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旅游市场特点范文

旅游市场特点精选(九篇)

旅游市场特点

第1篇:旅游市场特点范文

一、现代旅游文化营销的基本特点

(一)旅游文化营销的时代特点

任何旅游产品所具备的旅游文化实际上都是具备时代上的特点,旅游文化的营销实际上是一种文化附加价值,而且不同的时代对于相同的旅游资源都能够产生不同的文化意识,是客观景色和主观意识变化的结果。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文化业呈现出非常鲜明的时代特点。消费者对于旅游产品的文化需求,实际上也是一个持续产生着变化的阶段,因此,不同时代消费者所需要的旅游文化的不同,也决定了现代旅游文化营销,本身需要关注到旅游文化的时代特点。旅游文化营销需要和时代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发展保持同步,这样才能够形成更强的吸引力,为旅游市场的发展提供更为具备影响力的旅游产品。

(二)旅游文化营销的地域特点

每一个地方都具备各自独特的文化,地域性也是很多旅游产品所具备的特性。比如藏区的旅游产品,就具备地域文化特色,而在北方地区,如哈尔滨等地方,则让人想起“千里冰封”的雪国风光。因此,每一个地域的旅游产品,实际上都具备独特的地域特色,这些差异性实际上也是旅游产品本身的独特吸引力。这些都是在开展旅游文化营销的过程当中需要注重的方面,不同的民族和不同国家对于相同的事物,实际上有着不同的理解,因此在吸引不同国家或者民族的人进行旅游消费的过程当中,应该要注重抓住不同旅游产品中文化上所存在的地域特点,才能够发挥出旅游文化营销的独特作用。

(三)旅游文化营销的引导特点

旅游文化营销实际上也是一种营销手段,所以其主要的目的仍然是引导旅游者进行旅游消费。所以旅游文化营销还具备非常强烈的引导性。当前一部分的旅游产品开发者、旅游市场的参与者在经营、营销的过程当中并没有形成科学的认识,而是仅仅把经济效益作为最大的引导目的,因此出现了一些低价团、零团费团等旅游产品,实际上都是需要旅游者进行消费、购物等。这样的一种导向是不正确的,也无助于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理性的旅游产品应该是针对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进行引导和调整,培养或者挖掘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而旅游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资源,实际上是旅游产品具备重要价值的载体。因此,运用旅游文化营销的引导性特点,是促进旅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挖掘甚至培育旅游产品的潜在文化需求。

(四)旅游文化营销的个性特点

旅游文化营销当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每个人的旅游文化需求是不同的。随着当代人的文化素质提升,每个人的审美观和价值判断都有所不同,所以其产生出的旅游文化需求也是存在非常突出的个性特点。而这种个性特点从不同的民族和国家的旅游者的集体旅游意识上的差异,一直到同一个民族当中不同个体对于旅游的文化需求也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也决定了旅游文化营销,并不是一种灌输式的单一推广,而是一种持续性的、多元化的文化营销,对于旅游产品的差异性要充分尊重,才能够成功推动旅游文化营销的发展。

二、现代旅游文化营销运作模式分析

旅游的文化营销主要是由两个关键的构成要件产生作用,其中一个是旅游需求,另一个是旅游市场。实际上旅游需求和旅游市场互相之间并不是完全相同,也并不是完全联系在一起,而是要通过营销运作等方式,才能够让旅游市场和旅游需求相互之间结合在一起。旅游文化营销实际上如同连接市场和需求两个端点的线条,这也是现代旅游文化营销运作的重要目标。旅游产品的推出,也需要充分发现、挖掘或者是培养旅游者的需求,而这样的培育过程,旅游文化就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文化、需求以及市场三者构成了现代旅游文化营销运作体系的基本框架。在新的文化价值观导向下,现代旅游文化营销运作也应该根据文化的发展进行调整,才能够真正从旅游产品的特点出发,把握旅游文化产品的演变,最终推动市场的发展。不过以何种元素作为核心,就产生了不同的旅游文化营销模式,这些模式对于整个旅游市场的发展能够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

(一)以产品为出发点,以市场为归宿:产品引导型旅游文化

这一种旅游文化营销运作模式,主要是将旅游产品作为旅游文化营销的引导,也就是文化营销的起点,而最终回归到旅游市场上。这种旅游文化营销运作模式,其关键是制造旅游需求,依据旅游产品的文化特征,对特点进行充分挖掘,最终转化成为旅游市场中的旅游需求。文化在这种文化营销运作过程当中,并不是对自身进行扭曲和改变,而是让产品自身所包含的旅游文化进行充分挖掘,这一个过程是旅游营销和旅游文化互相之间的结合。因此,推广旅游产品虽然是产品引导下旅游文化营销的根本目的,但是并不能够完全将营销目的代替文化传播的目的,而是要增强旅游产品自身的文化特征,将旅游产品所包含的文化特点表现出来,从而挖掘或者培育出旅游者的消费需求。有一些产品引导式的旅游文化营销,主要的方式是采用产品文化打造的方式,这样的一种方式虽然能够很好地拓展产品的文化属性,但是如果投入的开发成本相对比较高,则不能够很好地拉动旅游文化的发展,甚至会让旅游营销不能够真正促进自身市场的良性发展。所以,采取产品引导型的旅游文化营销,主要是考虑通过一些文化类的活动,推动旅游产品的文化在更大范围当中的传播和产生影响。比如一些文化展览会、学术类的讲座、节庆活动等等,以此让旅游产品的文化特点成为焦点,最终引导旅游产品进入到旅游市场当中。这种营销运作行为,关键是让旅游消费者能够认同旅游产品内在的文化元素,深入把握旅游产品的文化属性,才能够让旅游产品依靠文化渠道得到充分推广。

(二)以市场为出发点,形成产品:市场引导型旅游文化营销

旅游文化营销运作模式,核心是将旅游市场作为出发点和核心,通过文化的塑造,形成旅游产品。这是一种基于市场观察和分析的营销运作行为,旅游消费者在旅游市场已经形成的文化需求点,然后设计形成旅游产品。这个过程是一种将抽象的文化要素形成具体的文化属性的过程,开发形成具体的旅游文化产品,也就是旅游产品的使用属性的拓展过程。纯粹只有文化的旅游产品不能够具备长久的市场吸引力,旅游产品必然是一种文化和具体的使用功能的结合,所以以旅游市场作为出发点,能够对于旅游产品所能够具备实际价值和文化价值进行充分考量,让旅游产品更具备影响力。在运用市场引导型的旅游文化营销运作过程之前,应该对于已经投放在市场当中的旅游产品所具备的各项基本属性进行分析,深入调查和研究之后,才能够明确市场和产品之间的文化线条应该具体怎么设计。比如南京是六朝古都,因此南京地区的旅游资源可以是历史类的文化,但是也并不能够仅仅对于南京的历史文化进行产品化,而通过市场上的观察,可以发现南京的旅游产品也包含了一些对自然风光、名小吃、古玩等内容的旅游目标,所以实际上在开发南京地区的旅游产品过程当中,应该从市场的基本要素出发,形成综合型的旅游文化营销。因此,市场是现代旅游文化营销运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考虑要素,消费者的经济实力、文化需求等,都应该在设计旅游产品的过程当中得到充分考虑,才能够让旅游产品投入在市场当中,形成真正具备影响力的旅游文化需求。这种推广以及营销的行为,都是从市场出发,最终以形成有效的旅游需求作为最终的目标。

(三)以文化为出发点,形成产品投放市场:文化产品引导型旅游文化营销

旅游产品也可以根据市场进行更新,同时也可以根据当前的文化发展和流行趋向进行调整,因此旅游产品本身的调整和设计是可以充分根据已经形成的文化资源,从而完成优化和整合。比如之前一个阶段出现了围绕洲国抗日、谍战题材的电视作品,实际上对于东北洲国旧址留存,就可以围绕这些相关的内容进行旅游产品的设计,并且投放到市场当中。对于洲国的宫廷、文化以及日本殖民的创伤等,都可以形成主题旅游线路,贴合抗战胜利等相关的内容,在文化宣传上非常具备特色。值得关注的一点,在这种模式当中,产品成为了文化和市场互相之间沟通和互动的重要桥梁,因此产品的设计应该通过充分的调研,充分研究和调查了市场和文化二者之间的具体发展状况,能够让设计出来的旅游产品适应当前旅游市场的发展,最终推动旅游产品的影响。这一点就需要对旅游产品自身的文化附加值进行充分挖掘,让旅游产品本身能够具备更多的吸引力,从而旅游产品投放在市场当中,产生更多的吸引力。比如洲国和抗日文化的主题旅游产品,应该注重对于历史文化中的细节的挖掘,能够让旅游者通过旅游,充分感受到当时的生活场景。因此,自然风光和人文风光都应该兼具,时代感和市井文化之间也应该在旅游产品当中获得一种平衡,才能够最终推动这种旅游产品在市场当中成为一种旅游文化的热点和焦点。

三、结束语

第2篇:旅游市场特点范文

关键词:文化旅游;市场分析

一、运城市文化旅游市场概况

山西文化旅游市场在全国属于温热型旅游市场,以五台山、乔家大院、晋祠等为核心,成为中部省区中旅游业发展较快的省份之一,尤其是前几年山西以晋商文化和大院文化为市场切入点,使得山西国内旅游市场增长迅猛。2003年1~7月份,山西全省接待国内旅游者1602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5.25%,国内旅游收入42.0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4.71%。仅从增长速度来说,超过了河南。

山西的旅游产品整体形象定位为“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山西省地上文物占全国的60%。山西对外推出旅游产品的三大品牌,一是晋北佛教古建筑文化游;二是晋中晋商民俗文化游;三是晋南黄河根祖文化游。尤其运城市文化旅游资源在山西省更是占有绝对优势。

从目前的态势和有关部门统计资料看,山西旅游市场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并且入境的游客(尤其是国内游客)有由核心旅游景区(点)向新旅游景区(点)扩散的趋势,这给运城市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一)运城市海外文化旅游市场分析

目前,运城市已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旅游业务联系,来运城的国际游客已经达到1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日本、东南亚、港澳台是最大的客源市场。WWw.133229.Com这一点与西安和洛阳的旅游市场相同。2000年,运城接待国际游客1.6万人次,国际旅游创汇达500万美元。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到2008年运城旅游的匡际游客最少将达到5万人次,旅游创汇将达到1000万美元,年均递增10%。

(二)运城市国内文化旅游市场分析

运城市国内旅游占文化旅游市场的主导地位,今后仍是运城旅游发展的重点。2000年接待的国内旅游人数达到450万人。国内旅游收入达7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08年,接待国內游客将突破1000万人次,回笼人民币15亿元,年均递增15%和18%。

二、运城市文化旅游客源市场构成

运城市客源以区域市场为主,游客分布集中,陕西、山西、河南三省占到游客总量的绝大多数,三省以外的游客很少。在这三省内部,游客也集中在几个大中城市,西安、太原、洛阳、临汾及三门峡是运城最主要的客源地。

山西、陕西和河南三省占运城市客源市场的86%,其中山西本省游客和陕西游客分别占37%和30%,两者共同构成了运城市的一级客源市场。河南省游客占19%,是运城的二级客源市场,其他省区的游客只占游客总量的14%,是运城的边缘市场。具体而言,运城客源集中在西安、太原、临汾、三门峡、洛阳及本市等六个市,郑州游客也有一定的规模。在这几个城市中,西安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特大型城市,经济实力强,旅游发达,离运城较近,对运城市的旅游发展影响最大,其游客规模在运城主要客源市场中占据首位,是运城最重要的游客来源。太原是山西省省会城市,经济辐射力强,和运城的联系密切,客源比重较大,占22%,随着运城到太原高速公路的贯通使用,以及侯马到太原电气化复线铁路的即将建成,太原到运城的游客规模有望大增。河南省的洛阳和三门峡两市由于区位和运城接近,经济实力较强,到运城旅游的人数较多。洛阳是著名旅游城市,运城如能从洛阳客源中成功分流,将会大大扩大本市旅游规模。临汾和运城距离较近,且两者在旅游资源上存在着一定的互补关系,到运城旅游的人数较多,也是运城主要客源市场之一。

三、运城市游客人口统计特征

(一)游客年龄及家庭结构分析

1、运城市国內游客以男性为主,占游客总数的64.1%,女性占35.9%。游客的年龄结构中,以中青年为主力军,这一群体经济收入较高,消费能力强,对文化旅游资源比较感兴趣,应该是运城市文化旅游市场重点争取的对象。

2、运城市游客家庭结构,夫妻子女型家庭出游能力强,其次是三代同堂型,占34%,夫妻二人至及独身生活两类家庭出游能力弱,分别占13%和6%。

(二)运城市游客的文化及职业结构分析

运城市游客中,文化水平较高的游客占较大比重,大专以上的游客占58%,其中大学以上的游客占25%,高中中专的占32%,初中以下的只占10%,这说明运城市旅游产品对文化层次较高的游客吸引力较大。职业结构中,干部所占比重最大,为35%,干部、工人、个体经营者和商业服务者是运城客源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这四个群体的游客占到游客总量的67%。其余职业群体的游客分布比较均衡,教师占7%,军警占6%,农民、科技人员、学生和离退休人员都占5%。据调查,游客中的商业和个体经营者主要来自于运城市及周边的候马、临汾和陕西韩城等地,这些游客来运城主要是业务上的需要,顺便旅游,这表明运城市作为一个地区级经济中心,对周边的商务旅游者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文化旅游应该是运城旅游重点开发的一个方向。

四、运城游客需求特点分析

(一)各职业群体游客旅游偏好分析

由相关资料分析可得,来运城的游客对历史文化景观表现出一致性的偏好,除农民以外,各职业游客都把对历史文化景观的偏好置于首位,特别干部这一项比例最高,达68%。农民对城市景观的喜爱高于其他阶层,在其需求结构中占38%。游客对自然风光的需求稳定,此项仅次于文化景观位居第二,教师和离退休老人更是钟情于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分别占到其需求总量的30%和35%。游客对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也比较喜爱,科技人员和离退休老人对此的喜爱度更高。商务人员、个体经营者和学生对旅游纪念品的关注高于其他职业群体。出于天性,学生对娱乐游艺活动的需求是最高的。另外,游客对运城的特色饮食有浓厚的兴趣。简言之,从游客在运城的需求状况中,可以看出运城市旅游产品市场的一些特点,即:以历史文化景观为优势,自然风光为补充,民俗风情、餐饮游乐、旅游商品并存但发展尚未成熟的中等欠发达的旅游市场特点。

(二)运城游客文化程度与旅游偏好的关系

运城市以人文景观著称,来运游客的文化程度比较高,探求不同文化程度游客的旅游偏好特征也显得较为重要。为此,笔者做了运城市游客文化程度与旅游偏好的相关分析。

由相关资料分析可以看出,各文化群体游客的旅游偏好表现出很明显的规律性。游客对运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的喜爱比例最高,在各自的偏好结构中都占到了50%上,尤其足在大专层次游客中,比例更是高达67%。自然风光是仅次于历史文化景观的偏好,但在游客的偏好结构中,此项比例比历史文化景观所占比例小很多,比例最高的也只有26%,其他都在10%多一点,再次证明运城市文化旅游景观优势显著,对游客的吸引力远远大于其他旅游资源。自然景观应该作为人文景观的补充,丰富和完善旅游产品结构。游客对文化旅游资源中民俗风情的喜爱度也很高,对风俗风情的开发应是运城文化旅游今后重点发展的一个方向。另外,运城市的特色饮食、旅游商品和娱乐游艺活动对游客的吸引度还很低,具有悠久历史的运城的特色饮食、旅游商品和娱乐游艺活动虽然很有特色,但都是民间小打小闹,没有大力宣传,市场知名度不高,难登大雅之堂,今后应大力开发这几种文化旅游产品,一来可以完善文化旅游产品市场,二来可以以此提高运城旅游的知名度,扩大运城的旅游规模,增加游客消费支出,提高旅游收入,从而实现更好的旅游效益。

五、运城市游客空间流动特征分析

运城市客源以临近省区为主,游客在空间流向和出游空间意向都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一)游客在运城各景点的出游分布情况

游客在运城各景点的出游率普遍偏低。出游率最高的关帝庙也只有24%,大部分景点的出游率都在5%以下,相当数量的景点出游率仅徘徊在l%-2%之间。即使是名气较大、游览价值较高的永乐宫、鹤雀楼、普救寺的出游率也只有10%左右。相比较而言,西安的一些景点出游率高达80%以上,由此说明运城市的旅游业相对比较落后,游客的出游能力不强。另外一个特点是,游客集中在关帝庙、永乐宫、鹳雀楼、普救寺等几个名气较大的文化旅游景观,对其他景点的出游明显不足。几个自然景现的出游率均低于5%,相对而言,夏县温泉、王官峪与五老峰、历山森林公园及黄河小浪底工程对游客的吸引力较大,这几个景点应是自然风光类景点开发中的重点。

(二)游客来运城出游意向空间特点

在游客的出游意向呈现集中化的趋势。关帝庙、普救寺、永乐宫和鹳雀楼仍是人们首先的旅游目的地,特别是关帝庙和普救寺两地的出游意向最强,游客选择率在20%以上。游客对其余人文景观的出游意向不强,游客对有些文化旅游景观的出游愿望几乎为零。究其原因,一是景点开发的基础较差或景点的可进入性差,再者景点的宣传促销力度不够或不成功,导致景点的知名度不高,影响了游客的出游活动。

游客对运城市文化旅游景点的出游意向过低,说明游客对运城市文化旅游景点的感知度过低,因而,景点的宣传促销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运城市今后要结合自身资源和客源特点,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促销策略,通过成功的促销宣传开拓文化旅游市场,提高游客在运城市的旅游活动能力。

六、游客对运城的满意度及评价

游客在运城旅游时遇到的问题表现在五个方面:交通(路况差,拥挤,买不到车票);花费(门票价高,吃住太贵);时间(假期不够长);食宿问题(有钱没处吃住);安全(出门缺乏全感,担心挨宰受骗等)。游客对这五方面反映强度不同。游客对食宿问题反映较集中,占36%,在旅游“黄金周”,游客在运城的吃住问题就变得更为突出。交通是游客担心的另一大问题,这主要是运城有些地区的景点空间组合关系较差,路况较差,给游客出游带来诸多不便。时间和花费也是游客担心的主要问题,这主要是由旅行时间和游览时间比例不协调(旅游时间比较大)及重点景点票价略高引起的。总之,旅游设施和环境是游客印象最差的两个方面。笔者调研过程中也发现,运城市的旅游基础设施较差,尤其是服务设施急需完善和改进。环境较差也是运城市一个突出问题,特别是景区内部和周围环境。游客认为文化旅游资源、服务质量和旅游购物市场都有待大力改善。运城市文化旅游资源数量和类型都很丰富,但资源开发深度不够,管理粗放,由于不少人文景观缺乏维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自然景观开发初级,活动项目单一,服务设施跟不上。景点导游及其它服务项目急需改进,旅游购物市场不发达,旅游商品种类和数量不足,缺乏精品和名牌产品。运城当地居民对发展旅游的态度还是积极的,对游客比较友好,游客对这方面的反映较少。

参考文献:

1、张东明.旅游学概论[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

2、张国洪.中国文化旅游[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3、胡幸福.中华旅游文化[m].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

4、运城市文物事业“十五”发展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z].

5、王水成.运城名胜[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第3篇:旅游市场特点范文

一、*旅游商品发展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现状

1、政府对旅游商品开发的指导和推介力度进一步加大。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旅游商品开发及其市场化重视有加。在市委提出了“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指导方针以后,《*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中专门就旅游商品开发的市场目标、开发内容、遵循原则等进行了明确。市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中,对旅游商品的生产、经营、销售以及资金投入、税费减免等方面做出了利好的规定。市旅游局按照全市总体要求,精心部署、周密谋划,在全市旅游商品的开发和推介上做了一些具体工作。先后在中国国际(*)旅游文化投资贸易洽谈会上组织全市旅游商品展览,组织并率领商品生产厂家参加首届中国(芜湖)旅游商品博览会,中原地区旅游商品展销会,河北省首届旅游商品“十佳”评选活动等等,使我市的旅游商品在更大领域内找准定位,开阔了进一步研制开发和走向市场的思路和视野。

目前,在旅游市场建设中,经过多方筹资、努力,一所综合性的旅游购物商场将于近日开业。

2、旅游商品的产销规模有所扩大。目前*市初具规模的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已达40多个,直接经营旅游商品的商店68家,个体摊点1800多户,从业人员万余人。主要生产和经销工艺美术品、纪念品、土特产品、食品、保健、服装、日用品等类别的千余种产品,*露露、风光玻璃器皿、避暑山庄丝织挂锦、布糊画、木珠工艺品等一批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产品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和推广,基本能够满足来承游客的购买需求,同时瞄准外界市场。2001年全市旅游购物收入由原来的8%增长到了15%。

3、特色旅游商品的相继开发提升了*在全省旅游商品市场中的地位。近年来*成功举办了全市首届民间工艺品展评会,“劳达尔”杯*特色旅游纪念品设计大奖赛和十佳旅游商品评选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一批立意新颖、设计独特、具有浓厚山区特点和民间特色的商品登台亮相,如核桃雕系列工艺品、满族小木人和木珠系列工艺品、工艺刻瓷、雾灵山糊蝶标本工艺品等,这些产品虽然目前仍处于小规模生产经营,但一经推出便得到国内专家和同行以及游客的认可,具有较强的开发潜力。在今年全国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上,我省共夺得9个奖项,其中金奖1名、银奖3名、纪念奖5名,在总共9个获奖名额中,*就占到了4个,而且是金奖1名,银奖2名、纪念奖1名。无论是从获奖的数量还是质量上讲,*的旅游商品在我省的旅游商品大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新面孔”和*传统的旅游商品一起角逐市场,优胜劣汰,将有助于我市旅游商品的进一步开发,增强整体实力,提升*在全省旅游商品市场中的地位。

4、部分产品的包装得到改善,技术含量有所提高。*华富玻璃器皿厂生产的*风光系列玻璃器皿采用先进工艺手段,不仅造型美观考究,而且包装精美实用,包装盒、包装袋中备有中英文对照的产品介绍等,受到许多外国游客青睐。该系列产品已远销欧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具有批量生产出口能力。由*集邮公司开发的*风光金银邮品珍藏系列、宽城大鑫银器厂生产的银器酒具等同样在包装设计上提高了技术含量,个性而名贵的内涵配以高雅而简约的外观往往让游客爱不释手,不忍舍之。另外*民间剪纸近年来在包装上也有所改善,在过去那种简单而随意的包装基础上,如今艺人们又采用了高档镜框、封套、礼品册子等多种包装类型,不仅提了高档次,而且也能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消费需求。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和国内多数旅游城市一样,存在着旅游商品的销售额占旅游总体消费额的比例偏低的问题,存在旅游商品经销状况同接待客源能力不成比例的矛盾。全市旅游购物收入只占旅游总收入的15%,低于全国24%的平均水平。黄金周对游客问卷调查及对市民征求意见时,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均反映旅游纪念品花色品种较少,建议突出本地和各景区景点特色,这说明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旅游商品开发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从产品设计到转化为商品进而占领市场的诸多环节上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旅游商品的开发缺乏必要的全面指导和统筹规划,投入不够,后劲不足。原有的一些旅游商品由于原材料涨价,成本加大,致使有的厂家举足艰难,不断转产。如丝绸厂生产的山庄挂锦,产品无更新,经营不景气,企业现已破产。滦平工艺品厂生产的枪刺壁挂系列产品曾入选97河北省首届旅游商品“十佳”,但由于制作规模不够,成本较高,产品存在销路问题,现已停产。隆化燕北服装刺绣厂加工的三凤睡衣、百子壁挂、*风光绣片系列产品等也销售不畅。双滦区特种工艺品厂生产的仿玉雕、骨雕等系列产品,由于设计能力薄弱,主要以仿制图案为主,缺少自己风格特点,所以效益一般,现已被迫转产。

2、旅游商品花色品种较多,但具有地方特色旅游产品占不了市场。据调查,目前*经营的千余种旅游商品大致可分为四类,艺术装饰品、文物复制品、日用零用品、食品及土特产品。前三类商品大都从京津、石家庄、东北等地批进,如市场上的瓷器、鼻烟壶、刺绣、古币及文物复制品、树脂合成的系列工艺品等大多从京、津、石进货;玉器产品来自辽宁;食品中占领市场的多是从北京、辽宁进货。本市生产的特色旅游商品较受欢迎的风光玻璃器皿、山庄挂锦、避暑山庄匾(大佛匾)、布糊画、剪纸、木珠系列工艺品、刻瓷、核雕工艺品、地方土特食品等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生产规模不大,所占比例太小,难以形成规模,占领市场。

3、经营旅游商品的摊点较多,但没有*特色商品的批发、零售专业市场。据统计,市内私营旅游商品的摊点加上经营服装、鞋帽、小百货、纪念品的共有3000多个,这些摊点分布在山庄、外八庙及市区的主要街道。从数目上看,这些摊点也不少,但从经营的商品看,外地货多,本地生产的少,经营具有地方特色旅游纪念品的摊点寥寥无几。目前全市还没有一家专门经营*特色旅游商品的专业批发、零售市场。

二、*旅游商品开发的基本思路

(一)旅游商品开发及其市场化的目标

1、旅游商品开发形成规模,建立地方特色纪念品、工艺品旅游用品的生产基地,设立研究机构和发展基金。改变手工作坊制作的小型工艺美术行业生产体制,开展规模经营,抓好旅游商品定点企业的建设。组建有进出口权的旅游商品公司,扩大销售渠道。

2、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商品。大力开发和生产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不仅可增强创汇能力,而且是提高旅游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突破传统旅游商品的思路,不仅重视纪念性商品的生产,也不轻视旅游日用消费的生产。鼓励设计新颖而又符合不同消费者口味的商品,以满足不同游客的购物需求。形成数个全国知名商品品牌。力争到2005年,旅游购物收入比重提高到30%以上,到2010年达40%以上。

3、建成开放、统一、规范、高效而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加强各类要素市场的建设,同时培育和建设一批具有区域特色、辐射东北、华北的旅游商品、农副土特产品专业市场,形成功能齐备、外连京津、辽蒙,覆盖全市的商品物资购销网络,建成外向型、规范化、多元化、高效率的市场体系。

(二)进一步开发*旅游商品的几点建议

1、旅游商品开发要继续做好特色文章。据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一份综合调查显示,外出游客中17%的人表示在旅游时肯定会购买商品,14%的表示偶尔会买,只有9%的人表示不会在旅游时购物。专家表示,影响消费者购买旅游商品最重要的条件是商品具有特色,即使商品外观好看,牌子响亮,价格低廉,但没有特色,不能代表旅游景点的地方特点,恐怕也不会有人问津的。*旅游商品在边引进、边扶植、边开发的原则下,无论怎样更新,都应该进一步在特色上下功夫。

第一,*的旅游打皇家牌,决定其旅游商品开发必须突出清文化内涵。随着游客文化素质的逐年提高,他们对旅游商品的人文性需求将与日俱增。*的历史文化十分深厚,一般游人难以在有限时间内了解。这方面的资源开发已有成果,但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还应当分门别类,对诸如*与近代史、*的园林、*的宗教文化、*的古今名人、*的诗词楹联、*的自然风光、*的民俗民情、故事传说等,进一步发掘整理,既要有印刷精美、学术色彩浓厚的专著,更应有游人乐于玩赏、廉价引人通俗读物,还可出些小人书,适应不同的消费层次。还应把宣传我市风光的电视片、歌曲精选制做成光盘,名寺大有商用价值,建议学习外地的做法,制作黄手帕,上盖本寺朱印,喇嘛现场手书吉祥语(用汉或满、藏、蒙文),供游人留念。

第二,生态旅游渐盛的大趋势,决定*旅游商品开发必须做“绿色”文章。*多山,工业欠发达,较少污染,近年来以塞罕坝、雾灵山为代表的生态旅游日趋火爆,游客人数明显上升,估计今后“回归”自然,走进绿色的游客还将大幅度增加。从近年市场销售情况看,一些绿色食品、山珍野菜,林木工艺等颇受游客欢迎。今后的旅游商品开发应围绕“绿色”、“山区”动脑筋,除了对土特产品进行包装外,还可以制作花、草、禽、兽等植物标本,工艺品等供游人收藏;可以专营山区久负盛名的柴胡、黄芪、甘草、金莲花等中草药;进一步扶植核桃雕工艺品、木珠系列工艺等山区特色旅游商品的设计开发和销售。

第4篇:旅游市场特点范文

关键词:会奖旅游 高端 市场

从高端旅游发展的拉力来看,我国的旅游者在经历了初级阶段观光休闲之后,对体验、参与式的深度旅游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会奖旅游是市场细分的结果,而发展高端旅游是大势所趋。从高端旅游发展的推力来看,当前会议市场出现一定萎缩,很多酒店和由会议产业催生的度假村不得不重新谋求企业自身的转型,借助旅游综合体之力拉动高端旅游市场成为比较普遍的选择之一。

会奖旅游的旅游者一般是各行业的领袖和精英,消费水平高,购买力强,利润丰厚;在目的地逗留时间长,重视旅游服务的质量和品质,对旅游产品价格不敏感;商(公)务活动与观光休闲活动相伴随,团队规模大。鉴于以上特点,会奖旅游属于典型的高端旅游市场,也即旅游市场中含金量最高的一部分。

一、北京高端旅游发展概况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发展旅游业文件的意见》中第一条即是“大力发展首都高端旅游”。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成立之后,专门设立了高端旅游发展处,这说明了北京发展高端旅游的决心。具体将实行“11232”工作计划,即制作一套北京高端旅游与会议资源的宣传推介手册;创建一套高端旅游资源的数据统计体系;修订完善“北京市会奖旅游奖励资金管理办法”、建立“北京高端旅游产业指标体系”等。

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成立北京高端旅游与会议产业联盟,建立网络全市高端旅游产业链的北京高端旅游资源库,启动北京高端会奖旅游服务项目(BCVB项目),至此北京旅游业在向会议、奖励旅游及其他高端旅游方面的发展在成为名符其实的“国际会议之都”中迈出了重要一步。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约有11-18亿人次进行奖励旅游,世界会议产业的年产值已达11600亿美元(4000亿来自会议,7600亿来自展览),会奖旅游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2012年以来,在“新会风”的影响下,政府、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组织的会议数量减少,对我国会议产业整体形成一定冲击,会议市场充满无限机遇与挑战。国际会议协会ICCA分布的数据显示,在接待国际会议数量的全球城市中,北京排名12,这意味着北京走在国际会奖旅游市场的前列。同时,北京会奖旅游业增长迅速,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根据有关统计,在2011年北京规模以上会展单位的会展收入中,会议、展览和奖励旅游分别占到了总收入的34.1%、27.7%和46.3%。

二、北京会奖旅游市场开发的特点及趋势

(一)北京会奖旅游市场开发的特点

1 立足高端市场需求

白2000年北京市旅游局率先成立“国际会展奖励旅游开发处”以来,北京就以会展、商务之都和国际一流旅游城市为发展目标。北京作为中央政府的所在地,具备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尤其是政府会议资源方面。从硬件设施方面来说,北京仅展馆的建筑面积就达到了44万平方米,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会展场馆有7个,接待场所会议室有4425个,其中超过500座的会议室有129个。尤其是2011年北京会奖旅游业的行业性组织——北京高端旅游与会议产业联盟在国家会议中心成立,这进一步凸显了北京定位高端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

2 重视市场开发的细分和专业性

会奖旅游本身就是旅游市场细分的结果,而北京在发展会奖旅游的过程中表现出极强的专业性。北京高端旅游与会议产业联盟是国内外业界信息交流与业务合作的平台,包括会奖场所、会奖主办机构、会奖旅游公司、会奖教育机构、会奖技术、会奖媒体、会奖国际组织中国分支机构等,机构设置齐全,这与北京高端旅游网、北京高端旅游资源库等共同构成了北京高端会奖旅游的促进体系。在细分市场的挖掘上,北京不仅瞄准了国内的政府会议、高端企业会议、大型展览,而且也积极参与到争取国际会议、论坛的举办权中来,在会奖旅游线路上更是推出了针对不同群体顾客而专门设计的旅游线路。

3 突出产品设计、开发的创新性

会奖旅游所面对的顾客一般而言都是高端客户,因此,在整个会奖旅游过程中,要注意与大众观光旅游的区别。在会奖旅游产品设计开发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皮影主题酒店的推出,皇城玉馔之旅”、“会所之旅”、“博物馆之旅”、“异域美食之旅”等一批高端旅游线路可由顾客自由组合,现代京味儿成了会奖旅游必不可少的部分。会奖旅游对于企业而言重要的是塑造和展现自身的企业文化,北京在设计开发旅游产品时,将“北京文化”大力融入到各个环节中,成为会奖旅游产品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因素,这对很多国内高端客户和国外人群产生极大吸引,其创新性得了实践的证明和认可。

(二)北京会奖旅游市场开发的趋势

从供给的角度来说,会奖旅游市场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青睐,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参与到会奖旅游中来。从需求角度来说,会奖旅游者对会奖旅游产品的需求会进一步扩大,相应的要求会进一步提高。因此,北京会奖旅游市场开发的难道将会增大,竞争更加激烈。同时,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赋有特色的旅游产品项目将成为未来可预见时期内竞争的关键点。

三、北京会奖旅游市场进行高端开发的必要性

从整体上来看,北京的会奖旅游刚刚起步却发展迅速,如何进行会奖旅游市场的高端开发将成为未来发展的突破口。从微观角度来看,北京会奖旅游市场迫切需要通过高端开发,以改进自身存在问题谋求更高层次的发展。目前,北京的会奖旅游在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项目的选择上,与传统的大众旅游相差不大,其高档性和特殊性体现的并不明显。这一方面可归因于高层次会奖旅游目的地接待服务体系和产业链的不完善,另一方面也受有关机构对会奖旅游的认识不足的制约。会奖旅游的团体性特点致使其有陷入大众旅游覆辙的趋势。北京高端旅游存在的以上几点问题,增加了其进行高端市场开发的紧迫性。

以商务会展、会议奖励、专题旅游、休闲度假、特种旅游等为代表的高端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将此作为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会议旅游市场具有带动性强、影响面广等新特点,在现代旅游业和高端旅游产业的发展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四、北京会奖旅游市场高端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一)北京会奖旅游市场高端开发的战略构想

北京会奖旅游经过多年的发展,具备未来进行高端市场开发的资源、设施和市场需求。总体来说,北京进行会奖旅游市场高端开发时,应注重将休闲度假游、文化旅游、养生游等方式融入到会奖旅游中,而不是单纯的以大众旅游的思路来进行会奖旅游的市场开发。目前由于高端旅游在北京的起步时间不长,未来几年北京的会奖旅游仍将以打造旅游产品为主,在开发过程中,要转变主打观光旅游的现状,加强对特色会奖旅游资源的考察。借助北京文化这一品牌,将北京传统文化、高端休闲度假、养生游与会奖旅游相结合。

(二)北京会奖旅游市场高端开发的具体措施

1 强化高端旅游形象,塑造会奖旅游品牌

北京应紧紧围绕“国际会议之都”、“国际会奖旅游之都”的整体形象,着力发展其会奖旅游。无论是在其旅游形象的宣传推广中,还是旅游品牌的树立过程中,应突出北京会奖旅游的高端性、国际性和旅游产品的特色性。北京高端会奖旅游服务机构应更好的发挥目的地推广者、需求沟通者、会议支持者、行业推动者的服务职能,除了争取大型国际会议及奖励旅游项目机会之外,还要加强对北京高端旅游形象的强化和品牌的塑造。如在2012年推出的高端旅游项目中,其中包括北京欢乐水魔方水上乐园项目和延庆县自行车骑游项目,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与高端旅游的定位有失偏颇,因此,在今后旅游形象的塑造和品牌的打造中应更加谨慎。

2 突出特色,开发高质量的高端会奖旅游产品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在商务旅游群体的特殊需求中,旅行方式是最为典型的一方面,其中,这类人群对一些新兴的主体旅行方式比较感兴趣,如小说旅游、幸福之旅、军事旅游、黑色旅游、宗教旅游和神秘旅游。随着人们对旅游体验要求的升高,高端旅游将成为大势所趋,而目前存在的会奖旅游在很多层面上都与传统的大众旅游相差无几。北京具有丰厚的会所、医疗养生、度假村等资源,文化旅游、北京医疗旅游也逐渐成型,会奖旅游在市场开发过程中与此结合将是一条突出特色、开发高端会奖旅游产品的捷径。以养生游与会奖旅游的融合为,作为中医药养生资源集中的城市,北京拥有全国最丰富的中医资源,馆藏典籍、名老中医、科研院所、综合医院等。北京周边十大温泉度假村成为休闲养生游的热点,受到追捧,也成为各大旅行社开发的重点,同时,中医药养生文化旅游产业在北京已初具规模。从更高端的角度来看,中医理疗、经络调理、护肤、茶道、香道、瑜伽等在各高端会所也日渐兴盛,“北京中医养生高端旅游资源的研发已经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推崇。无论是会奖旅游还是养生游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高端”,因此,养生游和会奖旅游的结合将为北京新型高端旅游业态和会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第5篇:旅游市场特点范文

关键词:欧美国家农业旅游特征

欧美国家农业旅游发展大都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则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就相对进入了成熟发展时期。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其农业旅游仍呈现持续发展的强劲势头。如美国2003年有1800万人去农场度假,法国年农业旅游收入达100亿法郎,占其全国年旅游收入的四分之一。农业旅游已成为欧美国家后工业时代的主要旅游形式之一。

欧美国家农业旅游从起步到现在已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并且历经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从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到相对成熟阶段的发展过程。总结其农业旅游发展上所呈现出的一些基本特征,对于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旅游景点经营的特征

私营化。欧美国家的农业旅游大多是在私营农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场主同时成为了旅游业经营者。这种发展历史导致了农业旅游经营方式的主体为家庭私营经营。这与我国当前农业旅游产品的经营者以国家集体为主体的经营方式区别是极大的。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国家所有制结构体制所决定的,欧美国家的农业私有化由来已久,而我国农业至今还未彻底地推行经营的持续私营化,这主要表现在对土地不具有永久的独立可支配性使用权,这导致我国农业很少形成私营形式的农场,更谈不上独立开展农业旅游活动。另外我国农业旅游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此时期农业旅游主要以观光为主,大规模、现代化的农业旅游项目更易成为首选的农业旅游目的地,而这些大规模、现代化的农业旅游项目大多只有国家或集体才能拥有并经营。

小型化。以英国开展农业旅游的农场为例,从面积上看,各农场面积有大有小,差别很大,但其中游客真正活动的空间不大;从雇佣人员上看,平均雇佣全日制职工大多在10名左右,而农场为开展旅游的投资平均也大多只有5万英磅左右,可见其经营规模之小。开展农业旅游的基本经营单位大多为一个农场或一个家庭,这种小型化的经营既体现了农业旅游是在家庭农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历史,同时也恰好符合了市场需求的特点。现代的欧美农业旅游者大多为城市居民,他们到农村去放松紧张的心理压力,寻觅一种自然、休闲、恬静的感受,而这些只有在小型化的“农家”才能找得到。而一旦追求规模建起大型旅馆、饭店、停车场、吸引来大量的人流,那么其所追求的目标就必然随之破灭,农业旅游休闲、绿色、自然的优点也就消耗殆尽,丧失了应有的个性特征。

兼营化。一方面农业旅游业大都是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开展多种经营;另一方面开展农业旅游也要依托农业生产,农业旅游和农业生产是不可分的,即便农业旅游的收入远远大于农业生产本身的收入,从经济活动上来说已成为主业,农业生产需要一丝不苟、真真实实地进行,切忌将农业生产全部表演化,那样的结果可能严重损害消费者旅游效果进而损害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旅游者来说更想了解体验的是原原本本的农业,因此农业旅游中农业生产的主体地位不能丢。

分散化。庞大的需求市场与小型化的经营规模必然导致分散化、多点式的发展格局。近年欧美国家农业旅游分散布局表现十分明显,法国推出的“农庄旅游”,全国有1.6万户农家建设了家庭旅馆开展旅游业;意大利开展“绿色农业旅游”的农庄已有6500家,日本供大城市休闲的农园有4590个,巴西有5000家农场旅馆;美国纽约有1500家开展农业旅游的农场,而夏威夷州更多达5500个农场。众多的农业旅游景点分散吸引了庞大的农业旅游群体,满足了市场需求,同时又保证了农场的旅游产品质量不会因游人的过度集中而遭到破坏,这种小型化多点分散布局也是市场需求的产物。

旅游者需求的动机

观光旅游。农业观光旅游是伴随着整个农业旅游发展全过程的一种旅游形式,人们到农村、农场去旅游或多或少都有观光游的成分包含其中,但是这种观光在不同的农业旅游景点、不同的农业旅游发展阶段所表现出的地位是不同的。以观赏景观活动为主的农业观光旅游往往是农业旅游起步发展的初期阶段的主要旅游形式,此阶段人们更多的旅游目的动机是观赏农业、农村自然、人文景观,了解认识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和特色传统性农业生产的一些基本状况,一旦进入了农业旅游的快速发展阶段和相对成熟阶段,观光游就退居次要地位,而休闲、度假、参与体验性旅游便逐步上升到主要地位上来,成为市场追求的主要目标。目前,观光旅游已不是欧美国家农业旅游的主要形式了,取而代之的是农业休闲、参与体验、度假等形式的旅游。

休闲旅游。在欧美国家人们可自由支配的收入不断增长,闲暇时间也不断增多,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城市拥挤和喧闹,给人们造成的心理混乱增强,这种背景下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农村、农业旅游作为自己度过闲暇时间的主要目的地。享受农村的自然风光、恬静氛围,悠闲的生活和朴实的民风,以排解心理上的压力、放松身心,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工作环境,以求获得全新的感受。这种旅游目的需求已成为目前欧美国家农业旅游者的主要动机。

度假旅游。在欧美国家度假旅游已成为主要旅游形式,度假旅游可选取的旅游目的地也是多样的。近年来,随着人们旅游消费心理的转变,使适应这种心理转变需求的农业旅游日益成为重要的度假旅游目的地。农村、农场成为重要的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其能满足人们的休闲心理及活动需求密切相关的场所。在农村、农场度假,人们能够更好地享受自然、享受田园风光、享受淳朴的民俗民风、享受农村生活、享受恬静的氛围,使人们的度假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到农村、农场度假的旅游形式在我国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旅游形式必将得到推广。

参与旅游。欧美国家的人们到农场旅游已不甘于做农业生产的局外人,他们更愿意参与到各种农事活动当中,去体验农业农村的生产和生活。这种动机需求是近年来欧美农业旅游发展中的一种重要需求方式,特别是在日本已成为主要的动机需求。这种参与性旅游更加要求农场要在发展旅游同时保持农业生产持续下去,也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只有实际农场才有条件发展这种旅游,旅游者更愿意选择实际农场而不是为旅游而另辟建的专门农场作为旅游目的地。

旅游产品类型的形式

观光参与产品。到农村进行农业旅游观光有二层含义,一是观赏整体农村的自然人文风光,体验大自然、接触大自然、回归大自然;二是观赏农业生产、生活场景和田园风光,这种产品形式是绝大多数农村、农业旅游产品经营者都自然或不自然给旅游者提供的产品。为更好地观赏农业生产、生活场景,农场主有意地将一些生产活动呈现出来,并与旅游时间结合开展,如夏威夷农民就将咖啡加工全过程有计划地展示给旅游者。参与性农业旅游是近几年在市场需求下产生出来的重要产品形式。如日本的农业旅游就十分注重这种参与性,在秋收季节、果实采摘季节旅行社便组织大量城市居民到农村去参加农业生产活动,而有的城市居民到农村租种耕地,全过程地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农民成为旅游者的田地看护人。针对此种需求,各农场纷纷推出旅游者可以力所能及参与多种多样的农业活动,如动物家禽饲养、果实采摘、秋季收割、捕鱼生产等活动。

娱乐休闲产品。农场为了更好地满足于旅游者的各方面需求,往往开展多种形式的娱乐休闲活动。美国有的农场举办诸如西红柿节、甜洋葱节、土豆装袋节等活动,更多的农场则推出骑马、乘马拉车、雪橇、滑翔、登山、漂流、徙步、钓鱼等活动;还有的农场推出玉米地迷宫,请专家将玉米地种植设计成迷宫形式,然后开展活动。因场制宜地开展旅游休闲娱乐活动是各农场开展旅游时所尽力设计优化推出的产品形式,虽然从活动本身看有的已超出了农业旅游这一主题范围,但是这种扩展对农业旅游或农场开展旅游是十分有益的,且又可以充分利用农场资源。

住宿饮食服务产品。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是为旅游者提供的必需基本服务。而且提供住宿和饮食服务也是开展农业旅游的最重要服务项目,也是能否接待旅游者,能接待多少旅游者的基本保证条件。这在各国对农业旅游景点的统计都以旅馆数为标准上都充分表明这一点,如意大利有6500间可住宿用农庄,巴西有5000家农场旅馆,法国有16000户家庭旅馆等。当然这些旅馆同时还可提供餐饮服务。与小型化的经营模式相对应,这些旅馆的床位数也是很少的,有的就是已有农舍的改造,小规模的接待量更能体现出农业旅游的特色。

旅游商品。各农场开发旅游往往推出一些商品以满足旅游者购物需求,并籍此推销农副产品,并从中获取更多的收益。这些旅游商品,首先是农场出产的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如蔬菜、瓜果、粮食、咖啡、干酪、奶油等特产,另外有的农场推出一些编织等手工艺品和纪念品。这些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往往成为全部农业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夏威夷农业旅游产值有三分之一来自于农副产品的直接销售。相对于同类产品来说,游人更愿意从农场直接购买,如直接从农场亲手采摘的蔬菜水果,农场现场加工的奶油、咖啡、农场酒窖中的葡萄酒等。

旅游市场取向的特点

本地化。农业旅游市场首要特征是旅游者当中属于本地的游客占七成以上,按英国统计2—3小时车程之内、西班牙统计为景区周边100-200公里范围内是主要市场。产生这种格局的原因有二个方面,一是农业旅游景点众多,各地区广泛分布,人们在各地区内都可以有农业旅游景点供选择;二是农业旅游者对农业旅游景点的选择性不是很强,只要有相应环境、相应气氛、相应情境等就可以满足需求,不会对具体内容过分选择,这样就无需跨区旅游。

城市化。城市人口占欧美国家人口比重大都在70%以上,城市人口是国家人口主体,也是国家旅游人口主体,更是农业旅游市场主体所在。农业旅游产品的市场也正是立足城市人口的需要而产生的,如日本的农业旅游景点称为“城市居民休闲农园”就充分表明了这层含义。

家庭化。据英国的一些农场旅游景点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以家庭为组织形式的农业旅游客人占景点旅游者大致达到40%左右,可见家庭游客比重之大。另外欧美国家近距离经常性地利用双休日进行的以家庭为组织形式自驾车旅游也是最普遍的形式,农业旅游也不例外,特别是农业旅游的观光、休闲和参与特征更适合于家庭旅游。

学生化。学生是农业旅游的一个重要群体,这一原因主要是城市学生需要学习知识,认识自然,了解农村、农业、农民,因此学校或旅行社便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开展农业旅游,农场也针对学生需求开发农业旅游产品。如德国、法国等旅游农场中许多都设有农业课堂,而学生也有对农村环境认识上的新奇感觉,且学生由于出生在城市、生长于城市,对农村农业的完全陌生更增强其到农场去旅游需求的迫切性,因此学生市场潜力巨大。

参考文献:

第6篇:旅游市场特点范文

[关键词] 老年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根据特点 精心培育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旅游业获得巨大的发展,其中老年旅游市场也受到关注,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与老年人的需求相差甚远。我国老年旅游市场潜力巨大,要认真研究其特点,大力开发,精心培育。

一、老年旅游市场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进入老龄社会,各行各业纷纷关注“银发市场”,旅游业也开始关注老年旅游市场。无锡康辉是在全国旅游界率先推出“夕阳红”老年旅游市场概念的旅行社之一。1997年无锡康辉考虑到老年人的特点,从时间、价格、项目等方面设计出“ 千位老人游三峡 ” 游线,这一线路三年共组织12890位中老年人参加,客源来自全国21个省、市,还有部分来自境外。当时,这一举措得到了央视《夕阳红》栏目的关注。较早开发老年旅游市场的还有上海、山东等地。2004年上海600多家旅行社中,已有100多家开辟了老年线路,有20多家旅行社特地专设了"老年部",还有五六家旅行社专门从事老年旅游。据全国老龄委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每年老年人旅游人数已经占到全国旅游总人数的20%以上。

开发老年旅游市场的实践证明,它具有如下四个意义:一是满足老年人的旅游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二是亲情带动性,可拉动家庭旅游市场。当家庭中老年人决定外出旅游时,家中的其他成员考虑到照顾老年人身体等因素,很多会选择随同出游。 三是提高食宿设施利用率。老年人由于行动较慢,户外活动时间较短,每天游览景点也就相对较少,在游览地停留的时间就相对较长,从而提高旅游目的地食宿设施利用率。四是有效均衡旅游淡旺季。相对于一般旅游者的“假日性”而言,老年旅游呈现出“非假日性”的特点。根据对济南市老年人选择外出旅游时间的调查分析,74%的老年人选择了避开黄金周、大周末、寒暑假等客流量高峰的其他时间出游。老年旅游者已经成为消除旅游淡季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开发老年旅游市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只是刚刚起步,潜在的巨大老年旅游市场尚待开发。

二、银发旅游大有可为

据我国《老龄事业发展纲要》中的数据:截至2004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1.3亿,占全国人口的10.2%,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与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联合公布了一份题为《银发中国--中国养老政策的人口和经济分析》的研究报告,该报告预测,到2040年,中国老年人总数将达到3.97亿人,届时,中国将全面进入高度老龄化社会。如此众多的老年人口,奠定了庞大的老年旅游市场的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收入的提高,老年人正在逐步抛弃“重积蓄、轻消费”、“重子女、轻自己”的传统观念,花钱买健康、花钱买潇洒,趁有生之年看看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世界遗产,参加各种旅游活动,已成为大多数老年人的向往和追求。老年人不仅热衷于国内旅游,而且出境游的老年游客也大有人在。

老年游客出游总量有两个因素,一个是老年人总量,一个是出游率(指一定时期老年出游人次数与老年人总量之比)。二者关系如以下公式:老年游客出游总量=老年人总量×出游率。我国老年人总量很大,而现在出游率不高,大概在5%左右,经济发达国家的老年人出游率已达到60%以上,所以,我国老年旅游市场国内客源潜力是非常大的。如果老年人总量按1.3亿人、出游率按20%计算,则老年游客出游总量可达2600万人次,出游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出游总量就可增加130万人次。据山东省老龄办和省统计局的一项调查,目前山东农村有2.1%、城市有18.5%的老年人有外出旅游的需求,即全省每年有近百万老年人可能旅游成行。

此外,来中国旅游的国际老年客人潜力也是非常巨大的。目前我国入境的外国旅游者中,老年人只占5.9%,即使像日本、美国来华的老年游客比例也只有10.33%和10.09% 。这些国家老年游客占旅游者总人数的比例一般在50%左右,这说明国际老年客源还有增加许多倍的潜力。

精心培育老年旅游市场意义重大,未来的老年旅游市场将是整个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旅行社认为老年旅游市场是“鸡肋”,价格低、利润低、品种少、风险多、要求多,开发积极性不高。这种认识将会遗误商机。

三、老年旅游市场的特点

理解消费者是制定营销战略的关键要素。要开发老年旅游市场,就必须深入调查研究老年旅游市场的特点。一般来说,老年旅游市场与中青年旅游市场比较,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

1.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性强

老年人已经失去了青年人所具有的对旅游活动中探险成分的好奇,因此,出发前会通过各种媒介,对旅游目的地的情况作尽可能详尽的了解.并力求提前安排。老年人注重历史文化,一般具有浓厚历史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比较容易受到老年人的欢迎。同时,老年人具有浓郁的怀旧情结,在旅游中也喜欢追根求源,探访旧友。美丽的自然风光也是对老年游客吸引力最大的旅游产品。

2.出游时间灵活

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大多已经退休,出行时间相对自由。通常来说,为了避开“黄金周”交通拥堵、价格昂贵、供应紧张的局面,初春和深秋成为老年人出游的两个高峰期。

3.安全第一

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衰退、疾病等原因,在旅游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老年人旅游首选参加老年旅行团。为了老年人的安全,老年旅行团应有健全的医疗安全保障体系,这是老年旅行团完成旅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老年旅行团不同于一般旅行团的一个显著特点。

4.个性化服务

老年游客中许多人行要慢,吃要软,大小便频繁,入睡困难等等,这些特殊问题就需要个性化服务加以照顾。

四、老年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老年旅游市场前景广阔,旅游企业应抓紧机遇,大力开拓。要深入进行市场调查,根据实际情况,精心策划,精心培育老年旅游市场。

1.旅游产品策略

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在一定的时期内,以一定的价格,凭借资源、设施向旅游市场提供的服务的总和。它包括旅游者在食、住、行、游、娱、购等旅游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由单项的旅游资源、设施和服务所组成的各类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总和。我们要用“情”字贯穿始终,处处为老人着想,根据老年人的旅游特点量身定做旅游产品。

在旅游项目上,要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来安排,尤其在产品的方便性、安全性、保健性方面突出特色。主要包括:自然风光游,传统文化游,老年自然生态游,医疗健身游,老年娱乐游,亲情游,寻根游,以及适应老年人兴趣与爱好的知识型旅游等。

旅游线路要“短而精”,行程路线要短,旅游景点要特色鲜明,内涵丰富。要挑选体力消耗少的项目,还应关注旅行目的地的气候、海拔等条件。应配备经验丰富的导游员,提供热情、周到、细致、人性化的服务。

老年旅行团要有健全的医疗保健体系。旅游过程中应配备随团医护人员,携带一些必备的医疗设备和药品,及时与旅游途中和目的地的医院挂钩,提醒老年人携带常用药,并及时服药。

老年游客在其旅游消费支出中,购物所占比例很少,应尽量减少购物时间。

2.旅游价格策略

旅游价格是针对某旅游产品收取的货币数量。旅游产品的价格表现为两种形式:旅游单价与旅游包价。对于老年旅游者,一般应以传统包价旅游为主。在具体实施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做灵活的调整,比如:根据旅游淡旺季的不同实行浮动价格;根据旅游目的地的不同分别定价;根据额外服务适当加价。

老年旅游产品成本与中青年旅游产品成本比较,有高的因素,如随团医生的费用,特别照顾费用等;但也有低的因素,如淡旺季差价,老年门票优惠,游览景点减少等。应如实核算,运用满意定价法合理定价。

3.旅游营销渠道策略

旅游营销渠道是指旅游产品所有权从旅游生产企业向旅游消费者转移过程中经过的一切组织或个人。由于老年人行动不便,旅行社应采取多种方式与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学校、社区等单位的老干部管理处、老年活动中心保持密切的联系, 随时了解老年人旅游需求变化, 以便对旅游产品进行更新或创新,利用适宜的时机推销其产品。旅行社可以成立“老年市场部”,研究老年市场动态,为老年旅行者提供旅游信息,以及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应充分利用电脑网络建立健全老年市场预订系统。

4.旅游促销策略

旅游促销就是旅游营销者将有关旅游企业、旅游目的地及旅游产品的信息,通过各种宣传、吸引和说服的方式,传递给旅游产品的潜在购买者,促使其了解、信赖并购买自己的旅游产品,以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要吸引老年人参加旅游,除独特的产品和合理的价格外,促销策略必不可少。一个有针对性的老年旅游市场促销策略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旅游线路的内容介绍要详尽、要能触发其出门旅游的欲望。(2)针对老年旅游者制作的广告,应该注重介绍性、提示性和劝说性,尽量避免炫耀性、夸张性和竞争性。(3)发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推出“家庭旅游特餐”等产品,引导子女与父母同游。

参考文献:

第7篇:旅游市场特点范文

关键词:欧美国家农业旅游特征

欧美国家农业旅游发展大都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则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就相对进入了成熟发展时期。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其农业旅游仍呈现持续发展的强劲势头。如美国2003年有1800万人去农场度假,法国年农业旅游收入达100亿法郎,占其全国年旅游收入的四分之一。农业旅游已成为欧美国家后工业时代的主要旅游形式之一。

欧美国家农业旅游从起步到现在已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并且历经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从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到相对成熟阶段的发展过程。总结其农业旅游发展上所呈现出的一些基本特征,对于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旅游景点经营的特征

私营化。欧美国家的农业旅游大多是在私营农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场主同时成为了旅游业经营者。这种发展历史导致了农业旅游经营方式的主体为家庭私营经营。这与我国当前农业旅游产品的经营者以国家集体为主体的经营方式区别是极大的。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国家所有制结构体制所决定的,欧美国家的农业私有化由来已久,而我国农业至今还未彻底地推行经营的持续私营化,这主要表现在对土地不具有永久的独立可支配性使用权,这导致我国农业很少形成私营形式的农场,更谈不上独立开展农业旅游活动。另外我国农业旅游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此时期农业旅游主要以观光为主,大规模、现代化的农业旅游项目更易成为首选的农业旅游目的地,而这些大规模、现代化的农业旅游项目大多只有国家或集体才能拥有并经营。

小型化。以英国开展农业旅游的农场为例,从面积上看,各农场面积有大有小,差别很大,但其中游客真正活动的空间不大;从雇佣人员上看,平均雇佣全日制职工大多在10名左右,而农场为开展旅游的投资平均也大多只有5万英磅左右,可见其经营规模之小。开展农业旅游的基本经营单位大多为一个农场或一个家庭,这种小型化的经营既体现了农业旅游是在家庭农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历史,同时也恰好符合了市场需求的特点。现代的欧美农业旅游者大多为城市居民,他们到农村去放松紧张的心理压力,寻觅一种自然、休闲、恬静的感受,而这些只有在小型化的“农家”才能找得到。而一旦追求规模建起大型旅馆、饭店、停车场、吸引来大量的人流,那么其所追求的目标就必然随之破灭,农业旅游休闲、绿色、自然的优点也就消耗殆尽,丧失了应有的个性特征。

兼营化。一方面农业旅游业大都是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开展多种经营;另一方面开展农业旅游也要依托农业生产,农业旅游和农业生产是不可分的,即便农业旅游的收入远远大于农业生产本身的收入,从经济活动上来说已成为主业,农业生产需要一丝不苟、真真实实地进行,切忌将农业生产全部表演化,那样的结果可能严重损害消费者旅游效果进而损害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旅游者来说更想了解体验的是原原本本的农业,因此农业旅游中农业生产的主体地位不能丢。

分散化。庞大的需求市场与小型化的经营规模必然导致分散化、多点式的发展格局。近年欧美国家农业旅游分散布局表现十分明显,法国推出的“农庄旅游”,全国有1.6万户农家建设了家庭旅馆开展旅游业;意大利开展“绿色农业旅游”的农庄已有6500家,日本供大城市休闲的农园有4590个,巴西有5000家农场旅馆;美国纽约有1500家开展农业旅游的农场,而夏威夷州更多达5500个农场。众多的农业旅游景点分散吸引了庞大的农业旅游群体,满足了市场需求,同时又保证了农场的旅游产品质量不会因游人的过度集中而遭到破坏,这种小型化多点分散布局也是市场需求的产物。

旅游者需求的动机

观光旅游。农业观光旅游是伴随着整个农业旅游发展全过程的一种旅游形式,人们到农村、农场去旅游或多或少都有观光游的成分包含其中,但是这种观光在不同的农业旅游景点、不同的农业旅游发展阶段所表现出的地位是不同的。以观赏景观活动为主的农业观光旅游往往是农业旅游起步发展的初期阶段的主要旅游形式,此阶段人们更多的旅游目的动机是观赏农业、农村自然、人文景观,了解认识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和特色传统性农业生产的一些基本状况,一旦进入了农业旅游的快速发展阶段和相对成熟阶段,观光游就退居次要地位,而休闲、度假、参与体验性旅游便逐步上升到主要地位上来,成为市场追求的主要目标。目前,观光旅游已不是欧美国家农业旅游的主要形式了,取而代之的是农业休闲、参与体验、度假等形式的旅游。

休闲旅游。在欧美国家人们可自由支配的收入不断增长,闲暇时间也不断增多,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城市拥挤和喧闹,给人们造成的心理混乱增强,这种背景下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农村、农业旅游作为自己度过闲暇时间的主要目的地。享受农村的自然风光、恬静氛围,悠闲的生活和朴实的民风,以排解心理上的压力、放松身心,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工作环境,以求获得全新的感受。这种旅游目的需求已成为目前欧美国家农业旅游者的主要动机。

度假旅游。在欧美国家度假旅游已成为主要旅游形式,度假旅游可选取的旅游目的地也是多样的。近年来,随着人们旅游消费心理的转变,使适应这种心理转变需求的农业旅游日益成为重要的度假旅游目的地。农村、农场成为重要的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其能满足人们的休闲心理及活动需求密切相关的场所。在农村、农场度假,人们能够更好地享受自然、享受田园风光、享受淳朴的民俗民风、享受农村生活、享受恬静的氛围,使人们的度假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到农村、农场度假的旅游形式在我国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旅游形式必将得到推广。

参与旅游。欧美国家的人们到农场旅游已不甘于做农业生产的局外人,他们更愿意参与到各种农事活动当中,去体验农业农村的生产和生活。这种动机需求是近年来欧美农业旅游发展中的一种重要需求方式,特别是在日本已成为主要的动机需求。这种参与性旅游更加要求农场要在发展旅游同时保持农业生产持续下去,也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只有实际农场才有条件发展这种旅游,旅游者更愿意选择实际农场而不是为旅游而另辟建的专门农场作为旅游目的地。

旅游产品类型的形式

观光参与产品。到农村进行农业旅游观光有二层含义,一是观赏整体农村的自然人文风光,体验大自然、接触大自然、回归大自然;二是观赏农业生产、生活场景和田园风光,这种产品形式是绝大多数农村、农业旅游产品经营者都自然或不自然给旅游者提供的产品。为更好地观赏农业生产、生活场景,农场主有意地将一些生产活动呈现出来,并与旅游时间结合开展,如夏威夷农民就将咖啡加工全过程有计划地展示给旅游者。参与性农业旅游是近几年在市场需求下产生出来的重要产品形式。如日本的农业旅游就十分注重这种参与性,在秋收季节、果实采摘季节旅行社便组织大量城市居民到农村去参加农业生产活动,而有的城市居民到农村租种耕地,全过程地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农民成为旅游者的田地看护人。针对此种需求,各农场纷纷推出旅游者可以力所能及参与多种多样的农业活动,如动物家禽饲养、果实采摘、秋季收割、捕鱼生产等活动。

娱乐休闲产品。农场为了更好地满足于旅游者的各方面需求,往往开展多种形式的娱乐休闲活动。美国有的农场举办诸如西红柿节、甜洋葱节、土豆装袋节等活动,更多的农场则推出骑马、乘马拉车、雪橇、滑翔、登山、漂流、徙步、钓鱼等活动;还有的农场推出玉米地迷宫,请专家将玉米地种植设计成迷宫形式,然后开展活动。因场制宜地开展旅游休闲娱乐活动是各农场开展旅游时所尽力设计优化推出的产品形式,虽然从活动本身看有的已超出了农业旅游这一主题范围,但是这种扩展对农业旅游或农场开展旅游是十分有益的,且又可以充分利用农场资源。

住宿饮食服务产品。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是为旅游者提供的必需基本服务。而且提供住宿和饮食服务也是开展农业旅游的最重要服务项目,也是能否接待旅游者,能接待多少旅游者的基本保证条件。这在各国对农业旅游景点的统计都以旅馆数为标准上都充分表明这一点,如意大利有6500间可住宿用农庄,巴西有5000家农场旅馆,法国有16000户家庭旅馆等。当然这些旅馆同时还可提供餐饮服务。与小型化的经营模式相对应,这些旅馆的床位数也是很少的,有的就是已有农舍的改造,小规模的接待量更能体现出农业旅游的特色。

旅游商品。各农场开发旅游往往推出一些商品以满足旅游者购物需求,并籍此推销农副产品,并从中获取更多的收益。这些旅游商品,首先是农场出产的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如蔬菜、瓜果、粮食、咖啡、干酪、奶油等特产,另外有的农场推出一些编织等手工艺品和纪念品。这些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往往成为全部农业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夏威夷农业旅游产值有三分之一来自于农副产品的直接销售。相对于同类产品来说,游人更愿意从农场直接购买,如直接从农场亲手采摘的蔬菜水果,农场现场加工的奶油、咖啡、农场酒窖中的葡萄酒等。

旅游市场取向的特点

本地化。农业旅游市场首要特征是旅游者当中属于本地的游客占七成以上,按英国统计2—3小时车程之内、西班牙统计为景区周边100-200公里范围内是主要市场。产生这种格局的原因有二个方面,一是农业旅游景点众多,各地区广泛分布,人们在各地区内都可以有农业旅游景点供选择;二是农业旅游者对农业旅游景点的选择性不是很强,只要有相应环境、相应气氛、相应情境等就可以满足需求,不会对具体内容过分选择,这样就无需跨区旅游。

城市化。城市人口占欧美国家人口比重大都在70%以上,城市人口是国家人口主体,也是国家旅游人口主体,更是农业旅游市场主体所在。农业旅游产品的市场也正是立足城市人口的需要而产生的,如日本的农业旅游景点称为“城市居民休闲农园”就充分表明了这层含义。

家庭化。据英国的一些农场旅游景点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以家庭为组织形式的农业旅游客人占景点旅游者大致达到40%左右,可见家庭游客比重之大。另外欧美国家近距离经常性地利用双休日进行的以家庭为组织形式自驾车旅游也是最普遍的形式,农业旅游也不例外,特别是农业旅游的观光、休闲和参与特征更适合于家庭旅游。

学生化。学生是农业旅游的一个重要群体,这一原因主要是城市学生需要学习知识,认识自然,了解农村、农业、农民,因此学校或旅行社便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开展农业旅游,农场也针对学生需求开发农业旅游产品。如德国、法国等旅游农场中许多都设有农业课堂,而学生也有对农村环境认识上的新奇感觉,且学生由于出生在城市、生长于城市,对农村农业的完全陌生更增强其到农场去旅游需求的迫切性,因此学生市场潜力巨大。

参考文献:

第8篇:旅游市场特点范文

关键词:农业旅游;广州;对策

1引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旅游业不但是一项经济事业,也是一项社会事业,利用农村资源发展旅游业,既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手段。为此,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确定为“乡村旅游年”,要求各地加强乡村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农业旅游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种情况下,农业旅游的快速、持续发展为各方人士所关注。而在我国,特大城市边缘地区的农业旅游最为发达。本文以华南大都市——广州为例,研究农业发展的特点、动力、原则和对策措施。

2.农业旅游的特点与发展动力

2.1农业旅游的特点

(1)休闲性:农业旅游景点以乡村风情为背景,集观赏、娱乐、科普教育、餐饮、住宿、参与性活动于一体,动静结合、老少皆宜,因而有着很强的休闲性。其消费群体也主要以本地市民为主,市场辐射范围不大,但总体市场规模却很大,非常适合市民的近程、短期出游。

(2)季节性:由于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因此,农业旅游也有较明显的季节性,淡季、旺季的区分较为显著。

(3)地域性: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农村民俗风情、地域文化常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农业旅游的吸引物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农业旅游产品类型也因此有着强烈的地域差异。

(4)依托性:农业旅游景点主要依托城市和旅游景区。农业旅游景点多分布在城市的近郊、远郊地区以及大型旅游景区附近。这是因为一方面本地城市市民是农业旅游景点的主要市场;另一方面因为在大型旅游景区附近发展农业旅游景点,可以充分利用前者所带来的“溢出”影响。

2.2农业旅游的动力

近年来农业旅游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其根本动力在于:一是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旅游市场规模急剧扩大,急需要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旅游产品,而广大农村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农业旅游开发成本较低,“门槛”较低,回报率较高,从而促使农民、农业企业以及旅游投资商纷纷投资开发农业旅游。二是近年来农村环境正在迅速改善,交通日渐便利,从而为农业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三是农业旅游特色鲜明。在全球化冲击之下,城市的文化特色已经越来越淡,而相对来说,农村的文化特色保护得越好,农业旅游对城市人来说就越有吸引力。

3广州农业旅游发展现状

3.1发展概况

随着改革开放以后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市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旅游投资规模的扩大,广州旅游业快速成长起来,旅游产品类型日益丰富多样。农业旅游是广州1990年中后期开始出现的一种旅游产品,但其时规模尚小,进入新世纪后,农业旅游景点数量迅速增多,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农业旅游已成为广州份量越来越重的一个旅游产品。最早的广州农业旅游景点可能是1990年中期兴起的化龙农业大观园。此后,番禺的横沥度假农庄、亲亲农庄等相继开业。2000年后,广州的农业旅游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水果世界、宝桑园、金颖园等集农业科研基地与旅游景点于一体的大型农业旅游景点也纷纷出现,一改前一阶段农业旅游小打小闹发展的局面。

3.2市场特点

广州农业旅游景点的市场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一是中小学生春游、秋游、科普教育市场。广州是一个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中小学生数量上百万,一般来说,每到春、秋季节,各个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到周边的乡村进行观光游览、学习农业知识,进行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教育。因此,这一旅游市场规模巨大,且非常稳定,是农业旅游景点很重要的客源市场;二是节假日、周末的家庭出游。近年来广州市民热衷于在节假日、周末到城市周边的农业旅游景点游玩,既可以在清新的大自然中放松自我、品尝到新鲜的蔬果,还可以参与农作,体验农村生活,教育子女,联络家庭感情,而且花费不多,出行方便。

广州农业旅游市场存在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市场规模增长较快。近年来农业旅游市场以较快速度增长,市场规模日益扩大,而且潜力巨大;二是散客所占比例较大。团队客主要是中小学组织学生进行春、秋游,而由旅行社组织的其他团队客较少;三是农业旅游存在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广州农业旅游的旺季是每年的4~10月份。因为这一时间段是农作物长势最好的时期,新鲜蔬菜、瓜果较多;四是家庭游客较多。许多家庭到周边的农业旅游景点游览、玩乐时,一般都是全家出动;五是自驾车游客增长较快。近年来由于私人小汽车增多,农业旅游景点接待的自驾车游客越来越多,六是农业旅游景点的游客主要为广州本地市民,来自市外的游客所占比例不大。

33发展意义

广州农业旅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第一,满足了人们的休闲旅游、科普教育需求。随着广州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和市民机动化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走出城市、走向农村,体验农村生活、学习农村知识,因此,农业旅游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休闲旅游、科普教育需求。第二,促进了一些大型农业科研基地从单一的生产科研功能向生产科研与综合旅游服务等多功能的转型,使丰富的人力资源、产品资源得到了更为充分、有效的利用,从而提高了经济收益。第三,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第四,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许多农业旅游景点的生产服务人员主要是当地的农民,一些农业旅游景点的成功发展,还有着明显的“示范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如从化大丘农业庄园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兴起了多个以火龙果为主要水果种植品种的农业庄园。第五,广州农业旅游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广州的旅游产品结构。目前,广州的旅游产品以商务、会议、展览、美食等城市旅游为主,而乡村旅游的发展则明显处于相对弱势的状况,因此,农业旅游的迅速崛起,有助于丰富、完善广州的旅游产品结构,使得广州的旅游吸引物更为多样化。第六,广州农业旅游的发展,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因为农业旅游的发展,一是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以及社会对农业的关注和支持,达到繁荣农村、“旅游扶贫”的目的,二是有利于改善农村社区环境、道路设施等,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相对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三是保护农村中的古老文物、建筑、风俗、传统工艺文化等,并促进农村文化的提升和新农村文化的建立。

3.4问题与挑战

(1)农业旅游景点大多缺乏特色。广州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良好品牌形象的农业景点不多,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农业旅游景点缺乏特色,多数景点是对农业资源的简单利用,如采摘、品尝、餐饮等,而缺乏对农业活动、农产品的深度开发,缺乏品牌塑造意识,缺乏较高的项目组织、设计、创新能力。这样就使得农业旅游景点的项目大同小异,缺乏特色,从而也就缺乏持续的吸引力。

(2)农业旅游景点的旅游专业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不高。广州农业旅游景点主要有三种:一是农民或农村集体自发开发的农庄、农业果园等旅游景点,如瀛洲生态公园;二是由科研基地、农业基地发展而来的旅游景点,如广州水果世界、金颖园、从玉菜业有限公司等;三是旅游投资商投资开发的农业旅游景点,如百万葵园、祈福农庄等。前一、二类,旅游人才都很缺乏,即便是象金颖园这样的大型农业科研基地,虽然有着非常好的农业旅游资源,在农业生产、科研方面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但是旅游专业人才却十分缺乏,因而使得景点的项目设置、市场促销、景点管理都没有充分发掘潜力,旅游接待不够规范,服务水平不高,导游解说人员达不到专业要求。从而导致宝贵的旅游资源被浪费,旅游经济效益也不是很好。

(3)农业旅游景点的空间布局不是很合理。主要是农业旅游景点的分布较为零散,既不方便旅行社组织旅游线路,也不方便游客出游,还不利于形成集聚效益。而在我国农业旅游最发达的成都市,最为知名的几个农业旅游景点都具有较大规模,如“郫县友爱乡农科村”。

(4)对农业旅游管理较为滞后。农业旅游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存在着点多、规模小、经营不稳定等情况,而相关的管理没有跟上。但是,农业旅游的管理却不容再忽视下去。因为,它一方面关系到农业旅游产品的长远发展,只有形成规范的管理,这一行业才能够真正吸引有资金、技术、市场实力的商家进入其中,也才能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促进优胜劣汰,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另一方面,也关系到广大游客的身心安全。农业旅游涉及到品尝、采摘、耕作、住宿、娱乐等活动,都有可能影响游客的身心安全。在过去,由于农业旅游接待的游客规模不大,这些问题尚不突出,现在随着农业旅游接待的规模日渐扩大,一些游客与农业旅游企业、从业者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就会应用而生,一些安全事故也会出现,而用一般的法规政策无法对它们进行规范,因此,急需要有关管理部门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也急需要有关部门承担起管理职责。

4广州农业旅游发展的主要原则

4.1原则

(1)特色原则。农业旅游的发展应注意突出特色,特色即吸引力,特色即竞争力。因此,农业旅游的发展一定要注意充分利用特色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项目,打造特色旅游企业。依靠当地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发展不同特色的农业旅游景点,是发展农业旅游的关键。而名胜古迹和名优特产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是无形资产,与之结合,可提高农业旅游的吸引力和社会知名度。

(2)文化原则。旅游与文化不可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具有较深厚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才会有持续吸引力。农业旅游结合地方文化资源才有丰富的内涵,这样才能提升知名度,而且做到经久不衰。农村地区是传统文化保存较好的地区。因此,应充分利用地方的文化资源,民俗艺术,如风俗传统、手工艺品、地方舞蹈、戏剧、音乐和古迹史话、传说,提升农业旅游的品位。

(3)环境原则。发展农业旅游一定要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农业旅游,顾名思义离不开农业。但仅有农业而无美好的自然环境和景观也就无法成为农业旅游。因此环境是首要的条件。在发展农业旅游时,应以不得妨碍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为前提;同时,旅游景点的项目设计、解说服务、配套设施等都应体现出环境保护意识,从而使游客在休闲旅游的同时,还获得环境保护的教育。

(4)市场原则。农业旅游的发展应该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一方面,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应满足市场的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另一方面,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应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例如,可以借重要的旅游景点,统一品牌,促进农产品外销。各个农业景点还应注意瞄准特定的细分市场,确定好自己的发展定位,做好产品设计,形成竞争优势。

(5)乡村性原则。农业旅游是一种乡村旅游活动,乡村旅游活动,就要明显区别于城市旅游活动,因此,发展农业旅游一定要注意突出乡村的特点,也就是自然、生态、农业活动应是项目设计的主题,要尽可能原汁原味地保持乡村的特色,在建筑的体量、用材、造型、采用的服务设施、绿化、道路等等方面都应有乡村风格。

(6)体验性、参与性原则。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一定要注意突出游玩过程中的体验性、参与性。现代人的消费,特别人是旅游,有着强烈的体验意识、参与意识。人们不再愿意被动地接受企业提供的旅游服务,而是更期望自己能自始至终参与其中。农业旅游企业在设计旅游产品时就可以创造条件让游客得到各种体验,得到稳定的、明确的、独特的并有价值的体验。而景点的吸引力、品牌形象在游客独特的体验过程中,将深刻地印在消费者的脑海里。农业旅游景点有着很好的条件为游客提供体验服务,如菜场让游客自己采摘蔬菜,在果园可以让游客自己采摘水果,在茶园可以让游客摘茶叶、做茶叶、学习茶艺,在奶牛场可以让游客挤牛奶,等等。农业旅游景点让游客参与到农事活动当中,不但可以提高游客的吸引力,而且还可以创造出更佳的经济效益。

4.2对策措施

(1)建立健全法规制度

对农业旅游景点的管理,首先要制定相应的法规制度,我国台湾地区在这方面有成功的经验,制定了《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发展观光农业规划书”等政策规章规范,促进农业旅游的发展,四川省成都市也曾制定了《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其评定》、《农家乐开业基本条件》等地方标准,效果都非常不错。广州也应该制定农业旅游管理办法,对农业旅游景点提供旅游服务,提出强制性要求和指引性方向。强制性要求,是指景点在某一方面,如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等,一定要达到的标准;指引性方向,是建议农业旅游景点发展的方向。强制性要求和指引性方向的重点是建筑、道路、绿化、餐饮设施、娱乐设施、住宿设施、环境保护、食品卫生、安全保险、争议投诉处理等方面。其次是可以建立起“示范性农业旅游景点”制度。先期确定几个“示范性农业旅游景点”,对它们给予一定的资金、政策、促销扶持,以它们的良好发展、示范影响,带动其它农业旅游景点的规范化和快速发展,也促进农业旅游景点社会知名度的提高和市场吸引力的增强。再次是探索建立起农业旅游协会、农业旅游基金会等民间社团组织,促进农业旅游景点的互利合作。

(2)引导农业旅游景点完善旅游项目结构

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精心设计各种旅游项目,不断注重项目的创新,注重项目的特色和品味,例如可以请旅游专家、农业专家策划设计一些特色项目;二是充分发掘地方文化,将地方民俗、戏曲等作为农业旅游景点的吸引物融入到景区发展当中;三是注意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适量开发一些游乐项目,但不能喧宾夺主;四是项目的发展要注意细节、要有一定的深度;五是重点发展一些体验性、参与性强的项目。

(3)优化农业旅游景点的空间布局

一方面,引导农业旅游景点布局于城市边缘交通便利的地方。另一方面,引导农业旅游景点集中分布,或者依托重要的旅游景点分布,形成几个农业旅游景点较多、占地规模较大的农业旅游片区。如促进白云山、帽峰山地区的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这两个大型景区之间相隔不远,周边地区主要是农田、果园、菜园等,目前,这一地区已有不少的农业旅游景点。近期,广州应进一步推动这一地区农业旅游景点的发展,引导农业旅游景点在这一地区的适度集中。

(4)搞好农业旅游节庆活动,开展农业旅游市场促销

农业旅游景点大多规模较小、经济实力有限,因而,自身开展较大规模的农业旅游市场促销较为困难,在市场促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有关部门可以通过采取举办农业旅游景点展销会,在有关媒体上农业旅游景点信息等方法促销广州的农业旅游景点、补贴企业或无偿帮助企业在道路上设立旅游景点标志牌等。还可通过电视、电台、报刊、互联网加强对城市农业旅游景区景点的介绍,在广州旅游网上设立农业旅游专题,介绍全市各农业旅游景点的详细情况,并注意及时更新资料、增添新的农业旅游景点资料,以反映农业旅游景点发展变化的最新动态、以及各农业旅游景点的联系方式、交通方式等;精心组织制作编写、绘制广州农业旅游指南、导游词、农业旅游景点分布及交通图等书籍、地图,并在市内各酒店、旅行社、旅游咨询问讯中心和有关的旅游展销会等场所免费向游客和旅游从业者发放。此外,还要进一步促进农业旅游景点与旅行社合作。旅行社在收客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各农业旅游景点应利用好这一渠道,通过双方收益的合理分成,提高旅行社开发农业线路、开拓农业旅游市场的积极性。

(5)鼓励乡(镇)村积极开发农业旅游

农业旅游不是一个高利润的产业,因此,很难吸引到大规模的社会资本,很少有大型工商企业会投资开发农业旅游。因此,农业旅游景点的规模一般较小、实力较弱。农业旅游的发展主要还是需要依靠农业企业的投入和农民的投入。而农业企业和农民的组织、协调能力、影响力、可利用的资源都是很有限的。因此,这就需要乡(镇)村政府(村民自治组织)组织农业企业、农民开发农业旅游。可以在五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引导、帮助农业企业、农民树立起旅游发展意识、积极开发旅游项目;二是配合有关方面,加强本地区的旅游官传促销:三县编制建设发展规划,改善村容村貌,改善道路环卫等基础设施;四是引导农民调整生产经营结构,形成旅游景点或旅游项目的较大规模的集聚,如“荔枝村”、“杨梅村”、“香蕉村”等,使之对游客有较大的吸引力;五是通过村规民约规范农业旅游市场,促进有序竞争。

第9篇:旅游市场特点范文

关键词:特色旅游 整合开发 烟台旅游

一、前言

特色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是以本地的特色环境、特色资源和特色文化等为依托的一种旅游产品。特色旅游在国外已经非常盛行,发展也趋于成熟。如美国的公墓游、欧洲的农场游、泰国的军事游、澳大利亚的探险游以及新加坡的海底游等,这些都是以当地独有的资源和环境进行开发和树立的特色旅游品牌,它吸引广大旅游者的眼球,形成了当地特色鲜明的旅游体系。

二、烟台市特色旅游开发潜力分析

(一)特色旅游资源丰富

烟台拥有丰厚的旅游资源,各种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旅游业带动了烟台市的经济发展,同时也是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和发展活力的新兴经济强市,经济实力位居山东第二位,仅次于青岛。烟台市特色旅游资源丰富,如海岛旅游中的长岛、养马岛、芝罘岛等;水果旅游资源中的观光果园、农博园等;人文旅游资源中的张裕酒文化博物馆、登州古船博物馆、水师府等;这些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为烟台市特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二)旅游可进入性强

烟台可以说是一个交通发达的城市,港口、铁路、航空、公路交通方式齐全。随着烟台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也得到了不断的加强和完善。烟台港、青荣城际铁路、烟台航空港及发达的公路网,加强了烟台旅游的可进入性,为国内外的游客提供了充分的便利,打响了烟台市特色旅游的品牌,使烟台旅游走向国内外市场,加快了烟台市旅游业的发展。

(三)客源市场丰富

烟台市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旅游资源,这就造就了烟台市丰富的客源市场。烟台是中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国内外客源丰富,潍坊、威海、青岛与烟台交界是烟台市重要的省内客源市场;辽宁、河北、天津是烟台重要的省际客源市场;日本、韩国是烟台重要的国际客源市场;据统计烟台市2013年上半年接待游客2290万人次,拥有丰富的客源市场是接待大量游客的前提。

(四)特色旅游产品个性鲜明

烟台是一座海滨城市,是有名的果蔬之乡、葡萄酒名城,海产品异常丰富。绵延的海岸线,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是烟台最丰富的旅游资源。不同的领域具有不同的特色,自然领域、人文领域、现代园林和场馆等各具特色。海岛长岛、张裕酒文化博物馆、“观光果园”、蓬莱水城为烟台市特色旅游带来个性鲜明的产品。

(五)拥有良好的设施设备条件

烟台市就充分具有良好的设施设备条件。如南山旅游景区的设施设备配套情况是比较完善的,南山旅游集团旗下有云顶山庄、国际会议中心、南山宾馆、文化中心以及各大球会俱乐部为南山旅游景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酒店中拥有良好的康乐和休闲娱乐设施以及吃饭和住宿条件,这些设施设备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三、烟台市特色旅游开发现状及制约因素

(一)特色旅游产品零散孤立

烟台市旅游资源丰富遍及各个县、市、区,芝罘、福山、牟平、蓬莱、龙口、长岛、招远、栖霞、莱州、莱阳、海阳各自都有自己的特色旅游资源,这些资源比较分散影响了特色旅游的整合和开发,也就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零散孤立的特色旅游景点致使游客只能观看游览这一景点,而且门票价格很高,这样游客就会犹豫去不去这个景点游览也就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像蓬莱的海洋极地世界门票就很高而且只能看个海底世界,这样就显得很单调和乏味;还有蓬莱阁和水师府等这些景点都自成单位自己发展自己的,不能够统一的开发和管理。

(二)旅游线路设计单一

现在烟台市的特色旅游基本上没有旅游线路的设计,大部分的情况就是游客参加一个旅游团然后这个旅游团去一个固定的景区去游览参观,途中虽然会路过一些旅游景点,但是只会大体的看一下,甚至不去观看,只有到了目的地才会去游览参观。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在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导致了一些只为盈利性的旅游,这些旅游只是简单地把游客带到一个地方去参观游览,不会站在游客的立场去想一想,这样的旅游太单一和乏味。为了更好的发展特色旅游,我们应该在游览的过程中把路过的和附近的特色旅游景点串联在一条线上,对游览路线进行明确的设计,这样就能够充分的游览和参观,所以需要把特色旅游进行整合和开发。

(三)人员培训力度欠缺、意识不强

现在旅游业的生命力在于旅游业的科技含量和服务质量,而这些归根到底又取决于旅游业的专业人才。烟台市的旅游景点和酒店,不管是高级管理人才还是一般的导游员、服务员,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样就会严重影响烟台市旅游业未来的发展。

此外,烟台市旅游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均,有些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目前,在我国旅游业发达的地区,旅游从业人员队伍的建设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是烟台市的旅游从业人员结构参差不齐,有些人员根本就没有接受过严格的培训。旅游业从业人员中的高层管理、中层管理人员还有导游和服务人员不同的素质,严重制约着烟台市旅游业的发展。

(四)开发力度不够大

特色旅游产品是在充分挖掘和开发当地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和依托固有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的旅游产品创意开发。但是对于烟台市特色旅游的发展而言,还是没有引起各界的重视。有关烟台市特色旅游整合开发的问题没有引起重视;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深度不够;缺乏震撼性、影响力的特色旅游产品;缺乏对特色旅游纪念品的设计等问题制约了烟台特色旅游的发展。

四、烟台市特色旅游整合开发对策及建议

(一)整合旅游产品

整合现有特色旅游产品,开发新型产品,加快特色旅游项目的建设进行体制统一,制定特色旅游线路的同时加大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将各类具备当地特色的旅游项目相联合,如烟台葡萄酒旅游、佛教旅游、海洋文化旅游等,把景点、景区整合与城市捆绑在一起,遵循“区域联合,市场共享”的原则,把烟台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特色的旅游城市。

(二)加大特色旅游的销售力度,发展整体营销理念

烟台市的特色旅游产品要想更好地被广大游客接受并参与,就需要有良好的推销和宣传手段,根据特色旅游产品的特点通过各种销售手段迅速占领广大的客源市场。

为了加强烟台市特色旅游产品的社会影响力,旅游部门可以在相关的旅游报纸、杂志进行刊登,也可以在相关的广播、电视和知名的网站上进行刊登重要的旅游销售信息。同时可以让旅游销售人员进行通过走访散客、中间商的形式加强旅游宣传效果,去客源市场进行旅游产品和形象的宣传,还可以通过新闻会的形式加强宣传力度。

(三)对特色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保护,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要进行旅游资源的保护就必须制定良好的具体措施。做到以“防”为主,以“治”为辅,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宣传保护旅游资源的力度,提高全民素质,做到共同维护,使宝贵的旅游资源免遭摧残。

(四)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提高服务质量

现在旅游和未来旅游的持续高速发展说到底还取决于专业的人才。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高素质专业的旅游人员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特色旅游的整合和开发更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人才是关键,所以旅游业的各个部门都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这样旅游业才能更好的发展。

通过培训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意识,从而提高旅游业的整体的服务质量,进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烟台特色旅游要取得更好地发展成果就必须具有良好的人才开发理念,建立和完善特色旅游人才市场体系,推进旅游人才开发的市场化。

五、结论

烟台是一个非常适合开展特色旅游的城市,然而,要想更好地整合开发烟台市的特色旅游,就必须整合现有的特色旅游资源,再开发新型的特色旅游产品。然后通过各种市场销售手段把特色旅游产品推销出去,在开发前后要培养专业的人才做好旅游景区资源环境的保护工作。最后,培养专业的旅游服务人员,提高旅游的服务质量是旅游业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祁丽,谢春山.特色旅游基础理论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

[2]李涛.特色旅游产品培育与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关系[J].中国市场,2008(10)

[3]张同宽.开发海洋体育特色旅游支持系统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7(4)

[4]任春.加强对导游人员的管理提高导游人员的素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