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学检验师范文

医学检验师精选(九篇)

医学检验师

第1篇:医学检验师范文

为了加强临床科室与检验医学科的沟通,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检验医学科将美国病理学会实验室认可体系(collegeofAmericanpathologists-laboratoryaccreditationprogram,CAP-LAP)员工培训程序、培训内容、评估时间、评估内容、评估方法、培训档案管理及培训过程监控指标等方面的质量标准及其在科室通过CAP认可过程中建立的员工培训与评估模式的成功实践经验运用到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中,通过对教学管理人员及带教老师岗位职责的界定、《轮转培训手册》的编写、入科培训、入组培训、出科考试、反馈及改进机制和培训档案管理等具体环节,逐步建立起一套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模式。基于CAP-LAP员工培训质量标准建立的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模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到所有完成轮转培训临床住院医师的高度认可,荣获2008-200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住院医师轮转培训质量综合评价第一名。

【关键词】

CAP-LAP;培训;质量标准;临床医师;检验医学科

实验室员工培训是一个相当抽象的概念,模糊的质量标准容易造成培训程序缺乏系统性、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评估时机缺乏严密性、评估内容缺乏依据、评估方法缺乏科学性、培训档案管理缺乏条理性及培训过程缺乏监控指标等一系列问题。美国病理学会实验室认可体系(collegeofAmeri-canpathologists-laboratoryaccreditationprogram,CAP-LAP)的质量标准则对实验室的员工培训程序、培训内容、评估时机、评估内容、评估方法、培训档案管理及培训质量监控指标等方面的要求进行了具体而详细的描述[1]。2003年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检验医学科遵循CAP-LAP的要求,逐步建立起一种“谁负责谁编写,谁编写谁培训,谁培训谁评估,培训评估有记录,所有记录要归档,培训质量要监控”的员工培训与评估模式[2]。这套模式历经CAP三个检查团的严格检查均获得较高评价。临床医师到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可达到两个目的,一个是掌握与检验医学科相关的专业知识,提高临床医师完成岗位职责的能力;另一个是了解检验医学科全程质量管理体系,增加临床与检验的信任度。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检验医学科是临床住院医师轮转培训的科室之一,而我国尚未制订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轮转培训的相关制度。基于上述原因,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检验医学科吕元主任多次向医院呼吁进行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的探索。2008年起,在医院教育处的大力支持下,检验医学科开创性地将CAP-LAP员工培训的质量标准和科室通过CAP认可过程中建立员工培训与评估模式的成功实践经验运用到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模式的实践中。

1CAP-LAP员工培训质量标准

1.1培训程序必须先培训后评估;评估不合格必须进行再培训和再评估。

1.2培训内容实验室必须针对每位员工完成其岗位职责的能力进行培训。《员工岗位能力培训手册》必须详细而准确地描述每个岗位不同的培训要求,必须包括检测结果的判断和解释等技能。《员工岗位能力培训记录表》必须包括培训人及被培训人签名、培训项目和有效期。

1.3评估时间①新定岗人员(半年一次);②定岗一年以上在职人员(每年至少一次);③启用新的操作项目、新方法及新仪器时;④工作轮调前一个月内。

1.4评估内容必须针对已培训内容进行评估。

1.5评估方法①直接观察常规操作,包括标本准备、标本处理和测试等环节;②监测化验结果的报告和记录;③审核检测中间结果或工作表、室内质控记录、室间质控结果与分析和定期检修记录;④直接观察仪器保养和功能检查的操作;⑤通过已知结果的标本和CAP室间质量评估及室内盲样标本检测来评估操作能力;⑥评估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员工岗位能力评估记录表》必须使审核人员能够明确什么技能已被评估和如何评估。

1.6培训档案管理《员工岗位能力培训记录表》存入组室培训档案。《员工岗位能力培训汇总表》和《员工岗位能力评估记录表》存入《员工档案》。

1.7培训质量监控指标实验室质量改进计划必须包括合适的质量监控指标以保证质量的持续性改进。可选择培训与评估等记录为培训过程的监控指标。可选择CAP员工室间质量评估标本检测结果反馈表为培训结果的监控指标。

2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模式

目前,我国尚未制订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轮转培训的相关制度。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借鉴CAP-LAP质量标准和科室通过CAP认可的成功实践经验建立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模式,并根据培训过程的反馈意见持续完善。

2.1入科前准备

2.1.1建立培训团队1)教学管理人员由检验医学科主任及教学主管和教育处继续教育办公室管理人员组成。具体负责:①确定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的住院医师数量、批次和时间(与放射医学科相同);②制订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的住院医师的轮转进度;③督促带教老师编写《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手册》,经科主任审核后由教学主管汇编成册;④监控并记录各培训与评估的环节;⑤实施反馈及改进机制;⑥管理培训档案;⑦严格执行检验医学科和教育处双重管理的考勤制度。2)带教老师由检验医学科主任、主管、组长和检验医师组成,具体负责:①针对临床住院医师岗位需求制订培训内容;②培训并评估相关的培训环节;③根据临床住院医师的反馈意见及时改进培训质量。

2.1.2编写《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手册》制订培训内容的依据是临床住院医师岗位职责中与检验医学科相关的部分,主要包括:①网上查阅《标本采集和运输手册》;②指导患者、护士和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正确的标本采集和运输工作;③网上选择和组合检验项目;④正确解读检验数据;⑤合理使用检验报告;⑥掌握与检验医学科交流的方式。手册由轮转进度表、入科培训、入组培训、自评表与评估表等四部分组成。每批更新一次。

2.2入科培训由科主任和各职组室的主管主讲。科室领导介绍科室的概况、通过CAP的过程和规章制度并参观科室。医疗副主任讲解检验科的全程(尤其是分析前)质量控制与临床的关系。医疗主管(检验医师)讲解临床医生在检验科的学习要点。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informationsystem,LIS)主管讲解检验流程与LIS管理。文本主管讲解文本管理制度。安全主管讲解对实验室安全的认识。教学主管讲解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培训模式及注意事项。《入科培训记录表》由教学主管负责记录,每位授课老师和轮转住院医师签名后交科主任审核。

2.3入组培训由各临床组室的组长和检验医师主讲。

2.3.1标本接收室及抽血组1)理论讲解,包括CAP-LAP对检验科分析前质量控制与临床关系的要求,探讨临床医师、护士、患者及家属、标本运输工作人员和检验科在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作用。2)现场介绍,包括门诊抽血组工作流程,标本接收和拒收工作流程,标本接收过程中容易忽略的问题。3)示范,包括整个抽血操作、标本接收和拒收流程。4)专题讨论:如何做好分析前质量保证的工作。

2.3.2生化组1)现场介绍,包括生化组工作流程,生化组检验项目、临床意义及正常范围,项目标本采集要求(包括注意标本送检时间、标本拒收范围),急诊项目要求和危重患者项目急诊检验及危急值报告项目,生化项目检测过程质量控制,生化检验项目的合理使用。2)轮转各组,包括LIS系统标本前处理小组、出凝血小组、自动生化分析小组、电泳和杂项小组。3)专题讨论:如何做好生化检测的临床沟通工作。

2.3.3免疫组1)现场介绍,包括免疫组工作流程,免疫室检测项目及相关临床意义,免疫检测项目及分析和应用免疫检测结果,免疫室检测项目的分类及开单要求(包括开单路径),免疫检测项目的特殊要求(包括患者准备、标本的采集、送检时间等),主要是激素、甲状腺、药物浓度等,免疫检测可能存在的干扰(包括患者自身问题和检测过程中的问题),免疫检测过程中的全程质量控制。2)专题讨论:如何做好免疫检测的临床沟通工作。

2.3.4PCR室1)现场介绍,包括PCR室工作流程(以HBV为例),HBV病毒载量与肝炎的预后、转归以及肝癌患病率之间的关系,介绍HBV检测的方法和各自的优点、局限性,乙肝病毒YMDD基因突变以及检测的意义,我国标准化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建立的意义和基本设置。2)专题讨论:PCR检测项目的临床意义和科研价值。

2.3.5门诊、急诊组入组培训1)现场介绍,包括门诊、急诊组工作流程,常规检测项目所使用的仪器、方法、操作、质量控制、检验目的和报告方法,门诊、急诊生化检验项目的正常值、临床意义、危急值、标本采集与运送的特殊要求和干扰因素等。2)专题讨论:门诊、急诊组等窗口单位与临床各科室的沟通方法。

2.3.6微生物组1)现场介绍,包括微生物实验室工作流程,怎样开出正确且有意义的培养单,各种微生物标本的采集、运送、储存的具体要求,各种临床上常见细菌的革兰染色形状,痰标本培养合格痰的判断标准,血培养流程,抗酸涂片及分枝杆菌培养标本采集、送检的要求,读懂微生物报告表达内容、药敏结果。2)依次轮转标本接种、痰标本鉴定、其他标本鉴定和药敏试验等岗位。3)专题讨论:微生物检测项目的临床沟通和科研价值。每组轮转培训结束时每位住院医师填写轮转体会,组长填写组室评语,由教学主管汇总后交科主任审核。

2.4出科考试带教老师依据实用性的原则针对培训内容出题并依据得分标准阅卷,阅卷后签名。评估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教学主管负责监考和试卷分析。教学主任审核评估结果。

2.5反馈及改进机制将培训内容和培训进度列为培训质量持续改进的监控指标,每批学员在出科考试时针对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的内容和进度也进行适时的不署名反馈调查。科主任定期主持召开检验医学科教学会议。教学主管汇总并汇报反馈意见。教学管理人员和带教老师根据反馈意见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完善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培训模式。

2.6培训档案管理《入科培训记录表》、组室评语和出科考试试卷由检验医学科教学主管汇总后交教育处继续教育办公室备案。出科考试结果由检验医学科主任录入每位受训医师的《临床住院医师华山医院轮转手册》(华山医院教育处编)。反馈表和改进措施在所有授课老师和科主任签名认可后,由检验医学科教学主管一式两份交检验医学科和教育处继续教育办公室备案。

3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模式的成效和体会

3.1培训成效检验医学科按照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模式培训了10批共100名临床住院医师。受训完毕的临床住院医师针对轮转培训的内容和进度提出了97条具有建设性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检验医学科召开相应的教学会议,认真对待每一条意见和建议,集体讨论合理的改进措施并付之实际行动,取得2008-200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住院医师轮转培训质量综合评价第一名的优秀成绩(图1)。

3.2实践体会

3.2.1《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手册》的重要性《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手册》针对提高临床住院医师完成岗位职责的能力编写,受训医师普遍反映实用性很强,可作为工具书长期使用。手册是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与评估的依据,丰富多彩的培训方式有利于临床住院医师消化培训内容,开卷考试的形式有利于临床住院医师归纳总结培训内容。

3.2.2反馈及改进机制的重要性实践证明不署名的反馈调查反映出临床住院医师的真实想法并能实时监控培训质量。检验医学科定期召开相应的教学会议,集体讨论每一条意见和建议合理的改进措施,有利于及时发现培训过程的问题、解决问题并保证培训质量持续改进。

3.2.3检验医学科与医院教育处共同管理的重要性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系统的轮转培训在国内缺乏先例,作为医院住院医师轮转培训的管理部门,医院教育处响应检验医学科主任的呼吁并给予具体行动的支持:①将检验医学科列入临床住院医师轮转培训的科室之一;②将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模式的建立作为医院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③医院教育处定期进行专项培训质量调查并及时与检验医学科交流和沟通。检验医学科吕元主任对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轮转培训方面的前瞻性和医院教育处的务实作风有力地推动了临床住院医师检验医学科系统的轮转培训模式健康发展。

第2篇:医学检验师范文

[关键词] 检验师;临床;实验室;桥梁

[中图分类号] R446-4[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2(a)-137-02

一个高质量的检验结果的产生,有实验室一半的功劳,也有临床医护人员的一半功劳;但是一旦出现问题,究其责任,更多的在于检验医师。随着医学科技和检验设备的更新与发展,检验医师工作已经不只是局限于检验样品本身,而应扩展到检验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整个过程,把有限的实验数据转变为高效的诊断信息,更多更直接地参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1 注重分析前实验误差

有资料统计,在1997年约有68.2%的检验误差发生在检验前期,而来自于检验中、检验后的误差率分别为13.3%和18.5%。到2007年,又有人对检验误差做了类似统计,结果显示检验前期误差发生率仍高达61.9%。所以,10年间,虽然医学科技不断发展,但检验误差发生率几乎没有改善。60%以上的检验误差在检验还没有开始前就发生了,这也更加说明了检验医师与临床医师之间有必要加强沟通。所谓分析前阶段是指从采集标本前的准备到实验室检测前的一系列处理过程,包括患者准备、真空管的选择、样本采集标记、样本的运送与交接、接到样本后的处理及保存等环节。虽然分析前的工作很重要,却没有引起医生、护士的重视。造成这些误差的主要因素包括采集标本不规范(包括用错抗凝管、护士直接从输液器抽血、标本张冠李戴等)、采集时间不对、标本收集后未及时送检,标本不合格等。尤其体现在细菌培养方面,标本的采集就更加不够规范。正确采集和处理标本是实验室检查获得正确结果的前提,由于标本采集主要由医护人员操作,但是临床医护人员对于微生物标本的采集要求和注意事项不甚了解,比如标本采集前患者应做些什么准备,采集标本应选择什么时机、什么部位,每天采样几次、采集多少以及采集部位如何消毒等一系列问题。其结果可能导致标本采集不合格,使致病菌检出率降低或即使分离出某种细菌,但该菌未必是致病菌。这样的结果非但不能提供病原信息,反而造成误导。所以检验医师有责任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这方面的宣传和指导,以引起全体人员对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重要性的足够重视。当临床医师需要做细菌培养加药敏时,检验医师要向临床医师咨询问清患者的情况,包括临床表现及用药情况等,然后告知医护人员让其指导患者或帮助患者如何正确留取标本,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检验医师应指导或协助医护人员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包括主动询问患者饮食习惯、用药等情况考虑对化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来对患者化验单做综合分析;同时对检验申请、患者识别、标本采集以及不能即时化验的标本如何保存等整个过程给予指导、培训、答疑和咨询。

2 制订检验项目组合应合理化

在日常工作中,部分医师为了自身利益或对检验项目组合不是充分了解而对患者采取拉网式检查,也已成为我国临床诊疗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如肝功或肾功的检查,一般几个关键指标便能反映问题,但有的医师往往选择“大生化”。这样不但给患者造成经济负担,也造成实验室资源浪费。因此,这就需要检验医师根据不同的检验仪器、设备、项目向临床科室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座谈,建立和临床医师联合查访机制,多与临床医师沟通协商。经常与临床交流沟通一方面可以根据实验项目的方法学研究及临床意义与临床医师共同制定有效、合理、经济的项目组合、指标“参考范围”、“危机报告值”等;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与临床医师的交流和沟通,能够了解临床医师对医学检验工作的建议与意见,积极开展临床医师带来的新实验新项目,这样更加有利于检验科工作的开展,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3 要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检验医师与临床医师的沟通越来越被重视。比如CK和CK-MB,在两者升高时,检验医师应该及时与临床沟通,说明此项目会受检验方法的影响造成假阳性;而患者严重创伤后其肌肉损伤也可能造成CK升高,所以判断创伤患者是否有心肌损伤应再结合CK-MB与CK比值,结合临床表现、体征及心电图等检查结果做综合诊断,同时建议动态监测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指标肌钙蛋白,以免漏诊或误诊。再比如做细菌培养及药敏,指导临床正确的标本采集方法,才能保证又快又准确的报告。而现在有的临床医师也越来越依赖药敏结果,尤其是对长期应用抗生素或住在ICU室的患者,我们的化验结果就会更加重要。通过临床医师与检验医师的及时沟通,选择相应的指标监测能使患者得到确诊和有效治疗,并且使诊断过程缩短。因此现在有的临床医师会主动与检验医师联系并商讨抗生素的用法。这也是检验医师是临床与实验室间的桥梁的体现。

由此可以看出,临床医师与检验医师沟通的重要性。近年来,检验仪器实现了半自动化、自动化、微机化。先近的实验技术与仪器不仅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还为临床不断提供许多新的实验指标。然而,如何从临床获得患者资料,病情变化以保证分析后的质量评估,并对临床的诊治工作提出我们的建议;如何将一些先进实验方法、原理、临床意义介绍给医护人员,使之能合理地选择试验、正确地分析试验结果用于诊断和治疗是检验医学的重要内容,这也正是检验医师以后需要加强的重要方面。检验医师已经不只是局限于对送到实验室的标本负责,而应从单纯提供实验数据向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转变,将自己的专业与临床相结合,做临床与实验室间坚实的桥梁。

[参考文献]

[1]丛玉隆.现代医学实验室管理与实践[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

[2]梁冰,李慧,吴振军.临床检验操作技术系列丛书:微生物学检验分册[M].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

[3]康格非,何萍.我国检验医学发展的道路及前景[J].临床检验杂志,1994,23(2):12-13.

[4]李燕平.加强检验医师队伍的培养 促进临床与检验的交流[D].第三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5.

第3篇:医学检验师范文

我国高等医学检验专业办学时间不长,作为一门年轻的医学教育体系,与相对成熟的临床医学教育体系相比,尚需逐渐规范和完善。目前全国每年约输送千名左右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毕业生到检验工作岗位,这批人使检验队伍的人员结构和素质得到很大改善,也给检验医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毕业生也暴露了一些问题:(1)从教育单位对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培养目标所设置的课程体系来看,由于缺乏足够的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虽能胜任常规的临床检验工作,但缺乏对临床疾病的诊断提出新项目和合理、优化组合项目的能力,也不能从实验室的角度参与临床病例讨论和提供临床咨询。对此,我校医学检验系从1995年增设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临床医学课程和内科3个月的实习期。从九五级毕业生在工作岗位的反馈信息看,在与临床沟通方面稍有改善。(2)从卫生部门用人方面看,迄今对医学检验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尚未设检验医师(或相应内涵的名称)的岗位,他们不能参加执业医师考试(但在检验科工作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则可参加)。医院人事部门仍把他们放在检验技师系列,故目前大多数医院中检验医师、技师、技士从事一样的工作,则以从事技术性工作为主。(3)尚缺乏学生毕业后进一步向检验医师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岗位规范化培训计划的组织与实施系统,即没有建立完善的继续教育制度,从而使这批人的自身发展受到限制。

对医学检验专业而言,在校教育阶段,大概只能培养出一个检验医师的毛坯,毕业后除研究生途径外,主要进行在职训练,故必须有一个毕业后规范化的检验医师的培养制度,否则不能执行医疗咨询的任务。一名合格的检验医师,不仅应该掌握医学检验专业的各种操作和基本技术,还应能分析化验结果,给临床医师的正确诊断提供咨询意见。这必须通过规范化的毕业后教育才能解决,且必须有一个较长时期从事实际工作的经历,毕业生才有可能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但从现阶段看,这一批检验高层次专业人才在工作岗位上,对学科发展、临床需求和自身价值上还没有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目前,虽然各医院检验科引进了许多高新技术和设备,人员结构也发生改变(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也增加了不少新开项目,但是检验学科在医学中的地位、人员素质与层次、工作目标与岗位责任、质量控制及实验室管理等方面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与本学科所赋予的内涵有距离。如何合理地使用这些高级人才,让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专长,是摆在我们医学检验系和医院检验科面前的问题。

二、现代医学发展对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的需求特点及改革思路

随着微电子学的快速发展,仪器学科广泛介入医学领域,给传统的临床学科在疾病检测和诊断上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分子生物学技术、自动化与信息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标记免疫分析技术和流式细胞技术等给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检验科将不断实现仪器的自动化、试剂的商品化、方法的标准化和管理的科学化,但检验的内涵却更加广泛和深奥。在这一发展趋势下,医学检验的过程更“傻瓜化”,而结果则更精确和及时,对医学检验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要求正在逐步从熟练的手工操作技能型向仪器智能化方向转变。医学检验教育任务的重点也应逐渐从培养技术操作型人才向综合素质型人才发展,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的业务规格应适应市场的需求,从专业型向复合型转变,注意其全面素质的提高。

这就要求在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应突出临床综合知识和对检验结果的分析,并加强选修课以拓宽专业知识。当然,医学检验队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尚需要多层次人才,如检验医师、技师和技士,这是我国国情决定的。由于全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医学服务要求也不一样,多层次是必然的。医学检验工作本身也需要多层次人才,且各个层次不能互相取代。我校为国内首批招收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院校之一,并分别在1986年和1990年获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博士授权点,先后被评为四川省、重庆市重点学科和重庆市卫生局首批医学领先专业,现为国内目前本专业规模最大、层次最齐全的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分布全国各地,成为检验学科骨干,其中培养的博士生和硕士生数量均居国内同专业第一(博士45名、硕士109名、本科生1054名、专科生758名),在该学科发展上,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故根据本学科自身特点和国内医学检验界的现状,结合我校医学检验系18年办学经验和社会需求,我们对下阶段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路是以检验科工作岗位职责为特点,重点培养以下层次的医学检验人才。

1.医学检验专业七年制。这个层次应培养学生成为基础扎实而宽广、实践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又是同时具有基本技能、临床技能、科学技能、技术技能和管理技能的高层次检验专业人才,即检验学科队伍中的右翼(clinicalpathologists)。只有这个层次的学生能够把专业知识与临床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具有能解释病因和疾病发展变化规律的能力;为临床提供科学的实验数据,对结果的准确性直接负责,并将实验数据转化为临床信息,为临床医师拟定治疗方案当好“参谋”;能随时把检验新技术、新信息传递给临床,并能根据临床需要开展新项目和对检验项目进行优化组合,在检验与临床之间起桥梁作用。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临床检验医师,同时具有该专业深层次的科研能力,是检验学科各亚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上,采取与临床医学专业前期趋同、后期分化或采取国外检验医师的培养模式,即学完医疗专业课程后,再强化医学检验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强化专业外语和实验室管理,进行检验学亚专业实习及毕业课题。医学检验专业七年制毕业生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MasterofMedicineM.M),在检验科工作岗位可参加执业医师考试。经教育部批准,我校2001年已开始招收医学检验专业七年制学生。

2.医学检验专业四年制。由于检验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故检验技师在常规检验工作中需要量较大。检验技师型培养方案定位于培养检验学科队伍中的左翼(methodologists,lab.scientists),他们负责方法学的更新、引进、评价、应用以及新项目的合理组合,以提高检验数据的质量,也可在医学研究中协助课题的完成,在医院检验科是一支技术骨干队伍。我们认为,在5年有限的时间内同时兼顾掌握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知识(含内科实习和检验学各亚专业实习)有一定局限,在培养七年制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和检验硕士、博士的前提下,培养四年制本科检验技师型,则两个层次可相辅相成。在四年制本科学生培养上可整合现有学科资源,弱化过于冗长的、过于纯理论的基础课;加强工程化课程的开设,对仪器分析、数理统计、计算机技术应用等课程应足够重视;突出检验专业课与临床及相关学科的联系,在专业课教学内容中应体现本专业最新发展动态。此层次的学生可望成为检验学亚专业的技术骨干力量,他们如要进一步提高,可继续攻读本专业硕士、博士或参加毕业后规范化的检验医师培养,以加强对亚专业的深入研究,提高实验管理与质控的能力及与临床科室沟通的能力。由于教育部规定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制为五年(比欧美国家多1年),故四年制本科的培养模式是否能走高职教育的途径,可作进一步的探讨。经批准我校已于2001年开始招收四年制高职本科学生。

第4篇:医学检验师范文

【关键词】高职;高专;医学检验;实验;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R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5-0127-01

在高职高专医学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素质教育和动手能力的锻炼是培养合格的医学检验毕业生的前提。随着医学检验仪器的不断更新,检验方法的不断发展,检验技术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医学检验实验课教学方式和方法也提出了挑战[1]。

本文对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1 医学检验实验课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医学检验专业实验课教学的重要性。

医学检验是现代化的检验方法与医学其它学科相交叉结合而形成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医学检验实验的目的是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真实的方法和数据,起到辅助临床工作的目的。因此医学检验实验课在教学中应占有重要的地位,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实验课教学,才能在提高学生实验技巧和操作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思考能力[2]。

1.2 存在的问题

1.2.1 实验室师资力量薄弱,硬件水平落后。

近年来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引进了大量的仪器设备,提升了实验室的硬件水平,但与之相对应的是学校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实验室授课教师人数缺乏,没有形成合理的师资队伍,仪器设备的更新速度也无法与医院实际工作接轨[3]。另外,授课教师的整体教学观念和思维有待于更新。具体表现在,学校对实验课的重视不够,实验课教学老师多为年轻教师,经验缺乏,而经验丰富的教师主要负责理论课的授课[4]。因此有的教师认为实验课仅为医学检验学理论教学的简单辅助工具,没有认识到实验课在加深理论知识,拓展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重要性。

1.2.2 实验课教学安排不合理。

实验课课时安排较少,实验课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是制约实验室教学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有的教师在实验课授课时首先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仅留少部分时间给学生自行操作,学生缺乏足够的动手操作时间,得不到足够的实验室锻炼。以往的实验课一般是教师准备好培养皿,配置好试剂,准备好本次试验用到的试管,学生上课只需要按照老师在黑板上写出的实验步骤,利用现有的仪器和试剂,按部就班的完成试验操作即可,没有从实验的原理、实验设计等方面深入的了解到每次实验的目的。这样培养出的学生缺乏独创力和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严重的脱离了新时代条件下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要求,同时也削减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和积极性。

1.2.3实验课教材陈旧。

实验课使用的教材,一般为多年前编写。实验教材中的一些用语、操作方法过时,内容陈旧,无法跟上仪器和检查方法日新月异的变化,对学生新技术新方法的学习造成影响。

2 医学检验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方法

2.1 改革实验课的授课模式,提高实验室课时比例。

在不增加学生学业负担的情况下,增加实验课授课课时,提高实验课课时比重,进一步增强学生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授课教师应改变理论课为主,实验课为主的思维模式,将实验课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来设计教学内容,注意教材及时更新,使实验课授课内容成为不断发展的、系统性的整体。

2.2 调整实验室授课策略。

我们在实验课前要求学生去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及资料,明确实验流程和实验目的。教师在理论课上课时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选择3-5名表现积极活跃、对医学检验课有兴趣的学生作为实验课小组负责人员。在每次实验课之前,安排这部分学生到实验室与教师一起配置试剂,制作培养皿等,指导其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将实验课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经过集体讨论,确定实验设计方案,并根据具体的实验课情况,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相互协作完成实验,交付实验报告。这样既可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又可以使学生熟悉实验课的整个流程,提高医学科研思维能力。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或有疑问,首先通过小组讨论,自行学习的方式解决,教师主要起到引导讨论方向,调控实验室讨论气氛,解决疑难问题的作用[5]。

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对标本形态的观察能力,避免了学生对授课教师过于依赖,丧失创新性和自主学习力。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安排一部分学生去实习医院检验科学习血常规、血生化各指标的检测方法,了解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化学发光仪、离子分析仪等仪器的操作流程。通过检验学知识和临床实际接轨,将医学检验结果与案例分析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临床检验的理解,同时也为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本学期选出3次实验课,授课教师在仔细观察学生的操作细节,并对学生实验操作结果进行评分,作为实验课的平时分。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考试成绩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在实验课小组长的带领下,整个小组团队的实验操作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学生对医学检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通过实验课得到进一步加深和提高。

总之,实验室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持续性的课题,高职高专通过对医学检验专业实验课进行改革,将有助于提高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医学检验人才[6]。

参考文献

[1]魏巍,赵春艳,黄晓华,等.医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245-246.

[2]孙瑞红,潘世扬,黄飒瑶,等.高校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6):1102-1103.

[3]王艳宁.医学检验专业病理实验教学的改革[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6):709-710.

[4]孙瑞红,潘世扬,黄飒瑶,等.高校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6):1102-1103.

第5篇:医学检验师范文

【中图分类号】R-0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4-054-2

本人2008-2009年在美国肯塔基大学检验专业学习并在肯塔基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实习,2009年参加并通过美国检验师AMT及ASCP的执照考试。美国肯塔基大学附属医院是全美优秀的前100名大医院之一。现将我所了解的其检验系的现状做一简介,为我国检验科系的科系设置、发展建设、人文管理提供一些新思路。

1检验系的科室设置

分教学部、临床部两大块。这两个部门的老师必须拥有美国国家认可的检验师资格。

1.1教学部包括医学化学(包括数学、统计)、血液、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及调查、免疫血液、分子生物学、临床协调科。

1.1.1教学部老师(除临床协调科)专职负责理论及实验室教学,不参与临床工作。

1.1.2临床协调科老师不参与教学和临床检验工作,负责制定学生在临床实习各科的实习任务,协调学生临床实习安排及学生的管理,每周与学生及临床带教老师沟通,确保带教老师认真负责,学生能在临床实习中完成所规定的实习任务。

1.1.3教学部主任统管以上各科的教学与人事安排,各科老师的招聘和工资标准的制定。

1.2临床部包括采血中心、信息中心室、输血科、分子生物学及组织配型室、毒理学室、核心实验室、阅片室、微生物室。

1.2.1核心实验室,系化学室与血液室合并,检测项目包括:血气分析、血常规、尿常规、血液生化检测、尿沉渣、尿生化检测。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是缩减检验师安置及综合检验人才培养,用最少的人员设置最大限度的满足大量样品的快节奏检测。

1.2.2核心实验室设置专职的质控主管,不参与临床检验及教学工作,确保各仪器的正常运行,质控管理。

1.2.3不设置临床检验室,寄生虫、粪便常规检查归为微生物室,血气分析、血常规、尿常规归核心实验室。

1.2.4科室分工安排:

微生物科:包括寄生虫、病毒学、细菌学、大便检查。

核心实验室:包括尿常规、生化及免疫、血气分析、血常规。

阅片室:主要为骨髓阅片、部分血涂片,5年以上高年资检验师承担工作。

毒理科:负责及上瘾药品的检测。

分子生物学:包括组织配型、PCR诊断技术、流式细胞仪运用、癌表面标记的检测。

输血科:血型鉴定(ABO,Rh)、交叉配血、抗原抗体的检测。

信息中心:标本信息的编码、处理、储存,可根据病人的住院编号或姓名,即可在信息中心查到既往及现在病人的就诊情况及检验项目结果,医生诊断。

1.2.5临床实习:由临床部各科室抽调检验师带教,类似我国临床实习医生管理,一个临床老师只带教一至二个学生的临床操作,学生在各科轮转。

1.2.6临床管理体系:各科室设置一名科主任,负责日常的临床检验工作正常运行及科室检验师招聘和工资标准。临床部主任统管各科新项目的引进,新方法开展,新仪器设备购买,临床检验专业的发展规划,管理方法的制定,与外院沟通等。

2检验专业人员设置

2.1检验专业人员。临床医学助理、采血师、检验助理、检验师、质控主管、技术主管、技术指导员、管理员、科主任。

2.2质控主管、技术主管、技术指导、科主任、管理员是由高年资的检验师担任。管理员、科主任为专职人员,不参加具体的临床检验工作。

3检验师的人事管理制度及权益

3.1人事教学部招聘由教学部主任负责受聘人员资格审查、面试、工资谈判,临床部招聘由临床各科室科主任,管理员负责受聘人员资格审查、面试、工资谈判。合适的候选人由临床部主任再次面试后受聘,人事透明简单。不得以年龄,性别,肤色为理由拒绝应聘人员。

3.2权益在美国70-80%的医生诊断靠检验师的准确检验,在美国医学检验师加州、纽约等被称为临床检验科学家(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tist),不同于技术员(Medical Technicine)和医学助理(Medical Assistant)。医学检验师有较高的地位和特殊权益。

3.2.1美国医学检验师地位及权益。

3.2.1.1美国医学检验师是一个固定的、正式的、终身的职业,享受退休金、养老金、医疗保险、每年可免费接受再教育6-12学分、配偶再教育费用可打折,如在部队所属机构工作,家属的教育,孩子的教育包括大学教育均免费。

3.2.1.2美国医学检验师工作前由所聘医院免费体检、注射免费疫苗、建立工作档案,如今后发生的相关疾病,所在医院将终身负责。

3.2.1.3在工作中开化验单的权利和拒绝不合格样本权利。

3.2.1.4上班时间在实验室休息间:有15分钟早餐、中午30分钟午餐、下午15分钟休息为带薪时间,除公休日和法定节假日,还有22天带薪休假,优厚的待遇吸引着优秀的人才从事医学检验师的工作所以国外的硕士、博士竞相成为美国检验师不足为奇。

4美国检验师岗位排班设置

与我国完全不同,不实行三班倒而是固定班次。

4.1美国的大医院排班分三班:一班:7.30AM~3PM;二班3.30PM~11.30PM,三班:11.30PM~7.30AM,检验师不实行三班轮转。

4.2美国的中小医院排班7.30AM-7.30PM 7.30PM-7.30AM每周工作三天(允许检验师在同一医院的其他科,或其他医院兼职职)各检验师的排班在招聘广告时已声明,固定班次有利于检验结果差错的查询及避免排班及倒班引起纠纷。

4.3招聘钟点检验师一方面缓解固定岗位检验师由于特殊原因不能上班或近期标本量大,另一方面钟点检验师不享受退休金、医疗保险等待遇,所以严格控制固定检验师岗位人员,减少开支。各科室进人计划是按目前增加的平均日标本量,套入公式,如达到进人标准由科主任打报告,否则只招钟点检验师。

4.4在美国很多家庭不再负担孩子18岁后的教育费用,许多年轻人晚上上班,白天接受教育。申请3班或2班的多为年轻人,且有班次补贴。年长者多为一班工作人员,避免夜班。

5每年检验师考核与加薪挂钩

5.1在美国,检验科是一个大的透明的工作间,这有助于检验师之间公开公平互评。主要从检验师的业务能力、敬业态度、同事关系、再教育及考核等方面互评。

5.2等级分为不合格、合格、优秀

5.2.1不合格人员,不能胜任本职工作、工作态度不端正、事故、经常迟到早退;解聘或不在续签。

第6篇:医学检验师范文

 

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科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高技术的渗透必将不断引申生物医学领域深刻的革命。医学检验从形式上而言,由原始手工操作发展成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操作。从内容上而言,以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标记技术的出现为代表,为医学检验赋予了新内容和新的发展空间。循征医学的提倡,又为检验医学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随着实验医学、临床医学飞速发展以及二者不断结合,使医学检验这个以实验技术为主的学科逐步走向前台。以下从三方面阐述由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的转变。

 

1、检验技术水平的转变

 

1.1 仪器方面的转变

 

目前大型医院的仪器从单机自动化到成组仪器组台(例如将血液分析仪、自动血涂片染色机、网织红细胞计数仪及血凝仪构成一个血液学分析仪模块式组台)以至整个实验室通过传送带连接各种仪器,构成全实验室自动化(Total Laboratory Automa-tion简称TLA)。

 

1.2 检验方法实现标准化

 

过去测定一种化学成分有不同方法,即使用同一种方法,具体步骤也有微细差别,所得结果和参考值也不一致,给临床医师、病人以及检验人员带来困扰。现在国内外不少学术组织都在研究和推行一个国家或地区以至全球的方法标准化。方法标准化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使全球方法和结果表达得到统一,有利于统一诊断标准,而且更便于试剂生产,质量控制和保证检验准确性和可比性。尤其是在这个人性化的时代,除了准确快速地检验出各项生理指标外,病人在各个医院甚至不同地区医院的化验结果能够通用也是十分必要的。医学检验的标准化就是为实现“一单通”提供保证。

 

2、科研力量和工作理念的发展促使转变

 

2.1 随着大量有关人类组织细胞结构、功能、代谢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信息被发现,医学研究的目标均是通过一组数据全面反映人体特定组织器官的功能、代谢等。过去检验医学多是对特定单一项目的定性、定量分析,难以反映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貌,如今众多的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希望和挑战,科研力量的强大使得检验项目向整体化方向发展。

 

2.2 工作理念的转变,检验管理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

 

医学检验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纽带,是多学科的组合体。现代的医学检验是一个庞大的部门,其业务范围不断扩大,能够进行上千种试验,每天发出成千上万的报告。如何管理好这一庞大部门,保证其正常地科学地运行,特别是保证其发出报告的可靠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50~60年代,依靠几台显微镜、离心机就可以完成三大常规工作,有一台目测比色计就可完成大多数生化测定项目,依靠医师的知识和经验就能管理或控制检验科的检查质量。

 

3、检验医学发展中的问题

 

从“医学检验”转变成“检验医学”,不仅是文字顺序的颠倒,但确蕴藏着深刻的内涵。检验学科发展的理念与定位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检验科工作的重点已不再是方法学的研究,而是在及时、准确提供报告的同时,协同临床进行诊断和治疗。此外,是为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医院管理,或是循证医学的发展,都要求加强检验与临床沟通。

 

检验通过与临床有效沟通,可促进临床标本的正确采集和检验结果的正确解释及应用;同时又可从临床获得许多反馈信息,借此进一步综合评判实验方法学及其临床价值,以便不断完善操作规程并推进新项目的开展和普及。

 

4、结论

 

4.1 实际上,检验学科的发展更多体现在检验医学理念的变化上。在确保检验结果可靠性的前提下,在发展大型精确的自动化分析手段的同时,“床边检验”技术也有自身发展所特有的应用价值[2],各类床旁试验(pointof care test,POCT)使检验人员可在患者身边进行各项试验并即刻得出结果,大大方便了病人和临床,充分体现了人性化。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医院检验科从事检验工作,医生或病人把标本送到实验室,再将检验结果报回临床,被称为“医学检验”。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实验室工作不再是机械的标本检查,要综合病人变化、临床诊断,结合数据做判断,还要对临床医生得出的试验诊断提供咨询,称为“检验医学”。从“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不仅是一个词汇顺序的变更,对学科发展理念、服务模式、工作范围、知识结构都有深远影响。过去检验科“以标本为中心,以实验数据为目的”,而现在检验医学“以病人为中心,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目的”。

 

4.2 “检验医学”与“医学检验”属于不同的学科概念,前者包括科学、技术和临床三方面知识,而后者主要是应用技术知识。面对新的形势,社会需求的不仅仅是技师型检验人才,更需要复合型检验医学人才[3]。尽管国家教委规定医学检验系本科定位于“检验医师”,但高校的专业设置取决于市场需求。我国检验科大多没有医师岗位,所以本科毕业生是在从事技师工作,从而导致高校培养模式仍是培养技师型检验人才,尚不能就临床问题与医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检验人员将报告单送临床医师参考,但并不负责解释其临床意义。而临床医师又不甚了解检验项目的原理及过程或对检验结果存有疑虑,久而久之造成检验与临床之间隔阂愈演愈烈的现状,正如杨运昌教授所言:“现行独立建制的检验科不具有什么特色,是没有跟上现代医学潮流的落后体制。只有创建现代化的检验医学专业,医学检验才能获得新生。”

第7篇:医学检验师范文

【关键词】医学检验专业 校内实训基地 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5-0065-01

医学检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其目的就是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紧缺人才,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本基地坚持“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开放共享、先进示范”的办学思路,规范化管理,真实再现医院检验科工作场景,培养岗位工作需要的操作技能。依托本基地实训项目齐全、仪器设备先进的有利条件,使实训基地不仅为教学提供了全面保障,还为科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 基地建设的基础

1.医学检验实训中心现有基础设施与仪器设备

校医学检验专业实训室承担着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与推广等功能。实验室环境优雅、实验设施齐备、先进。主要仪器设备有:三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血凝仪、酶标仪、电泳仪、分光光度计、尿液分析仪、显微镜、高压蒸汽锅、电热恒温水浴箱、电解质分析仪、火焰光度计、洗板机等各种中小型设备,有各种寄生虫、血片、骨髓片标本共计120多种、2500余份。

2.实践教学

本中心积极承担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检验基础、微生物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寄生虫学检验、免疫学检验、血液学检验共六门专业课的实验教学任务,可以开展三大常规、细胞形态检查、微生物培养鉴定、寄生虫形态观察、ELISA法检测抗原抗体、凝血四项测定、尿液十一项分析等实验。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化技能培训,在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前实训中心还承担着实践技能培训及操作大赛,重点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和形态观察。通过培训学生普遍反映良好,为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师资队伍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队伍是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队伍,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人数10人,兼职教师4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6人,中级职称5人,助教职称3人。在教师队伍中学历结构为研究生4人、本科10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较高,达到100%,特别是部分教师有在医院从事技术工作经历,这给实践教学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 建设方案

1.医学检验专业实训室建设方案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充分体现训练中心在实践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本着“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原则,医学检验技术实训中心规划为五个实训室,分别为临床检验实训室、微生物检验实训室、生化与免疫检验实训室、多媒体一体化骨髓细胞室、仪器分析实训室。高度仿真医院检验科的规划,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体验到医院的氛围,将来实习时能快速地适应实习医院的环境。

2.改革实践教学大纲、计划,建立独具特色的实践课程体系的方案

第一,在检验专业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对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论证,提出完成专业培养目标所需的知识和实践技能结构的要求。

第二,根据实践技能结构要求,设置实训项目。

三 实验教师的培养建设与管理方案

第一,积极邀请本市三级医院检验科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师,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改善师资的结构,利用他们熟练规范的专业技术以及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来不断地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

第二,公开招聘优秀大学毕业生,并通过一定的岗前实践培训,充实教师队伍。

第三,利用教师课余时间和假期,组织教师深入临床一线,参加临床实践,能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专业技能;鼓励教师参加本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努力获得资格证书,实行持证上岗,使专业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 实践教学管理方案

1.岗位职责制度

制定《实训室主任工作职责》《实验教师工作职责》等岗位工作职责,使实践性教学相应工作岗位的职责明确。

2.实践教学场所使用制度

制定《实训室守则》《实训室规章制度》等制度,使实践教学场所保持整洁、有序开放。

3.仪器、设备使用登记制度

制定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操作规程,贵重仪器、设备使用登记制度、保养维护计划,以保证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总之,我校实训基地建设仿真检验科布局,使学生较早感受到医学氛围,为临床实习打下较好基础。多举措提高实验教师教学水平,规范实验室管理,提高仪器设备实验率,使实训室不仅具有教学功能,还可以用于社会员工的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使之达到教学资源利用最大化。

参考文献

第8篇:医学检验师范文

论文关键词:医学检验,检验医学,转变分析

1、检验技术水平的转变

1.1 仪器方面的转变

目前大型医院的仪器从单机自动化到成组仪器组台(例如将血液分析仪、自动血涂片染色机、网织红细胞计数仪及血凝仪构成一个血液学分析仪模块式组台)以至整个实验室通过传送带连接各种仪器,构成全实验室自动化(Total Laboratory Automa-tion简称TLA)。

1.2 检验方法实现标准化

过去测定一种化学成分有不同方法,即使用同一种方法,具体步骤也有微细差别,所得结果和参考值也不一致,给临床医师、病人以及检验人员带来困扰。现在国内外不少学术组织都在研究和推行一个国家或地区以至全球的方法标准化。方法标准化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使全球方法和结果表达得到统一,有利于统一诊断标准,而且更便于试剂生产,质量控制和保证检验准确性和可比性。尤其是在这个人性化的时代,除了准确快速地检验出各项生理指标外,病人在各个医院甚至不同地区医院的化验结果能够通用也是十分必要的。医学检验的标准化就是为实现“一单通”提供保证。

2、科研力量和工作理念的发展促使转变

2.1 随着大量有关人类组织细胞结构、功能、代谢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信息被发现,医学研究的目标均是通过一组数据全面反映人体特定组织器官的功能、代谢等。过去检验医学多是对特定单一项目的定性、定量分析,难以反映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貌,如今众多的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希望和挑战,科研力量的强大使得检验项目向整体化方向发展。

2.2 工作理念的转变,检验管理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

医学检验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纽带,是多学科的组合体。现代的医学检验是一个庞大的部门,其业务范围不断扩大,能够进行上千种试验,每天发出成千上万的报告。如何管理好这一庞大部门,保证其正常地科学地运行,特别是保证其发出报告的可靠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50~60年代,依靠几台显微镜、离心机就可以完成三大常规工作,有一台目测比色计就可完成大多数生化测定项目,依靠医师的知识和经验就能管理或控制检验科的检查质量。

3、检验医学发展中的问题

从“医学检验”转变成“检验医学”,不仅是文字顺序的颠倒,但确蕴藏着深刻的内涵。检验学科发展的理念与定位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检验科工作的重点已不再是方法学的研究,而是在及时、准确提供报告的同时,协同临床进行诊断和治疗。此外,是为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医院管理,或是循证医学的发展,都要求加强检验与临床沟通。

检验通过与临床有效沟通,可促进临床标本的正确采集和检验结果的正确解释及应用;医学检验论文同时又可从临床获得许多反馈信息,借此进一步综合评判实验方法学及其临床价值,以便不断完善操作规程并推进新项目的开展和普及。

4、结论

4.1 实际上,检验学科的发展更多体现在检验医学理念的变化上。在确保检验结果可靠性的前提下,在发展大型精确的自动化分析手段的同时,“床边检验”技术也有自身发展所特有的应用价值[2],各类床旁试验(pointof care test,POCT)使检验人员可在患者身边进行各项试验并即刻得出结果,大大方便了病人和临床,充分体现了人性化。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医院检验科从事检验工作,医生或病人把标本送到实验室,再将检验结果报回临床,被称为“医学检验”。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实验室工作不再是机械的标本检查,要综合病人变化、临床诊断,结合数据做判断,还要对临床医生得出的试验诊断提供咨询,称为“检验医学”。从“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不仅是一个词汇顺序的变更,对学科发展理念、服务模式、工作范围、知识结构都有深远影响。过去检验科“以标本为中心,以实验数据为目的”,而现在检验医学“以病人为中心,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目的”。

4.2 “检验医学”与“医学检验”属于不同的学科概念,前者包括科学、技术和临床三方面知识,而后者主要是应用技术知识。面对新的形势,社会需求的不仅仅是技师型检验人才,更需要复合型检验医学人才[3]。尽管国家教委规定医学检验系本科定位于“检验医师”,但高校的专业设置取决于市场需求。我国检验科大多没有医师岗位,所以本科毕业生是在从事技师工作,从而导致高校培养模式仍是培养技师型检验人才,尚不能就临床问题与医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检验人员将报告单送临床医师参考,但并不负责解释其临床意义。而临床医师又不甚了解检验项目的原理及过程或对检验结果存有疑虑,久而久之造成检验与临床之间隔阂愈演愈烈的现状,正如杨运昌教授所言:“现行独立建制的检验科不具有什么特色,是没有跟上现代医学潮流的落后体制。只有创建现代化的检验医学专业,医学检验才能获得新生。”

参考文献

[1]谭红军.我国检验医学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检验医学教育,2006,13(4):1-5.

[2]仝人斌,陶启敏.自动化免疫分析的进展.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6,19:329-331.

第9篇:医学检验师范文

关键词:任务;教学;医学检验;英语

一、引言

为了适应国际化交流的需要,提高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势在必行。目前,医学检验专业英语大多采用传统翻译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无法满足现实需求。近年来,任务型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课堂,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做中学。本文将任务型教学法和医学检验专业英语相结合,设计了鼓励学生用目的语交流的课堂任务教学计划,提高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水平。

二、文献回顾

1.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是由交际教学法发展而来的。在班加罗尔实验的基础上,由珀拉胡于1983年在印度首次提出。像其他语言教学法一样,任务型教学法也有其理论基础,比如发现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系统功能语言学等。

Willis(1996)提出一个创造真实环境的模式。该模式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准确地、流利地使用语言的机会。该模式包括三个阶段:任务前、任务环、语言聚焦。第一阶段是介绍任务和话题。第二阶段是任务环,其包括三个子步骤,任务、计划、汇报。最后一阶段是语言聚焦,在这一阶段可以进行许多活动。分析和练习是语言聚焦的两个子步骤。Finch(2001)在韩国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呈现出一个为大学生设计的三年的任务型语言项目的形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错误生手”学生任务型教学法在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方面是有效的,并且在项目发展中形式评价是有效的。研究结果还表明学习者的信念很重要,并且通过对师生的培训可以被提高。通过提高学习者的自主性、注意力、极为微妙的课堂环境,建立参与者之间相互信任和尊敬的关系来影响语言学习。徐琴芳(2005)录制并转换了学习者在三种不同任务(图画描述、话题讨论、个案研究)中的口语输出。研究表明,图画描述的准确性最低。任务越难,准确性和输出的复杂度越低。

2.医学检验专业英语

李登清(2002)强调了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写作的必要性,从该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的实施方法入手,阐述了对九届毕业生论文的体会和对未来研究的建议,影响任务难度的准确性和复杂度之间没有直接关系。王蓉、李雪、洪伟等(2009)从改革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入手,以学生为中心,丰富的教学内容,运用相关的教学策略,提高了学生学习医学检验专业英语的兴趣,达到了教学目标,提升了教学质量。熊陈岭、郑芳、涂建成(2012)针对好多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但英语语言水平欠缺,国内没有权威的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主要采用传统翻译法进行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从教学团队、教材的更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严格的考核评价方面探析了医学检验专业英语互动教学模式。李科、张杰、宫玉典(2014)针对目前医学检验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和问题,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从课程定位和目标、师资团队建设、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革入手探讨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古莉(2015)针对医学生的职业特点,从语言人文属性出发,结合人文回归启发,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探讨了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法。

三、课堂任务设计

虽然不同专家对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模式持不同观点,但总体归纳为三阶段,即任务前、任务环和语言聚焦。本研究将采用任务型教学法的三阶段模式,进行医学检验专业英语课堂任务设计。

以Chapter I Lesson 3 Clinical Discipline in the Hospital Laboratory为例。

1.任务前

上课开始,老师检查课前任务。课前任务是要求学生搜查关于Clinical Discipline in the Hospital Laboratory (单词、短语、图片、视频等)的相关知识。检查完课前任务后,老师通过PPT简要介绍了话题Clinical Discipline in the Hospital Laboratory。

老师鼓励学生集思广益并回忆之前所经历过的和电影中看到过的关于医学检验的场景。这一阶段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回忆先前知识和经验完成任务,老师将每组学生讲出的与话题相关的词和短语写在黑板上,比如laboratory, microbiology, blood, patient, diagnose, morphology, detect, sodium, infection, body, bacteria, and so forth,师生共同将这些词分类。

2.任务环

(1)任务

老师告诉学生这节课的任务是阅读讨论Lesson 3 Clinical Discipline in the Hospital Laboratory并回答以下问题:What is tested for the patients’ blood in homentology section?What hazards are the laboratory personnel facing?

学生按小组完成学习任务,给学生提供一个让他们使用已掌握的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快速阅读完后,学生完成回答问题的任务。学生在小组内用英语讨论。老师在教师走动、鼓励学生之间尽量用英语交流,忍受他们的错误。

(2)计划

计划是为小组报告做准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报告那几个问题的答案并考虑由谁代表小组报告。因此,学生更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学生精心组织问题的答案,老师在教师走动,并且必要时给一些建议。

(3)报告

要求学生在全班报告他们的任务结果。学生更注重语言的形式和准确性。一名学生代表小组在全班报告任务结果。小组内其他成员可以补充。班里其他学生认真听,记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就任务结果进行讨论。学生在报告的过程中可能有一些发音问题、内容欠完整等问题,老师给予积极的评价并纠正错误。

3.语言聚焦

分析阶段,在学习完Lesson 3 后,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相关的语言点和任务结果中关键词的短语,要求学生找出与每个问题相关的词和短语。问题答案归纳为: The patients’ blood in homentology section is tested for the amount of hemoglobin and the number of leukocytes, erythrocytes and platelets. The hazards mainly include acid, noxious odors and blood-borne pathorgens.

练习阶段,老师鼓励学生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词和短语以及自己脑海中的相关词和短语,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关于在医院检验实验室的检验者和患者之间的英文回话。

最后,布置下节课的任务,要求学生搜查关于Lesson 4 Places of Employment 的相关知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任务型教学法在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中切实可行。既体现了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又满足了医学检验专业英语的教学要求。然而本研究也有不足之处,在课堂任务设计方面无法照顾到每位学生。建议未来的研究开发科学、合理、实用的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材,在课堂的任务设计方面更能提高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Willis, J.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 London: Longman, 1996.

[2]Finch,A. A Formative Evaluation of a Task-Based Conversation English Program[J]. The PAC Journal,2001,1(1):125-147.

[3]李登清.加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体会[J]. 西北医学教育,2002,10(4):249-250.

[4]刘芳.医学检验专业英语[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13-15.

[5]徐琴芳.不同任务下的口语准确性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5,109(6):65-68.

[6]Dusan Mesko. 检验医学鉴别诊断[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

[7]王蓉,李雪,洪伟,等.新型医学检验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建立[J].检验医学教育,2009,16(2):12-14.

[8]熊陈岭,郑芳,涂建成.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和互动模式的探究[J].医学检验教育,2012,33(21):2677-2678.

[9]李科,张杰,宫玉典.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医学检验人才专业英语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24(20):3028-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