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零售调查报告范文

新零售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新零售调查报告

第1篇:新零售调查报告范文

《全球零售盗窃晴雨表》为年度调查报告,自2001年推出欧洲版后,于2007年起将调查范围扩至全球。本报告由英国诺丁汉零售研究中心负责编撰,研究经费则由保点系统公司独立赞助。此项调查是当前全球最具规模及最详尽的零售盗窃与犯罪调查。

今年的《全球零售盗窃晴雨表》调查由保点系统公司负责进行,并首次将韩国纳入调查范围中。监察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期间全球零售业的损耗状况,提供了对43个国家大型零售商的问卷调查结果,针对4750家大型零售企业进行抽样调查,共回收1187份有效问卷。参与调查的企业共经营251895家商店,累计营业额达人民币63734.36亿元 。

根据《全球零售盗窃晴雨表2011》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零售损耗率为1.11%,虽然仍位列全球损耗率最低的十个地区之一,但与去年同期的1.04%相较,上升6.7%,升幅为亚太区之冠,并达到四年来最高值。

报告显示,全球大部分市场在调查期间零售货品损耗额都有所攀升,原因包括入店偷盗案件增加、员工欺诈行为以及有组织的零售犯罪率上升。2011年全球零售货品损耗总额高达人民币7693.34亿元,约占全球营业额的1.45%,与2010年的1.36%相比,损耗率上升6.6%。

在中国方面,从造成损耗的原因分析来看,“顾客入店行窃”所造成的损失最高,占49.8%,总共造成国内零售业损失达人民币36.69亿元。

“内部及行政失误”是国内零售商品损耗的第二个原因,占总损耗率的22.8%,相当于人民币16.79 亿元(2.60亿美元)。此比例为亚太区市场中最高,亚太区市场在这方面的平均损耗率仅为17.1%。

其他造成损耗的两个原因分别为“员工行窃”以及“供货商欺诈”,前者占总损耗率的20.6%,相当于人民币15.18亿元;而后者占损耗的6.8%,相当于人民币5.03亿元。

赞助该研究的保点系统公司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黄光凯表示:为预防及弥补商品的损失,很多零售商都需要在“防损开支”方面加大投入,也因此必须调整货品价格,这相当于犯罪分子向诚实消费的家庭抽取相应的“年税”。以调查期间的损耗额计算,中国消费者每人负担相当于“诚实税”的较高货价平均为人民币57.88元,等于家庭平均需负担人民币190.95元(29.56美元)。“中国地区创下四年来最高的损耗率,证明国内零售商的营运及存货管理同样受到了各方面的安保危机。”

《全球零售盗窃晴雨表2011》显示,在经济不断下滑的国家及地区,商品损耗情况激增,如果与金融危机后逐渐复苏的2009年及2010年相比,情况尤其明显。欧洲是全球唯一减少安保方案开支的地区,结果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当地零售业的盗窃率取得7.8%的整体上升。爱尔兰零售业窃盗上升率最高,较去年上升8.30%,其次为希腊(7.70%)、西班牙(7.70%)及意大利(7%)等经济低迷的国家。与其他地区比较,亚太区新兴经济体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抗跌力较强,因此区域内零售业的盗窃率为0.8%,平均增幅最低。

报告还分析了亚太区十大市场(澳洲、中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印度、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及泰国)平均损耗率达到零售销售总额的1.22%,相较于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及非洲,亚太区处于最低百分比。但是,亚太区造成损失达182.88亿美元,为全球第三高,仅次于欧洲的486.15亿美元和北美洲的453.21亿美元。

在亚太区,平均损耗率(占销售额的百分比)最高的商品类别为:化妆品/香水/健康及美容/药品(1.75%);成衣/服装及时装/配饰(1.74%);录像带/音乐/游戏(1.64%)。

失窃风险最高的通常是体积小但价格昂贵的商品。

在化妆用品方面,最常见的失窃货品包括:刮须产品(2.64%)、香水(2.60%)、唇膏与唇彩(2.50%)、剪刀/指甲刀/小钳子(1.30%)

第2篇:新零售调查报告范文

为规范零售商的促销行为,*年3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打击商业欺诈专项行动的通知》([*]21号),决定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开展包括整治零售商不规范促销行为在内的专项行动工作。开展此项整治工作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商业环境,促进零售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年5月18日,商务部等11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打击商贸活动中欺诈行为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商整规发[*]269号),明确将零售商不规范促销行为等六类商业欺诈行为纳入专项整治工作。*年6月9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19号),明确提出要“引导和规范零售商的促销和进货交易等行为,依法打击商业欺诈,整顿规范流通秩序”。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及顺利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制定相关规定,建立长效机制;提高零售商的诚信兴商意识,使企业通过不正当促销手段进行恶性竞争的现象得到明显好转,促销行为更加规范,消费者反映较为突出的促销活动中存在的欺诈行为基本得到治理;建立公平、规范的促销环境,维护零售行业的公平竞争秩序。

二、主要任务及具体分工

(一)制定有关规定,建立协调处理机制。商务部要牵头会同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等部门制定《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零售商在促销安全、促销宣传、促销价格、促销商品质量保证等方面应当遵守的基本准则,并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商务部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贯彻落实《办法》的具体措施,建立部门间的协调管理机制。

(二)加强对零售商开展促销活动的引导和管理。商务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零售商促销活动的行业管理,依据法律法规及《办法》,引导零售商依法开展促销活动。要通过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本地区存在的零售商不规范促销行为进行调查摸底,确定重点整治的不规范促销行为。零售商开展促销活动没有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造成治安事件,产生恶劣社会影响的,公安机关要依法查处。

(三)整治零售商在促销活动中的价格违法行为。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依法查处零售商在促销活动中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或者其他零售商与其进行交易,以及不按规定明码标价等价格违法行为。要将促销时谎称降价、虚构原价、价格表示无依据或者无从比较、不标示或者含糊标示价格附加条件、降价销售与标示的折扣幅度不符、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价格承诺等价格欺诈行为作为检点。同时要积极推进零售商价格诚信建设,引导零售商树立诚信兴商意识,自觉抵制价格欺诈行为。

(四)整治零售商虚假促销宣传的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规制零售商的欺诈性促销宣传行为,禁止零售商在促销活动中使用含糊的、易引起误解的语言文字,或以虚假的“清仓”、“换季”、“拆迁”、“歇业”等事由开展促销活动。对零售商从事欺骗性有奖销售、巨奖销售等不正当促销活动的,依法查处。

(五)整治零售商在促销活动中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办法》,对零售商在促销活动中销售假冒商品、不合格商品以及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行为依法查处。对促销活动期间或促销活动结束后,消费者购买的促销商品因质量等正当原因要求退换货,零售商以促销为由拒绝,以及零售商将假冒伪劣、失效、变质、过期或无生产厂家、无厂家地址、无生产日期的物品作为有奖销售的奖品、赠品的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责令其限期改正或作出相应的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六)整治零售商在促销活动中偷逃税的行为。税务机关要严厉查处零售商在促销活动中的偷逃税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三、组织领导

商务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建立全国打击不规范促销专项行动部际协调小组(以下简称部际协调小组),组长由商务部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各有关业务对口司(局)级领导组成。部际协调小组通过召开联席会议等方式统一协调各部门的行动,指导、督促和检查各地开展专项行动工作,督查督办大案、要案,并根据整治工作进展的需要,适时组成联合督查组,分赴重点地区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部际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成员由各有关部门的处级干部组成。办公室根据部际协调工作会议的决议督促各地、各部门开展相关工作,汇总各地情况向部际协调小组报告。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全国打击商贸活动中欺诈行为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项二组(设在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承担。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商务、发展改革(物价)、公安、税务、工商等部门要建立本地区整治零售商不规范促销行为专项行动协调小组,负责统一协调本地区整治工作。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按照工作部署,切实负起牵头责任,保证专项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狠抓实效。零售商促销活动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打击不规范促销专项行动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把此次专项行动作为改善消费环境,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工作的重要内容,狠抓落实,要见成效。

(二)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在开展专项整治工作过程中,各地、各部门要从大局出发,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各地要加强专项行动的信息沟通与交流,结合《办法》的有关规定逐步建立协调管理、监督机制。

(三)加强舆论宣传,建立投诉处理机制。各地、各部门要以“规范商家促销,保障百姓权益”为主题,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法律法规、《办法》及有关规定,宣传整治情况,及时曝光查处的违法案件,跟踪报道大案要案;大力弘扬诚实守信的商业道德,倡导明码实价,诚信兴商,营造消费者放心的良好购物环境。

鼓励社会公众对零售商的不规范促销行为进行举报。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设立举报电子信箱,并对举报人保密。部际协调小组成员单位按各自职责对举报事项进行查处;举报事项不属于部际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职责范围的,要及时转送有关部门。各地也要设立举报电话及电子信箱,建立相应的投诉处理机制,并对举报人保密。

(四)加强信息沟通,对不规范促销行为进行公告。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和完善打击欺诈行为的信息共享机制。零售商违反有关规定开展不规范促销活动的,负责查处的部门要依据《办法》将查处情况向同级有关部门通报;县级以上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要将依职权查处的情况及有关部门通报的查处情况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对查处情况予以汇总,对情节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经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通过商务部网站和全国性报刊向社会公告,公告信息包括:零售商的名称、住所、经营场所、法定代表人、工商登记注册号码;违法违规行为;查处机关依法查处的事项、处罚内容。受到处罚的零售商具有下列情形的,暂不予公告:在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内对行政处罚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受理机关或法院尚未作出终局决定、裁定或判决的。

五、工作步骤

(一)组织准备阶段

商务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等部门抓紧制定《办法》,争取10月底前联合。

各地根据本方案精神成立协调小组,设立举报电话及电子信箱,并在9月30日前将协调小组人员名单及举报电话、电子信箱报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

《办法》颁布后,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通过多种方式宣传贯彻《办法》。省级协调小组要结合前期调查摸底过程中掌握的情况,确定下一步整治工作重点,制定工作方案,于12月20日前将摸查情况、宣传贯彻《办法》情况、下一步整治工作具体方案报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

(二)整治实施和督查指导阶段

各地根据工作方案全面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整治工作中及贯彻落实《办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要及时向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报告,部际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认真进行研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部际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加强对本部门、本系统专项整治工作的经常性督促检查,及时沟通、认真指导,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为下一步制定相关行政法规奠定基础。

第3篇:新零售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零售营销;课程建设;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一、《零售营销》课程在市场营销专业中的定位

为了丰富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我们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增设了《零售学》课程。理由有三:

(一)《零售营销》很能够体现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特点。市场营销的研究范畴是商品从生产企业流转到消费者的整个过程,而零售业在商品流通领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功能,这就决定了《零售营销》与市场营销专业的天然联系,市场营销中所有的概念、理念和理论在《零售营销》中都是适用的,同时在“渠道为王,终端制胜”的这样一个营销时代就更能够体现了《零售营销》在市场营销专业中的重要性。

(二)《零售营销》是一门结合具体行业,有着现实行业背景的营销专业课。市场营销的专业课程包括:《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消费心理学》、《广告学》、《品牌管理》、《服务营销》、《推销与谈判》等,但这些课程的一个共通点是尚没有结合一个具体的行业,缺乏现实的行业背景,学生在学习了“如此之多”的理论知识后往往困惑于找不到一个地方去实践和去应用,而《零售营销》则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缺点,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为从事相关岗位的工作奠定基础。

(三)《零售营销》可以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平台。《零售营销》中的很多知识是前面这些课程知识在一个具体行业的体现和应用,如零售商圈的市场调查对应于《市场调查与预测》、消费者冲动性购买的研究对应于《消费心理学》、超市DM广告的设计对应于《广告学》、快消品品牌阵营的划分对应于《品牌管理》、零售服务流程的优化对应于《服务营销》、供应商与零售商的谈判博弈对应于《推销与谈判》。进行《零售营销》课程建设的意义除了达到使学生初步具备参与现代零售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的能力的这样一个基本目的之外,更进一步的在于能够丰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使学生综合应用营销专业知识进行实践,为学生提供一个知行合一的课程平台。

二、市场营销专业《零售营销》课程建设的思路

面向零售岗位需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营销专业课为依托,以项目、课题、调查专题为内容,建立一个即能够学习和研究专业知识又能够实践和调查的知行合一的市场营销专业《零售营销》课程平台。“知”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的讲解,“行”主要是通过若干零售专题的调查,但仅仅通过专题调查是不够的,仅仅依靠一个教师的力量也不能建设成为营销专业的知行合一的课程平台,必须要整合营销教研室的教师团队的整体力量,补充包括项目和课题在内的多样化的形式和方法,例如与主讲《商务谈判》的教师合作,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采购谈判,模拟真实的谈判场景和背景,通过身临其境的情景模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零售采购谈判的过程、内容和技巧;与主讲《广告学》的教师合作,组织学生实地搜集百货、超市和专卖店的广告并进行评析,或者针对某种零售业态进行简单的广告设计和促销方案策划;与主讲《消费心理学》的教师合作,设计调查问卷,组织学生调查,深层次研究消费者冲动性购买心理和行为,并从商家角度作出管理改善的建议。

《零售营销》课程开发结合行业企业的实际情况,与相关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设计《零售营销》课程。根据地方经济特色,选择家具、灯具、地板等装修装饰材料为载体,联合企业专家,根据实际岗位需求,共同设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设计课题任务、设计考核方式,共同培养企业实用的零售营销人才。

三、市场营销专业《零售营销》课程建设的具体实施

(一)《零售营销》整体设计。以“业务流程”来重塑零售营销课程理论体系,打破教材本身的框架,把所有的知识以专题的形式结合起来,把课程体系以业务流程来设计,把教学过程演变为连贯的业务训练。要求学生根据安排完成相应的任务,制定教学进度表和实施进度表。把整个课程以导论、环境分析、消费者分析、市场战略、零售商品管理、商场管理等要素组合来设计。把这门课程的教学变成一次零售营销的“实战”,从分析基本概念和环境开始,到制定经营战略,以及零售营销的具体战术运用,每一个环节学生都要完成相应实践性的作业和小组作业,学生要在扮演不同的角色,实训项目设计与课堂教学统一进行,把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了学生积极参与的实战过程,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能力,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图:

(二)《零售营销》教学实施。《零售营销》课程在本校已开设近八年,已初步形成成熟的教学团队。在每轮教学中,教学团队都会共同商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应用。《零售营销》课程具备营销课程的通用特点,如:接近生活、实践性强、灵活多样、纷繁复杂,也有课程自身的一些特点,如:内容看起来简单,包括了空间、地理、人文、艺术设计等多领域的知识和能力。所以,教学实施的时候,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探索显得非常重要。通过几轮教学的大胆尝试,大概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供大家参考:

1.引企业专家进课堂。根据课程设计的不同模块,选择愿意来到课堂讲授的企业专家,共同授课。比如:零售市场开发,可以选择专门负责开店的门店总经理来给同学们上一次课;客户服务,可以选择零售店的客服部经理来上课;商品管理,可以选择零售店的商品部经理来上课。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业共同商定,上课地点可以在教室、可以在门店、可以在实训室等场所,上课时间也可以灵活多样,

上课内容和方法都可以由企业专家自己来定,一切以学生的效果为准。

2.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学。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课程,设计典型工作任务,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德国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和德国的职业教育一样有名,而且,针对国内的职业教育课程,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更为实用。比如:一是小组学习法。我们课程中的很多学习任务都是采用分小组完成,小组汇报、小组讨论并学习的方法。虽然小组学习也有一些兼顾不到每个学生的弊端,但针对中国的课堂,益处还是挺多的,如:提高学生独立解决任务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团队荣誉感、责任感等。二是图示法。针对《零售营销》中的商店选址、店头设计、店面布局、店内广告设计等内容,如果采用图示法,将更为直观地表现学生的成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荣誉感。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3.深入的工学结合。实践表明,把企业专家引进来和把学生输送到企业岗位上去,是对于学生、企业和学校共赢的良性循环。有些零售企业用人有高峰期,常年需要招聘兼职人员,比如: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连锁,沃尔玛、家乐福等连锁超市;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学生在企业需要的时候输送给他们,然后再邀请他们来给我们的学生进行培训,教师可以参与到其中的经营和学生管理中去,从而真正实现深入的工学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知识和能力得到提升了,教师实践能力增强了,学校教学质量上去了,企业用人问题得到缓解了,工学交替做实了。

第4篇:新零售调查报告范文

两大钢铁巨头遭调查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公平贸易委员会怀疑国内最大两家钢铁公司新日本制铁公司和日本钢铁工程控股公司联合设定价格,违反日本反垄断法规,业已开始对其进行反垄断调查。这两家公司分别为世界第二大和第四大的钢铁生产商。

两家钢铁公司的发言人称,公平贸易委员会的官员们怀疑两家公司在钢板桩和钢管桩这两类建材上联合设置固定价格,违反了相关反垄断法规。

为了抵御外国钢铁生产商对日本市场的冲击,日本5家最大的钢铁生产商联合组成钢铁卡特尔,并一直得到日本通产省、建设省以及公平贸易委员会的支持。按照惯例,加入卡特尔的厂商不会互相竞价,日本官方机构也绝不购买卡特尔以外的钢铁产品。此次两家公司涉嫌单独出牌,因此遭到公平贸易委员会的调查。

澳大利亚:

民生问题成焦点

今年年底,澳大利亚将举行大选,现任总理霍华德希望连任。他已连续执政11年,拥有一份相当不错的成绩单:经济强劲增长低通胀、低利率、低失业率构成一组创纪录的好数据。不过,要想将这些业绩转化为选举胜利,他仍面临诸多难题。

在澳大利亚今年的大选中,民生问题显然将是选民最为关心的议题之一。历史学教授麦勒威什指出,澳第十六届总理奇夫利试图由国家更多地控制经济,主张对银行实行国有化;第二十一届总理惠特拉姆则对知识界和艺术界的关照超过了对经济发展的关心。选民都拒绝了他们。轻松舒适的生活方式一直为澳大利亚人所看重。从这个角度来说,霍华德要赢得今年的大选,恐怕还得在民生问题上着力。

印度:

放宽证券市场准入限制

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证券管理委员会(SEBI)已经同意放宽准入限制,允许外国个人投资者、企业和对冲基金等直接注册进入印度证券市场。7月30日出版的印度《经济时报》说,印度政府此举是为了增加市场透明度,减少外国投资者投资印度证券市场的成本。

长期以来,印度只允许资产达到一定规模的外国机构投资者直接注册后在印度证券市场进行投资。而对于外国私人投资者、企业和对冲基金来说,要投资印度证券市场,必须经过外国的中介公司。这一方面增加了中间环节,加大了外国中小投资者的投资成本,另一方面也掩盖了部分外国资金的真正来源,不利于印度政府监控市场。

美国:

房产青睐网络广告

美联社日前报道,近日美国报业公布的盈利报告显示,报纸的房地产广告收入大幅减少,主要原因之一是房地产广告商们正在把投资的热情转向新兴的网络媒体。

与报纸相比,网络广告可以展示大量的房屋照片,可以对房屋周边环境进行详细介绍,甚至可以用视频展示房间的内部陈设等等。目前,房地产广告在网络广告中的比重已经达到15-20%,而且这一比重还将上升。

越南:

连锁超市忙圈地

越南的连锁超市正加快开设新门店,占据市场份额,因为根据越南加入WTO时的承诺,该国从2009年1月起将对外国公司开放零售市场。

第5篇:新零售调查报告范文

一、工作重点

打击商业欺诈要集中力量,突出重点,着力整治和打击六类商业欺诈行为:商业零售企业不规范促销行为;商业零售企业占压、骗取供应商货款行为;服务业违规经营行为;虚构或夸大特许经营品牌、骗取加盟行为;对外贸易领域中各类以虚假合同等方式骗取资金和虚开出口发票的行为;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对外投资领域中虚构项目、虚假广告和招商信息、无证经营以及超范围经营等行为。

二、工作任务

(一)整治商业零售企业的不规范促销行为。

1、市商务局要对本市的商业零售企业促销活动进行一次摸底调查,了解本市商业零售企业促销活动的特点,对折扣、有奖销售、巨奖销售等情况进行调查,对不规范的企业进行重点监查。

2、由市商务局联合价格、税务、工商等部门对不规范的商业零售企业促销活动进行查处。按照各部门的职责分别对价格违法行为、偷逃税行为,欺骗性有奖销售、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行为进行查处。

3、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商业零售企业促销行为管理办法,加强商业零售企业促销的行业管理,规范商业零售企业促销的行为。版权所有

4、建立商业零售企业信用档案,市商务局要对进行不规范促销行为的企业进行存档,并向社会公布。

(二)整治商业零售企业超期占压、欺骗供应商贷款的欺诈行为

1、市商务局要对本市商业零售企业占压供应商贷款情况进行调查,并汇总上报省商务厅,由省商务厅向社会公告长期占压供应商贷款涉及户数众多、数额巨大的商业零售企业名单,确定重点监控企业。

2、市商务局要对商业零售企业与供应商的进贷交易行为加强行业管理,制定相关管理办法。

3、市商务局会同公安、税务、工商、质检等部门研究制定有关规定,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预防、查处商业零售企业超过合同期限占压或骗取供应商贷款的欺诈行为,促进商业零售行业的健康发展。

4、工商部门要依法对虚假出资、抽逃注册资本行为进行查处,研究建立企业异常变更工商登记事项的预警机制,尤其是对重点监控企业加强监管,发现问题依法及时查处,对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三)以美容美发业为突破口,整治服务业中存在的欺诈行为。

1、市商务局要对本市的美容美发等服务行业的服务项目和服务质量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摸底调查,了解和掌握其经营者产品进货查验等制度的具体情况,对不规范的企业进行重点步督察和检查。

2、工商部门要加强对美容美发业广告宣传和市场竞争行为的监管,对虚假广告和涉嫌不正当竞争的,依法予以处罚,同时要加强美容美发店内商品监管,实时美容美发店内商品质量监测结果,对不合格的商品予以曝光,问题严重的坚决清除出市场,并查清进货渠道。

3、质检部门按照有关部门移送的生产源头情况进行彻底追查,依法追究质量及制假责任。

4、由市商务局联合工商、质检、价格、税务等部门对不规范的美容美发等服务行业的不规范经营活动进行查处。对其涉嫌不正当的竞争,不合格的商品和有以假充真欺诈行为的企业进行查处。

5、市价格主管部门要对美容美发店虚构原价、促销价格表示无依据或无从比较等价格欺诈行为进行查处。

6、根据商务部《美容美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要求,市商务局要对本市的美容美发服务行业进行企业信息备案登记。切实加强对美容美发服务行业的管理,规范美容美发服务行业的企业经营行为。

(四)整治和打击商业特许经营中的欺诈行为。

1、市商务局要对本市商业特许经营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确定重点监控地区和企业。对不规范经营的商业特许经营企业进行重点监查。

2、根据商务部《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和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加强对商业特许经营行业的管理,规范商业特许经营企业的经营行为。

3、由市商务局联合工商、质检、价格、税务、公安等部门对不规范的商业特许经营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利用展会进行商业欺诈、涉嫌诈骗经营行为的商业特许经营企业进行立案查处。

4、工商部门要依法加强对特许经营广告的管理,对特许人披露信息不完整、不规范,没有任何风险提示,或故意夸大投资回报的广告进行清理。

5、市商务局要建立健全商业特许经营企业的档案。对不规范经营的商业特许经营问题要随时向社会通报,坚决整治和打击商业特许经营中的欺诈行为。

6、公安机关要对涉嫌诈骗的特许经营企业立案侦查。

(五)整治和打击对外贸易领域的商业欺诈行为。

商务、税务、工商、质检、外汇等部门要在外贸领域发挥各自监管职能,加强信息共享,形成监管合力。发现欺诈线索的部门要及时向其他部门通报,制止欺诈行为。商务部门要会同税务等部门在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尽快制订有关出口发票管理的措施,整治虚假出口、低报瞒报价格和低开虚开出口发票的行为。

加强对市场交易进行信用监督、维护对外贸易秩序,积极推进外贸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收集违法违规企业的相关记录,建立黑名单制度。版权所有

(六)整治和打击对外经济合作领域的欺诈行为。

商务、工商和发展改革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严厉打击对外经济合作活动中虚假劳务、工程和招商信息,欺骗劳务人员、施工单位和投资者签订虚假合同以骗取钱财的行为;打击无资质、超范围经营行为。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开展境外就业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管。商务部门要会同建设部门对拥有建筑资质的企业在境外开展承包工程业务中的欺诈行为进行查处。外汇等部门要对对外经济合作领域违反外汇管理规定的欺诈行为进行查处。公安机关要对涉嫌利用虚假外派劳务、境外工程和境外投资等信息进行诈骗的行为立案侦查。

三、治本措施

(一)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监管。要针对商业欺诈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非法敛财、骗取银行贷款、占压骗取供贷商贷款等欺诈行为,分析其特点和规律,制订有关管理制度漏洞。对涉嫌商业欺诈的行为,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到及早发现、准确定性、依法严厉查处,彻底消除社会隐患。

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责,依据有关法规,加强行业主管部门与行政执法部门、司法机关的衔接配合,整合监管信息,建立信息共享和反欺诈预警机制,完善商贸企业的准入退出机制。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诚信兴商”活动。

1、深入开展各种诚信创建活动。各部门要结合本部门的实际,组织行业协会、企业,在已开展的“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和“百城万店重诚信”、“诚信纳税”、“守合同重信用”等各类诚信创建活动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深入开展“诚信兴商”主题创建活动的新形式、新路子.

2、开展企业信用培训教育。加大企业信用培训教育力度,督促和引导企业自觉守法经营,诚信立业,建立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加强和改善内部信用管理工作,形成信用风险防范机制。

3、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要选择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行业,引导行业协会通过制定行业信用公约,开展信用信息服务和“守合同重信用”公示活动,建立督查指导制度等方式推进行业信用建设,服务会员企业。

4、加强诚信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开展诚信宣传教育。今年9月,结合第三个“公民道德宣传日”,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新闻媒体要对全市开展“诚信兴商”活动的典型经验进行宣传报道,营造“守信光荣得利,失信可耻受罚”的社会氛围。

四、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打击商业欺诈专项行动,把它作为实践“三人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周密部署,认真落实,务求实效。

2、部门联动,强化责任。各部门之间要采取联动的方式,主管部门切实负起责任,建立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并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整治措施落到实处。

3、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市商务局统一组织协调打击商贸活动中欺诈行为专项行动,宣传、发展改革、公安、劳动保障、建设、税务、工商、质检、外汇等部门参与,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建立会议、简报、督查、报告等工作制度,按照各自职责承担相应工作。参加部际沟通协调机制的部门,要确定专项行动的负责人和联络员。

4、充分发动群众,营造商业欺诈无处藏身的社会环境。普及防骗知识,提高群众防范欺诈的警惕性;建立投诉举报制度,对欺诈行为露头就打,使其难以为害;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监督,揭露骗术骗局,曝光典型案例,使群众放心,欺诈者寸步难行。

五、工作安排

从2005年7月始,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开展专项行动。专项行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动员部署阶段(2005年7月),制定专项行动的具体实施方案,全面部署工作。

第6篇:新零售调查报告范文

几乎所有的药物都可引起不良反应,只是反应的程度和发生率不同。随着药品种类日益增多,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加。虽然有些药物不良反应较难避免,但相当一部分是由于用药不合理所致[1-3]。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主要是监测上市后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是药品再评价工作的一部分。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收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及时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及时向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和社会大众反馈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4-5]。本文对药品零售企业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进行综述。

1 提高药品零售企业人员对不良反应的认知水平

在日常生活中,社区居民自我药疗时到药店购买非处方药品的现象较多。一般认为非处方药物安全,但非处方药易引起药疹,严重时也会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药品零售企业人员尤其是执业药师在居民购药时要做好用药指导,让患者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零售企业也应增加对零售企业人员的培训,使其了解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药物种类繁多,用药途径不同,体质又因人而异。药物方面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有药理作用、药物的杂质、药物的污染、药物的剂量、剂型的影响、药物的质量问题等。机体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有种族差别、性别、年龄、个体差异、病理状态、血型、营养状态等。给药方法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有误用、滥用、用药途径、药物相互作用联合用药不当、减药或停药等。

2 建立不良反应保障机制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宣传

2.1 建立不良反应鉴定机构及救济制度

我国在药品不良反应处于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因此,药品零售人员在顾客购买药品时店员大多不愿告知不良反应,怕顾客不购药或引起不必要的纠纷。所以我国应当尽快建立一套具体可行的法律规定,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制度,明确不良反应损害的责任,使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制度与现有制度相衔接。

2.2 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资讯宣传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更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药品不良反应资讯宣教方面应发挥重要作用。药品不良反应的宣传可采取多种方式,可采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媒介向广大市民宣传,还可以在药品零售企业张贴药品不良反应知识宣教的资料,以便让顾客更多关注用药安全。

3 药品零售企业建立并严格实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3.1 树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观念

药品零售企业应转变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监测等的错误观念。药品零售企业应积极建立企业内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报告的责任制。药品零售企业一经发现可疑不良反应,需详细记录、调查,按要求填写并按规定报告。报告范围为药品引起的所有可疑不良反应,发现严重或罕见的药品不良反应必须及时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

3.2 积极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要求药品零售机构对执业药师进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上报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要对报告中的内容逐项讲解,确保能够正确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填写主要内容有:门店名称须用全称、电话、报告日期、患者姓名、患者性别、患者出生日期、患者民族、患者体重、患者联系方式、患者家族药品不良反应、患者既往药品不良反应、用法用量、用药起止时间、用药原因、并用药品、不良反应的表现、填写报告人认为可能与不良反应有关的药品的商品名和通用名、生产厂家、批号等。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要求主要有:每一个不良反应病例填写一张报告表;填报内容应真实、完整、准确;黑色碳素笔或钢笔书写;填写内容、签署意见、签名等字迹清楚;尽可能详细地填写报告表中所要求的项目等。

第7篇:新零售调查报告范文

第二条在我市药品零售企业(包括药品零售连锁企业门店)担任质量管理人员、处方审核人员的药学技术人员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的药学技术人员包括执业药师(执业中药师)、从业药师(从业中药师)或具有药师(中药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台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下称市局)将逐步建立健全药品零售企业药学技术人员的信用档案,并根据药学技术人员的不良行为记录确定信用等级。

药学技术人员信用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药学技术人员的基本情况、从业(变更)记录、培训注册记录、信用信息记录等内容,由市局在政务网站定期公布。

本办法所称的不良行为,是指药学技术人员在药品零售企业任职过程中有违反药品监管法律、法规、规章和本办法所规定的行为。

第四条市局负责全市药品零售企业药学技术人员的信用管理的指导工作,各县(市、区)局(分局)具体负责本辖区药品零售企业药学技术人员信用信息的采集、建档和信用等级评定工作。

第五条各县(市、区)局(分局)应建立药学技术人员信用档案,及时将药学技术人员的不良行为如实记入信用档案,并按市局要求上报。

第六条药学技术人员应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以保证人体用药安全为准则,不断更新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与业务能力,维护药学技术人员行业声誉。

第七条药品零售企业聘用药学技术人员必须依法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第八条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药学技术人员可以担任药品零售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处方审核人员:

(一)具有药师及以上任职资格;

(二)未在其他单位兼职;

(三)无传染病或者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的疾病,身体健康,能胜任本岗位工作;

(四)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并取得相应学分;

(五)经过专业或岗位培训,并经市级(含)以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考试合格,取得岗位合格证书;

(六)无《药品管理法》第七十六条规定的情形。

第九条药品零售企业聘用药学技术人员应进行资格审查,符合本办法第八条要求的,予以聘用,并将该药学技术人员的有关信息输入到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安全信用管理系统,同时到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进行登记。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确认后发给《药学技术人员执业资格证明》,药品零售企业应将《药学技术人员执业资格证明》悬挂在营业场所显著位置,接受公众监督。

取得执业药师(执业中药师)资格的药品从业人员,依照执业药师注册的有关规定办理了注册(或变更注册)手续的,方可聘为药学技术人员。

第十条药学技术人员应当承担以下职责:

(一)负责企业药品质量管理工作;

(二)负责处方审核工作;

(三)开展药学服务,为消费者提供用药咨询,指导合理用药;

(四)培训其他从业人员;

(五)上报药品质量和不良反应信息;

(六)其他法定职责。

第十一条药学技术人员在营业时间内应在职在岗,并佩戴贴有照片、标明姓名、技术职称或执业资格等内容的胸卡。

第十二条药学技术人员在执业活动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误导消费者购买超过所需用的药品,造成药物滥用;

(二)夸大药品的疗效,以赢利为目的促销药品;

(三)采用搭售、买药品赠药品、买商品赠药品等方式向公众赠送处方药或者甲类非处方药,或采用邮售、互联网交易等方式直接向公众销售处方药;

(四)不凭处方销售处方药;

(五)法律法规禁止的其它行为。

第十三条药品零售企业拟解聘或不再续聘现任药学技术人员,应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告知药学技术人员,并抄送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备案。

药品零售企业解聘或不再续聘现任药学技术人员前应另行聘用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药学技术人员,未按规定聘用的,由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依法查处。

第十四条药学技术人员单方要求解除劳动合同或不再续签劳动合同的,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药品零售企业主要负责人,同时抄送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管局备案。

药学技术人员在合同有效期内不得自行离职。

药品零售企业发现药学技术人员自行离职的,应另行聘用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药学技术人员,并在药学技术人员离职后5日内报告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经调查核实后将该药师的不良行为记入信用档案。

第十五条药品零售企业药学技术人员发生变更的,应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交回《药学技术人员执业资格证明》,并办理注销或变更登记手续。属质量负责人变更的,还需办理《药品经营许可证》变更手续。

第十六条药学技术人员不得在其它单位兼职。

药学技术人员与原聘用单位未解除劳动关系而受聘于其他药品零售企业或单位的,视为兼职行为。

药品零售企业聘任虚岗、挂职药学技术人员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八十三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七十九条处理。

第十七条药学技术人员因事因病需请假的,应向药品零售企业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准假后方可离开。药学技术人员请假5天(含)以下的,药品零售企业应及时报告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请假5天以上的,药品零售企业必须提前2日用书面形式报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备案。

药学技术人员请假未报备案的,按药学技术人员不在岗记录。

第十八条经营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的药品零售企业,药学技术人员不在岗时,应当挂牌告知,并停止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

第十九条药品零售企业发生经销假药或经销劣药情节严重的违法行为,药学技术人员负有直接责任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七十六条规定处理。

第二十条药学技术人员非自身因素导致其无法正常履行职责的,应立即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依法查处。如果药学技术人员未及时报告,则应承担相关责任后果。

第二十一条药学技术人员实行信用分类管理制度,其信用等级按个人过错与所在药品零售企业的信用等级状况确定,信用等级分为A、B、C、D四级。A级表示守信;B级表示基本守信;C级表示轻微失信;D级表示严重失信。

第二十二条药学技术人员在任职期间未发生不良行为的,其信用等级评定为守信级别。药学技术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信用等级降为基本守信级别:

(一)在营业时间上岗时,未佩带标明其姓名、技术职称、岗位等内容并贴有本人照片的胸卡;

(二)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未取得规定学分的;

(三)未按规定参加健康检查的;

(四)请假未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或备案的;

(五)出现药品质量事故或不良反应未按规定上报的;

(六)出现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不得有的行为之一的;

(七)与所在药品零售企业信用等级降为基本守信存在因果关系的。

第二十三条药学技术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信用等级降为轻微失信级别:

(一)不按规定参加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的;

(二)未按规定请假或在合同有效期内自行离职,且未主动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书面说明原因的;

(三)出现严重药品质量事故或不良反应未按规定上报的;

(四)经检查发现药学技术人员无正当理由一年内不在岗二次以上的;

(五)对涉嫌违法的药品,未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而擅自做退货处理的;

(六)违规销售处方药和含兴奋剂药品,造成一定后果的;

(七)违规销售药品零售企业禁止经营药品的;

(八)出现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不得有的行为二项以上或同一问题出现二次以上的;

(九)与所在药品零售企业信用等级降为轻微失信级别存在因果关系的。

第二十四条药学技术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其信用等级降为严重失信级别:

(一)提供虚假材料,骗取药学技术人员岗位考试合格证书或其它任职资格的;

(二)在行政许可过程中,提供虚假证明材料或其他欺骗行为的;

(三)在健康检查时弄虚作假,故意隐瞒传染病或者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的疾病,骗取健康检查合格证明的;

(四)在其他单位有兼职行为;

(五)知道或应当知道是假药、劣药而仍然销售的;

(六)对药品零售企业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的行为存在直接过错的;

(七)拒不配合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检查,情节恶劣的;

(八)经检查发现药学技术人员无正当理由一年内不在岗三次以上的;

(九)与所在药品零售企业信用等级降为严重失信存在因果关系的。

药学技术人员以不正当手段取得考试合格证书或其它任职资格的,由相关部门注销其岗位考试合格证书或其它任职资格,二年内不得参加本系统组织的同类考试,涉及骗取行政许可的,按《行政许可法》第七十八条或第七十九条处理。

第二十五条被降为轻微失信和严重失信级别的药学技术人员,其本人和所在药品零售企业均将作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重点监管对象,对所在药品零售企业增加检查频次,并以公示的方式定期向社会提示消费风险。

第二十六条药学技术人员积极履行法定义务,连续二年未发生不良行为或有协助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查获违法案件等表现的,可以酌情提升信用等级,且信用等级的提升不受所在药品零售企业信用等级的限制。

第二十七条药学技术人员变更执业单位的,原信用等级不变,其信用信息并入新聘用药品零售企业的信用信息档案后,信用等级随新聘用单位信用等级的变化动态调整。

第8篇:新零售调查报告范文

英国剑桥科特学院的校长约翰・科特曾经说过:变革的速度在近期任何时间都不会放缓,而在今后几十年中,大多数行业中的竞争将使变革发生的速度越来越快。

2009年《重庆晚报》强势改版,面对市场竞争率先求变。作为重庆市最具影响力的都市晚报,能够审视自身,自我求变,昭示着一份泱泱大报的勇气和对未来的信心。

求变

2月6日,《重庆晚报》改版整整一个月。

当改版的反馈报告放到总编辑石刚的桌子上时,他便迫不及待地拿了起来。虽然不断有好消息反馈到他的耳朵里,但石刚还是愿意了解更详细的情况。“改版不到1月,重庆晚报发行就呈现出“四多”的可喜局面――日均零售量比其他媒体多了;报摊摆放位置比其他媒体更醒目了;有效发行的区域和群体更多了;本报通过改版争取到的消费主流读者、年轻读者、女性读者多了。零售已占市场近40%的份额……”石刚轻轻的点着一根烟,又仔细地看了一遍,似乎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愿意放过。

虽然这次改版前期做了充分的调研,但作为晚报的掌门人,他还是有些忐忑。“这两年,重庆报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次改版对晚报将来几年的发展将有着深远的意义,所以每个人压力都很大”。石刚告诉记者。不过他现在可以暂时放松一下了。因为“至少,从现在来看这次改版还算是成功的。”

正如总编辑石刚所说,这次改版从编委会到普通员工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这一切源于重庆报业市场激烈的市场竞争。2004年,《重庆时报》抢滩登陆重庆,原本不平静的重庆报业市场竞争更加残酷。在这之前,《重庆晚报》一直是一骑绝尘,将竞争对手远远的甩到后面。现在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再加上内部体制的影响,《重庆晚报》虽仍然处于当地主流都市报的行列,某些方面仍然领先着同城的竞争对手,但已经可以清晰的听到追兵的脚步声。在与竞争对手的差距越来越小的时候,是继续固守城池,还是主动出击?作为重庆报业的“老大”,《重庆晚报》面临着两难的选择。虽然以《重庆晚报》24年积累的读者群体和公众影响力,固守城池完全可以继续保持在主流媒体的行列。但是,如果主动改版一旦失败,《重庆晚报》将会丧失领先的局面,竞争对手将趁机收复失地。

变还是不变?作为总编辑,石刚必须做出选择。实际上包括石刚在内的晚报高管们已经有了答案――《重庆晚报》必须改变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改版

既然要改版,改什么?怎么改?仅仅是从内容上做些调整,还是版式也跟着改变?改版后会出现什么情况?

《重庆晚报》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在改版的细节上,编委会讨论相当激烈。“其实大家的思路是一致的,晚报改版就是为了让读者读到最好的报纸”执行总编辑姜春勇告诉记者,“既然改版是为了读者,那么,我们就要从读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读者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新闻、资讯和服务。”

于是,一份专门针对读者的问卷调查出炉了,晚报就报纸的改版广泛征求读者的意见。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几千份读者问卷收了上来,很多忠实读者对晚报改版提出了中肯的意见。“晚报能不能多登一下服务性的内容啊,市民都是很需要的……”,“我们希望晚报在保持其权威性的同时,能有一些更贴近百姓的新闻故事……”,“城市版办得不错,再继续努力哦”……我们仔细的思考了这数千份带着读者鼓励的问卷,发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读者阅读三大变化。 第一是快速阅读,他们是在翻报纸而不是读报纸,一份报纸也就是10多分钟就翻完了;第二,喜欢轻松的阅读,而不是故作权威的说教;第三,读者希望与媒体有互动性,无论是新闻还是一些故事版都要强调与读者的互动”执行总编辑姜春勇告诉记者,“看到有那么多读者热心的提出了那么多的意见,我们的改版更有信心了。”

一份详细汇集着各方面意见的改版方案成形了。

首先,在办报宗旨上由原来的“城市主流、责任传媒”变成了“责任传媒、民生立报”。《重庆晚报》总编辑石刚详细诠释了理念的变化:“对于晚报来说,‘责任’两个字是20多年来对读者、对社会不变的承诺。从‘城市主流、责任传媒’到‘责任传媒、民生立报’的改变不是简单的四个字的变化,它意味着晚报将自己的责任细化了。以前我们提‘城市主流’过多的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但事实上‘城市主流’不是自封的,而是靠你的影响力积累起来的。晚报一直是本地的主流强势媒体,这是事实。我们提出‘民生立报’就是细化了晚报的责任,那就是更加的去关注民生、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新闻报道、资讯服务等都要真正的走到市民的心里去。”

而最让石刚欣慰的是,经过多方协调,在出报时间上,重庆晚报终于实现了与同城媒体同步上市。“以前,晚报总是比同城竞争对手晚两个小时,这并不是同一起跑线上的较量。对于同城本源新闻竞争激烈的都市报来说,两个小时时间生死攸关。”总编辑石刚告诉记者,“晚报争回了两个小时,就争回来相当大的零售市场”。

在版式上,《重庆晚报》将原来的瘦身大报改成四开小报。这样更加符合了山城市民的阅读习惯。在重庆这个山水城市,地理地貌类似香港,零售读者一般都是在公交、地铁上阅读,四开小报更加适合读者阅读。

而在内容上,《重庆晚报》“大胆”将二版内容变成了天气预报、出行参考等服务性资讯,无论新闻还是副刊都强调对市民的服务,加强与读者的互动。按照正常的办报思维,二版是报纸珍贵的版面,一般以国内新闻为主,但晚报做了大胆尝试。“尤其是在二版内容设计上,我们内部一度也有争议”,执行总编辑姜春勇对记者说,“但是,还是坚持了下来。我们既然提出了‘民生立报’,那么,我们就要真正地为市民服务,从现在来看,效果还不错”。

除此之外,《重庆晚报》保留了原来的优势版块。比如,非常受读者欢迎的“话题版”每次都会有跟市民生活关系很密切的话题。改版之后,话题版编辑精心设计了诸如“大年三十回婆家还是回娘家”之类的话题,更加受到读者喜欢。还有市民的言论版块,三五百字亦正亦邪,通俗易懂,而且都是市民观点,深受读者喜欢。

2009年1月6日凌晨,随着“更早、更好、更到家”的改版口号,“全新”的《重庆晚报》走上了街头。

谋局

新改版报纸上市的第一天,在重庆零售市场上就激起了阵阵波澜。不到12点,晚报基本售罄。而以前晚报一般都要卖到下午5点左右。“我还以为当天晚报登了什么消息呢,那么多人去买”。解放北路报摊的老板王志武告诉记者,“原来是晚报改版了。”在王志武的记忆中,这样的情况只有在晚报刚创刊的时候出现过,“那时候我们都是在报社排队等着取报纸,然后拿到街上去卖。当时就只有一份晚报,报纸卖得很快,大家都争着买。”王志武说,“虽然今天没有出现争抢的情景,但能卖那么快,已经很多年没有出现过了”。

市场的反馈出乎晚报所有人的意料。整整一天,办公室主任王敏都忙着接听电话,派出的调查员不断有好消息传来。“没想到这次改版能有如此好的效果”,王敏告诉记者,“我们派出了十几名调查员,从市场、客户、订户等几个方面去调查了解,反馈的信息都是令人振奋的。大家对晚报的改版评价颇高。我们晚报09年订阅任务在08年提前一个月就全面完成,根据发行公司统计显示,09年晚报改版后新订户再次增加,并跃居同城媒体增幅之首”。

“因为这次改版大量的吸取了读者的意见和建议,真正的为读者着想,才会有这样的效果”执行总编辑姜春勇在一次编委会上如此总结。

虽然总编辑石刚依然谨慎的告诉记者:“这只是一次普通的改版。”虽然这次只是改版并没有涉及到人事、制度和体制的深层次的改革。但这或许是《重庆晚报》24年来最大的一次变革。对于《重庆晚报》甚至整个重庆报业的影响却是重大的。

第9篇:新零售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 地方报业 广告结构 零售广告

地方报业一般是指地市级报纸。随着报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地方报业经营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为了使报纸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各家报社都使出了浑身解数。由于当前地方报业主要收入来源于广告,广告主决定在哪份报纸投放广告又主要取决于该报纸的发行量和影响力,因此,各报社一般的做法就是努力提高新闻的质量,通过高品质的新闻吸引读者,扩大报纸的发行量和影响力。这当然是地方报业发展的一个方向,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采用这种经营思路,然而成效并不明显。作者认为,地方报业要想在竞争中胜出,必须进行新的市场开拓,实行差异化经营策略。而零售广告市场开拓为报业实施差异化经营策略提供了一个新的市场机会。

零售广告又称地方性广告,最常见于生活消费品广告,由商业企业所为,其顾客只来自某一城市或当地销售半径内。零售广告常被商场、超市用作优惠展销、季节与节日推销、降价促销等广告宣传。零售商之所以愿意在地方性报纸上做零售广告的原因是:地方性报纸对本地区的市场覆盖面大,反应快,适合定期和长期做广告,且限制少。相比较发达国家而言,我国零售广告起步较晚,零售广告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对这一市场的挖掘和开拓对将有助于地方报业的市场竞争。

一、美国报业经营与零售广告市场

美国报业的广告结构分为三大部分:全国性广告、分类广告和零售广告。其中零售广告在广告总份额内占据了很大比重。据统计,2000年全美国日报的广告总额中,三大类广告营业额依次为:零售商广告约214.09亿美元,分类广告约196.08亿美元,全国性广告约76.53亿美元,排第一位的零售商广告,比排第三位的全国性广告多出137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在1970年~2003年间,美国报纸的全国性广告份额大体为16%左右,分类广告份额为36%左右,而零售广告则占据了最大的份额,为48%。

另据美国报纸协会预计,2007年美国报纸广告开支将达到大约501亿美元,稍高于2006年,分类广告的收入将下降1.3%,而零售广告的收入将增加1%。

打开美国报纸,读者很容易被那些印刷精美、门类繁多的零售广告所吸引,刊登广告的客户多为商店(包括商场、超市和小杂货店等),其重点是将拟促销的项目加以描述并标以价格,用来调动消费者的胃口,刺激其前来消费。美国著名的西尔斯、凯马特等公司就常使用周日的报纸刊登广告,广告的内容包括所促销的商品及特殊的价格折扣。另发行量排全国第七的《芝加哥论坛报》作为当地最大的报纸,平时的分类广告量通常在16到20页,星期天最多超过100页,一般维持在30页左右,其中零售广告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这类广告的效果最容易检验,也最受读者欢迎,因为消费者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或通过货比三家,可以轻易判断广告上介绍的商品及价格是否实惠。平常的美国人忙于工作,常常到了周末以一次性购物的方式,来备齐一周的生活之用。因此在购物前先查看报纸上的零售广告,尤其是星期天刊登的零售广告,已成为美国老百姓普遍的消费习惯。故商家也常常在报纸广告上披露某些特别降价的商品,将消费者吸引到自己那里去。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全国性报纸的广告要少于地方性报纸。据美国广告协会提供的数字,2004年美国全国性报纸的广告收入是78亿美元,而地方性报纸的广告收入为391亿美元。

现代传媒学指出,报纸具有明显的地域化特征,读者也有明显的地域亲近性。美国报业成功的发展经验,就是一直以地域性为主。其原因就在于,对于某一特定区域的受众来说,地方性报纸是其掌握各种综合信息的首选媒介。外来的日报在地方新闻和资料的刊载上无法取代本地报纸;全国和本地的电子媒介所涵盖的事件和信息,在广度和深度上也都无法与地方性报纸刊载的内容相比;再者,地方性报纸除具有新闻信息上的优势之外,还拥有得天独厚的广告支持,这是因为针对局部地区具有确定性的受众展开广告宣传,这种广告促销的方式较之“地毯式”的广告宣传具有更高的回报率。这也是为什么地方性报纸促销类的零售广告和分类广告远多于全国性报纸的主要原因。借鉴美国报业成功的经验,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零售广告在赚钱和吸引读者方面的双重功能。目前,零售广告市场概念在我国报业中几乎还是空白。有专家预测,今后地方报纸所普遍依赖的房地产、汽车等广告品种,将越来越多地归入到零售广告中。而如何开发零售广告市场问题,已摆在了报业广告人的面前。

二、我国地方报业广告经营结构现状及原因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起,在我国相当多的地方报纸的广告版面上,有三个行业值得特别关注,即:药品、医疗和保健品。到2004年上半年,这三个行业在报纸的广告增长率方面分别达到 94.56% 、 73.28% 和 65.66%, 在各类报业广告中,其增长率排在前三位,对报纸广告增长的“贡献”相当大。由于它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广告受众范围广泛,因此也成为不少地方都市类报纸广告的支柱。但是,这些关系人们健康的广告,发展并不健康,其广告的违规率之高,也是有目共睹的。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房产广告的激增、民营医院的崛起、家电行业的洗牌、汽车消费的普及等,在给报业广告带来强劲发展的同时,也给没有及时调整广告结构的媒体埋下了祸根。一定程度上讲,不知不觉中形成的结构失衡,导致了报业广告经营的“滑铁卢”。

媒体倚重广告或许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过于倚重单一类型的广告。但现实中却有媒体对某一行业广告的依赖度,超过了广告客户对媒体的依赖。受宏观调控影响,2005年房地产、通讯、汽车、药品、计算机等主要行业广告的投放全面下滑,结果使地方报纸一时措手不及。特别是在2004年主要依靠房地产广告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地方性报纸,在2005年春天,由于国家对房地产实施宏观调控,就遇到了广告的“冬天”。其中较为典型的是北青传媒,其业绩大幅下挫的主因就是核心业务――房地产广告收入的大幅下降。《北京青年报》的广告结构中,房地产广告始终是“一股独大”,占其总体广告收入的60%左右。这种不合理的广告格局同样存在于其他众多纸媒中,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地方性报纸也都受到了同样的冲击。

因此,2005年中国传媒业“拐点”突至,广告经营遭遇“寒流”,增速放缓、盈利下降,许多媒体出现负增长,个别媒体甚至入不敷出,最终难以为继走向关闭。

我国媒体广告投放增长率从2005年开始下降,有关专家认为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首先,在政策上,由于国家对房地产、医疗卫生、药品等行业的调控政策的实施,导致了这几大行业广告投放量的下降。这一现象也说明了我国媒体广告经营的行业依赖性太强,一旦某一支柱行业有了变数,马上就会影响到媒体广告的投放量。也正因为如此,那些对某一支柱行业依赖性强的媒体,在遇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时,广告投放量就会大幅度下滑,进而影响报业经营。其次,我国从2003年起人均GDP已突破1000美元,这就意味着我国已从温饱型社会向小康型社会过渡,我国经济发展已从高速增长期走向稳步增长期。宏观经济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生活(包括媒体经济)的各个方面。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晴雨表的媒体广告发生一定的变化是一种必然现象,迫使媒体产业经营者在关注媒体广告收入的同时,必须关注对媒体其他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而促进媒体产业的发展,使我国媒体产业真正成为文化产业的支柱产业。再次,媒体市场竞争的加剧必然会造成广告资源的分流,使那些依赖某一行业广告的媒体广告收入出现明显下滑。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2005年地方报业广告经营出现滑坡,是因为我国地方报业广告经营严重“偏食”,经营结构单一所造成。目前,我国地市报业广告经营收入的60%是依靠房地产、通讯、医疗、汽车等几个重点行业。

与上述情况相对应,我们可以发现房地产广告占报纸广告总量比重越大的报纸,广告投放量的跌幅越大。相反,凡是分类广告、零售广告所占比重较大的媒体,国家的调控政策并没有造成广告投放量的下滑。例如《精品购物指南》、重庆《新女报》之类的城市周报不仅受冲击不大,而且经营情况尚佳。

2005年一些媒体的经营危机,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之一就是必须适时调整广告结构,广告经营决不能“偏食”。媒体经营要使广告行业的构成比重达到和谐,即优化广告的内部结构。合理的广告结构,是媒体提高抗风险能力的基本保证。广告结构合理了,才不会受外因的风吹草动就使媒体摇摇欲坠。当然,如何才是最合理的广告结构,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比例标准,不同地区的不同媒体要视自身的具体情况而定。但毫无疑问的是,媒体的广告经营不能仅仅依赖于某一两个行业。广告结构严重失衡,报社抗风险能力弱,这造成了我国报业一旦广告下滑,就会带动整体经营形势急转直下。

三、地方报业开拓零售广告市场的前提条件

零售广告市场的开拓是要受一定条件制约的,其中主要是受制于地方经济发展的水平。以苏南地方报业为例,苏南地区经济的高速和稳定发展为苏南地方报业开拓零售广告市场提供了可能性。

根据苏、浙、沪三地统计部门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长三角16座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达17237元,比上年净增1982元,平均增幅达13%。16座城市平均工薪收入12039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9.8%。江苏的苏州、南京、无锡和常州4市的人均工薪收入超过万元。

以常州市为例,据常州市统计局的《2006年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649元,比上年增长14.1%,人均消费支出12503元,比上年增长16.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1元,比上年增长14.3%,人均消费支出6518元,增长14.1%%。至年末,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2020.8亿元,比年初增加330.8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974.1亿元,比年初增加334.7亿元。收入的增加和物价的稳定,刺激着人们追求更丰富、更高品质的生活。2006年常州市居民的消费结构迎来了新一轮提升和改善,居民用于享受和发展方面的服务消费成为市场热点,如汽车、通讯、家居、餐饮、旅游等消费需求旺盛,消费品市场正在进入“换档”提速期。据统计,全年共销售小汽车2.1万辆,比上年增长50.4%,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家用汽车5.3辆,增长60.1%。从各种业态来看,大型超市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其在消费品市场中所占份额不断扩大。全市20家大型超市共完成销售额26.6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其中销售额超2亿元的企业有7家,实现销售额18.4亿元,在大型超市中所占比重接近七成。2006年常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500亿元大关,达到515.8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增速较“十五”时期的平均水平提高2.8个百分点。作为商贸流通业的重要构成部分,批发零售业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批发零售业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52.1亿元,比上年增长14.8%。

苏南地方经济的发展,居民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使地方报业开拓零售广告市场成为可能。可以预见,随着居民消费的增长和社会分工的细化,我国的零售广告市场具有很大的增量空间,为此报业的广告经营结构也须相应或提前作出调整,以变单一支撑点为多元支撑点;同时进一步对广告市场进行精确细分,尽快改变经营观念,转向新的市场,比如零售广告市场、随报夹送广告市场。

四、开拓零售广告市场应注意的问题

1.了解地域性广告的特点,改变广告经营思路

企业在地域性报纸刊发广告,主要是为了打开某个区域市场,广告内容也以促进销售为主。因为每个市场特点不同,广告侧重点和广告诉求对象往往也只针对某个区域的消费群。要让广告主和广告经营者都能认识到,在这个区域以外地区发行的报纸,对刊发广告的企业来说,可以说是一种浪费。为了严防广告结构单一给自身带来的危机,地方报业广告经营的思路应从单一经营转向宽度经营,积极拓展多元化的广告支撑点,以确保媒体广告经营业绩不至于因为一个行业一个门类广告出问题就导致整体下挫。地方报业应放弃工商广告主导的格局,专心致志于“穷人的经济学”,以描述每一种商品项目及报价为特色,直接迎合普通读者的消费需要,成为地地道道的消费指南,成为名副其实的社区纸、消费纸。

2.提高地方报纸的影响力

当然,报纸的发行量如果能高居各家之首,那该报在广告客户面前是具有足够的吸引力的。比如《扬子晚报》有100万份以上的发行量,这无疑是广告客户的首选投放媒体。事实上,对于绝大多数地方报纸来说,100万份的发行量无疑比登天还难。但是如果能在某个地区,或某个行业中,争取做到若干第一,则是完全有可能的。能做到这一点,则表示该报在某个特定地区,某个特定行业,广告效力胜过他报,极易受到广告主的重视。

3.有效运用市场营销策略

对于地方报业来说,开拓零售广告市场,需要精心策划和有效运用市场营销策略,这方面《新快报》的做法值得借鉴。

作为一份20世纪90年代末才出生的报纸,《新快报》面对的是《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和《南方都市报》等众多强手,但该报未走人云亦云的老路,而是在大量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得出了报纸的广告很大一部分都是被浪费掉的结论,由此,打出“细分市场”牌,《新快报》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发展方向。《新快报》创造性的提出了媒体的终端制胜概念,以大规模的“定向发行”覆盖目标消费群,以“终端制胜,引导消费”真正完成销售最后的临门一脚。

具体措施表现在它的周刊上。逢星期一出版《成功・旅游周刊》,每期加印30万份,在广州市150余座高档写字楼免费赠阅;逢星期二出版《健康・食品周刊》,每期加印50万份,在广州、深圳两地的200家医院及2000家药品连锁店免费赠阅;逢星期三出版《汽车测评周刊》,每期加印30万份,广深两地各大汽车经销场所向购车消费者免费赠阅;逢星期四出版《3C周刊》,每期加印30万份,广州市4大电脑城,8大电器城,以及深圳、东莞的1000家电信连锁店和三大电信营运商的连锁店面免费赠阅;逢星期五出版《买楼王》,每期加印30万份,重点赠阅各大消费场所和高档社区;逢周六出版《时尚星期六》,每期加印30万份,市内高档消费区、高级住宅区及写字楼免费赠阅。这种终端定向发行充分说明了《新快报》“精确互动”的策略,既节约了发行成本,又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报纸广告的有效到达率。同时,《新快报》在终端销售活动策划上也收益极大,无论是“手机诚信节”还是“阳光家电SHOW”等活动都赢得了极大效益。可以说,《新快报》的“决胜终端”给报业营销史上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4.尽量使消费者获得信息的选择性,满足读者的选择需求

《新快报》的这些开创性的工作,也使我们找到地方报业零售广告贫瘠原因,主要症结在于品种开发得太少,而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零售广告的需求量也在增大,关键在于报纸如何去开发、培育和引导。零售广告不同于工商广告,有其特殊的经营规律,即规模化经营。从读者角度讲,重要的不仅仅是从报纸上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能否获得信息的选择性也至关重要。因为零售广告大多集中在求购商品等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切身利益的领域,人们满足这类需求时,通常要通过多个信息的比较,然后在这些信息中筛选出一个能最大程度满足自身需求的信息,再做出购买决策。因此,零售广告要提供足够的信息量去满足读者的选择需求,否则,零售类广告便很难成气候。而纵观现在的地方性报纸,虽然也开辟了零售广告业务,但经营上还是停留在“有就登、没有就不登;多就多登、少就少登”的阶段上。每次只有一两家商场的几个商品露面,可供读者选择的余地太小,因此很难形成气候,也吸引不了读者的眼球。

由此可见,零售广告经营工作量大、广告分布广、区域分散,是一项突出服务性的广告经营活动。地方报业要在确立服务客户观念的基础上开展经营活动:一是在零售广告经营的启动期,要充分利用报纸的优势做好宣传介绍;二是用一定的期限对零售广告给予免费或低价位的刊发,做好前期引导工作;三是要抓好广告业务人员开展上门服务的培训工作;四是报社要与各广告公司签订零售广告的主动上门服务的条款,抓好监督管理,及时处理服务环节的问题。

“寻求本身的特点、发挥各自的优势,奠定竞争的基础。广告的媒介竞争,不仅来自大众传媒与非大众传媒方面,必须在时空上、内容上和受众成分方面,具有自身的竞争优势”。零售广告是地方报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它的发展给处境艰难、竞争激烈的地方报业带来了新的希望。当前,经济发达地区的地方报业开始意识到零售广告的重要性,零售广告也从原来的配角正式走到前台,正成为现代报业广告竞争的新宠。谁能够在报纸的版式内容上更加符合读者需求的变化,在发行上更好地体现为零售商和读者的服务意识,在广告的运营中更多地融入智力集成的因素,谁就能够在未来的竞争和发展中获得更多的青睐和机遇,这就是为什么在强势媒体的市场环境下,《新快报》还能很好地生存的原因。可以说,眼下谁抢先占领零售广告市场,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谁就掌握了开启未来之门的钥匙。

参考文献:

[1]肖怡:《零售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290页

[2]辜晓进:《走进美国大报》.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3]傅碧霞:《美国报纸拓展分类广告手段的借鉴意义》.2005年3月,来源:媒中媒(省略)

[4]《美国报业发行量大幅滑坡》.2005年5月,来源:凤凰网(省略)

[5][6]蒋文:《对市场化报纸广告经营的思考》.来源:中国报业网论坛(省略)

[7]张金海:《广告经营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