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夯实作风建设范文

夯实作风建设精选(九篇)

夯实作风建设

第1篇:夯实作风建设范文

这种自我净化的决心与勇气,在惩治腐败上更令人震撼。就在“七一”前夜,徐才厚、蒋洁敏、李东生、王永春四人同时被,级别之高、影响之大,足见中央反腐的雷霆之势、万钧之力。作风建设动真碰硬,让“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宣示掷地有声,也使我们党焕发出勃勃生机。

回顾93年岁月峥嵘,我们党在拥有50多名党员时,开始建党;在拥有120万名党员时,迎来抗战胜利;拥有近450万党员时,建立新中国;在拥有3500万党员的时候,启动改革开放;在拥有8500多万党员的时候,领导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党不断转危为机、由小变大,并不断保持生机活力?邓小平总结得好,“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

诚哉斯言,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如果任由“”蔓延,我们与群众之间的无形之墙只会越来越厚。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起势,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支作风好、敢担当、能奉献的干部队伍,如果缺少严厉的作风建设,干部队伍如何焕发出生机活力?

解决作风问题,需要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古人就有“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意思就是说道德风气会影响个人行为,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干部作风也会自然正大光明;还需要成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以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确保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切实防止“”问题反弹。

第2篇:夯实作风建设范文

关键词:软土地基,强夯置换法,施工技术

 

0前言

强夯置换法适用于软弱粘性土、泥炭、液化粉土等饱和细粒土中,它是利用强大的冲击力破坏软土的强度使土体由夯锤下强行被挤至旁边,给墩体占去空间。强夯置换加固软土的方法是80年展起来的,我国自1987年以后发展迅速,已有一系列工程采用强夯置换处理软土或液化地基。强夯置换法具有施工简单、节省材料、快速、承载力高及经济效益明显等优点。其主要缺点是噪声和振动,因此不适合在城区采用。

1工程概况

大连某厂区位于某地区沿海盐田中,拟建建筑物为水泥库、水泥汽车散装、石灰石予均化堆场、配料站、联合储库、等各种水泥制备设施等30多栋。占地面积为37万m2。

2工程地质条件

场地地层结构特征由上至下分别为:

2.2.1素填土:杂色,稍湿,松散,主要由页岩、灰岩碎石及粘性土组成,碎石含量为80%以上。

2.2.2淤泥质粉质粘土:灰黑色,湿—饱和,软塑—流塑,含有贝壳,局部夹有薄层粉细砂。

2.2.3中砂:黄褐色,湿,松散—稍密,含有少量石英质砾石。

2.2.4粉质粘土:黄褐色,稍湿—湿,可塑,含有铁锰质结核及少量石英质砾石,局部夹有薄层碎石。论文参考网。

2.2.5红粘土:红褐色,稍湿—湿,可塑,局部含少量石英质砾石。

2.2.6全风化灰岩:黄褐色,稍湿,岩体全风化呈土状,干钻可进尺。

2.2.7中风化灰岩:青灰色,坚硬,岩体呈中风化状,节理裂隙较发育,表面有溶蚀现象,方解石脉充填。部分钻孔有溶洞,溶洞内充填软塑~流塑状态的红粘土。

3自然地理及水文、气候条件

施工区属北半球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水集中的特点。区内多年平均气温10.2°C。多年平均降水量658.7mm,降水多集中在七、八、九月份,约占全年的降水量60%左右,最大日降水量171.1mm,年降雪日数12天,最大积雪厚度37cm。年平均相对湿度67%,多年平均蒸发量1548.1mm,最大冻土深度93cm。最大风速28~30m/s。

该区主要为海水,水量较丰富。水位埋深0.25~2.50m,水位标高-1.04~1.59m,受潮汐影响变幅较大。地下水化学类型为氯化钠型水。

4技术要点

4.1技术要求

4.1.1在现有地面标高处,进行地基强夯置换处理。

4.1.2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70kPa。

4.1.3强夯置换墩穿越淤泥质粉质粘土,到达红粘土层。

4.1.4置换墩点布置按设计图纸进行,墩点间距2.5m,墩直径≥1.4m。强夯范围界线为建筑物轮廓线外延5.0米。论文参考网。

4.1.5强夯置换墩墩体材料采用级配良好的块石、碎石、矿渣等坚硬粗颗粒材料,粒径大于300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的30%。

4.1.6地基开挖后,墩顶铺设一层不小于500mm厚压实垫层,其范围与强夯范围一致,垫层材料与墩体材料相同,粒径不宜大于100mm,压实垫层顶标高与基础垫层底标高相同。

4.2强夯置换

4.2.1试夯

强夯置换正式施工前,由监理工程师在石灰石预均化堆场西北角选择20m×20m的场地进行试夯,通过水准仪监测夯击点,最后两击平均沉降量小于50mm为控制标准,以确定施工参数。

试夯采用履带式吊车:QU-20;铁质置换锤,锤重20t,锤径约1.25m;强夯置换单击夯击能2000KN·m,夯击次数由试夯确定。

4.2.2强夯置换施工工艺

强夯置换施工流程

(1)准备工作

(a)进行技术交底,

(b)收集、分析施工场地的地质资料,

(c)按设计要求准备相应的设备,

(d)按建筑设计平面图进行强夯置换夯点的测量放线,将置换墩布设在实地。

(2)施工过程

(a)施工顺序按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的顺序施工。

(b)按设计图纸布置强夯置换夯点,施工标高按强夯置换设计要求进行,保证夯锤直立,吊车就位,夯锤对准桩位起吊夯击成孔,单点夯击能2000千焦。

(c)装载机向夯孔内填入碎石,继续夯击。

(d)重复步骤(b)~(c),经多次夯填,直至最后两击夯沉量小于50mm,完成全部碎石桩的施工。

(e)满夯一遍。论文参考网。满夯单击夯击能1000KN·m,布点按强夯设计要求进行。

4.2.3垫层施工

垫层应分层铺设和压实,垫层压实方法一般采用碾压法或人工振捣法。

碾压法采用8~12t压路机牵引4t重平碾分遍碾压(也可用6~10t振动压路机碾压);每层铺设厚度为25cm,用推土机推平后,往返碾压4~6遍,每次碾压均与前次碾压后轮轮迹宽度重合一半,行驶速度为3.5±0.2km/h,碾压时适当浇水湿润,碎石含水量控制为2~4%,以利密实。每层碾压最后两遍的沉降落差应小于1mm。

振捣法系用振幅在0.4~0.8mm,振动频率不小于2800r/min,电动机功率不小于2.2KW,重量大于65Kg的平板式振动器往复振捣,每层铺设厚度为25cm,单位面积上振动时间不少于60s,振捣遍数3~4遍,每遍间隔不少于40min,作到交叉、错开、重叠。

5施工检测

强夯置换施工中采用超重型或重型圆锥动力触探检查置换墩着底情况。强夯置换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承载力检验,应在地基处理施工结束后间隔28天方能进行地基检验。承开力检验除用单墩载荷试验检验外,尚应采用动力触探等有效手段查明置换墩着底情况及承载力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强夯置换地基载荷试验检验和置换墩着底情况检验数量均不应少于墩点数的1%,且不应少于3点。

6强夯置换桩的效果及其体会

经有关部门检测,本工程地基承载力满足建筑物的地基承载力要求。强夯置换不但具有施工方便、操作简单、造价低等特点,而且还加快了施工进度,保证了施工工期,得到业主及有关专家的好评,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刘惠珊 徐攸在 地基基础工程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2年3月3

第3篇:夯实作风建设范文

关键词:强夯法;场道施工;土基;压实方法

在机场道面施工中,土基是场道工程的基础,土基结构的好坏对工程质量的优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土基在道面结构的最下层,必须做到坚实、均匀、稳定,才能承受由面层传导来的飞机和上部结构的自重。实际使用中,道面的损坏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土基强度的不足造成的,所以说,土基压实的作用非常重要,充分压实的土基可以发挥土基土的承载强度,减少土基和道面在机轮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形变,增强土基的水稳性和强度稳定性,使道面的使用寿命得到有效延长。本文从土基压实的原理、作用以及影响土基压实的因素着手,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第二跑道及配套设施改扩建工程北站坪场道工程(以下简称“重庆机场”)为例重点说明土基压实中强夯法的应用。

一、土基压实的原理与作用

用机械或某种工具对土基进行压实时,在压实机具的短时荷载或振动荷载作用下,土颗粒重新排列和互相靠拢,小颗粒进入大颗粒的孔隙中,使孔隙率减小,单位体积内固体颗粒含量增加,增加了粗土颗粒间的摩擦和咬合及细土颗粒间的分子引力,从而提高了土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对于黏性细粒土的压实,主要是将土孔隙中的空气挤出。碾压得越密实,土中的空气就越少。当达到一定含水量时,土的理论最大密实度就是土中的空气全部被挤出,实际上是不可能完全消除土中的空气的。压实土基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土基的强度、土基的水稳定性、尽量降低土的渗透性和毛细作用、减少土基的塑性变形以及减小冻胀量并提高冻融稳定性。

二、影响土基压实的因素

(一)土的类型

通过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各类土有着以下特点:1、各类土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虽然不同,但击实曲线的性质是基本相同的;2、分散性较高的土,即土中粉粒和黏粒含量高的土,其最佳含水量较高,而最大干密度较低。这是由于黏土颗粒细,表面积大,需要较多的水分包裹土粒以形成水膜;3、亚砂土和亚黏土的最佳含水量小于黏土,压实后的最大干密度高于黏土。因此,在相同压实功能下,亚砂土和亚黏土的压实性能优于黏土。

(二)含水量

在压实过程中,土的含水量对所能达到的密实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试验数据可以看到,影响最大干密度的含水量存在一个最佳值。当土的含水量小于最佳含水量时,土的干密度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在最佳含水量时干密度达到最大值,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时,干密度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只有在最佳含水量的范围内,增加土的含水量对土基压实才有良好作用。当超过此值时,含水量增加反而产生不利影响。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在最佳含水量范围内,含水量增加时,包裹于土粒表面的水膜加厚,相应地降低了土粒之间的吸引力,减小了土的内磨擦角,土粒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相对位移,重新排列成紧密的结构,当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并继续增加时,土粒间的空隙几乎全部被水充满,由于水是不可压缩的,单位体积内土颗粒的含量不再增加,在相同压实功能下,土的干密度反而逐渐减小,压实效果变差。

(三)压实效能

土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是随压实效能变化而变化的。土的最佳含水量随压实效能的增加而减小,而最大干密度则随压实功能的增长而增大,当含水量一定时,压实效能越大,干密度也就越高。在施工现场用压路机对土基进行碾压时,或者增加压路机的质量,或者增加碾压次数,两者都可以达到增加压实效能、提高土基密实度的效果。在实际施工中,我们应对增加压实效能的经济性作一个合理均衡,而不能无限制的追求压实效能。当用增加压实功提高土基密实度的效果不明显时,要及时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以改变压实效能,比如改变含水量或换土等措施。

三、 压实机具的分类与强夯法的特点

压实机械的种类对土基压实状态有很大影响,使用轻型压路机只能得到较小的密实度,使用重型压路机则可以得到较大的密实度。振动压路机比相同质量的光面压路机的压实效果要好得多,不单密实度大,有效压实深度也大。因此根据土质情况合理选择压实机械,对提高土基的压实效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重庆机场第二跑道扩建工程的地质及土质情况,工程设计要求土基压实使用强夯法施工操作,在此,重点讲述一下强夯法的特点与应用。

(一)强夯法的由来

强夯法处理地基是六十年代末由法国Menard技术公司首先创造的。强夯法指的是为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力,用重锤自一定高度下落夯击土层使地基迅速固结的方法;它又称动力固结法,是使用起重设备,将大重量(80~300KN)和一定外形结构规格的夯锤起吊至某一高度(一般为6~30M)后,自由下落,给地基土以强大的冲击能量的夯击,使地基土产生强烈的振动和很高的动应力,从而在一定范围内使土体的强度提高,压缩性降低。强夯法主要用于砂性土、非饱和粘性土与杂填土地基。对非饱和的粘性土地基,一般采用连续夯击或间歇夯击的方法;并可根据工程需要通过现场试验以确定夯实次数和有效夯实深度。

(二)强夯法的特点

强夯法的特点是施工设备简单;施工工艺、操作简单;适用土质范围广;加固效果显著,可取得较高的承载力,一般地基强度可提高2~5倍;变形沉降量小,压缩性可降低2~10倍,加固影响深度可达6~10M;土粒结合紧密,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工效高,施工速度快、较换土回填和桩基缩短工期一半;节省加固原材料;经济易行,施工费用低,节省投资;它的适用范围十分广泛,不但能在陆地上施工,而且也可在水下夯实。其缺点是施工时噪声和振动较大,不宜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内使用。

四、重庆机场土基压实中的问题与处理

(一)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第二跑道及配套设施改扩建工程北站坪场道工程的主要地表情况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第二跑道及配套设施改扩建工程北站坪场道工程地貌属前期丘陵斜坡沟谷填方区及原生丘陵斜坡地貌,地质结构较为复杂。有“堆填区”,地形平坦;有丘陵斜坡,局部为陡崖;还有一深坑,地势低洼平缓。无断层通过建设场地,岩层呈单斜状态产出,隙面平直,裂隙中充填粘土,结合差。水量受季节变化影响,以雨季较大。

(二)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第二跑道及配套设施改扩建工程北站坪场道工程地基处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地表存在建筑、生活垃圾。

2、素填土及粉质粘土,厚度为零~三十余米。素填土为前期抛填形成,未经任何处理,其均匀性较差,密实度不能满足要求,虽然承载力尚可,但填土易产生不均匀沉降,不能作为机坪土基。

3、存在深度为25M的深坑,坑内有软土。

(三)强夯法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第二跑道及配套设施改扩建工程北站坪场道工程土基压实中的应用

根据重庆机场第二跑道扩建工程设计要求,根据地质及土质情况所以采用强夯法施工操作。

1、对换填区及素填土地基的碾压与处理

拟建北机坪与现有站坪、平滑道的交接带,根据其道槽设计标高下素填土层的厚度,分别进行不同深度的换填处理。

交接带范围由现有道肩边线分别外延适当宽度确定,外延的宽度主要依据附近拟建区域强夯的安全距离确定。在施工中:

(1)若强夯影响现道面、道肩稳定,可在现道肩外7.5M处(平行现道肩)的换填区中部,再挖深1M、宽1M的减振沟。强夯后,回填土石碾压。在经过上述工作形成的地面上,根据其下部素填土、自然形成粘性土的总厚度,分块段采用相应能级强夯处理:强夯后地面标高与道槽设计标高高差大于2M的地段,分层填土石、采用3000kN・m强夯,分层虚铺厚度不大于4M。

要求锤底静压力:35~55kPa。

对于强夯后地面达到道槽设计标高的区域,进行地面碾压。

强夯后的地面标高与道槽设计标高高差小于2M的地段,分层填土石碾压至道槽设计标高。

(2)厚度大于等于1M但小于3M的区域,采用1000kN・m强夯,厚度大于等于3M但小于5M的区域,采用3000kN・m强夯,厚度大于等于5M但小于10M的区域,采用6000kN・m强夯,称为6000kN・m强夯A区,厚度大于等于10M的区域,采用6000kN・m强夯,称为6000kN・m强夯B区。

要求是点夯推平后满夯; 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的隆起; 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3)对于强夯后达到道槽设计标高的区域,进行地面碾压;对于尚未达到道槽设计标高的区域,填土石碾压至道槽设计标高。

以上各区必须经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工程的施工。

2、对深坑的填筑与处理

(1)清除植物土、软土(淤泥,软塑、部分可塑状态的粉质粘土)。

(2)分层填筑、碾压粘土(其范围可略小于“软土区”);要求密实度不低于0.93,形成不透水层。厚度按2M计。粘土层顶面坡度设置应有利于排水,顶面最低点标高高于涵洞入水口标高(后续施工可能引起地面下沉,但下沉后的地面仍高于涵洞入水口标高)。

(3)填筑块碎石,进行6000kN・m强夯,要求夯后块碎石垫层顶面标高为396m。该区称6000kN・m强夯C区。

要求锤底静压力: 6000 kN・m,55~85kPa;要求垫层材料为未风化~中等风化砂岩,含泥量不超过5% 。砂岩粒径最大不超过120cm。强夯施工不得破坏原有涵洞等排水设施、系统。

强夯后的块碎石垫层,起到排水盲沟的作用,不影响原有涵洞排水,深坑内不积水;对来自深坑南部,以及中部东西两侧的排水,能顺利流至“C区”,并经过现有涵洞排出场外。

(4) 开挖台阶。结合原地形,高宽比1:1~1:3,每层台阶高度可为1~2M,宽度1~3M。

(5) 在块碎石垫层上,先后铺1M厚碎石层、1M厚石屑层。起到隔离层的作用,防止上部泥土进入强夯后的块碎石垫层内,影响排水,造成上部泥土流失。

所用碎石、石屑,为未风化~中等风化砂岩,含泥量不得超过5% 。碎石粒径不大于20cm,石屑粒径原则上不大于5cm。

(6)分层填土石强夯,分层虚铺厚度不超过4M,强夯能级为3000kN・m。原则上,由于深坑深度大,经计算、控制分层厚度,最后一层强夯后地面应达到道槽设计标高。但由于地形等原因,最后一层强夯后地面不易达到道槽设计标高。

因此,强夯后地面达到道槽设计标高的区域,进行地面碾压;最后一层强夯后的地面标高未能达到道槽设计标高的区域(要求与道槽设计标高高差小于2M;否则,再进行分层填土石强夯),分层填土石碾压至道槽设计标高。

地基经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工程的施工。

(四)强夯法施工的步骤:

施工前应进行适当试夯,根据试夯情况确定下沉量,原则上要求满夯后的地面达到或略低于道槽设计标高。具体步骤是:

(1) 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并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2)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

(3)测量夯前锤顶高程;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4) 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重复以上步骤2至4,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5)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

(6)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五)强夯法施工的效果:

在重庆机场北站坪的地基工程施工中,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和监理单位30%的平行抽检检测基础上,重庆机场扩建指挥部又委托了重庆岩土检测中心,对施工现场的干密度、固体体积率、变形模量、重型动力触探、剪切波速等检测指标进行了二次抽检,检测单位出具报告,全部达到设计要求。后又委托了重庆南江地质工程勘探院,在北机坪上布置了70多个沉降观测点,从2009年10月到2010年5月的半年时间做了18次沉降观测,在70多个观测点中除了高差超过30米的原有深坑位置的一个控制点累计沉降超过30mm外,其余控制点累计沉降量均小于10mm。

(作者单位:中国航空港建设第二工程总队)

参考文献:

第4篇:夯实作风建设范文

关键词:机场;膨胀土;高填土基;强夯

1 工程概况

某机场飞行区地处膨胀土场地,总用地面积约3600×540m2。整个飞行场区地势中南部高,南北两端为高填土,最深处达18米。全场总填方量约551万m3,总挖方量约617万m3,其中,非膨胀土约157万m3,中弱膨胀土460万m3(大多为中等膨胀土),膨胀土的天然含水量大多都在25%以上。设计要求填方区:如图1所示,道面设计表面以下3m范围内(A区)填料使用非膨胀土或石灰改性弱膨胀土;A区以外的区域为B区,该区均可使用中、弱膨胀土填筑,中膨胀土只能填在设计面5m以下;自道面表面算起,填高不足1米(含零填)的土基,应挖去地表60cm的膨胀土,分层换填非膨胀土或改性土。中等及强膨胀土稳定性差,不得作为设计指定A区的填料;弱膨胀土须经过改性处理后方可作为设计指定A区的填料;改性土的胀缩总率应接近于零,其强度(CBR)%值应不低于规范[1]要求。弱膨胀土可用作设计指定B区的填料,中等膨胀土可用在设计面5米以下的B区。

2 强夯处理方案设计

根据设计文件对膨胀土的处理原则、要求及施工规范的相关规定[1],结合现场实际,通过对石灰改性膨胀土[2]、换土等方案的技术经济对比分析,确定采用强夯处理高填膨胀土土基。强夯处理道面高填膨胀土地基选在北停机坪及与其相连接的滑行道、端联络道,共计5.1万m2,最大填土厚度9.7m,最小填土厚度6.8m,平均8.5m,总填方量约40万m3。根据强夯处理地基的基本原理、土基设计要求,结合现场实际,强夯处理方案如下:

2.1 填土方案

先按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清理原地面,并平整压实到规定的压实度;然后分层、交替填砂岩和膨胀土。考虑到强夯区填土深度不一,以及强夯加固深度的有限性,为了确保道面高填土基的稳定性,填土在深度上大致分为两个区域,如图2所示,A区自强夯设计表面以下6.5m范围内为松填区,B区自强夯设计表面6.5m以下至原地面为碾压区。

A区(松填区):风化砂岩每层铺填厚度及最大粒径不大于0.8m,膨胀土每层铺填厚度不大于0.5m(松铺砂岩的孔隙率经现场测试大约为45%,据此控制膨胀土每层虚铺厚度不超过砂岩层厚的70%),对膨胀土的土性不作严格要求。

B区(碾压区):每层填土厚度不大于0.3m,膨胀土为弱膨胀土,风化砂岩最大粒径不大于0.25m,压实度不小于0.93。

2.2 强夯方案

强夯采用桩式置换法,即先点夯,然后在夯坑内填入风化砂岩,再满夯。夯点间距3m×3m,点夯2遍,满夯一遍。

强夯后,道面土基应达到图4所示预期效果,自上而下大体分为三个区域:Ⅰ区为置换区(厚1.5m~2m),由密实的风化砂岩柱体与风化砂岩稀释膨胀土的密实混合土体共同组成复合地基;Ⅱ区为强夯压密区(厚4m~4.5m),该区在强夯冲压作用下,风化砂岩被挤入膨胀土内,使膨胀土稀释,从而形成以风化砂岩为骨架、膨胀土填充风化砂岩骨架孔隙的密实混合土体地基;Ⅲ区为强夯影响区,膨胀土部分被风化砂岩稀释,该区地基密实度主要由分层碾压形成,强夯有一定的加密作用。强夯后,土基表面采用砂砾土找平(厚0.3m~0.5m)。

2.3 点夯收锤标准

最后二击平均沉降量不大于50mm;夯坑周边土体不发生过大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起锤困难[3]。

3 强夯施工技术参数的确定

3.1 强夯机具

选用W2000A型50t履带式强夯机,起重臂长25m,最大起重量20t,最大起重高度19m。夯锤16t~18t,直径2.6m,4个通气孔(直径300mm)。

3.2 有效加固深度

有效加固深度由式(1)估算[4],通过现场试夯确定。

式中: ――加固影响深度,m;

――锤重,t;

――落距,m;

――不同土质对能量的吸收系数,一般为0.5~0.8,但软土取0.5,黄土取0.34~0.6。

本工程锤重选16t,落距为16.5m;土基为填土,根据经验取系数k值为0.60,则由式(1)求得 为9.8m。强夯区填土平均厚度8.5m,有效加固深度(h)满足强夯处理深度要求。

3.3 现场试夯及强夯施工技术参数

在停机坪西南角选择一块20m×20m的场地试夯。试夯分别采用等腰三角形和矩形两个布点方案,每夯点点夯过程中,测量每击夯沉量及夯坑周边隆起量、夯坑深度。现场实测点坑夯坑深度为1.8m~2.5m。坑夯填入风化砂岩、推平,然后满夯,满夯平均夯沉量约0.45m。试夯结束后,挖探坑观察强夯土基断面膨胀土的”稀释”情况、检测压实度。通过试夯,确定强夯施工技术参数为:

1)夯击能2600kN・m~3000kN・m(160kN×16.5m~18.5m);

2)点夯两遍,等腰三角形布点,间距4.24m,如图5所示,每遍间隔时间为7天;

3)点夯击数为9~12击(最后二击平均沉降量不大于50mm);

4)满夯一遍,夯击能量1200kN・m(160kN×8m),锤与锤之间搭接1/4,每点夯击二次。

4 结语

本文以某机场工程填方区膨胀土地基处理为研究背景,分析了设计特点,确定了施工方案,通过对比分析,设计了强夯处理方案,提出了强夯施工的技术参数,较好的解决了该工程的实际问题,对今后在膨胀土地区修建机场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第5篇:夯实作风建设范文

软弱地基的处理在工程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而强夯地基加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软弱地基的处理[1],并取得显著效果.强夯地基加固技术又称动力固结法,是一种新的压密地基土的处理方法,其工作原理是反复将重锤提到一定高度,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能量和震动能量,迫使土体孔隙压缩,从而提高地基的强度并降低其压缩性,以改善地基性能.现以某住宅工程为例,将这一技术的应用情况加以介绍. 1 项目概况 1.1 地形地貌 该工程位于某居住小区东侧,建筑场地比较平坦开阔,地面高程68.73~79.14m,地面高差10.41m,主要由人工填土堆积;该地貌单元为山前倾斜平原,由粉质粘土、黄粘土等组成,基底板岩上部为杂填土. 1.2 地质构成 (1)素填土,黄褐色,以黏土和板岩的碎屑、块碎石为主,少部分石英岩混合堆积而成.上部粘土含量较高,块碎石为中等微风化的混合花岗岩,粒径一般为40~150mm,最大达0.5m,棱角状,较均匀,平均厚度为5m;(2)硬杂质孔隙由粉土充填,其状态一般为可塑,上部局部见有硬塑,层厚1.9~5.8m;(3)强风化混合花岗岩. 2 地基设计技术要求 根据工程建设的设计要求,该工程场地土的设计指标为:(1)强夯后地基土承载力代表值fak,基底至基底深度6.0m为fak=220kPa;6.0m以下为fak=180kPa;有效影响深度达到7.0m.(2)强夯加固后楼基不均匀沉降应控制在规定要求范围内,保证楼基稳定. 3 强夯地基加固施工工艺设计 3.1 有效加固深度

强夯地基加固有效加固深度应根据现场试夯、现场地质条件和工程设计要求确定,正确选用强夯锤重M和落距h,以满足所需土层厚度H,施工时可参考表1[2]选用指标:目前我国工程实践中,对于粗颗粒土单位夯击能通常选1 000~3 000kN•m2,细颗粒土单位夯击能通常选1 500~4 000kN•m2,故本工程采用单点夯击能2000kN•m(200×10)。 3.2 强夯处理范围 强夯处理范围为基础外缘外延5m. 3.3 强夯施工 强夯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进行.场地每次回填土料控制在1m以内,经平整场地后,继续回填土料,并简单碾压,然后进行强夯.夯点的布置为梅花形布点,点间距4.0m;要求点夯三遍,夯击能2 000kN•m,采用隔行隔点跳打法,满夯一遍.收锤标准为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3],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的隆起. 4 夯后地基质量检测 圆锥动力触探(DPT)是对地基土进行岩土工程评价的一种原位测试方法,该方法利用锥探头打入土中[4],根据每打入土中一定深度的锤击数判别土层的变化,以确定土的工程性质.具有设备简单,测试简便,且快速、经济、连续等优点,可较精确测定地基土的承载力及变形模量.故采用重型(N63.5)动力触探试验方法,对强夯后地基土进行检测,检测数量依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确定.本工程共设8个检测孔,具体工作情况和测试结果分别见表2、表3.根据检测数据并结合以往工程经验,经综合分析确定,强夯后的地基土承载力代表值fak为:基底至基底下6m达到240kPa,基底6m以下可达180kPa,完全满足工程设计要求.通过对岩土层进行原位测试,根据地基土变形模量的计算公式E0=4.48 N0.755463.5,可求出地基土的变形模量[5],公式中的N63. 5用修正击 数N代替,由此可得:基底6m处地基土的变形模量E0=24.25MPa;6m以下地基土的变形模量E0=18.86MPa,满足要求.5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结果强夯地基检测合格后,便开始进行基础和主体施工,每施工一层进行一次观测,至工程完工后结束观测.根据《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DGJ32/J10-2006)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的要求,沉降观测点应布置在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的点位[6],所以选每栋楼的四角作为观测点,观测数据整理见表4.

从表4中数据可得出:(1)各栋房屋的总沉降量很小,相对沉降量均满足国家规范规定的允许值;(2)各栋房屋后期沉降速率都小于0.04mm/d,符合国家建筑物沉降稳定的要求.该工程于2011年11月竣工,经建设单位委托有关部门对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检测表明:该地基经强夯加固处理后,土体密实度明显提高,承载力及密实度均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6 结论 通过对地基土的强夯加固处理,使土体有效固结,减少孔隙比,降低含水量,加快地基土的前期固结沉量,提高地基承载力,加固后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达到要求的220kPa以上.

第6篇:夯实作风建设范文

【关键字】:复合地基;强夯置换;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47文献标识码: A

强夯置换技术在地基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强夯置换具有节省材料、操作方便、设备简单及维修工期短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民用建筑、仓储及公路铁路等地基处理中,已经成为一项关键的技术。为此,经过施工实践研究,强夯置换技术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同时还能够加强地基的稳固。本文以察格高速公路为例,探究复合地基处理中强夯置换技术。

一、工程概况

察格高速公路大部分位于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年平均降水量为608~757mm,沿途山貌为低山地貌、山间冲洪积谷地及丘陵地貌等,部分地区覆盖有粘性土、强风化岩,地层有一些残积粉质粘土,部分地势低洼地段有软土地基出现,其中K71+000~K71+220段路基填土高约18 m,表层为黑色粉质粘性土,0~5.5m范围内承载力为100~120kpa ;5.5m以下为强风化花岗片麻岩,承载力在300kpa 以上。考虑到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且路基填土高度较高,故采用强夯置换法,实现对原有软弱地基进行加固的目的。

二、强夯置换作用机理分析

强夯置换将块石或者碎石等颗粒较大的材料向坑内进行回填,利用起重机械连续夯锤,在软土地基中形成一种利于强夯排水的置换墩,该墩具有较强的作用,可形成复合地基,实现加强地基的目的。强夯会在地基中形成三个性质不同的分区,即地基表层松动区,加固区和弹性区。当松动区下的土体在体波的作用下,会压密上体,使上体沉降,这样固结了地基就形成了“加固区”;加固区下面的冲击波随着传播路径的变化以及衰退幅度的增大,就没有充足的力使土体发生形变量了,因此对地基就没有压紧和夯实作用了,因此,这部分区域被称作“弹性区”。

强夯对地基的土体主要是造成了一种剪切作用,在垂向上造成了破坏,而强夯引起的公路地基的土体侧向位移是比较小的。通过对某高速公路路段地基的强夯效果状况进行检测和分析,我们假定夯坑的周边隆起的部分很小,同时忽略夯坑下,土柱的侧向变形量,在这种情形下,强夯的状态为圆柱体,使强夯加固地基的圆柱体加固模式有了进一步的简化和完善。由于颗粒较饱满的碎石材料的结合力较强,渗透性较低,加上孔隙水压力消散较缓慢的原因,使得加固效果并不稳定或者显著,为此,在施工过程中,应适当给予排水措施,加速软土层在强夯过程中的排水固结,最终达到加强地基的效果。

在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时,适宜采用椭圆体加固模式。在强夯冲击作用下,土体发生形变和动力响应,通过对土体中的分区所发生的位移、形变的特点及变化过程,研究出在冲击荷载作用下,土体发生位移变化的范围,呈现出“椭圆体”形状。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运用这种“椭球体”加固模式能更好地达到压紧、加固地基的效果。大多数情况下,强夯置换所采用的材料应是性能好以及级配好的碎石及块石;夯点的数量根据施工现场的试夯结构来确定,点的排列形状应为正方形或者三角形,达到稳固的目的。

三、施工参数

强夯置换处理采用穿透黑色粉质粘性土层达到强风化花岗片麻岩层;夯击能为1600KN•m,则需要夯击二遍,之间间隔2~3 周的时间,这样一来,有充足时间消散超静孔隙水的压力;当满夯夯击能要求800KN•m时,则满夯2 遍。此次夯点的夯击次数根据现场的实夯次数来确定。根据地质钻探资料,采用分期分段施工的策略,进行强夯加固施工。把强夯区域分为有效加固深度不同的区域,一般为7m~10m区和4m~7m区。土体的厚度以及软硬状况,要给予充分考虑,另外在强夯加固前要做好表土的清理工作。在试夯阶段,强夯施工主要选择18吨的重锤,从11m的高度落下,夯击能量定在2000kN.M左右,副夯的工具和方法与第一次一致;满夯时,采用锤重l 8t,从5.6m高度落下,夯击能量为l000kN.m。夯锤底面要设置通气孔。

本次施工所需要的材料采用级配良好的碎石以及块石等硬质岩石,若粒径小于5厘米的碎石量应不超过20%;若粒径大于30厘米的碎石量应小于30%,同时含泥量不超过5%。每一遍夯点的夯击数量应按照现场试夯的数量,进而得到实际夯击的数量,并且应满足一下几个条件:夯坑周围地面不应有大幅度的隆起;夯坑不宜过深或者发生起锤困难的现象;累计夯沉量为墩长的1.5~2 倍;最后两遍所夯击量应小于50mm。简言之,各夯击点的数量,都应最大限度使土体竖向压缩达到最大化,侧向位移应最小化。

四、复合地基处理中强夯置换技术的应用流程

强夯置换技术的施工流程为:清除表层种植土,平正施工现场,在路基右侧开挖临时排水沟;施工作业面采用0.5m厚的碎石,并在施工作业面上多堆放碎石;第一遍夯点的位置标注出来,并实际测量现场地的高程;夯锤应置于夯点的位置,按照由内向外的顺序,选择1600KN•m 的夯击能及间隔跳打的方式进行第一遍的施工;夯击并记录坑的深度;在规定的时间后,按照上述的方式进行第二遍强夯置换;采用800KN•m 的击能,满夯两遍,锤印的搭接超过三分之一;将过渡带设置在强夯置换边界的左侧到坡脚以及小号侧20m内,采用800KN•m 的击能,满夯两遍;在坑内填满碎石土及山皮土等调料,与原地面相平衡;若遇到现场低下水位升高时,则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方式夯坑积水。

五、质量检验与加固

施工结束后4周后,取3点进行了现场复合地基荷载试验。墩体平均承载力特征值为fpk=515kpa, 墩体平均承载力特征值为fsk=200kpa,检测结果证明,加固后地基完全满足设计要求。再进行沉降观测,距完成该段路基填筑施工,中间预留一年的自由沉降时间,经观测总沉降量48mm,符合设计要求。沉降逐步趋于稳定,该段路基整体稳定,路基路面未出现下沉、裂缝等病害。

结束语:根据我国高速公路路基土体条件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针对地域性特点,采取不同的强夯置换技术。强夯置换法综合了强夯加固和复合地基的优点,能够加强路基的强度,确保施工质量;其不仅能够在地下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而且可有效降低土体中的地下水位,提高土体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地基处理方式。进行现场试夯及效果检测,不断完善高速公路路基的强夯加固模式。加强高速公路路基建设,提高高速公路工程的质量,不断促进我国公路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顶.强夯置换技术在察格高速公路复合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青海科技,2010,17(3):82-83.

[2]周宗勇.混凝土—砂石强夯置换墩地基处理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08.

[3]任继荣.强夯置换技术在水域湿地软基处理中的应用[J].建筑施工,2006,28(11):871-872.

[4]宝和.强夯及强夯置换技术在客运专线复合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铁道工程学报,2007,24(7):33-37,66.

第7篇:夯实作风建设范文

【关键词】:重锤夯法;厚填土;地基处理;工程

中图分类号: TU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重锤夯法是指为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力,利用起吊设备,将10~25吨的重锤提升至10~25米高处使其自由下落,依靠强大的夯击能和冲击波作用夯实土层。强夯法主要用于砂性土、非饱和粘性土与杂填土地基。对非饱和的粘性土地基,一般采用连续夯击或分遍间歇夯击的方法;并根据工程需要通过现场试验以确定夯实次数和有效夯实深度。现有经验表明,在100~200吨米夯实能量下,一般可获得3~6米的有效夯实深度。由于强夯法具有显着加固效果、适用土类广、设备简单、施工方便、节省劳力、施工期短、节约材料、施工文明和施工费用低等优点而得以迅速推广应用。

2、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某工程为山地别墅建筑,建筑物呈台阶状分布,由于拟建场地存在两个山间洼地,根据建筑规划设计要求,山间洼地需采用素填土回填至每级台阶设计标高,场地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要求不小于150kPa,地基土变形模量不小于12MPa,地基承载力及变形模量检测需待强夯完毕14天后进行;场地交工面下0~80cm范围内的压实度系数不小于95%。根据建筑物的规划设计要求,回填土面积达140000,回填土的厚度为6m~21m不等,回填的土方由泥质粉砂岩的风化土石组成,为附近山体的开挖土,干湿,结构松散,为场区地基的主要软土层,其岩土性质达不到设计要求,经过处理后才能作为建筑物的地基。根据场地现状条件和承载力及变形要求,从地基处理的可行性、经济性、方便性和安全环保方面考虑,本场地的地基采用强夯法进行处理。

3、重锤夯法地基处理设计

重锤夯法地基处理设计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夯击能选择,夯击能可以根据Menard修正公式或《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中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进行确定,单击夯击能为夯锤重M与落距h的乘积,一般说单击夯击能大,夯击数少,夯击遍数也相应减少,加固的效果和技术经济效果好。第二,夯点的夯击次数是取得最好加固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夯点击数小,达不到压密加固效果,击数过大,不仅费用高,有时还会降低地基土承载力。夯击次数应根据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与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第三,夯击遍数,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2―3遍,最后再以低能量夯击一遍。对于渗透性弱的细粒土,必要时夯击遍数可适当增加。第四,夯点间距与夯击点布置,夯点间距的选据宜根据建筑物结构类型、加固土层厚度及土质条件,通过试夯确定。对细颗粒土来说,为便于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夯击点间距不易过小。当加固深度要求较大时,第一遍的夯点间距更不宜过小,以免夯击时在浅层形成密实层面,影响夯击能往下传递。根据工程经验,第一遍夯击点问距宜选5―9 m (对土层较薄的沙土或回填土,取较大值),以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与第一遍相同,也可适当减小。对加固深度要求大的工程或单点夯击能较大的工程,第一道夯击点的间距应适当增大。夯击点位置可根据建构筑物的结构类型,采用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可取3m―9m,以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与第一遍相同,也可适当减小。对于处理深度较大或单击夯击能较大的工程,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宜适当增大。经过多年的工程实践,我国强夯夯锤的形状与尺寸基本定型。除非特殊情况,现在常用的夯锤不论重量多大,基本为圆形,呈上大下小的倒锥台形,锤底面积一般在4m―6m 之间,以5m 较为多见。底面积5m时,锤底直径2.52m。锤身纵向贯通4―6个300ram―400ram通气孔。第五,时间间隔及加固范围,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间歇时间,以利于强夯时上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间歇时间取决于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速率与土的类别、夯点间距等因素有关。沙性土地基渗透系数大,一般在数分钟和2―3h即可消散完,但渗透性差的黏性土地基,一般需要数周才能消散完。夯点间距对孔压消散速率也有很大的影响,夯点问距小,孔压消散得慢,反之,夯点间距大时,孔压消散得快。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设计处理深度的1/2至2/3,并不宜小于3m。

4、重锤夯法地基处理施工

重锤夯法地基处理施工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施工机器选择,应根据工程所采用的夯锤和起重高度来选用起重机的型号,可单机作业,也可主、副机联合作业。一般额定起重能力为夯锤重量的1.5―3倍;夯锤的选择是根据土质条件、设计要求和强夯能级决定的。夯锤重一般为80―400 kN,材质有铸钢、铸铁或钢壳包混凝土等几种,锤底多为圆形,锤底面又有平底、锅底、球形等,地面投影面积一般为4―8 平方米。第二,施工工艺流程为:平整场地测量场地高程、放点第一遍点夯回填推平、测量场地高程、恢复点位第二遍点夯回填推平、测量场地高程、恢复点位满夯推平、碾压、测量场地高程检测竣工验收。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夯击时,落锤应平稳,点位偏移不得大于5cm,若发现因坑底倾斜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施工中,单点夯击能、击数、收锤标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夯坑达到2m左右或拔锤困难时,应及时回填碎石土,以保证夯击质量;由于场地填土厚度大,结构松散,每遍夯实后需采用推土机平整场地,碾压机随后碾平,夯点复位偏差不得大于5cm;有组织按顺序夯击,并进行详细的施工记录,避免偏夯、漏夯;雨期施工时,若夯坑或场地的积水,应及时排除;根据检测结果,对场地改良不理想地段必须进行补夯,以确保达到设计要求。第三,强夯施工结束后应间隔一定时间方能对地基质量进行检验,对于碎石土和砂土地基,其间隔可取l―2周,低饱和度的粉土和粘性土地基可取2―4周。对于一般工程应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进行检验,如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进行承载力检验和压缩摸量检验;对于重要工程项目应增加检验项目,也可做现场大压板荷载试验。对于简单场地上的一般建筑物,每个建筑物地基的检验点不应少于3处,其它位置每lO00平方米设一处。对于复杂场地或重要建筑物地基应增加检验点数。检验深度应不小于设计处理的深度。第四,一般距夯击点30m以外,为相对安全区;15m以内为明显振动区。若必须在临近建筑物处进行施工时,应设置检测点,并采取挖隔振沟等隔振或防振措施。隔振沟宽度与位置对隔振的作用影响不大,位置一般在3m处为佳;随着隔振沟深度的增大,隔振的效果逐渐增强,但增大的幅度不大。施工时,应由邻近建筑物开始夯击逐渐向远处移动。

5、结尾

重锤夯法具有施工简单,对地基的加固处理效果好,实用性强的特点,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也要综合考虑其适用范围,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为提高重锤夯法施工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手册》国振喜等,核工业出版社

第8篇:夯实作风建设范文

关键词:长株潭,地基,强夯法,强夯地基

Abstract: the changzhutan area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urban integration accelerate, building construction of dynamic compaction method processing foundation got generally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this paper changzhutan region,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survey, a detailed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ck, then based on the area in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dynamic compaction foundation familiar problem of specific analysis, for the next this area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ed work provide a good reference, have realistic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foundation, and the dynamic compaction method, the dynamic compaction foundation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长株潭是指长沙市、株洲市和湘潭市三市以及周边的地区,这一地区经济实力较为雄厚,在湖南省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阶段三市一体化建设日益迅猛,建筑工程施工中强夯法处理地基得到普遍广泛的应用,该方法具有投资小,见效快,在保证地基质量,维持坚固性和稳定性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能够有效的提高回填土体的强度和承载能力,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地基加固方法。

2 长株潭地区地质概况及岩土特征

2.1地质概况

长株潭地区出露的地层较为完整,据陈新国、毛蓬亭的长株潭岩土工程地质特征及适应性分析一文,此地区主要有以下地层:燕山早期、加里东期的岩浆岩,第四系的冲积层、湖积层等,第三系、白垩系以及侏罗系的陆相碎屑岩,从泥盆系到三叠系的海相碎屑岩以及碳酸盐岩等,还有下奥陶统的变质岩等,其中白垩系的地层分布最为广泛,其次是元古界和第四系。

长株潭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发育有湘江及其支流,地下水的类型较为丰富,主要以孔隙水、裂隙水以及溶洞水为主,具体有四种类型分别为碎屑岩孔隙裂隙溶洞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松散岩类孔隙水,以及基岩裂隙水。

2.2岩土特征

根据长株潭地区的地质概况以及相关资料分析,此地区的岩土按其成因主要分为八类,冲积湖积土,陆相碎屑岩、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花岗岩、变质岩以及断裂破碎岩、特殊岩土。下面主要分析一下前五种岩类,其中冲积土以及湖积土主要分布于在湘江及其支流的漫滩和阶地,主要成分为粘土、砂土以及粉砂质粘土;陆相碎屑岩主要分布于长沙、株洲等地,主要成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以及泥岩等,由于砾岩和砂岩与粉砂岩和泥岩的硬度差别较大,砾岩和砂岩抗风化、抗变形性能好,而粉砂岩和泥岩则较差,因而它们的岩石力学性质差异也较大,整体上具有不均匀性。海相碎屑岩主要在存在于长沙市的莲花镇、湘潭市的昭山市、涟源市的白马镇等地,主要成分有砾岩、砂岩、石英砂岩、泥岩以及页岩等。石英质砾岩、砂岩硬度好,抗风化,节理发育较好,泥岩以及页岩抗风化能力较弱,裂隙发育较丰富。碳酸盐岩主要存在于长沙的莲花镇,跳马镇,株洲市的马家河镇、仙庚镇等地,主要成分为灰岩、白云岩以及白云质灰岩等,质地均较致密,硬度高,抗风化、抗变形能力好,裂隙发育弱,岩溶发育较好。

3 强夯施工步骤及常见地基问题

地基承载着整个工程建筑物的荷载,是工程建筑物的最终的支撑机构,为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最重要的是保证地基的稳定性和坚固性。地基土层首先要满足工程的强度要求,不会发生剪切破坏,不会因振动液化而失去承载能力;其次,地基的变形应该在限值范围内,工程建筑不会因沉降而造成破坏;再次,对于一些特殊要求的建筑,像坝基等,地基还需要具有很强的抗渗性能。如果地基满足不了实际工程建筑的需要,达不到设计要求,这就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也就是加固,这个过程是人为的改变岩土的工程力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或者是改变地基岩土的组成成分,以满足工程需求。

3.1强夯法的适用范围

当地基的岩土类型为碎石土、砂土或者低饱和度的粉质粘土、粘土,以及特殊性岩土如湿陷性黄土、杂填土等,这时就可以采用强夯法来处理地基。还有一种方法称为强夯置换法,该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岩性为高饱和度的粉质粘土,以及一些软弱土层或者流塑性的粘性土层的地基处理,因为此种地基的抗变形能力较差,因此在工程设计施工前,需要现场试验以确保地基处理方法的适用性以及处理后地基的稳定性和坚固性。由于长株潭地区的地层以白垩系分布最为广泛,其次是元古界和第四系,岩土分布也以冲积土、湖积土以及陆相碎屑岩为主,其次为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再次为花岗岩、变质岩以及断裂破碎岩,特殊岩土。因而强夯地基在此地区的工程施工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主要是用来提高地基岩土的强度和硬度,压实土层,减少孔隙,排出孔隙水,使土体结构重新排列,加速固结,改善地基土层的抗变形、抗液化能力,避免出现砂土液化、地基沉降,以致对附近建筑物产生危害。

3.2强夯法的施工步骤

在强夯地基施工过程中,要严格依据施工设计方案,按照强夯施工步骤执行。强夯施工步骤见图1所示。

3.3强夯地基常见问题

地基处理的关键问题就是增强回填土的强度和提高变形模量,降低沉降量。采用强夯法处理的地基主要有以下常见问题:

1)回填施工不规范,回填材料级配比不合理,容易造成回填土地基的失稳,后续建筑施工就会存在安全隐患。这种问题的预防措施就是在合理的控制成本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回填材料级配比,加强施工管理,严把施工质量关;还有一种造成地基失稳现象的是由于新近回填土没有经过雨季,不适宜进行强夯处理造成的;

2)基坑开挖后,基础外的加固宽度不足以稳定地基工程,造成附近建筑物裂缝,边坡出现滑移,这种问题得以避免的措施就是基础外的加固宽度一定要大于或者等于地基的加固深度;

3)在实际夯击过程中,设计的夯击遍数、夯击次数以及总下沉量无法达标,造成夯击不够密实,达不到要求的密实度。如果地基岩土类型为冲积土、湖积土以及含水量过大的岩土,此时可以选用半米到两米厚的砂石铺垫,然后再执行强夯,还可采用降低夯击能量措施。还有一种方法是采用人工方法人为降低地下水位,然后再采用强夯处理地基;

4)在强夯施工过程中,由于岩土含水量过高,施工场地经常出现“橡皮土”现象,这时可挖出局部土体,使用级配比合适的混合料回填,然后继续强夯施工;另一种由于岩土体含水量过高造成夯击过程中夯坑周围隆起异常,这时可采用强夯置换法,回填粒径合适的混合料,继续强夯;

5)一般情况下,强夯的有效影响深度可达10m左右,但在实际施工中有时强夯后的实际加固深度未能达到要求的影响深度,因而处理后的地基强度也达不到设计要求。针对这种问题,在强夯施工前,首先要做好地质勘察工作,针对具体的地质情况以及岩土特性,可适当调整夯击能量;其次施工前还要去现场试验确定夯锤的重量,落距,夯击遍数以及夯击间距等参数。同时要严格按照强夯施工步骤,控制好每遍强夯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同的岩土性质,要合理的调整时间间隔;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多次夯击,或者增大锤击做功,增强岩土体的密实度;

6)夯击施工中,一定要做好场地排水工作,尤其是竣工之后,也要保证场地不被雨水浸泡,影响强夯地基的质量;

7)强夯施工竣工验收过程中,不按照规定进行承载力检验,无法保证地基质量。在施工结束一定时间内要对强夯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进行检验,使用原位测试法要根据具体的工程建筑控制好检验点数,以保证检测的真实性;

4 结束语

本文结合长株潭地区的岩土特征,针对这一地区工程施工中强夯地基的应用,分析了强夯施工的步骤,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强夯地基常见的问题做了具体的分析,为今后这一地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采用强夯法处理地基在提高岩土体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承载能力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保证施工质量,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钟共清.长株潭地质环境动向研究浅析[J].湖南水利水电,2009.

[2] 薛成富.大粒径风化砂岩强夯地基的施工[J].山西建筑,2010.

第9篇:夯实作风建设范文

关键词:强夯法;施工技术;市政道路;软基

Abstract: the municipal engineering of the laid of subgrade pavement is very strict. This paper, from the compaction technology to explore the subgrade treatment of municipal road, to ensure quality and safety of the road is of profound significance.

Keywords: dynamic compaction metho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unicipal road; Soft foundation

中图分类号:TU4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施工前做的准备工作

铺设的地面要平整干净,没有杂物。进行表面松散土层碾压,用推土机整平施工场地。当地面坡度陡于l:5时,挖2%~4%反坡台阶,长度不小于2m。做好强夯段周围的排水和防振措施,防止在雨季施工时,夯坑内或夯击过的场地有积水和防止强夯时对周围构造物造成损害。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震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会产生有害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挖隔振沟等隔振减震措施。一般即有建筑50m范围内不宜采用强夯措施。当涵洞附近需进行强夯时,可先进行路基范围的强夯后,再施工涵洞。修筑机械设备进出道路,排除地表水,施工区周边作排水沟以确保场地排水通畅防止积水。查明强夯场地范围内地下构造物和管线的位置及标高,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因强夯施工造成损坏。测量定点,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施工放线时应注意,埋设水准点标桩和各夯点标桩,按设计施工图给定的范围进行测量放样,并按夯点布置平面进行施工,测量夯实前场地标高,为确定夯实效果提供依据;施工前应按设计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工艺性试夯试验。

二、施工技术策略研究

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钉木桩或点白灰标出主、副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度,设水准基点。分段进行强夯,顺序从边缘夯向中央,一排一排夯,起重机直线行驶,从一边向另一边进行,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夯点位置。测量夯前锤顶高程,确保夯击能。夯击时应按试验和设计确定的强夯参数进行,起吊夯锤保持匀速,夯位应准确,不得高空长时间停留,严禁急升猛降防锤脱落。待夯锤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停止作业时,将夯锤落至地5m面。夯锤起吊后,臂杆和夯锤下及附近范围内严禁站人,建筑50m范围内不宜采用强夯措施。强夯开始时应检查是否处于中心,若有偏心时,应采取在锤边焊钢板或增加混凝土等办法使其平横,防止夯锤倾斜。夯坑随夯随填,不过夜,以防积水,并视天气情况变化而定。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施工记录,强夯过程中应对各项参数及施工情况作好详细质量记录。按设计规定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各夯点的夯击,点夯完成后用推土机整平场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一遍。干燥天气进行强夯时宜洒水降尘,当风力大于5级时,应停止强夯作业,以防机械倾倒,保证安全。为防止飞石伤人,现场工作人员应戴安全帽,在夯击时,所有人阶员应退出安全线以外,机械设备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夯锤上应设通气孔,如遇堵塞,应立即开通,加强强夯施工过程的监测,施工中应有专人负责监测工作。

三、施工参数上的要求

强夯施工采用30t以上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设备。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夯锤锤重及夯锤底面面积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的单击夯击能确定。夯锤底面采用圆形,夯锤中对称设置若干个上下贯通的气孔。自动脱钩采用开钩法或用付卷筒开钩。

夯击遍数设计为3遍,具体工程分主夯、副夯、满夯3种,以主、幅夯为主。一般第一遍隔一点跳夯,第二遍补第一遍空隙,第三遍为低能量满夯全幅满夯,达到锤印彼此搭接。

强夯施工每一遍内各个夯点的夯击次数,严格按图纸设计夯击次数,并同时满足单击夯击能不小于2000kN•m,夯坑周围面不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使起锤困难,且以使土体竖向压缩最大而侧向位移最小为原则。每个夯击点安排专人检查和记录击数,保证强夯质量。夯击点布置与夯击点位置可根据路基底平面形状布置。具体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凡是产生超孔隙水压力,夯坑周围出现较大隆起时,不能继续夯击,要等超孔隙水压力大部分消散后,再夯下一遍。在一遍中若干夯击次数后出现上述情况,也要遵循这一要求,停止夯击,等超孔隙水压力大部分消散后,再夯下一遍。具体间隔时间可根据工艺性试夯确定。施工时首先保证夯击遍数间隔时间,并做详细记录,其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工流水顺序,安排合理的流水节拍,力争使各区段间达到连续夯击,确保强夯质量。

四、具有的施工措施

施工现场应设排水沟,以便地表积水及时排出场外,夯坑内积水应及时排出。根据勘察地质报告表明场地内填土绝大部分天然含水率较大,可能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部分无法强夯区域,应会同监理、设计、建设单位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强夯应分段施工,由边向中,沿着地下水的排池方向施工,以免破坏天然排水通道的连续性,形成“水囊”而造成的隐患。终夯条件:按设计要求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小于50ram。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填土层天然含水率平均值,如果大大超过了最佳含水率,加之现在施工正是雨水较多的季节,因此对强夯施工质量会有很大影响,而且工期要求紧,不能按有关规定进行试夯,对于在施工过程中需建设、设计、监理及施工各方加强联系及时沟通,强夯完工后及时按规定进行检测,为设计提供可靠数据。

五、强夯质量控制要点研究

按设计要求确定夯击主、副点位置。夯单击夯击时夯锤的气孔要畅通,夯锤落地时应基本水平。各夯点应放线定位,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及漏夯应及时纠正。强夯施工时应对每一夯击点的单夯夯击能量,夯击次数和每次夯沉量等进行详细记录。每打一个夯点,记录员应对号进行记录,并在施工图上圈记,避免错位和漏夯。强夯施工中根据场地地形考虑,排除地面水,排除方法采用以下方式:当自然条件允许时,可结合推土,利用自然坡排除积水到场地下,该工程主要考虑采用此种方式排水。如自然条件不好,可在场外设排水沟,利用抽积水到排水沟排走。随时自检,发现不合格,马上返工直到合格落点平稳,夯位准确,如有错位填平再夯,满夯须锤与锤相交1/3,如此反复,夯完后进行场地平整及表面压实。强夯下沉量控制采用钢尺或水准仪测标高控制,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应不大于50mm。夯坑周围不应有过大的隆起,发现有隆起时应预压或小能量夯击。为防止强夯对临近建筑物或先有管沟造成不利影响,须在临近建筑物或先有管沟与强夯区之间开挖防震沟予以预防。

参考文献:

[1]邓昌慧.强夯法在道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1.

[2]莫旭林.强夯法在处理道路软土路基中的施工技术应用.《科技资讯》,2010,33.

[3]闫传波,田义平.强夯法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价值工程》,20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