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音乐艺术文化范文

音乐艺术文化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音乐艺术文化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音乐艺术文化

民族音乐中的合唱艺术及文化

我国有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其中所包含的合唱艺术更是了解民族性格、感受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民族音乐所传递、蕴含的内容元素,不仅生动记录了少数民族的生活状态,更是传递、表达了少数民族独有的艺术特征和文化风格。本文将结合《中国少数民族风格合唱曲集》一书,分析民族音乐中的合唱艺术及其文化内涵,探索多元文化环境下的传承路径,以期为当前全面提升民族音乐的生命力提供有效参考。由陈昌宁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于2015年6月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风格合唱曲集》,主要以少数民族风格合唱艺术为研究对象,通过精心选择无伴奏合唱《民歌会》、合唱大赋格:音乐辩证法、壮族风格合唱等民族合唱艺术视角对高校合唱教学进行全面论述,形成了以民族艺术为基础,以艺术性和文化性为内涵的科学论述,对当前推动民族音乐传承、创新合唱教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重点突出,内容丰富

该书立足民族音乐、合唱艺术等内容,通过选择多个民族音乐曲目,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论述体系。通过选择合唱艺术视角研究民族音乐,有效突出了全书的论述重点,实现了对民族音乐合唱艺术的丰富传递。民族音乐中的合唱艺术主要有以下风格特点:第一,多数民族音乐活动以合唱艺术为主要形式。无论是男女对唱、童声合唱,还是齐唱、混声合唱,合唱艺术成为民族群众表达个人心情、开展社会交往的重要艺术形式。比如,歌颂劳作、庆祝丰收的民歌飞歌艺术,或者歌颂亲朋相聚的酒歌艺术等等,都是以合唱艺术进行传唱。第二,民族音乐中的合唱艺术基本形成了自身风格与审美特征。虽然多数民族音乐未形成复杂、体系化的复调理论,但在长期传承过程中,其合唱艺术均形成了浓厚的民族风格和相对固定的歌曲合唱范式与审美特色。其三,歌曲结构、题材多有自身特点。民族歌曲多为单段体或者二段体,即使其结构变化为大歌,但本质上仍由短小乐段变化而来。因此,无论歌曲如何变化,其节奏、腔型和速度等内容始终没有变化。

二、结构合理,建议科学

该书既重视选择合理的民族音乐曲目,也从“音乐辩证法”理论视角进行合唱艺术解读,有效确保了该书的研究质量,为当前推动民族音乐传承发展提供了科学、可操作的决策意见。结合该书观点,民族音乐中合唱艺术蕴含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为:一是民族文化的生动写照。民族音乐艺术不仅种类多元,更重要的是其中包含了许多极具民族特色的音乐艺术形式,而所有的民族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植根于特殊自然及民族人文环境下的艺术精品。因此,民族音乐是当前全面分析、精准研究民族文化的重要媒介。二是民族生活的现实歌颂。民歌艺术实质上是对民族生活的现实礼赞,通过了解民族音乐,透过民族音乐的合唱艺术,能够从中生动、全面了解民族发展历史,感受浓厚的民族生活气息。无论是对节庆生活的歌颂,还是对自然风光、民俗活动的表述,其中都是对民族生活方式与精神气质的生动表述。三是民族历史的有效传递。民族音乐生动反映、歌颂礼赞了民族神话,其中既暗合了民族图腾,也对民族发展历史进行生动传递。多数民族音乐曲目都将民族发展历史、重要民族人物进行歌颂和礼赞,是当前了解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三、聚焦现状,实用性强

该书聚焦现状解读,通过选择生活化突出、实践应用优势明显的民族音乐曲目,有效增进了读者对民族音乐及合唱艺术的理解与掌握,尤其是书中收录了《中央民族大学之歌》、壮族风格合唱《骆越风三首》等鲜活的音乐素材,大大丰富了读者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在坚定文化自信环境下,为有效传承发展民族音乐及合唱艺术,需要重点践行以下路径:一方面,要重视完善民族音乐传承人体系。通过加快传承机制研究,深度挖掘、整理民族音乐艺术,及时弥补民族音乐的传承短板,持续扩大民族音乐的社会影响力和传承优势。要根据民族文化、民族生活的发展状况,创作一批最新反映民族文化故事的音乐曲目,通过不断创新艺术风格,持续完善,全面扩大民族音乐的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现代传媒途径,通过对民族音乐进行合理包装和数字化改造,使其充分适应新的文化传播环境,全面提升民族音乐艺术的生命力和社会影响力。该书从民族文化、艺术实用和科学合理等视角对民族音乐合唱艺术进行全面论述,为当前传承民族音乐,发展合唱事业提供了有效指引。民族音乐歌曲题材鲜活,歌曲旋律生动优美,歌曲风格独特,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音乐不仅未走向消亡,甚至在文化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得以传承与推广,更是成为当前了解传统文化、感受鲜活民族艺术的生动见证。因此,面对新的文化传播环境,要重视挖掘和传递民族音乐艺术中蕴含的多元内涵,为民族音乐艺术搭建展现艺术魅力的传播舞台,全面提升民族音乐的生命力。

点击查看全文

民族文化传承下音乐艺术浅析

民族文化是音乐艺术必不可少的资源,对音乐事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民族文化传承视域下,音乐艺术要充分认识到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着重培养人们的文化素养,增强人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促进人们全面发展的同时提升音乐创新水平。民族文化与音乐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音乐艺术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民族文化是音乐艺术的基础。因此,音乐艺术应在民族文化传承视域下加强创新,做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让人们全面认识中华优秀民族文化,进而对其更好地继承和发展。

一、民族文化

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风俗习惯、生产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其深深植根于各民族的生活和生产中,对各民族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民族文化相互独立区别,又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共通,构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多元民族文化,比如“巴蜀文化”“中原文化”等。随着历史的变迁,各民族文化呈现融合趋势,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文化在融合过程中体现出几点特征:第一,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民族文化根植于本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模式,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积累和沉淀,像文字、音乐、信仰、风俗习惯等,是其他民族所不具有的,代表着本民族特色。第二,民族文化的共同性。虽然各民族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在历史发展当中,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往来十分密切,所以各民族文化呈现出一些共同之处。再加上民族文化会主动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元素,这不仅促进了民族融合,也使得民族文化之间有共同之处。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民族创造的文明被全世界所接纳,这进一步增进了各民族文化的共同性。第三,民族文化的延续性。在发展过程中,民族文化会不断推陈出新,完善自我,在保留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根据历史发展情况和实际发展需求进行客观的创新。提取精华,舍弃糟粕,不断使民族文化迸发出新的活力和生命力,以适应新的历史时期。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生长出来,带有鲜明的本民族生活特征、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等印记。比如宁夏、青海等地区典型的民族音乐代表——“花儿”民歌。各民族独特的音乐内容形成的丰富多样的民族音乐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二、民族文化传承和音乐艺术的关系

1民族文化是音乐艺术的基础

现代音乐艺术可以帮助人们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帮助艺人更好地进行音乐创作和创新。但是目前在音乐艺术领域对于以什么为音乐基础这一问题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回答。而音乐艺术也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对此,只有引进文化视角,才能充分认识到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感受民族音乐文化对艺术资源的巨大价值。此外,随着国际音乐艺术的发展,多元文化视角成为音乐艺术的关键内容。多元音乐文化观点的提出一方面是由于民族音乐事业不断发展,许多研究成果涌现出来,对音乐产生巨大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新时代下人们的资源观念发生转变,对非物质资源的认识更深。所以,在音乐艺术中要注重多元音乐文化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然而,目前尚未在实际音乐艺术中建立文化视角,导致音乐虽然包含一些民族音乐文化内容,但是却十分片面和浅显,并没有真正体现和传达出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和独特性。同时,在我国音乐艺术体系中,民族音乐的地位和功能较为模糊。此外,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十分片面且兴趣不高,这就导致民族音乐推广很难推行。究其原因,最本质的一点在于没有确立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音乐基础地位。对此,在新时期,我国音乐艺术必须把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作为音乐的基础,传承和发展多元民族音乐文化,推动民族音乐文化走向青年人,走向世界。

2音乐艺术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点击查看全文

铜陵矿山音乐艺术特征与文化探究

摘要:铜陵作为千年古铜都,矿业开采历史源远流长。以铜陵地区矿山音乐文化为研究主题,通过田野调查、走访老矿工等方式,对历史遗存的铜陵矿山音乐进行收集、整理,从创作内容、音乐风格等方面解析其艺术特征。同时结合铜陵城市文化背景探究矿山音乐文化功能,以期对铜陵地区矿业文化保护有所裨益。

关键词:铜陵;矿山音乐;艺术特征;文化功能

铜陵矿山音乐是在铜陵矿业生产铸造过程中产生的,以铜陵矿山劳作为素材,反映矿山生产及矿工生活的音乐。它伴随铜陵矿产行业的起落兴衰,蕴藏着丰厚的行业文化内涵。笔者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就研究现状来看,直接以矿山音乐作为切入点的寥寥无几:20世纪80年代,梁茂[1-2]对五四时期煤矿音乐进行整理、分析,发表了《安源工人歌咏的传统》《“五四”时期的工农革命歌曲———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等;2010年,李耀然[3]以河北地区煤矿音乐为研究对象,撰写的《河北开滦煤矿音乐研究》是国内第一篇研究矿山音乐的论文;2016年,吴明微[4]以近现代中国煤矿劳动音乐文化为研究对象,以“话语”为研究视角,深入探究煤矿劳动音乐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同话语主题所构建的多样音乐文化事项、特征、功能及建构方式、建构意图、话语语境等问题。综上,以铜陵乃至皖南地区矿山音乐为核心的专项研究十分稀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难度会不断加大,为此,本文以铜陵矿山音乐为切入点,搜集了铜陵矿山歌曲,解析其艺术特征,探究其文化功能,以期为铜陵矿区文化保护提供参考。

1铜陵矿山音乐的文化背景

天宝年间,诗仙李白二游秋浦时,曾留下了《秋浦歌十七首》诗组,其中第十四首这样写道:“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这是我国诗歌中为数不多的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句,极为珍贵。秋浦河位于现在的安徽省池州市境内,与铜陵接壤,铜陵采冶铜史始于商周,盛于汉唐,而池州并无大规模矿产业史的记载,笔者有理由推断,李白笔下炉火熊熊、红星四溅的冶炼场景就发生在现在的铜陵,震撼天地的歌曲就是矿工劳作时唱的号子。这是最早关于铜陵矿山音乐的记载。十分可惜的是,早期口口相传的劳动号子,并没有以文本的方式保存下来。随着现代化发展,生产方式的改变,老矿工的相继离世,劳动号子也一起埋入了地下。1956年,安徽省在原铜官山铜矿的基础之上,成立了铜陵市。三千多年的采矿史,注定了铜陵将会成为矿山之城。依托有力的资源优势,铜陵迅速成为中国的铜产业基地,新中国的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都来自这里,最多的时候,仅一千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上就有四百多个大大小小的采矿场。工业发展的全面复兴,也给矿山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此时涌现出了一批歌颂矿山生产、描绘矿工生活的歌曲,如《干劲越大歌越多》《矿山的早晨》《铜官工人迎新年》等,生动细腻地勾勒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铜陵矿产业繁荣蓬勃的一面。可好景不长,过度开采,环保意识局限,加之管理的疏漏,资源枯竭的程度比我们想象得要快。2009年,铜陵被列为国家第二批城市资源枯竭名单,走上了城市转型之路。

2铜陵矿山音乐的艺术特征

通过调查走访,目前搜集到的大部分作品主要集中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创作的大众歌曲。

点击查看全文

校园音乐文化中声乐艺术应用

【摘要】校园音乐文化是学校发展的软实力,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声乐艺术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高校应充分利用声乐艺术,将其与校园音乐文化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推动校园音乐文化及高校的长远发展。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于声乐艺术在校园音乐文化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声乐艺术;校园音乐文化;作用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高校也在积极的进行校园音乐文化建设。在此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声乐艺术,将声乐艺术的最大效能发挥出来,通过科学高效的实施,实现校园音乐文化的科学建设与发展,进而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学习环境,实现学生与高校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一、声乐艺术的启示作用

在进行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声乐艺术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声乐艺术包含很多的内容,像,音乐文化、音乐语言等等,其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学生可以倾听美好的音乐,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能够为校园音乐文化建设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因此,应充分的利用声乐艺术的启示作用高质量的开展校园音乐文化建设,具体应做如下几个方面的努力。①鼓励学生在平时的课余时间对声乐艺术进行充分的欣赏。学生可以倾听美好的音乐、观看钢琴演奏、小提琴演奏,通过充分的欣赏,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也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启示,学生会自觉的参与到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中,进而提高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的质量[1]。②声乐艺术的内涵较为丰富,且对校园音乐文化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因此,教师应带领学生对声乐艺术的内涵进行细致全面的剖析,将其全部整理出来,为校园音乐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式方法、发展方向,促进校园音乐文化的发展。③利用声乐艺术的多种表现形式展示丰富多彩的校园音乐文化。例如,举行歌唱比赛、举行声乐才艺比赛、举行音乐联欢晚会等等,通过利用多种声乐艺术形式,能够进一步丰富校园音乐文化,也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对学生的发展非常有利[2]。

二、声乐艺术的推动作用

声乐艺术能够推动校园音乐文化的发展。众所周知,校园音乐文化主要以音乐为核心,其与声乐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校园音乐文化发展中,可以将声乐艺术作为推动力。例如,发展声乐艺术,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声乐技能,学生会更加积极的投入到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中,为高校的校园音乐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3]。另外,学生在学习声乐艺术的过程中会带来更多的灵感,积极的为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献计献策,促进校园音乐文化的发展。另外,高校还应该为声乐艺术的发展提供硬件及软件方面的支持,例如,购买先进的声乐艺术设备、引进优质的教师资源、开发高水平的教材,使学生能够更为充分的学习声乐艺术,进而学生也才能在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声乐艺术的推动作用还体现在良好音乐文化氛围的营造方面,试想,教师积极的进行音乐艺术科研、教学,学生努力学习声乐技能,这在无形中会形成内在的力量,推动校园音乐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实现高校的长远发展。因此,为了促进校园音乐文化的发展,应将声乐艺术的推动作用有效的发挥出来,使其成为内在的驱动力,实现最佳的校园音乐文化建设效果[4]。

点击查看全文

饮食文化中音乐艺术融入探究

饮食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食物为纽带,连接人类与食物、自然与人文之间的重要文明载体。而以农耕文明为起源的传统中国民族音乐在中国饮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饮食文化与音乐历史的发展息息相关。由吴澎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饮食文化(第3版)》一书,以中国的饮食文化为理论基础,全面介绍了中国几千年来饮食文化和中国饮食的历史发展进程与当代现状,并通过名人典故及民族风味代表小吃等内容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礼仪展开详细论述,以此帮助读者对传统中国饮食文化有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并以此为契合点帮助读者深刻了解传统中华民族的生活特点,对于增强国民饮食文化修养、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价值。《中国饮食文化(第3版)》全书共分为9章。第1章概论部分介绍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定义、特征、地域差异及基本状况,并深入探析了孔孟、老庄的饮食之道。第2章详细介绍了八大菜系,并对中国八大菜系的形成历程和形成背景进行了阐述。第3章具体介绍了中国的酒文化,对中国饮酒习俗的溯源、种类等内容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对各类中华名酒、历史典故等内容作了全面介绍。第4章围绕中国的茶文化,介绍了中国茶史、茶文化的发展、各类茶叶的类别及茶与文人的故事。第5章以《红楼梦》和金庸小说为例详细介绍了文学作品中的饮食文化。第6章具体阐述了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饮食文化。第7章则以中国的筷子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中国的筷子文化。第8章介绍了中国的饮食礼仪。第9章对历史名人与饮食典故进行了详细论述。饮食文化是传统文化这一庞大体系中独具特色和个性的分支,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饮食过程中的自我享受。以饮食文化为内核,以《中国饮食文化(第3版)》为理论借鉴,从音乐角度深入研究解读饮食文化中音乐艺术的融入和发展,对于促进当代饮食文化与音乐艺术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音乐艺术的历史渊源

饮食文化中音乐艺术的融入是一场边际文化的卓越冒险。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和各地区的饮食文化在历史的场合中不断交融发展,最终呈现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多元特色。与饮食文化一起发展而来的音乐艺术在中国传统饮食风俗中充当着重要角色。饮食文化与音乐艺术的完美融合最早要追溯到周代,周代盛行的礼乐制度即当时不同阶级的官僚贵族在饮食过程中所能够实施的礼法配乐所制定的明确规章,而“钟鸣鼎食”则形象而贴切地形容出当时贵族阶级在饮食过程中配乐敲击、歌舞升平的场景。这一时期,音乐常常作为统治阶级地位和财富的象征而出现在达官显贵的餐桌上。之后,汉唐时期经济文化的包容性发展,使得饮食中的音乐文化逐渐富有艺术性,餐桌上的音乐不再是贵族阶级的专属,而是逐渐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此时的餐桌饮食音乐开始向平民化、大众化的方向发展,这些音乐或是抒发着古人的闲情,或是表达着古人的闲愁,可能是恢弘的,也可能是质朴的,这些在饮食文化内涵中而深入挖掘出的音乐艺术更为贴近百姓的日常生活,其之间的内在联系给予了更多底层劳动人民对于家国、人生等的不同感悟,饮食文化和音乐艺术的内在联系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体系越来越完善。

2饮食文化与音乐艺术的内在联系

饮食与音乐作为社会发展中独一无二的文化体系,是经过上千年的时间沉淀后而产生的文化精髓,其发展过程中交融了复杂多样的历史传统,具有重要的艺术美学特征,是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外在表现。食品文化与音乐艺术因其自身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美学特征在交互融合中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两者之间相互结合促进了现代饮食文化与音乐艺术的交相辉映。

(1)音乐艺术能够传递人们的精神文化,是人们情感输出的重要载体,这些舒缓的古典音乐和轻音乐类型,能够有效促进观赏者的食欲并帮助消化。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语言,能够有效沟通欣赏者与表演者之间的微妙联系,这种跨语言、跨文化、跨种族的文化交流形式使其具有不可估量的精神文化内涵。该书第2章指出,好的音乐能够帮助食客放松情绪,放松的情绪作用于人体的下丘脑,能够有效促进食欲。从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音乐发展历程来看,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的音乐艺术具有独特的空寂悠远、清澈素净等特点,而这些音乐中所传递出的是中国文人自古以来淡泊名利、情意交融、风雅之致的精神文化内涵。这类中国古典音乐所带来的独特韵味成为了当代餐桌饮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享受,能够影响人的情绪,强化人们对于食物的感官体验,同时能增加肠胃蠕动和消化腺体的分泌,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实现身心的合理调节。从西方音乐发展历史进程来看,在早期的古希腊文明时代,音乐艺术就被广泛应用于餐桌饮食中;到了中世纪时期,宗教思想盛行,餐桌音乐以庄严而肃穆著称;直到文艺复兴之后,西方的餐桌音乐文化才开始多元化发展,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音乐在餐桌之间广为流传,成为西方饮食中独具特色的文化韵味。

(2)饮食文化与音乐艺术的融合与地域间的文化特色、饮食习惯和社会习俗密不可分。截然不同的地域饮食特色、风格多样的饮食习俗、纷繁复杂的饮食礼仪等共同交织成中国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五千年文明的发展使得中国在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南甜、北咸、东淡、西酸、中和的地域分布,可帮助人们深入了解地域饮食特色与音乐风格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以信天游、陕西秦腔、河北梆子为西北音乐艺术代表的西北地区饮食文化粗犷而又古朴,自然而厚实的咸、酸、辣饮食文化中透露出的是高亢激昂、荡气回肠的西北音乐风格;而以清淡、鲜香为主的苏闽饮食,常常伴随着温文尔雅的苏州评弹和浙江越剧的清雅之风,给人以柔婉细腻、鲜香平和的深切感受。只有深入挖掘并用心体会饮食文化中的音乐艺术,才能让人们更加深刻地领悟到饮食文化与音乐艺术结合中而形成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历史文化底蕴。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