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就业指导课心得体会范文

就业指导课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就业指导课心得体会

第1篇:就业指导课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考察形式;模块式教学;通用技能;面试能力

学院一直以来重视教学改革,自推广一体化教学以来,各个系的教学质量都有显著提高。2013年,改革的“春风”吹到了基础教育部,要求基础课程尽量采用模块式教学。本人作为就业指导课程模块式教学的设计者、践行者,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亲历变革,我收获许多,成长许多,也有着深刻的体悟。传统就业课的弊端我不再赘言,今天我主要从“就业核心能力”工作页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来谈谈工作页的几处亮点。

一、考察形式,侧重课堂表现

开学第一课,我先给学生来了个下马威,叫学生拿出作业本,写上10条就业课纪律要求:

1、不准吸烟,违者扣5分

2、上课睡觉,提醒一次,再次睡着者,扣5分

3、上课听Mp3,听音乐,扣5分

4、不准打牌,违者扣5分

5、上课接听电话,玩手机游戏,扣5分

6、上课吃东西(包括嚼槟榔、吃口香糖及其它零食),扣5分

7、迟到一次扣5分,请假者除外。早退扣5分

8、上课未经允许擅自走动者扣5分

9、上课讲小话,且情节严重者,扣5分

10、上课不做笔记者扣5分

并且告诉学生,期末总成绩100分,违纪之5分从100分里面扣除。意即你违纪一次,期末最高分就只有95分了。面对违纪不及格的风险,学生们自然要掂量一下。当然,扣分不是重点,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突出后面的亮点:

主动上台表现者,加2到5分不等

每次课安排四位同学上台做面试求职训练,包括自我介绍、回答考官提问两个环节。将每堂课看作一个小型面试,上台展示者为考生,台下坐着的为考官,负责提问。根据考生的表现现场给予加分。

就业指导是考查课,成绩由课堂笔记、上课表现及结业测试三方面构成。现结业测试不另外布置考题,而是以课堂上“考生” 的每次上台表现为评分依据。即,通过角色轮换,每个学生都应该在模拟面试中担任一次“考生”。

二、模块式教学,重点培养通用技能

经过加工整合,工作页将就业指导的知识归纳为四个模块:

认清就业形势,6课时

个人形象设计,8课时

撰写求职简历,8课时

体验求职面试,10课时。

通过这四个模块的学习,运用各种学习方法的辅助,来培养学生的通用技能。所谓通用技能,是相对于专业技能而言,对于任何职业都适用的技能。是人们在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自我形象的设定和自我角色的认定能力。表现为表达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布鲁纳说过:“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正所谓“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学生们一边上课一边时不时与招聘方代表见面,参加面试,这门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师生意志达成一致。而学生们迫切需要训练的难题是:提高胆量和掌握面试技巧。

对症下,我采用了多种方法来训练学生。

(一)锻炼胆量。学完“正确的站姿、坐姿、走姿”,我让学生上台做示范。学完“握手礼仪”,我让学生分别扮演“考官与考生”, “领导与下级”“老朋友相见”,进行握手。面对这种成人式的交际方式,他们略带惊奇和严肃地完成了训练。同时这一切表演全部有“加分制度”作为精神鼓励。

其中有个小插曲值得提一笔,第一次课自我介绍采取自主上台的形式,发现效果不理想。学生跑上台,三言两语说完一溜烟下去了,根本没达到提升的目的。于是第二次课我专门拿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写下完整的自我介绍,收缴上来逐字逐句批阅修改,修改完后由学生重新誊写定稿。经过充分准备,终于发现他们能说出条理清楚意思完整的一小段话来,从而达到面试时自我介绍的标准要求。

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上台紧张情绪十分明显。手脚打颤,说话声音不自然,眼神躲闪,甚至憋得满头大汗的都有。有一个学生我记忆特别深,626班的徐婷,第一次上台自我介绍,她拿着稿子上台,就是不作声,不敢说话。我千提示万启发,她保持沉默。憋到最后,她来一句:“老师,您提问吧,我说不出来!”好,我就提问:“你最喜欢上哪门课?”正好我的教材《就业技能的基础指导》摆在桌子上,她用手指指,还是不说话!我气得抓狂:“话都到嘴边了,为什么不说出来!”全班轰笑。

我知道他们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于是我说:“凡是紧张不自在的,我让你一直在台上站着,直到你不紧张为止。”在我略带调侃的话语中,学生笑了,也明白了没必要紧张。

学生的能力、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教育的目的不是专为奖掖先进,更要扶持后进。我采取的训练方式已严格到了每一个细节,但学生喜欢这种苛刻。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大部分同学在大胆的情况下,均能够自由表达,流利说话,相对以前的忸忸怩怩有很大进步。

(二)培养面试能力。面试是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必过的一关,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与陌生人建立互动交流关系并得到对方认可(才能、品质)的方式。它的挑战性是显而易见的。职校生由于成绩的关系不受关注,因此在自信心和心理素质方面都属“弱势群体”,因此培养职校生的面试能力任务更加艰巨。经过努力改革,大胆尝试,我发现以下的教学方法运用在模块式教学里效果特别好。

模拟法。课堂上模拟面试现场,让学生了解面试程序、面试礼仪及面试常见提问,帮助学生消除紧张情绪,增进自信心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教学中除了每次课安排学生上台的“面试”热身,期末还要举办模拟招聘会,由任课老师组织,面向全校广泛宣传,并聘请有关专家或长期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甚至请有关用人单位协助,创造一个准就业市场的气氛,供学生锻炼。

案例法。在就业指导课中广泛引用本校、本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事例引导、教育学生。案例可以是老师举例,并设置问题,也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体验法。就是组织学生到人才市场的招聘会现场去亲自体验,亲身感受,以增强其感性认识和紧迫感。事先让学生设置一些需要了解的问题,分组、分项,有侧重的地去现场考证,最后组织汇总分析,各小组介绍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换位思考。这种思考,常常能促进学生查漏补缺,进一步学好专业,培养自身能力。

分组讨论法。就某一主题采用分组互动、分组问答、分组辩论,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让大家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进行深入广泛的交流。

第2篇:就业指导课心得体会范文

我的心理年龄等同于自己的生理年龄,甚至有点过于成熟。我通常会按部就班中规中矩地走着人生的每一步,脚印还算是扎实。有些时候,我也会回忆起我的过去,无论是美好还是伤感,现在都已经远离而去。我所在意和把握的是我现在的时间和岁月。我的朋友们有事情会来征求我的意见,因为,我很能给人一种依靠感。

我具有还算强的想象力,总是会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这使我做事很有效果,想象给我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我知道我的想象力还为我的见识和阅历所限制。所以我应努力扩大视野,向更高级迈进。

我多思多虑,有点自我主义,但善于保护自己,有时显得有些反覆多变,会犹豫不决,常有标新立异的行径。

我善于在创造性与习惯做法之间找到均衡,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并不墨守陈规,经常会提出一些新颖的想法。但同时我也很注意尊重人们的传统习惯,不会做出过于惊世骇俗的事情。我这种个性或许对于管理岗位十分适合,同时也适合从事其他许多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如市场人员等,因为人们在与我交往时会觉有趣,又不会因为过于激进而不能接受。

我习惯把自己看成一个点。积点成面,由点连面。点,可以是中心,引领着整个面;可以就是一个点,可缩可涨、可进可退,有时也可有可无、进退自如。我习惯也较擅长收集整合资源,我知道某些问题从哪可得到解决,我可以为了做哪些事情而把各方面可用资源都调动起来,我也明白什么时候该进该退、需强需弱、要实要虚……

我讨厌做没把握的事情。当遇到没把握的事情挡在面前,只要还有其他方法变通,或者说还有其他更好的事情来取代,我会毫不犹豫地放弃做这没把握的事情!而很多时候,总会有很多没把握的事情摆在面前却躲避不了不能不做,这没办法,只有硬着头皮做了……

同时,我爱好比较广泛,文体娱乐皆有涉及。对商业很感兴趣,在市场分析定位与扩展普及、搜集整理信息与整合利用等方面比较擅长,即可以确定自己在策划营销这块较有潜力。

还有需要说明的是我很看重自己的感情,在投入前,总会陷入思考,思索我和对方的适合度,等到确定那真的是我想共度一生的伴侣时,我的心就会放在对方身上,毫不动摇。所以在感情方面应该不会对职业生涯产生多少不好的影响。

总得说来,我是个积极乐观的人。我知道怎么去面对和解决压力以及烦恼,即能正确掌握心态调整,而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拥抱压力。正如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的那样:“思想可以使天堂变成地狱,也可以使地狱变成天堂。” 我们要认识到危机即是转机,遇到困难,产生压力,一方面可能是自己的能力不足,因此整个问题处理过程,就成为增强自己能力、发展成长重要的机会;另外也可能是环境或他人的因素,则可以理性沟通解决,如果无法解决,也可宽恕一切,尽量以正向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每一件事。如同有人研究所谓乐观系数,也就是说一个人常保持正向乐观的心,处理问题时,他就会比一般人多出20%的机会得到满意的结果。因此正向乐观的态度不仅会平息由压力而带来的紊乱情绪,也较能使问题导向正面的结果。从这点看,我可以很好地处理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可以使各方面都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而不必担心自己会因为工作不顺而影响自己甚至身边人的心情。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其次,自我定位:我准备做个什么样的人?

我喜欢读各种门类的书,无论是历史文学类还是自然科学类,也不管是人物传记类还是报刊杂志类;喜欢关注时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的,也不管是地球还是太空的;喜欢运动娱乐,无论是篮球还是羽毛球,也不管是唱歌还是跳舞……同时,我习惯自我思考与分析,而不会人云亦云。我总会在各类文章中发现有用的东西并加以吸收整合利用。也就是说,我比较善于发现、创造并利用资源。那么,我准备做个什么样的人呢?

首先得明白两个问题:

(1)人为什么要活着?没有为什么,因为活着所以活着!

因为活着,所以就得做活着的事,就得为了活着而活着!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啥时自己的生命就行将终结!而当你不再活着了,那还要思考活着干吗?既然活着,就要思考,就要不断地想着做什么才可以更好地活着!因为活着就这么短短几十载,而死了的状态却要持续很长时间!可悲的是那么长时间却不是自己所能掌控的,也用不着去思考了,哪怕是想一分一秒都不给你机会!世界,不管是你的还是我的,因为未知,所以才更加可爱,也愈发精彩!失败算什么?伤害又算得了什么?因为我们还活着,还能做着可以做的事,这就是最美的姿态!

(2)怎样活着才有意思?让大家快乐,让自己更快乐!

无论你说什么,也不管你做什么,只要你感到快乐,那就是值得的!因为你快乐了,所以生活就有意思了!当然,还有个前提必须加以留意,那就是你真的快乐且永不后悔更不会良心不安!否则,就表明你的所作所为错了,你也就感不到快乐……因此,我们就把让大家都快乐作为自己奋斗的最大目标!只有大家都快乐了,自己也就快乐了。

根据上面所分析的那样,我要做个让大家都快乐的人!

最后,自我规划:我要怎么做?

在金融危机严重渗入各处的时候,由于经济本就是一环套一环的关系,而全国上下所关心的大学生就业问题难免首当其冲地受到打击不小,同时获知众多正找工作之好友的情况也是不容乐观!正如上周在我们郑州大学新校区的那场持续三天的招聘会所见,招聘企业较往年大幅减少,而求职学生倒不减反增,如此也就不难奇怪为什么会造成12月4号郑州人才中心大门被1.7万余求职者挤破的失控场面了!如果此种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还是得不到改善的话,真难以预料这百万毕业生会如何选择生存方式,尤其是在乐观估计一年后形势会比今年还要差一点点的情况下……

下面就简单谈些我个人对应聘者的一些看法:

(1)应聘者首先应该明确一点:公司招聘职工的唯一要求是职工能够为公司赚钱!

公司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赚钱!所以,无论是谁,只要能为公司获利即最终赚钱,那么你对于公司来说就是有价值的。而评判一职工的价值大小,就看你能给公司带来多大的利益。因此,作为员工就得牢固树立为公司赚钱的念头,且想法赚的越多越好,唯有如此,你才会受到公司青睐,才会发挥自身最大价值,同时才会获得自己想要的成就。

(2)应聘者理应明确自己的特点以及专长:公司更喜欢“招来即用”型的人才!

你必须明白自己擅长什么,能做什么,不能迷糊消极度日而得过且过!现在的社会可很难再有机会来了还停留在你面前而专等你抓了!现在的公司也很难再愿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为日后、更甚者是为别人培养人才了!所以,作为求职者,必须给自己定位好,并早作准备,使自己在擅长及爱好的领域里加强自身储备而有一定的实力,争取能够到公司就能为公司所用而可以立即给公司赚钱!

(3)应聘者最好有不错的人脉关系网络:如今社会,关系通了,通吃世界又何奇?!

公司的发展,本身就是与各种关系打交道。显然,你有良好的人脉关系网络,本身就说明你擅长交际、知道怎样打通以及处理与各种人物的关系,而或许在某些时候,你的关系网对公司的发展来说就是至关重要的便利!

由于我现在所学的专业是水利水电工程,本专业培养具有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水利、水电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同时,本专业要求学生学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所必需的数学、力学和建筑结构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得到必要的工程设计方法、施工管理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因此,如果要从事此专业,那么我必须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2.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工程水文学、河流动力学、管理学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工程结构设计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4.掌握大中型水利水电枢纽、河道治理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技术;

5.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6.具有水利水电工程所必需的测绘制图、运算和基本工艺操作技能。

但同时,由于我的性格特点以及优势与爱好所在,并且对应聘者的固有认识,我也会在策划营销、市场管理以及商业运作等方面进行发展。所以,近一年的目标就是根据需要,多积累知识、多加深能力、多扩宽人脉,同时对一些公司进行了解与把握,以便使自己达到相应职位求职时所需要的各方面要求。

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都会在以下几方面加以注意:

1.时间管理——关键是不要让你的安排左右你,你要自己安排你的事;

2.提升能力——疏解压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设法提升自身的能力;

3.活在今天——集中你所有的智慧、热忱,把今天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4.生理调节——保持健康,学会放松;

5.日常减压

以下是在日常生活中能帮助自己减轻压力的10种具体方法,简单方便,经常运用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1)、早睡早起。在家人醒来前一小时起床,做好一天的准备工作。

2)、同家人和同学、同事共同分享学习、工作的快乐。

3)、一天中要多休息,从而使头脑清醒,呼吸通畅。

4)、利用空闲时间锻炼身体。

5)、不要急切地、过多地表现自己。

6)、提醒自己任何事不可能都是尽善尽美的。

7)、学会说“不”。

8)、生活中的顾虑不要太多。

9)、偶尔可听音乐放松自己。

10)、培养豁达的心胸

要注意:

(1)学位证书、资格证书,是我们求职的敲门砖,是一个公司招聘人才的首要条件,因此,我们要在大学生期间,拿到相关的证书。

(2)公司招聘人才看的不仅是文凭和证书,更多的是注重的个人的能力与素质,所以,我们在大学期间学习的同时,还在注重的是个人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3)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经验的缺乏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要想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就要在变方面占优势才行,所以,我们还要在大学生活中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这一方面可以通过兼职来实现,但在其过程中,要懂得总结经验。

(4)一定要在大四之前把简历制好,留下更多的时间来找工作。

(5)要时刻关注招聘信息,积级参加招聘活动,在公司选择我们的同时也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公司。

结束语:

第3篇:就业指导课心得体会范文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creasingly grim employment situation, it brings huge employment pressure to society, families and college students. So it is greatly significant to build targeted career guidance system with combination of student's major. On the basis of th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sychology, this paper initially built the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for college student career guidance, and discussed its operational mechanism,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basi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college vocational guidance institutions, thus helping students successfully pass college career.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指导;教学模式;运行机制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vocational guidance;teaching mode;running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3-0258-03

0 引言

自2003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紧张,而像应用心理学这样一个小学科,由于认知局限,造成该专业的学生有更大的就业压力。就业压力产生的原因除了供过于求等外部因素外,最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择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缺乏,如对职场环境、职业特点和行业类型、专业特征以及专业就业范围信息等缺乏了解。而这又归咎于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薄弱。当前高校职业指导过于笼统宽泛,与专业脱节,且很多高校的职业指导课程并未列入教学计划,通常靠行政命令实施,各院系并非主动开设职业指导课。本文以延安大学为例,探索应用心理学专业职业指导课程设置及其运行机制,旨在为学校有关机构和人员在职业指导过程中提供依据,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规划、了解职业规划,在就业时能够达到良好的人职匹配。以帮助大学生缓解就业压力,明确自身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1]。

1 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构建

目前来说,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理论课程体系内容的构建主要是从三个培养方向来设置的。方向一是基础心理学,开设的课程主要是与基础研究有关的一些课程内容,包括: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SPSS教程等、人格心理学;方向二是人力资源管理,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消费心理学、心理测评等;方向三是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健康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法、心理咨询、问题与行为矫正、家庭教育、变态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等。

从以上的课程设置上来看,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在扎实理论教育的同时,也加大了心理学的应用化,集中表现在应用心理学课程门类的增多和课时量的加大。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我院还设置了一系列与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在精神病院、心理咨询机构、监狱、学校以及企业中见习和实习,使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入的理解所学知识,并能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

我校应用心理学学科体系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外在环境和专业本身发展的变化,自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以来,我校已经进行了三次课程体系的调整。总之,学科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发展过程。

2 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体系的运行机制探究

对于应用心理学这样一门交叉性学科,其课程体系的运行主要应考虑到以下方面:

2.1 掌握学科理论和原理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学科性质决定了首先必须掌握学科理论和原理。如《普通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发生发展的规律,为以后理论提出与研究做好了知识准备;《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也即心理过程的反应机制;《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了教与学的发展发展规律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儿童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了儿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心理及行为的特点和规律。

2.2 开展专业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心理学是一门兼顾理论和应用的交叉学科,其作用尤其凸显在它的实用性上,因此在专业教育中,应该设置一些实践活动来强化和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在掌握理论的同时,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教育更重视学生实践活动的培养,为此,除了在课程内容上加大了实践活动的课程设置外,在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我们也侧重于实践活动的教学。除了课外的见习和实习活动外,在课堂内的教学中我们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掌握,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视频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堂外,让学生通过参加社团实践活动、实地咨询和测评、参加新生的测评和回访等校内外活动提高自身能力。

这几年,我校在社会实践活动方面已经获得了一些发展和成就,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活动一般只是局限在心理健康月,所以当时获得的成就因为没有及时强化而受益一般。因此如何使实践活动的效果最大化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问题[2]。

2.3 优化心理学专业课程教学方法 “教是为了不教”和“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当今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两个理念。这就需要心理学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自觉应用心理学基本原理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和支持教师在心理学专业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在理论课程教学中引入“实践实用性”、“主体参与性”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探索与运用要坚持“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指导思想,从专业课程建设目标和实际出发[3],有利于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有利于实现师生教学互动,有利于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心理学专业思维。比如,我们在《团体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课程教学中,积极探索编写课堂心理剧、专业课题辩论、模拟招聘等教学组织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4 通过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 大学生职业规划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系统的过程,而职业能力的形成也是需要一个长期的形成过程。所以在大学生初涉职场之前,应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所规划,而实现此目标的方法除了教师指导、班主任协助、学生自我探索等途径,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也是一个良好途径。由于应用心理学专业相对而言是一门较年轻的学科,且未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加上学生对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就业范围缺乏了解,导致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候会面临一些困难。因此培养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将这些知识技能的适用范围涉入进去,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对大学生进行合理而准确的指导[4]。

2.5 加强本科生导师对大学生专业学习的指导 本科生导师制是最近几年高校开始实行的一种“包产到户”教育方式,其目的是加强老师在学生成长的指导作用。导师除了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发展,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学业和生活。对处于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导师的指导重心有所不同。

对于大一新生,主要是结合培养方案对学生详细说明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主要课程、特色课程创新能力和就业前景与趋势等,让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学什么”和“学成后干什么”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同时结合社会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和专业紧密结合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专业和认识专业。

大二的主要指导内容是帮助学生在学业中获得良好的学习和发展。在此过程中,学生除了掌握本专业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外,还要学会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和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大三时,学生除了继续保持专业上的发展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开始关注职场信息,关注自我选择与发展,是继续深造还是选择就业,选择什么行业和职业,这些都是进入大三时应该考虑的问题。而导师的作用则是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梳理好各种关系和思路,帮助学生做出更好的选择。

大四时,导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为学生实现其目标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诸如指导学生求职、应聘以及指导考研的学生选择院校并合理的安排复习和考试的有关事宜。

总之,本科生导师制的方法大大减少了学生在学业和社会发展中的迷茫和困惑,而且也收到了一定成效。

2.6 做好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见习和实习工作 心理学见习与实习是独立专门而又极其重要的专业实践环节,对于大学生掌握综合性的专业实践技能至关重要。由于心理学在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和生活的强烈渗透性以及行业分布的广泛性,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见习、实习具有多元性和多层次性。这就需要我们做到:首先,尽量能够提供给学生较多的见习和实习机会,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尽快的了解职场生活、专业特点、职业类型以及自己适合的行业和职业;其次,见习、实习的单位尽量多样化,即有涉及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能为学生提供一些企事业单位,增加学生对专业适用范围的了解[5];另外,在见习和实习过程中,要对学生做到严格要求,尽量突显出见习和实习工作的有效性,而不只是一种形式。这就要求在见习和实习之初,要对学生说明我们组织此活动的目标、在见习实习各环节中应该完成的作业和注意事项、在活动结束后应该达到的状态,使得学生在类似实战的专业情境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同时,可以考虑与校外的一些机构进行合作,在他们提供给学生见习和实习工作的同时,能够不定期的为学生做一些心理学知识在不同职场中应用的报告,增加学生对心理学专业的积极性和自信心[6]。

3 小结

大学生职业指导不仅涉及大学生的发展,体现高校教育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社会需求,还关系到国家的人才培养规划,人力资源配置和人才使用。因此高校要立足实际,建立一套适合学生发展与就业的职业指导体系,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保驾护航。为实现此目标,职业指导首先要具体化,即要根据学科的专业特点、就业范围等微观特点,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能力。而这除了学校就业机构等行政机构的努力外,实现此目标的重要力量还来源于院系领导、辅导员,尤其离不开任课老师和本科生导师的努力。同时,职业指导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从学生进入大一时就应该开始,并且随着年级不同,指导内容的侧重点有所变化。所以,职业指导的长期化、微观化、具体化、专业化是心理学专业,也是其他专业大学生职业指导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竟乾.论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业教育版),2006,2.

[2]张福珍.论职业指导元的素质要求与培养途径[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9.

[3]关勇.论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5,(10):30-31.

[4]胡剑锋主编.大学生职业指导(提高篇)[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

第4篇:就业指导课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高职;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保障机制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于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和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无法取得有效的成果。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本来就是一门涉及全面的应用性学科,其自身具有长效性和全面性的特点,而高职的就业指导课更具有面向其对象特点的职业性,要切实培养社会需要的职业人,因此就必须建立一套切合高职学校实际的、具有前瞻性的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保障机制,本文主要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拟就这一机制的构建做一定的探索。

一、高职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

(一)对课程建设的认识不够

目前很多高校,都已经开设了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但由于种种原因,对其设置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相比而言,整个广东省,还是比较重视就业指导课程的安排,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给予的课时安排相对比较多,一共40个学时,分别安排在4个学期,各10个学时,以此来看,在课时的安排上似乎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如果就实践来看,仍然存在其他问题。因为目前学校还没有设立专门负责就业指导课程的课题组或者教研室,无法很好的综合各位上课教师的意见,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大纲,从而使得无法整体统筹各位教师的教学进度,不能整体的开展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和管理。

(二)师资力量不足,专业技能不高

就业指导课对我国高职院校,算是一门新的课改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但是仍然处于起步的阶段。这门课程因为其专业性对教师的要求就会比较高,不但需要了解基础的就业政策、心理、职业生涯规划等知识,还需要涉及到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很多方面。而如今,担任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的教师大部分都是思政部、学生处或者社科部的教师兼任的,缺乏必要的系统知识。

(三)教学模式单一,课程体系不完整

高职是重视其专业实践的院校,而就业指导课程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在目前的高职院校中,这种实践性并没有很好的表现出来,其教学模式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灌输性教学上,理论性的知识教授太多,不能很好的结合多样化、市场化、信息化、系统化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因此造成学生认为就业指导课内容空洞,缺乏实用性,从而不能引起对其的重视,致使教学效果不佳。正因为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还不具备一定的市场化、信息化,使得课程的内容还仅仅围绕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分析、面试技巧指导等方面,没有一个系统的,完善的体系。从很多学校的探索和学者的研究,我们发现,就业指导课程应该贯穿学生在学校的全部阶段,从刚入校就应该进行分阶段的、有重点的开设其职业生涯规范的辅导,以就业指导课为主,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结合起来、与专业教育、职业测评等结合起来。

二、如何建立就业指导课程建设长效机制

(一)转变课程理念

要想建立课程的有效的保障机制,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更新课程教育理念,从上至下的提高对就业指导课程的认识。一方面,是要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意义有充分的认识:对学生来说,就业指导课是其成长、成才以及顺利进入社会的客观需要;对学校而言,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把就业指导课程教育贯穿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过程,就业是学生本身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学校应以高职人才培养、开设就业指导课为基础,进行就业知识的传授和就业技能的训练,提倡学生创新就业,将就业指导课程教育与学生的人生规划、职业规划紧密结合,从学生入校即开始谋划人生,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对社会而言,更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以上认识的引导下,对就业指导课程进行教学改革:要改变以前对于就业指导课程的观念,不能将其仅仅当做毕业生阶段的突击教育,不能仍然沿用现有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理念、教育模式,要切实从当今高职学生就业的现状入手。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和教学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要关注其在求职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和问题,帮助他们解决一定的心理问题,要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进一步推动我国就业体制改革的进程。

另一方面,进行就业指导课程的保障机制的构建,还需改变那种短期突击性,必须健全机构,以规章、制度来进行规范,确保课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系统性和有效性。我们可以在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成立专门的教研室,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各院系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和教师、以及相关的心理辅导、人力资源等学科的专职教师为组成成员,提高其课程设置的专业性,促进课程体系的建设。现在学校应该在重视课程时间安排的基础上,加强和完善其课程的专业化体系建设,同时建立和完善一定的教学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对其进行检查和评价,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考试考核,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健全课程体系

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健全,不仅仅只包括上述的纳入学科计划、增加教学评价等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完善面向于学生本身的教育体系。例如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课程的课时根据不同年级、不同阶段、不同专业的学生群体,设计了一套课程体系,课时相对固定,教材选择到位,教师数量得到保证,如此还存在的问题,我们就需要从课程内容本身来进行改善和提高。以往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在这些课时中对于一些理论性的知识进行灌输性讲解,使得大一的新生对其没有太大感触,而毕业生又觉得其过于形式化,没有实际作用,从而使得教学没有效果。目前的就业指导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应全程化,将全程化指导与链条分解法相结合,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深入进行。一方面加强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认清毕业时将要面临的就业形势和压力,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提高其思想想意识,使其将就业压力转化为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动力。这主要面向于低年级学生,应对其详细介绍大学生职业生涯的相关知识,使其学会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职业测评,帮助他们充分了解自己,也帮助他们了解教师职业并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制定相关合理的计划,采取必要的行动。另一方面,相对于高年级即将实习和面临毕业就业的学生来说,则可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设见习,让学生未出校门先有在岗位实际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对未来职业增强感性认知,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职业。同时,使学生通过见习,了解自己的知识能力与职业要求之间的差距,及时调整目标、计划,合理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落实其实习保证效果,加强学生对于职业世界的进一步认识,规划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及阶段目标。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加强个性化指导的力度,从而进一步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还需要做到的一点就是,要充分利用就业市场的资源,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以创新的教育模式为基础,将案例教学和理论指导联系在一起,组织一定的模拟式训练,使学生可以及早感知就业形势,在实践中锻炼就业能力,深化其就业指导教育,使其达到最有效的结果。还可以结合如今的就业形势和就业观念,召开一些校友交流会,或者邀请成功人士和专业人士举办相关的讲座和沙龙等等,来激发学生自我感受和感悟的能力,教育学生更好的找准定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三)增强师资队伍

就业指导教师队伍要从数量和质量上得到双重保证,由于课程的全程性、内容模块的多样性等原因,要求在就业指导教师的遴选上综合考虑,以构建立体化的师资队伍。就业指导师资队伍总体上包括三大部分的力量:

核心的就业指导力量。相对固定的教师队伍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专职负责就业指导教育的教师、各院系负责学生就业指导教师及部分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管理、“两课”专业教师共同组成,增进教学研究和交流,有利于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辅助的就业指导力量。各院系的专业教师大多能够较深入地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市场,能够从专业的角度给出相关的就业指导教育,对学生而言也较为信服,可以在学生的就业指导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校外的就业指导力量。许多企业的老总可以从用人单位的角度给出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要求,人力资源部经理可以提出对大学生求职面试的注意事项等等。因此,可聘请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人才交流中心主任及专业的职业咨询顾问为客座教授或就业指导顾问,建立一支校外的就业指导队伍。

参考文献:

[1]王舜华.构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探讨[j].时代文学,2008,(2).

第5篇:就业指导课心得体会范文

一目前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

1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效果不佳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目前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高校,在教学形式上大多还停留在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上,理论性的内容偏多,课堂也缺乏互动体验,多样化、市场化、信息化、系统化的教学模式还未形成,使学生感到就业指导课空洞的内容太多,对他们不实用,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2课程体系不全,缺少全程化的就业指导

目前,许多高校就业指导课还主要集中在高年级进行,低年级学生很少得到就业方面的指导,而且内容也多以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观念、就业信息和就业技巧为主,在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从学生刚进校门就应该开始的分阶段、有重点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尚未形成,还没有做到对大学生进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

3开设就业指导课的指导思想存在偏差

很多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存在明显的功利性倾向,目的只是为了提高就业率,而不是为了给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这类高校通常采取在毕业班集中开设就业指导课程,通过填鸭式教学,想一朝之际解决所有问题,使职业指导课程变成了应对面试的指导,忽视了学生在校期间职业素质的培养,也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种“快餐式”安排忽略了大学生的职业准备是一个渐进而漫长的过程,等到临近毕业才开始进行临渴掘井式的就业指导,学生面对社会已经非常明确的就业需求,只能根据现有条件在少数几种职业中做出选择,往往无所适从。

4缺少个性化指导

对于将要踏入社会的毕业生们,由于他们在心理方面和职业规划方面存在许多疑惑和不适,这时就需要一种将职业生涯和心理状态分析有机结合起来的个性化指导,然而目前不少高校因为课程安排时间短,师资缺乏等因素,一般是100-200人左右,甚至不同专业的学生一起上课。由于专业不同、上课的学生人数众多,课程教学缺乏针对性,效果不佳,多数同学不能清楚地了解自己应该怎样做,导致就业指导课缺乏了实效。

上述几点反映了目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课程教学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其目的性、计划性主要体现在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立上,课程教学目标是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根据,是设计教学活动过程的指针,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是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句话,课程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活动的指南。因此,高校就业指导课确立科学的课程教学目标体系是完善其课程建设的首要前提。

二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目标设立的要求

课程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活动的指南,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核心宗旨的具体体现和分解落实,因此,对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立有一定的要求。

1目标的设立应适当

所谓适当就是目标的深度、广度要适中,既要落实各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等上位目标要求,又要照顾学生实际。太宽,不能显示本课程教学的具体要求和特色;太窄,则会对总的培养目标产生影响,就会以其小失其大;过低,会达不到专业课程体系所规定的要求,使本课程无法实现其在总的课程框架中的意义;过高,会脱离学生实际,反而完不成教学任务。因此,课程教学目标应当全面考虑,统筹兼顾,宽窄相宜,高低恰当。

2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

由于课程教学目标直接决定了课程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选择甚至包括课堂实际教学活动过程的设计等方面,因此,设立的目标一定要有具体和可操作性,能够对以上几个方面都有具体、明确的规范、导向和约束。做到具体而不空泛,明确而不罗嗦,概括而不模糊,能够直接指导课程教学活动。缺乏操作性,就会使课程教学变成怎么上、上什么、上多少、上得怎么样缺乏评判依据和标准。

3目标的设立应注意阶段性

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目标的设立应在总的课程目标导引下,根据学生所处年级特点和不同阶段出现的具体问题分别确立大学各阶段的阶段教学目标。各个阶段教学目标的设置与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心理发展特点以及现实需要相符合,有所侧重,充分反映各阶段的特点,体现目标的针对性;各个阶段目标的设置要注意承上启下,有层次地对待、体现目标的可操作性。

4目标的设立应注意差异性

在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目标的制订中还要注意不同群体学生的差异。在高校学生中存在着一些值得重视的特殊群体,比如贫困生群体和女性学生群体。对于这两类比较典型的特殊群体,应该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在教学目标确立上有不同的侧重。对贫困学生可增加自主创业意识教育,帮助他们确立创业观念,树立社会责任感,增强创业能力;对于女性学生群体可增加职业与家庭关系等方面的思考教育,帮助她们及早认识到协调这二者关系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三构建完善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目标体系

课程教学目标是指某一课程经教学后使学生达到的应知、应会的具体要求和标准,它服从于专业培养目标。高校就业指导课应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基础,具体落实到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力为宗旨,从而构建满足学生成才发展需要的培养体系。笔者认为,高校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总体目标应该是:通过就业指导课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合理的就业观,形成自我职业规划和发展意识,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在学校指导下,培养学生自觉的自我发展能力以及必要的职业生存和拓展能力。这一总体目标可以分解到大学的不同阶段,建立各阶段的分支目标,由这一系列的阶段性目标构成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目标体系。

1大一课程

一年级属于职业定向的基础教育阶段,其课程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职业生涯认识,唤醒他们的职业发展愿望,引导他们形成合理的生涯定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盲目为明智,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此阶段主要是意识唤醒阶段。

根据上述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包括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和职业状况,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明确大学成长目标;指导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理解和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步骤和方法,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具体内容应该涵盖探索自我、探索职业社会、职业基础知识、大学学习与职业发展的关系、职业素质测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等。

2大二、大三课程

这一阶段主要是学生综合素质训练和提高阶段,其课程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进行素质拓展,培养团队精神,学习求职知识和技能,为就业与创业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达到提升就业竞争力的目的。此阶段的课程安排应该突出实践环节,在职业实践活动中进一步认识自己,了解职业社会,培养社会需要的职业化意识和素质,如主动性、责任心、诚实、团队协作等,这些素质几乎是每种职业活动、每个组织都需要的通用职业素质,应该作为大学生职业准备的重要方面。

根据这些目标,在教学中主要包括团队创建、职业化素养、求职择业方法技巧、社会实践指导、创业教育、职业资格认证、就业礼仪培训等内容。

3大四课程

这一阶段主要是大学生求职的热身和实施阶段,其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应该突出其实践性与实用性,应该针对毕业生双选会等用人单位的招聘面试进行求职前的强化培训以及就职后的成才和发展谋略指导,帮助学生做好职后规划,谋求新发展,实现人生目标。因此,本阶段的课程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与职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意识,进行有效的择业指导和职业发展规划。

根据这一目标,在教学中主要包括就业政策法规指导、择业心理辅导、职场生存和发展指导、就业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指导等。

高校人才培养事关国家和社会发展,大学生就业事关社会稳定,情系千家万户,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任重道远,而这其中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直接影响这门课程的有效实施。因此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目前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综合分析社会用人需求、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现实需要等诸方面,从而构建科学的就业指导课课程教学目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落实,进一步推进高校就业指导课课程建设。

参 考 文 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高海生.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几点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2).

[3]王政忠.关于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探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3).

[4]谢珊.“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就业指导课中的运用[J].高教探索,2007(3).

[5]张洁.构建高校学生就业指导课课程体系的原则[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4).

第6篇:就业指导课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职业指导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职业指导作为教育的一股新力量注入到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中,已经日益得到校方、用人单位和学生本人的重视。职业指导课程也凸显出必要性和重要性,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投入更多的资源,不断的对职业指导课程进行改革和完善。但是目前大部分院校的职业指导课程是采用传统授课方式,教学单一化。这种现状使职业指导课程的存在变得单薄,本文就该课程的“立体化”教学进行探索,力求通过改革提高职业指导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1 课程设置与内容的系统化升级

职业指导课程设置与内容的现状:以本校为例,职业指导课程目前虽以必修课的身份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但主要开设在学生毕业之前。毕业前进行职业指导固然是最恰当的时机,但是一个学期的课时是有限的,这就限制了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对应单学期课时设定的内容往往局限于当下就业形势分析、简历的撰写方法、面试技巧以及初入职场的心理调适。严格来讲这些内容只能算作“就业指导”而不是真正的职业指导。而且,从心理学角度,临近毕业的学生学习动机较刚入学时有明显下降,很多学生急于脱离校园,迫切想投入职场,很多学生已经开始实习,对课程兴趣也会有所下降,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吸收。据了解,多数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课程设置和内容与本校类似。要想改变现状,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首先应该从课程设置和内容上进行系统升级,实现职业指导全程化教学和阶段化教学相结合。

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可以在高职三年之中分阶段完成职业指导的全程化教学,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生入学阶段。学生从中等院校考入高职院校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对专业的认识,包括建立专业与职业的关联和认知。如果想培养出专业素养高的毕业生,就要从入学抓起。

该阶段的课程内容建议包括:新生入学适应、对专业的认知以及未来职业前景、如何合理规划三年的学习生涯等。

第二阶段,在校阶段,主要指二年级学生。经历了一年的学习,学生基本确定了自己的发展方向,明确了学习目标。该阶段职业指导课程的核心是培养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该阶段的课程内容建议包括:明确职业兴趣、树立职业目标、锻炼综合能力,包括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发展与团队合作能力等。

第三阶段,毕业前准备阶段。多数高职院校会在三年级安排学生实习,那么三年级的在校学习过程就变得尤为珍贵。在前两年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最后一个阶段主要对学生的就业过程进行针对性指导,目的是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从身心都做好入职准备。

该阶段的课程内容建议包括:就业形势分析、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简历的撰写、面试技巧、初入职场的角色转变以及面对挫折的心理调适等。

通过对职业指导课程设置和内容的系统升级,可以从根本上使该课程变得全方位立体化,能给传授学生更全面的职业指导知识,将职业指导贯穿整个大学学习,传递知识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树立职业方向,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教学形式和方法的立体化

职业指导课程教学形式和方法的现状:多数学院的职业指导课采取的还是传统的授课方式,老师讲,学生听。职业指导课程区别于普通专业课程之处在于它不是一门停留在课堂和书本上的课程,而是一门与社会联系最紧密的课程。所以单一的教学形式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单薄了。要实现教学形式的立体化可在传统授课的基础上增加以下形式,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①讲座课形式。职业指导课程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划分为不同模块,以讲座课的形式丰富基础课堂教学,如可以聘请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师、企业领导、一线工作人员或往届毕业生进行不同模块的讲座,因身份不同授课角度和观点也会多样化,更有利于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吸收知识的养分。

②参观与实习的形式。既然是职业指导课程,就不能只待在教室里,必须让学生走出去,亲身体验工作与学习的区别,感受职业人与学生身份的区别,体会真实的职场现状。参观和实习是让学生走出课堂最好的教学形式。

③模拟实训。虽然参观与实习可以让学生深刻真实的体验到职业人的身份和工作的感受,但是这些机会毕竟难得,不可能经常到企业去感受。模拟实训就可以补足这个遗憾。授课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堂上模拟办公室,设定一些特定的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种教学形式不仅能让学生感同身受,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④建立职业咨询室。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建立职业咨询室完善职业指导课程。安排有资质的职业指导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职业咨询,帮助学生解决职业上的个别问题。

教学方法上,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师应该利用多种方式方法丰富教学形式,当代的大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要求日益提高,本着教学相长的原则,采用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完成立体化转变。

①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视频案例比口述案例更有说服力也更加直观,对于学生既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更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吸收,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新方法。

②双向教学。单一的授课往往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使课堂活跃起来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头脑风暴、换位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授课当中,不仅能学到知识更能通过参与教学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些都是职场所需要的技能。

③团队活动。走出课堂往往会使学生更加兴奋,组织学生通过团队活动、集体游戏的方式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们在游戏中寻找自己的缺点,发现自己的优势。在学习中体会职场中的需求。

3 新媒体创新下的立体化应用

利用新媒体对职业指导课程进行全方位“立体化”。除了上述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新媒体正在以一股强劲的力量涌入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当中,如果可以加以利用,必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①在线教学。网络以其迅捷而广泛的传播速度和广度迅速的发展起来。职业指导课程也可利用这一平台,建设属于自己的精品课程,随时上传最新的知识,最前沿的职业动态,优秀的教学视频以及行业动态和企业信息等等。使学生在课堂以外,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自主学习。

②动态资讯。微博微信等流行的网络工具可以变为职业指导课程的得力助手。职业指导老师可以通过这些新媒体工具,将就业信息、面试技巧、心理知识、心灵鸡汤、职场规则等等上传,进行实时更新,与学生进行互动,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会更加容易被学生们接受和欢迎。

③个性化职业指导。即便没有条件单独设立职业指导咨询师的院校,也可以通过网络互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职业指导,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在择业、就业、从业以及创业方面的各项问题。

4 教学师资的立体化

目前从事职业指导课程的授课教师多为基层学生工作者,如辅导员班主任等。这些教师对学生更加熟悉,多数也都具备职业指导师资格,的确是职业指导课程教师的最佳人选。但是这些老师多数对专业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那么针对专业职业关联的知识上就出现了缺口。所以聘请专业教师加入职业指导教师队伍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针对第一阶段的职业指导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专业,规划未来很重要。另外聘请企业兼职教师也是很有必要的。企业工作人员比高校教师更了解学生未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需求,能够给学生更有针对性的经验和指导。同时,职业指导课程中会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以及社交礼仪方面的专业知识。如果可以聘请到这些学科中的专业教师为学生进行授课,不仅可以保证职业指导课程的质量,更能带给学生更丰富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唐云飞.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教学初探[J].人才开发,2008(1):25-26.

[2]杨智勇,凌爱群,邢亮.创新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7):107-109.

[3]王华兵.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J].科技视界,2013(3):294-296.

第7篇:就业指导课心得体会范文

笔者所在学校虽然实行了校内就业指导师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部分任课教师还没有取得就业指导师资格。就业指导课缺乏专业教师,任课教师主要由部分专业教师、“两课”教师、辅导员、分院书记组成。他们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仅凭原有的教学和学生工作经验来指导学生就业,很难保证就业指导课的授课质量与效果。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任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80%的学生希望任课教师是求职技能的辅导者;66%的学生希望教师是心理辅导者;57%的学生希望教师是生涯规划与设计的指导者;49%的学生希望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同时调查也显示学生心目中理想的职业指导教师是这样的:79%认为应该具有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知识;69%希望由企业的专业人士指导;62%希望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专职人员;38%希望是人力资源专家;选择辅导员的只有34%。此外,学校对课程的重视度、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调查发现,目前就业指导课的现状和学生的需求和期望值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希望能充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减少单调的理论性的课堂教学,增加实践性体检,加强师生互动;更希望能邀请企业家、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讲解一些企业文化方面的知识。由此可见,现行的就业指导课一方面需要在课程内容设置、教学形式进行改革,另一方面还需充实师资力量,调整师资结构。更重要的是提高学校和师生对就业指导课的认识,提高其重视度。

按照现行的七大模块的教学内容安排,应补充企业文化介绍。在每一模块内容上要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增强针对性,注重实效。以学制三年的专科为例:第一学期重点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认知自我,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测评,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测评报告,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与社会需求,从专业、就业、职业等方面,按照“自我认知、职业环境认知、职业规划设计”三大步骤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第二学期侧重职业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主要引导学生认知专业,了解行业形势、了解企业文化,引导学生加强就业技能培训,主动提高就业能力。第三学期主要是创业教育和职业适应和发展。帮助学生建立创业意识,引导学生对自主创业、择业、专升本或考研等就业方式进行分析,根据自身状况修订职业生涯规划,选定职业目标,熟悉职业道德,做好学生向职业人角色转变的思想准备。第四学期主要是介绍求职技巧及政策法规。这些内容最好是以案例、演练和点评的形式讲解,加强师生互动,课堂更活跃。此外,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开展一些社会实践、企业调研活动,更多地了解社会,了解企业。第五、六学期主要是实习,让学生亲身进行实践体验,真正去适应岗位、适应社会,立足社会。学制四年的本科,可以在职业能力培养和创业教育方面加大力度。就业指导课课程内容既独立又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只有扎实做好每个环节的教学工作,才能真正做好就业指导,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求职竞争力。笔者认为,或可如此设计就业指导课课程体系(以学制为专科三年为例):按照以上设想,理论教学共20节,其中学生讨论交流2节,专业教师、企业人员讲座8节,指导教师10节;实践课14+X节,总课时数比原来的教学计划多了4+X节,X表现教师对学生个性化指导的无法计算的课时数,这反映了学校以学生为本的理论,让学生受益。更重要的是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变得丰富了。

在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要有创新的思想、创新的方法,以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来吸引学生。创新的思想就是要改变教师是课堂上的表演者的常规教学法,教师应该是课程的编剧和导演,课堂上学生是表演者,教师要做好组织和策划工作,每节课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策划,让学生参与和实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参与和实践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如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前布置作业让每个学生先设计一个规划,然后上课时再一一进行点评。也可以事先准备几个案例,让学生点评,然后再分析总结。总而言之,可以根据不同内容,进行策划,做好编剧和导演的角色。另外,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实教学内容,如企业家成功事例视频、成功校友访谈录等。此外,还可以利用校园网开展就业知识咨询、在线答疑等,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关注就业,对就业指导课增加兴趣。创新机制,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专兼结合的有较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就业指导课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就业指导课教师不仅要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还要时刻把握时代的脉搏,了解经济发展的趋势,掌握最新的行业动向,更重要的是还要有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实战经验。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就业指导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就笔者所在的学校而言,职业指导师严重不足,如高职学院共有职业指导师5人,其中1人承担学校职业指导课,另外4位职业指导师要承担着高职学院1700多名学生的职业指导课,这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要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学校职业指导师,建立一支稳定的职业指导师队伍。

建立集体备课、沙龙、专题研讨、参观调研等制度,加强教学研究。鼓励职业指导师走出校门、走进企业,与企业家、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等进行交流,收集信息,了解企业需求,了解企业文化,拓宽知识面,将企业文化融入到职业指导课中,丰富课程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鼓励职业指导师参与简历制作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大赛等竞赛项目的指导工作,通过竞赛平台,使职业指导师在指导学生参赛的同时得到学习、获得进步,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此外,学校还要建立激励机制,如教师参加各级职业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培训时给予政策支持,教师获得国家、省市级职业咨询师、心理咨询师等资格应给予一定奖励,鼓励优秀教师参与到就业指导工作中来。同时可以邀请技术专家,成功企业家,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等作为客座教师或顾问(外聘教师),建立职业指导课外聘教师师资库。这些人员的来源可以通过现有的校企合作平台或历年来校招聘的企业中选择。总之,就业指导课要全面加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学科研究等方面的建设,只能这样,就业指导课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作者:陈嫦娥 傅华芸 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

第8篇:就业指导课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医科 独立学院 就业指导 课程

一、就业指导课程目标

2008年教育部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要求各高等学校要按照通知,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科学、系统和具有特色的教学大纲,组织实施本校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指导课程的性质与目标: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现阶段作为公共课,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二、目前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程体系问题

从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程来看,还有诸多不完善之处。主要集中在思想观念、课程安排、适用教材选用等这五个方面。

1.重视程度不够,课程定位不准

目前很多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程虽然开设,但是对设置就业指导课的意义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很少将之提升到规范化、系统化地进行课程建设的高度。开设方式多样,讲座、选修课,少数学院纳入到必修课的方式进行,但是重视程度参差不齐。即使纳入教学计划的高校在教学时数上也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部分独立学院还只是将就业指导狭义地理解为就是为毕业生介绍就业形势、政策,提供就业信息,指导就业方法,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间牵线搭桥而已。

2.就业指导课程全程化指导薄弱

就业指导应该是贯穿整个大学期间的课程,作为一门课程开设进入到学校教学计划中,就出现了课程分阶段、考评分阶段、教学管理分阶段的问题。有些独立学院采取的办法是集中授课,将贯穿整个大学的所有课程在一个学期或者一年的时间里就全部学完,以一次考试的分数对就业指导课程进行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就业指导课程的科学性和阶段性。就像让大一、二的学生去听就业权益保护、国家就业政策,收到实效的可能性不大,从而减弱了就业指导课程的指导效果。

3.教材内容老化,针对性教材急需运用

国家教育部曾于1998年组编的《大学生职业指导》被很多独立学院选为教材,但是存在的问题是中国高等教经过了10多年的长足发展,就业形势、渠道、岗位都发生了改变,有些体系已经不适用了。还有独立学院的学生由于生源素质不高,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行为问题的学生也比一本、二本的学生高出许多,由于先天不足的原因,在就业指导过程重要偏重励志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医学院一类的专业化程度高的独立学院还学要偏重医德教育。可喜的是,很多独立学院根据本校就业指导课程的需要,进行了就业指导教材的编写。

4.师资匮乏,教学形式过于单调

独立学院重视师资力量挖掘和储备,但通常都局限在专业教育领域的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教育、三生教育这类课程。有的独立学院是一套班子三张皮,有的学校是将这些课程让专职辅导员兼课,一方面解决了上述课程的师资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专职辅导员没有课上的矛盾。教学研讨不多,教学准备并不充分,教学过程从理论来到理论去,内容空洞苍白导致很多学生并不感兴趣。

5.教学效果监控力度不够

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缺失。表现在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学考核等方面随意性大。许多高校还没有对就业指导课建立严格的教学检查制度。没有建立有效的质量反馈系统。

三、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构建

昆明医学院海源学院是昆明医学院适应国家和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于2001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创办,2004年国家教育部确认的全国首批以新的机制和模式创办的独立学院。是云南省唯一一所医学类本科独立学院。注重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和深入的研究,初步构建了海源学院相对独立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组织运行系统,就业指导课程是与医学其他学科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对医学知识领悟与应用的指导就学科性质而言,就业指导是一门辅课程,在讲授就业指导时离不开专业前景、专业特点的分析与拟合,同样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渗透。通过教育让学生感悟到医学与生命的关系、医学生的神圣与责任,同时在指导中也关注人文情怀的熏陶,让医技与医德内化于每个学生内心深处,去领会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从而能够很好的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对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研究一定的实践总结。

1.职业生涯教育

1.1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树立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能帮助个人找到人生目标,而目标的越早明确就越能使个人在人生追求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自我和学业。自我分析即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学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认识,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

1.2帮助学生认识就业形势

居安思危,唤醒职业规划意识,激发成就动机。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就是要了解职业、了解人才市场以及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让自己对所处的环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保持积极的心态,为将来的职业前程做好准备。

1.3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

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通过分析、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优势,正确设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制定行动计划,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实现职业发展目标。

1.4帮助学生培养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

增强自我效能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使自己明确职业发展目标,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使自己更加自信地面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抓住重点,增加成功的可能性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最大的好处是有助于我们分清主次,按轻重缓急安排好日常的工作,紧紧抓住工作的重点,增加成功的机率。

2.提高综合素质

知识、能力、素质是大学生社会化的三大要素。知识是素质形成和提高的基础,能力是素质的一种外在表现,没有相应的知识武装和能力展示,不可能内化和升华为更高的心理品格。但是知识和能力往往只解决如何做事,而提高素质可以解决如何做人。高素质的人才应该将做事与做人有机地结合,既把养成健全的人格放在第一位,又注重专门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使自身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一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应把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锻炼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提高全面的综合素质统一起来,这样才能在择业、从业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四个方面。四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综合素质的灵魂和根本,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是基础。

3.就业心理调试

应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在择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也可能会因此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对学生个体的身心健康和就业都不利。通过心理调适的学习,充分认识心理调适的积极作用,提高自我调适的自觉性,增强承受挫折、化解冲突和矛盾的能力,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能够客观地分析现实处境,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有效地排除心理困扰,从而保持一种稳定而积极的心态,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寻找最佳途径实现自己择业的理想和目标,不至于因受挫而使情绪一落千丈或丧失信心,主动自觉地改变自己或改变环境,使个人与环境保持协调,就可以渡过难关顺利进入新的人生阶段。

4.就业权益保护

毕业生的就业过程中,指导毕业生了解就业的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从而遭受不法侵害,影响就业。通过就业过程中常见的侵权违法行为、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的签订、社会保险的购买、劳动争议等问题作些介绍和分析,使广大毕业生在就业择业的同时,运用法律武器合法维护自身权益。

5.就业能力的提升和完善

5.1就业能力养成

明确社会需要改革意识强,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业务能力强的人才,强调具备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较高的外语水平,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技术资料,口语水平也应较高;此外,要有计算机、法律方面的知识。大学毕业生知识面广,适应性强,能灵活处理问题,而不能除了本专业知识外,其他一概不知。还要有较强的社交能力的人才,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大学毕业生在工作中需与各方面的人接触,因此要熟悉一些公共知识及为人处世的经验和技巧。

指导大学生应把积累知识、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与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择业、从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培养自我决策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交流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学习创新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十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相互区别。

5.2强化素质养成

注重自身多种能力的培养,通过能力的修炼,提高综合素质,有助于在走向社会的时候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几个方面。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如何,在其求职就业时具有决定性作用。

6.就业技巧

6.1信息的准备

毕业生求职择业,不仅取决于社会的实际需要以及自身的能力素养,而且也取决于是否占有大量的就业信息。应该说,就业信息是毕业生求职择业的基础和必备条件,谁能及时获取信息,谁就得到了求职的主动权。指导学生主动从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办公室和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人才市场、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社会关系、社会实践活动等渠道获取信息,有意识地了解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及素质要求等,进行有效地筛选和整理。一方面,对于用人单位的需求情况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另一方面,关于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素质要求,要及时对自身进行审视与弥补,让自己做到符合用人单位的录用条件,提高就业竞争力。

6.2资料的准备

大学毕业生通常通过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以确定就业去向。大学毕业生求职时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让用人单位了解学生。指导学生填写推荐表、求职信、制作简历。

6.3学会沟通技巧

从礼貌用语、穿着打扮、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言谈举止等方面进行指导,毕业生要给用人单位领导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语言沟通是大学毕业生在谋职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交往的重要形式。有效的语言沟通是大学毕业生在谋职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6.4应聘技巧

指导掌握学生自我介绍要领,既要事先准备,求职诚恳,态度积极,重点突出,层次清晰,又要表达流畅,实事求是,针对应聘岗位,展示自己的优势,又不能只顾如是全面,就会形成流水账,缺乏吸引力;如果只图闪光点,难免会有哗众取宠之嫌。了解面试的类型、形式,掌握面试的技巧,养成举止大方,彬彬有礼习惯,自信稳重,从容不迫气质,态度积极,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的心态。

7.模拟面试

采取就业指导理论和模拟考场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求职面试的模拟,并穿插自信心训练以及团队合作训练等团体辅导,从而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综合竞争力,使其在求职场上从容应对。

模拟考场是在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的基础上,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形式。其目的在于通过模拟真正的求职面试现场,一方面让学生进行增强自信心以及团队合作的训练,以放松和充满自信的心情走入面试现场;另一方面,利用就业指导讲座中的面试技巧赢得良好的第一印象,并且巧妙规避面试陷阱,从而提高综合竞争力。

模拟考场的程序:1、修完所有模块的同学随机组合12名同学为一个小组 ;2、辅导老师说明模拟程序,并根据情况在模拟过程中穿插团队训练;3、随机选择一名同学为应聘者,辅导老师与其他同学作为面试考官;4、由考官及其他同学进行涉及专业和面试中较普遍的问题进行提问(每个学生3-4个问题);5、由考官及其他同学就其自我介绍进行点评;6、由应聘者进行2-3分钟的自我介绍;7、由指导老师对应聘者回答问题的技巧进行深入分析,并进行指导;8、按面试程序依次完成12 名同学的面试;9、由指导老师总结此次模拟考场,并就与面试相关的问题进行阐述,鼓励学生增强自信。

五、结语

专业课课堂教学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有机结合,覆盖在整个在医学教育体系中,并在每一个进程中实行阶段性指导。在低年级,以就业形势、就业创业意识、职业规划为主题进行教育指导;中年级,以社会实践、职业认知、技能提升为核心进行实践指导;高年级以择业观念、求职方法技巧、法律法规解读等为主线进行引领指导,才能保证就业指导课程有条不紊地开展,课程建设才能得到必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正良.对高等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思考[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6):67-68.

第9篇:就业指导课心得体会范文

我国许多高等院校都把大学生就业指导纳入教学中,有的学校设置为学生必修课程,有的作为选修课程,还有学校以讲座形式为学生提供帮助。实际操作过程当中,由于这门课程出现的时间不长,在教材内容、课程设置、课程安排以及师资力量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课程内容空泛不合理不少国家已经把就业指导教材内容换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有时代感的知识,并且也在不断地尝试着新的、科学化的教学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标准。一份权威报告指出,早在十几年前就把创业纳入教学体系的美国学校已经达到了一千五百所。到现在为止,位列美国大学排行榜前例的学校,大部分将就业指导列为课程范围。在我国,尽管不少学校从形式上开设了这一课程,但缺乏具体实践指导。就业指导课程必须要有大量的实践活动,但大部分学校还是把课堂作为教学的重点,学生只能学习到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4】从课程内容来看,政策和法律法规是主要教学内容,对大学生就业的技巧比较关注,忽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二)课程形式单调枯燥就业指导这门课程在很多学校中都是临近毕业才开设,通过毕业前的临时突击,向学生灌输一些就业技巧,希望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提升他们就业的能力,能够顺利谋求理想的职业。这样的教学形式忽视了学生的就业是一个需要在长期实践中才能形成的过程。(三)课程安排缺乏系统性和全程化在有些院校,就业指导课在行政机制推动下才开设。教授这一课程的教师不是专职教师出身,因此,教师教学经验的不足和专业技能的欠缺限制了这门课程的发展。体现在教学上,出现教学目的性不强、教学形式随机等问题,加之教材内容落后,教学质量只能在较低的水平停留。高校学生亟需科学、合理的就业指导。(四)就业指导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课程,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特点。要求教师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不断更新知识,及时了解社会关注热点。此外,教师还要熟悉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目前,不少高等院校的相关教师虽然取得了就业指导的资格证书,但专业技能并不扎实,缺乏对就业指导的足够了解。

完善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策略及途径

1.建立健全教学组织,丰富课程教学模式,完善教学内容。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组建就业指导研究室,主要职能是安排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大纲、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和学生进行学术经验交流并制定评估标准。就业指导课不能一直沿用一本教材,教研室要进行广泛及时的调查研究,制作较为直观的课件,提升课堂的新鲜感。2.系统化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工作。从新生入校开始,学校就要培养其成才意识,并明确就业方向,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和就业目标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其确定职业目标,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大二阶段应该教授学生更多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帮助学生占据就业优势,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大三阶段,学校帮助学生确立价值观和择业观;大四阶段就业指导部门要组织毕业学生参加招聘活动,组建就业心理诊疗室,对学生就业心理做出调整,减少他们的就业压力,传授面试技巧和职场规则。上述四个阶段相互联系,成为一个完善的就业指导链条。3.做好创业教育指导。从2003年开始,美国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口,每5个人就有1个参与过创业。其中不乏取得相当成功者,典型的代表就是Facebook的“掌门人”扎克吕伯格。创业作为一种全面展示自身综合技能的活动,需要将个人智慧与多项技能密切结合。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创业教育与实践训练,培养创业意识,转变传统就业观念,鼓励从被动就业向主动创业转变,使学生敢于创业、乐于创业,并且善于创业。(二)突出专业特色,完善教学内容就业指导课教学需要体现专业特色,并注重实践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自主创业意识的培养。学生关注本学校、本专业一些生动鲜活的就业实例,为学生们所熟悉,这些案例教学要求教师体现专业特色,并搜集在择业及工作岗位出现的典型,总结其经验,形成就业指导课堂的案例。并用专业理论展开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自我期望值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之间的矛盾,自觉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树立深入基层积累经验的就业意识。课程改革作为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创业教育课程应该注重创业指导、创业常识、创业心理、市场经济、公关交际、经营管理以及法律税收等方面内容。将学科、活动和隐性课程相结合,形成协调统一的创业课程结构。并通过良好的创业实践环境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志和能力。(三)增加师生互动,丰富教学形式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是学生学习的根本目标。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会应用很多团体辅导技术,例如角色分配、小组研讨等方式实现教学目标,为同学们建立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轻松地获取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例如模拟现场招聘活动,通过纠错、正确示范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应聘技巧、言辞礼貌以及行为举止等。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提出有效的解决意见和建议,通过实践调查解决学生心中共有的难题。就业指导中心建设就业信息平台,及时公布招聘信息,成立就业指导网站,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和交互性,通过网上就业指导论坛、开展网络就业指导讲座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服务。(四)利用社会资源,提供实践机会就业指导课属于应用学科,其指导性和时间性特征十分明显。在进行就业指导教学时不能只是机械地讲授理论知识,而是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起来,社会调查、模拟训练和专业指导可交叉进行。同时,开展就业指导、就业心理疏导、面试礼仪讲座等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帮助其认清现实就业的形式,帮助其树立危机意识和开拓意识。就业指导中心需要详细记录各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实际案例来进行指导推广的各项工作。高校要根据目前就业市场的特点,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走出校门,充分利用社会丰富资源,有效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可以聘请政府机关、企业、职业培训以及就业成功的毕业生作为就业专家,指导毕业生获取基本就业知识,提高竞争能力。教学组织过程必须加强学生实践操作机会,鼓励学生参加现场招聘等活动,特别是本校的招聘会,让学生能够进行亲身体验,准确把握就业形势,做好面对就业困难的心理准备,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可以说,就业指导贯穿大学生教育的整个过程,形成一套适应当代大学生特点的就业指导理论。(五)加强师资建设,规范教学管理制度就业指导课程质量要取决于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国家教育部也曾明确指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放到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大力提升就业指导队伍的职业化与专业化水平。”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高校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是非专业人士,需要不断规范教学管理,加强课程基础建设,加强团队建设,提供师生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制,重视就业指导课教学效果考察,大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水平。完善就业课程教师人才队伍建设,专兼职结合、校内外互补。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讲授过程当中,需要教师能够做到把理论同实践结合起来。目前由于校内教师缺乏就业指导的相关实践,需要深入了解就业需求及人才需求变化,校外聘请一些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职业指导专家或者是成功人士可以补充教师队伍,保证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能够进行实质性的完善。加强就业指导课的师资培训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得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人员能够不断充实知识内容,提升教学水平。师资培训需常态化,并根据就业环境出现的变化,及时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六)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教材是完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础与必要保障。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相关教材的突出问题是缺乏权威性,且在内容思想上也落后于时展。所以,高校必须充分重视就业指导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1.注重教材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科学性是指教材内容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同心理学、教育学、法学、经济学与伦理学等各学科统一起来,为大学生职业规划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给予大学生就业提供建设性指导。思想性是指教材内容要秉持正确的就业指导方向,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的就业观与择业观,要帮助学生远离实用主义以及利己主义的思想倾向。2.注重教材的针对性与实践性。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材内容的设立要从学生思想实际、专业特征、个性特点以及时展需要等因素出发,能够紧贴大学生就业过程当中经常会遇到的实际问题,能够为大学生就业实践提供帮助与指导。3.注重教材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所涉及到的内容较多,一般情况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包含的主要内容有:社会人才需求、毕业生就业形势发展趋势、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法规与应聘技巧等。教材内容应该是能够指导学生就业实践,解决学生就业过程的困难和困惑,教导学生就业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所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材编写要注重系统性与完整性。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