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双语教学论文范文

双语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双语教学论文

第1篇:双语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双语教学;影响因素;对策

双语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两种语言,通过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并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和专业能力。中国加入WTO之后,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加快,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与世界各国保持密切的联系,国际商业行为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行为。为了适应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商业行为,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特别是,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

一、双语教学对于教学改革和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意义

双语教学是外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的完美结合,它既向学生教授专业的外语知志和外国文化,又向学生传达了先进的外国研究现状。双语教学由于结合了两种教学目的和内容,因此对于加快教学改革和培养国际化人才都有着巨大的优势。

(一)双语教学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尤其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空间的距离。个人、企业和国家的行为很可能涉及到各种各样的知志,因此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旺盛。学校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基地。复合型人才精通外语,熟练使用电脑,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而双语教学由于将外语教学和专业教学相结合,在课堂中,学生不仅仅能够掌握语言知志和专业知志,更重要的是,熟悉了外国的思维、文化和社会。在这种教学中,学生会掌握新的研究视角、建构新的知志体系,利于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二)利于营造英语学习的互动环境,提高英语水平

中国的孩子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直到大学,学习英语的时间近十年,而最终实际效果大多数收效甚微,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英语互动环境。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重英语知志的讲授,轻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英语考试的成绩,轻学生交际表达的需求。由于缺乏英语环境,学生基本不会使用英语,英语难以脱口而出,英语的口语水平提高较慢。中国学生的英语笔试能力强,而实际应用能力差,而双语教学恰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说英语、练英语的环境。在这种互动的环境中,学生可以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提高英语水平,双语教学是当前英语教改实验中凸现的一个新亮点。

(三)利于与国际先进理论和实践接轨

双语教学不单纯是英语教学和语言教学,语言是知志的承载体,在双语教学课堂中,外语已从一种工具变为一种思想,一种知志库。学生通过外语这个媒介,可以了解国外原版的书籍、论文和研究报告,掌握国外先进的实践和理论。这种优势在金融课程、广告心理学等,起源于国外的学科更加突出。双语教学促进我国教学与国际接轨,成为国际文化和研究交流的媒介。

二、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

由于双语教学在我国起步晚,发展时间短,所以双语教学必定比母语教学给教师和学生的压力更多,其内容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局限。

(一)双语教学的效果受到学生外语水平的限制

学生是双语教学的主体和接受者,学生的接受能力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因此,可以说学生的外语水平是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我国虽然一直重视外语教学,但是外语教学一直是以考试为指挥棒,仅仅注重读写能力,从而忽视了听说能力。学生的外语水平因为各地区外语教学水平不同而参差不齐。在我国大学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这首先使得双语教学课程设计异常艰难。学生由于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很难整齐划一。专业课程的教授通常是以系、班为单位,教师不可能根据学生的英语能力分班教学。这就使得教师教授同样的内容,学生却因英语能力的不同而接受的不同,课程设计变得相当困难。

其次,双语教学很可能打击外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增加授课难度。学生听说能力不高对双语教学产生语言障碍,加之双语教学一般都应用国外原版教材,这些教材内容丰富、新颖,阅读量大,能提供该领域最新的专业知志,但对于外语水平较差的学生,这些大量涌现而又完全陌生的信息恰恰成为他们阅读和理解的障碍,甚至进而产生厌学心理,增加了双语授课难度,极大地影响了双语授课目标的实现。

(二)双语教学的质量受到师资短缺的制约

在推广双语教学中,师资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实施。双语课程教学要求双语教师不仅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志,还要拥有良好外语能力和扎实的教学能力。师资的能力和水平是影响双语教学的质量。外语专业教师欠缺的是专业知志;专业课教师欠缺的是外语口语表达和思维。双语教学的教师一般都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专业基础比较扎实,并且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但这些双语教师绝大多数没有一年以上的国外学习或工作经历,他们的英语能力并不全面,通常在词汇和阅读方面能力较强,但听力、口语方面却相对薄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也仅来自媒体或有限的阅读。师资对于外语和专业知志的难以两全影响双语教学的质量。目前,高校双语教学师资可分为五类: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专业老师;有外语专业背景的专业教师;经过双语教学培训的专业老师;外籍专业教师;网络课程中的双语教师。面对如此苛刻的双语教师标准,师资短缺成为意料之中的事情。2006年在苏州大学召开的高校双语教学研讨会上,全国70多所高校的150位教师、学者和教育部有关专家一起就推进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进行了研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师资短缺是高校推进双语教学的最大瓶颈。我国双语教学的师资存在很多缺口,师资数量上的缺口严重阻碍双语教学的实施和推广。

(三)双语教学的设计受到教学模式的约束

建立完整的双语课程框架指导双语教学朝向规范、统一、明晰的体系方面发展,这是双语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国,虽然部分高校在改革开放初期己有一些课程采用双语授课,即“双语教学”。少数重点院校由于教师和学生的知志层次都较高,“双语教学”起步较早,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有不少专业课采用外文原版教材,外文授课,成功培养了不少双语人才,该校学生毕业时英语已达到八级水平,口语流利,能很好的与外国人进行交流。而清华、北大这样的例子也很多。但是这些早期的双语教学都局限在某些特殊专业上,一般是对外贸易、国际商务、国际管理等,而真正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国际化教育的全面覆盖各学科的“双语教学”是在近几年才开展起来的,现在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我国教育部在2001年开始提倡高校开展双语教学,鼓励引进外文原版教材,双语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但由于起步晚,经验不足,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教育部门也没有明确的要求,各校进行双语教学的课程性质、授课形式、采用教材和考核方式等各不相同,各校在双语教学的课程内容设计、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双语教学的评价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四)双语教学的内容受到外文资料的制约

双语教材是双语课程资源的核心外文资源,是实施双语教学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制约高校双语教学开展的重要因素。大学课程种类繁多,有些课程在一个学校仅有一名教师教授,编写双语教材是一个团队的工作,除了专业教师,语言方而还要邀请英语专业的教师。因此,自己编写教材的能力非常有限。

大多数老师愿意采用影印教材,相对原版教材便宜,学生愿意支付相应的费用。但影印教材基本是滞后国外最新版本四、五年,对于时效性比较强的课程而言,减弱了直接读原版教材能获得新知志的优势。不过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的科研,查找相应的英文文献作为补充。

对英语能力较差的学生,阅读英语教材是个障碍。是否给予中文材料补充,一直是双语教学中的争议。一方认为双语教学的魅力就在于读原汁原味的专业知志,辅以中文材料,无疑是让学生继续用中文学习,在双语教学中没有获得成长。另一方而认为,学生对语言理解都存在困难,又如何能掌握专业知识。二者的发出点都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知志的效率,因此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本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规律,对于不同能力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鼓励他们在自己的能力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五)双语教学的发展受到目标定位的阻碍

双语教学涵盖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其中掌握与应用外语以及专业知志是双语教学最重要的目标。然而在教学实践当中,经常有顾此失彼的现象,有的时候,双语教学变成了语言教学,教师花费大量时间讲解词汇和语法,而忽视了对于专业知志的传授和专业理论的讲解;另一方面,有的时候双语教学变成了专业课程,教师使用大量中文教授外国的研究和理论,而忽视了第二语言及其思维方式差异的传授,忽视对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对双语教学目标的认志与定位狭窄还表现在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多元文化的培养。与国外双语教学相比较,我们的出发点是吸收先进的科学文化知志与培养双语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但是利用两种语言以掌握先进科技文化知志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对两种社会文化及其语言、思维习惯差异的熟悉与了解。忽视了对非本土社会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是导致双语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一切文明的发展都离不开其所由产生的文化与社会的背景。因而,培养多元文化与对非本土文化的理解能力有利于对语言与学科知志的掌握,有利于提高双语教学的效率。

三、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对策分析

(一)因人制宜,循序渐进

外语在专业知志上的学习和应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通过一两门课程的双语教学就达到理想的程度。因此双语教学在课程安排上,应注意它的延续性,使其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阶段;双语课程的数量也应随着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增加。语言的学习贵在坚持,重在应用,因此创建一个好的应用环境并坚持下去,是提高英语水平的关键。双语教学的方法应该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的过程中,从最初的部分英文板书,到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和双语授课,循序渐进,应反映在大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使双语教学具有连贯性和继承性。学生在课堂上运用英语从不适应、逐步适应,最后形成一个习惯,养成这样一个习惯,对学生后续的发展,看专业文献、听讲座以及口语交流,都有很好的作用。这种良性的循环对提高学生学习双语课程的自我效能感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考虑不同学生的外语水平差异、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文化蕴涵等,可采用分班的教学方式,即根据学生的自愿和英语程度来进行分班,并在分班后,通过科学的调查问卷,分析学生的外语水平及教学需求,以此来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如国外经过长期的摸索和不断的改进总结出了几种较为成功的模式,即沉浸型双语教学,维持型双语教学和过渡型双语教学。

(二)增强师资力量的培养、引导与激励

师资问题是双语教学的重要问题,是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要制定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培养计划,选择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教师,可以采取赴国外短期语言培训或聘请外教集中培训的方法,培养一批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并能在课堂上流利自如地使用外语进行学科教学的教师队伍。其次,要注重引导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使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主动转变自己的角色,从单纯的讲授者转向指导者,把单向信息输出的课堂变成双向的信息沟通和交流,以提供一个轻松、和谐的授课氛围,使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和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自己见解。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增强和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基础知志的认志和理解,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为实现双语教学的目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第三,双语教学的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辛苦,所以为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也应该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

(三)正确处理外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的关系

双语教育并非通过语言课程来实现语言教育的目标,而是通过学校教育中其他的科目来达到帮助学习者掌握两种语言的目的。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既有专业知志,又有双语表达能力的各行各业高级专门人才,而不是单纯的翻译,正确处理好双语教学课程中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必须清楚地意志到,双语教学目的在于外语与专业知志的全面提高,即使学生真正领会与世界同步的现代科学知志,又为学生提供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和学习专业外语词汇的机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侧重英语或由于担心学生不能理解,全盘中文讲授专业知志都是错误的。应理解二者之间应该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是学科之间的交叉和依托,也是外语教学对专业教学的支撑;其次,借鉴英语教学的方法,以双语教学课程为突破口,加快对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在教育国际化的今天,通过双语教学引入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四)原版教材,互动学习

第2篇:双语教学论文范文

双语教学就是这样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课堂及实践对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反复锻炼,真正使英语活学活用起来。为提升学校层次、增强学校竞争力,提高医学生知识层次,促进全国医疗行业发展,在高等医药院校中推行双语教学势在必行。著名医学家、教育家裘法祖先生曾说过:“掌握一门外国语言就多拥有了一把打开医学科学大门的钥匙”。医学双语教学就是要把英语转变为打开国外先进医学知识大门的钥匙,通过双语的应用,使我国医疗行业拥有赶超世界先进的能力。所以,在作为后期临床“内外妇儿”四大课程之一的《儿科学》中推广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我院儿科临床学院近些年来遵循国家教育部的精神,依据苏州大学建设精品课程要求,将《儿科学》双语教学作为一个重点工程来抓。具体实施时将整个《儿科学》双语课程分为两个方面,即理论课教学及实践课教学,形成了教师讲授、学生质疑、双方讨论的良性循环,并且加强讨论和实践时应用双语的比重,做到双语并行应用。除此之外,我们还不断制定和完善科学的课程规划,重视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注重课程体系的国际接轨,强化教学内容及双语教材的积累,引进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扎实推进《儿科学》双语精品课程建设。

双语精品课程建设的方法及内容

1.理论课讲授。双语教学在我国是要求用汉语、英语两种语言进行的教学活动。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三种双语教学模式。(1)部分式双语教学:部分学科使用外语教学,而其他学科仍保持母语教学或者课程的部分内容是用外语教学。(2)完全式双语教学:仅使用一种外语进行教学。(3)渐进式双语教学:由开始时部分或完全使用母语教学,逐步转变为全部课程仅使用外语进行教学。目前我国的语言环境还是以中文为主,并不像新加坡或香港那样双语并重,而且我国的双语教学处于起始阶段,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当前及相当长的时间中仍必须采用汉语为主,英语渗透为辅的部分式双语教学及渐进式双语教学。医学知识多数较为复杂,在纯中文教学中有些内容学生都难以理解,另外,医学英语词汇大都生僻,专业性强,如果单纯使用英文讲解学生则如听天书,基于我院所教授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亦采用这种部分式及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实际应用中反应良好。总结起来,我们使用的理论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重点内容全英文讲授。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及现场反应,花20~30分钟时间将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全部使用英语进行讲授。讲课过程中尽量使用浅显易懂的口语,语速保持四级语速或更慢,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领会和理解。例如在讲授“Neonatology”时,将总论部分内容用全英文讲解,让学生对基础内容,如“新生儿、足月儿、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超低出生体重儿”等重要名词有较深的理解。(2)复杂内容中英文混讲。对于某些较复杂的课程内容采用中英文混讲的方式:将重要的医学英语单词、短句或长句穿插于中文讲述的过程中,增加大家对其的理解。(3)常用内容中英文互动。对于经常要使用到的一些内容,我们要求师生采用对话的形式,穿插英文进行对话,让学生尽量使用英语进行讨论和回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采用单词、短句、长句或段落进行回答和讨论,如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这一章节时,英语水平一般的学生可以在回答中穿插“Jaundice、Hyperbiliru-binemia、Phototherapy”等简单的专业英语词汇即可,而对于英语口语水平较好的同学可让他们使用长句描述症状、治疗方法,甚至是胆红素代谢途径等复杂的过程,促使大家将英语学以致用。(4)教学课件全英文化。目前多媒体课件在教学活动中被普遍采用,我们的双语教学中也充分意识到了多媒体的重要性,所以要求双语理论教学中必须使用多媒体课件,并通过多媒体课件评比促使老师加强这方面的准备。在我们的双语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全英文化率达到了100%,这样板书内容显得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内容与国外原版教材接轨,而在课堂讲解时则用单词或短句,遇到重点或难点的地方配合中文进行讲解,使学生在理解重点、难点的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和专业英语水平,达到了最佳教学效果。2.实践课教学。单纯的理论教学在实际中往往存在着较多的不足,特别是在医学这样一个注重实践的学科中更是如此。考虑到实践环节的时间较多,空间和组织形式相对自由,并且实践课时师生距离更短,更利于交流互动,所以我们在临床实践环节中灵活安排了形式多样的双语互动内容。这样,我们的老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对理论课内容进行拾遗补缺,在实践中加深课程的印象。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课前专业词汇准备。我们会提前公布实践环节内容,让学生在课前自己查阅课程有关的重要英语单词和文献资料,预习我们会在上见习课可能用到的专业词汇,掌握在病患交谈中需要使用的一些句子,为现实交流做好充足的准备。(2)课时采用真实病人及模拟病人交替。现实中,真实病人能进行英语交流的不多,尤其是儿童医院,本身患儿年龄较小,甚至大多是没有接触过英语的学龄前儿童,双语教学必然不能是在学生和患者之间进行。所以面对真实患者时,我们要求学生根据病人的主诉和体征当场使用英语进行描述。另外,我们在带教过程中,抽出部分时间,让学生模拟病人或者教师自行扮演标准化病人,通过两者之间的英语对话,将上课所学贯穿到实际应用中去。(3)课后进行书面英语练习。“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双语儿科教学不能仅仅锻炼学生听说读的能力,写作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近几年SCI论文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国外杂志上发表文章,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就是英语写作。所以在我们的双语课程中,也安排了这样的实践环节。在课后让同学用英文对实践课中的疾病进行总结,并将临床病例翻译成英文。这样提高学生接触医学英语写作的频率,为将来医学文章的写作奠定基础。我们在实践环节中全面加强了学生听说读写等医学英语的学习,所以学生医学英语专业知识有较大的提高,同时交谈中公共英语的表达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同学们普遍反映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很适合他们的需要。

双语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师资力量不足。双语教学的关键之处在于师资队伍是否强大,因为双语教学要求在课堂上运用汉语、英语两门语言进行授课,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同时还要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尤其是口语及听力能力,因此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但是现实中,往往因为医学专业性强,知识量大,临床带教的老师本身还有着较繁重的临床工作要做,所以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英语备课上,尤其是临床医师英语口语能力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导致现在大多数教师不具备直接使用英语进行对话和教学的能力,大部分时间还是以中文交流及教学为主。教学师资不足是全国教学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院采取了以下措施:(1)定期请外教至我院进行专业英语培训。通过近几年的培训,我院多数教师的英语水平明显提高,进步巨大。(2)尽可能争取机会让医师出国进修,尤其是对带教医师出国进行各项政策上的倾斜,促使更多的人有机会到国外接受纯正英语的训练。(3)全面实行英语交班制。每天早交班全部用英语进行,给每位医生创造复习医学词汇和练习口语的机会。(4)在院内网中开辟医学英语学习专栏,定期挂出医学英语学习资料,以便临床带教医师学习和交流。2.双语授课教材缺乏。现阶段国内医学双语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有些教师仅仅是通过将原来的中文课件翻译成英语后给学生授课。首先,这其中的翻译的准确性要打一个折扣,退而求其次,学生学到的可能也只是“Chi-neseEnglish”,无法接触到原汁原味的专业医学英语。“好马要配好鞍”,双语教学中同样需要这样的好鞍,一本合适的原版英文教材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同样重要。针对上述情况,我院通过购买合适的国外原版教材及教学视频资料,并通过互联网联通医学院电子资源,为教师及学生提供医学英语学习的资源,以便教学之用,运行的总体效果良好。通过近几年的运行,学生对教材评价良好,认为通过我院选用的教材,接触到了地道的英文,逐渐掌握了医学英文的表达方式和语法习惯。

第3篇:双语教学论文范文

1.课程教学目的双语教学应以专业知识的讲授为重点,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阅读和听说能力。在本次调查中,当问及双语教学带来的收获时,49%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提高了专业知识,64.9%的学生认为提高了专业词汇量,56.9%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英语阅读能力,而51.7%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英语听说能力见表2。此外,从平均值来判断,通过双语教学学生获得的收获依次是专业词汇量、英语阅读能力、英语听能力和课程专业知识。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工商管理本科生开设双语课程之前,几乎没有接触过专业外语课程,导致专业词汇的引入需双语课程来承担,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专业知识的学习时间。

2.课堂教学方式鉴于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外语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能力明显高于听力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整个课程采用了全英文课件的教学形式。然而,在本调查中,认为最合适的教学方式是课件用英文,但讲授全部用中文的学生占8.7%;课件用英文,讲授时中英文相结合,英文比例不低于50%的占20.1%;课件用英文,讲授时中英文相结合,英文比例不低于20%的占28.9%;课件用中文,讲授时中英文相结合,英文比例不低于50%占21.5%;课件用中文,讲授时中英文相结合,英文比例不低于20%的占16.8%。在老师教学内容的评价中,59.6%的学生认为教学中引入了学科新成果,67.5%的学生认为采用了引导式教学,74.2%的学生认为老师仔细解释了课程内容,68.2%的学生认为注重了学科知识的交叉和融合,而60.2%的学生认为老师和学生在课后进行了充分的接触。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对老师的教学努力给予了充分的认可,但对双语教学还具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3.双语教学的困难学生们普遍认为双语教学相比纯粹的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本调查中列举了引起双语教学困难的7个主要原因,并根据重要性的程度让学生依次选三项。调查发现,48.6%的学生认为英语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是引起双语教学困难的第一重要原因,40.4%的学生认为听力及口语能力不足是引起双语教学困难的第二重要原因,28.1%的学生认为没有良好的教学条件和氛围是引起困难的第三重要原因。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不足是引发双语教学困难的根本性原因(剩下的四个选项是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但缺乏专业词汇、老师的外语水平很低,讲不清楚教材内容、没有适合的原版教材、其他)。

4.学生学习情况双语教学不同于中文讲授课程,为了确保听课效果,学生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阅读英文教材,预习课程内容。然而,调查显示学生课外投入明显不足,只有32.5%的学生预习了即将学习的课程内容,也只有35.1%的学生认真复习了已经学过的内容,58.9%的学生认真听取了老师讲课的内容,66.9%的学生认真完成了布置的作业、案例报告书等内容。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很差,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大部分只是被动地完成所布置的作业和案例报告书,影响了双语教学效果。

二、改进工商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对策建议

1.选用合适的双语教学教材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工具和知识载体,对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专业词汇和把握学术前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选用的双语教学教材内容既要合适、先进,又要符合教学的基本要求,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双语教学教材尽量使用原版进口教材,同时配备中文教材作为参考,并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适时调整课程教学内容,提高双语教学的有效性。

2.丰富和完善双语教学方式学生英文能力不足是引起双语教学困难的最重要原因。在双语教学的初期,全部用英文授课,学生容易产生畏惧情绪,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在课程初期,可以采用英文板书、全部用中文授课的方法,及时总结专业词汇,放慢教学速度,配套使用中文教材,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学生适应了双语教学,就逐步增加英文授课的比例,同时减少中文资料的使用比例,并组织用英文进行小组讨论,采用案例分析等方法,增加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参与度。

3.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现行的双语教学体系中,教师更多地考虑如何在规定的教学时数内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心理的考虑。因此,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例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游戏式教学、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考试和评价方式上,应适当增加小考次数,给学生造成一定的紧迫感,督促他们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同时,加大平时成绩所占比重,通过布置英语作业、查找资料等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构建良好的双语教学环境为了提高双语教学效果,营造一个浓厚的外语学习氛围对学生们来说非常重要。学生们通过好的双语教学环境,进行一系列跟英文相关的课外活动,处处感受英语和使用英语,有利于消除双语课程的语言障碍,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学校图书馆还可以提供更多的查阅英文文献资料的平台,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内部外国语学院的教师资源,授予学生正确的学习英文的方法,开拓学生的学习范围和学习视野,使双语教学模式多元化。

第4篇:双语教学论文范文

普通高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不高,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学习被动,缺乏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不利于双语教学的实施。此外,《食品化学》课程一般在大学三年级第1学期开设,学生基本没有接触专业课,对专业知识并不了解,况且多数学生还没有通过英语四级考试,词汇量较少,更不要说专业词汇,此时开展双语教学,难度相当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首先向学生讲述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强调应用型国际化高素质人才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阐明外向型企业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量,同时邀请毕业学生以切身体会讲述双语课程的重要性,加强学生对双语教学的重视程度。此外,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双语教学的循序渐进过程,开始主要用中文讲授,通过简单渗透的方式向学生讲解重要的专业词汇和概念,主动找出构词规律,帮助学生记忆专业词汇,消除学生对双语课程的畏惧,等大部分学生适应后,再过渡到中英文双语教学的整合层次。同时,教师应随时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提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既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很好地消化和吸收,加深学生的理解,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用英语回答,逐渐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加强师资力量

《食品化学》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只有兼具广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外语水平,才能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尽管目前从事《食品化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均获得博士学位,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或一定的专业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但大多数教师不具备国外研修经历,况且在我国的英语教学模式及环境下,口语训练较少,很难顺利开展《食品化学》双语教学。加强双语师资培训是解决双语教学困难的根本途径。然而,双语师资的培养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得到学校和教育部门的高度支持,有步骤地推进双语教学、持证上岗。首先要遴选一批基础较好的专业教师,通过请学校的英语教师对其讲授一些常用课堂用语,或组织双语教师听观摩课向英语教师学习,或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外籍教师对其进行听、说训练,参加校外双语教学课程培训班或到国外优秀高校进行教学研修,全面提高双语教师的口语水平。

3选用切实可行的教材

科学合理地选用教材能保障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国内高校(尤其是重点院校)多使用近几年出版的、在国际上使用广泛的国外优秀原版教材。因为原版教材可以提供原汁原味的英语和专业知识,便于教师和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拓宽国际视野。然而,国外原版教材价格较高,一般学生很难承担,而且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国内高校安排的课时一般无法完成。考虑到实际情况,只对任课教师购买Fenne-ma'sFoodChemistry第4版原版教材,并从中选取授课内容所需的章节,供学生复印,既保证了教材的原版性,又降低了成本。同时,学生还可以将Fennema主编的王璋等人翻译的《食品化学》(第3版)的中文版作为参考书,对所学知识进行补充。

4创新教学模式

基于双语教学的特殊性,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才能保证《食品化学》双语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建立一种“预习、听课、复习、讨论”的4阶段学习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学生应对《食品化学》课程中的专业词汇和教学难点进行课前预习;认真听取教师的课上讲解是确保学生理解并掌握课程知识点的关键环节,这就要求教师英语讲授应清晰,便于学生接受并掌握新知识;课下复习是非常重要的过程,能保证学生消化吸收课堂教学内容;讨论是学生就一个专题发表自己的观点,能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完整地实现教学目标。食品化学涉及食品的组成、营养及加工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及相应防护措施等,内容繁多,单纯理论讲授,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而,食品与现实生活结合非常密切,如烹饪过程中蔬菜颜色的变化与叶绿素变化条件以及护绿技术相关;面包、烤鸭等食品的诱人色泽及风味与美拉德反应相关联;水果颜色的变化与酶促褐变紧密结合等。因此,在《食品化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加深学习印象,提高学习效果。

5结束语

第5篇:双语教学论文范文

教育部的《英语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规定,要求考生掌握并能够运用语音、词汇、语法知识以及所学的功能意念和话题,要求词汇量为3500个左右。因此理想的状态是学生在双语教育项目之初就已具备3500个常用基本词汇。为了让学生在入学后迅速树立新的学习观念,在先前的中学英语学习和之后大学英语学习之间架起一座过渡的桥梁,我们把上课的第一周作为导入周(OrientationWeek),它是根据学生的需求设置的一种带有介绍性质的培训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双语教育项目的目标和为完成这一目标所要达到的英语水平(大学英语六级,雅思6分),使其大脑获得一种强烈刺激,产生一个巨大的信息差,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英语学习。就词汇教学来说,通过这一周先对学生进行一个词汇摸底,这不仅包括对学生词汇量的摸底,也包括对其原有词汇学习方法的了解。摸底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分析和汇总学生的英语高考成绩,以便对不同水平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分类辅导;二是对学生进行一次词汇摸底测试。这样做旨在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现有的真实词汇量,以制定更加明确的词汇教学目标,学生也能够迅速认清自身的词汇水平和差距,明确自身的努力方向,为尽快进入大学英语学习做好自我调整。

二、注重讲授单词学习策略和进行核心词汇教学

通过对学生中学阶段词汇学习方法的了解,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并无科学的单词学习方法,很多同学认为背单词是件非常枯燥和痛苦的事情。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职责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单词学习策略,帮助他们“四两拨千斤”,用更加科学的方法面对单词,找到单词之间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将单词归类。方法一:继续扩大和发展单词的“音、形、义”等层面,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解决。方法二:收集常用的近义词、反/对义词族,这部分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课堂检查。方法三:词源法,即追溯单词的起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罗更多单词。方法四:单词添加成分法,即“前缀+词根+后缀”的方法。从第二个教学周开始,我们注重讲授核心词汇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单词搜集与之相关的近义词族或反/对义词族,引入大学阶段常用的“前缀”、“后缀”、“词根”以及“词源知识”,并对核心词汇进行归类,将同一前缀、后缀、词根或语源的核心词汇串联起来,形成一个词汇网络,加强单词间的联系,打破课本中各单元间词汇的界限。同时,在单词教学的基础上我们辅以常用高频词汇搭配和相应词汇水平的阅读练习,使学生学到的单词能够实实在在地用在他们的阅读中,逐步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词义的能力,为其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有针对性的四六级单词运用的词汇教学

在大学通用英语核心词汇教学的基础上,我们着手帮助学生梳理四六级词汇。此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帮助将陌生词汇变成消极词汇,将消极词汇变成积极词汇并熟练加以应用。我们将单词教学的重点放在通过大量阅读学习巩固四六级单词,在实践应用中进一步帮助学生将单词活学活用。英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过程就是评估,而评估学生学习效果最直接的手段就是第三方的测试。测试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进入一个健康且符合规律的学习过程。通过测试,学生可以真实地看到自身的实际英语水平,这不仅是对前期英语词汇学习的检验总结,更为今后的词汇学习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四、渗透专业词汇的教学

第6篇:双语教学论文范文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美国传统词典(双解)解释为“①能熟练地使用两种语言的:使用或能使用两种语言的,尤指同样或几乎同样流利地;②用两种语言的:恰当地使用两种语言的,以便促进那些掌握母语而正在学习另一种语言的学生的学习”。《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认为双语教育的最低标准应该是一种在教学的某些过程中至少使用两种教学用语的教育。教学使用两种语言,不一定同时使用,不必在同一学期内使用,而是在各年级连贯地使用两种语言。对于双语教育一词,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西格恩(Siguan)和麦凯(Mackey)对“双语教学”的理解是指一个把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教育体系,其中的一种语言往往是——但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语言。”①将“双语教学”作为一个教育体系,它则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教育系统中老师、学生、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四个基本要素同样也是“双语教学”的四个基本要素,②这样有利于从系统的角度进行双语教学的设计、评估及优化。双语教育英语为“bilingualeducation”,但国内几乎是将“bilingualeducation”翻译成“双语教学”,也就是说国内学术期刊中提到的“双语教学”其研究的就是“双语教育”,而不在是“BilingualTeaching”。

我国高校双语教学一般是指高校试图通过大量运用外语(当前主要指英语)进行学科教学以达到培养双语人才目标的教育。它以外语应用为目标,实现语言形式与学科内容统一,促进大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尽快与国际接轨。目前国外流行的双语教学模式有三种,浸润式(immersion)、过渡式(transitionalbilingual)和维持式(maintenancebilingual)。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双语教学不但使学生掌握双语,还连带着使学生理解、认同和掌握两种不同的文化。浸润式(immersion)是在实施了特定的语言环境和条件下,让学生完全沉浸在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环境之中,完成学习任务;过渡式是一种将第二语言(或外语)作为教学媒介语逐步导入教学全过程,即学生进入学校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维持式是指在将第二语言(或外语)作为教学语言的同时,继续用母语来维持学生理解的一种教学模式。二、高校双语教学的特点

我国的“双语教学”与国外的“双语教学”相对比在有着显著的不同,主要体现在,①国外的双语教学的目标是解决少数民族及移民通过学习第二种语言融入其主流社会,国内高校的双语教学主要是以“加强英语,提高英语习得的效率”为出发点的;②语言环境不同,国外双语教学都是在以英语为社会主流或官方语言的环境下进行的,而我国双语教学基本和是在没有语言环境情景下进行的;③师资配备不同,以美国为例,双语教学基本上都由操本族语(母语)的教师授课,而汉语均由讲汉语的华裔教师教授,华裔教师不仅能讲两种语言,更能同时用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进行教学。回顾我国的双语教学历程,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1.层次性

由于我国高校数量及办学规模差异性大,教育资源的配备、及地域等条件的制约,双语教学无论从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的选择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硬件上的差异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行政及市场手段得以解决,但软件上(学生水平、师资水平等)的差异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的,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这样有助于我们开展不同层次的双语教学活动,从而保证教学效果。要在吸收国外成功双语教育经验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课堂英语渗透力度因所处地区,学校财力,教师水平,学生水平,使用教材,学科要求和应试权重的不同而异。这既有人为的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应当容许渗透力度有大有小,在不同层次上展开。我国双语教学的层次性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的改变。

2.多样性

要正确认识我国的双语教学,其内涵应当是双语教育,实际上双语教育是更加广阔的一个概念。推行双语教育,不仅仅是第二语言的习得,恐怕更是一种综合文化素质的习得和人文底蕴的提高,双语教育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之中,更应当贯穿在学生的课外学习之中。中国的外语教学在课堂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从儿童时期持续到大学毕业,而效果并不理想,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反思,并在双语教育中注意解决的东西。中国以往的教育过多地注重了课堂教学及教师的主宰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及教育观念的更新,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学校教育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双语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应当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不论是什么模式的“双语教学”,能起到加强英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就行。

3.连续性

知识更新的加快,终生教育成为现实。随着我国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加大和改革的不断深化,有些地方在小学、中学阶段就已经开始双语教学,这使双语教学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校学习之中,双语教学从时间上来看是连续进行的;学生进入大学后,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从大学英语到专业外语再到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从大学生的课程体系来看,大学英语、专业英语可以视为双语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大学的双语教学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三、对新闻传播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

新闻教育领域开展双语教学,最早的是在1978年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创办的新闻系,由中国社科院、新华社、中国日报三家联合设置英语新闻采编专业。从1978年到1989年,该专业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新闻优秀人才。在高校的实践起源于1983年,由、国家教委、新华社和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在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中国新闻学院等高校开设双学士学位的国际新闻专业。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过度到普及教育,各级、各类学校相继开设了新闻学专业,由94年的66个急剧增加到2006年的661个,双语教学也在各学校展开。新闻专业的双语教学工作受到学校及教师的高度关注,高校新闻专业的双语首先要根据学校的总体目标和发展规模,办学类型、层次、学科专业、服务面的向的定位,开展不同层次的双语教学。只有定位准确,才能事实求实地运用现有资源,并积极创造条件,将双语教学做实、做好,对双语教学提出过高的,立竿见影的要求是不切实际的,也不符合中国的国情。鉴于师生外语水平的局限性和差异性,以及外文教材选用中的现实状况,在教学要求、建设目标上应当注意结合实际,体现双语教学的层次性;③其次,要认真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由于新闻学专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更应当充分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开展多样化的双语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新闻学专业的双语教学应当根据各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本着层次性、多样性、连续性的原则展开,办出自己的特色。

注释

麦凯,西格恩:《双语教育概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

丁龙:《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程》[M],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5年。

第7篇:双语教学论文范文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民族政策的落实,民族文化旅游、民族医药、民族工艺等产业的开发均给民族地区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效益。民族文化是知识经济,通过企业的运作可以转化为资本。如今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民族文化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贵州是一个自然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富足的大省,而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分布在全省众多旅游景点的各个少数民族中都蕴藏着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如苗族服饰和蜡染、侗族的鼓楼和风雨桥、布依族和水族的铜鼓文化、彝族的彝文古籍和金石刻、水族的水书等在全国都享有盛名。不少民族风情浓厚的自然村寨都成了有名的民俗村,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贵州还是中草药之乡,目前得到国家批号投入生产的民族医药就有200余种。贵州的民族旅游业、民族医药业正在成为贵州的支柱产业。社会的发展急需大批懂得民族文化保护、民族文化开发等方面的人才。而另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逐渐形成,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演进,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将会更加密切,不同文化群体的接触正在打破民族之间的藩篱。新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传入民族地区之后,正在促使人们民族心理素质发生变化,最终将导致民族传统价值观念的改变和民族文化的变迁。例如,在贵州西部,居住着80多万彝族,由于多数是与其他民族杂居,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语言、服饰、礼俗在部分地区已经逐渐消失,许多用彝文写成的宗教经典,祭祀仪式已很少有人懂得,彝文古籍的整理、翻译、研究正出现后继乏人的局面。彝族传统的音乐和礼俗歌也因老歌手的去世而逐渐失传。这些文化变迁的类似现象在其他民族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虽然许多专家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出版了不少研究民族文化的著作和资料。但仍然有不少的民族文化未被收集和整理,有的甚至濒临灭绝的危险。

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有着十分紧密的的关系。民族语言文字的产生是民族心理素质上自显性和排他性的表现。当一个民族借用了其他民族的语言文字而不再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时,正是自己的民族自显性弱化甚至消失的时候。语言系属是划分民族和民族支系的重要依据,是一个民族文化积淀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在《语言与文化》一书中指出:从词语的语源和词语的变迁可以透视出一个民族过去的文化轨迹,从一个民族的构词心理可以看出一个民族文化素质的高低,从民族语言中借词的使用可以看出民族间文化的接触和交流是否频繁。从以民族语命名的地名可以寻觅民族迁徙的踪迹,从民族的姓名制度可追溯该民族的来源。从亲属称谓上可以看出民族的婚姻制度,正说明了语言对研究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没有民族语言就没有了侗族大歌、苗族的多声部合唱,没有人再能释读彝文古籍和水书。

二、双语教学在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中的作用及建议

第8篇:双语教学论文范文

摘要:加入WTO后,高校专业课实施双语教学成为一种趋势。国际贸易作为经济类应用学科,是各大高校推行双语教学的首批试点专业。笔者在分析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目标定位的基础上,从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运用、考核方式的组合四个方面提出双语教学策略,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关键词:国际贸易;双语教学;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改革实验,已在全国各大高校逐步展开。国际贸易作为培养从事对外经贸交往和外向型人才的专业,涉外性强、实践性强,进行双语教学改革的要求更加迫切。如何提高国际贸易专业的双语教学效果,培养出外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当前很多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效果的提高,必须在把握双语教学的内涵和目标定位的基础上,制定和优化双语教学策略。国际贸易双语教学不能简单的理解为用外语上课,它强调在非语言类学科中运用外语进行教学;通过对非语言学科知识的学习来习得外语,其目标是让学生运用外语掌握最新的国际经贸理论知识,培养其与各国进行经贸合作与交流的技能,提高综合运用外语的能力。此外,让学生站在世界学科发展前沿,以开阔的视野思考专业问题,通过双语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也是国际贸易双语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一、国际贸易专业课的双语教学策略分析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oE15国际贸易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学策略的制定应以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素养为主要依据,涉及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的运用和选择。(一)依据学生状况,循序渐进,灵活安排教学模式76课堂使用外语的比例问题是高校双语教学中争论比较激烈的话题。我国学者一般将外语在课堂上的使用比例作为划分高校双语教学模式的依据。[2笔者以为,单纯追求外语使用比例是没有意义的,应该始终把专业学习摆在第一位,教师应在开展双语教学前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调研,并根据学生状况分阶段进行。学期初宜采用“外语渗透型教学模式”,即外文教材,双语课件,教师经常书写板书,讲授以汉语为主,外语讲解比例以3O左右为宜,力求清晰、简洁,并不断重复专业术语;随着学生专业词汇量不断增加,教师也逐步适应外语讲述,可逐步提高外语的授课比例,将汉语和外语整合,即“外语整合型教学模式”,除了用汉语解释一些概念、一般原理,分析解题思路与技巧外,一般内容则用外语,同时要求学生用外语回答与讨论简单问题;到了第三个阶段,学生外语运用和理解能力大幅提高,学生听课自然,回答问题的比例也越来越高,课堂气氛活跃,这时可采用“外语主导模式”,即在学科教学中以外语为主,汉语为辅,外语授课比例达到8O到100%。国际贸易专业课从以往单一语言教学到双语教学还存在一个过渡的问题,具体采用哪种模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和自身外语水平,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灵活安排。(二)引导学生自学,精选讲授,力求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以学生掌握最新、最前沿的国贸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出发点。教师应精选原版教材,精心备课,并引导学生自学,以满足不同学生英语水平的需要。国际贸易专业很多课程都引进了外文原版教材,如《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从国外引进的原版影印教材比较多,且权威性、新颖性较强,但这些教材通常以著者所在国的学生为对象,教材中的事例也主要来自著者本国,加上各国在国际贸易政策和业务操作方面的差异、外语和汉语表达习惯的差异,试图引进一种完全符合我国国际贸易业务实际的原版教材是不现实的。教师可以选择一本合适的国外原版教材为主,一本国内教材为辅,再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精心备课。课件内容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以降低学生产生排斥心理的几率。同时教师可适当打破原有教材次序,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逻辑对各章节进行重新调整、根据讲解的需要安排讲授重点。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实践性强、更新快,教师还应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书籍、报刊杂志、网站,补充最新知识和相关案例,并配合编写辅助专业词汇表、翻译原版教材等手段,帮助学生构建对学科体系的认识。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对课程的兴趣不同,同一进度的教学,不能满足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因此,教师应在学期开始向学生提供各种教学资源的获得路径,如向学生推荐各类外贸网站、辅助教材、报纸期刊等,将其他教学资源体现出来,引导学生自学。(三)加强学生互动,灵活运用,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教师是双语教学的直接实施者,从战术上看,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可弥补教师自身素质的不足。教师可根据课程特点,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专题演讲、角色扮演等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教师宜花少量时间精讲,把讲授的重点放在难于理解的内容和知识构架的分析上,留下大部分时间进行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互动学习。案例教学和分组讨论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在课堂中尝试角色扮演,参与处理实务,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宜将提问贯穿于课堂教学中,提问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对问题的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教师宜把握好提问的角度、方式,并尽量要求学生用外文作答,不熟练的可用中文补充,以提高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综合能力。此外,教师应多借助实物、图片、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并善于用表情和动作等体态语言,通过细小的动作和微妙的暗示,缓解学习者的语言思维压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完成学习任务的环境,激起学生愉悦的情绪体验和浓厚的求知欲望,进而提高教学效率。[2(四)明确考核制度,综合考核方式,体现考核的过程化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明确考核制度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双语教学应结合考查和考试成绩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对技能的掌握程度。教师宜在课程一开始就告知学生考察成绩和考试成绩所占的比重以及考查成绩的评定依据,使之重视平常的表现。考查成绩是以学生平时参与双语教学活动的表现为主要依据,其评定标准应包括学生发言的积极程度、查找资料的丰富程度、团队的合作性、作业展示的逻辑性、外语的流利程度、交流的技巧和平时的学习态度等。考查成绩的评定可能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它在激励学生参与讨论、提升学习效果和运用外语表达专业知识能力等方面很有帮助。考试是检验学生双语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反映双语教学效果和质量的主要指标。考卷应涵盖教师的讲授内容和课外自学内容,科学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学科知识和综合运用外语的能力。设计考卷时,宜采用客观测试与论述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即在考查基本知识的同时也注重考查学生的外文书面表达的能力。考虑到学生外语水平的差异,允许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采用外语或汉语作答。二、国际贸易专业课双语教学策略的操作技巧国际贸易专业课双语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互动过程,在双语教学策略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尤其注重对学生主体性的引导,注重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重视对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锻炼。(一)注重对学生主体性的引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双语教学效果的最终体现者,也是双语社会价值的体现者。优化双语教学过程最根本的就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突出在教学互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oE8]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可能更关心课程的考试分数,加之语言能力和思维方式上的障碍,选修双语课程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学生外语基础不同,同一进度的教学和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很难满足学生不同英语水平和学科兴趣的需要。所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开展自主学习在双语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教学活动,凸现其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教师应配合考查辅导教材的阅读情况、鼓励学生写文摘和综述等手段引导学生自学。这样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但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才能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使学生克服双语教学障碍,成功实施双语教学。(二)强调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预习是学生了解课文脉络、掌握知识的主要手段。上课前,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每次课结束前,教师宜把下次课要讲的内容、讨论的主题告诉学生,并指导他们查阅生词,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做好预习。练习是对所学内容的巩固,可通过问题来练习,也可以在每章内容后设计练习题。练习题可以是文字性的也可以是操作性的,重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要求应逐步提高,从每章节学完后考核对专业术语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过渡到要求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进行中文概括,然后是用外语写摘要,最后布置其阅读有关外文参考读物,用外语写读书笔记、评论等,使其越来越熟练地使用外语表达思想。[4教师要鼓励学生将外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大胆使用,而不必过多担心语法错误。当然,实施起来开始时可能会比较困难,但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就会收到明显效果。(三)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涉外性特点,决定了其在培养学生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国际贸易具体流程、相关技能的掌握。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通过“教师精讲,学生多练”的方式,激励学生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并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分阶段考核。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涉外机构的学术和实务上的交流与合作,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双语教学的内在动机,还能有效提高本校双语教学的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增加对本校毕业生的潜在社会需求,启动双语教学供求的良性循环。[5双语教学过程是具体而复杂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准备、认知风格等个体差异变化调整教学策略。因此,教学策略应呈现动态可调的结构,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实际情况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变通运用教学策略。

第9篇:双语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双语教学;影响因素;对策

双语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两种语言,通过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并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和专业能力。中国加入WTO之后,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加快,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与世界各国保持密切的联系,国际商业行为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行为。为了适应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商业行为,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特别是,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

一、双语教学对于教学改革和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意义

双语教学是外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的完美结合,它既向学生教授专业的外语知志和外国文化,又向学生传达了先进的外国研究现状。双语教学由于结合了两种教学目的和内容,因此对于加快教学改革和培养国际化人才都有着巨大的优势。

(一)双语教学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尤其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空间的距离。个人、企业和国家的行为很可能涉及到各种各样的知志,因此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旺盛。学校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基地。复合型人才精通外语,熟练使用电脑,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而双语教学由于将外语教学和专业教学相结合,在课堂中,学生不仅仅能够掌握语言知志和专业知志,更重要的是,熟悉了外国的思维、文化和社会。在这种教学中,学生会掌握新的研究视角、建构新的知志体系,利于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二)利于营造英语学习的互动环境,提高英语水平

中国的孩子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直到大学,学习英语的时间近十年,而最终实际效果大多数收效甚微,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英语互动环境。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重英语知志的讲授,轻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英语考试的成绩,轻学生交际表达的需求。由于缺乏英语环境,学生基本不会使用英语,英语难以脱口而出,英语的口语水平提高较慢。中国学生的英语笔试能力强,而实际应用能力差,而双语教学恰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说英语、练英语的环境。在这种互动的环境中,学生可以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提高英语水平,双语教学是当前英语教改实验中凸现的一个新亮点。

(三)利于与国际先进理论和实践接轨

双语教学不单纯是英语教学和语言教学,语言是知志的承载体,在双语教学课堂中,外语已从一种工具变为一种思想,一种知志库。学生通过外语这个媒介,可以了解国外原版的书籍、论文和研究报告,掌握国外先进的实践和理论。这种优势在金融课程、广告心理学等,起源于国外的学科更加突出。双语教学促进我国教学与国际接轨,成为国际文化和研究交流的媒介。

二、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

由于双语教学在我国起步晚,发展时间短,所以双语教学必定比母语教学给教师和学生的压力更多,其内容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局限。

(一)双语教学的效果受到学生外语水平的限制

学生是双语教学的主体和接受者,学生的接受能力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因此,可以说学生的外语水平是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我国虽然一直重视外语教学,但是外语教学一直是以考试为指挥棒,仅仅注重读写能力,从而忽视了听说能力。学生的外语水平因为各地区外语教学水平不同而参差不齐。在我国大学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这首先使得双语教学课程设计异常艰难。学生由于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很难整齐划一。专业课程的教授通常是以系、班为单位,教师不可能根据学生的英语能力分班教学。这就使得教师教授同样的内容,学生却因英语能力的不同而接受的不同,课程设计变得相当困难。

其次,双语教学很可能打击外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增加授课难度。学生听说能力不高对双语教学产生语言障碍,加之双语教学一般都应用国外原版教材,这些教材内容丰富、新颖,阅读量大,能提供该领域最新的专业知志,但对于外语水平较差的学生,这些大量涌现而又完全陌生的信息恰恰成为他们阅读和理解的障碍,甚至进而产生厌学心理,增加了双语授课难度,极大地影响了双语授课目标的实现。

(二)双语教学的质量受到师资短缺的制约

在推广双语教学中,师资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实施。双语课程教学要求双语教师不仅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志,还要拥有良好外语能力和扎实的教学能力。师资的能力和水平是影响双语教学的质量。外语专业教师欠缺的是专业知志;专业课教师欠缺的是外语口语表达和思维。双语教学的教师一般都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专业基础比较扎实,并且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但这些双语教师绝大多数没有一年以上的国外学习或工作经历,他们的英语能力并不全面,通常在词汇和阅读方面能力较强,但听力、口语方面却相对薄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也仅

来自媒体或有限的阅读。师资对于外语和专业知志的难以两全影响双语教学的质量。目前,高校双语教学师资可分为五类: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专业老师;有外语专业背景的专业教师;经过双语教学培训的专业老师;外籍专业教师;网络课程中的双语教师。面对如此苛刻的双语教师标准,师资短缺成为意料之中的事情。2006年在苏州大学召开的高校双语教学研讨会上,全国70多所高校的150位教师、学者和教育部有关专家一起就推进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进行了研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师资短缺是高校推进双语教学的最大瓶颈。我国双语教学的师资存在很多缺口,师资数量上的缺口严重阻碍双语教学的实施和推广。

(三)双语教学的设计受到教学模式的约束

建立完整的双语课程框架指导双语教学朝向规范、统一、明晰的体系方面发展,这是双语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国,虽然部分高校在改革开放初期己有一些课程采用双语授课,即“双语教学”。少数重点院校由于教师和学生的知志层次都较高,“双语教学”起步较早,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有不少专业课采用外文原版教材,外文授课,成功培养了不少双语人才,该校学生毕业时英语已达到八级水平,口语流利,能很好的与外国人进行交流。而清华、北大这样的例子也很多。但是这些早期的双语教学都局限在某些特殊专业上,一般是对外贸易、国际商务、国际管理等,而真正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国际化教育的全面覆盖各学科的“双语教学”是在近几年才开展起来的,现在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我国教育部在2001年开始提倡高校开展双语教学,鼓励引进外文原版教材,双语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但由于起步晚,经验不足,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教育部门也没有明确的要求,各校进行双语教学的课程性质、授课形式、采用教材和考核方式等各不相同,各校在双语教学的课程内容设计、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双语教学的评价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四)双语教学的内容受到外文资料的制约

双语教材是双语课程资源的核心外文资源,是实施双语教学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制约高校双语教学开展的重要因素。大学课程种类繁多,有些课程在一个学校仅有一名教师教授,编写双语教材是一个团队的工作,除了专业教师,语言方而还要邀请英语专业的教师。因此,自己编写教材的能力非常有限。

大多数老师愿意采用影印教材,相对原版教材便宜,学生愿意支付相应的费用。但影印教材基本是滞后国外最新版本四、五年,对于时效性比较强的课程而言,减弱了直接读原版教材能获得新知志的优势。不过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的科研,查找相应的英文文献作为补充。

对英语能力较差的学生,阅读英语教材是个障碍。是否给予中文材料补充,一直是双语教学中的争议。一方认为双语教学的魅力就在于读原汁原味的专业知志,辅以中文材料,无疑是让学生继续用中文学习,在双语教学中没有获得成长。另一方而认为,学生对语言理解都存在困难,又如何能掌握专业知识。二者的发出点都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知志的效率,因此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本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规律,对于不同能力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鼓励他们在自己的能力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五)双语教学的发展受到目标定位的阻碍

双语教学涵盖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其中掌握与应用外语以及专业知志是双语教学最重要的目标。然而在教学实践当中,经常有顾此失彼的现象,有的时候,双语教学变成了语言教学,教师花费大量时间讲解词汇和语法,而忽视了对于专业知志的传授和专业理论的讲解;另一方面,有的时候双语教学变成了专业课程,教师使用大量中文教授外国的研究和理论,而忽视了第二语言及其思维方式差异的传授,忽视对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对双语教学目标的认志与定位狭窄还表现在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多元文化的培养。与国外双语教学相比较,我们的出发点是吸收先进的科学文化知志与培养双语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但是利用两种语言以掌握先进科技文化知志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对两种社会文化及其语言、思维习惯差异的熟悉与了解。忽视了对非本土社会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是导致双语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一切文明的发展都离不开其所由产生的文化与社会的背景。因而,培养多元文化与对非本土文化的理解能力有利于对语言与学科知志的掌握,有利于提高双语教学的效率。

三、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对策分析

(一)因人制宜,循序渐进

外语在专业知志上的学习和应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通过一两门课程的双语教学就达到理想的程度。因此双语教学在课程安排上,应注意它的延续性,使其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阶段;双语课程的数量也应随着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增加。语言的学习贵在坚持,重在应用,因此创建一个好的应用环境并坚持下去,是提高英语水平的关键。双语教学的方法应该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的过程中,从最初的部分英文板书,到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和双语授课,循序渐进,应反映在大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使双语教学具有连贯性和继承性。学生在课堂上运用英语从不适应、逐步适应,最后形成一个习惯,养成这样一个习惯,对学生后续的发展,看专业文献、听讲座以及口语交流,都有很好的作用。这种良性的循环对提高学生学习双语课程的自我效能感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考虑不同学生的外语水平差异、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文化蕴涵等,可采用分班的教学方式,即根据学生的自愿和英语程度来进行分班,并在分班后,通过科学的调查问卷,分析学生的外语水平及教学需求,以此来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如国外经过长期的摸索和不断的改进总结出了几种较为成功的模式,即沉浸型双语教学,维持型双语教学和过渡型双语教学。

(二)增强师资力量的培养、引导与激励

师资问题是双语教学的重要问题,是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要制定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培养计划,选择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教师,可以采取赴国外短期语言培训或聘请外教集中培训的方法,培养一批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并能在课堂上流利自如地使用外语进行学科教学的教师队伍。其次,要注重引导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使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主动转变自己的角色,从单纯的讲授者转向指导者,把单向信息输出的课堂变成双向的信息沟通和交流,以提供一个轻松、和谐的授课氛围,使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和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自己见解。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增强和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基础知志的认志和理解,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为实现双语教学的目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第三,双语教学的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辛苦,所以为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也应该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

(三)正确处理外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的关系

双语教育并非通过语言课程来实现语言教育的目标,而是通过学校教育中其他的科目来达到帮助学习者掌握两种语言的目的。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既有专业知志,又有双语表达能力的各行各业高级专门人才,而不是单纯的翻译,正确处理好双语教学课程中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必须清楚地意志到,双语教学目的在于外语与专业知志的全面提高,即使学生真正领会与世界同步的现代科学知志,又为学生提供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和学习专业外语词汇的机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侧重英语或由于担心学生不能理解,全盘中文讲授专业知志都是错误的。应理解二者之间应该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是学科之间的交叉和依托,也是外语教学对专业教学的支撑;其次,借鉴英语教学的方法,以双语教学课程为突破口,加快对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在教育国际化的今天,通过双语教学引入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四)原版教材,互动学习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