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产业问题范文

体育产业问题精选(九篇)

体育产业问题

第1篇:体育产业问题范文

关键词:体育产业;垄断与竞争;述评;研究意义;研究设想

中图分类号:G80—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2)03—0001—05

Abstract:Sports industrie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shown a good development tendency, but high degree of administrative monopoly and absence of competition in Chinese sports industry seriously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industry. We arrange documents on sports industry’s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monopoly and competition and find that making a systematical and profound study on Chinese sports industry’s monopoly and competi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Studying on sports industry’s monopoly and competition may involve formation of the monopoly and competition situation, evaluation of general efficiency, mechanism analysis on efficiency affected by monopoly,competition and policy of improving efficiency.

Key words:sports industry;monopoly and competition;review and commentary;significance;contemplation

在西方国家,体育作为一项极具活力的产业,已

收稿日期:2011—11—27

基金项目:山东省博士后创新资助项目《基于效率视角的山东省体育产业优化研究》(201103060),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08—0342)。

作者简介:王会宗(1977— ),男,河北肃宁人,山东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企业组织与产业组织、体育产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单位:1.山东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山东 济南 250100;2.山东大学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61;3.昌吉学院体育系,新疆 昌吉 831100

1.Business Administration PostDoctoral Research Center,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China;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China;3.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Changji Institute, Changji 831100, China

经有了上百年的发展历史,时至今日,体育产业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各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已经有了近30年的历史,并日益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然而,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毕竟尚处于起步阶段,其产业形态的多样性、产业制度的完善程度以及产业发展规模等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为了加快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国家体育总局于1995年6月出台了《1995—2010年体育产业发展纲要》,确立了中国体育产业要用十五年时间“逐步建成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规范发展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纲要》的出台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推动了我国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使我国体育产业初具规模。虽然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但也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行政垄断程度高、市场化程度低、竞争不足的问题尤为严重,严重影响了我国体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在对体育产业垄断与竞争方面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对中国体育产业垄断与竞争问题进行研究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对该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设想,以期为推动我国体育产业垄断与竞争问题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 文献述评

1.1 文献综述

第2篇:体育产业问题范文

[关键词] 体育产业 体育产业法律法规 体育产业投融资体制 经营策划人才 体育产业消费观念

体育产业在当今世界已成为巨大的经济实体,在经济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全球体育产业的年产值高达4000亿美元,并保持着20%以上的增长速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体育产业化、市场化的程度日益提高,体育产业的领域不断拓宽,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体育产业化起步晚,力量薄弱,体制不健全,可以说体育产业在我国仍然是个新兴产业、才刚刚起步,发展还不平衡。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加快我国体育产业化进程、促进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提供了一次良机。如何抓住举办2008年奥运会这一机遇,加速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面对中国体育产业欲兴又止的状态,不少人已经投入其中,还有不少人在观望,但人们同时都在思索一个问题: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究竟面临着哪些问题?制约体育产业发展的瓶颈在哪里?

一、体育产业发展政策、法律法规不健全

体育产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发展的朝阳产业,它的发展和壮大,需要一个综合配套的条件,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这样体育产业才能壮大成一个巨大的产业群,释放出巨大能量。建立健全体育法律体系科学、严谨、系统、全面的立法和立策,既是体育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更是体育产业发展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据有关专家对欧、亚、美等国家和地区的考察,他们共同的经验和体会是: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与其相适应、相配套的法律和政策;否则,体育产业将不能顺利、健康地发展。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制经济,体育产业离不开法制。体育产业政策不够健全,体育产业法律法规不甚完善,是目前我国体育产业面临的现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的政策已不能满足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再加上国家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对体育产业发展缺乏深层次的认识, 导致体育产业政策不健全,管理各自为政。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化过程中存在大量急需规范管理的问题,但我国体育立法的社会基础比较薄弱,不仅体育产业法规的数量有限,而且立法的效力等级较低。1995年颁布的《体育法》是体育的最高层次立法,是我国开展体育工作的最高法律依据,但是仅凭《体育法》不足以完全处理体育产业化进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法制化是体育产业内在的本质要求,也是迫切要求。健全体育产业发展政策,加强体育产业法规的配套与完善,进一步完善体育市场法规制度,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秩序,才能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体育产业投融资体制不健全

我国体育投融资的发展同我国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受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建国初期,社会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低下,要发展全社会的全民体育,从运动员的选拔培养,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和比赛的各项投入都依靠政府支出,这是由政府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所决定,也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竞技体育投资方式。在当时的情况下,政府集中有限的财力、国力、物力、人力,保证并迅速发展了新中国的体育事业。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一直延续的政府一元化的竞技体育投资体系使我国体育丧失了社会化、经济市场化、全民所有制化的极具生命力的发展空间和生存模式,使得我国体育运动水平同世界体育强国的差距越来越大。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竞技体育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体制的建立取得了初步的发展,随着足球俱乐部制为试点的竞技体育新体制的建立和推行,运动竞技招标和商业性比赛不断涌现,特别是竞技体育赛事同企业和商业赞助招标的引入,为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竞技体育的启动和急需大量资金的投入、项目的推进及与国际竞技体育体制的靠拢和接轨创造了良机。但我国竞技体育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这些因素成为困扰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障碍,所以,我国体育体制的改革要进一步加快,完善体育产业融资体系势在必行。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健身意识的形成,为我国体育产业市场化融资渠道的建立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体育产业应拓宽体育基金融资、商业银行贷款融资、体育赞助融资、体育融资等市场化融资渠道,并加强投融资体制建设,以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

三、缺乏体育产业的经营策划人才

把体育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通过市场化运营使体育成为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的组成部分,促进体育事业和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奥运经济促使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提速”,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在体育产业中的需求越来越大,高级体育经营管理人才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据北京奥组委副主席李炳华介绍,奥组委现有19个部门,256名工作人员。随着奥运会的临近,人员将逐渐增加,到2008年奥运会召开期间,仅在奥组委任职的工作人员就要达到4000多人,而且这些都要求是中高级体育管理人才。

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与管理系主任高涵教授指出,目前从事体育产业的主要是两类人:一是原先就在体育系统工作的人,如体育官员、运动员、教练员等,他们对体育本身有很深刻的认识,体没有管理和经济学科上的背景;第二类是商人,他们对商业有敏锐的嗅觉,知道体育产业利润丰厚,但对体育所具有特殊性认识不清,进行商业化运作时往往忽略了这种特殊性而导致失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薛镭教授认为,目前在国内只能说有从事体育竞技比赛训练的管理人才和体育组织的行政管理人才,而最缺乏的正是体育产业管理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

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少、业务素质低、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已成为制约我们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有关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从业人员中既懂经营管理又懂体育的人才仅数百人;能够出色设计奥运竞标方式,对广播电视转播权进行项目开发和利用奥运无形资产进行深度市场开发的人地屈指可数;经过国际体育组织认证的体育经纪人更是凤毛麟角。目前国内体育产业缺乏的经营人才主要两类:一类是高素质的通才,主要指知识结构合理、能力素质全面的体育企业家队伍;一类是学有所长、技有专攻的专才,主要指对某一项目的商业化运作有实际营销经验和技能的销售人员队伍。体育经营人才的严重不足制约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四、缺乏明确的体育产业消费观念

体育消费主要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居民人均生活水平等经济因素的制约。从我国的现状看,尽管人们的收入水平逐年提高,但是我国总体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还比较低和不合理,体育的消费仍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在一般家庭中,体育消费还是个新事物,至今没有被纳入日常的预算之中。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为体育消费加强了宣传力度和广度。首先,确立体育消费观念。它使人们确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树立个人健康目标,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是推行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出发点和突破口,从而形成全民健身的潮流。其次,增长了体育消费。体育消费观念的确立,使广大群众有了体育消费的冲动,各种面向群众面向家庭的社区辅导站、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等组织形式的建立,使得群众体育消费方式、内容丰富多彩,既满足个性的需要,又丰富群众的体育消费。但是因为中国经济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体育产业发展也出现区域性不平衡,体育产业消费观念还需要进一步的推广和树立。中国社会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结构,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有很大的差异。按省市看,目前我国体育用品业发展排在前10位的主要是东部沿海省市,中西部除了安徽以外没有一个进入前10,再从大区来看,主要集中在华东,华东集中了国内七成多的体育用品类企业。另外体育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区域不平衡现象,近年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尽管体育份额逐年扩大,但各地区市场发展很不平衡,销量最多与最少的省市同期相比,差距近千倍。这种体育市场经营活动的两极分化现象,对我国实现体育产业化、社会化的整体发展目标和体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十分不利。因此,体育工作者抓住关键环节,根据各地不同的经济水平,推出不同的满足不同经济水平需求的体育消费产品,树立良好的体育消费观念,才能促进体育产业的全面发展。

20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2010年亚运会将在广州召开,这给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要抓住机遇,就必须认清形式,了解目前我们体育产业发展中遇到的若干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把我国的体育产业做强做大。

参考文献:

[1]吴振绵:我国体育投融资体制问题研究.体育文化导刊,2004年第2期

第3篇:体育产业问题范文

人力资源管理在很多领域被关注。人力资源管理试图提供一个管理“人”的战略方式,强调的是员工对组织的承诺,而非人员控制,主要关注的是组织内人力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问题,以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为最终目标。人力资源管理之于体育产业的意义,首先体现在将一系列有关“人”的管理观念与技术,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和纠结的劳动关系管理中脱颖出来。我们认为体育人力资源管理应包括:

(一)企业组织

企业的组织目标相对单一,像商业健身俱乐部、职业体育俱乐部、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商、体育经纪公司这样的组织考虑更多的是企业的利润,其人力资源管理范式趋向于以“利润为中心”或以“成本为中心”。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工薪劳动者”;对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商而言,技术管理人员、制造工人和营销人员是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对职业体育而言,运动员、教练员、球队经理构成了其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对象。可以说,职业体育在商业层面尚缺乏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体育经纪业的情况则比较乐观。通常,体育经纪公司会在全世界搜寻天才运动员,进行运动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评估,帮助运动员签订合同、开发商业活动,体育经纪公司;运动员的管理工作体现了当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特征。我们考察了国际管理集团(IMG)、奥克塔根体育经纪公司以及创新艺人经纪公司(CAA)等几家绩效突出的经纪公司在运动员、经纪人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发现其共同特点是将运动员、经纪人的规划、培训、评估、薪酬等工作同公司经营策略紧密的联系。

(二)非营利性体育组织

非营利性体育组织的目标一般为社会效益最大化,其人力资源管理范式更多看重的:是对社会的责任以及社会效益的创造等。对非营利体育组织而言,组织目标的实现同员工自身目标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非营利性体育组织的管理对象主要是专职人员与志愿者,特别是体育志愿者的管理,已成为体育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非营利性体育组织掌握着除职业体育联赛外的绝大多数体育赛事,且不乏奥运会、世界杯、世界田径锦标赛这样世界闻名的赛事资源,也是世界体育产业发展的巨大引擎。非营利性体育组织所从事的工作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形态。所以对非营利性体育组织来说,人力资源就是一切。

(三)政府组织

政府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公务员。体育产业内,政府组织的目标是多维度的。体育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范式受到国家公务员制度及行政法规的制约,往往是公平优先、兼顾效率。而在市场范式下,效率就不能仅仅作为“兼顾”的对象了。因此其人力资源管理范式更为复杂,需要考虑的变量与管理情景更多,需要公平与绩效的综合平衡。综上,体育产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工作亦无外乎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其重点则在于“体育组织”与“人力资源”之间的相互匹配。这种匹配,是开展体育产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

二、江苏省体育产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一)江苏省体育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问题

我们对江苏省体育产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对象锁定为健身俱乐部、体育场馆、体育局、体育用品商、职业俱乐部等单位的中高层管理人才以及相关领域学者专家。由于体育产业事业与教育的相关研究较少,对外公开的资料有限,唯有对研究对象的中、高层主管或领导进行深度访谈,才能了解内部相关作业流程,以获取较深入且有用的资讯。最终接受访谈的专家共21人,其中包括7名学者专家。除了接受深度访谈,所有受访对象(学者专家除外)还要填答一份调查问卷,另外,对于没有时间接受访谈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也将作为问卷调查的对象。本研究共发放问卷54份,问卷回收后,按研究目的以及数据类型,去除无效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49份。

1.选择体育产业从业的原因调查。该调查我们设置了11个选项(1收入稳定;2收入高;3工作环境好;4福利好;5社会地位高;6找不到比这个更好的工作;7退休后有保障;8工作有挑战性;9可能的培训机会多;10个人爱好;l1可能的发展机会多),并要求根据自身情况可以多项选择。其中选择收入高、工作有挑战性和个人爱好的人最多,分别占被调查者83.7%、77.6%和77.6%。

2.招聘新员工和员工培训情况调查。招聘新员工依据调查设置了8个选项(1上级指示;2岗位空缺;3增设新的分支机构;4实现组织市场拓展目标的需要;5原有员工不能适应新技术、新业务的要求;6人才储备;7照顾关系;8为社会解决就业。)其中招聘新员工依据以岗位空缺、上级指示和原有员工不能适应新技术、新业务的要求选择人数最多,分别占被调查者的85.7%、75.5%和42.8%。另外,从成本和效益考虑,83.7%的被调查者认为新招聘的工作人员应该具有的学历应该是硕士,有4.1%认为专科就可以,12-2%认为应该是本科。在员工培训调查中,平均每年接受一次培训的占89.8%,进行2次培训的占4.2%,进行3次4次或更多培训的均占2.0%。

3.绩效管理等情况调查。在调查中89.8%的被调查者表示,在日常工作中,领导对他的工作成绩能及时发现;8.2%的被调查者人为不能及时发现;而53.1%的被调查者表示,领导对他的工作成绩会及时给予肯定;46.9%的被调查者认为不会。调查结果还显示,有38人的被调查者表示想过要离开现在的单位,占被调查者全部(49人)的77.6%。87.8%的被调查人为,从长远来看主要应该采用“收人(含股权)及其他物质鼓励”方式激励员工的积极性,12.2%的被调查者人为应该通过“提高职务或级别”。49%的被调查者表示,按照现在的工资、福利待遇及工作条件,组织能招聘到需要的人才吗;51%的被调查者则认为能够招聘到。通过调查,结合深度访谈,本研究得出:江苏省体育产业实务领域在人力资源招聘部分较依赖体育产业人才教育,在人力培养与开发部分,提供职前培训,但普遍不关心员工的发展,甄选员工较为被动,以主观印象为主,对员工考核不严格、效果不理想,员工培训的次数偏少,员工离职是较为严重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二)江苏省体育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原因剖析

1.人力资源管理没有真正以战略为导向。当前,江苏省多数用人单位普遍在员工招聘制度、劳动合同管理、新员工见习制度、奖惩制度、薪酬制度等方面做得较好,而在与组织发展战略相结合的人力资源规划、职位管理办法、培训制度、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后备干部储备制度、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合理化建议制度、员工申诉制度等方面做得不够,尤其是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方面还没有得到管理层的足够重视。由此可见,大部分组织仍然停留在传统人事管理的阶段,还没有把人力资源管理提到战略高度上,更没有建立完善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2人才外部引进难。目前体育产业人才结构性短缺,在全球范围内对体育产业人才,特别是中高层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争夺异常激烈,很多组织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在江苏尤其是中小规模的企业。在这场激烈的人才竞争大战中,组织为了能够获取员工,不得不降低门槛、承诺高待遇、跟风务虚、重学历轻实力、重名头轻品行,结果造成员工队伍忠诚度低、实干作风差、不稳定,组织发展缺乏人力支持。

3.业绩考核方法不合适。在体育产业领域,劳动成果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产品,它是一种服务性产品,创意性产品,如比赛、健身课程和休闲项目等,很难采用传统的以产品的数量和劳动时间长短为主要指标进行业绩考核。这些都对传统的业绩考核方法提出了挑战。4激励理念与手段落后。首先,激励理念落后,江苏省多数用人单位仍然仅把员工当做纯粹的“自然人”、“经济人”,忽略了其“社会人”的需求。其次,激励手段落后。多数用人单位的激励措施仍属于较低层次的满足员工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的经济激励,缺乏较高层次的成就激励和社会激励等精神激励,虽然有些用人单位也提出股权激励等具有现代意义的激励措施,但实际操作性差、条件苛刻,无法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5.培训工作跟不上。在江苏省,体育产业尤其是大部分中小体育企业普遍对员工培训工作重视不够,教育培训投入少,缺乏专门的人才培训机构和人员,缺少人才培养的长远规划和发展策略,结果导致企业无法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得不到提高。综上所述,要解决上述江苏省体育产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改革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三、江苏省体育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首先,应加强与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机构的合作。除此之外:

1.制定以战略为导向的人力资源规划。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强调人力资源规划与组织战略的有机衔接,即要基于组织的战略来确定人力资源需求计划,制定满足这些需求的主要目标、策略和措施,将整个组织的战略目标转化为人力资源计划,用这个计划来确定实现组织战略目标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组织通过基于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为组织战略目标在人力资源领域的有效传递提供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

2.做好人力资源的配置工作。一是做好人才的外部选聘。根据不同岗位的实际需要,以素质模型为基础,建立科学的招聘程序和选拔标准,对竞聘者的知识结构、心理素质、创新能力、职业道德等进行周密的综合测试。也不能忽视其他方面的素质,应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二是加强人才的内部选拔。通过内部选拔进行人员配置,可以满足企业人才的发展需要,相比外部引进具有诸多优势。如:企业与员工相互了解,可以提高选聘工作的准确性;内部员工熟悉环境,便于快速进入角色;通过竞争上岗,可以激励员工努力上进。此外,更重要的是,内部员工熟悉企业的战略目标,能更好地贯彻执行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计划,更好地传承组织文化。内部选拔时,要根据职位等级选拔人员,凡职务晋升必须经过严格的考核和系统的测评,择优录用,大力推行领导岗位竞聘制和重点岗位竞争上岗制,以能力、素质、业绩为考核重点,杜绝论资排辈、弄虚作假,在用人上形成公平竞争的导向。

3.建立以KPI为核心的绩效管理体系。KPI(KeyPerformaneeIndicators)指标,即关键绩效指标,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某一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量、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是一种可以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工作目标的工具。KPI考核可以使各级主管明确各级部门的主要责任以及对下属的工作要求。以KPI指标为核心的绩效管理,不仅实现了对员工的绩效考核,而且实现了个人绩效、团队绩效与组织绩效的整合,通过自上而下的战略传递与自下而上的绩效传递实现组织目标与绩效的联动,从而支撑了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维系。

第4篇:体育产业问题范文

关键词:中国;体育产业;融资;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8-0171-02

体育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与服务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以及同类经济部门的总和。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与其他产业相同的共性,即注重市场效益、讲求经济效益;同时又具有不同于其他产业部门的特性,其产品的重要功能在于提高居民身体素质、发展社会生产、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目前,中国体育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占GDP比重从2009年的0.5%到2010年的0.55%,再到2011年的0.7%。但是,和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占GDP的比重为3%~7%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但是,中国一直不注重体育产业合理发展和体育产业融资渠道建设,导致目前绝大多数体育项目的发展和体育产业的发展还是完全依赖国家财政性拨款和地方政府拨款,非奥运项目的体育产业发展更是举步维艰,从而使体育产业所需的资金产生短缺,限制了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为了提升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2010年3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投融资支持力度,拓宽体育产业发展资金来源渠道,支持有条件的体育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通过发行债券、股票,以及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筹措发展资金。

一、中国体育产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1.融资渠道单一。目前,中国体育产业融资渠道比较单一,绝大多数体育产业投资来自政府部门,几乎没有其他的资金来源。国家及政府机构经营体育产业不是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为了完成“体育兴国”战略,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资金的投向也随之变化,导致资金的投入不稳定。

2.法律法规不完善。体育产业的融资需要法律法规的保护。但是,中国体育产业融资的法制不健全,政府对体育产业融资的立法和制度建设滞后。目前,中国还没在《体育法》、《风险投资基金法》、《风险投资法》、《中小企业法》等文件中正式颁布有关体育产业融资的一些基础性法律法规,体育产业融资在中国的发展处于法律真空状态,严重影响到体育产业融资的壮大。例如,体育产业融资的法律环境有待完善;税收减免、财政补助、信贷支持等优惠政策还不完备;对体育产业资本市场产权的保护不力,难以保证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创新活动的利益,并没有进一步调动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创新的积极性。

3.体育产业融资管理专业人才缺乏。由于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时间较短,体育产业的教育工作也经历了较短的发展历程,导致中国严重缺乏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尤其是体育产业融资管理人才。体育产业人才的缺乏导致制约着体育产业重组、股权置换、项目融资等的发展。

4.民间资本缺位。在国外,民间资本的投入远远多于政府投入,对体育产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企业是中小型企业,它们的融资往往面临着两难境地。一方面,受“举国体制”的影响,政府投入多向能快速提高竞赛成绩、能够在国际大赛上争金夺银的领域倾斜,中小企业由于缺少直接创造政府所需要的 “奖牌效应”的能力而无法获得政府的投入;另一方面,国家长期以来对民间资本投入体育产业缺乏政策引导和扶持,导致民间资本缺位,无法参与体育产业,这也是中国很多体育项目昙花一现的原因。

二、国外体育产业的融资分析

(一)美国

美国的体育产业融资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主要包括政府资本、私人资本、公私联营和补助金。其中,政府对体育的注资是极其有限,社会资本成为了资金的重要来源。

关于美国体育产业融资的方式,企业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是非常重要的方式。由于债券融资的成本远远低于股票融资,因此美国多数体育企业选择债券融资方式。同时,债券融资发行方式和期限结构上的灵活性也促使美国体育用品企业和体育场地开发企业采用债券融资方式。美国体育产业的债券融资多以中长期融资为主,融资资金稳定,融资期限更长;但当流动资金紧缺时,也可以发行短期债券以增强体育企业持续融资的能力。另外,股票融资也是美国体育产业融资的重要方式。在NASDAQ上市的3 000多家公司中,有25家是体育产业上市公司,其总市值(按当期股价)有2 624亿美元。通过股市筹得的资金主要用于体育场馆的建设、基础设施的投资、体育媒体产业的投资、体育文化事业投资以及体育精神的弘扬。除了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外,美国的体育产业还可以通过期权融资、基金融资、期指融资和民间融资等方式融集资金。

(二)日本

日本体育产业的融资模式主要来源于政府管理机构、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

文部省体育局是日本中央政府体育管理部门,负责对体育的投资。政府管理机构的资金主要用于体育设施的维护、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以及体育组织的建设。

在社团组织中,日本体育协会是日本最高级别、最具权威的大众体育团体。由于日本体协是社团组织,所以其主要经费是自行筹集的,只有少部分来自政府拨款。

民间体育组织主要是指财团、企业和私人业主自发成立或支持的体育组织。随着日本大众体育的蓬勃发展,体育市场被日渐看好。于是,各类企业、公司纷纷打入体育市场,建设体育设施并建立体育组织。这类体育组织大多是可盈利的,一般通过使用者交纳会费等方式获取收入。这类设施和组织在为企业谋取利益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日本大众体育的发展。

(三)欧洲

欧洲国家政府引入市场机制,并通过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资金投资体育产业。政府支持建立体育基金会,并每年提供一定数额的资助。与此同时,政府通过发展体育产业资助体育组织。另外,欧洲国家体育组织还能够通过企业赞助、电视转播权、主场经营、标志产品开发等多种融资渠道获得所需经费。

三、促进中国体育产业融资的对策

1.大力发展体育产业资本市场。体育产业资本市场从广义上理解包括体育证券、体育基金、体育保险、银行信贷、体育赞助以及体育等诸多投融资渠道。其中,体育证券也就是体育的证券化是非常重要的方式。资产证券化是近年来世界金融领域最重大和发展最迅速的金融创新和金融工具。它是指将一组流动性较差的金融资产经过一定的组合,使之所产生的现金流收益比较稳定,并且预计今后仍将保持稳定。再配以相对应的信用担保,把这组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的收益权转变为可在金融市场上流动、信用等级较高的债券型证券的技术和过程。很多体育项目具有较大的融资潜力,把一些资产证券化处理,可将经营权释放出来,同时也把经营成本转移给投资者。体育证券化的重要方式包括发行体育企业的债券、股票或者体育产业基金等。另外,体育也是融资的一项重要途径。体育业在当今世界各国的产业中都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目前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发行的各类体育20多种,每年发行总额约在2 000亿美元以上。美国体育的年收入达40亿美元。法国体育收入占政府对体育拨款的1/4。保加利亚全国体育场馆修建和兴办大型体育比赛的费用全部来源于体育。挪威政府每年从体育中提取的税收,不仅足以发展体育事业,还用来支持教育和文化事业。2010年,中国体育的发行额为600亿元,与世界业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2.改善投资环境,加强政策扶持。近几年,中国逐渐重视体育产业的发展,每年不断增加体育的投资,并大力改善体育投资环境。很多企业都看好体育产业未来的市场和体育产业的影响力。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证明了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也展示了中国体育产业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这极大地吸引了外资企业和跨国集团投资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同时,政府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体育产业发展,树立自己的民族体育产业品牌。国务院办公厅《意见》明确指出,完善税费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体育类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可按税法有关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相关优惠政策。《意见》还指出,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支出,可以按照税法规定扣除等。这些优惠政策的扶持对于起步阶段的中国体育产业来讲是必需而重要的。

3.培养专业人才。缺少大量的体育产业融资管理专业人士,成为中国体育产业融资发展缓慢的另一重要原因。这一人才缺口会随着中国体育产业逐渐进入证券化阶段而日益凸显。目前,国内很少有高等院校开设相关的专业或课程,所以我们在不断完善相关专业建设、加大本土人才培养的同时,更应该招聘国外的专业人士,来帮助中国体育产业解决融资问题,推动整个体育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4.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介入。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吸引民间资本发展基础体育产业,可以有效拓宽体育产业融资渠道。政府应当鼓励民营企业发展体育产业,从政策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扶持它们健康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政府也要加大对民间体育产业发展的指导规划和监督力度,达到合理分配民间资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包辰鸿,于爱华.关于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框架分析[J].中国商贸,2010,(8):227-228.

[2] 杭兰平.对影响中国体育产业融资渠道因素的分析研究[J].学术论坛,2010,(1):143-146.

[3] 陈娜娜.中国职业体育俱乐部上市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6):17-20.

[4] 袁磊,黄文武.中国体育产业融资新渠道——资产证券化[J].商场现代化,2006,(32):182-183.

第5篇:体育产业问题范文

关键词:体育产业;问题;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1―0033―03

目前,中国的体育事业正处在一个产业化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全国体育消费总额大约是1500亿元。2008年第四届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更加快了中国体育的产业化进程。然而,快速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长期以来,为了弥补事业费不足,我国各地体育部门开展了诸多“以体养体”、“以副养体”的经营创收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体育部门的活力,缓解了经费紧张的矛盾。但是,“以体为主,多种经营”的创收模式是在“手段论”的思维方式下层开的。由于限于这种思维定式,以往的体育产业实际上成了“无体为业”。国家体育总局提出要实现由“以体为主,多种经营”的创收模式向“本体推进,全面发展”的方向转变。这表明,今后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思路要实现由“手段论”向“本体论”的转换,即按照发展产业就是发展事业的思路去“本体推进,全面发展”。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策略,对我国体育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走向国际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体育产业的内涵与外延

体育产业指为满足人们健身健美、娱乐休闲和精神需要,从事体育劳务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服务的体育部门、机构、社会团体、企业和其他法人以及其各种活动和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关系的总称。体育产业具有经营性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产业的经营者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获得应有的利润,按照法律规定交纳税赋,承担相应的义务,根据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进入市场进行体育服务和相关产品的经营。体育产业属于第三产业。体育产业的主体部分是为不同的体育消费人群提供各类体育服务和体育产品为主的产业,这些服务和产品完全属于第三产业。

体育产业的外延是指体育本体产业,体育派生产业和体育相关产业等三个方面:体育本体产业主要是指各类高水平的体育竞赛表演、各类体育健身健美服务、各类经营性的运动训练、培训、各类体育休闲和娱乐服务以及体育所创造的无形资产和体育电视转播开发等。体育派生产业主要是指各类体育器材和一部分特殊的体育运动装备的生产、体育出版物、体育文物、一部分体育科学研究等等。体育相关产业主要是指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运动服装和一部分体育装备的生产等产业。这些产业与体育和体育运动密切相关,除体育运动以外还可以涉及有其他多种用途。

2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2.1 体育产业市场 我国体育产业市场化问题刚刚起步,发展过程中还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市场经营观念落后,没有把体育消费者真正视为“上帝”,并没有伴随着体制的变迁而实现从“生产观念”到“经营观念”的转变;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发育程度低。从目前情况来看,尽管各市场主体开始经营体育劳务、体育竞赛、实行体育技术和培训的有偿转让、发行体育等,但离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劳务市场、体育竞赛市场、体育技术市场与体育金融市场等各种完善的配套市场还相距甚远,市场主体没有完全到位,主体不明,产权不分,经营混乱的现象十分严重;体育产业市场多元化开发不够,体育产业包括体育器材、设备等的生产和销售,其中包括体育表演、设施建设、场馆的经营,特别是由体育本身提供多种劳动服务而带动国民经济其它部门产生附加值严重滞后。

2.2 体育产业结构 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现状是,优先发展的体育产业不明确,由于受短期利益的驱使,有些单位和体育产业的管理者就把一些体育设施改作它用或把主要精力和财力投向非本体产业,而影响了体育本体产业的发展。二是产业结构模式不合理。我国体育产业的模式土要有协会+俱乐部模式;公司+俱乐部模式和企业管理模式,实际运作还很不合理。在协会+俱乐部模式中,行政体制占上风。而适合中国的产业新体制还没成型,产业制度建没需进一步完善。三是相关体育产业的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的体育产业发展不协调,彼此的关联度也较低。

2.3 体育产业管理 1)品牌意识差,名牌产品少。2)营销手段单一。3)与世界上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体育竞赛表演业相比,我国竞赛表演业经营严重缺乏经营高水平体育竞赛表演业的专业意识和专业手段,没有形成自己的国际知名竞赛品牌。4)受计划体制的影响,我国场馆经营中的权、责、利不明确,经营混乱,管理机制不完善。

2.4 体育产业融资 体育产业投融资体系仍相对落后,主要表现为投资不足与融资困难,无法满足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日前我国体育拨款只占财政支出的0.43%。企业名气不大、资信级别不高,银行不愿放贷。社会上的闲散资金或民间流动资本鉴于体育产业的利润偏低而不愿注入资本,且现有的大型体育设施垄断经营而不又易进入。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不畅,造成目前体育产业整体发展面临资金投入不足,缺乏有效融资途径。

2.5 体育产业人才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人才一直遵循计划经济的模式培养,即按竞技、教练、教育、科技、管理和裁判等体育人才进行划分。另外,由于体育人才链的封闭性,其他领域的人才很难进人体育产业领域。所以体育产业从业者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严重缺少高素质综合性专业人才,尤其是懂经营、懂管理、懂法律、懂体育的复合型体育经济人才匮乏,成为制约我国体育产业长足发展的瓶颈。从专业结构米看,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生产、销售领域,体育管理和经营人才严重缺乏,没有形成一个体育产业人才群体,管理制度不健全,行业自律机制不完善。这些都是发展我国体育产业所面临的根本性问题。就体育产业发展而言,日前主要缺乏负责体育产业、体育市场规划、监管职能的行政干部;高素质的体育企业家和体育经纪人;体育营销人才和体育产品研发人才。

3 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策略

3.1 开发和培育体育产业市场机制

3.1.1 树立体育市场观念,转变政府职能,搞活经济体制体育赞助商、媒体、观众和服务对象托起子体育产业大厦,所以必须为他们提供规范化和专业化的体育服务和体育产品。发展体育产业,还要实行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通过简政放权,使体育事业的发展逐步走向市场化、社会化,使体育经营管理单位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

展的实体。各级政府要把体育产业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一规划,并在税收、金融等方面给子政策上的倾斜。

3.1.2 开拓多元化体育市场 利用明星运动员的影响力积极拓展体育市场,促进现代体育和经济的紧密结合,使体育成为重要的经济资源;利用体育的衍生产品拓展体育市场,像鲁能泰山俱乐部因推巾了服装、办公用品、干红葡萄酒和啤酒等系列酒产品、致使产品销售额已占到俱乐部全年总收入的1/3,并且市场前景良好;三是加大体育本身的投入以拓展体育市场。

3.1.3 探索消费途径,健全消费机制 推动体育经济增长,引人体育消费机制,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大对商业性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及社会体育竞赛市场的开发力度,注重竞赛表演市场经营主体和巾介机构经营机制的健全和完善;以提供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供应为重点,坚持常规体育健身娱乐消费项目与新兴体育健身娱乐项目并举的开发方针。二是兴办体育业,迅速增加的范围和数量,以增加就业人数,扩大体育的影响。三是体育产业进入资本市场,从证券市场募集资金。

3.1.4 三政策引导体育产业市场机制的形成 一是政府应鼓励和支持不同所有制的企事业单位投资兴办体育经营实体,力促体育市场主体多元化,夯实体育产业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二要形成较为完备的体育市场体系,把促进各类体育专业市场的发育和成长作为体育产业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完善体育用品市场,大力培育和发展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体育竞赛市场、体育人才市场、体育技术信息市场和体育无形资产交易市场,三要从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转化,加大产业开发进度和力度。加大对体育竞赛转播权、体育产品专利权、体育广告制作权、承办大型运动会的标志以及综合性的体育无形资产进行商业开发的力度,使体育产业在开发项目上实现本体化、多样化。四要搞好主业和副业的配套经营,增强活力和竞争力,实现体育市场管理的法制化,推进体育产业向社会经济行为方向发展。

3.2 建立和健全体育产业管理机制

3.2.1 明确管理职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政府要抓好体育市场的公共管理,提供公共服务,制定积极的体育产业政策法规,完善体育产业组织政策、体育产业结构政策和体育产业技术政策,鼓励社会和民间对体育产业的投资。通过体育市场的政府规制,维护体育市场正常经济秩序,依法监督体育市场和经营者的行为规范,切实保障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协调政府其他部门加强对体育产业的综合管理。

3.2.2 创造经营环境,规范体育市场主体 依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体育市场的主体必须以独立的产权为基础,以追求盈利最大化为日标,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通过利益激励机制调动企业从事体育产业生产服务经营活动。

3.2.3 加强体育产业的规划和法制化管理 各级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因地制宜,确定通用性体育产业发展重点,制定体育产业发展规划。要尽可能使发展体育产业的投资、信贷、就业、用地等列入城乡整体规划,使本地区的体育产业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其次要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体育产业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要通过立法,制定和完善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有关法规,使政府和企业行为规范化,促进体育产业有序发展。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社会办体育的新局面。

3.2.4 依靠社会力量建立完善的体育产业行业管理 建立和完善行业管理是体育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客观要求。要强化体育行业协会的实体化建设,淡化行业协会普遍存在的“官方”色彩,逐步将现有的行业协会由半官方向民间性、自律性行业组织过渡,使之真正成为依照章程产生并具有社团法人地位的行业管理机构。逐步发挥对体育产业规划、协调、服务和监管的职能作用,使行业协会在体育产业的发展中真正具有主导地位。

3.3 完善和拓宽体育产业融资机制

3.3.1 拓宽体育产业融资渠道 一是通过股票融资。通过改制一批体育中心上市融资;二是扶持一些优秀的俱乐部上市其或没立主动性的中国体育产业投资发展基金,吸引全国城乡居民投资,让民间资本进入体育市场。三是开发多形式的体育,并为体育业筹集资金。通过银行信贷融资,对一些急需发展的体育项目,或者一些需要资金场馆建设,借助国家优惠政策,通过银行信贷支持,解决实际困难。

3.3.2 建立体育产业的资本市场 以法律形式明确投资方的地位,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改革体育产业投资机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展体育产业,争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引导社会资金用于发展体育产业与经济实体。

3.3.3 完善体育产业融资管理 财政投融资的政策性特点决定了资金的管理制度必须采用集中化的计划管理方式,设置体育产业财政投融资机构,成立一个专门的财政投融资资金的管理办公室,赋予较大的自限,能够在贯彻产业扶持方针的同时,根据市场竞争原则有效运用资金,确保资金的保值增值,严格坚持科学性、安全性和高效性的统―。在资金的运行机制上,必须实现资金委托、资金管理、资金运用的三分离全有偿的体育产业财政投融资运行体系。实现投融资的三分离体制使资金的供、管、用之间责权利界限分明,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强化了监督机制。

3.4 构建和形成体育产业人才机制

3.4.1 高度重视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 我国体育产业目前尚处于起飞阶段,市场急需一大批精通参与各种类型的、大型国际比赛的各方面人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

第6篇:体育产业问题范文

关键词:体育产业;发展;问题;对策。

体育产业是当今全球经济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作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而使体育产品进入生产、交换、消费和服务的产业门类,每年为世界带来4000亿美元的收入。蕴藏的巨大商机,所带来的巨额利润,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个新兴产业的巨大魅力,它已成为21世纪最有活力和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之一。据业内人士估计,伴随申奥成功到2010年,大体育产业的产值至少可达到281.2亿元,占GDP的比重可望从1998年的0.2%增至0.3%,而从消费趋势看,人们用于体育健身消费的支出逐步增加,而居民消费每增加1%,可带动GDP增长 0.5%。

一、体育产业概述

1、体育产业的概念。目前国内外对体育产业的概念理解基本有三种观点,即鲍明晓、张岩等提出的体育事业说;韩丹、鲍明晓等认为的体育企业集合说;杨年松、丛湖平、陈少宇等提出的体育服务业说。另外,韩国、日本、美国等体育产业发达国家和我国的体育行政部门及体育产业经营者则认为体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的体育需求,各种形态的体育产品(包括实物形态与非实物形态产品)进入生产、流通、消费的部门。目前对各种观点的争论比较激烈,有相互质疑甚至否定的倾向。笔者认为对任何一种观点的评说,不应简单地判断它的正确与否,而需结合提出这种观点的作者界定时所处的时代(或视角)来分析,并且需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现实性与历史性相结合的思维方法,同时结合体育产业的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进行,才有利于理论的发展和成熟。

2、体育产业的分类。体育产业的分类是根据体育产业的性质和范围来定论的。范围不同,对产业的概念理解相应存在很大差距,划分体育产业的标准就不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体育产业的这种划分,都是一种静态的划分。任步攀等学者认为,从体育运动市场开发、走产业化发展道路这个视角,对体育产业可以进行动态量性划分: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辅助产业。这种划分是根据体育相关资源和体育产业结构内部规律进行的,为体育产业有重点、分先后、有步骤和合理利用体育资源等形成良性的发展模式,值得学者们探讨和借鉴。

二、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产业整体规模较小,在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在我国经济结构中,体育产业产值所占的比重甚微,约占GDP的0.5%。

2、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落后,商业化运作水平较低。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从事体育经济的院校,只是在个别院校开设了与体育经济相近的专业,远远满足不了体育市场对管理型人才的需求。

3、体育产品结构单一,市场多元化开发不够。体育产品包括体育用品、体育表演、体育设施以及相关精神文化智力方面的服务,其开发力度反映着一个国家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从国外知名企业看,阿迪达斯和耐克等世界体育产业巨头在拓展中国市场的同时,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市场营销。而中国经营体育产业的企业大多还处于来料加工状态,对体育有形资产比较重视,对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还不够。如各项赛事和活动的会徽、会标、冠名权及指定产品,各协会、俱乐部自身标志、队名价值等。

4、体育产业发展的法规体系不健全。健全和完善的体育产业法规体系是建立和完善有效体育产业管理体系的基础,我国长期以来,一直依赖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通过以计划、行政命令,并辅之以适当的经济处罚形式对体育产业进行管理,法律手段极其薄弱。我国体育产业法在某些重要领域还是空白,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高,传统的体育产业管理体系受到了严峻挑战。

三、对策

1、转换思想,确立体育经济观念。多年来我国在体育方面相对投入大,产出小,这不符合经济规律,是因为没有很好地把体育和经济市场挂钩,是观念落后。因此,应加强体育经济的宣传力度,制定相关政策,采取具体措施时,使体育和国际接轨,把我国体育经济搞上去。

2、发展竞技体育主体产业、带动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我国要想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就必须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重点发展竞技体育主体产业,以此带动体育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如比赛票房、俱乐部经营、运动器材与体育商品销售体育中介、广告、电视传播与频道租用,个人从业以及无形资产(品牌、标识等)交易产业;间接的有来自旅游、交通、传媒出版业、物业、运动医疗业和法律咨询业乃至拍卖业等体育相关产业。使我国体育产业能够成熟地走向市场,通过成功的商业运作,使它焕发出惊人的活力,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

3、大力培养体育市场的人力资源。在人才培育方面要从开源与节流二个方面入手,进行培养机制的创新。(1)开源:要积极引进吸收各种体育人才,特别是有体育经营能力的市场开发与管理人才。(2)节流:对现有体育人才要加强开发与利用并进行培训,创造各种深造的机会,使得其知识快速更新,技能不断增长,予以广阔的愿景,以减少人才的流失。

4、加快制定规范体育产业市场化方面的政策法规,构建体育产业市场化的道德体系。针对体育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无序状态,我们可以从法律和道德两方面着手。(1)健全体育法规。目前我国只有一部作为体育领域内基本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但还不够具体,操作性不强,缺乏相应配套的体育法规、条例。面对现在体育市场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不能很好的解决。如有的人为了赢得比赛,隐瞒运动员年龄中,职业选手参加业余比赛,弄虚作假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新出现的问题都需要法律法规来加以规范,以达到维护体育市场秩序的目的。具体措施如下:制定体育市场的管理法规,要中央与地方相结合、国家体育总局与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携手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扭转过去体育市场法规相对滞后的问题,逐步建立健全体育市场法规体系。二是体育市场管理法规的调整范围要面向全社会。市场经济的管理有两大特点:通过立法行使体育行政部门对全社会体育经营活动和体育市场的管理权。三是制定体育市场管理法规要防止市场垄断和歧视性政策条款,保证体育经营主体的公平竞争和合法权益,使体育经营主体都能享受国民待遇。(2)加强体育道德建设。在体育道德规范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必须紧密结合体育运动,尤其是经济体育的特点,把道德要求与体育运动和竞赛的技术性规则具体地结合起来,切忌生搬硬套,把一般的道德原则要求简单地移植到体育道德之中。

5、、要加大财政政策支持的力度,促进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对体育产业经济的投入是有限的,因此在财政投入上应重在调整投入结构和投入方式,重点促进公共体育场馆建设和维护、大众体育健身场地器材配备和居民体质监测等,并适当增加用于扶持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性专项投入。

6、要加大税收政策和融资政策支持的力度。(1)税收是管理和调节国民经济活动、实现社会资金合理流动的重要手段,不同的税率对国民经济相关部门发展具有引导和扶持作用。(2)要加大投融资政策支持的力度。投融资政策是确保体育产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建立和健全体育产业经济的投融资政策对于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7、注重民族特色体育产业的开发,走有中国自己的体育产业发展之路。学习和借鉴是为了更好的走好自己的路,最民族的也是最国际化的。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必须充分挖掘民族体育的内在价值,关注消费对象的文化价值取向,关注消费群体的变迁,使我们的体育产业为绝大多数服务,为绝大多数人所认可和接受。

发展体育产业是新时期体育战线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要积极行动起来,深化体育改革,开展试点,积累经验,有组织、有步骤地推进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建英,牛彤.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体育产业发展[J].生产力研究, 1997, (06);

[2] 孔丽涵,杨少雄. 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0, (S1);

[3] 高朝霞. 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2, (04);

第7篇:体育产业问题范文

关键词:学校 体育产业化 经济 问题 研究

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实践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体育的资源投入也随之增加。同时,体育产业化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是更好的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全面繁荣发展的力量之一。

一、什么是体育产业化

体育产业化就是体育发展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在符合体育运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充分的发挥体育的经济功能,建立体育市场运行机制,培育和开发体育市场,使得体育在市场经济症不再依赖国家,依附与其他事业的福利型公益事业,而是同其他产业一样,在遵循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之上,按照市场经济机制运行,更好的实现体育事业的良性循环发展。也就是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对体育领域内的人力、财力、物力、技术等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以提高体育产业的整体素质。

二、我国学校体育产业化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规模较小,产值不高

由于我国体育产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发展规模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且没有发展成为一个比较完善成熟的产业经济部门。因此,从总体发展情况来看,虽然处于告诉发展阶段,但由于有的学校不能及时的多场地或是场馆,进行修建,制定出的价格也不符合人们的实际消费水平,导致规模较小,产值也不高。

(二)涉及面较窄,产业关联度较低

体育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一项影响深远的社会活动。在国外,学校体育产业往往吸引非常多的行业或是部门参加,甚至是涉及到场馆建设、电视广告、交通通讯等一系列事项综合运行。但对于我国的学校体育产业化来说,往往处于单一运行的状态,只是对体育场地或项目进行简单的经营,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度非常小,导致体育资源往往有很大一部分处于浪费状态。

(三)从业人员较少

从总体上来说,体育产业应是一项参与人员非常多的经济活动。但我国的学校体育产业化发展中,学校拥有的职业运功员、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员或是与体育产业有关的人员却少之又少。综合作用的结果便是导致学校体育产业化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四)国际发展趋势不显著

虽然我国的体育事业在总体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比如在不同的体育比赛项目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更是在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时候,金牌总量排名第一,逐渐的与国际实现了完美接轨,但是我国的学校体育产业化经济却远远的落后于国际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缺少相关的发展规划,只是简单的从中获取经济效益。

三、更好发展学校体育产业化经济的策略

(一)选择出适合发展的经营项目,逐步扩大发展规模

学校体育产业化经营最主要的便是在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使其运行不能与正常的教学发生冲突。因此,学校在进行学校体育产业化经营项目的选择时,一定要在充分的保证学校的日常教学的情况下,根据学校拥有的体育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研讨和规划。同时还要注意,不要只是单纯的用经济效益的高低去衡量和评价体育经营项目。在根据学生或是居民实际的消费水平制定出合理的价格,尽量满足各个消费层次的不同需求。同时还要注意对校内和校外的人群制定不同的价格,提高服务质量。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扩大发展规模。

(二)扩大宣传力度,提高产业关联度

对学校的体育产业化进行宣传,不仅能够改善人们的体育消费观念,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前来消费,还能充分的利用自己的知名度,树立自身的发展品牌和良好形象,进而吸引更多的赞助或是合作伙伴,提高学校体育产业化经营项目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的同时,也更好的促进了学校体育产业化经济全面发展。

(三)大力发展从业人员,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随之市场经济的发展,学校体育产业化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不管是学校的体育产业实施的区域化的经营模式,社会化服务的经营模式,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又或是企业化的经营模式,都需要拥有先进管理经验的人才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因此,需要国家或是学校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才人,可以对学校周围地区的居民体育爱好或是运动项目的需求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通过体育训练、培训或是比赛活动等方式,按照产业运作的要求进行管理和操作,以更好的促进学校体育产业化经济健康发展。

(四)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国际接轨

由于学校自身所拥有人才、信息、物质以及消费等优势,特别是高校。许多学校在培训、教研、裁判等方面都具有专业的人才,还拥有先进、完备的图书、或是音频等信息资料,或是完善的体育场馆、设备、器材以及优美的环境等丰富的物质资源等等。对此学校完全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些自身在人才和设施等方面的优势,面向社会进行有偿服务,进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特别是可以通过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掌握先进的理论知识,引进体育项目中的新技术、新设备等,实现与国际社会接轨。

四、结语

总之,国家特别是学校应对体育产业化经济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总结、研究,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有效的发展策略,进一步促进学校体育产业化经济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冠军.浅谈学校体育产业化经济的发展.[J].中国集体经济,2010,(25),337-339

[2]梁进.体育产业化进程中的制度创新理论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2),45-47

第8篇:体育产业问题范文

一、我国城市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体育产业的发展不够平衡

因为我国当前所实行的经济发展政策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差异,而中国的城市体育产业发展亦是如此。东部地区城市与中、西部地区城市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数量、经济效益等均存在显著差别,总的来说是东部优于中、西部,经济发达地区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我国的城市体育产业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和部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城市。

(二)城市体育产业总体规模偏小

尽管近年来我国城市体育产业取得长足的发展,体育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额超过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速度。但是,我国城市体育产业的总体规模依然偏小,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相比差距很大。

(三)城市体育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因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带动作用,我国体育产业也得到了发展,但呈现出以体育服务业为中心,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销售业合力支撑的体育产业结构特点,而体育健身休闲、体育中介活动等比例极低,因而影响到了城市体育产业的总体发展。

二、发展我国城市体育产业的对策

(一)注重立法机制建设

因为城市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在这一十分活跃的市场化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和谐因素。比如,体育产品侵权及体育服务欺榨等负面现象,均对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的良性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有鉴于此,应当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让体育产业在区域建设之中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比如,体育无形资产就需要加以依法规范、开发与保护。目前,我国在城市体育赛事的承办权、冠名权、广告经营权及特许经营权、明星形象权等各类无形资产经营上进行了不懈地探索与尝试,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尽管我国在城市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中具有了一定的经验,然而,就全国总体形势来说,体育无形资产运作的动作不够规范,无形资产开发尚处在初加工阶段上。所以,必须加快健全完善体育无形资产方面的法律与法规,才能更好地发挥出体育无形资产的巨大价值。

(二)不断加大对体育产业的帮扶力度

鉴于我国城市体育产业的总体规模偏小,且发展不够平衡,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出现了行业垄断以及项目垄断。其表现形式是大量优质体育资源主要集中以政府主管部门和部分大型国有企业的手中,因而资源的利用率十分低下。例如,要举办好一个体育赛事,就需要协调众多的政府职能部门,直接造成了举办赛事的成本居高不高。可见,要想更好地发展城市体育产业,应当不断加大帮扶力度,积极帮助体育产业打破行业垄断以及项目垄断,鼓励更加多的民间中介组织积极参与其中。

(三)积极发展体育健身娱乐业

体育消费是体育健身娱乐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广大市民的意识、行为和消费水平等将直接影响到体育产业之发展。所以,一定要深刻把握当前的市场脉络,大力挖掘发展潜力,运用合适的价格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之需求,从而开发出具有更多特色、更多项目和更多形式的体育健身娱乐市场。

(四)积极培育体育中介组织

为了培育体育中介组织,应当着力抓好经纪人队伍的建设,培养出一大批不仅懂经济,而且又精通体育,能够活跃在体育产业之中的专业体育经纪人。要充分研究体育市场的需求与广大群众的体育消费心理,切实整合目前现有的体育资源,进行种类繁多的活动,从而将有休闲的市民吸引到各类健身、娱乐等体育活动之中。积极鼓励各所城市建设体育健身场所,大力鼓励各家单位、各所学校的体育设施能够免费对外开放,并给城市中的各类公园广场增加体育健身功能,从而在最大限度上充分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要坚持不断拓展各项体育项目,满足不同时期以及不同消费者群体的差异化需要。要分别面向不同的群体和不同的需要,分别开设各种适合和不同需要的体育培训班,从而提升广大群众的健身技能。要高度重视提升城市中各项体育竞赛的商业化、市场化程度,积极鼓励有远见的企业来承办各种不同类型的体育赛事,或者运用冠名、特许及专营等形式来赞助体育赛事,从而为企业提供更好地树立与宣传自身形象的新途径,进而带动传媒业、广告业及商业赞助等多个行业的新发展。

第9篇:体育产业问题范文

[关键词] 体育产业 现状 问题 机遇

体育被视为产业的历史,至今不到一百年,但其发展的速度令人吃惊。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1997年党的十五次代表大会的召开使得中国体育产业步入起飞阶段。这一阶段的体育产业,从体育部门全面走向社会,发展体育产业的工作开始从较多注重经营创收的微观层面逐步上升到与转换体制和转变机制相结合的宏观层面;指导思想从“多种经营,以副养体”转向“以体为主,全面发展”;重点也从经营创收转向推动体育事业向社会化、产业化方向。这一时期大力开拓体育市场,引导体育消费,努力挖掘体育自身的商业价值和经济功能,参与体育经营的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数量迅速增加,个体、私营、外资和中外合资企业成为产业扩张的重要力量。这些体育企业涉足于体育产业的各个领域,从体育物质产品和劳务产品的生产到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但由于我国体育产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向市场经济过渡而来,一些体育企业的经营开发无章可循,无成熟经验可参照,故在体育产业经营的全过程及多方位上必然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同时,随着国外众多体育企业的加盟,使参与产业竞争的国内企业意识到,如果不清楚认识到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不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运作方式去经营就无法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在我国体育事业产业化、市场化趋势下,对许多企业而言又将会是一系列的机遇,因此,从多领域去开辟中国体育产业市场,将会使我国体育产业成为21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

一、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

1978年后,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经过近30年的探索,中国的体育产业有了较大发展,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预计到2010年体育产业的总产值将占到GDP的0.3%.但由于受多方面条件的限制,目前体育产业发展仍然不完善。

1.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市场体系

体育市场的规模决定了体育产业的规模,判断一个国家体育产业的发展程度,最重要的指标就是体育市场体系是否健全以及各类市场发育的水平。我国现阶段的体育市场主要包括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健身娱乐市场、体育经纪市场、体育用品市场、体育媒体市场、体育市场、体育旅游市场及体育保险市场,其中竞赛表演市场、健身娱乐市场、体育市场为核心市场,体育经纪市场、体育媒体市场为中介产业,体育用品市场、体育旅游市场和体育保险市场为市场。我国体育产业刚刚起步,体育市场的发育程度还不成熟,上述8种市场所处的阶段各不相同,发展速度也差异很大,但体育产业的市场体系正逐步形成。

2.竞赛表演市场为中国体育产业的迈进创造了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的训练与竞赛体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足球的职业化为突破口,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拳击等运动项目也相继走上职业化的发展道路。这些项目所采用的主客场竞赛制、擂台赛制和俱乐部的管理制度大大推动了竞赛表演市场的发展。目前,一些项目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体育赞助、观众和球迷群体,竞赛表演市场日趋扩大和升温。除上述联赛外,其它各种商业比赛和表演也十分活跃,如CCTV乒乓球擂台赛等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以竞赛表演市场为依托的球员转会市场和各类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也开始活跃。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当属体育赞助的增长,体育赞助也正逐渐成为各类俱乐部赖以生存的主要经济来源。竞赛表演市场―体育产业重要的核心,它的日趋扩大为我国体育产业的进一步迈向成熟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能极大活跃其它体育产业市场。

3.健身娱乐市场为体育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提供良好的基础

体育健身娱乐市场是体育市场的主体之一。我国的健身娱乐市场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90年代中后期迅速成长,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多种所有制投资主体并存、高中低档体育服务产品并重的市场格局。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发展,目前在繁荣经济、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1999年和2000年均被列为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扩大内需的新兴产业。《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育产业发展纲要》的颁布使得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在我国迅速发展。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如火如荼促使我国已形成各种体育服务产品共同竞争的市场格局。体育健身娱乐市场是体育产业的核心市场,其规模的大小与发展速度直接影响体育产业的持续发展。我国目前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日益繁荣对体育产业的加速发展、扩大内需与增加就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相对成熟的体育用品市场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体育用品市场是我国体育市场发展最早的体育物质产品市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已经存在。改革开放以前,体育用品业不仅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品规格单一,而且消费的主体是政府的体育行政部门、机关、企业学校等各类法人,广大人民群众个人的体育用品消费所占的比重较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成为中国体育用品业发展的新契机,运动服装、鞋帽及器械已成为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生活的新时尚。从1993年至今举办的历届中国体育用品博览会的成交金额不断增大,显示出中国体育用品业相对成熟与持续发展的局面。

5.体育市场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体育业作为体育产业中一支新生的力量,愈来愈显示出它强大的社会集资功能。此项产业的发展极大程度地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推动了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在我国,体育曾长期被列入“”,是“资本主义特色”、“的变种”。因此,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体育一直无人问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得“体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一种特殊商品”,“体育业是一种特殊的行业,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等观念被全社会所接受。目前我国有30个省、市、自治区设立了体育的管理机构。实践证明,发行体育不仅能极大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宣传体育,增强全民的健身意识,有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而且,体育的发行能在短期内筹集体育发展资金,减轻财政负担,开辟新的就业渠道,拓展体育产业的发展空间。

6.体育中介市场在体育产业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外来体育观念、意识形态对我国体育市场的冲击,结合中国足球、篮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的职业化,使得中国体育向社会化、产业化发展的方向被确定。体育的社会化与产业化必须依赖多种外界积极因素的支持,体育经纪人便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体育经纪人是体育产业化的必然结果,其在体育产业化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由于我国中介业发展的规模与水平都不足以满足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要求,因此,国外的体育经纪公司纷纷抢占中国体育中介市场。面对强大的市场诱惑,中国体育经纪业也加快了前进的步伐。目前,我国的体育经纪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正规的中介公司数量少、规模小,而且经营业务单一,整个行业尚处于散兵游勇状态,存在着不少违背市场规律的现象。随着《体育经纪人管理办法》的出台以及体育经纪人培训和资格认证工作在全国的开展,我国体育中介业和体育经纪人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将为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体育产业是随着我国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体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群众体育产业与竞技体育产业发展不协调

由于体制的原因,长期以来政府一直是体育投资的主体,集中分配资源,满足社会成员的体育需要.但由于政府官员所要追求的地位、权力、名誉等与其“政绩”密切相关,因此,为了自己的“政绩”,政府官员往往会对显现的、具有社会轰动效应的体育投资领域和项目特别“青睐”,竞技体育恰好具备这样的性质,因此,竞技体育较容易获得政府的投资,而群众体育投资的社会效益在短期内很难显现出来,因此它从政府财政获得的资源就十分有限,企业追求的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也决定了企业更多地将资金投向竞技体育产业,从而抑制了群众体育产业发展,使群众体育产业与竞技体育产业发展不协调。

2.地区间体育产业结构不平衡,过剩与短缺并存

由于受经济、社会、资源等因素的制约,我国社会呈现二元结构,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十分明显。体育产业作为各地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也表现出明显的二元结构,在东部,尤其是沿海、沿江的大中城市,体育产业成为社会投资的热点,发展十分迅速;而在西部,体育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如体育业,1999年国务院批准发行40亿,根据市场管理水平和市场容量预测,广东的额度为89760万元,占发行总额度的22.44%,比三北地区另加西南地区四个大区18个省市预分的发行额度总数还要多,出现了畸形发展的状况。东部和西部的过剩和短缺状态,使体育产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3.体育本体产业发展缓慢,部分相关产业发展滞后

体育产业的发展应该以本体产业的发展作为重点,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但目前我国体育本体产业发展没有形成支柱性优势,市场运作也不够规范,特别是竞赛表演业,政企不分的现象十分严重,政府介入俱乐部运作,导致企业的资本回报率极低,挫伤了企业的投资热情,体育相关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也很不平衡,其中体育用品业在国际市场上有相对优势,发展较为成熟,体育中介业却近乎缺位,即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中尚不存在一个有规模、能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的体育经纪业,中介产业缺位会造成本体产业的发展活力不足,影响体育业结构的升级。然而由于现在用行政的方式去管理商业的经纪人,单项协会的管辖范围过大等一些因素,使得一些主流的经纪公司以及想为体育产业做些贡献的经纪人的施展空间被限制了,体育中介业缺位的现状很难满足未来的需求。

4.体育产业项目重复投资现象严重,缺乏整体规划布局

近年来,人们经济收入增加,对健身、娱乐、休闲的需求越来越大,导致部分项目在投资、引进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如高尔夫球、保龄球、台球、钓鱼等重复建设、重复投资,恶性竞争,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广东省各地的高尔夫球场已立项48个,现已建成27个,深圳仅保龄球场就已有34家,500多个球道,北京市仅保龄球球道就已达2000道。在这些项目投资过程中,投资者缺乏必要的市场调研与市场预测,过高地估计了中国体育产业市场发展的需求,企业过分追求短期超额利润,导致部分企业服务质量差,社会效益不明显,经营业绩不佳。

5.体育产业政策、法规、制度不完善,缺乏调控机制

目前体育市场管理缺乏高层次立法,国务院的行政法规甚至法规性文件还不多,我国体育产业某些方面缺乏长期、稳定的政策扶持而使发展受到影响,经济行为不规范,缺乏统一管理,管理权限的交叉、界定不明,甚至出现无人管理等。

6.体育资源利用不充分

我国现阶段体育资产存量份额所占比例很高。但普遍的问题是已经形成的体育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着闲置、低效利用进而引起流失的现象。这一问题在国有体育场馆使用中比较突出,如分别占场馆总数66.9%和15.98%的教育系统和企事业系统的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力度不够,利用率低。此外,体育市场法律不健全,政策滞后,体育产业的统计指标体系不健全,体育产业品牌意识缺乏,没有有效的营销手段,体育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也制约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三、体育产业发展中带来的机遇

我国体育产业在发展进程中,尽管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但是,体育产业作为朝阳产业的本质属性,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带动大众消费结构变化的必然趋势,以及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尤其是调整产业结构、拉动内需、扩大就业的实际需要,都将为体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

1.需求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

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社会积累了相当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也在整体上开始步入小康社会。至21世纪中叶,中国社会将实现由第二步发展战略向第三战略的转变,即由小康向中等发达国家过渡。按照经济学理论,这一阶段正是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总的趋势是人们对物质消费品需求的增势将会减弱,而对服务消费品,尤其是与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提高直接相关的服务消费品的需求将会迅速上升。体育产业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产业,体育消费是能给人们带来健康、欢愉和享受的消费。由于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和对生活质量提高的需求是无限制的,因此,人们对体育的消费需求也是无限制的。所以从理论上讲,只要体育需求是无限制的消费需求,那么,体育产业就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

2.体育市场的建立和完善机制带来的机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体育市场也应运而生。因此使体育市场运作的必要条件包括组织管理体系、竞赛体系、监督体系、激励机制,以及奖励制度、经纪人制度、球员转会制度等具体管理制度及运营机制逐步完善,促进我国体育俱乐部公司化运作, 使体育俱乐部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实体。同时出售电视转播权,获取广告赞助和开发无形资产,利用项目特色开发经营,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形成了专业化的经营管理队伍。传统的行政管理正逐步过渡到经营管理,体育管理人员队伍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对管理者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俱乐部经营管理人才、体育经纪人、项目推广商等专业人员在推动体育市场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产业结构高速升级带来的机遇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全面转型期,即由不发达状态向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方向转变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第一产业逐步萎缩,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尽管还会在一定时期内有较快的增长态势,但根据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的数据,以买者价值计算,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服务业所占的比重1992年已达到38%,第一产业和第二业的比重分别是27%和34%,按照经济学理论,人均GDP在1000美元的国家,该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应在50%左右,而目前我国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即使考虑到不漏部分的存在也不会超过40%。由此,也就决定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点是通过市场化路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发展的基本脉络看,在发展初期为第二产业直接服务的金融、保险和交通运输等行业会有一个快速发展。但是随后,这些行业的发展速度会带动其他第三产业持续和快速发展。体育产业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正在或已经成为第三产业中支柱行业的事实,也说明了这一点。

4.城市社区化和农村城市化带来的机遇

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需要城市化生产的市场聚集效应和产业规模效益。目前中国社会已开始步入小康社会,按照经济学界对小康社会做的界定,小康社会城市化到40%以上,而我国当前实际情况与这一标准尚有较大差距。这一差距使我们有理由相信,政府在“十一五”期间将会采取适度扩大大城市规模和积极发展中小城市等多种手段来提高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同时,与农村城市化趋势相伴随的将是城市社区化程度越来越高。从发展体育产业的角度看,城市社区化和农村城市化都将为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

四、小结

我国体育产业是一个年轻的产业,与一些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发展相比,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但纵观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历程,有喜有忧,喜忧参半,但坚信只要我国个、企业、各级政府共同努力,多管齐下,正面看待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逐步解决问题,同时抓住相应的发展机遇,我国的体育产业将会有一个光明的前景,将会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亚清: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现状及调整对策[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6(2):121

[2]赵芳:我国体育产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J].体育科技,2003,2 (24):2~4

[3]张枝梅: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7,9(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