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夯实政治理论根基范文

夯实政治理论根基精选(九篇)

夯实政治理论根基

第1篇:夯实政治理论根基范文

自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梦想。这一梦想的实现,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由历史和人民做出的选择。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外敌入侵和国内封建地主阶级的压制,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等都采取了行动,试图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可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率领中国人民进行人民战争,最终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之后又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带领人民不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带领人民走富裕之路。历史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新世纪新阶段,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复杂和严峻的,也面临着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的危险。党要担负起中国梦实现的领导地位,就必须夯实党的领导基础,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需要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学习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的执政骨干队伍和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深化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要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只有有效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才能够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才能够夯实中国梦实现的党的领导基础。

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夯实中国梦实现的经济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会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生产力基础始终是根本。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美好的理想,如果没有物质基础作为强大支撑,最后也只能沦为空想。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在现有国情情况下,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需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夯实其经济基础。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基础。

在具体实践中,如何夯实中国梦实现的经济基础呢?答案是必须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和扩大开放。历史证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仍然要进行商品生产,发展市场经济。我们已经置身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多种公有制实现形式,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活力。同时,还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保证非公有经济和国有经济之间能够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完善和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努力把国民经济的蛋糕做大做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夯实物质基础。

三、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夯实中国梦实现的政治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健全和完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实现的政治基础。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此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些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也为人民当家做主提供了制度保障。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夯实其政治基础。具体来说,就是要健全和完善各种民主制度。首先,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对政府的监督,做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其次,还应当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在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不断拓宽基层民主的范围和途径,保障人民享有更多的民利。此外,还应当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对一些不合理或有弊端的体制应当进行改革或废止,确立新的符合社会实际的政治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梦实现的政治基础,我们应当充分保障人民的民利,为中国梦实现提供民主政治保障。

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夯实中国梦实现的文化基础

文化构成了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中国梦实现的文化基础。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科学进步和文化发展的方针,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方针。倡导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如果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学派和风格,禁止另一种学派和风格,不利于科学和艺术的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既要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又要注重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注重吸收借鉴国外文化成果。此外,还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带动和吸收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文化建设的事业中来,不断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还要在全社会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引导人们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总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只有努力增强中华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夯实中国梦实现的社会基础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和谐社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和谐是指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有序发展状态,狭义的社会和谐是指社会管理方面的和谐。在这里,主要是指狭义层面的社会和谐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邓小平曾说过,中国人多底子薄,如果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秩序,那就什么也做不成,稳定压倒一切。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需要加强社会建设以维护社会的稳定状态,尤其是要注重社会民生领域的建设,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所在。没有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是毫无意义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相当大的提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就需要解决好人民群众当前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如教育问题、住房问题、收入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医疗卫生等问题。只有努力解决好民生领域的这些问题,让人民群众学有所教、住有所居、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才能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也才能调动起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广泛的社会基础。

六、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夯实中国梦实现的生态基础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准,并不仅仅以经济实力来衡量,还需要看文化、生态等各个因素。生态文明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着生态基础。所谓生态文明,笼统地说,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2篇:夯实政治理论根基范文

思想建党固然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和灵魂,但制度治党也是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条件,是最可靠、最有效、最持久的治党方式。因此,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和要求,必须大力推进党的制度建设,切实将制度治党贯穿于全面从严治党全过程,不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要将制度治党贯穿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全过程,必须着力夯实从严治党的制度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党内制度建设,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据有关方面统计,3年多来,中央出台和修订的党内法规至少有55部,超过现行150多部中央党内法规的三分之一。此外还出台了“党内立法法”和备案程序,编制党内法规制订工作5年规划,并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行集中清理。在不断完善党内法规和制度的基础上,党中央不断强化制度执行的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健全了党内监督体制,严格了责任追究机制,大大强化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基础。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了全面从严治党问题,审议并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准则》和《条例》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这个主题,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充分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经验新成果,并结合新的实践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更好地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准则》和《条例》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的重要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着力夯实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基础的重要标志。

着力夯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基础,前提是要不断完善党内制度法规,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准则》和《条例》的制订并颁布实施,进一步完善了从严治党的制度法规体系,使我们党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为核心的制度法规体系更加健全。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章程》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党规党纪,是党制定其他党内法规的总依据,也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活动和行为的根本遵循。但党章的规定比较宏观,它必须通过中观层次的具体党内法规和制度予以具体化。《准则》和《条例》正是这样中观层次党内法规和制度。《准则》重点规范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它为党的高级干部模范遵守党章党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了基本遵循。《条例》则对党内监督的任务、主要内容、主要对象、监督主体的监督职责、党员的监督义务等作了明确规定,还规定了党内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整改和保障、附则等内容,为确保党规党纪在全党的有效执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提供基本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以及“八项规定”等则是较为微观层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具体规定了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员个体的行为规范以及违反行为规范的责任追究等内容。可见,《准则》的制定和《条例》修订,进一步完善了党内法规和制度体系,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重要遵循。

第3篇:夯实政治理论根基范文

关键词:阶段性 生长干部 思想政治教育

生长干部学员是我军军官构成的主要来源,对其所实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军队的长远发展,同时,由于生长干部学员培养具有阶段性特征,各阶段的思想基础、政治素养、心理特征有所不同,缺乏针对性、一成不变、大而全的思想政治教育可能存在效果预期差的问题,无法满足军队人才思想政治需求。鉴于此,应着力分层次、分重点,合力提升生长干部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一、在“聚”上下功夫,本科前期着重强化身份认同

身份认同是指个人与特定社会文化的认同。当个体进入一个新的文化环境,面临着新的集体身份选择时,必然会产生强烈的思想震荡。那么如何通过有效的教育引领和塑造生长干部学员的思想体系,强化和加速其对于目前特殊身份的认知和趋同就尤为重要。问题在于,生长干部学员从地方高中毕业后考入军校,身份激变,并且在同期毕业的同学中身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使得快速实现身份认同存在难度以及无时不有的阻力。因此,该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的任务即冲破阻力,营造仪式化、符号化军营氛围,以身份认同带动生长干部学员自豪感和使命感的形成。重点或可放在以下两方面:一是“聚”军魂意识。从青年学生向生长干部学员转变,政治合格是首要条件,而多数初入军校的青年学生政治立场和信仰基础模糊且单薄,因此要突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我军性质宗旨和根本职能内容的教育,可以通过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增加课程内容和授课教师的含“军”量等方式,狠抓军队历史使命、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听党指挥、严守纪律的良好军人品格和崇高的价值追求。帮助生长干部学员认清“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问题。二是“聚”服从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学习环境的影响,学员普遍民主意识强,有时会不恰当、无意识地夸大民主的边界,部分学员可能还有不服从管理的情况。因此,一方面要提升科学管理水平、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另外一方面要强化上下级观念,讲清服从意识的重大意义,结合政治工作“三大民主”和民主集中制相关理讲授,厘清民主与服从的关系,强化学员“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思想根基。通过对军魂意识和服从意识的培养,使学员深刻了解其所属的身份特征,自觉将听党指挥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素质,强化身份认同。

二、在“实”上做文章,本科后期着重强化理想信念

本科后期,学员核心的思想政治素质通常情况下已基本建立,学员逐渐开始思考、了解未来毕业后部队工作的相关情况,心理上可能存在着不自信、迷茫、恐惧等问题。此时思想政治教育则需要结合部队工作实际,有重点地夯实学员思想基础使其适应未来工作需要。一是夯实吃苦意识。军人通常工作环境复杂、条件恶劣,时刻面临生死考验,对其身体和心理都提出严重的挑战。因此,吃苦意识是军人意识的重要内容,也是军人“能打仗、打胜仗”的必备思想素质。在吃苦意识培养上,队干部、教员应齐抓共管创造“吃苦机会”,如有效利用日常基础训练、部队参观见学等活动,通过设置科目、增加活动难度等方式,强化吃苦意识、提升吃苦能力,使学员对部队工作、训练、生活的环境、模式、强度能有一个预先的感受和适应。二是夯实血性意识。“有血性”是我军新时期提出的“四有”军人要求的关键一环。而当代生长干部学员多数为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多数未曾经历过重大挫折、挑战和考验,部分人还存在着胆小、怯懦、消极等性格弱点,勇于面对和解决困难的自觉性、坚毅性仍有待提高,应通过榜样激励、挫折教育、实践磨砺等多种手段予以改善。通过吃苦意识和血性意识的培养,使学员对部队工作的难度和强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解胜任工作所必须的思想素质,进而自觉地提升心理韧性和血性,提高不辱使命的能力和信心,为理想信念的强化打下坚实基础。

第4篇:夯实政治理论根基范文

关键词:德夯苗寨 旅游风光带 生态农业 融合开发

湘西德夯苗寨旅游风光带傍着峒河水势延绵十几公里,其开发对张家界至凤凰旅游长廊提升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从生态地带德夯至古城吉首峡谷陡峭、民风纯朴,为当地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的开发与利用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也为湘西德夯苗寨旅游风光带生态农业旅游市场开发提供了广阔前景。

1 国内外关于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开发与产业融合的文献综述

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世界自然基金(WWF)[1]以自然为基础进行研究与定义,而生态旅游协会(ETA)[2]则根据当地环境基础进行研究与定义,然而他们的研究内容归根结底都认为生态旅游是以生态资源为基础而进行有目的旅游活动,同时实现生态价值的旅游资源开发过程。而国内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则从多个角度进行定义,如从生态学角度(卢云亭[3]1996等)、旅游地理学角度(郭来喜、张广瑞2004等);而在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研究中,蒋艳[4](2003)提出社区参与生态农业旅游开发,具体包括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决策与旅游发展的利益分配两个阶段;李琳[5](2003)着眼于人类同其周围自然的和人工环境之间的一种教育关系;王金伟[6](2008)建立了理想的生态旅游分区模式,并试用于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曹瑞祺、寇明婷[7](2010)则结合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发展内涵,通过消除博弈,提出对策来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关于在产业融合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在产业替代性融合与互补性融合的运用研究,湘西民族村寨生态农业旅游既具有民族村寨农业的生态性也具有民族村寨旅游的游玩功能,是生态农业与旅游产业优势互补的产物,同时在产业融合过程研究中的技术、产品、市场三方面的融合也至关重要[8]。总之湘西民族村寨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开发对于湘西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产业融合视角,对湘西德夯旅游风光带的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即生态资源、自然资源、民族文化资源进行融合开发价值探索后,结合湘西德夯旅游风光带的生态环境区间优势,通过时空规划,进行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融合开发,最终实现生态农业旅游扶贫的目标。

2 湘西德夯苗寨旅游风光带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态势

湘西德夯旅游风光带是一条集险、峻、幽为一体的狭长山谷,傍着峒河水势延绵十几公里。峡谷两岸物产丰富,对陡峭的峡谷与朴实的民风以及人文景观的开发与利用为当地实施旅游脱贫奠定了基础。早在1986年吉首市人民政府将这里开发成为风景名胜旅游区,1987年正式实施对外开放,2005年12月被确认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近几年来,随着湘西苗寨景区的旅游业的发展,德夯苗寨的餐饮、住宿、旅游产品服务项目迅速兴起,由原来的贫穷落后山寨,变成今天与全镇各村相比,相对较富裕的德夯新村。在2006年吉首市把德夯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2009年被评为湖南省农业旅游示范点;2012年吉首开始走“谷韵吉首”的旅游品牌路线,因此在湘西德夯旅游风景带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市场前景广阔。根据2010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湘西旅游发展生态环境区空间划分”的划分情况来看(如表1),德夯苗寨的生态环境发展被划分为协调控制区级别,是民族民俗风情旅游资源重点开发、规划的对象,因此吉首至德夯旅游风景带的民族村寨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的规划具有良好的先天资源优势与政策优势。

政府机构对于生态环境区域空间的划分是基于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而德夯苗寨、古城吉首属于生态环境协调控制区域,在实现核心自然区域保护与自然区域的引导,起到缓冲与防护作用。近几年来,湘西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开展各种旅游活动,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也逐渐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民族村寨生态旅游项目:以农家乐为主的休闲度假型旅游项目,如凤凰县的金凤凰山庄、龙山县农夫果园休闲农庄;以古镇休闲度假型为主的旅游项目,如凤凰历史文化名城、芙蓉镇、黄丝桥古城等;以民族文化为主的体验型项目,如吉首市矮寨镇德夯苗寨民俗文化村、湘西明珠休闲度假村;以高科技生态农业为主的观光型旅游项目,如古丈背篓茶苑、花垣县湘西武陵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民族村寨生态旅游类型,这些项目极大地促进了湘西村寨经济的发展。

3 湘西德夯苗寨旅游风光带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分类与价值探索

3.1 湘西德夯苗寨旅游风光带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分类 湘西民族村寨生态农业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甚至以牺牲部分经济体的利益为前提来发展旅游经济,这些开发活动往往会对村寨生态产生灾难性破坏,譬如民族村寨旅游开发造成的原有民风的破坏,导致古村落出现了风貌不存、民风渐易等令人堪忧的现象,因此需要对湘西德夯苗寨旅游风光带生态农业旅游资源价值进行分类,利用生态农业技术来弥补村寨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应对湘西德夯旅游风光带的生态农业旅游资源状况进行分析(如表2),然后对其旅游开发价值进行是识别,才能开发出合理的产品类别,以便更好的实现湘西德夯旅游风光带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融合开发。

3.2 湘西德夯苗寨旅游风光带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融合开发价值探索 湘西德夯苗寨旅游风光带的生态农业资源物种丰富,品类齐全,融合开发价值潜力巨大,特别是在对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实现了资源互补作用,同时在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融合开发的产品类别上,可以开发成文化体验产品系列、康体运动产品系列、休闲度假产品系列等(如表3),这些旅游产品系列刚好实现了湘西德夯苗寨旅游风光带的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融合开发的价值。

根据湘西德夯苗寨旅游风光带的旅游资源状况与民族村寨生态农业产业融合的类别进行分析,利用互动性研究,在湘西德夯苗寨旅游风光带沿岸的生态农业资源、民族村寨旅游资源、自然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开始开发出一些新的旅游项目。根据湘西自治州的发展规划与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需求,可以结合产业融合理论,将生态农业旅游、民俗文化旅游、自然/人文旅游融合在一起,打造出一款核心旅游产品,实现湘西德夯旅游风光带的旅游价值的提升(如图1)。

融合开发互动结果

湘西德夯苗寨旅游风光带在生态农业资源、自然资源、民族村寨旅游三者之间的共同开发与互动作用之下,开发出核心旅游产品,即生态农业旅游项目,如民族村寨生态农业旅游,包括野生花卉植物展、苗族原生态鼓舞晚会、野生动物科普普及活动等这些新的旅游项目;民族村寨民俗文化体验活动,包括苗族原生态鼓舞晚会、苗族文化博物馆、苗寨药物展览园等。通过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融合开发的旅游项目不尽实现旅游资源开发的价值,也满足了旅游消费人群多样化的需求,对于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旅游消费人群的完美追求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4 湘西德夯旅游风光带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融合开发的时空规划

4.1 做好时间规划,循序渐进,确保旅游目的地生态安全 打造民族村寨生态农业旅游大峡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因此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融合开发需要以保护生态安全为准则。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做三个“三年”规划期。第一个“三年”,是为民族村寨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融合开发做前期准备,主要包括政府规划,村寨旅游资源和生态农业资源的认识,地方观念的改变,政府招商引资,做好品牌宣传工作和社会公关工作以及技术人才培养等;第二个“三年”期是民族村寨旅游与生态农业旅游的产品融合期,通过在民族村寨发展生态农业项目,使传统功能也得到释放,既能增加当地居民的劳动收入,又能够缓解过度开发所带来的生态压力;第三个“三年”期是实现市场融合,是民族村寨旅游与生态农业旅游融合发展的最终体现,通过开发生态农业产品与民族村寨旅游产品共同把旅游消费市场做大,并借助吉首市推出的“谷韵吉首”的城市品牌、吉首市市花“兰花”形象,最终实现生态农业旅游扶贫目的,如表4所示。

4.2 做好空间区域划分,实现德夯旅游风光带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合理开发 湘西德夯风景带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融合开发需要通过多部门沟通、全方面的考虑、多方位的规划并经过共同作用才能实现(如图2)。因此,根据湘西德夯风景带路程与地势环境,可以将这十几公里的路程分为三段进行规划,协同发展,以便按计划进行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融合开发(如表5)。

4.2.1 吉首至寨阳乡:属于城市与城郊的过渡段,既有城市经济的梯度扩散作用,如吉首市西站附近沿河房地产开发,也有城郊乡土浓郁的气息,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乡野民情。这一段是城乡互动的关键区间段,因此需要正确处理旅游者与地方居民之间的关系,要联合曙光村和寨阳乡之间的合作,政府机构应该发挥其协调工作的能力,可以是当地居民自己开发,由政府聘请专业科技团队进行指导;或者根据统一规划的需要,政府或者企业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将土地统筹起来,然后再无偿租赁给地方居民,并且按照规划进行种植,通过资金奖励等手段来实现此空间区域的民族村寨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融合开发的目标。

4.2.2 寨阳乡至矮寨镇:是一条曲径通幽的大峡谷,呈现险、幽、高耸等特点,也是一条集清澈、幽深于一体的狭长山谷河流,根据此地段的自然环境与地理环境情况,刚好可以体现“谷韵吉首”的主题。此处可以开发水路旅游项目,以体验“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河流可以分段拦坝蓄水,根据蓄水允许长度来规划拦水坝计数。峡谷两岸可以开发登山项目,以及培育和种植珍贵稀有动植物,连片开发天然植物博物馆;兰花作为吉首市“市花”,可以培育各种适合在山涧生长的野生兰花园圃,以供船上游客欣赏。此路段政府部门在资金和技术引进上需要发挥主导作用,确保整个工程的实施安全。

4.2.3 矮寨镇到德夯苗寨:是民族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融合开发的核心景点区域。矮寨四面环山,中间空旷如一,前面的公路奇观――著名的矮寨盘山公路,头顶上是世界特大悬索桥――德夯特大悬索桥和德夯苗寨景区,也是利益冲突的重点防范地区,政府部门应该在征求广泛的意见以后,进行规划与开发,开发过程中可以由政府邀请专业团队进行规划与技术指导,矮寨镇的开发由矮寨居民来执行,德夯苗寨的开发由原来承包公司进行再包装,要体现生态农业主题的民族村寨旅游的主题。为了能够在悬索桥上的旅游感应到矮寨镇的视角效果,在闲置的土地上可以种植花卉等能够点缀的植物,可以开展登山运动或者极限运动,如蹦极、攀岩等项目。德夯苗寨以瀑布溪流为主线,进行野生蔬果成片种植,比如德夯至天文台的路段可以在农闲时期全部种上油菜花,既可以用来观赏,游客用来榨油,打造“油菜花之谷”;德夯苗寨至流沙瀑布可以打造成一条野生动物观赏长廊,可以让游客了解野生动物的习性,珍惜和保护野生动物;德夯苗寨至德夯瀑布群路线可以规划成野生药材大观园,增加游客对苗药的了解和体验山涧采药的乐趣,体验“只在此山中,云生不知处”的感觉。

5 结论

湘西德夯旅游风光带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融合开发在经过时间与空间的规划以后,基本实现了产业融合中的技术、产品、市场等三方面的融合,为了巩固湘西德夯旅游风光带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融合开发的成果,还应该对景区旅游路线进行科学安排,如应该采取战略联盟的合作形式,基于交通便利的优势可以打造以吉首为起点的一日游和以吉首为终点的两日、三日游路线的精品路线,满足多方面的旅游市场需求,打造出民族村寨生态农业大峡谷旅游的品牌线路,迎合“谷韵吉首”的旅游品牌发展,最终凭借生态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生态旅游扶贫的伟大目标。另外,在这过程中参与重要角色的当地政府、居民、旅游开发企业需要发挥各自的职能,当地政府部门应该改变传统的发展观念,要以全新的视角看问题,比如引入生态农业旅游观念并进行宣传,同时大力推广“谷韵吉首”的品牌概念,积极调动当地居民的生态农业旅游扶贫信念等;当地居民作为生态农业旅游扶贫的直接受益者,应该积极树立生态农业旅游观念,配合政府文件等政策的实施,同时提高自身的修养,以更好地接受全新理念;旅游开发企业可以引进一些具有科研开发实力的农业企业以及引进一些资金雄厚的投资公司、旅游管理企业,注重培养和利用地方企业的优势资源等,通过共同努力,按照空间划分区域、按照时间段逐步进行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融合开发,打造民族村寨生态农业旅游大峡谷,实现生态农业旅游扶贫的伟大工程。

参考文献:

[1]谢花林,刘黎明.开发乡村生态旅游探索[J].生态经济,2002(12):69-71.

[2]张广瑞.生态旅游:理论辨析与案例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卢云亭.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J].经济地理,1996(1):106-112.

[4]蒋艳.社区参与旅游开发具体操作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3(6):89.

[5]李琳.21世纪昆明国际商贸旅游城市环境教育初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3):57.

[6]王金伟,李勇,佟连军.生态旅游:概念、历史与开发模式[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9).

[7]曹瑞祺,寇明婷.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

第5篇:夯实政治理论根基范文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筑牢“主阵地”,让思想教育“实”起来。围绕学懂弄通新思想、鼓舞士气聚人心、塑造企业好形象的目标任务,加强宣传引导、深化理论武装。一是领导带头,提高思想教育质量。根据《2020年**公司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计划》,制定**公司党总支学习计划,以支委会等形式,每月开展班子成员学习不低于1次,带头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不断提高思想教育的质量。二是党员跟进,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常态化开展“三会一课”制度,以集中学习和实践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全体党员适应新时代、新形势,贯彻新任务、新要求。上半年组织党员参观、学习共9次,促进政治理论学习往实里走、往深处走。三是非公支部推进智慧党建落实。通过召开非公支部座谈会,安排专员上门指导等方式,落实智慧党建推广工作,上半年绑定率及完成率均达100%。

(二)畅通“主动脉”,让战斗堡垒“强”起来。**党总支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工作基础。一是组织建设“无死角”。上半年**支部增补1名委员,管理公司党总支增补3名委员,设副书记2名,推动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完善。二是工作责任“再压实”。年初组织开展书记述职测评会议。增补总支支委后,进一步明确管理公司党总支班子成员的党建工作责任分工,为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夯实了基础。

(三)锤炼“主力军”,让模范作用“亮”出来。一是围绕发展大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针对因国企改革政企分离公司中层正职岗位出现空缺的实际,经党组织严格考察,提拔了一批中层干部,充盈公司人才队伍,为重点业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人才支撑。二是加大培养力度,夯实一线队伍建设。管理公司支部坚持以感情凝聚人、以待遇吸引人、以事业激励人的导向,加大对一线队伍的考核培训力度,进一步强化沟通联动机制、统一思想、合理分工。通过综合体能训练、业务技能培训、心理素质测评等方式夯实员工职业素养。三是坚持党性锤炼,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疫情期间,支部共计*名党员、*名群众分批深入火车站、社区一线开展疫情防控政策宣传、物资发放、转运等工作,经组织考察,火线发展*名积极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复工复产后,支部开展“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主题党日活动,党员主动深入一线服务景区商户,逐户上门宣传、检查,为群众展示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筑起了生命健康防线。

(四)把牢“主动权”,让管党治党“严”起来。一是压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刻领会把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新成效、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细化落实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坚持层层压责、严字当头,构建全面从严治党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大党风廉政教育力度。开展“清风梁溪·你我同行”廉洁主题宣传教育月活动,通过书记讲党课、党小组专题学习、参观廉政专线等方式,进一步筑牢全体党员干部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三是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检查。针对招标投标、选人用人、竣工结算等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领域,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整治工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2020年下半年,管理公司党总支将以提升向心力为导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提升凝聚力为核心,加快推进党建工作深入开展、提高质量,为下半年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凝聚思想、提振精神、汇聚力量。

(一)以提升向心力为导向,推动思想建设展现新气象。不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区各项决策部署,采取请专家授课、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常态化学习最新管理经验、业务工作技能,努力打造学习型、复合型的发展队伍。

第6篇:夯实政治理论根基范文

把农村每个支部都建设成为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经济基础,进一步提升村党组织的组织力、战斗力,动员和带领群众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支部书记专题党课讲稿范文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是对党内法规体系的补充完善,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大举措,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党支部建设提供根本遵循。学习贯彻好《条例》,对于我们加强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引领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条例》下发以来,支部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了学习,前期我们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一次授课,今天我重点围绕加强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与大家交流一下学习体会。

一、抓好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牢牢把握基层组织建设的政治方向

加强支部建设,首要任务是加强支部政治建设,事关基层党建的政治质量。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加强基层政治建设的高度,来学习贯彻《条例》,让党的旗帜在基层阵地高高飘扬。必须始终把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作为学习贯彻《条例》最根本的基准,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组织引领党员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必须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做好本职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加强支部建设,在自觉维护、坚决执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中提高政治站位。必须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入党誓词,经常检视纠正党支部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出现的偏差,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党支部把方向、促改革、抓落实的能力。

二、抓好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必须抓好“一线筑垒”工程,持续强化组织力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条例》作为党支部建设的规矩,关键在落实,重点在规范,必须以“一线筑垒”工程为总牵动,着眼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高支部的组织力。要抓学习领会,把《条例》作为支部理论学习研讨重要内容,联系实际学习贯彻《条例》,认真参加各类学习教育和培训活动,利用“三会一课”等党内组织生活加强全体党员的学习培训,让每名党员都理解掌握、遵守运用《条例》。要对标对表检查规范。以“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年”为总抓手,扎实开展《条例》“大学习、大检查、大规范、大提升”活动,逐条对照《条例》,按照强化“五个基本”要求,查短板、补弱项,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账,以问题整改促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质量的提升。继续巩固深化“一线筑垒”工程,严格规范并落实好“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制度,抓好做实党建项目创新工作。要强化责任抓好落实,把学习贯彻《条例》情况全体党员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压实责任。每名同志都要制定学习贯彻计划,抓好自学,适时组织研讨交流,不断改进和加强党支部建设,推动学习贯彻《条例》落地见效。

三、抓好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必须主责主业,筑牢工作质效提升的组织基石

第7篇:夯实政治理论根基范文

【关键词】反腐倡廉;重要性;夯实根基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9-0044-01

反对腐败,保持廉洁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一贯的主张和应尽的天职,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坚决反对腐败。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好;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牢;只有坚决反对腐败,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党的性质,实践党的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既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我们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选择,更是营造和谐企业环境的有力保障。因此,反腐倡廉工作是贯穿于企业发展改革的全过程,具有决定企业发展改革成败的重要作用。

一、要正确认识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

反腐倡廉工作是构建企业和谐环境的抓手,是企业顺利进行发展改革的一项重要政治保证。越是发展改革,越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国有企业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单元,就要切实担负起社会责任,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大力创建企业的和谐环境,通过一个单元的建设成果,促进整个构建和谐社会大环境的顺畅运行。我认为,工作中要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筑牢党员的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为切入点,不断巩固党员干部的思想防线,并始终坚持从严治党,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不断严肃组织纪律,积极在企业内部大兴廉政之风,塑造党员干部清正廉洁、踏实肯干的工作风气,进而激发职工干劲,推进企业的和谐发展进程。

反腐倡廉工作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构建坚强的防腐堡垒、抵御外界诱惑的重要手段。在如今多元化的市场竞争中,各种竞争手段层出不穷,企业既要面对发展的现实问题,也要抵御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果不能很好地构筑坚强的思想堡垒,抵御外界形形的思想诱惑,就会给企业在开拓市场的征战中,带来阻力,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因此,加强反腐倡廉工作,构建坚强的防腐堡垒,不断抵御各种诱惑,全力推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首先要健全完善反腐倡廉工作的规章制度,以不断堵塞管理漏洞,规范企业管理;其次,要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保证各项法规和制度的贯彻落实,为企业顺畅运行和依法经营奠定基础;第三,要充分掌握理解法规、制度和政策,正确把握企业在市场中的是非界限,谨慎处理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为企业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洪流把关定向。

二、要夯实反腐倡廉工作根基

反腐倡廉建设的落脚点是强调对人的行为约束,夯实反腐倡廉工作根基要着重从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建设入手,建立群众监督机制,不断提升企业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

加强思想建设。企业发展能动于管理者的决策,同时管理者的决策最终也影响企业的发展。在企业的生存发展中,不断加强对管理者的思想建设尤为重要。我们要做好反腐倡廉工作,就要不断加强各级管理者的廉洁自律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增强其世界观改造,强化其自身修养,深化其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的宗旨意识,提升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保持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并且不断强化管理者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督促其认真学习党的建设及反腐倡廉理论,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切实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正确思路、措施和办法,不断提升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群众约束机制。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职工群众作为党员干部的服务主体,与党员干部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是监督党员干部行为的最佳群体。只有充分挖掘这一群体的强大监督优势,动员广大职工群众参与到企业的反腐败斗争中,不断拓宽职工群众监督渠道,加强对职工群众的法纪条规教育,增强职工群众的法制意识,引导职工群众进入到企业反腐败监督机制中,充分发挥其监督优势,形成良好的监督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其覆盖面广,监督约束实效强的优势,从而使各级管理者所行使的权力处于良性轨迹,时刻在职工群众的监督下运行,使职工群众赋予管理者的权力切实应用到为职工群众谋福利,为企业生存谋发展的大环境中。

三、反腐倡廉工作要见到实效

反腐倡廉工作的最终结果和目的就是要见到实效、见到效果,只有切实建立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效机制,抓住反腐倡廉工作的源头,才能更好地保证反腐败工作开展的长期性和坚决性,确保反腐倡廉工作达到其最终目的。

第8篇:夯实政治理论根基范文

一、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全面提升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

面对环保新形势、新任务,局党组按照“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加强了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干部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是通过积极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健全完善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学习意识,不断提升领导班子政治素养和政策理论水平。通过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深入领会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领导班子科学发展理念,坚定“止滑提速、加快发展”信心,主动服务“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大局,积极推进“四个倾力打造”战略。通过全面深入学习环保法律法规,进一步提升和充实领导班子法律意识和环保知识,进一步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依法行政能力和业务水平。

二是狠抓思想建设,不断夯实思想基础。局党组采取多种方式和形式,从强化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入手,认真抓好党员、干部政策理论培训,解决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是狠抓干部人事工作,夯实干部队伍。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要求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选拔任用原则,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形成了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全年共选拔、调整和交流16名品行好、能力强、业务精的优秀干部到重要岗位,其中交流正科级领导干部5人,正科级领导干部重新任职1人,提拔正科级领导干部8人,调任正科级领导干部1人,提拔副科级领导干部1人,全部符合相应职位条件和要求,达到了“用好一个人、调动一批人”的效果,推进了全局工作。

四是狠抓全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夯实党风廉政工作。局党组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为载体,组织开展“坚持廉政勤政、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加快了“规范自由裁权”和“制约行政审批权”的廉政制度建设,强化“一岗双责”意识,突出抓好“五个意识”专题教育,完善责任体系建设,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扎实的工作切实加强教育、监督工作,解决党风、政风、廉政工作中的苗头性问题,做到权力阳光化、执法程序化、管理制度化,努力纠正损害服务对象利益的不正之风。通过制定和落实《攀枝花市环保局党风廉政建设若干规定》和《攀枝花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等制度办法,全面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有关规定,提高了干部职工纪律意识、效能意识、自律意识,进一步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环保部门形象进一步提升。

五是狠抓机关效能建设,夯实服务基础。以制定《行政效能问责暂行办法》为契机,进一步推进了机关效能建设,调动机关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人人谋事、个个争先的良好风气,营造了多干事、勤为民的浓厚氛围。

六是狠抓制度建设,夯实管理基础。坚持“用制度管人、制度管权、制度管事”思路,制定完善各项制度和措施,推进管理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制定《攀枝花市环保局党风廉政建设若干准则》、《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办法》、《重大案件后督察办法》、《钛白粉钒制品生产企业环保信用等级管理办法》等,促进了长效机制建设,规范了管理行为,推进了工作有序开展。

七是狠抓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能力。在领导班子建设上,致力于“五好”标准要求,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对重点工作、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坚持民主集中,确保决策科学、规范;对重点工作定目标、提要求、分解任务、明确责任,保证了班子成员之间有分工、有协作,充分发挥班子整体合力。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总量减排工作有序开展

2009年,我局始终坚持以工业污染源整治为着眼点,以推动项目限期治理为着力点,以加快总量减排工程建设为切入点,以监管既有重点减排项目运营为突破口,确保既有减排项目稳定运行,着力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有力推动了总量减排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是COD减排工作进展顺利。完成了攀钢冷轧废水回用、攀钢江0#、3#废水综合整治、攀钢集团钛业公司钛白粉厂废水回用、攀煤大宝鼎矿井废水治理、攀煤花山矿矿井废水治理等工业废水治理项目。通过创模工作的有力推动,米易县、盐边县污水处理厂和大渡口污水处理厂已经建成,小沙坝污水处理厂工程进展顺利。

三是限期治理项目完成良好。省政府下达的3家限期治理项目进展顺利,市金江冶金化工厂焙烧窑烟粉尘治理项目、重庆啤酒攀枝花有限公司锅炉烟尘、脱硫治理项目已于11月初全部完工并投入试运行,攀枝花钢企白马球团有限公司球团烟气脱硫项目已选定方案,已动工建设。市政府下达的8个限期治理项目稳步推进。攀枝花钢企球团厂(荷花池)除尘卸灰装置二次扬尘治理、攀枝花市绿环工贸有限公司废水处理项目已通过验收,四川省卓越钒钛有限公司渣场规范化整治等5个项目已完成待验收。

三、强化效能,主动服务,投资拉动战略顺利推进

四、以人为本,服务民生,执法监管工作全面加强

五、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生态市建设工作有力推进

六、认识到位,行动迅速,城乡环境治理成效显著

七、夯实基础,规范管理,长效机制建设有新进展

根据当前环保管理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任务,我局确定2009年为“环保制度建设年”,强化长效机制建设,不断推进了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一是完善了执法监督制度。遵循“于法周严、遇事简便”的原则,规范了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标准,明确了环保行政处罚程序和环保重大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建立了环保行政执法回避制度、环保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制度、环保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制度、环保执法责任考评制度。二是积极探索环保社会参与机制。制定并落实了企业环保监督员制度,明确了市、县(区)分级管理办法,建立了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制度,完善了企业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落实机制和企业环境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形成了重大案件后督查办法,健全了企业环境行为和执法人员执法行为可核查机制。“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联动、上下协作、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环保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八、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环保宣传教育成效明显

九、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学习实践活动成效明显

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安排部署,局党组成员和全局党员一起积极参加了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全局党员干部结合实际,以解放思想、创新思维为动力,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突出发展和为民两大主题为出发点,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维护群众环境权益、让群众满意为落脚点,积极开展了“做推动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当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的前沿哨”主题实践活动,全面实现预期目标。

2009年,经过全体干部职工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及建设项目管理服务等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第9篇:夯实政治理论根基范文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发挥市委领导核心作用,把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正确方向;落实高校主体责任,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加强高校基层党的建设,夯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基础,全面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近年来,包头市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不断创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一、发挥市委领导核心作用,把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正确方向。市委坚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通过专题调研、听取汇报、出台文件等方式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突出强调高校要强化“四个意识”,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实行党政领导联系高校制度,建立了市委常委与驻包高校、属大专院校一对一联系机制。加强对高校党建工作的领导,牢固树立“大思政”理念,健全落实部门协作常态机制,组织部门统筹指导党建工作,宣传部门统筹指导意识形态工作,纪检机关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教育部门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将高校纳入全市党建工作述职范围,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落实高校主体责任,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推动全各高校党委认真履职尽责、积极担当作为,认真落实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不断探索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内容。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按照自治区统一部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组织全市各高校持续开展“敦品励学,成才圆梦”主题实践活动,通过丰富的活动载体,教育引导学生刻苦学习、发奋成才,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坚持教师、学生两大群体并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师德建设,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加强国情、区情、市情教育,推出名人名家进包医、诗香师院等校园文化品牌。二是创新丰富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内容。注重贴近师生思想实际开展工作,建立校领导、院系领导联系师生、谈心谈话制度。强化社会实践育人,打造大学生“双创”基地。推动大学生更多参与公益活动,在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志愿服务学院,将志愿服务纳入学分管理,全市高校在校生注册志愿者超过6万人。加强高校思政工作研究,内蒙古科技大学设立党建与思想政治研究课题。多措并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了时事政策、红色文化进课堂教学改革,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学生搭建了文明教育、感恩自强等教育活动平台。三是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管理。实施高校智库建设计划,社科院与高校合作加强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研究,在4所院校建立社科普及示范基地。规范高校报告会、讲座、论坛、学术沙龙管理,着力打造高校品牌讲堂。加强校园网络建设管理,将高校网站、新媒体纳入全互联网管理,在校园建立网评员、网络舆情观察员队伍,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各高校充分运用学校及院系网站、“两微一端”搭建了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四是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不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格教师思想政治、品德学风考核把关。逐年提高高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配备比例。在全市高校实施思政名师培养计划,打造思政名师工作室。

三、加强高校基层党的建设,夯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基础。市委坚持把高校基层党建作为全党建工作的重点来抓,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在高校有效落实。指导支持高校加强教、学生党支部建设,注重在一线教师和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各高校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工作新思路,依托项目课题组、学生公寓、社团组织设置基层党组织,在学生实习实训、野外考察团队中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在学生公寓设立党员工作站,为推进基层党建和思政工作进行了有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