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文远程研修观课报告范文

语文远程研修观课报告精选(九篇)

语文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第1篇:语文远程研修观课报告范文

一、提高认识,充分认识研修的重要性

为做好暑期语数外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学校采取多项措施,加强研修管理。

1、抓研修前准备工作。为确保所有研修学员顺利进入研修状态,我校组织开好管理人员会、指导教师会、参训教师动员会,明确要求,同时要求网管人员在假期内熟悉操作规程、做好网络调试等,做实做细研修前准备工作。

2、注重过程管理。要求教师在研修过程中要做到两个“结合”:远程研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研修培训和平时教学相结合。针对培训中可能出现的部分老师只重视关注度,忽视作业质量的现象,学校召开了指导教师会议,要求各学科明确研修目的,在推出精品作业上下工夫,确保教师有所学必有所得。

3、强化制度管理。建立完善三个制度:一是责任制度,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培训的全面工作,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是直接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考勤制度,要求考勤人员认真做好考勤记录,研修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要按正常上班对待,不得迟到、早退、旷班;三是考评制度,学校制定了量化考核措施,对教师的培训进行监督和检查。

二、专家交流,给教师思想的洗礼

教师认真研修,热情高涨。每天早早来到计算机室,坐在电脑前看视频、做作业、发评论,该休息了还迟迟不肯离去。室内空气燥热,可是老师们不叫苦,不喊累,为期10天的研修无一人旷班、迟到早退,老师们都想抓住这次很好的提高充电机会,好好学习,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视频里专家们用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的教学经验、高尚的师德修养、先进的理论水平为我校教师提供了一堂堂精彩的报告,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理论水平、教学实践给予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老师们普遍认为每一次的专家报告对每一位培训的教师都是思想的洗礼、灵魂的撞击、理论的引领、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教学艺术、实践经验对我们教师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线教师的现场讲课也给老师们很多的启迪,他们对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的满腔热忱,他们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育艺术,对教育教学细致地研究,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树立了榜样。

三、收获希望,让培训教师受益匪浅

这次全员培训活动安排有序,内容丰富,方式便捷实用,实效性强,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全体学员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认真参与培训,主动学习,勤于总结反思,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了自己的专业化发展,达到了预期目的。学员们纷纷表示这次培训收获很大,每每听完专家的讨论点评,总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每次面对面讨论,都是一次真诚的交流;每次作业,都是新的感悟与思考,全体参训学员都对模块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新学期的选课走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年暑期,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统一部署,利用山东省教师教育网组织开展了初中语文、数学、英语部分教师参加的为期10天的新课程专题培训。为组织好此次培训,多次进行调研,了解学校硬件设施和网络条件,确定富国中学等11处作为语文、数学、英语教师集中研修点。7月20日各研修点专门召开了筹备会议,对集中研修的内容、模式、时间、开课条件作了详细说明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为顺利启动培训,组织语数英98名教师于7月26日下午2:00在各自培训点报到,特组建了班委会,组织教师们对网络平台进行登录测试,确保每一位研修学员按时顺利登录网络进行在线学习。研修期间编排了巡查日程,由教研室、师训科全体同志组成的巡查组每天进行巡查指导,并提出指导意见。分科驻点跟踪辅导,各集中研修学习点都设置了各科班主任全程进行班级服务与管理,实施一天四点名制度,并对出勤情况及时进行通报。

7月27日—8月7日集中研修期间,绝大多数参训教师能够认真观看视频、浏览资源、提交作业,积极参加在线研讨,每天集中学习6个多小时。经培训点负责人、班主任和全体学员共同评选,评出了26名同志为优秀学员,由教委颁发证书予以表彰。对于非全勤学员全市进行了通报,要求各学校将学员考勤情况纳入下一学年的年度考核之中,凡迟到(早退)达二次以上、事假达一天以上、病假达二天以上或旷课半天以上的学员其全部午餐补助费学校不予报销。

通过年语数外三科培训,各科教师知识面加宽,与专家交流及时的解决教学中的疑惑,极大地促进了我办中学的教育教学。

四、几点建议

1、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使培训学习成为教师工作生活的常态。

2、拓展研修平台效能。研修平台不能仅仅用于暑期培训,放大其功效,用于日常教学教研,可以通过累计积分、增加教师学分等措施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第2篇:语文远程研修观课报告范文

传播过程研究的五大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对于研究广告传播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迪意义,也成为广告活动研究的主要线索:广告者研究(控制研究)、广告受众与消费者研究(受众分析)、广告作品研究(内容分析)、广告媒介研究(媒介分析)、广告效果分析(效果分析)。传播学理论为广告传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指引,本科阶段开设的“传播学概论”课程主要介绍基本的传播学理论知识,它为广告学专业学生传播能力的提高打下了理论基础,也为广告学专业学生日后进一步深造和从事专业研究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国广告学专业开设的传播学课程偏重于学理流派,偏重于传播学的基础理论,旨在为学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工作母机”。一方面,传播学理论课程的开设为培养广告学专业学生传播能力提供了理论素养,其基础作用不容忽视。另一方面,过多的理论讲授却容易使得传播学过于抽象和玄化。笔者认为,除了传播学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以外,广告学专业有必要加强操作性更强的传播技能知识的传授:(1)人际传播人际关系及其发展;友谊、情感、欺骗、冲突与人际关系;会谈的学问和技巧,如何应对招聘面试等。(2)小群体内的传播运用群体做决策、达成目标的方法与技术;如何表达不同意见却又避免遭遇误解。(3)公共场合下的传播演讲者、听众与演讲主题研究;如何设计、组织和发表演讲。(4)企业组织内的传播企业新闻的采写;企业报刊的编排与设计;音视频产品的采集与制作;企业媒体的互动与融合问题。

Gamble夫妇是纽约大学的传播学博士,他们在纽约周边两所“级别不高”的文理学院担任传播学教授。美国的文理学院通常只培养本科生,教师要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课内外的教学与辅导上。2005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Gamble夫妇的《有效传播》(CommunicationWorks),这本书主要用于为本科生开设“传播学概论”等课程,这本书自1984年问世以来就受到同行的肯定和读者的欢迎,清华出版社引进的是第7版。从这本传播学教科书里,我们可以看到传播学实际操作技能的传授体系,这与国内目前开设的“传播学概论”课程教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传播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必要的,但又是远远不够的。广告学专业应该加强具体的传播工作技能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学习了传播学课程以后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传播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传播工作能力,这应当成为传播学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授课内容的安排有两种思路可供参考:(1)增设“传播技能与实务”课程,将授课内容集中安排到这门课程里讲授,并安排相关的训练。广告研究W8张8嚣A张《:(2)将授课内容分散安排到“传播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公共关系”、“企业文化”等课程里,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加以讲授和训练。

二、文案传播能力的培养

1.加强汉语教育

现在大学生的汉语写作能力令人担忧,一方面,出于功利的考虑,大学生不得不对英语的学习投入大量的精力;一方面,大学里往往不再开设语文课程,学生对于汉语的学习也普遍不够重视。很多时候人们可能会有一个误解,觉得自己是中国人,汉语言难道还需要好好学习吗?学生也可能会想上了大学终于可以不再学习语文了,可以喘口气了。这实在是一种不好的苗头。我们看大学生写的毕业论文,错别字、病句连篇,这样的学生怎么能称得上是合格的大学生呢?广告人从事的很多工作都离不开写作,比如广告策划工作需要撰写策划书,广告设计与制作需要撰写广告文案,广告媒体计划作业需要撰写媒体执行方案,等等。广告学专业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比较高的要求,而写作就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运用,从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夯实汉语基本功实在是一件大事。汉语言是我们写作的工具,汉语言知识掌握不好,就很难真正写好文章。应当培养学生树立母语写作光荣的思想,加大对广告学专业学生的汉语言教育力度,培养和提高青年学生的汉语写作能力。这是一个基础问题,基础打不牢,高楼大厦就不稳固,终究是要坍塌的。应该为广告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文学作品赏析”等课程,最低程度上必须开设“现代汉语”课程,我们的写作还是采用现代汉语写作的多,这是最低限度的要求。

2.为什么要学习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是现代社会最成规模的职业化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总结提炼出了许多宝贵的技术成果,这些技术成果十分有利于广告文案写作的借鉴。新闻写作既是新闻专业工作者的必备武器,也是现代人生命中无价的技能,是生存和竞争的需要。新闻写作具有提升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普遍价值。它首先是一种职业技能的训练,其次也是非常重要的,它还训练了公民的表达能力。新闻写作是一种“戴着镣铐跳舞”的艺术。它不喜欢形容词、副词和套话,它反对记者乱发议论,它强调事实的力量,它重视事件叙述、细节描写、直接引语撰写等技术,它强调新闻结构的灵活运用,追求传播的效率。写新闻容易,写出好新闻并不容易。像记者那样写作——用最普通的字词写作,质朴无华却又充满魅力,写得准确、简洁、清晰、通俗易懂,写得又快又好看!我相信,通过努力,每个人都可以像记者那样写作。新闻写作的能力可以迁移到其他文章的写作上,可以很方便地迁移到广告写作上。一旦广告学专业学生掌握了新闻写作技能,等去掉了“镣铐”,“舞蹈”会跳得更好——广告写作会变得轻松自如,得心应手。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开设“广告文案写作”课程之前,非常有必要先开设“新闻写作”课程。培养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写作传播能力,也必须重视新闻写作技能的培养,这一点非常重要。

3.梳理广告文案写作课程内容体系

“广告文案写作”是广告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核心传播能力的重要实务课程。目前一些广告文案写作教程中,“有的是注重纯理论介绍,很少广告案例,教师要到处寻找资料补充印证理论;有的是理论不足,堆砌案例,成了广告文案汇编;还有的是在广告文案写作教材中讲很多广告学概论的知识,如市场调查、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受众心理等,冲淡了写作理论;有的大量引用国外案例,由于学生对国外市场和背景不了解,很难全面理解案例内容;有的把文案写作与广告创意糅在一起,不伦不类。”⑧我认为非常有必要梳理出一个科学的内容体系,“广告文案写作”课程这样安排内容体系比较合适——广告文案写作概述、广告文案的语言、广告文案的构成、广告标题的写作、广告正文的写作、广告口号的写作、报刊广告文案写作、广播广告文案写作、电视广告文案写作、分类广告文案写作、系列广告文案写作。

4.少讲多练,注重写作实践

写作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活动,必须让学生明白写作实践本身的重要性。写作教学更为关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要看学生到底写了些什么,能写出怎样的作品。写作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多动笔多实践,少讲多练是一个好办法。我们容易有一个误解,觉得这个老师总让学生练习,是不是他讲不了写作课啊?这实在是一个天大的误会。对于写作来讲,老师讲得再多,讲得再动听,如果学生的练习跟不上,是无论如何也提高不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我们的写作课程主要的不是培养写作理论家,而是要培养笔杆子。美国西北大学Medill新闻学院一年级专业必修课“采访和写作”每周上两次课,每次课程3个学时,第一次课程讲授为主,第二次课程之前教师布置选题,学生到室外采访2个学时,回来完成写作。@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我们也可以参考美国同行的做法,更加灵活地展开教学,让学生多动笔多实践。还应该鼓励教师编写实践训练教程,现在的教材多侧重理论阐释,却在实践训练方面缺乏亮点。授课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特点编写更加实用的实践训练教程,这必将会大大提高广告学专业写作类课程的授课效果,有助于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他们的文案传播能力。

三、媒体传播能力的培养:创办和运营模拟媒体

广告传播效果的最大化离不开媒体渠道。认识媒体,熟悉媒体运作规律,提高运用媒体传播信息的能力,这是广告学专业学生必须修炼的功课。创办并让学生去运营模拟媒体是培养学生媒体传播能力的有效方法。虽然学生可以去社会上的新闻媒体实习,但由于媒体不可控制,学生往往只能接触表面的东西,真正有价值的操作却往往被隔离起来,一时很难起到操作训练的作用。这里讲的模拟媒体主要是指与国家正规媒体相对应的企业媒体和校园媒体,这类媒体主要用于组织范围内的传播,国家新闻出版和广电管理部门一般也不予正规审批。

1.企业媒体

由企业出资、专业教师参与创办企业媒体,在企业媒体的运作过程中教师发挥专业指导作用,掌握一定的自,并安排学生较为灵活地参与企业媒体运作实践。创办并参与运作企业媒体可以很好地锻炼师生的企业传播能力。企业是经济社会的主体力量,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就职,企业传播技能的培养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有必要多参与企业的传播实践,这是有效提高广告学专业师生传播能力的有效途径。唐山学院广告学专业2009年5月与唐山福星公寓合作,创办了《福星人》;2011年3月与大唐鼎旺集团合作,创办了《大唐鼎旺》。我们在这两份企业报纸的创办和运作中均发挥了专业主导作用,进行的是深度合作,从办报方针的确定、编排思想的确定、通讯员的培训到稿件采写、摄影、编辑修改、版面设计、广告制作,参与办报的广告学专业师生均是全身心投入,从中体验了许多,也提高了许多。参与者同时初步尝试了企业报与企业网站的媒体互动与融合,在运作企业报的同时也将报纸上的稿件到企业网站上,并把《大唐鼎旺》做成电子报与纸质媒体同步发行,只要是可以上网的地方都可以看到电子报纸,这就扩大了企业报的传播范围,也提高了传播的效率,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第3篇:语文远程研修观课报告范文

名家名师进校园,四两拨千斤

学校邀请文学名家、语文名师走进校园,通过事迹报告、社团指导、专题讲座、技艺传授、技能培训、座谈、沙龙、网上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和名家近距离接触,感受名家名师的人文素养和学者风范,既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也向学生传播艺术精神,培育审美情趣,提升学生文化品位和文化素养。学校希望通过名家名师的言行感悟学生、激励学生、滋养学生,让优秀的文化传统、精湛的民间工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助推学生成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如,2015年9月29日,著名教育学家顾明远先生莅临学校,围绕当前的教育形势对好教师的四个标准、自己对教育教学的认识等方面作了详细的报告。2016年3月12日,朝阳区教研中心初中教研室庄国先主任做《中考变化深度解读》的报告。2016年3月15日,故宫博物院研究所所长章宏伟教授做《紫禁城――从皇宫到博物馆》的报告。2016年4月26日,北京二中全国优秀语文老师常作印做《一辈子学做好老师》的报告。2016年5月26日,全国著名改革家魏书生做《民主教育与科学管理》讲座,魏老师指出,教育就是要敬畏、认识、遵守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规律,不断经历从“无心无意”到“三心二意”,到“半心半意”到“诚心诚意”,到“忘记规律”,到“与规律融为一体”的过程……

名家名师走进校园活动,拉近了名人名家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名人名师渊博的知识阅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学生当中起到了良好的反响。

听说读写齐上阵,才艺大比拼

学校本着对学生长远发展负责的原则,利用丰富的活动提升学生热爱语文的兴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

遨游语文书海,进行学科深度拓展阅读 针对《语文学科改进意见二十一条》的建议,学校备课组开展了“群文阅读”“主题阅读”“对比阅读”“名著阅读”等各种拓展阅读活动,并结合拓展阅读,开展了朗诵比赛、读后感写作、拓展阅读课、读书交流会、手抄报等相关拓展阅读活动,这些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既增强了学习能力,也培养了语文学习的兴趣,更陶冶了情操,开阔了的视野,使其情感在活动中得到美化与提升。

第一,文言文拓展阅读。如《桃花源记》,撰写“桃花源导游词”;《核舟记》,按空间顺序完成说明文,介绍核舟;《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把栏杆拍遍》,品读辛弃疾,完成坡人生行旅途,为记承天寺夜游撰写对联;《答谢中书书》,仿照课文,改写《三峡》;《湖心亭看雪》,赏析楷书、行书、草书版课文,完成对联;《观潮》,学写宋词,观潮;《送东阳马生序》,读古人勤学故事,学习古人勤学精神;《马说》,读古人故事,论环境与成才的辩论活动,完成辩论稿;《五柳先生传》,陶渊明作品的系列阅读,理解陶渊明生活的时代背景和性格特征;《与朱元思书》,看写景名篇,赏祖国美景拓展阅读活动;《小石潭记》,看写景名篇,赏祖国美景拓展阅读活动;《醉翁亭记》,主题阅读,体会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对比阅读,体会苏轼与欧阳修作记侧重点的异同;《满井游记》,对比阅读,品味公安三袁的写作风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行路难》,对比李白、杜甫诗歌风格,完成我为李白、杜甫点赞的推荐文……

第二,现代文篇目主题阅读和对比阅读。如《藤野先生》,鲁迅的老师拓展阅读,赞美我的老师活动;《我的母亲》,对比阅读名人写母亲,体悟母爱活动;《喂出来》,展开想象的翅膀,科幻小说续写活动;《俗世奇人》,品市井人物,绘俗世奇人系列阅读及写作活动,进行精彩片段批读,书写身边的俗世奇人;《云南的歌会》,品味沈从文的写景手法和描绘人物的手法,改写刘三姐对歌片段,解读班歌,推荐最喜欢的三句歌词并点评;《春酒》,阅读系列作品,体味琦君对故乡、对母亲的情感,进行重点批读,查找家乡的名人、家乡的美食,向同学介绍家乡的名人,推荐家乡的美食;《吆喝》,整理老北京春节习俗、诗歌,推荐介绍北京小吃,书写心中关于北京的记忆;《端午的鸭蛋》,对比阅读汪曾祺美食文稿和梁实秋《雅舍谈吃》比较异同,体会其中的情味,介绍自己喜欢的北京小吃……

第三,立足课本,延伸阅读,读写结合,开拓眼界。如《背影》,补写看父买橘时的心情;《阿长与》,补写阿长买《山海经》片段;《信客》,为老信客撰写墓志铭;《芦花荡》,续写二菱看老头子打鬼子的心理活动;《蜡烛》,补写老妇人放蜡烛时的心理活动;《亲爱的爸爸、妈妈》,反驳日本作家的看法;《老王》,为老王画像;《石壕吏》,改写成记叙文;《故宫博物院》,完成故宫导游进阶手册;《我的母亲》,妈妈的小习惯;《岳阳楼记》,描绘我心中的洞庭美景……

第四,学校还开展了一系列读书交流活动。如2015年12月15日,姜海才老师的研究课“感动你我”,刘雪来的研究课“千秋君臣我评说”,都是通过阅读、评价、整合的形式引领学生阅读名著,分享体会。语文特级教师顾德希、和平街一级教师王健龙、原东城109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杨素珍老师、朝阳区教委基教一科电子书包、写作课题组负责人刘唯老师听评课。2016年3月,学校结合假期阅读任务,开展了《草房子》阅读汇报展示活动,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整理阅读感悟,提高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和能力。2016年3月,全校组织“弘扬传统文化古诗词朗诵大赛”活动,激发学生欣赏古诗词的兴趣,提升学生朗诵和欣赏水平。2016年4月,组织“传统文化讲故事”比赛,推选20多名学生参加朝阳区比赛,包括演讲和相声等,分别获得了奖项。2016年6月,学校组织初一全体学生参加弘扬传统文化知识笔试竞赛,多人获奖,并给学生赠送书籍,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各年级备课组带领学生阅读《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并完成手抄报展示。

我手畅抒我心,开展个性化创新写作 学校结合“文学校园”课题,进行了影评、书评续写等系列的活动。如《红岩》,制作手抄报、主要人物心理活动扩写;《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制作人物卡片;《信客》,观看《那山那人那狗》为老信客撰写墓志铭;《品读坡》,完成坡人生行旅图;《三国演义》,对比阅读《易中天品三国》完成主要人物历史形象和文学形象的对比报告,绘制三国人物关系图、人生大事记,完成三国人物简历;《海底两万里》,设计绘制鹦鹉螺号航海地图,设计绘制鹦鹉螺号的外观及内部结构图;《四世同堂》,观看四世同堂话剧,完成观后感《战争中的小人物》;雾霾天停课,撰写“北京市教委雾霾停课通知”;迎新年联欢会,撰写“工大实验全体学生召开新年联欢会”新闻稿,撰写一则说明文,介绍联欢会会场,帮助学生顺利按时达到联欢会场地……

细品传统文化,感受趣味无穷日常生活 学校结合语文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开展了中国文化知识的深度学习。如“莲”文化,整理有关“莲”的诗歌,了解“莲”的谜题,整理我国赏荷圣地,收集对联;“桥”文化,收集关于桥的诗歌,互讲说桥的传说故事,设计未来的桥,并进行文字说明;“书法”文化,了解“行书”,了解王羲之,欣赏行书作品,并试写书法点评,了解“草书”,了解怀素、张旭,欣赏草书作品;“京味”文化,阅读老舍、梁实秋、汪曾祺等名家关于老北京节日、小吃、胡同、吆喝等文化的篇目,整理老北京春节习俗、诗歌,推荐介绍北京小吃,书写心中关于北京的记忆;“家乡”文化,阅读琦君、汪曾祺关于家乡的文章,搜集家乡的名人、美食,推荐介绍自己的家乡……

学生经过三年的锻炼,在活动中锻炼胆量,树立信心,做到“善于倾听识重点,谈吐大方有逻辑,读书万卷明真理,下笔如神有见地”。

综合活动多开展,乐趣在其中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培养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学校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规律。

2015年9月,初一200多名学生全员参与朝阳区推广普通话活动。学校在前期进行了推广普通话的海报宣传、书籍发放、学生阅读等。专家对老师进行指导,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包括朗诵指导、发音指导等。活动汇报表演包括成语接龙、绕口令、诗词朗诵演唱、书法音乐展示、专家现场朗诵示范等,师生参与热情高,学习了很多相关知识,效果明显。2015年10月,初二师生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撰写新闻稿《工大实验全体师生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绘制“庆祝抗战胜利”手抄报,介绍“抗日战争纪念馆”的结构(说明文),观看《在烈火中永生》电影,并撰写影评。2015年11月,初二社会实践活动“寻找秋天的足迹”,学生参观动物园,在秋天雨中雨后情境下口头作文,表达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对生活有所感悟的能力,提高写作能力。2015年12月,初三组织学生参加区里传统文化大赛。2015年12月,初二组织学生参观首都博物馆,撰写参观须知,介绍一种老北京民俗;初三组织学生参观国家博物馆,介绍一个最喜爱的展厅,并画出平面图。2016年3月4日,组织学生完成学雷锋手抄报。2016年3月8日,组织学生为老师写感谢信的感恩活动。2016年4月19日,初二、初三参观华夏名亭园,不但进行了名联书法赏析,还设计合理的参观线路图,完成八座名亭的介绍。2016年4月25日,在劲松电影院组织观看《奇幻森林》,收获了团队协作的力量;观看《我在故宫修文物》,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2016年4月28日,组织“圆梦少年新闻学院”社团11名小记者采访ID社团、生命、艺术、生活社团以及副校长周刚。2016年5月,初一、初二年级参观石刻博物馆,学生了解学习传统文化中的书法、雕刻、碑帖等知识。2016年5月,语文组与美术组联合指导初一、初二年级书写大赛,制定《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校首届学生书法比赛活动方案》,学校坚信书法不只是提高写字的水平,还能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和人的良好心理素质。在历时一个多月的学习培训过程中,学校着重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注重引领学生养成一丝不苟的做事态度。书法大赛提高了学生准确书写汉字的水平,提升了对汉字的理解,弘扬了中国书法艺术,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6年9月18日,初一学生参观北京孔庙和国子监,领略孔庙独特的建筑风貌,体会国子监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感受至圣先师孔子的思想与教育理念,学生们在孔子雕像前齐声背诵《论语》,朗朗的书声传递着对圣人的敬仰和对儒家经典的思考。

第4篇:语文远程研修观课报告范文

关键词:远教资源 “一主三翼” 实践探索 策略

我县于2006年启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截止目前为止,共建设模式一学校161所、模式二学校161所、模式三学校45所,远程教育工程已100%覆盖我县中小学校。在远教工程的实施中,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教学应用是工程实施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本着让远教资源真正走进课堂、面向学生、服务教学,让农村学生能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指导思想。近两年来,积极探索以课堂教学应用为一主,学生德育工作和素质培养、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党员干部教育为三翼的“一主三翼”运用模式,发挥了远教工程效益。

一、以课堂教学应用为主,广泛开展“三种模式”教学应用,认真落实项目设备资源“走进课堂、面向学生、服务教学”的目标要求。

策略之一:以教育科研为导向,狠抓课题研究,积极探索远教资源与课堂教学和新课程改革整合的有效途径。

远教资源应用的教研教改深化、创新的突破口在于课题研究,而远教课题研究必须依靠教育科研为导向,只有坚持教育科学的发展观,才能克服教研、教改、远教课题研究中的盲目性或纯经验性,近两年来的实践与探索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把远教资源应用的教研、教改、课题研究与教育科研有机结合,才能实现远教资源在应用上释放出最大的潜能,凸显出远教工程最大效益。首先,建立了远教研究组织。我县从2006年起专门设置了从事全县中小学远程教育科研课题管理与研究的部门,制定了职责,落实了专人,以此促进我县远教课题研究向规范化、科学化转变;其次,规范了管理。我县成 立了以教委分管领导为组长、远教教研员为成员的“忠县远教课题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忠县远教课题暂行管理办法》(试行),以此规范课题的申报立项、评审、开题、中期评估、结题等管理;其三,狠抓了课题研究理论培训。我们积极为项目学校开展远教课题研究搭建平台、提供支撑,举办县远教课题研究学术报告会,邀请市远教课题研究专家黄万勋老师为学校课题研究人员作了题为《远教课题研究的回顾与反思》的学术报告,县远教办人员就教育统计学基础、研究报告撰写、课题立项要求等作专题辅导,效果明显;其四,结合热点、难点问题推荐了课 题研究参考指南。县远教项目办教科室在深入调研,查寻教育教学热点、难点问题并结合我县中小学教育现状基础上,以忠教育〔2007〕18号文件形式,在全县中小学广泛开展了远程教育科研课题申报活动,并为全县远教项目学校提供了近二十个远教科研课题指南作选题参考,但同时强调尽量结合本校的实际,发挥自身特长、优势自主选题,突出课题研究的可操作性、科学性、价值性、创新性;其五,加强了课题申报的指导。为提高项目学校申报远教科研课题的水平,县远教项目办教科定的教研员采取面对面指导等多种形式,帮助项目学校反复修改远教科研课题申请·评审书,不论是对课题名称的斟酌,还是对课题设计的论证、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等内容的修改、补充完善都倾注了心血,将申报研究课题的过程作为了一次更具体、更丰富的理论培训,从而有力地提高了远教项目学校分管领导及学科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其六,严格研究课题申报、立项的评审。我县远教项目办科室在项目学校积极申报课题的基础上,督促专家评审组对征集的80个远教科研课题进行了客观、科学、公正的评审,并于2007年12月上旬以忠教育〔2007〕54号、忠教育〔2008〕44号文件正式批准立项72个远教课题为县级远教课题,基本实现了全县中心校以上学校都有远教科研课题,课题具有涉及面广针对性强、科学性强等特点,诸如“远程教育模式二对关爱留守儿童途径和研究”、“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研究”、“远程教育资源提高学生快速作文能力的策略研究”等课题还为新颖,目前全县已立项部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1个、县级课题72个,市级远教实验校2所、县级实验校10所,10篇论文在部级、省级刊物发表,30篇经验成果在市内交流,征集县级远教经验论文385篇,课题研究正随着应用的深化而不断深入;最后,加强了课题研究的指导,为确保远教科研课题在学校顺利启动研究,县远教办教科室的教研员深入课题学校指导开课,帮助学校修改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并于2008年上半年在全县开展了远教科研课题研究方案的评比,评出一等奖30篇、二等奖40篇,以此确保远教研究课题取得实效。 转贴于

策略之二:坚持将远教资源应用于学科教学之中

各项目学校将教师应用远程教育设备及资源进行教学纳入教学计划,排入课表;精心安排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光盘播放教室课程表,做到课表、教案、授课、记载“四一致”;对学科教师应用远教资源课时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每校每月应用远教资源进行课堂教学不得少于20课时,教师应用面不得低于70%,资源应用教学研讨示范课每学期不少于20课时。已建校园网或局域网的学校都将接收的远教资源在网上,方便教师上课、备课。多媒体教学、光盘播放教学逐渐成为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探究式、自主式、互动式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也已开始逐步尝试。

策略之三:利用远教设备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学校充分利用项目设备,采取开设信息技术课和信息技术兴趣活动小组等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模式三项目学校充分利用计算机教室;模式二项目学校尤其是村小在周四、周五接收空闲日,将接收计算机提供给学生使用,利用有限条件让农村孩子感知计算机和网络,加强学生计算机技术和信息道德素质的培养。我县在全国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中成绩斐然,共有10人次获国家一、二等奖,边远山区的官坝镇碾盘小学获得二等奖;忠州中学学生邓伟璐获国际机器人大赛最佳技术奖。

策略之四:开展各种教研活动,以活动开展促进应用水平提高

积极组织参加市远教第三片区协作研讨活动,多次派出教师上观摩课和交流经验。我们将项目学校按地理位置成立四个远教研究协作片区,确定牵头学校,充分发挥片区协作优势,形成县、片区、校三级远教研究体系。县里开展远程教育论文暨教学设计征评,举办中小学运用远教资源讲课赛、说课赛,远教“三种模式”及资源应用县级骨干培训暨研讨会,忠梁电教暨远教协作研讨年会,组织中小学语、数、体育教师参加08年暑期国家中西部远程全员培训,组织并指导初中数学、物理、英语各一名教师参加市远教讲课、说课赛等活动,2人获市一等奖,并获市组织奖,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形成学科骨干教师队伍,鼓励和带动广大教师应用远教资源的积极性。

策略之五:强化远程教育项目管理与应用量化考核。

为切实提高远教项目学校管理与应用水平,促进我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走进课堂、面向师生、服务教学。根据忠县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忠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学校管理与应用工作量化考核办法〉(忠教育〔2007〕21号)通知精神,县教委汇同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在全县中小学开展了2008学年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学校管理与应用工作量化考核。其考核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各远教项目学校服务教学、方便教学、促进教改的意识,积极探索远教项目学校在科学管理、资源应用、校本培训、校本研究、服务“三农”、“党员电教”等方面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总结推广在管理创新、应用创新、科研创新、服务创新方面的典型经验,使远程教育项目为全面提高师资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服务。

二、利用丰富的远教资源,深化德育工作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策略之一:各项目学校充分利用远教工程配发的众多德育专题片和卫星资源中专题教育、少年文化、影视天地等栏目中的德育素材,开展德育工作。组织观看爱国主义影片,观影后,引导学生开展电影观点辩析,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影评写作,从而使学生的理想情操、道德品质、法制观念、信念目标、处事原则等都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和发展。

策略之二:开展网上读书活动,征评读书心得,举办影视手抄报、观后感征评,组织德育专题教育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德育工作立竿见影,收到实效,促进了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

策略之三:发挥远教学科资源和电视教师的优势,开设音乐、美术等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远程教育的实施,扭转了山村学校音体美等学科师资匮乏的局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例如官坝镇固国村小,只有三名年过五旬的教师,以前的音乐、美术课形同虚设,“模式二”实施后,学校开足了音乐、美术课程,上课时由老师掌握遥控板,“电视老师”教孩子们唱会了不少歌曲,绘出了很美的图画。六一节和红歌传唱活动中,学校师生根据教学光盘编排的节目还在镇里的文艺汇演上获了奖。

三、组织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积极开展农村科技信息服务。

我们积极谋求远程教育效益最大化,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先进的实用技术优势,以服务“三农”为目的,围绕县域经济发展,采取多种形式,为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助推引跑。

策略之一:依托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等设备,在节假日对农民群众开放,方便他们上网了解农业新技术,查询农产品供销信息。

策略之二:镇、村成人学校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组织广大农民群众收看教育频道农业专题片和资源网上下载的实用技术培训资料,对农民朋友进行科学种、植、养的“通识”培训,让他们了解掌握各种农业新技术,进而推广应用。结合我县打造“中国柑橘城”的总体规划,重点就柑橘科学种植的实用技术进行培训。

策略之三:各校根据农副产品生产季节,及时下载、整理、印制、刻录“三农”政策和相关科技资料,利用开办宣传专栏、村小教师直接发放、学生放学回家散发、赶场天集中发放等形式,宣传党的惠农政策,推广新的、热点的、农民朋友急需的实用技术。通过以上形式,远教工程真正推动了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群众从心底发出了“这锅盖真好”的赞叹声。

四、开展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为农村党员电教提供阵地和信息资源。

第5篇:语文远程研修观课报告范文

学术素质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日渐被教学研究者所认识。研究中就新闻英语选修课展开教学实验,以验证PBL教学,在让学生利用现代化技术能力执行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发展学术素质方面的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在进行微课、新闻视频、新闻小报的制作以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充分锻炼到小组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学术成果展示的能力,有效提升了学生学术素质,说明PBL教学对于培养大学生学术素质是有效的。

[关键词]

基于项目的学习;学术素质;小组合作;关注能力;批判性思维;现代化技术能力

最近,在我国大学英语界进行着各种教学改革,对于大学英语的去留,及其未来的走向,教育者们莫衷一是。改革方式各不相同,但出发点都是为了保证学生的最大利益。现在的学生通常学习资源充沛,学习设备优良,其中不乏优秀人才,他们具备良好的英语功底和素质,同时查找信息能力和技术处理能力甚至远远高于教师。在这种情境下,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期望与以往大不一样,教师的角色必须随之发生变化,由以往的授业解惑者,变成如今的导演:设计任务、项目,教给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策略,让他们利用同伴资源,开发项目,发展能力,激发内在潜力,将自己擅长的移动设备科技技术运用于任务的执行。而如何设计任务,因势利导学生的各种潜力开发及素质的培养,是一线老师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来说,学生的语言素质和人文素质长期以来已经受到重视,而科学素质对学生的重要性也开始显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由于时代的要求,以及以后高层次学习和以后工作的需要,科学素质的培养也应该受到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并明确提出了提高大学生“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要求,将科学素质的重要性着重提出来。科学素质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学术素质,就是本研究考量的内容。学术素质指从事学术研究活动所应具备的相关素质,它主要包括“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收集与整理文献的能力、提出学术命题的能力、设计研究过程的能力等”[1]。本研究针对如何在课堂设置PBL教学任务,利用学生的现代化技术能力,培养学生学术素质展开研究。

一、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PBL(Project-basedLearning)的理论基础为二十世纪初的建构主义理论,这一理论强调学习中学习者的主动和社会合作的重要性,认为当学习者拥有一个共同目标时,就会共同承担责任,相互依存,相互支持从而最大程度激发内在学习动力,积极自我反思,促进知识重构[2]。Cindy认为,PBL就是通过获得的知识基础,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成为有效合作者,激发内在学习兴趣[3]。由此可见,PBL的实行有赖于小组合作。实践证明,PBL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终身学习技能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优势明显[4]。而理解能力,自主学习技能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正是开展学术研究所需的基本能力,即基本学术素质。我国对于PBL教学的关注和研究始于21世纪,梅人朗认为它是“代表高等教育领域,特别是专业教育领域一种重大的、综合的和广泛流行的改革”[5]。因此,利用PBL进行教学实证来考察它对于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是可行而有意义的。

二、研究内容

(1)研究假设在新闻英语选修课上,老师运用PBL教学给学生布置项目,学生在利用现代化技术能力执行项目任务的过程中,能有效地发展其学术素质。(2)研究对象笔者的两个英语水平大致相当的选修课班级,一个设为实验班(32人),另一个设为对照班(29人)。学生都是本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对照班,同学们习得学习策略,及新闻材料的处理方法,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和口头的作业(写读报日记、值日新闻报告),参加期末考试。在实验班,除了要做对照班的所有事情,还增加了一个特别的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选取新闻主题,利用课堂讲解的方法策略处理新闻材料,并在期末的时候递交任务结果,结果形式为以下三选一:制作报纸、新闻视频播报或微课,形式不同但内容基本一致,包括标题;引入新闻;权威观点;争议性话题;话题反馈。(3)研究方法主要使用课堂观察、个别访谈的方式、师生课堂情况日记借鉴的方法进行研究获得结果。(4)研究具体操作第1-6周,对照班和实验班教学内容和进度一致。主要由老师讲解英语新闻的特点和收集、处理新闻材料的方法策略,并要求同学们每周写读报日记(每一位学生)和做热点新闻口头报告(以小组为单位每周两组轮流进行)。第7-13周,在实验班,有三次热点新闻报告被实验课堂内容取代,这些课堂内容包括各组选题报告、项目中期汇报和项目最终汇报。第14-15周,实验班各组就自己的项目进行产品制作,就各组主题根据自己组的特长选择制作新闻小报、新闻视频或微课。第16周,在对照班和实验班进行统一的期末考试。考察基于学术素质包含的主要内容展开,包括:①选题能力;②处理材料的能力;③交流合作能力;④批判性思维能力。其中选题能力的考察在于课堂观察,了解对照班和实验班同学们就自己讲述的新闻话题的选择能力体现。处理材料能力的考察,是指观察两个班同学对老师课堂讲授的方法技巧有效运用的情况。交流合作能力,是指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组员之间的合作情况,也包括与老师和其他组的交流情况。批判性思维能力,指在各组提出的争议性话题中选出最适合用来进行辩论的话题,进行班级性辩论活动,观察两个班同学的表现异同。

三、结果及其分析

(1)选题能力方面。实验班在新闻选题报告、项目中期汇报和最终汇报中,选题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班。但是在执行与对照班相同的新闻口头报告任务时,选题能力略强。可见老师布置的任务聚焦度高有助于学生选题有重点;也体现因为实验时间有限,实验班的同学们并未养成良好的选题习惯。同时在读报日记方面,实验班有部分同学做到了所阅读新闻与自己组的话题相关,说明这种聚焦性任务还是引起了一定的对任务的关注。(2)处理材料能力方面。通过课堂严密观察,发现与对照班相比,实验班的学生在接受任务后,对于学习策略和材料处理方法的学习更用心,然后在任务执行中也更多使用到这些策略和方法。比如,实验班的同学基本每一组都会利用收集针对自己话题的来自不同媒体的新闻材料,进行挑选整合编辑,用于自己的PPT报告中,往往一组所选各校新闻之间相互关联。而对照组则往往运用单个的不同内容的新闻,进行口头报告,新闻之间缺乏关联,也很少经过什么处理。可见,做项目任务对于同学们处理材料方面的能力促进作用比较大。(3)交流合作能力方面。相比较而言,实验班的学生小组的团队感更强,他们在课堂更愿意进行小组讨论,在课后的接触也更多更亲密。实验班的学生往往在QQ群里与老师的交流更多,同时因为项目任务的需要(如采访获得对问题的反馈),与其他组的交流也更多。(4)批判性能力方面。这方面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差别很显著。表现在新闻口头报告的创意性和在全班性辩论的表现上。在新闻口头报告时,实验班的同学往往表现更多的处理材料的技巧,并对自己的报告有创意表现。比如,他们会分派主持人、记者、路人的角色,制作与当下身边事件相关的主题新闻,如来访自己大学的事件。而对照班同学往往各自讲解自己的新闻,缺乏团队感和创意。在辩论时,实验班的同学能更好地利用材料对自己观点的支撑。他们更能抓住对方的观点漏洞进行反击,比如发现对方组各成员的观点不一致,并进行有效反击。但在对照班,也有个别同学表现突出,发表观点,反驳对方和自我保护,很积极而有效地参与到辩论。这是因为辩论通常是即兴的,考察的是同学们一种善于思考的习惯,平时具有这种良好习惯的同学往往在辩论中会有好的表现。但是可以看出,实验班的同学对于组织材料,和小组合作的能力较对照班更强一些。

四、结语

选题能力方面,对于老师的特别布置的任务,实验班的同学表现更好一些;在处理材料方面用于口语汇报或者辩论上,实验班的同学能力更突出;交流合作上,因为有任务将大家联系,且聚焦大家的注意力,实验班的同学表现得更乐于交流。这些结果部分得益于老师在布置任务和监督任务执行的过程中强调策略方法的使用,当这些方法策略使用在具体任务中,并对学生的平时学习造成影响,成为他们学习习惯中的一部分时,更能使其受益。Schmidt曾提出“注意假设”[6],认为只有被注意的语言输入才能进行加工,从而被学习者内化。而任务的设置,把学习者置身于真实情境中,帮助他们为了完成任务注意到策略方法的使用,同时对语言输入有关注的重点,更有利于他们任务完成的质量和学习效果的提高。因此,基于PBL的教学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关注能力,使他们在任务执行过程中运用各种处理、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术素质。

作者:朱妮娅 单位: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肖川,胡乐乐.论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9):1-5

第6篇:语文远程研修观课报告范文

感谢各位同事支持我、帮助我,各级领导扶助我、指导我,让我继续在教研管理工作的岗位上摸爬滚打,给了我锤炼、提升自己的舞台;也庆幸我自己有着教书育人的不倦的激情、有着持续读书学习的不竭的动力。

本人奉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业准则,严于律己,光明磊落,温良恭谨,与人为善。以校为家,恪尽职守,勇挑重担,超工作量满负荷运行,常常为工作而废寝忘食。热爱学生,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原则,不仅在课堂上坚持德育渗透,而且注重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全面关心学生,在学生评教中深受学生的敬重与欢迎,年终被评为“师德优秀个人”、“先进工作者”。

信守“以学习者身份从业,以思想者姿态施教”的工作准则,在勤于学习、耕读不辍的过程中苦练内功,在教学上不断超越自我。订阅专业杂志5种,全年购买业务书籍40余册,潜心研读;精心选购优秀的高三语文教辅资料15种,兼收并蓄,取精用宏。被评为浏阳市“百名读书积极分子”。正是在这样的读书背景下,本人立足于践行课程改革新理念、追踪把握高考改革的新动向,在教学设计上博观约取,追求“用教参而不囿于教参”的个性化处理,总是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前提下精心选材备课,形成了“纵横拓展,浅入深出,知能并重,激思启智”的语文课堂教学特色,所教语文课深受学生喜爱,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有可见、可感的良好发展,教学效果好。积极投身教研教改,多次面向校内外同行上教研公开课和示范课,所授公开课得到醴陵二中、浏阳一中等同仁的好评。被市教育督导室、市教科所选调,陪同教研员赴六中、一中等校参与高三教学调研并评课,并在全市高三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对公开课作点评。

立足“大语文大阅读”教学观,创造性开发语文校本教材。团结并指导本校5位青年语文骨干教师,主编并正式印刷出版了语文校本课程《悦读怡情拓智(第二册)》。该书针对农村高中学生的学业基础、情感特质和文化底蕴,精心选文,由我确定全书的编排体例、章节设置、篇目选定,五位老师分别承担某些章节的导读设计和具体篇目的赏读分析,历经一年半的反复删改、修订,终于在2010年底完成了这本涵盖了十个专题章节、选文超过150篇、内容总计28万余字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编写。该书在青年同学中大受欢迎,并得到县、市语文届知名同行、特级教师、专家的一致好评。

荣任“核按钮”和“热点重点难点”两种知名教辅品牌的语文编审,参与编写两本高三语文复习用书《高考语文核按钮?201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用书?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论文《在课程资源自主开发过程中践行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获市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优秀论文一等奖。课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获市it节课件专项评比二等奖。

11月,被推选赴清华大学参加“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首期培训,获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结业证书。12月,“市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清华班”的优秀代表,被推举在“昆明市—市教育交流合作研讨会”上,在雅礼中学主会场多功能厅,面向两市教育届领导、专家及骨干教师,上展示课《汪曾祺小说〈侯银匠〉文本细读》,教改理念鲜明,个性特色突出,得到好评。而本人也在同伴互助中开始了教学的整合反思,从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用语的锤炼、课堂局部精彩向整体厚重提升几大方面寻求新的自我突破。本人被市教育学院评为“市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优秀学员”。

在搞好自身教学的同时,积极承担青年教师培养任务,对张晓玲、周辉等青年教师的教学经常给予评点,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成长为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两位分别已担任备课组长、教研员,并有多项论文在省市县各级发表或获奖)。

担任学校教研处主任,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全力推进“科研兴校”。工作认真、务实,讲求科学,积极创新,负责了常规教研工作、课题研究、师训工作、电教管理、校本课程管理等各项工作。实现了教学、管理工作双丰收。一年来,本人累计听课77节,在听评课过程中加强教研督导,与授课教师一起真诚探讨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受到老师们的欢迎。在教研管理思路上,由“统”到“分”,由“管”到“导”,注重粗线条地布置全校各学科组的教研工作,分工明确,突破方向的指点到位,有利于各学科特色的自由释放。地理教研组被评为市先进教研组。老师们你追我赶的教研氛围更深厚了,论文正式发表和参编正式出版物的教师达52人次。

课题研究方面,本人现担任《高中语文、化学学科信息化资源库建设与应用》、《中学卫星远程教学双向互动交流研究》、《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中小学教师良好气质修养研究》三项“十一?五”省级课题的课题组长。各课题有序开展,进行了阶段性督查,相关论文成果不断提交。本人所撰课题中期报告《〈中学卫星远程教育教学双向互动交流的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获省级“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学卫星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总课题组论文评优一等奖。

第7篇:语文远程研修观课报告范文

关键词:继续教育;有效形式与方法;教育挑战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根据我多年的教育管理经验,探索出切合我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形式与方法如下:

一、个体自修式

这种方式使教师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和特点进行自培,拓展了时空。教师可制订读书计划,每名教师每学期至少选读两本教育教学专著,字数在20万字以上,每学期撰写读书笔记在一万字以上,每学期末,学校召开教师读书交流会,会上部分教师精彩的发言对其他教师能起到了很好地促进作用。

二、课题研究式

以课题研究为载体,采用课题促训式,通过课题研究让教师从中自我学习、钻研、探究、合作交流,通过撰写开题报告、结题报告,发表研究成果,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教学反思式

我校要求教师在上课后根据教学中得到的反馈信息修改教案并在教案后写出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每个月教师将自己的反思进行整理,将精彩的反思上交到教导处,教导处对教师上交的反思进行评选,制成优秀反思集供教师学习。通过这种途径,加快了教师成长的速度,提高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四、专家讲座模式

发达的现代科技网络为教师的学习提供了保障。我校建有两个多媒体教室、一个多媒体会议室。虽然我校没有教育专家,但我校可以组织教师通过网络聆听教育教学专家、教授、名师的讲学,我校中层以上领导都参加了校长远程培训,培训平台中有很多专家的讲座,也很适合老师学习,我们拿过来对老师进行培训。上级部门还下发了大量的专家讲座光盘,我们也抓紧时间组织老师进行了观看,专家的讲座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开阔了教师的视野。

五、小组讨论式

以年级组和学科组为单位组,可以定期开展学科组教研活

动,以平时教育教学中或听课中发现的问题为中心,大家畅所欲言,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并进行总结、归纳,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教师从讨论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六、教研互动式

开学初的推门课中,领导和教师及时就课堂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沟通。在推门课活动中表现优秀教师,可以为全校老师或全乡本科教师上教研课,教研课后,就教师上课中出现的优点及不足,大家在一起互相讨论,大家共同切磋、共同进步。

七、骨干引领式

开展了校内名师评选活动,让一部分骨干教师成为校内名

师,组织骨干教师去外地参加培训学习,开阔骨干教师的眼界。骨干教师,要将学到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带回学校,融入课堂,为老师上汇报课,为其他教师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八、师徒结对式

新教师需要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在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及教学反思等方面,给予新教师全方位的帮助和指导,为年轻教师的迅速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可以让骨干教师与年轻教师结成师徒对子,签订了师徒结对协议书,明确了师徒各自的任务,师徒都按照协议书中的要求去做,使年轻教师逐步完成了角色的转变。

九、校际交流式

农村学校可以与市内的先进校建立校际交流组,每学期定期开展走校式教研活动,学校之间观摩评课、召开经验报告会,互相送教等,学校间的交流开放与互通有无,有效地实现了师资、信息等方面资源的共享,相得益彰。

十、远程学习式

上级部门不仅组织了中小学校长远程研修活动,还有部分语数英思教师也完成了上级部门组织的远程研修活动,使教师不出校门就能听到专家的讲座,并与专家和同学进行沟通学习,迅速提高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这种远程学习方式超越时空限制,真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培训方式。

以上只是根据我校实际总结出的教师继续教育的几种有效形式和方法,以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其他学校在对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优秀经验,争取每开展一次对教师的继续教育活动都要做的踏踏实实,收到预期的效果。

第8篇:语文远程研修观课报告范文

关键词:环境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X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4-0253-1

0 前言

环境生物学(Environmental biology)是研究生物系统与人为逆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主要探讨生物与受损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控机理,是环境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1],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将其列为21世纪生物技术主要研究领域之一[2]。《环境生物学》是我校环境科学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环境生物学实验》是环境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技术基础。我校自环境科学专业设立以来便开设该课程,至今已经历了12年的教学改革的探索,虽然该课程在我校环境科学专业已有12年的历史,但在生物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如何使《环境生物学实验》紧跟环境科学以及生物技术科学发展的步伐,如何解决教与学间的矛盾,如何在让学生系统学习理论知识以及技术原理、方法的同时,灵活运用其解决现实问题等还一直处于探索和摸索阶段。

1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改革之前,我校《环境生物学实验》课程为18课时,2008年修订完成之后,变更为24课时,且比以前增加了2个实验。在修订之前,实验内容主要为显微镜观察、种子萌发毒性实验、蚕豆根尖微核监测、热污染对动物的影响。存在实验课时偏少,实验内容覆盖面少等诸多问题,这限制了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扩张。在显微镜观察这个最基本的实验中发现,在高中阶段生物学课程接触和使用过显微镜的学生较少,表现出理论知识较为缺乏,动手能力不突出等诸多问题。同时在学生中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觉得实验课程就是去实验室糊弄的乱摆一下仪器,得出一个数据、交掉实验报告了事的不严谨的科学态度。老师本身对实验课程的不重视,在对实验原理和过程的讲解不细致,是该课程存在的另一大突出问题。最后导致所有学生都是机械地重复老师的演示过程。同时老师对实验报告把关不严,只注重学生实验报告交还是没交,对实验结果分析和报告的书写无具体的要求,导致所提交的实验报告大同小异。最后,在以往的实验中“依葫芦画瓢”的实验多,研究性、开放性实验少。这使得实验内容和当前具体的环境问题严重脱节,极大地打消了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兴趣,不利于学生严谨科学观的形成。

2 环境生物学实验课程建设新模式的构思和实践

课程内容由课程教学目标所决定,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是课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实验课程大多依附于理论课,同一学科中各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各自独立,缺乏系统性,且经常发生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相似或相同的低水平同层次重复现象,这样既不利于交叉学科、前沿学科内容的引入,更不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提高等[3]。我们在该课程新模式建设中的第一步便是教学大纲的改革与修订,将《环境生物学实验》课程从《环境生物学》中独立出来,并增加了该课程的课时,由原来的18课时增加到目前的24课时;由原来的6个实验增加到8个实验;同时相应的增加了研究性、开放性实验。只要学生的试验设计得到老师的认可,在试验设计上签上老师的名字,学生便可以在开放性实验室从事相关的探索性研究。同时打消年轻教师教实验低人一等的想法,提倡年轻的、一线的科研教师从事环境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鼓励年轻教师将一线的科研成果与本科生分享。与此同时,在课程安排上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将该课程安排在第六学期,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生物技术知识后才开设该课程,并且是在《环境生物学》课程上完一半之后才开始实验课程,在只有理论课而无实验课的这段时间内布置学生开放性实验题目,鼓励学生自己出题验证自己想法的试验,学生可根据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自己去想、去做、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对于开放性实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规定具体地点,不集中做实验,只要求学生在一个规定时间跨度内必须完成某一实验项目。这种模式得到了众多学生的支持与肯定,我院每年均有诸多“创新杯”作品都出自该模式。我们在实验考核的过程中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像《环境监测实验》一样,将《环境生物学实验》与《环境生物学》理论课考试分离,分理论考试和平时成绩,即实验原理和方法占总成绩的70%,平时的出勤、实验报告等占总成绩的30%。严把实验报告的质量关是该课程的另一大改革举措,在学生进实验室之前,要求学生对实验进行预习,鼓励学生查阅相关的论文,凡是没有做实验预习的均不得进入实验室。对实验报告的结果与分析未做出分析、或者分析不到位的均要求重写,对思考题无作为的均要求重做。

3 结束语

我校环境科学专业的《环境生物学实验》虽然在一次次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有诸多问题还需要在进一步的、深入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得以解决。一是增加该课程的实验课时,目前的24学时还远远不能满足该课程设置的需求,诸多学校的课时均在30课时以上。二是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在《环境生物学实验》中目前只有3位教师,且三位老师的专业背景相似,为确保实验的多元化,建议引进生理生化方面的老师开设相应的实验。三是增加相应的经费,由于该课程设置了开放性实验这一环节,仪器设备的使用频率增加,耗材消耗明显,同时提高开放性实验基金的资助率和金额,确保实验室开放能长久、高质的坚持。四是建立多元化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尤其应加大对自主选题、开放性实验评价体系的建设,由于开放性实验研究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不同课题间的可比性降低,考核难度较大,因此必须不断完善该形式实验的评价机制,建立起多元化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五是进一步创造条件尽可能的将学生从实验室带到野外去,野外调查是环境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野外调查必不可缺,因此必须给学生创造多走出实验室投入到大自然中的机会,熟悉野外调查的相关方法,最大程度地实现环境科学专业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孔繁翔,尹大强,严国安.环境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陈燕珠,万红贵.环境生物学的发展及现状问题[J].浙江化工,2003,(34):6-7.

第9篇:语文远程研修观课报告范文

【关键词】研究型教师 教育行动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85-02

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影响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其中一个原因是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能力偏低,不能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教学实践并进一步完善教学理论。因此,如何成为“研究型大学英语教师”是各高校英语教师迫切想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将教育行动研究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去,帮助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并促进其成长为研究型教师,推动其自身的职业发展。

1.研究型教师的含义

研究型教师是相对于经验型教师而言,指在教育领域中,能积极主动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具有职业敏感性、反思意识、合作精神和研究意识,及时发现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针对问题积极探索研究,主动吸收教育科学理论和同行经验,提出新的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研究型教师是时展的客观要求,教师必须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才能更好地开发和设计课程,才能在与陈旧的教育思想理念发生碰撞时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途径。因此,研究型教师除了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还需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然而,我国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现状却远不能满足研究型教师的要求。

2.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现状与面临的困难

根据有关调查, 我国大学英语教师科研现状不容乐观。夏纪梅在2000年-2001年对全国约600所高校的在职大学英语教师代表所做调查显示:没有撰写过教学研究论文的人有 24%;完全没有编写过教材的有37% ;完全没有参加过更没有主持过教学研究项目的人占50%;完全没有做过教学实验的占 40%;完全没有做过教学统计分析的占39%。这表明我国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水平尚处于不成熟状态, 与国际水平相去甚远。

诚然,大学英语教师在科研上也面临着很多困难。第一,大学英语教师承担着全校学生的公共英语教学工作,课时量大,任务重,无法保证搞科研的足够时间。第二,大学英语教师在读本科或研究生期间,大部分是研究英语文学、语言学、跨文化、翻译等方向,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与原先的研究方向不太相关。第三,很多大学英语教师在上学期间并不是师范类学生,也没有学习过教育学等课程,在教学实践中不易展开教学研究。第四,传统的定量研究对实验人员、实验过程和实验条件都有严格的限制,对于文科出身的英语教师,往往无力承担。这都成为了大学英语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的障碍。

3.教育行动研究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

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由美国心理学家Kurtlewin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50年代,美国研究者Corey和Taba首次提出在教育领域进行行动研究,解决教学应用中的问题。1985年,Dave Ebbutt指出,教育行动研究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在反思中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观念,探讨、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90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始将行动研究引入外语教学中。从1994年开始,北京师范大学的王蔷教授开始在北师大给英语语言教学专业的研究生开设行动研究课程,该课程的宗旨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外语教师,解决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相脱节的问题。她指出,行动研究的特点是:其一,研究课题由教师本人针对自己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来,而不是由研究者提出来。其二,教师本人是这项研究的主持者――提出问题,分析原因,设计解决办法,计划和实施改进方案,收集数据,分析和评价结果。其三,这一研究是个不断循环发展的过程,始终致力于把教学和研究推向前进。其四,它不局限于追求研究的规模或寻找事物的规律,它追求“变”和不断创新。换言之,行动研究的课题来自教师的教学,其研究过程就是教师完善自己教学的过程,其研究结果就是教师不断提高的教学效果。而且,行动研究与专业基础研究相比,更易于操作。所以,广大的英语教师尽管无缘在北师大参与此课程的学习,但是却完全可以立足于自己的课堂,在日常教学中开展行动研究,以期获得教学和科研双丰收的效果。

4.教育行动研究的具体步骤

4.1发现问题,提出研究课题

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提高很慢,等等。有些问题是学生向教师发问,但教师苦于没有良策;有些问题是同事之间互相讨论的共性问题,但却讨论无果;而大部分问题是教师自己在课后进行反思时发现的。这些实际问题都可以作为研究课题。

4.2分析问题,拟定解决方案

分析问题必须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教师须翻阅与研究问题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另外,教师还可与同行多讨论,也可征求学生的意见,而后拟定解决问题的科学的计划。

4.3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是关键步骤。首先要依计划行事,注意观察和记录执行情况,如写教学反思日记、录音、录像等。其次。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对每一步进行记录和分析。也可请同行来观摩课堂,提出改进意见,而后进一步实施。

4.4评价与反思,撰写行动报告

搜集和整理实施过程中的研究数据,包括教学日记,学生的问卷调查、学生的试卷、成绩等,利用科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而后融合感性与理性思维,从现象中提取本质,进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撰写出行动报告或论文。

教育行动研究可以和大学英语教学密切结合开展,教师能够从中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提高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进而成长为研究型大学英语教师。广大教师应当运用这一研究方法,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并促进自身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施瑜,教育行动研究――研究型教师成长的新途径[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9,7.

[2]夏纪梅.大学英语教师的外语教育观念、知识、能力、科研现状与进修情况调查结果报告[J].外语界,2002, 5.

[3]Ebbutt D. Educational action research[C]MBurgess R. Issues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Lewes: Falmer Press, 1985.

[4]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5]王蔷,行动研究课程与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外语教师的培养[J].国外外语教学,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