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美术生支教工作总结范文

美术生支教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美术生支教工作总结

第1篇:美术生支教工作总结范文

    新疆地处我国西部边陲,是典型的多文化、多民族地区,教师教育专业化、一体化水平与内地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其中南疆地区最为显着[1]。为此少数民族教育事业仍旧是新疆教育工作的重点。笔者通过深入到民族地区的实习支教,发现了新疆南疆民族学生对美术课程学习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从挖掘民族文化的角度入手,进行教学实践探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1 实习支教概况分析

    (1)实习支教点简介。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总面积3.2万平方公里,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20个民族25.86万人口。2011年9月7日,援助南疆地区教育的新师大的327名学生被有计划地分到了8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接往不同的地点去工作。由于南疆实施双语教育,汉语老师奇缺,所以大部分同学都在代汉语课,极少数学生带美术课。同学们表现出了应有的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使得教学能够正常的进行和展开。

    (2)阿克苏地区实习支教调查研究。研究方法:1)案例法。利用自身在实习支教中的教学案例,分析如何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座谈法。与实习支教带队的老师进行座谈,与当地教育部门人员进行访问,了解收集一些关于美术课程的信息和培养学生对美术兴趣的建议。2)访谈法。对当地美术老师进行访问,对如何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的方法;对支教中担任美术课的大学生进行访问并试着提出建议。3)资料分析法。对访问得出的资料和信息进行汇总分类,与相应的文献做比较,总结出问题所在。再从所有调查出的信息总结出好的建议。

    2 影响民族学生对美术课程兴趣的因素

    2.1 环境条件因素

    (1)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在南疆很多农村学校美术专业的教师短缺,美术学科的师范专业学校在南疆的分布太少;(2)在应试教育下,美术课程不作为重要学科,不用考试,不作为高考分数的参考。(3)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对他们的不适用性;(4)教具的局限性,没有课堂教学的艺术氛围;(5)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对学生学习至关重要,不恰当的教学方法、手段会压制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社会因素

    (1)美术专业在社会上就业很狭隘,所以家长不看好美术课,不愿意让孩子从小过多的接触美术。(2)家长在孩子入学前,多数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孩子鼓励和夸奖,入学后怕美术课耽误孩子的学习,拿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这使孩子们错误的认识到学习是重要的而兴趣是次要的,于是孩子的天性慢慢地扼杀。(3)家庭条件不好买不起画画的材料。(4)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师生之间语言障碍(支教大学生大多是汉族学生)。

    3 通过实践提高民族学生美术课程学习兴趣的方法措施

    3.1 维语 、汉语、外加肢体语言的结合进行美术教学活动

    在沙雅县实习支教中,笔者通过观察与尝试,在给民族小学生的美术教学中采用首先通过维语 、汉语、外加肢体语言的比划及一些事物的展示相结合进行美术教学活动。英国诗人密尔顿说:“一个好的教师,必须能和他的学生心神交会”。好的教师有时就要如同演员,在讲台上不但用词要讲究,眼神、手势、表情、动作和姿态等肢体语言也要恰如其分地展示。作为支教教师来到南疆民族地区教授小学生课程,你要让孩子们能听懂,知道干什么,这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刚开始有一点困难,因为我们对维语也并不会说多少。但是慢慢地通过学校双语老师的帮忙,很快学生们就喜欢这样的课堂,喜欢这个科目。这样使学生们一方面学习汉语,一方面享受美术课堂的愉悦性。把肢体语言与汉语教学结合起来,符合孩子们好玩、好动、好模仿的年龄特点,其简洁、具体、直观、鲜活的形象能使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让孩子在游戏中不由自主地学习,就能很大的提高学习效果。

    3.2 增加本土美术课程内容,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美术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是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很难实施的教学。一来教材中要求必备的教学设备学校难以找到,要求学生必备的学习工具也很难准备齐全;二来新课标强调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开发维吾尔民族美术课程资源,是当地人们的需要,根据当地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的美术课。通过四个月的尝试教学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灵活多样地实施课堂教学,还学生一个精彩的课堂。例如:带领学生们寻找维吾尔族最美图案,最后让学生们来一起选出最美丽的图案。这节课虽然很简单,但是可以脱离书本,让学生发现身边的美。

    3.3 新事物的产生会给同学们带来很大的兴趣

    身处南疆农村的孩子们,家庭条件相对贫穷,信息相对闭塞,新事物的产生会给同学们带来很大的乐趣与好奇。例如:那里的学生都很喜欢照相,我每次拿着相机都有大群的孩子们围上来,吵着、嚷着让给他们拍照,每次都被他们围着半天走不出来,通过给他们照一些照片,看一些图片,从欣赏的角度引导学生,提高同学们对美好事物欣赏的兴趣。

第2篇:美术生支教工作总结范文

一 、坚定政治方向,强化思想教育,提高团员青年素质。

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因此,加强对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美术与设计学院团委各项工作的核心。使每个团员青年都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高度的政治素质、崇高的政治品质是美术与设计学院团委工作的最根本最长远的目标。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了院团委工作的始终。

1、在院党总支的指导下,组织团员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帮助团员青年端正入党动机,了解党团知识。

2、组织各班开展每周政治学习活动,每周有计划,每月有交流,学期末有总结,通过学习使广大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时事政策,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

3、在 “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之际,组织团委、学生会干部、各班级团支委深入学习 “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引导全院各团支部组织广大团员,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交流讨论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如何发挥团学干部、广大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正确理解作为大学生认真学习、培养能力就是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通过学习也使广大团员青年更坚定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组织各班认真学习《文选》,结合学生实际,挑选章节内容,开展学习交流会,人人写学习心得,使同学们进一步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扎实有效,很多班级还以理论指导实践,开展了丰富的活动。

5、创设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切实用好电子政务,保证信息畅通。除继续加强院宣传橱窗、建设美术与设计学院团委网页外,还建立了团委、学生会、团支部qq工作群,促进交流,切实有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学期结束前将做好继续办“艺海”报的准备。给学生提供展示专业水平,促进艺术的交流的平台,更好地展现美术与设计学院特色.

6、组织学生党员开展“心灵导航”活动。我院学生党员在全校率先发起“社会主义荣辱观”倡议书,并开展系列活动,带头践行八荣、摒弃八耻,在同学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二、加强团的组织建设,积极做好推优工作。

1、加强学院团委自身建设 2、加强基层团支部建设

团委重视基层团支部建设,注重指导团支部做好基层工作。执行团支部每天签到制,分天布置任务,增强基层团干部为广大同学服务意识,督促提高工作效率。一年来,团委以团支部作为整体工作的一个抓手,规范职能,加强基层团支部管理,完善班级团支部例会制度,促进基层团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各班团支部也充分发挥了基层堡垒作用,除做好团员证注册,团费收缴等日常工作外,还积极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团日活动,做到每月一活动,每学期有经典。发挥了团支部的作用,增强了团支部的凝聚力。

3、积极做好推优工作,把优秀团员向党组织推荐。

各班成立党课讨论学习小组,在团员中加强党的理论知识学习。同学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愿望和信念不断增强。新生中已有超过80%的同学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各支部积极抓好推优工作,认真进行民主评议,群众测评等考察活动,把优秀团员向党组织推荐。院团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并把推优结果上报院党总支审核,并报校团委公示,保证公平、公正、公开。在这前提下,一批品学兼优的入党积极分子脱颖而出。本年度,经过学院团委推优,41名同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预备党员。

4、做好团组织进学生公寓工作

完善5号公寓团工委组织建设,制定管理制度,例会制度。配合宿舍管理员、校自管会做好学生的宿舍内务、卫生、常规管理。指导5号公寓团工委配合校区团工委开展好宿舍文化活动,引导更多的普通团员参与活动,锻炼能力.

5、发展非团员

经过半年以上的考查,培养了6名非团员入团,举办新团员入团仪式,宣读入团誓词。新团员都表示要牢记入团誓词,发挥团员先锋作用,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争取更大进步。

三、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展学风建设。

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抓好学院的学风建设是美术与设计学院团委工作的一个重点。

1、严肃学风,加强考勤,推进美术与设计学院学风建设。

成立学院学风监督岗,坚持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带头,以先进带动后进的原则,严肃学风,加强考风考纪教育,加强考勤。杜绝作弊行为,对学生上课迟到、旷课现象加强教育。努力推进美术与设计学院学风建设。

2、开展第二届“江海情”书画大赛,影响广泛。

学院团委承办了由南通大学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学工处主办的第二届“江海情”书画大赛, 南通市美协、书协、摄协、南通大学领导出席了第二届“江海情”书画大赛颁奖仪式。南通电视台、《江海晚报》相继报导。促进了各学院之间的艺术交流与发展,搞浓了本院的学习气氛。本次活动也被评为全校校园文化活动年度创新奖。

3、鼓励同学举办画展,积极参加全省和全国专业竞赛。

在本学期有四人成功举办了个人画展,在同学中起了很大的影响。顾丹艳同学在中国“叠石桥”杯家纺作品大赛上获得金奖,孙娟同学获铜奖,还有三位同学获优秀奖。在这些优秀团员的引导下,美院众多学子刻苦学习、钻研专业已蔚然成风。

4、各班争创优良学风

各班纷纷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学风建设问题,要求每个同学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学习计划,并开展了班与班之间的竞赛和评比。

5、提高四级通过率,鼓励同学考研。

组织英语四级学习考试经验交流会,提高广大学生英语四级分数。配合学院做好协助工作,在同学中广泛宣传发动,提高学生考研积极性和报名率,并努力为想考研的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通过收集考研信息,聘请资深老师开展讲座等措施,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6、开展“接对帮扶”的活动

组建帮扶队伍,对于那些在学习上有问题的学生,开展一对一的帮助,帮助学习困难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7、执行夜自修制度

每周一、三、四对低年级学生执行夜自修制度。鼓励尽早通过英语四级、计算机等级考试,引导新生适应大学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发挥专业特长,推进青年志愿者活动。

1、继续发扬南通江海志愿者南通大学美院服务小分队、“莫文隋”志愿者的光荣传统,经常深入社区、福利院、敬老院开展献爱心活动,帮助社会弱视群体。开展义务篆刻活动,服务广大市民。三月雷锋月,志愿者的身影在弘运园社区、新桥北村居委会、学田社区、学校各校区、老年公寓等各地忙碌,义务篆刻、义务染吧、橱窗布置、助残帮扶,得到各地人民的一致好评。省十六运期间志愿者在南通市体育馆现场绘制百米长卷,得到市领导的表扬,“南通日报”作报导。

五、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1、指导社团工作

指导江海书画社、前沿策划社认真总结、整理资料,参与学校社团工作考核,两个社团分别被评为a级、b级社团。

指导江海书画社召开会员大会,重新选举组建理事会,规范制度、经费管理,成功协办“江海情”书画大赛。江海书画社经常开展义务篆刻、书法、摄影、漫画讲座等活动,增加了美术与设计学院艺术文化交流的氛围。打造了“江海情”书画大赛品牌活动,“义务篆刻”特色活动。前沿策划社也规范了管理,活动正常有序。要求该社团今后各项活动要形成特色、亮点。

2、努力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氛围

①积极组织、参加学校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取得很好的成绩,很多同学获奖,其中我院学生dv作品《校园荣辱观》获一等奖。

②、精心组织学生参加校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5周年“长征组歌”歌咏比赛,我院获二等奖。

③成功承办南通大学“八荣八耻”漫画大赛,并举办了优秀作品展,我院同学发挥专业优势取得很好的成绩。

④指导学生会参加南通大学第二届强者三项赛、排球赛、足球赛、羽毛球赛等活动。在安全保卫知识竞赛中获三等奖。

⑤积极配合学院举办南通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xx届毕业生作品展。南通电视台报道。

⑥积极动员全院学生参加校团委铁通杯校园摄影作品大赛,在活动中同学们取得很好的成绩。

⑦九月上旬在新生中开展《一封家书》征文活动,我院有两名同学获二等获奖。

⑧九月下旬开展了在钟秀校区具有影响的“迎新生文艺晚会”。全院近千名同学参加了晚会。此次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干部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拼搏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展现了美术与设计学院团学干部的良好形象。

3、团日活动在全院全面展开,提高了团支部的组织能力、战斗力。

团委组织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八荣八耻”漫画大赛,深入学习“文选”,“弘扬长征精神”等主题团日活动,同时制定团支部每月一次团日活动制度,各团支部每月都有团日活动计划和总结。团委一年组织三次全院各团支部团日活动观摩,制定评分标准,并组织评选,特别是“增强团日活动、加强学风建设”团日活动观摩评比,取得了很大成就。在丰富多彩的团日活动的影响下,广大团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团员意识增强了,团支部的组织能力、凝聚力、号召力增强了。

六、社会实践活动卓有成效,广大同学锻炼成才。

1、3月26日成立“安莱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实践基地。安莱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是美术与设计学院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公司,她是南通市装饰行业的先锋。这个实践基地一年来给美院近一百名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为部分同学更好的接触社会,顺利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七、存在不足

1、对基层团干部的培训不够,团日活动质量有待提高。

2、公寓团小组工作还不到位,有待完善。

下学期美术与设计学院团委一定总结经验,克服缺点,以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争取再创辉煌。

第3篇:美术生支教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工艺美术;人才培养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非常快,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美术作品缺乏创意、复制现象严重等,都阻碍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美术创新需要美术人才来支撑,如何培养美术人才,提高美术人才的专业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通过建立特色化教学,提高教育水平,设置专业课程,能够促进高校对美术人才的培养,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更好,传承我国的工艺美术。

1 文化创意产业及其特点

文化创意产业指的是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以创新为主要竞争力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动漫产业、传媒产业、工业与设计产业、影视广播产业、广告装潢产业等方面。霍金斯教授在其著作《创意经济》中曾提到,文化创意产业一旦形成一定的规模,必将创造出非常高的价值,且发展前景非常好。由此可见,文化创意产业可以作为经济发展中一个新的增长点,创造出更高的价值。同时,这一产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非常高。

文化创意产业对社会的作用是巨大的,带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文化需求,创造了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同时,文化创意产业也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并且文化创意产业也促进了我国艺术行业的发展,挖掘了美术创意人才的潜力,培养了美术人才的创新能力,发挥了美术人才的最大价值。

2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与美术人才教育现状

在我国美术人才教育中,美术教育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多方面:理论性、实践性同时具备。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艺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从原来的单一性人才向高质量人才转变。

首先,我国美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并不明确。我国高校美术教育并没有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设定专业课程,多数高校都只是教授理论知识,学生的实践能力不高,创新意识比较缺乏。其次,高校专业课程结构不合理。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美术专业课程的设置存在很多的问题,学生所学的知识过于杂乱,没有系统性,学生的知识结构混乱,对于美术作品也只是表面的了解,对于其功能性、设计性和艺术价值毫无概念,学生不具备独立设计的能力。最后,学生评价方法单一。高校中对于学生的评价主要来源于老师,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教师只负责教授知识,对于学生却一点都不了解。课程设置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难以培养。

3 文化创意产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

3.1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美术人才的支撑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让文化创意产业对于美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创新能力受到非常大的考验。只有具备非常高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具备非常高的专业素质和文化修养,才能够很好地适应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水平。创意产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同于其他产业,美术人才的基本能力是创新能力,这对于文化创意产业非常重要。创意产业的人才服务意识比较高,能够不断地进行创新,并且对本行业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有这样的创意人才作为支撑,才能够带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就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来看,文化创意产业急需综合性人才,既要了解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又要懂得商业运作,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创作,符合市场需求,带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3.2 培养美术人才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现今是信息技术和知识文化的新时代,知识社会的重要构成就是创新。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需要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综合性创新美术人才。创意产业就是将创意出来的艺术品通过加工推广到市场中去,如果创意产业没有创意,那么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创意产业中,人才是创意的灵魂,理念是人才的核心。在文化需求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创意是产业中最为需要的亮点,拥有创意型人才为创意产业提供保障,满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求。

4 文化创意产业下的美术人才培养建议

4.1 改善教育观念,确定培养方向

美术是一项具有个性化、特色化的艺术类别。美术类学生步入社会之后多以从事创意产业为就业主流。文化创意工作要求从事者必须要根据市场状况、客户需求为出发点来进行。这就要求美术教育上必须与市场接轨,改变传统美术教育中强调自我感觉和张扬个性的教育方式,引导美术学生研究消费群体的审美观和需求心理,将美术技能同市场需求相结合,使创意作品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产生共鸣。

4.2 优化教学内容和体系

通过构建新的教学体系改善教学内容为文化创意产业下的美术人才培养提供基础依据。首先,对课程的结构进行重新调整,根据整个课程内容知识来归纳总结,进而对整个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和整合,使之符合现今人才教育需求。教学内容作为贯穿整个知识链中的主要载体,优化过程中一定要符合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良好的课程体系是教学的重要支撑,通过将课程教学优化整合,为人品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撑。

4.3 构建实践培养工作室

对于现今美术人才教育的培养中,工作室已经成为培养学生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工作室中以社会实践岗位职业要求来进行针对性培养,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对于低年级的美术生,可以先进行理论教育巩固美术基础。高一届的可以进行简单的模式设计培训,将要踏入社会的年级美术生可以根据学生所想发展的方向进行灵活教学。工作室在培养方向和风格特点上一定要有明确的划分,这样让学生才能明确的、有目标的进行学习和锻炼。同时可以通过与校外实习基地结合,以校企合作模式扩展学生实践培训空间,满足美术教学中实践训练的需要。

5 总结

当前文化创意产业为我国的教育模式带来一次新的改革,我们应将从设计技能、思维创新以及实践能力等多方面来对美术人才进行全面培养。将培养创新型和能力型人才目标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下的美术人才培养主要方向,注重发掘具有个性化的文化特色,让我国美术教育走出中国特色化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周斌.文化创意产业视野下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思考[J].装饰,2010(01).

第4篇:美术生支教工作总结范文

一、重视科技进步,依靠技术立国

20世纪五十年代初,美国研究与开发经费仅为50亿美元左右。以后逐年增加,1996年达到2300亿美元,占当年GDP的2.6%,近几年更是大幅度增加。日本科研投资保持与GDP增长同步,从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起还大大超过GDP的增长速度,最近10年平均每年增长8%以上,成为国际上首屈一指的科技投资大户。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十分重视技术创新与开发,注重技术,促进大学和工业界合作,促进科技发展在经济上的应用,涌现出一大批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园区”。日本建立了产、学、官交流合作科研体制,民间企业主要从事能较快产生效益的实用性研究,大学生要从事基础性学术研究,国立科研机构主要从事高、精、尖研究项目。在强调三者合作的同时,突出民间企业的主体地位,使大学和政府研究机构更好地发挥支援、服务于民间企业的功能。

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规模经营

美国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主要通过资本积累和兼并收购两条途径实现。19世纪末到今,美国发生4次大的兼并高潮,出现了寡头垄断大公司,继而发展为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竞争能力。美国500家大公司税后利润在全国所有公司税后利润总额中所占比重高达70%左右。20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美国企业兼并资产总额达3520亿美元,此后降温一段时期,近年兼并狂澜再度兴起,企业兼并规模之大、涵盖行业之广、资产金额之巨均达历史之最。

三、改进企业生产模式和经营管理方法

20世纪九十年代,美国企业出现两种新的管理模式,一种是裁减承上启下的中层管理人员,每项工序必须同产品生产和对顾客密切联系,由金字塔型垂直管理式向少层次平等管理模式转变;另一个是“软工厂”或“数字工厂”管理模式,它改变过去单纯追求高度自动化,以软件和计算机网络为主体,使机器人在生产线中处于辅佐地位而使人工再次成为生产中的主力军。日本公司的管理则充分体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形式上采取股东大会、董事会、高级经理三层结构。董事、监事、会计师等都从职工中提拔,又不拥有大的股份,经理自然决定他们的命运。董事会几乎是社务会,企业最终由经营者集团主宰,构成以决策权与经营权统一为基础,以经营者为主导的企业权力模式。企业内部推行全员质量管理,特别重视以团队意识、家庭观念、进取精神、合作风气、年功序列等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企业精神。

四、重视教育事业,提高劳动力素质

二战后美国各州均实行9年或11年、12年制义务教育,普及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在世界上最发达。1958年通过《国际教育法》,1965年颁布《高等教育法》,建立了联邦政府对高等教育进行长期投资的发展目标,政府是高等教育的最大投资者。1981年通过《教学和理工科教育紧急振兴法》,1982年颁布《计算机设备赠送法》,把教育重点放在高技术的应用和研究上。1994年通过《教育美国法案》,以财政拨款给每个美国人进行从幼儿开始的终生学习安排。日本笃信教育的威力,认识到激烈的国际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经济处于劣势时,总是从教育上反省,经济高速度发展时,又会适时改革教育,形成“教促富、富促教”的良性循环。

第5篇:美术生支教工作总结范文

在民进绵阳市委和江油总支的领导关心支持下,在江油中学党总支行政的支持下,在中国建设民主政治的光辉进程中,我们又度过难以忘怀的一年。在过去的一年里,民进江油中学支部全体会员和入会积极份子在江油中学,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辛勤工作,教书育人。足踏实地,兢兢业业,既平凡无闻又充实有序,圆满完成了本年度教育教学任务,为民进增了辉,为学校添了彩!下面将本年度的支部工作作一简要总结。

一、 支部基本情况

支部现有会员19人,为教育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5 位老会员王定超、彭国权、王彦充、杨多增、胥德莹等同志光荣退休。在岗的会员14名,分布在三个年级。去年又有四位符合条件的女老师坚定不移地要求加入民进。写了书面申请,支部对她们作了长期考察。向总支汇报后,支部分别找她们谈了话,并要求她们填写了入会申请表,现已报总支。希望总支能尽快地批准她们入会,因为我们支部现在只有一个女会员,开展工作不大方便,并且发展一定数量的女会员,在江油中学扩大我会的影响也是有着深远意义的大好事。

二、支部工作概述

本年度,支部响应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号召,加强学习,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对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科学发展观都认真组织会员集体学习。特别是中共十七大胜利召开以后,支部先在支委中全文学习了同志代表中共中央作的十七大政治报告。后来又专门抽时间组织全支部学习十七大报告。

本年度,支部全体会员爱岗敬业,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工作,全面完成各自所承担的班主任工作,教学工作以及其它的社会工作。

本年度,支部开展大型活动两次,小型活动五次,有事支委集体商量,民主决策。

我们支部因为会员分布在不同年级,教育教学任务繁重且时间不好安排,所以我们的支部活动基本上保证在上、下学期各进行一次大型活动。每次活动都事先有计划,事后有总结。特别是今年下期,我们支部组织了一次学习十七大精神的集体活动。适逢江油中学主要负责人变动,我们事先向学校新的行政班子作了洽商,并邀请学校党总支、行政领导到会指导。新任校长梁玉帮同志所欣然接受邀请。我们还邀请了民进绵阳市委和江油总支领导。11月11号,支部集体学习暨组织生活如期举行。民进绵阳市委秘书长蒋正强,江油总支副主委、政协文史委主任何大川,江油总支副主委、教体局副局长龙合同志等亲临活动现场。组织会员学习十七大精神。蒋正强秘书长,何大川主任等在会上作了宣讲十七大的重

要讲话。江油中学校长梁玉帮同志亲自到会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对我们支部会员在教育教学中的工作业绩进行了充分肯定。这表明了江油中学统战工作正在一步步向健康良性的道路前进。

三、 会员业绩综述

一年里,全体会员都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工作。陈永平,胡志强,白生安,刘道林,杨文成,钟世伟等会员同志在高三第一线,为全面完成0八年高考任务而努力奋斗。总支副主委陈永平同志在担任学校教科室主任的同时,还分管高三教学工作。新会员刘道林同志还担任高三补习班班主任工作。上述在高三工作的会员同志教过多届高三,经验丰富,师德高尚。他们都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讲好每一堂课,评讲好每一张试卷。钟世伟同志在XX年年9月荣获XX年年高考绵阳市a组学校理科综合学科三等奖;XX-XX年年度考核为“优秀”。据统计数据表明,明年的江高高三,会有骄人的成绩的。这之中也包含我们的会员同志的艰辛努力。

黄伟泉,代贵喜,赵波,朱春梅,王克,马远驰,王宗全等会员在高二担任教育教学工作。

高二本学期刚刚文理分科,任务艰巨,会员同志都加大力度抓好基础知识教学。赵波同志不仅任班主任,还担任年级语文备课组长,工作繁忙,社团工作多。但该同地任劳任怨,忘我工作;朱春梅同志是我支部目前唯一在岗的女会员。她身体较差,经常带病坚持工作。还担任学校工会女工委员,乐意为教职工服务;她在XX-XX年年度获江油中学年度考核中评为“优秀”。支委代贵喜和黄伟泉同志一如暨往的热心会务工作。特别是代贵喜同志,他也是担任班主任工作。每学期支部活动,他都参与精心策划,并积极组织实施。该同志在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教苑新视角》发表《高中历史教学中哲学观点的运用》等两篇文章。王克和马远驰同志都担任班主任,他们在带班治班和教学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王克同志在教学之余还笔耕不缀。今年在部级刊物上发表创新教育的文章四篇。

陈勇同志是江高美术教师,他在0七年美术高考教学中取得突出成绩。他辅导的学生术科上本科线16人,其中2人考入同济大学生,3人考入四川美术学院,1人考入中央民族大学。他今年还担任学校工会委员,热心为教职工服务。王宗全同志有文章2篇发表。

退休的老年会员,真正做到了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王彦充同志精力充沛,喜欢钓鱼。王定超同志在太白诗书画院任副院长,挥毫泼墨,尽兴丹青。在刚刚结束的江油中学校园艺术周活动中,耄耋高寿的王定超老师还亲临校园,现场挥毫,赢得师生一片喝彩。胥德莹同志积极参加离退休教职工组织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彭国权、杨多增等老会员,每次支部活动都积极参加,并且在学习中发言踊跃,介绍他们的教学经验和对社会不正之风的批评。

这些老会员同志组织观念很强,每次支部活动,他们如果实在有事或身体欠安来不了,都要事先向支部请假,这一点使年轻会员深受感动。

辉煌的XX年年过去了,明年将是更加大有作为的2009年,展望未来,豪情澎湃。我们支部要继续加强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加强会员的政党意识的提升。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觉悟,立党为公,以党为师。积极做好组织发展工作,壮大

我们的队伍。为江油中学的大发展,为高中教育黄金时代的到来,贡献我们的才智。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支部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还有,支部希望总支能尽快考虑江油中学支部换届选举,推出年青的有能力的会员同志担任支部主任,保证支部有生机,有活力。使民进江油中学支部在江油,在绵阳都是最棒的。

第6篇:美术生支教工作总结范文

一、夯实阵地,搭好党支部服务平台

第一,更新教学设备,备齐功能教室。我校始终以现代化教学手段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创建“空中课堂”、开展远程交互式教学。

第二,严密部署课程,针对不足补齐短板。针对乡村学校薄弱学科,请党员教师和骨干精英远程教学。制定周翔的教学安排,联系对口学校确定上课的固定时间、地点,让课表常态化。为缓解乡村学校专职艺术老师的空缺问题,我校依托“联校网教”,与通城上坳小学、崇阳铜钟小学、咸安区金鸡山小学、通山吴田小学等结对帮扶,委派音乐、美术等体艺学科教师上“空中课堂”、下乡送教。

二、精诚团结,提升党支部服务水平

第一,技艺精湛化。重在培育德艺双馨的党员队伍,提供担当教育重任的人力资源。一方面,加强我校党员教师的政治学习,提升服务意识。另一方面,狠抓党员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我校党员教师业务能力提升机制,带动乡村教师来我校研修。

第二,?n程精品化。重在优化因地制宜的课程结构,塑造辐射优质教育资源的软硬件支撑。为做好远程教育,我校党总支高度重视,教师发展处等责任部门组织校内教师进行网教教室设备使用培训、PPT制作等培训,为塑造精品课程提供技术支撑。制定《咸宁市实验小学联校网教教室管理制度》等,让“联校网教”主讲教室管理制度化,着力打造边远学校薄弱的艺术学科精品课程,与对口网校互通互联。

第三,筹谋精细化。重在发挥以点带面的引领作用,助推其他省市优质教育资源。党旗领航,我校持续加强“联校网教”试点范围,通过以点带面,借助我校“联校网教”典型做法的示范效应,带动其他省市学校推广各校优质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三、聚焦发展,做好党支部服务工作

第一,校总支领导率先垂范,带头开展服务活动。就2016年而言,四月份,我校总支书记杜小清同志带领部分党员,在与通山县吴田小学的“联校网教”启动仪式上,为该校全体学生赠送巴乌、学具,多位校总支委员带领各科党员教师献上优质课、与该校教师教学交流。六月份,4位校总支委员分头率领各支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传递关怀。

第二,全体党员争做先锋,致力于服务工作。综合党支部钱琴同志虽身怀六甲,却强忍孕期不适,克服车路颠簸,放弃学校对她少安排支教课程的优待,坚持开展“空中课堂”和下乡送教活动……这样无私奉献的党员绝非屈指可数,他们用各自力量感染身边教职工。我校团支部青年团员也积极开展网教和下乡送教,6月份“主题团日+”对吴田小学的10个贫困生和留守儿童开展爱心活动。

第三,“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更周到地服务师生。党支部在自查整改教学业务工作时,意识到之前单纯“网教”的局限性。为此,校党总支引领学校逐步建立虚实结合的数字化校园机制,既教授学生,也让外校教师分批次来我校研修,选派党员教师到对口的学校开展教学交流。

四、发扬品牌,共建服务型党支部

围绕“两学一做”主题,党支部着重发展服务品牌,丰富党员服务内容,让边远地区共享教育资源优势。

第一,借助“互联网+”,打造服务品牌。我校的积极尝试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有专家对我校的做法喜出望外,高度评价我校“依靠交互式的电脑视频镜头同步互动,给68公里外的崇阳县铜钟乡小学的学生们上课”的做法。在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我校“联校网教”的典型做法得到展示,并受到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同志的好评。几年来,由仅凭本校力量,拓展到影响兄弟学校效仿,注重模式推广。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月由我校党总支牵头组织开展“联校网教”课多达20节以上,党员参与支教活动频次约80%,慰问、帮扶的学生人次超过2000。

第二,发扬我校的“巴乌”等的特色教学,让教育扶贫特色化。我校党员教师杨明同志,一直致力于解决边远学校学生得不到良好艺术培育的难题,开展巴乌网络教学,钱琴、徐小伟同志和其他团员,着重带动乡村美术、音乐、体育教学,助推乡村薄弱学科发展。

第7篇:美术生支教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美国;合作教育法规;研究生教育;立法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是能够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校企合作教育是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要途径,其顺利推进需要健全的法律制度予以保障。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校企合作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不够健全;而美国合作教育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其立法完善,操作性强,可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校企合作法律制度建设提供借鉴。

一、校企合作教育及其特征

国际上将校企合作教育又称为“合作教育”。一般认为,校企合作教育理念起源于英国19世纪40年代的三明治课程,高等教育领域校企合作始于1906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工程学院赫尔曼・施耐德教授发起的试验。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工程师;采取的模式为学生每周交替在课堂和工作单位学习。

不同组织对校企合作教育有不同的定义。美国国家合作教育委员会认为,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其学术或职业目标相关领域有益工作经验学习结合起来的结构式教育策略。加拿大合作教育协会认为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将学生的学术学习和在雇佣单位的工作经历正式结合在一起的项目”。校企合作教育的定义表述虽然不相同,但实质都指一种将学生的课堂学习和工作经验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传统学校教育相比,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合作性与职业性的特征。合作性指校企合作教育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内容涉及课程开发、师资培训、理论研究、招生就业、教学实习等。正如世界合作教育协会在1987年第五次世界合作教育会议上对合作教育的定义――“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总体安排;有一个妥善安排的教育计划,这个计划由一个教育单位和一个使用单位共同商定并管理实施……”学校和企业通过合作教育优化配置资源,最终实现三赢:学校掌握市场需求,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企业充分利用高校人力资源开展相关项目研发,增强自身创新能力;学生巩固和转化理论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就业零距离。职业性指学生在企业学习、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时,也需为企业创造价值,承担一定社会责任,同样这也意味着学生的工作是有偿的。“职业”是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学生获取与构建知识,激发学习动机。

二、美国校企合作教育主要法规及特点

美国校企合作教育始于1906年,时至今日逐步走向成熟。在长期的合作教育过程中,美国联邦政府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教育发展内在需求不断加强立法工作,制定和颁布有关校企合作教育的法律法规,以保障校企合作教育有序、规范、高效进行。

1.美国校企合作教育主要法规

(1)《莫雷尔法案》奠定了合作教育的雏形

为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农业产量和效益,1862年林肯总统签署批准《莫雷尔法案》。法案要求“联邦政府共拨出3万英亩土地捐赠给各州和地区,并按各州在国会中参议院和众议院人数进行分配,各州应将这类土地出售或投资所得收入,在5年内至少建立一所讲授与农业和机械工艺有关知识的学院”。在法案推动下,美国很快成立了近70所这样的“赠地学院”,学院以农业、工业教育为主,鼓励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生产实习。《莫雷尔法案》开创了高等教育直接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新风,形成了教学、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服务相结合的高等教育新体制,奠定了合作教育的雏形。

(2)《史密斯-休斯法案》推动合作教育课程的开展

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美国国会于1917年通过《史密斯-休斯法案》。法案规定在公立中学开设职业科目,设置供学生选修的职业课程;明确规定农科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雇佣需要,此类学校应为学生提供直接从事农业生产或观摩农业生产的实践活动,每年至少6个月时间,实践活动在学校提供的农场或其他农场进行。法案对商业、家政以及工业课的实践活动时间也有明确要求,并规定工业夜校教学内容应为学生白天工作内容而进行的充电。按照法案精神,联邦职业教育委员会率先承认了合作教育课程,并鼓励学校开设这类课程,俄亥俄机械学院、底特律理工、通用汽车学院和罗彻斯理工先后开设了合作教育课程。

(3)《职业教育法》推动职业教育领域校企合作发展

为大力发展合作职业教育,美国国会于1963年通过《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在《史密斯-休斯法案》等法案的基础上扩大了职业教育资助范围,推行一个“永久”项目和两个“四年”项目,两个四年项目分别是工学项目和社区职业教育学院,实施时间自1965年至1968年,每年资助额度不同:1964―1965年为3000万美元;1965―1966年为5000万美元;1966―1967年为3500万美元;1967―1968年为3500万美元。

(4)《高等教育法》O立了合作教育基金

为增强高等教育院校资源,对高等教育学生提供经济资助,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高等教育法》,第三部分题为“加强发展中的院校”提出在“发展中的院校”开展合作教育计划,培养部分优秀和经验丰富的工商业教育资源,以提高学术质量;设立合作教育基金,其中78%用于开展本科学位合作教育,其余部分用于高等教育中非本科学位合作教育。1968《高等教育修正案》将“合作教育”单独列在“学生资助”第四条款中,规定高校可开展合作教育项目。联邦政府于1969年至1971年连续拨款资助高校计划,建立、扩展、实施规定的合作教育项目。另外,“发展中的院校才符合拨款条件”这一限制被取消,实际上是所有的高校都可向教育总署申请合作教育经费资助。随后,美国国会又分别于1972年、1976年、1980年、1986年、1992年、2005年对《高等教育法》进行修正,延长合作教育基金有效期,推进了高校教育领域校企合作的发展。

(5)《业培训合作法》扩大了校企合作范围

为鼓励私立工商业部门,州、地方政府密切合作,开展对工人的培训,解决失业问题,198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职业培训合作法》。法案规定政府和企业共同参与制订、修改和实施职业训练课程;各州划分若干培训区,每个培训区都成立私立企业委员会,负责当地职业培训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管理;鼓励企业参与培训,授予企业咨询、参与、指导等各种职能,推动企业积极参与职业培训计划。《职业培训合作法》促使政府直接参与各州的职业培训,在法律上肯定了企业参与人力资源培训决策的权利,加强了政府和企业、培训机构之间的关系,扩大了企业参与职业培训的空间,对美国校企合作产生了较大影响。

(6)《伯金斯职业技术教育法》系列法案使合作教育拨款制度化

为发展国家经济,降低结构性失业率,提高和更新职业技术教育质量,1984年美国国会通过《伯金斯职业技术教育法》,并于1986年、1990年、1998年、2006年又多次修订《伯金斯职业技术教育法》,使合作教育拨款成为制度化。

1984年颁布的《伯金斯职业技术教育法》推动了联邦政府拨款,促进了政府和企业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鼓励企业和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拟订培训项目和课程。1990年《伯金斯法修正案》规定,联邦政府提供经费,用于促进产业与教育合作、技术准备和职业发展相关的教学;每年以专项补助形式资助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开展培训计划,同时要求地方政府按比例给予配套经费,但接受资助的项目必须能促进学生获得与工作相关的经验。1998年再次修订《伯金斯法案》,继续为校企合作提供经费,使职业生涯和技术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2006年《伯金斯法修正案》用“生涯和技术教育”取代“职业和技术教育”,从而将原来局限于学校教育阶段的职业和技术教育延伸到工作阶段,加强企业和行业之间的协调;支持在中学、中学后教育机构、学士学位授予机构、区域的生涯技术教育学校、地方劳动力投资委员会、工商界和中介机构之间结成伙伴关系。

(7)《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确立校企合作法律地位

为帮助学生顺利从学校过渡到工作环境,1994年克林顿总统签订通过《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和《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案》。此两项法案的实施建立了学校到工作场所过渡的强大支持保障体系,对规范、促进美国的校企合作起到了极大的指导作用,把美国的校企合作推到了一个新阶段。

《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提出“每家美国大型企业都将参与强化教育与工作相联系的活动”,要求美国工商界帮助美国人在工作岗位上提高职业技能,鼓励未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学习学校课程,并在与社区大学等学术机构合作的工作岗位上接受为期两年的实际训练。《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案》将企业与学校之间的校企合作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以建立一个包含各州的完整“从学校到工作机会”的全国性系统,将企业在合作教育中提供的工作场所作为学习环境,开展以工作为基础的学习;将联邦基金作为风险资本,规划和建立各州“从学校到工作机会”体系,促进各地区学校、企业、劳工组织、政府、社区组织、家长、学生、国家教育机构、地方教育机构、培训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之间建立合作关系。

2.美国校企合作教育法规的主要特点

(1)立法有针对性

美国教育法规都是在一定的现实要求下,以解决一定的社会问题为目的,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如1965年《高等教育法》目标为“强化我们的学院和大学的教育条件,并对接受高等教育的贫困学生提供经济资助”。法案创建了“教育机会助学金”和“担保学生贷款”两种新的资助模式,并对原有的大学生资助方式如工读项目等进一步加以确认。

(2)立法有客观性

美国教育法规都由专家、学者经过严密的调查、分析和考证才最终确立,法案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如1963年《职业教育法》的提出背景是卫生教育福利委员会花数月收集和研究而提出的报告,报告详细阐述了国民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以及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1960年服务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急剧扩大,但旧的职业教育法案如《乔治-巴顿法案》和《史密斯-休斯法案》在给予资金支持和培训劳动力方面远远不够;以往的法案聚焦于研究,但没有给予特定的资金支持,等等。

(3)立法有连续性

美国教育立法注重连续性,新旧法案相互吻合与匹配,共同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如1963年的《职业教育法》虽然主要“为解决1917年《史密斯-休斯法案》及其他法案不够宽广、不够灵活、不够丰富,不能满足今天的需求,更不能满足明天的需求而通过”,但并没有废除之前法案的相关规定,同时在《史密斯-休斯法案》的基础上,扩大了职业教育资助的范围,增加了职业教育资助内容,将原先只对农业、家政和工商三科职业项目的资助扩展到对所有提供个人就业所需技术的资助。

(4)提供财政支持

美国法规对校企合作教育予以明确的财政支持。1963年《职业教育法》规定1964―1965年为3000万美元,1965―1966年为5000万美元,1966―1967年为3500万美元,1967―1968年为3500万美元。1968年《职业教育法》规定1969财年2000万美元,1970财年3500万美元,1971财年5000万美元,1972财年7500万美元。1965年《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对高等教育领域合作教育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学生利用合作教育基金继续完成学业,同时获得与学习或职业目标相关的工作经历。《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也向各种校企联合计划提供资助。2006年1月2日,布什总统宣布“美国竞争行动计划”开始实施,要求政府从2007年财政预算中拨款1370亿美元用于资助研发项目,该计划的目标之一就是“向一万名科学家、学生、博士后和技术人员提供为企业创新做贡献的机会”。在2006年1月31日的“国情咨文”中,美国更是把该计划称作是一项“确保美国强盛并持续引领世界科技发展和积极进取的长期政策”。现行美国法典第20卷教育部分仍有关于合作教育经济资助的专项规定。

(5)建立激励机制

美国还出台了激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的相关政策。一是税收优惠政策。如1978年《工作税收抵免目标法》,允许企业享受联邦政府抵免收入税,数目是第一次给合作教育雇员6000美元的50%。二是其他政策。如1980年《拜杜法案》规定“允许企业拥有相应专门权或独占性”和“大学要尽量使专利技术实现商业化;减免向大学投入研发经费企业的税收”。该法案的出台改变了大学在获得政府资助情况下取得研究成果的归属权问题,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政策驱动。

三、美国校企合作教育法规对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合作法律制度建设的启示

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校企合作法规主要来源于中央和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的法规和政策,如《高等教育法》提出鼓励高等学校之间、高等学校与科学研究机构以及企业事业组织之间开展协作,实行优势互补,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等提出推进校所、校企合作,支持校所、校企联合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鼓励培养单位加大校企合作力度,选择具备一定条件的行(企)业开展联合招生和联合培养,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元一体的合作培养模式。这些法规和文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校企合作发挥了一定推动作用。但总体而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校企合作法律制度建设还不健全,主要表现为:一是纵向上,只有中央层面和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的政策文件,而各省市出台的校企合作法规仅针对职业教育,未将研究生教育纳入其中;二是横向上,内容概括性强,但政策完备性、执行力度及对实施效果的监督和检查方面不到位,缺乏激励措施,没有校企合作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借鉴美国校企合作相关政策,结合实际情况,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校企合作法律制度可从如下方面加以完善。

1.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法律体系

一是制全国性校企合作专门性法规,解决现有政策性文件立法层次不高、覆盖面不广、执行效力有限等问题。从法律层面明确政府、企业及行业、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规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可享受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为校企合作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制订涵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校企合作的地方政策。目前有少数地方出台了关于校企合作的政策,如上海市政府2007年《关于本市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工作的意见》,江苏常州2007年《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指导意见》,浙江宁波2008年《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等。但这些政策都是专门针对职业教育而言,未涵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各省市可在现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相关政策上,扩充适用范围,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纳入其中。

2.制订增加和保证校企合作教育投入的财政政策

国家应建立以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财政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渠道、多层次的校企合作投入体系,并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的鼓励性政策与不履行校企合作教育的惩罚性政策法规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需要大量的设备、仪器、实训基地等建设经费。政府需要根据实训场所、教学设备、学生实训消耗等增加专业学位教育的投入。

3.建立激励机制吸引企业主动参与

我国目前还缺乏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的主动意识和制度环境,很多企业出于成本收益等方面的考虑,不愿过多投入和参与校企合作。我国政府虽然出台了相关政策,要求企业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但没有建立引导、支持企业主动参与的配套机制。为了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政府应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建立相关配套机制,通过财政补助、税收优惠、优惠信贷等多种方式支持与吸引企业主动参与。

4.保障实习学生合法权益

校企合作教育中,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顶岗实习,事实上与企业存在用工关系。我国现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都未规定实习生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属于劳动关系。为保障实习学生合法权益,应立法明确实习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法律关系,对学生顶岗实习工时安排、薪酬待遇进行专门规定。高校必须为参加生产实习的学生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投保费用可由学校、政府承担,以切实保障实习学生的合法权益,消除企业对于接受学生实习的顾虑。

参考文献:

[1]李元元,邱学青,李正.合作教育的本质、历史与发展趋势[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22-29.

[2]于忠辉.校企合作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12):15-18.

[3]柳艳鸿.美国职业教育的法制化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2):57-59.

[4]郭银.从莫雷尔法案看美国高等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政策与实践[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1):16-20.

[5]张驰,高玲,张斌贤.美国职业教育《史密斯-休斯法案》(中译本)[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0):89-97.

第8篇:美术生支教工作总结范文

The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Party Building Work

――A Case Study of The Fine Art and Desige College of 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

WU Huihui

(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The Fine Art and Desige College, Quanzhou, Fujian 362000)

Abstrac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environ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Party construction, the tasks and the condition have undergone dramatic changes. Based on the above situation, the university should explore the innovative mode of students’ Party construction actively.In recent years, The Fine Art and Desige College of 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 combined with actual situation, grasped the general rules and main problems of students' Party building work, and proposed three major projects, just as “Selection Project”, “Cultivation Project” and “Lead Project”,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asures, expand students' Party building work, and actively construct the new mode and long term mechanism of students' Party building work.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party construction; research status; three major projects; new pattern

近两年,泉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立足美术、设计和动画三个学生党支部,以“选苗工程”、“培育工程”、“引领工程”三大工程为统领,以组织架构、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保障条件以及平台建设为支撑,进一步明确学院基层学生党组织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建立健全入党积极分子及党员骨干的培养、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确保基层学生党组织党内生活常态化,积极构建学生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和长效机制。

1 学生基层党建工作现状分析

1.1 党员人数及党支部设置情况

美术与设计学院设有美术、设计和动画三个学生党支部,截至2016年3月,学生党员人数共计68人。其中,美术学专业学生党支部19人,占全院学生党员人数比例27.9%,设计专业学生党支部36人,占全院学生党员人数比例52.9%,动画专业学生党支部13人,占全院学生党员人数比例19.2%。学生各支部党员人数分布情况如表1。

表1 美术与设计学院学生各支部党员人数统计表(截至2016年3月)

1.2 学生基层党建工作现状分析

近两年,在学院党委的高度重视下,美术与设计学院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各支部能够按照学校学院要求,定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分批分级开展党员培训工作;二是各支部能够做到严格发展党员工作程序,保证党员工作公开化、透明化;三是各支部能结合每次党建检查工作认真总结,梳理党员发展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等等。但同时,学生基层党建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缺乏明确的积极分子选拔标准。学院过去以团支部推荐、辅导员把关的方式确定积极分子,缺乏一个明确、公平、可大范围使用的标准,对于如何选拔出真正优秀的积极分子的标准仍需进一步探索。

第二,党员的教育培养不成体系、方式单一。党支部是党员教育的重要阵地,支部例会和主题活动是基层党组织成员强化党的理论思想学习,服务广大群众的重要途径。但部分党支部对党员的培养没有形成良好的体系,活动形式单一,常以阅读文件的形式开展,教育内容单薄、陈旧,不能够采取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无法调动广大党员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党员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应该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班级校园文化建设上都有所体现。而实际上,个别党员并未能很好地发挥这种先锋模范作用。党员作为班级骨干,在班级凝聚力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等方面应该起到攻坚克难的作用,而有的党员却未能很好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2 提出三大工程,创新学生党建工作模式

2.1 选苗工程

选苗工程即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过程,其作为整个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入党积极分子选拔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明确的选拔标准,即理想信念坚定、科学文化素质过硬、工作能力与服务意识并重、群众基础良好四项标准。在选拔入党积极分子时,合理地划分这四项标准的权重比例,制定积极分子选拔评分表,由学生打分最终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的名单。

2.2 培育工程

培育工程作为中间环节,是选苗工程的持续发展,是引领工程得以实施的基础。培育工程是对全体党员的继续教育。通过对预备党员及正式党员的培养教育过程中遇到的现象进行总结与探讨,并参照国内各高校的党建创新发展模式,提出培育工程的建设应该从培育学生党务工作队伍、引导开展党组织生活、完善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激励党员发挥主体作用等方面展开。

2.3 引领工程

引领工程是三大工程的深化与总结阶段,通过在全院范围内选拔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党员,进行系统性教育和针对性培养,使其成为学生群体中的中坚力量,在多方面充分发挥党员模范作用。以能力素质体系、教育培训体系和管理服务体系架构引领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入党积极分子及党员骨干选拔培养、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构建“学生党建全覆盖工作体系”,促进大学生党建工作建设稳步发展,保持党建工作长久活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3 探索特色举措,拓展学生党建工作方法

3.1 支部联建,优化工作方式

支部联建是对创新党建工作的有益探索,是一种良好的沟通平台和提携方式,以师带生、以强带弱团结共进。学院党委联系实际、注重实效,充分运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创新性地开展了支部联建系列活动,在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三个学生党支部之间建立支部联建系列活动,通过一对一帮扶,答疑解惑,解决被帮扶学生的实际困难,促进被帮扶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

3.2 载体创新,搭建锻炼平台

学院通过微信公众号、易班、学院网站等积极搭建组织建设平台,围绕教育培训平台、党建创新平台、党日活动平台、成果展示平台等,力求通过载体创新,强化学生党性锻炼平台建设。具体而言:

(1)教育培训平台。通过教育培训平台,利用校党课和院党课,定期开展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培训,并通过支部联建活动,充分调动全院党员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加强学生党员教育,增强党员意识,提高党性修养。此外,通过一系列教育培训加强对其他群众学生的教育,不断提高所有党员和群众的综合素质。

(2)党建创新平台。围绕“支部立项”、“党建专项活动示范申报”开展学院特色活动,如支教活动、美化农村彩绘墙活动等,利用党建创新基地,充分展示学生党员的创新活力。同时,党建活动突出“创新”二字,学院围绕“三大工程”推出系列宣传教育内容,通过支部联建活动,真正把学生党建创新基地进行推广。

(3)党日活动平台。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及工作重点,举办主题党日团日活动并不断扩展其外延,适时适地开展党员教育活动、如“学生党员进社区”、“学生党员走进美丽乡村”等,使基层组织真正成为党日活动的基地,真正落实党员带动党员、党员带动群众。

(4)成果展示平台。基层学生党建工作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充分重视基层学生党建过程中的成果展示,努力搭建成果展示基地这个平台。主要借助学院活动室、微信公众号、易班、学院网站等平台,并力图通过党员风采专栏、党支部活动专栏、党务公开栏等展示党支部的风采,展示党员的风采。

3.3 梯度培养,提高教育成效

学院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学生基层党建工作方式方法,针对入党积极分子、全体党员以及党员骨干进行前期、中期以及后期的培养,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党员梯度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经过调研,学院启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选苗工程”。从“选苗、思想培养、实践锻炼、考察”四个环节入手,遵循“四项标准”选拔积极分子,把大批优秀青年学生吸收到党内,以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保持党的生机与活力。

第9篇:美术生支教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美国研究型高校;IT治理结构;IT治理策略;IT组织结构;IT规划;IT绩效评估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1-0009-03

IT治理结构(IT Governance Structure)也称IT治理(IT Government)或IT治理安排(IT Governance Arrangement)。IT治理的思想来源于Brown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提出的信息系统治理(IS Governance)的概念。[1]

近年来,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规模的扩大,IT应用已经深入渗透到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各个方面的工作中,成为支撑这些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环境和平台。随着高校IT投资的不断增加,政府、学校等利益相关方对提高IT投资回报率和控制IT风险的要求也逐步增多,有关IT治理的研究也开始从企业管理领域延伸到高校管理领域。[2]合理的IT治理结构是高校理顺学校内部相关部门等IT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保证信息化与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社会服务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互相促进,取得好的投资回报率的基础和保证。

美国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相对国内高校起步较早,建设水平较高,其IT治理结构也更为成熟。根据美国高校信息化组织EDUCAUSE的年度调查,研究型高校对信息化的人力和财力投入在美国的各类高校中最多,其IT治理结构也最为成熟。因此,研究美国研究型高校的IT治理结构,分析其中的规律,对于研究建立适合国内高校的IT治理结构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一、IT治理的概念和要素

1999年,Sambamurthy等人首先明确提出了IT治理安排的概念。Sambamurthy将IT治理安排定义为“公司中IT基础设施、IT使用和项目管理等关键IT活动的权力模式”。[3] Sambamurthy提出,IT治理有集中式、分布式、联邦式3种基本模式。Peterson认为“IT治理是决定IT价值实现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它包括相互关联的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组织中不同利益相关者的IT决策权和责任,另一方面是制定和监控有关IT战略的决定的规则和程序”。[4] Grembergen认为“IT治理包括战略一致性、价值传递、风险管理和绩效管理4个核心问题”。[5]Weill和Ross认为“IT治理是确保IT被以期望的方式使用的决策权力和责任的框架,它决定谁来系统地制定和影响IT决策”。[6]

虽然学术界对IT治理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认识IT治理。首先,IT治理是组织治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利用IT来为组织创造价值,促进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其次,衡量IT治理的标准是组织对IT投资能否得到良好的收益,能否实现较好的风险管理,以促进组织核心竞争力的积累;最后,IT治理确定组织中IT要素的权责分配以及相关的规则和程序,以协调组织中IT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具体来说,IT治理结构包括IT治理模式、IT经费支持、IT组织机构和IT队伍等4个方面的内容。

二、 美国高校分类

由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于1970年推出的高校分类是被美国高等教育界广泛认同并被高等教育研究和政策分析人员广泛采用的高校分类标准,这一分类又被称为卡内基分类(Carnegie Classification)。[7]为了满足更多研究人员的需求,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在1973年、1976年、1987年、1994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对卡内基分类进行了修订。

2010版卡内基分类的基本分类将美国高校分为副学士学院(Associate’s Colleges)、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Doctorate-granting Universities)、硕士学院和大学(Master'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学士学院(Baccalaureate Colleges)、专业学院(Special Focus Institutions)和部落学院(Tribal Colleges)共6类。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应至少具有20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可分为科研活动非常活跃的研究型大学、科研活动活跃的研究型大学和博士学位/研究型大学共3类。本文所指的研究型高校即指其中的科研活动非常活跃的研究型大学,以下简称研究型大学。[8]

三、美国研究型高校的IT治理结构

1.IT治理模式

美国研究型高校多采用联邦式的IT治理模式,学校和规模较大的学院都设有专职的首席信息官(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学校还设有CIO办公室。学校CIO的汇报对象一般是学校的教务长(相当于国内大学常务副校长)。学校CIO的职责明确,学校内有关IT的主要工作,都由CIO负责总体规划。为了保证学校CIO能够做出与利益相关方中立的决策,得到利益相关方的认同,学校的CIO均不兼任中央IT部门的负责人。例如,在哈佛大学和南加州大学,学校CIO直接向常务副校长汇报;而哥伦比亚大学则是由技术副校长直接担任学校的CIO。学校CIO和学院CIO之间设有经常性的CIO沟通机制,如哈佛大学和南加州大学,并会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学校领导和院系领导进行协调。

2.IT组织机构

美国研究型高校在IT的执行机构上比较明确地划分了中央IT部门和院系IT部门,但是不同学校中央IT部门和院系IT部门的分工并不完全相同。

中央IT部门的名称大都是信息技术服务(ITS,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其使命大都以支持研究和教育、支持跨地域和跨机构的合作和协作、促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为核心,包括推进IT技术传播能力以加强质量和效率,推动聚焦和结盟,交付性价比高的管理系统、共享技术架构,提供对于信息和技术资源的安全、可靠、全面的访问,以及通过将IT技术在大学内的应用标准化和集成化提升效率等方面的内容,如表所示。

因为中央IT部门在学校中地位都比较高,所以许多由于管理、制度等的变更而引起的信息化调整,或由于引入信息化支持而需要管理进行改变等情况,都能相对比较容易地让学校其他管理部门接受。中央IT部门明确定位为服务单位,没有研究的职能。中央IT部门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教师和学生,主要工作是与各学院的教师和学生都关心的共性问题上,包括公共的网络基础设施、邮件服务、学生实验室、网络学习平台。中央IT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网络、电话、CATV、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各类应用系统的运行,电子教室和公共设施的管理,研究支持,以及技术策略和标准的制定。其中,服务于中央行政部门的人力资源、工资、财务等系统的IT支持和服务是中央IT部门的重要职责。此外,中央IT部门还负责大学IT策略和标准的制定,为院系信息化提供相关指导。中央IT部门与学院IT部门之间、各个大学的中央IT部门之间以及大学的IT部门与软、硬件供应商之间都有比较成熟和稳定的交流机制。

3.IT队伍

美国研究型大学中央IT部门的全职员工规模在300~400人之间,学院等学校其他部门IT人员的数量约为中央IT部门的两倍。此外,中央IT部门和学院等学校其他部门还聘用了大量学生助理来承担学生实验室值班等服务工作。

总体来说,美国研究型高校IT部门员工的薪资和福利水平处于社会的中上游,因此中央IT部门员工的人员流动率较低,较为稳定。中央IT部门的人员流动率平均在5%至10%之间,员工的平均工作年限为10~20年。

4.IT经费支持

美国研究型高校不仅有用于网络和信息化建设的经费,而且其中央IT部门有稳定的运行经费支持。中央IT部门的运行经费的主要来源包括学校专项拨款、按照公开比例从学生学费中提取的技术费用、与院系合作的项目经费、合作公司赞助等。总体来说,中央IT部门的经费较为充足,而且其中用于部门员工薪资和福利的费用在部门总运行经费中所占的比例较大。

四、结论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信息化能够在高校的各项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和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积累创造的价值,与高校的IT治理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因此,IT治理结构在教育信息化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美国研究型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总体较高,其IT治理结构也较为成熟。总的来说,其IT治理结构具有以下4个特点。首先,在IT治理模式方面,美国研究型高校大都采用联邦式的IT治理模式,学校都设有专职的CIO和独立的CIO办公室。其次,在IT组织机构方面,美国研究型高校在IT的执行机构上比较明确地划分了中央IT部门和院系IT部门,且中央IT部门在学校中地位都比较高。第三,美国研究型大学中央IT部门的全职员工规模在300~400人之间,学院等学校其他部门的IT人员的数量约为中央IT部门的两倍。最后,在IT经费支持方面,美国研究型高校不仅有用于网络和信息化建设的经费,而且其中央IT部门有稳定的运行经费支持。研究美国高校的IT治理结构,对于我们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IT治理结构,促进高校信息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Carol V. Brown. Examining the Emergence of Hybrid IS Governance Solutions: Evidence From a Single Case Study.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March 1997 8(1): 69-94.

[2]Ronald Yanosky, Judith Borrenson Caruso. Process and Politics: IT Governance in Higher Education. EDUCAUSE Center for Applied Research, ECAR Key Findings. 2008 educause.edu/ECAR/ProcessandPoliticsITGovernance/163110

[3]Sambamurthy V, Robert W Zmud. Arrangements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overnance: a theory of multiple contingencies [J].MIS quarterly, 1999, 23 (2):261-290.

[4]R. Peterson. Integration Strategies and Tactics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overnance. Strategies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overnance, Ed. Wim Van Grembergen, Idea Group Publishing, 2003.

[5]W. Van Grembergen. Strategies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overnance. Idea Group Publishing, 2004.

[6]Peter Weill, Jeanne Ross. IT Governance: How Top Performers Manage IT Decision Rights for Superior Results.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