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夯实常规管理范文

夯实常规管理精选(九篇)

夯实常规管理

第1篇:夯实常规管理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施工;强夯;社会效益

Abstract: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can ensure that dynamic even after construction site,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of quality inspection are carried out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has played a guiding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so as to achieve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the purpose of reducing project cost, bringing the benefits must.

Key words: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dynamic; social

1 前言

近几年来工业工程建设中重型、大型工程的增多,对地基处理要求越来越高,但按照目前勘察布孔的要求对建筑场地进行勘察时,只能大致了解场地的不均匀程度,整个场地的最弱部位不一定能查明。而设计人员在进行强夯设计时,往往根据勘察资料提供的参数进行设计。这样虽经强夯处理,有的仍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有的又因施工过多的夯击能而造成浪费。由于工程划分区域多、强夯施工会出现交叉施工,施工管理比较复杂,在强夯施工中引入了信息化施工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信息化施工能够保证施工后场地的均匀性,同时由于质量检验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起到了指导施工的作用,从而达到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2 信息化施工管理在强夯施工中的运用

2.1 工程概况

某高炉地基处理工程,总面积约计10万,分为五个区域,其中Ⅰ区、Ⅳ区、Ⅴ区为普通强夯,Ⅱ区、Ⅲ区为分层强夯。工程所在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为杂填土、粉质粘土、石灰岩,其土质分布极不均匀。

2.2 现状分析

在强夯施工前,通过现场情况调查,对影响强夯施工的各个因素进行搜集整理分析:

土质:矿槽区为一期建设时强夯不合格的土石方、无组织弃土回填而成,回填料极不均匀,含泥量极大。

回填料:根据目前整个工程土源情况及强夯情况,已无合格碎石料可供换填。

施工单位所用机械:100t起重机三台、14.6t钢筋混凝土夯锤一个、19.5t钢筋混凝土夯锤两个、25.6t铸钢夯锤一个。

2.3原因分析

通过有关资料调查分析,经过400试夯施工与现场调查、分析,事后检查总结,根据分析的末梢原因,运用到施工中,进行现场观察、检查和试验,得出有些因素在工艺和操作上即时可解决,这些原因并不是主因,同时确定了影响强夯施工的主要原因(见表一):

表一

2.4信息化施工管理在强夯施工过程中的具体实施

2.4.1 工程目标的设定

根据设计要求、施工技术要求和合同要求,提出工程目标,在开工前将它们记入系统,作为衡量施工过程各个方面是否合格的标准与依据。

高炉区域的土质具有不均匀性,设计方案只有300t•m普通强夯、300t•m分层强夯方法。由于地基条件的复杂性,在工程目标系统编制前就要做大量分析整理工作,根据不同地强夯区域进行试夯,将不同强夯方法归纳、梳理清楚,编出与其相对应的输入方式和顺序,发现仅这两种方法很难满足要求。例如,选择大高炉矿槽区的中间区域400,按照设计方案300t•m分层强夯进行试验性强夯,通过分析检测结果很难达到设计要求及时地将结果反馈给设计单位,并请来专家进行讨论,最终确定此区域采用600t•m置换强夯。

通过数据分析,对不同区域相应地制定了夯击能、夯击数、影响深度及墩体料数量四块控制体系。届时,按设计的做法选定方式并输入数值后,可与现场提供的数据进行比较。

这样在开工前,各个区域的工程目标就得到了准确的设定。

2.4.2 现场施工管理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系统根据现场管理人员采集的数据,对现场所有施工活动,包括机械设备等进行记录,对各工序、各项质量指标全面进行检验,记入施工日志,并按事先控制原则,对后续工序做出提示。绘制出工况分布图与实时状态表,可随时直观地查询各个区域施工状况。

例如,对于300t•m分层强夯当按相同夯击次数夯完第一遍全部夯点后,将实测结果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对地基处理效果做出定量评价,然后提出反馈建议,建议设计部门提出第二遍夯击时各部位的夯击次数,并按此设计进行第二遍的强夯施工,如此进行,直至达到预定目标。

2.4.3 所有输入项目的选定遵循了以下的原则

(1)要全面反映设计方案及以规范、规程为主体的各项技术标准的落实情况。

(2)要满足有关部门规定的资料要求。

(3)要能提供施工管理工作中需要统计、分析的各方面资料数据。例如,为了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在现场就应采集各道的发生时间;

(4)输入的应是管理人员现场第一手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后处理由系统自动来做,保证资料的客观、真实、准确、可靠。像护筒偏心距、孔深、笼顶到位差、沉渣厚度等都是需要通过计算求得的,不应直接填写,以减少中间环节的差错;

(5)要有利于现场人员的使用。每一步都提供了提示信息,帮助工作人员避免现场工作的疏忽。

3 总体效果与社会经济效益

信息化施工管理使得地基处理质量得到了有力保障,施工进度大大提高,对全面保证强夯地基施工质量有了更进一步的施工经验,提高了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真正的落实了事前控制。

信息化施工管理及时地发现了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避免了不必要的大面积开挖和换填工作,减少了部分费用,防止了乱弃土现象,带来了一定的环境效益。

4 信息化施工管理的意义

(1)利用信息,方便浏览并支持这些信息在计算机上的粘贴和拷贝,使部位信息技术提供的便利,减轻了项目参与人日常管理工作的负担。例如,它为各项目参与人提供完整、准确的历史不同而内容上基本一致的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减少了传统管理模式下大量的重复抄录工作。

(2)可以提供一个机制,使各项目参与人很好地协同工作。例如,它在信息共享的环境下通过自动地完成某些常规的信息通知,减少了项目参与人之间需要人为信息交流的次数,并保证了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及时和通畅。

第2篇:夯实常规管理范文

关键词: 南水北调;湿陷性黄土;消陷;措施

中图分类号:TV 文章编号:

前言南水北调永年县段渠道桩号66+850~68+000上部为Q黄土状壤土,厚度2.0~4.7m,分布于地表,底面高程75.1~84.4m,其下Q1粘土、壤土,夹粉砂透镜体,揭露厚度13.3m。桩号:68+000~69+700上部为Q黄土状壤土,厚度8.3~16.8m,分布于地表,底面高程67.4~74.1m,自地表至渠底以下5m均为黄土状壤土。桩号:69+700~70+347Q黄土状壤土,厚度3.8~9.5m,底面高程81.6~85.5m,其下Q1砾砂,厚度2.0~4.5m。Q黄土状壤土湿陷系数δs=0~0.094。特点呈局部轻微~中等湿陷性,Q1壤土局部具弱膨胀潜势;填土地基为黄土状壤土,局部具轻微~中等湿陷性,其下为Q1壤土、粘土及砾砂,承载力较高。

目前,处理黄土湿陷性的方法很多,较常用和经济的方法主要为强夯法。在南水北调永年县段设计单元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时,设计首先选用的是也是强夯法。但在具体施工时,或由于渠道距离村庄只有50m,施工噪声影响村民正常生活,设计变更为换填法;或由于部分渠道已经筑堤完成,设计变更为挤密桩法;或有的渠段上跨建筑物已经完成,设计变更为化灌法。

1、强夯法

试夯确定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夯点布置及间距、夯击次数及遍数等施工参数,以便控制施工。施工方法: 推土机平整试验场地,测量试验区基坑坡顶四个角点的坐标,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起重机就位,夯锤置于夯点位置,强夯点位置偏差小于5cm,夯锤保持垂直,倾斜度小于30°,测量夯前锤顶高程,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开启脱钩装置,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脱钩,测量锤顶高程,如果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及时将坑底整平。重复以上步骤,按初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1个夯点的夯击;如此换夯点重复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然后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2、素土挤密桩法

土挤密桩设计桩径400mm,桩间距为1.0×1.0m,呈三角形布置,施工前,依据桩位布置图,通过坐标控制点对桩位准确定位,并进行标示,做好施工记录,桩位偏差小于20mm。

采用沉管法成孔,成孔顺序由外向里间隔2孔进行, 桩机安装平整稳固就位后,吊起桩管对准桩位,在桩管与桩锤间垫好缓冲材料,缓缓放下使桩管、桩尖、桩锤于同一锤线上,借锤击力及桩管自重将桩管压入土中。桩尖开始入土时,先低锤轻击,待沉入土中1~2m后,用预定的速度、落距、锤击沉管至设计深度。用柴油锤沉桩至设计深度后,立即关闭油门,及时均速拔管,桩孔直径允许偏差不超过设计值-20mm,桩长允许偏差+0.5m。成孔后清底夯实、夯平,夯实次数3~5击,成孔后进行孔中心位移、垂直度、孔径、孔深检查。检验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成孔后若不能及时进行施工,应及时对其进行覆盖保护。

采用偏心轮夹杆夯机夯填,夯填顺序同成孔顺序,填夯锤直径30cm,夯锤重量120kg,提升高度0.5m,填料时,分层回填夯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7。 夯机就位后应保持平稳,夯锤对正桩孔,自由下落到孔底。按照取得施工参数进行控制,施工中成孔后清底夯实、夯平,夯实次数4击,夯填土分层夯实填筑,每次填料约0.08m3,夯实次数3击,设专人对每孔进行详细记录,控制夯填质量。

3、化灌法

正式灌浆前进行试灌,灌浆施工时收集施工过程中的反馈信息,调整灌浆压力、速度、时间参数等,灌浆浆液采用水泥浆,水泥选用新峰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浆的水胶比0.8:1~1:1,具体根据灌浆情况浓度由稀到浓,逐级变换调整。

钻孔采用地质钻机螺旋杆成孔。正三角形布置,孔径60mm,孔间距1m。钻孔时先钻一序孔,钻机成孔后,预埋ф25mmPVC注浆管,注浆管管口距孔底0.5m,孔口上部用止浆塞或粘性土封堵70cm,一序孔灌浆完成后再钻二序孔。

成孔后用强制式强制式搅浆机拌制浆液,注浆泵灌浆,先灌外排,后灌内排,各排孔灌浆时先灌一序孔,后灌二序孔,相邻孔灌注时间间隔3 d~5d;深度方向从孔底向上灌浆。在规定的压力下,当注入率不大于0.4L/min时,继续灌注30imn,或注入率不大于1L/min时,继续灌注60min,灌浆结束;或当浆液升至孔口,连续复灌3次不再吃浆时,终止灌浆。注浆前后及注浆过程,对承台四周及顶土体与墩身进行变形观测,用水准仪和全站仪观测灌浆前后,其高程和水平位移变化情况。

处理结果及建议经检测表明通过处理黄土湿陷系数为0.001~0.014,均小于0.015的界限值,依据《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建筑规范》(GB50025-2004)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有关规定,该段地基湿陷性已经消除,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土体密实度明显提高,承载力及密实度均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保障了南水北调渠道工程安全;处理黄土湿陷方法很多,从造价上强夯比较经济,但如近距离施工解决扰民问题,一般选用换填翻压方法较多,虽然造成工程变更投资增加,但是保证了工期。因此参建各方都应该认真调查环境,综合考虑投资、工期民扰等各因素权重性,最终进行技术经济比选,选择合适的处理办法是必须的。

参考文献:

【1】、井建荣 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高填方路基施工方法《建材与装饰》2011年第12期

【2】、李建辉浅谈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施工控制要点及处理方法《甘肃科技》2010年第08期

第3篇:夯实常规管理范文

关键词:强夯法,地基,加固

Abstract: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dynamic compaction foundation began, technical features and applicable range and heavy tamping method mechanism, and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are analyzed. 

Keywords: dynamic compaction method, the foundation, strengthening

中图分类号:TV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强夯地基的来由、技术特点和适用范围

1.1 强夯法的来由

强夯法又称动力固结法,是将一个重锤(一般为10-40t,国外曾有过锤重200t的报道)从高处(10-40m)自由下落,夯击地基,从而使地基土的强度得到提高、压缩性得到降低的方法。1957年,英格兰的道路研究所就曾运用普罗克特(Proctov)击实原理进行过深层土体的压实处理,但直到1970年前后,强夯法才在法国工程师路易斯梅纳(LouisMeiiard )的开发和倡导下,真正大规模地应用于深层土体的加固处理中。强夯法最初仅用于加固圆锥探头阻力9s低于lOMN/mZ的砂和碎石层,随着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水平的提高,实践证明,强夯法也可用于粘性土地基的加固处理。

1.2 强夯技术的特点

a.适用各类土层:可以用于加固各类砂性土、粉土、一般黏性土、黄土、人工填土,特别适宜加固一般处理方法难以加固的大块碎石类土以及建筑、生活垃圾或 工业 废料组成的杂填土,结合其它技术措施亦可用于加固软土地基。

b.应用范围广泛:可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重型构筑物、设备基础、机场跑道、堤坝、公路和铁路路基、贮仓、堆场、油罐、桥梁、港口码头、核电站、人工岛等

c.加固效果显著:地基经强夯处理后,可明显提高地基承载力、压缩模量、增加干密度、减少孔隙比,降低压缩系数、增加场地均匀性,消除湿陷性、膨胀性,防止振动液化。 (4)有效加固深度:单层8000KN.M高能量级强夯处理深度达12 m,多层强夯处理,深度可达24~54 m,一般能量强夯处理深度在6~8 m。

d.施工机具简单:强夯机具主要为履带式起重机。当起吊能力有限时,可辅以龙门架等设施。

e.节省材料:一般的强夯处理是将原状土施以能量,无需添加建筑材料,大大缩短施工周期。

f.节省造价:由于强夯工艺无需材料,节省了建筑材料的购置、运输、制作、打入费用,除了消耗油料外,没有其它消耗。

g.施工快捷:只要工艺适合,特别是对粗颗粒非饱和土的强夯,周期更短;但是,雨天影响比较严重。

1.3 强夯法加固地基在工程中适用范围

强夯施工方法具有施工机具简单,施工方便,加固地基效果显著,适用范围广泛,能缩短工期和降低工程造价等优点。一般来讲,强夯地基适用于处理碎石、砂土、杂填土(不含生活垃圾)、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等。

2 强夯法加固地基机理

关于强夯法加固地基的机理,目前有关专家学者意见还不很一致,但对于地基处理中经常遇到的几种类型的土,一般的观点认为:强夯法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对地基土体施加一巨大的冲击能量(一般而言此冲击能量不小于800kN-m),加荷历时约几十毫秒,对含水量较大的土层,加荷时间约100毫秒左右。这种突然释放的巨大能量,将转化为各种波型传到地下。首先到达某指定范围的波是压缩波,它使土体受压或受拉,能引起瞬时的孔隙水汇集,因而使地基土的抗剪强度大为降低,据理论 计算 这种波以振动能量的7%传播出去,紧随压缩波之后的是剪切波,以振动能量26%传播出去,剪切波会导致土体结构的破坏。此外的瑞利波(面波)以振动能量的67%传出,在夯点附近造成地面隆起。土体在这些波的综合作用下,土体颗粒重新排列相互靠拢,排出孔隙中的气体,使土体挤密压实,强度提高。

根据上述观点,地基土经强夯法加固后,其强度提高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夯击能量转化,同时伴随强制压缩或振密(表现为土体中水及气体排出,孔隙水压力上升);土体液化或土体结构破坏(表现为土体强度降低或抗剪强度丧失);排水固结压密(表现为渗透性能改变,土体裂隙 发展 ,土体强度提高);触变恢复并伴随固结压密(包括部分自由水又变成薄膜水,土的强度继续提高)。

3 工程实际应用

3.1 工程概况

根据设计要求,我公司施工的陕西新元洁能电厂合同段地基处理工程主要是厂区道路、管、沟预处理,处理面积约50000㎡,本工程回填土区道路、管、沟地基处理采用强夯法处理5米。处理区域为规划红线范围以内回填土区域的道路、直埋管道、沟道及厂外进场道路。有效处理深度为路基以下、直埋管道、沟道以下5 m;若先强夯,后施工路基、直埋管道、沟道,则有效处理深度为5m+路基厚度或直埋管道、沟道埋深。采用一次性处理,道路及管廊边外放3.0m,处理后场地地层承载力特征值要求不小于120kPa。

3.2 强夯施工情况

a.本次强夯在施工前,首先选择了区域进行了试夯,试夯区域经检测合格后,再根据试夯区的施工参数,在场地大范围推广施工。

b.全部采用“两遍点夯、一遍满夯”的施工方案,点夯夯击能采用4000KN·m,夯点间距5.5m,落距19m,采取8击,第一遍夯点正方形布置,第二遍夯点在第一遍夯点之间布置;满夯夯击能采用2000KN.m,落距10m,按1/4搭接。

c. 施工过程中,如遇雨水天气,则严格按照强夯施工规范要求,当土质含水率达到最佳含水率后,再进行施工,以确保施工质量。

d.收锤标准。①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50mm。②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③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

3.3 加固效果

该工程由业主委托延安志宏地基检测有限公司进行试验检测分析:采用静载和标准贯入试验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强夯试验区经强夯处理后,地基承载力≥120KPa满足设计要求。

4 结束语

用强夯法处理地基其本身具有施工工艺、设备简单,易操作和控制,工程造价低等诸多优点,是目前常用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但其本身也有它的局限性和不足点,有待于我们日后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使其更广泛的应用于我们的工程施工过程中,更好的为服务于工程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周德泉,张可能,强夯加固填土的效果与机理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2004,35(2):77-81.

第4篇:夯实常规管理范文

山西七一甲醇烯烃项目位于山西省襄垣县某村,属于低山、丘陵地貌单元,场地起伏较大,地面标高介于1024.68m~1128.68m之间。场地整体走势为东高西低,且由东向西延伸,由南向北排列有七个大小不一的冲沟。设计场地标高分为两个平台,东部平台平均高程为1058.5m,西部平台平均高程为1052.8m。全场回填深度相差较大,且部分区域回填较深。挖东部土石方回填西部,场平完成后,场地西部回填形成填方边坡,高度约50m,而东部形成挖方岩石边坡,高度约为50m~60m。为了减少回填土层在固结、密实过程中引起的不均匀沉降,在回填的过程中对填土层进行加固处理,以提高其密实度。2013年9月,经过对设计单位提出的试夯方案进行比较,决定采用强夯进行地基处理。根据试夯成果,采用强夯施工工艺参数设计如下:强夯能级采用6000kN•m,满夯采用2000kN•m。夯实后厚度为5m,实际虚填土石混合料厚度根据试夯确定5.5m。填土强夯地基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2300kPa,压缩模量不小于25MPa。面波平均波速为Vs≥230m/s,超重力触探试验N12≥6击,重度r≥21.0N/m3。底夯区面波平均波速Vs≥160m/s,标准贯入度N≥15击。本工程强夯施工从2013年9月开始施工,2014年7月竣工,经过检测单位试验检测,承载力及密实度均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现结合监理工作中的实际经验,针对该工程具有的高回填、多层次、多分区交叉施工的复杂特点,浅述施工过程中如何开展监理工作,并总结了监理工作做实做细的方法体会。

2加强监理项目部管理,做到分工和职责明确

总监是项目部的领导核心,总监负责监理部人员的分工和岗位职责;与各承包单位负责人联系,协调业主与承包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保持与业主的密切联系,充分了解业主对现场监理项目部的意见和要求,及时调整监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检查和监督监理人员的工作,对监理人员进行调配,调换不称职的监理人员;定期组织项目监理部人员参加安全生产检查活动,督促承包单位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及时处理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一般工程质量、安全问题,参与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监理部根据现阶段的工作特点,专业性要求,对各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进行综合培训,从质量和安全方面,施工区域分6条冲沟,3个专业工程师和7个旁站监理人员,安排相应的地基处理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教育培训,使监理部的综合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制定每周一为内部周会,每周六学习交流,监理项目部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交流,并提出处理意见,将土石回填和强夯交接作为重点工作,相互信息沟通。熟悉图纸,掌握设计意图。对夯实范围、布点范围、处理深度、单击夯击能、夯击遍数及间隔时间、处理后应达到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等要了解透彻,做到心中有数。土石方工程中,工程测量是监理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测量监理工程师对施工测量进行控制,对原始基准点、基准线和基准标高现场复核;施工过程中复核标高、沉降观测点,并对承包单位的测量放样资料进行复核和签认,真正做到准确无误。见证人员要亲自跟踪检测单位检测情况,将检测质量波动与日常旁站监理情况在项目监理会议上进行通报,由总监组织专业监理对当天质量波动情况发质量通报,确保施工和检测情况通知参建单位。安全监理工程师对工程的安全状况进行控制,根据现场要求,由安全监理工程师组织,每周对强夯机械和挖运土机械进行安全专项检查,并加强日常个人防护用品检查,在进入雨季施工时,由监理部组织,进行防洪专项方案检查落实,每次降雨过程中,监理部组织承包商进行防洪检查,从而使安全工作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3做实做细高填方工程监理工作

在选择总承包、分包单位时向建设方提出建议,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相应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施工资质;要求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其他主要管理岗位、特殊工种工人必须持有效岗位证书上岗。对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技术方案等,特别是一些危险性较大且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应编制专项的施工方案,并要重点审查。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承包单位报送的拟进场工程设备证明资料进行审核,重点是夯锤质量复核和夯车安全情况检查,本工程总验收夯车20台次,对未经监理人员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设备,监理方应立即书面通知承包单位将不合格的工程设备撤出现场。对承包单位报送的分项工程质量验评资料进行审核,重点确认土石回填和强夯两家承包商之间的交接复核。对未经监理人员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序,监理人员拒绝签认,并严禁承包单位进行下一道工序。同时此方法也可以检验出土石方工程承包商回填施工区域与设计图纸边界是否一致,偏差是多少,从而及时予以纠正。现场巡查回填质量,必须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经项目监理部逐层验收,严格控制回填的分层厚度、回填范围和回填高度,满足下一步强夯的要求。加强施工放线、验收及计算机复核检查。由于土石方回填和强夯施工交叉进行,土石方回填和强夯必然要交叉分区作业,因此施工前对施工区域的合理规划安排工作尤为重要。监理单位和承包商施工前按照已审核的放线图,合理规划施工顺序,制定双代号时标网络进度计划,合理安排各个工序的施工时间和顺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窝工或降效的情况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待各个分区施工完毕后,使用CAD绘制在计算机上同设计图纸进行对比,呈现出几乎完全重叠的图景,显示出监理方对投资控制的有效成果。现场监理设置强夯旁站监理。因现场夯机等设备多,针对监理人员少且经常连续昼夜监理旁站易出差错的问题,现场采用视频监控设备进行动态监测,实现旁站人员通过影像资料即可严密的监控承包商夯击次数等,确保施工质量。监理人员认真监督检查施工方的强夯施工过程和观测数据。在每遍夯击之前,要进行复线,确保不发生漏夯现象,确保强夯过程符合设计要求。

4监理责任风险的规避

根据“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十四条要求,安全监理已经成为监理工作中一个必须担负的法律责任,监理在监理过程中对安全隐患决不能放过。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因进度的需要,在两个单位之间要发生多次的工序交接,如果以加快进度为借口,没有认真复核交接,将造成夯点遗漏等问题。资料信息必须及时准确的传达和归档。监理工作中的时效性非常重要,在监理过程中,一旦发现了质量隐患,应立即留下相关的信息材料,并下达相应的指令,必要时要向上级反映。业主作为工程项目组织方,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如果业主违反工程中质量行为,监理项目敢于说“不”,并对业主的违规行为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监理方应立即下达监理工程师通知单,要求承包单位整改,并跟踪整改情况。对质量事故,总监理工程师应按照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进行处置,决不能有半点马虎。

5结语

第5篇:夯实常规管理范文

【关键词】强重夯;湿陷性黄土;CFG桩;水泥土换填

On the Construction of foundation treatment NORTH

Yang Ying-ge1,Wang Rui1,Yuan Ji-na2,Yuan Bin1,Li Zhong-sheng1

(1.Henan Provincial People's Victory Canal AuthorityXinxiangHenan453003;

2.Henan Branch source of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detection LtdZhengzhouHenan450003)

【Abstract】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is one of the largest one water project, through Henan, Hebei, Beijing, Tianjin, four provinces, water main canal of length 1432Km, due to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encountered in complex water supply line lengths, so foundation treatment also varies, the Xinxiang section, respectively, of strong loess of heavy tamping foundation treatment, cement and fly ash gravel pile (CFG pILE), cement soil of replacement and the like. In this paper, three kinds of ground handling processes,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points to start to clarify the specific construction methods.

【Key words】Strong heavy ram;Ioess;CFG pile;Soil cement Replacement

1. 湿陷性黄土夯实地基处理 此方法是反复将夯锤提到一定高度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使地基土密实。施工前,应对所处理地基进行复堪,掌握相关的地质指标,如处理层深度、地下水位和地层含水量等数据。

强、重夯施工工序为:测量放样 取原状土检测 第一遍夯击第二遍夯击第三遍夯击试验检测

1.1工序检验程序。如图1所示,施工过程中应对施工方法、施工工艺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发现违规行为要及时整改。对可能影响质量的问题及时指令施工单位采取补救措施,对不符合设计指标要求的必须进行返工处理。

图1工序质量控制工作程序框图 1.2强、重夯处理湿陷性黄土的技术标准。

(1)满足处理深度范围内土层的湿陷系数应小于0.015的规范要求。根据设计标准强夯参数为:单击夯击能2000KN.m,锤重20t,底面直径2.5m,落距10m。夯击数及遍数为10击4遍,第一遍按正三角形布置,中距6.5m,第二遍夯点在第一遍之间布置,第三遍满堂布置,最后一遍夯锤落距可降至4~6m。各遍夯击间隔3~4周。

(2)重夯参数分为两种:当夯击能为270KN.m时,锤重3t,夯锤落距9m,夯底直径1.4m;当夯击能为180KN.m时,锤重3t,夯锤落距6m,夯底直径1.4m。施工时,夯击自处理起始桩号顺次向后进行,设计采用4击3遍,各遍夯击时间间隔1~3周。

表1强、重夯地基质量检验标准项目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单位 数值 检查方法主控

项目 1 地基强度 设计要求 2 地基承载力 设计要求一

目 1 夯锤落距 mm ±300(强夯)

±150(重夯) 钢索

设标志 2 锤重 Kg ±100(强夯)

±50(重夯) 称重 3 夯击遍数

及顺序 设计要求 计数法 4 夯点间距 mm ±500(强夯)

±1/12夯锤直径

(重夯) 用钢尺量 5 夯击范围(超

出基础

范围距离) 设计要求 用钢尺量 6 前后两遍

间歇时间 设计要求 1.3强、重夯施工前,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下构筑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高,清除表层的腐质土层,整平场地,测量复核施工范围。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应优先采取降低地下水措施,或铺填一定厚度的松散性材料,使地下水位低于坑底面以下2m,坑内和场内有积水时应及时排出。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对临近建筑物或设备产生有害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采取挖隔振沟防振。

1.4在夯实处理范围内分别选择有代表性不小于400m2的场地进行现场试验,以确定具体的强、重夯设计参数。开始夯击试验或夯击施工前,检查夯锤重、夯锤直径、落距、夯击范围和夯点间距,做好施工记录。

1.5强夯施工时,按照设计点位夯击,施工进行到满堂夯时,夯印互压1/3夯锤直径。重夯施工只采取满堂夯。强夯施工设计点位夯击完成后,相对地平测量夯沉量,记录夯击次数。在测量夯沉量时,测点应固定布置在夯锤顶面靠近中心附近并做明显标志,以保证夯锤在少量倾斜时测量误差最小(夯锤的倾斜角度不得大于30度)。测量仪器应设置在距夯点距离大于30m的地方,以减少仪器的振动。

1.6设计点位夯击的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强夯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重夯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20mm;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

1.7强、重夯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1的规定。

2.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复合地基处理

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等混合料加水拌合而形成的复合地基。

2.1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施工前,测量复核施工范围,检查施工范围的清理和整平工作是否达到要求。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试验室配合比试验,施工时按配合比配制混合料。混合料建议采用:水泥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碎石采用一级配;砂含泥量小于5%;粉煤灰袋装Ⅱ级或Ⅲ级粉煤灰。

2.2施工前做试成桩试验。通过试成桩检验地质条件是否与地质报告相符、复合地基设计参数是否合理等内容。试桩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施工参数,确定混合料的塌落度、拔管速度,确定最终的成桩工艺。试成桩应在需要地基处理的部位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进行试桩,每处试验桩数不少于1根,并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要求进行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

2.3对于地下水位较高,特别是承压水能将砂浆带走,造成CFG桩缩桩或断桩,施工时须降低地下水水位。

2.4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成桩施工在钻至设计深度后,应准确掌握提拔钻杆时间,混合料泵送量应与拔管速度相配合,遇到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层,不得停泵待料。施工须注意桩管提升速度,太快或太慢都会造成桩体强度不均匀。桩端达到设计高程后,应打开钻头泵送混合料,严禁将钻杆提升后打开钻头,泵送混合料。

2.5在施工中应注意的其它问题:施工桩顶标高须高出设计桩顶标高0.5m以上。成桩过程中,抽样做混合料试块,每台机械一天应做一组(3块试块,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标准养护,测定其立方体抗压强度。冬季施工时混合料入孔温度不得低于5℃,对桩头和桩间土应采取保温措施。清土和截桩时,不得造成桩顶标高以下桩身断裂和扰动桩间土。褥垫层铺设宜采用静力压实法,当桩间土的含水量较小时,也可采用动力夯实法。夯填度(夯填后的褥垫层厚度与虚铺厚度的比值)不得大于0.9,施工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桩位偏差不大于0.4倍桩径。

2.6做好施工记录,如桩孔放样位置、桩孔直径、桩孔深度、混合料灌注量,并准确记录每根桩的成桩时间,施工结束后检验成桩的质量及复合地基承载力。

2.7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质量检验标准见表2。

表2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质量检验标准项 序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单位 数值 检查方法主控

项目 1 原材料 设计要求 查产品合格证书或抽样送检 2 桩径 mm -20 用钢尺量或计算填料量 3 桩身强度 设计要求 28d试块强度 4 地基承载力 设计要求 按规定的办法一般

项目 1 桩身完整性 按桩基检测技术规范 按桩基检测技术规范 2 桩位偏差 满堂布置≤0.40D

条基布置≤0.25D 用钢尺量,D为直径 3 垂直度 % ≤1.5 用经纬仪测桩管 4 桩长 mm +100 测桩管长度或垂球测孔深 5 褥垫层夯填度 ≤0.9 用钢尺量注:1.夯填度指夯实后的褥垫层厚度与虚体厚度的比值。2.桩径允许偏差负值是指个别断面。 3. 水泥土换填质量控制

水泥掺量质量比为10%:15%,水泥选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土料粘粒含量为10%~30%,塑性指数7~17,有机物含量不大于5%,水溶盐含量不大于3%,严禁采用膨胀岩土。土料粒径不大于50mm,且不含杂质。

3.1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施工前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对质量控制工作进行交底,熟悉施工图纸、设计技术要求等相关规范、规程和标准,参加图纸会审掌握设计意图,了解水泥土换填的施工工艺。熟悉已批复的水泥土换填试验方案、试验成果、施工方案等,审查水泥土换填所使用的机械检验合格证明及有关人员特殊工种上岗证书。对所处理地基进行复勘,获取相关的地质指标,如处理层深度、地下水位和地层含水量等指标。

3.2水泥土换填施工步骤。施工准备(包括原材料检验、水泥土拌合料掺合比例检查、最大干密度试验和现场碾压试验、载荷试验与检测)施工测量放样基面清理铺筑碾压施工检测验收。

3.3试验检测内容。水泥标号、初凝和终凝时间及水泥的其它常规检查项目;混合料应检查配合比、铺料厚度、碾压遍数、每层碾压完成后压实度。

3.4施工前要进行载荷试验,提交试验报告,在试验报告中详细描述试验过程,施工工艺,所掺土料、水泥土混合料的粘聚力、内摩檫角、含水量、容重等物理性质,根据试验结果确定调整配合比。

3.5水泥土换填分层施工,压实度检测也必须分层进行,在每层的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后填铺上层土。检测范围压实度检测为每50~100m2不应少于1个检测点;采用载荷试验检验垫层承载力,每个单元工程不宜少于3点;渗透系数检测为每单元工程一组。

3.6水泥土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3规定。

表3水泥土地基质量检验标准项 序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单位数值 检查方法主

第6篇:夯实常规管理范文

【关键词】混凝土;夯扩灌注桩;施工过程;问题;措施

混凝土夯扩灌注桩是现场浇制桩中的一种,是为提高单桩承载力,而使桩尖扩大,以增加桩端承载面积和夯实挤密桩端地基土的方法。夯扩灌注桩以桩端扩大头承载为主,以桩身侧磨阻力为辅,是以沉管灌注桩及暴扩桩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桩基,有技术可靠,造价经济,施工简便的特点,并逐步成为我国在桩基础工程中的主流桩型。

作者现结合高安市永生东郡4号楼桩基实例,简要介绍一下混凝土夯扩灌注桩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1 工程概况及准备工作:

该工程为六层底框结构住宅楼,建筑面积5253m2,地处高安市城北地区,扩建工程所处位置地下水埋深0.5~0.8m,由于该地区地下水位较高,而且浅层土质较软弱,经过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决定采用混凝土夯扩灌注桩基础。

2 混凝土夯扩灌注桩施工工艺是:

(1)定桩位线:放线人员依据规划放线,经监理验线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2)移桩基就位,锺击成孔:使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对挤,将桩机内外管同时锺击进入预定标高;(3)提起内管,灌注一定量的混凝土;(4)将外管上拔设计规定高度,放入内管,进行锺击复打,在桩底部形成一个类似球形扩大头,增加桩体的端承力;(5)在锺击作用下,使外管同步沉入规定设计高度;(6)内管拔出;(7)灌注桩身部分混凝土,先灌注砼至钢筋庞底标高,放入钢筋笼,再继续灌注满混凝土;(8)将柴油锺和内管的重量压在管内混凝土上面,拔起外管,边拔边压。

3 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

混凝土夯扩灌注桩和其它的桩型一样,质量不易控制,施工中容易发生缩颈(桩身截面局部缩小)、断桩、局部夹土、混凝土离析和强度不足等事故,打桩时对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产生挤土效应。

3.1 缩颈。产生的主要原因:缩颈常发生在软硬土层交界处或软弱土层处,打桩时在这些地方引起的孔隙水压力大,且侧压大小不一;如在地表不深处发生,则还与管内混凝土量少,坚向压力小有关。控制措施:(1)认真控制拔管速度,结合地质勘察报告资料实行分段控制。对一般土质控制在不大于1m/min,对软硬土层交界处或软弱土层中的拔管速度控制在不大于0.8m/min;(2)管内混凝土量必须略高于地面,保持有足够的重压力,使混凝土出管扩散正常。一般灌注的充盈系数(指实际混凝土用量与按桩径和桩长计算得出的体积之比)应达1.10~1.15;(3)拔管时遵守“慢抽密击”或“慢抽密振”的原则;(4)施工中,应派专人经常测定混凝土落下情况(可用浮标测定法),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可用复打法处理。

3.2 断桩。产生的主要原因:断桩常发生在地表下2~3m处,主要是由于临桩或其它振动作用产生的水平推力以及由各种原因使土体向上隆起形成作用于桩身的拉力所造成的。控制措施:(1)锺击或振动沉管成桩时应按桩基施工顺序依次退打,当桩中心距小于4倍桩直径时,宜采用跳打法,空出的桩须待已完成的临桩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60%以后方可施工,以减轻对临桩的挤压力;(2)一个桩基范围内的几根桩,应在当天内打完;(3)混凝土终凝不久,强度还低时,要注意保护好现场,尽量避免振动和外力干扰。(4)注意调整混凝土坍落度过小,形成脱空断桩的现象。

3.3 局部夹泥。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方面由于混凝土骨料粒径过大,和易性差;另一方面由于拔管速度过快。控制措施:(1)混凝土搅拌要均匀,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在8~10cm范围内,混凝土骨料最大粒径为30mm;(2)拔管时,要“慢抽密击”或“慢抽密振”;(3)桩体底位2m采用反插法施工,护筒提出后,用软轴振动棒振捣密实,加强施工连续性。

3.4 夯扩头比设计的不足或超大。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方面由于夯扩投料过多过少所致;另一方面由于夯扩施工工艺没有按施工规范进行,上拔高度过大所致。控制措施:(1)首先进行试夯扩,根据夯扩情况,计算夯扩头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桩管入土深度控制一般以试成桩时相应的锺重与落距所确定的贯入度为主,以设计持力层标高相对照为辅。在施工过程中,根据规范要求计算出夯扩料投料高度,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不得随意增减。(2)严格控制外夯管上拔高度,内外夯管同步下沉量必须达到设计规定高度,一般控制在0.3m,使夯扩头混凝土同土层挤压密实。

3.5 试桩

3.5.1 根据高安市安建岩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以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做为桩基桩端持力层;柱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取2000kpa;桩端进入持力层内0.5米深,桩长约6~12米。

3.5.2 桩身砼强度等级为C25,桩护壁砼强度等级为C25,承台砼强度等级为C25。

3.5.3 混凝土主筋保护层厚度:桩为50mm,承台为50mm。

3.5.4 桩基施工及静载试桩必须严格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的有关规定进行,桩身表中各符号含意详赣97G309第15页,桩护壁详见赣97G309,本次静载试桩数量为三个。

3.5.5 对桩做破坏性试验或堆载重量压至1000KN并提出相应数据。

3.5.6 浇筑混凝土时不得对预埋的电线产生破坏。

3.5.7 静载试桩的桩位详试桩布置图。

3.5.8 在做静载试验之前应做小应变检测。

3.5.9 试桩顶应做承台,详承台平面示意。

工程全部完工以后,应经中间验收合格并向设计单位提工桩位竣工平面图,沉桩施工记录,动载测试报告等必要的资料,经复查认可,还需凿除桩顶疏松混凝土,并调直伸入承台之锚拉纵筋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4 结语:

第7篇:夯实常规管理范文

关键词:建筑基础土方施工工艺

在建筑工程中,基础土方的施工时整个地基工程的重要施工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层、超高层、大跨度建筑迅速崛起,在建设过程中也占有非常大的面积,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要开挖较深的基坑,这样才能够保证地基工程以及整个建筑工程的稳定性与质量。然而,土方的开挖确实一项极为复杂的工序,尤其是在一些软土地区,施工难度也无形加大,在施工中极易出现安全事故,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设计人员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没有对施工现场中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至于工程施工难度大,易出现安全事故;另一方面是由于施工人员在进行基坑支护的过程中没有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在土方开挖过程中不合理的施工,或者是没有设置相应的排水设施,以至于在施工中难度加大,存在各种安全隐患以及质量问题。所以在基础土方施工过程中,设计师一定要对其认真的设计,将所有影响因素考虑在内,然后施工人员按照合理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这样才能够有效的缩短施工工期,使工程顺利的进行。

一、浅析建筑基础土方施工方法

(一)回填土施工方法

1.人工夯实方法

(1)在开挖的基坑中填充土料的过程中,需要采用机械设备对其进行压实处理,然而有些地方由于面积过小,机械设备不能对其压实处理,那么施工人员可以采用人工夯实方法将土料压实,使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2)如果填充的土料厚度没有超过25cm,那么施工人员可以采用蛙式打夯机来将土料进行压实处理,并且在压实过程中,每一层都需要压实3遍以上。另外,在填充土料的过程中,尽量是基坑保持平整状态,这样才能够保证打夯机对土料进行均匀的压实,保证其稳定性。

(3)在采用人工夯实方法来对土料进行压实处理的过程中,需要求土料的厚度不超过20cm,在压实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需要保证土料填充的地方平整;其次在压实过程中需要按照规定的方向进行,保证每一层的密实度;最后在夯实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从四周开始,逐渐向中间夯实,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土料的密实度,保证其稳定性。

(4)对基坑填充土料之后还应该对事先预留好的管沟进行相应处理,填充一定的土料,在夯实过程中,首先需要采用人工夯实法来对周围的土料进行夯实处理,夯实过程中,应该从管道的两边进行,等到管道的顶部的夯实土料达到50cm之后,施工完毕。如果施工人员在采用机械夯实法不会使管道受到损害,这种办法也是可行的。

2.机械压实方法

(1)为保证填土压实的均匀性及密实度,避免碾轮下陷,提高碾压效率.在碾压机械碾压之前,宜先用轻型推土机推平,低速预压4遍--5遍.使平面平实。采用振动平碾压实碎石土应先静压而后振压。

(2)碾压机械压实填方时,应控制行驶速度.一般平碾和振动碾不超过2km/h,并要控制压实遍数。压实机械与基础管道应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将基础、管道压坏或使之位移。

(3)用平碾压路机进行填方压实.应采用薄填、慢驶、多次的方法,填土(素土、灰土、碎石土)厚度均不应超过25cm-30cm,每层压实遍数6遍~8遍,碾压方向应从两边逐渐压向中间,碾轮每次重叠宽度约15cm-25cm.避免漏压。运行中碾轮边距填方边缘应大干5mm。以防发生溜坡倒角。边角、边坡边缘压实不到之处.应铺以人力夯实或小型夯实机具配合夯实。压实密实度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应压至轮子下沉量不超过1cm-2cm为度。

(4)平碾碾压一层完后应用人工或推土机将表面拉毛土。层表面太干时,应洒水湿润后继续回填。以保证上、下层结合良好。

(二)填土压实方法

1.碾压法

碾压法也就是通过带有滚轮的机械设备来对土料进行压实处理,使土料的密实度达到设计的要求。一般来说,碾压机械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平碾;另一种是羊足碾。所谓平碾也就是一种自行式压路机进行,这种压路机主要是通过内燃机为主要动力,该机械的重量达到615吨。如果在碾压面积比较大的情况下,施工人员可以采用羊足碾进行,经过羊足碾碾压的土料具有较高的密实度,碾压效果极好。羊足碾适用于粘性土料。如果将其运用在砂土碾压中,由于羊足碾会大面积进行碾压,无疑会给砂土的颗粒造成一定的破坏,所以说,羊足碾不适用于砂性土料。

2.夯实法

夯实法是利用夯锤自由下落的冲击力来夯实土壤,使土体中缝隙被压缩,土粒排列得更加紧密。夯击式中除人工使用的石夯、木夯外.机动设备中有夯锤、夯板、风动夯及蛙式夯等。夯实法适用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碎石类填土地基的深层加固。

二、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一)场地积水

由于场地平整面积过大、填土过深、未分层夯实;场地周围没有做排水沟,截水沟等排水设施,或者排水设施设置不合理,排水坡度不满足要求:场地周围没有做排水沟、截水沟等排水设施,或者排水设施设置不合理,排水坡度不满足要求以及测量误差超过规范要求等原因,而导致场地内在平整以后出现局部或大面积积水。场地回填土按规定分层回填夯实,要使土的相对密实度不低于85%。其对应的治理方法为:

1. 明沟排水法

沿场地周围开挖排水沟,再在沟底设集水井与其相连,用水泵直接抽走《排水沟和集水井宜布置在施工场地基础边净距0.4m以外.场地的四角或每隔20-30m应设1个集水井)。

2. 深沟排水法。

如果场地面积大、排水量大,为减少大量设置排水沟的复杂性,可在场地外距基础边6-30m开挖1条排水深沟,使场地内的积水通过深沟自流入集水井,用水泵排到施工场地以外沟道内。

(二)填方土出现橡皮土

由于使用了含水量比较大的腐植土以及泥炭土或者粘土、亚粘土等原状±土料回填。打夯以后,基土发生颤动,受压区四周鼓起形成隆起状态(土体体积未变化)土体长时间不稳定。其对应的预防措施为:

1. 现场鉴别,要求回填土料“手握成团、落地开花”。

2. 回填前,不允许基坑内有垃圾、树根等杂物、清除基坑内。积水、淤泥。其对应的治理方法:

(1)如果土方量很小,挖掉换土,用2:8或3:7的灰土(雨冬期不宜用灰土,避免造成灰土水泡、冻胀等事故)、砂石进行回填。

(2)如果面积大,用干土、石灰、碎砖等吸水材料填人橡皮土内。

(3)如果工期不紧,把橡皮土挖出来,晾晒后回填。

第8篇:夯实常规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填方路基;填筑;新技术

1前言

填方作为公路工程施工中工程量大、投资多、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但其重要性又往往被施工人员所忽略。特别是随着公路建设的高速发展,公路建设常常需要进行高填方路堤施工,不注意总结经验和施工方法的路基施工, 往往容易产生路基下沉、边坡滑塌或路基开裂等质量病害,严重地影响到公路建设工程的质量。因此,笔者拟结合施工中的经验,针对高填方路基易产生质量病害问题,分析原因,探讨如何进行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

2高填方路基产生的质量病害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高填方路基施工完工之后,长时间的经历汽车重复荷载的压力作用,会产生一些路基的整体下沉与局部下沉的问题。尤其是在填挖方接头处,路基下沉就特别突出。由此看来,高填方路基的稳定是与边坡高度有关,也与路基填料、性质、边坡坡度、地基性质、水文状况、路基压实机具、施工方法等密切有关。对于高填方路基的施工,即使施工队伍素质较好、设备齐全、施工管理和技术管理严密、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并能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正常施工,但高填方路基是放在半无限体上的线性工程,由于所处的环境千变万化和工程地段的水文地质情况错综复杂, 加上暴露在野外环境中作业, 路堤上的密实与自身固结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常年遭受重复荷载的作用,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和工程完工后的车辆营运阶段,就容易产生较多的质量病害,且难处治。对上述质量病害的产生的原因分析起来,大体有如下几点。

一是设计原因产生的。设计上没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地对高填方路基作特殊设计,或未进行稳定性计算。而是按一般路基进行设计,致使路堤质量达不到高填方路堤的质量要求而埋下质量隐患甚至产生质量病害。而且施工工艺、填料等未作特殊要求说明的路段,当工程施工过程中或工程完工后,高填方路基将会有较大整体下沉或局部沉陷,从而影响到公路的正常使用。

二是施工原因产生的。施工时没有很好的处理基底,而造成其承载力不足,产生路堤下沉或开裂等质量病害;路基施工未能严格执行《施工规范》,违规施工,使用非适用性填料,填料超厚,压实度不合格,压实机械不合理,压实宽度不足等都可能造成路基松软,强度不均匀,而造成路基沉降、边坡滑塌或出现路堤表面开裂。

3高填方路基施工工艺

高填方路基施工常采用挖掘机及装载机装车,大吨位自卸汽车运输;采用分层填筑、分层压实的施工方案。

1 )施工前先填筑试验段。施工前选择一长度不小于2 0 0 m的填方地段作为试验段,以取得压实设备的类型、最佳组合方式、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工序、每层材料的松铺厚度、材料的含水量等有关数据以指导施工。

2 )施工前准备工作:人员、材料及机

械设备准备、路基放样、路基清表、路基填前碾压。

3 )填方区上料: 按每层松铺3 0 c m 厚度计算卸料密度, 由远及近进行卸料,一层料卸完后,即停止卸料,进入摊铺和整平阶段。

4 )填方的整平: 按层厚3 0 c m 的松铺厚度、采用自重3 0 t 以上大型履带式推土机初步摊平,再用平地机进行精平,并按照设计的横坡施工,以利于排水。对机械无法到达边角采用人工找平。

5 )填方的碾压: 碾压采用振动式压路机, 压路机的行驶速度控制在4 k m /l a之内,先静压一遍,然后振动压实三遍,最后再静压赶光。碾压时直线段由两侧向中间,小半径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纵向进退式进行,横向接头重叠0.4 m~0.5 m,纵向碾压轮迹重叠1

m~1.5 m,碾压不到之处,用小型机械配合夯实。做到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均匀。

4高填方路基施工的新技术、新工艺

4.1 强(重)夯技术在高填方路基施工中的应用

1 )强夯原理。地基处理的目的是改善土的性质和结构,减小土的渗水性、压缩性,控制其湿陷性的发生。强夯法就是针对湿陷性黄土的特性,采用起重机将大吨位的夯锤提升到一定高度,使其自由下落, 通过对地基施加很大的冲击能, 使地基强度提高,土的压缩性降低,消除黄土的湿陷性,以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重锤冲击致使土颗粒破碎或产生水间的相对动,使微结构破坏,从而使孔隙中气体迅速排出或压缩,孔隙体积减小,从而形成较密实的土体结构。

2 )施工方法。a:原地面采用强夯处理。对Ⅱ级自重湿陷性黄土路段或填方大于8 ITI路段采用强夯处理,强夯单点夯击能大于1 000 kN•m,采用1.6倍锤径左右的点距,以梅花形夯击,单点夯击次数第一遍不少于4击,第二遍不少于5击;以最后2击平均沉落量小于5 c m控制单点夯击次数;第三遍采用夯击能为5 0 0 k N • m满面夯实,每点夯击3击~4击,处理范围为路基坡脚以外3 m内。

b:重夯施工。每填筑3 m高路基,进行重锤满面夯实一次。重锤施工单点夯击能6 0 0 k N • M,以最后一击夯沉量小于2 c m控制单点夯击次数。

3 ) 强( 重) 夯施工检验和质量控制。a : 将地表杂草、树根、腐殖土清除干净,原地推平后压实并测量原地面压实度。b:在整平场地上,按夯点布置图布置夯点,夯点位置应准确测放,标明位置,方可施工。c:夯前应对锤重及落距进行标定,夯击时严

格按照设计确定参数及标准进行。d:现场使用S 3水准仪测量夯沉量,同时做好强夯过程中的测量记录工作。

4 )强夯处理结论。a:E t.土的天然含水量在低于塑限含水量的1%~3%,且接近最佳含水量时,强夯效应最好。b:湿陷性黄土夯实到一定程度,夯实遍数对加固深度影响较小。c:在夯沉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消除黄土湿陷性,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

4.2 土工格栅在高填方路基施工中的应用土工格栅是以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为原料, 经特别的挤压、成板、冲孔过程后再纵向、横向拉伸而制成, 均匀荷载分布,具有较高的双向拉伸模量和抗拉强度,较高的抗机械破坏能力、耐久能力。土工格栅运用在路基纵向填挖交界处及地面坡度陡于1:3.0路段处,其加铺在路床顶及路床顶以下1 5 0 c m处,每幅工格栅相接部位重叠复压2 0 c m,并用锚钉加固,其间距为1m,均匀分布。土工格栅有提高路基整体稳定性,防止路面反射裂缝,延缓反射裂缝的发生和发展,增强路基承载力,延长路基使用寿命,施工省时省力等作用。土工格栅由于其具有优良的抗拉力学特性、稳定的质量和施工方便等特点,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在公路工程建设领域。在我国公路建设中,更多地选用土工格栅来进行高填方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加固,有效地改善了高填方路基

整体失稳的技术难题。目前土工格栅不仅用于路基工程,而且在大中小修路面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其效果良好。

第9篇:夯实常规管理范文

【关键词】进度控制;实际应用

前言

总所周知,监理工程师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主要工作可以归纳为三控两管一协调。所谓“三控”,即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其中进度控制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日常工作的核心任务。这个核心任务完成的好坏,多数时候决定着工程的“成败”。本文以铁岭地区商业储备库土石方工程监理工程师进度控制实例来阐述进度控制方法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在铁岭地区商业储备库土石方工程施工过程中,正是监理工程师根据工程实际状况,合理运用工程进度控制手段,在常规控制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此工程的特殊情况创造性的采用“加权平均剩余日均需完成工程量”的方法,有效实现了对本土石方工程的控制性工程――强夯工程的进度控制。进而实现了业主对整个商业原油储备库土石方工程工期的预定目标。

1 要做到进度控制,常规方法通常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1.1 编制工程进度计划在项目实施之前,必须事先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科学的进度计划。在制定工程进度计划时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使进度计划尽量符合变化后的实施条件。在了解和熟悉图纸基础上,根据合同要求编好工程进度计划。为了搞好各相关专业的配合,在编制进度计划时要请各专业技术人员一起参加。根据进度计划配置人数、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使投入的人力、设备、周转材料确保工程进度。

1.2 编制各个阶段的进度计划。为了确保总工期目标,必须实行分段控制,根据总进度计划制订月计划、旬计划(周计划),用旬计划保月计划,用月计划保总计划,制订计划时一定要留下余地。

1.3 实施动态控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依据变化后的情况,在不影响总进度计划的前提下,对进度计划及时进行修正、调整。

1.4 材料要保证供应。甲供和施工单位自行采购材料要保证供应,监理部要及时做好材料进场检验。甲供和施工单位自己采购材料,在规格、品种、质量和数量上都要满足工程质量和进度的要求。

1.5 提高劳动效率。提高工效可以在不增加成本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因此,要采取一切能够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工效的激励政策,对提高工效的职工在经济上给予一定奖励。

2 铁岭地区商业储备库工程实际情况

工程运作初期,业主的节点任务目标把土石方工程工期排定在2007年7月初至2008年的1月底。即便如此,在工程真是开工之前,所有参建施工单位对工期目标也都抱有疑问。尤其是强夯施工队伍,提出在其以往施工中,没有对工期有过如此“不切实际”的安排。

针对这些实际情况,监理工程师首先按常规方法编制了程进度计划及详细的阶段施工计划。可就在工程于2007年8月1日正式开工后不久,业主出于对国家原油商业储备库整体工期的考虑,要求将土石方工程工期提前,在2008年前完成原定土石方施工任务的同时完成两到四具10万立方米原油储备罐的基础钢筋混凝土环梁施工、场区内所有土石方挖填施工及场区南侧护坡整形施工。至此,这个“不切实际”的工期计划彻底变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3 针对工程实际情况监理工程师对进度控制方法的特殊应用

面对如此之大的工程量和工期调整,监理工程师认识到光凭以往的常规进度控制方法很难完成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必须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采用特殊的控制方法,以实现对本工程的进度控制。因此,针对本工程强夯施工特点的控制法在本工程中应运而生,并很好的完成了对强夯施工进度的控制。

强夯施工,由于其施工机械笨重、陈旧,施工效率极其低下。使得施工人员及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已经形成固有的施工理念,几乎没有施工进度控制意识;施工单位基本是每天能夯几锤是几锤,遇到任何机械故障无论大小当天停工,每日上午8时开工下午17时收工,施工过程根本没有进度控制的任何依据;对已编制的进度节点计划,没有施工人员能提出任何肯定或者否定的意见;整个施工过程,没有可控目标。

本工程强夯施工分为8000KNM和3000KNM两个能级,其中8000KNM需使用40吨锤的大型夯机完成,而3000KNM除了使用大型夯机外,使用18吨锤的小型夯机也可完成任务,为了便于统一管理,同时也是针对强夯施工的施工特点,监理工程师除了应用各种常规进度控制方法外编制了一种核心控制方法,“加权平均剩余日均需完成工程量”控制法。

具体实施为:以每日节点时间后的剩余工程总量加权平均至剩余工期天数,再加权平均至具体夯机。这样,很容易得出当日以后每天平均每台夯机需要完成的具体点数,再根据现场实际夯机布置情况及夯机吨位反向加权可得出每台夯机每天的实际需要完成的夯点数量。如每天都能超额完成既定目标,那么以后日均的计划任务量将会逐步减少,反之,之后日均的加权平均剩余日均需完成工程量就会越来越多。如果加权平均剩余日均需完成工程量越来越小,监理工程师需考虑给当前机组增加任务量;而为加权平均剩余日均需完成工程量越来越多的机组寻找原因,解决不能完成任务量的问题。

这样,每天早上开工时每个夯机机组都可以从监理工程师手里得到其机组的“加权平均剩余日均需完成工程量”即其当天需要完成的任务量,以便每个夯机机组都能够明确自己当天的任务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4 特殊进度控制方法为核心,辅以常规控制方法,真正有效的实现了预期进度目标

监理工程师在针对本工程实际特点应用“加权平均剩余日均需完成工程量”的核心进度控制方法的同时,还结合了常规进度控制方法:

4.1 重新根据变更后的业主要求编制工程进度计划,并根据现场实际的夯机分布情况及每台夯机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计划编制。在编制工程进度计划时充分进行了预见性和前瞻性的考虑,使进度计划尽量符合变化后的实施条件。同时对土石方队伍和各强夯机组之间的配合进行统一编排,充分利用平行作业面进行交叉作业,还根据统一的进度计划配置各施工队伍的人员、设备及机械,使投入的人力、设备、机械等确保工程进度。

4.2 编制各个阶段的进度计划。为了确保总工期目标,编排了详细的分段控制目标,根据总体进度计划制定了详细的月计划、周计划及日计划,做到月计划、周控制、日落实。

4.3 实施动态控制。也就是本工程进度控制的核心方法,“加权平均剩余日均需完成工程量”控制法,做到每日变化下一工作日进度计划,真正实现了对强夯施工进度的实时控制。

4.4 施工单位的设备机具配备要能够满足工期计划要求。根据强夯施工特点及现场场地实际情况,对各施工单位的设备机具配备及到场时间监理工程师都给出明确要求,以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能够按要求完成既定进度计划为最终目标。

4.5 提高劳动效率。监理工程师也鼓励施工单位要采取一切能够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工效的激励政策,对提高工效的强夯机组在经济上给予一定奖励。

5 以控制方法为手段,成功改变施工单位陈旧施工理念,是此案成功的关键

以上所诉就是铁岭地区商业储备库土石方工程中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进行进度控制的实例。以常规进度控制方法为辅,通过特殊进度控制方法为手段改变施工单位固有的陈旧施工理念,应用创造性的管理方式成功的使铁岭油库土石方工程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内,共完成土石方挖填155万立方米,强夯面积14万平方米。通过合理的施工安排不但完成了原计划的土石方工程,还在冬季到来之前完成了四具10万方原油罐的基础钢筋混凝土环梁施工任务,在最不利的雨季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国建设报》

[2]《建设监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