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展示设计论文范文

现代展示设计论文精选(九篇)

现代展示设计论文

第1篇:现代展示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展示设计 多媒体 实时交互 创新

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了空间设计、材料工艺和视觉传达等因素的设计专业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传授展示设计的专业知识和设计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先进的设计手段达到高效传播信息的目的,在融合审美情趣的前提下,实现以视觉传达为基础的信息接收与反馈。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各种文化、商业信息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和频繁,展示设计的发展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势头,这也对展示设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至今日,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在加快与国际教育接轨的步伐。在国外,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远程教育和网络多媒体课程已不鲜见。展示设计作为走在时代前列的艺术类学科专业课程,要在突破传统教育理念限制的基础上,用创新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使用先进教育方法和教育技术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设计人才。因此,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融入到展示设计的课程教学中是势在必行的。

一、现代教育技术与展示设计创新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首先涉及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包括了从宏观教育规划和战略、管理信息化,到微观教学环境、教学模式、课程教学和评价体系等一系列的信息化系统工程。教育信息化本身并非简单地进行硬件设施建设和投资,更不是仅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书本内容完全照搬到网页或计算机屏幕上,然后强化灌输知识和考试标准化的现行教学模式,而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现行教育系统进行全方位调整和再执行,使得每个学生能在信息的海洋中自由选择最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与发展的方式,从而充分激发教师和学生的聪明才干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行为。

(一)现代教育技术对于设计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在弄清现代教育技术的含义前,先要解释“教育技术”的准确概念和含义。目前公认的教育技术是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在1994年提出的定义,即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而现代教育技术是科学技术与教育理论相结合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主要从结合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两方面的角度,讨论和研究如何运用科技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问题。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主要特点,在于其摆脱了传统模式中单纯地以“学”为中心或以“教”为中心的片面的教学设计观念,“教学一体”的“双主模式”已经开始在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教育

在教育改革语境下,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都是根本目的,而创新是设计专业课程的核心内容。因此,要把教育改革进行得更彻底、更有成效——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结合科学技术,运用更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是对艺术设计教学课堂的有益补充。

(三)展示设计的网络课堂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在展示设计课程中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对应的多媒体课程网站,以此组织教学,使课程的各个知识点清晰而易懂,内容更加丰富饱满。在授课过程中,笔者通过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实践教学手段结合,讲解展示设计的理论、方法和流程安排等,并结合多媒体手段融入展示设计作品的图示讲解和案例分析,以此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与直观感受。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对展示设计这门课程的兴趣,从而更快进入学习状态,掌握展示设计课程学习的要领。

网络课堂是一种创新的交互式教学方式,具体来说是在所在学院网站上设置课程相关栏目的网页和论坛,网站上公布相关的教学信息和学生作品(图1)。学生和教师通过论坛个人的观点、图片、视频和一系列多媒体信息——这些信息具有直观而内容丰富的特点,可以让学生拓展视野,教师也可以通过网页上的实时会话工具随时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与班级学生通过网络形成互动——建立交流群,进行作业传送和在线演示、讨论。

由此,网络课堂延伸了教学过程,学习和辅导的效果得到了强化。网络课堂的建设使得学生在课余也能很容易地获得与教师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使个别化的教学、辅导变得更有效率。多媒体课程网站上有与展示设计的相关网站资料供查询,学生也可以自主选择所需的互联网专业网站的资讯,下载作品、图片、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扩展自己的视野,第一时间了解市场的动向,使专业知识的学习尽可能与市场发展接轨(图2)。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理论学习、案例分析、设计图绘制和模型制作,督促和引导学生完成展示模型和图纸作业,相互交流学习,并对展示设计的作业进行评分和点评。这一切都可以通过多媒体课程网站与教室、模型制作间结合的形式来完成。教师还可通过多媒体课程网站上反馈的学生成绩、作品评价和辅导对话记录等信息在线总结整体的教学质量、教学组织和安排等各方面的数据,为不断完善展示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路、方法,达到现代展示设计知识体系的完整构建做铺垫。

(四)消除电化教育的瓶颈

电化教育是针对片面地采用现代媒介手段沿用传统教育模式,将一切书本和教学内容数字化而出现的概念。电化的局限性体现在其教学的指导思想。南农国教授指出,现代教育技术绝不是更换几件现代化教学设备的问题,也不是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应用问题。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在特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完成的。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才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因此,要推陈出新,打破旧有的教学思路、方法,把现代教育技术在展示设计教学中的运用落到实处,首先要树立与时展相适应的正确教学指导思想。什么是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可以用来解答这个问题,也就是两点——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大学阶段通过学习,以本专业为中心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相关能力,但同时又不拘泥于本专业的局限。而创新教育则是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因材施教、别出心裁的教学要求。那么,在现代化教学条件下,如何像包豪斯设计学院那样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引导学生既完成素质教育,又开发出每个学生的创新潜力呢?

二、展示设计工作室的理想建设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和总结,笔者认为,展示设计课程的教学场地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多媒体教室,用以完成课程理论知识的讲授;模型制作间,用以完成展示设计模型阶段的作业;计算机艺术设计工作室,用以完成展示设计计算机辅助绘图部分的作业。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多媒体网站技术和基于CAD平台的虚拟制造技术可以把这三个功能要求进行合并,形成一个新的展示设计教学场地——展示设计工作室。

(一)展示设计授课教师的知识构成

展示设计授课教师应具有敏锐的专业洞察力和创新的设计意识。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展示设计课程的教学可以更突出教师的技能示范和理论讲解,拓宽知识点的内容含量,既可以根据课程的脉络特点安排整体的操作教习,也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程度清晰而生动地进行分步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双料素质,既能全局把握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剖析,同时也能运用计算机操作技术实施网络课程方式的互动,还能具备一定的软件技能兼顾展示设计的CAD模型制作和输出,以完整呈现展示设计课程的内容,使学生把握设计要领,在掌握设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完成最终的作品——数字化设计方案和实体展示模型。

(二)展示设计知识体系构建

展示设计本身的内容涵盖广泛,会展、橱窗、店面、展馆设计等各种展示设计项目层出不穷,由此需要建立更广泛而全面的知识体系。展示设计自身还在不断发展和扩充,比如近年来随着文化和商业交流的日益频繁,旅游环境展示也被纳入展示设计的知识体系。这种不断变化的现状要求专业教师和学生持续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新的理论知识、更新设计意识用以指导项目实践。由于展示设计是和实际项目结合紧密的课程,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际项目案例的解析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展示设计的材料应用、工艺流程、预算造价,从而培养独立完成具体项目的实践能力。

(三)展示设计的现代化教学方案

课程的教学方案对于教学的执行情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化教学的语境下,展示设计教学方案设计的起点可定在对此课程的学习目的和作用的阐释之上。有了目的和意义的指导,展示设计课程各阶段的安排就变得顺理成章。学生借此对整个课程的内容和安排也有了完整概念。

以笔者的课程教学为例,根据展示设计课程的特点,首先把课程分为四个阶段,即理论讲解阶段、市场调查阶段、方案图阶段和实体模型阶段。理论讲解阶段的教学以教师讲解结合课堂讨论为主,其间穿插市场调查以满足对各种展示设计信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从而使课堂讨论变得更丰富多彩。在这两个阶段的教学中,多媒体课程网站除了满足课件的内容呈现,还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大量直观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与此同时,理论知识学习和市场调查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和老师在课程网站的论坛上进行答疑、讨论、留言等。展示设计的作业安排和市场调查内容也可以经由课程网站提早告知学生,由此可以让学生提前做好课程的准备工作。而且,这些信息是动态的,可以随时修改、更新。在课程的方案图阶段和实体模型制作阶段,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程网站向学生展示历届优秀的学生作品案例,学生也可通过网站提交自己的草图、效果图,和教师形成互动。教师在线修改学生的方案图,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模型制作阶段。而模型制作阶段的难点较多,模型制作的方法、步骤,各种材料、工具的具体用法和操作规程都被录制成视频放在课程网站上供学生随时查阅、观摩。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提交的照片掌握学生在模型制作间工作的具体情况和模型制作的进度。在模型作业完成后,教师可通过实时视频链接或学生提交的照片在线评分,并经由课程网站收集此课程的全部信息。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至此,现代教育技术贯穿于展示设计课程的始终,并在整套教学方案的执行中体现出明显的优越性。

结语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为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更好的外在条件,促进教育创新和改革的发展——尤其是针对设计专业类课程;同时,在展示设计这样的设计专业课程中开展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培养出创新人才,创造出更优质的教学成果,又可以推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现代教育技术在展示设计及其他艺术设计课程中的运用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注:本文为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项目编号:2011B402)

参考文献:

[1]吴亚生.展示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2]王瑞荪.比较思想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耿志宏.数字时代的展示设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4]李远.展示设计与材料[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第2篇:现代展示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视觉营销;演进;商品展示;视觉识别;识别管理

中图分类号:F713.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3-0232-03

视觉营销这一概念在中国正式提出时,它主要是指在终端卖场通过商品的陈列和形象化展示,向消费者传达品牌信息和品牌文化,对消费者产生视觉冲击力,实现与消费者的沟通,达到促进商品的销售。目前,国内学术界对视觉营销的研究尚未深入,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服饰商品展示技术和视觉呈现技术方面,仅仅是将其作为一种促销手段或促销技巧加以运用。着重强调的是服饰商品展示对视觉的冲击,而并没有将它视为市场营销的一种新概念与新领域。而通过对视觉营销产生与发展的探析,有利于我们深入研究并构建一个完整的视觉营销理论与实践的框架。

一、视觉营销的界定

目前对于视觉营销的含义,有着不同的表述,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观点。一类观点着重强调的是商品的陈列和展示对视觉的冲击,并以此达到促进商品的销售。认为视觉营销就是利用色彩、造型、声音等造成的冲击力吸引潜在顾客来关注产品。另一类观点则糅合了商品展示技术、视觉呈现技术和市场营销策略,强调了商品展示技术和视觉呈现技术的运用必须与商品营销策略相结合。这类观点虽然强调了商品展示技术和视觉呈现技术的运用必须与商品营销策略相结合的重要性,但仍然只将视觉营销界定在“商品的终端卖场”这一领域。还有一类观点则是在上述两类观点的基础上,将视觉营销由“商品的终端卖场”领域扩展到其他领域,并深入到对消费者心理层面的影响方面研究。

笔者认为,所谓视觉营销,是将视觉这一心理现象对商品个别属性的反映,作为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因素,结合视觉呈现技术和商品展示技术,制定出不同于其他营销理念的营销组合策略。以此对目标顾客及潜在顾客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并对其产生心理层面的影响,从而带动商品的销售,达到营销目的,它是一种新的营销策略和一种新的营销方式。

视觉营销结合了市场营销学、心理学、视觉识别设计、视觉传达设计、零售卖场设计及商品展示等学科知识。作为市场营销的一个新概念与新领域,视觉营销注重的是在产品设计、传播策划和空间设计三个领域(而非仅限于终端卖场)中有关视觉对市场营销影响的研究,讨论的是如何将视觉识别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原理、零售卖场设计与商品展示技术运用于产品设计、传播策划和空间设计领域,在产品造型、产品包装、广告策划、卖场设计、商品展示甚至企业整体识别管理等方面对目标消费者形成整体的视觉冲击,并以此来吸引消费者注意力,争取目标消费者、挖掘潜在消费者而获取经济利益。市场营销学和消费心理学是它的基础理论,视觉识别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零售卖场设计与商品展示是它的核心技术[1]。作为一种新的营销策略和一种新的营销方式,视觉营销在实践中,已经从百货、服装服饰、广告等行业的运用,发展、拓宽到其他行业,如医药、互联网行业等;从商品展示技术和视觉呈现技术在销售领域(主要是终端卖场)的运用,发展、拓宽到传播策划、空间设计,甚至企业的整体识别管理等方面。

二、视觉营销的演进分析

视觉营销不是在某一个时期突然出现的,作为一种营销理念和营销方式,它的演变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视觉营销的雏形。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出现了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开始从农业、手工业中分离出来,产生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阶层,交换才得到了长足的进展。交换的不断发展和扩大,使商品生产出现并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产业革命,以机器取代人力,形成了大规模工厂化的生产。而大规模的生产需要大规模的交换与之相适应,从而又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为了尽早将商品销售出去,就要向顾客介绍和展示商品,这种对商品的展示过程可以说是视觉营销的雏形。

第二阶段,视觉营销的成长。李玉杰在其编译的《视觉营销实践发展在欧洲》一文中指出:视觉营销源于盎格鲁-萨克森国家,它“随着大批量销售(超市、低价位专卖店、多品牌店等,译者注)的来临而出现,最先是在食品行业,为了满足‘提高自选式货架陈列的有效性’这一需求,进而产生了技术性的视觉营销。接着服装行业(更广义地讲,涉及‘个人装备’的大概念)对视觉营销发生浓厚兴趣,并将相关技术加以改造,使之适合了服装商品的特点”[2]。在这个过程中,服装销售形式的改变是促成视觉营销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9世纪中后期,随着纺纺织工业的发展,服装不再以一对一的形式进行制作、销售,而是按照现代尺码分类,进行大批量的生产、成规格地销售,人们开始通过对服装店铺陈列、展示的服装进行选购。从此,商业性服饰视觉陈列技术——视觉营销开始出现,并不断得以完善。

第三阶段,视觉营销的成熟。伴随着社会经济以及零售业的不断发展,大型百货商店开始出现了,使得视觉营销得到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整个欧洲范围内的大商场和百货商店,都强烈地意识到了视觉营销在市场营销战略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越来越重视空间的设计和店铺的陈列。在空间的设计上,注重卖场布置设计中对天然材料、颜色、照明、装备道具的运用以及环境的改造等。在店铺的陈列方面,关注商品的分类和货架的饱和度。以主题进行商品分类,通常用于体现线条为目的的服装专卖店。这样的分类实际上是更具组织性的视觉营销的体现,是更富于心力的“系列化”。货架饱和度是视觉营销战略中的一个商品指数标准,一个高的货架饱和度表明商品更重视量,同时传递给消费者的信息是“我们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这个战略并不把产品放在第一位;而一个低的货架饱和度表明产品的价值希望被最大化,整体空间饱和度呈现越来越低的发展态势,这样的选择特别适用于高档商品品牌。

第四阶段,视觉营销的完善。视觉识别与视觉传达理论的产生,促使视觉营销由“商品的终端卖场”领域扩展到产品设计、传播策划以及企业的整体识别管理等领域。使视觉营销从一种展示商品的手段提升成为视觉战略和视觉营销体系,并成为当前众多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日常工作,从而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与完善。

现代视觉营销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发展到今天作为一种新的营销策略和营销方式,是企业营销战略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其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随着视觉营销的深入发展,会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实业界对它的关注并进行更加深入、全面的研究。

三、视觉营销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分析

(一)中国现代视觉营销的实践

中国现代视觉营销实践领域主要是在百货商店,并伴随着百货业的发展而发展,百货业的橱窗陈列开创了中国视觉陈列的先河。20世纪20年代左右,上海相继成立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四家大型百货公司。这些百货公司的业主们非常重视橱窗陈列和店堂内陈列,注重颜色、照明、装备道具的运用以及环境的改造。公司之间竞相装潢,橱窗陈设争奇斗艳,霓虹灯异彩纷呈。在橱窗的陈列和柜台、货架的展示方面,注意突出商品美、考虑陈列的商品与观赏者的视线角度、注意商品在橱窗中的摆放位置、对商品进行分类摆放陈列等等。20世纪30年代上海四家大型百货公司的橱窗陈列、柜台与货架的展示,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如果将考察中国现代视觉营销实践的领域扩展到广告行业,可以追溯至19世纪的40年代。当时有较大影响的《万国公报》、《新闻报》、《中外新闻》、《上海新报》等,均刊登国货广告,给国人以较强的视觉冲击。20世纪30年代,中国广告业有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在有“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户外广告和招贴中常常出现的“东方美女”,给了人们强大的视觉冲击。

(二)中国当代视觉营销的实践

第一阶段,从1949年至20世纪80年代左右。这一阶段视觉营销实践的领域依然是百货行业和广告行业。尤其在百货行业,橱窗陈列和店堂内部的陈列依然得以重视。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前和80年代,国家以及地方商业主管部门常常组织百货行业橱窗陈列的评比,以促进橱窗陈列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国家商业主管部门还借鉴前苏联政府的经验,出台了有关商业组织与技术的指导性、规范性文本,其中就包括有橱窗陈列、柜台货架陈列展示的相关要求。

20世纪80年代初,原北京商学院率先在商业院校开设了《零售商业企业管理学》课程,并首次出版了由果洪迟教授编著的《零售商业企业管理学》教材,在大学课堂介绍零售商业有关店面设计、商店场所设计、橱窗陈列设计、柜台货架陈列展示等理论。随后,原北京百货大楼橱窗陈列设计专家史美勋等人编著了《现代橱窗广告技法》一书,较全面地介绍了橱窗陈列的基本技法、商品陈列方式及技巧、色彩的运用、照明技术等知识。可以说,这是中国当代最早对于有关视觉陈列理论与实践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和探讨,是中国当代视觉营销理论与实践的雏形。

第二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左右至21世纪初。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革,西方国家的一些先进、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也传入中国,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在这个阶段百货行业和广告行业乃至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越来越关注视觉冲击对消费者的影响,甚至在一段时间内所谓的“眼球经济”理论,引起了理论界和实业界的极大兴趣。在这个阶段,百货行业加强了商店店面设计和店内场所设计,进一步美化视觉环境,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达到促进商品销售的目的。广告行业则迅速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新型广告媒体和高科技广告制作的应用,使得广告的视觉呈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平面广告还是视频广告都带给了人们强烈的视觉震撼。在生产领域产品制造商也越来越关注产品的造型、产品的色彩、产品的包装等方面对消费者的影响;工业设计人员不仅仅只是考虑产品的功能、效用,同时也考虑产品给消费者的视觉感受。这些方面的实践活动促使中国当代的视觉营销得到长足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在中国得到推广和应用,使中国现代企业走向整体化、形象化和系统化管理。而CI设计中的视觉识别,以企业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彩为核心展开的完整、系统的视觉传达体系,将企业理念、文化特质、服务内容、企业规范等抽象语意转换为具体符号的概念,塑造出独特的企业形象。VI设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运用,使中国当代的视觉营销理论与实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第三阶段,从本世纪初到现在。21世纪初,中国的专家学者明确地提出了“视觉营销”这一概念。如马大力教授于2003年在其专为服饰卖场装饰推广人员而写的《视觉营销》一书中首先提出:“视觉营销(Visual Merchandise Display,VMD)是借助无声的语言,实现与顾客的沟通,以此向顾客传达产品信息、服务理念和品牌文化,达到促进商品销售、树立品牌形象的目的。”[3]他从视觉传达的原理和VMD的原则入手,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服饰商品的陈列设计、展示设计、系统陈列设计、VMD设计等。这一观点在服饰行业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而且在代表着潮流设计的服饰行业终端卖场得到了集中的运用。随后,在许多网站的策划中也引入“视觉策划”这一观点,并针对网站的特点,逐渐形成了网站视觉营销(Web Visual Marketing,WVM)。也就是利用色彩、图形、声音、文字、动画,视频等造成的视觉冲击力吸引访问者的关注,加深访问者对网站的兴趣,并不断点击了解网站信息,增强访问者对企业的好感及信任度,从而促成交易的过程[4]。严格地讲,“Visual Merchandise Display”属于“商品陈列的视觉化”,强调的是商品的陈列设计和展示设计。也就是利用商品的陈列和展示形成对视觉的冲击,并以此达到促进商品销售的目的。虽然,这一类的界定只能将视觉营销划定在商品的陈列和展示范围,但第一次明确地提出“视觉营销”的概念,对于促进中国当代视觉营销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具有深远的意义,为深入研究视觉营销奠定了基础。

随着中国理论界和实业界对视觉营销的深入研究,有专家学者提出了“泛化的视觉营销”这样的观点,如梁婷婷与杨子在合撰的《作为营销手段的视觉符号传播——试析泛化的视觉营销说服及其与视觉文化之关系》一文中指出,视觉营销是“视觉文化背景和新的营销理念下通过市场营销的诸多环节共同作用而实现的,它并不仅仅局限于直接可视的视觉形象传播,而是一个涵盖了信息接受者心理意象生成过程,与意义、概念的消费相关的泛化的视觉说服过程,它与当前的视觉文化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并不仅仅局限于服装服饰的陈列、展示,而是贯穿了从产品的开发设计、广告的设计制作直至消费者的购买、消费的整个过程,并通过意象的生成机制最终作用于消费者的心理层面,影响其购买行为。”[5]同时,作为一种新的营销策略和一种新的营销方式,视觉营销在实践中的运用,已经从百货行业、服装服饰行业、广告行业发展、拓宽到其他行业,如医药行业、互联网行业等;从商品展示技术和视觉呈现技术在销售领域(主要是终端卖场)的运用,发展、拓宽到传播策划、空间设计,甚至企业的整体识别管理等方面。这一阶段,视觉营销在中国的实践领域更宽广了,并且逐渐形成、完善了中国当代视觉营销的理论体系。

视觉营销从最初商品展示发展到企业整体识别管理领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对视觉营销演进的探析,有利于我们深入研究视觉营销理论与实践,揭示其内在规律,并构建一个完整的视觉营销理论与实践的框架。为市场营销的理论丛林添枝加叶,为企业的视觉营销实践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刘建堤.视觉营销的理论建构及其核心技术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8,(5):109-113.

[2] Gwenola Guide.视觉营销实践发展在欧洲[N].李玉杰.编译.中国服饰报,2005-08-12(A18).

[3] 马大力.视觉营销[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2.

第3篇:现代展示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后现代教学设计 价值观教育 文化建设 “概论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8-0140-03

[收稿时间]2013-06-04

[作者简介]王锦刚(1973-),男,黑龙江肇州人,哲学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

如何落实好党的十精神,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改革的重点。本文以“概论课”第十章教学设计为例,谈一谈后现代教学设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

一、教学设计及其后现念的兴起

上世纪50年代,教学设计作为教学科学的一门学科产生于美国。肯普、狄克·柯瑞、雷根·史密斯等人建立了微观教学设计模型。这种教学设计着眼于教学系统本身的运行和完善,其特点是把知识看作一种客观真理,任何知识命题都有一个相对固定、完满的答案,教学和反馈的过程就是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按照知识、固有的答案修正并固化自己的认识的过程。在微观教学设计中,教学系统关注知识的传授,学生的个人兴趣、体验、主张、经验、情感、信念等主体要素都不予涉及。因而,微观教学设计是以教师为主的、为教学过程提供一个稳定环境和运行程序的典型的线性模型。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巴纳斯提出宏观教学设计。在他看来,一个教学系统的各种因素,包括教学主体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关系等等,都是与教学系统本身之外的教育环境、文化环境、国家民族、政治经济状况等等更宏大的社会系统联系在一起的。教学系统不是一个封闭的、孤立的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的、生成的系统。宏观教学设计关注的是学生对于“学习问题”的探索,而不是“知识命题”的接受;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主张、经验、情感、信念等主体要素,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客观性知识转向价值性知识,教学设计也随之从微观教学设计转向宏观教学设计。但是,知识观的转变只是社会由现代化的工业社会向后现代的信息社会转变的反映。教学设计更为深刻地受到社会转型的影响。在进入后现代社会以后,教学设计必然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深刻影响。

后现代教学设计的主要的探索者和实践者是美国教育家和实践家帕特里克·斯莱特里。他不仅深谙宏观教学设计理论,而且精通后现代主义哲学。他运用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方法,对美国高等教育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进行改革。他大胆采取颠覆学生固有观念和思维定式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在课堂上通过质疑、质询、打断、情境化、挑战、历史化、暴露、参与、困扰、激发等方法,实现“课程重建”和“概念重建”。因此,帕特里克·斯莱特里的教学设计可以说是“重建”的教学设计。这一教学设计理念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后现代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转化为“价值目标”。后现代教学设计不再以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中心,而是把教学目标转化为一种“事件价值”。教学系统的设计不是以完成既定知识命题的教学为中心,而是首先确定教学内容本身与学生的关系。这样,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就是学生,以学生的“学习问题”为中心,以学生自身的兴趣、意见、主张、情绪、体验、经验、信仰等主体因素为转移。教学内容不再是诸多单元构成的完善的命题体系,而是一个个教学“事件”,一个个引发学生兴趣的令其不断进行探索的“话题”,他们在探索和述说中不断发现教学“事件”对于他们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后现代教学设计中,“教材中心”转化为“教学中心”。后现代教学设计不把课程看作一种笃定的程式和规则,而仅仅是一种“话题”、“问题”或者“游戏”。教材不是唯一权威的定本,而是一种课程的说明和参考资料。教师在教学中完全不受教材的约束,他组织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远远超出教材和课程本身的规定和容量。

第三,后现代教学设计中,“命题陈述”转化为“问题叙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是主导者,而是一个旁观者、引导员和参与者。“在后现代课堂中,教师是指导者和引导者,他们组织自我反思的学习体验,参加雷尼尔所描述的神圣圆圈,但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并不起主导和控制的作用。”教学活动的主角是学生,一向被视为教师教学的客体转化为教学的主体。学生自主展开自己的“话题”, 引导他们自己的学习方向。他们围绕“问题”,通过这种“生活叙事”形式讲述自身的独特的经历和深切的感受、体验和情感,从而建立教学过程中各种意义关系。

第四,后现代教学设计中,“线性运程”转化为“焦点激发”。后现代教学设计打破了线性教学模式,而代之以学生在“学习问题”上通过“焦点”叙事所激发出来的新想法和新认识。正如帕特里克·斯莱特里所描述的:“教室里的动态流取代了头脑中的混沌,在动态性的交流过程中,学生迫切希望能参与其中。教室中的混沌就是这样一个事件:首先,有一个中心吸引点—— 一个主题单元、一次实验或是一个小故事;第二,讨论会在一个点与另一个点之间来回移动,这种移动是无法预测的——但所有的问题和评论都被限制在课堂主题的框架之内;第三,教室里跳跃发生的事件是不可预料的,而且有可能会促使各种新观念被动态地融合进课程中。”

二、 “概论课”第十章的后现代教学设计

后现代教学设计牢牢抓住时代特征,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学过程生动、深入且具有良好的互动。它对“概论课”第十章的教学设计的启示有:

第一,后现代教学设计强调教学系统与宏观社会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求教学活动不仅注重教学系统内部的诸要素的结合,还要实现与社会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中揭示“学习问题”的意义。这就要求“概论课”第十章教学设计必须紧密联系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议》特别是党的十会议精神,重新确定“概论课”第十章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其要求。

第二,后现代教学设计把价值性知识的教育看作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因而,这种教学设计不能延续线性教学设计模型,而应是一种非线性的开放的教学设计。“概论课”当然具有一定的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目标和功能,但是,“概论课”归根结底是一种价值观、文化观教育,是培养、引导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理论课。

第三,后现代教学设计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在价值观和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更强调文化教育的主体、文化欣赏和体验的主体,不是教师而是学生,也应该是学生。文化教育、文化自觉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传承和切身体验才能完成,否则,任何“越俎代庖”式的教育对于学生来说都是纸上谈兵、隔靴搔痒。

第四,后现代教学设计强调教学过程中学习问题的发散与集中,通过学生的问题的混沌和多样性的探讨与思考,集中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习问题上来。文化的多样性体验、文化的多元性定义和文化的多层面意义将在学生开放的、丰富的叙述中得到展现,并且能够集中到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这个焦点问题上。

基于以上启示,“概论课”第十章的后现代教学设计为:

第一,以落实十会议精神为中心,把教学的“知识目标”转化为“价值目标”。牢牢把握党的文化强国建设的核心和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提升文化软实力。因此,要抓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提升文化软实力”这一目标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把核心价值体系由“知识目标”转化成为“价值目标”,践行核心价值体系就成为实现文化自觉和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的价值目标。

第二,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提升文化软实力”为价值目标,确定学生的“学习问题”。“学习问题”的提出一定是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连的“事件”,这样才能把学生个体与文化现象联系在一起。这些“文化事件”就把价值目标转化为学生对于精神性的文化现象的深刻的体验、经验和内心的感受。这些“文化事件”就是近年来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我国拥有博大丰富的文化遗产。通过对文化遗产——“事件”的发现、认知和展示,使学生在文化的体验和感受中,激发他们的文化感知力和思考力,从而形成一系列的“学习问题”和对问题的探索。(注意:这里不是列举对于文化遗产的破坏事件,那就是案例教学了。这里是通过学生对文化遗产的调查、参与和叙述,得到自己的体验和认同。)

第三,以“你注意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吗?”为问题引入课堂教学。组织学生观看中国的昆曲艺术代表作《牡丹亭》选段、古琴演奏《高山》《流水》、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说唱艺术片段、蒙古长调民歌艺术选段等,对这些我国第一批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进行简要介绍。

第四,观看演出后,进行课堂小调查,主要向学生出示下列问题:“你的家乡是哪里?”“你的家乡有哪些文化古迹和遗存?”“你的家乡有什么民间艺术和技艺吗?”等等。

第五,研究课堂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比对和归纳,把来自相同地区、展示相同文化遗产项目的学生进行分组,由学生自主组织开展项目的调查、整理、制作和演讲。

第六,由各项目组按照要求进行项目展示。针对各项目组的展示,学生和教师可以质询、提问、交流、互动,教师针对“焦点问题”进行集中点评,对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矫正和引导。

三、效果、反馈以及一些思考

“概论课”第十章的后现代教学设计经过一轮教学实践,实施得比较顺利,获得一些积极反馈,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第一,课堂教学秩序和面貌有所改观。后现代教学设计的实施,比较明显地改变了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由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课堂教学一半以上的时间完全交给学生自主组织,自主展现,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由于课堂教学内容完全是学生自主确定和展现出来的,因而,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课堂活动参与度明显提升。同时,课堂的出勤率、抬头率、参与率都有显著的提高。

第二,学生展现出了较强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深刻的文化体验和感受,对祖国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和认同。在对文化的浓厚兴趣和自我表现的强大动力支持下,学生通过自己回忆、咨询亲人、查阅资料、学习演示技艺等方式加深对自己身边的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发掘,并通过各种方式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以赢得其他同学的欣赏和赞叹。他们的课件制作精良、美观、新奇;展示家乡文化的学生和内容北至黑龙江,南至云南,东至上海,西至新疆。不同民族的同学,有壮族、畲族、独龙族、土家族、苗族、维吾尔族、回族、满族等介绍自己民族最具特色的文化遗产,涉及项目有戏剧、歌舞、曲艺、剪纸、皮影、木偶、服饰等等。一位来自贵州的苗族同学在展示完自己的漂亮的服饰和银饰之后,又在同学的一片掌声中唱起山歌来。一位来自四川的同学讲述了古夔州的历史文化,并动情地讲述了长江三峡工程搬迁中人们对于家乡依恋的情感。有一位同学在介绍完家乡的文化遗产后动情地说:“民间有我们文化的魂、我们精神的根,我们要自觉地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同学们认为,这一堂课帮助他们“睁开了一双发现文化的眼睛”。

第三,学生的“文化叙事”渗透着价值观和文化观的理论探讨,既有多样化的发散性的文化问题,也有集中性的价值观问题。学生们提到了关于文化概念的理解、文化的时代性与创新性的关系、文化的多样性与独特性等诸多问题。通过讨论,课堂逐渐聚焦于文化传承与价值主体之间的意义关系问题。他们也发现:每一个人都是文化的产物,每一个中国人都是祖国文化的传承者,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摆脱自己的文化属性和文化心理,我们对于西方的认识、普世价值的认识也是通过自身的文化棱镜实现的,所以,我们必须强调和传承属于我们民族的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而不能迷惑于所谓的“普世价值”,这样中华民族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壮大自己,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

总结这一课堂教学改革,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课堂设计运行的问题。

第一,后现代教学设计反对教学的固定化模式,因此,这种教学设计本身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充满不确定性。采用这种教学设计应该针对价值性知识的教学,并且要考虑校本文化、校本特色和校本专业之间的关系。

第二,后现代教学设计并不否认教师的作用。后现代教学设计的实施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求教师应该是专家型和技能型的双师型教师,即教师必须能随时驾驭理论突况,同时又有充足的实践和丰富的经验。

第三,后现代教学设计要有十分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技术的保证,要建立一整套教学资源库和多媒体资源库。

后现代教学设计已经成为当代教学设计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以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肯定要在此基础上发生变革。但是,并不是说后现代教学设计适合于一切课堂,也不是说它就可以取代并且成为我们教学的唯一指导性理念。因为,作为后现代教学设计理念,就像后现代主义思潮一样,有其局限性和时代性。作为一门学科,教学设计无疑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科学指南。但是,后现代教学设计的模糊性和歧义性,还值得我们继续深入考察。

[ 参 考 文 献 ]

[1] [美]帕特里克·斯莱特里.徐文彬等译.后现代时期的课程发展[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王德如.课程文化自觉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 [美]芭芭拉·格罗斯·戴维斯著,严慧仙译.教学方法手册[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第4篇:现代展示设计论文范文

正符合社会发展主流的依然是与传统艺术相结合,在此基础上结合时念创新的艺术,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设计理念,对于现代的环境艺术设计在尊重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也得到一定的应用,对于其应用的现状值得 我们深入探究,指导我们以后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传统装饰艺术;现代主义的形式;体现;重要意义

装饰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的各种设计理念相互充斥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中国文化的元素是促其发展的和进步的有效形式之一,我们在学习和研究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更多的参考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借鉴西方设计的理念,在尊重自我文化的同时,参与设计理念的和设计方式的创新,这样才能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承担每个中华儿女的职责。

1 中国传统装饰艺术

从人类的文明发展历程来看,自有历史记载以来,中华民族的祖先们就在满足生活所需的物质的同时,用贝壳、鱼骨和动物的皮毛等自然界的物质为自己和居所装饰,在学会了冶炼和陶瓷艺术,装饰艺术逐渐的多样化,流传至今依然为奇迹的青铜器艺术品,不胜枚举,画像砖展示了当时代的习俗和生活,对我们的考古研究和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敦煌石窟、龙门石窟,各朝代的陶瓷艺术和家具等,对于现代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国举办奥运的开幕式上,运用现代的电子设备,对中国的传统艺术做了非常完美的展示,像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传统装饰艺术有着不同的民族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地域的不同,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些都是源于我们的生活,体现了艺术与生活的完美结合,各种的传统艺术形式都是在装点我们的生活,美化我们的生存环境,所以传统装饰艺术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

2 现代主义设计的形式

与传统装饰艺术不同的是,现代主义的设计更多的强调的是简约和现代,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各种装饰品琳琅满目,留声机曾一直为贵族人的骄傲,随后的电灯、沙发,电视等电子产品充斥生活,总的来说在设计上逐渐采用新材料和新工艺,为装饰艺术注入了新的理念,但是,随着现代设备的逐渐丰富,不同的地域逐渐显示了一致性,共性逐渐的明显,缺乏的是地域色彩,简约的设计风格体现的是在现有的空间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使得整体的效果呈现震撼力,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越简单的设计越需要理念的注入,但是从设计的创新角度去观察,逐渐的是走向统一,尤其是在现代的环境设计中,各种高楼大厦,公园设计,路面设计,不论世界的那个角落,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有的甚至为了展示经济实力,拆掉原来的古木建筑,改用水泥浇灌,各种人文故居,历史遗迹就这样被淹没在历史的车轮里,现代的主义的设计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结合自身所处的地域人文特点和地理优势,运用最先进的材料和工艺,展示自身的独设计理念,扎根民族文化,才会设计出真正意义的作品。

3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应用

3.1 装饰的元素

在现在的环境艺术设计中,逐渐增添了中国传统的元素,在园林设计或者是城市公园的设计,因地域的不同,会展示这一地域的文化特色,山东给予世人的是温文儒雅,鲁文化的发源地,那么在城市建设和规划的过程中,环境艺术设计给予对自身文化的展现,运用现代的技术,把对地域文化的展示注入了城市的每个角落,作为省会城市,济南依托泉水的自然条件,结合自身所处的盆地的地理位置,在环境设计中,添加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艺术,趵突泉,大明湖,黑虎泉,在每个景观处都可以看到具有现代气息的发电设备和卫生设施,但是在从建筑和整体的风格上,不论是原来的建筑的修复上,还是现在植入的各种商店和名人画仿,都有着传统的气息,最为显著的是名人故居的修复和重现,形象生动的展现了名人的生活现状,在喧闹和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一份安宁。纵观济南全貌,不论是城市的灯光设计还是路边垂柳的栽种,无不显示着济南的厚重历史气息,仔细观察居民的生活社区,那凉亭,青石板的林荫小道,仿佛置身在古代的生活中。

3.2 兼容传统设计的理念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在设计上,更多的是体现简约时尚,对于设计者的要求更加严格,需要创新的设计思路和对当前的设计方式的整体把握,从传统的设计理念中汲取思路,用现代的手法表现出来,在这个方面最出色的就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中国国家馆的设计,在设计上采用中国传统的色彩中国红,象征吉祥富贵,整个展览馆有七种颜色组合而成,从上到下,由深至浅,在灯光的配合下,显得沉稳符合国人的整体气质,同时采用灯芯绒状肌理方案,不仅为中国馆穿上了更具质感的“外衣”,也为原本张扬、跳跃的红色赋予稳重、大气的印象,红色的基色,结合七种颜色,体现了简约,但是从层次的递减和设计的别具一格上,给人一种很据冲击力的震撼,将中国的传统元素融合贯通,同时运用现代的艺术设计思路,互相结合,使得中国馆呈献给世界的是中国人的品质是热情而不张扬,沉稳而不狂野,让世界真正的了解中国,接受一个正在强大的中国与世界的友好的理念,中国与世界共谋发展与和平。

第5篇:现代展示设计论文范文

1 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

现代教育技术概括起来就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与传统的教育技术相比,现代教育技术更加体现了“现代”的概念,它主要探索一些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关的课题,将现代化的科技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就当代来说,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以计算机、互联网以及多媒体为等当代信息科技为特色的教育技术。

2 现代教育技术对经济教育专业教学的促进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加大了资金拨付、基础设施配置方面的力度,大部分职业学校都已经初步具备了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为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提供了保障,概括起来讲现代教育技术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如下:

促进教学环境的转变 院校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如实习场地、实验室设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通过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让一些不具备实习条件的通过如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模拟进行等。

有利于教学方法的变革 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将教学内容进行形象化处理呈现给学生,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板书式讲授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

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非常便利地获取教学资源,促进职业教育教学的发展。

3 现代教育技术在经济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是经济专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主要目的就是将课本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接受,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讲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各种弊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理论推导课。理论推导课就是指讲解课程中某一部分公式或理论内容的推导的课堂。在这种类型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多媒体展示功能,将重点放在课堂小结、总结、归纳推导方法步骤方面,充分体现多媒体技术中的多画面切换功能在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方面的优势。

2)技能训练课堂。技能训练课主要是讲解某一技能操作方法与步骤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现代教育技术应该将其应用切入点放在形象展示操作过程中。将一些技能操作进行分解、录制制成多媒体视频课件,课堂播放展示时,对于重点环节,可慢放、重复播放处理,帮助学生在非实际操作环境的情况下,顺利的掌握操作技能。

3)问题求解课堂。问题求解课就是指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将信息技术的切入点重点放在问题的展示、最终解决方案、解决过程的展示方面,让学生能够在问题展示中明确问题的本质,在解决方案展示中让学生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在解决过程展示中达到知识巩固。

4)结构设计课堂。结构设计课堂就是指以结构设计、分析、计算为主的课堂,这类课堂在建筑、机械等专业中较为多见。在结构设计课堂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应该重点放在结构的展示上。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结构模型,以图像或动画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出一些物体结构,帮助学生形成物体结构的形象思维,为学生学习结构设计打下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在实践教学的应用 实践教学在经济专业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培养学生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实习学习、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四种形式。

1)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在经济管理电算化实验教学过程中、化学学科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形象地展示,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目的。

2)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在院校中,基本上每学期都会安排实习课程,但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掌握不好关键技术和工艺等重要实习内容,导致实习效果不理想。为此,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中的计算机模拟与仿真技术,了解整个实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工艺。在电子商务实习、会计电算化实习、物资管理实习等专业方面都需要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

3)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方面的应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各学科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都与现代教育技术紧密结合,比如会计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等都需要借助计算机或者专业的自动化设备来实现完成。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评价方面的应用 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评价过程。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改变经济管理专业教育教学传统的评价方式,使教学评价内容、方法等向现代化方向转变。在评价内容方面,改变教师过去单纯以卷面成绩为评价内容的评价体系,更加偏向于学生全面能力的评价。比如,在一些复杂的实验、实习环节中,可以借助计算机和相关软件,对学生的每一步操作以及每一步的结果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并转化为具体分值来反映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在评价手段方面,我们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数据库处理软件,为班级的每个学生建立学生档案,对学生日常课堂学习、平时测试成绩、实验评分、实习评分等成绩存储备案,然后通过特定数据分析软件,对学生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技能等多层次评价,并形成最终评价报表。总之,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我们的教学评价更加全面、更加快速、更加准确。

4 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在经济管理专业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效率,对于提升学生的技能操作、培养企业所需人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特点选定现代教育技术模式,并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内容充分融合,充分体现出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纪春林.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学习资源的利用[J].群文天地,2011(24):88,92.

[2]薛巧梅.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运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99-100.

[3]洪金明.现代技术的引入对职业教育传统模式和教学过程的影响及对策[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第6篇:现代展示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商业展示;视知觉;设计语言;研究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057-01

一、信息时代下商业展示活动的背景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商业展示设计所产生的变化特点:

1、店面设计理念的变化。不同于传统店面的简单布置,当前的店面设计已囊获了周边景观设施、店外空间、橱窗、招牌、主入口立面,甚至商场建筑物整体形象等多种设计元素,通过基于统一性或风格化的形式特点来营造出独特且个性化的视觉空间,其标示性更为突出,品牌概念更为统一。

2、空间环境设计理念的变化。展店内的主要空间已由个体向群体改变,即由“买方”与“卖方”共同构成展示环境。

3、营销方式设计理念的变化。商品的售卖方式和交易过程由普通的购买行为上升为商品体验或品牌忠诚度的形式升华。

4、重视品牌形象与文化理念的策划。展示的重心从独立商品的功能价格逐渐向整体品牌和文化延伸倾斜。

5、重视商品陈列的视觉传达效果与艺术审美特点。外部环境的设计不再只是为了承载或突出商品本身,而是用于反映整体的品牌形象或概念形态。

二、商业展示设计中设计语言所构成的形象信息

设计语言主要是指通过视觉形象的建立来补充或替代语言描述的作用,不论是立体影像或平面图形,观者与设计者都可借助视觉化的形象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形成一种视觉语言。其注重瞬间的画面感与下意识感官的思维沟通,是在经验与理智的过滤下,对事物的本质内容直观的把握。这种语言的沟通是建立在观者与设计者互相认可的前提下,用两者都可接受的视觉语言进行陈述,这样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抓住人们的眼球,并促使其对视觉形象进行联想。

三、分析与探讨商业展示设计中设计语言的发展方向

1、由单一的设计方式转换成多感官的感知设计。在商业展示设计中,随着人们审美阀值的不断攀升,仅仅在视知觉层面上进行的设计努力已显得力不从心,人们在思想意识上甚至于上升到哲学层面的思辨,使越来越多的人已不仅仅满足于视觉上的审美,他们更加注重综合感官所带来的愉悦与兴奋,将审美提高到另一个高度。商业展示中把信息展示与人的感官需求紧密联系,是否能有效地取悦或说服感官,成为决定商业展示活动成败的关键。

2、“数字化”的设计观念。计算机、互联网等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从古至今,每一种新设计工具的出现都会使设计、生产方式产生相应的变化甚至巨大的变革,虽然传统的图纸化设计方式还有所保留,但基于计算机辅助技术的三维空间化设计已是当前展示设计的一种趋势,其在直观性、易用性和多维度交叉工作模式方面有着传统设计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

3、“偶发性”和“互动性”的设计观念。得益于空间设计软件的逻辑命令操作方式,展示设计过程中,各个层级是可逆和易于调整的。设计者可在设计初始就明确设计意向,规划好整个设计构建流程;也可以在设计过程中的任意节点插入新的调整变动,空间设计软件会自动对最终结果进行实时回馈,虚拟空间中的很多有机曲面或不规则结构和效果往往就是这样偶然产生的,这极大地丰富了设计手段和创意元素,甚至还成为很多设计者刻意追求的设计结果。

创造性的思维都来源于视觉思维或其形成的意识流。在虚拟空间中的展示设计模拟,可方便灵活地调整视图观察角度,避免视觉盲区,编辑工作始终是全角度进行的,这为设计者建立连续的视觉思维创造了条件。无论是进行移动、旋转等简单操作,还是对设计对象加入命令变动或材质灯光设置,系统都能即时更新显示,由此提供了非常全面的视觉信息传递。设计过程不存在时间差,从而保证了流畅度,形成设计思维的连续性和逻辑性。

结语:信息传播是商业展示活动中最基本的要务,寻求某一商业信息被目标消费群体认知进而产生积极地反馈,从而达到商业促销或品牌宣传的目标是商业展示活动的主要目的。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每时每刻都会有无数信息通过视知觉方式进入我们的大脑,如此庞大的信息量无疑增加了我们的视觉负担。当前商业展示设计语言伴随着新的设计理念的更新和设计技术手段的变革而不断发展,不论在特展展示中体现个性的视觉元素的构建,还是标准展件构成的功能空间的衍生,亦或是传统商业空间中的界面构建和照明材质的更新,都体现出设计的时代性和数字化、虚拟化趋势。

第7篇:现代展示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 动态展示 展示 商业空间

商业空间展示设计是一项强调空间环境和道具形式的独立设计职业,以科学技术和艺术为设计手段,利用传统的或现代的媒体对展示环境进行系统的策划、创意、设计及实施的过程。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类文化的持续发展,展示艺术在人类经济与文化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它既是国际经济贸易相互交流合作的纽带,又是科学技术及文化宣传的窗口,它在当今社会领域和信息领域、商业领域中充当着其他行业或媒体不可替代的角色。

一、商业空间的动态展示

现代商业空间的展示手法各种各样,展示形式也不定向化,动态展示是现代展示中倍受青睐的展示形式,它有别于陈旧的静态展示,采用活动式、操作式、互动式等,观众不但可以触摸展品,操作展品,制作标本和模型更重要的是可以与展品互动,让观众更加直接的了解产品的功能和特点,由静态陈列到动态展示,能调动参观者的积极参与意识,使展示活动更丰富多彩,取得好的效果。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许多发达国家的展览馆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动态陈列的形式。这种动态陈列的形式就不仅仅是点、线、面、色、光的结合,而是运用了现代科技的手段,利用现代声像技术、摄影技术、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等方法,在展示现场中创造一个更为逼真的场景,使观众完全置身于一个更为真实的虚拟空间之中,仿佛形成了一个跨越时空的“时光隧道”。这样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被改变了,从这被动态改变了的空间和被时空变化转移了的时间中,观众们可以用自己的心理变化来体验永远运动的客观世界。

目前动态展示普遍运用于大型固定展示空间,如展览馆、博物馆。采用高新技术和现代化的展示手段使科技馆更符合时代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标本与活体结合展示。比如上海科技馆生物万象展区的大型生态鱼缸中放置千姿百态的活体鱼群,倍受观众喜爱。

2.室内展示与露天展示结合。将某些展品放置在露天展示,可以使它们接近大自然,与观众的距离也缩短了,这种“回归自然”的形式新奇逼真,很适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

3.动与静的结合。巧妙地运用幻灯,全息摄影,激光、录象、电影、多媒体等现代单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使静态展品得到拓展,造成生动活泼、气氛热烈的展示环境,具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4.实物与电子信息的结合,通过电子导览系统,寻找理想的参观路线,通过电脑问答机详细了解展示的知识内容,测试观看与参与相结合,更是满足了观众的自主性。

二、展示空间的形式

展示艺术与空间是密不可分的,甚至可以说展示艺术就是对空间的组织利用的艺术。无论从展示设计的概念,展示设计的本质与特征,展示设计的范畴以及展示设计的程序,我们都可以发现,“空间”这个概念是贯穿始终的。

1.空间的两重性。空间这个概念有着相对和绝对的两重性,这个空间的大小、形状被其围护物和其自身应具有的功能形式所决定,同时该空间也决定着围护物的形式。“有形”的围物使“无形”的空间成为有形,离开了围护物,空间就成为概念中的“空间”,不可被感知;“无形”的空间赋予“有形”的围护物以实际的意义,没有空间的存在,那围护物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对于空间及其围护物之间这种辩证关系,中国两千年前的老子曾作过精辟的论述:“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空间的时间性。在展示设计中我们所说的空间是四维的,在此给通常意义上的三维空间加上“时间”这一概念。时间意味着运动,抛开时间研究空间将是乏味的,没有意义的。自爱因斯坦“相对论”提出以后,人们对空间的认识有了深化,知道了空间和时间是一个东西的不同表达方式。空间是可见实体要素限定下所形成的不可见的虚体与感觉它的人之间所产生的视觉的“场”,是源于生命的主观感觉。而这种感受是和时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在展示环境中对展品的观赏,必然是一种动态的观赏,时间就是动态的诠释方式。人在展示空间中,就必然体验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变化,从而构成完整的感观体验。空间的时间性在展示设计中是客观存在的一个因素,充分运用时间这“第四维”是创造动态空间形式的根本,也是创造“流动之美”的必经之路。

3.空间的流动性。在展示环境中,空间具有流动性是必然的,是由展示空间的功能特点决定的。展示空间是一门空间与场地规划的艺术,是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用一定的表现手段向观众传达信息,它使观众犹如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艺术雕刻中,用陈列手法的动态表现,规划上有意识的引导,使观众在三维空间中体验时空产生的第四维效应。

三、展示设计的基本规则

展示设计的目的是使观众在有限的时空中最有效地接受信息。因此,展示设计就是围绕着如何有效地提高展示活动的效率和质量进行的。除了展示环境本身的设计之外,展示对象陈列形式的设计也是展示设计的重要内容。因此除了研究一般空间设计的基本法则外,研究人在观赏展示对象时是视觉生理和心理过程是展示设计的基本前提。

展示品的集合将形成多种视觉因素,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对视觉产生影响。人类观察事物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共性,研究这些共性的特点是我们研究视觉规律的基本出发点。

近代对视觉心理和艺术心理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方面的成果被广泛运用到现代展示的设计中。基于在视觉行为方面的共性,展示设计中引入了许多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方面的原理,并在展示设计的实践中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设计原理和法则。

商业空间展示设计所需要的功能,不只是仅仅看上去美观,更要考虑对消费者的心理及生理上的积极的影响。现代社会,商业环境更加多样化,消费者的要求也越来越讲究个性化,但是“人”是基本的,我们应该更重视令人身心舒适的环境的设计,用美的、功能性的设计语言来创造现代商业展示空间。

参考文献:

[1]朱淳:《展示设计》.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年

第8篇:现代展示设计论文范文

1.引语

当前随着信息交流的广泛与频繁,各种类型各种题材的展览已经遍布各大城市的博物馆、画廊以及一些公共场所。展览是一个开放的窗口,所面对的大众是多种多样的,各民族各种欣赏口味的观众都会对展览的各个方面提出意见与建议,对展览的总设计以及艺术品陈列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吸收国外先进的展览设计模式,提高国内展览设计水平,提高艺术设计质量,形成更高质量、现代化的展览设计行业面貌。

2.民族特色

现代展览与艺术设计其把体现民族特色和人文特点作为设计的一个原则。(1)现代展览。现代展览一再强调的是民族特色和民俗风格,也就是说,根据本地区的民族特色,来设计展览。展览的风格有多种,这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由于地区民族差异所决定的。尤其是借鉴和吸收了民族的传统建筑风格,如今这基本已成为展览空间设计的主要表现对象。特别是在一些国际博览会上,要把各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展示出来,这样的展览更加强调民族性。例如,2011年陕西西安的世园会,其在创办时就积极借鉴和运用昆明世园会、沈阳世园会的有益做法,紧密结合西安的实际,进一步突出这次世园会“天人长安 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体现绿色、低碳、环保的现念,确保各展园具有鲜明特色、展示出高水准,把我国西部的特色充分地体现出来。(2)艺术设计。艺术设计强调民族性。设计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价值。当代艺术设计已经不再是为了人们的消费需要,而是艺术设计追求人性化,上升到精神上。因此,目前艺术设计所设计出的作品不但要把人们生活的全部体现出来,而且要把这个时代赋予它的民族特色体现出来。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实现,而要想是实现全球各方面都一体化,设计语言来自民族内部,因此,民族特色显得如此突出。例如,各国的建筑都在民族特色的体现上表现的非常鲜明,我国体现了木架结构宫殿式的风格。艺术设计体现民族风格都是由我国的实践理性精神所决定的。

3.超现实设计

所谓超现实设计就是指通过想象、夸张手法,设计出既体现主题,又让人难以忘怀的印象,即也就是创新。超现实设计能够满足人们喜新厌旧的心理需求。(1)现代展览。现代展览中主要通过展览空间的刻意怪诞设计、夸张日常所见的事物、浓重和强烈对比的色彩来实现超现实设计。现代展览的超现实设计主要体现在给人展现一种超出想象的奇特空间,人们在有限的、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对所展示的事物有一种流连忘返的心理。例如,中国的传统木门在东方乃至世界都具有代表性,并形成了独特的存在方式和文化取向。在首届世界木门大会和国际木门业展览中,中国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其木门企业更提出了创新,注重关注木门的“绿色”和“文化”。(2)艺术设计。目前,艺术设计已发展为一种创意产业,顾名思义,艺术设计的运用必须表现出创新。艺术设计的素材是来源于社会,但是艺术设计必须在社会中真实的素材进行创新,使设计表现出来源于社会但是又有别于社会。艺术设计作品强调创新,并且把创新放到了很重要的位置。要创新就要有适合的创新思维方法,艺术设计创新思维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空间思维、立体思维、超前思维等。

4.高科技

高科技的应用可以使一个国家更加强大,可以巩固国家在国际中的地位。在现代展览和艺术设计中也同样如此。因此,在现代展览和艺术设计中运用高科技已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4.1现代展览

科技的高速发展,高技术工业化产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这类产品的展示与推广的展览会、博览会此起彼伏。为了展现高技术工业化产品的尖端特色,在展示中创造一种相适应的工业化气氛或高科技氛围,来烘托展览的主题和展品。另外,现代建筑技术与材料有了很大的发展,建筑的高技派风格所形成的空间美学、材料美学及体现的反传统样式,为现代展览设计所借鉴。高技派设计在展览空间设计中,强调工业技术特征,显示结构构成,采用透明或半透明的空间效果。材料上,运用金属、玻璃、合金类等现代工业材料及工业类材质的模拟品,并较多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灯光效果,创造一种极具现代感、时尚感的展览氛围。

4.2艺术设计

传统的艺术设计更注重人思想的创作,而现代的艺术设计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扩大。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高科技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已经是普遍的现象。高科技的应用使得艺术设计丰富多彩,并且使得艺术设计中的创新精神更能体现出来。例如,在重庆科技馆中,展示的多幅著名作品,在高科技的环境下,呈现出了更一种风味,将3D制作、全息影像、语音识别、裸眼立体电视等技术融合在每幅作品中,为每幅作品增加了原来没有的内容,使得作品不再只是静态的,而呈现出了它的动态性。从另一个角度看,也体现了它的创新。艺术设计中运用高科技不仅使艺术作品更加个性、突出,而且让人们了解到更多的高科技。

5.结语

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展览也是一种艺术,其设计也就是艺术设计。现代展览体现出了民族特色、超现实设计以及高科技,事实上这些特色的体现都是通过艺术设计而是实现的,艺术设计也同样会体现出这些特色。因此,现代展览通过艺术设计来实现,而艺术设计中的思想是通过现代展览体现出来的。

参考文献:

[1]哨布.略论现代展览与艺术设计. 内蒙古艺术.2004(01).

[2]高爽.论艺术设计[J]. 包装工程.2004(06).

[3]冯玉雪.艺术设计与社会经济发展. 美与时代.2003(09).

[4]王芳媛,王丰.加强艺术设计的民族文化理念.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4).

[5]朱哲.先秦艺术设计思想简论. 湖北社会科学.2005(04).

第9篇:现代展示设计论文范文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满足了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对精神要求也越来越高,开始重视视觉上的美感。但是我国现代展示设计中,设计师们更加注重空间形式、材料、建筑形式、灯光等方面的设计,而对色彩的研究应用还不是很突出,因此,有时候会导致展示过程中出现色彩不协调的现象,使得设计难以触动人们的心灵。所以,对于现代展示设计中的色彩,我们需要努力研究并加以应用。

1现代展示设计中色彩应用原则

色彩在现代展示设计中有多种多样的变化形式,虽然很多设计设崇尚大胆想象,但是仍旧有一个度,若超出了这个度,反而无法展现色彩美,这就需要设计师在设计色彩时把握一些原则。第一,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任何设计都是为人们所服务的,所以在现代展示设计中,应用的色彩无论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都要有一种协调感,让人感到舒服。第二,体现设计的特点。展示商品或者品牌的特点是现代展示设计的目的之一,只有突出特点才能引人注意,扣人心弦,让设计师设计的色彩有意义。

2研究现代展示设计中色彩的意义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人们要想跟上发展的步伐,势必要努力工作,因而,人们需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各式各样的压力,减压也是人们所需要的,色彩可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因此,多姿多彩的环境设计引起了广大设计公司和设计师的关注。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对研究现代展示设计中的色彩还很滞后,对其研究已是迫在眉睫。

3现代展示设计中的色彩应用研究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色彩对现代展示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那么我们该如何让色彩发挥更大的魅力呢?我将从以下四点进行分析总结:

第一,应用色彩的层次性。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顺序,体现在色彩上,那就是要有一定的层次感。如果在现代展示设计中色彩有了层次感,会让人们感到这个设计有一定的顺序,突出了什么是主流,抓住主要矛盾。例如,在现代展示设计中,设计师将自己的设计重心设计成不同的两种颜色--白色和黑色,白黑对比鲜明,可以将两种颜色间的比例关系拉大,白的更显白,黑的更显黑,突出了重点,还可以进行明暗对比、冷暖色调对比等等来引人注意。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善于运用色彩的层次性,只有把握好色彩之间的比例关系,才能让自己的作品更上一层楼。

第二,应用色彩的整体感。人们对于事物的注意或者记忆都具有整体性,一个整体的事物相对于局部更容易让人们注意并且记住,色彩亦不例外。在现代展示设计中色彩如果具有了整体感,那么整个设计便更容易吸引注意,例如,麦当劳的标志颜色为红色和金黄色,背景是红色,容易吸引人的目光,视觉冲击较强,而m是金黄色,它像两扇打开的黄金双拱门,象征着欢乐与美味,不断地把顾客吸进这座欢乐之门,设计者利用色彩的整体效果,更容易让人们记住麦当劳。因此,设计师要善于应用色彩的整体感,只有把握色彩的整体感,才更容易让人们记住你的作品。

第三,应用色彩的联觉。人们都有丰富的想象力,在面对不同的色彩时,人们很容易就开始想象,如果设计师能够捕捉到这一特性,对现代展示设计中色彩的应用大有裨益。例如红色,不同的人由于性格、年龄、生存环境、心情等等因素会有不同的想象,有的人认为红似火,红色代表热情,有的人认为红色是玫瑰的颜色,象征爱情,还有的人认为红色是血,代表暴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总结下来就是红色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视觉冲击比较强,适合一些热闹的场所,但是如果长期面对红色,容易使人产生视觉上的疲劳甚至是身体上的躁动。与红色相比,使人冷静的颜色是蓝色、绿色,在一些科普幻灯片中,多用蓝色或者绿色为背景,让人感到平静。因此,设计师要善于把握色彩的联觉才能使人们更加舒适。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