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技馆科普知识范文

科技馆科普知识精选(九篇)

科技馆科普知识

第1篇:科技馆科普知识范文

科技馆是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发展社会先进文化、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一种社会公益性设施。科技馆开展科普工作是传播科学思想、提升群众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2015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国科技馆免费开放的通知》。这就要求全国各级科技馆以免费开放为契机,把握好宣传方向,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公众走进科技馆,充分发挥科技馆科普工作对提升群众文化和科普素养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科技馆;科普工作;群众文化;科学技术

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科学技术的作用逐渐得到了更大的发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国家的发展中,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是其积极倡导的内容,而科技馆对于提升群众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科技馆开展的科普教育在教育内容、形式等方面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迎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1科技馆科普工作对提升群众文化的意义

科技馆是社会先进文化以及民众素质提升的重要基础性设施,也是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重要场地,更是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功能区,可以对外展示一个城市的文明状态。2015年,根据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科技馆开始面向群众免费开放。这说明科技馆的科普工作对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向公众提供公平公益的科普公共服务,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建设创新型国家、文化强国、美丽中国,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作为2015年全国科技馆首批免费开放试点单位中的一员,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注重发挥低碳科技普及、绿色建筑展示、低碳学术交流、低碳信息传播职能,将常设展厅的展品互动和科普辅导员的讲解相结合,大力开展公众科普工作,努力培养群众对科学技术的探索兴趣,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科技馆科普工作对群众文化的提升

2.1不断完善科技馆的科普基础建设

科技馆可以说是进行科学普及的主阵地,承担着向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任务。在科技馆中设置的主题展厅同样有着这些方面的作用,群众可以参与、体验和互动,进而发挥科技馆科普教育的作用。另外,还可以通过举办科普活动,丰富科普教育方式。在科技馆的科普工作开展中,需要对工作内容进行及时更新,以新知识、新展品吸引群众的注意,可以在科技馆原有的基础上使其成为一个文化与休闲结合的功能场所,人们在其中身心放松,没有学习的压力,这样科技馆的科普工作就会开展得更好,人们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领略科学文化的魅力。以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为例,作为全球第一家以低碳为主题的大型科技馆,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场馆内的108件展品围绕“低碳生活,人类必将选择的未来”为主题,以低碳为主线,让群众在轻松、欢乐的气氛中了解和学习低碳知识。从2012年开馆至今,接待量已超207.5万人次,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市民群众文化的提升。

2.2发挥科技馆主题活动的时效性

在科技馆科普工作开展中,应该紧紧围绕社会热点,发挥其时效性,通过多种多样的展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主题活动是科技馆常设展览的一种补充,针对性强,而且可以吸引群众对科技馆的关注。科技馆在开办主题活动时,应该与当前的科技发展形势相联系,对一些紧急突发事件进行详细、易懂的讲解,最大程度地使科普教育贴近群众的日常生活,对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以及科技发展前沿情况等进行阐述,以获得更多观众的喜爱。在丰富科技馆科普工作内容和方式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科技馆具备的社会教育功能,不断寻找自身的特色,努力打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科普展览文化品牌,实现科技馆地域性特色化的发展。例如,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在2015年推出的“低碳改变环境”系列科学主题活动。该活动是一个贯穿全年且面向全杭州市中小学生开展的主题活动,由“栽种”“实验”“制作”“模型”和“标本”五个系列组成,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由低碳科技馆全程开发、设计、实施。参与活动的青少年们既体验了实践的乐趣,又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科技馆在发展中,需要重视科普工作的完善,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科技馆的科普教育功能,提升其服务质量,促进社会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2.3通过流动科普推动群众文化发展

流动科普有流动科技馆、数字科技馆等形式。科普大篷车作为流动科技馆利用车载展品、展板等资源,送科普到基层,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学习科学知识,了解科技理论,使得科学精神、科学知识及科学方法等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播。流动科技馆丰富的展品内涵发挥的辐射作用是其他科普载体无法替代的。流动科普的工作形式能够有效地弥补县级城市科普工作缺乏的问题,加大科普服务覆盖广度,实现基层科普工作的不断完善,特别是对于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一直注重做好流动科技馆进社区、进校园活动,以其灵活性强、受众面广等特点,使浙江省较为偏远、贫困的农村地区也能够感受到新型科学技术带来的魅力,享受科技馆工作者提供的群众科普服务。2015年,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进校园及社区共计12次,让现实生活中无法实地参观游览科技馆的孩子们能够与展项互动,感受低碳知识和科学魅力,仅这一年的受众人数达到上万人。流动科技馆项目可操作性强、受众覆盖广,是当今新媒体形势下开展基层科普服务,促进群众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有效载体。

3结束语

科技馆的科普工作是一个国家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是科学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传播的主要渠道,也是促进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提升的重要方式。因此,人们应该更加重视科技馆科普工作的实施。现阶段,我国的科技馆发展十分蓬勃,科技馆更应以免费开放为契机,把握好宣传方向,加大宣传力度,更新科普内容,革新数字媒体的科普手段,提高教育质量,吸引更多公众走进科技馆,充分发挥科技馆在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公民群众文化中的巨大优势。

作者:何钱雯 单位: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

参考文献

[1]曾川宁.浅谈科技馆在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提升中的作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04):185-186.

第2篇:科技馆科普知识范文

[关键词]科普教育;革新思路;传播模式

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5-0159-01

一、我国当前科普馆科普教育存在的问题

社会公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与方法的主要途径是科普馆,其也为大众提供了基础科技教育的大型设施。传统的观点对科普馆的科普教育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误解,人们仅是简单的观察科普馆,没有对科普教育功能真正理解与认识。我国目前很多科普馆建设不符合根本要求,虽然在不断扩大科普馆规模,但是展示的内容和科普教育形式缺少一定的创新,严重脱离了社会实际情况,这些对科普馆实现科普教育造成了限制。目前阶段,科普馆在科普教育方面的问题表现为:1目前阶段,科普馆缺少创新科普教育理论以及没有深入研究科学实践。2科普馆内部展示现代科技和科普教育基础薄弱。3展品长期没有更新,导致主体雷同,创意低下。4实施科普教育和展览工作质量较低。5科普教育仅仅是满足观众的数量与观众对展品的喜好程度,没有落实教育实际活动。

二、科学普及思路的更新的必要性

(一)是科普工作开展的基础

我们需要更新思路,拓宽工作范围,不断研究科普教育事业产业化的新思路与新途径,创造良好的科普教育投资环境,构建基金,对科普投资政策积极完善,促使科普工作真正成为一项公益事业。

(二)是树立社会化大科普的基本前提

科普教育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科普工作者需要树立社会化大科普的观念,确定大团队、大协作的思想,明确科普教育工作是一项全社会的重要事件,应当深刻意识到科普教育工作并不是几个部门的事,要想做好科普教育工作,就需要形成以人为本的观念,优化配置科普资源,打破部门与行业之间的限制,最大程度调动科技团体、大众传媒等社会阶层共同参与科普活动,积极协作,广泛开展科普活动。

三、科学普及教育更新的对策

随着人们不断提高的重视科学素养的程度,科普馆发展科普教育的方向逐渐转变为与群众之间的互动,对公众感受更加关注。科普馆的工作职责也从传统的科学知识传播,转变为培养社会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战场。因此,科普教育思想也需要实行对应的改变更新,突出实际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与创造能力。科普馆必须加强重视科普教育的程度,更新教育思想,创新教育模式,提高科普教育的实际效果。更新教育思想更多表现为把科学方法与思想落实在科普教育的整体过程,重视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话题,创新传播模式。科普教育必须紧密联系社会公众的生活,满足人们对科学科技的要求。

(一)提升公众科学素养

传统的科普教育工作对普及科技知识、推广应用技术过于重视,从而忽略了普及科学精神、思想以及方法,导致一些地区产生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反科学、伪科学时常发生,迷信泛滥。组织的涌现,对我们形成了巨大的警示。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加强普及科学思想、精神与方法的力度,整体提升公民的科学素养,在社会中积极提倡科学精神,并且将其成功转变为社会整体的行为方式与创新思想。

(二)与公众贴近科普宣传活动

随着城市现代化发展的不断加速,城市科普教育工作也迅速加强,最大程度普及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科技基本知识能够帮助新技能知识的发展,重视指导不同人群利用科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形成环保意识、生态资源意识。

(三)扩大科普教育对象

从前科普教育的对象比较狭隘,具体是对于广大农民与部分城市市民来讲,而忽略了领导干部、知识分子、学生等群体。这些人虽然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但是并没有完全掌握科学精神思想,同时也会被伪科学迷惑。

领导干部与知识分子不但是科普教育的主力,也是科普教育对象。一部分领导干部缺乏科技意识,观念陈旧,进取心不强;一部分知识分子甚至相信伪科学以及踊跃参加活动,对群众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因此,加强领导干部与知识分子科技修养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青少年正是接受知识教育的时期,也是形成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此时不但需要教会他们掌握科学知识,也要强化科学思想和精神教育,将青少年的科技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关键内容,大力开展校园内部的科普教育活动。

(四)创新发展农村科普教育工作

我们需要持续开展科技训练与送科技下乡活动,并且努力坚持。联系农民目前的文化水平与理解能力,通过创新思维、方法浓缩科技知识,采用简洁的语言制定具有较强实用性、方便操作、农民容易理解的新知识科普读本,并且设计形象化的图画。

开展科普工作的重要手段便是科普报刊与读物,也是传播科技的主要途径。在科协的领导下,报刊领导需要准确把握工作思想,勇于创新,紧密联系工作中心,综合农村工作主要问题,大力开展科普工作。随着迅速普及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可能作为农民获取科技知识的主要渠道,政府应当为农村创办科技信息网,在条件允许的地区积极试用。

(五)探索城区新时期科普教育工作的方法

应当最大程度发挥科普馆的作用。通过科普馆开展科技活动,展示科技研究成果,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精神,培养群众科技兴趣,满足群众学习要求,提升公众参与意识,强化群众创新能力。科普教育工作应当是令人喜闻乐见,具备极强的针对性与实践性。创新科普方法、形式和传播内容,应当调整思路,从知识经济角度,探索全新的科普教育创造性的方法,促进科普教育发展。

(六)更新科普教育模式和展览方式

科普馆展览的方式包括静态、动态、体验和新技术展览,这些体现出了各自的优缺点。综合来讲,最基本和最传统的展览方式为静态展览,其特点是操作简单、通俗易懂,但是其展览内容更新内容缓慢,吸引人群的能力有限。动态展览是一种场景式的展览方式,能够对观众的参与兴趣有效激发,这也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展览方式。体验式展览体现出极强的实践参与性,可以使观众获得大量感受,对观众,尤其是青年人产生了极强的吸引力,但是其相对的操作成本很高。新型科技展示则是科普馆发展的创新手段,对于科普馆先进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束语

综合分析,科普馆的科普教育是建设国家科技文化的主要内容,是对社会科学思想与方法进行传播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社会公众的文化素养发挥了巨大的意义,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给予极大的关注。我国建立科普馆时间比较晚,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科普教育实际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研究,更新科普教育思想,突破常规传播模式。

参考文献

第3篇:科技馆科普知识范文

关键词 科学普及;科普信息化;科学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5-0130-02

自2014年年底中国 科协制定的《中国科协关于加强科普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印发以来,全国各学会、协会、研究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以及各有关科普机构等积极响应中国科协文件内容,高度重视科普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在政府相关部门全面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中关于大力提升我国科学传播能力,切实提高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政策的支持下,科普信息化与科学传播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得到极大的推动。在科普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促进下,科学传播的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科普信息化及科学传播两个方面对推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科技馆作为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科普场馆,在科普信息化的推广下,科技馆的科学传播功能的发挥以及科普影响力都得到很大的提升,受到社会大众的一致欢迎。

1 科普信息化与科学传播

1.1 科普信息化建设简况

1.1.1 科普信息化

科普信息化是指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引导广大公众理解科学,或者是通过网络科普的形式传播科学知识。[ 1 ]科普信息化所要达到的科普教育目的与科技馆的建馆宗旨以及科技馆所要履行的科学普及的社会责任是相一致的。

1.1.2 科技馆科普信息化的展示方式

1)科技馆官方网站的建设。科技馆科普信息化的第一展示形式是自我科普场馆官方网站的建设,在绝大多数的科技馆官方网站里面包含有科技馆场馆活动介绍、科技馆动态、科技馆服务管理等,通过网站可以让参观者初步了解科技馆最新动态以及各类教育活动的开展,网站的展示可以让参观者有主动性、目的性地开展科普信息的浏览。

2)科普网上渠道的多样性。科技馆除了自己官方的网站外,还通过时下盛行的网络通讯工具比如微博、微信等开展科普信息的科学传播,通过建立公众号可以将科技馆的最新科普消息第一时间及时地推送到关注者的客户端,甚至有的部分科技馆还专门研发制作了自己场馆的手机App软件,软件里的功能可以实现更全面、更充分地发挥科普信息化传播的展示。

3)数字科技馆的运营。数字科技馆的建立给整个科技馆行业提供了一个资源共享以及交流学习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在科技馆行业业界范围内可以互相了解与学习不同科技馆的科普资源,而关注该平台的社会大众也可以在数字科技馆里对森罗万象的不同主}科普展览以及科普知识有全面的认识,甚至在这个数字科技馆的平台上还有虚拟科技馆的参观,观众可以借此直观地了解、网上导览参观科技馆,充分挖掘自己感兴趣的科普展览项目。

4)场馆展览展示方式的信息化。科技馆的展品展示方式除了传统的机械、互动式的体验外,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热门的新媒体技术、互动投影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不断涌现并走进大众的视野,作为科学技术展示的窗口,科技馆在展品展示方面无可厚非地融入了此类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对于增加科技馆展品展示的吸引力以及丰富展品内容起到重要的作用。

1.2 科学传播概况

中国科学院规划战略局局长潘教峰这么定义科学传播,科学传播主要是以公众理解科学的理念为核心,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传播渠道和手段,向社会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以提升公共的科学知识水平、技术技能和科学素养,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支持和参与。[ 2 ]通过从科学传播的渠道和手段进一步分析科学传播的目的,科学传播从过去到今天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1.2.1 传统科学传播

传统科学传播与传统的素质教育方式有点类似,是一种相对单向的传授过程,早期的科普场馆在科普展品展示的基础上加上借助相关的科教书刊,利用宣教、科普知识讲解的方式来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播,这样的科学传播方式相对比较单一,当然这跟早期信息技术还不是很发达的时代背景是相一致的,但是传统的科学传播效果由于它的方式简单而直接被观众所认可,观众认可此类科学传播教育方式,就算在今天还是有不少观众群体认可这样的模式。

1.2.2 信息化科学传播

信息化科学传播比起传统的科学传播在于传播方式的不同以及科学知识传播观众的接受性不同。信息化的科学传播方式摒弃了传统的教具、教条化方式开展科学传播,借助网络及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科学传播;另一方面,信息化科学传播观众的接受性不同在于它不是一种单向的传授过程,而是一种双向的过程,观众至科技馆参观并不是被动性地接受传统的灌输式方式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而是带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对展品进行体验、对展品信息化展示方式进行互动参与。当然,信息化的科学传播还是始终离不开传统的科学传播中人为引导与相关的答疑解惑,两者之间必须做到有效融合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科学传播的功能。

1.3 科普信息化与科学传播的关系

1.3.1 科普信息化是科学传播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科学传播正因为它对于提升公共科学知识水平与科学素质的重要性所以必须做好科学传播。随着科学技术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学习科学知识、接受科学知识的方式逐渐电子化,在教材上在科普方面传统的书刊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因此,要做好科学传播,首先应当做好科普资源的信息化,它是开展科学传播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不管是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还是满足大众获取信息的需求都是一种趋势。

1.3.2 科学传播是科普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

把科普做成信息化,虽然直接目的是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科普信息化发展的需求,但最主要的功能与目的是利用信息化让更多的大众接受科学、了解科学、学习科学,科普信息化可以更好地助力科学传播的发展,这也是科普信息化建设最主要的作用。

1.3.3 科普信息化与科学传播相互促进

科普信息化可以推进科学传播的发展,科学传播的发展反过来也可以推动科普信息化的进一步优化与提升,两者之间的建设与发展都能起到共同促进的效果。

2 科技馆科普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科普信息化建设结构单一

不止在科技馆行业内,在整个科普行业、在社会大众眼里科普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科普信息化的建设需要完善的基础设备设施,而现今的结构相对单一,创新程度不够,信息化的应用不充分,内容不够丰富等问题逐渐体现。

2.2 科学传播信息权威性不足

科技馆作为开展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的先驱者,在信息化知识内容大爆发的今天,对于科学知识的传播,科技馆馆方要做到正确、科学、规范具有一定的难度,对于网络上一些欠缺严谨性的科学内容资源、伪科学现象等问题,科技馆应当履行起监督及纠正的作用,但在科技馆行业间却存在缺乏科普知识的专家、科普专业性的人才不足的问题,科学传播信息的权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2.3 信息化建设的其他受限困境

2.3.1 资金投入困难

科技馆在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在软硬件、通讯技术以及其他设备设施等方面的建设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撑,资金的不足一直是开展科普信息化的一大瓶颈。

2.3.2 信息化技术人才紧缺

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开发与推动,现在科技馆的网站建设以及各类系统很多都依靠第三方软件公司技术的支撑,虽然第三方软件公司专业化水平较高, 但也只局限于后台软件技术的支撑,科技馆信息化技术发展过程中需要这方面人才队伍的加入与支持才能真正在科技馆科普业内专业化开展科普信息化工作。

3 科技馆如何充分发挥科普信息化助力科学传播发展

3.1 科普信息化人才培养

3.1.1 科普专家人才队伍的建设

科普专家人才队伍的建设可以有效对网络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伪科学现象进行监督与改善,一些虚假科学信息缺乏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这些信息的传播目的有些仅为了吸引大众的目光,甚至通过借由大量的观众来达成营销的目的,科普专家人才队伍的建设对于遏制这类伪科学信息的鞑ナ鞘分有意义的,权威性的科普专家对于达成科普信息化过程中真正的科学传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3.1.2 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

对于科学信息的展示方式同样离不开信息技术人才的保障与支持,培养信息技术人才进而扩展科普信息化展示模式,比如在图文的基础上增加展品的互动参与性,利用新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增添科普吸引力,科技馆的科普信息化需要此类人才的加入丰富科技馆的科学传播方式。

3.2 科普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与提升

3.2.1 科普信息化科学传播平台的建立

科普信息化科学传播的平台可以基于网络的基础开展,对原有的科普网站、科技馆平台上对科普资源进行有机融合,搭建一个专门为了科学传播与发展的益民益馆的服务平台,科学传播不 再是单一科普机构的主要职责,而是在整个科普业界范围内甚至是大众范围内全民学习、全民参与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

3.2.2 拓宽科普内容的表现形式

网络时代的到来为科普带来前所未有的表现形式。[3]传统科学传播方式的授课型、灌输式的方式不适合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的科普传播,科技馆网络时代的科普传播除了展示形式的多样化,还衍生了包括虚拟网上科技馆、三维科技馆等各种数字化展示方式,而且不再局限于普通的图文展示,融入动感的立体画面、音频、特效等各种特色的表现形式。

3.3 其他支持项目

3.3.1 政府政策的持续引导与支持

相关部门除了在对加强科普信息化的政策支持及指导外,地方财政也应该对科普信息化的发展提供适当的经济支持,进行一定的财政补贴,有资金的保障对于加快科普信息化的建设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3.3.2 科技馆科普信息化方式的创新性发展

科技馆作为推动科学传播的主要科普机构,它所履行的科学教育功能以及科普传播功能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科技馆在科普信息化方式的创新除了在科技馆展览展示教育方面的应用融入新的信息化技术展示外,对于网络传播、科学传播方面也可以与时俱进地应用科学传播工具,不断创新并引入新型展示与传播方式,走在科学传播的前头,做科学传播的领头军。

4 结论

《中国科协关于加强科普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指出,科普信息化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带动科普升级,科普信息化是实现全民科学素质跨越式发展的推动力,科普信息化是对传统科普全面创新的有效途径,可见科普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那么,在中国科协相关政策的指导以及支持下,在科技馆行业内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 天,如何做好 科学教育的信息化以促进科技馆科学传播的发展成为科技馆履行科普场馆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职责的一项主要科普工作,相信在借助科普信息化的推动下,科普信息化将成为科技馆科学传播高速腾飞发展的翅膀。

参考文献

[1]王延飞.推进科普信息化应突出五个着力[J].科协论坛,2015(11):8-12.

第4篇:科技馆科普知识范文

关键词 科普场馆;有效沟通;社会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2-0004-02

科普场馆自其诞生以来,一直担负着一定的社会教育职能,它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是科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基础设施[1]。科普场馆的发展离不开与社会环境的互动。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普场馆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然而,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科普场馆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跟上社会的发展,如何与社会保持良好互动,从而使公众更加贴近科学,提高公众理解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推动社会不断进步。为此,科普场馆需要不断探索与政府、学校、社区、企业、研究机构、社团、媒体等“社会代表”的沟通方式,提升自身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共同打造科学传播平台。

1 利用馆内资源吸引社会公众,充分发挥科普场馆的科普教育阵地作用

1)做好常设展览,让公众通过展品了解科技的精髓。

现代意义上的科普场馆不仅仅是科教场所,还是休闲娱乐场所,目的在于让公众在轻松娱乐的状态中体会科技魅力,这就需要科普场馆在设计常设展览时,不仅要保证其展品的科学性、安全性等,同时也要注意展品的趣味性。这就需要科普场馆发挥员工的创新能力,或与高校、研究机构等进行展品创新性合作,在提高展品的趣味性上下功夫,拉近科学知识与公众之间的距离,让公众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科普知识。

2)通过临时展览及时解读时事热点中的科学知识,灵活弥补常设展览的不足。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科普场馆在开发研制特色展品上有其薄弱性的一面,而且展品的淘汰更新率也比较低。为了丰富展示内容,科普场馆大多通过举办临时展览的形式,图文并茂,配合一些简单互动的小展品,并结合独特的展览结构,实现科技知识与社会热点的接轨,向公众解答时事热点中的科学现象和原理,例如在神九飞天后举办飞向太空相关主题的展览,在日食发生前后举办天文方面的展览,等等。临时展览有效弥补了科普场馆常设展览的不足,而且紧跟社会热点,向公众传播最新的科技讯息,激发了公众对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3)举办科普活动,搭建科学家与公众的互动平台[3]。

作为科普教育宣传机构,科普场馆都设有报告厅以及教室等,为科学家之间以及科学家与民众之间的科技交流提供阵地,实现科技知识和科学思想的有效传播。这样的科技交流不仅需要依靠科普场馆内高级人才定期不定期举办专题讲座,也需要邀请社会上相关领域的专家到科普场馆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以实现专家之间以及专家与观众之间的沟通交流,进一步提升科普场馆的影响力。

2 积极开展科普“三进”活动,延伸科普场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科普场馆除了吸引公众到馆内学习科学知识外,还应主动“走出去”,积极开展科普进校园、科普进社区、科普进企业等活动,以点带面,扩大科普教育的普及面和科普场馆的社会影响力。通过开展科技下乡和科普大篷车活动,深入街道、社区、学校等,让更多的民众和学生参与到科普活动中,了解科学的魅力。不少科普场馆通过持续开展科技下乡等活动拓展科普教育途径,定期不定期走进学校、社区等表演科普剧、上科技课、表演科普秀等,为他们带去丰富多彩的科技知识,加强科普场馆与学校、社区之间的互动,使公众在家门体验科技魅力。

3 充分利用媒体资源,扩大科普场馆对公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当今社会是资讯飞速发展的时代,科普活动如果离开了媒体宣传的力量,其效果将大打折扣。对于任何一个社会组织来说,通过媒体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失为一个最经济、效果最好的方式,让科普场馆走进荧屏、广播,走向报刊、网络,通过大众传媒向社会延伸,让科普场馆的资源为更多的人共享,已不再是梦想。

不论是科普场馆的常设展览还是由此开发的科普活动,如果只是闭门造车,而不是在强化宣传意识上下功夫,那么就无法吸引公众参与到科普场馆的科普活动中,更无法实现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的使命。因此,科普场馆应该注意加强与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的合作,构建科学传播网络平台,借助媒体对科学思想、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动态及科普活动的跟踪报道提升科普场馆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只要科普场馆发挥优势,创意策划出有较高新闻价值的科普活动,必然受到媒体的关注和报告,科普场馆在公众中的影响力也会不断增强。许多科普场馆非常重视科普活动的创新,亦致力于与媒体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举办各类科普活动时,借助媒体加大活动的宣传,不断扩大科普受众面。

4 加强国际交流,拓展科普场馆的国际视野

国内科普场馆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步走出模仿国外场馆的老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整个世界变成地球村,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特别是加入WTO后,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中国的科普场馆要跟上时展的步伐,也必须加强国际交流,不仅及时了解国外科普场馆发展的最新趋势,同时积极宣传我国的科普事业,不断探索科普国际化的路子,提高国内科普场馆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5 结论

科普场馆要有效实现其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使命,必须与国内外各种相关社会组织密切配合,通过各种沟通方式,形成社会联动、协同开展的科普大局面,搭建科普服务平台,逐步建立起科普资源开放化的整合机制以及科普工作社会化的工作机制,变“独唱”为“合唱”,在社会上寻找一切可以合作的对象,实现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吴晓龙.论科普场馆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4):104.

第5篇:科技馆科普知识范文

关键词:MOOC;科技馆;知识资源;整合;共享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398-01

1.引言

"知识已经成为关键的经济资源,而且是竞争优势的主导性来源,甚至可能是唯一的来源",经济组织尚且如此,承担着知识传承与创新任务的社会教育机构更是如此。科技馆是百万青少年科普素质拓展的重要阵地,是实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关键载体。知识创新对于提升科技馆的核心竞争力最具直接意义,科技馆的知识创新同时也影响着社会的竞争力,因此,积极探索有效的科技馆资源整合与共享新机制是当下有价值的课题。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又称"慕课")是为了加速知识传播,由一批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或组织在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其新型的课程模式和学习方式给科技馆资源整合与共享带来新的启示。本文就此进行探索和研究。

2.MOOC的优势

2.1 载体优势。MOOC是大数据时代下的产物,在DNA上符合承载迅速膨胀的知识资源的大容量存储要求和大范围的传播能力,使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由知识获取进度而产生的压力相融合,实现知识传播与优质知识的自然筛选。

2.2 cMOOC的学术社交优势。基于网络的MOOC(简称cMOOC)结构较为松散、主题前沿,学习者平等参与共同建构知识体系,有助于搭建起学术交流平台,有利于知识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2.3 xMOOC的知识传播优势。基于内容的MOOC(简称xMOOC)以微视频和交互式练习为主要表现方式,便于"碎片化"学习和知识资源的整合,有助于扩大知识资源的传播受众。

3.MOOC平台下科技馆知识资源的学习机制

3.1 科教活动的高度信息化

3.1.1 xMOOC、cMOOC与tMOOC相混合的科技馆知识资源整合与共享模型。论文基于xMOOC、cMOOC与tMOOC相混合的理念,提出了知识传播、学术社交与任务驱动相兼容的科技馆知识资源整合与共享模型。通过将科技馆的知识体系内容的慕课架构一体化展示(图1),促进知识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推动知识的协同创新,增强南京科技馆对外的科技、文化辐射能力。

基于xMOOC、cMOOC与tMOOC混合模式的科技馆知识资源整合与共享模型作为信息化知识的重要载体,不仅仅是完成科普讲解、科普实验秀、玩转科学课、科普讲座(论坛)、科普展览(巡展)、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的数字化和多媒体化,更要承担知识传播、学术社交、任务驱动的功能,以实现科技馆知识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3.1.2 突破传统教学局限,实现大规模科学普及。受时间和空间影响,如实验设备、科普场所容纳的游客有限。MOOC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一堂网络公开课的容纳人数不受限制,而且世界各地的科普爱好者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平台共话科普。

3.1.3 市场的高度扩展,适合于任何人群。传统观念下,定义科技馆适龄于2至18岁青少年来馆参观,然而科普事业与个人终身学习、继续教育相承接。MOOC与科普资源相结合的开发载体有利于市场的进一步扩展,任何人都可以在这个新兴平台上接受科普。

3.2 科普传播过程发生变化,从观众角度体验远程教学。MOOC平台的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弹性。一是参与MOOC的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变被动为主动,通过主动学习以实现自身发展;二是教育过程具有弹性,不同的人或者同一个人不可能一成不变接受同一教育过程,MOOC很好地弥合了这一弊端;三是MOOC的显著优势可在最大程度上促进青少年德育和智育的并向发展。

3.3 优质科普资源的获取和整合进一步加强。随着MOOC的发展,科技馆作为科学普及、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其优质资源的整合优势更加明显。xMOOC、cMOOC与tMOOC的结合,不仅可以将科普资源进行集锦整合,还可以与省内乃至全国科技馆进行分享交流。尤其是展教科普活动的数字化、媒体化,可以让我们借鉴国外科学中心先进的工作经验,有利于知识资源的互通联动。

3.4 免费经济,课程学习弹性大。电子资源一般具有边际成本低,可供多人重复使用的特点,这使个人投入到自身发展机会成本降到最低,很好地迎合了社会号召的终身学习目标。在未来的MOOC发展中,也会在经济便捷的基础上,增加学分、职称的互认制度。因此,MOOC为现代科普人才培养带来了福音。

4.结语

MOOC具有强大的信息性知识的表达与传播能力,但信息性知识还只是全部知识体系的一部分。一方面,技术仍在不断革新,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将给MOOC带来更大的发展潜能;另一方面,传统科教的身临其境、寓教于乐等体验性教学无可替代,重塑人们的科普观念有一定难度。本文从理论和技术两方面探讨了MOOC对科技馆知识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然而,在实践中,还会有很多体制和管理问题,对科技馆而言,整合与共享其知识资源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美]鲁地拉各斯,丹霍尔特休斯,吕巍等译:《知识优势:新经济时代市场制胜之道》,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2] 王颖.等.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3] 李青.王涛.MOOC:一种基于连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2,(3).

第6篇:科技馆科普知识范文

不断探索 打造市民喜爱的科技馆

重庆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黄明会说,只有科普宣传到位,才能将科技场馆的功能推广出去,才能最大化的进行科学知识普及,科学素养的培养。 截至2012年10月底,重庆科技馆共接待参观者352万人次,参观人数已进入全国省级科技馆前三甲,这样的成绩与科技馆有力度、有声势、有实效的进行科普宣传是分不开的。

在重庆科技馆努力实现“国际先进·国内一流·重庆特色”的目标和建设提高市民科学素质的展示教育平台、沟通专家与公众的科技文化传播交流平台、面向全市的科普展览资源开发与服务平台“三大平台”的任务过程中,市科协一直牢牢把握科技馆发展方向,把科普宣传摆在重要位置,为重庆科技馆创造友善和谐的舆论环境掌舵领航。

重庆科技馆馆长郭定平说,重庆科技馆十分重视网络平台的打造。除了致力于将官方网站建设成为科普化、专业性的网站之外,科技馆还抓住目前新媒体发展趋势,搭建起重庆科技馆微博平台。据了解,科技馆官方微博注重联系当前的热点以及自创性话题,有针对性的进行科普宣传。科技馆作为“重庆微政务”64个成员单位之一,今年7月,在由重庆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及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的“重庆微政务”微博群动态2012年第一期简报中,科技馆进行“微博科普”的方式和取得的效果受到肯定。

“良好的科普服务质量和科普内容传播形式是吸引客流的重要手段之一。”郭定平说,提高科技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水平一直是科技馆工作重点之一。

据介绍,为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提高业务技能,2011年,针对展品知识及操作、服务工作方法及应急处理等方面,科技馆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科技辅导员强化培训。2012年,重庆科技馆围绕“打造专业的科技辅导员队伍”的指导思想,深入开展了团队导览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使科技馆工作人员的科普服务更加专业,更加优秀。开馆至今,重庆科技馆的服务一直深得市民的好评。

重庆科技馆还从硬件上保证了市民们通过观看展品,体验展品来了解科技,感受科技。科技馆共设生活科技、防灾科技、交通科技、国防科技、宇航科技和基础科学6个主题展厅和儿童科学乐园、工业之光2个专题展厅,常设展品数目达到440余件(套),并且展品还在不断更新中。

2009年9月9日开馆后,重庆科技馆只用了284天时间,客流量就冲破100万人次。2011年同月,科技馆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势头,迎来了参观人次的第二个100万。到现在,科技馆参观人次已突破352万人次。参观人流量持续增长,证明科技馆正在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活动场所。

科普活动形式多样 树立科技馆高端品牌形象

自2009年开馆以来,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也不断加强对外宣传,重庆科技馆始终围绕“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渠道,抓住每一个宣传机会,全方位展示科技馆工作,大力提升科技馆的社会形象和地位”这一服务宗旨开展宣传工作,各种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各种社会宣传。

“要不断拓展科技馆的展教功能。”郭定平说,通过常设展厅传达给参观者的知识毕竟有限,所以,科技馆充分利用馆内的临展场地,通过自主举办或承办紧贴社会热点的内容和灵活多样的临时展览,使原本固定不变的场馆设置真正动起来,增加了科技馆的吸引力。

开馆以来,重庆科技馆已举办各类主题临展27个,目前,参观人流量已达130万人次。“聆听恐龙的呼唤——重庆科技馆大型恐龙主题展”、“积木王国主题展”、“科技创意动漫展”等多个临展都掀起了媒体的报道热潮,“我们不断推陈出新,媒体关注,市民关心,这样的口口相传让科普工作形成一个良性互动。”郭定平说。

由重庆科技馆精心打造的“科技·人文”大讲坛是目前国内最高端的纯公益性科普学术讲坛。开馆以来,“科技·人文”大讲坛致力于为公众在生活与科技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先后举办25期,邀请《百家讲坛》主讲人纪连海、国防大学教授、海军少将张召忠等国内外科技人文领域的专家学者在科技馆开坛授课,受众人数约1.2万人次。

今年9月底,重庆科技馆“青少年科学梦工场”正式运行。总面积约1300平方米的“青少年科学梦工场”由趣味电子、陶艺空间、自然科学窗、创意加工坊和数字空间站五个常设课程组成,主要针对我市中小学生开设的校外科普培训基地,同时接待学生400余人上课。重庆科技馆通过打造具有品牌性的科普培训场所,逐步成为重庆乃至全国创新科普教育与展示的窗口和名片。

全民参与 让更多人群走进科技馆

科普的关键,就是要普及。让更多人了解,让全民参与,这才是科普的本质。《科学素质纲要》明确要求:充分调动全体公民参与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郭定平说,科技馆开馆以来一直致力于公益事业。在市政府和市科协的大力支持下,今年五一节开始,科技馆已正式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从国庆节开始,科技馆成人门票从原来的40元下降到30元,并将逐步面向社会免费开放。

为了扩展科技馆辐射影响,增加公众获得科技知识和信息的机会,科技馆积极开展各类科普教育活动,两年来,科普大篷车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辐射范围在2012年底将覆盖全市所有的区县,服务群众44余万人次。老少皆宜、精彩纷呈的科普剧表演、科学小实验以及现场发放的科普小资料受到社区居民的喜爱。重庆科技馆科普大篷车每到一地,都在当地掀起了科普的热潮。

为积极响应重庆市政府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政策,重庆科技馆自2011年以来已免费接待留守儿童上万人。作为公益性的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市唯一的一所大型综合性科普场馆,重庆科技馆立足公益,特别关注和支持特殊群体的科普教育,开馆以来,针对弱势群体实行了相应的门票减免政策,同时,在特殊的节日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第7篇:科技馆科普知识范文

1.1经费的有限性

在我国,很多的科技馆是靠国家的经费保障其长久运营的,而经费的来源具有单一性导致其经费处于匮乏和紧张的状态,导致很多工作无法顺利开展。正是由于经费出现紧张,科技馆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则需要思考两个问题:

(1)如何利用这有限的财力,来为科技馆增加新的展品,如何维护现有的展品;

(2)如何利用这部分经费向公众开展科普活动。目前,很多的科技馆已经开始实行免费对公众开放的措施,那么此时经费的来源就需要依靠国家有限的财政拨款来支撑。在这种情况下,科技馆就需要进一步研究观众的需求,以其为导向,增加科技馆的观众数量,以此来争取政府可以拨出更多的经费,实现自身新的发展。

1.2公共管理中“顾客导向”原则的存在

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最早是出现在公共管理的领域当中,早在20世纪70年代,在一些先进的西方国家中,管理者便将“顾客导向”的原则引入到了公共管理的领域。管理者在对政府日常工作进行改革的时候,更多地引入了企业的发展模式,和企业的生存理念。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政府同企业一样,同样需要为公众提供一些“产品”,只是政府所提供的产品更多的是服务,服务是否能够得到公众的欢迎,则由政府的服务是否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来决定。这一项原则很快在世界广泛传播,目前美国、英国两个国家的政府将这一原则落实的最为具体。可见,将“顾客导向”的原则引入到公共管理领域,有利于工作机构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在科技馆观众就是科技馆的顾客,是科技馆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科技馆要以顾客为导向,更多地考虑公众需求,注意顾客偏好,重视展教方式的趣味性、启发性、互动性和科普教育营销方式的创新化、多样化。

2科技馆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由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观众的支持是科技馆长久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科技馆的发展过程中,要时刻关注观众的需求,要了解不同群体对科技的喜好,在展厅的布置,内容的设计方面都需要具有针对性。在展教方法的选择上需要进一步的创新,使展教内容要能够多种多样,具有新颖性,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前来科技馆。在科普活动的安排方面,需要事先做好调查研究,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年龄阶段的人们对科普知识的了解,分别开展宣传活动,提高科技馆的知名度。具体有如下的一些做法。

2.1展品需要跟随时代的潮流

展品是观众与科学技术接触的最直接的平台,它自身具有较强的互动性特征,能够使观众通过参与体会到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娱乐中获取更多的科学知识。可以说,每一个科技馆都离不开展品,展品是其重要的内容,因此保证展品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是顺利向观众普及科技知识的前提,也是科技馆长久发展的关键所在。但是我国目前很多的科技馆展品存在的老旧现象,展项设计无法跟上时展的潮流,大部分科技馆的展品大致相同,缺乏创新性、趣味性,互动能力比较差,导致很多观众不愿意来科技馆。究其原因,是由于专门开发的展品制作公司不了解科技馆的观众需求,创新性不强,而多数科技馆又缺少专门的研发人才和研发经费,导致了展品更新率较低,缺乏创新力。因此,科技馆需要在展品的研发方面要加大创新力度,不断完善,增强自身的展品研发水平,为观众提供最新的科技展品。

2.2创新展教内容的方式

科技馆要吸引更多的观众来参观体验,就需要不定期地开展一些展教活动。但是,很多科技馆的工作人员,对科学技术的了解不多,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因此无法起到向观众普及科学知识的作用,在展厅就是看看展品、做做观众引导员,观众只能靠展品旁边的说明书来了解每一个产品,只能说是一知半解,很多观众就会对科技馆失去兴趣。上述现象在我国很多的科技馆当中都是普遍存在的,需要进行方式方法的创新。科技馆可以根据各类展项,了解观众的需求,掌握他们最希望获取哪一方面的知识,探索和创新展教方式。比如可以有针对性的专题,聘请专家来科技馆,结合观众的日常生活会遇到的科技点,来解释每一个展品的原理,以及在日常生活当中的运用。同时,也可以根据年龄的不同,将展厅分为几个部分,让观众能够有针对性地去学习。

2.3校园科普活动的推行

用观众的视角来分析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在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来合理设计科技馆展品的同时,也要适当地扩大我们的观众范围,将服务的内容和方式进行创新,不断研发一些新的项目来吸引更多的群体。科技馆的存在主要是针对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来普及一些科技知识,因此应当重点针对这一部分的观众来设计科技馆的发展模式。在内容的设计方面,需要具有主题针对性,运用科技馆内现有的各种资源,举办定期的展览、科学知识的竞赛、播放科学知识的视频等等,结合青少年的心智,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法,来激发青少年对科技的兴趣,在体验过程中,增长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与此同时,科技馆也应当加强与各个学校之间的相互合作,让科普知识能够进入到校园当中。比如在学校安置一个专门的科普展厅,结合学校科学课程开发展品,让孩子在课余时间里能够体验这些展品,加深科学知识的学习;也可以定期举办一些“科技知识校园行”活动,将科技馆搬进学校中,让孩子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

2.4服务理念的转变

科技馆一般都是政府拨款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是有事业编制的,还有一种“铁饭碗”的思想,在工作中服务意识不强,对观众缺乏主动服务、热情服务的精神。因此,科技馆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工作人员在服务上的老观念。科技馆可以参照企业里的一些奖惩措施,根据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热情、服务的态度、服务的质量进行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激发工作人员转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为观众服务的能力。

3结束语

第8篇:科技馆科普知识范文

关键词:科技馆;科普教育;科普活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和教育水平越来越体现在国家的综合实力上,同时也取决于国民科技文化素质的迅速提高。科学思想、科学精神越来越广泛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广泛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是当今推进我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科技馆作为一个向社会公众进行科学知识、方法和思想传播的重要场所,更肩负了重要的责任。但是,由于科技馆的自身存在着展品更新慢、工作日游客量少、开展形式单一等局限,对游客的吸引力会随着新馆的效应慢慢减弱。因此,进一步开展科普教育工作,推广科学技术知识,开展多形式、多内容的科普教育活动是科技馆发展的重要方式,对其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东莞科技馆的实际情况,谈谈拓展性的科普活动对科技馆的重要性。

一、科普教育活动的含义和意义

科技馆是以展览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公益性科普教育机构。主要通过常设和短期展览,以参与、体验、互动性的展品及辅展示手段,以激发科学兴趣、启迪科学观念为目的,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也可举办其它科普教育、科技传播和科学文化交流活动。

科技馆的科普教育活动是以某一特定主题为线索,开展一系列反映科技动态、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热点的教育活动,以展览、实验、动手制作、讲座、竞赛及培训等多种形式加深公众对主题的理解。《中国科学技术馆教育活动方案》中提出科技馆教育活动的三种主要形式有展览教育活动、扩展教育活动、培训教育活动。其中,展览教育活动是基础,扩展教育活动是特色,培训教育活动是保持科技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科技馆开展主题性的扩展科普教育活动作为常设展览的重要补充,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它不仅能有效提高科普场馆的吸引力,更是对学校科学教育的重要补充,对社会大众科学知识水平的提高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科技馆自身存在的问题

东莞科技馆至2005年12月25日开馆至今,已近9年。开馆时期,该馆曾创下月游客量6万人以上的骄人业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单纯靠展览对游客的吸引力减弱,游客人数明显减少,而这种现象与科技馆自身存在的几个问题是密不可分的。

1、新馆效益渐退,游客量减少

作为科普教育阵地的科技馆,教育是它的核心功能,其活泼的科普展览方式深受欢迎,但随着新馆效应的逐渐褪去,科技馆都会面临参观人流逐步降低的尴尬现象。为积极应对新的挑战,丰富展教内容,创新展教形式,利用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开展丰富的科普教育活动,成为了科技馆展教内容的拓展和有效补充。

2、展品更新较慢,展示形式单一

科技馆一般在开馆时期投入较大,展品设置新颖,游客参观性较高。但随着新馆效益的褪去,参观人数渐少,而展品更新却缓慢,每年的更新件数屈指可数。加之,展品形式单一,主题也就单一,单纯的展示或具有一定的参与性的展品对游客的吸引力并不会太久。这样的硬件设置是科技馆的普遍特征,也是影响科技馆发展的弊端之一。

3、工作日游客量少、员工积极性不高

科技馆面向的主要对象为青少年,但因青少年课程安排的原因,科技馆工作日期间游客稀少,除了春游、秋游以及寒暑假等特定时间段的游客较多外,大多时间展厅的游客屈指可数。员工的工作量明显减少,空闲较多,工作自然就不在状态,积极性不高。这样的工作状态对科技馆的软件队伍建设可见一斑。

三、 科技馆的开展科普活动的意义

科技馆要想避免自身缺点,在激烈的竞争中屹立不倒,就需要多主题的策划组织,多途径的宣传推广,开展广大受众喜爱的科普活动,打造广大受众欢迎的科普品牌,以吸引游客对科技馆保持新鲜感。东莞科技馆近年来积极探索新的科普形式,不仅努力打造自己的科普品牌,开展丰富多彩、符合大众需求的科普活动也是一大亮点,游客人数也因此在逐年递减后呈现稳定渐增的趋势(如图一)。

图一 东莞科技馆历年游客人数统计

那么,科技馆开展科普活动,具体的意义有哪些呢?

1、吸引游客,增加人气

当科技馆面临着重重挑战,如何吸引受众、提高科技馆人气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时刻关注社会大众的知识需求,提炼新颖的科技咨询、开展主题新颖、内容丰富、符合大众需求的科普活动,并通过多渠道的宣传推广,必然激起广大市民的兴趣,吸引他们到科技馆参与活动,接受科普知识的传播,这种方式是增加科技馆人气,提高社会知名度的有效方式。东莞科技馆节假日期间集合全馆优秀科普资源开展系列活动,并积极联系媒体以及建设网站、微博、微信等自主宣传平台,扩大社会知名度与吸引力,受到广大游客的欢迎。

2、拓展展教内容,丰富科教形式

科技馆的教育形式主要是通过常设和短期展览,但这种常规的模式内容单一、形式简单、参与性不强、吸引力不足,不能长期利于科技馆的良性发展,对其科普功能的实现显得十分约束。因此,科技馆在常规展览之外,利用节假日策划开展新颖、有趣、活泼、参与强的主题性科普教育活动,立足于广大市民,服务于广大市民,对科技馆有拓展展教内容、丰富科教形式的作用,是科技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有力补充,也必将是长远发展的重要手段。东莞科技馆在近年来开展的科普活动有图文展览、实物展示、互动游戏、课堂学习、科普剧表演等等,形式新颖、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如2013年春节期间举办的“网上答题送红包”系列活动,只其中“科普探究课”一个环节就吸引超过2000人的参与。

3、转变传播模式,由被动变主动

科技馆在如何开展好科普活动?用何种形式?设置哪些内容?在什么地方开展?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一项成功的科普活动在前期策划中需要考虑的问题。而加强馆校合作,科普资源进校园;加强社会联系,科普资源进社区是科技馆开拓科普传播事业的一个重要途径。这样的活动形式,让科技馆的科普传播模式从被动的等待公众变为主动到公众身边,而传播方式的转变带来的是传播效果明显提高。为普及和宣传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配合东莞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东莞科技馆在2012年至2013年间开展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市巡展科普活动。该活动历时2年,走入38个镇区、学校,开设4场专家讲座,参与人数近8万人次,社会反响热烈。

4、调动员工积极性,培养全面科教人才

任何工作的开展,只靠硬件提升是远远不够的,软件同样重要。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员工不仅希望获得较高的报酬和待遇,更希望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的素质不断获得提升,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我价值。而科技馆事业的繁荣发展、国家科普工作的有效进行需要依靠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当这些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被调动,是任何展品都不能代替的。因此,在常规工作之余,积极发动科技馆工作人员开拓创新、发挥才智、提高技能,策划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不仅提高了科普传播的效果,也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工作状态中收获更多的成就感,练就更多的技能,一举多得。东莞科技馆一直以来注重对社会优秀人才的吸纳,但更加注重对在馆员工的培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每年开设培训班对员工培训;设置先进的评分积分卡制度激励员工努力提高工作能力;派遣优秀员工到香港、澳门、英国等地的先进展馆交流学习;邀请伦敦、新加坡、台湾等地优秀科普老师到我馆授课、培训等等,这些措施对该馆员工素质的提高、工作能力的提升、科普队伍的建设都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四、总结

科技馆是面向公众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技知识、教授科学方法的先锋阵地,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它肩负着“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使命,对公众培养科学思想、增长科学知识、传授科学方法以及开发创新思维方面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面对当今日益激烈的竞争,激流勇进、开拓创新是科技馆开展科普工作必须不断努力的方向。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全力支持与共同努力下,中国的科普教育事业必将有更加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张璐.《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2年7月.

[2] 吴建国 李卫东.科技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科协论坛》,2009年第10期.

第9篇:科技馆科普知识范文

博物馆在科普教育中的作用

博物馆科学文化知识普及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现代教育的进步与发展。现代教育是高度的社会化系统教育,包含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部分,三者相辅相成,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国家明确博物馆与学校同为教育机构,但它的教育方式与行为的启示性和引导性更易为大众所接受。博物馆以收藏的文物标本及其资料,开展相关科学研究的同时,运用陈列展品等形式让广大观众了解历史、认识自然和科技进步,增加人们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人们自身素养。博物馆的优势决定了它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1)博物馆以最直观的形式展示科学丰富的内涵,博物馆的知识传播和社会教育方式以直观的实物性为其特点,有着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陈列中展示的文物和动植物标本引人入胜,让人们了解社会的进步,也显示了自然界的神奇奥秘,无论任何文化层次的人都会被它们的形成与和谐的自然美,丰富的内涵所感染。而千姿百态、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文物、古生物化石和动植物标本,特别是恐龙化石,则展示了大自然神奇的魅力,吸引观众更深入地了解生命发展历程中的难解之谜,陈列还可以通过图片、绘画、模型把大自然的各种神奇现象直观地展示在人们面前,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观赏性,这是其它教育机构不具备的最大优势。(2)博物馆科普宣传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博物馆可以向学生传播在教科书本上根本学不到的东西,用最小的空间浓缩大自然的精华,用最大的容量和最短的时间传播自然科学知识。学生在博物馆内可用最短的时间,获取课堂上需要几天或许更长时间才能获得的知识。目前许多博物馆开设可供观众参与标本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可以陶冶学生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良好情操,科普教育工作让博物馆真正成了面向社会大众的教育机构。(3)作为社会教育机构的博物馆,它的公益性决定其科普教育的对象是社会大众,博物馆的科普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满足多层次的需求。当观众走进博物馆后,完全有充足的选择空间,依照个人兴趣爱好、知识水平,自由地、自动地参观展览,自觉地接受博物馆的科普教育。博物馆对大众心灵上的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博物馆科普教育宣传工作的特点和魅力所在。

博物馆宣传科普教育的形式

博物馆是公益性社会教育机构,它以传播的形式宣传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应当注重社会效益,树立为大众服务的观点,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接受科普教育要有行之有效的实现形式。(1)有效的科普教育必须要有与之匹配的讲解,要让观众理解陈列的科学内涵,讲解是关键。讲解员的讲解首要是注重科学性原则;其次应通俗易懂,背诵讲稿式与观众缺乏交流的讲解只能成为一种说教。讲解员要使观众感兴趣,用自己的语言把科学知识深入浅出地讲给观众,针对观众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与观众形成面对面的交流。(2)科普教育不仅限于馆内,还需走出博物馆、面向社会。通过媒体介绍和宣传科普文化知识,配合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以唤起公众的科学热情和科普意识。博物馆利用每年的“博物馆日”、“爱鸟周”、“科技周”、“世界环境日”等,组织志愿者进入校园、街头宣传科普文化知识,散发科普资料,举办小型科普展览,吸引更多的公众参观博物馆,发动一场全民科普教育运动。(3)举办不同形式的科普活动,由专业人员到学校举办讲座,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参与实践,以弥补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与旅行社和自然保护区结合开展夏令营活动,利用假期组织青少年考察大自然;与社区联合举办“远离网吧,走进绿色大自然”,受到学生、老师和家长的普遍欢迎。(4)充分利用技术手段、丰富展览内容,增加陈列手段的科技含量,增添展品的真实性和趣味性,在陈列室内摆放一些标本和化石,可供观众触摸,还可以提供一些材料让观众亲自参与标本的制作,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这种展览方式,大大增加了观众参观博物馆的兴趣,很受观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