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素质教育总结范文

初中素质教育总结精选(九篇)

初中素质教育总结

第1篇:初中素质教育总结范文

中考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以下简称“中考”)改革是国家确立的深化考试招生改革顶层设计中的一项重要改革,是与高考招生制度改革配套的评价改革。进一步推进中考改革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建设国家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次中考改革的目标是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新的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

什么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包括哪些学科?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初中毕业生均需参加学业水平考试。我省在2004年全面建立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将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取消了毕业考试,合并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现“一考多用”。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确保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语文、数学、外语、科学、社会(包括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简称为“社会”)和体育与健康等六科作为统一考试科目;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由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制定考试标准和要求,由学校组织实施,成绩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有哪些具体要求?

语文、数学、外语、科学、社会的学业水平考试以省教育厅编制的《浙江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为依据。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订体育与健康以及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考试要求。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素质教育和防止偏科的要求,自行确定考试科目的分值和考试时间,其中体育与健康考试分值不低于总分的5%,体育项目测试成绩应不低于体育与健康考试总成绩的70%。

语文、数学、外语、科学、社会等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应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命题重点,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加强对在真实情景中问题解决能力考查,逐步增加真实情景中能力考查的试题比例;加强对学科思维能力考查,逐步改进开放性试题命题和评分方式;加强对实践能力考查,逐步开展外语听说能力人机对话和科学实验测试。学业考试可采取闭卷、开卷、开闭卷结合和机考等不同考试形式。试卷难度系数控制在0.70至0.75之间。考试成绩呈现方式,可以采用分数、等级等多种形式呈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等级”呈现。

什么是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如何开展评价?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是培育学生良好品行、发展个性特长的重要手段,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包括:一是客观记录。学校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运用写实方法,客观记录学生每个学期综合素质发展情况,主要包括品德表现、运动健康、审美艺术、创新实践等内容。二是民主评定。在过程记录与分项测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议相结合,各按一定权重比例合成,确定等级,其中学生互评权重不低于50%。三是结果呈现。学生品德表现采用写实描述的方式呈现,运动健康、艺术素养、创新实践的评价结果分三个等第,用A、B、C表示,分别代表“优秀”“合格”“需努力”。各维度评价等第比例由设区市教育局确定,学校根据要求实行总量控制。四是公示审核。学生的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须于每学期末在教室、公示栏、校园网等处以显著方式公示,评定结果须告知学生并由学生确认。班主任及有关教师要对公示后的材料进行审核并签字。五是形成档案。学校对相关材料进行汇总,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档案。确保评价结果客观、真实、可用。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如何在招生中使用?

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作为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与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各类招生的使用办法。到2020年,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成为学生毕业和各类招生的基本依据,注意发挥综合素质评价各个维度的独立意义。高中招生时可采取综合等第或折分方式计入总分,也可以采取品德表现加学生秀的其他1—2个维度综合等第或折分计入总分。

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有哪些变化?

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普职协调发展的原则,编制和实施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计划。

实行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大力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尤其是初中学校优质均衡发展。优质示范普通高中学校分配比例从2018级学生开始不低于60%,有条件的地方应努力提高分配比例;其他普通高中分配比例由各地确定,招生名额应以初中毕业生人数为主要依据按比例分配到初中学校。招生名额要向农村初中倾斜。

单列自主招生计划。自主招生主要包括招收在艺术、体育、科技方面具有特殊才能学生的特长招生和招收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特色招生。自主招生数量原则上不超过学校招生总数的20%,其中特长招生原则上不超过学校招生总数的5%。

高中段学校主要有哪些招生方式?

主要有名额分配招生、自主招生和统一招生等招生录取方式。在招生中,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自主权,依据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制定学校招生标准。

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招生是如何进行的?

名额分配招生根据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及学生志愿择优录取,原则上分配到农村初中学校的名额要确保足额落实。因所有初中毕业生均需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从2017级学生开始取消普通高中的保送生招生和中职学校的直升生招生。

自主招生具体如何实施?

自主招生可以采取特长招生和特色招生两种方式。普通高中学校应制定自主招生章程,详细列明特长招生和特色招生的类别、数量、标准以及条件和程序等内容,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特长招生应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校面试或专门测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或综合素质维度评价结果,按一定权重进行考核录取,其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所占权重不低于30%。特色招生应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选择一至两门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等作为录取的前置要求,再结合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总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或综合素质维度评价结果择优录取。

普通高中学校中外合作项目招生,可先组织英语水平测试,以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成绩所占权重不低于30%为基本要求,将学生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成绩、英语水平测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等以一定权重组成考核总分择优录取。

统一招生有什么变化?

改变以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简单相加作为录取依据的做法,积极探索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相结合的统一招生办法。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要明确综合素质评价使用的基本要求,使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真正发挥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普通高中学校根据办学特色,制定和逐步完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具体的使用办法,学校统一招生的录取方法应提前两年向社会公布。各地可选择部分县(市、区)或学校开展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

中职招生如何进一步完善?

按属地管理原则,把各类中职学校统一纳入市县同一招生平台有序招生。严把生源关,“3+2”、五年一贯制等中高职一体化培养的学生,加快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和职业院校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招生机制。继续积极稳步推进中职跨区域招生改革,设区市统筹安排中职学校跨县域招生计划。各类中职学校按照“应招尽招”的原则,积极面向初中毕业生、复转军人以及来浙务工人员子女等群体招生,尽力满足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愿望。

招生管理有哪些规定?

第一,将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列入同一批次志愿同步录取。严格按照核定的招生计划开展招生工作,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应在本地范围内招生,未经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准不得跨区域招生。民办普通高中学校继续实行跨区统筹招生。严格执行取消“三限生”“借读生”规定,严禁挂靠学籍,做到“人籍一致”。

第二,严禁擅自提前招生。从2017级学生开始,招生录取工作一律在学业水平考试后进行,防止恶性竞争,维护正常招生秩序。特长招生的专门测试、中外合作项目招生的外语水平测试、中高职一体化培养的院校考核评价可在每年5月中旬之后进行。

第三,严格控制加分项目和加分分值,落实“减项、降分”要求。取消体育、艺术、科技等奖励类学生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

第四,加强对省外中职招生管理,未经各设区市教育局批准,省外中职学校不得在我省举办分校和教学点。中职学校跨省、跨市县区招生应告知生源地教育局,招生应纳入同一招生平台并实现有序招生。

高中段学校招生如何实施“阳光招生”?

实施高中招生“阳光工程”,健全分级负责、规范有效的信息公开制度。进一步扩大信息公开的内容,及时公开招生政策、招生资格、招生章程、招生计划、考生资格、录取程序、录取结果、咨询及申诉渠道、重大事件违规处理结果、录取新生复查结果等信息。进一步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的监督。

对违规招生如何处理?

加强对招生中违规违纪行为的检查和处罚。重大违规违纪事件,将查处情况及时向社会通报。如属特色示范学校所为,予以降级直至取消特色示范学校称号。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审核辖区内所有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资质和招生专业,坚决取消不合格职业学校及办学(班)点,及时公布具有举办学历教育资质的学校名单。严格执行招生工作的各项政策规定,严禁以不正当手段争抢生源,坚决杜绝非法招生、有偿招生、重复招生、重复录取、抢拉生源和不正当竞争等行为。区域内发生较大规模违规违纪事件,取消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当年教育发展业绩考核优秀等级评定资格。

第2篇:初中素质教育总结范文

为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全面建立有利于发展素质教育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全面深化基础教育内涵建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闽教基〔2018〕6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立德树人,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促进公平公正为基本价值取向,深化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建立完善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促进各地和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加快内涵建设,提高质量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突出素质教育核心理念,重视课程、实践、文化育人,做好体育美育工作,建立面向全体学校、全体学生的多元多维评价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坚持普职并重。按照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突出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制定招生政策,合理调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积极拓宽中职学校生源渠道,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高中阶段教育,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

3.坚持公平公正。突出招生行为规范,健全管理监督机制,完善规章制度,切实保障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增强公信力。探索建立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4.坚持统筹推进。突出改革的导向作用,正确处理教学与考试、考试与招生、初中与高中的关系,统筹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改革,推进教学、考试、招生有机衔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三)改革目标

——继续实施语文、数学、英语等9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省级统一组织考试制度。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初一新生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2021年起,全面实施新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案,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

——继续推行全市统一组织实施高中阶段学校计划编制、考试报名、招生录取,实现招生管理更加规范有序、监督有力。

二、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普通初中课程标准和教育考试规定组织实施,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保障义务教育基本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考试制度。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初中毕业、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

(一)考试科目与内容

1.考试科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13门科目均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物理、化学、生物另设实验操作考试,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考试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全面遵循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依据《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坚持立德树人,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统筹“两考合一”考试定位,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做到题量适度、难易适当。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根据国家和我省有关要求实施测试。

(二)考试方式与组织

1.全省统一考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门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实行书面闭卷笔试。由省教育厅统一领导、统筹管理,省教育考试院具体组织全省实施,市教育局负责全市考试工作的实施和管理。

2.宁德市组织的考试、考查科目。体育与健康和物理、化学、生物3门科目实验操作,实行现场操作考试,具体考试办法另文通知。

3.县(市、区)组织的考试、考查科目。音乐、美术、信息技术3门科目由县(市、区)教育局组织学校具体实施;学校结合学生平时学习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成绩。学校考试评价方案须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报市教育局备案后实施。市、县(区)教育局组织过程巡视和成绩评定结果审核。

(三)考试分值与时间安排

1.考试分值。省级统考科目卷面满分分值,语文、数学、英语各15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各100分。体育与健康40分。其他非省统考科目成绩只定合格、不合格。

2.考试时间安排

第3篇:初中素质教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拓展训练;可行性策略

一、引言

作为一项全新的运动形式,拓展训练不是简单地把体育与娱乐糅合在一起,而是通过训练与体育的各种联系,对传统体育教育进行有效的综合补充及全面提炼。体育运动项目繁多,其要求和锻炼重点不尽相同,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的各方面体能均衡发展,并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尚不具备完善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也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足,这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引进拓展训练。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作用

教学僵化,模式单一,是传统体育教学的突出缺陷。拓展训练立足于素质教育,全面改革教育模式,重体验,重实训,以新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对教师而言,首先要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其次要在上课前对学生详尽讲解课程的实际内容和目的,提出训练的具体要求及必要的安全意识要求。学生作为拓展训练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整体教学效果有着影响。教师需要在课堂设计上下功夫,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引导学生对拓展训练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关注学生的体验效果并加以认真总结。从初中体育教学实际效用来说,拓展训练的作用主要体现如下。

第一,拓展训练可以有效地促进体育教学功能的全面发挥,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它还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第二,拓展训练最大限度地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增强了学生体育运动的信心,使学生亲身感受到体育运动对身心的正面影响。

第三,教师在进行拓展训练时,对各项活动要充实安排,使活动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教师引进多维模式,在信心建立、正确理解竞争合作、形成团队观等方面积极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体能训练强化自身素质,并能与同伴一起完成各种任务。在组织得当、措施有效的前提下,拓展训练既可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拓展训练活动使得学生勇敢面对各种挑战,以饱满的信心解决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拓展训练中,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与感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团队意识得到了全面发展,实现了终极教学目标。

三、初中体育教学融入拓展训练的依据

第一,体育教育通过有效的训练,提高了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社会上的拓展训练大多是以俱乐部形式存在,以提高培训者综合素质为训练目的。这里所说的综合素质包括认同、创新、心理控制、合作精神、社会适应能力等内容。由此可见,在目标设置上,体育教育的主体内容与拓展训练相同,拓展训练融入教学的可行性得以验证。

第二,拓展训练的内容、原理转化途径与体育教育相类似。拓展训练所采用的内容原理原则符合体育教学的宗旨,无论其形式怎样多变,其根本目的还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综合发展。实践中,许多拓展训练项目都来自各种体育内容,有些经过改进后增加了体育游戏内涵,所不同的是教学侧重有所区别。体育教学是使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达到一定的健身效果,拓展训练不违背这一原则,只是在某些内容上融入了强化综合素质与团队精神的内容。体育教育与拓展训练相吻合,其中心理念与课题计划相一致。

初中体育教学大体上由三个组成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准备部分要求教师备足具体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要保证施教过程避免空洞的说教和僵化的指导,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带领学生进入到体验佳境中去感悟。基本部分则以引导为主,教师要以观察者身份去观察每个学生的行为举止并加以正确引导,对学生表现出的每一个细节都做好记录,这样有利于在最后总结时能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线索,帮助学生回忆当时情境中自己的具体表现。当学生处于某一误区时,要把握时机给予提示,使每一位学生都不失去体验时机。结束部分重点是总结回顾,这时候要让学生大胆提出各种问题,让学生充分表达他们的思想与感受,让学生针对不同的难点自由交流,大家共享各自不同的心得体会,最终达到深刻理解本节课任务的目的。拓展训练体验式学习过程有五个阶段:引导、体验、感悟、总结、分享。

四、中学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方法

(一)拓展训练的课程设计和课程设置

作为初中体育课新兴的一种教学方法,拓展训练在教学模式及经验上还不够完善,这一新课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讨与创新,使其更成熟,更科学,更合理,真正体现出它的教学意义与价值。比如冬季要适当增加学生户外体育活动,选择一些运动量较大的拓展训练内容,增强学生的耐寒能力;夏季高温状态下人的体能消耗较快,学生容易产生懈怠情绪,因而可选择一些趣味性较强的体育游戏开展拓展训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尽量避免选择运动强度大的游戏,否则会使学生身体能量消耗更大,并有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二)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由于各种自然环境的制约,许多初中校园的面积相对较小,可用于体育教学的场地更显得捉襟见肘。拓展训练教学恰好弥补了学校这方面的不足,使用学校闲置的书桌板凳就能满足拓展训练的基本需求;师生还可以一起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训练器材,以满足体育教学需要。拓展训练要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为出发点,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去完成教学目的。

(三)培养优秀的拓展训练专业师资队伍

要使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教学得以正常开展,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从学校长远发展角度出发,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清除各种阻碍拓展训练的不利因素,努力丰富教学经验。学校要对初中体育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大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和打造一支专业化很强的拓展训练师资队伍,以保证拓展训练教学得到广泛深入开展。

五、结语

拓展训练是体育教学中的一种新体验,它是一种动态式的教学方式,参与者能够通过自身体验对拓展训练理论进一步加深理解。在初中体育课堂上,拓展训练作为突破传统体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体育水平的提高,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振营.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的可行性思考[J].中校外教育,2016(12):114.

第4篇:初中素质教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素质教育;实施方法

素质教育的实施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求,改变了当前“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模式,使教育成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在基础教育基础上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紧迫的任务。素质教育渐进地、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教师和学生对当前教育的认识,成为易于学生成长、有利于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的教育。化学是一门与社会发展、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化学对初中学生而言,是一门新学科。在初中化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增加学生对与生活、科学相关的认识与决策能力。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每个化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通过宣传自古至今我国在化学方面对世界做出的重大贡献以及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通过介绍化学发展史,让学生认识到许多人献身化学发展事业中,付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辉煌成就,从而激起学生为化学发展、社会进步、祖国繁荣富强而刻苦学习的决心;通过化学知识的讲述,传授学生运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化学,例如,运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使学生认识质变、量变规律,对立统一关系等唯物主义观点;结合理论知识与生活的现象,使学生认识化学,例如,通过对各种物质的性质介绍及作用介绍,使学生学会用化学知识进行环境治理与保护,教会学生在实验中正确处理废水、废气,养成良好的保护环境的意识。

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掌握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能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启发学生思考。通过理论教学,强化化学用语、化学概念,布置课外作业,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1.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化学素质教育教学要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以练为主线,分层推进,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因材施教,针对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分层指导和训练。教师要充分备课,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及内在逻辑联系,以利于学生学习。

在教法上按照“低起点,小坡度,大容量,高旋转,螺旋上升”的思路进行操作。在题库训练时,教师能够用较少的语音讲授清楚重点难点,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培养自己的思维、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教师通过总结教学经验,学习并借鉴国内外的初中化学教学经验,组织教学改革,用启发式、探究法教学思想指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2.转变传统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传统的应试教育以分数来评价学生的能力,素质教育教学要转变这种思想,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的有用之才。初中化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生产劳动密切相关,所以要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初步形成用化学观点和化学方法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初中化学教师不但要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教学中,通过把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一代新人。

3.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与认识

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敢于创新的精神。化学实验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进而对学习产生极大的热情。教师通过积极创造实验条件,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通过亲自动手,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总结经验得以不断提高,从而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参考文献:

[1]苗秀芝.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STS教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08).

[2]陈宝春.初中化学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与途径[J].素质教育,2010,

(05).

[3]周玉梅.浅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教育科学,2011,(11).

[4]周建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

(12).

第5篇:初中素质教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素质拓展训练;体质心智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全民健身的重要性,社会也迫切希望我国的社会人才不仅在技术、智力方面有所发展,而且希望能够在体质上有所建树,以适应变化反复的新社会。我国对于人才的培养,主要在与学校教育,在加强人才体质培养与提升方面,也需要放眼于教育,为社会培养出更加优质的人才。初中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阶段,在德智体美劳多方面都开始了相应的培养计划与教育方案,所以对于社会人才体质的培养与提升,也需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关注起来。为了能够充分提升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引入多方位的素质拓展训练,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而且能够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极大地开拓学生们的思维和视野,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对初中学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引入素质拓展训练的研究与分析,对于提升学生身体基本素质、增强学生自身素质能力来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初中体育教学中引入素质拓展训练现状及其必要性

虽然我国的初中教育教学一直提倡引入素质拓展训练,但是大都处在理论阶段,而且加上素质拓展培训的短期训练特性与初中体育教学长期持续的特性相冲突,所以在各个中学中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起来难度较大,严重制约着素质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开展。此外,各个中学的基础设施有所不同,教师资源配备也良莠不齐,实际运作资金现状也不太理想,这都增加了素质拓展训练的深入初中体育教学的难度。最后,很多中学素质拓展训练的课程并没有体系化,相应的基本条件、流程、改进与测验等方面都不太成熟,各个中学实施开来,教学效果与质量都难以令人满意。

但是,初中体育教学活动又离不开素质拓展训练的配合,而二者相辅相成才能提高我国初中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首先,素质拓展训练能够弥补我国以往的体育教学的不足。一般来看,很多初中的体育课程的内容较为单一、形式老套,不足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激情,提升自身锻炼热情,再加上很多初中体育课程时间很容易被其他文化课占据,所以整体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而素质拓展训练正好弥补传统体育教学的不足,它以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深深地吸引了广大初中生的眼球,再加上素质拓展训练时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初中生能够怀着主动积极的态度去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再者,素质拓展训练不仅仅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为目的,更多的是希望初中生能够在心智上得到素质训练与培养,这也正是符合当前我国教育的全方位教育培养学生的中心。素质拓展训练,让学生成为整个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们在素质拓展训练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与个性,在没有条条框框束缚的环境下锻炼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思维,使自己的体质和心智得到全面训练与提高。所以全局来看,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开展素质拓展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3.初中体育教学中引入素质拓展训练的实施

实现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与素质拓展训练相结合来提升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和心智素质的水平并非不无可能。素质拓展训练与初中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二者在具体的内容实施上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素质拓展训练的开展任然离不开体育,只是在教学思想和教学形式上有所差别。所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可以在教学内容上、教学形式上、教学思想上有所改变,就能够将素质拓展训练的基本思想引入进来。

首先, 在教学思想上需要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需要在新的课程改革的思想影响下,将学生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 让学生能够感觉到自己才是整个过程的掌控者,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完成教学内容。其次,在教学模式上需要抛弃原有的固定的老套的模式。如图1所示,为初中体育教学引入素质拓展训练的教学模式。

图1.素质拓展训练教学模式

所如图1所示,整个过程分为五个部分,充分体现了学生掌控整个教学过程的思想。首先,老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在课程开始之前,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能够明白整个学习过程的意义和目的,并且通过相应的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然后,所有的过程老师作为一个监督者,而学生作为整个主体持续以后的全部过程,首先是对整个素质拓展内容进行体验, 全身心地投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且根据之前老师的引导,充分对整个素质拓展内容进行思考与感悟, 从而使得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与个人思考,对整个素质拓展训练的过程与意义有所收获。最后,在动之后,老师需要组织学生们静下来,对整个素质拓展训练的过程、意义以及个人的失误和团队的协助的进行总结,最后在所有学生面前,分享自己的收获,最终在动静结合之间,让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个人心智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升。

在教学内容方面,则需要体育老师多下功夫,通过认真分析整个教学目标,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创建对学生锻炼性强、教育意义高的教学活动,最终结合素质拓展训练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真正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

4.总结

初中体育教育引入素质拓展训练,主要是通过素质拓展训练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上,弥补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的不足,通过改进初中体育教学思想、模式与内容, 真正使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得到训练和提升,从而使初中体育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邵景钮,汪冉.初中体育教学中引入素质拓展训练的可行性分析[J].创新体育.2014(05)

第6篇:初中素质教育总结范文

关于中小学素质教育区域衔接和递进的研究课题顺应了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充分利用区域教育资源,整合学段研究力量,实现优势互补。课题组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各子课题的实施方案落实到位,不少子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显著,语文组和英语组的有关本课题的教研课已经冲出东台走向全国。语文组和历史组有关本题的论文已经在全省乃至全国荣获一、二等奖。因而语文组、英语组、历史组的课题研究走在前面,对其他子课题组的研究工作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 中小学素质教育 教育区域 衔接和递进

引言

中小学素质教育衔接和递进的研究是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课题。教育部办公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要点》要求“突出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要提高应用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验,特别是要研究各级各类学校如何系统推进素质教育等等”。江苏省教育厅下发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指南》中,将“构建大、中、小学相互贯通、不断递进的素质教育体系的研究”,列入综合研究项目的选题内容。

从目前我们检索、搜集到的国内外资料看,素质教育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有的研究呈现出一些特点和态势。

首先从研究范围看,素质教育的研究正从学段内的研究向跨学段的研究发展。如法国的研究(虽不用素质教育这一提法,但着眼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的精神是一致的)从初中向高中延伸,我国的研究从单个学段走向多学段的研究,如“九五”期间,攀枝花钢铁公司肖信珊同志负责的《义务教育阶段落实素质教育的区域性改革》,就是研究小学、初中学段素质教育的区域推进问题。

其次从研究内容看,素质教育的研究正从偏重于学科课程的研究,向着眼于学生和谐发展个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多元课程的开发和跨学段沟通等方面的研究转变。

再次从研究重点看,普遍重视素质教育实施中课程的研究,课堂教学的研究,课程选择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教学模式由单一型向多样化转变,教学理论由“记忆教学论”向“思维教学论”转变。

以上这些研究都试图通过优化素质教育的实施来促进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而且这些研究都比较多地从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等方面研究素质教育的推进问题。对于跨学段的研究,我国尚只有个别单位对小学、初中素质教育推进的衔接有所研究,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跨学段系统的整合研究尚未开展,故教育部和省教育厅都在教育科学“十五”规划中列出了要研究各级各类学校如何系统推进素质教育的选题。

二十一世纪的高中教育普及呼唤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目前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高中教育正在走向普及。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在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完成基础教育学段素质教育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素质教育必须全面实施,循序渐进,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对学生德育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的系统培养。而目前相当一部分地区小学搞素质教育,中学搞应试教育;非毕业班搞素质教育,毕业班搞应试教育等状况应当切实地加以改变。

区域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整合研究势在必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素质教育的推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新课程、新理念,选修校本课程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要求等,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推进提出了新的课题。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本来就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衔接和递进,只是高中和初中、小学的教育衔接与递进还显得非常的薄弱,并且学段的研究也不够平衡,比如小学的一到六年级的衔接还可以,初中的一到三年级也尚可,高中的一到三年级的教育衔接也说得过去,但是小学和初中的衔接就不那么和谐了,初中和高中的衔接也不那么自然了,特别是各学区、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教育的衔接就更相形见绌了。因而加强区域内中小学素质教育衔接与递进的研究,对于充分利用区域教育资源,整合学段研究力量,实现优势互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正文

关于中小学素质教育区域衔接和递进的研究正在进行。课题组的全体成员首先对本课题所涉及的相关概念定义。素质教育:指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以德育为首位,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教育。区域:指一定范围内的地域。本课题专门指三仓中学所在的三仓学区。衔接:事物之间的结合。递进:按次前进。关于中小学素质教育区域衔接和递进的研究,指的是探索基础教育阶段学区(三仓学区)内小学、初中、高中学段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和循序推进规律的研究。

系统工程理论认为事物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运用整体性原理、相关性原理、有序性原理、动态性原理、分解综合原理等对工程进行系统构建,就可以收到“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见沈兆昌主编的《系统工程》,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根据系统工程理论,本课题纵向必须研究区域小学、初中、高中的衔接与递进,横向必须研究学段素质教育实施要素的联系和综合、研究影响素质教育实施内外部诸因素的整合和优化,从而全面提高学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

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认为,我们的智力是多元的。人除了言语―语言和逻辑―数理智力两种基本智力外,还有其他七种智力,他们是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思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九种基本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智力的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地发展出来,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怎样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变得聪明。(加德纳《智能的结构》)根据多元智力理论,区域素质教育推进中,要坚持基本要求与个性发展的结合,讲求实施要求序列性的同时,坚持开放性,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建立激励性评价体系,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实施途径的多样化,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⑴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将运用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重视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性学习方面的研究成果充实、完善课题各阶段的研究,并将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关于中小学素质教育区域衔接和递进的研究”的内涵、目标等进行研究。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为核心,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基本素质,这一定位一定要贯穿小学、初中、高中,要不然的话,就很容易把素质教育当作一叶、一斑,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素质教育发展的一定是那些稳定的、对学生今后发展起积极的长期作用的、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对实施的目标进行比较具体的描述,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陈晓英老师的《我心归去》一课由于充分体现了本课题的理念,加之旁征博引,师生活动默契,荣获全国中学语文大赛一等奖。

⑵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去了解一些实际情况,借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索一定规律而采取的研究方法。远在奴隶社会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这种方法调查人口与农业生产了。在我国“调查研究”最早见于《管子问篇》所载的有关调查国家资源的文献。在“关于中小学素质教育区域衔接和递进的研究”中将积极运用调查研究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查、了解、分析影响学区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诸多因素,为对策的实施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崔荣斌老师特别注重调查研究,每年在各级报纸杂志上都发表上百篇论文。

⑶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将贯穿“关于中小学素质教育区域衔接和递进的研究”的全过程。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认真进行行动过程的研究,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运用有机地统一起来。卢惠斌校长身先士卒,在校长室的带动下,各处室、各教研组迅速行动起来,以课题的论证、申报和研究为依托,全面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学校对高一、高二、高三的学生进行综合训练与教育,评比进步之星、体操之星、篮球之星、田径之星等校园明星以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革除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流弊,狠抓素质教育,每天15分钟的练字、15分钟的名著阅读。奋力创素质教育的“仓中”现象。郑长华的《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学设计荣获全国一等奖,周冬霞的《马克思主义诞生》教案荣获全国一等奖,陈蓉的《外交关系的突破》教学设计荣获全国一等奖。

⑷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法对子课题每一阶段及时进行总结,将实践经验及时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素质教育注重一个“实”字,每天800米的跑步,轰动全省的往返86华里的远足活动等都是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的考验与锻炼。定期总结,每周一次的年级班主任例会,每月一次的学校班主任例会,大家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课题组每月一次活动,交流经验,互评得失。

⑸比较研究法:运用比较研究法研究各学段之间、同学段内素质教育实施的差异性,并综合运用跟踪法、追因法、临床法等揭示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中的某些规律和本质。沈文清老师的《夯实工具基础张扬人文个性》获江苏省教育年会二等奖,就是注重了人文说和工具说的比较,再联系了小学中学的衔接。该组员又马不停蹄撰写了《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注重了素质教育的衔接和递进的研究,荣获了全国二等奖。

结果

课题组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的要求,结合三仓学区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制定区域内基础教育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总目标和学段目标,解决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中小学学段间素质教育目标等不相衔接的问题。

依据系统工程理论,建设学区素质教育研究中心,由高中牵头,会同中心初中、中心小学开展学区素质教育递进的研究。解决同一学区学段素质教育递进失当的问题。坚持条块结合,充分发挥中心初中、中心小学的示范辐射作用,解决学段内素质教育缺乏交流的问题。凸显三星级高中的示范辐射作用,发挥优秀教育资源的品牌效应,衔接和提升学区各校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是我校历任校领导工作重心之一。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三仓中学就启动了学区教育教学研讨活动,省级课题立项后,学校教科室牵头,各学校负责人担纲,教科研积极分子积极参与的课题研究活动就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取得了以下几项成果:

1. 课题研究与解决各校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多年来,英语学科一直是制约我校高考质量提升的瓶颈,英语学科衔接课题组成员,先后多次为学区各中小学开放课堂,深入各个学校详查一线教学实情,应相关学校邀请帮助进行英语师资培训。2003年高考一结束,我校立即派出学科中心组的老师到各学校进行专题调研,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摸清现状,分析原因,寻求对策。我校课题组成员袁爱祥、周存海、崔荣斌等撰写的调查报告《三仓学区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现状与思考》在《21世纪教育导刊》上发表,同时也提高了学区的英语教学质量,英语学科成绩明显上升。

2. 理论探索与共享各校优势资源相结合。“仓中”作为学区内唯一的一所三星级高级中学,有盐城市东台市两级教科带头人、教学能手近20人,课题组多次举办各学科教学研究的沙龙活动,共享先进的教学思想,更新教学理念,努力探索素质教育框架下的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所有参与研究的学校都认为,研究实在,理念先进,与教学关系密切,操作性强,学区各校教育教学整体的优势不断显现。我校2005高考中的突起,也与课题研究的扎实开展密不可分。

3. 横向交流与纵向前延后伸相结合。我们在指导各校开展研究时,要求各初中、小学学段内加强协作,加强交流,及时互通研究动态,将各校专题研究活动归口管理,协调行动,确保研究的效果。同时,我们还要求各学段之间加强交流,各学段衔接年级的老师每月必须至少两次走进相应学段的课堂,了解学情,分析教法,及时调整教学对策,低年级段有机渗透,高年级稍下浮一些,从而保持各学段的有效衔接。

依据现代信息理论,构建区域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信息平台,加大学区内素质教育实施的组织力度,整合学区内的多种资源,广泛吸纳互联网资源,成功地实行了多元互动,条块结合,优势互补,有效地解决了素质教育实施中条块分割、学段分离、资源封闭等造成的学区素质教育实施水平不高的问题。

讨论

课题组在研究的过程中,相互协作,共同研究,已经形成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让所有的组员收益匪浅,享受终生。但是由于教学工作繁忙,加之理论水平不是很高,研究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有些问题甚至至今都没有很好地解决,如衔接的措施还可以再细化一些,衔接的目标还可以再明确一些,学区内的各学校间的联系还可以再紧密一些,等等,不一而足。

因此,从发展的意义上说,研究并没有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第7篇:初中素质教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素质教育;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2-0166-02

一、转变教育观念,从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

要面向学生整体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为了避免应试教育的弊端而实施的。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不同之处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就是培养目标,应试教育单纯的重视智育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根本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其次就是所针对的学生群体,应试教育只针对小范围成绩优秀的学生,而素质教育面向的是所有学生;再次是教学内容,应试教育只教授考试考查的内容,素质教育则注重全方面素质的提升;再有就是教学过程,应试教育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性不强,素质教育强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活泼思考的能力;最后就是教学方法,应试教育对所有学生都是灌输式教学,使学生机械被动地做题,加重心理负担,而素质教育强调师生互动,重视能力的提升,由传统的知识提升向提高能力发展。

二、分析语言教学规律,完善教学目标,做好英语教学中素质教育实施的基础准备

有八成以上的学生所接受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所以英语课堂教学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提升英语教学效果,完善英语教学内容及目标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英语课堂教学要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成果,这是教学实施的基础和最终目的,整个教学过程都要以此实施。

所以,初中英语教师要认真分析认识到之前的教育弊端,确定新的教学目标,完善教学目的,设定教学目标层次。要构建新的教学理念,从情感出发,加强对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意志和性格多方面的培养,实施形象具体的教学,着重分析全体学生的层次和性格的差异,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三、完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学习能力,以此提升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做人,主动求知,掌握独特的思维方式,能够自行选择,会审美,能健体,还要让学生掌握终身学习、发展、创造和实践的能力,所以在整个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强调有关学习方面的探讨,将教学转向学教,争取最大限度的提升英语教学效果。

1.要着重推进启发式和探讨式教学的实施。提倡实施启发式和探讨式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将要讲授知识的过程通过交流学习和互相探究的形式体现出来,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总结出高效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能够自主发现,提出并独立解决问题。

2.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在英语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不同的学习层次和性格,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照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形成课前预习,认真听课,主动实践的课堂学习习惯,另外还要培养学生听说两项共同提升,按时复习的好习惯。

3.教师应引导学生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记忆语音和词汇的时候特别容易出现记忆难、忘记快的现象。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学习并向其传导学习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总结运用提升记忆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从点到块的记忆方法,还有瞬间强化,集中专注,比较归纳以及结合遗忘周期记忆等多种记忆方法,这样能够让学生充满自信的进行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使其在成功心情的鼓舞下刺激学习热情,减轻英语学习中的畏难心理。

四、构建英语交际情景,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一次实现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力构建能够听说英语、提升交际能力的环境。丰富多彩的自然,各种各样的民族风情,悠扬动人的英文歌曲,能够主动探索的人物和新时代背景下的语言教学方式的运用等都是英语教学中丰富的素材内容。教师可以通过问路指路,商场购物,求医看病,通话邀请等多种题材内容展开交流教学,可以运用实物展示,图片展示和影像播放,角色扮演,故事表演,诗歌朗诵,情景对话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英语沟通技巧,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

五、提高教育力度,加强教师素质,以此作为英语教育重素质教育的保证

现在有一部分英语教师的个人素质不够高,对英语教学中涉及的规律掌握不够详细,不能吃透知识规律,拿不准教学内容,另外,在使用英语进行英语教学方面的实施还不能熟练进行,再有在研究学生心理方面也没有足够的经验和成果,这样对整个初中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就有很大的影响。

1.要提升教师的思想和职业素质。教师的思想政治认识和职业道德素质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新环境下的教师要热爱岗位和学生,要有积极探索教育内容和规律、主动追求教学改革的发展精神,要通过实践证明教书育人的实质。

2.要强化初中英语教师的个人文化素质。要保证初中英语教师能够完全理解教学大纲,充分掌握教材内容,明确语言教学的规律和方法,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方法,另外要提高对英语国家的背景、历史、人文等内容的了解,要分析中西方文化的明显差异,拓宽知识面,提升知识层次,能够合理运用到英语教学当中。

3.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并积累教学经验,分析教学方法,不断依照课改要求进行新的教学尝试,撰写教育论文,通过教研提升教学水平,强调科研先行的意识,争取实现从经验到研究的教学形式的转化,实现科学化的英语教学。

六、结论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从转变教学观念,掌握教学规律,完善教学方法,构建情景环境,提升个人素质几方面入手,实现科学化的英语教学,全面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质量,争取能够顺利实现英语初级教育时期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第8篇:初中素质教育总结范文

2019年2月22日,市教委《天津市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这也标志着我市“中考”改革正式启动。据了解,我市将从2019年秋季学期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开始实施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到2022年左右初步建立起科学、公平、具有天津特点,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形成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考试招生制度。

根据配套工作方案,我市将继续实行初中毕业和高中阶段招生“两考合一”考试。同时,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听力)、体育与健康、物理(含实验)、化学(含实验)、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含实验)、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13门课程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考试成绩以分数或等级形式呈现。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科目成绩以原始分呈现。其中,语文、数学、外语各120分,物理和化学各100分、道德与法治和历史各100分。体育与健康由现在的30分提升至40分。总分值共800分。

地理、生物科目成绩以“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呈现。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考查,以及物理、化学、生物3科实验操作考查,成绩均以“合格”、“不合格”的形式呈现。

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科目,以及地理、生物科目均实行闭卷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两科实行开卷考试;由全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

此外,我市将进一步完善天津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细化和完善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充分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察初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和突出表现。

从初中入学起,为每位学生建立个人成长记录。初中学校和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具有代表性的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学校成立评审小组,每学期末对学生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公示。规范和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电子档案,健全客观、真实、准确记录信息的保障机制。

按照要求,初中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指导,促进学生发展进步。通过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引导初中学校开展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发挥积极作用。“我们将积极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动全市高中阶段教育高水平普及,改进学生的培养模式和教育评价方式,提高教育质量,日前,市教委印发了《天津市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天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和《天津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两个配套文件。现就《实施意见》和两个配套实施方案的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天津市推进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国家确立的深化考试招生改革顶层设计中的一项重要改革,是与高考招生制度改革配套的评价改革,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建设国家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教育强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天津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的要求,在对我市2007年开始实施的初中学业考试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行全面总结、系统分析其经验成果与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市教委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天津市推进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其目的是建立起科学、公平、具有天津特点,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形成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考试招生制度,充分发挥其正确导向作用,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改进学生培养模式和教育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这次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这次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目标是:从2019年秋季新入学初中一年级开始实施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到2022年左右初步建立起科学、公平、具有天津特点,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形成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考试招生管理制度。

这次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二是确保公平公正,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宏观管理,完善规则程序,健全监督机制,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为学生创造平等升学的机会。三是推进综合改革,坚持系统设计、整体规划,根据区域特点,协同推进学校管理、课程实施、考试命题、综合评价、招生录取等综合改革,做好各项改革的衔接配套工作,使课程、教学、考试、招生工作有机衔接,积极稳妥推进,分步渐进实施。

这次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主要有三项重点任务:一是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继续实行初中毕业和高中阶段招生“两考合一”考试,进一步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二是规范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推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使用;三是改革招生录取机制,积极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

三、这次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有哪些新变化?

主要有以下三点变化:一是国家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均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二是除原有的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化学、物理外,以原始分呈现的历史、道德与法治成绩,和以等级形式呈现的地理、生物成绩,也作为高中阶段学校升学录取依据。三是体育与健康成绩总分值由30分提升为40分。

四、如何处理“全科开考”和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关系?

实施“全科开考”引导学生学好每门课程、打好共同基础的同时,在考试内容上强调提高命题质量,以课程标准、教材为依据,并结合我市教学实际,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重视对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考查,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经验的有机联系,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不出偏题怪题;在成绩呈现方式上,部分科目采用等级方式呈现,避免分分计较;在录取计分科目构成和数量上,只增加历史、道德与法治科目,做到文理兼顾、适度负担。

五、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包括哪些科目?考试的组织方式和结果呈现形式是怎样的?考试的时间安排在什么时候?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设置: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听力)、体育与健康(含平时部分和统一测试部分)、化学(含实验)、物理(含实验)、历史、道德与法治、地理、生物(含实验)、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等13个科目。

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听力)、化学、物理5个科目考试全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闭卷书面考试,考试结果以原始分呈现。历史、道德与法治2个科目考试全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开卷书面考试,考试结果以原始分呈现。地理、生物2个科目考试全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闭卷书面考试,考试结果以等级形式呈现。体育与健康包括平时和统一测试两个部分,考试结果以原始分呈现。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实验,根据全市统一要求,以书面笔试和技能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各区统一组织,各中学具体实施,考试结果以“合格”“不合格”的形式呈现。

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听力)、化学、物理、历史、道德与法治科目考试安排在九年级下学期六月份第三周周六、周日和第四周周一上午进行;地理、生物科目考试安排在八年级下学期六月份第四周周一下午;其他科目在九年级下学期5月底之前组织实施完毕。

六、为何体育与健康科目的分值设置为40分?

体育与健康科目的分值由原来的30分增加至40分,占录取计分总分值的5%。这一方案是符合教育部关于体育考试计入录取计分要求的。保持体育与健康在录取计分总分值的一定比例,有利于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加强体育锻炼,通过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目的。

七、为什么要对初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分数论的重要举措,对于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落实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有利于初中学校以综合素质评价为抓手,引导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断推进素质教育,保障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再次,有利于促进评价方式改革,转变以考试成绩作为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促进初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促使人才选拔从关注分数到关注人的发展的转变,从而为高中学校科学选拔人才提供重要的依据。

八、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天津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思想品德包含日常行为表现、专题教育活动、团队活动、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表彰和奖励等评价要点;学业水平包含国家课程修习、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修习、研究性学习成果、个人优势学科学习和社团活动情况等评价要点;身心健康包含体育课程修习、日常体育类活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心理素质、体育特长发展等评价要点;艺术素养包含艺术类课程修习、艺术类活动、艺术特长发展等评价要点;社会实践包含学军、学工、学农、研学实践教育等集体活动,社会调查与实践课堂活动,素质拓展课外活动,科技活动、创造发明等评价要点。

九、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如何使用?如何确保综合素质评价材料的真实可信和评价过程的规范、公正?

将天津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生毕业和高中招生的参考或依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应用在三个方面:一是以评价为导向,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初中学校教师要充分利用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引导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升自我,建立自信,体验成长的快乐,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二是以评价为抓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校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三是以评价为参考或依据,探索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改革。在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和普通高中学校的自主招生中,积极探索综合评价招生录取的途径与办法;鼓励有条件的区进行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模式改革的探索。

确保综合评价材料的公信力是本次初中评价改革的关键。应该从内容、程序和管理等方面本着循序渐进、依法行政的原则予以保障落实:一是在评价内容上,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作为考查重点,特别是强调通过参与相关活动具体表现及其成果来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使评价内容可考查、可比较、可分析。二是在评价程序上,成长记录、整理筛选、审核公示、形成档案四环节环环相扣。每个程序的时间、责任主体等相关要求规定明确。不仅要求严格按照规定如实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具体活动,而且要求加大公示监督力度,学生本人及家长、班主任三方签字,学校审核盖章后,方可最终形成学生个人综合素质档案。三是在组织管理上,初中学校要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制,制定评价细则和实施方案,保障评价工作常态化、高质量的完成;同时建立管理平台,健全个人诚信承诺制度、公示制度、申诉与复议制度,确保评价工作的公开性与透明度,增强评价公信力。

十、这次改革何时开始正式实施?如何确保改革的各项要求能够落到实处?

第9篇:初中素质教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 人文素养 培养优势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形势,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脚步的逐渐加快,我们的教育怎么才能培养出既会做人,又会做事的的人才,是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所以,目前的初中基础教育以及新课标才要求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放到重要位置。那么,什么是人文素质呢?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正如孟子所说:“仁义礼治根于心,其声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人文素质是人们对生活的看法,人内心的道德修养,以及由此而生的为人处世之道。而学生应该具有的人文素质是从全面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家庭、集体、甚至整个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能够使学生正确的处理人际交往过程之中的关系,并且不停的追求自身人文品质的完美。

一、为什么要进行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1、未来社会需要具有人文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在《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实验设想》中提出的未来人才素质目标是:具有振兴中华的时代使命感;奋斗与实干精神;百折不挠勇攀高峰的意志;工作的责任感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善于解决问题、捕捉信息的初步能力;珍惜时间与注重效率的观念;健康的体魄与充沛的精力。21世纪里充满了各种形式的竞争,而竞争的最根本条件还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素质的好坏取决于教育。作为最基本的最核心的语文教育,应该要放眼于市场的长远利益,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以便适应社会对于素质人才的需求,更适应于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市场需要。

2、学生初中阶段需要受到人文素质的培养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人格素质逐渐形成的时期,这一阶段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正在逐渐形成,他们性格的可塑性很强,接受能力也很强,正是急需人文素质滋养的好时期,初中语文教育也正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最佳时期。语文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学科,以其“载守明理、表情达意、文道统一”的优势,就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人文素质的培养贯穿整个初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程度是无法想象的。

3、新课标要求初中语文教育要体现人文思想

在文章的开始,我们就提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我国语文教育长期争论的探索的结果。在以前的教学大纲中,只是提出语文的工具性,认为语言文字仅仅是信息的载体,是人际交往的主要工具,我们不反对这是错误的,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作品对人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能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些具有人文思想的文学作品,能够影响学生,激励学生,改变学生的观念,逐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初中语文教育应该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只有二者共同进步时,才能说我们进行了真正的语文教育。

总之,初中语文教育中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对学生、对社会都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所以,初中教育应该积极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初中语文教育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的优势

1、语文教育开发了语文学习资源,为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供了条件。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人文学科,包括各种各样的语文学习资源。初中语文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多给学生讲一些我们生活中的的实例,真正的把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统一在一起。课外的很多人文资源都比较直接,教师可以有计划的引导学生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此外,语文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习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初中语文教师要从初中就开始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不断的发现每一名学生的长处,适当的给以鼓励和肯定,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再辅以人文知识的学习,逐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2、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供了基础。

在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在日常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语文教师还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性格特点,给学生留下一些自由发展的空间。教师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爱好、兴趣,理解、关心他们,创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身心能够自由的发展,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最大的提升,以便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3、初中语文教师能注重学生人格的形成,并在形成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关键。

语文教师不仅要能教书育人,还要能在自己的课程之外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健全也是语文教育的人文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初中时期对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有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要尽最大的努力去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用宽容和感动帮助他们养成正确人格,有助于更加完善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全面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其中就包括学生的人文素质。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经提到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问题。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结合我国丰富的人文知识,加强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了解,不断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初中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一项具有进步意义的工作,将语文的实用性和文化性结合在一起,开拓了教育的事业,为学生以后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雪恩.关于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几点思考【J】.语文天地.2011年

【2】罗丽.中学语文教学应重视中学生人问素质的培养【J】.魅力中国.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