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地理教学效果范文

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精选(九篇)

初中地理教学效果

第1篇:初中地理教学效果范文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效果 途径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035-01

新课改之后,素质教育被提上议程,而且很快开始在全国各中小学中开展起来,此时,作为传统学科中的“复课”―― 地理也逐渐被师生所重视。但是在新的形势下,初中地理的教学仍然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初中生的实践能力,乃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首要任务。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效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慢慢渗透,使教与学融为一体,这样才能促进地理教学的效率。

1 增强师资力量,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的教学能力和道德修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一个高素质的教师能够将教材的精华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所以,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要加大师资力量的建设,招聘一些素质高、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地理老师。专业知识丰富的地理老师,能够最大限度的将初中地理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另外,教学经验丰富,能够有效地将所学的地理知识以简洁、易记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从而使学生高效地吸收和消化所学的地理知识,继而提高地理教学的效果。

另一方面,师生关系和谐与否也直接关系到地理教学的效果。设想一下,如果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和谐,学生在学习地理的时候难免会有逆反心理,觉得不是自己喜欢的老师,上课会不认真听讲,而对于老师来讲,如果是自己不喜欢的学生,在教课时也会大大降低积极性,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最终影响地理教学的效果。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试着跟学生建立信任、友好的关系,以真情来感染学生,促进其认真学习,最终提高地理教学的效果。

2 以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教育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也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将地理知识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能够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并使学生手脑并用,从而增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地理是一门跨学科的课程,文理性质兼而有之,所以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的手段,许多地理知识都难以形象的展现出来,但是通过多媒体手段,不仅能形象直观的展现出相关的画面,还是得其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

多媒体教学还有一个优点就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传统的黑板板书相比,多媒体的视觉效果更好,而且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比如运用现代的电子地图,能够让学生直观地观看到地图的分布,而且能够放大和缩小,转换成卫星地图后,能够直观地观察相关的地形等。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电子地图上寻找自己的家,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找寻过程中逐渐掌握对地图的认识和使用。总而言之,依靠多媒体手段进行初中地理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 联系生活实际,要求学生活学多用

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所谓的学以致用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时刻将这一理念放在心上,并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吃透教材,做好相关备课工作,将教材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讲课时以生活中的现象作为教学的例子,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地理的生活感;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地理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在实践活动归纳总结所涉及到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加强地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活学多用,能够极大地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效果,并且有助于实现教学的根本目的。首先,在地理教学中所涉及到的事例,尽可能地采用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比如,通过分析当地的地形特点和地势特征,是学生快速掌握相关信息,而后扩展到各个地方的地形特点和地势特征,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地理教学还要紧密联系时代的变化发展,比如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冥王星在2006年被认定为矮行星,原来的“九大行星”则变成了“行星”,所以一定要注意地理教学的时效性。

4 注重因材施教,强化学法指导作用

根据有关史料记载,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孔子,在教学时就注重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非常明显。初中生大都处在青春发育期,正是追求个性的时候,他们有着叛逆的心理,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观察和总结学生的性格特点,而后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这样能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比如有的学生在学习地理时,对文科性质的内容掌握的较好,但是对理科性质的知识却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就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在课下找到该学生,先与他谈心,对于他不感兴趣的内容,耐心的讲解,慢慢帮他培养兴趣。

在因材施教的同时,教师还要强化学法的指导作用。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也要着重加强对地理学习方法的传授,告诉学生如何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让他们去感悟,在课下慢慢摸索一条适合自己的学习地理的路子。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准确的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摆脱死记硬背的落后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初中的地理教学的效果。

5 结语

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效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付出相应的耐心,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练习,这样才能到达最终的目的。专业素质高、教学能力强是初中地理教学所应当具备的素质,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与学生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一视同仁、因材施教。不再仅限于将课本上的知识死板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从生活中找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地理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把地理学习的方法教个学生,避免其死记硬背,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够起到事半而功倍的作用,对于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效果也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乔文军.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途径[J].中学周刊,2012(3):124-125.

第2篇:初中地理教学效果范文

关键词:教学态度;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榜样;积极性;综合能力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这种极强的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其学科内部的知识体系。同时,还表现在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上,地理学科与生物、历史、化学以及物理等学科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如此广泛的联系性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很多教师对于地理这门学科的重要特性没有给予正确的认识,在地理的教学中闭门造车,一味地追求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提高要求。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对于地理知识只是“知其然”,而完全做不到“知其所以然”,这就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学效果也因此而非常得不理想。

在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时候,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以身作则,从自身的角度对这门学科重视起来,为学生起一个良好的带头作用;其次,要合理的运用一些教学手段,遵循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保持一种良好的兴趣增长势头;再次,要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单纯的地理教学中得到更多收获,例如:思维能力的提高、实践能力的提高、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等等,学生这些能力的提高必定会带动我们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端正教学态度,为学生树立榜样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效果不佳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态度不够端正,由于地理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不如语文、数学和英语等几门学科,因此,教师对于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认为只是一门副科,因此,就造成了学生学习态度的不端正,对于这门学科的学习往往是应付了事,教学效果不理想可想而知。所以,为了提升初中地理的教学效果,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端正教师的教学态度,只有教师认真地开展教学工作,学生才能够认真地对待这门学科的学习,端正的学习态度是学生成绩提高以及能力提升的关键性基础。而教师端正的教学态度还能够起到一个良好的带头作用,能够有效地感染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逐渐将自身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继而形成较为持久的学习动力。

二、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还往往需要兴趣的支持,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要遵循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有步骤地开展我们的教学工作。因此,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工作中,最先开始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在高昂的学习热情的促使之下,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其潜在的学习能力也会被逐步的挖掘出来,这不但对于学生在眼下的学习至关重要,同时,对于学生在未来更高层次的学习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我们教学工作的层次性,每个学生在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我们的教学工作不能过于单一,层次也不能过少,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感受,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保证学生们对于这门学科始终能够保持一种较高的学习热情。另外这样还能够有效的提高我们教学工作的针对性,为学生能力的提高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能力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这不仅表现其在身的知识体系方面,同时还表现在联系性方面,地理与其他很多门学科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学生通过不断地学习会发现地理的学习会带动其他很多学科的学习,这样不但能够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还能够非常有助于学生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这门学科的这一特点,在教学内容上多下工夫,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各相关学科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渗透,这样学生会在丰富的教学内容中保持很高的学习兴趣,这样我们的教学效果也必然会大幅度的提升。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都会有所提升,这些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在地理的学习中至关重要。

总之,在初中的地理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首先采取争取的教学态度,以自身为榜样来带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其次,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并在此过程中将学生们的潜在能力充分的挖掘出来;再次,就是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利用地理教学来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起来,以此来不断提高我们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3篇:初中地理教学效果范文

一、做好充足的备课工作,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1.备课要关注学生。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兴趣来进行备课,精心设计好预习提纲、课后巩固和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探究。此外,教师还要充分考虑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互动,从而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探讨提供一定的资源和实践空间。

2.备课需要从教材的角度出发。教学需要依据教材开展课堂教学,因此即使在进行备课工作时要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来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的定位,从而加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另外,教师要结合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制定教学目标,而新课程标准着重强调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懂得取舍,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在地理课堂中的学习方式。

3.教会学生学习与思考。懂得思考是一辈子都受用的习惯。所以,教师要依照教学内容有效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考虑教学的基础性、启发性和思想性。也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多变灵活的课堂教学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真正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做到活学活用,而不是传统教学中对课本知识的死记硬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将地理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1.在地理教学中穿插生活地理的知识。地理是覆盖面较广的一门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社会和自然知识,并且其中还有大量抽象的知识,如果仅仅靠课堂教学中的文字叙述是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的。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尽量与文字说教相脱离,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生活地理素材,从而让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2.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的现实生活资源。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挖掘地理资源,从而有效营造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氛围,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从生活角度来学习并理解地理知识。所以,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把握课堂教学的核心所在,打破传统教科书的限制,有效运用生活中的地理事例或现象切实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真正让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进行感知和学习。

3.让学生懂得运用生活经验来分析地理问题。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再是单一性的,而更加注重对知识的实际运用,也就是具备实践能力的人才。可见,如何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校教学中的重大课题。而地理知识的涉猎范围很广,所以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懂得运用生活经验去感悟、分析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问题的独立分析能力。

三、利用合理的评价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评价密切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务必要有效利用教学评价这一教学工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评价机制要求会随着学生自主性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变高,因此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有效、适时运用教学的评价机制,并通过情感、言语及有效的教学方式给予不同学生以恰当及时的评价,从而对他们的进步做出适当的肯定和赞扬,鼓励他们更积极地进行地理学习。可见,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以及学习的成功体验。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第4篇:初中地理教学效果范文

一、结合乡土地理材料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而乡土地理材料就在学生周围,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学生时常接触,但是,学生对于这些客观存在于他们周围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有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要经教师一经点拨,便可言传,所以乡土地理材料具有易懂、亲切、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特点。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结合得好,就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能起到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如在讲到“地形的变化”一节时,本节的第一大问题就是:“地形是变化的。”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安排教材的。一开头,我用谈话的方式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现在的年龄大约是几岁了?”同学们回答:“13—14岁。”我接着问:“你们在地球上生活了十几年了,对于自己周围的各种事物都很熟悉了,你们想想看,在你们的周围或者附近有没有哪座山消失了?或者说哪里突然间又出现了一座新的山呢?”学生齐声回答:“没有。”接着我又问:“许多同学可能去过宝山,宝山是我们顺昌一座著名的山,有没有哪位同学听老辈的人(你们的父母或爷爷、奶奶)说过,宝山现在和以前有所不同,就是说有没有变高了或者降低了。”学生们齐声回答:“没有。”这时,我紧接着又问:“那么我们课本中为什么说地形是变化的呢?”这个时候,从学生们那一双双充满求知欲望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注意力显然是被吸引住了,他们正急切地等待着老师,告诉他们这是“为什么”。所以,当我总结归纳时说,地形要发生巨大的变化,不是一年、二年、一辈子所能观察到的,而是要经过几百万年,几千万年,甚至几亿年的时间。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大家也可以亲眼目睹地形产生巨大的变化,如发生火山喷发、地震时。这样,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结合乡土地理材料能使抽象的,复杂的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的增长,抽象思维已开始占有相对的优势,但是具体形象思维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对于一切难度较大的地理概念,应适当运用直观形象的材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如讲到交通运输中“枢纽”这个概念时,我就引导学生回忆和观察一中校门汽车站的情况。我问:“我们班上有一部分同学是从乡镇来的,若家在仁寿、大干等地的同学,要回家,应到哪里去乘车?”学生回答:“校门口的汽车站。”我接着问:“若家在岚下、大历等地的同学呢?”同学们同样回答:“校门口汽车站。”接着,我补充讲解:同样,如果要众仁寿、大干等地去岚下、大历,也必须到校门口的汽车站来转车,这个汽车站联系着我们顺昌县各乡镇的公路运输。我们校门口的汽车站就可以称上是顺昌县公路运输的一个“枢纽”。这样,学生就可以把“枢纽”这个抽象的,复杂的地理概念具体化、简单化,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交通枢纽及基本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和理解。同样,在讲授“全国河流概况”及“中国气候”等问题时,也可以联系本地的“河流”、“气候”等实际知识,生动地举例阐明教材的重点及关键问题。

三、结合乡土地理材料可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印象,而且也能逐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既不可能把所要讲的事物和现象都搬到学生眼前,又不可能都前去观察,也不可能都靠实验解决问题。但是,我们知道一切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客观存在于学生周围的,为学生所熟知的乡土地理材料,就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从而逐渐培养学生对生活观察的习惯。如讲授“降水量季节变化”时,我就引导学生回忆一年中每个季节降水的情况,从而加深学生对降水量季节分配规律的印象。接着介绍“降水量年际变化”时,我就引导学生回忆和观察每年水南桥头,在洪水期时河水水位高低的变化情况,从而加深对“降水量年际变化”概念的印象,同样的,在讲到“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这个结论时,我引导学生回忆我们顺昌夏天和冬天天黑时间的变化情况,使学生加深对这个结论的印象,等等。

四、结合乡土地理材料可以增强学生对本乡本土的认识和热爱,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就能将这种思想转化为对祖国的高度热爱。

我国目前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贫穷落后的面貌还没有彻底改观。在向学生介绍国情时,广泛结合乡土地理材料,把本乡本土有利和不足的事实,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并对学生寄予殷切期望,要求学生正视现实,艰苦奋斗,在党的领导下,一步一个脚印地把祖国、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如在讲授“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时,我就结合乡土知识讲了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环境特点,接着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这一国情。我介绍说:“我们生活在顺昌,这是一座山城,大家开门就可见到山,如果大家登山到学校后山的气象站向四周看,便可发现到处是群山绵绵,福建省大部分县市同顺昌一样。”这样,学生对福建省多山的地形就有了大概的认识。为了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我接着讲解了山区的优越性:“山区有个很大的优势,就是资源丰富,不仅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而且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力资源等。”让学生回忆,有没有观察到每天都有许多的汽车,火车把大量的木才运出顺昌。补充说明:“我们的木材不仅运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到台湾,东南亚等地,同时,我们顺昌还有丰富的石灰石,这种矿产是生产水泥的主要原料,所以国家在顺昌的水南乡兴建了一座大型的水泥厂。这座水泥厂是我国同澳大利亚两国最大的经济技术合作项目,总投资3.6亿元,现在第一期工程已完成,每年生产水泥61万吨,如果全部工程都完成,可年产水泥120万吨。除此之外,我们顺昌还有其它矿产。山区还是发展多种经济的好场所。在山区,山脚下较平坦的地方可以开辟梯田,发展种植业(粮食生产),半山腰可以种植茶树或果树等经济作物,发展副业,在山顶还可以植树造林,发展林业,有的地区、还有草地,可以发展畜牧业,所以说,山区可以为农林牧副全面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为了全面正确认识我们周围的环境,我接着介绍了山区的特点:“地面坡度大,土层薄,交通不便,人口较少。”最后,结合形势讲解我们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在四化建设中应该走在全国的前列,但是我们省的地理环境特点又是“八山一水一分田’,要发展经济靠的是什么呢?就是山和海,即念好“山海经”,这样,首先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山区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为四化建设而献身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五、经过结合乡土地理材料,并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大有用处。

第5篇:初中地理教学效果范文

关键词 教学效果;新课程;有效性

一、初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性评价

1.教学有效性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注重学生心理的发展和师生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内心动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授课方式和内容,通过有效的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为学生长久发展奠定基础。地理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其授课方式多种多样,这就决定了其教学效果的提高可从各个方面进行。课堂教学理所当然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教师应该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将课本知识贯彻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培养实用型人才。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使教学任务及时有效地完成。

2.教学有效性要关注教学效益

教学的有效性并不单纯地指教学任务的及时完成,而是教学任务及时并有效地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在不违背基本教育体制的情况下,付出少量的时间、精力和物力进行教学,并使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获取足量的知识,而且使学生能熟练掌握知识。由于学生的自身条件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同,所以,要使教学具有有效性只能在相对情况下完成。地理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建造一个有效的地理课堂。使接受知识能力同等的学生都能熟练掌握课堂基本知识。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的信心以及对学科的热忱度,并能掌握学科的基本技能。

3.以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人为本,既能提高学生知识量,又能促进教师自身发展。在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许多高科技产品已经进入地理教学课堂,这就要求地理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熟练掌握高科技的使用方式。初中生处于萌动的青春期,心理极度敏感,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对心理学有所了解,在教学过程中,能及时注意到学生的心理动态,使教学进程顺利有效地完成。教育体制的改革同时也要求教师人性化教育,这就要求地理教师有很强的组织能力,使地理课堂生动有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综上所述,地理教师要想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就必须从自身出发,发展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使学生在教师正确有效的指引下熟练掌握知识。

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1.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有效课堂的前提

传统教学方式下的地理课堂是枯燥乏味的,这就使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厌恶抵触心理。要使地理教学目标有效完成,就应该从学生兴趣入手,对教学模式等进行变革,使学生能积极主动投身到地理课堂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教学的主体,才能主动探索接纳地理知识,才能保障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从课堂导入、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堂反馈三方面入手。

(1)课堂导入: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启发地理认知。情境教学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特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并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地理知识的贴切性。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所加深,还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2)课堂教学过程:巧用多媒体手段提高信息传输有效性。高科技的发展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使知识变得具体化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教学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季风形成时,教师以通过制作Flash,使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季风的形成和走向,这样就把一个较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易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保障了教学效果。

(3)课堂反馈:渗透典型习题,巩固重点难点,梳理错误。学生对知识能否熟练掌握和运用,主要还是要通过习题练习来实现。教师可以选择不同难度的习题,使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习题教学,这样,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加以巩固,提高了教学质量。

2.讲课内容要精细化

初中地理内容涉及广,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将每节课要讲的知识提前进行梳理,找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基本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基本知识和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的知识进行精细讲解,确保学生掌握每堂课的基本知识,这样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障。

3.注重读图析图,培养地理技能

“地图”作为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要求学生能将它运用到学习中。初中地理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能对地理数据和地理事实材料、图表等熟练掌握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地图思维,让学生认知、感知地理事物和地理规律。学生通过对地理图表的运用,既能够掌握地理知识,又能培养自学地理的能力。

4.开展课堂活动,提高地理素质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投身到地理学习中才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开展各种课堂活动,建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地理课堂,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主动去探索地理知识,从而提高地理课堂的效果。

综上所述,地理作为初中一门重要学科,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提高地理课堂效果。地理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提高自身能力,保障教学任务的及时完成,落实新课程理念下对初中地理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第6篇:初中地理教学效果范文

一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点

1.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影响一般要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及说教。兴趣更是学生调动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同时乐于接受新奇有趣的事物。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特有魅力,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让学生产生一种持久学习音乐的情感态度。毋庸置疑,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一些理论性课程比较枯燥乏味,提不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致,因而无法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动画进行教学,可以化无声为有声,化静态为动态,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地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一定的趣味性和针对性,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相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达到积极主动学习音乐的效果。多媒体技术教学具有多姿多彩的特点,它利用声音、光照和影像等各种元素,使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多彩,十分有趣。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直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演示相关的教学内容,还可以通过自制多媒体教学软件,有组织、有目的地编排整堂课的课程内容,使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积极有效地学习音乐知识。

2.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优化教学质量、扩充课堂知识容量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对课程内容保持一定的新鲜感和参与热情。其次,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表达空间和民主的治学氛围。新鲜感可以说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引起他们兴趣的前提条件,而表达空间则是学生自身能力得到他人肯定、思维能够得到有效锻炼的场所。广阔的想象空间不仅能够使学生畅所欲言,更能够打破他们的思想束缚。广阔的想象空间,同时是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土壤,而这些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的效果和境界。教学活动向来是一种十分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不仅可以增强教学效果,放弃落后的教学方法,更可以达到突破创新、扩大知识容量的效果。

二 初中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策略

1.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初中音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当前,我国初中音乐教学体系中,音乐知识教学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还是不断丰富学生的音乐内涵,并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初中生学好新歌的基本前提和坚实基础。初中生的思维处于一个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必然会构成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和音乐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认知特点,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够很好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从而使虚拟的音乐形象变得更加直观和具体。乐理知识教学一直是初中音乐教学的一个难点,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不仅可以突出重点,更可以化难为易,从而起到培养中学生创造力的积极作用。

2.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增强整体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通常是由老师演奏,学生倾听,这种方式会使处于好动期的中学生感到枯燥无聊,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很多中学生在欣赏音乐的时候,会存在注意力不够集中,理解能力不够强的问题,这时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利用优美的声音和画面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从而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欣赏中去,就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采用CAI动态图像演示,利用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和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以及容量大、速度快、效果好等优点,不仅能够把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地显示出来,更能够起到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利于推进学生的知识建构,使学生对乐曲获得层次分明、生动完整、鲜明深刻的印象,从而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 结束语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初中生进行音乐教育,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更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音乐知识的欲望,从根本上让学生快乐学习,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欣.多媒体与艺术教育[M].郑州:河南出版社,2000

第7篇:初中地理教学效果范文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B-0130-02

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高中物理课程教学内容有着许多重叠的地方,同时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高中阶段物理课程的有效开展。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初中物理教学的最后阶段以及高中物理教学初始阶段,教师一定要充分地研究初中与高中物理的主要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物理学习的实际基础,制订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方案,使得学生能够在已有的基础上对物理知识进行进一步地探究,进而在物理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提升升学竞争力。现阶段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绿色通道对于中学物理衔接的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建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绿色通道,以满足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际需求。

一、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基础条件

(一)知识框架体系的衔接性为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提供基本保障

初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的内容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课程知识的深度和难度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别,但是其整体的课程内容仍然能够相互衔接,构成了中学物理的总体知识框架。例如初中物理的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等课程内容能够与高中物理光的折射、透镜成像公式等内容进行有效衔接,为初高中物理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以及课程教学的衔接提供基本的保障。在这一条件下,教师可以从基本的教学内容着手,来构建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基本方案,进而为衔接教学的有效开展创设一条绿色通道。

(二)教学方式的相似性为衔接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渠道

初高中物理教学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有差别,但是初高中物理教学的开展都有提高学生物理知识储备、学生升学竞争力的共同目标。就物理课程教学本身的特点以及中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初高中物理课程教学工作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基本概念的教学、生活实例中的物理现象解释、物理实验的开展、物理课程任务的指导等工作往往是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环节,为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渠道。

(三)初高中教学的有效探究为探究物理衔接教学绿色通道提供基本的条件

随着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条件的优化以及通讯工具的便利化,初中与高中教学工作的交流逐渐频繁,教学研讨会的开展、初高中教学学术成果交流等活动的开展都较大地促进了初高中教师的交流。这些有益的教学探究活动为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初高中教师可以从课程教学内容、自身采取的教学方法、学生物理学习的实际状况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交流,进而找寻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有效切入点;同时按照初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特点分配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如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对物理基础知识进行一定的探究,并通过物理实验、课程任务等内容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而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师则根据初中阶段物理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复习教学,进而再一次巩固学生物理学习的基础。

二、在现有条件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绿色通道

现阶段中学物理内容的衔接性、教学方法的相似性、初高中教学的有效互动为建设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绿色通道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笔者根据实际的教学经验,在此阐述建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绿色通道的方法。

(一)以学生自主性回忆与引导式课堂的构建推动衔接教学的开展

经过初中物理课程的学习后,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基本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学习基础,因此,在开展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物理教师可以先安排一段教学实践来指导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进行自主性回忆,并结合学生在回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构建问题引导式课堂,以保障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衔接。

例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物理光现象的基本内容来让学生回忆初中物理的基本知识,并结合学生回忆的内容,对高中物理光的折射、光源与激光与初中物理光现象教学内容的差别进行疏理;对初中光实验内容与高中光实验内容的差别等问题进行解答,以构建个性化的高中物理课堂,引导学生把初中物理知识融合到高中物理的课堂中来,进而实现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

(二)以教学方法的衔接推动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联系性教学

初高中物理教学除了采取传统的被动式教学方法外,还会借助物理实验、课题任务等形式不断地提升学生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在建设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绿色通道的过程中,物理教师可以借助初高中教学探究的成果来推动衔接教学的开展。

如以初中物理摩擦力章节的知识内容为背景为学生布置实验任务,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探究物体在不同路面上运动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通过这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指导学生回忆初中物理的内容,为高中物理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开端。继而从教学方法方面构建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绿色通道。

(三)积极构建初高中物理教师交流平台,建设网络绿色通道

第8篇:初中地理教学效果范文

【关键词】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激发兴趣 优化提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104

就目前初中生学习状况而言,地理是一门不受学生重视的学科,常常受到初中学生的忽视。但是,这种现状并不能改变地理是中考科目之一的实际情况。地理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其知识对于初中学生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帮助,因此,如何使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得到保障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目标。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谈一下提高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意见。

一、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当前的初中地理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导致了我们的初中地理教学质量一直不高,这些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是初中地理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初中地理教学,在整个教育教学中处于弱势地位,在所有的初中学科中备受冷落,是一门学校、社会、教师、家长以及学生都不重视的学科,甚至在初中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地理学科就被当做是门副科,因为都认为学与不学,并不影响学生的成绩,所以地理教学往往被忽视。这种现象的后果,就会给初中的地理学科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和结果,最后就会导致初中的地理教育教学质量不理想,效果不佳,这样的问题在整个初中教育教学系统中变得非常得明显和突出。这是初中地理教育教学质量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是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存在弊端。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由以往的“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所转变,也就是说,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不再是以往传统的教师为了成绩而教育,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的教育模式。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提倡的是素质教育,真正地是为了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能力和技术能力而进行教育的。但是,很多的初中地理教师,受以往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太深刻,以至于现在仍依据以往的教育观念来进行教育教学,忽视了现代化的教育观念,也忽视了现代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还关注学生自身的小学素养和技术能力。教学观念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就导致地理教师的教学方式没有优化和提高,以致循规蹈矩地按照教材和课本上的内容教学,不是死记硬背就是理解记忆,缺乏灵活性的教学,缺乏一定的教学实践,使学生不能够很形象地体会到初中的地理知识,硬性的教学会使教学内容变得单调乏味,就会导致教学课堂变得死气沉沉,缺乏生机与活力。这样的现象也是导致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是初中地理的教材有一定的缺陷性和局限性。初中地理的课本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的教学内容都比较死板,只是纯粹的知识理论,缺乏需要去实践的教学内容,课本教材比较注重科学性和理论性,如果只是依靠地理教师在讲台上一味的讲课,学生在下边听课,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不足以激发起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那么,初中地理的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就能够可想而知了。

二、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兴趣不仅是形成爱好、特长的起点,也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力量。

一是设置悬念教学,激发兴趣。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凭表象的刺激,而应在不断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中发展深化。因此,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设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断变换教学方法,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培养其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多发现身边的地理和学生感兴趣的地理。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将枯燥的地理知识转化为我们身边有趣的地理、有用的地理,这就要求教师要多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地理,并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力,以身边的地理现象来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理论联系实际,改革教学方法

首先,地理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落实到生活中,地理知识更易理解掌握,也就更持久。如在学习地图时,引导学生将贵州省地图、铜仁市区地图进行比较,得出比例尺不同,内容详略不同的结论。其次图文结合,善用地图。地图是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课堂上,教师运用地图教学,并且指导学生识图,将课文落实到图上,培养学生用图技能,使地图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再次是科学记忆。重要的地理知识,如名词、概念、规律和原理等,需要记忆。教师引导学生科学记忆的方法,而非死记硬背。如谐音记忆、口诀记忆、歌诀记忆、首字记忆等等。

四、建立评价体系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我们应努力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学生为行为主体,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第9篇:初中地理教学效果范文

关键词:中学地理;地理教学;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标理念的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学科性质、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设计和实施,从而实现地理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运用导课激发学生兴趣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初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知识的兴趣程度。在兴趣和热情的激发下,他们不仅可以拥有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当遇到学习的困难时,还可以在这种驱动力下拥有探索和研究的意志。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必须充分把握学生的这个特点,在课程的引入阶段迅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实现注意力的集中,并且能在这种积极情绪的带动下提高学习的效率。

比如,在进行八年级上册“辽阔的疆域”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程的导入阶段询问学生:“我们每天都会看天气预报,不难发现当哈尔滨的气温达到零下三十度的时候,海口的气温却在二十度以上,而西沙、南沙的温度更是在三十度左右。大家想一下,都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这样的现象虽然被学生熟知,但是很少有人会探究其中的奥秘。当教师提出这个问题后,学生肯定会回想起自己在天气预报中看到的这个问题。这会直接激发他们的疑问,并引导他们对这个现象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研究的动力,进而为深入学习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联系生活带动学生思维

地理来源于生活,地理的一切知识都是对生活问题和现象的总结与归纳。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应当充分把握地理的这个特性,将地理和学生触手可及的生活进行紧密的联系。让学生看到地理能够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解释生活的现象,进而发现地理的学科价值。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的热情,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教学效率的提升都有着积极作用。

例如,在讲解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时,教师就可以联系冬天为何昼短夜长、夏天为何昼长夜短这类生活现象让学生思考和探究地球公转和地轴的相关知识。而地球的自转及其产生的时差,则可以通过学生熬夜收看世界杯和奥运会的事实进行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将生活与地理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可以让学生在近在咫尺的生活问题中提高学习热情,发现地理的学科价值,同时也可以据此带动学生的思维活跃性,让学生在思维的引导下提高学习效率。这对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同样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信息技术展现具象知识

由于地理中很多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有难以理解和无法掌握的问题。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降低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初中地理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解决地理知识抽象性的问题。由于多媒体依托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和内容呈现功能,可以利用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方式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具体、形象,从而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并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知识总结能力、建知识体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并最终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七年级上册“海陆的变迁”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演示板块运动的过程和规律,让学生在直观的视觉刺激下理解板块张裂和碰撞对地形的作用以及板块运动的原理。对于通过一次观看无法掌握的学生,教师还可以利用视频重复播放或调节播放速度的功能让学生深入学习,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外活动实现主动学习

地理的学习如果仅限于课堂之上,很难让学生实现知识的有效巩固。对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外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生活、社会和自然进行地理知识的巩固和有机运用,从而让学生在接触世界的过程中掌握地理,实现综合能力的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气象观测、地理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也可以组织诸如中国地理知识竞赛、人口与环境发展论坛等活动,让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有效拓展,使其拥有高涨的学习热情,进而推动教学效率的提高。

总而言之,初中地理教学效果提高的方法不一而足。教师应当以新课标理念为理论基础,充分结合学生的性格爱好和教材内容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地理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