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食品配送范文

食品配送精选(九篇)

食品配送

第1篇:食品配送范文

一、食品物流配送体系的基本构成

食品物流配送体系主要由食品物流配送作业系统和食品物流配送信息系统两部分组成。前者为实现物流配送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了重要基础,是实现食品物资实体流动的核心部分;后者能够在整个体系的运行过程中提供实时跟踪以及系统信息反馈,是整个食品物流配送体系的有力支撑。因此,辽宁省建设专业化、标准化和市场化的食品物流配送体系,就应着力加强食品物流配送体系的软、硬件建设与投入力度。

二、构建食品物流配送体系

(一)物流配送作业系统

食品物流配送作业系统是涵盖了食品从种植、生产、加工、储存、分拣、配装、流通、销售到供给消费者的全程网络系统,具体包括运输作业子系统、仓储作业子系统、装卸搬运作业子系统、包装作业子系统等多个作业环节。

1.构建高效的运输子系统。食品物流涵盖食品加工制造、生鲜食品、动植物鲜肉、蔬菜果蔬等多个方面,并且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食品的巨大需求量要求相应的流通与运输系统作为支撑。因此,构建高效的运输子系统要注重运输网络的合理配置,将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运输节点设置在方便食品直送或运输线路的位置;同时结合食品自身养护的特性、运输距离长短,客户对需求时间的要求、企业的实际成本情况等因素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提高运送效率,使食品的物的价值得以最大限度的保存,防止食品在运输过程中由于运输方式或运输线路的选择不当造成了时间延误或质量损耗,努力提高运输工具的运行率、装载率,避免装载空间的闲置。

2.构建完善的仓储子系统。食品本身具有易腐蚀性、鲜活性、保质性等物理特征,往往货物价值低而体积又很大,其中生鲜食品、果蔬、冷冻食品在食品消费中又占有很大比重,这些食品特性都决定了其在配送过程中需要有相应的冷链低温控制系统和供应链作为重要的技术支撑来保持食品的新鲜与使用价值。此外,完善食品仓储系统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运输交通网络功能,将仓储节点设置在公路主干道与铁路站点、港会处,同时又要依据社会的食品需求总量、商品再生产的周期、物流交通的运输条件以及物流设施设备管理水平等综合因素控制食品商品的储存量储存结构和储存时间。

3.构建省力化的装卸搬运子系统。装卸搬运活动是食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支撑和保障性活动,在此过程中应当防止无效搬运造成的多余装卸劳动,充分利用重力作用进行有一定落差的装卸,以减少装卸的动力,最大限度发挥搬运机械设备的装载能力,减少搬运次数,实现“规模装卸”;并通过托盘、输送带、车辆等设施提高食品“物”的装卸搬运活性,保持食品物流配送的节奏性和衔接性,提高整个食品物流作业系统的综合效率。4.构建现代化包装子系统。食品的包装是整个生产过程的最后环节,包装质量的好坏与包装材料的选用直接关系到食品在运输、仓储、销售等环节的作业效率。因此,要将包装材料、包装技术、包装方式等因素组合运用实现合理化,在选用包装材料的性状上实现轻薄化、单纯化,力求达到使用性和美观性相统一;简化包装的规格型号,使同类产品的包装相互通用,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符合标准化的要求,促进食品物流的作业效率和包装现代化水平,降低食品包装成本。

(二)物流配送信息系统

食品物流配送信息系统能够及时准确传输并反馈食品流通市场信息以及其他子系统的运行情况,保证整个配送系统高效顺畅运作。因此,构建食品物流配送信息系统首先要在良好的信息处理系统和传输系统的基础上构建食品供应链管理信息平台;并且依托科学、高效的物流配送管理软件实现对食品配送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活动,达到食品物流、信息流协调顺畅,支撑物流基础作业活动以及中高层食品企业管理者的控制与决策。

三、食品物流配送体系的完善

(一)配送与流通加工一体化

食品流通加工主要是指在食品流通过程中根据消费者多样性的需求持续对食品进行生产性加工的活动。采用配送与流通加工一体化的策略,就是将先进管理科技和物流设备引入到食品进货、分割、加工、包装、拣选、配送运输直至零售店销售的整个供应链条,使食品集约化共同配送的过程中实现在途加工和配送中心加工,保持并提高食品保存机能,提供给消费者新鲜满意的放心食品。

(二)低温冷链保鲜系统

生鲜食品按温度管理可分为冷冻型、微冷型、恒温型、温暖型等四种形式。对多种鲜活食品、生鲜食品的经营,可根据不同的温度来建立配送体制,对每一种形式的食品分别采用不同的运输工具进行运输,通过食品冷藏供应链使易腐蚀、易变质的生鲜食品从产地收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全过程都处于适当的低温环境之中,防止食品的变质和污染,减少食品的损耗;同时降低物流配送运营成本,减少食品的库存量,降低食品在配送过程中的损耗风险。

(三)创建绿色食品配送体系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频繁出现,人们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更加关注,食品安全与环保意识的增强将推动食品流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而绿色食品的有效流通与绿色消费的发展正是通过绿色物流配送作为实现途径。因此,从运输绿色化、流通加工绿色化、包装绿色化等方面创建绿色食品物流配送体系已是当务之急。

(四)建立健全的食品配送质量管理系统

采用质量管理模式可以使食品经营企业更好地对食品配送过程实行全面有效的管理,推进食品品质标准化、食品规格标准化、食品包装标准化可以使食品物流配送作业更加规范、合理,使配送的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建立健全的食品配送质量管理系统可以适当引入CMGP(食品良好制造规范)和HACCP(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质量管理模式,建立食品顾客满意度标准,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变化,完善管理体制,从而提高食品经营企业的综合服务水平。

第2篇:食品配送范文

关键词:温度采集;冷链;DS18B20;分组测试

中图分类号:TP2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3)12-0009-04

0 引 言

食品安全涉及民生之本,一旦出现问题危害很大[1]。在食品配送过程中,温度是影响其品质变化的主要因素,温度变化会导致食品的冰晶重结晶、冻伤、加速脂肪氧化及新陈代谢等[2-3],因此温度的控制和检测已成为保证食品在配送过程中质量安全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很多学者开展冷链物流温度监控研究,来保证运输产品的质量安全。谷雪莲、徐倩等[4-5]总结了国内外利用温度指示器和温度-时间指示器在记录食品温度及存放时间上的应用,该研究通过物理-化学变化反映温度与食品存放时间的关系;赵立强、张耀荔、张小栓等[6-8]利用RFID技术结合温度传感器读取产品温度数据,实现对温度监控和追溯;杨信廷、郭斌等[9-10]利用Zigbee技术构建食品冷链车辆无线温度采集网络,实现对冷链车辆箱体温度的无线采集。以上研究均能实现温度监控,但有些应用(物理-化学变化)无法实现温度数据存储,实时性、可追溯性差,有些应用(RFID、Zigbee)系统设计复杂,成本高,短距离无线数据传输易受环境温湿度、产品摆放形式、箱壁材料、电磁干扰等因素影响,无线温度采集用模块往往使用电池供电,功耗与供电不对称性往往影响其使用寿命[6]。

现阶段大多数冷链运输公司主要通过孤立的温度记录仪进行独立的温度记录管理[9],配送车辆箱体长度主要分为12.5 m、7.2 m、5.2 m、小于5 m四个规格,远小于DS18B20温度传感器有效传输距离[10]。综合以上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DS18B20的食品冷链配送温度采集系统,使用有线温度采集克服了无线温度采集硬件功耗、供电、干扰性强等问题,实现食品冷链配送途中温度多点实时采集、传输及监测。

1 系统构成

食品冷链配送温度采集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系统包括温度采集模块、车载GPS/北斗定位终端、管理中心服务器。基本工作流程:温度传感器阵列采集箱体环境温度,通过RS232传输给车载定位终端,定位终端接收车辆位置信息,同温度信息一同发送到管理中心服务器,实现对箱体温度实时监测和存储。

2 系统硬件设计

2.1 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

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是美国Dallas公司推出的单线数字式温度传感器,温度测量范围是-55~+125 ℃,在-10 ~+85 ℃范围内精度为±0.5 ℃,满足食品冷链配送温度采集的基本要求[13-14]。

DS18B20具有唯一的64位ROM序列号,微处理器查询此序列号可区分不同的器件。对于多点测温系统,可采用单端口并联连接、多端口并行连接两种方式[14-15]。方式一将所有DS18B20连接在同一个I/O口上,优点是大大减少微处理器硬件开销,缺点是微处理器系统开销大,测温巡检周期长,软件编程复杂;方式二是每个DS18B20独占一个I/O口,这种连接方式可实现对所有传感器并行操作,测温巡检周期短,缺点是硬件开销比前者大,测温通道扩展性差。针对食品冷链配送温度采集系统的多测点、实时性、可追溯性等要求,本论文设计使用单端口并联和多端口并行相结合的连接方式。

2.2 温度采集模块硬件构架

温度采集模块主要由微处理器、电路、电源管理单元、温度传感器阵列组成,其原理如图2所示。微处理器选用Freescale公司8位单片机MC9S08QG8;电路包括BDM下载调试电路、外部晶振电路和数字输入检测电路等。数字输入用于车辆ACC开关检测,控制温度采集间隔;电源管理芯片使用可调节3端正电压稳压器LM317,可承载8~30 V直流电源输入,电路设计输出3.5 V,主要用于微处理器、DS18B20、MAX3232等供电;温度传感器阵列设计结合单总线并联连接与多端口并行连接两种方式,微处理器PA0~PA3口用于连接4个传感器通道,每个传感器通道挂接传感器路数需相等或相差1路,采用外部电源供电,这种设计可同时转换4路传感器,大大减少传感器巡检时间,同时微处理器硬件资源被合理利用,减少安装过程中物理走线复杂程度;温度采集系统辅以RS232接口电平转换芯片完成电平转换,通过RS232接口与车载GPS/北斗定位终端进行交互完成数据转发。

3 系统软件功能和流程

3.1 温度信息处理流程

温度信息处理程序由传感器初始编号程序和主工作程序两部分组成,其流程图如图3所示。传感器初始编号程序实现对所有DS18B20的ROM序列号存储,主工作程序实现配置信息的读取、修改及存储,温度数据采集、处理,数据发送,ACC检测等。

传感器初始编号使用逐一挂接方式,每次在4个通道中各挂接一个传感器读取序列号后顺序存入Flash中;温度数据通过车载GPS/北斗定位终端GPRS网络传输到管理中心服务器,受数据流量费用及车载电瓶功耗所限,设计通过服务器指令修改温度采集上传间隔等参数,实现服务器与温度采集微处理器双向通信。

图4所示为系统分组温度采集流程图,其中DS18B20操作有严格的时序。由于微处理器工作任务少,设计利用空指令产生10 μs延迟,采集开始需关闭部分中断,转换结束或转换失败后打开中断,转换过程同时操作PA口,读取数据按位提取后再按位组包,获取每个传感器数据,循环2次,完成8个传感器读取。

3.2 监控软件功能设计

上位机的食品冷链配送温度采集系统采用BS架构,运行于管理中心服务器中,上位机软件采用.net开发,数据库使用SQL Server 2005。

此外,系统的软件还具有车辆位置及温度动态监控、存储管理,报表中心,采集时间设置以及系统相关设置等功能,图5所示是系统报表中心显示的温度曲线图。

3.2.1 车辆位置及温度动态监控

动态监控功能是实现实时监控车辆位置及温度信息,位置及温度信息间隔固定时间上报,服务器解析后显示在网页端,用于管理人员监控查询。

3.2.2 存储管理

存储管理是实现对位置及温度信息进行一段时间的存储,通过查询车辆历史轨迹及报表中心温度曲线图实现对车辆位置状态及温度状态进行追溯。

3.2.3 报表中心

可以将存储的温度数据以曲线图的形式显示,根据车辆编号及时间可以查询最近7日任何时间段温度曲线图。

4 试验与分析

4.1 试验平台及方法

本实验针对由庆铃600P双排箱式轻卡改装冷链配送车辆设计,货箱内部尺寸为3 245 mm×1 784 mm×1 730 mm(长×宽×高)。试验使用对比温度计为台湾路昌TM-902C型数字温度计,其传感器特性为K型热电耦合器,分辨率为0.1 ℃。根据食品最佳配送温度-18~18 ℃[16],本试验设计在箱内环境温度-20~20 ℃环境中进行,室温为26~28 ℃,湿度范围是55%~60%。分别进行两次实验:

试验一:温度采集系统稳定特性及数据精度测试。在不同温度下采集3路传感器数据,计算数据丢包率,求3组温度平均值与标定温度计测量值进行对比。

试验二:传感器线长对数据精度的影响测试。根据庆铃600P双排箱式轻卡箱体尺寸,设计835 mm、735 mm、635 mm三组传感器线长,探索在-20~20 ℃及相对湿度为90%环境中数据变化规律。

4.2 结果分析

4.2.1 温度采集系统稳定特性及数据精度测试

由于两组数据相似度高,为了在同一折线图中表示,对测试数据中标定温度整体加+5℃计算,其结果如图6(a)所示。试验设定1 min采集一条数据,测试采集365条数据,用时365 min,数据丢包率为0,数据发送间隔累计偏差1 s; -20~0 ℃温度范围内平均温度与标定温度最大差值为0.74℃;0~20 ℃最大差值为0.79 ℃,-20~20 ℃平均差值为0.31℃,356个测点中差值小于0.5 ℃占78.93%。结果表明:在冷链配送常用温度-20~20 ℃下,系统数据精度为±0.31 ℃,系统工作稳定,平均温度与标定温度曲线拟合性良好,达到系统设计要求。

4.2.2 传感器线长对数据精度的影响测试

由于3组数据相似度高,为了在同一折线图中表示,对测试数据中温度2数据整体加+2 ℃计算,对温度3数据整体加+4 ℃计算,其结果如图6(b)所示。线长为835 mm、735 mm、635 mm三组传感器在-20~20 ℃温度范围数据拟合曲线,3路传感器数据最大差值为+0.67 ℃,平均差值为±0.25 ℃,所有测点中平均差值小于0.5 ℃占96%,3组数据没有明显数学关系。结果表明,传感器线长小于835 mm情况下传感器线长对数据精度影响很小。

5 结 语

本文以DS18B20为基础,构建了食品配送温度采集系统,传感器设计使用不锈钢探头,硬件设备安装在箱体之外,从而克服了箱体高湿度、温差大对硬件稳定性的影响,而有线采集克服了无线温度采集系统供电与功耗不对称、抗干扰能力弱等缺点。

在-20~20 ℃温度范围对系统稳定性、数据精度及传感器线长对精度影响进行的测试结果表明:在-20~20 ℃温度范围内的数据精度为±0.31 ℃,在线长小于835 mm情况下,传感器线长对温度数据精度的影响很小,能够达到设计要求。

本文以食品配送温度采集为例设计,系统稍作改动也可用于对冷库及其他工业领域的监控,因而具备实际应用与推广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叶勇,张友华,乐毅,等.食品安全追溯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2):130-133.

[2] 赵长青,傅泽田,刘雪,等.食品冷链运输中温度监控与预警系统[J].微计算机信息, 2010,26(6-2):27-28.

[3] 张东霞,吕恩利,陆华忠,等.基于双监测点的保鲜运输温度控制系统设计[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2,33(4):570-573.

[4] 徐倩,谢晶.食品安全与低温流通中的温度监控[J].制冷技术, 2007(1)25-28.

[5] 谷雪莲,杜巍,华泽钊,等.预测牛乳货架期的时间-温度指示器的研制[J].农业工程学报, 2005,21(10):24-26.

[6] 赵立强, 张耀荔,陈红丽,等.基于RFID的冷库实时监控与管理的无线网络化综合系统研究[J].物流技术, 2010, 29(8):53-55.

[7] 赵立强, 张耀荔,杜志平.基于RFID的化工类产品仓储高效管理与实时安全监控的无线网络化综合系统研究[J].物流技术, 2011,30(6):155-158.

[8] 汪庭满,张小栓,陈炜,等.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罗非鱼冷链物流温度监控系统[J].农业工程学报, 2011,27(9):141-146.

[9] 杨信廷,钱建平,孙传恒,等.蔬菜安全生产管理及质量追溯系统设计与实现[J].农业工程学报, 2008, 24(3):162-166.

[10]郭斌,钱建平,张太红,等.基于Zigbee的果蔬冷链配送环境信息采集系统[J].农业工程学报, 2011,27(6):208-213.

[11]史良.基于GPS/RFID的冷链运输车辆监控系统设计与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

[12]岳云峰,李怀盛,马春光,等.单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数据校验与纠错[J].传感器技术, 2002,21(7):52-55.

[13]方琨,张娟,蔡振江,等.基于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的温室环境采集系统设计及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792-12794.

[14]李会聪.DS18B20多点测温方法探讨[J].微计算机信息,2010,26(9-2):166-167.

第3篇:食品配送范文

济南超意兴有限责任公司主食加工配送中心自建立以来,经过长期的实践与完善,实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已经能够支撑起济南、德州、淄博三地80多家固定营业网点的主食销售数量,初步实现了统一采购、加工、配送等流程的标准化建设。同时,面对顾客群体的不断增长,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对餐饮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公司对其将持续的加大建设,努力建成一个设备先进、制度完善、卫生合格,符合《早餐经营规范》国家行业标准(SB/T10443-20xx)要求的主食加工配送基地。

一、201*年项目实施总体思路

超意兴201*年主食加工配送中心的建设要在总结20xx年建设情况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建设,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扩大加工面积、更新硬件设备、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员工素质培训等方向上来,力争在201*年底使主食加工配送中心能够在采购、仓储、加工、配送、品质监控、安全监控、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形成一套的成熟、健全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在根本上保证超意兴各营业网点的食品卫生安全,也为超意兴“精耕济南 辐射山东”这一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后勤基础保障,同时还为20xx年计划开设的德州、泰安分公司所配备的主食加工配送中心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技术支撑。

二、201*年项目实施的具体目标

201*年是超意兴迸发式发展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主食加工配送中心的健全已成为我公司重点发展的一个发面,我公司已主要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一)扩大主食加工中心加工面积

我公司计划于201*年建设新增固定营业网点20个,流动营业网点10个,为了配合新增营业网点主食销售数量的需求,我公司计划到201*年底将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加工面积增加到3000平方米,形成日均产能8万分的加工能力,从而及时保障各营业网点主食的及时供应。

(二)完善信息管理体系

自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建立以来,我公司已完成了各营业网点与公司各职能部门的局域网络的建设。现在初步形成了以各营业网点电脑终端为基础,以信息沟通与传输为桥梁、以生产保障信息中心为核心的主食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系统。到201*年底我公司计划对这一系统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进行更加全面的维护与升级,使主食加工配送中心能够更加及时准确的了解各营业网点的销售需求,修改及完成加工配送任务,节约资源,提高效益。

(三)健全食品安全实时监控机制

食品安全是餐饮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中之重,截止到201*年6月,我公司主食加工配送中心通过安装实时监控设备、设立专门监察部门、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健全销售网点反馈机制等方法,已经从采购、仓储、加工、配送、验收等各个环节初步建立起了实时监控机制。我公司也将会继续在食品安全监控上不断努力,并计划到201*年底对主食加工配送中心的各种监查检验设备进行增加及更新,对各

类监管制度加以完善,形成良性的实时监控循环机制,彻底杜绝食品安全事故。

(四)加强员工培养,提升员工整体素质

人才是决定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决定性因素,主食加工配送中心是更是餐饮连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所以主食加工配送中心的人才建设与培养就成为了餐饮连锁企业成长必不可少的一步。目前,我公司已建立了成熟、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利用超意兴培训学院这一良好的平台已为其培养的大量的合格人才。我公司计划于201*年底为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再培养输出120人,其中30岁以下员工占70%,以此形成一个合理、完善的人才体系;在员工素质培养方面,我们将注重培养员工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公司制度遵守意识、主食加工专业技能等。

(五)设备维护、增加与更新

我公司自20xx年建立主食加工配送中心以来,虽已初步形成了良好的机械加工生产能力,但对于随着营业网点增加不断扩大的顾客群体及日益增加的销售量,在*精耕济南 辐射山东*这一战略目标的带动下,当前生产设备在不久之后将面临短缺的现象,所以,我公司计划于201*年底继续增购更加先进的生产设备,运输车辆等,使主食加工配送中心能够及时的跟上公司的发展步伐,促进公司战略目标更好、更快的早日实现。

三、项目建设具体内容

在济南市政府及各级商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济南超意兴餐

饮有限公司当前已迈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阶段,为了充分支撑起我公司不断成长壮大的经营规模,更好地完成公司制定的长远战略目标,主食建工配送中心也将迎来自己的春天,必须尽快加强自身建设,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采购:

作为餐饮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第一道程序,采购显得尤为重要,在原材料采购方面我、我们将会不断的完善采购制度,严格制定与执行原材料、辅料的采购、验收、入库的有关规定;更新原材料、辅料的遴选设备与器具;健全原材料、辅料的检验监查设施;对采购人员定期进行相关专业培训,增强器食品安全意识等,从根源上杜绝食品卫生安全隐患。

2、仓储:

根据原材料、工器具的不同分类及常温、冷藏、冷冻仓库等使用要求的不同,制定并严格遵守仓库的日常管理及使用规范;制定和完善原材料入库流程,并由专人使用专业设备定期对各类仓库中的原材料进行检验检查,确保原材料储藏品质;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必须及时的扩大各类仓库的面积;加强专业仓储人才的培养;健全仓储各项制度管理规范,建立各种物资储备数据库,进一步完善仓储的分发功能,包括验货、分类、管理、出货等。

3、加工:

主食加工是主食加工配送中心最主要的功能之一,我公司目前已建成了馒头、米饭、把子肉、四喜丸子、五香面筋等主食及菜品的加

工生产线,初步形成了产品加工多样化、规范化、统一化、标准化的生产加工模式,各类生产线的建立也使我公司具备了视市场需求进行原材料粗加工、精加工的能力。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公司将重点建全主食加工的质量检验监查制度,完善主食加工操作规范,同时,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实时监控网络对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严格掌握员工的加工操作流程;在设备支持方面,我公司将及时维护、检查、更新产品质量检验监测和生产设备,保证主食加工能有一个安全卫生的制作过程;在人员培养方面我们也将安排员工定期的进行食品安全、操作技能等的相关培训,使员工形成讲卫生、重质量、懂流程,会生产的良好意识和能力,能够更好地将超意兴为社会、为顾客的经营理念贯彻落实到自己的工作当中去。

第4篇:食品配送范文

最近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对全国10家大型连锁企业、92家超市门店进行的调查表明,完整的全程冷链的易腐食品供应链非常少,很多超市仅在收货环节就存在明显的断链现象。但一个可喜的趋势,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型连锁超市开始逐渐建立自己的生鲜配送中心,在生鲜配送中心里有温控的卸货区域。生鲜配送中心的出现大大减少了零售端冷链断链情况的发生。调查报告还指出,当前影响连锁零售链管理主要有四大方面。

冷链断链也要可控可追溯

“从田头到餐桌”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都会导致最终的易腐食品的安全与质量。目前零售企业对生鲜食品上游供应链的管控主要还是基于相关文件的审核,对于超市而言,对冷链进行切实管控的是从生鲜食品收获检验环节开始。

国内多数企业生鲜品是供应商送货到门店的,有些有生鲜配送中心的零售企业的生鲜品主要先由生鲜配送中心收货,再由配送中心送货到门店。目前很少有企业的生鲜配送中心能覆盖所有的门店。很多大型零售企业近几年正在逐步建立全国性的生鲜配送网络。

一般门店都是环境温度下卸货,经常出现30分钟左右的断链情况,在高温环境下这种断链对易腐食品的安全和质量影响相当显著。配送中心有温控的卸货区,并且收货验货速度通常比门店快,因为有较成熟的流程,能大大减少这个环节的断链情况发生。配送中心送至门店后,有的门店会再作检测,有的就不再作检测了。

调研发现,各个零售企业的收货标准和验货流程存在的极大的差异,有的企业完全依靠感官目测,有的企业依靠较科学的红外温度计与探针式温度计,并会检测运输生鲜品的冷藏车的温度。

超市对生鲜产品的收货时间要求为不超过25-30分钟。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必须进到冷库或者上货架。但有时会因为货品太多,而且人力不够不能及时完成,这就会造成损耗。通过调查显示,有39.56%超市规定生鲜食品收货后至送入冷库或货架期不得超过20分钟,而规定生鲜食品收货后至送入冷库或货架期要控制在10分钟以内与规定生鲜食品收货后至送入冷库或货架期不得超过30分钟的超市都为占总受调查数的21.98%,有6.59%的超市则将必须进到冷库或者上货架的时间定在40分钟以内。可见收货后进入超市冷链体系的时间有着较大的差别。

做得较好的企业(主要为外资)收货同时一般会用红外温度检测仪检测车辆温度和产品温度,并用探针式温度检测仪抽样检测中心温度。但有很多内资企业主要靠观感检测,并且非常自信用目测、手摸、嗅觉就能看出是不是有问题,比如判断鱼类,只要看鱼鳃就可以了。

对是否规定必须用冷藏车运输对于不同超市的有着不同的标准,有30.77%的超市要求用冷藏车,并对冷藏车规格有要求;有42.86%的超市要求用冷藏车,对冷藏车规格没有要求;同时也有14.29%的超市没有要求用冷藏车。

通常验收货物时有商品部、防损部、收货部、厂商部等多方参与,共同确认验收。对于产品温度超出标准少许时,多数企业表示会当场拒收;也有部分超市表示会视情况而定,可以扣重的方式处理,即收了10斤就付7斤的钱。有的企业表示,当场拒收后,并要求在一定时间范围换一批好的货物过来,否则对其进行处罚。经调查发现30.77%的超市一旦产品只要超过规定温度,全部拒收;42.86%的超市规定只要温度波动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接受;而有14.29%的超市规定温度波动在一定范围内,以扣重方式接受。

目前送货至超市门店或配送中心的运输主要是第三方物流。有些零售企业在部分地区会有自己的冷藏车,如华润万家在华南地区有自己的冷藏车。有些企业会和第三方物流协议专用部分冷藏车,如Tesco,从配送中心到门店的冷藏车都有打着Tesco Logo的第三方冷藏车。少部分生鲜食品供应商有自己的冷藏车。

对超市冷藏车的调查结果显示,有29.67%的超市拥有自己的冷藏车,有36.26%的超市是由供货商自己的冷藏车提供生鲜食品,有13.19%的超市是由生鲜供货商自己寻找第三方物流,而有5.395%的超市自己寻找第三方物流。

超市对生鲜食品的配送车辆是有要求的。但供应商对于不同的超市经常会区别对待,比如配送至沃尔玛就是用冷藏车,然后配送到华润万家就把冷机关掉以省能耗。销售业绩不太好的门店,对于供应链运输温度的管理就更难了,供应商经常会配合不力。

受访企业中多数在某些区域有配送中心,没有一家企业的配送中心能覆盖全国所有门店的。所有受访企业都表示即将或者正在新建更多的配送中心,尤其是生鲜配送中心,所有生鲜产品通过超市自有的生鲜配送中心送至门店是一种趋势。

超市内部的加工配送中心是连锁超市公司在已有的连锁店规模基础上,自主建设的为连锁店经营服务的生鲜配送体系,同时兼有部分社会配送功能。一些定位于生鲜超市的企业以对配送中心的建设已有一定规模。集中配送是连锁经营与传统的孤立分散各户经营的本质区别之处,连锁经营中进行集中配送的配送中心,既是运营部门,又是管理中心。生鲜食品集中由配送中心送至超市,可以保证货架有稳定的品种和供应数量,降低采购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对农产品的来源和送至零售终端进行溯源监控,更好的实施冷链加工,流通与销售。建立配送中心对于零售超市而言,起着重要的作用。

流程管理

与人员培训急需加强

零售超市中关于生鲜食品的管理流程主要包括:对生鲜食品供应商的审核管理流程;收货验货流程;和生鲜食品在门店内部流通流程。通过调查发现,这些流程标准在不同企业中的差异非常大,严格程度也大相径庭。甚至在同一零售企业中,不同地域的流程和标准也差异非常大。在所有受访的企业中,90%都表示企业在执行标准的过程中出现很大的阻力,主要由于流程的规定与员工操作的方便性相左,有时由于当地消费习惯的原因,还会影响门店的销售量。

在所有的受访超市中,没有一家企业有专门的生鲜食品冷链管理培训,主要是在食品安全培训中会有一小部分关于冷链的知识。超过60%的企业每年只有一次甚至没有相关的培训,这对于流动率相当高的零售行业是远远不够的。

零售企业冷链标准的不统一。在我国,完整独立的食品冷链体系尚未形成。现在国内制定的一部分法律法规并不是从冷链物流全程的角度进行制约,即使有规范也缺乏统一、严格、科学的标准。调查显示,处于销售端的零售企业而言,各家零售企业实行的冷链执行标准各不相同。甚至对于同一家零售企业在不同地区的标准也会不同,根据当地的消费者整体水平而定,统一标准在全国统一执行非常困难。比如华润万家在华南区的标准最高,在其他地区相对弱一些,北方地区最弱。又如,沃尔玛明文规定“熟食不裸卖”,但到了沈阳就要屈就当地的消费习惯,当地消费者对于熟食不允许拿,就不买。

不同的零售企业对生鲜食品的冷链流程也有着不同的管理政策。例如,大型外资超市一般都有冷链管理政策,包括概念,需要冷链管理的商品的范围,收货检查的温度操作的标准,检查抽样的方法,包括使用什么样的表格,登记表,温度计等,都有标准的操作步骤。

调查显示,47.25%的超市员工每年接受过1次的食品安全教育,有接近36.26%每年接受2次及2次以上的食品安全教育,较之2008年以半年时间为周期,35%的超市会对其员工进行至少一次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而言,受食品安全培训人员及次数已大为增加。

说明越来越多的超市已将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仅视为政府相关部的行政职责,而更多是将食品安全工作视为超市企业积极配合政府工作的体现,更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但不可忽视的一方面是仍有15.38%的超市对其员工不进行食品安全培训,可以看到在此超市管理层中依然认为“食品安全”不是管理层第一位关心的问题,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如何提高市场份额、业绩和利润,如何赢得更多的消费者,远比食品安全问题更受管理层关注。

企业内部标准执行的问题。随着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日趋完善,以及对食品安全质量标准的深入研究。超市企业将冷链管理列入了管理制度中,而企业内部的标准通常都比国家标准高,但执行环节还是有很多问题:如:人员流动性较强,超市整体员工素养不高,需要不断教导;员工操作希望尽可能简单,这与很多操作规范相违背食品安全方面的意识不强,经常犯规门店人手不够,不能完全执行规范操作;很多食品安全的要求会和销售有冲突,如裸肉就是卖得比放在冷柜中的肉销量好,由于门店是独立核算,所以会经常不遵守规定。

消费者教育对冷链同样重要

很多消费者本身只是停留于意识的增强,并不真正懂得影响生鲜食品有哪些要素。对于生物性危害产生的客户投诉有部分是客户自己导致的,比如客户在超市采购了需要冷藏的生鲜食品后并没有马上回家将生鲜品放入冰箱储藏后立即食用,而是在环境温度下又待了几个小时,最后导致生鲜品变质。

推行易腐食品“冷链”销售,若在消费者群体中进行一定的教育宣传,此类食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会逐步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最常见的方式是标签提醒,90%受访门店都做到了这一点。有些企业会在过年过节或者3・15日时组织一些大型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如通过展板宣传介绍食品安全,小常识,然后超市自己做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有些企业还会联合消协、工商局、卫生局等国家执法部门一起做宣传投诉活动。

受访企业中Tesco表示正在筹划长期的“质量大使”活动,将每天有生鲜员工兼职做质量大使。

冷链断裂会增加客户投诉

报告认为,食品质量产生投诉的原因有:过保质期没有撤架,温度时间控制不当。有可能供应商出问题,有可能店里出现的问题,有可能加热杀菌温度不够,杀菌后在常温下展示,在冷藏柜里展示温度没有达到,放置时间过长,杀菌加工间环境不好,空气中含菌量较高,落在食品上造成二次污染,生熟的交叉污染。一般而言,对于客户的投诉或退换要求,为了获取客户的满意度,超市都是接受退换的,即使是客户自己的原因造成的损坏。顾客提出合理化建议后,应有专人受理并找到相应的部门特别解决。

(节选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09年中国超市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冷库设计与经营的几点建议

一、在冷链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下,传统冷库转型及新建冷库经营与定位。

新建冷库应以设计创造价值的物流活动来重新规划物流策略,以提高竞争优势(而不是低成本后勤支持)。

1)整合性仓储:整条供应链整合运营,通过高效的物流服务,实现对批发商、零售商进行仓储。

2)网络通路架构:随着冷冻、冷藏品、新鲜品连锁经营的开展,在对零售终端整合的同时,将逐步实现对各区域、各门店零售网点的即时仓储。

3)系统整合:仓储不仅通过规模取胜,还将引进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作业方法,利用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对系统进行整合,包括以下内容:

作业层次整合:包括实现储运作业的整合与标准化(栈板、容器共同化)

仓储运输作业整合:作业信息 (条形码化)

采购作业与订单信息传递整合:作业管理层次整合等。

二、冷库的环保与技术、设备在节能方面的创新举措。

1)空间的设计(出入库区域的划分):常温、前室、低温区域的布局确保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比如:防止人工作业区由于热负荷过大,暖气直接进入自动仓库内,尤其容易在地面、输送设备上结露、结冻。冷冻冷藏库房内,货品堆放须离地面,及墙体边5公分以上,以利空气流通。

2)控制库区内热量传输的最小化,合理的结冰、结霜对策:以搬送托盘为例,托盘式输送机可以考虑增加水滴处理;在关键随动件处追加油、包裹住连接器处进行防水处理;主要连接器处增设加热器以应对结冻结霜所造成的故障。

三、冷库的规划建设如何与用户的需求更贴近。

冷库作业人员的大部分时间消耗在库内行走,所以,从提高物流资源利用效率角度,降低仓库作业成本可以从缩短行走距离着手,合理规划货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

货位规划的定义是“将货物合理纳入仓库设施,以实现物料调度最优化和提高空间利用率的目标”。

对应货位规格,分配相应数量的单元化货物,可以减少人员数量。

平衡操作者的工作量,可以缩减作业周期、改善工作流程。

在拣货路径上,将重量货物规划在前端、怕磕碰的货物在后端,可以降低货品破损。

按照货物高度分配货位,在拣货中实现货物分层紧密码放,可以提高托盘码放效率,提高货车车厢利用率。

发货物分类码放,可以减少物流中心用户端的二次分拣工作量,提 高整体效率 。

四、农副产品、食品冷藏与运输协同,确保冷链“新鲜”度。

一般低温运送距离在500公里内,低温配送费率控制在3%-4%,关键实现自动化和计算机化低温物流建设,主要有2个重要控制点

1)在车辆接受冷藏食品前,需要将车厢内的温度降至食品要求的温度,并且需要在气密和低温的环境中收货装车。在卸货时,同样需要在卸载完所有的货品,才能关闭车厢内的制冷系统。

2)在车辆的运输过程中需要保持恒温,防止货物在中途发生“回温”。

五、国内冷链与国外在管理、理念、设备、技术等方面的差距。

日本同样以低温物流而闻名,在产业政策的促动下,全日最大的低温物流公司――日冷拥有62个低温物流中心.年营业额4O多亿美元。仅在千叶的一个日冷中心就为附近“伊藤洋华堂”60余家分店每天3次配送新鲜牛奶、冷藏果汁、冷冻肉品等生鲜食品。

1)冷库建筑方面的要求:采用单层钢结构,货物存放以货架存储为主,地面处理以预埋通风管的方式对应,以此来体现质量水平,品质水平与资源能源水平。

2)封闭式装卸货码头:在作业与休息过程中,需要整个区域的温控保障,一般保持0-4度,以避免冷藏货品在常温中存放过久,导致货物品质下降。

3)专用冷藏、冷冻运输设施:我国冷藏冷冻专用车约为3万辆,仅为美国的1/7,同时,我国人口对食品的需求量是美国的2倍。

第5篇:食品配送范文

目前在北京,和众奥顺达拥有网点超过600个,服务领域包括汽车、家电、化工以及食品等行业,提供仓储、运输、城市配送、集装箱运输、报关报检、清关等服务,同时还提供全方位的供应链解决方案。2003年,和众奥顺达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食品物流培训示范基地”。

记者:请您结合食品物流的特点,谈谈食品配送中心的构成和特点。

李晓峰:食品属于大销量、高周转日用消费品,具有产品保质期短、利润率低、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约束性较强等特点。并且,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食品有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新鲜、无污染、种类多样、购买方便等,同时,食品消费趋向“多品种、少数量”模式。这些特点直接对食品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我国广阔的地理区域内,形成了西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东北和西南七大销售市场。七大区域市场的成熟度各有不同,销售差异较大,且食品供应网络的布局是随着优势市场的开拓而形成的。所以,如何实现资源合理调配,也是食品行业面临的问题之一。同时,据调查,一些容易腐烂损坏食品的售价中,七成是用来补贴物流过程中食品腐烂损坏的支出。

对于食品物流面临的众多问题,我认为,最有效的解决之道是建立专业的食品配送中心。

专业的食品配送中心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专业的分拣待发区。常温食品要求较低,只需通风、干煤、防雨的分拣平台,恒温食品和低温食品则需要专业的温控分拣平台。

2,一定的温控运输设备。常温以及低温食品在运输过程中需要防腐保质,因此需要采用特定的低温运输设备或者保险设备等组织物流配送。

3.专业的物流设备。包括冷藏冷冻仓库、专业容器和设备。

4,足够的存储、停车及中转面积。

5.安全、稳定、快捷、方便的信息网络系统。为了实现食品配送中心的信息处理及时、配送流程优化,以及存取分拣自动化、物流管理智能化,食品配送中心需要合适的信息系统来支持业务运营。如仓库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ERP、EDI等系统。

6.加工能力.对于农副生鲜产品,大多是初级产品,在被消费前需要经过分类、加工、包装、整理等加工活动,保证食品在仓储运输和流通过程中的卫生质量。

7.覆盖广泛、顺畅的物流网络。目前很多食品企业要想把其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需要有强大的运输网络及区域物流中心的支持。

记者:作为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和众奥顺达在食品行业已经拥有不少运作经验,您认为,食品行业的物流外包有怎样的特点?

李晓峰:中国的物流事业发展到今天,经历的时间并不长,所以整体的物流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食品行业第三方物流可以看作是对第三方物流的业务细分,其发展刚刚开始。和众奥顺达开展食品行业的物流配送业务有近3年的时间,我们深刻感受到,前期的起步阶段对于食品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尤其困难。客户往往要求第三方物流公司有完备的城市配送网络,但对于处在起步阶段的物流公司来说,业务量并不大,设备、车辆的利用率不高,背负了很大的成本压力。而作为客户的食品生产企业在选择物流公司时,往往最为看重的就是其辐射网点和配送能力。只有满足这些条件,客户才愿意与你合作。因为目前的第三方物流市场上,只要有车大家谁都能做,主要区别在于是否能保证送货的及时、准确。而辐射网点是决定这一区别的关键。

同时,对配送的准确性方面,食品行业的客户对第三方物流也有明显地要求。我们的做法是加强配送中心运作过程中的流程控制,主要通过条码扫描等操作方式实现。条码扫描技术的应用,对提高物流运作速度倒是其次。主要是借助信息化,便于对整体流程进行控制。

记者:为食品行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需要物流公司在系统建设方面达到哪些要求?

李晓峰:目前第三方物流公司服务的食品行业客户,多数为食品生产企业,第三方担负的工作就是将他们的产品送往零售终端。

一谈到超市配送,很多物流公司可能都有这样的同感,由于收货方式、接口等方面存在的诸多瓶颈,有时司机要花一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排队等待超市收货。尤其是配送常温食品,因为生鲜往往有绿色通道。每个超市都有自己一套收货流程,单品验收效率不高。同时,卖场很少设库房,所以全靠每天的配送。尤其在年底,由于送货集中,验收量很大,有些物流公司为了争取尽早验收,早上5点就要到门店排队。我们在这方面的探索经历了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得出的经验就是,做好食品行业的物流服务需要单独成立专门的食品物流项目团队,提升操作能力和对流程的熟练程度。

除了项目团队,配送中心也是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货位、分拣系统的规划时,要考虑到不同食品的批量、批次,以及受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也需要一定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支持。我们每天做超市的配送,通过补货可以了解市场的销售情况,系统中有专门的分析模块对这些销售数据进行分析。为了提高配送中心的服务质量,我们在2005年自己开发了一套新的信息系统,包括先进先出的系统提示功能、入库一验收一上架的双重复核功能等。

同时,信息系统还要对食品的一些特殊属性进行考虑。比如仓储、运输过程中对温湿度进行监控。对于那些易碎、易受潮的食品,要在系统中标注出来,以便在出/入库时对运输、货位码放等方面进行规划。

记者:您认为现阶段食品行业在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或误区?如何看待这一市场将来的发展?

李晓峰:食品生产企业采取物流外包已经是一种极其普遍的做法,但在流通行业(如超市)物流外包很难实现。因为流通企业往往要求,如果一家第三方物流公司为他提供服务,就只能有他这一家客户。而从第三方物流商的成本角度考虑,这样的要求很难满足。不仅如此,要为食品流通行业提供较好的物流服务,需要有更多地投入,但客户考虑的永远是一味降低物流成本。所以,在成本和服务质量难以取得平衡的情况下,极少有第三方物流涉足食品流通行业。

尽管市场的发展并不一帆风顺,但经过近3年的发展,我们还是看到了曙光,相信食品行业的第三方物流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前景。因为食品行业本身的发展潜力很大,需求量大,对质量等各方面要求较高。而目前绝大多数第三方物流公司管理与运作都达不到先进水平。从功能上看,北京本地还没有哪家第三方物流公司具备了很强的网络优势,所以对于小批量、少数量的业务,一般的物流企业都不愿意接。配送网点建设完成后,无论客户业务量大小都可以做,和众奥顺达目前就在积极培养这方面的优势。因为北京市内很大一部分食品配送,特别是超市配送都属于小批量、少数量的业务。

第6篇:食品配送范文

【关键词】HACCP;净菜;共同加工配送系统;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103-02

城市新型净菜共同加工配送系统是指在城市区域内,由信息网络中心统一规划、调度,多个加工企业和配送企业共同参与的净菜加工和配送服务系统。该系统的特点是将原有的货物配送与净菜加工及配送相结合,使用共同的车辆和路线,通过统一管理,降低运输成本,提高效益。根据吕龙(2011)以成都东城区的2所高校食堂、1个农产品配送中心、1个大型便利连锁超市企业和其旗下的9个门店构成的新型净菜共同加工配送系统为例,通过分析证实该系统有助于降低运输成本及提高运输效率。因此,建立城市净菜共同加工配送系统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它也代表了净菜加工配送发展的一个趋势[1]。

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即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体系,其食品安全控制方法是对食品生产过程进行控制[2]。本文将探索研究HACCP在城市新型净菜共同加工配送系统中的应用,通过对各流程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制定控制措施并确定关键限值,保证净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

构建的成都市新型净菜共同加工配送系统流程见图1。流程中高校食堂是核心部门,除了加工净菜外还有临时存储日用品并向超市门店配送净菜及部分日用品的功能。

一、城市新型净菜共同加工配送系统的危害分析

危害分析(HA)是对有害物质或引起产品腐败变质的物理、化学、生物可能引起的危害进行鉴别,列出引起危害的因素。通过分析共同加工配送系统中可能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因素,提出防止显著危害发生的控制措施。具体分析见表1。

B:微生物危害 C:为化学危害 P:为物理危害

(一)原料验收

蔬菜生长环境的恶化如土壤、水体、空气的污染等造成的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而造成的农药残留等[3]都直接影响到净菜产品的品

质和食用安全。验收时要选用符合安全标准、无损伤、无病虫害,成熟度相似的原料。

(二)切分

切分过程中可能通过人员、设备等引入微生物或其他杂质,应严格按照SSOP进行操作。同时,可能因切割间温度过高或原料停留时间过长,引起产品的褐变或腐坏,严重影响产品品质。故将其作为关键控制点来监控及管理。

(三)灭菌

在包装前如忽略了对净菜产品的灭菌,可能会让净菜受到有害微生物的侵染,影响产品的货柜期。因此要定时监控杀菌剂浓度及杀菌时间,及时进行调整。

(四)包装

净菜属于即食产品,应选择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包装材料及适合的包装方式,严格遵循SSOP操作要求,避免异物或杂质混入净菜产品,保证产品质量。

(五)冷库贮藏

冷库的温度、湿度以及波动情况是影响净菜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生产的净菜产品应及时进入冷库贮藏,同一个冷库应存放贮藏要求相似的净菜产品,并实时监控库内的温度和湿度,保证净菜产品的品质。

(六)配送运输

净菜产品的配送需使用低温冷藏运输,温度控制在4℃左右。冷藏设备故障或温度频繁波动都可能使微生物大量繁殖,对净菜的品质造成较大影响。因此需建立全程温度监控系统以保证运输中的净菜产品一直处于最佳环境。

二、关键控制点(CCP)及关键限值(CL)的确定

关键控制点(CCP)是根据所控制危害的风险与严重性,分析影响商品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控制这些关键控制点以及确立关键限值(CL),可以将食品安全危害减小或预防[4]。经过分析确立了6个关键控制点,关键限值的制定应参照GB 18406.1-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5]、GB 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6] SB/T 10583-2011《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行业标准 净菜加工和配送技术要求》[7]、和GB 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8],从而防止和消除危害,使其减少到可接受的水平[9]。(见表2)

表2 关键控制点及其控制限值

三、结束语

本文利用HACCP的原理分析了成都市新型净菜共同加工配送系统中各个可能威胁净菜产品安全的关键点,确定各CCP的纠偏措施及控制限值,减少危害可能带来的损失。确定出的6个CCP在执行时有一定难度,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操守尤为重要,应定期进行培训。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样对HACCP体系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影响,应建立合理的企业验证程序、有效的书面性文件和记录保持程序等[11]。成都市新型净菜共同加工配送系统尚处于形成初期,利用HACCP对该体系各个流程进行监控,在提高供应链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净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这将改善净菜企业的经营情况,促进共同加工配送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吕龙. 城市新型净菜共同加工配送系统设计――以成都市为例[D]. 成都:四川大学,2011.

[2] 钱和, 王文捷. HACCP 原理与实施[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6-11

[3] 姚祥坦,顾卫红. 中国蔬菜安全生产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 中国农学通报,2005,(11):294-299

[4]张艳艳,刘斌. HACCP在酸奶冷链物流中的应用研究[J]. 食品科技, 2012, 37(12): 324-326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 18406.1-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 2760-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7]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SB/T 10583-2011 净菜加工和配送技术要求[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 7718-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9]陈实公,丁雷霞,苏茂文,等.油炸花生加工企业HACCP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J]. 检验检疫学刊,2009,19(5):50-52.

第7篇:食品配送范文

关键词:食品物流;构建;卫生

中图分类号:F40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当今倡导健康饮食,而食品安全作为影响社会经济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已经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近期,社会上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而人们对食品行业的质量水平的要求却越来越高,控制好食品物流这个环节很大程度上也就能较好的解决食品的安全问题。除了解决食品的市场销售环节的问题之外,更要解决食品在物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食品物流的内涵

(一)食品物流的定义

食品物流是专业化物流的体现。食品相对于其他产品具有特殊性,一方面,食品流通要求保鲜保质,及时送达;另一方面,食品与人身安全和健康息息相关。食品物流作为物流系统的一个分支,在物流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食品物流的定义目前尚未明确界定。

(二)食品物流的特点

1.不稳定性。由于食物的生长规律,决定了食品物流的供应和采购都具有季节性特点,所以食品的采购,运输,储存,加工等环节相对不稳定。2.卫生无害。食品在其供应链上要求安全无害,保证生产流通过程中卫生、干净。3.对仓储、运输的环境条件要求较高。不同食品其运输和储存条件有着不同的要求。4.专门化的物流设备。食品存储、搬运、配送、运输、包装、加工等环节采用了特殊的物流设备。5.要有有效的食品供应链。

二、构建食品物流系统的意义

(一)现阶段我国食品物流存在的问题

1.相对落后的物流技术,物流设施传统。2.较低的保藏效率,耗费较大,影响食品的储存成本和配送成本。3.各地区食品物流发展不平衡,食品供应链构建不完善。4.在食品流通过程中对食品卫生与质量的安全控制不够,缺乏全面质量意识。5.食品生产与流通的响应度不高,缺乏有效的信息系统。

(二)食品物流系统构建的必要性

1.我国食品的生产和消费存在的不均衡性,而对食品物流的需求又是巨大的,所以我国食品物流具有较大的潜在市场。2.人们对食品的需求多样化,食品物流能打破食品供应的空间限制,同时保证食品产业的稳定发展。3.专门的食品物流系统保证了食品生产流通渠道的卫生安全和产品质量,有效的防止食品安全事故。4.食品行业构建了高效的食品供应链,是食品行业高速发展的标志,是食品行业的竞争优势的高度体现。

三、食品物流体系构建

(一)食品安全与食品物流的关系

食品物流系统从食品的供应,运输,加工,包装,储存,以及流通配送等环节,这些都与食品的卫生与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

1.食品安全与供应。食品的原料供应是控制食品安全的首要环节,在食品采购过程中应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负责采购的人员应该对食品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依照相关标准检验食品,合理控制食品安全的源头,减少后期食品安全管理的成本。

2.食品安全与运输。运输是食品物流必经环节,能平衡食品需求的空间分布。运输规划合理,节约食品的在途时间,保证食品的质量与安全。装卸过程也要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在运输环节应注意食品运输时的环境的变化,采用适当措施防治各种食品安全问题。

3.食品安全与食品加工。食品的生产物流主要体现在加工的等待过程与生产加工过程,加工等待过程要注意食品原料在加工等待中的储存条件以及搬运设备对食品卫生安全的影响,在加工过程中要控制原料的使用,注意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以及相关原料的检验标准。

4.食品安全与食品包装。食品包装本是用于保护食品,防止食品污染,保证食品的品质与安全的。但近期由于包装材料的本身导致食品的安全事故频发。内包装直接接触食品,对其包装本身的卫生与质量应有相应要求:包装材料的毒性,印刷油墨的标准,包装使用的添加剂等,如果不控制好包装质量,将会影响到食品安全;对包装管理上也应该严格控制,如包装生产日期的印刷,特殊食品应有相应特殊说明等。

5.食品安全与食品储存。食品在存储过程中应合理控制食物储存的环境,如温度、湿度、通风条件、透光程度等。还要合理的控制好储存时间,及时安排好食品的出入库,保证食品的合理流转,确保食品质量。

6.食品安全与食品配送。由于一般食品配送周期较短,食品的配送通常采用日配形式,在配送过程中应注意配送时间的控制,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分拣与配货也应注意不同性质的食品之间的相互影响,保证食品的食用口味与质量。

(二)食品供应链体系的构建

1.延伸食品供应链,构建食品制造与食品物流一体化。据统计,发达国家食品加工业产值与初级农产品产值比为3.4:1,而我国比例为0.8:1。在国内,食品物流只局限在初级食品原料的储运过程,食品供应链条较长。而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食品供应链的缩短是食品物流体系的发展趋势,即从农场到餐桌,实现食品的直接配送,构建统一的加工系统和配送系统,实现食品信息的共享化,以确保食品的品质与安全。

2.构建食品物流的标准化体系。国内食品物流标准欠缺,而且食品物流的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也缺乏高效的组织配送体系。对食品物流系统的标准化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不断强化食品物流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降低相应的物流成本,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

3.构建全面食品供应链的监管体系,保证食品安全。由于食品供应链监管的漏洞,食品企业责任意识淡薄,为谋求利益企业往往生产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企业不仅仅需要加强监管,还应该形成完备的信用体系制度,及时公开食品信息,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

4.充分发挥供应链下游的积极影响作用。在食品物流体系的构建中,应积极发挥需求方(消费者)对食品的安全与质量的影响力,通过社会舆论来改变食品的市场秩序。

参考文献:

[1]李旭.我国食品供应链的现状及管理对策[M].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11.

[2]斯樊锋.食品供应链管理[M].物流科技,2005.10.

第8篇:食品配送范文

一、加快转型步伐,运用供应链物流思想与技术

食品物流供应链指的是以着力解决加工、生产、仓储、运输等环节的断联,通过各个环节信息化、标准化、合理化的有效联动减低环节成本,最终实现综合成本最小化。(一)运用供应链物流思想与技术,运输环节--实现绿色集约化共同配送。首先,实现绿色是首要。绿色配送要充分发挥出水路、航空、铁路以及公路的优势,并将其联系起来,安排编织好全国范围内绿色、高效的运输网;其次我国食品物流配送的方式普遍以生产厂家配送、一般快递配送以及多企业同合作的共同配送为主,其中共同配送的优势明显,以高效率,低成本的多企业合作进行配送。因此,推动多企业合作的集约化配送,对从配送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更为有利。(二)运用供应链物流思想与技术,生产加工环节--实现流通加工一体化包装及加工同样要保证绿色化的进行,以开展大规模的工作来提高设备设施的使用率,将加工与包装环节中所制造的垃圾通过集中处理的方式处理,时时保证加工现场的环境。在包装食品时,尽量选择可重复使用的环保塑料袋来进行包装,如可降解包装等。其次,为有效延长食品的“生命”,满足消费者最终收到产品的要求,在流通过程中采取边流通边加工的方式,也就是以流通加工一体化的形式来保障食品的新鲜程度。引进先进技术设施设备,在实际的配送中,根据食品不同特点在途中配送点进行分类、分选、精制、加工后重新包装。在此基础之上,使流通加工一体化可以通过建立一条沿采购、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配送的供应链,这种方式在保障流通加工过程能持续高效运作的同时,还能积极的推动集约化配送的发展。(三)运用REID技术,驱动整个供应链协调一致合理高效的食品物流供应链,就要求在采购、生产、材料加工、订单、包装、在仓储环节做到有效整合,REID技术(射频数据采集技术)就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新工具”。运用REID这种数据采集技术,其优势就在于能在恶劣的环境下正常的准确识别正在高速运动物体并且可一次识别出多个标签,极大的减轻人力,缩短工作的流程时间,降到转运的成本,保障信息准确、安全、高效的传递,可实时掌握商品正在供应链的那个位置,在整个供应链上能准确追踪商品的位置反映商品的信息,在食品安全方面运用REID技术可以加强对食品安全的严格把控,这种透明化还可以高效地控制食品质量与库存。REID技术有效解决了食品物流中脱节问题,对优化我国食品产业链、食品物流供应链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建立食品冷藏供应链模式

食品不同与其他产品,具有特定的保鲜保质期,大部分食品需要低温保存。我国的食品物流冷藏技术和管理相对于欧洲一些国家发展较缓,我国生鲜食品有大约80%以上还是普遍采用常温保存。常温保存导致我国生鲜食品以及农副产品每年损失的金额巨大,损失惨重。食品冷链物流技术及其设备欠缺主要反映在:第一,冷藏汽车车辆少,我国的汽车冷藏车辆大约在3~4万辆,美国超我国17万辆;第二,冷藏铁路车辆仅只有7000辆左右,不到铁路货物总运输得1%;第三,我国冷库容量不足且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从这些情况来看,反映出我国目前食品冷链物流的技术、设施装备的不足,无法为食品的安全提供一个保障,我国冷链系统的建立还不够成熟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通过加大对冷链物流技术的投入,不断扩大冷链应用食品物流的适用范围,针对不同食品属性给予不同的低温管理,无论是对我国食品行业来说,还是对于购买食品的消费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由此看来,必须加快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从采购、加工、生产、包装、仓储、运输的整个过程都将其置于低温冷藏保存的环境,在降低食品腐坏变质和污染的几率的同时,还保证了食品的质量安全,最大程度的避免了食品损失。

三、食品行业物流与管理要实现标准化、信息化

我国物流研究起步其实不算太晚,但中国的食品物流的发展瓶颈始终在实现标准化与信息化两个关键问题上,要实现食品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就需要加快食品物流标准化建设、保障食品物流质量、提高专业化水平,还需要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施设备,并保证物流从管理、服务以及技术等每一个环节都要采用标准化的方式来运作,食品物流才能逐渐赶上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树立信息化意识是实现食品物流信息化的必要前提也是重要基础,通过把握好新时代全球化、信息化所带来的机遇,来实现信息的共享,做到做大的效率化。我国食品供应链受诸多因素影响所呈现出较为混乱的现象,想要降低食品行业食品的物流成本以及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就需要通过实施信息化来实现。

四、采用集装设备技术,实现标准化装备

集装设备就是通常见到的主集装箱、托盘、集装桶、集装网等。采用集装装备的特点是按照标准化的原则,实现拆、搬、运一体的自动化,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也便于运输途中清点货物,减少装卸的次数降低对食品造成影响。

五、培养大量的相关的技术人才

第9篇:食品配送范文

外卖O2O陷无证配送风波

据悉,前不久,美团外卖早餐业务在配送时,遭到了属地城管查抄。与日常送餐到户不同,美团早餐配送一般都采取统一送达写字楼下,由用户自提的方式。而这一个无证的楼下摊点便成为了“私自摆摊”。

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包括美团外卖在内的大部分外卖O2O企业经营范围是互联网技术,并无餐饮相关配送业务。

而根据北京市《生产资料市场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进入市场的经营者应当按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的经营范围、经营方式,在划定的地点亮照(证)经营。任何经营者不得在市场外随意摆摊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条: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第六条:食品经营者应当在依法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后,向有登记管辖权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工商登记。未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不得从事食品经营。

对此,美团外卖相关人士表示,目前,美团外卖的配送,以合作商家工作人员配送给用户为主,美团外卖只是一个信息与交易平台。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中相关规定主要针对的是传统餐馆,对新兴的外卖O2O平台并没有明确的证照要求或特许经营管理办法。

外卖O2O等待规则明确

事实上,不仅是早餐业务,外卖O2O平台配送餐饮都面临没有资质的问题。而尽管美团声称外卖以合作商家工作人员配送为主,其实,包括其在内的诸多外卖O2O都建立了自己的物流团队,且均不具有食品配送资质。

有律师认为,上述《生产资料市场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条和《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第六条当初规定时主要的对象是传统的餐饮行业,对于网络外卖平台并没有明确的证照要求或者特许经营管理办法。

对此,美团外卖相关负责人表示,关于相关配送资质方面,美团外卖也希望有关部门给一个比较明确的规范。

除无证配送外,外卖O2O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也甚为棘手。早在去年11月份,杭州市工商局就对杭州网络订餐平台检查整治情况进行了通报,对“美团外卖”开出了28000元的行政处罚,“饿了么”网站被立案调查。

有律师表示,外卖O2O平台作为平台商与餐饮商户签订合约,应该尽到审核的义务,监管好餐馆来源,做好对营业执照和资格的审核工作。而消费者在外卖O2O平台上点餐,合同是在消费者与平台之间发生,如果出现了食品安全问题,第一责任人是外卖平台。

外卖O2O成香饽饽

尽管有上述各种问题和担忧,外卖O2O依然成为各互联网平台竞争的香饽饽。

8月28日,外卖O2O企业饿了么宣布,公司已完成6.3亿美元新一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信产业基金、华联股份领投,华人文化产业基金、歌斐资产等新投资方以及腾讯、京东、红杉资本等原投资方跟投。本轮融资后,融资总金额约11亿美元。

据悉,6.3亿美元的融资,使得饿了么创下全球外卖平台单笔融资金额的最高纪录。融资后,饿了么估值超过30亿美元,与美国GrubHub、德国Delivery Hero、英国JustEat同为全球价值最高的外卖巨头。

饿了么创始人兼CEO张旭豪表示,作为最早和最大的餐饮O2O平台,饿了么专注于连接“跟吃有关的一切”。六年来,饿了么的高速成长和不断完善的业务形态,以及领域内巨头纷纷入局,都证明了市场大有可为。

继饿了么F轮融资之后,另一家外卖O2O生活半径也进行了新一轮融资,总额3亿元,来自阿里系最近重新出发的生活服务品牌口碑。

对不少北京的同学来说,生活半径更多是一个配送平台。事实上,原“淘点点”、后更名的“口碑外卖”和生活半径一直有合作,一些品牌商户的配送就是由生活半径代送的。

生活半径是以配送为主打的外卖O2O平台。2012年获得戈壁合伙人的A轮投资,2014年获得了B轮5000万人民币融资。据报道,生活半径目前员工近2000人,在全国11个城市有业务,计划在2015年年底扩张至30个全国主要城市。目前每日的单量超过3万,客单价在70元左右。

生活半径CEO徐伟昊之前曾公开表示,前期从外卖切入后,未来会逐渐延伸到各个品类,包括便利店、蔬菜、水果、鲜花等,形成全面生活服务O2O平台。

烧钱到丧心病狂

外卖O2O行业的频繁举动让就要过去的夏天又重新燥热起来。

新口碑外卖负责人鲁军称,生活半径从去年开始就和阿里巴巴旗下的淘点点进行合作,以代送公司的身份,帮助淘点点拓展商户和用户资源,它解决的是物流最后3公里问题。他同时透露,新口碑目前在谈的不只生活半径一家,还包括其他一些第三方配送服务商,这也是新口碑外卖利用社会化配送力量的思路。事实上,除了淘点点,生活半径也曾与百度外卖、美团外卖、大众点评等建立合作关系。

戈壁创投合伙人徐晨说,当时天使轮给生活半径只投了数百万元,这次的C轮融资应该是新口碑一家所投,最多有个别既有投资人跟投一点,但除新口碑外没有其他新投资方进入。

生活半径创始人徐伟昊曾在今年5月份表示,公司将从外卖切入,逐渐拓展到便利店、水果、蔬菜、鲜花、蛋糕等其他品类。而这和新口碑外卖的发展思路相匹配,据鲁军向本报记者透露,增加物流资源、扩张配送品类、拓展城市是新口碑外卖在做的三件事。

目前,在易观国际针对2015年上半年统计的最新数据中,美团外卖在外卖市场占比为41.24%、饿了么则为38.75%。另据速途研究院最新的《2015上半年餐饮O2O报告》统计,市场占比前四名的排序分别为美团外卖(37.9%)、饿了么(29.4%)、百度外卖(10.2%)、淘点点(7.4%)。

“外卖烧钱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卖O2O平台负责人说。订单补贴和物流配送,外卖行业融到的大把资金迅速被扔进了这两个无底洞,但在业务范围大举扩张的压力下,自营物流越来越受到挑战,社会化配送方的加入成为趋势之一;而外卖O2O平台自身也在朝分化的路径前进,适合提供标准化外卖的、适合当家服务的、适合中央厨房二次配送的,未来各方角色将会逐渐清晰。

上述四家外卖O2O平台中,美团外卖的烧钱能力惊人,甚至一度高达每月2亿元,今年1月刚刚融到7亿美元后,美团网CEO王兴又在酝酿新一轮超过10亿美元的融资;百度外卖从百度拆分出来后,也单独获得了2.5亿美元融资,提升配送力量将是这笔资金的主要用途之一;而饿了么传出获得最新一轮6.3亿美元融资,也在加码其自营配送体系。

亿欧网创始人黄渊普说,像外卖这种高频行业,烧钱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外卖平台每单亏损七八元成为常态,成熟的配送体系还没有完全搭建起来,但资本不会持续做不计回报的买卖,到明年上半年行业格局有可能会敲定,届时可能会有角色被吃掉。

前路如何 配送成关键

究竟是自建物流好,还是依靠第三方配送比较好?这一点越发成为外卖O2O争夺的焦点之一。上述四家中,美团外卖、饿了么、百度外卖均可以被粗略地归为自建物流体系,即在一、二线城市用公司自己的物流团队,在三四线城市招募物流商;而新口碑外卖秉承阿里的平台模式,不自建物流,选择招募第三方做送餐服务,比如这次投的生活半径。

戈壁创投合伙人徐晨说,公司看好重模式的外卖O2O平台,这也是当年投给生活半径天使轮的原因。自身物流体系搭建起来后,无论是送盒饭,还是拓展到其他高客单价的类目,相对都比较容易。

重模式也受到了饿了么的关注,今年6月,饿了么上线蜂鸟配送系统,短期目标达到10万名配送员(包括众包模式),并提升物流的科技化水平。

新口碑外卖负责人鲁军称,生活半径从去年开始就和阿里巴巴旗下的淘点点进行合作,以代送公司的身份,帮助淘点点拓展商户和用户资源,它解决的是物流最后3公里问题。他同时透露,新口碑目前在谈的不只生活半径一家,还包括其他一些第三方配送服务商,这也是新口碑外卖利用社会化配送力量的思路。事实上,除了淘点点,生活半径也曾与百度外卖、美团外卖、大众点评等建立合作关系。

生活半径创始人徐伟昊曾在今年5月份表示,公司将从外卖切入,逐渐拓展到便利店、水果、蔬菜、鲜花、蛋糕等其他品类。而这和新口碑外卖的发展思路相匹配,据鲁军向本报记者透露,增加物流资源、扩张配送品类、拓展城市是新口碑外卖在做的三件事。

外卖O2O 平台在三、四线城市迅速扩张业务的过程中,第三方物流加盟者成为绕不过去的一道坎。社会化配送模式的极致是什么?人人配送,每个人都能充当配送员,然而这有可能实现吗?

举例来说,一个用户在外婆家吃完饭后,看到餐馆系统里恰好有一单外卖离自己家很近,他可以顺手接下这单生意,将餐食送到订户手里,拿走这笔配送费,这对于商户和外卖平台来说,很大程度上节约了配送人手问题。

据了解,目前有平台方尝试接下来将这种“全民”的概念植入外卖配送体系中。但一个很现实的考验随即而来,如何评估并规避这个配送员可能的道德风险?“如果他私自把所配送的餐食打开了,自己吃了两口,甚至往里边放了什么东西,这怎么办?”一位外卖业内人士说。

事实上,这也是采用轻模式的外卖平台的普遍弊端,即如何保证配送管理和秩序。最近针对各家外卖O2O 平台进行的测评显示,外卖是否准时、保质送达,是用户在意的核心诉求。

美国外卖鼻祖Grubhub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个订单信息与技术平台,配送由餐馆自己或找商完成;而像刚刚宣布进入餐饮外卖行业的团购网站Groupon,前期打算让有配送能力的餐馆自己送餐,后续会和第三方物流机构对接。美国市场的服务意识、诚信环境、规范化程度等已经为线下的送餐服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保障,但目前中国外卖市场尚缺乏这个环境。

人人配送的前提是个人信用的接入。一个用户能否成功接下“顺手单”,决定于系统后台对其信用风险的评估判断,这就涉及用户大数据的层面。个人信用的引入只是将人人配送的梦想勾勒得更现实一些,但要做的铺垫显然还有更多。

有律师表示,外卖O2O平台作为平台商与餐饮商户签订合约,应该尽到审核的义务,监管好餐馆来源,做好对营业执照和资格的审核工作。而消费者在外卖O2O平台上点餐,合同是在消费者与平台之间发生,如果出现了食品安全问题,第一责任人是外卖平台

1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