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办公楼建筑特点范文

办公楼建筑特点精选(九篇)

办公楼建筑特点

第1篇:办公楼建筑特点范文

关键词 建筑;设计;自然;人文;环境;理念;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ociety, the emphasis on modern office build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real lif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odern office building design and natural and human environment of the contact.

Keywords architecture; design; nature; humanities; environment; philosophy;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办公建筑是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办公建筑因使用性质、单元组合、使用对象和管理模式等不同而对建筑设计产生多元化的需求。市质监局科研检测大楼建筑设计作为办公建筑设计的一种,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已作为当地经济繁荣、科学进步的重要形象。目前, 适用安全, 经济美观 建筑成为人们所青昧的一种建筑形式,作为建筑师, 应具备很强的节能意识和环境意识, 使办公建筑节能与改善环境互相结合, 从而达到改善自然环境与提高办公效率的目的。

1、办公大楼建筑的可持续设计的意义

办公建筑是公共建筑中的一种较普遍的建筑类型, 它的需求量大, 由于其本身功能的复杂性和设计的多样性,使其空调能耗非常高, 远大于住宅, 因为办公建筑对能源和环境的影响较大。由此可见, 办公建筑推行节能的力度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将直接影响着我国建筑节能整体目标的实现, 我们也看到, 对办公建筑节能问题目前所进行的一系列探索性的研究更是具有战略性的意义。生态节能建筑的设计主要从整体环境规划和单体建筑设计两个方面展开。在整体环境规划中, 强调的是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解决建筑与地貌、水土、风向、日照、植被与气候的关系。在单体建筑设计中, 由于不同的功能要求,形成多种的空间组合, 同时也反映出不同的建筑体型影响建筑能耗得失的基本情况。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为了使办公建筑能适应新的功能和室内环境的需求, 已不断地应用新的技术手段达到较为人性化的办公空间, 现代办公楼的设计已朝着顺应功能多元化、大空间的灵活划分, 结合有关生态环境和审美等方面的要求, 使建筑技术同艺术、材料完美结合。下面结合一工程实例分析。

2、工程概况

某办公楼总建筑面积为:4340m2,占地面积为:778m。,整个厂区绿化率为38 2%,整栎建筑物地上共6层,属于二粪高层公共建筑。根据用地红线及业主看风水选址付置,建筑平面平板式、稳心布置,变通核心位于大楼右侧,另一侧分别设置消防楼梯和辅助用房,为典型、紧奏的现代办公建筑平面布置形式。固为大楼住厂区内,停下场另外聚用露天设计,一楼太厅采川刚廊式的通透设计,显得一楼展厅高大雄伟。虽然建筑使用功能不算复杂,仙船体设计宏伟人方、错落有致,基地位置与崩边环境良好,且与周边环境和喈菇融,到此,建筑外观美学蹬计及与环境和厂房等有机结合,成为格个工程的设计的重点与亮点。

该建筑物建成之后,其个性鲜明、宏伟大方的外部形象,独特的室内空问以及与周边环境有机和谐的设计构思使其成为厂区内标志性名片.成为环境巾一道亮丽的景观(见图1)。

3、办公大楼建筑的设计理念

大量的办公人员聚集在一个建筑物内将对他们的邻居们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办公楼的建筑造型考虑到质监局作为国家一执法机关的特征, 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力图表达建筑的庄严的气质与威严的气度, 同时又体现人性化的关怀, 大楼以建筑南面中央部位作为入口, 与前方广场及院内主入口构成中轴线, 建筑左右两端完全对称, 弧形车道与入口门厅、大台阶有机结合。特别是立面设计主要以竖线条为主, 简洁、明快, 突出建筑的雄伟、挺拔。建筑主墙面以高档花岗石装饰, 且均为浅色调, 底座均以质感粗糙的石材装饰, 颜色较上部墙体深, 强调基座的稳重。玻璃配以蓝色, 玻璃色彩明快, 采光良好。整座建筑各部分颜色相互之间既有强列对比又和谐统一, 顶部造型均前倾外挑, 给人以舒展、飘逸、大气之感。

4、总体设计构思

本办公楼设计是根据厂方构思吼及结合建筑功能要求设计而成,特点是亲近厂区生活,以企业为本.尊重企业文化,沣重整体环境构思,是个既胄现代设训理念,叉具备自然生忐特色的小所流水相结台的办公楼。本办公楼与厂房虽新旧有别.但风格上相互辉映,外观造型,颜色又相互调和.水融。设计手法上,突出气派、简洁、叫快、新颖的特点,首层大厅上空与二楼通顶结合,浑然一体,采用同旋式走廊,形成高旷、开阔、气派的现代复式太厅;外墙设计上,圆形落地玻璃幕墙更具有现代气息,满足现代审美要求:窗户设计上,开窗人小、比例方面力求精细,强调虚实对比:功能布置上合理、紧密、严谨,使用率高;全办公楼设计配套电梯,经济实用.方便快捷,满足现代大都市多层小型办公楼所需,便利快捷、新颖的感受,享受科学发发展。

5、建筑形体、形象构思

建筑是技术、是艺术、更是一种综台人文社会哲学,对公共建筑米讲,它更应该是美化环境的重要因素.给自然景观增添实实在在的觏景。在本案中由于办公楼周围没有别的更高层建筑物,且四周绿树如荫,因此,办公楼建成了后不仅成为厂区内的重要景观,也是厂区内一栋代表性建筑,具有标志性意义。

通过对本案的整个建筑形体分析,重点与特点在于弧筒型的设计方案。弧筒型的形状结合透明玻璃村质的幕墙,有若阻止紫外线透射的功能,防止室内物品、家具等产生老化.退色等,此设计也使本案打破办公楼方方正正的固有模式,采用弧形与方形相结合的设计手法,方中有圆,圆内有方,相互映照。270度椭圆筒型造型,加上采用全通透透明玻璃幕墙,使建筑平添种轻灵通透之感.现代气息旅厚。同时建筑与环境也更能融合在起,内外相通。

在建筑材料采用上,本案的玻璃幕墙采用“Low-E"玻璃,简称低辐射膜玻璃,该玻璃材质有高效的透光率,能大大提高自然光采光率,减少电能采光率,而对阳光中的和室内物体所辐射的热射线均可有效阻挡,因而可使夏季室内凉爽而冬季则有良好的保温效果,节能效果明显,符合低碳环保原则。此外,阻止紫外线透射的功能,防止室内物品、家具等产生老化,退色等方面的效用也是此材质一个显著特点。

办公楼正立面上,平行型的条窗与点窗结合,与入口处的透明玻璃幕墙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点面结合,比例适中。窗与窗之间设计空调外机外置,采用白色铝塑钢百叶格栅窗作为外套,既保护空调使用耐久性和解决空调外挂外露的不美观,又保持外观整洁。疏散楼梯间强调竖向线条,做出挺拔向上的趋势,体现出向天空延伸的力量感,象征现代企业蓬勃发展的生机,以及欣欣向荣的时代气息。

屋顶空间作为立面造型的点晴之笔,其造型处理显得尤为重要。女儿墙采用不一样的传统设计手法,外立面采用设计为80方钢,里边采用设计加层不锈钢做法(见图2),达到既兼和美观立面,又可以加强屋顶安全性。顶层后面打破一般的屋顶设计手法,采用露台花园式的娱乐场所设计(见图3),为办公人员提供了一个既是露天的,能享受阳光雨露的和自由空气的休闲娱乐活动场所,同时又给此场所提供了独立性和封闭性的隐私保障。在靠近办公室方位的顶层设计,采用的是窗体封闭,另一边采用铁丝网围,这样既安全又不影响办公效果。顶层设计了七间临时招待所,致使厂区达成办公、住宿达成一体化,避免了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单一性,增加了建筑物的功能效用。

在建筑外观色彩设计上,考虑到建筑所处的环境、企业文化以及建筑的风格,本案的建筑外墙以浅灰色铝扣板为主,局部采用深灰色光面与毛面的大理石,并配以6厚low-E中空玻璃。这样通过采用多种建筑处理手法,整个建筑建成后给人以清新飘逸,大气豪华,蓬勃向上的现代美感。

6、内部空间,功能布置

办公楼入口设计与办公楼功能和室外环境条件密不可分,而建筑室内空间的设计也是建筑室外环境的延伸与拓展。

办公楼的主入口处是一个二层高的中庭,大厅入口一侧均采用透明玻璃围护,与室外平台及叠落绿地花池、景观鱼池等相互映衬,实现室内外空间的渗透与融合。疏散楼梯分别设计在建筑两端,这样既方便于引导人流疏散,又体现平面科学的合理布置。楼梯间的采光设计采用大胆大方设计手法,不仅采光性能好和明亮度充足,还考虑外立面美观大方,综合安全性能基本要求,采用通透落地玻璃跨层但不穿梁的设计手法。

为了充分考虑办公楼使用的兼容性和后期可发展性,营造宽敞轻松氛围,大楼的楼层高度设计到3. 8m,办公净高可达到2. 9m,达到国际标准,为以后大楼的可发展性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办公楼设计采用大柱距达

结束语

该办公楼虽然规模不大,但在设计师的精心设计和业主的配合下,使整个设计方案完全通过设计图纸表达了业主的构思和建筑物使用功能的要求,保证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精品意识。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以满足业主想法和使用功能的要求为宗旨,以“以人为本,员工为本,体现企业文化”为创作原则,结合周围环境的特征,从追求建筑自我的表现转为对土地和自然的尊重,这种设计理念应该是每位建筑师追求的。

参考文献

[1]翁如壁.现代办公楼设计.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史春珊、孙传军编著.建筑造型与装饰艺术.辽宁科技技术出版社,2009.

[3]赵冠谦、程述成、张树君.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2011.

第2篇:办公楼建筑特点范文

中图分类号 TU2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4-8537(2006)06-0092-12

新世纪,办公建筑作为公共建筑重要类型,成为城市主要景观标志之一。20世纪末,由于环境与资源危机,信息革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一体化,办公建筑设计正发生着一些重大变化。从全球角度看,尽管创作背景,设计思想与手法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凝聚着新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成就。

新世纪办公建筑的特点

1.讲求生态与环保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与资源问题日益严重,生态与环保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在建筑的围护结构、材料、立体绿化、机电设备中生态策略开始采用。可呼吸式双层玻璃幕墙,空中花园引进自然通风与采光,屋顶水池收集雨水用于厕所冲洗,节约水资源等,都是节约资源、有利生态的新技术、新方向。诺曼・福斯特事务所设计的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总部独特的三角形平面,每三层均设空中花园,引进自然采光,通风,使办公条件大为改善。在我国也出现了类似处理手法的建筑。

2.高度智能化

信息技术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在(1)电子商务的出现,(2)管理工作的变化,(3)制造业和经济活动全球化。办公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智能建筑的产生和发展是必然趋势。智能建筑是通过配置建筑物内的各个子系统,以综合布线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桥梁,全面实现对信息系统,建筑物内各种设备(空调、供热、给排水、变配电、照明、电梯、消防、公共安全等)的综合管理。智能化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具有保安,消防与环境控制等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以及自动调节大厦的温度、湿度、灯光等参数的各种设备,以创造舒适安全的环境;二是具有良好的通信网络设备,使数据在大厦内进行流通;三是提供足够的对外通信设施的能力。我国的第一座智能大厦被认为是北京的发展大厦。20世纪90年代以来,智能大厦在我国的发展有如雨后春笋,深圳帝王大厦、上海证券大厦、金茂大厦等都是典型的智能大厦。

3.追求新的办公文化

现在,在一个创造性劳动价值逐渐高于重复性劳动价值的知识经济社会里,办公模式与场所精神也产生了变化。西萨・佩里设计的欧文斯・科林总部由“弧形”与“村落”组成。前者是办公空间,后者为员工的生活乐园,那儿有宽敞舒适的咖啡厅,银行营业所,健身屋,医务室,培训中心,百货店,干洗店等生活设施。总部大楼设计成一座供人步行的建筑。电梯被隐藏起来以鼓励员工使用楼梯与过道。员工可以偶然相遇并讨论着创造性想法。办公区域也是按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注重办公空间与自然环境有机配合,注重职工交流的设计原则设计。体现了新的办公文化倾向。

4、功能复合化

在一个日益多元化,机遇与挑战时刻并存信息社会里,传统办公建筑的功能正从单一走向复合,由不变走向可变。办公空间常与旅馆、餐饮、购物、健身、娱乐、会议、游乐等功能相结合,以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的需求。北京的国贸中心就是典型的办公、旅馆、会展、商业、休闲的大型城市综合体。上海金茂大厦则为竖向分区,50层以下为办公,54层以上为酒店。

5、技术美学得到体现

在材料、结构、空间、造型、构造与设备上以高度技术化手段炫耀技术美学,是现代办公建筑设计新趋向。诺曼・福斯特的香港汇丰银行总部,理查・罗杰斯的伦敦第4频道电视公司,备受争议的库哈斯央视大楼等是典型代表作。建筑本身就是企业活广告。

6、郊区化倾向

郊区有着城市中心区不可比拟的自然条件优势。随着居住活动的郊区化,办公活动的郊区化也正不可避免地变成现实。在美国.很多世界知名的公司总部,如IBM,微软,麦当劳等,并不是位于喧闹繁忙的CBD区,而是位于远郊,森林湖泊环绕且交通方便之区域。办公建筑周围设大片停车场地。在电子商务日益成为重要商务形式的现代,地理上的距离感消失了,产品的知名度已不需要建筑形象来装点门面,建筑物内在的品质成为第一追求,而郊区优美的自然环境更有利于形成优秀健康的企业文化。在我国,居住的郊区化浪潮还没有真正到来。CBD正处于建设之中。且由于我国人多地少,国家对土地使用性质控制相当严格,目前还不具备办公郊区化的土壤。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的情况也难预料。

综上所述,新世纪办公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就是一切以人为本,在创造舒适的办公条件的同时,促进企业,社会与自然的可持续性发展。

办公建筑,因其使用性质不,有机关办公楼,专业性办会楼,研究性办公楼,公司总部办公楼,综合性办公楼等。但从总体上说,可划分为三类,一类是有固定使用用途,固定业主的办公楼,如政府办公楼,法院,公司总部,广电大楼等等,这一类主要由专门业主建设,使用目的为白用。另一类是无固定业主,无固定使用用途的办公楼,典型的如商务综合体办公建筑,均为出租办公,使用面积、功能划分随业主变化而变化,这类建筑大部为开发商建设,建设目的就是赢利。第三类介于前二者之间。在我国,第一类往往受计划经济影响,业主主观因素有时对建筑本身影响很大,尤其是建筑的规模和外观,而这类建筑往往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在全国多数城市,银行,国地税,电力电信等建筑都是档次最高的。第二类则纯粹是市场经济产物,建筑的功能、形式主要受市场需求,文化时尚影响,开发商关心的是投入产出。

在办公建筑创作中,只有把握我国现代化建筑特点,结合具体地域城市特点,充分满足业主需要,才能创作出高品质办公建筑。笔者在黑龙江省电力通讯调度大楼建筑创作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探索。黑龙江省电力调度信息中心设计

黑龙江省电力调度信息中心是集电力通讯,生产调度,智能化写字楼为主体功能的高标准,现代办公综合建筑。位于哈尔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规模7.1万平方米。眦邻黑龙江省图书馆及广播电视塔,基地位置十分显要。基地呈不规则之钻石型,总面积达33000m2。对于这样一个规模的办公建筑来说,基地条件可以说是十分宽裕的,既

可以高层,也可以多层。设计构思首先从分析城市环境入手,建筑本身是城市环境的一部分,必须放入城市整体大环境中考虑。哈尔滨位于中东铁路与松花江交汇点上,发展历史不过百余年,建筑文化受俄罗斯影响很深,俄式建筑众多。黄墙、红层顶、白线脚……构成城市浓厚欧式风韵。20世纪90年代,哈尔滨的城市建设又达到一个历史新高潮,新区、旧区涌现了很多高层建筑,城市面貌改观很大。这些新建筑大多数具有欧式风格。由于历史原因。老城格局所限,哈尔滨城市建筑感觉密度很高,缺乏绿地广场。政府在旧城改造上下了很大功夫,哈尔滨市政府的旧办公楼已拆了作广场。在这种大环境下比较多层与高层两种方案构思,高层方案更具优势。一是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建筑物基底面积,把更多的绿地,广场留给城市,同时也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留有余地。二是在基地周围已经高楼林立情况下,多层方案势必有井底之蛙感觉,且布局分散,节能不利。而高层塔楼集中布局一方面便于集中安排各类功能用房,减少水平交通面积,减低建筑物体型系数,另一方面更具标志性,在此地域更便于树立企业形象。由此,方案构思第一步,便选择了高层方案。建筑高度几经调整,实施方案最终高达125.9m。

第二步是确定建筑物功能分区。根据业主提出的要求,本工程可归纳为三大功能,一是生产调度机房,二是企业办公,三是后勤服务。方案把前二者分设两个单体,第三部分全部安排在地下。

第三步是根据周围城市环境特点决定建筑的形式与定位。基地为不规则的四边形,如果按照常规将建筑定义为矩形平面布局,则势必造成建筑的另外三个立面与街道成一定的角度,与周围环境难以协调,所以主体平面形式尽量减少其方向性,最后选择了八面玲珑的正八角形。各方向看都有均好性。同样面积的正八角形与正方形相比,周长只是正方形的91%,相对于方形塔楼而言,可减少9%的护面积,可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因为同一地段北侧的省图书馆是以圆弧线为母题,为在空间艺术造型和视觉艺术效果方面与之取得和谐统一,方案将调度楼平面设计为扇形,弧墙面与北侧省图书馆相呼应,从周围已形成环境看,北侧世纪广场及省图书馆体型对称,已形成一条事实上的中轴线,而基地西南角,即东侧华山路与南侧汉水路交叉口西南角,是城市公园,是周围高楼林立的基地唯一景观开敞的方向。所以建筑定位由两条轴线控制。实轴由世纪广场、省图书馆中轴线延伸至地段内部,办公八角塔楼位于轴线终点。虚轴由东北至西南延伸向城市公园,两侧分别为办公塔楼和调度大楼。主入口及地下车库入口位于基地南侧,汉水路交叉口,入口前形成平台广场,面向城市公园。大客车车库及地面停车放在基地北侧。方案中标后,规划部门坚持应把塔楼主立面正对省图书馆,甲方也认为主立面正南正北风水上更好一些,实施方案把整体平面扭转了45度。

第四步是以城市设计原则为出发点组织室外环境空间设计。关心人的基本价值与权利,尊重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是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环境绿化集中于用地东南侧。考虑城市微气候,高楼周围会出现极强的风,因此我们把树种成致密的行列形式,并建议种植椴属树木作为挡风排,在树下仍能为人的视线穿过,留有欣赏城市空间的可能,绿地中央设平行步道,不仅具有观赏性,人也可游玩其间,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在这里,调度大楼不是封闭、拒人千里之外的封闭建筑,它的室外空间是开放型的,与周围城市环境融于一体。

第五步是在设计中充分结合新世纪办公建筑特点,建筑布局高度集中,除电力调度、办公、报告厅及其中间阳光大堂外,其它一切辅助空间,如:餐厅、职工娱乐、车库、设备机房等一律设于地下,适应东北严寒地区特点,有利于节能。立面玻璃采用高透低辐射Low-E玻璃,能最大限度吸收阳光,隔绝紫外线,降低能耗,除幕墙系统外,幕墙内还设窗下墙及内窗,避免冬季结露。为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化要求,本工程设置了通信网络及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自动控制系统、有线电缆系统、卫星微波通信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灭火系统、公共安全防范系统、BGM与公共广播系统、车库自动化管理系统,使本工程完全达到智能化建筑要求。首层阳光大堂高三层,可兼作展厅及新闻,阳光可由玻璃拱顶直射首层。31层设两层高观景大厅,职工在工作之余,可俯瞰全市市容,有很好的休息、交流空间。标准层办公空间留有自由布置的余地,这些都为形成较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创造了条件。

第六步是充分显示建筑外观个性,使其成为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标志性在于其与众不同的个性,要突出个性,首先应探讨其共性。哈尔滨是一个受欧洲文化、特别是俄罗斯文化影响很深的城市,大量老房子都深深印有俄式风格烙印。20世纪90年代,城市发展很快,建设规模史无前例,新建筑最主要的风格还是“欧陆”风格。老区就不用说了,就拿本工程基地周围新建筑来说,北侧金马广场,西侧名人府邸、南侧世纪广场或多或少,都带有欧陆色彩。要突出个性,本方案就不能再走这条老路,而在要以新材料、新技术体现信息时代高科技技术美学,达到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因此,本方案在建筑体形设计上力求简洁,简洁上有变化。功能就是最好的装饰。写字楼顶部退台错落有致,赋予建筑优美的天际轮廓线,“横看成岭侧成峰”,特征显著,调度楼西侧幕墙设遮阳挑檐,丰富了立面光影效果,粗犷中见细腻。窗格设计则按模数划分,采用显框幕墙,富于韵律美。幕墙玻璃大面积采用low-E玻璃,局部点缀镀膜玻璃,材料不同的透明度丰富了幕墙立面层次。一至三层基座设计则结合了哈尔滨欧式建筑特点,采用干挂石材,与街道环境相协调。整体建筑有如拔地而起的晶体,树立起电力企业崭新形象。建筑风貌不随时尚而时髦,也不会随时光的流逝而过时。

第七步是根据甲方提出的任务书,严格执行当前相关规范,满足甲方使用要求。与出租型办公楼不同,本工程有明确使用业主,功能繁多,调度楼中有调度大厅、微波机房、通信调度机房、市场交易大厅、能量管理机房等等功能各异,空间要求各异的用房。办公楼除领导办公、机关办公用房外,还有电力电视台、电力信息中心等有特殊要求之用房。在具体技术设计中,各个使用功能都得到妥善安排。

结语

第3篇:办公楼建筑特点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风洞试验;风压分布;风致响应

中图分类号:TU973 文献标识码:A

Wind Tunnel Test of Tall Building Wind Effect in Different

Geomorphologic Terrain Categories

LI Zhengnong,HAO Yanfeng,LIU Shenghui

(Key Laboratory of Building Safety and Energy Efficiency of Education,Hunan Univ,Changsha,Hunan 410082,China)

Abstract:Two types of terrain categories, C and D, were simulated in a boundary layer wind tunnel, a wind tunnel test was carried out on a tall urban building, and the wind pressure distribution, wind load and windinduced response of the building model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 has indicated that the coefficients of average windpressure, overall bending moment, the maximum base shear and the maximum base bending momen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errain categories C are larger than that of terrain categories D.; the wind load of terrain categories C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errain categories D; wind pressure spectral peak corresponds to the frequency of terrain categories C, less than that of terrain categories D; and the accelerated speed of terrain categories C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errain categories D.

Key words: tall building; wind tunnel; wind pressure distribution; windinduced response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各地大量兴建高层及超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结构向更高、更柔、低阻尼、轻质量的方向发展,其对风荷载也越来越敏感,风荷载逐步成为控制高层建筑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的重要因素.而不同风场对结构风压分布、风荷载以及风致响应有很明显的影响,所以开展此方面的研究有很重要的工程意义.

国内外有不少学者研究了不同风场对高层建筑的影响.顾明[1]等通过风洞试验,研究了不同外形的高层建筑在B,D两类风场下的风压幅值特性,通过分析平均和脉动风压系数的幅值特性,得到了具有工程意义的结论;谢壮宁[2]等研究了复杂断面结构在其尾流受到下游结构干扰下的风压分布特性,试验表明处于受扰物体尾流边界上的施扰物体可以降低来流在受扰物体上的分离速度,从而使最大负压系数降低;谢壮宁[3]等研究了群体高层建筑的平均风压分布特征,分析了不同宽度比和高度比的两个高层建筑在不同相对位置下的相互干扰对风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并列布置时的峡管效应是导致受扰建筑风压显著增大的主要原因;洪海波[4]等利用高频测力天平在较高湍流度流场下对金茂大厦进行了风洞试验,结果表明湍流度对静风荷载影响甚少,但对动力风荷载以及风振响应影响很大.

本文在风洞中模拟出C,D两类风场,研究了不同风场对高层建筑风压分布、风荷载以及风致响应的影响.

1 试验简介

1.1 试验设备及风场模拟

本试验为探究不同风场对高层建筑风压分布、风荷载以及风致响应的影响,对位于某市中心区域的某高层办公楼进行了风洞试验.办公楼测压模型几何缩尺比为1∶300,截面尺寸为236 mm(长)×133 mm(宽)×783 mm(高),风洞试验以办公楼为中心进行风洞试验,风向角定义见图1.

试验在湖南大学HD3大气边界层风洞中进行,试验段长12 m,截面宽3 m,高2.5 m,转盘直径1.8 m,试验段风速0~20 m/s连续可调.根据GB 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和办公楼周边建筑,模拟了C,D两类风场.C类和D类风场的粗糙度指数分别为0.22和0.30.C,D两类风场的风剖面、湍流度见图2,顺风向功率谱见图3.风洞中C,D两类风场78.3 cm高度处的湍流度为10.5%和13.5%,且该高度处的湍流积分尺度平均值换算到实际对应高度235 m处的值分别为285 m和255 m,235 m高度处湍流积分尺度理论值为280 m.

湍流度/%

风速U/(m・s-1) (a) C类风场风剖面和湍流度剖面

湍流度/%

风速U/(m・s-1) (b) D类风场风剖面和湍流度剖面

1.2 试验办公楼及测点布置

为了测得办公楼表面风压,在办公楼测压模型表面总共布置了464个测点,沿高度分19层,见图4.测点层A~P每层布置26个测点,见图5,测点层Q,R,S分别布置16,20,12个测点.

1.3 试验工况

试验分两种工况进行,工况1为C类风场下的风洞试验,工况2为D类风场下的风洞试验.进行风洞试验时,每隔15°风向角测量一组数据,数据采样频率为312.5 Hz,满足信号采样频率的要求.试验参考点高度为78.3 cm,按几何缩尺比1∶300换算成实际高度,与办公楼顶部235 m同高,工况1参考点控制风速为7.87 m/s,工况2参考点控制风速为7.78 m/s.由于两种工况下试验比较的系数为无量纲系数,所以两种工况下参考点风速的不同不会对系数比较结果产生影响.

nz/u(a) C类顺风向功率谱

nz/u(b) D类顺风向功率谱

2 风压分布特性分析

2.1 风压数据处理

单面测点无量纲压力系数按式(1)计算:

Cpi(t)=pi(t)-p

SymboleB@ p0-p

SymboleB@ (1)

式中Cpi(t)是试验办公楼上第i个测压孔所在位置的风压系数时程;pi(t)是该位置上测得的表面风压时程;p0和p

SymboleB@ 分别为参考点处测得的平均总压时程和平均静压时程.Cpi(t)的平均值为平均风压系数;Cpi(t)的均方根为脉动风压系数.

2.2 平均风压系数分布比较

在C,D两类风场下,办公楼南立面、东立面、北立面和西立面在0°风向角下平均风压系数分布见图6和图7,0°风向角下北立面处于迎风面.

分析可得:①C类风场下4个立面的平均风压系数绝对值均大于D类风场下4个立面的平均风压系数绝对值,说明办公楼基底承受由C类风场风压引起的剪力和弯矩大于由D类风场风压引起的剪力和弯矩.②迎风面的平均风压系数均为正.③东立面由于中间部分凸出和转折,外形呈阶梯状,受此影响风压在这里急剧变化.④南立面和西立面外形规则,表面光滑,平均风压变系数变化平缓.

2.3 典型测点风压功率谱的比较分析

脉动风压功率谱是在频域进行高层建筑结构风振分析的基础.为了更好地研究典型测点风压功率谱,考虑到办公楼北、西、南三面都存在高度超过130 m的高层建筑,为减小周边建筑物干扰以及外形不规则造成的影响,选取270°风向角下位于办公楼198.2 m处Q层测点21,22,23,24,25,26进行脉动风压功率谱研究,各测点风压谱见图8.

分析可得:①风压谱曲线总体上呈现宽频特征,处于迎风面边缘测点(Q21,Q26)的风压谱峰值对应频率大于迎风面中间测点(Q22~Q25)的风压谱峰值对应频率,这表明作用在结构上的主导漩涡的尺度由结构迎风面中间区域的大尺度漩涡向两边气流分离区的小尺度漩涡转变.②风压谱在高频段上翘的原因是风场湍流度较大,且湍流的频率较高.③C类风场下各测点的风压谱峰值对应频率均小于D类风场下各测点的风压谱峰值对应频率,说明风场湍流度对于风压谱峰值对应频率有一定的影响.

(从左至右为南立面、东立面、北立面、西立面)

3 风荷载及风致响应分析

3.1 风荷载及风致响应数据处理

高层建筑作为悬臂结构,其风致响应的运动微分方程为:

mz2rt2+czrt+2t2EJz2rz2=

fz,r(2)

式中位移响应rz,t可以是X向位移或者Y向位移;mz,c(z),EJz分别为结构沿铅锤方向Z单位高度的质量、阻尼系数和抗弯刚度;fz,t为单位高度的水平脉动风力平均基底弯矩,可以对多通道同步测出的建筑表面脉动风压分布通过表面积分获得.

下测点Q21~Q26风压谱

Fig.8 Wind pressure spectral of Q21~Q26

in terrain category C and D

对于高层建筑的风致响应可以只考虑第一阶振型的贡献,因而rz,t按振型展开为:

rz,t=(z)qt (3)

位移响应功率谱Srz,n与主坐标功率谱Sqn的关系为:

Srz,n=2zSqn (4)

式中n为风压脉动频率.根据随机振动理论,主坐标功率谱Sqn可表示为:

Sqn=Hn2Spn (5)

式中Sp(n)为有广义力时间序列得到的广义力功率谱,H(n)为结构复频响函数.

于是结构的均方根位移响应可按下式计算:

σrz=(z)∫

SymboleB@ 0Hn2Spndn12 (6)

相应的脉动风引起的各层等效静力风荷载:

Fef(z)=μmzω20σrz (7)

式中μ为保证系数,一般取值在2.5~4.0.本文将脉动风近似作为高斯分布考虑,取峰值因子3.5,保证率达到99.93%,可以满足实际工程需要.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文献称Fef(z)为等效风振力或者惯性力,其实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惯性力,按式(7)得到的Fef(z)是将工程上习惯称呼的背景分量及共振分量都已包括在内.

这样,建筑结构各楼层总的等效静力风荷载等于平均风荷载与脉动风荷载引起的等效静力风荷载之和,即:

PESWL(z)=P(z)+Pef(z)(8)

结构楼顶高度z的加速度响应r¨z,t的功率谱与相应的位移相应功率谱有如下关系:

Sr¨z,n=2πn4Srz,n (9)

因此加速度均方根响应可如下式计算:

σr¨z,n=∫

SymboleB@ 0(2πn4Srz,ndn)12(10)

结构楼顶加速度峰值为:

r¨max=μσr¨H (11)

式中H为办公楼顶部高度.

3.2 弯矩系数分析

3.2.1 弯矩系数定义

利用3.1节数据处理方法计算出办公楼各层平均和脉动气动荷载,对各层气动荷载求和可得相应的基底平均和脉动气动荷载.在本文分析中,基底弯矩以无量纲形式给出以便于在办公楼和原型中进行换算,弯矩系数定义为:

CM=MqH(12)

qH=PAh(13)

P=ρU2H/2 ,A=BH ,h=H/2 (14)

式中CM视不同情况可以分别表示沿X轴或Y轴的基底弯矩系数; qH为参考弯矩;ρ为空气质量密度;B,H及UH分别为建筑的特征宽度、特征高度及特征高度处的风速.

由于办公楼高度大于60 m,对风荷载敏感,故10 m处基本风压为该地区50年一遇基本风压的1.1倍,即0.5 kPa,办公楼特征高度处的风压为办公楼顶部235 m处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乘以基本风压,故C类风场特征高度处的风压为1.253 kPa,D类风场特征高度处的风压为1.080 kPa,C类风场特征高度处风压比D类风场特征高度处风压大13%.

3.2.2 C,D两类风场下弯矩系数比较

该办公楼强轴为X轴,弱轴为Y轴,分析办公楼在C,D两类风场下沿X和Y方向下的平均弯矩系数、脉动弯矩系数以及总体弯矩系数(总体弯矩系数等于平均弯矩系数和脉动弯矩系数带符号相加),见图9,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C,D两类风场下,沿X方向的最大平均弯矩系数出现在0°和180°附近,原因是在0°和180°风向角下办公楼Y方向处于迎风面,对应X方向平均弯矩系数最大;沿Y方向的最大平均弯矩系数出现在90°和315°附近,原因是在90 °风向角下,办公楼X方向处于迎风面,对应Y方向平均弯矩系数最大;在315°风向角下,周边建筑1,2,5,6尾流效应严重影响了办公楼,使得沿Y方向最大平均弯矩系数出现在315°风向角下.②在0°~90°和135°~195°风向角C类风场下沿X方向的平均弯矩比D类风场下沿X方向平均弯矩大18%~32%,在0°~120°和165°~210°风向角C类风场下沿Y方向的平均弯矩比D类风场下沿Y方向的平均弯矩大18%~45%,整体上C类风场下的平均弯矩比D类风场下的平均弯矩至少大13%左右,见图10.办公楼在C类风场下的参考弯矩只比在D类风场下的参考弯矩大了13%,而平均弯矩系数等于平均弯矩和参考弯矩的比值,故C类风场下平均弯矩系数均大于D类风场下平均弯矩系数.③C类风场下的脉动弯矩系数与D类风场下的脉动弯矩系数相差不大,C类风场下的平均弯矩系数大于在D类风场下的平均弯矩系数,故C类风场下的总体弯矩系数比D类风场下的总体弯矩系数大.

3.3 办公楼基底剪力和基底弯矩分析

办公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阻尼比取0.05.办公楼抗风设计采用的基本风压为0.5 kPa,办公楼所处地貌采用C,D两类.

利用3.1节数据处理方法计算办公楼在所有风向角下的基底剪力和基底弯矩,鉴于篇幅有限,本文仅给出基底剪力和基底弯矩的最大值,见表1,表2.

分析表1和表2,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在C,D两类风场下,基底剪力在X和Y方向的最大值均出现在风向角60°和165°下.原因是在风向角60°下,办公楼前方空旷,迎风面积大,周边建筑干扰不明显;在165°风向角下由周边建筑3,4产生的尾流效应严重影响了办公楼.②C类风场下沿X方向的最大基底剪力比D类风场下大25%,沿Y方向的最大基底剪力比D类风场下大18.5%.③C类风场下沿X方向的最大基底弯矩比D类风场下大14.8%,沿Y方向的最大基底弯矩比D类风场下大20.5%.④C类风场下沿Y方向的最大基底剪力与沿X方向的最大基底弯矩出现的风向角不一致,分析其原因是在风向角150°下位于办公楼中上部各个结构层所受风荷载要比在165°大很多,而弯矩等于各层所受风荷载乘以各层对应高度.

3.4 办公楼顶部峰值加速度分析

对于不规则的高层建筑,风致响应产生的顶部峰值加速度往往成为舒适度问题的控制因素.按照JGJ 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第3.7.6条的规定,房屋高度不小于150 m的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应满足风振舒适度要求.在现行国家标准GB 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5]规定的10年一遇的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结构顶点的顺风向和横风向振动最大加速度可按现行行业标准JGJ 99《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计算,也可通过风洞试验结果判断确定.

第4篇:办公楼建筑特点范文

关键词:高层办公建筑;建筑设计;功能空间;

前言

近年来,我国各大中城市的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盛立起来。总建设十分惊人。由于建设之大,周期短。设计管理施工水平参差不一二终导致其产品质也是良芬不齐,这一点值得我们反思和总结。高层办公楼的设计应遵循和满足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中所提出的各项规定营造城市整体的和谐形象。在尚未有明确的城市设计要求的地域。建筑师更应自觉地将单体建筑设计融入到城市地区的整体规划中去,使单体建筑的形象和品质不仅能提升自身的品质。而且也利于提升所在地区乃至整个城市的地位。其次应认识到高层办公楼的建造主要是为人们提供高质的办公环境。解决商务办公集约化的藉求,或者说高层办公楼本身就是一种房产类型摇要接受市场的考验。

1.办公楼的设计原则

高层办公楼建筑中办公人员众多,当所有人在同时办公时,将对周边的临近人员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需要在建筑设计中将这种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办公楼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到与城市规划、市政配套设施相协调,保证办公楼建筑能够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和谐共处。

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办公楼建筑使用的综合性,并充分考虑承租人改动的要求,这些可使用的空间类型包括办公后勤区、仓库、小型实验室、图书室空间、室内零售店、小型餐厅、咖啡厅等,办公建筑设计还需要包括地下停车场和地面停车场的设计。

2.现代办公楼设计内容

2.1外部形象

办公楼建筑与其他的民用建筑不同,需要根据使用单位的性质而定,不管是政府行政办公楼还是企事业单位行政办公楼,都应该考虑到使用单位的职业性,根据不同的使用主体而体现不同的形象特征。对于办公楼建筑,建筑外部往往比较大气、宏伟,往往通过建筑面积和体量来衡量;而企事业单位的办公楼,也需要根据不同的行业进行不同的外部形象设计,或严谨含蓄,或灵巧活泼,或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或平展朴实的低层。不管什么样的建筑形象,都将决定和影响着使用效果和整个城市规划的艺术风格。

因此,建筑设计师在对办公建筑进行设计时,应该对周边环境进行仔细调研和分析,通过周边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寻求能够体现现代办公建筑的特点,显示出新颖、独特的整体形象,同时建筑设计还需要考虑到整个城市环境,保证与其相统一。当真正将办公建筑看做城市环境的一部分时,建筑设计就不仅仅是外部形象设计了,因为单纯的建筑设计只是满足使用功能,满足技术、经济等各个方面的要求,强调建筑与城市对存在于其中的建筑的重要性时,建筑设计就需要探求空间形体与内在秩序的和谐统一,这才是建筑方案设计的基点。例如,当需要在城市繁华地段设计办公楼时,需要考虑到此地段用地较紧张,应该采用集中布局的建筑设计,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能够解决办公人员停车的难题,同时可以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下面笔者将根据自己的设计经验,对外部形象设计时常用的一些方法进行总结:

(1)主与从的构图方法

建筑设计中,轴线非常重要,往往通过各条轴线的相关关系确定出主与从的关系,例如,可以以办公建筑的轴线组织平面和空间形体,对于体量组合中的主从关系,需要设计师做好对称布局设计,将不对称的体量组合做好体量大小、高低、粗细、横竖、虚实的处理,主要强调体量组合中的主从关系。

(2)节奏与韵律

所谓韵律常指建筑物有组织的变化和有规律的重复,使变化与重复形成有节奏的韵律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各种韵律所表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体型处理中,既要注意有规律的重复,又要有意识地组织有规律的变化,才能更好地解决建筑型体中的韵律问题。

总之,在设计中设计师应该把握现代办公建筑的时代特征,利用一些新的科技手段不断创造新的建筑形象。

2.2交通布设

在高层办公建筑中,往往采用筒状结构,因为这样可以将交通区域布置于平面的中心位置,将各个办公室布置在交通中心的四周,这样的交通布置简洁明了,能够方便使用人员及时找到出口通道,但是这种设计限制了大空间的形成。

当将交通中心分别布置于建筑物的两侧,可以在不同楼层上形成不同性质的使用单元,这样不同的功能区域占据着各自的交通疏散要求,在办公建筑设计中采用这种交通模式,就可以形成高效率的空间办公模式,形成相对独立的办公区域,干扰性小、适应能力强。同时,交通疏散方面通过交通中心的分解减少了疏散距离,而且能丰富建筑造型,为建筑造型提供了必要元素,成为塑造个性形象的有利途径。

2.3办公楼的平面设计

办公楼的室内设计包括办公楼的平面设计和办公楼的平面构成,办公楼的室内设计好坏完全取决于对标准层的设计,标准层的设计包括办公室空间和核心筒部分,其中核心筒部分包括电梯井、楼梯、卫生间和设备井等要素,作为整个建筑物内人和物的垂直流线的交通设计,既要考虑到电梯的台数、规模、速度以及群体管理等控制方式。在办公楼空间内设计的电梯包括载人电梯、载人载物合用电梯以及消防电梯。核心筒和办公室空间采用不同的组合形式将形成不同的平面形式,有中心筒式、双侧筒式、单侧筒式和外侧筒式等。为了避免管理人员在面对机器设备产生疲劳和头脑僵化情况,因此在设计中适当设置一些调节空间,保证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恢复体力,提高工作效率,可见办公楼建筑应该为工作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建筑环境、空调环境和视力环境等,这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办公楼。

3.关于安全、健康与舒适

在办公环境中,对雇主来说,最大的一笔支出费用就是办公室中这些雇员的工资。这类支出一般来说超过设备租赁费和所耗用的能源费用。因此,在高效能办公室中,员工的健康、安全和舒适是最最重要的问题。

办公环境的舒适程度是衡量办公楼建筑使用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衡量标准各有差异,但是如果办公人员能再这样的办公环境中工作效率高,充满活力,这将是一个设计优秀的办公楼。

4.结语

对于现代化办公建筑领域来说,其关键领域还是要看建筑的外观和实用,其中包括安全、健康、舒适、经济等等。提高工作场所质量和能源效能,加强安全使之能适应承租人的频繁改造是重中之重的目标。只有这样,办公建筑才能够为业主和承租人提高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效率,并且节能环保,有益健康。

参考文献

[1]陈楠,林耕.高层办公楼建筑适用性研究初探[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12,03:158-161.

[2]项秉仁.高层办公楼的设计研究――以江苏电信综合楼设计为例[J].城市建筑,2013,07:12-15.

[3]龚德顺.高层办公楼建筑设计中的几个问题[J].建筑学报,2013,02:42-43.

第5篇:办公楼建筑特点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综合商业设计原则 案例

Pick to: commercial building is urbanization and social economy development product, urbanization brought the price high and business requirement increasingly, to give priority to the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of high-rise building development of increasingly popular. The paper mainly expounds high-level commercial complex building of design principles, and combined with engineering case, in view of the high-level commercial complex building of the general layout and design of building plane main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高层商业综合楼设计原则

(1)高层商业综合楼的设计应遵循和满足城市规划,及城市规划部门所提出的各项规定,营造城市整体的和谐形象。在尚未明确的城市设计要求的地域,建筑师更应该自觉地将单体建筑融入到城市地区的整体规划中去,使单体建筑的形象和品质不仅能提升自己的品质,而且也有利于所在地区的地位。

(2)应该认识到高层商业综合楼的建造目的主要是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购物、办公、休闲的环境,解决商务办公集约化的需求。对于业主来说,提高容积率,降低土地单方造价,节约建造成本、配置充分的设备及大气的建筑造型都是设计成功与否的标准。

(3)建筑师在设计时还应认真地推敲许多细节问题

1)如设计要综合地考虑建筑高度的限制,控制总面积、层高和层数。在选择合理的结构跨度、办公空间进深和核心筒形式的前提下,尽量采用简洁的几何形体以增加建筑的使用面积,减少柱子,甚至设计无柱空间。

2)标准层的设计除了要考虑以上因素外,还应注重对外部景观的利用。一般来说,标准层的布局,为兼顾两个方向的景观而尽量开敞,避免因外形或结构而牺牲对环境景观的考虑。标准层的核心筒也需要精心设计,既要容纳消防、垂直交通、卫生间和各种管道井的空间需求,又要细心地加以综合,尽量减少核心筒使用面积。有些建筑设计公司会指定人员专门设计核心筒,以提高设计水平和效率。

3)电梯的配置也应选取合适的标准,由建筑师先行估算,再由电梯的生产商做更专业的配置计算,以达到使用舒适、便利又经济合理。结构体系和消防设计是影响高层综合楼建筑设计的关键,目前国内已有一套较成熟的结构抗震和消防补救的设计规范。高层办公楼的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正向生态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前进,并因此在建筑空间和形态构成等方面产生令人耳目一新的创造性设计。

2 工程案例分析

2.1项目概况

“珠江新城D3-2地块”项目坐落在广州市黄埔大道西,本项目集商业、饮食、办公为一体的综合商业办公楼,地上1至7层裙楼部分为商业及餐饮建筑,8层局部为餐饮建筑和办公建筑兼避难层,9层至35层(其中22层为避难层)为办公区。地下设3层地下室,其中负一层为局部商业、局部车库及设备用房的地下室;负二和负三层均为车库及设备区(建筑总平图如图1所示)。

图1 珠江新城D3-2项目总平面图

2.2 设计理念

如何在建筑设计中根据高科技企业的特色,进而体现出经济繁华地区的办公建筑在整体风格一脉相承的前提下又各具特色,是设计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设计出具有时代特性、反映繁华地区特点、与周围环境协调的建筑,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降低造价是本次设计的目标。为实现设计目标,采用了下述设计理念:

(1)营造独特的视觉焦点及理想商业空间

本项目是以露天中庭为中心,吸引和引导人流从集中到分散的购物、参观流线。南边设计了广阔的绿化广场空间,给客人提供了舒适而宽敞的悠闲和休憩空间,同时为本建筑创造了舒适的商业和办公环境。空间上做到了从室内向室外的延伸,把自然融入了建筑当中,更进一步强调了城市空间与建筑之间的融合。

(2)创建生动的多功能购物及办公环境

本方案设计的空间构成:广阔的露天中庭、活泼的垂直交通系统,明亮而通透的玻璃幕墙系统组成了一个舒适、轻快的购物环境,充分地强调了流线及建筑的通透性,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办公区部分,舒适的垂直交通偏筒设计,创造出更有效率的办公空间,充分体现环保建筑、绿色建筑的设计意念。

(3)创造价值工程

本方案设计具有完善的规划,建筑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给商家及购物者提供了舒适而方便的营商和购物环境;办公区设置高效率的交通中筒和节能环保的空调系统,使商户可以用最经济的价钱,创造出更丰厚的经济效益。

2.3 总平面设计

本项目总平面图布置在充分满足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各专项技术要求和规范前提下,具有以下特点:

(1)本方案采用大气的现代主义风格。将现代元素加以简化,并与现代新技术相结合,形成现代化的视觉效果,利用材质的选用以及色调的搭配形成大方的现代主义风格,塑造城市新地标。大楼主体建筑平面采用规整方形与条形相结合的方式,既适应科技办公楼的建筑要求,又以简洁明快的现代风格与周边建筑相协调、相呼应。实现功能造型环境与人性化的和谐统一。

(2)为满足员工停车需求,基地设置大型地下停车库。本工程地下设3层地下室,其中负一层为局部商业、局部车库及设备用房的地下室;负二和负三层均为车库及设备区。建筑的东面设计两条小车通道直达地下车库,主要提供给办公区及商业区人员使用;西面设了一个货车兼小车通道直达地下车库,通道主要提供给商业内部用户货车及客人小车使用。

(3)公用辅房(变配电间、风机房和水泵房)均布置在大厦的地下室,使得动力站房公用管线至上部大楼距离最短,既节约投资又为公用站房的管理提供方便。

(4)基地建筑的东面为主要车行出入口,符合城建规划及交通安全管理规范,内部配6m的环状消防通道,以满足人流、物流和消防的需要,路网构架与市政原有道路相衔接,总体布置做到人、货分流。

(5)在建筑主入口前面设置大面积绿化,烘托出品位高雅、亲切宜人的景观环境,新建绿化面积达2418平方米(见图2)。同时利用7楼商业群楼屋顶进行绿化,绿地率达30%。与周围建筑景观相呼应和环境的协调。

图2珠江新城D3-2项目绿化外观效果图

第6篇:办公楼建筑特点范文

贝聿铭先生多年前就曾指出:建筑是一种社会艺术的形式。回首这个工程进程中的每一步,无不是建筑师努力为使用者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不断解决来自社会、技术、环境、经济以及使用者认知度等多方面制约的过程。“力量从制约中诞生,在自由中死亡”(李奥那多・达,芬奇)。看似阻碍设计的种种条件,迫使建筑师全面深入地研究这个项目,将难点转化为出发点,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寻求创作的灵感。项目的特点

在派办公楼项目需求调研展开的过程中,建筑师逐步认识到了这幢办公楼的性质完全不同于一般商务办公楼。出租商务办公楼因人员的不确定性需要最大的使用率和灵活可变的内部空间。而本幢办公楼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政府办公楼的特点。政府机关人员编制稳定,办公空间布局相对固定。一般要求建筑形式庄严,主导空间宏伟开敞。

派和人民团体参政议政是我国政体的特色。这幢3万2的建筑需要容纳8个派和3个人民团体市属机关人员的办公、集会,交流和对外接待等日常工作,相当于11个独立的办公机构,其组织结构类似但人数又有差别。在满足使用功能基础之上,把握这幢建筑的性格是设计成功的关键,它既是凝固的建筑,又具有自由的空间及和谐的人文思想,这也是设计灵感产生的源泉。

成功的设计源于理性分析。工作初始建筑师就确定两条主线作为研究的起点:一是服务对象主体的研究,即对党派工作人员的全面研究,包括明确的对象、行为模式,空间需求乃至思维方式等;我们选取其中可能影响到建筑设计的分枝,展开调研。二是地段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筑师将实现功能的整合与空间的塑造。

对服务对象的研究及空间整合

这栋大楼服务对象主要包括:党派常驻办公人员、常驻领导、兼职领导和前来交流活动的市属党派成员等。党派内部办公人员以行政科室划分,每科室仅2~4人,每个党派常驻规模相对固定,计入远期发展,不过30~40人规模,高层领导3~4人。相比之下,前来参与各类活动的党派人员数目较多且有些不确定因素,形成一股流动的人流。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各党派办公现状是地点分散,个别党派至今仍在老旧四合院里,其余大部分集中在1980年代政府建造的办公楼内,这幢建筑全部小开间办公,垂直交通仅有一部电梯。楼内各党派办公空间较小,仅能基本满足科室办公,领导没有相对独立的空间,内部会议、停车、就餐等附属空间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同一党派人士内部尚缺乏共同活动的空间,各党派之间的交流更无从谈起。

进一步分析党派人员的行为模式,“参政议政”目标的实现,形成目前党派会议多、集体活动多的状况,从而对公共空间的数量,类型产生多种需求。来自四面八方的党派成员形成巨大的交通流,因此对停车空间和人车流集散空间的需求超过常规配置。同时政府希望为派提供优越的环境,包括办公人员的就餐、社交活动、健身娱乐等空间。

对服务对象的研究结果表明:主体包括常驻人员和流动人员两部分。而通过对其行为模式的研究发现:大多数人习惯于传统的小间办公模式和会议交流模式,但对空间的需求却是多样化的。因此在调研基础之上,我们进行了需求类型化分析,划分为党派个体需求和党派公共需求。党派个体需求主要包括领导及行政人员办公,内部会议、接待、图书档案等。各党派的公共活动包括联席会议、交流、外事接待、就餐、健身娱乐等。根据上述结论,整栋办公大楼的使用空间可以划分成共用部分和各党派自用部分,

如何将多个服务对象群体与多样化的空间需求整合起来,这不只是建筑设计的关键点,也是艺术与社会需求的接合点。我国各派有着广泛交流与合作的悠久历史与传统,这启发了建筑师的构思。以小开间独立办公为主,兼顾公共活动集会空间,用开放的交流空间连缀这些功能空间,使之成为一个整体,不仅能满足功能需求,也可以改善各自为政的工作方式,创造人们交流协商的机会,引导人们从自我封闭走向开放。这将不只是工作空间的变化,同时促进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产生变革。在建筑层面上体现我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分析工作至此,空间架构已具雏形。

在与派人士交流的过程中,建筑师逐步认识到他们的需求是多层面的。第一层面包括对建筑面积、空间形态、合理性、舒适性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即物质层面:而第二层面可以说是更深层面的,是希望通过这个建筑实现使用者的精神诉求。我国的派人士有着参政议政的热情与意愿,也具备同等的权利与义务。他们因此而盼望一座具有庄严与崇高感的建筑,来表现其重要的政治地位与影响力。而派和人民团体产生于民间,根植于大众中,他们的建筑同时要具有亲和力和近人感。庄严的仪式感与近人的亲切感、小型办公的封闭性与服务于社会的公众性如何在同一个体建筑中实现?

对地段的研究及功能分区

对地段的深入研究是构思的基础。地段的位置和地块的形态都是关键。本工程用地紧邻北二环主路,其东侧相邻几个地块均为行政办公建筑用地。与这组建筑群对应的是城市主干道的尺度和快速交通干道的速度。而新建筑带来的交通生成量应尽可能减少对城市主干道的影响。在规划设计阶段我们确立四栋建筑应具有统一的体量,以形成完整的城市界面。每幢建筑长均百米左右,高度接近40m,建成后将改变北二环内侧的城市面貌,建筑的主要机动车出入尽量利用南侧支路,以缓解对环路的压力。派办公楼是这一序列的第一幢建筑。

该地段平面形态近似梯形,面积仅50002,东西长百米有余,南北最窄处40m,退让20m城市绿带后仅余20m,实际可建设部分是一个狭长的三角形地段,其北侧平行于二环主路,南侧斜边平行于街区道路。欲置一栋300002的大楼于其上,势必将用地全部占满,其体型必然是不规则的。

空间的需求、精神境界的体现加之用地条件,这三重要素的相互关联与矛盾冲突恰恰激发出思维的火花。理性的分析开启了灵感,建筑师得到了解决此事、此地,此情的方案:作为功能主体的小进深办公呈长条形分列于用地南北,分别平行于两侧道路,顺应地形。两条办公楼之间的楔形空间作为共用部分,布置垂直交通、公共会议和入口大堂,而东侧进深最大处设计为大空间,1~4层放置2层高的报告厅和多功能厅,5层以上设计整体通高的共享四季厅,布置叠水和绿植,是建筑内部的生态空间,作为党派人士休息、交流的场所。春秋两季,开启顶部的电动窗和中庭的侧窗,空气形成自然对流,人们徜徉其中,犹如回归自然,平添愉悦放松的心情。

主入口大堂居于体型正中,南北贯通,两层通高,并与东侧4层高的多功能厅前厅相连,形成连续、流动的公共空间,具有南侧长达60余m的延长面紧邻街区道路,将办公、会议、访客等多重人流分别组织并能便捷地分流。入口大厅北部对称,南部凹入建筑主体并顺地势呈斜线,形成梯形体量,内部空间庄重而不失自然。通透的点式玻璃幕墙将两排圆形列柱分置室内外,弱化了建筑内外的边界感,形成空间的自然过渡。

大厦各部分功能经过了数次推敲,甚至每一个办公室开门的位置、座位的摆放都和具体办公人员达成共识。整体功能布局紧凑高效,垂直划分功能分区,协调、整合多个单位的需求,解决11个党派和人民团体的会议、日常办公及其附属功能。地下3层为主要设备机房、人防(平时为汽车库)、各党派档案室;地下1、2层布置为办公人员服务的餐厅、健身等附属用房及部分设备机房;建筑1、2层以会议功能为主,多功能厅、各类会议室等大空间集中布置:3~10层布置各党派办公用房,每层以两个党派为主,垂直交通、开水间等设施均设计两套,既相互连通,又便于独立使用。每一个细节都注重人性化设计,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党派人士(尤其领导)具有老年人居多的特点。为方便这一人数较多的群体,不仅设计了无障碍电梯,在每层均设计无障碍卫生间。

建筑表皮与细节

建筑空间与建筑表皮是建筑师关注的两大方面。如何给特定的空间形体覆之以皮肤?建筑师在上述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针对这栋建筑表皮的特定设计理念:建筑表皮作为功能的自然流露;以城市的尺度、车行交通的速度审视这栋建筑;以简洁的手法给人以鲜明、强烈的视觉冲击。

城市快速干道旁的建筑,对于大多数观众只是驱车飞驰而过。因此,体量清晰、手法简洁、韵律感强的形象才能给人留下印象。作为建筑师和十几家业主共同关注的焦点,每个人心目中的党派办公楼是什么样?在前期和各党派业主交流时,感觉到他们心理预期的是高大的柱廊和坚固的墙体,仿佛是人民大会堂和万里长城的缩影。而建筑师理想中的作品应该屹立在时代前沿。我们只有致力于引领业主的审美取向,才能得到双方都能认可的完美表达。

第7篇:办公楼建筑特点范文

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科学城办公基地扩建项目位于广州市科学城中心区,是为了满足企业在业务领域、生产办公、检测实验等方面不断发展的需求,提高整体工作质量和效率,解决目前生产办公场所不足的局面。项目的主要功能是一个集生产办公、检测实验和辅助服务为一体的办公副楼。整个用地在坡地上,东、西、南侧用地较低,北侧用地高,用地内植被丰富。

二、总体构思与总平面规划设计

总体构思:

1.明确项目定位,尊重原有规划脉络,与一期建筑群形成连贯的整体

本扩建项目,是作为前期项目的补充和扩展,主要包括生产办公区、辅助服务区及地下停车场,建成后与前期项目形成功能完整、配套齐全的现代化办公、科研及会议综合体。所以构思上延续了原有的弧形、带状的规划肌理,使得一、二期建筑形成协调统一的整体。

规划南面为弧形的办公主楼,北面西侧为办公楼,与一期生产办公楼联系便捷,北面东侧为辅助服务楼,包括了厨房、餐厅等服务设施,安排在东侧便于物流进出,同时在常年主导风的下风向,减少了对生产办公区域的影响。

2.结合用地特点和功能需求,巧妙处理场地的高差,减少土方开挖

项目用地在炮台山的坡地上,用地面积20909 m2,地下室的面积要求达到30000 m2,而地下室的层数又不宜超过两层,所以大面积的开挖不可避免。如何根据山体的特点,结合功能的需求,进行竖向设计,减少土方的开挖量,尽可能的减少对自然山体的破坏程度,成为方案构思的关键。

本方案利用了现状地形东、西、南侧用地较低,北侧用地高的特点,建筑基本沿等高线成弧形的布局,分别布置在南、北两块台地上,两块台地高差约4m,利用此高差做为停车空间,地下停车场为两层。南楼地上六层,地下两层,北楼地上五层,地下三层。

3.充分利用炮台山自然景观,引入到建筑庭院及建筑的内部

炮台山自然景观良好,植被丰富,所以北侧两栋楼体之间有近20米的距离,中间用共享平系;而南北两栋楼之间,对应北楼共享平台处,设计一个弧形的绿色通道。通过绿色平台和绿轴的引入,把北部炮台山的自然景观,引入到分级跌落的庭院和建筑内部。

总平面规划设计:

1.道路交通规划

项目设环形车道与一期工程的环形车道连成整体,东侧设对外的出入口,西侧、南侧为主要的道路,北侧为消防车道及后勤车道。建筑的主入口安排在西、南侧,结合主要道路设置,方便主要人员进出;后勤出入口布置在东北侧,便于物流进出,同时不与主要人员流线交叉。地下停车场出入口三个,东侧两个,便于车辆出入,西侧一个,靠北面设置,与人行交通分开。

2.景观规划

景观设计是以空中绿轴和结合地形梯级变化的庭院绿带为重点,屋顶绿化为辅,周边为沿路绿化处理的多层次绿化系统。

空中绿轴对应经过修整的山顶绿地和开放式的会议室和空中庭院,外部景观很自然地被引入到庭院和建筑内部,而同时绿轴又是联系餐厅的必经之路,所以景观为更多的员工所感受。

台阶式的庭院绿化设计,使庭院内的高差自然过渡,而设于庭院的采光井和椭圆形的采光桶,给地下室带去更多的自然光线。

3.竖向规划

根据场地特点设计了南、北两块台地,建筑集中布置在此。南面台地标高37.8m,以便于和南面的道路与一期建筑结合,北面的台地标高41.6m,较高的标高减少护坡、挡土的规模。庭院的标高从41m到37.5m之间,逐级跌落,自然过渡。西侧、南侧主入口标高37.8,两层空间,与南楼和北楼平滑联系。东侧入口标高32.5m,逐步上升,通过台阶、坡道入庭院。同时地下一层停车库出入口直接从东侧出。北侧消防及后勤车道从35m到41m逐步抬升。

三、建筑设计

1.功能设计

功能分区:项目主要功能分为生产办公区、辅助服务区和停车库三部分。结合地形南面为生产办公主楼,北面西侧为生产办公楼,这样布置与一期生产办公楼联系便捷,北面东侧为辅助服务楼,包括了厨房、餐厅等服务设施,安排在东侧便于物流进出,同时在常年主导风的下风向,减少了对生产办公区域的影响。辅助服务楼与生产办公楼间有共享平台,通过平台和绿轴,两部分功能之间就风雨无阻的联系在一起。

平面柱网:综合考虑结构的经济性、地下停车布置的合理性以及使用功能空间的要求,柱网进深方向为3个8米的跨度,两边各悬挑1.5米,开间方向因为是弧线,保证内弧和外弧的开间在7.2米到8.8米之间。

交通组织:人行交通中的设计及相关人员流线与后勤服务人员流线相互分开。前者从南侧、西侧进入,后者从东北侧进入。办公部分与后勤部分的交通联系通过北面两栋楼之间的开敞平台和南、北楼之间的绿轴联系;地下车库共设出入口三个,东侧两个,方便从东面的对外出入口进出,西侧一个,靠北楼设置,与人行交通分开,主要便于从办公楼主入口落客后驶入停车场。在地下停车场通过垂直交通直接进入各层办公空间。

2.空间组织

南、北两个台地形成了南北楼,而两楼之间自然形成了带形的庭院空间。设计中在东、西和中间都设计了不同功能的空间节点,与庭院空间融合,相互辉映。东侧结合展示厅设计的两层高入口大厅,联系着南北办公楼,同时整个庭院的景观都能映入室内,使人感到亲切和自然,提升了办公空间的内涵;中间的绿轴,从南侧办公主楼的空中会议室,一直指向炮台山的景色;

东侧的椭圆形小餐厅直望庭院,下部又作为地下室的采光部分。

3.造型设计

概念:体现科研、学术型办公建筑的特色,简约的现代风格。

与一期建筑群体的整体性配合,处理手法上比较整洁统一;而庭院的内立面,结合景观、功能和心理需求,处理得富于变化,椭圆形的玻璃核心筒成为庭院竖向的标志。

材料的使用上以花岗石、陶土挂板、玻璃、型钢和铝合金遮阳格栅为主。通过材质的色彩、肌理的组合变化,形成虚实有致的造型效果。

4.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

第8篇:办公楼建筑特点范文

关键词:结合;限制;转化;行政办公楼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the project design--the comprehensive expetimental building for the immigration inspection office of the sugang region in shenzhen,designers try to meet the owner of the building of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combine with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site's situations, utilize the restrictions of the site's situations dexterously for creating the comfortable office environment and suiting for the image of the administrative office.

keywords:combine;limit;conversion;administration building

中图分类号:tu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9-0111-03

设计师一生无数次苦苦追寻灵感是火花擦亮的那一刻,灵感往往是灵活的、难以扑捉的思维,而我们需要面对的设计任务是有明确目标的有指向性的,那我们该如何面对实实在在的设计任务发挥创造性思维呢,美国心理学家约瑟夫沃拉斯(j.wallas)在他的《思考的艺术》一书中针对创造性思维提出了“四阶段模型”

(1)准备阶段 主体熟悉所要解决的问题,了解问题的特点。并围绕问题搜集分析有关资料,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

(2)孕育阶段 在尝试运用传统方法或已有经验难以奏效时,主体把欲解决问题暂时搁置,实际上继续进行潜意识的思考。

(3)明朗阶段 经过较长时间孕育后,认知主体对所要解决问题的症结由模糊逐渐变清晰,于是在某个偶然因素或某一事件的触发下豁然开朗,一下子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也可以称之为灵感或顿悟。

(4)验证阶段 由灵感或顿悟所得到的解决方案可能有误,或者不一定切实可行,所以还需要通过逻辑分析和论证以检验其正确性与可行性。

该项目为深圳检验检疫局在罗湖区笋岗客技站建设的综合实验楼。方案通过对地块现状的分析以及设计任务综合考虑,面对限制条件下的突破就是我们探寻设计方案给予的解答。

限制一

地块总用地面积为:3019.75 m2而退让红线之后用地面积只有1332.3 m2 ,如何保证办公建筑合理的朝向以及建筑布局与地块内景观的相互呼应,创造舒适的办公环境体现前瞻性、协调性以及可持续性原则?

限制二

如何在狭小的地块内处理好交通问题,协调不同人流车流的关系以及建筑不同功能入口的设置,同时满足规划设计要点中停车位的需求,体现办公建筑高效、实用的内涵?

限制三

地块紧临两条城市主干道,而地块与笋岗东路和宝岗路人行道的高差分别达9m和3.5m之高,(图1、2)城市规划设计要求建筑限高50m,而沿路是建筑的主要展示面,作为被迅速阅读的对象,在限制条件下整个建筑立面造型该如何让它体现行政办公楼挺拔公正的形象?

1工程概况

笋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实验楼是深圳检验检疫局在罗湖区笋岗客技站建设的综合实验楼。用地位于罗湖区笋岗东路和宝岗路相交处东北侧,北面接规划中的深圳市列车客技站,南邻城市主干道笋岗路,东邻广深铁路,西靠宝岗路。整个场地平整,现状标高与笋岗东路高差为9m左右,与宝岗路人行道高差为3.5m左右,总用地面积为:3019.752 m2,总建筑面积:8900.35 m2。

2建筑形体布局构思

考虑到用地周边环境西面为主要人流方向且紧靠宝岗路人行道,确定建筑物主要立面为西、南两个面且建筑西面的形体不能过于高大。由于整个场地与笋岗东路高差为9m左右与宝岗路人行道高差为3.5m左右,所以如何解决地形高差如何让建筑从笋岗路上看起来挺拔是整个设计要考虑的关键问题。由上述分析出发,尝试了几种布局形式,最终确定建筑总平面呈l形,南北向的十三层主楼为办公用房。(图3)主楼设置于半地下车库层上的大平台上,最大程度体现建筑物在笋岗路视觉的高耸效果。东西向的4层裙房为对外服务的大空间,这样既能围合出内部庭院,又能兼顾城市道路景观要求。设计将一层平面标高与宝岗路人行道同高,将建筑后退红线12~15m的宽阔空间做成对外服务入口和办公入口的广场,最大程度地提高主楼气势。而对于地形的高差我们将不利转化为有利,利用场地与宝岗路人行道3.5m左右的高差特点设计半地下室停车场,这样既很好地处理了地形的高差问题使整个建筑高度无形的提高了一层从而避免大量挖掘土方和节约了常规做法中地下室出入口坡道所占场地从而达到节约投资的目的。(图4、5)

3建筑功能和交通组织

建筑总平面呈l形,建筑柱网尺寸基本使用6.5mx7.8m,即可满足半地下室车库车位要求,又能满足地面各层业务办公空间要求。主楼共有十三层,附楼四层,办公门厅与对外报检大厅分开设置,人流互不干扰,并使主楼与副楼围合形成半内院。设计将垂直交通布置在主楼与裙房相交处,与各类用房之联系最为便捷。(图6、7)主楼充分利用南北朝向,全部办公实验室用房设于主楼内,电梯楼梯垂直交通空间以及卫生间位于北向的东西两端,尽可能地提供更多的南向办公空间,南向的城市景观绿化为办公人员提供了良好的景观朝向和环境条件。东西向裙房布置大小会议室、检验大厅、职工食堂等。半地下室设置设备用房及办公人员内部停车库。车库出入口设在建筑北面,这样使得对外服务和内部办公功能分区明确,流线清晰,人车分流彼此间互不干扰而又紧密联系。地下车库停车位现设计为18辆,考虑到远期需求在用地紧张及地下室层高有限的条件下我们设计预留了地坑式机械立体停车位可增加至34辆。

4立面设计

建筑立面是展现建筑的最有效手段,作为政府部门行政办公综合楼决定了建筑外形的简洁、大方是设计的出发点。尤其是在高处的城市主干道上所能看到的西立面、南立面——力求建筑严谨大方,融入环境,尽可能突出建筑的风格,使其有现代感。设计在建筑物主楼西面交通核上,采用简洁的大理石板,墙上开异形凸窗户,裙房西面采用悬板百页,具有极强的韵律,同时达到遮阳的效果;南立面由能反映平面模数的大面积玻璃和横竖向线条构成,方正中体现了国家执法行政部门的公正、公平的严肃性,在满足内部功能需求的同时也与西面实墙形成虚实对比,增加了建筑的层次感;使人对建筑产生更为高耸的视觉感。(图8、9、10) 论文 联盟

5结语

设计可以是一个找寻解答的一个过程,我们与其苦苦等待灵感的闪现,不如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从拿到任务书明确设计目标到现场勘查场地条件,熟悉所要解决的问题,了解问题的特点然后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在限制中创造性地找到突破,给予解答。这也是设计中标的原因所在,是留给我们的设计启示。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总用地面积:3019.75 m2

总建筑面积:8900.35 m2

建筑基底总面积:847.10m2

容积率:2.61

建筑密度:28.1%

绿地率:35%

小汽车停车位:48辆(其中地上:30辆, 地下:18辆)

第9篇:办公楼建筑特点范文

关键词:使馆建筑、建筑的功能布局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作用越来越显突出。与此同时我国外交事业也更加繁重,驻外使领馆的新建,改建和扩建也在逐步的加强与完善。使馆是一个国家在另外一个国家的外交机构的总称,代表本国办理外交事务。是本国与驻在国家之间各方面交往的平台。使馆建筑代表国家的形象,具有政治的严肃性,权威性和礼仪性。它是一类特殊的建筑类型,是办公,居住,娱乐的小型综合体建筑。使馆建筑不仅要向外国人展示并介绍自己国家的文化,又要充分表现对所在国家地域文化的尊重,两者需要相互融合交流。

时代的发展已经使使馆建筑功能变得更为复杂和重要,有其特殊性。1.办公区是使馆的主要功能区,处理外交方面的具体事务,满足使馆必要的接待,因此使馆具有公开性的特点;另一方面,使馆还是本国在驻在国的高度安全机构,需要使馆具有一定的安全保密功能。2.居住区是使馆的另一项重要功能区,包括为馆员及家属提供良好舒适的生活居住条件。

一、使馆建筑的形式

目前我国在各国当地驻在情况不同,使馆建筑群体组合形式也各不相同,总体上分有两种:一种是集中式,另一种是分散式。但从日常使用管理考虑以集中式为佳;分散式较差。

集中式馆区建筑群包括办公楼(有领事签证处,办公对外接待区,内部办公区),大使官邸,馆员公寓楼及运动场地(或活动中心)等等。全体馆员基本在一个与外界相对独立的工作、生活空间里,为工作的及时联系起到了方便作用。这种形式同时也存在一定不足如:不利于与外界交往,缺少与当地民众联系,对驻在国民俗民风了解有限。分散式使馆建筑群只有办公区。馆员生活住房全部在使馆办公区以外,以租住当地民居为主。因使馆的工作性质比较特殊,分散式建筑群在工作时间以外,遇到紧急事务有时不能及时取得联系处理,各方面使用中就会突显不够方便。但从另一方面看,此种形式又可以更加快速地融入当地民众的生活中,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民俗民风。这种建筑形式多是因驻在国提供的使馆建设用地比较有限或我国政府给使馆的建设经费紧张,不能满足建筑群的全部同时建设。

从我国已建使馆项目看,今后使馆建设更加趋向建造综合性建筑群体既方便工作管理又有利于提高生活品质。使馆多建在城市中心的繁华区,集中在使馆区,但环境相对安静,出行方便。

二、使馆建筑的功能分析

下面以我国某使馆功能布局进行分析。使馆的建设场地选址在城市干道一侧,周围有完善的城市公共设施,生活上比较便利。办公楼主立面面向城市干道一侧,沿街可以醒目地看到中式屋顶建筑造型。

1、建设场地

使馆院门主入口与办公楼入口之间距离仅有20多米,缺少宽敞空地,靠院墙边只有5个小汽车泊位。突显不能满足对外接待时使用上的需求。办公楼后院为绿化区,是修剪平整的草坪和花坛,院子周围种植当地热带雨林植物,多为常年开花树木,高矮错落有致,很是美观。在院子一角,建有中国式小品(四角小亭)及亭下修有一小水池,放养一些观赏鱼。后院的东侧建有一高层公寓楼(12层),供馆员及家属居住使用。办公楼与公寓楼之间通过一开敞式连廊连接,连廊旁边还有一个室外游泳池建在两楼之间。总体体现出,建设场地有限,建筑物、构筑物用地紧张,建筑物之间是互相贴建或连建。户外活动空间小,基本没有户外运动场地。

2、办公楼

建设场地面积不足直接影响到建筑单体平面功能布置不尽理想。办公楼为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局部五层的多层建筑。由于受用地条件限制,地下一层部分房间用作食堂及库房,还有23辆小汽车停车位的地下车库。而全馆有60多部馆员自用小汽车,远远不能满足使用。办公室面积都比较小(每间12平米)大部分是俩人一间办公室。办公室里基本被办公家具占满,显得很是拥挤。没有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其原因是办公楼总面积不足,从而导致办公区里各个房间面积不能满足功能上的使用要求。局部五层是建筑立面大屋顶造型上的需要,同时功能上也是出屋面的出口。面积有60-70平方米,可以摆放一些健身器材,作为使馆内部健身用房。而且只限工作时间以外使用,因其处在办公区里,工作时间家属是不得入内。设置此处也是不够合理。应设在单独的娱乐活动区里,或与生活区相结合布置。

3、公寓楼

公寓楼为12层的高层建筑,设两部客用电梯及两部剪刀楼梯,用以服务每一层六户。在每层六户户型中,一户是大两居;三户是大一居;两户小一居这种分户形式,在现今的实际使用中明显显现不够合理。从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政府对驻外使领馆外交人员常驻政策采取了越来越人性化的规定,根据常驻人员志愿选择决定是否家属随任,同时还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所以会有大部分家庭选择全家常驻使馆。按家庭结构最少要2-3人组成,因此两居室是比较合理的;少部分馆员是一人单独常驻,但任职期间会不断有亲友来探亲访友,所以两居室套房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使馆里比较高的行政干部也要在住房待遇上有一定的优越体现,如应提供大两居或三居。从原使馆公寓看,一居套房是非常不合理的户型。因此今后的使馆公寓建设中,户型一定要不低于两居。其二,在户型平面布置中也要加以改善,尽量避免单一朝向,或转角朝向。要保证室内有良好的通风及日照效果。只有做好最基本的这两点,才能满足使用者最基本的生理上和心理上对居住空间的需求。

结语

使馆建筑设计不仅要考虑环境,气候,文化等传统因素,同时还要符合它功能上的复杂性和政治上的特殊性。设计原则还要做到对馆区进行总体规划、单体精心设计;功能上分区合理,布局使用方便;建筑形象要表达使馆的特质,将中国文化,异域文化,时代感相互融合,体现出中国驻外使馆的特殊地位。

目前,国内对于使馆建筑这一较为特殊的建筑类型的研究也很是缺乏:缺乏科学的研究支持;缺乏对国外先进经验的研究和借鉴。

新时期我国的使馆建设将面临新的挑战,使馆建筑对于中国建筑师也充满了新的挑战。因此对我国使馆建筑的系统的深入研究势在必行,将为今后我国使馆建设提供宝贵的借鉴,并为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关注使馆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