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班级管理规则方案范文

班级管理规则方案精选(九篇)

班级管理规则方案

第1篇:班级管理规则方案范文

融法制观念于班级管理是把学法、用法同班级管理融为一体。一方面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把班集体当作一个小小的社会,采用法制的观念来管理,健全班级“法规”,设立相应“执法”机构。使学生从小就知法、学法、懂法、守法,养成依法律办事的良好习惯,逐步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形成良好的班风。

一、健全规章制度,有“法”可依,使管理有法度。

学生是班集体的主人,为了搞好班级管理,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念和建议,学习“立法”,学会管理。首先,可通过让全班同学一起动手设计制作班徽,以此来凝聚同学们的情谊,来体现同学们的情谊,来体现同学们的权利和意志,共同制订班训,以此共勉。其次,引导同学们依照《教育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守则》等教育法规,结合本校实际讨论并通过相应的《班级管理条例》、《班干部选举办法》、《班干部职责》、《违纪处罚细则》、《操行评定办法》等规章制度,使学生心中有“法”度,行动有“法”则。

二、设立纪检机构,依“法”办事,使管理有力度。

为了使规章制度实施落实,学习“执法”,强化管理,依照《班级管理条例》的规定,班内除了成立班委会、团支部外,还应特别设立“纪律检查小组”。依照《班干部选举办法》的规定,纪检干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高尚的道德品质(操行评定分90分以上);2.比较全面的法律知识(法律知识和制度考试成绩90分以上);3.良好的群众基础(有半数以上同学推荐且正式选举时有三分之二以上同学赞成)等,方可成为纪检小干部,纪检干部要行使下列职权:1.开展班规法纪宣传教育活动;2.对违法行为检查与监督;3.依“法”评定同学们操行;4.依“法”查处严重违“法”案件等。

三、开设法制班会课,认真学法,使管理有氛围。

小学每周都有班会,纪检小组要充分利用这些班会课组织学“法”用“法”和法制宣传教育。以增长学生的法律法规知识,提高执“法”水平,使管理进一步制度化、法律化、科学化,形成依“法”管理的氛围。有计划地针对不同班级学生,组织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小学生守则》等法律法规;开展道德与法、文明与法、民主与法制的讨论;办好每周的黑板报,开设违法评论和违纪曝光栏目。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同学们学法的积极性。

四、开展执“法”检查,违“法”必究,使管理有效益。

第2篇:班级管理规则方案范文

一、学习《守则》的基本情况。

为切实提高广大员工依法合规经营的自觉性,强化制度建设,确保我行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进一步教育和引导全行员工包括领导班子转变经营管理理念,树立依法合意识,提高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和内控案防水平。我行按照省市行的工作部署开展了《中国农业银行员工行为守则》学习活动。开展学习活动共分四个层面进行的。一是参加了省市行视频工作会议会后,班子成员先行进行了自学,学省市行三级行领导的动员讲话有《守则》原文,并自觉地记录了学习笔记,二是带领全行职工以讲解的方式进行了系统学习,三是学习结束后,组织开展了以学《守则》用《守则》的大讨论活动。四是为了检验学习效果,我们还组织全行职工进行了学习《守则》的考试。班子成员与全行员工一起积极参加了这次活动,通过这次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风险防范意识,强化了合规操作的意识,并且明晰了岗位的责任以及这次主题教育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

通过学习班子成员深刻体会到,任何差错、风险、问题和案件的发生,都不是一朝一夕突然形成的,都会经过从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这一客观自然规律。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到依法合规经营对我行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认识到违规经营的危害性。我们深知依法合规经营是现代保险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也是坚持正确经营方向的重要保证。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对“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可能没有深刻理解其重要性,明知是违章,违规操作仍然存在侥幸心理或传统的工作“惯性”习惯性的违章和违规。从上级行传达给每个员工违规违纪教育案例中看出,很大一部份案例都是我们员工缺少对制度的学习、同时对业务流程相关制度理解不透、不熟悉,有时既使自己站在犯错误的边缘也浑然不知,总以会这事做了也不会造成什么后果,如当事人对业务不熟悉,凭着同事关系,迫于领导的威力,盲目听从上级指示,结果后果是自己丢掉了饭碗,害了自己。正是由于日常工作中,个别员工执行制度不严,存在隐患和漏洞,且长期得不到整改,有的经验主义至上,操作陋习难改,屡查屡犯,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最终酿成案件。国家财产遭受损失,我行信誉遭受损害,责任员工受到处分,丢工作,丢饭碗,祸及国家、单位和个人。

二、班子成员执行《守则》的情况。

通过认真的学习《守则》,我们感到,总行开展这次学习活动,是进一步树立依法合规稳健经营意识,积极适应我行股份制改造的新形势的需要,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和员工转变经营管理理念,树立依法合规经营意识,着力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学习活动开展以来,班子成员能够认真遵守《守则》中的基本行为规范和具体行为规范,特别是能够自觉遵守《守则》中的禁止性规范。如不得、禁止、严禁的54种行为,特别是对不好把握的36种抽象性规范,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我们也基本努力的去做,从而不失共产党员应有的本份。

三、班子成员在学习《守则》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开展《守则》学习活动以来,我们能够按照省市行工作方案的要求,不打折扣,不走过场,认真组织本单位职工开展学习活动,一是为确保学习取得实际效果,不走过场,我行专门成立了由我任组长的学习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本行的学习活动方案。二是要求员工认真学习,记录学习笔记,写学习心得,学习要入脑、入心。三是按照上级行工作方案要求,认真为全体员工开展了《从我做起,合规操作》的授课活动。四是与每名员工签订了《守则》承诺书。同时,我们要求开展学习《守则》活动要做到“四个”结合,以充分体现学习效果。一是把学习《守则》与员工违规行为积分管理办法充分结合起来,二是把学习《守则》与学习业务知识、各种规章制度结合起来,三是把学习《守则》与案件专项治理的整改结合起来,四是把学习《守则》与业务经营结合起来。从而使员工清楚地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每一位员工对规章制度的理解,提高遵章守纪的能力。

四、班子成员在业务经营管理中履行合规情况。

从20*年至今,新班子组成后到美溪支行工作已近四年,四年来,我们能够自觉遵守上级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在业务经营活动中没有偏离省市行的经营思路,基本上能够把握住正确的经营方向。并做到了在人际交往、生活作风、行使权利的过程中的“三个把握住自已”。四年来,没有发生重大违规违纪问题,特别是在会计、出纳、信贷、安全保卫等业务操作流程中,一是做到了严格执行上级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及业务操作规程,二对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清理和整改,不断改进和提高了各业务的核算质量。三是制定出台了美溪支行员工综合管理办法,严格约束全体员工的违章违纪行为。确保每一个岗位,每一笔业务,每一个环节均在规章制度的严格约束之下,不留空白点。

五、班子成员在合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在努力方向

第3篇:班级管理规则方案范文

为了贯彻落实《繁峙县教育质量提升项目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创新学校管理,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去年以来,我校与山西省课改名校——灵石二中结为友好学校,学校组织全体领导和任课教师分批数次前往灵石二中学习观摩,灵石二中精细化的管理机制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我们每一个参观者的内心都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深深感受到了我校和灵石二中存在的差距。从领导到教师都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共识:繁峙二中要想发展,必须改革!

去年秋季开学后,校委会经过多次研讨,决定本学期在全校实行年级责任制管理,化传统的“纵向式”管理体系为“块状式”管理体系,通过年级管理,把校分解为“级”,把级分化为班,以班到组,以组到生,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系,最后达到让学生“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的教育目的。通过一年来的探索实践,目前我校的课改工作有条不紊的扎实推进,全校教职工统一思想,锐意课改,形成了人人谈课改,班班建小组,个个来评价的课改良好氛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精心规划,全面推进年级管理

1、健全组织机构,构建管理体系 

首先建立组织机构,由三位副校长主管三个年级,确定了年级主任,负责整个年级的常规管理工作。并设立了一位分管政教副主任,管理学生的常规工作。一位分管教研副主任,主抓教研工作和小组建设。各年级组又成立了年级长组织机构、宿舍管理机构,在年级组统一管理下,由年级长和室长轮流值日检查,逐步形成了系统规范、常态的管理体系,为今后的课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在全面落实学校年级责任制管理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各年级进一步加强了制度建设,制定了班级考核方案、年级长常规检查制度、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学习小组建设方案、学习小组评价制度、教师教学质量奖励方案、优秀小组及学生个人奖励方案等系列规章制度。并在每学期初,各年级制定了各自的管理流程,从而使各年级常规管理工作进一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进程,使各项管理工作得到有序全面开展。

3. 强化制度落实,完善考评奖励

为了保证各项管理制度的规范实施,在常规管理中,我们一直坚持“日检查、周汇总,月考评”制度,各年级重点强化各项制度的检查督促,以确保制度的扎实运行。各年级的常规检查实行“两轨制”,一轨是实行年级领导和班主任轮流值日制,每天严格按照考核方案对各班的学风、纪律和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存在问题记录在《班主任值班日志》,检查结果实时公布通报,并入微机存档;另一轨是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作用,实行年级长轮流值日制和宿舍室长轮流值日制,由每班选送一名责任心强、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同学担任年级长和宿舍室长,通过年级组对他们进行专门培训,然后将他们编组,逐日对各班的自主学习时间(上午的晨誓、晨读,下午的写字或阅读)、课间操、大活动、课间的纪律、卫生以及宿舍的卫生和内务整理情况进行巡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年级长值班日志》和《宿舍检查日志》上。

各年级实行例会制度,每周日下午召开各年级班主任例会,通报各班一周的考核得分,对各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整改意见,对共性的问题通过每周日晚上的主题班会,由全班学生进行讨论解决;同时在例会上对下周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明确任务目标,从而使各年级工作确实做到了顺畅有序,高效运转。周一下午召开年级长例会,周三下午召开宿舍室长例会,由各年级分管主任主持,在例会上首先通报上周各班、各宿舍的得分情况,并对上周常规检查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然后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和解决办法。我们还通过定期各年级学习组长会及年级学生大会,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以达到统一思想认识,保证常规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管理目的。

在管理考评中,我们将各班每月得分与班主任量化津贴直接挂钩,最大程度地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月底进行总评,根据每月考评得分,各年级评选出“优秀班集体”(给予奖分鼓励),并召开年级全体学生大会,授予“流动红旗”;每学期期中期末结束后,根据各年级的优秀小组及学生个人奖励方案评选出“ 合作学习优秀小组”、“ 合作学习优秀小组长”、及“优秀个人” ,由各年级进行表彰奖励,从而增强每个小组成员的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

通过一年来的工作实践,我校现在基本形成了一套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精细化、常态化的常规管理体系,使学生在校的各个时空都处在系统的管理之中,久而久之让学生养成自觉行为,大大提高了学生遵守规范的自觉性,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管理效率。

(二)研培结合,全面提升课堂质量

1、重视校本培训,强化课改能力

学校组织各年级教师分批次到灵石二中进行观摩学习,通过进课堂、听讲座、看资料等多种形式,认真领会吸收灵石二中先进的课改理念和教学经验,回校后及时进行研讨交流,结合我校实际,积极为我校的课改献计献策。各年级通过召开任课教师会和班级教研组会,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繁峙二中“三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繁峙二中关于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指导意见》、《繁峙二中课堂学习小组建设及运行实施方案》等我校的课改文件,指导全体教师能正确掌握、灵活运用“自主学、精准讲,有效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教学,从而加快我校的课改进程。同时通过公开课和示范课的形式,加强对教师的业务指导培训,课后及时对课改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交流,从而增强教师课改的信心,使教师们思想上、理论上有了充足的准备,为进一步提高课改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实行教师听课制度,实现共同进步。

各年级组安排组织了“公开课活动”,安排全体任课教师分科听课,并制定具体的考核管理办法,要求教师人人讲,节节听,教研组长考勤督促,从而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

3、试行导学案编写,落实集体备课

导学案和小组学习是课改中的双翼,两者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相得益彰。为了更好地实施我校的“三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我校要求全体教师统一使用省教育厅编写的《问题解决导学方案》作为课堂上的导学案。

去年以来,我们七年级以数学学科为试点,组织教师编写导学案。在编写过程中,要求数学教师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坚持“三环”、“四备”。“三环”即自主学、精准讲、有效练;“四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法、备练习。每次集体备课年级领导牵头,备课组长组织,主备教师主讲,同科目教师讨论,力争做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由主备教师写出《数学学案》初稿,修改后交年级审核组审核,最后形成《数学学案》正式文稿,然后在课堂上统一使用。

4、制定奖励制度,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为了有效促进课改进程,大面积提升教学质量,学校专门制定了《九年级中考奖励方案》和《七、八年级的教师教学质量奖励方案》,从有限的公用经费中挤出一部分资金,对学业成绩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每年学校拿出   万元对中考成绩优秀教师进行表彰。七、八年级年级组根据每学期两次考试成绩,为了体系公平公正的原则,专门设立“优生巩固奖”和“成绩进步幅度奖”,根据各年级成绩核算,对成绩优秀教师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奖励。上学期共有   名教师受奖,今年教师节又对   名优秀班主任,  名模范教师 ,   名先进工作者进行了奖励,同时对在每学期教育局组织的学业水平测试中进入各年级考核组内前十分之一的教师继续给予奖励。通过奖励,最大程度地激发了教师的竞争意识,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强化小组建设,构建高效课堂

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进行的基本单位,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通常通过学习小组来组织完成,课堂教学双边活动的开展也是主要通过小组学习来开展,最后以小组的整体成绩为评价和激励依据,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过去单一、被动、陈旧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小组学习是这一学习方式得以落实的有效载体,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它能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去年下学期开始,我校根据教育局课改精神,结合我校课改“三环节”模式的要求,在小组建设上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1、搭建竞争平台——建立小组

我们要求各班在进行小组划分时,必须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并根据各班人数情况组成8——11个学习小组(以6人组为主,也有的班是8人组或者4人组)。每个小组就相当于一个“小班”。“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这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分层学习、整体推进、同步提高的高效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是为了方便组内学生合作交流及学习活动的组织安排。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分层次不是给学生贴上优、良、中、差的“标签”,而是更有利于分层教学,分层学习,分层训练,培优辅弱,整体推进。

建立小组后要确立小组长,并对小组成员进行职责分工。在合作学习中,小组长是小组活动的灵魂,既是小组活动的领导者,又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同时又是教师的小助手,小组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小组长首先必须学习成绩要优秀、性格应外向、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要强、自身标准要高(以身作则)。选拔方式要多样,可自荐、可老师指定、也可组员评选。我们每月都进行一次“小组长培训会”,对小组长进行系统有效的培训,通过培训明确组长的任务职责,掌握课堂的流程、组织管理的方式方法、小组文化建设(组名、组规、组风建设以及小组活动)以及小组成员的分工(每组除组长外,分设卫生委员、学习委员、纪律委员、活动委员,记分员,保证人人有责任,人人要参与。其中组长负责全组的整体质态正常运行;卫生委员负责本组的卫生维护、监督;纪律委员负责本组的自主学习的纪律维护、监督;活动委员负责本组的班会等活动的组织,班级活动的评价;学习委员负责本组的自主学习内容的指导,分工;记分员负责本组得分记载),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温暖。

各年级还定期召开“小组长经验交流会”,给小组长创设交流经验的平台,及时将自己遇到的困惑说出来,发挥集体的优势共同想办法去解决,增加小组长的管理经验。比如说,在交流时,有的同学就曾提出作为小组长应多对小组成员进行鼓励、赏识,少进行批评指责,并且当组内同学遇到不懂的问题时,组长应该有耐心的进行讲解,决不能因问题简单而露出不屑的神情,否则会影响组员学习的热情。通过经验交流,使他们开阔了视野,受到了启发,能力得到较快的提升。

2、培养自主管理——小组评价

任何制度,任何方案的实施,如果没有考核,没有评价,就等于一纸空文。如果没有一定的评估,就很难证实小组工作的完成情况。小组评价本着及时性、客观性、公正性、激励性和团体性的原则,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能力为核心,评价细则从组员的参与状况、合作策略的技能、交流的质量、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学习效果、小组成员的角色扮演、活动结果的汇报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每组都安排一名记分员进行实时登记,分小组进行评价,每天做好总结,并在班内的公示栏公示结果。 

3、落实评价结果——奖励先进

1.平时考核:每周每班评选优秀学习小组和优秀个人,利用班会时间在班内进行表彰;

2.学期考核:每半学期,每班评选优秀学习2~3组,年级组进行奖励。还要评选出优秀学生若干名,分别授予下列光荣称号:

(1)团队之星:带领本组同学努力学习、遵守纪律,对本组的优良组风形成有巨大影响的同学;

(2)学习之星:自身学习认真刻苦,指导本组同学学习,学习上积极帮助其他人的同学;

(3)进步之星:在学习、遵纪、活动参与等有重大进步的同学;

(4)文明之星:积极维护本组形象,文明举止得体的同学;

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强烈的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全面促进学生发展

第4篇:班级管理规则方案范文

一、班级议事的组织架构

班级议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班级议事,通常指的是针对重大班级事项的民主商议与集体表决。而广义的班级议事,则把涉及班级事务的全方位、全员化管理,都纳入这个民主化管理体系。这时的班级议事,其实成为班集体内部各种事项审议和表决的机制。

1.狭义的班级议事,一般表现为独立设置的议事机构与常态管理的结合。

班级生活中诸多问题和矛盾的解决,单纯依靠班主任实施教育和班长负责的班委会领导下的组织管理是不够的。这种集体化的领导,强调威权,突出了班主任意志与班级学生领袖意见,难以兼顾班级全体学生意愿。为了弥补民主决策不足、学生自主化管理薄弱的问题,我们在现代班级管理中,纳入了独立的班级议事机构,这也被称为“班级议事会”。

班级议事会是一个班级的议事机构。一般利用班会时间,就征集的议题,以及经过酝酿的议案(含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全班范围进行充分的讨论,以汇聚班级共识,达成一致行动。

班级议事会的人员与分工,有的相对稳定,有的则是采取任命制或轮流担任。

班级议事会,在会议之前,要征集各种班级议事的议题,组织小范围的讨论,为完善议案、提高议事效率,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2.广义的班级议事,一般表现为利用现有的班级管理体系,强化民主化管理。

因班级管理日益精细化,班级议事制度通常会被现有班级管理体系所包容。此种情况下的班级议事,并不专指全班参与的集体议事。我们可以把班级议事,对应分出三个层级:

(1)班主任或班长主持下的班级议事。此为重大事项的议事。一般要在一个时间段内,例如采取周会制,也就是在一周内,广泛征集议题,以及就议题的解决征询意见,然后在班会上进行集体议事。

(2)班委会组织的专项工作的议事。这种议事,一般涉及班集体管理中某一个层面,如卫生、纪律、学习、文体活动等,或在一个较小范围内,由部分人参加,进行议事活动。基本组织方式,也与班级集体议事相类。或者出现集体诉求,关系到每一个同学,则需要提交全班议事,其操作可以归并到第一类议事中。

(3)小组组织的关于集体诉求的协商活动。小组管理,是班集体基础层级的管理单位,包括科代表主持下的学科管理小组、班级行政化管理小组、学习小组、各种活动小组等。除了常设小组之外,还有在活动中临时成立的小组。小组议事,也分“常态议事”与“重要事项的提交审议”两种类别。那些影响学生行为的、涉及集体的、由集体成员讨论决定(指令性的班级活动)的问题,通过全班来议事解决更为有效。

案例《分层议事换来轻松管理》中,把班级议事的层级分出“四部联议”、“部门议事”、“分管议事”、“小组议事”和“伙伴议事”五个层级。这与其班级的多层级、精细化管理有关。其“部门议事”,是在小范围内的工作议事,而“伙伴议事”,则代表着学生之间的随机性议事。

二、班级议事的一般流程

班级议事按照时间与进展,分为三个阶段:召开议事会前的准备阶段,召开议事会,议事会后的决议执行与监督阶段。

1.班级议事的准备阶段

班级议事是一个班级管理的制度。涉及制度建设,要让学生知道这是一件什么事,并研讨确定怎么做这件事,然后进行有关准备工作。

这个阶段分三个环节:班级议事的宣讲与制度建立、征集并确定议题、针对议题进行问题解决的商议并形成提案并提案审查。

(1)建立制度

班级议事本身是一个民主化管理制度,因此制度的建立也需要走民主化讨论的流程。

班级议事的意义在哪里?除了这种集体协商、民主化管理机制,有利于学生独立和健康人格的塑造之外,还应该通过宣讲让学生明白这对其自身的诉求表达有益。正如《全面课堂管理》一书所说的:“当人们每日每小时密切地生活在一起,就必然得花时间去解决那些小小的摩擦,而且必须公开地解决。就像一台运转正常的自动引擎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就会突然停工,班级也需要合理的维修与适当的调整。当班级议事在积极、促进的气氛中召开时,它就会充当班级顺利运行的剂。”

每一个学生怎么参与这个议事活动,议事要议什么、在什么时间与地点议、每一个人的角色是怎样的、怎么议,形成决议怎么执行等。这些问题都要在讨论中明晰,以建立班级议事制度。

(2)确定议题

学生们在班级生活里,发生的人际矛盾与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他们关心的事情很多。诸如,家庭作业的长度与时间分配,对于教师的满意与否,教学的效果与希望得到的辅助,班集体的人际关系,以及每日学习的进度、活动的组织等等。

有一些问题的解决和人际关系的纾解,以“一对一”面谈或小范围协商比较合适。需要在全班范围内集体讨论的议题,应该是关系到班级建设与发展,与每一个人都利益相关的事项或问题。

议题的确定适宜采取全班征集,班主任和班委会,或班委会讨论确定的方式。班集体的个人或各级组织单位,在自己关切的方面,提出议题。至于这个议题是不是合适在全班讨论,适合在什么时机讨论,则需要由班主任或班委来做出判断。

在班级议事制度的建立中,一些老师顾虑于,这样的放权式的管理,是不是容易导致失控的问题。采取班主任对议题的审查确定制度,就是给班主任一个可控的抓手。议不议、议什么、怎么议、什么时候议,这样的裁量权班主任是可以收归自己所有的。

(3)提交议案

适合班集体议事的议题确定之后,需要基于调查研究,并征询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形成议案。为了提高议事效率,我们要清楚,班级议事,不是讨论议题,而是讨论议案。议案是一个议题在一定范围内讨论之后,附加了问题解决办法的成果。这个议案要有一定的民意基础。

提案人,可以是班集体中某一个同学,他提出,别人附议。还可以小组、班委会,或其他组织体名义提出。提案需要由议题、案由、建议等部分组成。

(4)提案审查

这是决定提案是不是可以上会讨论的一个必备环节。审查权,可以为班主任掌控,或者赋权给班长、班委会、班级议事会。

审查提案,要看这个议案在讨论酝酿中是不是已经成熟,会不会有很大意见的分歧,议案是否会带来积极的班级管理效益,提出的建议是不是可行等等。

我们强调班主任主持或赋权,以及在常设班级议事会中班主任对议案的审查权,都是为了在充分考虑民主性的基础上,保证班级议事体现主流价值倾向。避免讨论中,主题偏离,效率低下;以及舆论被少数人操控,背离教育价值。

2.召开议事会

这里特指班集体议事。一般要在班会上进行对于议案的集体议事。

议事会的组织如前面所言,或者是一个稳定机构,在日常的运作就是有严格分工的,在召开的会议上也履行各自的职责;或者是班主任、班长,以及其他教师赋权的人,主持召开的议事活动。

召开议事会,流程包括:宣读议案与审查意见、集体审议与回馈、集体表决并宣布结果。

(1)宣读议案与审查意见

班主任主持或赋权他人主持会议。宣布会议流程,提出具体要求。类似的协商会议,一般采取围坐为一圈的方式,便于交流。

会议,应该由提案人宣读提案。

在宣读议案之后,可由审查人简单介绍审查意见。若议案已经很成熟,分歧不大,这个环节可省。

(2)集体审议与回馈

就议案向全班同学征询意见。若有疑问可以提出,提案人需要做出解释和回应。必要的情况下,主持人或班主任可以介入。

(3)集体表决并宣布结果

以票决或举手表决均可。表决采纳多数人意见。一般须提前设定参加表决人数与表决通过人数。

通过议案的结果,要当场宣布。班主任或赋权人可做最后发言,进一步强调民主协商,集体表决,形成的集体决议代表了全班同学的意志,每一个人都要遵守并执行决议。

3.决议执行与监督

班级议事,形成决议,这是本项工作的第一步。决议是不是得到落实,是不是促进了班级管理效益的提高,这才是关键问题。

这个阶段包括两个环节:一是以班级管理的运行机制,落实决议。这与议案的内容与负责部门有关。根据议案的具体建议,有关负责人要抓好落实工作。二是委托具体负责人,或者是提案人,或者是班主任赋权人,做好过程的监督。有关情况要在今后的议事会上公布。

三、班级议事的一般原则

班级议事,作为重要的班级管理制度,在实践中,要恪守几条原则:

1.现实性原则

班级议事,所议的应该是班级管理与学生生活中最为关切的重要事项,也就是需要有审议的现实必要性。上面三个案例中,提出的诸多议题――“是否安排集体自习”“班级怎样重新分组”“结余班费的使用”等,密切关系到班集体每一个人的利益,是集体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自然应该列入班级议事内容。

2.集体性原则

班级议事,作为班集体协商的一种机制,天然带有同学们集体参与的特点。其最后形成的意见,也充分体现了集体意愿。

班级议事,力求兼顾班集体中诸多个体学生的诉求,并以集体利益至上的原则,以协商的方式,争取在最大程度上,就议案达成共识。与班主任和班委会的决断不同,它给予了一个让学生个体表达诉求的机会。

案例《从重新分组看班级议事》,在协商班级分组过程中,他们制定了一条基本原则:兼顾“小我”(个人意愿)与“大我”(小组共同目标),取得共赢。这里,他们落实的就是集体性原则。

3.民主性原则

民主性是班级议事最为鲜明的特点。我们采取重大事项决策的班级议事制度,并主张在班级的各个层级管理中,充分体现民主管理的思想,倾听个人意见,以协商为主要方式,努力达成共识与采取共同行动。其主要目的,还是落实民主性管理原则。

班级议事,无疑是民主管理的重要制度。这也是班级管理日益精细化的具体要求。我们在案例《分层议事换来轻松管理》中,看到该班集体在管理体系上,非常完备而且设计精细化,可以做到事事有人管。

4.实效性原则

班级议事的“议”,主要指的是落实发言权,即人人参与讨论。民主发言,人人参与,这本身是很耗费时间的。于是这种广泛参与的讨论,会导致低效率。因此,在班级议事实践中,我们普遍面对的问题是,怎么提高决策的有效性。

案例《八分钟的“苹果议事法”》,就是采取了分步议事,规范发言,限定时间,提高议事效率。

为了提高班级议事的有效性,通常可以用两个办法解决:一是在提案酝酿阶段,一定要有较多次、较大范围的讨论,努力融合各种不同意见;二是班级议事,作为班级决策的重要方式,一定要和班级管理体制(如现行班干部体制)紧密结合,注意不能出现形式化,或者只关注讨论而不能把决议落实的现象。

4.教育性原则

班级议事,脱胎于社会化管理中的民主管理思想。班级管理中引植这个管理制度,不仅仅为的是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与效益;更主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参与民主化管理的实践中,认识到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并学会用诉求表达的方式和技能,与人以协商来达成共识,达到最大可能的合作。

第5篇:班级管理规则方案范文

一、在团队建立上体现民主,让学生自主选择班级干部

许多初中班主任老师习惯于指定方式确定班级干部,受制于自身对学生了解的不够全面,有时候指定的学生干部在班级缺乏足够的能力与群众基础,威信不足,难以有效开展工作,不利于整个班级管理。针对这样的状况,笔者将班级干部产生的方式进行了改革,不再进行直接的指定,而是进行竞争上岗。首先,向学生公布整个班级干部的岗位设置以及相关履职要求,如学习委员需要履行什么样的职责,文体委员需要开展什么样的工作等,可以自主报名参加竞争。其次,在竞争人选确定之后,逐一在全班进行公开演讲,阐述自己的施政纲领,将自己的思路与才干展示在全体学生面前,接受大家的挑选。最后,由全班学生进行无记名投票,一次性产生班委会成员,得票多者胜出。通过这种民主方式产生的班级管理团队,能够更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同时也增强了班级干部的责任意识。

二、在建章立制上体现民主,让学生自主拟定管理制度

班级管理制度是整个管理工作良性运转的基础与保障,而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的管理制度更是班级管理成效提升的促进因素。许多班主任教师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不善于动脑筋,直接沿用学校的相关管理制度,而学校的管理制度大多侧重于全校面上的宏观管理,对于班级之间的差异性没有充分兼顾,有些工作环节与领域并没有完全到位,直接生搬硬套无法达到管理成效。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引导学生民主拟定班级各项管理制度,首先,将全体学生的智慧集中起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先后确定了涉及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与生活的12大类36项管理内容,作为整个班级管理制度所需涵盖的方面。其次,指定班委会研究学校管理制度、其他班级管理制度以及上网搜集相关资料,拟定适合本班级管理工作的初稿,让全体学生进行评价与完善、补充。最后,班委会联合学生代表对班级制度进行最后的修订,修订之后提交全班学生民主票决,超过80%的同意率则自动成为具有管理约束效应的班级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了班级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针对性。

三、在常规管理上体现民主,让学生自主量化考核管理

对班级管理工作的量化考核,能够直观形象地反映出班级每一个成员在学习与生活中的表现,也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个体以及小组、寝室等之间的竞争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班级管理成效。笔者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推行了“一日常规百分考核”管理尝试,将每天的常规管理工作细化为100分的分值进行量化,对照班级管理工作制度,对学生以及小组、寝室的具体表现进行评分,表现优秀的予以加分,违反相关制度规定的则要扣分,每天、每周、每月都进行相应的汇总与公布,并作为学生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在进行量化考核的过程中,笔者没有完全让学生干部来执行,而是采取“1+2”的考核管理模式,即:每一个岗位的班级干部在进行检查考核的过程中,都配有两名学生代表一起检查考核,结果要3人一起签字方可生效,学生代表按照学号顺序轮流担任。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避免学生检查过程中出现人为的误差,影响整个班级管理工作的权威性。

四、在重大活动上体现民主,让学生自主设计组织活动

班级在每学期都要举行多种活动,有策应学校整体活动安排的,也有班级结合节日、重要纪念日举行的自主活动,这些活动应当让学生成为设计与组织的主角,将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以及培养学生的能力。笔者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将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权充分放手,只是抓好最后的把关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首先,笔者向学生提出了整个活动的设计方向与原则,具体的活动方案则要求学生自主设计与研究。在班委会的组织下,学生设计了多种活动方案,最终提交全体学生表决确定最终的活动方案,实现活动方案的最优化。其次,在活动组织中聚集学生的特长,依据活动方案要求,不同类型的节目与活动分别由相关的小组或者学生负责,各司其职,最终通过彩排进行融合。最后,笔者和学生一起进行相关难点以及需要协调事项的研究,保证活动的最后顺利进行。

五、在表彰评优上体现民主,让学生自主推荐表彰对象

初中生积极要求上进,对于表彰评优的关注度很高,教师在学生表彰奖励方面如果采取暗箱操作的方式,势必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会在班级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最为恰当的方式是让学生自主进行选择,体现绝大多数学生的意愿。笔者在学生表彰人员的推荐上,不再指定人选,而是设置相应表彰类型的门槛标准,要求学生进行酝酿,在内心思考班级符合的人选,在班级进行无记名投票方式产生推荐人选。通过这样的方式,一般情况下都能够将最符合条件的学生选出来,绝大多数学生是坚持公平公正原则的,这样的方式选出来的对象更加服众,学生对于班级管理工作会更加拥护,有利于班级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6篇:班级管理规则方案范文

1.在投票结果不直接涉及个人利益时大胆使用

案例1:2010年9月高二分班,我担任了高二3班的班主任,这个班级是文科班,45个女生,7个男生,来自高一的22个班级。开学两周了,大多数同学之间在课下还没什么深入的交流,甚至还有同学课间十分钟还要串班找以前的同学聊天。怎样才能形成班级的向心力,是我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参照一些班主任行家的做法,我决定搞一个班徽、班歌的评选活动,专门用一节班会课进行民主投票评选班徽、班歌。讲台上的同学在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班徽作品或是推荐的班歌时,无不流露出对新集体的希冀。投票的时候,充分发扬民主,每个同学都郑重地投下自己的一票。最后现场宣布结果,得票最多的胜出。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一方面感到自己能决定班级的大事,是班级的主人;另一方面又看到了大家都有建设美好新班级的愿望,参与班集体建设的责任感也就增强了。这个班级后来还通过民主投票确定班名、班级口号、班级精神等。可以说班级的各项事务、学校的各种活动,他们都能积极参加,集体荣誉感特别强,多次获得校、区先进班集体荣誉,还参加了市先进班集体的竞争。我们班主任在接手一个新班级的时候都会面临着班集体的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的问题。每个班级都需要有所有成员共同遵守的《班级公约》、《班级管理条例》。许多班主任还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的班级文化建设。这些活动一般都应该有一个民主讨论、最后投票决定的过程。此后,班级条例的修改、重大事务的决策,只要不直接涉及具体个人的利益,就应大胆使用投票。唯有如此,才能促进班级成员对条例、决策的理解,推动贯彻实施;才能提高同学们参与班级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2.投票的结果会影响到部分人利益的时候谨慎使用

案例2:2009年期末,学校安排评“三好生”,参照标准,班级符合条件的有8人,名额是7个。8选7,我很快就主持了一场民主投票。全班学生投票,每得一票记2分,这样全票大约在100左右,再乘以系数0.5,作为民主测验分。平时遵守常规和活动表现分(也是百分值)系数0.3。此外,再加上考试成绩、任课教师打分折合为百分制后再分别乘以系数0.1,算出总分后,根据排序评优。这样操作了几年下来,每次同学们对结果都心服口服。当我们的投票会直接影响到一部分人利益,甚至是直接指向具体利益的时候,要慎重采用投票。慎重投票,不是说不能进行投票,而是要明白民主投票即使是在它适用的领域,也是有缺点的。这就需要通过其他制度来弥补投票制度的不足。班主任必须通过营造民主氛围、设定候选人条件、事先制定计票方案等方式对投票方向加以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民主投票的合理公正。

3.在投票结果会损害到具体个人利益的时候不要使用

案例3:Z老师和我诉说了她的苦恼。学校有住宿生每晚在校上晚自习,走读生觉得在家学习效率低,也申请在校晚自习。这样,一个班级绝大多数同学都是在教室上晚自习的,虽然学校也安排有值班的老师巡查纪律,但老师不可能每时每刻都看着学生,而学生毕竟是学生,人多了以后,教室就不安静。总有那么一两个调皮捣蛋的,自己不学还影响别人,于是想学习的同学就有意见了。Z老师对班级几个不守纪律的同学批评了好几次,就是不见效。特别是T同学,怎么教育批评都不改正。Z老师想,晚自习是你申请要上的,当初也是承诺了要遵守纪律,好好学习。现在不接受教育,不能遵守纪律,干脆不让你来了。T同学想,我上得好好的,怎么不让我来了呢?虽然有时讲点小话,但我也在慢慢改呀,再说又不是我一个人讲话。他当即表示不同意。于是Z老师决定借助民主的力量,在班会课上让上晚自习的所有同学投票决定T的去留。投票结果出来,除了1票反对,2票弃权,剩下的全部要求取消T的晚自习资格。下午放学Z老师看着他默默地收拾书包回家了。但是,第二天上午T也没来,T的家长来了,而且还找校长,找年级主任,说Z老师这个班主任当得不称职,凭什么不让T上晚自习?不守纪律,你不能教育啊,还指使学生搞投票,弄得T现在都不愿意上学了。Z老师一肚子委屈说:“我究竟做错了什么?”Z老师的错不在取消T同学的晚自习资格,而是错在不该使用投票的方式。民主投票并不适用于所有的领域,当我们明知投票的结果可能会损害到少部分人个人利益的时候,就不应该使用投票。具体到上面这个案例,我们应该强调的是规则、纪律而非民主,因为涉及到私权的问题,极易形成所谓的“民主的暴政”。被投票决定的人,会觉得他的权益是众人剥夺去的,特别是学生自尊心比较强,还会有一种被抛弃、被侮辱的感觉。同样的例子还有班级投票选举表现最差的同学,投票罢免班干部等,都很容易让人感到一种人格羞辱和情感绑架的意味。

二、投票的操作攻略

当我们决定采用民主投票的方式作出决定时,下一个问题就是怎样进行投票。除了对一种投票作出具体的方案设计外,我们还应该了解普通投票的规则、方式、程序等。

1.投票的规则

投票规则有两类:一致同意规则和多数票规则。一致同意规则,是指一项动议或决定,须经全体投票人一致同意或没有任何一个人反对,才能获得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根据这个规则做出的集体决定,可以满足所有投票人的意愿。然而,一致同意规则达成难度较大,实施成本过高,班级全体成员达成一致协议往往需要很长时间,需要巨大的努力来说服所有成员,所以不常被使用。但是班级投票中为了体现对部分人权益的尊重,有时确实需要使用一致同意的规则,如班费的缴纳和使用。多数票规则是指一项决定或动议须多数投票人赞成才能通过或采用的一种投票规则。它又可分为简单多数票规则和比例多数票规则。按照简单多数票规则,只要得票最多或前几位,无需考虑是否过半数即可获胜或通过。当有面临两个以上的选择时,如班级“推优”,常采用此规则。按照比例多数票规则,赞成票必须高于半数以上的比例,决定或动议才能通过,这个比例包括1/2、2/3等。过半数比例是班级投票最常采用的规则。但制定班级公约、管理条例相当于进行班级立法时,最好采用过2/3的比例规则进行投票,这样才能让制度符合绝大多数同学的利益,最大限度地被班级成员自觉接受。

2.投票的方式

班级民主投票可以采用的方式有举手投票、无记名投票、记名投票等。举手投票的优势在于操作简单快捷,便于迅速统计,多用于赞成或反对的表决式投票中。它的不足点在于投票者的意愿是公开的,可能会出现一些违心票。实践中一些班主任改进了这一方式,让所有的同学都趴在桌子上,把头埋下来,再举手。这样就看不到别人是否举手了。但即使这样对于计票者来说,谁是否举手是一目了然的,唱票的过程却是不公开的。此外,计票时也不太容易区分是否重复举手投票。所以,如非时间紧迫或是表决的内容确实不甚重要,一般不建议班主任采用此种方式。无记名投票是现代民主社会最常采用的投票方式。投票者在表决票或选票上表达自己的意见,无需写上自己的姓名。它能使投票者不受外界的干扰,较为自由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多应采用此种投票。记名投票的投票者除了在表决票或选票上表达自己意愿外,还必须署上真实的姓名。这并不符合现代民主投票的匿名自由原则。但这一投票方式在班级管理中也有其独特价值。班主任通过选票可以准确了解到某个同学对某一问题的具体想法。此外,记名投票也使投票者必须负责任地行使投票权。在少数情况下,如选举班委或班委的信任度投票中也可采用。但记名投票的结果在统计后不宜公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3.投票的程序

投票是一种民主程序,但只有公平正义的程序才能真正体现民主精神本身。班级投票的程序一般应是:

(1)对投票事项做说明。班主任通常是班级民主投票的引导者,所以这项任务责无旁贷。班主任详尽清楚的说明,有利于投票在预先设定好的轨道上进行。

(2)确定计票人、监票人。对于班级投票来说,此项不必太复杂,班主任指定即可,当然指定的人不可是投票决定的利益相关者或是相关者最亲近的朋友。

(3)发放选票或表决票。班级选票多数时候为学生在临时撕下的小纸片上书写。其实在各校办公条件日益改善的情况下,班主任自制选票并打印出来发给学生,更显投票的正式。另外,一些采用复杂计票方案的投票更需班主任自制选票。

(4)公开唱票。计票人和监票人在全体投票人的监督下公开唱票也是民主投票的一部分。班级唱票和计票多采用当场一人报一人在黑板上划“正”字的办法操作。

(5)宣布结果。计票结束后,由计票人当场宣布结果,一场投票才能宣告结束。

三、投票的后续工作

对于班主任来说,班级投票结束,却意味着新事务的开始。

1.通过投票确定制度后,班主任应勤于巩固

民主确定的东西,必须得到大家的共同遵守,制度尤其如此,班主任也不例外。通过民主投票确定了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条例,班主任无论何时做事就必须有“章”可循,用例治班。任何人的奖惩都应该按制度来。只有这样,班级的制度才能被同学们自觉地执行下去。还有班名、班徽、班歌这些制度化的班级象征,班主任必须要求在布置教室时进行醒目的张贴,在开展各项活动中通过随身佩戴、经常歌唱等方式加以巩固,不断加深这些集体的印记。

2.通过投票作出决策后,班主任应该善于推进

通常班委会是班级决策的重要执行力量,班级投票作出决策后,班主任应该通过班委会积极推进决策的执行。例如:通过投票,班级决定在此次的“一二•九”大合唱中演唱《祝福祖国》。下面的问题是:谁来负责排练,谁来指挥,服装怎么办,要不要道具……这些都需要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班委会和相关同学分工协作完成。排练的过程中,班主任还要不断跟进,帮其解决困难,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直到演出结束。

3.通过投票结束评选后,班主任应该急于补位

第7篇:班级管理规则方案范文

关键词:教育权力;批评权;惩戒权;教育惩戒;教育良知

2021年1月12日下午,北湖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临近期末考试还在上课疯闹、不遵守课堂纪律,班主任夏老师因此对近10名学生进行了惩戒:用戒尺击打学生手心,从而遭到家长的投诉。该区教育局已责成北湖小学对涉事老师进行处理,并向学生和家长致歉,同时委派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接管该班,对相关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妥善安排期末的教育教学工作。对于这一则来自《人民日报》的新闻,网友们进行了热议,出现了不少有代表性的观点。有的家长认为老师不应该这么做,认为老师今天打手心,明天就会用如扇耳光、打头等具有侮辱性的身体攻击;有的家长认为老师的行为无可厚非,惩戒本来就是教育的一种手段,教育局的回应有些夸张;有的家长对教师的工作给予了同情,认为教师职业和医生职业一样,陷入了两难困境。实际上,武汉的这个教育案例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发生的———2020年9月23日,教育部第3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并予以公布,但是《规则》在2021年3月1日起才开始施行。该案例中的夏老师是在《规则》施行前使用了教育惩戒权,引发了社会热议。

一、从“批评”到“惩戒”的教育权力变迁

2009年8月,针对新时期基础教育的发展要求,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中表明:“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当时,这个《规定》允许中小学班主任教师拥有批评学生的权利,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因为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已经让家长不可接受。但是,十多年过去了,不可否认,在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的现在,也出现了一些学生听不得半点批评,一批就“炸”,致使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的现象严重存在。在《规定》指引下,不少教师管理学生从内心里觉得缺乏底气,加上不少家校之间冲突的产生,使得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会借力家长教育自己的孩子,但不少家长本身缺乏教育常识,更没有适当的教育手段,导致不少令人痛惜的事件。2020年“惩戒权”的规则化是对2009年“批评权”的一个修订,更是一次尝试,一次创新。《规则》中对于教育惩戒发生的情境、前提和目的都给予了明确的界定,所以,《规则》绝对不是提倡教师无故使用惩戒手段,更不能使用体罚。《规则》中指出,教师使用惩戒手段应该是广泛征集意见的结果,校级惩戒要征求家委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经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后施行,并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班规或者班级公约要组织学生和家长以民主讨论形式共同制定,报学校备案后施行。不仅如此,《规则》还对惩戒之后,学生情绪的安抚和后期教育工作进行了细致的要求,谨防出现次生事故。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后,应当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帮扶,对改正错误的学生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学校可以根据实际和需要,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行为矫治。学校应当听取学生的陈述和申辩。学生或者家长申请听证的,学校应当组织听证。可以看出,《规则》的出台是在左右为难中权衡得到的一种暂时的平衡状态[1]。随着近20年的网络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日渐多元化,学校教育并不是知识获取的唯一渠道,随之,教师角色功能也开始发生改变。在2008年左右,网络的迅猛发展已经开始冲击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育人手段。教师,不再是知识的象征和权威的代表,社会中存在的多元文化要求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去适应新时代学生的发展需求[2]。随着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家长的学历文凭不再低于教师甚至高于教师的时候,家长开始质疑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是否是最佳的,除了要求建言献策之外,家长们开始为子女寻求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包括教师资源。随着家长素质的提升,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手段有了新的要求。不管时代怎么发展,教育方式怎么变化,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塑造总是一个相对有规律的过程。如果学生的行为适应了教育的主体方向,则应该被鼓励;如果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出现了偏差,批评当然必不可少,然而仅有批评是不够的。作为行为塑造的一个有效手段,惩戒在消除学生不合适行为上优势明显。“惩罚”尽管带有目的性,而且通常也具有警戒和教育的效果,但其重点强调的却是罚,且往往是那种看得见、摸得着、实打实的罚。惩戒教育是一种底线教育,是一种责任教育,是一种挫折教育,还是一种公平教育[3]。教育惩戒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今中外莫不重视教育惩戒的作用。惩戒和体罚是完整教育的必要手段,将其排除在教育手段之外,既不利于当事个体的矫治,也不利于周边人群的权益保护,而承认普通教育的惩戒权和体罚权,恰恰能获得个人和社会的双赢[6]。法律和法规的制定让教师有法可依、有法能依。2020年《规则》的出台让不少老师欢欣鼓舞,仿佛从中看见了自己的尊严。然而,法律和法规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一《规则》的出台着实不易。向前一步和向后一步都会有许多新的教育现象和教育案例的产生,法律和法规是死的,人却是活的,对于《规则》的理解每个人也会有差异。教师们除了要知道《规则》,熟悉《规则》,对照《规则》进行教育之外,更多的还是要内化《规则》。

二、教师对教育权力变迁的应对

1.用教育良知适应《规则》

在班主任界所信奉的班级管理教条中一直都存在着“道”与“术”两种观点[5]。“术”即教育管理方法,班级管理的“术”就是指管理班级和学生的方法和手段。“术”往往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方法往往会因为时间地点和具体的人物发生变化。“道”即教育理念,班级管理的“道”,是班级管理的理念。但是,不管是班级管理的“道”还是班级管理的“术”,都把学生看成是客体,没有看到学生的发展,没有看到发展的社会中学生的差异。对《规则》适应的最高阶段应该是良知。不管是用“道”还是用“术”的方式去理解《规则》、适应《规则》,实际上都处于较低级的阶段。科尔伯格提出道德判断发展理论,道德发展包含三种水平,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在最高阶段———后习俗水平,包括履行准则与守法和良好的道德定向阶段。个体力求对道德价值和原则做出自己的解释,在评价时能超越普遍原则,考虑较多的是道德的本质,而非具体道德准则,也就是形成良知[6]。教师要用教育良知与学生互动,形成有效的教育生态圈。我们可以把教师与学生之间特殊情况下的教育情境看作教育两难情境,比如,前述案例中班主任夏老师发现学生上课疯闹、不遵守课堂纪律,在要求和批评学生仍旧无效的情况下,管或者不管学生是一个两难困境。在《规则》没有法律效力的时间节点下,她可以适应《规定》,然而批评无效,她已经尽力义务,可以不再采取措施,这时候,她的行为是没有违反法规的,她的行为适应了习俗水平“好孩子”(好老师),没有做一个坏老师。可是,她这么做很显然没有尽到一个教师的职责,而且她无法继续面对这些学生。在她没有想到其他对策时,打了学生的手心违反了《规定》。学生的底线教育是有了,老师却没有兜住自己的底线,因为即使是惩戒教育也不适合在教师情绪激动下实施。教育良知告诉我们,这样疯闹的孩子一定要教育,但教育的目的是帮助所有的孩子成长,由此,教师可以构建出很多的切入点去化解这个课堂事件。

2.将教育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法律和法规是用来约束人的,让人们在一定的范围内行事,它用来规定人行为的底线,约束那些管不住自己的人。所以,《规定》《规则》都是给那些需要被牵制的教师准备的。如果教师群体中的大多数人都需要被法律和法规强行塑造,那说明教师群体的师德普遍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反过来,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却是在激发人的上限。一个对教育规则内化于心的老师,不需要《规定》,也不需要《规则》,他自己的原则就能够约束自己不做违背道德的事情。打十个孩子的手心多多少少有解恨的意味,如果教师想到的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孩子成为合格的人,那么,他就愿意花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在这件事情中成长,而不是采取短平快的方式解决学生的哄闹,也不会把教育的目的简化为考试和成绩。现在全社会都希望一线教师能够成为教育家教师,拥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和内化的准则,能够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内化的师德告诉教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可以怎么做会更好,所以,道德从来都不只为了约束人,它在教人完善,促使人发展,去成为更好的自己。学生在受到惩戒后自尊心难免会受到伤害,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的教师不能袖手旁观、坐视不管,而应当全力做好教育惩戒后的开导和鼓励工作,帮助受罚学生重新树立信心,勇敢地面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7]。只有这样,教师对学生实施的教育惩戒才能收到预期效果,才对得住教师自己的教育良知[8]。2018年5月,他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所以,要成就一批教育家教师,不仅要有《规则》和《规定》,更要形成教育家教师自己的良知。

参考文献

[1]任海涛.“教育惩戒”的性质及其法律体系构建———以《教育法》《教师法》为核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9,18(05):21-29.

[2]孙利.现行小学课堂教学的女性化[J].教学与管理,2019(11):1-3.

[3]李长周.惩戒教育的性质与注意事项[J].教学与管理,2016(26):8-9.

[4]吕伟.论教育惩戒的道德困境及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15(05):62-65.

[5]王东光.班级管理的“道”与“术”[J].新班主任,2017(02):24-25.

[6]张静,刘茜.青少年道德判断能力研究新视角———道德行为与发展双面理论及运用的启示[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26(03):26-32.

[7]孙利.善后:教育的深度与精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25):1+4.

第8篇:班级管理规则方案范文

我乡小学现有班主任37位。在他们当中有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的老班主任,有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较丰富的中青年班主任,还有踏上工作岗位没几年的年轻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不能光凭经验办事,必须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注重理性思考,提高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为全面提高我校班主任队伍的素质和能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的德育工作,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教育部,省、市、县关于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及培训方案等精神,按照学校的工作部署,为确保我校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制定本方案。

二、培训目标

1、提高全体班主任的素质和班级管理水平。在2011年12月底之前,全体班主任完成20学时的校本培训任务。通过培训,全面提高班主任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

2、构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建立班主任上岗制度、班主任聘任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和规范管理等工作制度,并形成长效机制。从2011年下半年起,凡进入班主任队伍的教师,在上岗前或上岗后半年时间内均应接受不少于20学时的专题培训。

3、进一步推进校本培训的发展。根据我校校本培训计划,开展班主任全员培训。通过实施班主任校本培训计划,进一步完善我校校本培训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培训对象

全校在岗班主任和班主任后备人员。

四、培训原则

1、针对性原则。针对不同年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班级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要求,研究设计培训内容。培训工作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远程培训与面授辅导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

2、实效性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班主任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针对现实问题设计与安排培训内容,重视经验交流,突出案例教学。

3、创新性原则。积极创新培训内容、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针对教师在职学习的特点,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的作用,不断提高班主任培训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4、灵活性原则。采用集中校本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五、培训内容

根据我校班主任工作的实际需要,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班主任工作规范、班主任素养、班级管理、班队主题设计、班主任专业成长等五个专题模块。

1、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3、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

4、班级管理方法与创新。

5、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选学)

6、学科德育渗透与道德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专题。(选学)

六、培训模式

采取县级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并完成相应培训任务。

(一)县级培训

1、选派一名分管领导参加县班主任培训的培训者培训。

2、推荐优秀班主任参加县骨干班主任培训。根据县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的统一部署,我校推荐优秀班主任参加培训,并充分发挥骨干班主任的引领作用和示范作用。

3、积极参加县教育局统一部署的专题培训。

(二)校本培训

1、建立班主任学习制度。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每月推荐有关的专题文章,方便广大班主任学习。同时,学校购买有关班主任成长的书籍并积极向班主任推荐有关的专业书籍,组织教师学习,进行学习心得交流。

2、建立班主任反思制度。班主任老师每学期写两篇班队工作文章,可以是总结,教育反思,也可以是叙事或案例,记录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失败之举,或者面临的困惑,为自己留下进步的轨迹。

3、举行班主任专题论坛。我校班主任专题论坛关注班主任工作中的典型问题。第一学期的主题是班级管理系列之一——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与良好班集体的建设;第二学期的主题是班级管理系列之二——班队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第三的主题是班级管理系列之三—学生管理工作的艺术。学期通过务实的交流,探讨班级管理中的普遍性问题,展示优秀班主任的先进理念和宝贵经验,让更多的班主任老师从中受益。

4、加强班主任理念转变的培训。培训的方式有专题讲座、班队活动案例交流、教育叙事交流、观看录象等等。担任培训工作的老师为学校行政领导、优秀班主任。

5、推广优秀班主任的工作经验。每学年举行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评出优秀班主任进行表彰,并将他们的经验推广。

6、聘请有关的专家、优秀班主任来我校作报告、作讲座。

班主任校本培训安排如下:

七、培训方式及方法

1、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指新学年的开学前,对班主任进行有关班主任日常行为规范方面的集中培训;分散培训,指利用班主任会议时间,分专题学习有关教育方面的知识。

  1  

2、在职培训和参观考察相结合。比如到相关学校或单位实地考察等。

3、实验研究与相互探讨相结合。即把班主任工作与教科研工作结合起来,在日常工作中相互探讨,在课题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名师传授与自我总结相结合。请本校或外校有丰富育人经验的老师做专题报告,每位班主任撰写育人心得或论文等。

5、读书读报与上网学习相结合。每位班主任除了将指定的书阅读外,还要充分利用网上的有关资料学习。

八、培训措施

1、成立芍药山小学班主任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组长:杨勋海

副组长:王传香

组员:朱俊忠 查传菊 徐翠 梁夫霞

培训工作小组

组长:王传香

组员:朱俊忠 查传菊 徐翠 梁夫霞

2、建立健全班主任校本培训制度,规范班主任培训的操作程序,做好培训工作精细化,不断提高培训效率和质量。

第9篇:班级管理规则方案范文

【2017元旦游园活动策划书方案一】 一、活动目的

为欢度20XX年元旦,使全体学生度过一个充实而又有意义的节日,学校特举行庆元旦学生游园活动。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游园中陶冶情操,在游园中获取知识,在游园中培养活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为使活动安全有序实施,具体安排如下:

二、活动对象及组团:

为使活动有序进行,将全体学生以班级为单位

三、活动时间:12月31日下午12:30-15:10

1、12:00前各班级及活动点做好准备,负责老师及管理学生到位。

2、12:00各班级学生在走廊集中,班主任做活动前学生教育讲话。

3、12:20班主任将学生带至第一活动点并回本班教室协助活动秩序管理。

4、12:30学生开始游园。

5、15:10游园结束,班级活动小结。

6、15:30学生放学,值日生打扫卫生。

四、活动地点

各特室前以及各活动室具体安排见通知

五、活动准备

1、各班在12月25日前上报游园活动节目方案,经学校研究通过后,即开始准备活动的组织工作(包括本班级的人员安排与准备道具等。)

2、各班级的节目准备必须在12月30日前完成。

3、在12月31下午各班级利用空闲时间布置好场地,并在班级门前显眼处粘贴一张全开纸的班级宣传海报,介绍有关本班级活动游戏的名称、规则等

4、为营造活动氛围,请各班级在12月30日前出好本班级庆元旦黑板报。

六、活动形式

1、以班级为单位,每班自主确定及组织一个活动节目。

2、学生凭票以循环形式参与活动,在玩每一个节目时都要求排队,同时为保证参与的公平性及广泛性,每个学生每个节目只准参与一次。

七、活动建议

1、游园规则方案由德育处制定并下发,各节目规则由本班级制定解释并粘贴。

2、班主任为本班节目的负责人,每班另安排两位位协助教师,负责教师与协助老师要共同维持游园活动的安全秩序,并负责发放奖品。

3、各班各安排4位学生干部协助活动开展。

4、各班要在活动前将活动规则在教室显眼位置进行张贴公示。

5、学校统一印制游园票,学生游园后由所在班级教师或学生干部打钩。

6、活动前班主任老师要向学生宣讲活动规则,并注意安全教育,反对弄虚作假。活动结束后,各班级要搞好卫生工作。

7、参加活动学生要自觉遵守活动场所秩序(排队、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等),奖品设置要公平公正。

8、各班级活动允许本校教师参加,学生优先,师生同乐。

八、活动领导组织及具体分工

1、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2、具体负责:

3、班级活动项目协助管理教师:

4、秩序维持:

5、后勤服务:

6、摄影摄像:

7、活动所需材料:比赛器具由各班级自行准备,奖品由学校统一提供。

九、各班级活动方案:附后

【2017元旦游园活动策划书方案二】 一、设计思路:

以庆祝新年亲子游园为主题,让幼儿在自由欢乐的氛围下,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各项游园活动,体验节日的愉快气氛,欢欢喜喜地享受节日带来的快乐。本次游园活动,为幼儿和家长提供了进一步了解幼儿园以及亲子同乐参与活动的机会。

二、活动总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和家长感受节日的气氛,共同分享节日的快乐。

2、让幼儿在游戏中表现自己,体验到努力就会有成功的快乐。

3、通过游园活动,感受幼儿园大家庭的温暖,加深家园情、师生情、亲子情。

三、活动安排:

活动总负责人:朱雍真

活动具体负责人:章娟

照相报道:陈红

音响设备负责人:有利

车辆摆放:保卫科及家长委员会成员

四、活动时间:20XX年12月31日上午9:00开始入园参与游园活动10:30活动结束。

五、活动地点:大操场、各班

六、活动对象:全体幼儿(每位幼儿要有一名家长陪同来园参与亲子游园活动)

七、活动方法及细则:

1、每个班级设一个活动区均向家长和幼儿开放,全园分成14个公共活动区域,

2、每名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可以跨越楼层和班级进入任何一个教室活动区游戏,获胜者可直接在班级兑奖

八、注意事项:

对幼儿要求:(与幼儿及家长讨论制定)

1、参加活动注意安全,不拥挤,要排队。

2、活动时,不大声喧哗,不乱丢垃圾。

3、中大班幼儿在游戏中能够谦让小班小朋友。

对教师要求:

1、班长统筹安排本班活动,做好相应的活动安排及分工。要求:每班晨检室设定一个排队等候区,三位老师具体分工,有一名教师负责组织游戏活动,一名教师维持活动区秩序,一名教师负责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