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管理会计的要求范文

管理会计的要求精选(九篇)

管理会计的要求

第1篇:管理会计的要求范文

关键词:医院 药品 会计核算 管理

组成医院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的部份就是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医院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仅是医院经营管理的核心,还是医院内部生存发展的必要因素。为了能够使医院卫生事业在未来社会中有更好的发展,应当不断地组织规范医院的成本核算,使得医院内部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都得到很好的提升。而医院的药品核算作为医院内部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医院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因此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应当加强医院药品核算管理,针对新医院会计制度对药品会计所提出的要求,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不断地规范医院药品会计工作。除此之外,随着现阶段新医院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药品已经被加入到存货的管理制度之中,药品核算管理在医院整体核算管理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对药品会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纯地核算、盘点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药品管理的需要,新会计制度要求医院药品会计能够将新旧会计制度下药品会计之间的衔接工作完成的更加顺利,还能够深入了解管理工作流程、明确信息操作系统,使得医院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加深沟通,使药品核算管理在医院整体财务管理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医院内部药品会计的岗位职责

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药品的核算管理工作对于医院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加强医院药品核算管理,已经成为现阶段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

医院内部药品会计一般工作范围包括:药库、药房以及制剂室等所需要的药品数量、金额的核算工作。同时医院内部药品会计核算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按照会计制度规定,正确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严格把好药品的购入及消耗关,及时处理账务。负责全院药品资金流通核算工作,积极配合药剂科做好全院的药品管理。第二,定期同药库、药房核对库存,每月同财务科核对金额,做到账账、账实相符。第三,严格审核药品购入发票,及时填制转账通知单送交有关部门进行审批后送财务科付款。第四,准确核算药库、药房药品的调拨、领用,及时编制药品入出库存报表报送财务科入账。在核算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对重大问题要及时向领导报告。第五,负责医院制剂室的成本核算。每月上报的制剂产品产值、成本报表及各种统计报表,内容要正确、完整。第六,指导、配合、协助、监督药剂科做好盘点工作。

二、新旧医院会计制度下药品会计的差异

为了能够让医院药品会计人员了解到医院药品的详细耗用情况,《新医院会计制度》明确了相关核算会计科目,使相关会计科目尽可能的完善。但是不一样的会计制度下,医院药品会计账务处理的方式也不相同,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关于医院药品相关会计科目的设置不一样

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药品进销差价、药品收入以及药品支出这些科目均被取消,但是新增加了库存物资这一项,这一会计核算科目使得医院药品会计核算范围得到了相应的扩大,包括了之前账目中存在的药品、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其他材料等等。为了核算、反映医院的药品购入、领用、销售,医院按药库、药房设置了二级明细科目,在二级明细科目下,按西药、中成药和中草药设置了三级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除此之外,在这些变化中较为明显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将医院药品会计中药品的售价核算转换为药品的进价核算,将原账中药品进销差价科目相关明细科目的余额作为减项转入新账中库存物资―药品科目相应明细科目的借方,这就意味着医院药品会计核算中药品进销差价这一概念已经被完全取消。

(二)医院药品核算的相关会计制度之间的差异

旧的医院会计制度对于医院内部药品管理的原则是,有计划地进行相应的采购,并进行定额的管理,从而加速了医院内部资金的周转速度、确保医院内部药品的及时供应。而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并没有对单一的药品进行统一的管理,而是对所有的库存物资,其中包括了医院内部的药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等进行了统一的规定,并对医院内部的存货进行有规律有计划地供应,合理的确定医院药品的储备数量,并要求医院药品会计应当定期的对医院的药品进行盘点,并在每个会计期末对医院中所有药品进行一次总的盘点以保证账实相符,使得医院的账目更加的清晰。除此之外,还将旧制度中的药品售价核算改为了进价核算,取消了药品进销差价科目,将药品收入和药品支出归入医疗收入和医疗支出科目中,使得提供的数据更能真实的反应医院业务收支情况。

三、新会计制度下对医院药品会计所提出的要求

药品会计在医院内部整体会计核算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针对医院会计新旧制度的不同,医院应当做好相应的衔接工作,并提高医院药品会计核算管理水平,促使医院药品会计核算工作更加完善,进而使医院的医疗卫生事业稳定发展。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药品会计核算管理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怎样才能够在新的会计制度下,提高医院药品会计核算管理水平呢?

(一)认真执行新医院会计制度规定的药品核算方法

依据新医院会计制度的规定,在开展医院药品会计工作衔接前应当对医院药剂科所有库存药品进行一次全面的盘点、核算管理工作,针对盘点出来的药品盘盈以及盘亏工作进行整体性的清查以及校对,依照传统的制度完成相应的处理工作,及时清查相应的药品差异原因以确保药品账实盘点的一致性,从而根据盘点差异的原因调整相关会计账目,并在事前对药品的进价进行相应的管理,从而保证每个药房都同时有药品的进价以及零售价格,并保证库存盘点数目的准确可靠,避免各种特殊情况的出现,确保医院药品基数之间不出现差错。除此之外,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应当明确医院药剂科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权限,对医院药品的核算方式以及药品的核算流程进行重视,在明确医院药品收入的同时,确保结转相对应的药品成本,促使医院药品会计核算工作更加规范与完整,进而促使医院内部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二)对新会计制度下药品制度进行熟练地掌握

对于一些大型的综合性医院来说,药品流转环节不仅十分多,同时也相对较为复杂,但是由于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并没有统一的药品管理理念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这样就会使医院药品会计处理出现一些问题,进行影响医院内部药品会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因此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药品会计不仅需要对药品会计核算工作进行完善的会计处理,还应当做好医院药品的监督管理工作,积极地参与到医院药品的管理流程中,明确医院药品管理的各个环节,不仅应当核查出医院药品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错误,还应当针对医院内部药品会计核算管理中的不足,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从而保证医院药品会计核算工作更加的完整,以及医院药品会计核算水平更进一步的提升。

(三)提高医院药品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

除了上述两点之外,提高医院内部药品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也是《新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药品会计核算所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要求。随着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行业的监督管理水平也在不断地完善规范中。医疗服务过程中药品占据的地位较为突出,同时也对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作为一个医院药品会计应当及时了解国家对药品核算所提出的要求,以及所出台的与药品核算相关的医院会计管理制度。并且应当定期参加相关药品会计制度的培训,与经验丰富的药品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交流,进而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促使医院药品管理与核算整体水平的提升。

四、结束语

《新医院会计制度》对药品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是对医院药品管理与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医院自身发展的一个全新机遇。医院会计核算需要按照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开展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医院才能够提高其整体管理水平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峥,徐力.医院药品会计核算与管理问题的相关探讨[J].中国外资,2011(12).

[2]唐丽莉.对新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与绩效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3(12).

[3]浮希芳.对药品会计核算与管理的探讨[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10(12).

[4]白维.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药品会计核算[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1).

第2篇:管理会计的要求范文

[关键词] 管理会计 知识经济 价值链 

 

管理会计是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把管理与会计这两个主题结合起来,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的信息系统。管理会计为决策与计划提供信息,协助指导与控制,制定激励目标,计量与评价绩效,对强化内部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21世纪,随着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愈演愈烈,管理会计又面对怎样的挑战呢?

一、要求管理会计的目标发生变化 

按照世界经合组织的说法,知识经济就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管理会计的一个主要的职责就是把握知识经济的特征,提供多样化的信息。由于管理环境的变化,要求管理会计系统提供管理过程的“长期战略”信息、提供“服务”、“交货时间”等信息;而这一切都需要传统管理会计目标发生转变,由原来以“成本”为中心,转变为以“增值”为中心,继而转变为以“核心能力”的培植为中心。 企业只有具备核心能力才能持续获得价值增值

二、要求现有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的革新 

1.合理计量智力资本 

20世纪80年代,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仅为38%,有形资产为62%;90年代,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为62%,有形资产为38%;21世纪,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为85%,有形资产为15%。 

传统会计模式注重有形资产的计量,而知识经济下,知识等无形资产的贡献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已远远超过了其他实物资产,为了有效地管理企业的智力资本,同时也为了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价值,就必须对智力资本进行计量和报告,知识经济下作为主导生产要素的知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而人是知识的创造者,只有准确的计量了人力资本和其他无形资产的价值,才能正确计算企业的价值,做出正确的决策。 

2.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要求随之改进 

在管理会计中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必须作革命性的变革,以“产品”为中心的成本计算将被以 “作业”为中心的作业成本计算所代替。随着高新技术对传统工业领域的渗透,将会引发生产的大幅度增长和人工成本的显著降低,当前的管理会计方法已不能适应新技术的要求。如制造费用的分配,一直以来,对其主要是以直接人工工时为分配标准,而随着高新技术的比重越来越大,人工成本在产品成本的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少。因此,如果制造费用的分配仍以工时为标准,必然会使产品成本信息失真,企业据此做出的短期经营决策和业绩评价,就可能出现较大失误。 

3 .要求存货管理模式的改变 

在知识经济时代,全球范围内的网络支付、网络采购等活动都可在网上进行,传统存货模式受到挑战,“零存货”的概念有可能成为现实。存货乃是一种资源的闲置,它会降低资金的使用效果,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应该务求“及时适量”生产,预防产生存货堆积的现象,以至于逼近零存货。传统管理会计中对存货的处理方法已不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

三、要求改变对现行投资方案的评价 

目前的投资方案评价,主要是考虑企业的财务效益。目前管理会计所采用的决策评价标准主要是利益最大化(成本费用最小化)和现金净流量最大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投资主要以智力投资为主,随着企业投资的取向从物力投资向智力投资的转变,管理会计决策方案的评价标准也将从单纯的以财务效益为重点转向财务效益和综合信息并重的评价标准体系。投资的评价和选优,应以方案可能产生的全方位效益为出发点。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产品价值的大小将主要由其具有的知识含量或技术含量决定,因而经营决策的重点应集中在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积极作用,如何通过适当地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而使企业产品得到最大限度的增值。

四、要求管理会计加强对非财务信息的重视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非货币信息将充斥于社会经济的每一个角落,要求企业的管理会计人员及其他各个责任中心从中选择对本企业有用的信息,即利用管理会计所提供的非货币性和货币性信息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有时非财务信息的影响甚至超过财务信息。例如,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引进人才的未来效益、引进高级制造技术的长远利益等,都关系到企业全方位的效益。

五、知识经济要求管理会计着眼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而不是仅仅关注企业的生命周期

现行的管理会计仅考虑生产者所承受的成本,而不反映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消费者所承受的成本,不仅包括购买价,还可能包括与安装、运行、支持、维护、丢弃相关的成本,这些成本应该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引起企业产品的设计者的足够重视。

六、知识经济要求管理会计注重价值链分析 

迈克尔•波特教授认为,价值链是开发、生产、营销和向顾客交付产品与劳务所形成的一系列作业的价值。价值链分析要求管理者注重企业的外部环境,分析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这条价值链及其一系列的相关活动,从而管理成本。价值链构成了企业的生命链,是企业具有生命价值的基础,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增加价值。在识别了价值链中每一阶段所增加的价值及相关活动所涉及的成本后,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保持和发展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有效管理价值链对于增加顾客价值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强调顾客价值,要求企业经营者以顾客为中心分析价值链中不同作业的性质。 

正如著名会计学家余绪缨教授指出,“与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相联系的智力资本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21世纪管理会计将“以人为本”,围绕企业核心能力的培植构建其基本的框架。这也是未来管理会计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余绪缨:现代管理会计研究的新思维[j].财务与会计,2004年第二期 

[2]甘永生:21世纪管理会计的发展模式[j].会计之友2002,12:4-6 

第3篇:管理会计的要求范文

【关键词】会计制度建设现实性

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各单位根据国家会计 法律 、法规、规章、制度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经营管理和业务管理的特点和要求而制定的旨在规范单位内部会计管理活动的制度和办法。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贯彻执行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保证单位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建立并严格执行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会计基础工作就比较扎实,会计工作在 经济 管理中就能有效发挥作用。因此,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发展 ,各单位要认识到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把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工作与改善经营管理、建立 现代 企业 制度结合起来,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使会计工作在单位经营管理工作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一、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1.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是贯彻会计法规制度的重要基础

为了规范和加强会计工作,国家制定发布了一系列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这些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是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和从事会计管理的基本依据。国家制定发布的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只是从全国会计工作的总体要求出发制定的,尽管在制定过程中尽可能地考虑不同地区、部门、行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要求和特点,以及不同会计工作水平的要求,但相对于具体的会计单位而言,国家发布的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各项规定仍需要结合本单位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的特点,要求进行具体化,并作必要的补充,以使会计管理工作能渗透到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这种对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具体化的办法和措施,就是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必要补充,是贯彻实施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因此,各单位必须充分重视和不断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

2.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是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的客观要求

会计工作涉及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处理不当将会影响有关方面的利益,因此会计工作必须依法进行。从1996年以来进行的整顿会计工作程序情况看,许多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混乱,财务收支失控,不仅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也对本单位的经营管理带来消极影响。因此,各单位应当加强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使内部会计管理工作的程序、方法、要求等制度化、规范化,这样才能保证会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有序,才能保证会计工作在单位经济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3.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是完善会计管理制度体系的要求

1992年我国财务会计制度实行重大改革以后,会计管理制度体系也相应发生了较大变化,通常认为由四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为会计法律,即《会计法》;第二层次为会计行政法规,如《总会计师条例》、《企业会计准则》等;第三层次为会计规章,如行业会计核算制度等;第四层次是单位根据会计法规、制度要求制定的内部会计制度。很显然,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新的会计管理制度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以企业单位会计工作为例,《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核算制度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原则,基本方法和程序做出了规定,特别是赋予企业一定的理财自主权和会计核算选择权,为企业会计工作更好地为经营管理服务提供了制度保证,但是上述规定只是指明了企业会计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实现这些目标还需要企业根据上述规定并结合内部管理要求进行充实和细化,才能使会计法规的规定和理财自主权落到实处,进而保证新的会计管理制度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4.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是改善单位经营管理的重要保证

财务会计管理是单位内部管理的中心环节,是一项重要的综合性、职能性管理工作。一般而言,会计工作可以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会计法规制度侧重于对财务会计的基本要求做出规定,管理会计方面的内容则因其是单位内部的管理行为而未涉及。但并不是说在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者之间可以厚此薄彼,实际上,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是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制定一套规范完整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充分保证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更好地参与单位内部经济管理,使会计工作渗透到单位内部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不仅有利于会计工作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更有利于改善单位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二、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

各单位建立哪些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各项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包括哪些内容,主要取决于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需要,不同类型的单位也会对内部会计管理有不同的选择,如行政单位往往不需要建立成本核算制度等。但仅从会计行业总体要求出发,包括以下内容。

1.内部会计管理体系

单位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主要是指一个单位的会计工作组织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1)明确单位领导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职责。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单位领导人应当对会计工作全面负责;领导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和单位其他人员认真执行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督促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贯彻实施;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准确、完整,保障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对忠于职守,做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进行表彰奖励。(2)明确总会计师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职责。根据《会计法》,《总会计师条例》的规定,需要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应当依法设置总会计师。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应当按照《会计法》和《总会计师条例》的规定,明确总会计师的职责、权限。(3)决定会计机构的设置,明确会计机构以及会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人员)的职责。会计机构的设置原则,会计机构的职责以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职责,应当按照《会计法》的原则,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做出规定。(4)明确会计机构与其他职能机构的分工与关系。会计部门与单位内部其他部门如统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销售部门、物资管理部门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工作中经常发生业务联系,非常有必要明确它们之间的职责、分工,有利于明确责任、加强协作,也有利于管理者的监督、考核。(5)确定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组织形式。主要是明确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组织体系,即实行集体核算,还是实行分散核算(如二级核算、三级核算)。

2.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是单位内部会计人员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主要内容包括:会计人员工作岗位的设置,各个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标准;各会计工作岗位的人员和具体分工,会计工作岗位轮换办法;对各会计工作岗位的考核办法等。

3.账务处理程序制度

账务处理程序制度主要是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核算流程和基本方法的规定。其主要内容包括: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确定单位会计科目和明细科目的设置和使用范围;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和单位会计核算的要求,确定本单位会计凭证格式、填制要求、审核要求、传递程序、保管要求等;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和单位会计核算的要求,确定本单位的总账、明细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各种辅助账等的设置、格式、登记、对账、结算、改错等要求;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确定对外财务报告的种类和编制要求,同时根据单位内部管理需要确定单位内部会计指标体系和考核要求。

4.内部牵制制度

内部牵制制度,是内部 会计 控制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制定该项制度时,应当与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结合起来考虑。其主要内容包括:内部牵制制度的原则,包括机构分离、职务分离、钱账分离、账物分离等;对出纳等岗位的职责和限制性规定;有关部门或领导对限制性岗位的定期检查办法。

5.稽核制度

稽核制度是指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对有关会计账证进行审核、复查的一种制度,该项制度的建立也应当结合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一并进行考虑。主要内容包括:稽核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具体分工;稽核工作的职责、权限;稽核工作的程序和基本方法等。

6.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原始记录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环节。建立规范的原始记录管理制度,对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进行起重要保证作用。其主要内容包括:原始记录的格式、内容和填制方法,包括填制、签署、传递、汇集、反馈要求等;原始记录的审核要求;有关人员对原始记录管理的责任等。

7.定额管理制度

定额管理制度是指确定定额制定依据、制定程序、考核方法、奖惩措施的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定额管理的范围,制定和修订定额的依据、方法、程序;明确定额的执行、考核、奖惩的具体办法等。

8.计量验收制度

计量验收制度是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计量检测手段和方法;计量验收管理的要求;计量验收人员的责任和奖惩办法等。

9.财产清查制度

各单位应当建立财产清查制度,建立财产清查制度,是保证会计核算正常进行和会计核算质量的重要措施。主要内容包括:财产清查的范围;财产清查的组织领导;;财产清查的期限和程序、方法、要求;财产清查中发现问题的处理程序、报批程序;对财产管理人员的奖惩制度等。

10.财务收支审批制度

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是指确定财务收支审批范围、审批人员、审批权限、审批程序及其责任的制度。建立健全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是财务会计工作的关键环节。主要内容包括:确定财务收支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具体说来,应当明确单位领导人、总会计师、会计机构负责人、其他有关机构负责人审批财务收支的范围和最高限额;超过规定限额应当报批的程序。确定财务收支审批程序,包括经办人、审核人、批准人等应当履行的手续及承担的责任等。明确对财务收支中违反规定的责任人和领导人的处理要求。

11.成本核算制度

成本核算制度主要适用于 企业 单位。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成本核算方法和程序的确定;有关成本基础制度的制定;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等。

12.财务会计分析制度

建立定期财务会计分析制度,检查财务会计指标落实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改进措施,是加强单位内部管理,不断提高 经济 效益的重要施。主要内容包括:财务会计分析的时间、召集形式,参加的部门和人员;财务会计分析的内容和分析方法;财务会计分析报告的编写要求等。

三、制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遵循的原则

制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证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科学 、合理,切实可行。

1.合法性原则

即各单位制定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应当符合并严格执行 法律 、法规和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依法办事是会计工作的首要准则,也是制定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首要原则。尽管会计法规赋予各单位一定的理财自主权和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权,但上述自主权如果超出会计法规允许的范围和界限,并对经济管理活动产生消极影响,则是会计法规所不允许的。

2.适应性原则

即各单位制定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应当体现本单位的生产经营、业务管理的特点和要求,不能因追求先进而脱离本单位的实际,也不能生搬硬套书本上或其他单位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必须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才能使内部会计管理制度适应内部管理要求并发挥作用。

3.规范性原则

即各单位制定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应当全面规范本单位的各项会计工作,保证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规范性原则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符合并体现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不能与会计学的基本要求相违背;另一方面,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内容要全面,规范会计事务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不能顾此失彼。

4.科学性原则

制定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合理,使所制定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能便于操作和执行,缺乏科学性或不易操作的管理制度,就不会有生命力。

(2)利于控制,即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必须体现内部控制的要求,有效的内部控制是 现代 管理的基本要求,而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必须体现这方面的要求。

(3)便于检查,即能有了解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手段和途径,如果所制定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无法检查执行情况,制度也就失去了控制和规范的作用。

(4)定期完善,即各单位所制定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应当根据执行情况和管理需要不断完善,以保证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更加适应管理需要。

参考 文献 :

[1]财政部会计司.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讲话[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第4篇:管理会计的要求范文

    一、管理会计的本质

    管理会计的总目标是通过运用财务会计系统所提供的资料进行再加工、再提炼、再延伸,进而形成更高层次的管理信息,为经营当局预测前景、规划未来、经营决策、改进管理、控制、评价各责任单位的经济活动,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图谋发展。它的本质是一种全局性、长期性、决策性的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管理会计的主体是整个企业,并侧重于企业内部的各责任单位,即向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提供特定的管理信息

    二、管理会计定位需要考虑的因素

    1.管理会计是一个“特殊”的信息系统。20世纪50年代,管理会计从传统会计中独立出来,成为与财务会计并列的一门独立的学科。美国会计学会(aaa)下属的管理会计委员会(cma)对管理会计的定义是“管理会计是运用适当的技术和概念来处理某个主体的历史的和预期的经济数据,帮助管理当局制定具有适当经济目标的计划,并以实现这些目标做出合理的决策为目的”。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的定义为“管理会计是对管理当局所应用的信息(财务和经营的)进行鉴定、计量、积累、分析、处理、解释和传播的过程,以便在组织内部进行规划、评价和控制,保证其资源的利用并对它们承担经管责任。”由此可见,管理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而且是一个特殊的信息系统,其特殊性体现在与同是信息系统的财务会计相比,财务会计是一个单纯提供会计信息的系统,而管理会计一方面要提供信息,一方面要帮助管理当局制定计划,做出合理的决策,从这点看管理会计人员要比财务会计人员更靠近决策层。

    2.环境因素与管理会计。环境因素包括影响管理会计系统的企业内外部因素,如市场发育状况、企业的经营战略、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社会的传统文化以及企业的组织形式等。管理会计不管如何定位,其工作围绕的主要是信息,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信息是一种经济资源,获得信息要付出信息成本。企业利用信息日的是为了取得比远大于所付信息成本之差的价值。信息成本一般包括:①生产者所发生的材料费(纸张、软件等);②生产者的房屋及各项设备的折旧费、修理舒;③生产者为了取得本系统以外的信息而发生的费用(搜集数据、咨询费等);④生产者的人工费用,即人力资源在利用专业知识达成信息所得到的补偿;⑤使用者在接受或使用信息时所付出的代价;⑥其他费用。信息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决策的预期值与信息成本,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信息成本的构成及比例会发生变化,如信息技术的发展会减少第3项支出,对信息要求的提高会加大第4项支出,此外,如果信息的生产者同时是使用者则极有可能降低第5项支出。这不失为提高管理会计信息价值的有效途径。

    3管理会计是内部报告会计。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是为企业内部经营者服务的,是企业组织系统的子系统,受企业组织系统设置的影响,而企业组织是一个人造的开放系统,它同周围环境之间存在着动态的相互作用,能够不断地自行调节以适应环境和本身的需要。企业管理会计职能的发挥取决于管理会计人员的主动性及其能力,而一个人的工作主动性受其区域的传统文化影响很大,在西方较注重个性的发展,重视个人对企业的贡献,而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对职责范围以外的事,人们普遍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处世态度。如果管理当局重视管理会计,其职能的发挥程度取决于管理会计人员提供信息的质量及其帮助管理当局进行决策的能力。

    三、管理会计定位的选择

    管理会计的定位选择有以下两种情形:第一,定位于企业的职能管理部门,管理会计人员既是信息生产者又是信息的使用者。这里的职能管理部门与一般意义上的职能管理部门有所不同,它是决策子系统和决策支持干系统的融合,其组成要素是具有管理会计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管理会计人员,并具有收集信息、进行决策的权限。第二,定位于企业内部的会计部门,管理会计人员是单纯的信息生产者。笔者认为,从我国现实的情况出发,考虑管理会计长远的发展,管理会计定位于后者更恰当些。因为:

    1.从管理会计的产生和现实的观察都表明,管理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必须具有一定的管理会计专业知识。在我国,目前尚无专职管理会计人员,管理会计工作主要由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及会计师事务所的部分注册会计师兼任。

    2.我国已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将带动我国企业管理工作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对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管理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中,信息生产者的知识利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管理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必须是具有专业知识的管理会计人员。

    3.将管理会计人员由专业型培养成为通用型的决策者具有现实的依据。将管理会计人员由专业型培养成为通用型的决策者,原因有:①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企业的经营活动基本上超越了国界,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这对决策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应这种要求的变化,管理会计人员不仅要懂会计专业知识,而且要懂生产、懂管理,具有协调能力。如作业成本法的使用,管理会计人员首先要对整个产品生产过程非常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划分作业来计算产品成本。当然,这过程必须要有很强的会计职业知识为前提,管理会计人员的管理能力会越来越强,由专业型培养成为通用型成为必要。②将管理会计人员定位于职能管理部门,意味着决策子系统与决策支持子系统的融合,但并非简单的合并,而是出于环境需要而进行的组织系统设置的调整,目的是优化系统,提高系统功能,融合后的职能管理部门的组成要素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管理会计人员既是信息的生产者,又是信息的使用者,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去参与决策。在当代,管理会计师作为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意味着管理会计人员同样可以胜任企业的决策工作,在实际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理财专家晋升为企业的决策者,管理会计师培养成为企业的决策者有着现实的依据。

    4.定位于会计部门对信息价值的消极影响。管理会计定位于信息生产者,即决策干系统与决策支持子系统相分离,在决策系统与决策支持子系统相分离的企业,在管理会计职业专门化之前,会计人员的作用一方面要履行财务会计的职责,即按公认的会计原则为企业外部的所有者、债权人、政府部门等提供外部会计报告;另一方面要履行管理会计职责,即为企业内部的管理当局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帮助管理当局做出正确的选择。决策干系统即目前的经营者主要是根据会计人员提供的信息进行决策。如果继续维持这种现状,会计人员会以提供外部报告为主,提供内部报告为辅,会因工作繁忙而忽略对内的需求,这势必影响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影响信息的价值。

    四、我国应用管理会计的深层思考

    我国引入西方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已有力多年的历史,但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范围不广,水平不高,表面上看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管理会计理论与实际脱节,管理会计实际应用效果不佳,企业领导不重视等,但笔者认为,其根源在于企业缺乏对管理会计应用的内在需求。具体表现有:①管理当局根本不要求会计人员提供管理会计信息,企业内部能否存在应用管理会计的需求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主动性,而在我国由于受传统文化影响,人们普遍奉行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行事原则,因此,对管理当局不重视的企业是很难形成应用管理会计需求的。②管理当局有需求,但管理会计未成为专门职业,会计人员会因工作繁忙而影响其向管理当局提供信息的质量,最终会导致企业应用管理会计内在需求的降低。③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不承担其所提供信息所带来的经济后果的法律责任,会计人员提供管理会计信息并帮助管理当局采取正确的决策的质量就难以确保,最终也会影响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内在需求。④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脱离实际,使管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无法保证,导致信息的价值受到影响。

第5篇:管理会计的要求范文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实现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1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际国内各个行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不断发展壮大,就需要不断提高财务管理能力。特别是我国实施新会计制度以来,为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和良好的契机,但同时也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会计背景下,企业必须不断进行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与时俱进,使财务管理成为企业发展的重大助力。

一、新会计制度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主要从财务管理目标、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首先,新会计制度转变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在传统的会计制度下,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财务管理人员的关注重点主要是销售额和利润率等经济指标。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传统的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目标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要求。在这种背景下颁布了新会计制度,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也由单纯的经济利益转变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新会计制度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其次,新会计制度更新了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相对于传统会计制度而言,新会计制度有很多适合国情的修订。如对财务报告和报表等都进行了明确具体的规定,这就促进财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从多个维度对财务管理理念进行分析。同时,新会计制度提出企业在创造价值的同时要注重企业自身的发展。除此之外,新会计制度对于员工的薪酬和福利等都运用财务的方法进行了计量和协调,保证分配结果的合理性。从这些修订可以看出,新会计制度背景下的财务管理理念更加具有科学性。最后,新会计制度促进了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新会计制度在给企业财务管理创造良好的契机的同时,也给财务管理带来挑战,很多财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不能适应新会计制度的标准。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提高专业素养,并且创新财务管理模式,适应新会计制度的要求。

二、新会计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新会计背景下,企业的财务管理获得了广大的发展空间,但也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1.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较大。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之一。新会计制度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一方面是可以对相关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减小财务管理风险。但在某些方面也必然带来了新的财务管理风险。如新会计制度提出可以将公允价值运用投资性房地产中,这就很可能使财务管理人员扭曲公允价值,帮助企业获得不当得利,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人才缺乏。人才是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基石,专业化的财务管理人员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会计制度颁发后,一方面是高校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与新会计制度进行充分的对接,然而,由于受时间限制,并没有取得大的成效,高校毕业生对新会计制度的认识不深,进入企业后不能快速开展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原有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对新会计制度的系统培训,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往往不能适应新会计制度的要求,也不能对新员工进行有效的指导,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的专业化人才缺乏。

3.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运用缺失。长久以来,很多企业把短期的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在企业经营中对能给企业带来直接效益的生产和销售过于重视,而忽视了管理工作,特别是财务管理工作。这就造成了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缺失,影响了财务管理的效率。同时,就算企业在财务管理中采用了信息系统,往往也比较片面,仅用于数据统计方面,并且也缺少对财务管理人员在信息系统运用方面的系统培训,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新会计制度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的充分运用变得更为迫切。

三、新会计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实现策略

针对新会计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普遍出现的问题,本文给出了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实现的策略,通过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来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企业的发展。

1.规范新会计制度的应用,避免财务风险。新会计制度的规范应用可促进财务管理效率的提高,也可以规避财务风险。在新会计背景下,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是新会计制度的应用不规范。因此,监管部门和企业自身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新会计制度的应用进行规范。

2.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大力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首先,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对新会计制度的学习和培训,使财务管理人员对新会计制度有更深的认识。同时,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运用新会计制度对企业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案例分析,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使企业财务人员在新会计制度中游刃有余。其次,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从内部减小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3.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首先是企业领导层要加强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加大对财务管理的资金倾斜,建立全面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其次,要加大对财务管理人员信息系统运用方面的系统培训,使信息系统得到充分和有效的运用,适应新会计制度的要求。

四、总结

在新会计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获得了发展的契机,但同时也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挑战,这就要求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创新,以满足新会计制度的要求,使企业财务管理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助力。

参考文献:

第6篇:管理会计的要求范文

关键词:内部控制;管理会计应用;融合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五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从内部控制与会计的关系看,在内部控制五类目标中,前三类目标属于合规性目标,与财务会计联系更紧密;后两类则属于效益性目标,与管理会计关系更密切。内部控制的思想最早产生于古希腊的金库管理制度,18世纪产业革命以后,在企业规模化和资本大众化的推动下日益完善。到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股份公司规模日益扩大,所有权与经营权进一步分离,逐步形成了一些规划、组织、调节、制约和监督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法,内部控制系统的效益性目标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内部控制与管理会计的关系也日趋密切。

一、内部控制是保证管理会计工具与方法科学应用的前提条件

内部控制不仅与财务会计有着内在的血缘关系,与管理会计同样具有内在的血缘的关系。事实上,早期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合二为一的。成本管理会计的雏形最初产生于十八世纪末美国独立战争后的经济兴起时期,为了获取准确的产品成本的信息作为销售定价的依据,制造业中出现了对材料、服务价格进行核实、审计的做法。“十九世纪的成本会计已经复杂到能够有助于企业进行包括部门成本摊配在内的管理”,并帮助企业做出技术选择的决策,成本管理会计不仅服务于产品定价,还服务于成本控制。在这一时期,运用成本管理会计进行成本预测、成本控制过程中的原始数据的收集、加工中的牵制程序以及所生成数据的审核方法已经成熟。从技术角度看,本量利分析、作业成本管理、投资可行性分析、战略地图、滚动预算管理、平衡计分卡等管理会计工具与方法并没有太多的难以掌握之处,但要使这些方法真正嵌入管理决策与控制之中并对决策与控制提供良好的支持,可行的内部控制机制是不可或缺的。内部控制与管理会计两者具有目标的高度融合性。管理会计的目标是为企业内部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而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则是内部控制两项重要的效益性目标。从已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和目前正在征求意见的《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对应起来看,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对照关系。例如,无论是《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还是《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都将战略管理和预算管理作为单独的指引。2010年的18个《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中,《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是紧密围绕企业战略制定、执行而设计的权责分配和管控体系,并对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在战略和预算管理中的运用起着指导性作用。其他方面的内控指引,如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信息系统等都与企业经营中的决策与管理控制、实现企业战略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内控指引也是管理会计信息有效运用的基础。《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要求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同时还要求对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存在的重大缺陷必须给予披露。企业在购买内部控制审计服务过程中,往往也要求出具内控审计报告的注册会计师对基于效益性的内部控制措施的适用性发表建议性意见。《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则要求基于五个目标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面评价,这为管理会计工具与方法的应用,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管理的有效性,保障企业战略的实现提供了合理保证。

二、内部控制贯穿管理会计全要素

《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列举了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中所包括的四要素:应用环境、管理会计活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信息与报告。无论哪一个要素,都与内部控制密不可分。

(一)应用环境

应用环境由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构成。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与管理会计建设和实施相关的价值创造模式、组织架构、管控模式、资源保障、信息系统等因素;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国内外经济、市场、法律、行业等因素。应用环境一方面要求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在组织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权责分配方面为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创造必要的条件,同时要求管理会计应用要适应宏观政策、外部经济环境、企业规模、经营特点以及集团层面、企业层面和业务层面控制的特点。例如,管理会计在投融资管理中提供的资金管理报告必须满足《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对资金筹集、使用和营运的要求。

(二)管理会计活动

管理会计活动是企业利用管理会计信息,运用管理会计工具与方法,在规划、决策、控制、评价等方面服务于本企业管理需要的相关活动。企业规模不同、管控模式以及控制权在各层级的划分不同,战略决策、经营决策和业务决策之间的划分也不相同,从而使管理会计规划、决策、控制、评价等活动在企业间存在着显著差别。例如,大型企业200万元资金的运用属于经营决策甚至业务决策,而小型企业则可能属于战略决策,管理会计应按决策类型采用适当的决策支持方法、信息传递与报告方式。

(三)管理会计工具与方法

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包括企业应用管理会计时所采用的战略地图、预算管理、作业成本管理、本量利分析、平衡计分卡等模型、技术和流程。规划、决策、控制、评价每一活动中管理工具与方法的选择必须服务于企业战略目标的科学确定、战略路径的正确制定以及母公司管控分公司、子公司的方式和公司内部各层级控制权的分配。例如,运用预算管理这一管理会计工具构建责任中心时,企业内部责任中心的设立以及每一责任中心业绩指标和控制指标的下达必须与企业内部各单位控制权的配置相适应,业绩指标必须是战略目标的具体化,控制指标必须是风险管控责任的具体体现。

(四)信息与报告

从组织层次看,内部控制分为公司层面的内部控制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管理会计的信息与报告系统应该根据企业特定组织结构和经营模式对权责分派、信息沟通与反馈的要求建立集团范围内的信息与报告系统,分别提供集团治理层、企业治理层、企业业务层所需的战略层管理会计报告、经营层管理会计报告和业务层管理会计报告。从管控过程看,内部控制分为战略决策过程的内部控制和经营过程的内部控制,尽管公司采取什么样的战略不属于内部控制的职能范围,但为保证决策科学性所设立的流程则必须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预算管理既是管理会计的工具,又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管理会计信息与报告系统提供的管理规划报告、管理决策报告、管理控制报告、管理评价报告必须落实内部控制对决策过程和经营过程的控制要求。与财务会计报告一样,管理会计报告流程包括报告的编制、审批、报送、使用、评价等环节,在目前没有统一的管理会计报告内部控制的情况下,企业可以比照《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对报告编制、报送、分析与利用的要求建立管理会计报告内部控制流程,保证所提供的管理会计信息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

三、实现内部控制与管理会计的高度融合

(一)在内部控制的优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管理会计工具与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经过标准化内部控制系统的构建以及近几年来的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在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三大合规性目标实现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这两个效益性目标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1.将管理会计工具与方法法嵌入内部控制运营系统。在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构成和完善过程中,需要在效益性目标的引领下,结合控制环境和目标提升对控制系统的要求,评估风险产生的领域以及可能导致的目标偏离程度,将管理会计工具与方法纳入控制活动、信息沟通与反馈、监督体系。例如,为服务于企业全局性、长远性谋划,管理会计必须应用战略地图工具定性和定量描述战略目标,通过价值链分析定位客户价值、确定业务改善路径和内部营运流程优化主题、在挖掘资源潜力基础上围绕战略目标和路径的要求进行资源配置、绘制战略地图,通过组织机构的完善和分级控制来保障战略地图在企业各层级、各部门得到不折不扣的运用,从而使战略落地。2.将管理会计工具与方法运用纳入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通过近几年的内部控制评价实践,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已从最初的满足监管要求逐渐转化为满足企业内部控制持续优化的自我要求。但是,目前也存在注重基于合规性目标评价、对基于效益性目标评价不足的状况。在今后的企业内部控制年度自我评价中,应加大基于效益性目标的评价力度,将管理会计工具与方法应用纳入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查找管理会计在本企业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缺陷,通过缺陷分类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3.通过内控审计的增值服务获取完善建议。要求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计中关注管理会计工具与方法中存在的缺陷,通过管理建议书的方式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改善建议。

(二)管理会计工具与方法应用需充分考虑内部控制这一应用环境

运用何种管理会计工具与方法,以及如何使用单一管理会计工具与方法或组合使用管理会计工具与方法不仅取决于技术要求,还必须充分体现内部控制系统所提供的条件和约束。例如,管理会计报告的频率和方式要与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信息与沟通方式相对接,严格按照控制权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间的划分制定管理会计报告的使用权限。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财政部关于印发《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的通知[S].财会[2016]10号.

[2]财政部.财政部《关于就〈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100号———战略管理〉等22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的函》[S].财办会[2016]47号.

第7篇:管理会计的要求范文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7-0130-03

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迅速,需要企业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增强自身的优势,提高竞争力,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集团的改革和创新,是集团发展的趋势,也是新时期市场经济对集团的要求。集团加强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可以清楚的认识集团的发展方向和自身发展的现状,能够更全面的了解集团本身。集团管理会计的工作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集团管理会计的工作涉及到集团的资金流动和运行,集团获取正确的会计信息可以帮助集团领导更好地判断集团发展走向,推动集团可持续发展。

一、集团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集团对会计的工作不重视

集团会计的工作是集团内部管理的重要环节,对集团发展和提高综合实力有重要的作用,集团对会计的工作认识不到位,不能重视会计的工作,只单纯重视会计工作内容但是不加强管理,那么就会影响会计功能的发挥。比如没有建立对会计人员业绩考核,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会计人员,会计工作不能发挥其重要的作用,自然也不能为集团创造更多利益。[1]

(二)会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管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管理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管理会计工作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新时期中,集团的规模得到扩大,在集团财务方面就需要更多的专业会计人才,因此,就出现了一部分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为集团管理会计工作带来很大的阻碍。管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管理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低,对专业的会计知识了解不到位,那么在工作中就不能保证会计工作的准确性,时常会出现错误,导致集团的利益受到损害,阻碍了集团可持续发展。[2]管理会计工作需要会计人员具备基本的道德素养,管理会计的工作就是核算财务并且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但如果管理会计人员的没有基本的道德素养,就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徇私舞弊,影响了管理会计工作的发展,也阻碍了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三)会计管理没有科学的管理体制

我国的管理会计工作开展的比较早,但是管理会计的工作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和进步,集团的规模越来越大,集团的会计工作不能跟随进行创新就会阻碍集团的发展,对集团内部的管理造成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会计工作的开展。[3]只有对会计管理进行创新,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管理体系,才能保证会计工作发挥最大的作用,保证集团稳定发展,推动集团进步。缺少完善的会计管理体制,比如缺乏奖惩制度,缺乏对会计工作流程的规范,就很容易出现会计工作过程中出现违法乱纪的现象,影响会计工作的效益,阻碍集团内部管理进步,阻碍集团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导致集团出现经济损失。[4]

(四)会计的工作缺乏监督体制

管理会计工作重要的任务就是管理资金运转和流通,从而保证集团的发展,要保证会计工作正常进行,首先就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监督体制,但是会计监督体制的建立不能得到集团管理人员的重视,从而会计工作无法正常有效的进行,也不能发挥管理会计工作的功用,影响管理会计的进步和发展,不利于集团的发展。[5]管理会计的信息不能正常进行主要体现在信息不准确等现象,导致管理会计的工作不能正常的进行,甚至对集团的经营和生产效益造成影响。如果集团没有科学、准确的体制作为管理会计的工作支撑,不能有一套完整的监督体系,造成管理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比较散漫,不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损害集团的利益,甚至还有管理会计人员会为了自身利益对会计信息进行造假,集团领导通过虚假信息不能对集团进行正确的判断,也不能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不仅不能推动集团的发展,甚至对集团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二、集团会计工作的创新和实践

(一)新形势下会计工作的创新

要让集团领导人员了解会计的工作对集团的影响,从而提高集团对管理会计的工作重视。目前,我国经济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得到空前的发展,因此,集团管理会计的创新是集团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渠道,集团只有重视对会计工作的管理,才能保证集团稳定的发展。[6]从责任划分以及建立完善的制度开始,明确会计管理中的相关制度,明确每个会计人员的工作要求,从而保证会计工作的稳定进行。集团规模不断扩大,就会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量,这个时候就要保证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集团还可以运用先进的网络科技进行办公,能够更快地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运用网络还能保证会计工作的透明度和准确度。

(二)提高会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能够保证集团的利益不受外界不法人员的损害,集团内的管理会计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从而保证集团安全稳定的发展,保护集团的利益,满足集团对管理会计人员的要求。[7]第一,增强管理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集团可以对管理会计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保证管理会计人员可以完成工作要求,提高工作效率,集团同时还要发掘人才,对专业人才进行重点培养。第二,增强管理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道德素养对集团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能够保证集团的利益和信息安全,集团对管理会计人员要加强职业道德和思想道德教育,不仅防止管理会计人员出现违法乱纪现象影响工作,同时还要让管理会计人员懂得如何保护集团的信息和利益,推动会计工作的发展,保证集团可持续发展。[8]

(三)建立完善的会计管理体系

集团规模的增大,不断地发展,就会为管理会计工作带来较大的任务量,给管理会计人员带来很大的压力,因此,为了能够让管理会计工作满足集团的需求,就要对管理会计工作不断的完善和优化,保证管理会计工作有效并且保证质量地完成。要保证管理会计工作有效地进行,就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管理体系,确定管理会计工作中的规章制度,对管理会计人员工作的行为进行规范。[9]比如,建立工作准则,建立业绩考核机制,定期汇报工作等形式,促进管理会计人员积极地完成工作任务。在管理会计工作的时候,要注意从集团的领导到员工,都要遵守集团的规章制度,才能保证管理会计工作有效地进行,推动集团的发展。

(四)完善会计工作的监督体制

大部分的集团对管理会计的工作都缺乏基本的监督体制,因此,管理会计的工作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得不到约束,从而导致集团的利益受到损害。要避免不良风气,提高管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严谨性,就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会计的工作监督体制,对管理会计工作进行监督和控制,从而保护集团的经济效益。[10]首先,要建立科学严格的会计管理监督体制,对管理会计工作中的内容进行监督,保证管理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保证集团收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其次,监督体制还要对管理会计工作进行详细的划分,对每个会计人员应负担的责任进行明确,这样的方式可以避免会计人员出现徇私舞弊、腐败的现象。[11]加强管理会计工作的监督体系,从整体监督到个人监督,明确责任,从而促进管理会计人员承担自身的责任,提高自身的工作素养,确保会计工作正常运行,从而保证集团稳定持续地发展。

(五)会计工作内容要明确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管理会计的工作越来越能体现出其在集团发展中的作用。要做好会计管理的工作,就要制定一个管理会计的工作目标,因此,集团在进行管理会计的工作时,要明确管理目标,集团不能一味将追求经济利益作为会计的工作目标,要重视集团文化资产在集团中的利用。[12]企业要做好明确会计工作的目标,就要做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集团会计工作的目标要跟集团实际经营的情况相结合。企业在制定会计工作目标时,最基本的一条就是根据集团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要满足集团的实际需求,同时还要与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的情况相结合,才能保证管理会计的工作稳步发展。第二,管理会计的工作能有效地解决集团的财务问题。解决集团的财务问题是集团经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因此,管理会计的工作在进行的时候,也要把这个问题作为自身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才能保证管理会计工作发挥其功能,保证集团稳定地发展。第三,管理会计的工作要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现实需求。管理会计的工作是集团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提高集团的管理成果首先就是要提升管理会计的工作,根据这一点,在制定管理会计的工作目标时,就要以能满足集团发展需求为目的。[13]

(六)会计工作内容要加强信息管理,降低财务风险

在集团会计的工作中,做好风险管理是会计工作的重要任务。能够提高管理会计的工作实效性,我们要先对集团存在的财务风险有一个大体的了解。[14]集团经营中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注意财务风险,重视对财务风险的控制,运用财务指标对企业的负债融资和权益融资进行分析,为了更好地防范财务风险,集团在进行决策的时候,首先要结合集团自身的情况以及各方面的因素,运用科学合理的经济模型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决策。根据集团的需求,要降低财务风险,就要在集团的内部经营管理中从管理会计的工作入手,加强对信息的管理,从会计管理的角度为集团提供更多的财务信息,优化管理方法。在选择管理模式的时候,能够更加符合集团的实际情况,符合集团的发展需求。同时,管理会计的工作,也要从企业财务的角度考虑分析企业有可能面临的财务危机,进行及时的预防,并且提示集团的领导层,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以及集团管理风险,让集团在经营中越来越符合集团的发展需求,为集团的发展铺垫,更好地促进集团的经营管理发展和进步。[15]因此,集团的会计工作要加强对信息的管理工作,从而降低集团的财务风险。

第8篇:管理会计的要求范文

摘要: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小企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会计转变职能,及时反映管理所需要的事前、事中的财务信息。关键字:中小企业;管理;会计现代管理会计已从传统单一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综合多种学科的边缘学科。它作为现代会计的一个分支,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管理会计包括决策分析、预算编制、成本分析以及责任会计的推行等。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中小企业应用管理会计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一、中小企业的重要经济地位据中国企业联合会统计,截至2004年上半年,中国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中等规模以下企业已超过320万家,个体工商户也已达到23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企联常务副理事长孙延祜指出,中国以民营、私营和个体工商户为主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已占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55.6%的份额。二、中小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的现状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其效果还不能令人乐观。主要问题在于:1、理论研究不够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科学,我国会计界对它的研究尚未形成一套完整严密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仍停留在简单方法的介绍方面,忽视理论系统研究,缺乏对实用性、功能性和可操作性的追求;2、实际应用效果不太明显由于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实际运用起来也是有选择性的。比如有些企业只知道简单粗略运用量本利分析或是进行责任中心核算活动等;3、管理水平及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中小企业领导人普遍没有经过科学化管理的熏陶,管理水平不高。首先,管理观念陈旧,人员选用上任人唯亲,相信血缘关系,强调忠诚老实,不注重才能;其次,管理方式上过度集权,不够民主。家族式管理现象普遍存在,强调家族利益,从业人员觉得为一个家庭服务,个人晋升发展的机会很少,积极性与创造性未能充分发挥。而且管理随意性强,缺乏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对于管理会计更是模棱两可;第三,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报酬低,发展潜力不大,致使高水平、高素质的会计人员不肯下嫁,所以,目前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一般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学生,没有实践经验,又无资格,或者是一些原乡镇企业的会计,业务素质较低,知识比较陈旧。而中小企业所要求的会计人员其实最好能面面俱到,有一定的综合素质,这方面存在一定差距。4、会计信息主要应对外部需求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较有限,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不高。主要为税务部门的纳税管理外部需求、工商部门的年检时要求提供的会计报表为第二位的外部需求、银行贷款管理的需求为第三位的外部需求,其重点单纯为资产负债情况及损益情况等方面。其次,投资者的决策需求和管理者的管理需求,成为最主要的内部需求,由于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投资者往往同时就是管理者,所以内部需求也不高。三、推行管理会计制度,完善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怎样才能走出困境,使现代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广泛应用,并发挥其作用,应认真加以思考。[1][2][][]1、改变会计职能现代管理会计是会计职能的变化引起的。其主要职能已由信息支持向管理决策转移,财务部门被赋予决策权,而且对工作结果负有不可推托的责任。相应地,财会人员由管理系统中的专业信息支持人员转变为决策者与合作伙伴,新的职责与角色要求财会人员更多地了解企业各个方面,如制造过程、核心技术、研究开发、市场营销、竞争对手以及供应链等,以制定正确的战略计划,为内部顾客提供有关他们应该作什么及将会怎样的服务,而不能只反映是什么或过去怎样。他们的工作精力将更少地用于信息报告,更多地用于计划与分析,并且将更加广泛地参与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在管理决策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2、以“目标成本”为起点和核心,深入挖潜增效管理会计区别于传统会计,在于管理会计既注重对成本的“数量管理”,也注重对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追踪分析,能够从源头上寻找到产生差异的数额及原因,从而达到持续降低成本的目标。因此,在对企业成本进行目标管理时,首先要把成本管理的每一项目深入明晰地落实到每一个具体作业环节上;其次,对每一生产环节的标准成本制订,应有科学性和可行性。3、全方位进行成本控制(1)充分运用量本利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等现代管理会计所用的方法,从动态上来掌握企业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现金流动,及时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2)认真推行责任会计制度,将企业成本控制与责任部门有效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目的。责任会计制度的最大优点,就是将企业日常工作分权管理,使高层管理人员集中精力抓长远,各层管理人员在权限内,放开手脚搞管理,并通过绩效考核,发挥激励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其一,科学地制订责任目标成本,分解成本指标。产品成本目标的确定,可以根据同行业先进水平确定,也可采取市场法来计算,即“售价—目标利润—税金费用”,并将产品质量、生产费用及数量、结构指标按照一般独立生产经营企业的常用方法逐级分解。其二,建立责任中心。责任中心(利润中心、费用中心、结算中心、投资中心)建立后,还应对内部转移计价方法、折旧提取方法、费用摊销期限、存货计价方法、资金成本计算、责任中心绩效会计报表等作出规定。其三,建立责任会计账薄,确定责任主体。为了及时准确反映各责任单位或个别工作效率,在会计账薄及记账凭证上增设责任单位一栏。根据管理会计的要求,企业可以对“原辅材料”按实际采购量的目标成本记账。而对“生产成本”、“产品成本”则按计划(或标准)数量的目标成本进行记账。对于制造费用和企业管理费用,由于它们也存在差异,相应还应增设“费用数量差异”和“费用效率差异”明细科目。其四,定期报告,兑现奖罚。管理会计报告可以设计产品成本会计、责任单位成果计算报表、责任单位收支报表、责任中心绩效考评报告等专用表格,上面应记载目标数、实际数和差异数,这些报表既要与对外报表保持有机联系和对应关系,也要满足反映各责任单位经营管理的要求财务部门集中核算或平行汇总这些报表,以形成完整的管理会计报表体系。会计人员应根据这些报表所反映的差异数,计算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及程度,做出奖罚评价意见报送单位高层主管人。参考文献:[1]吴明.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初探”.东方企业文化,2007(11).[2]毕国洁.李琦.关于管理会计属性的探讨及启示.工业审计与会计,2007(02).

第9篇:管理会计的要求范文

一、会计的历史定位

1、会计具有重要地位

一般人认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工作广泛运用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在各方面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代替了会计人员的手工劳动,不需要现在这么多的会计人员,这些多余的会计人员,应从会计的核算工作转向会计的管理工作,提高会计工作的水平,更好地为发展经济服务。在这种条件下,会计更重要。

同时,也有人认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工作广泛运用电子技术,取代了会计核算工作,解放了会计人员的手工操作,使会计人员面临着失业的危险。由于使用电子计算机而使会计核算发生了变化,会计工作是否不重要了,会计人员是否会失业?

会计是千秋大业,凡有经济活动的地方,都需要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使用计算机进行核算只是改变了核算的手段和形式,但不可能改变核算的内容和要求。相反,核算的内容范围扩大了,要求提高了,信息需要加强了。更需要在新的条件下,以新的、更高的要求对经济进行会计核算。所以,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在会计工作中,由于使用计算机而富余的会计人员,不是无事可干而失业,而是要不失时机地转向会计的管理工作。当会计核算工作由于使用电子计算机而发生变化时,会计人员一方面应拓宽会计核算范围和深化会计核算工作,另一方面应将主要力量和精力,集中于会计管理工作中,用知识进行管理,使会计管理工作达到现代化的水平。会计核算工作的变化,是会计工作进入新阶段的机遇,是发挥会计工作作用的新起点。

2、会计的重心在管理

会计工作不等同于会计核算工作,它包括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管理工作两个方面。

会计是否有管理职能,还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会计就是会计核算,不是算帐,就是一个会计信息系统,不具有管理职能。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会计是否具有管理职能,要从会计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出发,即从会计工作总体出发,要从客观的条件和要求出发来分析。会计具有管理职能,是因为:(1)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越发展,越需要会计对经济活动中的资金运动进行管理,以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和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经济关系。(2)企业、事业等单位管理的需要。企业、事业等单位要进行现代化管理,需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利用所掌握的信息,对经济活动中的资金运动进行管理,以便促进本单位实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3)上层建筑的需要。体现上层建筑要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监督就是一种管理活动。(4)会计工作现代化的需要。会计工作逐步实现现代化,特别是逐步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把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计算中解放出来,有条件并需要会计人员大量从事管理工作。(5)会计学科分类的要求。国家教委制定的学科分类,已将会计学从属于经济学改为属于管理学中的一门学科,从而确定了会计学的管理性质。

会计管理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会计管理的任务,在于通过对经济活动的会计管理,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和做好财务决策,编制财务计划并组织财务活动,控制消耗并监督企业经济行为,检查财务计划执行情况和遵纪守法情况,考核经营业绩,分析执行情况,挖掘潜力,提出措施,以便促进企业、事业等单位提高经济效益。

3、建立管理型会计模式

在发展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的重心在管理,需要建立以会计管理为核心的会计模式。人类社会进入以知识为特征的经济发展阶段,将使市场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一个开放系统,需要建立面向市场的会计模式: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要强化内部管理,严格监督,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相应地需要建立强化会计管理的会计模式;政府部门通过经济政策、经济法规和经济杠杆等,对企业进行调节和规范经营活动,而不是直接干预企业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地需要建立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相协调的会计模式;企业要进入世界大市场,参与国际流通,发展国际间的经济、贸易和技术交往,相应地需要建立面向市场、面向国际的知识管理型的企业会计模式。管理型会计模式的基本框架是:建立调控型的会计组织系统;建立开放型的会计信息系统;建立知识型的会计管理系统;建立服务型的会计市场系统;建立竞争型的人才系统。

4、会计要逐步实现现代化

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当然各行各业都要实现现代化,其中也包括会计工作要实现现代化。会计现代化是指广泛、系统地运用先进、科学、规范的会计理论、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所进行的会计工作。会计工作现代化包括会计理论现代化、会计方法现代化、会计手段现代化和会计组织现代化。

中国的会计工作进入80年代,1990年11月召开的全国会计工作会议暨全国会计工作“双先”表彰大会,提出要努力使会计工作向经营管理型发展,要努力学习和运用现代会计管理方法,逐步实现我国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1995年10月召开的第四次全国会计工作会议,在全面总结“八五”期间会计工作取得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未来15年会计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1995年12月15日财政部发布的《会计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在“九五”期间,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会计模式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再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形成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会计模式,实现会计的现代化、法制化。”会计工作要实现现代化,是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的。

会计工作现代化是一个过程,是会计发展的方向。会计工作要实现现代化,其要求是会计工作要达到先进性、规范性、科学性和国际性;会计工作规范性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的基础,科学性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先进性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的最高要求,国际性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的最终要求。

二、会计核算向多方面、高质量方向发展

新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的管理,将促进会计核算向多方面、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1、会计核算集中化

经济全球化使企业的发展与国内外的各个方面发生着紧密的联系,相应需要会计核算的集中化。它要求会计核算的制度要集中统一制定、分级管理,对经济活动的核算,要集中全面决算、分级辅助核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管理全国的会计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的会计工作。”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可以制定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或者补充规定。企业根据有关法规的规定,可以制定本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

企业特别是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对经济活动的核算要集中、全面决算,统一、全面核算资金、销售、成本和利润,以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和提高市场的竞争力;而对企业集团内部的各级单位实行分级辅助核算,分别核算本单位内部的资金、销售、成本和利润,以调动企业内部各方面和人员的积极性。

对小企业,有的可以实行独立会计核算;有的可以实行代理记帐,由代理记帐的单位(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公司等)实行集中核算、全面决算,被代理记帐的单位进行辅助核算。

2、会计核算信息化

会计核算是一个开放型的信息系统。会计核算的内容是开放的,提供会计信息是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是开放的。会计核算过程是信息的输人、加工、整理、传递、贮存和输出的过程;是通过信息发生着与国内外各企业、事业等单位各个方面的经济与技术的联系,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是通过信息沟通、处理与国内外各企业、事业、社会组织、国家机构和社会人士等各个方面的经济、技术与行政的关系,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维护各方面的经济利益。会计核算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网络进行的,通过网络生成和传递各种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的重要性,要求会计核算生成和提供的会计信息是真实的、全面的、有用的和及时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提供的信息能如实反映客观存在的经济活动,不弄虚作假;会计信息的全面性,是提供的信息能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是提供的信息能为国家、社会和个人进行决策和评估判断作为可靠的依据;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是提供的信息能按照时间的要求及时提出。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开放的,既要向国家和社会其他各方面披露会计信息,又要向本单位内部全体员工和其他职能部门披露会计信息,实现财务公开。

3、会计核算规范化

会计核算内容的扩大、复杂和多方面,需要核算规范化。会计核算规范化,是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为进行会计核算而采用具有标准性、统一性和一致性要求的手段、措施和途径。会计核算规范化要求:标准性,会计核算按确定的准则或依据、程序、格式、要求等进行;统一性,会计核算按有关的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实行;一致性,会计核算按已有的规定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实施应是相同的。应该说明,会计核算规范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对会计核算的规定,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可以作相应的调整,或修改或充实,使其更符合规范的要求。

在会计核算规范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实行。《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4、会计核算法制化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依法治国当然包括依法治理会计工作,会计核算要法制化。会计核算法制化是指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会计核算工作法制化的“依法”,不仅要依据会计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来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也要依据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中有关会计的规定来进行会计核算工作,还包括依据会计法规制定的本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本单位依据法律规定做出的决定、指示等。会计工作的法制化,是要求会计核算工作的全部和全过程都要依法进行。会计核算法制化的基本特征是会计核算工作依法进行的全面性和强制性。

会计核算法制化不仅要求企业、事业等单位依法组织和考核会计核算工作,还要求会计工作的管理部门依法管理会计核算工作。会计核算法制化需要建立、健全会计法规体系。

5、会计核算国际化

会计有中国特色,同时,随着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利用外资,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引进管理技术,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等,会计核算也要国际化。会计核算国际化是指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为完成会计核算任务而采用具有国际的相应性、规范性、可比性和适用性的手段、措施和途径。其要求是:国际相应性,会计工作采用了相应的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和要求;国际规范性,会计工作的组织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和要求基本上是可比的;国际适用性,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和所采用的方法在国际上普遍适用。应该指出,会计工作具有国际性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通过借鉴、协调和统一来达到。会计核算国际化是与国际会计协调的过程。会计核算与国际会计协调的内容,是与国际会计通行规则(主要是国际会计准则)相协调;同时,还有与国际会计惯例、会计职业道德,某些地区的国家集团会计规范(如欧洲联盟公司法协调指令中有关会计的指令),其他主要国家的会计准则和有关法律的规定等相协调。

三、会计管理向全方位、知识管理方向发展

新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的管理,将促进会计管理(财务管理)向全方位、知识管理的方向发展。

1、会计系统重视系统管理

会计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而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会计系统既是一个封闭系统,又是一个开放系统,它的运行受系统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会计管理要重视系统管理,即对会计系统的整体进行全面管理。系统因客体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子系统,对子系统也要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进行系统管理,如对成本系统的管理,对资金的系统管理。会计系统因管理条件不同而形成不同管理环节的系统管理。它包括会计预测、会计决策、财务计划、会计控制、会计检查、会计考核和会计分析,而形成会计管理体系。这种立足管理环节的系统管理,也就是全过程管理。

会计重视系统管理,是全面的管理,但同时,也要注意全面管理中的重点管理,即管理中心——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不同企业,因客观条件不同而主要矛盾不同,相应会计管理的中心也不同;有的企业以成本管理为中心,有的企业以资金管理为中心,有的企业以销售管理为中心。

2、会计管理重视人本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是经济实力、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的竞争,而这些竞争最终又是人才的竞争。重视对人的管理,是管理之根本。以人为本的管理是要重视对人的培养。会计管理重视人本管理,一方面要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培养竞争性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并创造条件调动其创造性工作;另一方面要重视会计人才的管理,培养竞争性的会计人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竞争性人才是创新人才。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创新,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理论,以及各种创新的相互结合。只有持续创新和全面创新,才能保持经济的不断发展。发展知识经济,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特点是:创新性、全面性、专业性、复合性、适应性、优异性。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既包括在工作中培养,也包括在学校培养。

3、会计管理重视战略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的最显著特征,是加强发展战略研究,实施战略管理。企业要适应市场,制定和实施明确的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并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依据企业的战略,相应要研究会计战略。会计管理重视战略管理就是重视财务战略管理。财务战略是指对影响企业全局,重大、长远的财务活动进行的决策。企业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战略的中心。

财务战略分公司财务战略和事业部财务战略。财务战略按其内容分为资金战略、成本战略、利润战略和竞争财务战略。财务战略管理是对财务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的过程。它包括战略预测、战略决策和战略实施等。加强财务战略管理,落实战略目标,制定实施的方针、计划、方案、方法、措施和步骤,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

4、会计管理重视无形资产管理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从对有形资产管理转而重点对无形资产进行管理。由于投资“无形化”,使企业形成大量无形资产,而这些无形资产主要表现为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源。因而,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实际是对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源的管理。知识产权是指从事智力创造性活动取得成果后依法享有的一种无形的财产权。它包括工业产权和著作权两大部分。工业产权由发现权、发明权、商标权、专利权等构成。

对无形资产进行管理,企业要以战略的眼光开发无形资产,扩大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企业开发无形资产除引入无形资产外,主要是自创无形资产。自创无形资产是指自行设计、申请或接受授权等非转让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它包括:专利权,如企业发明创造的科研成果;非专利技术,如技术秘密、管理技术、销售网络等;商标权,如申请注册商标,创造驰名商标;著作权,如出版的著作、设计的软件等;土地使用权;商誉,如培育企业形象等。

5、会计管理重视内部管理

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重视内部管理。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满足企业内部经济机制的需要,建立企业会计管理系统。企业会计管理系统,包括开展会计预测、会计决策、财务计划、会计控制、会计检查、会计考核和会计分析等工作,以便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全过程的管理。

企业内部会计管理要以责任会计为主要形式,加强对资产、资金、成本和利润的管理,而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实行目标管理,以利润目标为牵头,或以成本目标牵头,做到目标明确、责任落实、考核严格、奖罚分明。在企业会计管理中,要积极推行各种会计现代管理方法。

企业内部会计管理要使会计监督制度化。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对违反会计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正确处理与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外部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对单位监督的关系。会计监督与法律规范相结合。

会计监督的内容主要是:监督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监督会计信息的合法性;监督企业的经理、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的贪污、腐化和铺张浪费行为。

6、会计管理重视知识管理

在发展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管理的核心在于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包括两个方面:对知识进行管理;管理者用知识进行管理。

对知识进行管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济效益将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知识和创新,知识可以低成本地不断复制和递增报酬,使经济增长方式不再是资源依赖型而是知识型;企业要追求适应经济效益,把知识应用于生产过程中,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生产力,而其中心环节是创新,离开技术创新就很难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因而企业将更重视知识和创新,重视知识的生产。对知识的生产需要大量科技投入和人才培养投入。管理者用知识进行管理,即会计管理知识化。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已从产品竞争、服务竞争延伸到知识竞争,表现为工作中的创新和实验室的创新。只有具备更多知识的企业,才能成为市场竞争的优胜者。使企业的成功取决于知识和创新能力,需要用知识对其加强管理。会计管理知识化,要求企业会计管理部门和管理者,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发挥每个人知识的作用,提高创新能力,以便提高进行会计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检查、考核和分析的管理水平。

四、会计学向综合化、细化、边缘化方向发展

新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的管理,将促进会计学向综合化、细化、边缘化方向发展。

1、会计学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知识经济扩大了会计领域,会计向管理领域扩展,向与会计相关的领域扩展,大大丰富了会计的内容,使会计学呈现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会计学的综合化主要是:(1)对全部会计学科的综合,把各种相互联系的会计分支学科作为一个总体进行研究,研究它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发展趋势和规律、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和学科体系等,如对《会计科学学》进行研究。(2)对类会计学科的综合,把各种分支会计学科中性质相近的学科作为一类进行研究,也就是把会计学科体系划分为不同的学科群(类)进行研究,如对会计基础学科、会计部门学科、会计专门学科,或对会计人本学科进行研究。(3)对会计学科比较的综合,将性质相近或相同的几门会计学科进行比较研究,如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比较研究,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比较研究,中外会计原理的比较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