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注册会计师知识总结范文

注册会计师知识总结精选(九篇)

注册会计师知识总结

第1篇:注册会计师知识总结范文

(一)职业倦怠概述1974年,Freudenberger首次在应用心理学领域提出“职业倦怠”一词,并用其描述那些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随后“职业倦怠”成为一个专业名词流行起来,并在近年受到广泛关注。对职业倦怠的理论解释中,著名的有M&~lach的三维模型、Pine等人的倦怠模型和Shirom-Melamed模型。Maslach等认为倦怠由情感衰竭、去个性化和无效能感三个维度构成,以情感衰竭为核心成分的一种心理状态;员工与工作环境的匹配程度是影响职业倦怠的环境因素。Pine等认为倦怠是长期处于需要情感的情境中所引起的生理、情感和智力的耗竭状态,并认为在非工作领域中同样存在倦怠。Shirom和Melamed以资源保护理论为基础,认为倦怠是个体由于生理、情感和认知能量被耗竭以后的一种情感状态。

对职业倦怠的研究。早期集中于教师、医生、警察等服务行业人员,并取得了较多成果。但研究显示,注册会计师工作压力大、执业风险高、与人打交道多、执业要求严谨,属于职业倦怠易发人群。其职业倦怠症状并不亚于上述职业。因此,注册会计师职业倦怠是会计执业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审计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笔者尝试将职业倦怠理论引入注册会计师领域,拟在借鉴西方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倦怠的根源、危害等进行研究,寻求缓解、消除职业倦怠的对策,期望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倦怠的本土化研究与实务应对提供基础和借鉴。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法收集数据,调查问卷在河北省注协组织全省注册会计师培训时进行发放。研究工具为自译并进行本土化修编的Maslach职业倦怠问卷,回答用5点量表,“完全不同意”、“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别记1~5分,以项目总分为各维度得分。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98份,收回问卷226份,剔除无效问卷36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90份。回收率为56.8%,有效率为84.1%,符合数理分析的基本要求,可以建立模型。本研究中整个问卷的CronbachA系数为0.72,情感衰竭维度为0.78,讥诮态度维度为0.54,降低自我能效维度为0.70。情感衰竭与讥消态度问的相关为0.806,情感衰竭和降低自我能效间的相关为-0.252,降低自我能效与讥诮态度间的相关为-0.404,达到量表法对各因子问相关的要求。

问卷数据用SPSS14.0 for Windows和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职业倦怠总体分析 本测验利用修订的MBI-GS量表,将测出的结果分为五个水平,具体划分情况如下:

1级:三个维度总分都小于30分,即各维度都不存在倦怠的情况;2级:有一个维度总分大于等于30分,但总分小于90分,即存在遭受职业倦怠困扰的隐患;3级:有一个维度总分大于等于30分,且总分大于等于90分;或是有两个维度总分大于等于30分,但总分小于90分,即已经存在职业倦怠;4级:有两个维度的总分大于等于30分,且总分大于等于90分,即已经存在较严重的职业倦怠;5级:三个维度总分都大于等于30分,即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

由表1可以看出,三个维度都没出现倦怠的人群占61.6%,有38.4%的人群出现不同程度的倦怠。严重倦怠的人群占5.3%。2,3,4级的百分比分别为22.1%,4.2%,6.8%。总体来看,河北省注册会计师职业倦怠的水平较高,行业整体形式不容乐观。

各个维度的倦怠水平参见表2,得分为30分及30分以上的在此维度上出现倦怠水平。三个维度出现倦怠的百分比分别为情感耗竭20%,讥诮态度为24.2%,个人效能感降低为15.3%。由此可见情感衰竭和讥诮态度两个维度都达到了倦怠的水平,但相对成就感较高(即降低自我能效维度),处于倦怠的偏低水平。

由表3可知,男性的职业倦怠平均数为1.6429,女性的倦怠平均数为1.8043,女性的倦怠水平更高,但二者差异并不明显。其原因可能是女性肩负了更多的家庭责任,将部分精力放在孩子与家庭上,而不是审计工作上。由于社会审计工作繁忙,有限的精力难以将工作做好,所以一旦觉得工作不如意,就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萌生放弃的念头或是感觉心情沉闷。

由表4可知,各年龄层的倦怠水平有很大差异,其中倦怠水平最高的是50岁以上的阶段,31~40岁、41~50岁次之,而21~30岁的倦怠水平最低。其原因可能是50岁以上的注册会计师长期从事审计工作,更易产生厌烦。且由于年纪增长,接受新知识、新方法的能力较年轻人偏低,无法应付审计的巨大变化,易产生职业倦怠。21~30岁的注册会计师参加审计工作时间较短,正处于事业的发展阶段,对工作有极大的动力与热情。且易于接受审计新方法,可以迅速适应新的环境变化,故倦怠水平较低。

调查对象中没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故仅对本科和专科及以下进行分析。由表5可知,各学历人群倦怠水平有一定差异,其中本科学历的注册会计师较之专科及以下学历的注册会计师倦怠水平偏低。其原因可能是现代社会人才竞争激烈,较高学历的注册会计师知识体系更加完善,自停心更加充足,同时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所以不易形成职业倦怠。而学历相对较低的注册会计师虽然对自己的期望、要求较高,但由于知识体系不完善,在工作中困难较多,故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

由表6可知,不同职称的人群倦怠水平有一定差异,其中倦怠水平最高的为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与助理会计师的倦怠水平次之,高级会计师的倦怠水平最低。但中级会计师、助理会计师和高级会计师三者倦怠水平相近。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取得初级会计师资格的注册会计师基本上为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对审计工作还不熟悉。刚参加工作岗位,还没有适应工作环境,因而相对工作压力较大,易产生职业倦怠。而中级会计师、助理会计师和高级会计师由于已有工作经验,适应了工作环境,加之都是注册会计师,职称的大小对其业务水平影响不大,因此三者倦怠水平没有明显差异。

由表7可知,不同职位的人群倦怠水平有一定差异,其中倦怠水平最高的为主任会计师,助理人员与合伙人的倦怠水平次之。而注册会计师、项目经理、部门经理的倦怠水平较低,但三者倦怠水平相近。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主任会计师、合伙人不仅要管理事务所的日常事务,还需要对事务所的发展方向、对事务所重大事项进行分析、决策,同时对审计质量也承担着主要责任,因而其压力较大,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助理人员在审计工作中以执行为主,自主性差,只是依仗着一种“惯性”工作,同时工作量大且内容枯燥、单一,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且升迁的职位有限,易形成职业倦怠。而注册会计师、项目经理、部门经理在审计中虽然也要承担相

应责任,但相对于主任会计师、合伙人压力较小;其较之助理人员在工作中自主性大,常需要利用个人的职业判断去分析、解决问题,工作更富于创造性与挑战性,且升职前景明朗,故不易产生职业倦怠。

由表8可知,倦怠水平最高的是工作11~15年的注册会计师,工作16~20年的倦怠水平次之,工作0~5年、6~10年的倦怠水平较低,且与倦怠水平最高的工作11~15年的倦怠水平有显著差异。其原因可能是工作年限较长的注册会计师年龄较大,面临着退休、家庭、子女等一系列问题,焦虑、抑郁等情绪就会随之产生。且由于长时间进行审计工作,对审计流程、审计方法比较熟悉,即长期重复性的工作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而刚参加审计工作的注册会计师,对工作存在新鲜感,乐于迎接工作中的挑战,能以积极心态面对困难,所以倦怠水平较低。

三、注册会计师职业倦怠的根源分析

(一)社会根源一是公众期望。随着经济的发展,潜在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甚至社会公众越来越多地关注公司财务报告,他们需要通过分析财务报告据以做出经济决策,因此关心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这些财务报告使用者对注册会计师持有很高的期望,他们甚至希望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的公司财务报告没有一点错误,这就加重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与压力。二是法律责任。由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旨在提高所审计的公司财务报告的可信赖程度,一旦由于审计的失误而使财务报告使用者蒙受损失,注册会计师就有可能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相应的法律责任。尤其是近年来,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逐步扩展,对其的法律诉讼大量增加。由于企业经营失败或者管理当局舞弊造成破产倒闭而使投资者和贷款人蒙受损失,进而指控注册会计师未能及时揭示与报告这些问题,并要求其赔偿有关损失的事件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长期处于极大心理压力下,就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二)组织根源(1)工作负荷。近年来,随着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和公司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增多,会计师事务所承揽了大量的业务,并不断开拓新的审计市场和业务,这就使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负荷加大。同时由于我国审计方法与技术正与国际接轨,这就需要注册会计师在平时投入更多精力学量的新知识与新方法。长期的超负荷学习与工作,身心的极大投入也使注册会计师更易产生职业倦怠。(2)公平感。由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可知,职工的工作动机不仅受自己所得的绝对报酬影响,而且还受相对报酬的影响,人们会将自己付出的劳动与所得的报酬进行自我历史的纵向比较和与他人的横向比较。只有在感到付出与所得相符时,才会产生极大的工作热情。但由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行业正处于发展阶段,制度还不完善,许多注册会计师付出的劳动与所得到的报酬不相匹配,这就导致了注册会计师职业倦怠的产生。(3)职业特征。由于职业倦怠的高发职业是助人行业,而注册会计师职业是典型的助人职业,其工作任务重,社会责任大,承受压力大,执业风险高,加上对执业环境的认识不正确所导致的自我期望值过高,往往易导致注册会计师不能顺利应付工作中的一些压力。这必然会损害注册会计师的工作热情,职业倦怠心理的产生就不可避免了。

(三)个人根源(1)人格特征。那些不能客观认识自我和现实,目标不切实际,有强烈自我实现愿望的注册会计师由于急于实现自己的抱负,常常会产生职业倦怠。相反,那些持较低的自我评价和判断、自信心低、对自己的优缺点缺乏准确的认识的注册会计师由于意志消沉,工作没有动力,也易产生职业倦怠。(2)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注册会计师如果具备完备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能力素养,则在审计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与压力会相对较小,即使遇到困难,也能妥善解决或缓解,从而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但如果注册会计师知识结构不完善,能力素养也较差,就极易产生职业倦怠。

四、注册会计师职业倦怠的缓解对策

(一)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专业素质会计师事务所要注重注册会计师审计专长的提高,使其掌握最新的审计观念、理论以及最新的审计方法和手段,并将新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审计工作中去。因为在审计工作中新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自我效能,减少因怀疑自身工作能力而产生的职业倦怠。另一方面,专业素质的提高可以减少审计工作量,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职业倦怠的消除。会计师事务所还可以通过建立各种学习型组织、兴趣型组织,加强注册会计师个体与同事之间、领导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协作,共同探讨和解决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另外,还可以在审计业务淡季组织学习班、讲座,给注册会计师提供较多的学习先进审计理念的机会,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素质。

(二)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注册会计师自身发展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专业发展给自己所带来的损失和利益的权衡。因利益的分配而产生的职业倦怠在注册会计师职业倦怠中占了很大比重。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在从业人员制度设计建设中,通过让注册会计师参与制定利益分配制度,明确其可以获得一定物质奖励作为利益回报,如设立注册会计师退休养老金、培训基金、责任保险、提高业务分红比率和提高基本工资等制度。只有注册会计师付出的劳动与所得到的报酬相匹配,才能减少注册会计师由于利益分配而带来的职业倦怠感,同时也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自身的健康发展。

(三)主动应对职业倦怠注册会计师个人可以从两个方面应对职业倦怠。一是改变认识。要求注册会计师更清楚自己的能力和机会,不会因为恰当的期望和努力失败而产生职业倦怠;用积极、有建设性的应对方式来对待问题,而不是逃避。二是归因训练。使注册会计师成为更加内控的人,把原因归结为个体可以控制的因素,如能力和努力;更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尽最大可能改变环境;培养一些工作以外的爱好和创造性活动。

第2篇:注册会计师知识总结范文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 后备人才; 培养; 高职

一、高职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后备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注册会计师是市场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世界性的职业。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注册会计师被喻为公众利益的守护神,在我国注册会计师被称为市场经济的奠基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以及与世界经济的广泛融合,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提出了更多、更高的需求。早在10年前,国家领导人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提出我国要发展30万注册会计师的目标。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中,每10万人中注册会计师人数大都超过100人。目前,我国共有执业的注册会计师6.9万人,行业非执业会员7万多人,行业从业人员20多万人,远远低于大部分发达国家的比例,行业的人才缺口依然很大。

注册会计师行业是以人为本的高智力密集型的特殊服务性行业,其服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教育程度、技能和经验等专业素质。近年来,中注协制定实施了行业人才战略,着力推进行业后备人才的培养,将提升注册会计师资格前教育水平、提高注册会计师专业办学质量、建立高质量的后备人才队伍作为行业人才建设的一项战略性工程。

注册会计师人才的需求是大量的,同时也是具有一定的层次性的。

作为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的主要需求方――会计师事务所,有国际“四大”,国内 “百强”,省内“前列”,更有大量的中小型事务所。山西省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结构如表1所示。

统计资料分析表明,不论从人员规模,还是从收入规模上看,中小事务所是占有绝大比重的。他们的业务是以中小企业年度报表审计、工商年检的审计、审阅、验资等为主体的,辅之以提供税收策划、管理咨询等非鉴证服务。

作为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队伍,既需要领军人物提升注册会计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引领整个注册会计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方向,也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型的实际工作人员协助注册会计师开展一般业务的审计、审阅签证服务或执行较低层次的管理咨询服务。

全国22所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主要是培养适应在国际会计公司、国内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注册会计师高层次后备人才;高职院校注册会计师专业主要是培养适应在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注册会计师及审计助理人员。

注册会计师专业是典型的职业教育专业。高职教育以他特有的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教学的特点,面向社会需求,面向职业岗位,面向工作过程,融教、学、做为一体,将注册会计师协会以及会计师事务所作为教学基地,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作为指导老师,采用师带徒的教学方式,以注册会计师的必备素养、专业胜任能力作为培养目标,培养了大量学子。毕业的学生大量充实到注册会计师行业队伍中,成为注册会计师行业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2007年山西省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共有13 026人报名,7 895人参加考试,情况如表2。

统计资料分析证实,从学历结构看,具备专科学历的考生位于山西省注册会计师考试合格人员之首,是山西省注册会计师考试合格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年龄结构看,26-35岁之间的考生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具备相当的业务实际操作技能,通过率较高;从专业结构看,财经类专业毕业的考生占绝大多数。

山西省注册会计师行业经过20年的探索和追求,注册会计师的社会地位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到2007年,全省注册会计师行业已拥有会计师事务所273家,资产总额9亿元,实现业务收入3.4亿元;拥有注册会计师2 670人,从业人员近万人。注册会计师队伍构成更加合理,趋向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2007年山西省注册会计师学历结构如表3:

统计资料分析表明,具备专科学历的注册会计师位于队伍之首,是山西省注册会计师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是注册会计师资格前教育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它已经并将继续在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的培养中担负重任。

二、注册会计师行业后备人才培养的实践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山西经贸职业学院)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于2002年开发申报,2003年9月开始招生。6年来累计招生1 318人,毕业580人,一次就业率达82%,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学院根据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培养的目标,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按照“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发展潜力”的培养思路,对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建立学校、行业、会计师事务所、企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

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培养,是典型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就应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按照职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培养,由人才需求方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通过用人单位贴近市场。

2002年以来,学院持续进行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背景、行业背景和职业背景的调查与研究。成立了由学校、省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师事务所、企业相结合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研究人才培养的方案,研究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与省注协、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开展了《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培养》等课题的研究,深入探索行业发展和专业教育的规律。

(二)加强“双师型”结构、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

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师资队伍的规模、结构特别是质量维系着一个学院的生命力。学院始终把造就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理论功底厚、实践应用能力强、知识更新速度快并能熟练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着力打造“双师型”结构、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采取各项措施,完善各项制度,包括定期招聘具有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制度,教师学历学位提升制度,选派专业教师到会计师事务所、企业顶岗锻炼制度,师资培训费专项开支管理制度。鼓励教师不断自我完善和优化知识、能力结构。目前,专职专业教师中,高、中级职称教师分别占到36%、47%;硕士研究生占到83%;75%的教师具有注册会计师、会计师、注册评估师、注册税务师资格及实践经历。同时从省注协、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团队总数的50%。形成了专兼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双师结构、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三)注重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注册会计师担负的是对社会公众的责任,从业人员良好的职业形象和职业信誉至关重要。注册会计师行业是知识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不但需要具备较强的执业技能,而且还需要具备较宽的通用能力。为此,学院特别注重学生从事注册会计师职业必需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的要求设计课程体系与模块,开展各种类型的训练,组织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文学赏析》、《管理沟通》、《计算机应用实战》、《实用英语》、《专业英语》、《文献检索与利用》等课程;开展了辩论赛、演讲赛、法庭模拟、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沙盘实战演练等训练;进行了“三下乡”、“暑期社会调研”等活动。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项目的训练、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吃苦耐劳、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精神;增加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学鉴赏能力;强化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外语听说交流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业务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管理沟通能力、战略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学生就业奠定了良好的职业素质基础。

(四)强化以专业胜任能力为核心的职业技能的培养

注册会计师行业是以人力资源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行业,注册会计师执业必须具备娴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包括注册会计师审计、验资的职业核心能力和会计凭证的编制、点钞、会计记账、财务报告分析、财务管理、纳税申报等专业能力。

根据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胜任能力要求,结合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在6年的教学实践中,学院探索出高职注册会计师专业的职业能力体系,包括审计综合技能和会计综合技能两大核心技能体系、10项职业技能。如图1所示。

根据10项职业技能训练要求,设计了专业课程模块与体系,主要课程包含注册会计师考试指定科目《会计》、《审计》、《财务与成本管理》、《税法》、《经济法》等分解的专业课程,包含《出纳实务》、《会计实务》、《会计制度设计》、《工程造价》、《纳税筹划》、《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会计电算化》、《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会计报表分析》等综合实践课程模块。各课程之间相互联系,密切衔接,共同支撑了10项技能的培养。按照行业职业胜任能力的要求建立课程体系,按照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设置技能和知识结构,按照工作过程安排实践项目和专业知识教学,按照“双证互通”的基本思路,撰写教学大纲,精选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不再是知识的简单排列组合,而是工学结合的精品,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

实践条件是落实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关键。学院建立了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注册会计师实训室、电子理财实训室、电子沙盘演练室等,实现校内实践教学的“情景再现”。同时以山西省注册会计师协会为依托,与全省会计师事务所和多家企业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立和充分利用,为注册会计师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探索和构建了“一平台、二支撑、三结合、四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一平台,即以山西省注册会计师协会为平台,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05年以来,山西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将实训基地工作一直作为“加强我省注册会计师及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不断为行业发展培养、发掘新生力量,为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做好做扎实的人才培养工作”的要事来做,“为学校和事务所架起一座人才培养、选拔的桥梁。”每年都以文件、会议形式,组织安排所属会计师事务所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出具“介绍信”安排学生进入全省范围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二支撑,以全省20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和多家企业共同支撑了本专业的实习实训工作。各实训基地高度重视,安排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执业人员担任校外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年度报告审计、资产评估等业务。同时根据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的季节性特点,调整教学进程,在事务所业务繁忙的12月份到6月份,安排学生到事务所顶岗实习,参加审计项目的实际操作,既增强了实习效果,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机会,也解决了会计师事务所一些人力资源季节性短缺问题,实现了学校和事务所双方的共赢。三结合,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相结合;手工实训与电算化实践相结合。四递进,单项训练―综合训练―实景模拟―顶岗实习的层层递进的实践训练步骤,学生完成从模仿到应用到创新递进式培养,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3年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中,学生在毕业时完成了注册会计师职前基本训练,提高了职业素养,具备了较强的职业能力,为就业奠定了坚实的专业技能基础。

(五)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发展潜力

高职注册会计师专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也是高等教育。因此,注重培养学生今天的就业能力,使学生“上手快、用得上”,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增强学生明天的发展潜质。

学院把创新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努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培养其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把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问题及困难翔实地描述给学生,把本专业前沿的最新研究信息、动态及成果有机地引进课堂,并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借此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研究能力、学习能力、发展能力。为今后长期从事注册会计师职业奠定基础,适应知识、能力体系不断更新的注册会计师事业的需要。

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的培养是一项浩大的艰巨工程,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是历史赋予的重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思考。

【参考文献】

[1] 李铁群.地方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及其构建[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8,(7).

[2] 吴溪.《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对高校学历教育的意义[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10).

[3] 陈毓圭秘书长就高校开展注册会计师专业教育答记者问[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6,(5).

第3篇:注册会计师知识总结范文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职业技能;考试;执业:价值

中图分类号:F23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2-0095-02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9年1月15日以会协[200915号文件印发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工作方案》(以下简称《考试改革方案》),对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其中令人关注的是注册会计师考试将分为“两个层级”(即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综合阶段考试内容主要是对考生综合知识的考核和综合能力的测试,包括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在注册会计师职业环境中能够合理、有效地运用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的能力,并测试考生保持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等综合能力,而这正是《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关于职业技能的定义。笔者认为,将职业技能作为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一个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制度价值。

一、真正落实了《注册会计师法》关于实务经历的要求

当前注册会计师考试内容主要是专业知识,报名条件中对学历要求较低、对专业没有限制,也没有实务经历的要求,更没有职业技能的考试内容。在取得全科合格证的考生中,有很多是非会计类专业的毕业生,或者是从事会计、审计以外职业的人员,他们没有从事过审计等鉴证工作、甚至没有会计实务经历的,不具备执行注册会计师业务的职业技能。

虽然《注册会计师法》第9条明确了申请注册会计师注册的实务经历要求,即“从事审计业务工作二年以上的”,但是(1)在申请注册提交的材料中仅要求提供“二名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注册申请人从事审计业务二年以上证明表”,该材料不能证明“注册申请人具备胜任能力”;(2)即使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业务工作二年以上”,也并不一定代表已经训练成了必要的职业技能。《考试改革方案》将职业技能作为考试内容,可以排除不具备职业技能的人取得全科合格证;并使全科合格证取得者既具备了执业所需的专业知识,也具备了更加重要的一定的职业技能,贯彻落实了《注册会计师法》关于申请注册会计师注册的实务经历规定。

二、体现了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职业导向

注册会计师考试是一项执业资格考试,有很强的职业导向(为注册会计师行业选拔和培养人才)。当前注册会计师考试以考专业知识为主,与职称考试没有什么区别,不能测试出考生是否具备注册会计师专业素质情况;《考试改革方案》将职业技能作为考试范围,更加明确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选拔和培养注册会计师”的方向,使得没有实务经历的考生将很难通过职业技能的考试。

由于注册会计师考试含金量高、声誉高,取得全科合格证就意味着其在会计基础理论知识方面的高水平。当前很多大企业在选拔或招聘会计主管、财务总监等高级财务管理人员时均将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作为一个条件,并且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惯例;这种做法虽然不是很合理,实践证明确实也是有利于工作的,因为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本身就有一种说服作用,没考取的人(即使其会计专业素质更高)会对考取的人有一种尊重,他会服气、愿意去服从考取的人的领导:在会计人员中也习惯的认定全科合格证持有者担任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因此,很多考生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也并不是为了从事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而是想通过考试为自己“镀金”的,为自己以后就业、晋升创造条件。也有众多的执业注册会计师没有终身职业的理念,将会计师事务所当做走向企业高级财务管理岗位的跳板。《考试改革方案》将专业知识考试难度降低、增加了职业技能的考试内容,将注册会计师考试改革成为选拔和培养注册会计师的途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社会上“注册会计师考试是选拔和培养财务总监、会计主管的考试”错误认识;可以减少不打算从事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考生报考注册会计师的动力;可以增加执业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荣誉感,坚定终身从事注册会计师职业的信心;这样以来,也就会减少当前存在的不在会计师事务所专职执业的挂名注册会计师现象。

三、促进执业注册会计师提高胜任能力

职业技能作为考试内容对执业注册会计师提高其胜任能力也可以起到促进作用。考生要想顺利通过职业技能考试科目,一般会选择到会计师事务所从事注册会计师业务实务,这就对会计师事务所提出了为其安排“师傅”的要求;同时对作为“师傅“的执业注册会计师也提出了很高的胜任能力上的要求,因为如果自己没有较高的胜任能力,就无法胜任辅导考生、评价考生绩效的工作任务,无法有效地指导考生掌握职业技能。有能力指导考生掌握职业技能、辅导其通过职业技能考试,将成为该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会计师事务所胜任能力甚至执业质量的一个标志(类似于高校研究生导师),可以促进会计师事务所重视和加强职业继续教育,促使所内执业注册会计师为获取“师傅”资格或者做一个更称职的“师傅”而树立终身学习的职业理念,掌握更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

四、有利《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施行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确立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明确了审计准则的原则导向,对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中,注册会计师不能仅满足于《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按照执业准则、规则确定的工作程序出具报告”,因为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视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具体情况、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运用职业判断来确定审计程序;除了审计程序以外,风险评估、重要性和测试项目的确定、评价审计证据和得出审计结论等等都依赖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职业判断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和职业谨慎,否则即使详尽地执行了审计程序也可能是违反了审计准则的规定,要承担法律责任;审计准则还要求“对需要运用职业判断的所有重大事项,注册会计师应当记录推理过程和相关结论。”审计准则不能一劳永逸指出的解决审计中将会出现的任何问题的方法,注册会计师需要灵活运用审计准则,结合审计准则的规定针对具体情况创造性地使用审计程序,才能到达审计目标。原则导向的审计准则没有规定适用于所有被审计单位的具体的、详细的通用审计程序,决定了审计不是机械的套用审计程序的简单劳动,而是具有高强度和高灵活性的复杂劳动,也就决定了注册会计师不但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遵循一定的职业价值观、道德和态度,更为重要的要有较高的“应用审计准则”、“逻辑思维”、“职业判

断”、“职业怀疑态度”等等职业技能,能够在审计实务中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应对包括舞弊在内的各种重大错报风险,这也是注册会计师存在的理由和价值源泉。《考试改革方案》将职业技能列为考试内容,无疑是符合《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精神,也是有利于得以真正贯彻施行的。

五、对当前不利于提高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的执业环境有很强的针对性

第4篇:注册会计师知识总结范文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行业特征;发展历程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现代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更突出了知识与技术密集的特点。而现代会计服务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运用专业特长,对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进行鉴证,并提供会计、税务、管理咨询等商务服务的中介行业。作为市场经济体系的“基础设施”,会计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服务业对各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企业跨国经营、资本跨境流动离不开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专业支持。注册会计师行业为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会计、税务、管理咨询等综合,有助于我国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与国际接轨,在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内参与国际竞争。注册会计师行业服务领域已从传统的会计审计向管理咨询、内部控制、资信调查、投资决策等领域延伸,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汇聚了会计、审计、金融、税务、法律、财务管理、风险控制、战略规划等方面的专家,在提高经济信息质量、引导资源合理配置、优化企业治理结构、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会计服务业发展历程

我国的会计服务市场是一个20世纪八十年代才发展起来的新兴市场。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时间里,我国会计服务业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而且根据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签署的《服务贸易总协定》,会计服务市场是整个服务贸易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的全面对外开放,我国的会计服务业也逐渐纳入世界市场。我国会计市场开放的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开放的时间比较早;二是开放幅度比较大,先是会计服务市场的开放,然后逐步向会计教育市场、会计软件市场和会计人才市场渗透。总体上看,我国会计服务业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初期,会计服务市场初步建立阶段(1980~1990)。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为注册会计师制度的恢复重建创造了客观条件。随着外商来华投资日益增多,1980年12月14日,财政部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实施细则》,规定外资企业财务报表要由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这为恢复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1980年12月23日,财政部《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开始复苏。1981年1月1日,“上海会计师事务所”宣告成立,成为第一家由财政部批准独立承办注册会计师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恢复后,注册会计师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三资企业。

第二阶段,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到世纪末,会计服务市场迅速发展阶段(1991~2000)。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证券市场的蓬勃发展,会计服务业也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服务范围拓展到与股份制有关的鉴证业务,颁布实施了注册会计师法和独立审计准则,会计师事务所也从沿海向内陆地区迅速发展。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全面深入发展和B股公司的双重审计,大量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在国内开展审计业务。从1991年到1993年,先后了《注册会计师检查验证会计报表规则(试行)》等7个执业规则。这些执业规则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走向正规化、法制化和专业化起到了积极作用。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以下简称《注册会计师法》),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规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依法拟订执业准则、规则,报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后施行。经财政部批准同意,中注协自1994年5月开始起草独立审计准则。审计准则的出现对推动会计服务市场的规范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阶段,21世纪初,我国会计服务市场正式对外开放阶段(2001~2006)。根据我国加入WTO时所签署的协议,我国于2005年12月31日前全面开放会计服务市场。在所签署的会计服务贸易相关协议中,我国确认了市场开放的两个一般原则:一是市场准入,即不能人为设置障碍限制国外会计服务的进入;二是国民待遇,即一旦国外会计事务所进入中国市场,就必须给国内会计事务所以同等的待遇。在坚持大原则的前提下,我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国内会计事务所的利益,具体地说,在“会计、审计和簿记服务”项下,我们承诺的是“合伙或有限责任会计事务所只限于中国主管机关批准的注册会计师”,在“税务服务”项下,我们承诺的是“限于合资企业形式,允许国外公司拥有多数股权,在中国加入WTO后6年内取消限制,外国公司将被允许设立外资独资子公司”。2005年初,财政部了第24号令,对会计事务所的设立作了新的规定,该文件的第七十三条规定:“境外人员申请设立会计事务所适用本办法”,预示着中国会计服务市场全面对外开放。

第四阶段,2007年开始,会计服务业进入做大做强走出去战略阶段(2007至今)。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意见精神,2007年初,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提出了“一个目标、两个市场、三大战略、四大支柱”的整体构想。2007年5月26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财政部的指导和支持下,正式《关于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意见》和《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指南》。《意见》指出,注册会计师行业将用5~10年的时间,发展培育100家左右具有一定规模、能够为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提供综合服务的事务所,在此基础上,发展培育10家左右能够服务于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提供跨国经营综合服务的国际化事务所,要实现“走出去”战略。

2009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该文件是指导注册会计师行业中长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必将对行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009年10月,为适应加快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全面提高注册会计师行业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优化行业结构,提升行业整体质量,更好推动事务所做大做强,有必要大力规范和发展中小事务所,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提出了《关于规范和发展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意见》,这些意见的颁布将对推动我国会计服务业做大做强走出去起到极大的作用。

二、现代会计服务业特征分析

现代服务业不同于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在传统商业、服务业创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在新兴产业发展中应运而生的,是在高科技技术、高素质人才、高水平管理支撑下,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新型服务业态。现代服务业知识含量高、新型业态多、附加值大,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创新发展的水平。会计服务业作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服务业对于企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发挥着关键的支持作用,它的发展壮大直接关系到我国各行各业在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优势地位的取得,甚至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曾多次主持会议,专门研究加速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的问题,并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特别代表大会亲笔题词“市场经济越发展,会计事业越重要”。按照经济合作组织的标准,会计服务机构包括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财务公司、税务事务所,等等,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会计师事务所。会计服务业因为其能够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参与现代产业链的构建并促进其效率提高,是当仁不让的现代服务业核心产业之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师事务所,其执业活动与其他企业经营活动有着显著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其生产要素与风险两个方面。

(一)会计服务活动的特殊性之一:人力资源为主。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有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会计服务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知识密集性程度极高。会计师事务所的经营活动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远远高于对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需求。由于服务过程的不可分性与产品的非同一性,从注册会计师执业的过程来看,与其他企业提供的产品不同,就各项服务而言,会计师事务所的最终产品即服务的提供过程很难细化为不同阶段,由不同的人员进行。准确地说,从注册会计师投入劳动到其产品的交出(报告),一般是不能人为地分割由不同的人员来完成的。并且,由于注册会计师服务对象和服务需求千差万别,即使最终产品形式上相同,执业过程也有较大差别。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中发生的生产成本主要包括注册会计师及其他执业人员的工资和旅途往返费用,需要投入的物资消耗很少,因而工资成本成为注册会计师执业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会计服务行业带有很强的师徒制特征,人才的成长离不开由资深的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不断地传输执业素养和能力。这种经营中的专门培训和边学边干形成了会计师事务所专用性的人力资本投资。但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力资本的专用性程度并不高。通过专门培训和边学边干形成的注册会计师人力资本投资,因为培训和学习的内容较为宽泛,反而有利于这项资源的转移。由于会计师事务所执业活动的核心要素是人力资源,因此,事务所的合伙人以及经营者在做出事务所发展模式及其具体方式的决策时不得不考虑与注册会计师利益的协调。

会计师事务所从业人员主要为具有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专业人员,向社会提供高知识附加价值的审计、审阅、其他鉴证业务、会计及咨询等专业服务。会计师事务所是典型的人合公司,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服务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会计师事务所的最大财富,也是竞争的资本。由于会计师事务所是以人力资源为主的经营实体,反映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的指标有两类:年度收入和各项人员统计数量(包括合伙人、专业人员、员工总数等指标)。现有的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排名一般采用了会计师事务所“年度收入”、“合伙人”、“专业人员”、“员工总数”等指标作为统计口径。“合伙人”、“专业人员”、“员工总数”等指标反映的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市场人力资源的控制程度。“年度收入”指标则表明会计师事务所所占有的销售份额,它通常被认为是反映审计市场份额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指标。一般地说,专业人员越多,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能力可能越强,因而取得的收入可能越多。

如,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2009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就以会计师事务所2008年度总收入、注册会计师人数、分所数量、从业人员人数、合伙人(股东)人数等指标作为统计指标。作为2008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中青岛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青岛振青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2007年度总收入达到4,335.6万元,注册会计师达到了140人,分所达到10家,从业人员总数达到了353人,合伙人(或股东人数)为37人,而该事务所的注册资本只有200万元。因而,事务所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二)会计服务活动的特殊性之二:风险不可回避性。会计师事务所的股东同时也是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因而事务所的经营权与控制权没有分离。会计师事务所的股权和控制权在一定程度上的紧密结合,使得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承担者不能以较低的交易成本在各个事务所团队之间换来换去,或者通过投资多个不同的团队分散风险。由于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的不可分性,因此注册会计师提供的产品可以确认其责任者。同时,注册会计师执业的风险也会波及到会计师事务所的股东。股东们除了共同分享注册会计师执业的成果和收益,同时也承担了由执业风险而引发的损失。注册会计师服务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注册会计师服务过程的复杂性。注册会计师受自身知识、技能、经验与认知水平的限制,发现和揭示服务对象存在的所有问题是不现实的。注册会计师执业的风险是累积的,并不会随着服务过程的结束而解除。由于注册会计师行业执业风险的不可转移性、累积性与风险的共同承担,因而事务所在作出其发展模式及其具体方式的决策时,风险成本占有相当的权重。由于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服务的特点,共同执业的会计师事务所是不能按生产阶段而只能按业务性质整合资源。因此按照业务性质分门别类地设计组织架构是自然的选择。

会计师事务所的资源主要体现为人力资源,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活动成为非公开可以观测的活动,因而事务所的经营活动实际上变成了对人的组织活动。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的非观测性,使会计师事务所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变得比较困难。但由于注册会计师责任的可辨认性,注册会计师执业的后果如果由其自身承担时,监督就变成了注册会计师分内的事情。并且,由于会计师事务所的股东同时也是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出资人就会特别关注会计师事务所内的任何一项活动。

(作者单位:1.青岛科技工程咨询研究院;2.青岛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成立.会计服务业应对金融危机对策研究[J].商业会计,2009.14.

[2]马秋玲,张荣刚.论中国会计服务业现状与发展[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3]郑丽.我国会计服务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8.4.

第5篇:注册会计师知识总结范文

一、审计职业判断研究现状回顾

(一)理论界的关注 西方的审计理论对审计职业判断的研究早于我国。追溯审计人员诉讼案件的增加、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的变化可以看出西方国家对审计职业判断的关注。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一些案件的审理中,法院的判决态度、公众对审计人员责任的期望、及公众对审计人员的责任开始发生了变化;到了20世纪80年代早期,随着审计责任的扩大,针对审计人员审计失败的诉讼案件急剧增加。这时,审计人员经过大量审计判断发表审计意见时,所包含了源于审计判断的固有风险引起了审计理论界的关注并开始对职业判断问题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人们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还很陌生,进入90年代,随着注册会计师制度的恢复重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逐步了解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作用,对审计责任的了解也在增加。审计人员的诉讼案件时有发生。近几年发生的一系列震惊行业乃至全社会的案件,更是让人们反思。研究如何避免法律诉讼,成为职业界非常关注的问题,行业内人士开始重新慎思审计职业,审计职业判断问题引起了我国审计理论界的高度关注,并进行了一些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审计判断的影响因素分析、审计判断与审计风险的关系方面。

(二)审计实务中执业准则的演进 审计执业准则作为审计人员执行鉴证业务及相关服务过程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是审计人员执业的权威性标准。从规范审计人员的职业行为,明确执业责任、维护社会公众利益角度出发,审计准则的演进体现了准则导向的基本理念。现代审计从制度基础审计逐步到风险导向审计,对审计职业判断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重视。当今世界,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对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经营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化,企业组织结构及其经营活动方式日趋复杂,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影响经济的各种因素的变化越来越大,会计准则要求的判断和估计难度加大,一些企业管理层出于筹资和业绩考虑进行舞弊的动机仍然存在,这使得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全新的执业环境和执业风险。国际审计准则开发的审计风险模型,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将审计资源分配到最容易导致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领域,至此,风险导向审计对审计职业判断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我国2006年颁布的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已达到与国际准则趋同,并随国际审计准则的变化而不断修订与完善。如2010版修订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101号—注册会计师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第16条、22条更加明确地强调了审计职业判断的含义及其工作要求,体现了对审计职业判断的认识有了新的高度。

(三)审计教学中的认识 从职业需求对审计教学的影响分析,审计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与社会对审计职业的要求相吻合,不同层次的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虽有差异,但就审计课程而言,本科阶段教学中应知应会基本的、核心的知识与能力应该是相同的。从培养大学生思维方面,审计重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审计职业判断的能力。从技能方面,学校越来越注重学生实践性和胜任能力培养,强调在具体环境中分析判断,应用知识。各类高校纷纷开设校内审计实验室,开审计实训课,并改进了教学方法与手段。如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这些都表明在审计教学中对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训练有了较深的认识。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在2010年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等方面都突出体现了教学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有用的人才。

从审计职业判断的研究可以看出,理论界和审计职业实务领域已有较多的研究,但教育与培训领域还相对滞后,从目前各院校审计课程教学现状看,还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因素,具体表现在:教学方法传统,多以课堂讲授教学为主;注重理论教学,教材内容过于关注准则条例、规章制度的条文,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处在认识阶段;实践教学缺乏相对统一有效的模式,实践教学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教育,而忽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高校审计教师队伍素质差异性大,教师实践锻炼不足,难以在教学中传授价值较高的职业能力等。 所以,高校审计课程教学中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创新。

二、审计职业判断理论基础

(一)心理学基础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判断的过程可以看做是一个心理过程。思维能力、判断能力是在认知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心理特征。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判断与知觉是人们做事的两种方式,心理学称“态度”。审计职业判断可以看做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对具体审计事项认知的心理过程。

(二)高等教育学基础 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优化;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道德观。高等教育阶段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应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特点。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教学中应注意建立与专业方向相符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基于上述理论认识认为,判断属于个体的心理活动过程,审计课程重在培养学生专业胜任能力。教学过程是胜任能力获取与保持的有效途径,审计教学中应侧重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提高学生对审计事项的职业判断能力。

三、审计职业判断影响因素

第6篇:注册会计师知识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从审计质量的内涵出发,对于我国当前审计质量低下的状况,从注册会计师角度,进行了剖析。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是多样的,但注册会计师对审计质量的影响非常巨大。

1 审计质量的内涵

关于审计质量,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概念,比较流行的有以下几种观点:

(1)美国审计总署从审计本源出发,提出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师按照公认审计准则实施审计,以合理确信所审计财务报表和相关披露,按照公认会计原则进行表述;不存在由于错误或者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

(2)deangelo 提出了审计质量是审计人员发现客户违约行为并且愿意披露客户违约行为的联合概率。首先,重大的会计错报能够被查出,其次重大的会计错报能够被披露,并提出会计师发现客户会计系统存在违规的可能性取决于会计师的技术能力,而报告违约现象的发生则取决于其独立性。

(3)李金华认为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水平的高低。审计工作质量是一个总的概念,它要通过整个审计工作全过程的各个环节综合地反映出来。审计工作质量的好坏最终要体现在审计报告之中,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结论是否正确、适当和完整。

综合以上的观点,笔者认为审计质量是审计人员遵循审计准则的优劣程度,即审计结果达到审计目的的有效程度。具体表现为审计人员的质量和审计过程的质量,最终体现为审计报告的质量。其核心就是审计工作在多大程度上遵循了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因此,审计质量的概念是涵盖整个审计活动的,从最初的接受审计委托开始,制定审计计划,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编写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和管理意见书,整个审计活动的每一个方面工作的优劣程度都应作为评价审计质量的一个指标。

2 审计质量与注册会计师的关系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低下,这固然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但注册会计师作为审计质量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对审计质量应该负有重要的责任和义务。目前,导致我国审计质量低下的原因,从注册会计师的角度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1)注册会计师的过失。

注册会计师的素质与审计质量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执业的注册会计师既是审计业务的具体执行者,也是控制审计质量的一个主体。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职业道德和独立性是影响审计质量的最主要因素。执业能力主要决定与注册会计师是否具有专门的知识和足够的经验,道德因素则取决与注册会计师是否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去揭露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独立性则表现为注册会计师能否独立于管理者,发表高质量的审计报告。

(2)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低下。

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主要取决于注册会计师是否有必要的专门知识和足够的执业经验,而执业经验又具体的表现为审计方法的创新和运用以及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因此要想胜任审计工作,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胜任能力。而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形成了对注册会计师的大量需求,虽然注册会计师的数量增加了,但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并没有相应的提升。

如财政部《06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第12号)检查了60家会计师事务所并对相应的责任人进行了处理,它们受罚的原因表现在对企业账表严重不符等问题未予以关注、审计程序不到位、专业判断失误。如山西世纪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时,未实施监盘和函证等必要的审计程序,对被审计企业会计报表与总账严重不符、未确认收入3.3亿元等违规问题未予以关注,出具了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据调查分析我国注册会计师对表外信息,重大的非常规性交易和负向盈余的管理行为关注不够。

我国的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不高主要表现在其专业知识存在缺陷,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企业的非常规发展及一些非常规交易金融衍生品等使得企业的业务越来越复杂,而注册会计师只要通过了cpa考试就可以去执业,没有随着业务的发展而相应得提高审计技术,同时对其它相关行业知识的欠缺,对客户的经营状况不了解,只是就报表论报表,忽视了一些相关的行业因素和企业自身面临的风险,导致审计人员不能发现企业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而且有些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时,忽略必要的审计程序,未能按照必要的审计程序进行审计,而是让被审计的客户去做一些基本的函证等工作以此来节省审计成本,取得最高的效益,严重的导致了审计质量的低下。

(3)注册会计师的道德风险高。

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执业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职业行为规范,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注册会计师也不例外。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都要受到职业道德到影响,一个执业能力不高但是职业道德高的注册会计师其执业的质量也会远远高于一个执业能力高但是职业道德低的注册会计师。可见职业道德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职业道德是注册会计师的灵魂,是质量,是竞争力,关系到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然而,在目前的状态下,注册会计师讲职业道德则意味着审计成本的增加或者是审计份额的失去,所以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职业道德不尽人意。财政部《06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第12号)检查的60家会计师事务所并对相应的责任人进行了处理,它们受罚的原因就有伪造注册会计师的签名、盖章。有的审计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但是由于和客户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为了一己私利,发现问题也不对外公布,更有甚者在审计的过程中和客户串通在一起,一起造假。如04年审计署组织的对16家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的检查结果显示,有14家会计师事务所的37名注册会计师出具了19份审计报告存在失实或者是疏漏。如:1999年以来,安徽某上市公司未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与其全资子公司汇总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致使2003年少缴纳企业所得税5910万元,占当期损益的176%,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对该上市公司进行审计,己经查明上述问题,但其注册会计师未予以指明。无独有偶同年度,吉林某上市公司为其5家子公司提供贷款担保,担保总额为1.08亿元,该上市公司未在其年报中披露。中鸿信建元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对该上市公司进行审计,己经查明上述问题但其注册会计师未予以指明。这只是查明的小部分会计师事务所,然而其存在的问题却是如此之多,注册会计师查明了问题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未予对外公布,可见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低下。

(4)注册会计师缺乏独立性。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的灵魂,注册会计师的公信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出具审计意见时所展示的独立性。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包含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

所谓实质上的独立,是要求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对象必须毫无利害关系;所谓形式上的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必须在社会公众面前表现出一种独立于委托人和被审计人的身份,即要使外界相信注册会计师是独立的。在选择非标审计意见的类型时,注册会计师更倾向于发表性质轻微的带解释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这种行为的实质已经演变成以“事项”描述代替原本应尽的“专业判断”和“发表意见”的职责。即注册会计师在很多时候只是象征性的知会了信息使用者。注册会计师在发表审计意见时,存在避重就轻的现象,如长江控股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中披露的事项是未披露重大违规担保事项和诉讼事项,而注册会计师却在审计意见中以“接受巨额股权捐赠、处置股权收益为年度利润的主要来源”为由出具了解释性说明的审计意见。湘酒鬼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的事项是为第一大股东提供巨额资金及担保、未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而注册会计师却以无法确认巨额应收账款的可回收性为由出具了保留+说明的审计意见等等。

3 结论

最后笔者认为,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加强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道德以及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关键所在。同时这与我国目前的审计模式以及执业环境也很有关系,总之,笔者认为注册会计师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巨大,因此,研究审计质量与注册会计师的关系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肖小飞. 浅谈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j].特区经济,2005(11):375-376.

[2]徐建新,余坚. 论审计质量衡量标准体系的构建[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1(1):20.

[3]孙坤. 独立审计质量保证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第7篇:注册会计师知识总结范文

一、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问题的成因

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不强;注册会计师难以维护客观、公正的原则处理执业过程的问题;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参差不齐,专业判断的质量不高;会计师事务所的股东和注册会计师自身品德不高,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较大等。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缺乏

众所周知,注册会计师职业赖以存在并且得到不断发展的信条和灵魂就是独立性,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最主要特征,也是保持其职业操守的根本所在。然而,在我国,由于收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注册会计师普遍缺乏独立性。据统计,“脱钩改制”后我国有500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6万多名注册会计师。不少会计师事务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不是以提高审计服务质量占领市场,而是采用低价竞争策略和支付回扣、佣金等方式,甚至以丧失独立性为代价,对企业管理当局言听计从,以求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群体在社会地位、职业操守等方面的局限性,影响了注册会计师实质上的独立性,这是导致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缺失的根本原因所在。

2、注册会计师素质参差不齐,职业道德总体水平不高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起步晚,与注册会计师制度成熟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差距。目前,我国执业的注册会计师和行业从业人员队伍中,从职业素质上看,注册会计师年龄结构不如意,年龄偏大的缺乏必要的现代会计知识,年龄小的刚从大专院校毕业,缺少实践经验,因而缺乏“领军人物”,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注册会计师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由此看来,不少注册会计师不具备必要的敬业精神,漠视造假对职业信誉的影响,对一些必要的审计程序不按准则的要求执行,审计风险很大,更有一些注册会计师目光短浅,不惜以损害事务所信誉乃至行业形象为代价,主动参与造假。

3、对注册会计师监督力度不够

我国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沿袭了行政体制,属于政府干预型管理体制,由于行业利益的软约束和信息不对称,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还不够,从而难以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容易引发更为严重的财务信息失真和审计造假问题。但是时至今日,真正针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应该承担的民事责任诉讼案件仍然很少。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因审计造假而受到的查处责令赔偿概率较低,即使被发现,受到处罚的力度也较低,因此,造假的成本仍然远远低于造假的收益。可见,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由上述的职业道德问题看来,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一件必不可少的工作。注册会计师的修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渐进的培育过程,需要注册会计师自我完善,行业协会的积极培养,以及社会舆论的正面引导和职业环境的逐步改善。

1、相关法律的完善

完善相关法规建设,使“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得以贯彻落实。首先,完善相关配套法规,建立起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律体系,进一步修订《注册会计师法》等法规实施细则,保证注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能依法独立、客观、公正地开展业务。其次要衔接好各法律之间的关系,明确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的法律责任,使法律能真正起到保护守法者的合法权益。

2、执业环境的完善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个人修养,社会环境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执业环境是保障注册会计师客观、公正执业的必要外部条件,而要想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当务之急就是改革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体制。规范会计市场,加强行业自律建设,设定最低收费标准,用市场机制引导按质论价,限制低价无序竞争。加强社会宣传和舆论监督的力度,对于弄虚作假的企业和个人公开曝光,使违法事件无处可逃。整合各事务所资源,走规模经营,发展集团会计师事务所。

3、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素质,加强继续教育和培训形式

进一步完善行业准入与禁入制度,严把行业入门关,不仅从学历上,还要从思想道德方面进行考察,从根源上减少各方面素质不过硬的人。而对职业道德的培训教育应该是全方位、全过程的,在我国的高等学校教育或有关后续教育中设置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在注册会计师考试中加强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使注册会计师具备专业知识和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职业敏感性。

综上所述,人们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问题的认识,要理性全面地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分析调和的方式,既要从我国法律法规不健全的因素出发,又要结合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自身的因素。要解决目前的问题,应该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以促进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第8篇:注册会计师知识总结范文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demands of public for the audit quality, the increase the audit risk and the cases about the legal liability of CPA continuing to rise, the operation judgement is concerned by the auditing profession and professional circles. The study of the operation judgement of CPA is one field of the research of the audit. This paper firstly discussed the basic theory of operation judgement, then further studied its process and method. By studying, we can understand the operation judgement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in depth, and enhance the level of operation judgement for our CPA.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执业判断;执业判断模式;执业判断方法

Key words: CPA;operation judgement;the mode of operation judgement;the method of operation judgement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5-0115-02

1 执业判断的含义

执业判断是注册会计师根据其专业知识和经验,通过识别和比较对审计事项和自身的行为所作的估计、判断和选择。根据此定义,执业判断的主体是注册会计师,执业判断的基础是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知识和积累的经验,执业判断的基本方法是识别和比较,执业判断的内容是审计事项判断和注册会计师的自身行为,执业判断的结果是一种估计、判定或选择。

2 执业判断的成因

2.1 信息可信性合理保证者的独特角色 审计的角色是为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供合理的保证,而这种保证是来自于对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状况的合理的评估或估计,评估和估计实质上都是判断。因此,审计的信息可信性保证的角色决定了执业判断存在的必然性。

2.2 环境的不确定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环境变得日益复杂和多变,企业经济业务也存在不确定性,许多财务报表项目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需要会计人员加以估计,注册会计师不可避免地要对这些不确定的事项进行再判断。因此,经济业务的不确定性是导致执业判断产生的又一原因。

2.3 信息的不对称 这里所说的信息不对称是指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被审计单位拥有信息上的优势,原因在于注册会计师是外部人员,其审计的时间与掌握的信息都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要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表示意见,只能借助他们的执业判断。

2.4 审计方法的要求 在现代的审计实务中,广泛运用抽样审计的方法。抽样审计是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程序时,从审计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样本测试的结果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它包括非统计抽样和统计抽样。无论是在非统计抽样中,还是在统计抽样中都需要运用执业判断。

2.5 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 注册会计师在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进行审计时,同样需要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恰当性做出判断,以验证会计人员做出的判断的恰当性,并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表示意见。

2.6 部分标准的模糊性和外部性 注册会计师在进行会计报表审计的过程中,并不是要发现所有的错误和弊端,而是要发现其中超过重要性水平者。究竟重要性水平为多少只能由注册会计师视具体情况做出判断。此外,在许多审计问题中都存在类似的情况,如控制风险的评估、审计程序的选择、持续经营状况等都不存在明确的标准,需要注册会计师加以判断。

3 执业判断的构成要素

3.1 注册会计师 注册会计师是执业判断的主体,是执业判断中非常重要的要素。执业判断主要是审计主体的活动。从整个审计过程来看,所有的执业判断都是由注册会计师做出的,执业判断的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注册会计师。因此,对于执业判断绩效而言,注册会计师自身素质起着关键作用。一般认为注册会计师的素质主要受四个因素的影响:知识、经验、能力、努力程度。执业判断是一种职业判断,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比如,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参加后续教育等。同时审计工作人员不仅是所学专业知识的翻版,许多情况下需要根据注册会计师的经验做出判断,经验在执业判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经验的获得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只能在不断实践中获得。注册会计师还要有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它是做出正确判断的基础。注册会计师的努力程度是影响执业判断的又一因素。注册会计师的努力程度不仅影响执业判断的能力,也影响经验和知识的获得。

3.2 执业判断任务 执业判断的客体是审计项目,也就是这里所说的审计任务。审计任务不同,注册会计师的判断也会不同。审计按其目的和内容,可以分为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和财经法规审计。财经法规审计是财务审计的特例。可以把它们作为一类。财务审计中的判断与经济效益审计中的判断,在判断的内容和判断难易程度上有较大差异。比如,财务审计一般是对会计报表的公允性做出判断,而经济效益审计则是对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性做出判断。

4 执业判断模式

执业判断模式是注册会计师进行执业判断的标准式样,是注册会计师描述执业判断过程或注册会计师进行执业判断可以遵循的基本模式。执业判断的一般模式可以归纳为:

4.1 确定执业判断的问题与目标 确定判断的问题和目标是执业判断的起点。当注册会计师进行一项执业判断时,首先需要明确对什么做出判断,判断的目标是什么。从宏观上看,执业判断的问题或者是事项或者是行为;从微观看,可以是不同的财务报表项目。执业判断的目标就是对会计报表的公允性做出判断,选择正确的审计意见。

4.2 确定执业判断的标准 在确定了判断目标之后,就必须要确定判断标准。最为常见的用于事项判断的标准包括各种财经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用于注册会计师行为判断的标准包括审计准则、职业道德准则等。

4.3 收集有关资料 无论是对哪种形式的执业判断来说,收集资料都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收集资料是形成执业判断的基础。

4.4 发现并评估可能的方案 注册会计师在所收集的资料的基础上,发现和寻找各种可能的方案,并对它们进行评估。在评估一个审计方案时,既要考虑获得高质量的执业判断的审计方案―效果,同时还要考虑方案实施的成本―效率。

4.5 比较标准与证据或方案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要把确定执业判断标准与所要判断的对象相比较,确定其与标准的相符程度。

4.6 形成执业判断 在把执业判断标准和审计证据对比,或者各种可能的可选择方案对比,或者不同方案组合对比的基础上,做出肯定或否定形式的判断或选择性判断。对与合规性有关的判断需要做出肯定或否定形式的判断或选择性判断,即合规与不合规;对于选择性的判断则要选出最佳方案。

5 执业判断的方法

5.1 直觉判断法 直觉判断法是注册会计师运用已有的有关知识对当前的事务做出分析和判断。直觉判断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的。

5.2 比较判断法 比较法是对一事物与其相连系的其他事物,通过对比和分析以认识其共同点、差异点和本质的方法。比较判断法可以分为同类比较判断法和异类比较判断法。

5.2.1 同类比较判断法 同类比较判断法是指根据类比的原理,把需要判断的事物同以往遇到的类似的判断事物进行对比,从而做出判断的方法。会计报表审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重复性,注册会计师在年复一年的审计中所涉及的审计及执业判断的内容十分相近的,因此,为进行类比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执业判断中的类比包括:相同判断事物的相同或相近情况的类比和相同判断事物不同情况的类比。前者是为了做出与以前相近的判断;后者则是为了做出与以前不同的判断。比如在对被审计单位的控制风险进行判断时,如果了解到其设计和执行情况与过去审计过的某企业的状况基本相同,就可以对被审计单位的控制风险水平做出相同的判断;如果两个审计单位的情况相差比较大,判断的控制风险水平也应存在较大的差异。同类比较判断法特别适用于带有估计性的执业判断。

5.2.2 异类比较判断法 异类比较判断法是指把性质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做出判断的方法。注册会计师进行执业判断时大量运用这一方法。在前面我们讨论审计模式时已经指出,执业判断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把执业判断事物与判断标准相比较,而执业判断事物与判断标准表现为不同的事物,因而,两者的比较实际上是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从执业判断过程模式来看,判断事物与判断标准的比较可以说是执业判断过程的核心,可见,异类比较判断法在执业判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审计过程中,会计报表与会计准则的对比,注册会计师行为与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准则的对比等都是这一方法的应用。

5.3 归纳法 归纳法是从个别事物中推出的一般结论,从而得出普遍原理的方法。比如,某注册会计师在对销售收入进行审计时,从被审计单位的5000笔销售业务中抽取3100笔业务进行审计,结果表明销售收入是正确的,注册会计师因此做出推断:被审计单位的销售收入是正确、可靠的。

5.4 演绎法 演绎法也称为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原理出发,推演出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是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方法。审计意见判断是这一方法运用的典型例证,发表各种审计意见的条件是经过归纳而形成的一般原理,进行审计意见选择就是根据其一般原理对具体的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意见进行推论的过程。

5.5 智力放大法 智力放大实际上就是利用外脑。企业的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和多变,新情况和新问题层出不穷,而注册会计师的经验是有限的。因此,在进行执业判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借助他人的经验。在执业判断中运用智力放大的方法就是判断事物向他人咨询,听取他人的意见。由于这一方法运用了集体的经验,是一种有助于做出高质量执业判断的有效方法。

5.6 专家判断法 在执业判断中,最恰当的标准是正确性,但在很多情况下正确性是很难衡量的。因此,需要有一个替代标准。专家判断的结果往往被作为替代标准。当注册会计师的判断与专家的判断一致时则认为判断是正确的。反之则是错误的。

参考文献:

[1]蔡春.审计理论结构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石本人.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培养[J].财会通讯,2000,(11):41-42.

第9篇:注册会计师知识总结范文

【关键词】审计 目标 责任

一、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目的是就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进行了公允表达并遵循了适用的会计准则向报表使用者提供意见,强调的重点是针对财务报表签发意见的部分。对于一些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除了对财务报表是否公允表达发表意见,还要对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出具报告,此时注册会计师除了收集财务报表是否公允表达的证据,还要就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收集相关的证据。

注册会计师对收集的审计证据进行评价的结果是认为财务报表没有公允表达,或者证据不充分无法得出结论,注册会计师就有责任通过审计报告告知使用者这些事项,出具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在签发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之后,如果事实表明财务报表在某些重大方面不是公允表达的,注册会计师将很可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需要向法院或者监管机构证明其工作过程是适当的,是遵循了审计准则规定的,所做出的结论是合理的。

二、管理当局的责任

企业管理当局负责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他们对公司的交易事项和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了解比注册会计师要多得多,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了解仅限于在审计过程中所获得的内容。采用正确的会计政策,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在财务报表中对重大事项作出公允表达是管理当局的责任。对于注册会计师发现的要求企业改正或披露的财务报表不真实、没有公允表达的情况,管理当局有权决定是否接受。如果管理当局坚持不接受注册会计师的改正或披露要求,注册会计师可以签发否定意见或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也可以考虑退出该审计项目。

三、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一)相关术语

审计准则中有关注册会计师的责任部分涉及下面几个重要的术语需要明确:重要的错报、不重要的错报、合理保证、差错与舞弊和职业怀疑态度。

如果财务报表中未更正的差错和舞弊汇总起来会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合理决策,这些错报就是重要的错报,如果财务报表中未更正的差错和舞弊汇总起来不会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合理决策,这些错报就是不重要的错报。尽管重要性的量化很困难,注册会计师仍然需要确定错报金额的可接受程度,即重要性水平,并为满足重要性水平而获取合理保证。

合理保证是较高程度而不是绝对地保证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的错报。注册会计师不是财务报表正确性的担保人,他们即便完全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业务,也可能没有发现重大的错报。

错报包括差错和舞弊两种类型。差错是财务报表中无意的错误,而舞弊则是有意的。前者如销售发票上单价乘以数量的错误和在确定存货成本与市价孰低时忽略了陈旧的原材料。后者如贪污公款、侵占资产和编制虚假的财务报告。不论是哪种类型的错报,都可能是重要的错报,也可能是不重要的错报。

职业怀疑态度就是质疑的思维方式和对审计证据审慎评价的态度。注册会计师不应当草木皆兵,不应当假设管理层是不诚实的,但是也不应当假定管理层毫无疑问是诚实的,必须考虑不诚实的可能性。注册会计师要对发现财务报表中的重大差错和舞弊提供合理保证,就必须在审计过程中、在审计的所有方面保持职业怀疑态度以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

(二)注册会计师承担合理保证而不是绝对保证的原因

如前所述,注册会计师要为发现差错和舞弊提供合理保证。之所以是合理保证而不是绝对保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审计多是采用抽样的方法进行的,审计证据是通过测试总体中的样本得到的,一些没有包含在样本中的重大错报就不可避免地没有被发现;在进行审计测试时,测试的类型、测试范围和测试时间以及测试结果的评价都需要注册会计师做出判断,但人无完人,注册会计师即便保持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怀疑态度,也可能出现差错。二是会计核算中涉及大量的会计估计,这些会计估计包含固有的不确定性且可能受到未来事项影响的估计,注册会计师以此作证据虽然具有说服力但不是令人深信不疑。三是在管理层内部串通舞弊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时,注册会计师要想查出来极其不容易。注册会计师不可能在每次审计中都发现所有的重要的错报,如果注册会计师要确信财务报表中的所有认定都是正确的,那么需要花费大量的审计成本来收集审计证据,这使得审计在经济上不可行。

(三)注册会计师对于发现重大差错和重大舞弊的责任

注册会计师对于发现、识别和报告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负有责任,这是由审计的总体目标决定的。审计的总体目标有两个,一是合理保证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差错所导致的重大错报,二是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这就是说注册会计师负有发现财务报表中重大错报的责任。当需要就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发表意见时,注册会计师还负责识别内部控制中的重大缺陷。

为了发现会计报表中的错误,如计算错误、遗漏、错误的理解和运用会计准则以及错误的汇总和表述,注册会计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不论这种错误是管理层造成的还是雇员无心之过。

注册会计师在查找舞弊方面的责任与查找差错的责任没有任何的区别,在两种情况下都必须要对报表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的保证。因为舞弊实施者总是试图掩盖舞弊,所以查找舞弊通常比查找差错更加困难。

客户的舞弊有两种类型,编制虚假财务报告和侵占资产,这两种舞弊对财务报表使用者都有潜在的损害。虚假的财务报告向使用者提供错误的报表信息,从而对他们的决策造成损害。当资产被侵占之后,因为资产已经不再属于企业,不再属于其合法的所有者,这样股东、债权人都会受到伤害。

编制虚假的财务报告的舞弊行为通常是由管理层实施的,雇员一般并不知晓。盗用资产通常是由雇员实施的,管理层一般也不知晓,当然也不排除雇员和管理层联手作案,实施侵占资产的舞弊行为。

盗用资产与由于盗用资产引发的错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注意区分下面三种情况:资产被盗用,盗窃行为通过错报资产得以掩盖;资产被盗用,盗窃行为通过低估收入或者高估费用得以掩盖;资产被盗用,但是盗用资产的行为被发现了。第一种情况如从顾客处收取的现金在记录之前被盗窃,该顾客的应收账款账户没有变化,没有发现盗窃行为;第二种情况如一笔现销业务收到的现金被盗窃,交易没有被记录,错报没有被发现;第三种情况因为盗窃被发现,在损益表和相关的附注中会清楚地描述盗用资产的情况。上面三种情况都存在盗用资产的行为,但是,仅在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下财务报表存在错报,第三种情况下财务报表不存在错报。在第一种情况下资产负债表存在错报,在第二种情形下收入和费用表存在错报。

(四)注册会计师对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责任

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是除欺诈之外违反法律或者是政府法规的行为。客户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分为具有直接影响的和具有间接影响的两种。前者是对财务报表中的特定账户余额具有直接的财务影响的行为,后者对财务报表中的特定账户余额没有直接的影响。前者如公司违反税法的行为直接影响所得税费用和应交税金项目,后者如公司违反了环境保护法,财务报表仅在如果发生罚款时才会受到影响,但是因为潜在的重要罚款会作为或有负债进行披露而间接地影响财务报表。注册会计师在每次审计时,都会查找是否存在重大的违反税法行为,因为他们对于这些具有直接影响的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责任与对差错和舞弊的责任是相同的。对发现具有间接影响的违反法律法规行为,注册会计师不提供任何的保证。注册会计师们缺乏法律专业技能,间接违法为与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不明显,要求注册会计师对间接违法行为承担责任很牵强,不现实。注册会计师对于发现和报告违反法律法规行为负有三个层次的责任。

1.在没有理由认为存在具有间接影响的违反法律法规行为时。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进行的很多为了查找差错和舞弊的审计程序通常也可能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行为。注册会计师在阅读董事会会议记录、向客户的律师询问有关诉讼情况、向管理层询问是否建立有防止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政策、是否知晓公司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时都会发现间接违法行为的蛛丝马迹。除此之外,不需要专门查找具有间接影响的违反法律法规行为,除非有确切的理由表明间接违法行为存在。

2.当有理由认为可能存在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违反法律法规行为时。注册会计师可能通过各种方式发现可能存在的违反法律法规行为,当注册会计师怀疑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可能存在时,应当收集额外的证据加以证实。他们应当考虑向可能涉及潜在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管理层询问,向客户的法律顾问或了解潜在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其他专家进行咨询。

3.当注册会计师已经知悉违反法律法规行为时的行动。当注册会计师识别出一项违反法律法规行为时,应当首先考虑该行为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包括财务报表的披露是否充分。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可能包含巨额的罚款,可能会对未来的费用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该项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披露不够充分的,就应当考虑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同时还应当考虑该行为对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关系的影响,如果管理层知晓违反法律法规行为却没有告知注册会计师,管理层的品质及诚信度就应当受到质疑,注册会计师应当重新评估管理层的其他承诺或谈话是否可以被信赖。如果客户不接受注册会计师针对违反法律法规行为对审计意见所做的修改或者没有对违反法律法规行为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改进,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是否有必要退出项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