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政治思想情况范文

教师政治思想情况精选(九篇)

教师政治思想情况

第1篇:教师政治思想情况范文

关键词: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023-0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和指路人。200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文),各地方及高校结合自身特点,根据《意见》制定了相关实施细则,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本课题以上海市高校为例进行调研,探究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成长支撑体系建设状况,为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

一、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状况概述

课题组在对上海市10所高校的调查中,主要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群体,范围包括年龄在40岁以下的专职和兼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深入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问题。面上调研主要对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商学院等10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学历层次、职称分布等情况,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规模比例和基本结构特征,对其中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队伍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深度调研主要针对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商学院、上海建桥学院等6所高校年龄在40岁以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群体,内容涉及基本情况、工作经历、工作时间、职业压力、生活压力、对学校的认同、状态满意度等方面。

1.队伍规模比例和结构特征。在规模比例方面,截至2014年12月,上海10所高校共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358名,其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128名,青年教师的比例为35.75%。根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全国普通高校各学科教师总人数为1496865名,其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866880名,青年教师的比例为57.91%。由此可见,与全国层面上高校其他学科的教师队伍总体情况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的总体比例低于其他学科的总体水平,需要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加大吸收、培养、凝聚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力度。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比应为1∶350~400,在调查的上海10所高校中,共有本专科学生总数约138202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本专科学生的师生比例为1∶386.04。但是各高校之间存在不平衡,不同高校的情况差异很大,有的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的人数较少,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与学生的人数比例甚至达到1∶1000,专任教师教学任务量非常大,依靠机关管理干部和辅导员来兼课现象较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在结构特征方面,本次调查10所高校的358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博士205人,硕士124人,本科及以下29人;128名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中,博士70人,硕士56人,本科及以下2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比例为57.26%;青年教师拥有博士学位比例为54.69%。全国普通高校各学科教师中,博士285353人,硕士535784人,本科675728人,拥有博士学位比例为19.06%。在全国层面上与高校其他学科的教师队伍总体情况进行比较,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历层次高于全国普通高校各学科的平均水平。本次调查的10所高校的358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专业技术职务为正高的76人,副高148人,中级及以下134人,专业技术职务为副高及以上的比例62.57%;128名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中,专业技术职务为正高的2人,副高33人,中级及以下93人,专业技术职务为副高及以上的比例27.34%。全国普通高校各学科教师中,专业技术职务为正高的181501人,副高432356人,中级及以下883008人,专业技术职务为副高及以上的比例41.01%;全国普通高校各学科青年教师中,专业技术职务为正高的9597人,副高122225人,中级及以下735058人,专业技术职务为副高及以上的比例15.2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与全国高校其他学科的教师队伍总体情况相比,一方面,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为副高及以上的比例高于全国普通高校各学科的平均水平;但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职务结构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青年教师在承担教学科研任务方面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2.教学科研和思想观念状况。在教学科研方面,我们发现,高校思想政治课青年教师在科研经费、学校对教师学术工作的支撑保障、教学管理制度的满意度较低,这反映了多数青年教师在事业起步阶段急需资源投入予以支持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也提醒学校在设计教学科研的管理制度时需要更加注重青年教师的特殊情况。在调查指标中,“我的科研经费充足”的标准差也相对较高,表明青年教师拥有科研经费的情况有一定的差异性。而青年教师最认同的表述为“教学工作能够给我带来很大的成就感”,表明他们主观上比较普遍地具有投身于教学工作的愿望和理想,这是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学校应深入研究如何更好地保护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在思想观念方面,青年教师对于“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感到很自豪”的表述比较认可。这体现出他们大都对自身的工作具有认同感。学校若能以此作为开展青年教师师风师德建设的切入点,以适当的方式予以引导,激发青年教师的内在活力,将自身的主观体验转化为投身于科研攻关和教书育人的热情,将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和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3.培养培训、成长支撑环境和工作文化氛围状况。在培养培训方面,青年教师对于学校所开展的培养培训工作还有着更高的期待。值得注意的是,高校思政理论课青年教师对“我能够获得较多的进修机会”、“我觉得学校对青年教师培养成效明显”这两项评价不高,反映了青年教师需要学校给自己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并从中得到成长和收获的合理需求,学校需要加强对于支持青年教师发展的各项政策的有效性研究。

在成长支撑环境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受到学校、学院的环境影响。在这部分调查中,青年教师对其中四项指标评价都较低,分别是“我对目前的工资、奖金及福利待遇感到满意”、“我所在学院(系)帮助我制定了清晰的生涯规划”、“我觉得我的工作量是科学、合理的”、“我对学校的职称晋升和考核评定制度满意”,反映了青年教师对学校进一步改进相关政策和制度的诉求和期待。

在工作文化氛围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最认同“我和同事们能够愉快共事”,并且这一指标的差异性也最小,表明青年教师大都能够与身边同事进行较好地沟通和相处。对学校和学院来说,创造良好的团队氛围,使青年教师能够在工作环境中保持愉快的工作心情,也是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和更好地发挥作用的重要方面。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仍然存在缺编现象,150~200人的课堂规模在高校中成为常态,部分高职院校和独立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与学生的人数比例甚至达到1∶1000。水平不一的兼职教师过多,教学过程和效果不佳,教师队伍稳定性较差。此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获取科研项目的渠道少,科研经费也比较紧张,使教师缺乏职业成就感,优秀教师流失。从学历和职称结构上看,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缺乏高学历高职称的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从学缘结构上看,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源单一,“近亲繁殖”现象严重。此外,部分教师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背景,理论功底不扎实,知识结构不完善,不能完全承担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有的教学和科研职责。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对共产主义认识存在偏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缺乏自信,在多元思想文化的冲击下,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辨别力不强,甚至在授课时误导学生,影响和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的发挥。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重科研轻教学,功利主义、个人主义至上,缺乏奉献精神和责任感,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尚未完善。教育部的5号文件虽然已经从宏观设计到具体操作层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理念、思路、政策和措施,但由于各地方和高校在执行时重视程度不够,使现有政策大打折扣,具体措施落实不到位。部分高校在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上不够重视,在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方面经费投入不足,青年教师地位和待遇偏低;部分高校缺乏公平合理的聘任制度和人才引进渠道,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缺乏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部分高校的考核评价体系标准单一,科研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不够完善,青年教师缺少科研创新动力。

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第一,完善教师聘任制度和培养培训制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聘任方面,一是应按照、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文)的要求,以不低于1∶350~400的师生比例配备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解决专任教师课时重、专兼职教师比例不合理等问题。二是高校应秉承公开公正的原则,建立多元化的人才招聘模式,避免来源单一和“近亲繁殖”现象,从而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促进学术创新。三是高校聘任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基本条件应包括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背景、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知识结构,能够承担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有的教学和科研职责。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方面,一是要鼓励并积极创造条件,通过社会实践、学习考察等活动使青年教师进一步了解国情,开阔视野,丰富教学素材,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二是要提高青年教师的基本素质,通过在职或脱产培训、教学竞赛等增强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三是要注重青年教师政治素养和师德师风的提高,通过政治学习、师德培训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

第二,改革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首先,要加大课题申报、科研基金方面的经费支持,起到利益激励机制的导向作用,利用公平、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激发青年教师的内在创新和科研动力。其次,高校还应当进一步推动科研管理和教师评价机制改革,改变单一的科研评价体系、人才评价和晋升制度,注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全面考核机制,真正建立起以能力、贡献、标志性成果为基础的考核评价体系,激发青年教师投入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再次,应注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全面考核机制,包括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师德、科研成果等,作为教师职务聘任、晋级、奖惩的依据,避免出现青年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同时,对青年教师建立师德考核档案,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第三,营造人文关怀氛围和学科创新环境。一是要引导和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参与到学校工作中,激发青年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其正确认识自身的角色使命,提高其职业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二是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的心理和思想予以关心,不仅在客观条件上提供支撑,更在主观思想、情绪上进行引导、疏导,在有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注重充分沟通,营造人文关怀和人性尊重的文化氛围。三是要把学术研究无落到实处,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大胆创新,探讨和研究社会现实的前沿问题,激发青年教师学科创新的内在动力,营造良好的学科创新环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教社科[2008]5号.2008-09-25.

[2]陈萌,姚小玲.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12):84-87.

[3]陈雪斌,秦敬德,李月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探索――以广西为例[J].高教论坛,2012,(8):10-12.

第2篇:教师政治思想情况范文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实效性 调查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从2006年秋季开始全面实施了新的课程方案。为了全面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开展情况,征询同学们对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改进建议,进一步改进思政教学,增强实效性,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共科部组织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问卷调查与座谈情况分析概述

为更好地了解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开展情况,课题组从2009年4月开始,对我校学生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方式主要是问卷调查和师生座谈。调查样本为本校大一至大三的本科在校生,问卷内容涵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意义、学习目的、教材内容、课程设置、课堂秩序、教学方法、社会实践、成绩考核、师资培训、授课班级设置、教学形式、教学效果、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等诸多方面。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60份,收回有效问卷452份,有效率为98.2%。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看法,我们还分别召开了三场师生座谈会,让师生之间很好地沟通和交流。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和师生座谈情况的仔细分析,我们发现,广大师生充分肯定了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益于大学生提高自身修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水平,有利于大学生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同时,大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的总体满意度还是很高的。但是不可回避的是,高校大学生对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满意度和参与度并不高,这就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缺乏实效性,教学效果相对不太理想。

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分析

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既要考虑学生和教师的主观原因,又要考虑社会的客观因素。

1.从学生方面看,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功利主义倾向明显。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使学生的功利主义倾向日益明显。大部分学生为了在未来的择业中处于有利地位,将专业课作为学习的主攻方向,将考证、过级、出国、考研作为自己的主要努力目标,这就在客观上弱化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第二,抵触情绪增强。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思潮对大学生的思想冲击很大。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的现象,如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保障不到位和个别党员干部、违法乱纪、腐败严重等问题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淡化了大学生的政治热情,造成了他们对政治理论课的抵触和不信任。

2.从教师角度看,部分教师教学水平不高。

主要表现为:第一,少数教师理论修养不够。调研中发现,有14.2%的学生认为“某些思政课教师讲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的主要原因是“理论功底欠缺,对本学科知识的把握缺乏必要的广度和深度”,这就说明我们部分思政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研究不够深入,很难做到理论融会贯通。第二,部分教师基本功差、执教能力不强。第三,部分教师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课堂教学采用的是单纯讲授的形式,虽然有时教师也运用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并采用了电视录像、多媒体教学等手段,但还没有形成多元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尤其是能够将教材的内容和电脑等多媒体教学实现完美结合的教师屈指可数。

3.从教学支持来看,社会实践教学未能很好开展。

从当前情况看,社会实践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经费投入不足,后勤保障不力;第二,缺乏正式挂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第三,教师缺乏社会实践经历,难以有效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第四,教师教学、科研任务重,对实践教学缺乏热情,妨碍实践教学的开展。

4.从课堂教学方面来看,效果不明显。

第一,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调查发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多数安排在下午,而且是三节课连上,这导致学生听课时容易感到疲劳甚至对课程感到厌倦,教师也往往是疲惫不堪;第二,大班教学影响教学效果。因扩招和师资不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上都是实行合班上课,在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班级平均人数达到110人左右,这不仅造成课堂秩序难以维持,还导致师生互动难以进行,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第三,学生课堂表现不尽如人意。调查发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能专心听讲的学生并不多,大部分学生看专业和外语书籍,还有部分学生选择听音乐、发短信、睡觉甚至逃课。

三、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原因,高校教学应从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师素质等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和创新,以增强授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

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独立意识和主体性明显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针对教学对象特点,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内心需求、兴趣爱好,合理调整教学方式。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遵循学生与教师平等的原则。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要集中学生智慧,反映学生意愿,心系学生利益。因此教师应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参与对理论的思考与分析。

2.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

学校要根据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和教育的规律,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大胆创新。首先,实行师生双向交流的“互动式”教学,倡导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等教学方式。在调查中,57.7%的学生选择“最愿意接受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为“课堂材料分析与案例教学”,45.6%的学生选择了“开展课外学习及社会实践活动”。因此,教师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的大学生的特点以及不同课程,可采取课堂讨论、专题讲座、辩论、社会调查和参观访问等方法,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其次,要积极探索最佳的考试方式。对于思政课的考试方式,调查表明,希望“开卷”、“写论文”、“口试”的分别占40.5%、36.7%、11.9%,总数达89.1%,这说明大多数同学希望思政课的考试方式更加灵活,这需要我们根据学校实际,从有利于顺利完成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的出发去进行思政课的考核方式的改革尝试。在考试上可以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个人单独答卷和小组集体答卷相结合等,目的是突出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考察。

3.教学内容要符合实际。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存在教学滞后于社会的急剧发展、脱离学生思想实际的情况,这是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高的基本原因之一。这就要求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要符合大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思想实际,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努力整合教学内容,将思政课从强调系统性、理论性向加强针对性转变。具体来说就是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紧密结合时代主题和国际国内的形势,紧密结合当前国家现行的路线方针政策,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实际,努力回答在社会急剧变革进程中学生所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和深层次问题,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富有时代性、针对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

4.教学手段要先进。

在针对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手段的调查中发现,60.8%的同学“喜欢老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并且有35.5%的同学认为“使用多媒体教学效果非常好”。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积极推进网络化和多媒体教学。首先,制作图文并茂、音像兼备的精美课件。这样可以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给学生带来充分的视觉享受,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其次,要建立教学互动网站,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到网络,通过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实现网上教学互动,提高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迅捷、方便、全面地了解学生心理,掌握真实的学生情况与思想动态,然后有针对性地解答大学生们所关注和讨论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及时有效地澄清学生头脑中存有的一些思想误区和排解部分学生的消极和偏激情绪。

5.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业务素质。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要用真理去教育学生、引导学生,还要有崇高的师德,去感染学生、转化学生。同时,教师还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在教学中进行科研,在科研中提高教学,真正拥有专博相济、深广结合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才能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使自己的教学更受欢迎,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6.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将社会实践教学落到实处。

学校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做好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规划。高校应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学生状况、业务关系,主动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联系,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互惠互利的原则,建设一批相对固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能真正实行。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实践教学的功能,学校应注意对教师队伍的培训与建设,使教师真正成为社会实践教学的教育者和主力军。另外,学校还应制定比较完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教学保障机制。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需要从高校教育理念改革和人才培养规格的确定到学校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教学改革、考试与评估督导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综合整治。这样才能正本清源,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真正发挥思想政治课主渠道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学校部组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选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张社强.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满意度研究.中国知网,硕士研究生论文,2008.6.

[3]戴树根.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制约因素及提升途径.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06,(4).

第3篇:教师政治思想情况范文

论文摘要:提高实效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教师的教学技能的优劣对于教学实效有关键的意义。为了揭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技能与教学实效的内在联系,课题组对江西部分高校进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技能实效性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教师教学技能运用水平与学生的满意度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通过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就能够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

提高实效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的教学技能运用情况是决定教学实效的主导因素。然而,有的大学教师好像不太讲究教学技能:一本书、一支笔、一块黑板,从上课讲到下课。现在强调运用多媒体,有的教师就用多媒体演示代替一切教学行为,教师变成了幻灯片放映员和解说员。这种不讲技能的教学很难讲有多大的效果。当然,强调教学技能并不是要使学生只“注重教师的课堂技巧、语言艺术和媒体手段的感觉效果,而不关心教学内容的深浅和多寡”,恰恰是为了更好地诠释和传递教学的内容信息。为了摸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技能的基本状况.以便采取针对性的相关措施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尽快达到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的:“力争在几年内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状况有明显改善”的要求,我们对江西部分高校进行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技能运用状况问卷调查。

一、对象与方法

调查问卷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技能运用的相关问题设计了相应的20道题目,分为5个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情况;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教学效果的情况;教师教学技能运用状况:教师的教学态度状况。这次调查随机抽取了江西地区的五所高校在校学生,发出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496份。通过调查,我们力图揭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的技能行为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内在关系,为改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提供参考。

二、结果与分析

1.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情况

(1)最喜爱的课程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根据“按喜好程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进行排序”的首选项统计,“05方案”的五门课排序情况如下:排在首位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4.07%;第二位的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3.67%;排在第三位的是《形势与政策》,15.12%;第四位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2009年改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0.69%j排在末位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4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首位排序与国内的一些相关调查基本吻合,说明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比较注重实用性。

(2)大多数学生对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持积极态度

在“您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是否必要”问题上,20.77%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56.6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两项相加为77.42%;在回答“你认为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否可行”时,7.86%的学生认为“非常可行”,55.44%的学生认为可行.两者相加为63.30%;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您今后发展是否有帮助”的问题,有10.48%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帮助,68.55%的学生认为有帮助,两者相加为79.03%。这表明我国大学生思想意识方面主流还是积极向上的,这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的主体基础。

2.学生课堂表现情况

(1)积极主动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心态比较普遍在回答“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原因”题目的选择结果上,普遍反映了大学生积极主动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愿望。如表1所示:

A选项态度坚决,毋庸置疑,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的中坚:B选项显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上大部分大学生的需求,两项相加为77.62。C、D两项虽然认识不如A、B选项清晰,但态度还是积极的。从选项的性质来看,E选项是被动的态度.但数量少,不足以对课堂教学造成太大的负性影响。

(2)逃课的主要原因是对内容不感兴趣

大学生逃课的现象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则是逃课的重灾区,个别研究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逃课率在4O%上下.这是比较严重的情况。有的研究者通过调查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经常逃课的学生比例约为8%,这比较符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情况。对于逃课的原因,有两项值得注意,一是“对内容不感兴趣”,占54.64%。二是“与专业关系不大”,占l8.75%,两者相加为73.39%,见表2。

表2中的B选项和D选项所指是课程内容的问题。这个问题首先反映了部分学生受社会上急功近利的思潮的影响较大,其次要求教师在展示课程内容时要尽量贴近当代青年的思想发展的需要。表2反映的只是显性逃课的数据,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上,还存在一些学生上课不听课,做与课程无关的事情的隐性逃课的现象,这两种逃课情况都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3.教师教学技能运用与教学效果的关系

教学技能的涵义有多种解释,简单地说,教学技能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实现课程目标而主动采取的各种方式方法,如导入、展开、提问、板书、讨论、案例教学等等。

(1)教师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

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教学相关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教学效果,如课程内容的性质。与学生思想需求贴近的,趣味性强一点的,学生就爱听,效果就会好些,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还有如教师的形象气质、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学生的认知态度、班级人数规模的大小等因素,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表3反映了学生认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原因首选项分布情况。

表3反映。学生认为.教师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对教学效果的影响首选项达46.57%。超过课程内容的性质的选项得分26.01%近一倍,证明教师的教学技能对课堂教学效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2)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技能组合有多样化的趋势

教学技能因教学对象的不同而着重点有所不同,中小学偏重基本技能型的,着重教学过程的完整性,以保证自始至终地掌控学生的注意力。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强,要调动学生的参与,更需要以深化课程内容为目的的组合型技能。通过表5,我们看到,超过半数的课堂上出现了三种以上的教学技能组合,表明教学技能多样化已经成为大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的追求。教学技能的多样化丰富了课堂文化,切实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

(3)学生欢迎的技能组合呈多元化

对于“您对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运用的教学技能组合是否满意”的问题。学生的回答结果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这个问题的选项采用5级等距量表的形式,对应表5的选项值,列出每项上的学生满意度的分布,加权值依次为“2;1;0;一1;一2”。结果见表5。

表6的结果表明了三个问题:①A项加权合计平均分为一0.25分,说明传统的单一讲授式已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②教学技能组合类型的数量与满意度呈正相关的函数关系,说明学生欢迎技能组合的多元化。③E选项得分情况原因不明。从表5的选项人数看,目前在课堂上出现7种以上的教学技能组合类型的情况为数不多,根据教学技能组合类型的数量与满意度呈正相关的函数关系,E项的满意度应该最高。但根据表6的统计,E项的加权合计平均分低于C选项和D选项。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学生的误选。实际并没有出现过7种以上的技能组合运用的情况;二是教师功力不足,多种技能组合运用还在尝试阶段,收效还不高。

三、思考与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逐渐对外开放,各种思潮蜂拥而入,在影响社会风气的同时,也波及到正在成长期,缺乏鉴别能力的青少年。还有一些颓废落后的人生观——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虚无主义等也滋生开来。像流感病毒一样四处弥漫,伺机“暗算”疏于防范的大学生。在这种新形势下,为了保证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的制度性资源保障。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首先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

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重点要解决好三个方面对教学的影响:教学课程内容、学生的认识态度、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课程内容和学生的认识态度是事先影响教学效果的基本因素,教学技能是教学过程中调整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三者相互影响,共同支配教学的效果。近年来,许多研究者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识态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影响,但是许多人忽视了教学技能的作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课教师而言,教学的压力来自教材和学生,但通过教学技能的积极运作,能够深化教材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改变被动局面,创造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本次调查所反映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通过教师对课堂教学技能的积极运作.可以从三个方面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

1.深入备课,注重教材的二次开发,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生活

对于现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反映比较集中的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重复问题,二是与现实距离问题。根据本次调查中“按喜好程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进行排序”的首选项统计结果反映,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与现实性相关。实际上,从05方案的教材采用以来,基本上是逐年修订,上述两个问题也得到了相当的改进。但同时上述两个问题也有其存在的客观性:教材之间有些内容的交叉重复是由于各自的完整性要求;与现实的一定距离是稳定性和普遍性的要求。比较成熟的教材,恐怕都要考虑这些要求。如果是端着书本照本宣科.或者是哪里下载一个课件,效果肯定好不到哪里去。“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要教师能够深入备课,通过精读教材,抓住重点、吃透难点;联系社会和学生的实际,采集翔实的例证材料:教学过程的计划布局合理、选用方法得当,就能把教材的文本信息转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资源.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

2.灵活运用多种的技能手段.吸引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

学生上课的态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确实不容忽视.在本次调查中,在“学生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原因”的选项分布中,选择“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素质”的为50.6o%.说明还有近一半的学生对上课的目标不甚明了。有调查表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学习兴趣的现象在我国各高校普遍存在。由此而造成的大学生显性逃课和隐性逃课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果。首先必须使学生愿意留在课堂,其次是认真上课,再者是学有所获。要做到这些,不仅要在备课上下功夫.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还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技能手段,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根据表5的反映,有50.21%的教师运用了5种以上的教学技能的组合.他们的学生满意度明显高于运用教学技能组合少的教师。大学生参与意识较强,根据课程的内容的特点选用一些组合型的技能手段,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4篇:教师政治思想情况范文

摘要:高校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关系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问题。目前,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着学生不爱听、旷课多,教师不愿讲、简单应付的情况。推进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要加强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方法,达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伟大重任,高校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如何能够把握住大学生的思想脉搏,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多变,当代大学生在思想上、生活上都出现了不少新的情况和特点。那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也随之出现了不少新问题。??? 1.在教学上,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大学生牢固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坚定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们在初期片面的强调了物质文明而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加之国外不良思潮的影响,造成现在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了解。而我们在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往往是把思想政治课和政治联系在一起,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枯燥无味,教学内容只强调理论,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各校都注重学生专业课的教学,忽视政治理论课。以至于出现学生随意旷课、上课不听讲而去复习英语等其他课程。而教师有时候也是睁一眼闭一眼,只要把教学任务完成了就万事大吉。

2.管理体制不完善

当前,我们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上都是由学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或者是公共基础教学部负责,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是由学生工作部来负责。这样就造成了两个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沟通不顺畅的现象。这种管理体制下,教师没有参与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思想动态缺乏了解,很难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做到有的放矢的教学引导,极易把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为纯理论的讲授,而无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而学生工作部以及辅导员又是比较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功底,虽然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比较了解,但是往往是力不从心。这样,在相当程度上造成懂理论的人不清楚实际情况,了解实际情况的人,又没有理论支撑,理论和实际相脱节。

3.师资力量不稳定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西方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对年轻的教师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加之近年就业形势的严峻,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有些高校招辅导员也是找和学生专业相关的毕业生,而对于专业学习政治理论的毕业生却不愿意引进。造成了社会上一些学生认为“学马列找不到工作、学马列没有用”的看法。而许多高校也出现了很多骨干中青年教师对于从事政治理论课教学不积极,甚至于转行搞其他工作。这种情况,使得原本就在高校处于薄弱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更加弱化,质量更加降低,造成愿意学习这个专业的人越来越少。近几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造成学生越来越多,教学任务越来越大,教师只好加大教学工作量,应付教学,无法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更加无法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也造成了教师无法进行教学研究,不能够对自己的知识进一步的深化补充。

二、加强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对策

我们必须结合新时期的社会形势和学生特点,主动探索符合新形势新规律的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达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标。

1.加快政治理论课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体制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要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要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加强教育。这样就必须改进现在的教学和管理体制。笔者以为,可以在高校中设置思想政治工作部,下设政治理论课教研室和学生处。由学校的分管思想政治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或副校长担任主任,由政治理论课教学负责人和学生管理负责人担任副主任,几个部门合署办公,部门内部人员可以自由流动资源共享。这样,便于学生管理工作者和政治理论课教学人员优势互补,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这种管理体制集政治课教学、学生管理为一体,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有利于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更好的进行政治理论课教学。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政治理论课教学队伍必须是一个具有相当强战斗力的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教师的自身素质。一个良好的教师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1)优秀的道德品质。优秀的道德品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备的优秀的道德品质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示范功能。(2) 深厚的理论功底。思想政治理论是与时具进的,政治理论课老师应该了解新情况,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加强提高自身对理论水平,不断更新知识,武装自己并达到指导教学的目的。(3)渊博的知识。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不断拓宽知识面,以广博的知识来增加讲课的说服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教学魅力。?

3.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性教学

? 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个充满了互动的教学过程。他包含着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这种互动的课堂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创造性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教师在平时应当注意时政,注意日常生活,教学过程中应当善于把理论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在小事中彰显理论的指导作用。并且要善于抓住具有代表性的实例,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在讨论中引导学生不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从而使理论为全体同学所认识和理解。案例教学和实践性教学对于发挥教师的创造性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上,要体现在教学问题的创造性认识和见解上,也要体现在怎么样更好的组织教学、更好的推进教学发展的过程中。

综上所述,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不但要从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题上作出努力,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的提高,也要进一步深化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体制的改革。通过教师队伍主体的建设和外部环境的不断改善,才能更好的加强政治理论课教学,才能更好的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金一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和改进初探[J].丽水学院学报,2008.1

第5篇:教师政治思想情况范文

代表学院向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督查专家组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规范》要求,首先。依照《中共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关于对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进行督导检查的通知》精神,学院对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进行了认真的自查,下面我就学院基本情况及《建设规范》落实情况,向各位领导和专家作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

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院成立于2001年9月。2008年4月10日。改建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校园占地2000亩,总建筑78多万平方米,总资产15亿多元,仪器设备总值1.3亿元,图书136多万册,设11个院系,有17个本科专业,41个专科专业。教职工1400多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89人,博士、硕士教师344人,外籍教师33人。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5518人。其中本科生1666人,专科生13852人。

学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始终充分重视,多年来。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加强。特别是改建本科院校来,学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作为内涵建设的核心,加以推进。师资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条件保证、质量提高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学院先后获得省文明单位、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省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先进单位、省社会评价十佳高校等荣誉称号。省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省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省重点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科技学院正以全教会精神和《教育发展规划》为指导,目前。全面贯彻“内涵发展,特色提升,制度管理,和谐校园”发展方针,坚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培养目标,秉持“守业敬业、求是求新”院训为代表的大学精神和以“博学修身、求索笃行”院风为标志的校园文化。大力加强内涵建设,以更加稳健的步伐向高水平应用型特色大学迈进。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

(一)高度重视、落实有力。

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院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作为突破口,用现代教育理论思想和先进的教学形式、手段、方法、途径,扎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三进”工作。学院明确由党委副书记和分管教学副院长主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学院成立了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列入学院党政领导班子议事日程。学院主要负责人任组长;主管副书记和教学副院长任副组长,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指挥、协调、督查和评估考核。为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供了组织上的保证。2005年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要求。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政策保证。

解实施工作进展情况,学院领导经常深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和教学一线。解决经费、教师培训、专题教学组织、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学科建设等问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学院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学生处、教务处等有关职能部门,深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就加强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建设、学科建设、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提出要求。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校领导坚持每学期深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听课3次以上。加强与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及时了解课堂理论教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同时,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校领导经常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调研,听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汇报,及时解决有关课程建设的实际问题。学校还把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列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并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学校重点课程加以建设。

(二)整体规划、重在建设。

学院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有关重大问题纳入到院党委会议、院长办公会议题中,为保证新课程方案的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的效果。院党委会议、院长办公会每学期召开1-2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工作,会议决议、决定能够得到及时贯彻落实。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科学的课程设置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2005年9月,1以课程建设为基础。学校召开了相关职能部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构负责人参与的专题会议,研究、协调、布置和落实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具体工作,将该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于2005年秋季开始在全校三个年级同时开出。2006年7月,根据中央16号文件精神和我校实际情况,重新制定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对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并从2006年秋季开始在全校本专科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方案,全校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严格执行规定的学分和学时,保证了新课程方案的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为更好地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了解国际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变化,面向全校学生开设选修课的同时,还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公共选修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20学时,计1学分。该选修课的开设收到良好的效果,得到大学生的普遍欢迎。院5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选修课程(含“形势与政策”中,有3门评为院级精品课程,精品课程所占比重为60%全院各教学部门中最高。

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全面提高。理顺关系,2以教学研究为中心。建立了相对独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构。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一直为直属学院领导的与学院其他院系同级的二级机构,负责并承担全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任务,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管理。2008年学院改建本科院校后,学院空虚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管理力量,单独划拨经费,设有主任1人,副主任1人,专任教师42人,师生比为1369符合教育部的要求。设立了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教研室主任2人,分设了五个课程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通过教研室,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课堂教学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教学过程中,3以课堂教学为重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课堂教学坚持“三个结合”即“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知识性教授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惯例性考试与日常考查相结合”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提倡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了学生真心喜爱的课程。

着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学院加强和规范了教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4以师资建设为重点。以“厚德以育人,勤学以成材”为师德风范,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要“真学”真信”真用”真讲”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党性原则和思想政治觉悟。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坚持新教师试讲和以老带新的传、帮、带”制度,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方式,协助青年教师健康和快速成长,鼓励他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竞赛、精品课程建设、优秀教案竞赛等活动,同时积极吸收培养我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加入到两课”教师队伍中来,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了多层次、多渠道的发展。

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思想政治教学部和教研室在注重提高教师理论素养的同时,5重视教师社会实践。力求加强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有11个,多次组织教师到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业园区、国有企业等进行实地观赏调查,组织教师参与省教育厅每年举办的有关教师培训和教学改革的会议和以教学研讨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或各种学术研讨等活动。学院还与省内高校加强交流,吸收借鉴兄弟院校胜利经验,促使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稳步提高。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开课,给予经费保证,重点强化岗前培训、课程轮训、实践锻炼、高层次学术访问,着力提高教师适应岗位要求、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

保证了教学措施及实施效果。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施严格依照国家方案,6重视教学质量监控。设置课程、安排学时学分、使用教材、组织教学。为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效果考核分为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两部分。期末考核为闭卷笔试形式,考核内容适当增加理论联系实际的资料分析题所占比重,口试效果占70%平时效果占30%学院还通过学生访问调查、学生信息员等渠道获得的教学评价信息,由教务处统计和整理后,反馈给负责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另外,学院还通过座谈、走访、测评等形式不定期地调查了解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情况,开展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工作,加强教学管理的针对性。

保证了教学条件不时改善。学院在经费开支方面,7重视经费落实措施。优先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经费。为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网络教学模式改革,今年学院投入80万元,每个院系都建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室,电教、影像等硬件设施较为先进,还为每位教师补贴1000元购买笔记本电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机构拥有独立的图书资料室,积极发明条件购买教学图书和音像资料。学院在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正常的各项经费的同时,本科院校按在校学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20元经费用于教师学术交流、考察等。专项经费安排使用明确,专款专用,基本满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运行、课程建设、教师培养、科学研究的需要。

第6篇:教师政治思想情况范文

一、思想政治课生成性资源的内涵

要进行生成性教学就必须注意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注意课堂教学中学生面临的问题和学习情况等等。进行生成性教学可以充分了解更多的生成性资源,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生成性资源,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超越和创新。课堂生成性资源和课堂生成性教学是密不可分的,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的不断推进,而出现的超出教师预设的新问题、新情况等等都是生成性资源。这些生成性资源包括课堂中的经验、疑难问题、理解、态度、情感、情绪等等。生成性资源能根据教学的方法、教学的主客体以及教学的环境等发生改变。

通过对生成性资源内涵的理解,笔者认为,思想政治课生成性资源是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讲述思想政治课的基本观点,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提高其认知能力,拓展知识面,推进思想政治更好地教学。生成性资源有有用的部分,也有无效的部分,生成性资源的价值取决于其产生的问题和事件的价值,此外还取决于其产生过程中的价值。本文要分析的思想政治生成性资源是有效的、积极的生成性资源。

二、思想政治课生成性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策略

1.构建师生互动平台

生成性资源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才能获得。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提前备好的课进行讲授,教学步骤固定,教学方法死板,整个教学过程没有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灵活性和变通性,不利于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利用。所以,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改变教法,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注意课堂的灵活性和动态性,积极创造平台为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条件。

(1)创设情境。生成性资源必须在课堂情境中产生、发展、变化乃至消失,所以它不能脱离课堂而独立存在。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把思想政治课教学情境设置好,创造好的学习氛围,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进而进行探究学习,促进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思想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离不开良好的课堂情境,而课堂情境又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课堂策划能力以及较高的教学业务水平,此外教师还要创建民主、平等、团结的课堂氛围,促使每个学生主动地进行交流合作,产生思维的碰撞,促进生成性资源形成。

(2)鼓励提问。过去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往往是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设计并提出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就是思想政治课要讲述的内容。这种情况下,学生不得不按照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学习,从而被教师束缚了思维,陷入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基本上没有发问的机会,只能按照教师指示学习。长此以往,思想政治教学就影响了学生发问的能力,以及提问的意识,进而影响其学习的兴趣。其实学生非常愿意提问,教师应让学生把他们的疑问自己提出来,进行开放的解答,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与实际生活和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解答,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得原本单调的问题富有生活哲理,学生乐意接受。

(3)积极评价。研究发现,学生在受到积极的评价时,能产生愉悦的体验,并能激发其更大的潜能。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地采用各种评价方法,多鼓励,多表扬。即使有时候学生做得不好,教师也不应该挖苦、嘲笑,应积极引导,鼓励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学生,帮助其纠正错误,进而使其积极地进行探索学习。此外,要选择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尽量避免采用单一评价方法,学生也要积极参与评价,使其在评价与被评价过程中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教师还要把评价和课堂教学加以整合,形成评价体系,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服务。将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从而使得评价的内容和角度多样化。

2.弹性预设留空间

思想政治课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是漫无目的的,而是要有一定的规划、一定的预设,要做到弹性预设,就要留出开发的空间。

(1)了解学生情况。生成性教学中教师要备好学生,掌握学生现有的知识广度、知识深度以及能力水平,搜集各种学习材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对于学生已经熟知的知识要简要讲述,对于学生难以理解、掌握的知识要专门进行分析整理,从生活中挖掘知识点,将其融入到教学当中,对每节课都要精心地预设,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互动性提供基础,也为生成性资源的开发提供准备。对于学生的了解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阶段、性格特征、学习水平、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等等。了解了学生的基本特征,就可以知道学生思想状态、学习状态以及心理状态,摸清学生的知识储备。第二,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了解,从而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以及设计问题进行课堂教学。第三,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情况来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并采用实际情境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需要坚持不懈地沟通交流和探寻,从一知半解到逐渐认知,再到真正的了解。所以,教师要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多和学生沟通,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好恶,从而促进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教学结构“模块化”。在思想政治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教学结构要作出调整,要由原来的线性设计变成板块教学设计。因为线性设计的教学要沿着某个主线进行,所以教学就显得呆板,一环一环紧紧相扣,使得教学成了一个工作流程,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板块设计就完全不同,板块是可以调整的,课堂中通常有五个学习环节:预习、新内容的导入、新课的展开、巩固深化、课堂小结。对于这五个部分,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随时调整。另外,五个部分的每个板块,还可以分成无数个小板块,这就要根据教师的教学情况而定,在教学时采用哪个板块也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

(3)留出弹性空间。只了解学生和转变课型设计是不够的,教师还应重新审视教学,为学生探究、讨论、研讨留出空间,为学生的互动交流提供机会,为学生的生成提供包容的空间和等待的时间。与此同时,要为学生掌握知识留出时间,这样就能避免流线式的教学,让课堂变得更有意义,内容更充实,学生更容易接受,更变得有个性。课堂教学不能搞满堂灌,不留一点空白,这样学生就没有提出疑难问题的时间,没有探寻、拓展知识的余地,没有多余的时间去遐想、去深思。

(4)设计一些应对、开发的预案。利用好思想政治生成性资源,就要针对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准备教学。从而使得教师在出现各种问题或者情况的时候,可以得心应手,不至于出现手足无措的情况,能及时把握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开发利用学生资源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围绕主体展开教学活动,这样才能促进主体的发展。所以,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要顺学而导,使学生互相沟通交流,产生思想的碰撞,增强教学效果。所以,要想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真正发挥其职能,就必须顺应学生的需求,灵活、开放地设计与实施课程。

教学中的错误也可以利用,这是改进教学的一种手段。教学活动是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产生无数的错误,但是每个错误过后,学生就能掌握一种知识技能,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不断更正错误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错误是不可怕的,可怕的是犯了错误,不去改进。教师怎样看待学生的错误,是积极处理,还是消极对待,还是利用错误进行引导教育。其实错误也可以当成一种有价值的课程教育资源,只是看老师们怎么去用它,怎么把它利用好为学生学习服务。

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的质疑是指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的知识掌握不牢,认知能力还较肤浅,致使其对教材的内容或者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存在疑问。这时教师要善于体察学生的疑问或者疑惑,进而适时讲解或者放慢进度,留出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吃透所学难点,消除疑惑。

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有时候和教师预设的内容不一致,这就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引导其向教师预设的内容上发展。如果有学生对于教师预设的目标不能接受,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那么教师就要发挥自己的智慧。教师的教育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学生,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学生多加欣赏,多加鼓励,把握好教学,组织好课堂。

4.做好教学反思

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可能每节课都能把生成性资源利用好,进而形成新的教学过程,相反教师经常错过利用生成性资源的机会。但是,错过了这些机会并不说明我们一事无成。教师还可以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回忆、反思等来回想当时的教学情境,学生做了什么,自己如何处理的,以及当时自己处理得是否合适,对学生和教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透过具体化、现场化的教学情境,思考其背后成因、处理方式等。

(1)品味生成中的成功点。教学中,有时候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精彩,从而使得预设非常成功,有时候还出现了比预设更好的结果,这促进了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了思想政治教学的良性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反思的是:当时教学目标是如何预设的,教学内容是如何一步一步讲述的,教学方法是怎样指向教学内容的,重点是如何突破的,情境是如何创设的,学生的热情是如何激发的,积极性是如何调动的等等。

(2)品味生成中的失败点。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对预设做了充分的准备,但还是会因为生成性教学的可变性,引起思想政治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会出现失误。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积极应对,找出原因,及时补救。这时,需要思考是: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是否理解并熟练掌握,预设的目标是否脱离了标准,是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生成的资源是否合理、是否有用,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是否符合学生的思维,评价是否有利于生成性资源的开发等等。

(3)品味生成中的创新点。思想政治课堂中,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师生交往的不断深入,各种交流活动也不断加强,思想碰撞时常发生,教学的预设也会随着师生的思维创新而发生改变。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适时地进行教学改进,这样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会在教师的感染下,产生新的想法和思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的创新点,教师课后都要进行积极的总结,记录这些内容。这样就可以使这些好的想法或者经验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得到应用,还可以补充原有教学方法的不足,对于提升教师业务水平,拓宽教学思路都非常有益。

(4)品味生成中的后续点。学生在思想政治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是有想法、有思维的活生生的人,所以其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不可能完全跟随教师预设的方向发展。所以,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预设目标和真实目标不一致的现象,如果能把每堂课的预设目标和真实目标都如实记录,然后在课后进行积极的反思,并对原来的预设进行修正,就会给思想政治教学提供保障。经过多次反复实践,以后的预设就会变得准确,失误就会变少,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课堂,使得教学过程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邝丽湛,何亮主编.思想政治教学与学业评价.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2] 邓宏波.新课程标准下的政治教学之我见.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5(4).

第7篇:教师政治思想情况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生成性教学;对策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双向交往过程和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形成一定的能力态度。生成性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理念之一,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实际情况建构起来的一种旨在还原教学动态生成本色、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理念,它更强调学习的自主构建、教学的动态生成以及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一、思想政治课生成性教学的理论阐释

生成性教学是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提出来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是指在弹性的教学预设前提下,面对意想不到的信息和问题,教师以真诚的态度、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内心以及自身的素质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灵活调控、积极引导教学活动不断更新,升华主题教学,使教学活动深入持久进行下去的教学过程。[1]生成性教学强调教师教学的动态生成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生成性,它是对接受性学习的批判,是对预设性教学的重要补充。思想政治课生成性教学是生成性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具体运用,它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在教学双边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目标的弹性预设为基础,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情感不断调整教学活动,发现即时产生的有价值、有创意的观点或问题,对学生有价值的生成给予引导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政治课生成性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通过具有情境性和针对性的教学需要,实现知识对学生的个人意义。教师与学生的行为是主动的,交流互动是自主建构的,师生通过共同建构和升华教学主题,展现各自的生命价值。[2]

主体性、情境性、过程性和互动性是思想政治课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主体性。思想政治课生成性教学倡导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回归,强调学习主体的创造性和组织性,认为课堂参与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前提,也是有效调动学生个体能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途径;情境性。生成性教学的最大特点是随着情境变化自主建构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和人的内心思维都具有不确定性,因而,生成性教学无法脱离具体的师生活动与课堂环境,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真实的课堂情境生发;过程性。生成性教学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认为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这使教学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同时也赋予了教学全新的意义和境界;互动性。交往是教学的本质属性,是师生、生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互关系。互动性是思想政治课生成性教学的显著特征。没有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就没有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没有动态课堂的生成。

二、当前思想政治课生成性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结果,轻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课理论性极强,需要学生借助于大量抽象的逻辑推理和论证来理解和掌握,但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度重视教学结果,抬高了知识目标的地位,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目标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蕴含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目标则被忽视。为完整地掌握所学理论知识,许多学生终日沉浸在理论概念和原理的死记硬背之中,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方式不仅割裂了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课程知识发展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学生三维目标的达成,而且还导致思想政治课内容被孤立和被结果化,教学过程中蕴含的迁移性方法被机械训练所取代和淹没。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评价方式也是当前课程评价改革的重点。学校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只关心考试成绩,忽略了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造成教师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固守原有的教学经验;学生没有精力顾及自己的兴趣爱好,更无法从结果性评价中改进学习方法,无法全面发展自身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不仅导致师生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倾向,而且还带来了思想政治课知识“繁、难、偏、旧”的现状。

(2)重灌输,轻探究。灌输是指教育者利用各种媒介、途径向受教育者传输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性和政治性是思想政治课的根本属性,也是受教育者生存、发展和完善的重要方式。当前,重智育和学业,轻德育和品德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以“灌输、考试”的模式对受教育者强制灌输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难以实现学生对教学的有效参与,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强调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探究式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学生对教学的广泛参与。如在讲授“民主选举”一课时,部分学生从个人生活境遇出发,指出村委会主任选举不是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而是“让谁当就是谁”的现象,一些教师害怕学生说开了“管不住”,便简单粗暴的压制学生的思想,错失了引导学生全面看待问题、自觉探索和自主建构问题以及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良好机会。

(3)重预设,轻生成。预设,也称前提、先设和前设,就是根据一定的事实材料和理论知识,对未知事物进行的推测性说明。[3]预设性教学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等,将课堂教学看作是一个具有关联性的确立目标、完成目标和评价目标的过程。预设性教学具有目标导向性、内容封闭性等特征。在教学过程中,预设性教学以分析和梳理教材的知识点为重点,严格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教学步骤和教学设计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成为严格执行教案的过程。在预设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教师的知识观、教学观控制着教学的形式和过程,师生之间没有思维的碰撞,教师处于教学的中心,师生关系成为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如在讲解“矛盾的特殊性”这一知识点时,教师按照预设教学步骤分层次引导学生理解“矛盾特殊性”的含义,并举出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得出“矛盾特殊性要求人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结论,但有的学生却提出了一些教材中没有提到的想法,此时教师要么对这些具有价值的生成性教学资源视而不见,依然按照预设目标开展教学活动,要么对学生随意搪塞敷衍,白白浪费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

三、推动思想政治课生成性教学的实践路径

(1)构建师生互动平台。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课前都会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但生成性资源只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才能获得。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围绕教学活动精心预设、创设情境、积极评价,为推动思想政治课生成性教学实施创造条件。

第一,精心预设,精彩生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精心预设,就不可能有动态生成;不重视动态生成,就不可能有充满活力的预设。体现教学计划性、封闭性的预设与体现教学动态性、开放性的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个方面,二者具有互补性。[4]教学过程充满偶然和意外,即使经验十分丰富的教师也难以预计到可能发生的一切状况,这就要求教师做足预设,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推测,利用一切能利用的资源辅助教学,为生成性资源的形成做好准备;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可生成性内容,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目标,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

第二,创设情境,促成生成。生成性资源离不开具体生动的课堂情境。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设置情境既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途径,也是师生互动生成机制、促进生成性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环节。创设情境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策划能力和业务水平,而且还要求教师努力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提炼理论性知识中的生活性素材,创设出融思想性、知识性和生活性于一体的情境,创建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促进生成性资源形成。

第三,积极评价。积极的评价不仅能使人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而且还能最大程度地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尽量避免单一的评价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帮助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教师还应将评价与课堂教学、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促使结果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目标性评价向协商性评价、单一性评价向多样化评价转变。

(2)弹性预设留空间。生成性资源的形成必须具有足够的开发空间。在推进思想政治课生成性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情况,掌握学生现有的知识深度和广度,而且还要重新审视教学,留出弹性空间。[5]首先,了解学生情况。生成性教学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把握学生的思想、学习、心理和知识储备状态,以便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互动性提供基础,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生成性教学的实施;其次,调整教学结构。在思想政治生成性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结构应由呆板的、环环相扣的线性教学设计转变为可以调整的板块教学设计。板块设计教学主要由预习、导入、新课的展开、巩固深化以及课堂小结等五个板块组成,每个板块可以根据教学情况随时调整,灵活运用;最后,留出弹性空间。为避免流线式教学,教师应为学生的互动交流、探寻拓展知识和生成留出足够的空间,这样才能使课堂更生动、内容更丰富、学生更容易接受。同时,教师还应针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足准备工作,及时把握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开发利用学生资源。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促进主体的发展和知识增长来展开。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顺应学生的需要,设计与实施课程,增强教学效果。教学活动是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错误是必可避免的,利用错误引导教育,形成生成性资源也是改进教学的一种手段。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认知能力较为肤浅,知识掌握不牢固,因而,会对教师讲授的内容产生质疑,不能接受教师预设的目标,此时,教师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学生多加欣赏和鼓励,适时讲解或放慢进度,引导学生向教师预设的内容发展。

参考文献:

[1]韦宁.以生成性教学资源彰显高中政治课的魅力[J].中学教学参考(下旬),2012,(5).

[2]周楠.\谈“生本教育”下的生成性教学[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2).

[3]李善中.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应对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1,(21).

第8篇:教师政治思想情况范文

1 课堂观察的内涵、特点

作为研究课堂的方法,课堂观察源于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 发展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崔允?t教授等研究者将课堂观察界定为“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并且认为运用课堂观察这一种研究方法,可以“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性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推论,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1]

2 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实施课堂观察的必要性和意义

2.1 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存在的问题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学生上课率较低、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师缺乏成就感等问题非常突出。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最不喜欢上的课之一,不喜欢的原因包括:教学内容枯燥,无吸引力;教师照本宣科,内容无新意;教师唱高调,与社会现实脱节;考试容易通过等。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则抱怨学生上课积极性低,听课不认真,缺乏成就感。基于这种现状,运用课堂观察方法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

2.2 课堂观察的意义

课堂观察能够寻找课堂教学不足,改进课堂教学。课堂观察的重要目的就是剖析课堂,通过教师和课堂观察者的观察、分析、解读,找出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总结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课堂教学规律,使课堂教学更加规范、新颖、有效。

课堂观察能够完善教师成长路径。教师成长离不开反思和研究,课堂观察是教师反思和研究课堂的重要途径。“观察性反思”通过剖析其他教师的教学,学习好的教学经验,换一种角度研究课堂教学,通过对比,反思自身教学。“亲历性反思”有利于教师研究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有利于检验教师研究成果,有利于实现教师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课堂观察可以促使教师学习新知识,创新教学技能,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向名师之路迈进。

3 课堂观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实施策略

根据学科特点和研究重点不同,研究者可以从教师维度、学生维度、课程教学维度、师生互动维度等不同的维度进行课堂观察,本文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重点选取教师思想倾向、师生互动、课内外教学资源使用三个维度进行论述。

表1 教师思想倾向情况统计表

教师思想倾向情况统计表主要观察教师在授课时的情绪状态和语言倾向,主要用“是否”和“次数”来记录。情绪状态主要用“是否”的是非判断,教师“是否准时授课”,能够体现教师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教师“是否情绪低落”,能够体现教师是否把其他情绪带入课堂;教师“是否情绪饱满”能够体现教师是否全情投入,用饱满的感情感染学生;教师“是否自信”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状态是否自信,声音宏亮、眼神坚定、表情坚毅都是自信的表现。二是对待授课内容是否自信,观点鲜明、立场坚定都是自信的表现。语言倾向主要指教师在讲授“社会现实”、“国家基本制度”、“马克思主义”、“中国与西方比较”几个典型内容时的语言倾向,用“次数”来表示。比如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持怀疑态度,负面评价它的理论或者实践,可记录教师此类语言的次数。

表2 师生互动情况统计表

师生互动情况统计表主要记录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情况,从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两个角度观察。课堂提问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的积极性和答题效果,用主动和被动的回答“次数”来表示。讨论探究主要指生生交流,学生参与的程度,用讨论人数,探究方式,是否形成结论以及不参与人数几个方面进行观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教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是否能够主动思考,学生的授课方式是否单一,是否实施启示式教学。(下转第202页)

(上接第181页)

表3 课内外教学资源使用情况统计表

第9篇:教师政治思想情况范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加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与水平,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要求,经研究,决定对全县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研目的

认真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加强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了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措施》《河北省教育厅中共河北省委组织部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财政厅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共衡水市委办公室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措施》等文件落实情况,深入分析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研究提出有关政策举措,促进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

二、调研内容

1.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全面了解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河北省教育厅中共河北省委组织部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财政厅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的具体措施,是否研制出台县级层面实施办法。重点摸排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兼职情况(专职为校内专任和一专多能教师,兼职为校外聘请教师)师范生比例、学历、专业背景、职称、在职培训等专业发展情况及效果,深入分析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能力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的具体举措。全面了解改革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健全完善思政课教师激励机制、提升思政课教师职业吸引力等情况,重点是职称评聘、在职培训、表彰奖励等方面采取的具体举醋。

2. 思政课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情况。系统了解中小学思政课保障规定课时、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教材内容、教研队伍建设、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等情况,深入分析目前中小学“大思政课”开展和教材使用情况,以及思政课课程教材、教学方法、教研共同体建设、考核评价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总结采取的具体举措。

3. 提出意见建议和改进举措。深入分析中小学思政课教育短板,围绕加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研究提出下一步工作的思路举措,以及需要中央、省、市层面予以推动解决的意见建议。

三、调研方式

此次调研采取面上摸底和重点调研的方式进行。

1. 面上摸底。各乡镇对属地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等情况进行摸底,总结典型经验做法,分析存在问题原因,并提出下一步改进的思路举措和意见建议。

2. 重点调研。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牵头,会同省教育厅组成调研组,围绕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等情况对县市区中小学开展实地调研,视情了解校园欺凌、心理健康教育等问题。实地调研名单、调研时间等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