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民丰收节范文

农民丰收节精选(九篇)

农民丰收节

第1篇:农民丰收节范文

 

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1

 

9月xx日,天元区将举行以“庆丰收、迎小康”为主题的“株洲石三门现代农业公园首届农民丰收节”活动,以“聆听乡音”“铭记乡味”“摄影大赛”等一系列活动来展现特色农业、乡俗文化和乡村振兴新面貌。笔者闻之,不禁为天元区点赞,更认为各地庆祝“农民丰收节”就应大张旗鼓。

 

庆祝“丰收节”能让农民群众更有荣誉感。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自20xx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就是站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来致敬农民、礼赞丰收。通过办好“丰收节”,让农民增强主角意识,主动参与丰收节,当好节日的主人翁,更加热爱这个节日,进一步提升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让农民的身份成为“香饽饽”。

 

庆祝“丰收节”能让乡村振兴更有支持力。借力丰收节,大力推介品牌农产品,能更好地让农产品走出“深闺”,对接城乡市场,进一步提振消费,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通过展现多彩多样的民俗文化、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等,可以吸引游客,拉动农村旅游,带动乡村产业,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活力和后劲,真正实现政府搭台、经贸唱戏、农民增收、产业振兴。

 

庆祝“丰收节”能让兴农助农更有主动性。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以庆祝丰收节来进一步增强社会对农民的敬重、对农业的关注,更促使推动各级各部门切实扛起兴农助农富农的使命责任,以真抓实干来带领广大农民甩贫困、奔富路,让产业的发展实现乡村的丰收、农民的增收,交出“丰收”的合格答卷。

 

紧扣“农民丰收节”主题,坚持农民主体,凸现当地农村的特色,贴近农民生产生活来举办庆祝活动,切忌追求“高大上”,不接地气,真正把农民丰收节办出特色、办出特点,以此激发广大农民携手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激情。

 

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2

 

“瞧瞧,这晚稻,穗大,籽粒饱,看来今年秋粮又要丰收了。”湖南省炎陵县中村瑶族乡平乐村大户陈世丹忙得很,一边忙着“三秋”生产,一边还忙着把承包果园里的优质黄桃通过电商卖到各地。

 

中国农民丰收节,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通过这个节日能够更好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更多热爱农业、关注农业的人投身农业发展的事业之中,为农业农村的长远发展注入更多的力量。今年,从农民丰收节中我们看到的是丰收的喜悦,也感悟到了高质量农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为新时代的农业赋予了新的。

 

绿色农业,成为农业发展中的“新”力量。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吃是生活中的大事,而随着物质生活不断的满足,大家对生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对农业的需求也呼唤“绿色化”,在农业的生产上也需要走绿色发展之路。今年以来,我国实施轮作休耕试点3000万亩,继续调优农业投入品结构,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减少。这样的绿色农业也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一个缩影,是新时代农业改革的一个大迈步。

 

现代农业,成为农业发展中的“新”渠道。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当今农业生产已经走上了现代化,不管是播种、施肥还是收割都能够看到机械式的生产,让我们看到“科技+农业”已经成为当前农业生产中的主流,也成为了农业发展中的“新”渠道,更能够提升中国农业的竞争力,从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民丰收节是农民晒丰收、庆丰收的节日,让我们看到了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绩,更让我们看到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不遗余力,也看到中国从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还有一段路程,需要凝聚更强大的力量,才能够更好地谱写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新的华彩乐章。

 

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3

 

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是亿万农民庆祝丰收 享受丰收的节日,也是五谷丰登 国泰民安的生动体现。

 

党的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可以激发广大农民投身乡村振兴,可以营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氛围,可以满足农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利于进一步彰显“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在视察湖北时曾发表重要讲话,要以更大力度 更实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生产体系 经营体系,大力实施“三乡工程”,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落实好乡村产业 人才 文化 生态 基层组织“五个振兴”任务,学习借鉴浙江好经验好作法,建设好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重要表现。

 

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利于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 幸福感 获得感。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农村要发展,根本要依靠亿万农民。要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亿万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激发农村活力。“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释放出不断加大农村改革力度 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的强烈信号,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农民丰收节,让这个目标更加接近。

 

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文化传统。以渔樵耕读为代表的农耕文明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生产生活的实践总结,是华夏儿女以不同形式延续下来的精华浓缩并传承至今的一种文化形态,农耕文明所蕴含的精华思想和文化品格在华夏儿女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其衍生出的勤劳勇敢 吃苦耐劳 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 邻里相帮等文化精神在今天仍具有时代意义,同时更彰显了我们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风范。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农民的节日,是一个向世人展示中国“三农”状况的窗口,要通过组织开展亿万农民庆丰收 成果展示晒丰收 全民参与享丰收等多种活动,让全社会 全民都感受到丰收的快乐。

 

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4

 

国务院决定,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意义不言自明:不仅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尊重农民、爱护农民、关心农民的良好氛围,也提醒社会各方面更加重视和关注“三农”工作,关心和爱护广大农民,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农民职业的尊重。

 

事实上,我国很多少数民族都有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如彝族的火把节、畲族的丰收节、藏族的望果节,但在国家层面上缺少一个各民族共同参与、共庆丰收的节日。去年全国两会期间,45名人大代表提出设立丰收节的建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各级以及相关部门对今年的首届“农民丰收节”不仅高度重视,为举办好首届“农民丰收节”可谓新招频出:类似亿万农民庆丰收、成果展示晒丰收、社会各界话丰收、全民参与享丰收、电商促销促丰收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旨在把每个地方的特色挖掘展示出来,让全社会共同感受丰收的喜悦。

 

举办好“农民丰收节”,不仅在节日,应更多做好节外功夫。首先,不应只注重仪式感。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办乡村节会成为普遍现象,这种政府搭台的方式,对于促进农副产品销售、增加村民收入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实事求是地说,有的节会太注重仪式感,“热闹”一阵子后,“骤冷”表现明显。村民的农副产品,仅仅在节会期间俏销,之后很快又陷入“销售难”。举办“农民丰收节”,应避免这种现象发生。

 

其次,应从政策、资源、资金、环境等各个方面,为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等创造良好条件,并探索乡村振兴的办法,创新“三农”工作的思路,让广大农民能够安心农村、安心农业、安心发展农村经济,真正让农民成为具有吸引力的职业。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总之,让农民口袋鼓起来、让农民收入多起来,才是“中国农民丰收节”要义所在。

 

农民丰收节心得体会5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秋分时节,我们迎来了中国农民丰收节。春种秋收,春华秋实,农民们一年的辛苦耕耘,终在金秋时节收获累累硕果。劳动人民最光荣,也最值得人民尊敬,此刻他们不仅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而且又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

 

礼赞丰收节,让农民辛苦耕耘,付出终有收获。农民最朴实,他们敦厚实在、勤劳勇敢,他们“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辛苦耕作,将自己的汗水浇灌在自己的那亩土地上,年复一年生长出希望的果实。他们辛苦付出,就是为了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充足的物质资源,用只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这些辛勤付出的劳动者,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浪潮中,通过“摸着石头过河”,成为了“稻田里的守望者”,实现了粮食产量连续12年增产,他们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主力军,书写了乡村振兴的壮美诗篇。

 

礼赞丰收节,让农民努力奋斗,生活更加美好。“丰收”的前提是努力,是奋斗,也是农民的自我成长和价值追求。“天上不会掉馅饼”,所以每一个人要为自己的丰收“撸起袖子加油干”。“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今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年,一切改革利好指向农村,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得到极大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了极大满足,并逐步向小康生活迈进,丰收的日子也是他们美好生活的开始。

 

礼赞丰收节,让农民紧跟时代,地位得到认可。9月22日,向全国亿万农民祝贺中国农民丰收节表示:“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广大农民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都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一节日的设立,凸显了农业大国的农民情怀,进入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需要把农民作为一项受人尊敬的职业来看待,结合农村农业发展需要,让更多有文化、懂技术的人才进入到新型农民的队伍中来,倾注更多的智力和科技,让农业发展更加多元化、产业化,壮大农业产业发展,真正让农民的地位得到认可,让丰收的寓意得到提升。

第2篇:农民丰收节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为宗旨,按照“务实、开放、共享、简约”的要求,在乡村开展喜闻乐见的庆祝活动,同时学习借鉴社区管理经验,开展城乡文化交流,弘扬悠久的农耕文化,展示农村发展的成就,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动力,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凝聚强大的正能量。

二、活动意义

一是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凝聚强大的正能量。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能够展现农民的勤劳智慧和时代风采,表达广大农民欢庆丰收、祝福祖国、感念党恩,使之成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一首“前奏曲”。

二是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烘托和推动作用。以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为契机,搭建平台、整合资源、营造氛围,调动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全面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是为守好“三农”战略后院提振信心。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利于提振信心、凝聚力量,推动形成应对风险挑战的巨大合力和坚强决心。

四是为城乡融合发展搭建平台。通过社区、村党支部一一结对共建,广泛开展相互学习,文化交流等活动,以“交流、融合、借鉴、促进”为原则,逐步提升基层党建水平和治理水平,最终实现城乡牵手、同心筑梦的美好目标。

三、活动主题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XXXX

四、活动时间

2019年9月23日(农历八月廿五),星期一。

五、活动地点

XXXX。   

六、主办单位、协办单位、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

XXX  

协办单位:

XXX

承办单位:

XXX

七、活动流程

(一)9:00-10:00  节庆表演

地点:XXX

内容:进行节庆表演,包括大鼓书、快板、京剧、三句半、舞蹈等节目。

(二)10:00-10:30  领导抵达现场,签约仪式

地点:XXX

内容:

1.介绍来宾、领导,活动主要流程;

2.致欢迎辞;

3.相关领导讲话;

4.代表共同签约;

5.邀请县领导讲话;

6.宣读关于最美种植户、最美家庭、致富带头人表彰的通报,并为先进典型代表颁奖;

7.参观丰收农产品、现场书画作品展示等。

(三)10:00-11:30  红薯品尝品鉴会

地点:XXX

内容:组织农超商户代表20余名,对XXX红薯进行品鉴品尝及推广。

1.介绍合作社经营情况、红薯种植及丰收情况,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等;

2.品尝品鉴;

3.到红薯地体验农事活动;

4.订单签约。

(四)10:30-11:45  趣味游戏活动

地点:XXX

内容:

1.参观景观,拍摄美景,按照规定的“关键词”发送朋友圈;

2.“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相关知识问答比赛;

3.寄语活动;

4.摘梨、运梨、梨王争霸、认梨等比赛。

(五)11:45-12:00  活动闭幕

地点:XXX

内容:宣布活动闭幕。

1.为趣味游戏获奖者颁奖。

2.为活动参与者颁发纪念品。

3. 宣布活动闭幕。

八、组织领导

成立庆祝第二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XXX

副 组 长:XXX

第3篇:农民丰收节范文

大家上午好!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我们即将迎来祖国70华诞,在这普天同庆的日子里,镇党委政府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首届“农民丰收文化节”活动。在这里,我谨代表**党委、政府对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表示最诚挚的祝愿,向前来参会的领导、来宾还有观众朋友们致以亲切的问候!

众所周知,**是农业大镇,也是西南重镇,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今年又喜迎丰收,玉米预计平均亩产1300斤左右,大豆预计平均亩产380斤左右,这样的好收成是农民朋友辛勤劳作的回报,是祖国昌盛的具体体现。这次活动的举办表达了全镇7万人民的幸福之感、喜悦之情,合乎民心、顺乎民意。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70年的岁月变迁,70年的厚积薄发,**历经沧海桑田,实现了从**革委会到**公社再到**乡、**的华丽转身,浓缩了建国以来整个中国的发展史,是辛勤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缩影。尤其是近年来,**在党的精神指引下,抢抓机遇,苦干实干,认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镇村面貌变化日新月异,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镇党委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抓手,不断加强和完善党委和基层党支部建设,着力发挥党委的示范带动作用和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大力培育主导产业,确立以辣椒、中药材、优质麦种植,养猪养鸭为主导的农字号产业。积极服务中广核风力发电、盈和瑞沼气发电项目,规划建设了占地200亩的镇工业园区,“四大革命”进行的如火如荼,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的台阶,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幸福指数不断攀升,乡村正逐步走向全面振兴之路。

同志们、朋友们,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让我们以坚定的信念、昂扬的斗志、必胜的信心、务实的作风,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埋头苦干、砥砺奋进,谱写**全面振兴新篇章,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第4篇:农民丰收节范文

关键词:农民画;装饰艺术;民俗文化

一、永丰农民画的基本情况

永丰农民画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30余年以来,不断得到提高、创新、发展,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画种之一。永丰农民画作者繁多,遍布全县20多个乡镇,创作的农民画先后在国家、省、市报刊和展览中发表、获奖或被收藏。1992年,永丰县被江西省文化厅授予“农民画之乡”称号;1993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称号。2008年,再次获得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称号。2010年,上海世博会正式邀请永丰农民画加盟中国农民画村。永丰是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的故里,永丰农民画的孕育和发展得益于江西悠久的庐陵文化。永丰及周边区域的剪纸、织绣、竹编面花、古建筑线雕、彩绘工艺、木工、漆工等丰富的民间艺术是农民画装饰艺术的基础。永丰农民画取材广泛,充分运用概括、变形、夸张等艺术处理手法,以平涂、分隔区域进行着色,以强烈的色块对比、新颖夸张的变形手法、饱满的装饰组合构图、绚丽的色调和深层的构思构筑画面,展示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视觉效果,在现代民间绘画艺术中独树一帜。

二、永丰农民画的装饰艺术特色

中国农民画是主流文化与民间文化交互作用的产物,是一种亚民间文化。它既区别于城市美术家创造的美术,也区别于一般的民间文化——原生性民间美术。永丰农民画的作者群体主要是农民,他们受生活环境、文化背景、经济条件的影响,其作品与学院派作品在构思和表现上有较为不同的形式。主要在民间艺术上有较多的吸收和借鉴,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取材广泛、形式自由、构图“满”“密”、色彩浓郁、情感丰富、主题突出,作品呈现典型的江南民俗特色,被赋予深厚的庐陵文化内涵。

1.题材选择

永丰文化底蕴深厚,民间风俗丰富多彩,当地的风土人情、神话传说、婚丧嫁娶、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等,为农民画的取材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永丰农民画或取材于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小年、除夕等传统节日;或以浸种春社日、开秧门、吃栽禾饭、割禾、吃新米饭、砍伐、拜师等生活习俗为题材;或以欧母“画荻教子”等永丰名人的励志事迹为题材;或以“五味泉的传说”等民间传说为创作素材;或以永丰的秀美山乡景色和新农村建设、农民新生活为题材进行艺术创作。民俗民风是永丰农民画较多表现的题材之一,农民画家用自然、朴素的绘画语言对本土文化进行传承和颂扬,把庐陵千百年来的民俗文化,以农民画家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运用绘画语言表现出来,使观者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受到教育和启迪,也使庐陵传统文化得以传承。《舞草龙》是根据永丰民俗创作的作品。永丰有习俗,每年八月丰收的时候都要舞草龙,以舞龙的方式祈望平安和丰收,祈求风调雨顺、人丁兴旺。草龙用稻草等扎制,在草龙上插线香,起舞时旌旗飞舞、锣鼓齐响、号角齐鸣,表演者以龙舞为主,摆出蛟龙漫步、蟠龙吐彩、金龙串柱等造型,村民不停地向草龙抛炮竹、放烟花,画面表现了全村人声鼎沸的热闹场面,充满了浓郁的节日气氛。《吹鼓手》是根据永丰畲族吹鼓手形象创作的作品。永丰习俗活动中会通过奏乐增添节日气氛,而唢呐是必不可少的乐器。画面中吹鼓手身着节日盛装,头戴具有民族特色的畲族头饰,全神投入地吹奏乐曲。周边环绕的盛开的花草和舞动的鸟禽,表达了对丰收和平安的庆祝。《春耕》描绘了春分时节耕地的农民对丰收的祈望。《年关》则描绘出永丰人民春节前夕打糍粑的传统。《又到瓜熟时》和《民生》表达出了新农村文化建设给农民带来的丰收和幸福的生活。永丰农民画作者用画笔描绘劳动生活场景,并把自己对生活的美好、积极向上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辛勤的劳作变得情趣盎然。

2.创意构图

永丰农民画作者为农村劳动群体,他们大多没有专业学习经历,有的是对绘画的喜爱和对传统民间工艺的耳闻目睹,这也使得永丰农民画艺术形象理想化,创意构思大胆、自由。在透视方法的运用上,打破了传统绘画中透视比例结构关系原理,不拘泥于现实,不受客观物象三度空间或远近虚实关系的制约,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变立体为平面,根据作者的想象任意进行构图。永丰农民画多以饱满的平面装饰组合进行创意构思,画家善用饱满、对称、平面和多点观察的构图方法,追求饱满、变异、和谐的超现实艺术效果。在构图上突出主观感受,画面“满”“密”“全”,富有张力。在具体的构图中,常常着重突出画面主体,把主要人物安排在画面的中心,对次要人物或背景的处理显得较为简略,有时在空白处安排花鸟、植物纹样,使表现的主题与纹样巧妙组合在一起,既充实了画面又增添了画面的装饰性,体现了民间绘画满构图、平面化、图案化的特点。《舞草龙》构图完全平面化,作品中所有的元素都没有透视关系,也没有光影的处理。作品以龙的形象为视觉主体,通过草龙的弯曲盘旋形成作品的视觉动感,舞者随着草龙的盘旋而呈现不同的动态,强化和丰富了作品的视觉元素。对龙的弯曲与画面边框的虚实关系处理,对舞者动态及疏密关系的处理,龙弯曲盘旋以及舞者动态形成的视觉效果,使作品充满了强烈的张力。画面背景以橙色和淡黄色描绘,但通过分隔设色的方法,使简单的背景得到装饰和强化,丰富了作品饱满的构图美。《吹鼓手》借用了单独纹样的图案构成法,吹鼓手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简单而直接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采用左右对称的手法对人物的头部、身体和衣裤进行纹样的装饰处理,画面的背景采用近似的纹样构成,使作品突破了完全对称的僵硬感,从而使作品呈现既对比又和谐的构图美。《春耕》的构图别具一格,作品采用平面化的表现和构图,没有将人作为主体,而是将土地作为主体进行表现,土地在画面占据了三分之二的面积,进行春耕的人只出现小腿部分,犁耙也只表现了可识别的部分,而牛则干脆省略,构图强烈地凸显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

3.表现手法

永丰农民画不受客观物象的制约,也不受技法程式的约束,崇尚主观自由,以写意传神为宗旨,充分发挥想象,直抒情怀,随意造型。常以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物象,把生活感受和形式语言紧密地融为一体。永丰农民画绘画技法看似简单,但注重画面的构成形式,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具体的表现上,永丰农民画受当地的文化和剪纸、雕刻、壁画、刺绣等民间艺术影响非常大,较多地吸收了庐陵传统民间工艺中概括、变形、夸张、装饰等表现手法,不拘泥于对象的细枝末节,而是采取夸张写意的手法,追求形象意态特征的整体性把握。作品《年关》表现了农民春节前夕打糍粑的传统。作品较多地借鉴了庐陵民间剪纸艺术,尤其是对人物眼睛的处理,形象夸张、简洁。人物衣着和头饰采用了民间刺绣图案的处理方法,获得了“简中求繁、繁中求和、和中求殊”的艺术效果。画面共表现了十个人物,意喻十全十美。两个主体人物将打糍粑的动作表现得生动传神,剩余人物只表现了眼睛,极度概括。场景描绘表现为红色、黄色、褐色、黑色的拼贴渐变组合,石缸和花草只有概括的造型和色彩,无任何的细节。两个主体人物的比例关系基本与正常的人体比例相同,但在动作上进行了变形、夸张。作品通过概括装饰的方法将复杂的打糍粑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到瓜熟时》从另外的角度对主题进行了变形、夸张的装饰艺术处理。画面左上部分躺在瓜棚里的瓜农造型具有特异的构成意识,表现了静中有动、对比协调的视觉效果。画面最突出的是黄褐色人物的处理,既借鉴了战国时期人物纹样造型特点,又增加了现代艺术中自由浪漫的审美意识,形态极度变形、夸张,几乎与瓜藤相似;西瓜表面手造型的装饰处理,暗喻西瓜的生长乃至成熟都离不开农民辛勤的劳作。

4.色彩色调

永丰农民画的色彩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在色彩处理上强调主观性。农民画家凭借独特的个人意识和思维方式,依据对生活的感悟,颜色运用大胆、自由、奔放。只要画面在主观意识上能够成立,农民画家就敢于用最强烈、最刺激的颜色完成,体现出超越自然的本色、以情感真实的色彩感觉表达主观性的特点。他们多以平涂为主,并采用分割着色的方法进行色彩的表现,善于用纯色,强调色彩的鲜亮、明快艳丽,色彩饱和度高,但艳而不俗,强调色块间的对比及和谐统一的效果,直率地表达他们对造型色彩朴素真挚的情感,使农民画呈现出粗犷、淳朴、倔强、真实、自然的乡土气息。作品《年关》整体色彩对比强烈,以红、橙、黄、褐色为背景和塑造次要人物形象,主体人物以明度较高的粉绿、淡黄、粉蓝等色彩装饰,主体和背景以黑色和褐色等深色进行分割装饰,使主体形象在色彩明暗和冷暖区分不明显的背景下得以最大限度地显现。基本上不使用线条进行造型塑造,但色块之间隔使得线条得以存在,作品用色大胆、细腻,使画面中的众多元素都得到充分的体现。作品《春耕》中,作者以淳朴的心态,几乎用原色表现农民对丰收的祈望。用红色、黄色和蓝色三原色的拼贴组合表现犁耕后土地的状态,用鲜艳的钴蓝色代表天空,以白色和深红色的小花点缀天空和土地,以艳丽的色彩装饰蝴蝶,正在耕地的农民的脚用纯黑色平涂表现,作品用色简洁、原始、拙朴。

三、永丰农民画艺术特点总结

永丰农民画艺术风格质朴、纯正、率直,具有鲜明的江南地域庐陵文化特征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永丰农民画既有对传统民俗的描绘,也有对新农村建设的歌颂和对现实农村生活的记录。在艺术表现上,大胆吸收庐陵民间艺术的创作意识和思想,以其稚拙、自由的艺术思维,利用粗犷多变的线条、自由夸张的造型、丰满充盈的构图、绚丽强烈的色彩,通过跨越时空、超越现实等艺术处理手法,把当地民俗民风、生产生活、自然风景等素材通过大胆的想象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把农民质朴纯真的心灵、朴实无华的品格、勤劳勇敢的个性表达在画作之中,作品在形式和内涵上都体现出和谐美与亲切感,展示了农民画朴素单纯的品格和朴实无华的艺术本色,同时也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审美习惯和审美需求。永丰农民画创作既保留了庐陵浓郁的民俗特色,又充满了时代的气息,支撑、丰富和活跃着广大劳动者的精神世界。注:文章系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江西永丰农民画装饰艺术与发展研究”(编号:10WX87)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郎绍君.论中国农民画.文艺研究,1989(3).

第5篇:农民丰收节范文

这种巫术与娱乐是为了实现信仰者的“实用价值”和“自身表现价值”两个目的,唤起某些感情并把它们释放到实际生活中去。宗教作为人类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它是奉教民族成员生活形态的某种折射,或者说民族的生活形态决定宗教样式。民族的生活形态一定意义上是自然因素决定的。自然因素虽说不是分辨文化的唯一标志,却是导致民族文化不同走向的直接因素。自然因素决定了某些自然条件下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决定了经济类型,经济类型又有与之相配的文化形态。所以,藏民族自古生活在雪域高原,这种独特的自然因素决定了藏民族文化形态的形成,正因为藏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又产生了与藏民族生产方式和经济类型相适应的望果之俗。

据《苯教历算法》记载,望果之俗约始于公元一二世纪布德贡杰赞普时期。根据吐蕃本土宗教苯教的教义,国王规定在收割前农人去庄稼地转圈祈祷,以求神灵的保佑,使农作物获得丰收。这就说明望果节的实质主要是娱神。起初,在藏民族的发源地山南雅隆地区,藏王布德贡杰的贤臣茹来吉开创农业新渠道,雅隆部落已开始播种,修渠引水,发展农业技术和生产工具,把农业生产推向一个新的时代。最初的望果活动是一种祭祀神灵以祈丰收的仪式,一般农民以村落为单位绕本村土地转圈,前有苯教巫师带领作法以收“地气”。随后,娱乐开始,有角力、斗剑、耍梭标等项目,这就是望果节的开端。

望果节的这种程式在8世纪时的藏王赤松德赞时期最为盛行,后宁玛派兴盛,望果活动打上该派色彩,必须念咒语以祈祷丰产。15世纪开始,格鲁派渐居统治地位,因此游行活动又带有浓厚的格鲁派色彩。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生活的需要,望果节的内容不断增加,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广大藏族群众非常喜爱的望果节。

在各地都有历史形成的固定的节日场地,这个场地一般要“四有”:有水可以熬茶,有树可以遮阳,有草可以歌舞,有旷原可以赛马。一般来说望果节对这“四有”也不例外。在各地举行传统的“望果”节活动时,大多第一天是娱神,第二天男女列队转庄稼地,完毕就进行体育娱乐,体育娱乐主要为赛马、角力、跑步、射箭以及唱藏戏等内容。

在拉萨附近的农民,各地方根据本区的气候、地势以及庄稼成熟的情况来决定望果节。在同一个县里庆祝望果节的时间、特点也不尽相同,因而不一定有统一的望果节。重要的是根据庄稼成熟的情况来定夺,一般要差三四天。望果节本身的主要内容是由骑士们绕着庄稼转团,年老的农民背着佛经绕庄稼转圈,并为了取得农业丰收而进行祈祷祝福。此外,望果节的庆祝活动是各式各样的,比如:赛跑、赛马、赛牦牛、射击、藏戏、歌舞演出、民间圆舞、协钦和过林卡等等。起初,在被规定了的夏末秋初的望果节早晨,各家在自己最好的庄稼地里拔一小束麦穗,把它安放在灶神旁边,祭献给“龙神”,并祈求获得农业丰收。然后,在一个月前已经被精心饲养和训练过的马这时集中在一起,由骑士们给马进行各种装饰,而骑士们自己则穿上节日的盛装,以威武雄壮的姿式绕着本区的庄稼转。在村子附近的庄稼地三叉路口人们烧香祈祷,袅袅的香烟吹遍庄稼地,果实累累的麦穗仿佛低头迎接客人。当骑士们聚在一起开始转圈后,年老的农民背着经书转庄稼,并进行消除灾年,夺取丰收的祈祷活动。之后,大家开始聚集在规定的公共娱乐场地,亲朋好友以及邻居们也慢慢地来到这里准备节日的帐篷、围圈子等。

过了一段,身穿节日盛装,面带无比喜悦之情的人们,手里提着青稞酒和各种丰盛的食物涌向赛马场。赛马是望果节的一个重要庆祝活动。骑士们身穿绸缎藏袍,头戴蒙古帽,腰插弓箭和枪,装扮成古老的骑士。这时被编成号,打上标记,备上装饰一新的马鞍的赛马,急得连驭手也控制不住它们。只听指挥员的一声“开始”,像飞鸟一样从排成一队的赛马当中飞跑,夺取第一名。按赛跑成绩,给予奖励。当赛马项目过后,在一处低凹赛场要进行马上射箭、马上射击、马上捡哈达以及表演马术等十来种项目。有些地方也进行赛牦牛比赛,这种比赛不同于赛马。因牦牛没有像马一样被专门训练过,只是骑士自己要当场发挥,所以有些牦牛按照骑士的指挥向前奔跑,但有的却不听指挥,到处乱跑,甚至窜到人群当中。特别是有些倔野的牦牛只是在那儿一个劲地转圈、跳脚,而把骑士摔倒地上等等。因此,牦牛比赛是一个让观众捧腹大笑的、刺激而惊险有趣的比赛活动,它把观众带到了节日的高潮。

午饭过后,又进行赛跑、拉绳子、射击等其他比赛项目。这样,望果节的第一天就过去了。

第6篇:农民丰收节范文

鹿乡文化是东丰县文化建设的特色和重点。东丰县是我国较早的人工驯鹿基地,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独具特色与魅力的鹿乡文明历史和鹿乡文化传统。县委、县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鹿乡文化为依托,以农村文化建设为已任,积极探索如何使农村文化融入市场经济中的途径,寻找文化与经济的结合点,使文化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建设。为此,今年县委先后两次召开常委会议,围绕我县经济跨越式发展目标,就如何做好“鹿乡文化”这篇文章进行专题研究,从大局和长远着眼,制定了《东丰县“鹿乡文化综合开发”总体规划》,明确了以创建具有东丰特色的大文化为目标,以开发文化产品为目的,着力实施开发鹿乡文化系列工程,进一步包装东丰、宣传东丰、推销东丰、发展东丰,塑造东丰新形象,增强东丰吸引力和凝聚力,推动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主要任务就是实施6大工程:文化建设工程重点是出版纪实文学《神州鹿苑》、《中国东丰农民画》画册,《知我鹿乡爱我家乡》中小学生课外读物,制作《春满鹿乡》电视专题片,举办鹿乡文化节等;鹿乡新风工作重点是结婚新人植纪念树、婴儿落户植希望树,建立集体婚礼服务中心,开发公墓等;设施建设工程重点是设置县标和城镇雕塑,开发鹿乡文化天桥灯一条街和鹿产品一条街、建立展馆等;旅游开发工程重点是开发南照山、横道河水库、三合渡假村、扎兰芬围民俗文化园等5处旅游景点;广告开发工程重点是在东丰镇内外设置具有现代化意识和高科技手段的广告牌;鹿产品开发工程重点是依托“神州鹿苑”和“马记鹿茸”的知名度,开发鹿产品品牌,发挥名牌效应。这些工程预计总投资约2亿元,完成30个文化经济项目建设。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今年,为了进一步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我县由政府“埋单”,为农民演戏75场,放映电影2249场。还举办了春节晚会、鹿乡大舞台歌手大赛、大秧歌比赛、元宵花灯展、五一“劳动者之歌”、“知荣耻,树新风”广场文艺演出、宣传《治安管理法》小品专场、“廉政之声”文艺专场、科普大集、书画摄影展览等10余次大型文化活动,中老年秧歌队、京剧票友协会等各类民间文艺社团日趋活跃,民间艺人在全国和我省纷纷获奖。

二、完善机制,打造地方特色文化新格局

地方特色文化是地域文化表现形式之一,也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标志。农民画是我县重要的特色文化品牌,在全国享有盛名。东丰农民画历经百年,以关东民俗为养分,以现实生活为源泉创作了大量的形象质朴、色彩明快、构图饱满、凝重和谐的农民作品。当前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东丰农民画事业蓬勃发展。1988年东丰县首批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2008年东丰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09年东丰农民画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东丰县被中国美协评为“中国十大农民画乡”。县政府也始终把农民画创作队伍和骨干作者的培养作为推动东丰农民画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举措,坚持给地位、给荣誉、给待遇、给条件。自2000年起,先后制定出台了《东丰县鹿乡文化综合系列开发工程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民画发展的实施意见》、《东丰县农民人才奖励办法》和《东丰县农民画专业人员职称评骋办法》等配套完善的政策措施。陆续聘用、录用了21名农民画骨干作者为国家事业单位干部。为加快东丰农民画产业化步伐,县政府于2010年建设了东丰农民画发展基地――“东丰・中国农民画馆”。画馆占地10000平方米,总投资3580万元,2011年10月投入使用。画馆建设以来,免费接待前来考察、学习、参观20余万人次,举办各种展会10余次,培训骨干农民画作者100余人。2012年9月8日,“2012年辽源东丰・中国农民画艺术节暨全国农民画展览”在东丰・中国农民画馆成功举办,本届艺术节,共有31个省、134个市县1000余名农民画作者参与,开创了东北地区举办全国农民画艺术节的先河。同时,组织1988名中小学生共画农民画,挑战世界最大规模艺术课,成功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东丰农民画已成为吉林省的文化品牌,东丰县也因此被第三届吕国巧取节庆创新论坛评为“2012最具投资发展潜力文化旅游县”、被中华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评为“2012文化生态旅游县”。目前,东丰县农民画创作队伍已经达到52000人,其中学生作者40000余人,在农民画方面有收入的5000余人,能独立作画的2000余人,骨干作者400人,知名作者40人,东丰农民画已有580件作品获部级奖励,185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600多件作品被联合国和世界知名美术馆收藏。东丰农民画多次在瑞士、日本、德国、、阿根廷、印度、斯里兰卡、新加坡等国家和联合国展出。

三、打造品牌,创造民间艺术繁荣新机遇

民间艺术是农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展示平台。民间艺术根植于农民,农民需要民间艺术,农民也能够传承和创新民间艺术。县政府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文件中肯定了民间艺人的作用和民间艺术的功能,确定了大力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项目的任务和目标,激发了民间艺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近年来,75岁的民间微雕艺人王秉正先后参加了“吉林关东热闹节”、“河南郑州绝技艺博会”、“山西太原艺博会”、广交会等全国性才艺展示,2005年8月,被省文化厅授予“吉林省民间(微雕)艺术家”称号。65岁的马国臣以其踩刀提重(赤脚踩刀刃,双手各提一桶水,口中叼起一桶水)、钢筋刺喉、传统魔术满台献彩等参加省“关东热闹节”并获“民间绝技高手”称号。81岁的徐仁智的书法作品勒石存世于河南郑州的“黄河碑林 ”、辽宁铁岭的“中国观音阁碑林”、山东潍坊的“国际艺术碑林大观圆”和湖北鄂州的“元极碑林”。70岁的杨树有自1963年以来,在吉林、辽宁、黑龙江美术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和杭州西泠印社出版年画80余件110余幅(含四条屏)。65岁的吴强稼以鹿乡人物和历史为素材,创作出版了《解方将军传奇》、《皇家鹿苑传奇》等5部长篇小说。三合乡的“刘家唢呐班”、南屯基镇的“关家唢呐班”还上中央和吉林、浙江电视台。目前,以记述民间艺人坎坷经历、保护民族文化记忆的《中国鹿乡民间艺术人物・关东风情关东情》和《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吉林东丰卷》两部书已经编辑完成出版。农民画、漫画和民间文学被省文化厅誉为东丰文化“三绝”。

民间艺术活动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农民参与文化活动,自办文化项目的人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全县有农民电影放映队13个,小剧团8个150余人,文化大院229处,村村都有秧歌队、广场健身舞队伍,并有剪纸、绘画、微刻、根雕、舞蹈、纺织、泥塑、儿童画等多个艺术活动组织。我们相信,这种文化活动不会是昙花一现、稍纵即逝的文化现象,而是与农民生存活力和生活质量相生相伴与时俱进的文化潮流。

四、创新商机,促进文化产业新发展

第7篇:农民丰收节范文

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当今丰城市的一项重要任务,分析制约丰城市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采取调整种植业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增大财政支农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农民素质等措施,探讨解决的途径,以促进丰城市农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丰城;农业经济;发展;对策

1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1.1农业科技落后

主要表现在农业科技力量薄弱。据统计,丰城市农业人口有100多万,每万人中仅有5名科技人员,数量极少,一些发达国家每万人中有40名科技人员,由于目前农村科技人员缺乏,农业科技推广难以开展。二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每年取得的农业科技成果,不能应用到农业生产上,转化率只有30%~40%,而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已达到70%~80%。三是转化成果的普及率低。目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后的普及率也只有30%~40%,这就意味着已转化的成果中,还有2/3没有应用于生产实践。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主要体现为:一是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涣散,相当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力比较薄弱,难以承担起统一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综合配套服务;二是社会化服务效率低下,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职工队伍素质和业务能力偏低;三是社会化服务内容单一,多数集中在统一供种、统一植保、统一收割、统一防疫等几个项目上,产前、产中服务多,产后服务少,无法满足农民在再生产过程中的多样性要求。

2大力扶持农业经济的必要性

2.1扶持农业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

农业发展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安全;不仅制约农业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

2.2扶持农业经济是确保社会稳定的需要

农村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农业经济发展缓慢会造成农民生产、生活两方面购买力的萎缩,进而会影响到农业生产、生活物资供应和产后加工销售等环节,导致这些部门生意萎缩、失业率上升,最终造成社会不稳定。

2.3扶持农业经济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从目前农村的大部分地区情况来看,农民收入低,生活消费需求受到抑制,导致国家扩大内需政策难以得到很好的落实。要扭转这种被动局面,首先要大力扶持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其有效购买力,扩大内需,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2.4扶持农业经济是迎接新形势挑战的需要

中国的大宗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具备价格竞争优势。随着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这些产品的进口可能会对国内大宗农产品市场会造成较大的冲击。因此,不能因比较效益低而放弃或减少生产,必须加大政府对农业经济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3大力扶持农业经济的具体建议

3.1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农业保险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农业科技、农村金融、农业保险)之一,是WTO农业协议允许各国支持农业的“绿箱”政策。农业保险,对农民来说是转嫁风险、分摊损失保障收入的重要途径,对国家而言是保护和发展农业的重要举措,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农业保险在中国推行已达20年,但发展缓慢,为此建议采取如下具体措施:一是健全农险法规,完善法制环境;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比如,对经营农业保险项目的商业保险公司免除其营业税和所得税等一切税赋;三是对农户的保费实施一定比例的补贴,比如补贴保费的30%或者根据农业发展需要给予更高比例的补贴,以减轻农户负担,提高农户投保的有效需求。

3.2注重农业科技创新及应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推进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首先要注重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工作的支持力度,尽快研制出更多优质高产的粮食品种;其次,要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节水农业、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生物工程与电子信息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注重对种粮农民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再者,要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通过搞好新品种和新技术引进、试验、繁育、示范、推广与服务等工作,带动广大农民大面积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最后,要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农科教结合,带动广大农民走科技兴农的路子。

3.3健全农产品市场服务体系

第8篇:农民丰收节范文

关 键 词:新农村 传统艺术 传播

民间传统艺术文化教育的传播发展,不仅是农民群众自娱自乐的艺术文化传播的一种活动,同时也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农民群众利用自身文化资源传播致富求发展的一种创造,对于构建新农村的和谐社会的环境,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河南宝丰的新农村艺术文化教育伴随着民间传统艺术文化的悠久历史,得到传承与传播发展,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文化特征。尤其是魔术、曲艺音乐艺术,有着深厚的群众文化教育基础,近两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在当代“三农”(农业、农民和农村)工作建设中,农民群众利用自身的艺术文化资源进行广泛的教育传播,以艺术致富求发展的创造探索和实践,扩大了艺术文化产业发展,保护和传承了民族民间艺术文化,对于新农村的“三农”工作建设及艺术文化教育,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艺术文化教育资源的形成与传播

宝丰位于河南省西部,现人口约48万,有13个乡镇,320个村。民间传统艺术文化历史悠久,魔术、曲艺音乐的群众基础深厚,素有“曲艺之乡”“魔术之乡”的称号。影响较大的艺术文化教育形式为马街书会和魔术表演。

马街书会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一大奇观,1996年被列入“中国十大民俗”之一。现今每年正月十三,来自全国各地的说书艺人聚集在马街村展示说书音乐艺术,已成为马街、宝丰等农民的重大节日和曲艺盛会。马街书会至今已有700余年文化艺术教育的历史,据《宝丰县志》记载:“此会源于元延佑年间(1316年),当时有一老艺人,演技精湛,广收门徒,在曲艺界德高望重;且正月十三,农民艺人便从四面八方赶来,负鼓携琴,吹拉弹唱,为其献艺祝寿。以天为棚,以天为幕、以地为台,在河坡处、山冈上、麦田里、小路旁摆下阵势、扎起摊子,台台相连,说书献艺。时间仅一天,到会艺人多时达3000人,千余台书汇成了波澜壮阔的曲艺海洋,听书群众多时达10多万人。”①在马街村广严寺及火神庙碑刻中记载:“马街书会源远流长。”②马街书会在当今,既是艺人的展示与农村群众的自娱,又是节目演出的交易会。艺人的表演,称之为“亮书”,如被人请到他乡继续演出,称之为“写书”。这种风俗延续了数百年不衰成为中华奇观,马街书会的形成与发展是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间产生的,它深深扎根于民间,它的延续和发展与河南宝丰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宝丰魔术表演艺术源于唐宋时期,经过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粗犷、幽默、滑稽、神奇的地方特色。宝丰民间剧团和农民表演有着历史的传统,解放前每年遇灾年,常出现成群结队的农民外出表演戏法,以求得温饱,混口饭吃。20世纪50年代成立了木偶魔术民间剧团。民间魔术剧团开始在赵庄乡出现,至90年代,民间剧团迅速增加。目前,宝丰县13个乡镇拥有民间表演团体1200家,从业人员5万余人,主要分布在商酒务、赵庄、肖旗、石桥、大营、张八桥、前营7个乡镇。其中民间艺术表演团体形成比较集中的是在赵庄乡,有魔术专业村6个,民间表演团体600多个,演出专业户2000多户,从艺者2万余人,分布在世界及国内许多地区,形成了农民魔术表演艺术团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宝丰文化现象”的产生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农村剩余劳动人员的增加和广大基层群众艺术消费的高涨,为“宝丰文化现象”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广大农民强烈的致富愿望则是其直接的推动力。

二、传统艺术文化教育成为新农村的文化产业

目前全县拥有50个团体以上的民间表演专业致富村达15个,平均每年演出42万场次,观众达5000万人次以上,年收入达2亿多元,占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2004年宝丰县民间演出团体的演出总收入达2.86亿元,约占全县GDP的5.6%,成为宝丰县经济发展的六个主要产业之一。据文化部文化市场司了解,全国共有2000多个民间演出团体,10万多人的民间艺人,宝丰县均占了一半。他们走遍了全国农村演出市场,到过青藏高原,走出了一条农民自办文化、政府扶持农民办好文化,农民办文化乐起来、富起来的农民发展新路子。

宝丰县民间演出团体的演员大部分来自农村,大多数团体农忙务农、农闲从艺,小部分团体坚持常年在外演出。大致分两类:一类是集魔术、杂技、歌舞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团体;另一类是以武术、气功为主的表演团体。较大的团约有120人,较小的团以家庭成员为主。从经营状况看,有部分的团体演出、管理水平较好,每年的门票收入在100万元以上,主要在国内大中城市演出。一部分团曾到缅甸、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进行演出,另一部分团已与我国香港、澳门等文化演出公司签约演出。

宝丰县民间演出团体的主要演员收入多在每月5000元左右,有65%的团体具有中等表演水平,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演出地点主要在县城及城乡结合部,有时在集贸庙会上演出,演出形式主要以大篷车、大盖棚为主,有的在城市剧场。还有200多家团体演员素质较低,装备和管理水平差,演出多在偏远乡镇,收入仅能维持生存。

目前,国内文化界和新闻媒体对宝丰文化现象给予了很大关注,外国电视台为马街书会拍摄了电视片,题为《当田野成为舞台》。河南省和宝丰县文化部门也对民间演出团体不断提高认识和管理,改变针对个别表演团体在演出中存在问题进行围追堵截的做法,提出“全力支持、积极引导、加强管理、逐步提高”的方针,促进宝丰民间演出团体形成了目前蓬勃发展的局面。

三、艺术文化教育传播的思考

宝丰的民间文化发展,不仅是一种农民群众自娱自乐的活动,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农民群众利用自身音乐文化资源传播致富求发展的一种创造,它对于促进“三农”工作,扩大音乐文化产业发展,保护民族民间文化,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提供了一些积极的思路。

(一)开创分流农村富余劳动力、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具有启示意义

随着新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农民以传统民间艺术为基础,以家庭为单位,组织民间艺术表演团体在城乡巡回演出,并逐步形成艺术文化产业,走上一条发展民办文化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据宝丰的赵庄乡文化站统计,在宝丰赵庄、商酒务等乡镇的农村,1998年仅魔术一项全乡收入达1000万元,人均800元,2000年上升到4000万元,2004年将近6000万元,早在1996年,赵庄乡就在全县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和村村通电话的目标。不少从事民间艺术表演的家庭盖起了楼房,买了轿车,走上了富裕之路。

宝丰民间演出艺术的发展还带动了当地的服装、道具、音响、大棚、运输和广告设计等十多个产业的发展。据统计,这些相关产业每年可为当地农民创造产值700余万元。现在,宝丰县赵庄乡已经成为全国唯一初具规模的民间演出服装、道具、灯光音响服务市场,仅加工作坊达20多家。他们生产的魔术道具物美价廉,周边外省等地农民演出团体常到这里采购。

民间演艺团体的负责人赚到钱后,还在家乡投资发展工业、高效农业和服务业,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我国地少人多的农村,如何加快发展又不以破坏环境资源为代价,宝丰农民通过办文化来致富的做法,为农村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有专家说,“宝丰文化现象”是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以非物质生产的方式分流农村富余人口的创举,为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找到了一条重要途径。

(二)艺术文化教育产业的文化价值

宝丰县民间音乐艺术文化产业的发展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起初,大多数的民间艺术表演团体依法经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称赞,但也有个别表演团体受利益驱动,上演一些格调低下的节目,造成了不良影响。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变堵为疏,制订管理规范,加大宣传力度,搭建行业平台。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表演比赛等,进行正面引导。

特别是2003年5月,为防治“非典”大部分团体返乡,宝丰有关文化部门借这一有利时机,全面摸清了新农村民间演出团体数量和人员的情况,组织了“十大表演才艺标兵”“十大诚信演出标兵”和“十大守法表演标兵”的评选表彰活动,有效树立了新农村农民表演团体的楷模,促进了民间演出团体和民间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同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作适应新农村农民喜爱的新节目,如:从木偶到小魔术、硬气功,再到现代魔术、综合歌舞等艺术表演形式。

宝丰县民间文化团体的演变发展过程揭示了民间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真谛,任何演出团体、企业既要在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又要接受政府的规范管理;既要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又要坚持健康有益的教育原则,演好戏。县政府对民间演出团体的管理立足于促进行业发展,既要加强对民间演出团体的规范和引导,又要注重对其关心和帮扶,做好服务,帮助演艺团体做大做强,对推进河南和全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三)构建新农村和谐社会具有的教育价值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正在不断提高,开拓音乐艺术文化产业市场,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意义。目前音乐艺术文化产业,特别是演出业,很多集中于大城市,对农村和中小城镇的低端市场开发不够。宝丰民间艺术表演团体来源于农村,演出作品来源于传统和民间,又有时尚因素,符合农民喜欢的艺术样式,很适应农村和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对填补低端文化市场的不足发挥了一定作用。

宝丰农民在办音乐艺术文化中,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农民已有二十多年的办团经历,思想观念不断更新,走遍全国各地演出,达到见识开阔、谈吐不俗的水平。有的农民魔术演员技艺已达到国家演员水平。宝丰民间演出团体“忙时务农,闲时演出”的形式,又使农民有活干,有钱挣,提高了自身素质,促进了家庭和谐,改善了邻里关系,小偷小摸、打架斗殴、封建迷信、等现象明显减少,几乎没有上访事件,有的乡镇十多年来没有发生过刑事案件,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农民开始注重生活质量,关心社会事业和公益事业。在赵庄乡周营村、大黄村,依靠表演发家致富的农民自愿出钱修建村里道路,为县文化设施、修建学校捐款捐物。

抢救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特别是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贯彻科学教育发展观和艺术文化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经济不太发达的农村,需进一步加强保护和开发本地民间传统艺术文化教育。

注释:

①《宝丰县志》中州古籍出版社河南 1987年3月第1版第56页

②《宝丰县志》中州古籍出版社河南 1987年3月第1版第103页

参考文献

第9篇:农民丰收节范文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地理环境 资源利用

学习高中地理之后,我对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作为一名高中生,我对我县的经济发展有了一些看法。

我县处于__高原上,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交通运输成为发展经济的一大阻碍,要发展经济,就必须与外界保持密切的联系,也就需要良好的交通运输。我县山区地势没有东部沿海平原地区交通运输发达的优势,修建公路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修建公路时必须选择好路线,避开山崖沟壑,在必要的地方可架桥,在山坡坡度较陡的地区可修建盘山公路,在乡村修建乡村公路,实现村村通。修建以城市为中心构成的放射状公路,再以乡村公路连接而成的环状公路,组成发达的交通网络体系,从而促进和带动我县经济的发展。

解决全县人民的用水问题,在水资源贫乏地区兴建水库。因为我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的季节可以大量蓄水,在冬季干旱缺水时,可以解决用水紧张问题。在农耕区修建水池、水库,在雨季时将水库或水池蓄满,以防止干旱造成的农业产品产量减产。如我国今年西南地区发生严重的旱灾,导致种下的农作物因干旱而颗粒无收,如果预先修建有蓄水池,致少可以保证农民拥有基本的粮食需要,为国家减轻负担,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修建于农耕区内或附近的蓄水池,更便于对农作物的灌溉。如果蓄水池或水库中水已用完,还可开采浅层地下水,以解决用水问题。

我县多为山地地形,适宜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在坡度较陡,地形崎岖的山区适宜发展畜牧业,因地制宜,以此增加农民收入,或将畜牧业与当地的农业结合发展混合农业,一方面可以使农民拥有必要的生活物质,另一方面也给农民增加经济收入。另外,除将农业与畜牧业结合发展外,还可发展茶树种植业。有的山区自古以来就有种茶的历史,可改良茶树种植方式,加大管理力度,设立茶叶收购站和茶叶加工厂,拓宽对外茶叶市场,有的地方农民以栽烟为经济作物,对烟草的种植与烘烤都有丰富的经验,可以在这些地方发展烟草种植,培育新的优良品种,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也可在本县开办卷烟厂,将收购的烟叶直接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售,可获取额外的经济效益。在本县开办工厂、企业,还可将外出的大量农民工吸收回来,以及吸收农村闲散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这对稳定社会,繁荣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着重大作用。

在城区,可加大城郊农业的发展,增加产品的种类,采用大棚种植蔬菜,培育优良的农产品,大力发展种植反季节蔬菜,供应城市,解决城市人口生活问题,丰富食物结构,也增加了城区农民的收入。

我县可发展旅游业,将历史名人故址,烈士园林等开发成小的旅游景点,如奢香墓、将军山烈士墓等。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秀美风光,开发自然旅游区,如__、__等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发展生态农业,将其变为观光农业,融入当地民风民俗,开办农家乐饭店,吸引游人。将各小景点连成一片,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的旅游大县,将旅游业发展成为本县经济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县城乡居民用电主要靠火力发电,我县具有丰富的煤碳资源,为我县的火力发电奠定了资源基础。但火力发电耗费资源量较大,而且燃烧发电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所以应该提倡节约用电,在居民生活中培养节约用电意识,推行使用节能家电、节约电量,减少煤碳资源的消耗。

我县煤铁等资源丰富,过去我县主要依靠出售县内煤碳资源为主,以此带动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县已建立了许多厂矿,但都是以煤矿为主。有的排放物造成的污染严重,对环境破坏严重,可将其关闭,如硫磺厂。其它排放物对环境有一定污染的工厂,应将排放物做相关处理后再排放,并且这些工厂建在城区常年盛行主导风的下风向或与其垂直的郊外。沿河流的工厂,应建在河流的下游。调整好工业布局,避免其排放的污染物对生活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此外,我县还可发展一些对环境污染较小或无污染的中小型企业。在各乡镇开办乡镇企业,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从乡村到城市,连成一片,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