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音乐素质教育论文范文

音乐素质教育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音乐素质教育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音乐素质教育论文

第1篇:音乐素质教育论文范文

一方面,素质教育对音乐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的作用。受到人文科学的影响,不同的地域、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特征,正是这种不同的文化特征才能创造出不同风格的音乐。因此我们在学习音乐的同时还可以学习地理、历史、民俗等有关的人文科学知识,用这些在音乐中学到的来充实自己的文化素质,陶冶情操。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我们的学生需要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也要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同时,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我们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在这种不断地学习中,我们的音乐也可以得到提高。另一方面,音乐教学也对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影响。第一,音乐教学可以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感情,而在素质教育中也强调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所以,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利于我们人格的健全发展,有利于我们未来的发展。第二,音乐教育可以激发青少年的想象力、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正是我们我国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在素质教育中发展音乐教学

我国的素质教育是以培养提高受教育者的知识能力、品质等基本素质为目的进行的教育活动。而音乐教育是对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当前我国提倡素质教育的环境下,我们的音乐教学应当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的教学中,从而实现师生的互动。第一,营造音乐氛围,培养音乐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而这种思维在音乐教学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音乐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有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才可以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真正成为主体,而不是那种被动的参加教学的方式。想象力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大的作用,而且是人的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在他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会有异于他人的想法,会用自己的较强的想象力来创造出不同的作品。第二,创设情境,激发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以从以下的几方面着手:一,通过音乐表演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在音乐表演教学中,让学生自己亲身参与到教育中,真正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校可以为学生举行文娱晚会,组织学生参加文艺表现,发挥学校的作用。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感与情感。审美是音乐教学的核心,只有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才有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例如,我们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音乐作品,让同学们对音乐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种交流中提高音乐素养。三,以音乐创作教学,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在音乐课堂中,不仅仅的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主,而是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可以在音乐课堂上鼓励和指导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来独立的创作,在这种不断地创作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的融入音乐教学。第三,在音乐教学中提高身心健康素质。科学证明,音乐教学可以提高人的身心健康,陶冶人的情操,愉悦身心。所以,在学生紧张的学习之余,可以通过音乐教学使同学得到放松,使学生在课堂上精力集中,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结语

第2篇:音乐素质教育论文范文

在以往高中音乐教学中,常常采取相同的考核内容、统一的考试要求与评价标准,以“一把尺子”来评价每位同学,而忽略了学生个性特点与原有基础,就有可能扼杀了他们的个性与潜能。如有的同学擅长器乐,却不善舞蹈;有的学生擅长舞蹈表演,却不善声乐、演奏……倘若在音乐考核时,教师只凭学生某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予以评价,显得随意、不全面。而素质教育注重“全体发展”与“全面发展”,力求发掘每位同学的优势与特长,让每位学生均能释放音乐潜能,有所收获与进步。

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在高中音乐考核时,教师要改革现有考核评价制度,打破音乐课程考核内容与标准的绝对化,尊重个性差异,由“知识能力考核”转向“全面评价”,避免考核变成一种形式与任务,远离音乐教育本质与素质教育要求。如根据音乐课程特点,既对学生在音乐常识、音乐欣赏、器乐与歌唱等方面的评定,考核音乐基本技能。同时,也还要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个性发展等方面的考核,将单一的考核内容转变成综合音乐素质测定。如设计“我与音乐”等话题,让学生书面表达自己对音乐的认识与感受,关注他们体验与评价音乐的情感。另外,考虑学生的音乐基础,制定分层性的考核目标、选择性的考核内容,让学生结合自身条件,扬长避短。而后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进步幅度,调整评分标准,以便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使其保持学习动力与热情。

二、创新考核方法,“单一考试”变为“综合评价”

由传统音乐课程考核形式看,通常是笔试(理论性试题)与口试(学生唱歌与表演)。这样的评价方式单一而枯燥,标准较为统一与绝对,偏重结果,以考试分数为评量尺度。这样,虽然可看出学生某方面的学习效果与素质,但很难反映出不同智能优势与综合艺术素质,容易抹杀他们的个性特点,影响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动力与热情,与素质教育倡导的“育人为本”,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是相违背的。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进行高中音乐课程考核时,教师要丰富音乐考试手段与方法,探究更具综合性、深受学生欢迎的考核形式,由“单一考试”变为“综合评价”,让音乐考试变得更灵活有趣,帮助学生更好的展示自我,张扬个性。

如①整合指定、自选与抽签的考试方式。比如者规定若干测试主题,同学抽签选取测试题目,再结合自身特长与智能特点来自选表现方式,譬如自弹自唱、以曲填词、自编自蹈等;②组合表演或编演短剧的考核方式。如期末考试,可组织戏剧表演: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自选主题,自由组合,融入多样音乐形式与项目,比如舞蹈、小品相声、器乐等,进行戏剧竞赛表演,并将竞赛情况按存入学习成长档案袋,纳入期中与期末考核成绩之中。由考核现场来看,同学们热情高涨,准备充分,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表演内容、多元新颖的音乐组织形式,突显了他们的智慧才能、协作表演能力。此外,还有音乐分析短文、观察记录等形式,多视角考核学生,使其在音乐考核中感受音乐之美与乐趣。

三、拓宽评价主体,“单边武断”转向“多元评价”

在传统高中音乐教学中,考核主体趋向单一化,通常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侧重技能考核,带有较多的片面性、独断性、随意性,而少了些许民主性与互动性。而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考核与评价并非单边武断,而是多边互动与对话协商,要打破“老师说了算”的考核弊端,将学生家长、社会以及学生等主体引入评价体系,让考核变得更民主化,更具互动性与多样性,更多的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重视学生主体意识与个性发展。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拓宽考核与评价主体,尤其是增加学生自我评价,从过去评价主体的“单一化”逐步向“多元化”转变,更公平、更公正、更全面的评价学生,以考核促进师生交流互动,以评价提高学生自我反思能力。

如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音乐内容,组织诸如音乐作品赏析、讨论、音乐会等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自评与互评的机会,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与自我评价的能力。如《高山流水志家园》的欣赏教学后,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设置情景与情节,明确人物,配乐戏剧表演。每组表演后,其他小组则予以点评,最后师生进行综合评价,选出最佳编剧奖、最佳创意奖以及最佳表演奖等等,得到一定的分数。而后在期末考核时,教师再根据每组学生的综合表现,给他们加上相应的分数。或者采取“学习档案袋”的方式,将学生自评、家长评价、生生互评、老师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兼顾学习过程与结果,进一步保持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

第3篇:音乐素质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 音乐教育 人文关怀 素质教育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认为只有经过“乐”才能达到人格完善的境界,因此提倡礼乐并重,并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育人成才规律。我国现行的教育也是提倡素质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其中对艺术的欣赏和理解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方面;音乐教育所带来的心灵的启发,恰恰是音乐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领悟,从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从优秀的音乐中获得情感体验和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成为当代音乐教育的一个重点。由此而见,“音乐不仅仅是音符、节奏和旋律的简单组合,它既包含了人类的情感的自然流露、一种充满着思维力量的展现,又包含了一种深刻的思考,促使人们懂得透过音乐作品去理解人生,品味人生,进而在自己的生活中诠释美”。用音、用艺术的美去引导人们思考,能够主动地、充分地使其感性和理性、情感和理智得到协调共处,使其多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和完善。

人文精神是一种人文的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而音乐作为人类所创造和不断发展的一种艺术形式,其核心正是透过各种各样的音乐形式宣扬人文的精神,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宣扬人文精神。关注学生的生活态度,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意识和价值取向,以及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些都体现了在音乐教育中宣扬人文精神的必要性[1]。

从音乐教育的过程来看,学生们通过学习音乐知识、欣赏优秀的作品,从而培养对音乐深层次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让音乐为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人带给更多的愉悦。与此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与人为善的品质和爱国报国之心,具有自强、自立、自理的生活能力,且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完整的人格,正确理解人类美好的生活。以学生为本,注意个性发展,提倡学科交融,弘扬民族教育,拓展教育的人文渠道必将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使人类的优秀人文知识成果和其所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人生态度、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内化为受教育的品格。要求养成学生的良好个性与品格,满足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求,使其个性得到发展与完善,提高注意力,培养想象力,进而极大地实现赏析的人文教化作用和审美功能[2]。

由此可见,人文教育与音乐教育两者是相互交融的,人文教育熏陶的是全面的人性,而音乐教育则造就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两者的交融有利于养成良好的精神品质,如:第一,真与善的交融引发出巨大的精神动力。科学求真,人文务善,求真要求人们遵循客观实际及其规律;务善应体现对人与社会的终极关怀。求真务善的交融,在教学上相互融合有助于学生树立高度责任感。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人们就会拥有永不衰竭的积极向上的强劲动力,从而促使内心深处激情的升华,以迸发出艺术创造力。第二,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工作能力要求工作者不仅有高洁的人性作动力,而且要有非凡的灵性作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人的工作能力突出表现为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积极实干。学习是基础,思考是关键,实践则是根本,三者的紧密结合是我国教育一贯的优良传统,“博于问学,明于睿思,笃于务实,志于成人”的传统成为典型的范例。音乐与人文交融,对于人们工作能力的提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有利于形成完备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有利于形成优秀的思想品质,这主要体现在科学思维的保证、艺术的原创性和良好的实践能力上。

音乐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充满各种各样的音乐形式,有着迥异的风格,既表现着人类各式各样的文化,又记录着人类思想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风土人情各不相同,观看或聆听中国各族的音乐作品,可以让学生知道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音乐风格和特色,也在对音乐的学习中接触到各族的文化,同时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无穷魅力。这无疑对培养学生爱家、爱祖国的人文意识有着很大的帮助。

柏拉图曾说:“音乐教育是至高无上的,因为任何事物都不能像节奏与和声那样深达人类内心深处并给予最强烈的震撼。”[3]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应将音乐铭刻于心,正如所言,音乐之力量在于它不仅仅是某些音符的组合、某些演奏技巧的表现,而是音乐中所蕴涵的音乐家对外在世界和人类内心世界的一种探索。长期以来人们只关注音乐课程的外在价值,而忽视了音乐课程的精神实质,人文精神才是音乐中精华的东西。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新时代的音乐教育在于培养有着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健全的人格、进取的人生态度和从容的生活态度的新一代人才。这要求我们应该让人文精神成为音乐教育的灵魂并贯穿到音乐教育中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陈俊光.音乐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的培养[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4(4):399-342.

第4篇:音乐素质教育论文范文

课题名称:

试论舞蹈教育对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积极影响

学生姓名:

系 别:

音 乐 系

专 业:

音 乐 学

指导教师: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中国教育政策和发展纲要》指出:“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界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地位。”在今天这个异彩纷呈的世界里尽管人们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但舞蹈仍以其独特的美的表现传达着人类共同的享受,共同追求的情感。它为我们展现的人类心灵深处的情感不仅为特定民族所接受,而且也引起全人类心的共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与外部世界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学生可以通地艺术这一窗口领略到世界各国的文化,共同体验对人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真善美的渴求和人生的珍重。学生感受到自身的情感的波动和他人情感的交流,形成以审美的态度对于自己和他人,以审美的态度对于社会和生活,从而有利于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互动和团结,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

长期以来,我国舞蹈教育的价值曾被人们所低估,许多人认为,舞蹈能力的培养只对少数将来要专门从事舞蹈工作的人是必需的,对一般的学生来说只是点缀,中国的小学教育一直到大学教育从来没把舞蹈课列入课程中,只有少数条件较好的学校在课外活动中加入一些舞蹈活动内容。面向21世纪的时常经济和技术革命的挑战,学校不但要重视素质教育,更要从学校的教学内容的课程体系,以及观念上加以改革,让舞蹈教育彻底溶入心理素质教育中,且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本内容:

1、舞蹈、心理素质的含义。

2、舞蹈教育对中小学生的作用。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目前中小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2、如何通过舞蹈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1、网上、图书馆搜集相关资料;

2、请教指导老师陈文红副教授,确定选题方向;

3、与同学共同讨论本课题,互相交流意见;

4、写好开题报告;

5、根据已选题目进一步搜集资料,并拟好论文提纲;

6、论文写作;

7、论文修改并定稿。

进度安排:

1、依据论文参考选题,作好论文先期搜集工作;

2、选题,写开题报告;

3、开题报告定稿,接受毕业论文任务书;

4、论文写作阶段完成初稿并接受论文中期检查;

5、修改论文阶段;

6、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国宾,平心,矫立森.关于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的研究[C].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9.352-375.

[2] 朱培科,马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必要[J].舞蹈,2019,(3):48-49.

[3] 探索舞蹈艺术教育对少儿素质教育的作用[EB/OL].

,2019-03-22 .

[4] 浅谈儿童舞蹈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EB/OL].

,2019-11-22.

[5] 安洁.素质教育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作用[J].音乐天地,2019,05.7-9.

[6] 杨仲华,温立伟.舞蹈艺术教育[C].人民出版社,2019.293-294.

[7] 隆荫培,徐尔充. 舞蹈艺术概论[C].上海音乐出版社.2019-03.

[8] 刘沛译.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J].舞蹈,2019,(4):36.

[9] 武霞.浅谈如何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D].2019.

[10] GB/T 7-303-06069-3,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S].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六、教研室意见:

第5篇:音乐素质教育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舞蹈教育作为陶冶心灵的艺术,具有独特的素质教育功能。用舞蹈培养高品位的“文化”人,是舞蹈教育推动素质教育的更深层的意义。通过对舞蹈教学的实践发现,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密切相关。作为意识形态,舞蹈总是鲜明地反映出人们不同的思想、信仰、生活理想的审美要求,既是供人欣赏和娱乐的艺术形式,也具有宣传教育的社会作用。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

世界著名舞蹈教育家特德·肖思说过:“我认为真正的舞蹈教育也是人的全面教育——他的身心、情感将在舞蹈中获得滋养、熏陶和锻炼。”舞蹈教育作为陶冶心灵的艺术,具有独特的素质教育功能。用舞蹈培养高品位的“文化”人,是舞蹈教育推动素质教育的更深层的意义。

我作为一名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通过对舞蹈教学的实践发现,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密切相关。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作为意识形态,舞蹈总是鲜明地反映出人们不同的思想、信仰、生活理想的审美要求,既是供人欣赏和娱乐的艺术形式,也具有宣传教育的社会作用。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如何通过舞蹈教育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以舞蹈教育推动德育教育

我国著名舞蹈家吴晓邦曾经说过:“艺术以它的感染力去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质,鼓舞人们的乐观主义和进取精神。”舞蹈表演教学,能够发展大学生对生活情感的客观体验,让他们能够掌握运用一定的舞蹈艺术形式表达情感。舞蹈创作教学能够激发大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创造能力。

二、以舞蹈教育推动智育教育

在舞蹈教学中,大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更多的是对潜能的全方位开拓与挖掘。舞蹈是依靠千姿百态的人体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它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与观察力,舞者必须进行仔细观察,才能领悟到其韵律、风格、特点。舞蹈从体裁、主题、表现形式等都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在舞蹈的学习、排练、表演过程中都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力、思维想象力和对音乐舞蹈的感受力与表现力。

三、以舞蹈教育推动体育教育

美国著名舞蹈家沃尔特·特里说:“把舞蹈素材用于教育,去发展身体肌肉,调整肌肉,保持身体平衡;舞蹈练习、舞蹈节奏。用于治疗,可以帮助受伤的肉体和挫折的心灵复原。舞蹈在这一方面便是一种锻炼了。”

首先,舞蹈教学训练可以有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体形和姿态,促进学生的健康发育。其次,舞蹈教学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再次,舞蹈教学与训练还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灵敏性、灵活性。舞蹈教育之所以是有显而易见的体育教育功能,是因为它不仅可以强健学生体魄、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m而且在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坚韧的意志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协作精神,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想像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转贴于

四、以舞蹈教育推动美育教育

舞蹈教学是推动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最好的途径。舞蹈艺术审美的过程是经过人的大脑的形象思维方式并伴随人的情感体验完成的。在实施舞蹈教育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舞蹈韵律的把握产生抒情、联想与想象,从而唤起美的感觉,美的欲望,美的理解,进而起到美育的作用。持之以恒的美育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自身的形体美、举止美、行为美、人格美、道德情操美,使学生的外在形体和内心人格形成美的统一。

舞蹈教育的欣赏教学。能够培养大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并形成审美经验和审美能力。舞蹈是依靠千姿百态的人体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因而人们称舞蹈为人体动作的艺术。它集人体动作、音乐、服装、色彩、舞台美术、灯光和情节于一体,又是一种表情性的时空艺术。舞蹈中的动态与造型,恰恰证明了“舞蹈是活动的雕塑,流动的画卷”这一名言。

总之,高校舞蹈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专业的舞蹈家,而是把它作为一种审美教育、素质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提高舞蹈欣赏水平,最终送到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新一代的艺术素养。

由于舞蹈艺术教育以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为宗旨而展开,它不仅作用于受教个体,而且作用于全体大学生,它不仅从审美的角度引导大学生,而且从审美的诸多方面培养提高大学生的修养。舞蹈艺术教育能够调动大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其中,使大学生获得一门专门的艺术技能,并且在体能上得到锻炼,意志品质上得到磨练,智力上得到发展。同时,丰富情感,提升人格,净化心灵,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和艺术感悟力。

随着社会对全面素质人才的高度重视与需求,尤其是在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发之后,正确认识舞蹈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舞蹈教育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确实具有独到的、显著的、无可替代的功效。

参考文献:

[1]王继恩,舞蹈培训中家长心理的探测与引导[J],舞蹈,2006。(06):14。

[2]杜燕,浅谈舞蹈艺术培训与少儿全面发展的关系[J],青海教育,2005,(23):33。

[3]吴红,舞蹈的作用与影响[J],今日教育,2007,(06):45。

[4]贾建文,舞蹈人才的培养[J],河北教育,2005,(15):35。

[5]李涛,浅析舞蹈的教育作用[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05):58。

[6]刘钧,谈训练与少儿的生长发育[J],艺术广角,2000,(03):63。

第6篇:音乐素质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1-0254-02

在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它有着非常强烈的感染力,可以直接作用于人心,使其多种素质整体跃升。音乐对人的心理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有助于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身境界,陶冶情操,使人性得到良好的发展。音乐来源于生活,同时又为生活增添色彩,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缺乏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要实施艺术教育,音乐课就显得非常重要。音乐教育是通过唱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欣赏等富于情感的音乐形象对学生进行的美学教育,它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创造力的培养、情操的养成等都有独特作用。

1.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重庆市是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以山而闻名,有"山城","雾都"等之称。开县、梁平、巫山、云阳等是重庆市东北部偏远的区县。经济和各个方面的发展自然不如那些临近主城区的区县。这次去到了梁平的偏远山区支教的所见所闻,而对重庆市农村音乐教育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意见。

1.1音乐师资队伍紧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虽然每年都有一部分音乐院校毕业的学生分配到了农村,但大多留在条件较好的县城或城镇中心学校,不愿前往农村任教。许多农村小学建校几十年也不曾有过一个音乐教师。由于多年来传统思想的禁锢,音乐教师成了可有可无对象,他们认为音乐是人人都可教的课,音乐教师当然就低人一等,于是纷纷改行,使本来就缺乏的音乐教师就更加缺乏。

1.2音乐教师素质低。在乡村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大部分是当地民办教师。缺乏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没有一个对音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多种思想的禁锢下使农村音乐教师缺少自主与自信, 缺少创新探索, 更缺少思想和心理上的解放。当面临音乐教学上的困难, 选择的不是努力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以积极的态度去探索适合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之路, 而是因循守旧、敷衍塞责。这一现象严重制约着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1.3音乐教学设施严重不足。教学设施是学校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物质基础。农村经济落后,财政收入困难。地方政府在教育上投入很低,在音乐教育上的投入更是少。许多学校没有最基本的音乐设施,更别说专业的音乐教室、多媒体设备、钢琴等。各种设施不完善,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成了开展音乐教学的阻碍。

1.4音乐教材与实际不符。现在的音乐教材都是城乡统一发放,教材的内容与农村教学现况严重不符。许多老师的自身水平不高,无法教授专业知识,学生也因多年来的影响对于音乐知识不感兴趣。而音乐教材当中却多是一些乐理知识,面对着复杂的音乐教材,让许多教师也无能为力。这也是为什么农村学校的音乐课变成了唱歌课的原因之一。

1.5缺乏自信心,感知能力低。在和孩子的交流中,发现有很多不够大胆,大多为成绩优良的孩子。这些孩子严重缺乏自信心,从来没在公共场合唱过歌,所以就非常怕。有一部分学生虽然非常喜欢音乐,但对于音乐知识却一无所知。即使有条件好好上一堂音乐课,下面的学生也是云里雾里不知所向。更多的学生喜欢看动画片听流行歌曲。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和长久以来农村教育模式的根深蒂固,音乐教学效果也与新课标规定相差甚远,从而无法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

2.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2.1经济原因。近年来人民的生活经济水平越来越好,在各个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但是城乡之间的差距依然很大,特别是文化上的差距。重庆群山环绕,农村因交通不便,资金不足等多种原因,许多文化娱乐设施未走进农村家庭。农村小学每年的教育资金有限,没有多余的资金来购买一些基本的音乐教学设施。

2.2社会原因。在广大农村中,音乐是毫无地位可言的。平时休闲时听听音乐唱唱歌是可以的,可是要把音乐放在课堂上,就是不务正业的表现。在广大农村中他们认为,喜欢音乐都是成绩差的表现,只有数学语文成绩好你就是骄傲。所以在农村中家长都不会支持自己的孩子学习音乐。

2.3学校不重视的原因。虽然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应试教育依旧主导着各个学校。由于音乐成绩不加入统考中,这让许多学校找到了突破口。农村小学的各个条件都落后于城市一大截,为了追赶,以至于许多偏远山区学校只有语文和数学。即使安排了音乐课也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毫无意义。这是一个素质教育的时代,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更加要注重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教育又数音乐教育尤其重要和落后。

3.由农村教育现状而引发的思考与对策

3.1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想改变这长久以来的观念,应大力倡导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更要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把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施提到日程上。要严格按照《音乐教育大纲》和《音乐课程新标准》来执行实施。

3.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音乐教师专业素质。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紧缺是农村音乐教育发展缓慢的首要问题。由于农村中小学师资紧缺,教学设施简陋等诸多问题。首先我们要稳定现有的音乐师资队伍,加强音乐教师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把热爱音乐基本能胜任音乐教育的本土教师进行定期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加快加紧培训兼职音乐教师,使他们具备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提倡顶岗支教,让更多的高等师范校和中等师范院校的学下到农村教育事业中,这样有助于他们了解农村基础音乐教育。因此,要帮助他们树立到农村去发展的观念,帮助他们克服思想上的负担和困惑。另外,相关部门对这样的毕业生在生活上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3.3增加农村音乐教育的资金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提高音乐教师的待遇。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学设施是确保音学教学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各学校应加大音乐教育的投资,置办相关音乐器材,音乐教学设施。条件稍好的学校可以适当配置一些高档乐器和教具,如钢琴、风琴、多媒体音像设备以及打击乐器,名族乐器和西洋乐器等。条件较差的偏远山区的学校也应配置一些音乐教学基本教具,如电子琴,音乐播放器等。音乐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才是农村音乐教育健康发展的有利条件。

教师待遇差是农村学校留不住教师的重要原因之一。条件越艰苦越差的地方,待遇往往也越差,试问有几个不愿意待在舒适又有好待遇的地方。农村广大的音乐教师在职称、晋级、专业教学、社会环境等方面都受到了许多不公正的待遇,这使得许多农村音乐教师工作倦怠。各级领导应提高对农村音乐教育的认识,统一思想,真正从内心重视音乐教育,给音乐教师以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稳定教师的音乐教学工作。

3.4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合农校小学音乐教育的途径。目前的各种音乐教材音乐资料都是依照城市化的标准来制定的,这对于长久以来忽视音乐教育的农村来说,教材内容过于偏深。音乐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在不破坏学生兴趣的条件下,适当加入一些音乐基础专业知识。教学内容上改变传统教学的单纯唱歌模式,注重学生全方位的培养。同时可以根据当地学生的基本情况制定出适用于他们的音乐课程标准。

3.5创建一个音乐美育的环境。学校上下课的电铃声,可以用小段音乐来代替。孩子们的课外活动通常是打闹嬉戏,经过课间十分钟的"奋战",学生们的情绪难以很快平静下来。而优雅的音乐声较急促的铃声更可平静学生的情绪。课间,学校也可在广播中播放适合小学生欣赏的歌曲和音乐,既不多占用其他时间,也可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减少打闹,上课时就有更多的精力放于学习上。

开展校园艺术活动,鼓励学生多多参与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参加,教师应从旁指导。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可以使学生得到学习锻炼、施展才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参加音乐社会实践活动,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紧密的结合起来,激发他们的音乐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常年忽视,作为老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们参加各类音乐活动,把它作为让学生走进音乐了解音乐,并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一条重要路径。

4.总结

农村人依然把知识当成唯一能走出山里的方法,所以长久以来都把文化知识作为他们全部的寄托。这导致农村全面素质教育严重失衡,过分重视文化知识教育,导致农村小学生缺乏思想品德、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培养。 在农村小学校园里,如果教师不在场,课间的走廊上、操场上,尽是难以入耳的脏话。一位六年级的学生,在同学留给他的留言簿写了满满的各类脏话,非常生气的另一位同学又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是多么的不可缺少。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主要人口居住在农村。改革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更是迫在眉睫。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是否能得到相应的重视,音乐课程的新标准是否能在农村小学中得到实质性的进展,离不开各位辛勤的教育者和每个社会成员的支持。我们应尽快严格地实施中小学音乐课程新标准,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已经容不得我们忽视了,不要让音乐教育成为城市孩子的特权,也不要让音乐成为农村孩子的梦。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名燕彭志修音乐教学实施指南[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王峰峰;农村中小学音乐课现状浅谈[J];新课程(教研);2011年07期

[4]谢征,李豫虔;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现状及改革思路[J];美与时代;2004年07期

[5]郭声健艺术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王安国. 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2004.

[7]史艳;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N];黔西南日报;2010年

[6]潘金标;邢台市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8]木子;我们的音乐教育怎么办?──普通音乐教育现状侧记[J];中国音乐教育;1995年04期

[9]肖隆兴;贫困地区音乐教育现状及思考[J];贵州教育;1996年06期

[10]中小学音乐教育.杭州:浙江文联创意图编总社,2000,3.

[11]素质教育全书.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497.

[12]吴宏超;;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困境与出路[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3]郭清扬;;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第7篇:音乐素质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音乐欣赏,视觉图像,语言提示,形体动作,综合记忆

音乐欣赏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途径,但如何通过音乐欣赏教学进行素质教育呢?我认为,设法使学生准确理解音乐形象是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对于中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归纳为以下四种方法,供同仁在音乐欣赏教学时参考。

一、视觉图像法

视觉图像法就是以图片、颜色、图解等方法使音乐成为可视的形象。欣赏课是让学生通过听来接受知识、信息,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所以时间一长,就会造成听觉疲劳。如果将听到的音乐用看到的图片来表现,让学生通过视觉接受信息,分担部分听觉任务,听觉系统就可得到适当的休息,从而缓解疲劳,提教学效率,如:欣赏教材六年制小学音乐第九册第七单元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时,听觉并举,我利用了录像,在学生欣赏时,我一股脑地播放录像,电视上出现了一个晴朗的早晨,苗族山寨的农舍顶上冒出了袅袅的炊烟,树林里的小鸟从窝里探出了小脑袋……学生从画面上看到了苗岭山寨春意盎然的秀丽景色,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再通过让学生涂颜色(红黄绿等)的方法把自己体会到的情绪表现出来,如绿色表示悠静,黄色表示舒畅如柔和,红色表示欢快的情感等。把听觉获得的信息通过可视的颜色来表现。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最后让小朋友根据欣赏的内容作一幅想象画,画的主题在表现歌曲的基本情绪和内容,学生可一边画一边反复听音乐。

以上围绕一首欣赏曲,通过让同学们看、涂、画三种不同的形式来完成对作品的欣赏,加深了学生对作品中音乐形象的理解。

二、语言提示法

在欣赏乐曲的关键处是简洁生动的语言加以提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师启发式的语言可在乐曲开始前或欣赏的中间,也可在乐曲结尾处,可根据不同的乐曲采用这几种方法。如在欣赏人民音乐出版社六年制小学音乐试用课本第八册第六课乐曲《瑶族舞曲》时,可以在开始前用几句精炼的朗诵词来对乐曲作基本情绪的介绍:鼓咚咚敲、木叶声声叫。瑶寨喜庆丰收年,乐陶陶。话音一落,音乐立即开始。

在欣赏教学的过程加以富有创设情境的语言,会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音乐作品。如在欣赏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一年级下册《鸭子拌嘴》时,可在初听音乐时边听音乐边作解说:晨,大鸭子和小鸭子扑扇着翅膀先后走出舍门来到池塘,水打闹,拌嘴饶舌,然后又小心满意是地摇摇摆摆走回鸭舍的生动情景。在欣赏结束时用概括性的语言对乐曲内容对乐曲内容进行总结。如:欣赏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玩具进行曲》学生复听完全曲之后,用几句富有诗意的话作为语言提示:同学们听完乐曲之后,在我们脑海中是否出现了一幅这样的景象:深夜,孩子们进入梦乡,随着玩具箱子里响起的轻轻的军号声,灵巧可爱的玩具精神抖擞地从箱子里列队走出来,调皮的玩具兵随着乐曲欢跳起舞,天快亮了,玩具兵司令一声令下,玩具兵们争先恐后地爬入箱子,转眼间,一切都销声匿迹。

三、形体动作法

形体动作法可用身体(包括站立、行走、蹦跳等)来表现听觉体验。在欣赏音乐时让学生借助身体的动作表现乐曲中音乐形象,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欣赏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一年级下册乐曲《猴王进行曲》时,让学生模仿“狮王”行走,把“狮王”的吼声学一学,让学生都来积极参与,从中感知音乐、理解音乐,创造音乐。又如欣赏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一年级音乐《我是人民小骑兵》,可让学生自己或分组进行,通过各种不同的形体动作表现乐曲情绪的变化,一开始用具有浓郁的内蒙民间特色的动作塑造小骑兵威武活泼,扬鞭催马在草原上巡逻的形象,再用优美抒展的形体表现美丽辽阔的大草原,抒发对草原的热爱,接着用刚强有力的动作描绘小骑兵顶风冒雨同大自然搏斗的情景,表现出英雄的气概,最后再用扬鞭催马的动作表现气氛的热烈欢快。这些都对学生理解音乐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综合记忆法

综合记忆法就是以音乐欣赏为中心把多门学科内容融洽进去,协助搞好欣赏教学,使学生不但能提高音乐修养,同时能获得多方面的知识能力。

如欣赏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六年级音乐上册《渴望春天》时,先把诗歌《春晓》与音乐教学结合,让学生在朗读诗歌、理解诗意的同时熟悉乐曲,接着联系自然课学到的有关知识编成律动:播种、插秧、收割等动作编成律动,最后结合手工课的教学内容,用各种树叶树本制作为我们报春的布谷鸟或蝴蝶等动物造型,这样将语文、自然、律动、手工各科教学合为一体,使学生在读、做、唱、跳中轻松地学到了知识,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欣赏力,也丰富了其他学科的知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渗透。

参考文献:

[1]管惠璇.以学生音乐能力整体发展为目标 改进音乐欣赏教学[J].科教文汇,2010(7).

[2]高职音乐欣赏教学刍议[OL].互联网-学科教育论文-项目管理-道客巴巴.

[3]吴柯蓉.有效重复:音乐教学不可或缺的元素[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3(5).

[4]柯达伊教学法[OL].互联网.

[5]彭小芬.浅析音乐教学中的音乐欣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6(7).

[6]束燕.浅谈如何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J].文理导航,2012(6).

第8篇:音乐素质教育论文范文

以下是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的思考。

谈美育,必须从德育谈起,当下教育者的共识是:学校德育工作难度大。原因有很多,有社会、家庭、教师、学校等方方面面的影响,如果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看,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是我们对德智体美这四者的关系没有理清。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以德育为先,实质上应该是以育人为本,以德育为核心,德育是方向,德育既是独立的教育,同时应贯穿于教育的各个面向,智、体、美三育均应贯穿德育的主线,这才是四者正确的关系,所以真正的教育者讲美育必先讲德育。但教育的现实却把德育孤立,德育成了班主任的工作和《思品》学科的任务,既然有人负责,又是一门独立学科,好像就分工明确、任务清晰了,于是智、体、美三育好像就与德育没有太大关系,所以学校中的怪现象就是:除了班主任和思品课教师,一些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只传授知识,不教学生做人,拿成绩衡量品格的行为比比皆是,最终班主任压力大且精力有限,思品教师教育空间有限,如此一来,德育成了孤家寡人,如何不难!

另一方面,很多教育者把美育异化为“术”,功利化倾向严重,忽视了其道德教育的本质。美育的提出,源于先生“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主张,他提出“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的观点,希望通过美育独特的精神性、超脱性、创造性、社会性代替对道德教育的作用。至20世纪80年代美育和德、智、体三育正式成为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从美育观点提出至今,就一直纠缠在“术”和“育”之间,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以来,全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很长一段时间里,音、体、美等就成了素质教育的代名词,美育被狭隘化为艺术教育,更糟糕的是异化为“术”――升学捷径和课外辅导的实用之术,于是,美育成为应试教育和市场经济的傀儡,浩浩荡荡的艺术生和人潮涌动的艺术班也掩盖不住美育的虚假繁荣。于是艺术教师觉得教授绘画、手工、声乐、器乐等技艺就是在进行美育,“技术审美”的教育观占主导地位,培养出不少“技法纯熟情感空虚”的学生。在刚刚结束的全国第四届中小学艺术教育论文报告会上,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荫昌先生指出:艺术教育要归位到“育人”的本质上来,正是对当下不良教育现象的警示和提醒。中国人民大学美学研究教授王旭晓撰文呼吁:艺术教育不能完全取代美育,她只是实施美育的一种途径。这更是对美育“异化”的审视和批判。

所以,教育者必须对美育进行再认识:美育是采取美感的教育形式,以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的教育目的,其本质是审美情感的教育,更是“立德树人”的教育。

在基础教育中,美感的教育形式是什么?绝不仅仅是美术、音乐、戏剧、建筑、文学等形态,这些仅仅是“美之物化”的形式,而美感的教育形式应该是“美的文化”――以“审美”为核心的三个维度的和谐建构:审视作品创作表现之美,感悟作品人文背景之美,感受教育者人文情怀之美。

审视作品创作表现之美,主要指作品的内容、形式和技巧,经典性和代表性的作品能让学生感受到艺术本体之美,启发人的创造思维;感悟作品人文背景之美,主要指作品的内涵、背景和创作者的人格魅力,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艺术气质之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感受教育者人文情怀之美,主要指教师和家长对“育人”本质的理解,以美的思想、语言和人格影响人,让学生浸透在和谐的师生、家校关系之中,涵养人的道德品格。

第9篇:音乐素质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

教育部实行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终生探究的乐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新课标要求,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在全国各地掀起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大潮。它将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的行为发生重大的转变。本论文主要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和改变传统口语教学模式以及提高英语口语教学策略三方面来阐释。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分析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是教育和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媒介。外语教学过程中师生、学生之间相互交往是学生获得有效输入和内化课内外输入并逐步转化成输出的最理想的途径,外语教学只有通过相互交往活动,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因此,为了保证交往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更应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中,二千多年以来,师道尊严在中国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在封建社会里,为师之道,尊严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是知识与真理的化身,学生对教师俯首听命是天经地义的。教师的核心地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中心主义,“传”、“授”、“解”都是强调一个发送者的主体地位,一种至高无上的尊者地位。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具有现代社会人的存在的前提要求:平等与民主。新型的师生关系本质上不再是一种知识的传授过程,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的精神上的交流,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对话过程。我们提倡,对话就是一种平等的交流,对话包含着平等和民主的核心思想;民主、平等旨在表明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一种简单的给予和被动接受的关系,而是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平等民主的交往关系。因为,教师离开了学生,或者学生离开了教师,都是不可能的,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口语教学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师角色的主体地位思想,而是让教师和学生相互成为主体,因为教师和学生都是不完整的主体,只有他们相互依存才能互为主体。

二、改变传统英语口语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中,一直以来,由于各级各类考试还不重视口语能力的考查,重读写、轻听说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认为读写重要的学生远多于认为听说重要的学生。大多数大家长和学生都认为口语并不重要,英语成绩是靠最后的一张考卷来评定的。一部分教师甚至也有这种想法,因而忽视了平时的口语训练。同时,我们的学生恰恰缺少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除了课堂外,学生使用英语的机会很少。即便在课堂上,如果教师不能创设轻松愉快的说英语的情境和氛围,学生也不会乐于参与。加上由于师资力量限制,我国小学绝大多数学校都是大班教学。因此,改变传统的口语教学模式也就显得更重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以及发展需求,小学阶段英语课程教学的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最终使他们形成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三、提高口语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如何具体提高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性呢?我们认为,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语不同于母语教学,兴趣是学生学好外语的首要前提。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事物本身很有趣、很新鲜才能激起他们这种认识事物的兴趣。对于学生们羞于开口这种情况,教师应当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渐渐消除他们的害羞心理。同时,为了巩固强化,教师还应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口语练习机会。其次,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利用音乐、美术、游戏、竞赛、表演等多种形式组织好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一旦形成,学生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各种英语学习活动,并从中获得乐趣。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乐于开口,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口语能力。再次,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把生动形象的画面和单词结合起来,用吸引学生主意力的场景代替书本上枯燥的句子,并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表演,在娱乐中学习了英语口语。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中,如果我们不清楚改革在教学内容上的变化,不理解教改观念的转变,就必将在改革大潮中落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深化和发展,新课程体系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我们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正是因为这次课程改革,我才有幸及时地转变了教育观念,改革课堂教学,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而小学英语口语改革又是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务必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思考如何改变教学方法,而从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小玲.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的反思型教学[J]. 当代教育论坛,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