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困惑范文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困惑精选(九篇)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困惑

第1篇: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困惑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困惑;解决策略

本人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不管是哪一学科,都会有一些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顺风顺水,有一些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频遇挫折,英语学科也是如此,尤其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更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本人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就目前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困惑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初中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困惑分析

所谓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困惑,就是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初中阶段是学生英语水平快速提升的时期,学生要学量的知识点,同时还要通过多种途径使自身的英语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不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惑。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目前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困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存在困难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生想要有效的进行这门语言的学习,首先应该有效的掌握基础知识,而目前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一个较为突出的困惑就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很多学生反映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进行英语基础知识学习,却没有收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尤其在进行词汇学习的过程中,花费大量的时间记忆,却在短时间内遗忘。在基础知识学习中存在的困惑,不仅影响了学生英语其他板块的学习,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信心,对学生的英语学习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在应用英语进行交际方面存在困难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学校期间进行的考试等形式,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这门语言。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应用英语进行交流,切实发挥英语这门语言对人们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的作用,要求学校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引起重视。而目前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一个困惑就是在应用英语进行交际方面存在困难。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英语知识积累,能够进行简单的沟通与交流,但是学生受心理因素、口语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很难应用英语进行沟通与交流,影响了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

(三)英语学习兴趣不浓厚

目前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另外一个困惑,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不管进行哪一学科学习,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而言都十分重要,尤其在学习英语这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时,更需要学生有浓厚的兴趣。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通过与学生交谈,发现为数不少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学生个人也十分苦恼,因为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学生的心理负担也加重。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够浓厚的情况引起重视。

(四)应考能力不强

英语虽然是一门语言,现代教学要求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但是基于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升学生的英语应考能力,使学生取得优异成绩也具有重要意义。应考能力不强也是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一个困惑,有些学生反映教师讲解的知识点都能够听懂,也掌握了大量的词汇,但是在考试过程中往往难以考出个人的最佳水平,这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十分被动,影响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二、应对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困惑的有效方法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困惑是多种多样的,上文中提到的目前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困惑有很强的代表性,针对这些困惑,教师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本人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就上文中提到的目前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困惑,提出如下几种应对措施:

(一)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学习的有效方法

需要学习的基础知识点较多,是初中阶段英语学习的一个特点,针对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中存在的困惑,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基础知识学习方法与技巧。本人建议初中英语教师在引导学生有效进行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将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学生只有理解了知识点,才能更好地记忆知识点,学生也只有理解了知识点,才能更好地应用知识点,这样学生英语学习的信心才更加十足。

(二)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精力旺盛,同时又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正是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大好时机。当然,在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说英语的机会,这样学生的交际能力才能够得到有效锻炼。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1.课堂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多进行口语交际的机会。课堂对中国学生而言,无疑是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关键一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为学生留出一定时间进行口语交际。2.鼓励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英语活动。为了丰富学生的英语生活,学校也会组织一些英语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3.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一些社会举办的英语活动,拓展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路径。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针对目前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重视。本人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将一些有趣的话题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感受到课堂教学的乐趣,进而达到寓学于乐的教学目的。学生一旦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更加有创造性,对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有很大帮助。

(四)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

第2篇: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困惑范文

一、对教师本身的困惑

新课程实施已近两年了,我们感到仍不适应,受其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几十年一贯制的教学方式,现在突然改变了,又没有现成的、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在教学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并不少见,甚至是新课程老教法。

二、对教材和课程的困惑

首先,近年来,初中课改教材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教材内容通俗、具体、简单;在难度、深度和广度上大大降低了要求。虽然近年来高中教材也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高中内容比较抽象、复杂,牵涉知识面广、重理论分析。其次,初中新教材对新知识的引入往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比较生动形象,遵循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学生一般都比较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而高中由于受到高考模式的限制,教师大都不敢降低难度,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学跨度较大。另外,和课本的编排体例不适应。由于新的课程标准与原来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和编写意图不一样,因此在编排体例上有很大变化,许多教师感到不适应。如教新教材中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广而浅,并且元素周期律知识滞后,因此教师在对教材理解不到位的情况下,就找不到联系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线索,导致学生学完之后的感受很零散。

三、对教学方面的困惑

新教材中增加了很多实验,而且每节课都设置了活动探究和交流研讨,加大了老师的备课和工作量不说,而有限的课时就迫使你只能关闭探究的大门,探究和教学任务无法兼顾。更令我们发愁的是,一个班六、七十个学生,探究活动要照顾各个层次的同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并有所收获,即使老师倾其全部精力和心思,也很难达到探究的目的。

四、来自学生的困惑

新课程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兴趣为目的。可现在学生的学习负担非但没有减下来,反而比以前更重了。现在有些新课程配套练习和教材内容相差甚远,为了考试只能拓宽内容强化训练,学生仍埋头于练习题之中,学习十门课程,除音、体、美以外,每门课均有大量练习,苦不堪言,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探究,去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如针对新课程的要求,我们布置学生到图书馆或网上查一些资料,学生不是没有时间,就是家长不让上网。其次学生已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惰性较强,依赖性大,让他们探究的问题,要么不吭声、不动手,要么一时兴起,沉浸在孩童式的游戏中,心思不全放在探究知识的奥妙上,课堂“开放”了,学生“自主”了,时间过去了,效率下降了。

四、对如何应对高考和评价教师的困惑

虽然新的课程改革试图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强调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和多元评价,但高考依然是悬在高中教师头上的一把利剑。教师可以不在乎高考,但学校在乎、家长在乎、社会在乎,教师也就不能不在乎。所以教师们普遍对高考心存茫然,不知道课改后的高考如何应对。如数学学科,课本本身比较简单,但高考时会有多难,教师心中没有数,所以新、旧课本一起用,给学生加课时补充旧课本内容,学生的负担反而更重了。另外,数学学科选修课的各个模块有难有易,从获得学分的角度学生可以选容易的,但教师又担心学生不能应付高考,所以将来如何指导学生选课教师心中也没有数。新课程的理念是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但是,高考是短期效应,如果考好了皆大欢喜,如果考差了各方面都不好面对。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校对教师如何评价?是否还与高考的成绩挂钩?教师心中无数。

五、对教育观念更新中的困惑

第3篇: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困惑范文

【关键词】语文新课程;教学困惑;基本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实用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进行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既有体验新课程的兴奋和喜悦,当然矛盾和困惑也在所难免。带着这种实践和探索,我进行了调查和探究。现将我调查的情况作以整理,形诸文字,仅作教学反思和抛砖引玉。

一、调查内容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困惑和对策。

二、调查范围

金洞初中语文教师和初中学生。

三、调查方法

走访、问卷调查、座谈、情况统计。

四、调查报告

困惑之一:阅读课中,究竟谁来主导探究?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对于才从小学脱离步入初中的学生来说,特别是农村学生,让他们在实际的课文学习中去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学习,一是存在大量的知识缺陷,二是学习中探究的组织和实际效果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实际价值,达不到应有效果。

在与老师的交谈中,百分之三十的老师主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且颇有心得,也有一定的收获;百分之三十的老师主张阅读教学以教师讲为主,这种传统的教法他们得心应手,而且学生也已经适应了;百分之四十的老师,介于二者之间,不讲,则探究式学习到底怎样组织,他们实在困惑。讲吧,又是对新课程理念的叛逆,况且很难让学生满意。

在对学生的问卷中,一部分学生力主自主学习,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开发智慧,发展个性,这当然是那些学习优秀的同学;一部分学生则留恋老师讲学生听、记的方法,这主要是大部分女生和较差的男生;而大部分学生则无所谓,这一方面是懒惰,习惯于不劳而获,另一方面则是对自主探究没有把握。

困惑之二:古诗、文言文教学到底要不要逐句翻译讲解?

语文课程中的古诗词和文言作品,由于年代的久远及语言的变迁,加上初中生的语言知识和理解能力有限,使他们对这类作品的理解相当困难。因此,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给出“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知识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基本要求,并重点强调了朗诵和积累教学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对诗文的句意讲解得不够,造成学生对诗文中的语句理解不够深入,很多只是一知半解,致使他们在后面的教学环节,如作品主题的探究、课文的理解背诵、名言佳句的灵活使用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多的障碍,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老师在这方面的观点,也是分庭抗礼,莫衷一是。主张讲的,自然是文言功底较好的老语文教师,主张不讲或少讲的,当然是比较年轻观念较新的语文教师。学生呢,也是各占半壁江山,不相上下。其实主张讲的居多。

困惑之三:字词积累、病句修改之类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当如何进行?

现在的初中生,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认不全也读不准《汉语拼音字母表》中的声母和韵母,亦不能熟练的使用字、词典等工具书,写起作业和作文来更是错别字满篇,病句连天,让人哭笑不得。

说起话来前言不搭后语,唱起流行歌曲则精曲联唱,乐此不疲,说起明星趣闻轶事,更是如数家珍;读起文章来往往语音不准,结结巴巴,更不用说节奏、音调、情感了,而说起电视剧和言情小说却是争先恐后,精彩纷呈;动起笔来简直是“别字大全”,鬼画桃符,所谓龙飞凤舞难以辨认。凡此种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颇感棘手,又不知从何入手抓起。

困惑之四:教材设计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活动是否城市味太浓,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农村中学的实际?

现行新课程教材新增了语文综合性活动,设计的语文活动虽然花样翻新,但对于农村初中生来说,的确很难。专家们似乎忽略了这样的一个简单而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学生大部分是生活在广大偏远乡村的农村孩子。试问,他们怎样去查资料,怎样去做调查,怎样去野地探险,怎样去胜地旅游?可是如果不做这些准备活动,综合性学习活动又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因此从现状看,对于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来说,这种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确是十分头痛的矛盾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教师对于这种活动只是说说而已,有的甚至跳过。大部分学生对这种活动也是毫无兴趣,有与没有,上与不上,根本无所谓。在教学实践和调查中,我本着“发现问题――整理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倒也颇有收获。到底怎样解决以上这些也许长时间困惑一线教师的问题,在调查中,通过商讨、辩论、论证、查询等方式初步研究出解决问题的一些主要措施。

其一,转变角色,服务主体。“教师永远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学生学习的主宰者。”教师最重要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所谓的知识,而在于教会学生学会知识的方法。在阅读课中,教师就是要利用课文这个“例子”,激发和引导学生们去大胆而自信的去听、去说、去读、去写。所以,我们应该多在如何给孩子们创造有利于他们打开思维闸门的恰当情境上下足功夫,把课堂的主人公角色还给学生。

其二,分层教学,因势利导。对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上客观存在的水平差异,尽力避免教学中的“一刀切”,即尽量避免造成基础较好的学生“吃不饱”和基础较差的学生“吃不消”。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把语文知识点根据其难度大小进行一定的拆分,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给予较高的要求,而对感到吃力的学生给与一些难度较低的要求。如对生字词的积累掌握中,就提出会读、会写、了解用法和掌握读音、写法、意义及用法的不同要求。学习文言文,对于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不仅要求他们较为透彻的掌握课文的主旨和写作特色,还要求他们把每篇经典的文章完整的背诵下来以积累语言材料;而对于另外一些学生只要求他们能基本了解文章的意思和特点就行。

第4篇: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困惑范文

1 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探究式教学和实践中不少教师显现出一些困惑和问题,在实践过程中总感觉不是得心应手.笔者将目前物理教师在探究教学中存在很多困惑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对探究式教学缺乏正确认识.探究性课堂不是课改的独创,以前的课堂中大量的学生主动活动,自主学习也是探究式学习.在新课改之前,我们分组实验教学其实就是探究式课堂教学,因此探究式课堂不应该有固定的模式,否则我们课堂容易被模式所固定,失去课堂的活力和生机.第二,对探究性教学资源的困惑.老师缺乏搜寻探究问题的技巧,也没有相应的经验积累的借鉴.因此往往对探究问题找不准,其结果就很难将学生引入到探究的氛围中来,学生没有教师引导,就会出现提出的问题漫无边际,与探究教学的目标相脱节,老师也感到自己力不从心.第三,对探究性教学缺乏正确的评价.一节探究式课堂教学成功的标准是什么?教师在备课时都希望自己的课内容充实,三维目标客观标准,学生活动充分,学习目标达到高度.但我们要知道,探究式课堂太活了,学生的活动容易“失控”.再加上部分学生知识积累不够,对某些知识的理解上存在着困难,在探究活动中参与的少看热闹的多,课堂效率低下.因此,如何评价一节探究课是一个新课题.第四,对时间的困惑.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很多教师都认为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探究式教学与应试产生了矛盾.进行一节探究型的课堂教学,由于学生的思维发散,使时间难以控制,从而花费了很多时间.为了应试,就让学生苦练一些习题.带着困惑的老师也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只能牺牲一些探究的时间来作题目.

2 如何正确理解科学探究

教师产生这些困惑的原因是他们对探究教学的理解不到位.那什么是科学探究呢?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这种研究获得证据,提出的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这样一个活动过程,我们就称之为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在教学上,指的是学生用以获得知识,领悟科学家的思想及自然规律所用的一些方法,而进行的种种活动.一旦学生有了对探究本身的理解,那么他们在以后遇到新的问题时,就情不禁地会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和解决新问题.因此说科学探究是一种能够唤醒学生的无知意识,能够促进孩子的思维发展,并且让他积极地投入到这种研究学习生活中的一种有效方法.当然,学生探究活动跟科学家的探究活动是不同的.它的不同在于课堂探究需要教师的引导下,能使学生对哪些有疑问的地方,逐步明晰.

3 探究式教学中对策

虽然存在很多困惑,但对探究式课堂,我们要满怀憧憬,展望未来.探究式课堂无论对学生还是老师都充满了无限吸引力,他也是物理课生命力所在.我们需要做到脚踏实地的学习相关理论,认认真真去探索和实践,点点滴滴去积累和反思.

第一,探究式教学的目标依然从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入手.我们要明确《课标》中对科学探究提出的具体要求.例如在“提出问题”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能够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并且能够从物理学的角度较明确地表述这些问题,以及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然而,老师要明确,探究的七要素在一个探究活动中由于受时间的限制并不一定面面俱到,而是要抓重点,根据探究的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来选择在课堂应该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

第二,善于选择探究的问题.探究性学习中关键的一步是要善于发现探究的问题,从学生的物理学习中提出问题,这是学生在学习与思考过程中,需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并选择自己所关注的、所感兴趣的问题,以进行深入探究过程.就学生的发展而言,只掌握物理学科中的概念、定义、公式等基本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在此,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营造一个“对话的课堂”.教师应放下架子,甘心当一名“同学”.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新的问题.在关键点老师要引导点拨他们.一次我和学生在探究“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这一规律时,一位学生忽然问,“老师,我有一次把磁铁摔断了.为什么不能用胶水按原来的裂痕粘好呢?”.我首先表扬了他,然后和学生共同讨论并推出答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探究兴趣.二是加强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新教材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我们要从初中生的认识特点出发,以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物理现象作为讨论问题的切入点,从而使学生愉快地走向物理探索世界.如在讲授“电流热效应”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通电的电炉,然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又如,在生活中自行车既简单又环保的交通工具,老师可以带着疑问引导学生思考:“自行车的轮胎上为什么有花纹?刹车时,刹前闸,还是刹后闸好?车座是面积大好,还是面积小好”等等.三是从物理题库中选取探究问题.“课题库”顾名思义,就是由许多课题组成的集合体.其中有许多物理问题,这些问题不是都适合初中学生的探究.因此指导老师应该善于建立适合初中学生探究的物理课题库,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资源和选择.同时,教师还要转变角色,大力鼓励创新,确保探究时间,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才能适应探究式教学要求.

第5篇: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困惑范文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3-0023-02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批准号:QJZ1250013)“对中学生人际关系的实证研究”的中期成果之一。

为了全面了解中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我们对海口市六所完全中学的2万多名学生做了心理普查。普查的内容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共三个量表。发放问卷25000张,回收23116张,剔除无效问卷216张,有效回收率91.6%。课题组将有效回收的问卷先以学校、年级、班级为单位,分门别类,整理装订,然后按10%的比例,等距抽样,录入电脑。本研究使用的分析工具为社会科学软件包spss.19。现将本课题的描述性分析报告如下:

一、对样本结构的频数分析

1.学校样本结构。本次参加调查的学校分别是:湖南师大海口中学、海口景山学校、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海口华侨中学、海口市第一中学、海口实验中学等六所学校的初中部和高中部。其中,前三所为民办学校,样本数544名,占23.8%,后三所学校为公办学校,样本数1746名,占76.2%。

2.年级样本分布。参加本次调查的学生包括7~12年级的各年级学生,其中,男生1173名,占51.2%。女生1117名,占48.8%;初中生样本1011名,占44.1%。高中生样本1279名,占55.9%。

二、对中学生亲子关系的描述性分析

1.亲子关系均值解析。本次亲子关系量表共有20个问题,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描述情况的符合度打分。若总分在60分以下,表示亲子关系已有了危机,须马上调整;若总分在60~80之间,表示亲子关系还算良好,但是还可以更好;若总分在80分以上,表明亲子关系很好。本次亲子关系调查的均值为70.22,属“还算良好”。

2.亲子关系频数解析。按照以上评分标准及解释,有23.0%的中学生亲子关系得分在60分以下,属“亲子关系危机”;有47.6%的中学生亲子关系得分在60~80之间,属“亲子关系良好”;仅有29.4%的中学生的亲子关系得分在80分以上,属“亲子关系很好”。

三、对中学生同伴关系的频数分析

1.同伴关系均值解析。同伴关系测验由28个陈述句组成,每个句子后面列有“是”和“否”两种答案。要求中学生对照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是或否的判断。选“是”记1分,选“否”记0分,将所有项目的得分累加起来,即得总分。对总分的解释规则为:0~8分,说明样本与朋友相处的困扰较少;9~14分,说明样本与朋友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15~19分,说明样本与朋友的行为困扰较严重;20~28分,说明样本与朋友相处存在严重的行为困扰。本次同伴关系测评的均值为7.12,属于“0~8分”,说明中学生与朋友相处的困扰总体较少。

2.同伴关系频数分析。按照以上解释规则,有66.3%的中学生同伴关系融洽,有25.6%的中学生同伴关系困惑轻微,这两项合计91.9%。只有8.1%%的中学生同伴关系存在中度以上的困惑。

3.对同伴关系的维度分析。同伴关系测验又可分为ABCD四组。其中,A组的合计得分,代表样本在交谈方面的行为困扰程度;B组的合计得分,代表样本在交际与交友方面的困扰程度;C组的合计得分,代表样本在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扰程度;D组的合计得分,代表样本与异性朋友交往的困扰程度。

系统统计的结果显示,B组和A组的均值较高,分别为2.49和2.04,C组和D组的均值较低,分别为1.35和1.24。有6.4%的中学生交友困惑较大,2.8%的中学生不善交谈,0.9%的中学生在待人接物方面困惑大,0.9%的中学生在异性交往方面困惑严重。调查发现,84%的中学生待人接物能力强,79.2%的中学生与异性交往得体,65.2%的中学生善于交谈,54.6%的中学生交友交际能力强。

四、对中学生师生关系的频数分析

1.师生关系均值分析。师生关系测验共有18个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是”或“否”,若总分为24~36分,表明师生关系困扰程度严重;9~23分,表明师生关系困扰程度中等;9分以下,表明师生关系困扰程度较少或很少。本次测验的师生关系均值9.83,属于师生关系困扰程度中等。

2.师生关系频数分析。根据以上对总分的解析规则,有39.3%的中学生师生关系存在中度困惑,7.6%的中学生师生关系存在严重困惑,两项合计46.9%。只有11.8%的中学生师生关系融洽。

3.对师生关系的维度分析。师生关系的测验又包括ABC三组,A组的分数表示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困扰程度;B组的分数表示在师生情感距离上的困扰程度;C组的分数表示在师生之间地位关系上的困扰程度。系统输出的结果显示,ABC三组的均值分别为:2.89、4.82和2.12。这说明中学生总体在师生情感关系上困惑最大,属中度困惑,在教学关系和地位关系上困惑较小。

五、结论与讨论

1.中学生三大人际关系中,同伴关系最好。本次研究发现,有66.3%的中学生同伴关系融洽,远高于亲子关系融洽(29.4%)和师生关系融洽(11.8%)的比率。同伴关系中度以上困惑8.1%的比率,也明显低于亲子关系危机的比率(23%)和师生关系中度以上困惑的比率(46.9%),这说明在中学生三大人际关系中,同伴关系最好。这可能与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和开放程度的提升有关。可以这么说,当今中学生是自古以来同伴信息交流最便捷、最活跃的一代。但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中学生在待人接物和异性交往方面困惑较少,中学生在交谈能力和交际交友能力方面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2.中学生三大人际关系中,师生关系最差。本次研究发现,中学生师生关系的融洽度只有11.8%,明显低于亲子关系融洽度(29.4%)和同伴关系融洽度(66.3%),师生关系中度困惑度以上的比例46.9%,明显高于亲子关系危机的比率(23%)和同伴关系中度以上困惑的比率(8.1%)。可见,在中学生三大人际关系中,师生关系最差。 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中学生在师生情感距离方面,中度以上困惑的比率最大(65.5%),无困惑的比率最小(18.1%);中学生在师生地位方面,中度以上困惑的比率最小(27.1%),无困惑的比率最大(48.3%);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困惑中度以上的比率(39.9%)和无困惑的比率(36.1%),均介于前面二者之间。可见,师生情感距离困惑是当前中学生师生关系中最大的问题。

中学生师生关系的困惑是教师、学校和教育对社会当下的困惑,是市场经济对家庭、学校、社会的侵蚀和塑造,是情感对理性的妥协和屈服,是教育日趋功利化的结果,是师生关系商品化的镜子……是这一切在中学生心灵上的反映。关于这一点,只要看看全国各地中小学教师课外有偿补课的繁忙景象,只要听听关于师源性身心伤害事件的报道,就知道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第6篇: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困惑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216-01

与小学生和初中生相比,高中生在读写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在高中阶段,有很多学生在认识上存在误区,他们认为在语文学科上花费太多的时间是一种浪费。在语文课之外的时间,他们很少拿起语文书。理科班的多数学生把精力都放在了数理化上,文科班的多数学生则把精力放在了政史地上。每次考试,语文分数总是比其他科目要高一些,这就更加促使他们不在语文学科上花费大力气。话又说回来,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不高固然有其自身的原因,但不能把责任全推到学生身上,语文教师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一名从教十年的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本人心中一直有一些没有妥善解决的困惑,这些没有解决的困惑就是本人作为一名教师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方面应该负起来的责任。把问题分析好才能把问题解决好,所以接下来本人将对心中存在的教学困惑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目标与现实不符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写到,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高中语文教学,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大纲写出了教育者的期待和目标。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当你真的用这些美好的目标来检验自己的学生,便会发现很多美好的因素已经在学生身上悄悄地减弱。这个时候其实你特别想帮助这些学生。

当你作为语文教师真的很想把自己所知道的东西传授于学生时,你却发现学生对那些知识和能力漠不关心,甚至还会埋怨你,老师为什么让我们这些学生学得那么辛苦呢?这么辛苦又有什么用呢?还有一些学生甚至认为语文课可有可无,这种无以复加的轻视让你无法忍受。于是你便陷入某种困惑的圈子里,这些学生到底怎么回事?这种困惑比你上课无法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还要难受。

当你精挑细选,给学生选好语文习题,并且反复交代习题的重要性,千叮咛万嘱咐你们一定要去做,做完了老师讲解,做了就会有收获,到第二天上课的时候,你却发现这些可爱的学生表面上在聚精会神地听课,实际上翻开他们的练习一看,居然是空白,此时你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的自尊其实是受到了极大的伤害的。有时你会问他没做的原因,大多数情况下老师得到的答案是其他科的作业很多,无暇顾及语文作业。

高中语文教学中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完成教学大纲中的目标,同时又兼顾到高考成绩,真的是一道难题,语文老师要为这道难题不倦地思考。

二、课外与课内时间的矛盾

每个高中语文老师都知道,阅读量在语文学科中的重要性。高中生的学习任务比较重,对待语文学科又比较轻视,所以不管老师如何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学生就是不买你的帐,依旧是我行我素。无奈之下,教师只得动用课堂那宝贵的四十或四十五分钟时间。课下老师总是用心地为学生选择经典名著,课上积极地向学生推荐并提出阅读要求。力求当堂阅读,当堂指导,当堂完成任务。本来需要花费更多时间的任务,移到课堂来完成,完成效果可想而知。而且有时还难免会占了其他语文学习任务的时间。可是如果老师不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去完成阅读任务,学生在课下又不会“动手”,老师总不能让高中生成为“阅读”吧?其实,课下的任务就是应该在课下完成,课上有课上的任务,然而据当前的高中语文现状来看,本来很简单的这个问题却成了高中语文教师的一大困惑。

三、代替与主动的矛盾

众所周知,提高语文成绩的前提就是拥有扎实的语文基础。基础知识是需要长年累月、一点一滴积累的。字词的音、形、义,学生应该亲自己动手去分类、识记。可是,学生不去做,老师又要提高学生的成绩。怎么办?教师只好越俎代庖了。最终的结果是教师费力不讨好,劳累了教师,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不到锻炼。

四、鼓励与严格要求的矛盾

第7篇: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困惑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 困惑 对策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在我省(甘肃)实施两年多了,此过程我们面临了许多困惑,笔者精略归纳了以下七个方面:

1.初、高中衔接困难,教学难度大

现行的高中新课程是建立在初中学业基础上,并对高中阶段提出了新要求,所以它要求学生具备完整的初中历史学知识。由于笔者所在地区的初中学校,历史学科的地位远远不及语、数、外、理、化,历史基本上是被看作“副”科,所以这就造成了初中师生对历史科的不重视,老师上课不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方法的传授,学生也认为平时不用管,考试时再来抱佛脚,死记硬背也能过关。学生对初中学过的历史知识是似懂非懂,似是而非,甚至学和没学一个样。而高中新课程增加很多新概念,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方法和学习态度自然就很难跟上。

2.新课程内容多、跨度大。

新课程下,许多一课时的内容是旧教材中两三课时的容量,如必修(1)第10课“鸦片战争”就饱含了老教材“鸦片战争的爆发”“鸦片战争的影响”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三课时的内容;再如必修(1)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内容不仅多(跨越了几个朝代)而且深奥难懂。

3.新旧教材交替时期,很难找到与新教材相配套的练习资料。

新课改实施的绝大多数资料是根据新教材编的,但由于编者不一定是教学一线的教师,所以编出来的题目偶尔有些还是超纲,甚至重难点不突出,而且绝大部分资料体现不出新意。

4.课时太少,像我校高一一周课时2.5节,无法保证教学进度按时完成。

5.一考定终身,考试的功利目的太强,学生“拎的太清”。

面对强大的升学压力,一些学生仍然只关注高考科目,在理、化、英、数等各科大量作业的重压下,学生极少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来学习历史,尤其是理科班的学生。

6.新课程实施后,课程资源(图书资料、设备、网络资源等)贫乏。

针对上述困惑,我们怎么办?

是知难而退,还是勇往直前,我想“明知山有虎,偏向虎上行”,才是我们的态度和应有的精神。为此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第一,教师需要有耐心,上课时一边传授学习方法,如怎样做笔记,怎样记忆知识点,怎样答题等。另一边要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活化,如“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等,用例子或图示法来讲解,不仅可以帮学生理解新概念,还可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对于难度较大的内容,先让学生理解概念,再让他们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慢慢体会。

第二,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教本”变为“学本”,要在“教学设计”上多下工夫。分清主次,次要的内容可简单带过。教师要让学生“会学”而不是让学生“学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第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编写练习题,这样既不超纲,又因材施教,还要让学生第一时间接触到新课改下的高考题型。另外,教师还可以选一些旧教材中的经典例题来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和答题技巧。

第四,教研组、备课组的活动是关键,“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新课改中只有学科组有所“为”了,教师才有所“作为”。加强团队合作也是新课程对老师们提出的新要求。

第8篇: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困惑范文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案教学;收获;困惑

历史学科在推行教学案教学后,被广泛定义为最难学的一门学科,这并不是学科本身存在的问题,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身对教学案教学有着一些困惑和未能认识到的问题,所以未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导致学生产生对历史学科的错误观点。下面就针对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案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教学案教学广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学校管理

问题:教学案印制不规范,浪费严重,怎么办?

解决策略: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后编写的教学案,由各学科教研组长把关审核,教研组长审核后再交年级主任处,凡是不合格的教学案返回教研组重新编写,年级主任审验合格的教学案方可签字印发。这样做可以严把质量关,同时又能避免浪费。

2、教研组教研活动

问题:怎样利用教研组活动推动教学案教学?

解决策略:学校历史组推进教学案教学分四步走。

第一步:理论学习。学期初,要对《教学案教学实施方案》学习,进行解读;学习两周,第三周进行测试,考试成绩计入教师量化积分。平时,利用固定的时间搞好教研活动和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学案教学的理念、编写要求、基本环节、操作流程等理论,同组教师相互交流、质疑、解难。

第二步:以“三课”活动为载体,尝试教学案教学。一是加强集体备课,把集体备课和编写教学案结合起来,学校领导包组蹲点,及时解决集体备课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发挥备课组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把讲授公开课和教学案教学结合起来,利用周一上午本组教师围绕公开课所定篇目,按教学案的基本环节备课,编写出初步的教学案,然后由主讲教师在一个班内实施教学,其余老师参与观摩。评课时根据课堂情况对其进行修改,再在其余班级推行。

第三步:是全面铺开,人人过关。全体教师逐课推行教学案教学。

第四步:举行教学案教学的大比武活动,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3、教师的思想认识的转变

问题:教师的思想发生了什么转变?应如何认识?

解决策略:全面了解教师思想的认识转变,从思想入手,解决教师思想中的困惑。

利用教学案教学以来,教师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案编写虽然费力费时,但方便课堂教学。编学案,教师多方考虑多方面因素,查阅各种资料,,教师忙着设计学案、筛选习题,费时费力,而课堂上,学生读课标、读教材,按照教师的学案设计梳理知识,然后作习题。

(2)教师的工作流程发生了显著变化。实施教学案教学后变化明显,此前教师劲没少下但成绩确实让人发愁。学生的作业在课上完成,备课、上课的时间与精力均有了保证,工作起来更有激情。

(3)课堂结构发生了新变化。实施教学案教学,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小组讨论积极交流展示,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交流多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近,关系越来越和谐,师生的心理和情绪越来越轻松。

(4)对教师提出了新挑战。

使用教学案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如果不研读教材,不翻阅资料,不了解学情,那么所编写的“教学案”能说是高质量的吗?如果不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是很难适应这种教学形式的。

二、对教学案各环节编写内容的界定

教学案教学虽然转变了教师的观念,但有部分教师对使用教学案产生了误区,教学案的设计要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应严格界定。

1、课时学习目标的界定

课时学习目标是学科目标与具体教学内容的结合和具体化。它能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主动预习,自觉达标的习惯。

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已有知识来确定。学习目标是课标的细化,教材中超出课标的知识、要求较高的知识也不能作为学习目标。

2、课前预习导学的界定

预习导学是教学案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进入课堂学习前的必要准备,预习的充分能使学生学习事半功倍。预习导学部分的题目,教师要精挑细选。课前预习导学题目应该以学习目标进行设计,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文就能回答出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难题、偏题、怪题的出现。预习导学题型可分为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等多种题型。

3、课堂学习研讨的界定

课堂研讨部分是教师最难驾驭的部分,由于学习小组的建立不够完善,表面看学生在合作学习,但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小组合作成果的呈现成了小组长的专利。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让程度好的学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4、达标检测题的界定

达标检测不能与预习导学和学习研讨题目重复,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收获。题量不能太大,以学生当堂能完成为准,一般以5个选择题和一个非选题为宜。教学案使用后要收上来,检查学生做到情况,进行查漏补缺。

5、课后拓展延伸的界定

课后拓展延伸题目,可以是本课内容,也可结合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确定;其应具有拓展性和延伸性,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提升。

三、教学案教学存在的困惑之我的看法

教学案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除了广泛存在的问题外,我个人对教学案也存在些困惑。

困惑一:预习环节用什么时间完成?

预习环节全部放在课外不行因为我们的学生自律性太差且学生的课外时间很少。放在课堂上预习,费时太多,学生把课文阅读一遍需要10分钟,做完预习题需要10分钟,构建知识框架需要10分钟,学习研讨需要15分钟,达标检测还没有进行就已经没时间了,长此以往,教师和学生每节课都要“欠账”了!

困惑二:课后拓展延伸题何时了?

顾名思义,其应放在课后来完成。如果放在课后的话,真正是“下课就放在脑后”了,第一:学生课后没时间,第二:学生课后不去做。农村初中的学生,课后连5%能完成的都不到。放在课堂上来解决,哪有时间呢?因为,课堂上各环节已被安排满满的了。

四、教学案教学的推行建议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案教学的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为了解决这些困惑,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贯彻落实教学案教学,推进校本教研,我认为历史学科课型系列建设应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构教学案教学新授课模式,利用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片级赛课以及教学案教学大赛等,推动各学校历史学科建立起教学案教学新授课模式。

第二阶段:建构教学案教学复习课模式,充分利用九年级高素质教师进行复习课研讨活动,以省市级优质课大赛活动为载体,促使各学校历史学科建立起教学案教学复习课模式。

第三阶段:总结经验,全面培训历史学科教师,通过骨干教师的培训,使全体历史学科教师都能熟练地掌握教学案教学新授课与复习课模式,全面提升我县历史教师的业务素质,为提高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第四阶段:全面推行高素质的教学案教学,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并应用于指导教学实践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丽娟.浅议初中历史教学案教学[J].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5):76.

[2] 古健.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2,(3):69-70.

[3] 王松光.初中历史问题导学三分法教学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第9篇: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困惑范文

邢广莹 邢 蕊 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 300350

【文章摘要】

课堂教学是所有教育层次的主要教学手段,也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主要阵地。中职教育虽然在人才的培养定位上更加倾向于应用型,但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手段。但是作为一线的中职教育工作者却对中职的课堂教学充满了困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来源于多方面的,本文就将主要以中职教师课堂教学困惑及其原因分析为切入点,简述中职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困惑,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探析。

【关键词】

中职;教师;课堂教学;原因

1 中职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困惑

1.1 管理方面的困惑

中职教学课堂的纪律问题一直是困扰众多中职教师的一个难题,如果课堂纪律得不到有效保障的话,那么很难进行有效地课堂教学。虽然教师具有监管课堂纪律的重要责任,但是鉴于中职学生自身的特点,使得课堂纪律的管理成效一直不高,这也成为了困扰中职教师的一个重要难题。

1.2 组织教学方面的困惑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中职教师关于课堂教学的困惑却愈加增多。主要表现在组织教学以及运用教学方法等两方面。其中组织教学方面的困惑主要体现在教师对于教材内容的把握上缺少准确度,不知道该如何掌握教材授课的尺度。许多专业课教师都很苦恼的就是,如果拿到一本书,哪里需要讲,哪里适合中职学生或者哪些内容能够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呢? 大多数中职教师都知道最难的知识点通常都会作为被放弃的内容,不光是由于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是由于这部分知识属性决定的。许多高难度的知识点都属于认识型的而不是认知性的。可是到底如何有效选择教学方面的内容却成为了一个使中职教师困惑的问题。

1.3 运用教学方法的困惑

另外一个困惑就是,虽然大多数教师都知道选择轻松幽默类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大程度上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但中职教师不可能每节课都保持同一种教学方法的使用,这不仅要根据学生们的特点和兴趣来选择,更要根据授课的内容和需要来选择。虽然近些年来新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但是真正适合中职学生的却少之又少,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这就造成了中职教学在新型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有效教学方法和形式教学方法之间的选择上出现了困惑。

2 中职教师课堂教学困惑的原因分析

2.1 来自学生方面的因素

在中职校中,大多数学生在初高中时期的学习成绩都不是很好而且学习能力也不强,在班级通常是处于边缘的学生。这些学生们的基础相对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自然不能像成绩优秀的学生那样学习。难度较大的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更难理解,这就为教师的教学内容选择增加了阻碍。另外,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这些学生自制力都不强,对于中职院校相关的规章制度也没有足够的认识,甚至经常出现违反学校的各种制度以及班级纪律的现象,如果不及时解决处理很可能导致其他学生的效仿,继而产生一个恶性循环阻碍学生以及中职院校的发展。这种客观性的因素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课堂纪律的管理难度,也会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实行带来更多的阻碍。另一方面,由于中职院校在定位上以及相应的人才培养层次上与其他高等院校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并且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相对不足,会使部分教师会出现内心的偏差。而且教师们长期面对学习基础较差学生的过程中,还会不断地遇到来自学习和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又由于许多学生在知识理解上跟不上进度,使得其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一直持无视态度,所以,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很多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缺少应有的信心,进而产生相应的困惑。

2.2 来自教师方面的原因

此外,在现实客观因素的基础上教师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首先,从思想层面来讲,部分教师就没有做到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而积极的探索应对,每当发现困难较大时,并且较长时间不能取得相应成效时便会放弃努力。其次,在教育专业的知识储备上还不够丰富,经验也存在欠缺,不能有效平衡学生兴趣与教学任务之间的关系,在相关教学工作的设定上还缺少一定的科学性。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对于自身的教学工作还缺少应有的反思,不能从自身的工作经验中去总结出实用的内容,使得其不能很好地去应对课堂教学的变化。

3 解决中职教师课堂教学困惑的重要意义

3.1 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人才规格、层次以及类型方面的要求

消除中职教师教学课堂上的困惑不仅对于中职学校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具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应当符合发展人才需求的不同标准,而且知识面和技能等级以及相应的适应力也要更强一些。这是由于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所决定的。劳动力的培养已经逐渐从低学历转变为向高学历的方向发展,并且劳动密集型也在向知识密集型发展。在这个大背景下,对于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所提出的要求也就更加严格。因此,消除中职教师课堂教学困惑不仅可以促进学校的发展,更加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人才规格、层次以及类型方面的要求。

3.2 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对于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要

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市场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才的需求逐渐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方向偏移。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过后,各大中型企业对于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有了更高的准则要求。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以及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发挥出中职学校的应有作用,就要对中职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予以适当调整,首先就要从消除中职教师的课堂困惑开始。只有消除了中职教师课堂困惑,才能够使教师和学生都对课堂教学充满热情,进而强化人才的培养质量。最终既能强化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又能全面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4 结束语

中职院校作为培养社会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其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对于人才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为了彻底解决中职教学课堂中存在的各种教学问题,解决教师的课堂教学困惑,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就应当仔细寻找问题, 分析问题的产生原因。从根源上减少或消除低效或无效的教学行为,消除教师的困惑,使中职教师能够以最饱满的热情去进行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彭茂清. 中职教师课堂教学困惑及其原因分析[D]. 华东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