的评定与检查、旅游人才的培训与考核等。

中国旅游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导致经营者和旅游者的某些非理性甚至非法行为的存在。政府可以通过建立旅游信息系统、强化旅游服务供应商披露真实信息的义务等途径来改善这种情况。

5.合理开发与保护当地的旅游资源,走可持续发展旅游的道路。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兼顾旅游经济效益、人文效益、环保效益。因此,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各级政府应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发展要以不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及其他资源为前提,并能对生态环境保护给予资金支持,使其得到可持续利用,满足旅游者日益增加的多样化需求,并能保持对未来旅游者的吸引力,还必须能满足当地居民长期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

6.通过政府资金启动社会投资。从而有效地刺激市场。政府投资旅游市场并不意味着政府的财政拨款包揽一切,而是通过政府资金启动社会投资,从而更有效地调控经济、刺激市场。在旅游业发展初期,政府利用较强投资促使旅游业超常发展,能迅速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和供给能力。政府在这方面的角色表现为:一是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主要是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牵头开发旅游线路。二是重大项目的启动者。政府对重大建设项目的投资可以拉动私人资本的更大投资。三是浓郁氛围的营造者。主要是通过宣传促销活动刺激旅游动机,扩大旅游市场。此外,政府可以组织策划一些影响力巨大的主题活动。如昆明世博会、杭州的西湖博览会都是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成功范例。

三、政府发展旅游业存在的误区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似乎都乐意把旅游业确立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龙头产业。这种政府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定位,是符合时展的基本趋势的。政府力量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无疑十分重要,但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政府在旅游业中的职能也应得到恰当的界定。WTO的本质是进一步的市场化。加入WTO

后,我国还有很多制度、规则、行为与市场经济不相符,现在要把它们改过来。一些地方在这方面会出现一些误区,阻碍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

1.误把政府的职能作用理解为政府主宰。沿用计划经济下高度集权的领导模式。有些地方仍存在由长官意志代替企业行为,由行政命令代替市场规律,干扰旅游市场对旅游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导致决策失误,旅游供求失衡,造成很大的浪费。误把政府的职能作用理解为政府主财,即由政府的财政拨款包揽一切,各个行业、各个企业只盯着政府的口袋,或等或靠或要,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丧失了抢占市场的有利时机;或者超越政府财政实力,大包大揽,误把政府的职能作用理解为政府主干,即由政府投资兴办并直接管理骨干的旅游企业,给予它们各种各样的优惠与保护,造成事实上的垄断经营和不公平竞争,限制了市场经济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2.政府对旅游企业干预过多、管得过死。一些地方政府对旅游企业管得太死,充当一切具体业务的决策者,其结果是政企不分,旅游企业无法自主发展。政府并不天生是旅游专家。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政府制定的一些政策违背了旅游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仅没有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反而还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政府并不是万能的,那种什么事情都靠政府解决的观念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阻碍,应从这种错误观念中摆脱出来。

3.政府成为部门利益的分享者,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自身利益的伸延。从理论上来讲,政府代表着社会整体的利益,它追求的是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但事实上,政府由众多相对独立的部门组成,它们若追求各自的政绩、形象和其他各自相对独立的利益就会出现误区。由于旅游业的综合性,旅游业几乎与政府的各个部门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联系。一项旨在改善旅游公共利益的政策可能对多数政府部门的利益产生影响。因此,旅游政策的实施与否以及实施效果的大小取决于政府各个部门的权利博弈。与政府其他部门相比,旅游局拥有的权力较为有限,由此决定了旅游局缺乏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与驾驭的能力,决定了旅游产业政策难以落实与实施。

由于以上误区,使得政府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过多地介人饭店、旅行社等竞争性的旅游行业,而对于道路、环境等公共领域却投入不足。总之,无论是旅游产业在市场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是政府主导型战略在推行中出现的误区,都与政府行为是否合理密切相关。市场缺陷要靠合理的政府干预来弥补,而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更要以合理的政府行为为前提。

四、旅游业市场竞争全球化进程中政府职能的转变

旅游行政管理体制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和保持旅游市场的高度自由化,具体体现为职能的转变。政府由现在的对旅游的经营参与、经营指令、经营指导的角色,过渡到产业服务、市场纠偏、信息、市场普遍性原则引导的角色。

要克服以上误区,科学合理地发挥政府对于旅游业的职能,就应该实现以下转向:

1.在行使职能的范围上,由微观管理为主转向以宏观调控为主,把握好干预范围和干预程度。旅游业是一种涉及面极广、关联度极高的综合性产业,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政府主导”不是“政府主干”、“政府主财”,也不是“政府主宰”,更不是事无巨细全由政府进行管理。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推动、领导和协调,但政府不能直接参与企业微观的生产经营活动,而要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权和投资决策权交给企业。要抓大放小,有所为有所不为,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宏观调控,作好引导工作,促使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把握好干预的范围和干预程度。旅游产业现代化要求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干预目标仅仅局限于对市场普遍性原则的纠偏和引导。因此,干预的范围,也就仅仅局限于对经营者的经营、消费者的消费的度内,干预的程度仅仅局限于对市场普遍性原则的纠偏,不干预市场主体的行为策略、不干预行为主体的行为细节、不干预市场主体的行为结果。

2.在行使职能的性质上,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真正实现由人治行政到法治行政的变革。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管理企业的“长官意志”色彩浓厚,不是政府服务企业,而是企业服从于政府,以致旅游企业在市场面前,往往茫然不知所措,不但没有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反而失去了许多市场机会。面对中国日益成熟的市场经济和加入WTO对旅游业的冲击,政府部门尤其是各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创造一个有利于旅游发展的大环境,服务于旅游业。在职能行使的手段上,应由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法律手段为主,用法律法规而不是“长官意志”管理规范旅游产业,以避免旅游管理的随意性和旅游发展的不确定性,使旅游产业在法律法规的规制下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如,在推进企业跨国经营方面,政府应完善企业走出去的法律、法规,简化审批制度,增加审批的透明度,为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放宽对外汇出境的限制,取消政策上的所有制歧视倾向,向企业提供必要的信息、咨询、培训、业务指导等方面的服务。

第4篇:旅游市场竞争范文

笔者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是这些连锁餐饮酒店未能找到参与旅游市场竞争的秘诀,未有创新的营销手段,因而不能形成竞争优势,只能眼睁睁看着别的酒店门前车水马龙,自家门前门庭冷落。那么,连锁餐饮酒店在参与旅游市场的竞争时应该如何做好创新营销?怎样才能在连锁餐饮服务行业取得成功?又该如何在行业内造就自己的产品特色,打造出知名品牌?笔者认为,以下几条是这些酒店创新营销手段的定位,把握住这几点,连锁餐饮酒店才能够在竞争中取胜,在繁荣兴旺的旅游客源市场上争得一份销售份额。

一、用准确的市场定位吸引客源

准确的市场定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它不仅能够吸引消费者而且更会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因为只有准确的定位才会让消费者有信任感,继而企业的产品才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连锁餐饮酒店在营销时,最关键的一步是把哪一部分人群作为主要目标顾客,作为旅游景区和旅游城市,游客这一目标群体应是主要客源之一。定位的变化带来的是策略的变化,所以在经营理念和策略上,要迎合顾客的需求。定位游客客源,经营特色应放在当地的名吃和特色美食上,外地游客来此,目的就是观光、购物和品尝美食名吃,经营策略定位丰富多彩的美食名吃,游客品尝后的口碑宣传,将会给酒店创造更多的客源市场。

有了目标市场定位和营销方向,连锁餐饮酒店的产品或服务在内容、经营方式和软、硬件设施方面才会与目标市场上的竞争对手有所区别,由于特色鲜明,个性化服务和针对性强,在参与旅游市场的竞争中都找到了自己的立足之地。比如旅游胜地杭州,由于一些中小型连锁酒店定位于游客目标市场,在营销手段上不断出新,市场竞争力很强,致使许多曾经风光一时的大型餐饮企业渐渐退出餐饮市场,拱手让给了众多连锁餐饮酒店。

二、在经营中要推出代表性产品

作为餐饮行业,在经营方式上与其他行业有所不同,餐饮业大品牌是先让消费者记住品牌后慢慢熟悉特色,小品牌则是让消费者记住特色后慢慢记住品牌。所以说,无论哪个行业,都需要拥有竞争者无法模仿的技术和独特的服务方式,这样,才能让顾客盈门,尤其是餐饮业,有了人气才会创造效益,拥有代表性作品很重要。

我们在消费时会发现,许多酒店和餐馆的招牌和菜单上都写着经营川菜、粤菜、湘菜等各种菜系,却难以让顾客判断出哪种菜系是这家酒店的拿手好菜。因此,定位于旅游客源的连锁酒店要明确本店有代表性的产品,由于针对游客,外地客人来酒店就餐需要的是他们喜欢的菜品,如果菜品不对口味,就不会留住顾客。为吸引旅游客源,酒店应重点推出拿手的代表性产品,使之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然后再进一步向其他产品扩展。比如以主营代表性菜品粤菜为主的“嘉旺”连锁酒店,其代表性菜品为汤品、鲜品、白斩品,每一品都有自己的招牌菜,深受当地顾客和外来游客的青睐,结果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应。

三、不断推出创新型产品

有了代表性产品,连锁餐饮酒店只是有了形象产品,但这还不够,还需要拥有跑量的产品。所谓跑量的产品就是根据酒店的产品定位,而推出的创新型产品和系列化产品。餐饮行业是一个受季节影响较大的行业,尤其是旅游旺季,抓住旅游客源的绝招更需要创新型的跑量产品和创新型的代表性产品。

顾客如果常去一家酒店吃饭,再好吃的东西也容易吃腻。一种菜品长期保持同样的口味固然很重要,但对代表性产品不断进行创新也同样重要。中国人最大的特点是容易“喜新厌旧”,对于酒店经营的菜品来说,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抓住消费者的心,吸引他们常来常往。在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上,刻意求新,独树一帜是使自己的产品和品牌兴盛不衰的主要营销手段。所以,只有常变常新,才是长久制胜之道。

星巴克在有了浓缩性的代表性咖啡后,它并没有满足,它发现咖啡文化已经进入了按照个人的口味享受咖啡的时代。现在的消费者都是在寻找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口味的、符合自己个性的咖啡。于是,星巴克开发出系列化的咖啡产品,在星巴克点咖啡就像是在西餐厅点菜一样,为此,星巴克就推出了品种多样性的特色,产品的种类多能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四、用良好的服务巩丽目标客源

连锁餐饮酒店在旅游市场上揽客,要掌握特定顾客的爱好,提供他们喜爱的菜品,把眼光放在针对顾客的个性化服务上,这方面做得完美,才能拥有较强的竞争力。

第5篇:旅游市场竞争范文

关键词:旅游项目策划比较优势竞争优势

一、引言

随着旅游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复杂,业界和学界均认为旅游规划开发的同质性却日益严重,千村一面、千景一面的现象层出不穷。比如在海南,2004年流行野人谷,一下有9个野人谷涌现;2005年民族风情游很火,于是在海南岛东线高速公路沿线,大量的黎村、苗寨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2006年游船码头兴起,光一个博鳌就出现了6个码头。而在山西,电视剧《乔家大院》让作为晋商文化重要载体的晋商大院受到全国瞩目。然而,在晋中市这个小小的地方竟然分布着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庄园、曹家大院等多个同类大院,争抢着有限的客源。事实证明,除了乔家大院,多数大院的经营情况并不尽如人意。

纵观全国乃至世界,在大多数品味相同或相似的资源中不能体现出某一资源出类拔萃的比较优势。因此,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中立足,必须跳脱旅游开发同质性的怪圈,提升旅游项目的竞争优势。

二、比较优势理论与旅游项目策划研究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原理。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不论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有其相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如果各国都把劳动用在最有利于本国的用途上,生产和出口相对有利的商品,进口相对不利的商品,即所谓“优中选优,劣中选优”,将使各国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使贸易双方获得比较利益。长期以来,比较优势原理都是指导国际分工及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二)比较优势理论与旅游项目策划。

我国旅游业发展至今,资源比较优势理论一直是区域旅游规划和旅游项目策划的指导理论之一。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各个区域应当根据自己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开发旅游产品、策划旅游项目。因此,对区域旅游开发比较优势的分析应该是区域旅游规划的起点。

1、对旅游项目比较优势的准确分析是科学编制旅游规划的基础,是旅游项目策划能否成功的关键。

旅游策划的核心是旅游产品或旅游项目,而旅游资源则是旅游产品或旅游项目的物质基础。一个旅游目的地的资源是旅游供给方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构成了旅游系统中的活力单元。如果没有旅游资源作为旅游吸引物,则旅游服务设施除了对当地贸易有所作用外便没什么价值了。因此,对于旅游项目策划者来说,合理地利用旅游资源,对旅游资源、区位条件进行科学评估,进而准确地做出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是旅游项目策划的起点。

2、对旅游资源比较优势的准确分析是提高旅游资源配置效率的客观要求。

旅游项目策划的重要任务之一就在于挖掘旅游资源的内涵,发现旅游资源之间的差异性,开发各地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实现资源优势的互补。差异性的旅游产品会形成互补,从而可以使区域之间共享游客市场,而同类旅游产品则形成替代性,替代型的产品会造成游客的分流或转移。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要提高旅游资源的配置效率,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从而形成特色各异的旅游产品体系,实现旅游资源的整体效用。如果各地旅游产品雷同,必然导致客源的激烈竞争和旅游项目的近距离重复开发,降低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比较优势陷阱。

现有的旅游项目策划的基础理论基本上是以旅游资源论为中心的,旅游资源说认为旅游项目策划的关键在于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具有不可移动性、垄断性,从而吸收旅游者从异地向资源所在地移动。但该理论并不能说明旅游资源并不丰富,区位一般的地区,如香港、新加坡,旅游业发展却十分成功的事实。过度地强调资源的比较优势,容易使旅游业受资金短缺、人才匮乏、信息阻塞、交通不便等现实因素制约的地区,陷入旅游开发、策划同质性的怪圈。

资源比较优势理论满足于初级资源比较优势的现状,是一种相对的、静止的比较优势。其实质是一种资源导向型的、粗放的旅游开发方式,过于强调旅游资源核心地位的旅游规划理论面临着“跌入比较优势陷阱”的危险。片面强调初级资源优势,容易导致旅游产品重复建设;产品开发与市场需求脱节严重;资源、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三大效益不能协调统一。因此,想要在激烈的旅游产品开发、旅游项目策划竞争中谋求发展优势,不仅仅要依赖于短期的静态比较优势,更要谋求长期的可持续的动态竞争优势。

三、竞争优势理论与旅游项目策划研究

(一)竞争优势理论的基本原理。

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产业竞争优势的“钻石体系”:从宏观层面上看,一个国家或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取决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和辅助产业状况、同业竞争四个基本要素以及政府和机遇两个辅助要素,其主要内容为:(1)生产要素,包括初级的生产要素(一般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和被创造出来的生产要素(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2)需求因素,主要指国际国内市场规模、发展趋势等;(3)相关产业与辅助产业,指与该产业存在前向、后向与旁侧关联的产业,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的支持与帮助能够提高特定产业的竞争力;(4)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企业的竞争状况决定了产业竞争力大小,其竞争优势可以通过成本领先、标新立异目标集聚战略获得,具体就是强化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开发特色产品、细分市场等。

(二)竞争优势理论对旅游项目策划的指导意义。

旅游项目策划的最终目的是帮助规划目的地构建旅游竞争优势,将目的地所具有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区域整体竞争优势,实现旅游经济效益。竞争优势原理阐明了产业竞争优势的构建是一个动态的调整过程,它需要根据竞争对手的动向、市场需求状况,结合自己生产要素的状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战略决策,以获得竞争优势。

1、竞争优势理论是全面提升旅游项目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旅游竞争优势的来源是全方位、全要素的,旅游竞争力的增强主要靠旅游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人力、资金、知识等推进要素的提升,旅游相关及辅助产业的发展,而非仅仅依赖于资源本身优势,因此,竞争优势体现的是一种集约化的发展方式,一种高层次的以人力、资金、知识等高级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的理念。旅游项目策划必须保证策划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全面协调性,围绕发掘和增强旅游竞争力这个中心,对目的地的基础设施进行配套规划建设、对相关产业实施联动开发。只有在深入分析市场需求状况和同业竞争的基础上策划的旅游项目才会增强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

2、竞争优势理论有利于资源非优区的旅游开发。

现代旅游竞争优势理论认为,决定区域旅游竞争优势有五个基本因素:要素条件、需求条件、旅游环境、区域行为、介入机会。五个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功能系统。由此可见,资源要素只是区域旅游竞争系统中的一个影响因子,但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旅游资源优势理论在市场处于卖方市场条件下是切实可行的,但当市场处于激烈的买方市场竞争中时,仅仅停留在资源比较优势上是危险的和短视的。而竞争优势理论,可以从五个基本因素出发,全面解释一些旅游资源非优区开发的成功,对其建设与发展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

四、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提升旅游项目竞争力

单纯根据资源禀赋来确定自己的策划内容,以单一观光产品作为卖点,不一定具有竞争优势,反而会跌入“比较利益陷阱”,因为这种资源优势是一种极易模仿和替代的比较优势,旅游项目若没有形成其核心竞争力,就难以跳脱同质化开发的怪圈,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比较优势是由资源禀赋决定的静态优势,是获取竞争优势的条件和基础;竞争优势则是一种将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的综合能力的作用结果;比较优势作为一种潜在优势,只有最终转化为更具能动性的竞争优势,才能形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一)更新传统观念,确立市场竞争优势导向的旅游发展现。

长期以来,资源比较优势一直指导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但事实上,一些具有资源优势的地区,特别是我国广大的中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与其资源禀赋优势不相符合,相反,东部一些资源非优区的旅游业发展却非常迅速,后劲十足。这就要求我们更新这种仅以资源静态比较优势发展旅游业的战略观,要从动态的竞争优势的角度分析旅游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业要达到可持续发展,仅有比较优势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如何组织和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进而转化为竞争优势。

(二)资源与市场对位分析。

最受市场欢迎的产品就是最好的产品,旅游产品也不例外。所以,旅游项目策划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旅游消费者为中心来进行旅游项目的策划和设计。但目前,在旅游项目策划的过程中,大多数策划没有进行市场抽样调查,缺乏对策划区域旅游者行为的深入研究,仅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就盲目地进行旅游产品开发规划,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达不到提升旅游项目竞争优势的目的。

旅游发展面临的市场环境要求针对旅游者需求而展开的旅游项目策划才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所以,在旅游项目策划中,要遵循竞争优势原理,重视市场调查和旅游者的需求,运用资源与市场对位分析的方法,真正体现“市场导向”原则。

在对区域旅游要素比较优势进行分析时,对旅游资源比较优势的分析尤显重要。如前所述,旅游资源是多种属性和特征的复合体,其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是针对旅游资源具体的属性和特征而言的,具有相对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选择决定了区域旅游产品开发成功与否。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旅游者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在预算约束范围内,必定在同类产品中进行比较,然后选择对其吸引力最大的旅游产品,吸引力较小的产品则遭到淘汰。因此,对旅游资源一定要进行区域间的比较优势分析,尤其是同质性资源只有在进行区域间的比较分析后才能够挖掘、发现其真正拥有的优势。

五、结语

当今旅游业竞争激烈,旅游目的地应时刻关注市场供求与环境的变化,在与其他目的地的竞争和动态博弈中求发展。随着旅游竞争手段的不断升级,今天的竞争更多的是建立在质量、品牌、服务等基础上的高层次竞争,后天优势对旅游市场竞争的决定作用越来越突出,以竞争优势为依据分析旅游市场影响因素更全面,进而在旅游项目策划、旅游地规划开发的时候,制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也更具有长远性、系统性和竞争力,对于指导大量旅游资源非优区的旅游业发展意义尤为深远。因此,在旅游项目策划、旅游地规划开发时,应尽快从资源比较优势战略转变为竞争优势战略。这既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的根本所在,也是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杨开忠.中国区域发展研究.海洋出版社,1989.

[2]杨振之.旅游项目策划.2007.

[3]GUNN.旅游规划理论与案例.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4]刘旺,杨敏.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区域旅游规划.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6.04.

[5]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1997.

第6篇:旅游市场竞争范文

[关键词]重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RCA);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B

一、问题的提出

入境旅游不仅可以给一个地区带来丰厚可观的外汇收入和旅游消费收入,还可以提升这个地区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影响力。在我国的入境旅游中,重庆与全国其它省区之间存在着既合作又相互竞争的关系,因此,如何调整好入境旅游市场的开发战略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是重庆入境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引入重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领域,通过IPA分析方法,对重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通过查询2004—2010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和《重庆统计年鉴》分析得出,虽然重庆市每年的入境旅游人数增长较快,但入境旅游人数的总量偏低,与全国其它开展入境旅游较好的省市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重庆作为旅游资源大省,具有长江三峡、小三峡、武隆天生三桥等一大批优秀的旅游资源,但重庆的入境旅游市场比较薄弱,旅游资源潜力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因此研究重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并为政府的旅游业发展策略提供参考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旅游客源市场竞争力的引入

竞争力是一个相对概念,是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的。中国各个省级区域之间在经济上相对独立,在争夺国际旅游市场上既存在联合又存在竞争。在国际旅游市场上,重庆不仅与其它国家或地区存在竞争,首先还要与国内的各个省市、区竞争,因此,本文关于重庆在入境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是指相对于其它省市、区的竞争力。关于如何测度一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理论界的研究有很多,所提出的测算方法也不完全一致,同时测算方法随着产业的不同又有所不同。金碚认为固定市场份额模型指标(简称为CMS)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简称为RCA)是具有较高经济学分析价值的测度工业品国际竞争力的两个指标。其中RCA方法是1965年由巴拉萨提出的,该方法自提出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根据金碚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定义,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区域中某种特定产业的产出品开发市场、占据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能力。如果把入境旅游消费看作一种创汇的出口产品,那么也可以用RCA指数去测度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其计算公式为:

RCAj=(Xj/X)/(Xcj/Xc)

在上述公式中,由于旅游产业的特殊性,各个指标的经济学意义在这里有所修正。RCAj表示重庆在客源市场的竞争力,Xj表示某客源市场j到重庆的旅游人数,X 表示重庆的入境旅游总人数,Xcj表示某客源市场j到我国的旅游总人数,Xc表示我国的入境旅游总人数。根据工业品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结果认为,若当RCA指数大于2.5,表明出口产品有极强的竞争力;若RCA指数在1.25~2.5之间,表明出口产品有较强的竞争力;若RCA指数在0.8~1.25之间,表明出口产品有一般竞争力;若RCA指数小于0.8,则表明出口产品竞争力较弱。

三、重庆入境旅游市场国际竞争力的测度

通过查询重庆统计年鉴得知,在重庆的入境旅游市场份额中,港澳台市场占据绝对地位,这一市场的稳定持续增长,支撑着重庆入境旅游业的发展,它们不仅直接提供入境客源,而且还作为其它国际客源的中转站,间接地为重庆提供国外入境旅游客源,因而在重庆的入境旅游市场中,港澳台市场的绝对地位不可动摇。但在稳定港澳台客源市场的前提下,要想进一步提高重庆入境旅游市场的多元化,提升重庆的国际形象,就必须提高国际客源市场的比率,故本文只对入境旅游市场中的国际市场进行分析。

根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重庆统计年鉴》2004—2010年的统计数据,运用上述公式,得到重庆在这10个客源国2004年以来旅游市场上竞争力。若以工业品国际竞争力的分类方法对重庆在10个国际旅游市场上竞争力进行分类,可以得到:重庆在美国、德国的旅游市场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尤其是在美国的旅游市场上竞争力最强,RCA指数达到了3.9;在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的旅游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在加拿大、意大利、日本、新加坡的旅游市场上具有一般竞争力;而在泰国的旅游市场上竞争力较弱,或者不具有竞争力。

总体上来看,重庆在美国的旅游市场上竞争力逐年增加,而相对于亚洲国家而言,普遍都不具备竞争力,说明重庆对亚洲国家的游客吸引力很小,对于亚洲以外的欧洲、美洲国家的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具体分析,美国的RCA增长最快,从2003年的2.97,增长到了2008年的5.84,几乎增加了1倍,说明美国的游客对重庆很感兴趣。在亚洲的日本、新加坡、泰国这三个国家,6年间都是起起伏伏,基本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相反的,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则是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竞争力上。

四、重庆市入境旅游市场的IPA分析

由于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有限的资源要产生最佳的利用效率,就必须将资源用在最合适的方面。重庆市在各个入境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体现了重庆市在各个旅游市场上的业绩,它是通过长期的努力得到的成果。而IPA分析方法,即是把所取得的业绩与重要性联系起来,从重要性的角度对业绩进行分析的一种工具,在国外的研究中应用较为广泛。

本文运用IPA分析方法,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分别对各个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在中国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以找出这些国家在竞争力与重要性之间的关系。

(一)基于静态的IPA分析

从静态角度考虑,一个客源国在中国是否重要,体现在该客源国在中国所占有的市场份额的大小。这部分以各个市场的RCA指数表示业绩P(作为纵轴),以各个市场占中国入境外国人市场的份额表示重要性I(作为横轴)。为了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以重庆10个主要客源国2004—2010年的RCA平均值代表重庆在各个入境旅游市场的业绩(P值),2004—2010年的市场份额平均值代表各个入境旅游市场在中国的重要性(I值)。以P=0.8,I=2.40为分界点,得到重庆这10个主要入境旅游市场在二维平面中四象限内的位置分布。位于第1及第2象限内的国家RCA指数大于0.8,表明重庆在这些国家的旅游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具有极强竞争力、较强竞争力和一般竞争力),位于第1及第4象限内的国家表明该国在我国的入境旅游市场份额位于前10位。

从图1可以看出,重庆具有竞争力的9个主要入境旅游客源国中,4个位于中国前10位,在中国具有最重要的地位,但是重庆在日本和新加坡市场的竞争力仅为一般竞争力(RCA为0.85和0.8);另外有5个国家分布在第二象限,即说明这些国家的RCA值大于0.8,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在中国的重要性低于前者;第四象限的泰国市场份额也位于中国的前10,但是竞争力较弱,RCA仅为0.47。

(二)基于动态的IPA分析

从动态角度考虑,一个客源国是否重要,体现在该国的市场潜力有多大。如果一个国家对中国的旅游需求处于停滞状态,那么该国的市场潜力就没有,亦即没有发展的潜力;反之,如果该国对中国的旅游需求处于快速增长的状态,则表明该国的发展潜力巨大。因此,这部分以客源国在中国旅游人数的增长率表示重要性I(横轴),仍以RCA指数表示市场业绩P(纵轴),为了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以10个主要客源国2007-2010年的RCA平均值代表重庆在各个入境旅游市场的业绩(P值),以2004-2010年的市场增长率平均值代表各个入境旅游市场在中国的重要性(I值)。以P=0.8,I=15.5为分界点,得到重庆这10个主要入境旅游市场在二维平面中四象限内的位置分布(见图2)。位于第1及第2象限内的国家RCA指数大于0.8,表明重庆在这些国家的旅游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具有极强竞争力、较强竞争力和一般竞争力),位于第1及第4象限内的国家表明该国的市场增长率位于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的前10位。

从图2可以看出,在重庆的10个主要入境客源国中,有6个分布在第一象限,说明重庆市具有竞争优势同时又在中国具有较高增长率的客源国还是比较多的,这6个客源国是今后大力发展入境旅游所应该注重的;第二象限的美国,英国具有较高的竞争优势,但是他们的增长率相对于第一象限的国家比较慢;第三象限的泰国则是增长率较慢,并且重庆旅游在泰国并没有竞争优势。

五、重庆入境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1.维持具有竞争优势且市场份额较高的市场

从静态IPA分析可以看出,这部分市场主要有美国、英国、日本和新加坡,他们占据着较高的市场份额,并且经过多年的市场开发与培育,这部分市场具有较多的忠实游客,同时,在动态IPA分析中,新加坡的市场增长率也较高。因此,维持这部分市场,对于稳定入境旅游市场规模具有重要的意义。

2.努力开发具有竞争优势且增长率高的市场

通过动态的IPA分析可以看出,重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主要的10个客源国中,除了泰国外,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并且有6个国家的增长率处于中国的前10位,它们正处于生命周期的高速成长阶段。可以看出经过这些年的多方努力与大力宣传,重庆的入境旅游市场伴随在整个中国入境旅游快速增长的大环境下,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因此,重庆要扩大入境旅游市场的规模,这部分市场是开发的重点。

3.培育与开发新兴的市场

泰国也是重庆的主要入境旅游客源国,虽然竞争优势较弱(RCA=0.47),但它的市场份额排在了中国的前十位,而且也保持着一定的增长速度,具有一定的增长空间。重庆在泰国的旅游市场一直未打开,到重庆来旅游的泰国游客较少,但相对于距离较远的欧美国家来说,因为地缘的优势,开展这部分市场要较之欧美国家来得容易些。因此,重庆应当将泰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来开发,提高在该国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

具体而言,可以把观光旅游、生态旅游、度假旅游等配以重庆特色文化进行组合与优化,实施重庆旅游精品名牌战略,择优开发有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的系列专题旅游产品如三峡旅游、红色旅游、地心探险旅游等,努力发展观光--民俗、观光--探险等多元化复合型旅游产品,增强旅游活动的参与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在政府方面,利用领导人出访或外国领导人访问重庆的时机,适时地组织重庆旅游形象宣传,扩大知名度;在企业方面,加大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积极组织、参与海外的各种商品展销活动或博览会、展销会等。同时,有关部门也应适时地组织海外的企业来渝宣传,形成企业加部门的协同宣传促销的格局;在交通方面,应与中外航空公司加强合作,开辟新航线和新航点,方便境外游客出行,并迅速对新的市场进行集中宣传促销,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s].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2008.

[2]重庆统计局.重庆统计年鉴[s].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2008.

[3]金碚.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4]邹薇.关于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实证测度与理论研究[J].经济评价,1999,(5).

[5]黄秀娟.IPA分析与福建省入境旅游市场开发[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5).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Chinese inbound?tourism industry and the intensity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 market competition,it is important for Chongqing to locate its inbound tourism markets exactly and develop them. This article,using RCA index,first analysis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ongqing in all major inbound tourism market.Then,it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etitveness in Chongqing’s every tourism market and this market’s importance in Chinese tourism market by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Method from static and dynamic points, and finally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inbound tourism development strategy.

第7篇:旅游市场竞争范文

中国县级城市旅游“小弱散乱”

休闲下乡了

富景点,穷城市

别让招商引来“伤”

2011中国县级城市旅游竞争力排名前50名

“2011中国县级城市旅游竞争力排行榜”由《休闲·榜》休闲品牌研究中心联合国内休闲与旅游研究专家共同制作。榜单通过对县级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梳理,从县级城市“旅游资源及基础设施配置”、“旅游市场”、“政府管理”及“旅游发展”4个方面提炼出4个一级指标及12个二级指标,对县级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测算排名。

本次榜单涉及的县级城市旅游竞争力,是体现县级城市旅游业发展前景的一个指标。旅游资源是一个地区旅游发展的前提,而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发展旅游的基础条件。在旅游资源及基础设施配置板块,提炼了旅游资源竞争力一级指标,并选取了发展旅游最基础的旅游景区、饭店宾馆等两个二级指标。

旅游市场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动力来源。在“旅游市场”方面,提炼了旅游市场竞争力一级指标,并选取了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收入、人均旅游收入、旅游从业人员等6个二级指标。

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管理的存在,没有管理不成“方圆”,离开政府管理,旅游业的发展也将存在无序的危机。因此在“政府管理”方面,提炼了旅游管理竞争力一级指标,并选取了旅游管理机构及管理政策等两个二级指标。

旅游业的增长潜力是决定着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在“旅游发展”方面,提炼了旅游发展竞争力,并选取了人均GDP、旅游收入及接待人数增长率等二级指标。

在计算方面主要采用客观评价的方式,按照每个二级指标对县级城

2011中国县级城市旅游竞争力排名后50名

市旅游竞争力的贡献程度分别赋予了相应的权重。其中“旅游资源竞争力”与“旅游发展竞争力”指标的权重之和为20%,而“旅游市场竞争力”与“旅游管理竞争力”的权重之和为80%。按照县级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指标体系,采集甄选统计数据,得出分析结果,对县级城市旅游竞争力体系进行定量的描述。

有关的数据主要来源于2011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北京统计年鉴》、《安徽统计年鉴》、《江西统计年鉴》、《吉林统计年鉴》、《新疆统计年鉴》、《青海统计年鉴》等32个省市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及各省市旅游统计年鉴等公开的统计数据,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统计数据,各县级城市政府官方网站以及网络数据,计算样本主要包括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旅游强县、县域旅游之星、各省的旅游强县、旅游示范县及提出打造旅游强县的县级城市,合计 188个县级城市。通过对数据的计算得出188个样本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名,最终得出2011中国县级城市旅游竞争力排行榜。

本次研究工作和数据指标显示出以下特点:

1、依靠优势旅游资源、发展较早的县级城市依然具有竞争优势。

第8篇:旅游市场竞争范文

[论文摘要]竞争在旅游市场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各种旅游不正当竞争行为会扰乱正常的旅游市场秩序,危害旅游市场的公平竞争,损害旅游消费者和其他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防治旅游业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竞争也是市场经营者经济力量的抗衡.在这种抗衡过程中.市场经营者为了追逐经济利益.往往会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以各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从事生产和经营.旅游业内也不例外.也存在着不正当竞争行为。所谓旅游业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旅游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损害其他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行为。旅游不正当竞争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旅游市场竞争秩序.危害旅游市场的公平竞争,阻碍旅游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既影响其他旅游经营者的正常经营.也损害其他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损害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了更好地发挥竞争在旅游市场中的作用,鼓励公平、正当和自由的竞争.保护守法旅游经营者.以及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必须采取多种措施遏止旅游业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一、我国旅游业静的特点

旅游业是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的一个新兴现代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在不断提高,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社会就业的带动作用,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曰益显现。我国的旅游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正在以它特有的朝气向前迈进,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www.133229.coM当前,我国旅游业出现了激烈复杂的竞争态势,呈现出如下一些显著特点

1旅游业的竞争手段日益多样

随着旅游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被人们认识,国家把旅游业确立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使不少投资者进入到旅游经营领域旅游市场的开放.国外旅游企业的进入,也使旅游业竞争主体的范围不断扩大,扩大了的旅游业主体为了得以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采取了各种各样的竞争手段。当今旅游业的竞争除了价格方面的竞争.还有产品质量、服务手段、经营管理战略,以及人力资源等多种手段的竞争。

2国内竞争和国际竞争相互交错

由于旅游业本身也发展成了一个没有国界的统一的世界性行业,国内竞争和国际竞争相互交错是目前旅游业竞争的又一特点。在我国的旅游经营者不断走出国门的同时.外国的旅游经营者也不断涌入我国.形成了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新格局.我国旅游企业面临国外旅游企业特别是跨国旅游企业的直接竞争,旅游业的竞争臼趋复杂。

3、信息.信息技术在旅游业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化浪潮的;中击,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旅游业对信息和信息技术都有很强的依赖性,信息化是旅游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离开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利用,旅游业将难以为继.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各旅游经营者都在寻求信息和信息技术这种新的发展动力。旅游经营者中谁能最先获取最新的有用的信息,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谁就能够更多占领市场份额,在竞争中取胜。

二、我国旅游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要情形

由于各旅游经营者在经营水平.竞争能力、商业道德和守法意识上的差异,不可避免的使得一些旅游经营者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而采取不正当竞争行为.这不但损害了其他旅游经营者和广大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扰乱了正常的旅游市场竞争秩序。现阶段,我国旅游业存在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主要有以下情形:

1.为了吸引旅游者,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提供旅游服务

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我国旅游企业在数量上大规模的增加,但是这些旅游企业中.大多数都处于小、散、弱.差的状况,真正有实力的不多,为了招揽游客,进行低价竞争成为旅游业内的普遍现象。目前,在旅游业中普遍可见的零团费或负零团费”现象.就是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提供旅游服务的低价竟销行为。低价竞销的旅游经营者违反竞争规则,争揽客源,吸引游客,占领市场,严重损害了其他旅游经营者本可期待的业务和收入。在以非正常低价吸引了旅游者之后,旅游经营者为了获取利润.总要想方设法从游客口袋中把钱捞回去,必然侵害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以弥补其损失.旅行社这种低价竞争方式不但损害了其他旅游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权益,也扰乱了正常的旅游竞争秩序。

2.旅游业在经营过程中,使用商业贿赂行为排斥其他竞争对手

商业贿赂行为是指经营者为了获得交易机会或者不正当的经济利益,以财物或者其他手段向他人行贿或者接受他人行贿,排斥其他经营者的行为。旅游业竞争十分激烈.在旅游市场交易中经营者为了排挤同业的竞争对手、获取竞争优势、完成交易、谋取利润.多采用商业贿赂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发生在旅游市场交易中的商业贿赂行为主要是通过旅游购物商店、饭店、宾馆、交通运输部门等单位收受回扣等手段来实现。在旅游业,导游拿回扣的现象成了整个行业里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还有一不争的事实就是不仅导游直接从景点、购物店拿回扣.而且很多旅行社还与景点、购物点签有协议.只要导游带团过来.景点、购物点都要根据游客人头数返还旅行社回扣。

3旅游经营者为了诱导消费者进行消费,进行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做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分为两类:一类是虚假宣传.一类是引人误解的宣传。虚假宣传是指商品或服务的宣传内容与商品或服务的客观情况不符。有很多旅游经营者为了招徕游客在广告词的使用上含糊其词、夸大宣传.在广告宣传中.住宿条件出现”准三星”、”相当于三星等模糊用语的现象较为普遍:旅游经营者向旅游者提供不真实、不可靠的资料和信息.向旅游者做与事实不符的虚假宣传,吸引旅游者接受其服务,如有的旅行社把一些正在修建或正在筹划的旅游景点描绘得惟妙惟肖.消费者真正到了那里.看到的却是一片正在施工的工地。

4旅游经营者冒用知名旅游企业的名称.从事欺骗性的交易

企业的名称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企业的名称权是专属企业的权利。一些旅游企业在多年的经营中凭自己的经济和技术实力、良好的商业作风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很高的信誉,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企业。然而.一些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弱.经营状况不好的旅游经营者为了占有市场.冒用知名旅游企业的名称或者标志.误导、欺骗旅游者.使自己所提供的服务与其他经营者所提供的服务发生混淆,使消费者上当受骗。旅游经营者冒用知名旅游企业的名称.与旅游者进行的这种欺骗性交易的行为不但会损害旅游者的利益.也会直接损害知名旅游企业的信誉、形象和原本可以得到的经济利益。

三、遏止旅游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措施

为了保护守法旅游经营者和广大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旅游业的正常竞争秩序.树立旅游业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必须对旅游业内存在的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有效的遏止。为此,采取的措施应该是多途径全方位的.主要应包括立法措施、执法措施、行业组织的作用和公众的抵制等。

1加快旅游业立法步伐,完善法规体系

国家必须通过立法手段严厉制止旅游业经营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调整旅游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范包括两类:一类是通用性法律:一类是针对旅游业具体情况制定的专门法.现阶段,在我国调整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范主要是通用性法律。在当前,我国旅游业内不正当竞争大行其道.而旅游基本法尚未出台.缺乏专门性的法律法规来调整和规范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通用性法律确立的原则性规定.结合旅游业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些专门的行政法规或地方性法规。使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法规体系.来有效地监督、制裁旅游业经营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2.进一步加强执法的力度

通过制定完善的法规体系来规范旅游经营者的竞争行为.固然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但徒法不足以自行”。根据我国现有相关法律的规定.经营者有不正当竞争行为.给其他经营者造成损失的.应承担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除了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外.因其所从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不同类型.还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在回扣问题上.由于一开始就是把诸如旅游商店给予旅行车司机和导游回扣看成一种约定俗成的行规,相关执法部门没有给予应有的制止和打击.相反如果不给回扣或者举报回扣.反而会被业内看作”不正当竞争”.这样一来当初的执法不严导致如今的法不责众.不正当竞争行为屡禁不止。为此.旅游行政主管机关.以及其他相关行政机关必须严格执法,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规范旅游竞争市场。

3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

我国旅游业也和其他行业一样,成立有本行业的组织,如旅游协会、旅行社协会和饭店业协会等。由于行业协会所维护的是整个行业的利益.就必须维护整个行业在消费者、公众中的良好形象,就必须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此.旅游协会、旅行社协会等行业协会必须在行业规范中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必须对申请加入协会的旅游经营者规定严格的条件。而旅游经营者为了自身的发展,为了从行业协会得到利益.总是要求申请加入协会并承诺遵守行业规范。因此.对属于旅游行业协会组织成员的旅游经营者.一旦实施了行业规范禁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旅游行业协会组织就应当按照行业规范对其进行处理。

第9篇:旅游市场竞争范文

论文摘要:挤垮竞争对手,吸引旅游消费者是旅游企业实施降价竞争策略的两个重要目的。然而,理论和实践均表明:旅游企业上述愿望很难实现。从旅游企业价格竞争的 目的 出发,结合旅游产业特征和发展现状,对旅游企业价格竞争失效的内在机理进行深入分析,以期给即将或正在实施价格竞争策略的旅游企业提供有意义的指导和借鉴。

0  引言

根据需求的一般规律 ,在某一时间内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购买量取决于旅游产品的价格。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我国主流游客外出旅游的主要参考因素是价格,尤其是远途旅游,常常要多家询问价格,最后选定价格最低,承诺 内容大致相同的某家旅行社。这似乎向经营者表明:低价格是占领旅游市场,赢得消费者青睐的法宝。然而事实并不真如此。

1  面对旅游消费者失效

1.1 价格敏感性分析

价格敏感性分析,是指企业通过研究消费者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决定是否采取价格战策略,以及决定采用价格战的具体形式。如果消费者对价格变动反映不敏感,则企业不宜采取价格战策略,原因有二:一是如果消费者对价格变化反映不敏感,则很难通过低价位刺激需求;二是 即使需求量有所增加,旅游商品的价格下跌了,销售收入也不会随需求量的增加而增加或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如果要通过降价促进销售量的增加来弥补降价造成的利润亏空,价格弹性应达到4:1才有可能,否则,价格降低 1%,利润将减少 10%以上。但今天的市场上 ,价格弹性超过 2:1的产品很少。这说明,降价并不总是有效的,对企业而言,理性的做法是先分析消费者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如果消费者对价格变动反映比较敏感,则有必要考虑降价行动,否则,应当谨慎操作。

旅游需求价格弹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人对价格敏感性是不一样的,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存在这差别。由于旅游目的不同、旅游档次不 同、各种旅游服务的功能不同,表现出的价格弹性也有所不同。如观光旅游需求的价格弹性要大于商务旅游需求的价格弹性,“冷点”旅游地的旅游需求价格弹性要大于“热点”旅游地旅游需求的价格弹性。因此旅游营销人员除了解旅游消费需求的一般弹性外,还应该结合企业产品的特点和目标市场特点 ,进行市场细分,深入了解目标市场消费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特点,以不同的价格提供不同的产品特征组合,否则,必将得不偿失。

旅游企业降价吸引的往往是对价格比较敏感的消费者,而对那些价格不太敏感的旅游者来 说,如商务旅游者,降价不一定奏效。但是否旅游企业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就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那也未必。充分地扩大市场份额不一定获得更多的利润,份额和收益这两个变量之间不一定存在正相关,收益的来源不是销售量而是销售额。张维迎(1999)认为:企业关心的是价格向量与净产品向量(净收益 ),而不是产品向量本身…。在旅游经济活动中,有一项衡量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即经济体量 j。它可以表示为:经济体量 =旅游者人数 x人均停留天数 x人均消费。可见,旅游企业通过降价吸引了大批旅游者,如果这些旅游者对价格比较敏感,必将减少停留天数 ,降低人均消费,旅游企业并未占到太多便宜,也即旅行社和导游经常抱怨的旅游团队“质量不高”。 从需求曲线来看,不同点 的弹性是不一样的 j。需求曲线可分为高弹性 区域和低弹性区域。如图 1所示,我们设需求函数为  ,则在需求曲线中点a。由于。在 a点之上,因为p >0.5,q <0.5,斜率不变,所以;在a点之下,p <0.5,q >0.5,斜率不变,所以,。该例说明,线性需求函数的弹性不是处处不变的,随着价格下降,一开始弹性大,尔后降价作用渐渐递减,说明以降价来促销的效率是递减的;换句话说 ,消费者的“价格敏感性”是随产品价格降低而不断降低的,这也就不难理解旅游消费者在经历了无数次旅游低价广告的“狂轰滥炸”之后,现如今已变得“麻木不仁” 的原 因了。

1.2 消费者的心理预期

通常,消费者总是在商品或服务价格最低时作出购买决策。虽然客观上很难做到这一点,但他们总是设法使己的购买效用最大化,使 自己的购买行为符合这一期望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心态,一旦旅游企业价格下降,消费者便会大量减少当前购买 ,甚至持币待购,从而使得产品的现期需求量大幅度减少,使企业想通过低价位刺激需求的愿望流产。如图2所示:图中  为企业降价前的需求曲线。当价格为 p,时,市场需求量为 q。,如果价格由p。下降到 p2水平 ,企业原本期望的市场需求量为 q ,但实际结果却未必这样 ,消费者客观上存在的心理预期作用,将使一部分本来想即期购买产品的消费者暂时放弃购买计划,持币观望,等待产品更大幅度的降价,或者等待其他厂商作出反映,以便从中获取相对价位更低同质量或替代性产品,这一持币观望行为最终导致需求曲线由  下降到d 的水平,从而相应的产品需求量也就由预期的 q2水平下降到 q,水平 ,不仅低于理想中的 q2水平,甚至低于降价前的 q 水平 ,这就是消费者心理预期所导致的降价竞争失效。

1.3 旅游产品的可替代程度

旅游企业低价竞争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吸引旅游消费者 ,提高市场占有率 ;但是价格竞争能否达到目的,还取决于产品的可替代程度。如果旅游产品在质量、服务、品牌等方面没有差异的话,价格竞争在争夺消费者方面可能是有效的。产业组织理论表明:产品无差异降低了需求者对某一特定产品的忠诚度,经营者无法培养其稳定的消费市场,企业竞争策略选择的空间很小,价格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企业间博弈的稳定结果是选择将价格降至其可以维持的最低水平,即“bertrand竞争”模式  。

但是,正如完全 竞争的市场不存在一样,bertrand竞争模式很难成立。霍特林(h.hotelling)、埃奇沃斯(f.y.edgeworth)都曾对 bertrand竞争模式进行过修正 j。从实际情况看,bertrand竞争模式也很难成立。目前我 国旅游市场上产品无差异现象确实严重,这有旅游产品本身的原因,也有旅游企业的原因,当然也与当前我国的特殊消费有关。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少数有实力,创新能力强的旅游企业对旅游市场所产生的震撼性影响。如前些年部份旅行社针对特定市场推出的夕阳红旅游团、高校游就曾经获得老年人和学生、家长欢迎。

1.4 旅游企业降价容易引起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产生怀疑 ,降低购买欲望

2000年 merrie bruck、valarie a.zeithaml和 gilliannaylor通过构建概念模型集 中研究了价格 和品牌作为营销变量的关键因素来影响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判断,从而影响购买决定。研究结果表明:价格是消费者评估产品质量的重要依据。这次研究结果支持了 carvin等人在上个世纪 8o年代的相关研究 ,证实了消费者对不同价格的产品和品牌将产生不同的质量评估,从而做出购买决定。说明价格具有一定的表决权 ,产品价格的高低成为消费者衡量质量的标准,降价无疑会引起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产生怀疑。价格影响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评估这一重要结论为管理者理解消费者心理和购买行为并为定价策略提供依据。

与旅游生产者相比,旅游消费者面对的是不完全消息市场 ,这是由旅游产品的特殊性决定的。旅游产品的不可转移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决定了旅游者只有到达旅游目的地消费以后,才能对旅游产品的质量作出客观而真实的评价。在信息不完全的背景下 ,旅游消费者为节省信息搜寻成本 ,降低消费风险,将主要根据价格和品牌对旅游产品质量作出判断。如果产品价位过低,消费者认为企业获利空间减少 ,企业没有足够的力量来维持其原有的产品质量或服务承诺,从而可能作出拒绝购买或减少购买的决策。当然,旅游消费者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迈克尔.波特 (2002)指 出:企业保持质量是需要成本的,依靠降价保持市场份额与保持 良好品牌形象是自相矛盾的;企业在进行战略决策时,不能徘徊于其间,即不能同时做到价廉和物美。在旅游市场竞争中,一些旅游企业为了吸引消费者,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降低成本空间有限的条件下,采用偷工减料,降低服务水平,放松质量管理的办法 ,穷于应付。如有些旅行社为降低价格,千方百计缩减各项支,擅自减少服务项目,降低服务标准 ,更有甚者 ,置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于不顾,不但 自己未投保责任险,还把游客的意外伤害保险费放入自己的腰包。这些做法必将引起一系列的质量问题,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最终遭到旅游消费者的抵制和反对。

纵观世界名牌产品,其都是靠上乘的质量、优质的服务摘取“金牌”的,更是靠上乘的质量赢得民心,占领市场的。旅游企业降低价格将不可避免的引起旅游服务质量的下降,加上旅游购买中存在的以价格衡量质量的心理,这很容易使旅游消费者把低价格 同旅游服务质量下降等同起来,最终降低了旅游者的购买欲望。这一结论给我 国旅行社以重要警示:由于责任和利益的不对等,旅行社作为旅游业的龙头 ,作为直接和旅行者交涉的机构,要对许多自身并不可控制的因素承担责任。一方面,旅行社对许多采购服务的价格、质量无法有效实施控制;一方面,旅行社在旅游产品价格不断下滑的同时,还必须为其它不可控因素造成的质量下滑背上黑锅。因此,旅行社发动价格战之前,必须 三思而后行,以避免价格竞争带来的不必要损失。

2 面对竞争者失效

不少旅游企业认为,降价可以吸引旅游消费者 ,扩大市场份额,增强企业竞争实力,最终实现盈利。但事实上 ,这种结果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两种假设的基础上的:第一,假设降价没有导致需求曲线变动,换言之,降价能够刺激需求 ;第二,假设其他竞争对手不会或不能采取应对措施。关于第一种假设 ,文中作了详细的阐释和分析,事实上不一定成立;至于第二种假设,现实中也几乎不存在。

2.1  降价容易遭到对手还击 ,使竞争企业 陷入价格战的恶性循环之中

从价格竞争 的特征来看,清华大学吴维库(2002)认为:与市场营销其他 因素相比,价格具有可衡量性、明确性和同一单位性等特点;而且以降价对付竞争者的挑战比应用其他因素来得更快、更及时、效果也更为明显,这就使得卖主更多想到价格竞争。魏小安(2000)把旅游市场竞争分为三个 层次:价格竞 争一质量竞 争一文化、品牌竞争。价格处于竞争第一层次,与质量、品牌、文化相比,价格竞争成本小,因而受到旅游企业的欢迎;但同时也往往成为竞争对手仿效的手段,有时可能遭到以牙还牙的报复。

从市场集中度与价格竞争的关系来看,行业集 中度及合谋可能之间的关系可用 以下寡头垄断模型来说明引: 假设行业中 n家企业(i=1,2……n)生产同一产品,第 i个企业具有产量  和边际成本 mc ,市场价格为行业需求 量的函数 。企业对产量化的反口应函数设为,其表示_『企业对 i企业产量变化的反应是两者产量 比例的一定倍数。ol 越大,i企业的产量变化引起其它企业预期产量变化越大, 其它企业进行报复的威胁也越大,因而在无穷重复博弈中

企业间合谋动力越大。

其中mc 为不 i企业的边际成本。

行业需求价格弹性,再对 n家企业进行加总得,并将赫芬达尔指数

代人

(5)是表示行业按市场占有率加权的销售盈率与行业的集 中度日和企业间合谋 的可能性  成正关,与行业需求价格弹性 成负相关。这一结论给我国游企业以重要启示:在旅行社业和旅游饭店业表现为小弱、散、差的产业组织结构未得到根本改善之前,中国绝多数旅游企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还必须维持“共存共亡的现实。如果旅游市场中一家企业采取降价行动,竞争对手也会根据 自身的能力采取不同的反击措施,使降价升级为一种你死我活的拉锯战,最终使同行业的多数企业陷入一种无度的恶性竞争。

最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决定了不宜开展价格竞争。我国的市场经济脱胎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一些旧体制下的阴影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消除。在历史的坐标中旅游业当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从旧体制中也继承了一份小小的遗产,旅游市场过度竞争反映的就是市场体制不完善的一面。旅游市场竞争中,产权不明,政企不分的情况依旧存在。以饭店业为例,2001年由各级政府机关所有的饭店数量占总数的一半;在旅行社业 中,几乎每一个大型旅行社的背后都有某一政府机关的影子。这样 ,一些有强硬行政背景的旅游企业,其主管部门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为所属企业谋求种种政策性优惠。市场条件的差异性产生了无数不平等的机会和条件,造成我国旅游市场竞争不足(竞争的主体不足)和过度竞争同时并存“ 一些享受到优惠政策的企业成本相对较低,在价格竞争中有很大的承受力,市场低迷时,常常热衷于通过降价拉客源,使本来就已经很激烈的价格大战“火上加油”。另外,隶属于行政管理部门的旅游企业其经营管理者往往由主管部门派出,他们尽管享有相当控制权收益和事实上的利润索取权,但没有承担相应的经营风险。经营者的这种权利和责任的不对称使其有可能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制定低于行业边际成本的价格。因此,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健全之前 ,一般的旅游企业(真正进入市场的企业)发动价格战等于“引火自焚”。事实上,国外的市场上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价格战 ,可为什么别人对此习以为常,而我国厂商却叫苦连天呢?原因在于我国的价格竞争由于打上了旧的经济运行机制的烙印而使其对企业的杀伤力大增。

2.2  降价并不能带给企业最大利益,降价行动带给企业最直接的“礼物”是利润不断减少

旅游产品的不可储存性、旅游产品的同质性以及企业竞争策略的单调划一使企业倾向于选择降价行动。对价格敏感性的肤浅认识,以及挤垮对手,增强竞争实力的欲望冲动 ,往往使企业 自觉或不 自觉地陷入降价竞争的零和博弈中。按照博弈论的观点,在非合作博弈条件下,企业就陷入降价的“囚徒 困境”。在“囚徒困境”模式下 ,竞争企业选择最佳策略时都各自采取对自己而言最优的策略局中的唯一 目标是要实现企业的最大利益。然而,到头来却害了企业本身,得到了对企业而言也是不利的结果。可见,降价并不能带给企业最大利益。以下旅游企业价格行动与其经营利润的变化轨迹并是最好的说明 j。如表 1、表 2所示,非合作的降价行为将使企业利润不断降低。

表 1是价格变化表。假设企业 1和其它企业产品的价格降价前都是 p0,为了简化说明问题 ,设各企业边 际成本相同,当企业 1降价到 p。,其它企业是 p0,这时其它企业会立刻把价格降低到 p 或采取报复性降价策略,把价格降到 p ,此时,eo>p。≥p 。表 2是利润变化表。假设企业 1降价前利润是  ,降价后企业获得利润是≥bo,可是好景不长,其它企业的立刻降价使市场份额又重新分配,企业 1的利润降为,b <bo≤b。。可见,降价的结果使降价企业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利润指标,利润反而下降。降价企业原以为通过降价扩大市场份额可以提高企业的利润,但是,这并不是理性的行为,因为其他厂商也会这样做,博弈的一方采取利己行为,另一方则采取强烈的报复策略,致使降价厂商无法获得垄断利润。纵观近年来旅游企业间的降价竞争,其最初的赢利之举 ,现已到了损失惨重的地步。由于恶性价格竞争,我国旅游企业已提前进入“微利”时代。

2.3 降价不利于我国旅游企业提高竞争力

未来的竞争是以包括价格为内容的综合实力较量,除价格外 ,企业竞争的核心力包括企业管理水平、企业文化和形象、营销战略、人力资本状况、发展潜力等各个方面把降价做为竞争的中心,甚至唯一“武器”,会造成对企业竞争的误导,使企业在竞争中采取极端措施,最终损害企业和消费者利益。

首先,降价会使旅游企业产生浮躁的、非理性的竞争思想,使企业忽视新产品的开发,忽视管理创新。相对于时间长、投入多、难度大的其它竞争方式而言,降价要简易得多。短期内价格下跌引起旅游消费量的增加往往使旅游企业只考虑眼前利益而放弃长远投资。与此同时,价格低廉很容易使消费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产品的价格上,而不是产品所具有的价值和产品能够给他带来的益处上。这往往又给企业发出一种错误的信号,使企业把工作的重点从提高产品质量转向以各种手段和方法降低成本的方向上去 ,只有低成本才能保证低价格的情况下有利润。所以,各企业拼命压减各项开支,挪用于企业发展、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企业产品开发的资金,减少或停止对企业的形象塑造 、品牌管理、广告宣传等无形资产方面的投资。甚至有的企业干脆“偷工减料”,导致产品和服务质量下降损害了企业的信誉和形象。这些竭泽而渔的做法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其次,长期降价使企业对产品开发、管理创新感到力不从心。据悉,国外旅游企业一般把总利润的 5% ~10%用于产品技术开发,目前我国旅游企业因为降价造成的微薄利润使其无力投资新产品开发,产品更新换代只能依靠复制和抄袭,市场竞争力的提高空间十分有限。

在外国企业和国内企业同台竞技的中国旅游市场上,屡屡发起的价格竞争并没有将外国品牌排挤出中国市场。相反,一些国外企业凭借特殊市场定位、品质管理、战略管理,与国内企业正面操戈,咄咄逼人,或是静候时机,蓄势待发,坐收渔利,不仅使他们守住了自己的竞争防线,而且一直获取着高额利润。而众多民族企业由于长期处于降价竞争的恶性循环之中,长期低水平运营,缺乏规模与生产的集约化,生产成本难以下降,因而在市场竞争中举步维艰,甚至纷纷倒闭。目前我国旅游企业间价格竞争虽然会使那些资金短缺 、竞争力弱的企业被兼并重组,然而由于恶性 内战也将导致原有一些大中型旅游企业招架不住,从而让渡或者是被迫放弃部分市场,这不利于扩大企业规模。其次,这样无序的价格竞争容易造成旅游企业之间的相互不信任,难于形成企业联盟,即使形成也因为双方不信任而产生许多后遗症。最后,过度竞争造成众多旅游企业“贫血”,“造血”功能低下,而为了继续生存和发展,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积极致力于与外商合资。这种竞争劣势和积极谋求合资的态度大大降低了企业与外商“合资博弈”的谈判能力。

3  结语

随着旅游者消费行为的不断成熟,他们对旅游产品的价值认识逐渐深入,不再单纯以产品价格做为决定自己“货币选票”的投向,而是更关注旅游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特别在买方市场态势下 ,旅游者对旅游产品价格体系有了 更多的可供选择的余地。他们不仅需要“物有所值”的旅游产品与服务,还开始关注旅游企业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 度。在这种情况下,旅游企业如果还以传统观念指导企业的竞争行为,强调价格竞争,而不是努力创新,势必要失去 相当多的市场份额,也会最终失去在市场上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旅游企业发动价格竞争并没有挤垮竞争对手 ,赢得消费者。相反,过度的价格竞争降低了旅游行业的整体效益,造成了旅游企业的经营困难 ,影响了旅游业 的整体接 待量,对旅游业声誉带来不 良影响,价格竞争的负效应有目共睹。因此,旅游企业竞争方式的转变已是势在必行。随着我国旅游市场的逐步放开,特别是国外旅游企业集团的介入 ,带来了国际上市场竞争的先进手段。如按适应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组织与管理运作旅游企业;注重市场细分与人力资源开发;以质量求生存、以现代信息技术求发展的新型竞争战略体系等等,都为当前 中国旅游市场带来了清新的空气。为应付国外旅游企业竞争者的挑战,国内旅游企业必须转变竞争方式,学习和利用新的游戏规则 ,以求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9:43—47.

[2]陈志永.旅游企业价格竞争失效理论探析[j].学术探索,2003(10):72—74.

[3]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9—4o.

[4]luism.b.cabra1.产业组织导论[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96—97.

[5]邹昭.“伯川德悖论”与“行业自律价”——对我国目前一些行业中价格大战的博弈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1999(1):23—28.

[6]许秋红.论企业价格战的负效应 [j].当代经济研究,2002(9):69-72.

[7]迈克尔 ·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63— 164.

[8]吴维库.企业竞争力提升战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20 —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