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语文教情分析范文

初中语文教情分析精选(九篇)

初中语文教情分析

第1篇:初中语文教情分析范文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启发。多媒体教学指的是教师从教学目标出发,针对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参与教学的过程。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声音以及视频为一体,能形象地表达出使用者的意图。我国目前的初中语文古诗教学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如课前让学生朗读古诗,教师逐字翻译古诗并要求学生做笔记,布置学生课后背诵古诗等。这样的教学模式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使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古诗的含义。因此,将古诗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枯燥无味的缺点。利用多媒体资料营造气氛进行情感启发的策略主要包括(1)课前搜集与古诗背景、诗人背景相关的视频资料,在课上学习古诗前的教学环节播放;(2)下载符合古诗表现意境的音乐,并在课上的朗读环节播放;(3)组织学生到计算机网络教室,利用互联网等工具查找与古诗相关的信息,并要求学生归纳整理,于课上分享。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课程中《赤壁》杜牧(唐)一诗,作者杜牧作为唐朝的官宦世家后人,拥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此诗正是其借沙中“折戟”回顾历史,从而表达其独树一帜的史论观。教师应把握好这一点,将介绍人物以及社会背景作为课程的重点进行教学设计。首先,搜集与杜牧、周瑜、曹操以及大小乔等诗中涉及的人物有关的以及唐朝、三国的社会背景有关的视频、图像、音频文件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并在学习古诗前,向学生呈现以上多媒体资料。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接受方式理解古诗的背景,不仅能为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古诗奠定基础,也能通过视频、音频效果在课堂渲染出一种“黄沙漫天,战乱纷纷”的气氛,从而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通过组织课堂活动对学生进行情感启发。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指“教师在讲台讲,学生在座位听”这样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要使学生真正主动地去学习古诗、理解古诗、体会古诗,必须摒弃灌输式的方法,将课堂互动加入到教学环节中。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笔者提出几个课堂活动的形式,主要包括:(1)用现代文重述古诗;(2)演绎古诗情节;(3)作类似诗一首。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课程中《登岳阳楼》杜甫(唐)一诗,教师可开展“300字现代文重现历史”活动。分发卡纸,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设计情境,将自己与诗中“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情景相结合,从杜甫的角度出发,理解其虽满怀政治抱负却一直怀才不遇的哀伤之情,并用现代文学表达方式重述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的所见及所想。让每个学生都当一回“杜甫”,恰好将学生的感情与历史情境相结合,达到了情境同一性的要求,从而有效地引发了情感共鸣,完成情感启发。学生完成此项活动后,教师收集学生作品,并在课后做整理和评价,于课间传阅,更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通过情境朗读对学生进行情感启发。在每一次古诗教学课程完成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古诗的情境朗读。情境朗读指的是教师通过播放与古诗表达情感相符合的背景音乐,带领学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朗读是表达情感最直接的方法之一,通过情境朗读,可使学生融入到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中去,体会诗人所见、所闻、所想,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诗人意图表达的情感。除了学习古诗的课程以外,教师还应在以后的课程中多带领学生复习,争取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课程中《过零丁洋》文天祥(宋)一诗,全诗无不体现着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尤其是诗末的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教师应选择基调较为悲怆的背景音乐,在带领学生朗读时,应先抑后扬,轻重得当。集体朗读完毕后,还可以进行情境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热情,从而加深对古诗的印象。

二、应用情感启发的作用

第2篇:初中语文教情分析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新课改

初中阶段对于中学生认知世界和认知生活非常重要,也是学生情感培养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语文教学是学生情感培养的重要科目,以往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比较重视学生知识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提高,没有真正的认识到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情感教育研究的相关内容还较少,这也给学生人格的完善、德智体美的发展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这便要求教师必须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将情感教育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去。

1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无论是教学模式、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式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学校在设计课程的时候,需要重视学生人格的健全,对学生情感素质进行开发,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1]情感教育对于新课改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新课改要求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必须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养成。所以,教师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应该将学生认知能力培养和学生价值观养成结合在一起,新课改也说明了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将语文教学本身的独立性、自主性以及人文性体现了出来,教师教学的时候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变化,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好的学习相关的知识发展自己的个性。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将情感教育运用进去,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健康的发展,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起来的同时,帮助学生身心更好的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合理利用课程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语文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语言运用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品质。[2]

2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用策略

(1)通过情感教育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在初中语文情感教育中,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产生了兴趣,才能够更好的学习。为了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教师必须让学生探究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情感因素,让学生能够在教材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增加对于语文的兴趣。此外,学生还应该重视语文知识的运用和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的发现自我,将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出来。[3]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给学生创设出合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语文学习所具有的魅力和乐趣。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思考语文,激发自己语文学习的兴趣,在丰富自己情感的同时,切实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成绩。

(2)在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表达。引导学生的情感表达对于初中语文情感教育非常重要,而想要做到这点,教师必须重视自身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况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情感的引导,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语文情感。[4]此外,教师,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来帮助学生培养情感教育,让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很好的挖掘和分析哪些情感因素丰富的素材,只有教师具有情感,才能够将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出来,从而推动语文教学创新更好的进行。

(3)进行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和学生更好的交流沟通。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愉悦感能够将学生的情感更好的激发出来,若是学生产生了愉悦感,学习的时候便能够在一种比较轻松和愉悦的氛围中思考,思维状态也会更好。所以,教师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也应该进行和谐愉悦教学氛围的营造。在轻松的氛围中,师生也能够更好的交流和沟通,学生也能够畅所欲言,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5]比如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教师阅读古诗词的时候,应该带有自己的情绪,带着愉悦的情绪来进行轻松的诗句的阅读,这样学生也会受到感染,从而更加主动积极的进行学习,克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更加主动积极的讨论,这种情况下,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交流能够进行的更加顺利,学生也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感悟。

(4)认识到课文朗读的重要性,将学生学习情感激发出来。课堂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场所,若是课堂氛围比较好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都能够成为对课堂进行评价的标准。若是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能够得到教师的鼓励,那么学生学习和回答也会更加的积极。一般情况下,课文文章朗读能够将学生情感更好的激发出来,教师可以带着学生朗读那些包含情感的诗词,通过朗读的过程,学生也能够更好的感受作者的情感,了解作者的内心,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丰富学生情感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

(5)重视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运用。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方法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比如,教师可以将课本剧表演、朗诵、讨论等方式运用进来,将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真正的激发出来。在学生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够更好的掌握合作的技巧,学生的团队意识也会有明显的提高,在和其他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也能够完善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指定问题和学生的学习任务,确保分工的合理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互相配合和支持,从而更好的学习。此外,教师还应该主动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进行答案的探索。比如,教师可以提问,雪融化之后,会有什么,有些学生会说带来了水,也有的学生会说春天到了。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教师应该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愿意畅所欲言。

(6)通过真情实感将学生内心情感激发出来。语文本身便是一门和学生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目,教师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应该选择灵活的教学方式,将课本内容和学生生活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的获得情感上的共鸣。比如在学习到《我的母亲》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下自己母亲对自己的爱,学生也更加容易产生共鸣,也会带着情感来进行学习。学生内心情感因素的激发,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情感,还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感受情感。

第3篇:初中语文教情分析范文

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大量情感丰富的文章,有效开发和利用这些情感资源,实施和开展情感教育,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认真研读文本、钻研教材,找出文章中与学生情感的契合点,强化学生对文本所表述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其主动融入教学活动中来。比如说,在《童趣》一文的教学中,文中描述儿童所用的词句:“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就透露出稚气的童趣色彩。老师在对其讲解时,就可以结合大部分学生的童年生活,以此作为契合点,让学生积极讨论各自的童年趣事,引导学生回忆与文本所表述的类似事件、经历,让学生细细领悟文章的情感内涵,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满足学生情感需要。

二、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情感氛围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基础前提,构建鲜活、生动的情感教学环境是情感教育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设置悬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情感氛围的有效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巧设疑问,通过层层设疑的方式,引入悬念,引发学生情感波动,满足学生情感的心理需要。比如说,在《桃花源记》的教学中,老师在讲授“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之后,就可以巧设疑问:“迷路了,作者接下来会找回家的路吗?他会怎样办?会遇到什么?”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设想。之后,巧妙引出“忽逢桃花林”的结局,并让学生带着“桃林是怎样的?桃林的前面又会有什么?”等悬念思考、设想。在层层的设疑之下,学生的好奇心理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为了满足情感心理的需要,都表示出强烈的阅读兴趣,纷纷投入到文章的阅读活动中来。

三、结语

第4篇:初中语文教情分析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

《初中语文新课改论》中强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坚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加强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整体感知,在整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探究能力、合作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传统的初中古诗词课程中,教师普遍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本文通过分析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希望为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提供借鉴。

一、我国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

在我国现阶段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带着学生进行一字一句的讲解,理解了诗词的具体含义后进行背诵。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鉴赏能力的提高。另外,古诗词教学模式深受语文中考机制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会教学生诗词鉴赏的答题技巧来应对语文中考题。这往往忽视了学生的理解,只让学生暂时记住了答题模式,而不能做到深刻理解,所以改革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提升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能力的途径

1.重点分析作者的身世和写作背景

作者每写一首古诗词,都是有感而发。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古诗词鉴赏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作背景,并结合作者的身世来分析,提升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例如,在讲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观沧海》的时候,由于本诗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分析本诗的写作手法,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分析本诗的写作背景,即“作者曹操在当时击破了来自北边乌桓的困扰,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实质性胜利,所以作者心情十分愉悦,路过碣石山,所以登山望海,写下此诗。”教师给学生讲述了作者的写作背景之后,学生对诗中的具体意象就可以清楚理解,更好地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提升了学生的鉴赏水平,促进了有效教学。

2.引导学生品味“诗眼”或“词眼”

“诗眼”是一首诗的“生命”,是对一首诗的浓缩表达,体现了一首诗的全部精华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诗眼”的分析,从“诗眼”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有效理解古诗的内涵。

例如,在讲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望岳》的时候,由于本诗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分析本诗的“诗眼”,体会作者的雄心壮志,分析具体的描写意象,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本诗教学过程中,教师先给学生提出问题“本诗的诗眼或者关键句是什么?”带领学生进行思考,分析题目中的“望”字最具有传奇色彩,全诗并没有提及“望”字,我们却能够从诗中感受作者从山的高处进行眺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出作者想要登山的意愿,同时也深刻地表达出作者不畏艰难险阻,敢于征服一切困难的壮志雄心。作者带领学生分析诗眼或者关键句,使学生很好地抓住了诗的中心内容,促进了学生的理解。

3.深刻分析作者所用的艺术手法

在每首古诗词里,作者都会或多或少地使用一些艺术手法。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古诗词鉴赏的教学中,重点带领学生分析作者使用的表达技巧,从而更好地分析具体的意象和描写特点,促进学生的理解。

例如,在讲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人教版)《饮酒》的时候,由于本诗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分析作者的描写技巧和抒情特点,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进行本诗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本诗的整体结构,即“全诗共分为两部分,脱离世俗喧嚣之感和从南山之景中感受田园之乐。”分析了整首诗的结构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本诗的艺术手法,即“通过前两句的叙事加说理,之后又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整个过程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描述了作者回归田园生活的悠然自得和心灵的宁静,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由衷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词的写作艺术手法,从艺术手法之中结合作者的抒情,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促进了教师的高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

在初中语文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关注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引进新型的古诗词鉴赏教学法,不断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专业素养和汉语文化水平。

参考文献:

第5篇:初中语文教情分析范文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符号。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明渊源流传。从先秦时期以来,汉语的发展就日趋完善,汉语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出现了“网络语”、“洋泾浜”等新名词。近年来,语言优化的有效研究已受到幼儿教师、小学教师的关注。在初中阶段,如何让学生使用规范优质的母语,也十分重要。我认为运用品味语言是一项心、智、情全方位投入的享受性的过程。我确定做这次课题研究,意在解决一些“语言劣化”的现象,让学生有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为祖国语言的健康发展献上一点绵薄之力。本次课题研究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比较全面地认识初中学生使用母语的现状,并对其进行科学分析和合情合理的引导,让初中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母语的习惯,增强他们对母语的感情,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让他们懂得语言美的重要性,耳濡目染领悟母语的魅力。传承文明,健康成长。

(2)注重语言与生活、语文与生活、写作与生活的联系,让初中学生有一个更健康更自由更文质兼美的表达空间,提高初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生活感悟能力。让初中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3)倡导自由快乐写作,强调写作是初中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交流,淡化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命题――作文――批改――讲评”。针对新课标提出的写作的高度、角度、尺度,全面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二、理论依据

语文是一门内涵极其丰富的学科。《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语文教学应注意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语文课堂上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的人格健全。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着种种弊端:一味追求分数;课堂上,学生只是听与记的机器;综合性活动形同虚设;学生怕写作等。我认为学习语言离不开“说”,也离不开“写”。写作应是初中学生必备的一种沟通方式,一种交流需要。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崇尚礼仪。一个人的语言表达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会折射出他内在的思想风尚。因此,让初中学生的语言得以优化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文明有礼,合情合理。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认识初中学生在使用母语中存在哪些劣化现象,并分析其中原因,开展一些相关的活动案例和教学实践,从而找寻一些能让学生语言优化的有效性途径。

(1)在日常教学中与学生沟通,收集一些初中学生“语言劣化”的事例,并分析原因(包括来自外部传媒和教师内部的)。

(2)以开展综合性活动和语文作文教学案例为主要载体,创设平等快乐的语言表达空间,为初中学生营造出健康向上的语言环境。让他们接触更多的文质兼美的语言,接受熏陶,感受汉语的独特魅力,树立积极的人文观。

(3)在实际教学中,把听、说、读、写、改、议有机结合起来。以写作为切入点,加强阅读积累,养成批改与议论的习惯,把写作与生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

(4)撰写教学心得及学术论文,总结出一系列的优化语言的有效途径,构建能运用于实际教学的技巧与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日常教学法和经验总结法,同时还适当运用一些文献研究法、调查比较法和个案分析法。

(1)日常教学法:将研究带进日常教学,在日常教学中留心研究,这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2)文献研究法:通过网络、报刊、著作等多种渠道,了解相关的研究现状,吸取和借鉴先进的理念,确定研究的正确方向,增强研究的理论性。

(3)调查比较法:采用谈话、问卷、测评等形式,定期进行调查,了解初中学生已有的语言表达情况。指定个别班级为实验班,将研究前后的相关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为研究提供真实的材料和动态成果。

(4)个案分析法:关注个别初中学生,理解其语言运用的习惯,并作为典型例子进行剖析,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从而有效地调控课题研究的进程。

(5)经验总结法:留心收集材料,对其进行归纳、概括,不断总结、反思研究中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研究方案,从而科学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形成有一定价值的研究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次个人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同时也给自己一个更为清楚的工作蓝图。我初步确定本次个人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大致分成筹备阶段、研究阶段、总结阶段这三大阶段:

筹备阶段:(2013年6月――8月)

(1)选题。对课题进行界定,对课题研究的背景进行分析,对初中学生的日常用语和写作情况进行摸底调查。

(2)查阅、收集相关的文献研究资料。认识本次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研究现状,并了解其发展趋势。弄清本次课题研究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3)明确本次课题研究的方向、内容和意义。预设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研究方法和成果形式。

研究阶段:(2013年9月――2014年2月)

(1)确定本次课题研究的个别班级和典型学生。深入班级与学生交流,留心学生的日常口语使用和书面语运用的具体情况。收集研究材料,并及时整理、分析、小结。

(2)积极整理课题研究的材料,并认真撰写工作小结,形成一些总结性的经验,并在教学中加以运用,让实践去检验经验。

(3)邀请专家教师会诊,完善预设的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总结阶段:(2014年3月――6月)

(1)分类整理相关的课题研究材料,并对比分析课题研究的材料和初中学生研究前后的变化情况。

(2)在听取专家教师意见的基础之上,用心完善相关的教育教学案例,认真撰写相关的工作总结、教学论文和课题研究的总结性报告。

(3)让课题研究的经验成果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得到有效的运用和一定的推广。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是对日常教学工作的记录,其成果形式预设有两种类型,一是在教学生活中表现出的无形力量,如学生的情感、心理等方面的良好改变。二是在课题研究前后收集、撰写的有形材料。

(1)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明礼仪和汉语鲜活的生命力,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文质兼美的母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学生与教师更平等,更亲近了,语文教学的过程将是教师与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过程。

(2)设计调查问卷,并整理收集、分析研究,掌握初中学生的语言表达及阅读写作的动态。

第6篇:初中语文教情分析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诗词赏析;分析能力

诗词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篇章之一,诗词赏析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在赏析诗词主题、艺术表现手法、特色妙语等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对诗词不同层次的解析,使学生掌握方法,从而使他们喜欢上诗词赏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诗词,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能够提高自己的欣p品味和审美情趣。那么如何培养初中生诗词赏析的能力呢?

一、培养诗词的诵读能力

诗词语言、节奏、韵味、意境的美妙之处,单凭分析理解体会是不全面的,而要突出“读”,在诵读中感悟。多读诗词不仅能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增长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更深地感受文学形象,提高审美能力。当然了,“读”并不是随便地读,也不是单纯地读准字音,而是要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带有节奏地读,读出诗词中的韵律,进而能够体悟诗词中的情感。诗词讲究押韵、平仄,诗人在创作诗词时,由情感带动语言而变化,使音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诗词中的韵律不仅表现诗中的情感,还含蓄地传达了诗人情绪地变化。所以学生在阅读诗词时,一定要注意正确诵读的方式方法,反复诵读,细细体味诗词中的韵律。

二、感悟诗词的思想感情

首先,理解一首诗词,不是简单的通过字面意思来理解诗意,而是要理解整首诗所要表达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王维的《使至塞上》通过描写大漠壮美苍凉的风光,写出了戍边将士所处的恶劣环境,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将士的爱国情怀。其次,理解诗词还要找寻富有表现力的“诗眼”,很多诗词通过诗眼就能理解诗中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的诗眼就是“绿肥红瘦”,“肥”字写出了叶子得多而大,联想到色泽鲜亮;“瘦”字写出了花得少而小,感受到惋惜之情,表达出感伤、哀婉的情感。诗眼,可以是诗词中的一个字,也可以是诗词中的精彩语句,抓住了诗眼,就抓住了诗词的内涵,就可以理清诗中的情感线路,领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品味诗词的语言特色

不同的诗词会呈现出不同的语言特色,所以要准确把握诗词中的语言特色,体会诗词中的意境之美。有的诗人在行文中注重锤炼字句,学生要赏析诗词中语言的凝练之美。如,《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在表达上极具准确性和包容性,通过一个“绿”字表现春天到来后,江南一片新绿的景象。有的诗人喜欢运用“以动衬静”的创作手法,如王维《鸟鸣涧》中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就是以动衬静的名句,诗中“蝉噪――静”、“鸟鸣――幽”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作者闲适恬静的情致、陶然忘机的心境、摒弃世尘的隐愿。有的诗人表现手法比较委婉、含蓄,没有把意思直接说出来,如《使至塞上》中的“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把自己比作“征蓬”“归雁”,表达内心漂泊无依的孤寂感。诗的语言具有跳跃性,一首诗非常简短,但是表达的情感非常丰富、意境非常深远。

四、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很广泛,在诗词的赏析中,可以从修辞手法、抒情手段、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对诗词进行技巧上地赏析,领会诗词中的意境和主旨。如,李白的《行路难》就采用了浪漫主义的写作手法,富有想象力地表现出:一会飞到黄河边,一会又飞到太行山,有时会来到溪水边,有时又乘舟经过太阳旁,忽回到四顾茫茫的现实中,忽又乘风破浪扬帆渡海,诗人运用这种写作手法,充分表现出对于权贵的愤怒之情,表达出自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以及建功立业的渴望之情。再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运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直接抒发了诗人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爱国情怀。

培养初中生诗词赏析能力可以夯实语文功底、拓宽知识面、

提高综合分析能力、陶冶情操、形成正确得真善美评判标准、造就健康向上的品格,初中生诗词赏析能力的培养,是初中语文能力培养的重要部分,这是一个基础而又系统的工程,对于学生的成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艳艳.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J].初中教育,2015(2).

第7篇:初中语文教情分析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文教学 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对于初中生学生对于语文的学生非常关键,这一时期如何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如何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这是在语文教学中来实现的。新课程改革下对于语文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老师要善于挖掘研究性W习的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索能力、思维能力等。而事实上学生只关注书本里的知识,不断关注周围的“语文”知识,这严重限制了他们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这需要语文教师不断思考和实践,研究出可行初中教学中的多元化的方法。

1、对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理解和特点分析

所谓多元化教学方法是指在实际的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或者系统性的拓展学习和教学方法。对于初中语文来说,与小学语文相比,不在是简单的读写的问题,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拓展和补充,包括知识面的拓广、注重情感熏陶、重点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度理解和语文见解能力的培养等等。

初中语文多元化的教学特点主要有(1)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只是进行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老师在课上传授的知识;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中还可以不断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由的想象和发挥;多元化的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通过多元化的教学不断改变学生的思维能力。多元化的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等等。从以上可以看出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2、对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制定

多元化的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具有时效性的教学方法,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特点上制定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主要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对语文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这也是初中生主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但是语文知识具有非常广泛的拓展性和延伸性,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其它方面的能力。比如培养学生的广泛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等等,这些与必须掌握的语文知识同等重要。对于初中语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的制定应该具有全面性,比如在阅读理解这一语文知识点中,具体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制定如下;首先需要老师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的大致内容,让学生知道这篇文章的主旨,在使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对本篇文章进行进行不同角度的理解分析,让学生多方位的理解这篇文章,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多方面的思考分析,能够让学生从正面分析也能够从反面分析。在写作上,也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语文作文中的题目,在同一个题目的基础上,不一样的学生可以写出不一样的文章,这就是多元化思维。在使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中,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讲解、分析,让学生更好的拥有多元化的思维习惯,以更好的提高语文成绩。

3、对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实施

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特点分析和教学方案制定以后,那么下一步进行对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这需要老师在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变通,以更好的使语文教学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下。

3.1 师生间相互沟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上,首先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老师与学生更好的进行沟通,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更好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活跃的动力和学习积极性。对于教师来说,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思维培养和拓展离不开学生对于语文的热情和兴趣;教师还可以进行组织一些语文相关的课外活动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因为社会作为实践和学习的大舞台,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融入社会,不断体验社会中语文的魅力。比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乡村,不断拥抱自然,贴近自然,并结合课本中的知识,在自然中不断学习、交流,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加强课外的学习,不断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素质。

3.2 合理分组,促进学生间互动性

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划分小组来进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在同学之间学习一些知识,不断弥补自身的不足。在进行小组分组时,老师要进行合理分组,可以根据学生的共性进行分组,也可以根据优劣生互补的行为进行分组,可以让学生共同进步。

3.3 对学生进行不断指导,让学生更好的适应多元化教学方法

一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甚至会干扰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这时老师可以采取一些方法进行指导。(1)老师可以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直接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的去了解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好的思考问题。(2)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多元化的学习氛围,通过这种氛围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语文知识。(3)老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纵向思考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更好的学会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做到融会贯通。

3.4 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情感表达

这一点上,主要是进行分层教学法。所谓分层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中难易程度的不同,提出不同的问题和要求,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让不同的学生来回答,特别是学生不理想的学生,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要不断对他们进行鼓励和信任,也让他们体会到学生的成功和乐趣,这样可以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满足感,不断提高语文成绩。

3.5 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的能力

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沟通、学会表达、学会交流、学会人际交往能力等等。老师多引导学生与学校外的人打交道,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的能力。学生通过与人交流,不断归纳出自己的心得,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这些在课堂上是无法发挥出来的。

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不断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更好的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柏松.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J].新课程学习(中),2014(10):134-135.

[2] 赵亚平.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J].科普童话,2014(30):16.

第8篇:初中语文教情分析范文

【关键词】多元教学发;初中语文;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而没有变化性,很容易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去学习的动力与兴趣。此外,单一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们的能力培养也缺乏多样性。初中语文的教学地位非常重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段时期,如果能够培养学生们多方面的能力,进行多元化教学,对学生们以后的语文学习也非常重要。

一、多元化初中语文教学的特色分析

多元化可以理解为思维多元化、教学性质多元化。多元化教学可以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从多个角度或者是系统地进行开拓教学。初中语文学科是一门很有优势的学科,其包含的内容丰富。与小学语文相比,初中语文教学已经不再只是读与写的简单结合,而是囊括知识内容、情感熏陶、能力培养以及深度理解等一系列的知识体系。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也要进行突破,教师应该能够采用全新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对学生们进行能力培养、知识传递以及情感人格的塑造。此外,多元化教学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开拓学生们的思维,并能够着重培养学生们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等等。多元化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多思维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改善学生们的单行思维方式, 使学生们能够掌握灵活的思维方式,思维的深度得以加深与加固。 现代社会更加需要具有多元化思维的人才, 单一定向的思维方式往往不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需要。 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初中语文的教学特点,进行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制定与实施。

二、初中语文教学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制定与实施

以上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进行多元化教学方式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那么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进行多元化教学呢?

(一)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制定

初中语文教学中,主要的知识内容包括课文的理解分析以及写作能力的训练。除此之外,还应该在教学课堂上培养学生们的情感、思维、想象力等方面的能力。以阅读理解为例,进行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制定。 在课文理解的过程中,可以首先进行对文章的分析,从课文内容上让学生们理解课文的主旨,那么在这一部分,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即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文章主旨进行理解分析。 此外,对于同一个观点,也要指导学生们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要有正面论据,也要有反例来进行论述。写作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同样的题目,不同的人会写出不一样的文章。 这就是思维的多元化,需要采用讲解、指导、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们具有这样的能力,能够将多人的思维综合,让自身具有多角度的思维方式。

(二)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实施

方案制定结束,要进行实际教学方式的实施。那么,结合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应该采用如下几种方式:

1.保护学生们高涨的学习情绪

思维的扩展与创造需要学生们的热情作为依托,因此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的好奇心,保证其高涨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写作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带学生们亲身出游体验,春天的时候可以去爬上。在出游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细节,是学生们在课堂上冥思苦想无法想到的。

2.分组组织辩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元化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们的多元化思想。正所谓集思广益,将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相互之间进行探讨,汲取不同的经验,并让学生们带有推测与预测地去推论,彼此之间进行沟通切磋。

3.抓住时机指导点拨

点拨是在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及时地点拨。点拨往往会让学生们顿感茅塞大开。 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直观点拨,让教师给予学生们对于问题的直观演示,促使学生们的思维流畅;情景点拨,教师利用周边环境与条件,给学生们一种多元化的意境,学生们的思想会因此而开阔;联想想象点拨,纵向思考,让学生们深入思考问题,并能够融会贯通。

三、结语

多元化教学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意义深远,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达到多元化教学的目的。学生们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广阔,不拘一格。 只有如此,才会跟上时代的步伐,成为新一代的多元化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冬曼.谈初中语文阅读多元教学[J].成才之路,2010(25)

第9篇:初中语文教情分析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气氛;教学效率

语文教学一直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地位,多数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热情不高。相比有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的理科而言,语文的魅力远远不及。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有这样的体会,语文课堂教学相对显得枯燥,缺乏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溜号的现象比较多,造成教学效率无法提高的现象。那么,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应该采取哪些相应的手段与方法呢?

一、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气氛的营造

初中语文教学从理论阶段上分析,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小学语文的关键性在于给学生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而高中语文则充分考验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初中的语文教学,正是起到 “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但是从以往的教学经验分析,这个阶段却正是容易被学生们忽略的时期。初中语文教学重要性的理念,不仅教师要加强,更应该把这种理念传递给学,而传递的最好方式,就是在教学课堂上。因此,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入手。

1. 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的现状分析

从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的现状分析,初中语文的教学受重视程度不够。课堂相对比较古板,教师依然还是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初中语文的课堂似乎无非是学生们先朗读课文,然后再解读课文。课文的内容具有吸引力还相对好一些,要是内容比较古板或者是内容距离初中生的生活比较远。那么,课堂气氛就会很不理想。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定式。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讲解,提出的问题学生们反应也不强烈。然后教师就会安排背诵课文或者是理解课文这样的作业,学生们完全处在一种被动的状态下去学习。被动学习一定不会产生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兴趣不足,就会造成厌学的情绪。那样,初中语文的教学课堂必然会呈现死气沉沉,毫无生气的局面。以上分析中,可以总结以下几点: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强,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理解也不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依然根深蒂固,无法满足现代学生们对于学习的渴望。

2. 如何营造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的良好气氛

要真正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课堂氛围,就要从关键问题着手,找到问题的所在,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才能真正营造良好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

首先,传统的教学方式需要改善。之所以是改善而不是更换,原因在于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们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非常习惯和熟悉。如果直接进行彻底的更换,那么即便学生们的适应能力很强,也要考虑教师对于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的掌握和传授能力。因此,对于课堂的教学方式而言,可以采用改善的方式。在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基础上,不断加入新鲜元素,不断给予学生们新鲜的感觉,这样学生们就会对语文的学习产生兴趣,从而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语文教学课堂的气氛。

其次,对于语文学习而言,也要考虑学生们的感受。有些学生喜欢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例如他们更加适应教学的改革,可以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而有些学生却更加适应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类学生多是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因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很强,会让自己改变而适应当前的环境。那么对于教师而言,需要改变当前的课堂气氛,教师自身的魅力就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中生容易产生崇拜的心理,一名优秀的教师足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聚精会神地听讲。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去审视自己,如何去增加自身的魅力,以此来带动学生们学习。年轻教师教学方式会比较灵活,容易感染学生们,但是缺乏教学经验;而年长的教师虽然具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但是在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方面就会少一些。两种不同层次的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沟通,采取不同的优势,从而打造全新的教师形象,进而带动语文教学的课堂氛围。

最后,课堂要加入新元素。比如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在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去体验生活,相信这样的学习方式,绝对会被接受。

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策略分析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是初中语文教学最重要的课题。不管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才是最终的目的。初中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这些属于最基本的语文能力,那么,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进行培养。分析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应该首先带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不仅是为了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更是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其次,要采用灵活的课堂教学方式,丰富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最后,教师要采用学生能够接受的学习方式去进行知识的传递。知识的学习是一种传递,而不是灌输。因此,教师应能够不断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从自身的教学经验中,寻求最新的教学方法,从而真正提高学生初中语文学习的效率。

本文从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进行有效的教学课堂气氛营造的探究,从教师以及学生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采取最为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初中语文教学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其未来的语文学习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营造良好的初中语文课堂的氛围,并有效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是目前初中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蔡建明.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浅谈[J].文理导航,

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