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堂教学改进范文

课堂教学改进精选(九篇)

课堂教学改进

第1篇:课堂教学改进范文

一、发挥小组合作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教学实践中的小组构建,我认为必须着重考虑到以下三个因素:

(1)人数结构的合理。一般地说,以上下两桌,四人为一小组。既节约时空,又方便灵巧,还可以使每一位组员都能在有限的合作时空里全员参与。

(2)认知结构的合理。四人中,优等生、学困生各一个,中等生两个,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情况。在生生互动中,从最初的“帮扶”学习发展为互助互学,齐头并进。

(3)组内成员分工明确。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同学进行学习活动),发言人(负责汇报本组的活动成果),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在活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以及遇到的困难等),声控员(负责监督控制本组成员在活动过程中的噪音)。

例如,我在教授“Is there a computer in your study ?”这一话题时,要求学生最后能达成用“there be”句型描述场景的能力与知识目标,我以全班的13个学习小组为单位,让基础较差的同学画他们家的房间布局图,然后给物品标上英语名称,这个过程既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让他们掌握了单词,然后就让中等水平的同学用“there be”一句一句的描述达到练习句型的目标,最后就让组内成绩较优秀的同学拿着某同学家的房间布局图片给全班学生做一个描述。

实践证明,无论在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还是在学生人格塑造上,小组合作学习都是一条优化外语教学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合作小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收到良好效果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孔子曰: “知之不如好知,好知不如乐知。”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 兴趣能使学生的神经系统兴奋水平提高,使学生智能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由于多媒体的出现使英语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它能集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及动画于一体,还能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景,易于呈现教学重难点,具有比其他媒体更加优越的综合效果,符合英语教学的交际性,实践性等特点,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兴趣和发展英语素质都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比如在学习小学英语外研版三年级下册Moudle4 Food时,先让同学们观看了 Lingling一家人吃饭的场面,面对桌上的饭菜,玲玲的妈妈用顺口溜一一做介绍,Rice是主食, 大人儿童都爱吃; Meat肉,fish鱼,适量食用强身体; Noodles面条细又长,入口筋道汤又香;还有orange橘子apple苹果pear梨子;Pass me, please.情递给我吧,心欢喜。说完便快乐的吃起来。用这种生活方式来呈现单词、句子十分引人入胜,轻易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不只是看,同学们还不由自主地学会了里面的很多单词。与老方法教学相比,所得到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而且更加灵活、生动,颇得学生的好感。这样英语学习不再枯燥乏味,同学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与日俱增。

三、课堂实行有效分层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我的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每堂课都设计不同层次的内容和练习,尽量使各层次的同学都有收获,都有表现的机会。

例如,在课堂上,我把板书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是本堂课的新知识点,重点讲读,满足大部分学生的胃口;一部分是与本课有关的以前的词汇、知识点,帮助基础差的同学温故复习;一部分是新知识的外延,使部分英语基础较好的同学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另外,在练习的设计和检测上也是因人而异,尤其后进生,作为班级中客观存在的现象,我在课堂上尽量给他们创造机会,一些简单问题让他们回答,答对了给予大力表扬,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管是学生的分层,还是教师教案的分层设计,都是我自己心知肚明,运筹帷幄,让学生浑然不觉。

第2篇:课堂教学改进范文

关键词 小学教育;课堂教学;教学评价;模式;改革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进行,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以及教学评价都在变化。其中教学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途径,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新课标的背景下,许多学者在积极的研究新课标的结构,试图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的等方面进行改革。制定新的课程体系,完善教育的改革。其中有效的教学课堂是通过实施有效、高效的课堂教育进行的,这其中展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按照学生自身的具体情况,可以分为三种模式:“先学后教、展示分享、塑造个性”的模式根据其中具体的实践操作进行。而在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中,为了促进有效的学习效果,因此应该不断的完善评价的机制,不断进行改革,在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中,其中重要的标志有:让学生参与其中;实现师生的共同解放;走向对话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强调有效的评价机制的重要性。这样将评价机制与有效的课堂结合起来,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教学评价及其改革必要性分析

1.教学评价涵义概述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学评价就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其中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去收集有关的教学信息,能够对教学活动中以及活动的结果做出价值上的判断,并且能够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以及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有依据的过程。在进行教学评价改革的过程中,主要以教学活动为考察的对象,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采用评价的方法来衡量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结果。能够及时的反应教学的信息,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因此,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保证教学活动顺利的进行。

2.教学评价改革的必要性与意义分析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在小学实践教学中,对于教学评价以及课堂教学开展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其中,以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为例,国家数学教学的相关课程标准就有指出,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方式应当是多样化,在小学语文教学开展中,可以讲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考试一级课题活动、撰写论文、小组活动、自我评价、日常观察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科学并且合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机制,以促进小学语文的教学评价改革与发展。此外,在小学教学实践开展中,不同学科教学开展中均对于教学评价有不同的要求与标准,而对于教学实践来讲,进行教学评价的改革,通过科学合理并且有效的教学评价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对于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效率,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也有积极作用和意义,尤其是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进行教学评价改革更是推进教学改革的有效方法与手段。

二、促进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的教学评价改革方式

1.小学教学评价改革方式探析

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改革中,结合语文教学开展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建立小学语文教学的学生成长记录袋,同时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并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实施中,给予学生二次评价的机会等,以此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改革,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推进教学改革与提升发展。

首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改革的方式,主要是依据语文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规律,在尊重学生差异性规律特征的情况下,对于语文教学以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知识接受情况等,进行分类评价实施,以保证对语文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改革提升。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实施中,以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能够对于语文教学中正规考试所不能检测出的内容以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进行记录测验出,同时,这种教学评价方式还会向学生传达出学习过程重要性方面的信息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正确、科学的学习态度与目标等,都有积极作用和意义,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其次,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还应注意应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以及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通常情况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的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有形成性评价以及测试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其中形成性评价时一种学习中评价的方式,它主要是以反馈同时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特征对于学生学习中的错去进行纠正的评价方式,通过建立学生素质评价卡,平时由教师进行评价卡保存管理,并做好学生日常教学测试成绩的记录,以备学生家长随时查阅,并在一学期阶段后由学生带回家,将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汇报与家长,形成学校、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互评体系,以促进教学评价的全面、科学、合理。此外,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随着教学评价的日益全面化、科学化、体系化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在进行教学评价实施中,还应注意在教学评价中给予学生二次评价的机会,以促进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所谓的学生二次评价机会,就是指在教学评价中,如果学生的测试成绩不够理想时,教师能够允许学生进行改正,并将学生的第二次测试成绩作为最终评价成绩,这种给予学生二次评价机会的教学评价,在教学开展中具有很大的积极性作用和意义。

2.教学评价改革中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教学评价改革的同时,提高课堂的质量,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能够为师生提供可靠的教育领域,共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通过了解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来改善教学评价的机制,二者在改革中不断的发展。教学评价的机制有:

(1)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在学习小学语文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手段,在完成某个阶段的教学后,可以根据课程的标准和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评价,能够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的态度、学习方法、对于知识的探究能力进行评价,为判断学生的具体状况提供可靠的信息。

(2)教学的评价在改革中要做到人性化、动态化和真实化。在评价教学的同时,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全面的发展,要结合教学的目标,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以及教学的过程进行人性化的评价,最终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评价的信息,清楚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及时的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这样才有助于及时的转变学习的策略,促进以后的学习态度。

在评价动态化的机制中,根据评价的教学的目的促进教学过程的改变。促进教师重视教学过程中的设计以及要及时的调整教学的策略,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状况去改变教学模式。

在教学评价的真实化中,要通过学生的真实表现,真实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这种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三、总结

通过了解教学评价机制的改革,来促进教学课堂的有效性,保证师生之间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相互配合,根据具体的学习状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模式,以及有效的评价机制,共同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高慎英,葛彩莲.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与评价改革研究[J].新课改教育,2012(14).

[2]李瑞基,董燕,陈志奇.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英语教学评价改革[J].中学英语园地,2011(09).

第3篇:课堂教学改进范文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也不断地深化。随着改革的推进,学生的物理学习,由偏重于获取知识转向着眼于形成学习力、由重在继承转向重视创新和发展、由强调统一要求转向关注不同需求,中学物理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高。为了贯彻新课改的精神,必须在继承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化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

一、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大致分为新授课、实验课和训练课等几类主要课型。各类课型的教学目标,均应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写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以体现《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规定的要求。

新授课的教学目标包含对学习新知识的要求,而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物理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不能试图在一堂课内全部完成对某一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需要通过后续的教学,逐渐加深理解或达到掌握和应用的程度。因此,新授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应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能力以及熟悉的实际背景为基础,兼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习惯;一般只要求学生初步形成概念、认识规律、了解方法,体现单元教学目标的分阶段要求。实验课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教学目标应包含对实验原理和操作技能的要求,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实验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要求。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字化节省了采集数据和处理数据的时间,为实现教学的开放性和探究性提供了条件,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提倡数字化的信息技术的深度介入。训练课是针对学习的重点内容或较难的内容专门设计的,是对所学内容的巩固和深化。训练课的目标要求一般略比新授课和实验课高一些,制定目标时既要考虑训练内容、形式以及学生的实际基础,又要体现层次性和个性化要求,以保证全体同学都能受到良好的训练。

二、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内容,就是要依据教学目标,合理地确定教学容量、安排实验、选用教学资料;要把握内容的逻辑联系和发展线索,进行结构性处理和教学法加工;还要合理规定作业的内容和控制作业的总量等,从而优化教学内容结构,整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必须联系实际并通过适当的训练,才能加深理解,把所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形成相应的能力。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要合理安排训练作业,其中一部分可放在课内完成,另一部分放在课外完成。课外作业包括训练题、课题研究和课外小实验等,应严格控制作业的总量和难度,防止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以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设计教学过程要以具体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以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合理设计教学流程,正确处理好接受与探究、统一与选择、理论与实践、自主与协作、认知与情意之间的关系。

合理设计教学流程,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结构以及不同课型的特点,正确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并且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按教学的逻辑结构划分为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若干教学环节,再合理安排执行各教学环节的时间顺序,处理各环节的过渡与衔接,最后形成科学的教学流程。在各环节中,情景、问题、探究、应用等应作为重点进行研究。同时还要注意,教师虽然确定了教学流程,但不能机械地执行流程;虽然设计了教学环节,但不能呆板地死扣环节,一切要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

四、充分重视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发展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物理实验对落实物理教学目标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演示实验中,不但要求学生关注所观察到的现象,还要求理解现象所表明的物理实质,了解某些实验装置的基本原理。在学生实验中,无论是测量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或探索性实验,都要求学生在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的前提下,能正确选择、使用仪器和工具,准确获得实验信息,合理处理实验数据;通过归纳、演绎得出实验结论,撰写实验报告。在实验中还要克服困难,学会排除简单的故障;高中学生还要能分析某些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对于探索性实验,则更应注重假设、猜想及设计实验方案的要求。同时,在实验时学生既要学会独立操作,又要重视与他人的合作,有些实验可以通过分工、协作,共同配合完成。

五、努力整合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不仅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技术的整合,可以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促进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开辟了新的途径。

要实现物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必须构建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数字化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平台。同时,在日常教学中要积极使用已有的信息技术资源;适时、适量、适度地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发挥计算机网络提供资源和交流信息的优势,开展科学探究和学习交流活动。在进行物理教学时,除了用传统的实验手段外,还应适当地应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实时采集信息,自动处理数据,迅速得出结论,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或校园网,展示一般常规实验无法看清的物理过程。为了使信息技术真正溶入物理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增强信息意识,通过自身的专业发展不断提高驾驭信息技术、完善教学设计、营造信息环境以及指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在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形成适合学校特点、符合学生实际、具有个人风格、整合信息技术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六、正确评价课堂教学

第4篇:课堂教学改进范文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还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这些全新的理念,都应该深深地铭刻在每一个数学教师的心中。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极大地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机械记忆和简单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笔者曾亲历过这样一堂课,亲历过这样一次教学论争:教研部门组织部分改革专家和教师到一所中学听课。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教学能手用心上了一节公开课,教学目标明晰,教学过程清楚,教学任务完成极为圆满:上课者志得意满,听课者眼带羡意。然而,就是这样一节在一般老师眼里十分成功的课,却遭到改专家的种种质疑和尖锐的批评。专家尖锐的评课,令这位教师难以接受,竟然大哭起来。新课程标准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

那么,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如何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推进课堂教学新理念,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我们不妨采取以下做法:

归位:让学生回归课堂主人的地位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大力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确如此,人的能力并不是仅靠“听”就会的,而是要靠“做”才能形成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和做到: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由此,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而是由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引导和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从而充分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实现学生课堂主人的地位的回归。

和谐:打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

在课堂上,要想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回到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形成一种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就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真正把学生转变为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借用 “情感”的和风细雨为教学开道。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填补他们的知识缺陷、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切实之爱,还有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的体贴之爱,只有做到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学生才能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从而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落实:在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兴趣

新教材的内容安排呈专题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很好运用新增设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和“做一做”等栏目,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用“读一读”激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新教材的“读一读”里安排了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用“做一做”导行,从中体会数学的乐趣。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应试教育”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第5篇:课堂教学改进范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一、从改进课堂教学内容入手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及学生中心理论代表人物罗杰斯主张“学会学习”。可见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应包括知识和方法。由注重知识,改为知识和方法并重。在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中学方法,再运用已有方法自主学习和获取知识。尤其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学中要不断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语文,获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方法。正如教学生打鱼,不直接给“网”、给“船”,而是要教会学生怎样“织网”、怎样“造船”,怎样“打鱼”。让学生掌握“捕鱼”的方法,锻炼培养学生运用方法去捕“鱼”的能力。这样,学生掌握了学习语文的方法,今后的终身学习就有了支柱。一是在阅读教学中,也要将基本的阅读方法列入教学内容,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二是教给学生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

二、从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不竭的动力,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素质的源泉。有源之“水”长流,兴趣就如学习语文之“源”,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语文课单一的“传授”方法。充分运用现代教学的方式、方法、手段。运用多种教学法进行教学实践,结合不同的课文,寻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这样,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法进行教学活动,将极大地培养和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世界是多彩的,教学方法也是多样的。美国心理学家哈瓦德.加德纳提出的“多重智慧”理论也为次提供了理论基础。教学要注重“多重智慧”,就要求课堂教学要多方法,多形式,以提高教学效果。一是选用恰当教学方法。二是充分、综合运用多媒体,有效改进课堂模式。三是室内课与室外课相结合课。四是课堂讲授与课堂实践活动结合课。五是学科间互动。

三、从改进课堂提问方式入手

改“师问”为“生问”,把课堂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对话、交流、沟通、讨论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程颐曰:“学者先要会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在教学中,可以把学生请上“讲台”,让学生尽情提问题,再引导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提倡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不以教师的问题和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题,从而养成质疑问惑的习惯。进而不断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1、预习时提出问题。课堂教学前,教师可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至少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教师进行收集、整理、归类,并选择与本课学习目的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例如,《最后一课》(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学生可能会提出许许多多问题,五花八门。那么,就可以从中选取与单元目标相关的问题来组织讨论,范围主要集中在爱国主题,思想内容、精彩段落、词句理解及语气运用的技巧的理解。

2、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问题。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提倡并欢迎学生提出问题。首先,可以以学习小组互助的形式组织学习活动和实践,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小组里互相提问题,互相请教。其次,可以采取全班探究形式进行实践体验,各学习小组将本小组里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组织全班同学共同探究。再者,也可以以答记者问的形式来组织学习活动。组织部分学生先学习“例文”,组成“先学团”。课堂上,让还未阅读此“例文”的同学在自读的基础上,向“先学团”的同学提问题,由此共同探究。

四、从改进课堂表演对象入手

改“师演”为“生演”,即课堂角色的改进,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阅读,让学生提问,让学生讨论,让学生实践,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体验过程,大力培养学生探究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语文课堂教学要提倡讨论式教学。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改进师生的角色地位,尽量将课堂交给学生讨论、交流。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人有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学生是人,只有当学生的内部需要得到满足,才能激活其学习动机。这就要求在课堂上,要创造条件尽量让学生“表演”,以满足学生各层次的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尝试将课堂教学分成三大阶段。

第6篇:课堂教学改进范文

关键词:新理念;新课改;教学创新;教学效益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5-214-01

高中政治新课改,新理念,不仅为我们的政治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我们老师提出了挑战。而新的教育理念呼唤政治学科教学要彻底改变学生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法。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也是新课改的一个重大突破。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被动的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显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分析问题的过程。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才能适应高中政治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果呢?现浅淡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转变教育观念 推进教育创新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迎刃而解。

因此,课程改革成功与否关键是教师的教育理念的转变,因为理念指导着教师的实际教学,新课改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发生改变;从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从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从教师的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从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先有创新的教师,才有创新的学生”,因此,政治教师必须摒弃传统教育观念,不断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方法,真正树立创新教育的思想。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必须解放思想,善于打破常规。应树立师生平等,尊重个性的教育观,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品质。这样才能让学生思考的批判性、独特性得到充分发挥,才会有真正的创造性思维可言。

二、改进教学方式 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面临的困惑还表现在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更好地驾驭课堂的能力。许多教师仍没有从课程内容的传授者中解放出来。教师要走出困惑,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教师要建立起新课程、新观念下的教学方式

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深刻地影响并引导着教师教学实践的改变,教师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应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新课程内容综合性强,应注重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有机联系。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

2、教师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无疑是推行新课改,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问卷式,互动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要有新的教学思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教师要树立“大课堂”观念,开辟政治课堂新天地

高中政治,是一门综合性大、社会性强、开放度高的学科,从国内到国际,从经济到政治、从文化到哲学,涵盖面广。不把政治课教学从课堂、教材延伸到课外,政治课教学就没有生命力,就不能充分发挥其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

三、理论联系实际 阐释政治观点

社会生活是使政治课生动鲜活的最好注释。社会生活是政治原理的来源,社会生活会使政治理论丰满而有血有肉。离开社会生活的政治理论对于任何人来讲,都会是遥远而无聊的、枯燥而乏味的,因为孤立的政治理论使人坚信:它与我们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只有政治理论的来源——社会生活,才会使政治课丰满、生动、实用、切近。具体做法是:

1、作为政治课教师要善于搜集生活中、学习中以及社会经济、政治等领域内的、学生感受实实在在的相关资料,用鲜活的生活来阐释政治课,让政治课回归实际生活 ,使之鲜活生动。

2、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政治课知识关注社会生活。许多人文学科的知识其实离我们很近,就是因为我们忽视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而使政治课显得“无用”、“ 假大空”。

3、鼓励学生多交流。身边事、家中事的交流,既交流了信息,又使学生丰富了知识。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生活环境各不相同,他们各有有异于别人的生活认识、生活感受。交流的过程既是陈述与阐释的过程,又是思考的过程。

总之,紧密联系生活,使学生从生活中受到启示、启发而顿悟,以这些启示、启发、顿悟生动形象地去更深地理解政治课理论,使学生获得的政治课理论知识更具社会生活实际的强大支持,更具理论的指导意义和更具激发思维发散性的力量。

四、培养学习兴趣 提升课堂效益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作为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应当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积极投身教育实践,不断创新,探寻适合时代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升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注意力和兴趣,为培养和健全学生必备的政治素质而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如何使得高中思想政治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广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下我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尝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讲好开头,引起“注意”

2、给学生议、练的时间,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兴趣

政治课教学过程是“读、讲、议、练”的过程。对篇幅较多、道理好懂的教材,要精讲。要多给学生安排一定的议、练的时间。这样,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答题思路,或自己设计题肢,从多角度、多侧面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

3、要解答学生关心的问题,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第7篇:课堂教学改进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改进措施

1改进课堂教学,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只有通过学生本身的积极主动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主角”,学习好的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或是“观众”与“听众”。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课堂教学,把丰富复杂、变动不定的课堂教学过程简括为固定不变的记忆性、理解性的僵化的模式,因而不能适应现代学校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学习能力的要求。

《语文课堂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学生是从事学习的人,是教育的对象,但学生又是活生生的社会的人,是有自学能动性的主体。学生学习虽有教师指导,但毕竟要他们自己来进行学习活动。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发挥才能实现。因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兴趣,使之愿学;教给方法,使之能学;培养能力,使之学会。这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和关键。正如陶行知所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师的教学要从教会学生学习出发,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就必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展示一个学生自我活动和自主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相信学生,学生在老师的期待中鼓励中学习,可以不断获得动力,增强成功的欲望。要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手的习惯,让学生有读、思、议、说、练的机会,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和同学间的讨论、交流来培养他们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把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发挥出来。老师只要从中点拨、指引,把老师的滔滔不绝转化为学生的“议论纷纷”,把老师的“满堂死灌”转化为老师“伺机而言。”

2改进课堂教学,讲究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是充满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活动,没有刻板、固定不变的结构,但是却有客观规律在发挥制约的作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把握课文的重点,讲究教学艺术,形成优化的结构,以求最佳教学效果。

2.1 导读艺术

导读艺术是“导”与“读”有机巧妙结合,教师有方指导学生读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会读书,最终进入“不需要教”的境界。导读艺术体现“主导”与“主体”的作用,改变教学中事倍功半的难点,诱导学生无意识地参与学习活动,有效地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教学《白杨树》一课,教师可引导学生边朗读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白杨树是长在什么样的环境里?②望着戈壁滩上的白杨树,妹妹、哥哥和爸爸有什么不同的表现?③爸爸介绍的白杨树有哪些特点?④爸爸借介绍白杨树表达了自己的什么样的心愿?⑤爸爸的嘴角为什么又浮起一丝微笑?教师通过巧设问题,引导学生先抓白杨树的特点,感受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然后逐步升华,巧妙地从物过渡到人,通过分析讨论人物的志向、理想及时代背景,最后牵引文章中心。教师引读有方,指导得法,充分调动了学生读的积极性,做到以“读”代“讲”,取得最佳的效果。这种由易到难,从现象到本质,遵循认识规律,层层深入,牵引出文章的中心,教法,能使学生学后受益匪浅。

2.2 点拨艺术

点拨艺术是抓住最佳时机,恰到好处点明拨正。当学生对已知与未知之间的矛盾不甚明了,在情感领域或求知的欲望受到抑制时,教师在思路或重难点或疑点上点明拨正,引导学生进入求知的新氛围。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中,在学生深读课文后,教师适时点拨:“为什么课题叫《狼牙山五壮士》而不是《狼牙山五战士》、《狼牙山五烈士》呢?课文从哪些方面充分表现了壮士的壮?”教师通过换词对比点拨,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壮士”是特别英勇豪壮的战士,他们不是一般的战士,也不全是牺牲了的烈士,因为在五位中还有生还的,所以“壮士”的称谓最合适,含意也不一般。接着,学生在深读精思的基础上,归纳出五壮士的壮举:诱敌上山、英勇歼敌,完成任务、舍身跳崖。教师的这一点拨,对整个教学程序,对学生理解五壮士的高贵品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既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又有助于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

2.3 质疑艺术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重视学生获取、发现知识的全过程,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潜力。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学生有了质疑问题的习惯,就能在预习或小组讨论时,把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或者在难题弄明白后,深入到知识结构的内部发现问题、设计问题并提出问题,教师积极性予以鼓励,指点学生细心读书、寻疑求书,激发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中,课文在写泸定桥的险要中,守城的敌人在对岸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对这句话中的“飞”字,有位学生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飞”跟课题中的“飞”的意思一样吗?这里为什么要用这个“飞”字?教师首先表扬了这位读书认真,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然后组织全班学生讨论,并给予准确的回答,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8篇:课堂教学改进范文

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战场,是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促进教师发展、引导学生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最根本途径。为了贯彻落实县局构建“快乐课堂”的“双自 六环节”课堂模式的实施,扎实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的高效率课堂教学模式,引导教师将课改的先进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改革行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学校办学水平,特制订本方案。

一、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两年多来,我校按照中心校倡导的课堂新模式,尝试体验,实践反思。教师们有了全新的教育理念、育人观,课堂上也试着摒弃传统的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了,学生逐渐活跃起来,思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纵观我校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暗含表面的繁荣,实质无物的隐忧:对课堂教学改革认识上有偏差,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讲得还是多,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重视知识的传授,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不够;合作学习形式化,没有实效,假问题、无效问题时常出现等等。忽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作业量过大,过多的占用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因此,我校必须要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从学校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要研究形式,探索出一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师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二、基本理念

1、构建“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训练”轻负高效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2、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3、要使课程适应学生的学习,让课堂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参加教学活动的机会,尤其要更多地创造机会让低层次的学生参加活动。

4、授课必须体现精讲精练,对于难懂的,教师要启发,适当点拨,指点迷津。一堂课学生直接使用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教师要把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地自读、自解、练习、纠错、思考等,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

总目标 :课堂中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有效落实三维目标,要做到一个信任、两个提高:相信每一个孩子内在的潜力,给每个孩子创造一个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孩子的思维、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促进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教师目标:加强科研意识,提高理论素要,提高备课能力,在不断实践和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师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学生目标:明确学习目的,是课堂中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善于合作,有独立学习的能力,积极思考问题,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成效目标: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探索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师生愉悦。

四、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为了使教师能轻松积极研究教学,提高教学水平,我校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依据课改的总目标,杜绝搞形式主义,找出制约教学效果的因素,制定出可行的教师评价标准,本着解决身边小问题、促进教师快速提高的原则,学校确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如下:

1、倡导教师做“三能、三会”教师,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三能即:教师有独立研究教材的能力、教师有独立分析学情的能力、教师有独立设计教学预设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三会即:课前教师会研究、课上教师会引导、课后教师会反思。

2、构建“六步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我们按照学科、年级的不同构建了两个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先全力构建完善语文、数学课堂新模式,在此带动下,使所有学科全面铺开,逐步使课改均衡、协调发展。

三至六年级: 独立预习----合作交流-----汇报展示-----点拨释疑----拓展应用----检测提升

(三至六年级学生已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每天放学前老师布置预习目标,并作简单要求,学生在家进行课前独立预习,搜集相关资料或记录下自己的疑问。)

一、二年级:指导预习----提问质疑----合作交流-----汇报展示----相机引导-----当堂检测

(一、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小,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及时有效地引导。)

五、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独立预习——合作交流——汇报展示——点拨释疑——拓展应用——检测提升

模式语文科诠释:

独立预习:是课前学生依据课后题或老师布置的预习目标对课文的自学和初步了解,以及教师对课文的教学思路设计。

每课授课前,布置学生独立预习课文,包括查找有关资料和相关信息,通过查字典掌握文中生字、生词,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并提出自己的困惑,一并记录在课前预习本上。教师利用集体办公时间,对新授内容进行同级交流,设计出科学的教学思路,提出预设性问题。

合作交流:是指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先将自己预习本上的内容进行交流学习,质疑解疑,并结合老师的预设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学习,本环节突出让学生人人发言,各抒己见,读中感悟。

汇报展示:各小组汇报本组的交流结果,从读中展示自己对文本的领悟,小组间展开竞争,激发学习兴趣。

点拨释疑:对于学生出现偏差的结论或想不出结论的问题,老师要及时引导点拨。

拓展应用: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和特殊句式,进行仿写练习,利用文中的空白点,进行想象写话或续编故事,让学生学以致用,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检测提升:针对本课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达到“堂堂清、人人清”。

新模式数学科诠释:

独立预习:是课前学生对新知识进行自学以及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课前布置学生独立预习,收集相关信息并找出自己的困惑,记录在预习本上。教师利用集体办公时间对新授内容进行同级交流,设计出科学的教学思路,提出预设性问题。

合作交流: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将自己预习本上的内容进行交流学习,教师及时点评并归纳出本节教学重点,本环节设计在激发学生人人发言,积极展示自己收集的信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汇报展示:针对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索学习,各小组汇报演示过程或推导过程,促进小组间互相借鉴,互相质疑,共同提高。

点拨释疑:对于学生出现偏差的结论或想不出结论的问题,老师要及时引导点拨。

拓展应用:联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数学走进生活。

检测提升:针对本节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达到“堂堂清,人人清。”

六、实施策略

我校把教学课堂改革,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作为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为保证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我校计划从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完善制度,落实集体备课效益等方面进行改革。

1、健全课改机制 学校成立课改领导小组,由秦淑霞校长为课改组组长,由领导组其他成员及教研组长为课改组成员,全面负责改革方案的实施。

2、落实集体备课效益 改变以往坐班、坐点的集体办公制度,真正促使教师在有效的办公时间内,使教师的个案形成定案。每课授课前,教师利用办公时间对新授内容进行同级交流,设计科学的教学思路,提出预设性的问题。教师务须积极参与备课,基本做到一课一案,一课一反思。

3、改变学习方式

(1)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2)接受式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3)课堂中学生座位编排可以呈多样化,老师要在行动上把教师的讲台变为学生的展示台,要常走在学生中间关注、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拉近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4)倡导小组合作,具体安排:每个小组以6人左右为宜,基本要优、良、中、差相结合,每个小组中男女生搭配要协调,学生性格要互补。要设立语、数小组长各1名,小组成员必须分工到位,要开创“人人都是班干部,生生争做学习星”的局面。小组里要建立互助意识,小组间要打造竞争意识,任课教师要有针对性制定组内评价体系和组间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良性竞争的品格的形成,做到以学风导班风。

4、反思提升

学校每个阶段要依据实施方案所制定的学习研讨、实践反思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课改工作中针对出现的种种问题及时反思总结,非常关键,前一阶段的总结是后一阶段工作调整提高的依据,使“推进活动”丝丝相扣,一环紧扣一环。

5、以制度促落实,以活动促发展

学校不定时进行片段听课,把握课堂设计情况,严把教师讲课时间不得超;备课检查做到经常化,评价备课质量改进;积极开展课改教学活动,着重检测学生素养能力,力求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6、完善评价机制

(1)能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并有自己独到的处理方式,依据平时查看听的情况及备课效果依次进行评价。

(2)根据课堂教学改革进展情况分科目、分年级听课,由各教研组长组织本段教师,着重抓住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生成、学生的学习方式、参与状态、目标达成等环节集体评议。

(3)以年级为单位,每月评选出优质课案、论文、课改反思及随笔等。

(4)初步对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有转变行为的,通过书面东西及教师参议评议打分。

(5)对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做的突出的教师,可在年终绩效考核、职称评定、优秀教师评选中给予倾斜。

(6)对不积极参与课改的教师,将采取:“一谈”(谈话指出问题)、 “二警”(提醒警告)措施,督促参与。

第9篇:课堂教学改进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诊断;分析研究

高中语文课堂诊断应当着眼于学生发展,特别是知识、能力与情感的同步发展,以及教师对教学的设计与组织理念、成效进行分析,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一、深刻认识课堂诊断对推动教研教改的作用

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研究既要立足理论分析,同时也要着眼于教学实践。开展课堂诊断有利于教师从第三方的角度,正确认识、评价自身教学工作,寻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以便在下一步的教学工作中进行改进。同时,课堂诊断也有利于教师之间针对语文教学业务进行相互探讨,结合听课评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自身的教学理解,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各项实际问题,对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以及增强教学研究深入程度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开展课堂诊断,能够进一步优化和提升语文教学流程与结构,让教研教改活动更好地发挥促进功能。

二、紧扣重点环节有效实施语文课堂教学诊断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工作中,参与者要密切结合教学目标、教学流程,以及教学中的师生双方表现进行全面准确深入的诊断,为教学工作的优化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1.细致分析课堂教学目标是否全面科学。作为一名课堂诊断的参与者,对教学中目标设置情况要进行细致的分析,重点分析目标是否全面,有没有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有没有将情感教学目标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融入进去。高中语文教学应当涵盖知识、情感、能力三维目标,缺一不可,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课文教学,都必须始终将这三者融为一体,在教学工作中形成三足鼎立、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否则就无法全面引领语文教学工作。如果发现教师在教学目标中存在着偏颇现象,要及时记录并面对面指出来,以保证整个语文教学工作体现素质化目标方向。

2.认真观察学生学习情绪是否有效调动。进入到教师的课堂进行跟班诊断,除了关注教师的表现之外,还要对学生的具体参与情况进行深入分析,观察学生的学习情绪是否被有效调动。首先要看学生在学习中的状态如何,有没有表现出积极参与深入的状态。其次,要观察学生有没有和教师之间形成热烈的互动,在教师的启发引领下相互讨论学习,以及观察教师的教学评价是否对学生学习情趣起到了渲染激发的作用。在对学生进行认真观察的同时,诊断者还要认真分析导致学生学习情趣出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存在着薄弱环节,需要进行改进与纠正。在反馈诊断信息时,既要反馈学生的表现,同时也要反馈学生学习情绪的成因,以便于教者全面细致的反思。

3.注重了解现代教学手段是否得到运用。在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上,教师重点要分析三个方面,一是信息手段的运用是否恰到好处,有没有在最需要的环节使用,特别是在课堂激情导入、课内信息补充、教学氛围营造等方面是否体现出现代教学手段的作用。其次,教师要观察教学手段的运用原创程度如何,重点是信息化媒体运用上,所采用的多媒体课件是否教师自主独立创作而成,这与完全引用成品课件具有显著的差别。另外,对教学手段运用的频率也要进行分析,是否精炼高效,有没有合理控制使用的次数,是否存在喧宾夺主的现象。对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评估要体现精炼高效原则,要让教者明白自身在教学手段运用上存在着什么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方向。

4.科学评价学生主体地位是否体现出来。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诊断,学生主体地位体现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教师要观察诊断课堂是以教师讲解灌输为主,还是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后者则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对学生主体地位进行评价分析和诊断时,要细致观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以单打独斗形式,还是以小组合作模式。在小组合作模式中,小组的设置是否达到了均衡分布,小组的每一个成员有没有兼顾到发展差异等等,这些方面都是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体现所应进行的观察分析和评价标准。如果未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信息反馈上要明确提出来。

5.仔细考量教师启发引导是否恰到好处。在对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诊断时,启发引导活动是否体现了其应有的功能也是重要的分析内容。首先要分析启发引导是属于表面内容的启发,还是具有画龙点睛的启发。其次要看教师的启发引导是否发挥了实际作用,有没有体现对学生思维引领的作用。另外还要观察分析教师的启发引导有没有与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有效融合起来,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障碍问题时才予以点拨。要能够在诊断中不断发现问题,改进和优化教学流程。

三、针对自身教学存在问题扎实进行改进优化

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开展课堂诊断,有利于教师之间形成互通有无、互相帮助的教研教改氛围,也有利于执教者正确认识自我,从他人的诊断中明白自己存在的薄弱环节。教师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要深刻认识存在问题。开展教学诊断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自身的薄弱环节更加直观显现出来,从他人对自己的教学评价以及课堂诊断结论上汲取有价值的信息,对自身教学工作进行认真的回头看。

二是要制定教学改进方案。对照优秀教师提出的诊断结论,执教者要深入学习研究,制定教学改进的方向与方式,特别是针对自身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三是要坚持边教学边研究。教师要将课堂诊断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坚持下去,指点存在问题,优化教学流程,边教学边研究,更好地体现教研教改活动对教学的促进功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