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服务发展规划范文

企业服务发展规划精选(九篇)

企业服务发展规划

第1篇:企业服务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信息共享

1 引言

运用市场手段为城市规划行业提供知识产品、信息咨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信息工作业务培训等专业服务企业的发展,也催生了一门相对独立的服务门类——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从当前来看,城市规划信息服务既是城市规划行业的分支业务,也是信息服务业或者出版行业的分支业务;从其运作方式来看,其更多具备的是信息服务业和出版行业的一般运作特征,而就其承载的内容来看,则主要是城市规划的相关信息和服务。在城市规划行业管理工作或信息产业中独立划分出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对于城市信息资源市场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 发展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的意义

2.1 有利于更高效、更合理地配置城市规划信息资源

独立界定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有利于行业内部的相互交流,通过各业务环节的相互衔接,可以充分运用各方的资源,实现分工合作的效益。例如城市规划平面出版媒体,可以通过其传统的、权威性的渠道,在大量的信息中筛算出更有价值的城市规划知识;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服务机构,则可协助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城市规划设计机构建立与其他管理部门、设计机构、城市规划电子出版机构等部门的互动平台,提高信息供需双方交流的便捷度和速度。因此,独立划分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有利于城市规划信息供需双方的相互结合,提高城市规划信息资源的配置效率。

2.2 有利于提高城市规划信息服务的专业水平

如通过合理的引导和培育,一批原来从属于城市规划行业或者信息服务业、出版业的人才和队伍得到整合,提高其服务于城市规划信息工作的专业水平。例如在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有的业务环节既需要熟知城市规划管理业务的人才,也需要系统建设人才,在当前这两方面的人才和队伍绝大多数是相互分离的,而随着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业务需求的扩张,这种专业分离的人才和队伍将会在业务合作过程中整合为专门的人才和队伍,提高城市规划信息服务的专业水平。

2.3 有利于城市规划信息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

促进城市信息资源市场化是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而城市信息资源市场化的发展,主要依托市场主体来实现。就全国层面的城市规划信息管理工作而言,目前制定标准和工作交流等主要依托政府部门组织。而在城市规划信息市场发育成熟以后,一些企业将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构建起更具操作性的产品和服务标准;企业间也将根据业务需求组织不同层面的交流,无需政府部门出面组织。此时,官方或半官方的城市规划信息管理机构,则主要是依托企业进行产品或服务标准的制定和推行,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企业的发展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就各城市层面的城市规划信息管理工作而言,目前主要依托政府部门推进,存在各自为政、资源利用效率低、重复建设等问题。而在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企业发展壮大以后,通过采购专业的产品和服务,城市规划信息管理工作也将从繁琐的技术业务中摆脱出来,转向宏观层面的指导。

3 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机遇和条件

3.1 信息(知识)逐渐成为规划设计行业竞争的重要砝码

随着城市规划设计行业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设计部门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作为知识密集型的行业,能及时、准确地掌握业务所需的各方面信息和知识,成了城市规划设计机构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筹码。在这种背景下,购买城市规划信息产品和服务的机构和个人将越来越多,这将为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持久的、规模化的需求。

3.2 城市规划信息化工作的深化将促进政府层面的城市规划信息服务需求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城市规划信息化,多数大城市已经开展办公自动化、档案数字化、电子辅助报建等系统的建设。而数量众多的中小城市的城建信息化工作尚未得到理想的推进。随着城市规划信息化工作的深入,每个城市都建立起完备的城建信息系统将成为必然,这将为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服务、信息工作业务培训等服务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

3.3 部分城市规划信息服务机构己积累业务经验与市场运作经验

近年来,国内一些城市规划信息服务机构在实践过程中,已积累丰富的业务经验和市场运作经验。如1999年成立的广州城市信息研究所,就是依托广州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的部分职工为主体,以自动化中心原有的成果为基础,面向市场提供城市规划领域的信息技术开发和服务,现在已经成为了国内同行业中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业务领域涉及规划、环保、测绘、商业布点、人口统计等行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服务对象已经达到东北、华北、华东、西南、华南的几十个城市[1]。中国城建数字图书馆系列数据库的运行商,也开展了面向个性化需求的服务,并制定了产品和服务标准。这些企业的发展,一方面为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另一方面其成功的运作模式也可以为其他同类企业发展提供借鉴。

4 促进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4.1 深化对城市规划信息价值的认识

城市规划信息的持有量,将直接影响到城市规划编制的质量、决策的科学性以及城市建设的水平。而目前,有一些政府部门和规划设计企业认为专门开展信息工作是一项负担,将购买城市规划信息产品和服务认为是一种浪费行为。这种观念不仅不利于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的市场拓展,更不利于政府部门与时俱进、科学决策,不利于设计部门把握时代设计理念、提供高水平的设计产品。为此,需要行业的信息管理部门、社团组织积极宣传及依托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企业宣传城市规划信息的价值和作用,改变部分机构和个人的不正确认识。

4.2 及时开展城市规划信息标准化工作

城市规划信息标准化是城市规划信息服务发展的重要前提,没有相对统一的产品标准、服务标准和交换平台标准,交易双方就难以达成交易或者交易成本很高。因此,在互联的环境中,只有通过建立标准化体系,做到总体规划、统一标准,才能发挥行业内部和行业之间各个节点的互动性,实现交易成本最小化,实现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的良胜发展。

4.3 促进政府部门的城市规划信息资源共享

我国的城市规划信息大部分为政府部门持有,而目前这些信息的共享程度普遍不高,另外不少城建档案馆(室)的信息化工作尚未起步或正在起步,信息质量不高。因此,促进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发展,需促进政府部门的城市规划信息资源共享,政府信息部门应当积极对所贮存的规划信息进行深加工,并以一定的补偿方式提供给城市规划服务企业。

例如城建档案馆中的一些优秀设计作品和历史照片,如果通过有偿使用机制提供给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企业,再由他们加工、之后转售给设计部门,则可作为某些历史建筑复原重建的依据。

4.4 调整城市规划信息服务机构职能

目前,不少城市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成立了信息服务中心,开发了办公自动化系统、档案数字化等工作;有些规划设计单位也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信息资料库,向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向发展。这种内设机构在信息化的初级阶段对于提高办公效率、促进内部信息共享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对外的信息共享仍普遍处在较低的水平。随着城市规划信息需求的多元化、规模化,事业型城市规划信息机构也需要重新定位,以适应信息市场化的需要。目前,这些内设的城市规划信息机构,可向以下方向调整工作职能:主动提供有偿的对外信息共享职能;注入市场因素,推进其向企业转型;部分城市规划信息管理部门可剥离具体的技术业务。

4.5 培养城市规划信息服务工作所需的专门人才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业务分析、系统设计、编程、数据采集和输入、系统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人员。其中有些业务环节是可以委托专业机构来完成的,但业务和系统管理等环节的人员却是不可或缺的。随着城市规划信息化工作的推进,人才缺乏的弊端也将越来越突出。因此,建议在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或者城市规划专业中设立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相关课程或专门成立分支学科,培养专门的人才,并鼓励和支持一些机构依托丰富的实践经验开展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业务培训,如支持中国城建数字图书馆开展面向全国各地的业务拓展和培训工作等。

4.6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在培育和促进我国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过程中,行业协会应积极发挥服务、自律和维权的作用。在当前可主要开展如下工作:在推行城建行业信息化过程中,通过资质认证,让有水平、有能力的企业参与信息化的各项工作;通过企业实力、业绩等评比,培育城市规信息行业的知名企业和服务队伍,让他们成为城市规划信息行业发展的先行军;为城市规划信息企业协调价格、开展合作,甚至战略并购等提供平台和仲裁;为信息企业和政府、非政府用户等供需各方的合作提供交流平台;以运作相对成熟的机构为依托,制定城市规划信息产品和服务标准;研究城市规划信息和服务的价格机制,协助物价部门维护行业价格秩序;与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企业共同研究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对策和措施。

5 结语

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作为新兴的服务行业门类,其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并具备了发展的基本市场条件。政府有关部门与行业协会等机构应在信息资源供给、人才培养、标准建设、价格机制制定、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对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企业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大力支持,从而促进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注释:

[1]参见:广东省建设厅.广东省城市规划指引——广东省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指引(试行)(GDPG--006)[Z].2004:P56

参考文献

[1]雷翔,欧阳东.关于我国城市规划信息资源共享若干问题的思考[J].规划师,2006,(5).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示范政策与信息管理研究报告[R].2001.

第2篇:企业服务发展规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保增长促调控”这一目标,对企业在建筑方案设计、项目选址和规划报批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改进规划服务方式,提高规划服务质量,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增强企业发展信心,为我县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进一步发挥规划保障作用。

二、活动内容

(一)加强领导,增强企业发展信心。成立局系统开展“政企联动、解困突围”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加强对国家、省、市、县出台的一系列“保增长促调控”的政策学习,深刻领会县委、县政府开展“政企联动、解困突围”活动的重要意义。同时,走进企业,加强宣传,了解困难,进一步帮助企业增强发展信心。

(二)结对帮扶,破解企业发展困难。以“重点工程突破年”活动为载体,按区域分组走访联系服务企业,每月走访企业不少于1次,深入了解企业在项目建设、“退城进园”等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科室各单位要落实企业联系人,做好企业跟踪服务工作。

(三)完善制度,提高企业服务效率。采取规划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办法,进一步建立完善绿色通道和提前介入规划服务制度,做好建设项目批前、批后服务。进一步深化规划窗口建设,完善窗口服务机制、工作流程,提高规划窗口管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规划服务质量。认真落实项目中心制、项目联审会办制和“见章盖章”制度,切实提高规划服务效率。

三、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成立局系统开展“政企联动,解困突围”活动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召开局系统中层以上干部参加的动员会议,传达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政企联动、解困突围”活动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开展“政企联动,解困突围”活动打好坚实思想基础。

第3篇:企业服务发展规划范文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政策法规和发展规划、服务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经贸流通、地区经济、高技术与信息化产业等方面的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加强规划工作

规划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依据。今年我委规划工作主要是编制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开展“*”规划的中期评估。明年要重点做好三项工作:

一是继续做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的各项工作。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2020年),加强我区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国家规划之间、与毗邻八省区规划之间的衔接工作,广泛征求自治区相关部门、社会各界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报自治区政府审批,力争明年上半年出台。要继续做好区域政策研究工作,进一步细化财政、投资、产业、土地、人口、环境和绩效考核等相关政策。积极做好规划试点工作,拟选部分旗县作为试点,研究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模式,创造性地开展市县规划体制改革创新工作。在下一步的工作中需要各盟市继续给予积极配合,并根据国家和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定位,指导、协调旗县编制好本地区功能区规划。

二是开展“*”规划前期工作。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我委明年开始启动“*”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将围绕发展环境、思路目标、产业结构、城乡区域、科教文化、改革开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等方面,选择一批重大课题,采取委内组织、直接委托和面向社会公开选聘研究单位等方式开展前期研究,在此基础上,年底前提出“*”规划思路。各盟市也要尽早启动“*”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围绕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加大调查研究力度,为编制“*”规划打好基础。

三是进一步加强规划的协调和管理工作。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实施意见》(内政发[20*]114号)精神,进一步建立健全规划体系,规范和完善规划编制的工作程序,加强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的衔接,改善规划的协调和管理。

二、进一步加强法规工作

近年来,随着公民依法行政要求的不断增强,加强法规工作已迫在眉睫。明年,围绕发展改革工作全局,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立法工作。重点是完善招投标法办法,修订《*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完善价格立法,制定《*自治区价格监督检查条例》和《*自治区价格监测规定》;推进规划立法,在自治区政府出台《*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条例;加快能源立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制定我区实施能源法贯彻条例。请各盟市发改委给予积极配合。

二是加强依法行政。要结合发展改革的工作职能,积极推进依法行政,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执法程序,明确执法责任。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复议法,进一步规范行政复议工作程序,建立健全行政复议工作制度,积极应对各类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化解社会矛盾。

三是加强招投标管理工作。在当前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拉动国内需求的新形势下,如何落实好招投标管理要求,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各盟市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招投标工作管理,为项目建设提供保障。要按照《招标投标法》和国家、自治区的有关要求,强化招投标管理工作,推动建立招投标协会,负责招投标工作的指导和协调。要建立健全招投标专家标评制度,加强评标专家库建设,规范评标行为。加快建立招投标信用机制,研究建立全区统一的招投标信用评价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加快全区招投标信用信息平台建设。

四是搞好普法宣传。加大依法行政知识学习和宣传力度,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提高全区发展改革系统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三、全力推进服务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

当前,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我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形势严峻。应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努力扩大就业,保持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应是我区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关键举措之一。据调查,目前我区城镇有56万无业人员,农村牧区有36.4万富余劳动力需转移就业,城乡共有63.4万人需要就业岗位。从我区就业岗位分布来看,绝大多数在服务业和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中。2007年全区城镇从业人员中,服务业占63.2%,非公有制经济占36.8%;私营企业从业人员中,服务业占58.6%;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中,服务业占90.4%。服务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是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

发改部门作为服务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主管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服务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努力扩大城乡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一是要集中力量推进现代物流、商贸流通、金融、旅游、文化产业、城乡居民服务等服务业重点领域发展,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健全服务网络,完善服务设施,增强服务功能,努力实现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二是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按照自治区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的责任分解方案》,逐项落实支持服务业的各项政策,定期开展政策落实情况专项督查。要尽快制定出台鼓励类服务业与工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基本同价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工商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的规定,进一步提高个体工商户营业税起征点,降低服务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经营成本。合理调整并逐步形成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用地结构,优先满足服务业用地需求。三是要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逐年增加服务业专项资金规模,重点支持现代物流、商务服务、城镇居民服务、农村牧区服务等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兴行业发展,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各盟市也要设立服务业专项资金,形成服务业投资合力。四是要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投资服务业,特别是要引进大型第三方物流、商贸连锁、服务外包等企业,提升自治区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五是要搞好舆论宣传,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服务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战略、发展重点、政策措施及典型经验,使全区上下进一步增强对服务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四、积极推进高技术与信息化产业发展

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促进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快建设一批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企业,构建多层次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是增强国民经济素质、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由之路。一是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兽用疫苗国家工程实验室、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51家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的创新体系。积极推进应用技术研究院所与生产企业联合重组,大力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要在全区范围选择30家高技术企业、20家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10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重点给予扶持。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建立研究开发、资源共享、成果转化等科技创新平台。二是完善电子政务建设。继续组织实施电子政务工程和信息安全工程,稳步推进重点业务系统、数据库和部门局域网试点建设。完善行政村(嘎查)通电话工程,搞好农村牧区邮政网点改造和特色电子信息产品产业化项目建设。三是认真做好呼包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点工作,加快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

五、积极做好资金和项目争取的各项工作

要抓住当前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快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一是要扎实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要根据国家的投资方面和重点,结合本地区实际,积极组织策划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加大前期投入力度,加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论证工作,落实好土地、环保、资金等各项建设条件,搞好项目储备,为争取国家投资做好前期准备。服务业方面主要围绕制造业集聚区服务平台、现代化交易平台、商务服务中心、产业促进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等先进制造业服务体系,社会化养老服务平台、城乡居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等城乡居民现代服务体系,以及农民工就业服务平台、农牧业技术服务平台等农牧村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储备项目;经贸流通方面重点围绕粮食仓储设施、粮食现代物流、食用油仓储及物流设施、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农产品冷链物流、现代物流业发展重点工程等领域储备项目;高技术与信息化产业方面主要围绕生物技术、新材料、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创新能力建设、重大技术等领域储备项目;水污染防治方面主要围绕辽河、松花江、海河、黄河中上游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做好城镇污水处理厂项目的储备;以工代赈和扶贫方面主要做好与群众脱贫致富直接相关的基本农田、中小型农田草牧场水利、养殖业棚圈、县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的项目储备。

二是要进一步规范项目的申报程序。要严格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要求申报项目,所申报的项目要落实好项目法人,要委托有具备资质的设计研究机构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经有关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项目用地、环保等手续要齐全,项目建设的外部条件、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要落实,项目已开工建设或能在当年启动。要落实好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国家没有明确由省级配套的项目,原则上地方配套资金由盟市、旗县承担。在申报项目时,各盟市要出具地方配套资金承诺。各盟市发展改革委要对申报的项目严格把关,申报项目前要逐个进行项目的实地调查。所申报的项目要按照公开、透明、有效的原则,主动与有关部门协商,并向当地政府分管领导汇报,确保申报项目工作的科学性。

三是要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国家和自治区投资项目的实施要严格遵循有关建设程序,符合土地、环评、节能等管理要求,落实好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的规定。要跟踪项目建设情况,加强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确保项目按计划实施。要严格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相关规定管理和使用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挪用。各地区、各部门和建设单位,要自觉接受监督检查,确保资金安全。建成使用的项目,要按要求及时组织竣工验收。要积极开展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主要评价政府投资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并形成绩效评价报告,报送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备案。特别要强调,20*年国家新增1000亿元投资的服务体系、粮食烘干设施、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建设项目,相关盟市要落实好地方配套资金,确保按时足额到位,并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尽快形成工作量,拉动相关行业发展。

六、进一步加强企业债券和创业投资工作

企业债券和创业投资是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企业债券和创业投资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已批准3家企业发行债券48亿元,完成16家创业投资企业的备案工作。下一阶段,要进一步加强此项工作。一是继续做好企业债券的申报工作。目前国家已取消了企业债券发行规模的限制,只要符合条件的企业均可申请发行企业债券。要主动与企业加强联系,搞好企业债券申报工作的指导和协调,积极组织申报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努力扩大企业债券规模。二是继续做好创业投资企业备案工作。加强对创业投资政策的宣传,引导创业投资企业申报备案。积极筹备成立自治区创业投资协会,加强对创业投资企业的政策咨询、业务指导、人员培训、信息等工作,促进行业自律。三是加大对创业投资企业的扶持力度。国家和自治区正在积极争取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参股和跟进投资的方式投资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非资源性产业等领域,引导创业投资企业发展,为服务业、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搭建创业投资服务平台。有条件的盟市也应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要认真落实国家鼓励创业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

七、积极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一是在国家指导下,组织编制《*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围绕“*”规划的编制,开展我区应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工作。二是进一步搞好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的宣传和培训工作,组织编制*CDM项目开发手册,让各级政府和项目业主了解CDM项目的有关规则和运作程序,推动我区CDM项目的开展。三是加强对CDM项目工作的指导,按照《关于加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管理的通知》,进一步严格CDM项目管理。

第4篇:企业服务发展规划范文

一、凡国家法律法规未明令禁入的服务业领域,全部向外资、社会资本开放,并实行内外资、内外地企业同等待遇。各类投资者可以采用独资、合资、合作、合伙等方式,从事服务业经营。

二、放宽服务业企业出资最低限额,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服务业企业出资一律由企业投资人自行认缴。

三、允许公司注册资本分期缴付,注册资本可以首付20%,其余2年内缴足。

四、年至年,省级财政继续设立并逐步增加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主要用于为国家服务业引导资金项目配套、落实省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培育服务业发展载体和扶持服务业重点项目,以及用于服务业工作奖励等。各市、县(市、区)政府要适当增加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吸引社会资金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

五、积极鼓励地方发展服务业。-2012年,对市县上缴省级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幅超过15%以上的部分,省级给予全额返还,省级返还资金重点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

六、各级服务业引导资金优先支持重点服务业城区、园区、企业和重点项目的发展。服务业引导资金要重点用于支持重点服务业城区发展服务业;对重点服务业园区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对重点服务业园区中的建设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纳入省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给予用地和资金扶持;支持重点服务业企业实施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服务业大项目,鼓励企业实施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尽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业龙头企业。

七、支持服务业企业深化改革。服务业国有企业产权整体转让以及企业整体改制的,土地、房产按政策处置后办理权属变更手续,不视同交易行为;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企业主管部门批准改制的企业,因改制签订的产权转移书据免予贴花。有关企业以无形资产、不动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

八、新型地方金融组织在办理工商登记、税收征缴、土地房产抵押及动产和其他权利抵押等相关事务时,参照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待。

九、鼓励服务业企业科技创新。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对符合条件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国家规定期限内,对其孵化服务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十、纳入全国试点范围的非营利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从事担保或者再担保业务取得的收入,自纳税人享受免税之日起,免征营业税3年。

十一、支持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自年1月1日起,事业单位人员领办、创办服务业企业的,3年内,根据其缴纳的营业税,由当地政府给企业一定的奖励。

十二、鼓励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对营业收入超过30亿元,或实现税金3000万元以上的服务业企业,省政府给予表彰奖励,具体奖励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服务业办公室制定;省统计局要研究提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标准和统计办法。

十三、鼓励发展农村服务业。自年1月1日起,对县及县以下依法登记设立的服务业企业,3年内,根据其缴纳的营业税,由当地政府给予一定的奖励。

十四、鼓励发展新兴服务业。自年1月1日起,对新设立的工业设计企业和物业管理公司,3年内,根据其缴纳的营业税,由当地政府给予一定的奖励。

十五、支持企业实施主辅业务分离。分离后成立的服务业企业,要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大力拓展服务领域,企业因主辅业务分离造成税、费负担增加的,由当地政府给予相应的补助。

十六、对国内外金融机构来鲁新设立的区域总部和分支机构,以及新成立的新型地方金融组织,由省级、地方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鼓励金融机构到县、乡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以及融资性担保机构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金融组织。制定完善对金融机构的考评办法,对创新金融产品、为地方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作出贡献的金融机构,由当地政府给予表彰奖励。对金融企业高管人员,根据其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给予适当奖励;对融资性担保机构代偿部分,按照贷款风险补偿办法,给予适当的风险补偿;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支持其扩大对金融机构的持股比例。各地要制定鼓励和扶持辖区内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推进金融生态建设,优化金融发展环境。

十七、引导金融机构根据服务业企业资金需求特点,在信贷、证券、保险、外汇、担保、信用增级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加大对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的授信额度,满足不同类型服务业企业的多元化金融需求。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多渠道筹措资金;鼓励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机构、新型金融组织积极面向中小服务业企业开展业务,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探索符合服务业企业实际的担保抵押方式。“十二五”期间,通过银行和政府基金联合贷款,每年筹措10亿元,加大对服务业十大重点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全省银行业支持服务业的信贷增速要高于信贷平均增速1个百分点。在继续支持传统服务业发展的同时,重点加强对服务业四大载体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

十八、建立中小服务业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省级每年从基建基金中筹措2000万元风险补偿资金,通过贴息、补助或奖励等方式,对贷款银行给予风险补偿。各地也要积极建立中小服务业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发挥银行信贷支持中小服务业企业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对个人新发放的小额担保贷款的最高额度提高到1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发放的小额担保贷款最高额度提高到300万元。各地要加大小额担保贷款资金投入,增加担保基金规模,建立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的风险补偿机制和小额担保贷款的有效奖励和补偿机制,加快推进县(市、区)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全面开展。

十九、服务业发展用地要纳入各地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市县域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对列入国家和全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重点服务业园区、重点服务业项目新增建设用地,各级政府要优先安排年度用地计划指标;省对省级重点项目用地实行点供。各市、县(市、区)在制定年度用地计划时,要根据本地服务业发展需要,逐步提高服务业用地比例;编制年度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对列入计划的项目所需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由相关市、县(市、区)优先安排。

二十、对引入的总部企业及企业设立的研发中心用地,可优先办理规划和建设用地手续。

二十一、城市、旅游度假区及各类开发区规划确定的商业、服务业等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设施用地,不得擅自改作它用。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对利用荒地、荒山、荒滩、垃圾场、废弃矿山、边远海岛等土地开发的旅游等服务业项目,给予重点支持。

二十二、治理和规范涉服务业收费,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项目,降低过高收费标准。

二十三、切实落实好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价格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峰谷用电管理办法,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

二十四、有计划地在普通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院校增设服务业紧缺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加强服务业人才的继续教育,充分利用各类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机构开展服务业技能型人才再培训、再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所属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为城乡求职者提供免费服务。

二十五、加快引进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现代物流、金融、营销管理和软件与信息服务等高级专业人才,吸引在国外著名服务业机构从业的留学人才和外籍人才来鲁领办、创办服务业企业。对“”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取得的一次性补助,免征个人所得税;对外籍个人在境内取得的住房补贴、搬迁费、探亲费、子女教育费等,按国家税收规定免征个人所得税。

二十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根据服务业事业单位特点,科学合理设置岗位,探索有利于服务业事业单位创新发展的公开招聘方式方法。鼓励服务业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如无岗位空缺的,可按规定程序申请特设岗位;高层次人才聘用期限可适当延长或无固定期限。

二十七、对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截止年12月31日前经审批后,按实际招用人数,3年内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同时给予社会保险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标准按企业应为所招人员缴纳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计算,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二十八、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民工、转业退役军人创办服务业企业可免费参加创业培训,享受一次性岗位开发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自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其中,创办家庭服务业企业的,免收期限延长至5年。

第5篇:企业服务发展规划范文

一、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因素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影响服务贸易发展的基本因素主要有工业化、服务业、货物贸易、商业存在和生产贸易等。这些因素间存在着密切相连、相互作用的内在关系,在这些关系中,工业化发展水平是决定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性因素,其他因素紧紧围绕着工业化这个基础性因素存在和发展,进一步理清基础因素与其他因素的关系,明确各因素在服务贸易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在深层次上认识服务贸易,从总体上更好地把握和推进服务贸易发展。

服务贸易的发展对工业化进程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服务贸易依托服务业而发展,是服务业的国际化。服务业的发展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之上,工业化发展程度、类型和侧重点的不同,决定了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程度、类型和侧重点。如美国在电信、英国和澳大利亚在金融业、印度和爱尔兰在IT服务外包、法国和中国在旅游服务贸易等方面,根据本国工业化或依托别国和地区的工业化状况,形成了具有各自优势的服务贸易类型。一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类型不仅直接影响着该国服务业的发展方向,而且对工业化进程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引导工业化发展方向,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

货物贸易结构调整能够增大服务贸易数量、质量并引导工业结构调整。一国货物贸易结构体现了该国工业化水平和类型,货物贸易的技术含量影响服务贸易的规模和质量。机电高新技术产品是货物贸易中产生最大服务贸易规模和最高技术含量的类别。我国货物贸易中三资企业占半壁江山,且主要是机电高新技术产品,但所产生的服务贸易我们却难以获得。加大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机电高新产品出口,不仅有利于改变货物贸易结构,加大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数量、质量,而且将在引导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

生产贸易可以加快工业化发展进程。生产贸易在服务贸易中占主导地位,直接为工业化服务,能够集中反映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生产贸易也制约着消费贸易的发展:一方面,发展生产贸易可以带动消费贸易的发展,推进消费贸易的结构调整和内容更新;反之消费贸易的发展,又会引导生产贸易的发展方向和提高其水平。另一方面,发展生产贸易可以提高工业化发展速率,促进实现规模化生产和社会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使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加快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

商业存在能够提升工业化水平。商业存在是目前服务贸易的主要贸易模式,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量的56%。商业存在的发展是以工业化为依托的,工业现代化程度决定了商业存在的类别、数量、规模和布局。商业存在对于弥补国内产业、资源和市场不足,扩大产业规模,增加利润,促进企业技术和设备更新,加大科研投入,尤其是提升工业化水平都有巨大的拉动作用,并可带动其他服务贸易模式的出口。我国企业“走出去”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美国相比仍有20倍左右的巨大差距。我国企业“走出去”对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可见,服务业、货物贸易、生产贸易和商业存在是支撑服务贸易发展的基本因素,在服务贸易的发展中起了关键作用,但这些基本因素又都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之上,工业化规定了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类型和发展方向,其他因素是在工业化基础上发挥各自的作用,同时服务贸易的发展对工业化的进程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可以引导工业化发展方向,加快其进程。

二、流通规律是服务贸易整体发展的根本动力

按照WTO的划分,服务贸易有12个大类、160多个小类,在众多类别中如何下手?万事从源头抓起,关键是找出服务贸易发展的规律,抓住对服务贸易的发展具有战略基础、支撑作用的一类或几类作为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带动整个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这是对我国发展服务贸易具有战略决定意义的一步。

我们在分析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成因中阐述过,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是建立在大工业基础之上,工业化促进服务发展成为产业,工业化也促进了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现代化,社会化大分工和大规模生产在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而社会化大分工和大规模生产是通过大流通引发的。现代化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快速形成和发展的推动力是现代化大流通,现代化金融和电子信息网络技术提供了根本保障,研发成为了先导力量,从而构成了现代化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基本支撑。可见,在市场经济中,流通规律在社会生产组织方式上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所谓的流通规律:即体现为以流通能力为基础的社会生产组织能力。流通能力的强弱决定了社会生产组织的规模和现代化程度,决定了社会生产的组织方式。

美国经济的强大并充满活力主要是来自于流通先导型经济,强大的流通能力不仅带动了美国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还使美国经济在全球配置中获得巨大利润,并掌握了对国际市场的控制力,美国GDP占全球的3%-4%,美元在全球的外汇交易中的比重为62%,占全球外汇储备的64%,占全球贸易结算中的货币分布达66%。一个国家竞争力强弱,不仅在于生产多少产品,更为重要的是在国际市场得到多少份额。全球前500位的跨国公司中,美国占2/3,美国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几乎在各个行业都排在前列,在世界知名品牌中美国占2/3。

俄罗斯服务业占GDP的60%,其占比较高的主要原因是拥有较雄厚的工业基础,以及冷战时期建立的发达交通网络、较完善的物资储存和分拨系统所形成的大流通体系,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支撑。

2005年,我国市场的交易和流通总量已达80多万亿元,是GDP的4.4倍,“十五”期间年增长12.3%。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7万亿元,年增长14.6%。生产资料交易总额达14.2万亿元,年增长15.5%。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巨大市场规模中,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1%,而美国国内物流成本为5%-6%,国际物流成本为l0%-25%,国内外综合成本为9%左右,我国是美国国内物流成本的4倍左右,国内外物流综合成本的2.3倍。此外,第三方物流已被发达国家普遍采用,而我国第三方物流仅占物流市场营业额的5%,大部分企业还处于大而全、小而全的运作模式。我国流通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成本高且效率低、库存量大、资本周转慢等问题。流通不仅是制约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瓶颈,也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大流通不仅是生产型企业集团发展的原动力,而且是服务型企业集团发展的原动力。现代化大流通产生的流通速率的提高,使企业到企业和企业内部的物流成本都大大降低,生产组织的社会化成为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生产组织方式,企业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自发向生产大规模和专业化方向发展。企业规模化和专业化的发展,对服务的数量、质量和种类的高要求日益增强,极大地促进了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企业向规模化和专业化方向迅猛发展。2005年,麦德龙和宜家集团的销售总额超过了我国100强零售企业的销售总额。麦德龙集团在28个国家拥有544家商场,在国内没有仓库,完全靠第三方物流;宜家集团在34个国家开设了商场,在54个国家定牌采购,在9个国家拥有36家工厂,在16个国家设立了28个物流中心,海外业务占集团利润的92%;沃尔玛公司在美国国内就有108个配送中心和3000个分店。

大流通孕育大的企业集团,大企业集团又加快了大流通的现代化进程。没有现代化的大流通,生产社会化分工就缺乏动力,研发缺乏环境,金融和电子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受限,社会化大生产难以真正形成,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整体发展也难有大的突破。而没有金融和电子信息网络的保障以及研发的引领,流通现代化就难以为继。优先发展现代化流通,可以引发金融和电子信息产业以及整个服务业向现代化、规模化和集团化方向发展,提高金融和电子信息产品的质量和效率,并使研发充满活力。加快发展现代化大流通是从根本上解决大规模和集团化生产的关节点,也是整个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向现代化、规模化和集团化发展的动力。

流通业的现代化的作用不仅仅表现在流通业的效率提高和成本降低引发了社会生产组织方式的巨大变革和企业的分工向社会化和规模化发展,还为重要的一点是,在大企业集团的主导下,中小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也要向分工更精细的专业化发展,以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反之,这种分工和组织形式的进步,又进一步促进了流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市场竞争和经济进步,从而使经济发展进入了良性循环。

经济结构的调整,在于产业和企业结构的调整。产业和企业结构的调整在于社会生产组织方式的调整,影响社会生产组织方式、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基本因素是流通,流通也是解决市场速率的关键因素。

因此,认识流通规律,遵循流通规律,利用流通规律,发挥流通规律的作用,对于我们理解市场经济、理解服务贸易、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系列问题极其重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经济的竞争说到底就是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竞争,就是流通能力的竞争。应把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高度去规划,上升到政策的层面去推进,作为商务领域的中心工作去抓,形成以服务贸易带动服务业的发展,以服务贸易和服务业引领的现代化引领工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格局。三、促进生产组织方式变革是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核心

服务贸易的发展不同于货物贸易的发展,主要是循着两条不同的发展路径:促进国际货物贸易发展主要是以物化的产品为核心而展开,而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则主要是以无形的社会生产分工和消费供给方式为核心而展开。促进国际货物贸易发展的法规和政策等是围绕着产品的质量、价格等而制定,而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法规和政策等则应围绕着以社会化大分工为前提,以发展大规模和专业化生产为目标,以促进生产和消费的现代化组织供给方式为核心等而制定。促进国际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同在于,货物贸易针对的是有形的物,服务贸易针对的是无形的社会生产组织方式和消费供给方式。

我们在促进以产品为中心的货物贸易时也强调抓大企业,而实际上关注点、政策着力点主要还是在大企业生产的产品上,对于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很少涉及,对于社会生产组织方式也很少考虑。国家通过行政力量促生了一些生产型大企业,进一步夯实了工业基础,在一定程度和范围上使生产组织方式向规模化和专业化迈进了一步,但就整个市场来说这种做法对改变社会生产组织方式的作用是局部的、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受到了极大限制。因为,改变生产组织方式的根本动力在市场,市场是动态的,市场运行的速率决定了生产组织方式,在速率低的市场运行系统中,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的优势难以全面发挥,因而促成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产生的动力不足,这是影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及和谐发展的基础性因素。

把促进社会生产组织方式的转变作为商务工作的重点,将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中心由抓产品转向抓社会生产组织方式,着力点放在抓流通渠道和流通企业上,放在促生产性和消费性流通并进上,将真正进入商务工作抓企业的实质阶段,并使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的实际工作。

社会生产组织方式在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但美国由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是渐进式的,社会生产组织方式的转变也是渐进式的。社会生产组织方式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和日本等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更为突出,大流通提高了这些国家的经济效益,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贸易增速加快,企业和产品大量涌向世界,经济迅速崛起。

我国经济实行跨越发展,不同于美国渐进式的经济发展模式。我们要借鉴经济发达国家通过社会生产组织方式上的变革加快经济转型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对工业化发展进程具有的巨大反作用力,把经济发展的重心由制造商品向促进社会生产组织方式的转变上转移,从根本上引发产业结构的变化,实现以服务贸易开放促进服务业的发展,以服务业整体发展全面协调带动工业化的发展,从而形成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工业、农业发展同时并举,站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上,高位推进整个经济的发展,加快实现由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型,走出一条中国式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

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抉择

战略是关于全局的筹划和指导。加快发展我国服务贸易,应实施大流通带动服务贸易发展战略(以下简称大流通带动战略),这是根据战略的规定性、服务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服务贸易的发展规律、构成战略基本要素的要求等综合考虑的抉择。加深对大流通带动战略基本构成的认识,有助于从深层次上把握这种战略抉择的科学性,把大流通带动战略落在实处。

(一)战略定位

战略定位是就一事物在全局事物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来确定其在全局中的位置。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全局战略的不同、一事物发展程度的不同等决定了一事物在全局中的战略定位。我国经济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和谐和节约型社会,调整经济和贸易结构,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等为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我国所处工业化中后期的发展阶段;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而又存有巨大发展潜力。这些因素决定了服务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带动作用,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处于促进经济贸易结构调整、加快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战略定位。

(二)战略选择

战略选择是战略成败的关键。战略选择应以战略定位为前提,建立在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上,从而能够顺应规律,利用规律,驾驭规律,推动事物科学发展。大流通是服务贸易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选择大流通带动服务贸易发展战略,可以从总体上解决服务贸易的发展问题。

大流通带动战略是超越战略。一个战略能否称其为超越战略,关键是看该战略的动力性质,大流通带动战略就是从本质上解决了服务贸易发展的根本动力,可以为服务贸易的超越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足够推动力,使战略超越成为可能。

大流通带动战略是导向战略。我国存在着内需不旺、产业和贸易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滞后。大流通带动战略解决了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根本动力,为在深层次和大范围上启动国内市场,扩大内需,在更深层次和更大范围充分利用和有效协调“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创造条件,引导企业向规模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引导贸易和产业结构调整,引导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引导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加快转变。

大流通带动战略是均衡战略。我国经济贸易发展存在的系列问题,实质上是发展的不均衡。大流通带动战略不仅作用在服务贸易均衡发展的关节点上,而且也作用于服务经济与制造经济均衡发展的关节点上;不仅考虑到服务贸易的国外发展,而且也考虑到服务贸易发展的国内基本建设支撑;不仅要解决服务贸易发展的根本动力,而且要解决服务贸易各类别协调和共同发展的问题。

(三)战略方向和目标

战略方向和目标就是战略集中指向的方向和目标。在战略筹划和实施中战略的指向不是散射和无规律的,而具有方向性和目标性。大流通带动战略的方向就是通过把发展服务贸易、拉动服务业、促进贸易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进程和经济转型等具有逻辑递进关系的几方面统一起来,进而形成战略方向,战略总目标即加快由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型。

(四)战略布局

战略布局是在战略整个空间进行的力量分配,以及力量分配后形成的战略态势。大流通带动战略的战略布局以全球作为其战略空间,战略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有限的。因此,战略布局中战略力量的使用、分配一定要在空间上形成具有支撑作用的重心、重点。大流通带动战略的布局是以我国东部地区和大城市为重心,以建立国内外大流通渠道为重点,向我国中西部和全球有重点地扩延,通过基础性、推进性、助推性、保障性4类工程的部署,实现国内外整体布局。

(五)战略工程

战略目标的实现是通过若干个战役逐步完成,确定具有战役性质的4类服务贸易工程,是实现大流通带动战略的主要举措。基础性工程是大流通带动战略的根基,是服务贸易发展的基本力量;推进性工程是在大流通带动战略的主要方向选择的工程,在服务贸易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助推性工程是对推进工程的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力量;保障性工程是大流通带动战略有效实施的源泉。本文作者曾提出的15个战略工程,仅是大流通带动战略的部分任务,大流通带动战略4个工程形成的是开放体系,应根据服务贸易的发展对工程进行适时调整。

(六)战略阶段

战略的筹划和实施通常要划分阶段,以利于战略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变化的情况进行各方面必要的调整和补充。一个战略阶段通常为3-5年。战略划分成阶段,但各战略阶段的方向是一致的,在战略实施中战略方向和目标通常是不能改变的。大流通带动战略阶段的确定主要考虑:与我国经济和贸易发展五年规划相同步,与服务贸易发展周期相一致,与服务贸易促进政策制定和调整期相衔接。为此,确定5年为服务贸易发展一个战略阶段比较适宜。

(七)战略规划

规划是指比较全面的长远发展计划。规划较之计划,具备了许多战略的特性。服务贸易发展战略的实现,首要的是以服务贸易发展规划的方式对服务贸易工作进行全面而有重点的筹划,服务贸易发展规划是服务贸易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服务贸易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和能否得以贯彻落实的关键。

一个好的规划会以其科学的前瞻性、整体全面的筹划性、内外部的协调性起到对商务工作很强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并使之有条不紊地进行。但一个好的战略,不等于就能有一个好的规划,如果没有一个与战略相配套的好的规划,再好的战略仍可能成为一个空泛的口号。关键是对制定规划的基本内容、程序、方法的掌握和运用问题,以及对服务贸易战略和规划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的认识和处理问题。

战略规划的制定是战略选择之后的又一次创造性活动,战略规划较之战略不同的是它直接指导实践,是战略到实践的中间环节,是实践和理论完美结合的产物。由此,战略规划的制定对我们的实践及其领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对我们制定规划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赋予了新的要求。

第6篇:企业服务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盐城;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2

服务业集聚区具有产业关联度强、资源利用率高、配套服务好、商务成本低等特点,是现代服务业高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盐城市位于江苏苏北地区,相对苏南地区而言经济属于欠发达地区。当前,加快建设服务业集聚区、推动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对江苏省盐城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盐城市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盐城市高度重视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工作,把集聚区作为实现服务业发展的主阵地、推动产业升级的突破口、提升城市功能的主要载体、服务沿海开发的重要平台。到2012年底,盐城市拥有市级以上集聚区30家,其中省级服务业集聚区7家。集聚区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热点和增长极。盐城市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坚持融合发展,提升开发区能级。根据“产城融合”的要求,盐城在全市11个省级以上开发区,规划建设了面向开发区企业生产和职工生活服务的“区中城”——开发区服务业集聚区。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打造汽车服务业千亿产业目标,以盐城汽车及零部件省级服务业集聚区为主体,建成汽车物流园,在建的有国际汽车试验场、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汽车城邻里中心等功能区,积极筹建汽车金融公司和汽车主题公园。盐城环保产业园引进了中建材环保研究院、中科院过程所、同济、复旦、德国GEA等8家环保产业知名研发院所,建成研发创新平台、省级环保产品检验检测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园区经济年均增长超过22%。

2.坚持互动发展,改善城市形象。为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以集聚开发或组团开发的形式,把城市建设和服务项目建设融为一体,实现城市和产业的互动发展。城南新区重点规划建设了聚龙湖商务商贸区、海盐历史文化风貌区、科教城、金融城,新城城市服务功能基本实现。城中片区实施先锋国际广场等城市综合体项目,老城形象得到了彻底改造。城北和城西南片区则在城北规划建设以大宗生产资料集散为主的盐城市现代物流园,在城西南重点建设以城市配送为主的盐都现代物流园。目前,市区规划建设的16个市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中,1个已基本建成,15个正抓紧建设,经过3-5年时间,随着这些集聚区规划建设到位,盐城的城市形象和服务功能将会登上一个新台阶。

3.坚持联动发展,加快沿海开发。在推动沿海开发过程中,盐城坚持以港口为核心,在沿海重点发展10个市级服务业集聚区,为沿海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撑。加快发展港口物流服务业集聚区。近四年来,全市实施港口等沿海重大基础设施项目121个,完成投资550.8亿元,规划布局了大丰港现代物流园等集聚区。大力提升沿海经济区产业配套功能。围绕临港重型装备、港口物流、绿色食品等沿海特色产业和新能源、海洋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建设了东台新能源产业服务业集聚区、响水沿海产业服务业集聚区等市级服务业集聚区。不断提高港城发展水平。按照县域副中心的定位,加快推进沿海5个港城建设,实施大丰港城日月湖慢城等重点服务业项目,完成投资160亿元,进一步完善港城生活、生产服务设施,为沿海开发提供服务支撑。

4.坚持重创新发展,提高集聚水平。近年来,盐城市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有力地提升了集聚区发展水平。突出创新主体培育。在全市选择30家产业层次高、创新能力强、发展速度快的创新型龙头企业实行重点支持、滚动培育。突出服务平台建设。先后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发中心、国际金融服务中心、物联大厦等公共服务平台项目,集聚区的服务创新、服务发展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突出培育新兴业态。重点发展以物联网技术成果应用和推广为主要特色的软件园和服务外包基地,以工业设计为主体的科教城,以各种融资平台为重点的金融城,以创意产业为主业的东方一号创意产业园。

二、当前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盐城市服务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发展增速不断加快,但在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产业发展不够均衡。盐城市30个市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中,现代物流类6个、商务商贸类3个、金融类1个、文化旅游类13个、专门为新特产业园区配套的综合服务类7个。相对而言,集聚区的经济规模都不大,且文化类占比太高、基础也较差。二是规划执行不够到位。每个市级集聚区存在着不按功能区规划布点项目的现象,集聚区应有的比较优势无法得到体现。有的集聚区引入的项目,仓储、办公设施各自建设、各为一体,园区的基础设施得不到整合利用,造成投资浪费。三是功能配套不够完善。目前,多数集聚区尚处于规划建设和招商阶段,部分集聚区依然采用传统的“铺摊子”方式发展,“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龙头带动不够明显。盐城市目前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仅为38.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仅高于宿迁,重要原因就是产业规模不大,企业实力偏弱,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发挥不够。部分服务业企业技术创新、品牌创新和模式创新的意识淡薄,全市目前还没有一家服务业企业荣获驰名商标。

三、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服务业集聚区是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必须摆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加以推进。要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增加要素供给,加快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坚持规划引领。根据主体功能区构成、产业和城(镇)布局以及主要交通设施布局,研究制定《盐城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布局规划》。对列入全市规划、有一定基础、已经被认定的市级集聚区,要明确功能定位、发展目标、产业导向和功能区布局,同时做好控制性详规和单体设计等规划工作,形成完整的规划体系。要高度重视规划执行情况,无论是全市布局规划,还是各集聚区建设规划,规划一经确定,必须严格遵守,保证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2.加强政策扶持。针对全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正处于加快建设的关键时期,抓紧研究制定集聚区专项促进政策,从财政、税收、土地等方面切实加大支持力度,尽可能给集聚区更多的政策扶持。在财政方面,要加强服务业引导资金的整合,重点支持集聚区公共平台的建设、重大项目推进、龙头企业培育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在税收方面,对入驻集聚区的新兴行业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对其上缴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在土地方面,对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用地要优先安排指标,对符合条件的生产业项目土地出让方式和出让价格参照工业用地实施。

3.强化招商选资。要科学制定招商引资导向目录。重视服务业“新业态、新领域、新热点”,突出现代物流、科技信息、城市综合体、创意产业、金融商务等重点行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要围绕主导产业,推进产业链招商,加大力度引进产业链两端企业,加强集聚区的配套产业招商,推动价值链向高端提升、产业链向两端延伸,加快形成集聚区的主导产业体系。要着力提高招商引资成效。委托高水平的策划和咨询机构,对集聚区进行整体包装和项目推介,组成专门班子展开有重点、有针对性的招商活动,力争每年引进一批体量大、业态新、带动性强的现代服务业项目进入集聚区。

第7篇:企业服务发展规划范文

营改增后,我国社会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很大程度避免重复纳税问题的出现,但是,在部分服务类企业出现税务不减反增的现象。税收筹划是使企业合理降税、获得最大经济利益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大大增加服务类企业税收筹划的难度。本文就从企业税收筹划的重要性入手,在此基础上分析全面营改增对服务类企业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几点税收筹划的对策。

二、税务筹划的重要性

2012 年,我国在上海开始服务类企业营改增试点,2016年5 月1 日,在全国范围内落实。这使得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完善,各行各业之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获得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服务类企业在发展中涉及到很多税种,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城建税等。包含为了企业经营发展的整个过程,税负都需要企业自行承担,企业获得的经济效益越多,需要缴纳的税负也越多。所以,科学、合理、规范的节税能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节税通常都是通过税收筹划来实现的,在国家法律的允许下,通过现有税法的优惠政策、合理的管理、科学的理财、有效的税收筹划等方式实现服务类企业节税的目的,从而使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国际财政文献局指出,税收筹划是使一个人的经营和(或)私人事务交纳尽可能少的税收安排。从中可以看出,合理的税收筹划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税负压力,经过行之有效的税收筹划,还能使服务类企业的管理更加规范,实现低税收,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三、全面营改增对服务类企业的影响

(一)纳税规则和税率发生变化

自从2016 年5 月1 日全面营改增落实以后,服务类企业所有的营业税全部改为增值税,这对很多企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传统营业税相比,增值税最大的区别就是纳税的规则和纳税的税率。就大多数服务类企业而言,原来需要缴纳5% 的营业税,营改增后需要缴纳6% 的增值税。对很多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很大影响。而在纳税规则方面,营改增后,服务类企业不但需要在销售环节缴纳增值税,在生产原材料采购方面也需要进行增值税抵扣。这种缴纳方式属于全新概念,应用好纳税规则,就能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税负压力。基于此,就需要服务类企业在营改增后灵活应用增值税的纳税规则,同时,及时更新增值税的知识和管理。从服务类企业的税率变化中可以看出,其显性负税实际增加0.66%(1/1+6%6%-5%),服务类企业的要想减轻这0.66% 的税负压力,就必须在原材的采购上入手,以便获得更多发票来抵扣增值进项税。

(二)增值税进项抵扣规则的影响

增值税进项抵扣是增值税管理的主要内容,充分掌握和了解抵扣内容和规则,不但能减少服务类企业面临税负压力,还能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但是,我国营改增的起步比较晚,很多服务类企业对增值税进项税抵扣认识还存在不足,很难准确掌握增值税进项抵扣规则的使用技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购买的材料,如商品、日常服务等需要相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才能抵扣相应的进项税。但是,供应商并没有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能力,也就增加了服务类企业的税负压力;第二,服务类企业购进的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如生产设备、应用软件等也需要相应的增值税发票进行抵扣。和营业税相比,不但范围广,管理难度也大大增加。《营改增试点实施办法》中明确提出,服务类企业不能当作增值税抵扣的进项税内容,除了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和非正常损失的不动产可以作为增值税抵扣项目外,购物的运输服务、贷款服务、餐饮服务、娱乐服务等都不能作为增值税抵扣的内容。

(三)纳税人身份的选择和纳税时间的影响

在服务类企业中,纳税人指的是一般纳税人以及通过简易征收办法的小规模纳税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服务类企业自身纳税人身份的选择,如果服务类企业的销售额超过了国家财政部门的规定,就可以通过一般纳税人的税率进行纳税,也就是通过6% 的税率进行纳税,根据进项税抵扣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如果销售额未达到国家财政部门的规定,就通过小规模纳税人规定进行纳税,也就是通过3% 的税率进行纳税,而不能通过进项税抵扣的方式进行管理;第二,服务类企业选择供应商同样面临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身份的选择,一般纳税人提供的原材料可以通过增值税进项税进行抵扣,但是他们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比较高。而小规模纳税人提供产品的价格比较低,不能进行进项税抵扣。比如:假设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及购进货物的增值税都是17%,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是3%,而一般纳税人需要缴纳的税额= 销项税额- 进项税额= 销售额17%- 销售额17%(1- 增值率)= 销售额17%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 销售额3%,如果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相等,其增值率则为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即销售额17% 增值率= 销售额3%,其增值率=3%17%=17.65%。也就是说,如果一般纳税人的商品价格是小规模纳税人商品价格的17.65%倍,服务类企业从供应商获得商品在纳税数额上都是相同的;如果17.65,选择小规模供应商对减轻企业税负压力的帮助比较大;如果17.65,选择一般纳税人进项税抵扣比较明显。所以,在服务类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可以根据此平衡点进行考虑,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纳税筹划策略,帮助服务类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纳税时间营业税和增值税是在税收筹划过程中都需要重视的问题。《营改增试点实施办法》第四十五条明确规定,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并收讫销售款项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如果有增值税专业发票纳税时间就是开发票当天,其中,所谓的收讫销售款项指的就是服务类企业通过销售、无形资产获得的款项。而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指的就是双方签订合同的付款日期,也就是无形资产转让的当天。纳税时间对服务类企业税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税收筹划方案设计中加入这一点,从而保证企业获得更加多的货币资金时间价值。

四、全面营改增后服务类企业的税收筹划策略

(一)坚持税前筹划

税务筹划贯穿服务类企业的整个运营阶段,在税前进行筹划能很大程度上提高税收筹划的准确性,通过科学的管理、合理的理财、规范事前筹划等方式,从而达到服务类企业节税的目的。如果企业的纳税项目和缴税都确定以后,再进行税收筹划,就起不到节税降税的目的和作用。此过程需要服务类企业对税务筹划有足够的认识,明确税收筹划对企业的重要性,服务类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开始前,进行预见性的税收筹划,通过利用国家给的优惠政策,控制企业支出,从而减轻服务类企业面临的税负压力,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二)强化纳税细节处理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各行各业之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服务类企业开始走精细化的管理道路,并取得了不错成绩。营改增后,服务类企业需要不断强化对增值税细节控制,才能减轻企业面临的税负压力。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在纳税人身份选择时,要通过合理的分析和判断。可抵扣增值税项目少的服务类企业,尽量选择小规模纳税人提供的商品和材料,不但能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抵扣,而且商品价格比较低,从而提高企业获得的经济效益。在选择供应商时,尽量遵循物美价廉、货比三家的原则,从而选择价格最经济实惠的供应商;第二,即便是服务类供应商也不能获得降低增值税的销项规模,但是,通过明确纳税时间,合理安排纳税金额,帮助企业获得货币的时间价值。同时,平衡纳税的纳税金额,会给企业带来稳定的资金流出。强化纳税细节也是税收筹划的主要内容之一,所以,一定要对服务类企业纳税细节进行行之有效的处理。

(三)坚持依法纳税

税收筹划方案不仅要根据降低税负的多少而定,还必须考虑是否符合现行税法、相关法规的规定,进行依法纳税。依法纳税是保证企业有效规避逃税、偷税的基础。税收是维持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营改增以后,国家颁布的很多政策使各行各业的税负只减不增。就税务机关而言,限制了少征税的行为。在传统的营业税中经常出现重复征税的问题。本着减少企业负担的原则,我国于近年来推出了营改增税务改革,新税改政策的推出,有效解决了以往税负征缴中的重复征税问题,与此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企业聘用军人家属、退伍军人等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优惠。服务类企业要想减轻税负压力,就必须在税收筹划方案设计中应用这些优惠政策,在选择供应商时尽量选择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企业作为合作方,或在人员录用时,尽量优先录用能够帮助降低税负的人员,即按照现有法律法规、优惠政策进行合法避税。

第8篇:企业服务发展规划范文

1.现代物流业。整合现有物流资源,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高效快捷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物流配套能力,建设皖江外向型现代物流产业带,将合肥、芜湖建成全国重要的物流枢纽,建设安庆、蚌埠、阜阳区域性物流中心。加强物流园区建设,支持中心城市规划建设核心物流基地,大力发展综合物流中心、专业物流中心和配送分拨中心。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先进物流经营理念、掌握现代物流技术的本土现代物流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促进物流信息资源共享和物流网络互通互联,加速融入长三角物流圈。

2.科技和信息服务业。以加快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强力推动自主创新,大力发展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工业设计、节能环保等行业,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及产业化。积极兴办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建设公共科技平台。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大力发展系统集成、电信服务、计算机网络服务、数据库服务、软件开发等信息服务业,促进社会服务信息化。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业,支持合肥建设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增值服务能力的服务外包企业。

3.商务服务业。鼓励发展会展、法律、会计、审计、税务、咨询、评估、广告、策划、调查、就业和劳务中介、经纪等商务服务业,推动商务服务产品和方式创新。在具备条件的中心城市,规划建设中央商务区,集中布局商务服务机构,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设立地区总部、研发机构和服务中心。支持合肥、芜湖等市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总部经济,积极承办各类国际国内会议,提高高端服务业比重。在大力引进国际国内著名商务服务企业的同时,着力打造一批具有知名品牌的本土事务所或中介法人机构。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商业特许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改造和提升传统商贸业。

4.金融服务业。深化金融改革创新,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鼓励国内外金融机构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和后台服务机构,支持合肥建成全国重要的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和区域性金融中心。探索建立中外合资银行、保险、证券和投资性公司。大力发展地方金融,支持徽商银行做大做强,积极发展农村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信托、汽车金融公司、财务公司、证券、保险、期货、租赁、典当等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企业上市融资,鼓励服务性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平台开展并购重组和整体上市,推动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成为代办股份转让扩大试点园区。完善产权市场功能,争取建立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加强“信用安徽”建设,构建社会信用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5.文化和旅游业。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规划建设城市文化服务功能集聚区,促进文化产业基地和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形成。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品牌和产品,推动文化企业跨行业、跨区域、跨媒体、跨所有制发展。推动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演艺娱乐等向立体式、集约化、高科技方向发展。加快发展网络服务、动漫游戏、现代传媒、数字创意等新兴文化业态,重点建设合肥、芜湖动漫产业基地。大力发展体育和健身产业。立足我省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经营和服务水平。加强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线路设计,实施精品旅游战略,把旅游观光与休闲度假、购物娱乐、商务活动结合起来,延伸旅游产业链。完善旅游商品销售体系,开发具有安徽特色的旅游商品。支持旅游企业集约化发展,构建具有全方位服务功能和较强竞争力的旅游集团。

6.房地产业。积极有序发展房地产业,扩大房地产有效需求。建立合理的住房供给体系,把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作为重点,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和普通商品住宅。大力发展健康住宅、绿色环保住宅和节能省地型住宅,积极推进工业、科技等房地产开发。培育房地产品牌企业,提高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完善房地产交易、中介、物业管理服务体系,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7.居民服务业。建立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现代社区服务发展机制,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加快发展养老托幼、家庭医疗、家庭教育、清洁卫生、保养维修等便民利民家庭服务和社区卫生保健、公共餐饮、文化体育教育、绿色回收、保洁保安等公益类社会组织,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社会化的社区服务体系。强化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廉租房供应等方面的公共服务。

8.农业和农村服务业。积极发展农村生产业。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需要,做好种子统供、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和农资供应,加强农村金融、技术和信息服务,健全乡镇农技推广、疫病防控、质量监管等服务机构。注重发展农村生活服务业。加大对农村村镇建设、交通通讯、安全饮用水、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投入,改善农民居住、出行等条件,丰富农民物质文化生活。大力发展农村流通业。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冷链系统建设,支持农村中介机构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发展,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增值。积极引导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进入农村市场,提高农村消费水平。

二、抓好服务业发展示范工程

9.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积极创新服务业发展模式,推进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引导服务业由点向面发展。3年内选择10个经济基础较好、总量规模较大、服务业优势明显、发展特色鲜明的县(市、区)作为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开展省级试点的同时,积极争取具备条件的市列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10.规划建设服务业集聚区。按照布局合理、定位准确、管理高效、辐射力强的原则,3年内规划建设100个具有一定规模、集聚度较高、产业特色鲜明的服务业集聚区。主要包括现代物流园、信息软件园、科技创意园、文化产业园和旅游服务区、服务外包区、金融服务区、中央商务区等,打造高端服务业发展平台。省发展改革委负责研究制定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管理办法。

11.加大服务业重点企业扶持力度。3年内选择100家具有发展优势和潜力的服务业企业,作为全省服务业重点扶持企业,带动提升全省服务业整体竞争力。优化发展环境,在政策、资金、税收、用地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营业务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服务业龙头企业。

12.突出服务业重点项目带动。瞄准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以生产业为突破口,谋划一批物流、会展、商务服务、文化创意、现代流通等服务业项目,3年内优选10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加强引导扶持。省服务业重点项目列入年度“861”项目投资计划,符合要求的,在独立选址用地、环评等方面给予支持,对其中规模大、带动性强、行业领先的项目列入省政府重点调度项目。

13.加快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和知名品牌培育。重点做好物流、运输、旅游、商贸、餐饮、金融、邮政、电信、体育、行政服务等领域标准的制(修)订和实施,推进部级、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建设一批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实施服务业品牌战略,加大服务企业争创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和安徽省名牌的工作力度,切实采取措施挖掘、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市场潜力的服务业品牌,力争3年内形成100个省级以上知名服务品牌。省质监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研究制定服务标准化建设和知名品牌培育实施办法。

三、加大服务业政策扶持

14.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服务企业。凡是法律、行政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服务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凡是向外资开放的领域都要向内资开放。对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未做规定的服务业企业登记前置许可项目,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一律停止执行。对一般业企业降低注册资本最低限额,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可实行分期到位。支持投资人以知识产权等非货币财产出资设立服务业企业,非货币财产出资比例最高可达企业注册资本70%。

15.落实税收优惠。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各项服务业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扩大税收优惠范围。省地税局、省国税局负责研究制定服务业税收优惠政策具体实施办法并尽快组织实施。

16.完善服务业价格和收费政策。对用电容量100千伏安以上的商业零售企业,暂缓实行峰谷分时电价。对列入国家鼓励类的服务业,用水、用气价格实现与一般工业同价。经省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批准的在建物流园区、道路运输站场和物流配送中心等现代物流项目,减半征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人防易地建设费和道路临时占用费,免收征地管理费。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各项服务业收费减免政策,监察、财政、物价等部门负责监督检查。

17.优先保障服务业发展用地。各级政府要将服务业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度用地计划和年度供地计划,在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中要保持服务业用地合理比例。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列入省服务业重点计划的项目,各市要优先安排供地。各地收储的土地、依法处置的闲置土地、“退二进三”腾出的土地要优先供给服务业项目用地。对利用存量土地建设的服务业项目,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前提下,依据有关政策优先办理建设用地、供地手续。开发区内的生产业企业实行与工业企业同等的用地政策。

18.加大对服务业的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应服务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对于供水、供热、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处理及利用等市政公用设施领域,允许企业以建设项目的收益权、收费权及受让后获得的经营权申请质押贷款,或以项目资产折价为抵押申请贷款。鼓励符合条件的服务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对重点服务业企业和项目在信贷及其他融资方面给予支持。支持金融机构和有实力的企业建立服务业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投资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服务业领域兼并重组,培育重点服务业企业。

19.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优势和特色明显、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拉动地方主导产业发展、行业领先服务企业的支持力度,对这些企业上交税收的本地财政留成部分,可视财力情况,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一定比例的返还,支持企业发展,具体企业和返还期限由各地自行确定。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省财政逐步增加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规模,各市、县政府应在2010年底前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服务业引导资金。

20.深化服务业改革。积极推动省属国有服务业企业股份制改造和战略性重组,鼓励外资、民间资本参与国有服务业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资产重组。加快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支持社会法人、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公用事业和文化科技改革,进一步推进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采取资产划转、合并重组等方式,引导鼓励制造企业二、三产分离,成立独立的服务业法人企业,在继续做好母体企业生产的同时,拓展社会服务。积极开展制造企业二、三产分离试点,研究制定操作性强的制造企业二、三产分离的支持政策。

21.扩大服务业开放。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外资投向服务业基础设施和新兴服务业,吸引跨国公司、跨国采购中心、国际会展公司、市场中介公司在安徽设立分支机构,引进服务业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和通用标准。大力发展国际运输、国际旅游、劳务输出、对外工程、信息和技术服务等我省有一定优势的国际服务贸易,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在境外设立技术开发、采购分销、物流等机构,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加快服务业融入长三角的步伐。

22.培养和引进服务业人才。省教育厅要支持和引导各类院校增设服务业紧缺专业,加快培养信息咨询、现代物流、动漫游戏、软件服务、工业设计、会展等服务业专业人才以及熟悉国际服务贸易规则和国家政策法规的服务业管理人才。对各类教育培训机构、高校、企业、园区等开办服务业人才实训基地,地方政府给予适当资金补助。加快优秀人才引进,对引进的服务业高层次人才,在研究经费、个人所得税、住房补贴、家属随迁、子女入学、职称评聘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有关部门负责研究制定引进服务业高层次人才的政策措施。

四、加强服务业发展的领导

23.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快发展服务业是一项紧迫、艰巨、长期的任务,既要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省政府成立推进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服务业的组织协调、统筹规划和政策研究,协调解决全省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统一部署,加强协调配合,积极开展工作。各市、县政府也应建立相应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对服务业工作的指导协调。

第9篇:企业服务发展规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党代会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创业创新主题,突出解放思想谋发展,突出同心协力破难题,突出转变作风优服务,全面促进工业发展,全面推进项目建设,全面营造发展氛围,扎实推进工业园区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

通过开展“三个活动”、做好“三个专题”、深化“三个规划”,实现“四个确保”。

(一)开展“三个活动”

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百日行动”活动、入园企业“争先杯”建设竞赛活动、招商引资和园区推介活动,切实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

(二)做好“三个专题”

召开解决土地问题的专题会议、建设报批验收专题会议、电力建设专题会议,切实解决制约园区建设的系列问题。

(三)深化“三个规划”

与相关部门做好衔接,深化工业集聚区的布局规划、功能规划和发展规划,切实解决园区长远发展和空间拓展问题。

(四)实现“四个确保”

确保形成合力建设工业园区的浓厚氛围,确保解决一批制约园区发展的突出问题,确保推进一批重点项目的快速实施,确保创新一套加快园区发展的服务机制。

三、实施步骤

本次“百日行动”从今年5月上旬开始,到8月中旬告一段落。具体分三个阶段。

(一)发动阶段(5月上旬至5月中旬)

1、召开动员大会。明确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具体要求和存在的问题,激发园区管委会全体干部员工勇于面对挑战,善于抓住机遇,敢于创新发展,切实增强创业兴业的信心;加强与各部门沟通协作,增强服务意识,动员一切力量服务园区,服务企业,提高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的自觉性、积极性和责任感;努力营造加快园区发展的浓厚氛围。

2、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开展以“增强信心鼓实劲,解放思想见行动”为主题的大讨论,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查找单位和个人在思想、工作中的差距,深刻剖析深层次原因,自觉对照要求落实整改,真正把解放思想落实到推进建设、破解难题、优化服务上。邀请县分管领导参加大讨论活动。

3、开展一次调研。班子成员根据方案做好负责项目的调研工作,明确每个项目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项目建设的意见、计划。

4、制订行动计划。制定《深化“加快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抓落实专项工作方案》和《园区管委会“服务工业、推进项目”百日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任务、梳理问题、落实责任。

(二)推进阶段(5月下旬至7月底)

1、抓好“三个活动”的落实。

一是开展快速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百日行动”活动。在园区现场利用横幅宣传“百日行动”,营造气氛,鼓舞干劲;明确每一项工程在一百内的具体进度计划,落实责任分工,各责任人要集中时间和精力,到现场督查、监管,切实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和建设速度,确保21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156万元(见附件1)。

二是开展入园企业“争先杯”建设竞赛活动。根据企业建设竞赛活动方案,明确百日行动中每家参赛企业的建设任务,落实责任,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完成百日行动中企业建设进度;召开县工业园区年度“争先杯”企业建设竞赛表彰暨年度“争先杯”企业建设动员会议;每家参赛企业法人代表在电视向社会各界承诺;在参赛企业现场树立“争先杯”进度计划表。确保20家企业完成投资1.78亿元,开工7家、加快推进12家、竣工1家(见附件2)。抓好重点工业性投资项目建设(见附件3)。

三是开展招商引资和园区推介活动。到或县市举办几次招商引资和园区推介会,加强对投资环境的宣传,加强园区推介力度。力争出让土地一批。

2、抓好“三个专题”的落实。

一是召开解决土地问题的专题会议。集中解决土地报批、企业办证等涉及土地的问题,加快企业前期手续办理速度,提高服务企业和项目的主动性,为园区企业和基础设施项目的快速推进创造良好条件。计划5月份上报土地审批手续150亩,6、7月份完成上报土地利用规划调整相关手续400亩。

二是召开建设报批验收专题会议。集中解决入园企业建设审批手续办理问题,研究简化前置手续和办理环节,解决企业验收环节多、手续烦、时间长问题。计划7月份解决7家入园企业建设审批手续办理问题及竣工企业验收问题。

三是召开电力建设专题会议。集中解决园区电力设施建设问题,改造好现代工业集聚区东一路、东三路电力线路,完成现代工业集聚区纬二路电力线路,完成现代工业集聚区近期电力规划,建好永安工业集聚区四号路以东至大路出口电力线路,完成下各110kv变电所至永安、现代工业集聚区两条电力线路。确保入园企业施工生产和园区基础设施项目用电需要。

3、抓好“三个规划”的深化。

由发改、经贸、规划、园区管委会等部门负责做好工业集聚区的布局规划、功能规划和发展规划的深化,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通盘考虑、统筹走好走活园区全面发展的一盘棋,切实解决园区长远发展和空间拓展问题。由县建设规划局牵头负责在7月底前完成工业新城控制性详规评审;由县发改局牵头负责在6月底前完成功能规划和工业园区扩容可研初稿,征求意见后修改,7月底前完成可研报告和功能规划;7月底前完成杨府移民小区村庄整治一期初设报批工作。

4、抓好园内企业的服务。

做好“2112”重点企业的服务工作(见附件4),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和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提高服务质量,切实发挥园区管委会设在办事大厅窗口的服务功能,研究一套全程服务机制,努力改善投资软环境。

(三)总结阶段(年8月初至8月中旬)

1、对帮助解决的问题情况进行一次反馈,听取企业和项目施工单位对园区管委会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