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建筑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范文

建筑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范文

建筑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篇1

摘要: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在现阶段复杂的内外部市场环境下,各建筑企业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人力劳务成本、材料成本不断上升,企业的效益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企业在实际运营中,可以通过开展财务分析来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减少工程建安成本、工程间接费用、管理费用等费用的支出,提高企业的效益,增加企业的竞争力。为此,本文就建筑业财务分析进行讨论,首先解释建筑企业财务分析的特殊性和必要性,其次深入研究目前建筑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期为建筑企业决策者提供有效的管理和决策依据。

关键词:建筑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分析是企业针对自身的财务数据,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势,判断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以及内部管理健全与否,企业前景是否光明,同时,还可以通过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对现阶段的建筑企业来说是十分有必要,通过财务分析,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本文先论述财务分析的内涵、内容及方法,再者就建筑业财务分析的特殊性和必要性进行了论述,然后对目前建筑企业财务分析普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研究,为建筑企业相关利用者提供参考。

一、财务分析的内涵、内容及方法

(一)财务分析的内涵

财务分析是指以生产经营相关的资料为辅,会计核算、财务报表为基础,对企业过去、现在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采用一系列专门方法进行分析;对企业的营运情况、盈利能力、对抗风险、偿债能力等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企业的相关利益方,如经营者、投资方、债权人及其它对企业感兴趣的组织和个人提供一个了解企业现在现状以及过去的窗口,对企业的未来作出预测,让企业管理者的投资决策变得有依据。

(二)财务分析的内容

1.偿债能力分析针对企业不超过一年(包含一年)的债务我们称之为短期债务,超过一年的一般称之为长期债务。很多企业在日常的经营中,可能都会遇到资金短缺的问题,这时通过短期债务筹集的资金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来源,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进行分析,有助于判断并分析企业在短期内,资金营运的周转能力及企业短期资金的营运情况。而长期债务不仅是企业资本化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的重要融资途径。对长期偿债能力进行分析,有助于企业分析复盘提高融资的能力,减少融资成本,从而提高企业利益。站在债权人的角度,通过长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有助于了解其贷款的安全性,以保其债务本息能够及时、足额地得以偿还。2.营运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主要是企业管理者,对资产的使用效果进行全面分析,如货币资金它的流转速度如何,应收帐款的回款期限长短等,发现存在的问题,提高资金使用频率。3.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是通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收入利润率和成本利润率等比率,结合经营成果、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判断企业的盈利与否,从不同角度考察获利能力。4.现金流量分析现金流量分析主要是针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他们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变动进行分析,评价资金流量是否充足有效,资金的来源是否稳定,企业融资能力、财务弹性如何。

(三)财务分析方法

现阶段,建筑企业运用的财务分析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指为了找出差异,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据进行对比,使用频率高,简单易懂。趋势分析法对有关指标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找出变动的原因,如对应收帐的趋势分析,有助于我们计提坏帐准备。因素分析则是顾名思义,某一因素,如人工、材料对利润或是成本影响分析。比率分析法是为了确定财务数据变动程度对各种比率指标进行计算分析的方法。以上四种方法,在建筑企业中,常用的是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

二、建筑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特殊性及必要性

(一)建筑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特殊性

按施工的内容来划分,常见建筑企业有如下几种:与房地产相关的,土建园林施工、市政道路桥梁施工。可以看出,建筑企业项目的开发周期大部分会比较长,前期需要公司垫付大量资金,在会计核算的时候,已发生的成本费用都是放入资产负债表里的“存货”科目,因为收入的确认条件还未达到,所以未确认为主营业务收入,报表上看资产金额还是很大,其实是成本与收入不能配比,从而影响财务报表分析的准确性,其次,相比商贸企业,建筑企业“应付账款”金额偏小,负债确认延迟的特点,因为有些业务需要安装验收合格结束才确认负债,有些需要施工结束,工时确认才能确认产值。再次,收入确认时点具有随意性。上述这些特点,决定建筑企业如果只是用简单方法进行财务分析,就不能反映出建筑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不利于建筑企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因为收入的确认条件还未达到,所以未确认为主营业务收入。

(二)建筑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必要性

首先,为建筑企业所有者提供决策的依据。针对建筑企业而言,企业所有者可以通过存货周转率、毛利率、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息税前利润率等指标来综合了解企业的盈利、偿债能力;通过分析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则可以了解企业的过去及现在的经营状况、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水平,如管理费用过高,可以深挖内部管理存在哪些问题,企业整体财务状况如何,新项目能否现在进行投资,为企业所有者制定企业经营发展和决策提供依据。其次,为外部利益者提供有利的判断依据。外部利益相关者有企业的供应商、银行、债权人以及相关的利益者。现实中,无论是从供应商那里采购材料还是与债权人签定分包工程服务,建筑企业都需要“信用占用欠款”,往往采取先付供应商10%定金,材料先进场,分包单位先进场施工,后续再进行工程结算,供应商,债权人都可能通过建筑企业资产的规模、负债率来决定给予多少的信用欠款;而对于银行,建筑企业需要融资贷款的不在少数,银行通过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考察建筑企业的偿债能力,再结合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综合考虑是否对企业进行放贷,贷款金额多少的决策,因此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为建筑企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判断依据。

三、建筑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存的主要问题

(一)建筑企业对财务分析工作重视不足

目前,多数建筑企业管理者对财务分析工作认识不足,导致财务分析这项工作不被重视;忽略了财务分析工作,以致于在企业管理者作出决策的时候,财务分析工作未能发挥指导作用。产生这种后果的原因首先是面对严竣的外部环境,建筑企业管理者一般以接到项目工程为工作重心,其次可能财务分析本身提供的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不够,影响管理层依据财务分析结果进行决策的积极性。再次,在经营决策时缺乏相应的制度促使管理层运用财务分析结果。

(二)缺乏完善的财务分析制度

目前,很多建筑企业都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分析制度,很突出的一点在人员配置上,一个总账会计管N个项目,审核报销或付款、记账、报税就花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财务分析成为边缘工作。这也造成了财务分析考核制度的空缺,职责的不明朗,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财务分析工作的开展。

(三)财务分析方法存在缺陷

目前,建筑企业所运用的财务分析方法普遍存在缺陷。这些方法各自有自身的不足,比较分析法可以是本月的收入与上个月收入相比较,或是本年与上年数据相比较,还可以是自身与同行企业同期相比较,是为了说明各期间数据差异性;如果外部环境有大的变化,或是企业自身运营方式、规模有大的转变,数据就不具备比较基础,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的结果就不存在意义,这就制约了它的使用性;趋势分析法主要是为了分析财务数据、经营成果变化的原因、性质,基于过去的财务数据,预测未来。面对如今的物价指数,很多建筑材料都跟着涨价,比如水泥、钢材,这些因素的变动,让趋势分析法分析出来的结果不再具有参考价值。因素分析法,是为了分析几个相关因素对某一财务指标的影响程度,常见的分析因素有数量、价格、成本,比如要分析数量因素对财务指标的影响,则需要假设其它二个因素不变的前提条件下进行,这就会限制企业的使用范围,因素的选择也会成为使用的难题。比率分析法是一种事后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以历史成本为导向性的缺陷。

(四)财务分析内容不完善

目前,针对建筑企业而言,由于各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为了接到工程项目,企业管理者往往只看重盈利分析,收入减去成本、费用,数据为正,有盈利,合同一签,项目就接了。现金流量分析和经营能力分析被忽略,导致后续企业进场施工的时候,项目开支频繁,各种材料、机械、人力成本都需要前期垫付大量的资金,银行停贷或是本应收回的应收款未回笼,企业现金流量有所停滞,项目就会面临停工,延期交付的风险。

(五)企业财务分析人员综合分析能力不足

财务分析是一项专业性要求很高的工作,这就对建筑企业大量的财务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财务分析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目前,很多建筑企业财务分析工作是由项目会计来完成,在出具财务报表的同时,对财务报表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在此基础上套用分析模板填写数据,由于项目会计很少能真正融入业务、了解业务,对项目的各项流程不熟悉,只是处理好这些数据本身,更深层次的因素未去挖掘、未将它们反馈出来。出具的财务分析报告简单,未达到财务分析报告应有的水平,使用价值没有得到发挥。而且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项目的不断增多,各种信息、数据的交汇,更需要精通业务且专业水平高的财务分析人员采用适合企业自身的财务分析方法,对盈利、营运、偿债能力进行分析,满足企业管理者的需要,为企业管理者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但是目前,建筑企业普遍缺乏具备这些能力的人才。

三、改进建筑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建议

(一)提升建筑企业管理者对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视程度

首先,企业管理者应转变观念,提升对财务分析工作的重视程度,只有领导重视了,企业的每一个部门才会都配合,这一项工作才能得以开展下去。其次,财务分析提供的数据也需要调整,紧跟管理者思路,提高信息关联性。在企业管理者面对决策的时候,参与进去,提供有效的指导作用。接到项目只是企业的第一环,对项目的复盘分析,如财务分析里面的成本费用模块,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找出问题所在,提出问题解决方式,为以后接项目消除隐患。

(二)形成有效的财务分析体系

首先,不同的企业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因此对财务分析指标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有的建筑企业现阶段侧重于盈利性分析,有的倾向于现金流分析,因此企业在建立财务分析体系的时候,应该针对自身的情况,编写相关制度,匹配人员,如侧重现金流分析的,可成立独立于财务部的资金组,每天对现金流的收入与支出进行分析,每周形成周报,每月有月报等;其次,明确财务分析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对财务分析工作进行考核,保障财务分析工作的进行。通过不同时期的积累,逐渐形成一套适用企业本身的财务分析体系。

(三)综合使用各种财务分析方法

建筑企业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时候,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对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各自的缺陷有清楚的认识,进而选取合适的分析方法,尽量不使用单一分析方法,综合运用各种财务分析方法,比如对工程成本直接材料变化分析的时候,先用比较分析法可以得出具体的差异数据,再用趋势分析法,来判断这个差异数据是否合理,通过网站“上海西本价”查找官方公布的每一时期的各材料,各型号的指导价。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各种分析方法的结合,弥补单一财务分析方法造成的缺陷性。

(四)完善财务分析内容

对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现金流量进行分析,构成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四者相辅相成,这四类财务分析中,偿债能力是企业财务目标实现的有力保证,现金流量则是企业的血液,保证企业正常运行,营运能力是企业前进脚步的考量,盈利能力是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也对三者的增强起着推动作用。在建筑企业施工工期较长,资金流要求高的前提下,作为企业管理者,不仅要考虑盈利分析,也要考虑营运能力分析、现金流量分析,特别是现金流里面的资金成本,更应作为成本费用化,现实生活中,建筑企业偿债能力强,但是被宣告破产,经营倒闭的不在少数,在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时候,只有把这四者相结合,充分考量,才能推动企业的建筑发展。

(五)提高建筑企业财务分析人员综合业务能力

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与责任心直接影响财务分析数据的准确性,所以企业要提高建筑企业财务员的综合业务水平,首先,财务分析人员的录用与选择上,企业要有完善的招聘流程,相关财务分析工作经验、背景,考察专业能力的同时,也注重思想道德品质,从源头上为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的综合能力打下基础。其次,建立良好的考核机制,相应的奖罚机制,有激励作用,让员工对工作的更认真与负责。再次,对财务分析人员,针对企业的情况,经营环境、行业动态、进行专门的财务分析培训工作,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综合业务能力,在目前复杂的经济形势大环境下,对数据的抓取与分析更精准。保证财务分析的数据更具有针对性和可靠性。

结束语

建筑企业具有自身的特点,对其进行财务分析,可以有效的将财务报表数据转化成企业管理者容易理解、有助于投资决策的数据,为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保驾护航,发现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指引与参考,体现财务分析在经营管理、投资决策中的价值。企业财务分析管理人员,除了对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之外,还应不断对本行业自身财务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工作认识全面,定位清晰,业务熟悉,才能让财务分析数据发挥价值,协助企业管理者开展管理工作,为实现企业的愿景、使命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万里菊

建筑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篇2

随着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水平突飞猛进,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的建筑业也从产业平淡期转入高速发展阶段,企业规模扩大、产值利润快速增长,使建筑业成为备受关注的行业之一。伴随管理意识的强化,行业竞争末位淘汰,建筑企业由传统的粗犷式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搭上转型升级、创新争优的时代列车。财务核算、财务报告也由单纯的业务板块向业财融合、管理型财务转变。然而建筑企业的主业是施工,没有完全彰显财务核算、财务报告的重要性,财务人员往往注重财务核算,没有将财务报告反映的问题及时、准确反馈到企业经营中,导致财务人员疲于进行账务核算,对企业经营数据反馈较少。特别是智能化核算软件的不断完善和升级,账务核算成为业务链条的一个终端,财务报告的重视程度日渐削弱,偏离了财务管理的真实宗旨。智能化系统下如何有效完善建筑企业报表分析与财务核算的双向激励机制、实现财务工作在企业经营应有的价值,成为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薄弱点。

一、建筑企业财务相关概念概述

(1)智能化系统:指的是由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汇集而成的、针对某一个方面的应用的智能集合。从财务角度出发,智能化系统主要指财务核算软件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比如金蝶、用友、ERP和一体化系统。(2)财务核算:具有财务核算权限的财务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对日常业务进行账务核算。(3)财务报告: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新的会计准则要求在年报中披露)、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4)报表分析:报表分析是基于报表的一种财务分析,主要提供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分析。报表分析的常用方法有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和结构分析法,分析结果可以文字、数值、图形等多种形式输出。

二、智能化系统下建筑企业财务核算、财务报表分析现状

随着建筑企业日益发展,精细化管理、全面管理理念不断增强,特别是业财融合管理模式的发展,原始的单机版核算软件无法满足企业管理需求,一体化系统得到快速推广。然而随着一体化系统推广,账务核算和财务报表分析出现断层,日常业务关注点前移,财务报告的编制质量和分析价值有待提升。

(一)智能化系统有待完善升级

虽然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系统设置日益完善,但是系统开发企业与建筑企业存在业务需求差异和业务理解差异,智能化系统有待完善升级。一是系统技术升级。随着系统投入使用,业务数量和业务特殊性等多方面因素出现系统漏洞,特别是财务报告一键取数后与核算系统存在技术断层,需要与开发单位进一步沟通,从技术上解决业务需求。二是业务完善。核算业务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部分业务细节需要完善,从内控、预算等多角度考虑需进一步完善。

(二)财务人员数量不足,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建筑企业迅速发展,项目数量增速加快,同时受建筑企业主业性质和业务影响,建筑企业财务人员数量和综合能力的欠缺日益凸显。一是财务人员数量不足。建筑企业以施工为主,财务核算以施工项目为核算主体,一个施工项目通常由施工系统、商务系统、物资系统、财务系统和安全、质检系统组成,小型建筑企业通常有十几个施工项目,大型建筑企业通常有几百甚至上千个施工项目。项目人员配置通常以施工技术人员为主,财务人员数量有限,财务人员工作量大、日常业务繁重,财务人员配置严重不足。二是财务人员理论知识不扎实。建筑企业较制造业而言,财务业务面相对单一,财务人员理论知识更新不足,特别是建筑企业新旧准则的转换。财政部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财会〔2017〕22号)、《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财会〔2017〕7号)、《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对收入、金融工具和租赁业务进行完善,根据会计准则推行时间要求,建筑企业也将面临新会计准则,转换过程一定程度暴露财务人员理论知识不扎实。三是财务人员管理意识不足。财务人员日常埋头于项目业务的处理,管理意识不强,未实现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的决算转变,特别是报表人员更新速度较快,报表编制工作压力大,数据分析不透彻。

(三)建筑企业报表数据来源有限,分析方法单一

一是财务报告数据较实际情况存在时间差。财务报告往往月末编制,数据时效性存在延迟,无法及时反映建筑企业效益情况。同时建筑企业财务报告单纯根据账面余额编制,无法全面掌握业务前端所有数据信息。二是建筑企业报表分析方法单一。建筑企业报表分析包括趋势分析、因素分析、比较分析和比率分析等分析方法,建筑企业往往注重对外披露的个别指标,比如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两金金额、净利润和收入收现率等指标,对偿债能力、现金流动性等指标分析不够透彻,报表分析仅停留在数据统计和披露层面,对于统计数据没有深入分析,没有将分析出的风险点反馈到前端财务核算和企业经营中。

三、下一步举措及建议

(1)进一步完善智能化系统。随着时展和企业发展,智能化系统的应用势在必行,在现有实操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建议,尽快实现系统和业务的无缝对接,真正起到助推企业发展和管理价值提升。(2)领导层加强对财务报表的重视程度。智能化系统下,财务报表往往实现一键取数,领导关注重点无形之中停留在财务核算层面,全力抓核算,对报表数据的编报质量和数据分析关注度不足,导致财务报表价值无法完全反映,无法将财务报表分析反映的问题应用到企业经营决策中。(3)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人才强企的管理理念不能弱化,加强财务人员培养,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有助于财务体系的搭建工作。一是加强财务人员系统实操培训。对于智能化系统,从业务角度加强实操培训,减少核算过程中的操作障碍,便于财务人员全面掌握核算系统,为财务报表一键取数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二是加强财务人员理论培训。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更新、税法的更新及时组织财务人员进行学习,夯实理论基础,为实操创造理论条件。三是培养财务人员职业素养,加强风险意识培训,提高财务人员职业素养,转变财务人员角色意识,实现从核算会计到管理会计的意识转变,同时培养财务人员自我完善、敢于创新的综合素质。(4)财务管理理念创新。随着技术发展,市场竞争加剧,新的管理模式不断涌现,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要敢于进行财务管理理念的创新,追求精细化管理的同时,真正实现业财融合,做到“财务人员懂业务”的真实管理意义。(5)财务报表分析和反馈机制创新。一是建筑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要突破简要指标的局限,从趋势分析、比较分析等多角度分析财务报表,切实将企业经营业绩和潜在的经营风险如实、及时反映到企业经营管理中,为企业高层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根据。二是智能化系统下一键取数后报表人员和业务人员要形成综合分析团队,从报表中及时发现、修正前端业务的不足,将财务不合规、人为失误等非正常因素风险降至最低。

四、结束语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管理模式不断创新,财务报告的真实价值永不改变。做好财务报表分析与财务核算的双向激励,有助于化解企业账务核算风险,同时为财务报表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财务报表分析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一定程度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潜在问题,有助于企业提前做好筹划工作,在业务双赢的同时助推企业稳健发展。

作者:丁新旺

建筑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篇3

1财务合并报表的定义

合并财务报表是反映公司本部(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合并报表是以纳入合并范围的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根据其他有关资料,抵销母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交易,并考虑特殊事项对合并报表的影响后编制的,编制的主体为母公司。

2纳入合并报表编制的条件及范围

合并范围的确定要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以控制为基础确定控制范围,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合并日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是长期性的。母公司应当将其所控制的所有子公司,无论规模大小还是经营特殊或者向母公司转移资金能力受到限制的子公司都须纳入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3正确理解建筑业合并报表涉及的调整及抵销内容

在编报的日常工作当中,都会遇到个别报表审计调整、合并报表分录调整、纳税调整、抵销分录的编制等内容,编制真实完整的合并报表就需要对这些内容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3.1正确区分账务及报表调整的区别及处理程序

3.1.1账务调整账务调整是站在个别会计核算主体的角度,结合审计及实务按照会计准则、税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的要求进行的账务处理,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可能会涉及未使用已计提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根据实际收集的材料确认收入成本的差异、补提税费、计提坏账、确认递延所得税及错账等的处理,例如个别会计核算主体针对与第三方交易形成的其他应收或者应收账款计提坏账而需要但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调整、会计核算时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与税法规定采用年限平均计提折旧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而需要确认但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对未完全支付的职工教育经费需要调增税前利润等的账务调整。3.1.2报表调整报表调整主要是站在合并层面进行会计分录的编制,在账外处理并需将对应的分录逐项过入合并工作底稿对应的报表项目中,但不录入总账系统的凭证中。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报表调整主要涉及特殊事项的调整、会计科目的重分类及内部交易的抵销分录。

3.2正确理解权益及损益类项目的抵销

(1)涉及权益法调整的长期股权投资与所有者权益的抵销同一控制下取得子公司日后合并报表连续编制时,按会计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的结果要调整为权益法核算的结果,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报表项目的金额为经调整后的账面价值,然后依次编制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抵销分录及损益类抵销分录,之所以要编制这两个抵销分录,是因为站在合并层来看,母子公司是一个整体,所以要抵销,损益的抵销实际反映的是对子公司的利润的分配及应确认的权益部分,具体在下面进行阐述(假如涉及分派现金股利的情况)。以上两个分录是我们在编制合并报表时最常见的两个分录,但是在日常编制合并报表过程中,对分录的真正含义理解还有所偏差,笔者在此做个详细的阐述,以上两个分录都是站在合并报表的层面理解并编制的:①对于同一控制下的合并中,分录一对应的是资产负债表的内容,所涉及的长期股权投资是经权益及损益调整后计算的金额,如子公司实现的净利润、分派现金股利、其他综合收益的变动,母公司要按所占份额的比例进行调整从而计算出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②对资本公积的调整,一是对资产公允价值及站在子公司层面上的资本公积调整(非同一控制的合并利得或损失),二是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的调整,抵销的资本公积的金额=子公司账面资本公积+上在购买日被合并子公司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异而确认的资本公积或其他权益变动调整的资本公积(利得或损失)+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调整增加或减少的资本公积③分录一中的未分配利润是合并日的未分配利润加上本期经调整后计算的未分配利润④商誉部分主要是非同一控制下合并日计算得出的,子公司自己形成的商誉不纳入抵销,同一控制下合并日没有商誉⑤少数股东权益是站在子公司的层面按照调整后的权益总额乘以少数股东所占份额计算得出⑥对于分录二对应的是利润表的抵销内容,简单理解就是对利润的分配及对应利润表项目的抵销,首先少数股东损益是应从税后利润中扣除的,不含在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中,而是计算计入少数股东应享有的权益当中,因此要在抵销分录借方列少数股东损益⑦分配股利部分实际是对股东的分配即对外分派,不是对某个公司的分配,需要抵销对应的投资收益⑧本期未分配利润因在分录一中予以抵销,在分录二中需予以恢复。(2)实务中不反映损益调整的长期股权投资与所有者权益的抵销实务中,特别是审计调整时,不站在合并层编制调整和抵销分录,也不是将涉及权益法的两个分录的简单合并,而是由母公司站在子公司的角度去编制抵销分录(假设存在分派现金股利的情况),重点是要理解编制的角度,之所以抵销,是因为内部关联交易的存在,与第三方没有关系,下面就抵销分录进行阐述借: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投资收益少数股东损益未分配利润(期初)商誉贷:长期股权投资少数股东权益应付股利提取盈余公积①此分录的股本、资本公积、长期股权投资抵销的账面价值是指合并日的经调整的金额,其中资本公积还要加上按少数股东权益所占份额经调整的金额,这部分资本公积已经计算在少数股东权益里,且为了明确区分少数股东权益份额,所以必须抵销②因编制的抵销分录是站在子公司的角度,所以无须再按权益法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③应付股利、提取盈余公积、少数股东权益记录利润分配的去向,贷方记录利润分配方式,借方将因增加的盈余公积予以抵销。④利润分配的去向中,一部分是向母公司控股股东的分配,在投资收益中列示,一部分是向少数股东的分配,在少数股东损益列示。实务中,少数股东损益是按子公司利润表未经扣减前的利润及所占份额来计算的,包含了分派现金股利的部分。

4合并报表编制程序及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4.1统一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

统一母子公司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如果不一致,则按母公司采用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另行编报。

4.2收集和复核合并报表前的资料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需要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1)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内所有子公司的财务报表、记录对应主表项目的明细表数据,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还应准备母公司设置的记录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以及或有负债等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的备查簿等。(2)母公司对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内的子公司的投资成本、股权比例及子公司与子公司相互之间的投资成本、股权比例。(3)采用的与母公司不一致的会计政策及其影响金额。(4)与母公司不一致的会计期间的说明。(5)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内的子公司与母公司或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形成的内部交易资料,包括债权债务、购销、总分包建筑服务、借款、利息收支等资料。(6)所有者权益变动和利润分配的有关资料。(7)根据具体业务所需要准备的其他资料。

4.3核对并审查合并资料

4.3.1核对数据对报告期内增减子公司进行核查,了解增加子公司的原因,相应确定增加子公司的合并日或购买日及合并的期间;对失去控制控制权的子公司,要复核失去控制权的截止日期,一般选定中期报表时间为准,便于确定数据。4.3.2核对内部关联资料(1)核对往来项目,主要涉及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应收票据、应付票据;预收款项、预付款项等项目。(2)核对交易项目。主要涉及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存货(已完工未结算、原材料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借款、管理费用等项目。(3)核对现金往来项目,包括经营活动、投资及筹资活动实际收支的现金。(4)统计内部交易收入、成本及尚未对集团外实现利润的部分,主要包括内部存货交易形成的内部利润和内部固定资产交易形成的内部利润。(5)核对子公司以外币表示的财务报表折算是否正确(有的集团公司有独立对外的分公司外币报表,同样要在母公司范围内核对折算数据是否正确)。4.4编制合并工作底稿以资产负债表为例,如上表所示,将复核完成的母公司、子公司个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各项目的数据过入合并工作底稿;并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对母公司和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数据进行加总,计算得出个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各项目合计金额。

4.5编制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

(1)调整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调整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包括母公司评估改制调整、子公司涉及资本公积及利润的调整、子公司外币报表折算的调整等。(2)按会计准则规定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及编制权益抵销分录。(3)编制内部往来和内部交易抵销分录。4.6将调整、抵销分录过入合并工作底稿,计算出合并数额以资产负债表为例,如上表,对每笔调整分录及抵销分录按先后顺序编号,并按编号顺序过入合并工作底稿中,计算出调整及抵销分录数据的合计数4.7填写合并报表根据合并工作底稿中计算出来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类以及现金流量中各项目的合并金额,填列合并财务报表。

5如何提高编制财务报表的质量

(1)统一会计核算标准,规范会计核算,明确各业务板块的会计分录列账标准及附件内容,保证每一个业务板块在同一会计核算的基础上编制报表。(2)提前做好决算报表内容的预对账工作,如提前一个月与子公司、分公司、项目核对往来、清理债权债务、核实权及损益变动情况,督促合并范围内各会计核算主体做好自查自纠及内审工作,保障“账账、账实、账表、账款、账据、内外账务”一致,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在会计期间内予以纠偏整改。提前关注会计政策、税务政策的变更,异分析报告,为编制决算做好基础准备资料。(3)提前与经营部、机物部、工程部等业务及技术部门的沟通,了解工程进度、产值完成情况、工程结算及结算资料的准备情况,双清工作的进展和降低两金的目标完成情况等,既是为审计做好准备工作也是为做好决算及完成管理目标做好准备工作。(4)加强与审计师事务所的沟通,提前做好决算的培训工作,尽量保持决算填报内容及支撑资料与审计要求一致,提高审计质量。

作者:肖绪栋 胡秀梅 单位:四川航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建筑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篇4

税务部门在开展稽查工作的过程中,应当认识到财务报表的重要性;将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应用在税务稽查过程中,发掘财务报表数据潜在价值,全面掌握企业的税务情况并体现税务稽查工作的权威性。

一、税务稽查问题

1.税务稽查各环节配合不到位。完整的税务稽查体系,依次经过选案、审理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之间相互配合,形成税务稽查体系内部的分工合作关系,共同完成税务稽查任务。理想化的税务稽查体系,以各环节的专业化分工为基础,明确分配每个税务稽查阶段人员的责任;而且每个税务稽查阶段之间存在相互监控的关系,在执行某一环节责任的同时接受其他阶段的监督,并在税务稽查体系中体现监督制约的作用。由此可见成熟的税务稽查体系对稽查人员配置和环节之间的衔接提出较高要求,但是我国税务稽查体系人员配置尚未完全到位,很多地区存在税务稽查人员配置数量不够的现象;税务稽查机关和人员负责的范围较大,不仅肩负着沉重的税务稽查任务,同时还要落实监督任务,容易导致税务稽查中的力不从心现象;进而导致税务稽查体系中的监督缺位、衔接不畅等问题,对税务稽查岗位的约束能力偏弱,直接影响到税务稽查工作的公平公正性。2.税务稽查选案问题。做好税务稽查选案工作,相当于税务稽查工作的成功开端。如果税务机关不能认识税务稽查选案的重要性,在税务稽查选案阶段马马虎虎、囫囵吞枣,缺少对税务稽查资料的系统性研究,导致税务稽查选案代表性、典型性不足,降低税务稽查工作效力。税务稽查选案的关键在于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税务机关在税务稽查选案阶段缺少足够的信息支撑,实质上反映出税务征收部门与稽查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问题。征收部门掌握着管辖范围内企业的经营情况以及所有企业的纳税信息,如果不同税务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度不足,税务稽查部门难以获取完整的企业经营纳税信息,缺少税务稽查选案的依据,降低税务稽查选案质量。3.税务稽查执法问题。部分税务稽查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现象,针对目标企业下达税务判决书后,并没有按照要求填写回证内容;针对现场执法过程应当填写执行报告,如果在稽查执法中没有按照要求填写报告,则会降低执法行为的规范性,也为企业投机取巧创设有利条件。4.税务稽查执行问题。税务稽查执行并不是税务部门单方面的行为,与被执行企业的经营状况也有密切的关系。税务部门管辖范围内的企业经营状况各有不同,部分企业可能存在经营状况恶化、资金周转困难等现象,存在无法按期支付税款的客观条件,也为税务稽查部门处理问题带来难题。另一方面,部分被执行企业存在主观抵赖现象,采取各种歪门邪道拖延税款缴纳,处处刁难税务稽查执行部门工作,导致税务稽查执行陷入困境。

二、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1.横向分析。横向分析财务报表的目的在于掌握企业在一段时期内财务信息的变化状况,包括绝对值变化和比率变化,横向分析过程中注意企业报表数据与同业数据项目之间的关联,保证横向分析结果价值。在税务稽查中应用横向分析方法,重点关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报表,掌握企业期初、期末两个时间点的资产负债余额,掌握期内变化幅度较大的科目并深入分析。通常情况下横向分析要关注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固定资产等科目。2.纵向分析。相比于横向分析,纵向分析方法侧重于企业自身财务报表数据因素,使用纵向分析方法时,首先确定财务报表中的基准项目,将该数据项目定义为100%;此后依次统计其他科目与该数据项目的比值,将各科目比值结果进行纵向排列。由此可见纵向分析的关键在于基准项目,发挥基准项目的特殊作用,掌握企业其他科目数据的实际情况。在分析企业利润的过程中,需要关注成本费用科目;利用纵向分析方法比对主营成本与其他业务成本数据,对于营业范围外的收支科目比对也可以采用纵向分析法。3.趋势分析。着重关注企业财务报表科目的变化趋势,应用趋势分析法时首先选择初始年度和需要比对的项目,随后将后续年份项目数据与初始年度项目数据对比,采用百分比方式描述,体现选择时间范围内数据项目的变化情况,进而掌握企业业务与财务变化规律。在税收分析中应用趋势分析法,执行对企业应纳税款的分析任务,判断企业应纳税款的变化情况。例如在分析企业增值税、营业税的过程中,需要比对企业税收负担情况,应用趋势分析法可以判断企业税收负担的变化状况。4.比率分析。在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可能要比对不同科目并掌握科目之间的逻辑关系,选定两个存在关联的科目,将两个科目的数据相互处理,体现科目间的逻辑关系并掌握企业财务状况,为分析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动状况铺平道路。在评估企业纳税情况过程中,经常使用比率分析方法;通过比对与纳税行为有关的科目,为定位纳税行为问题线索提供依据,有助于处理企业缴纳税款中的特殊情况。例如企业发起延期缴纳税款的申请后,需要判断该类企业的缴纳税款的资质;使用比率分析方法掌握企业应收账款的变动状况,同时掌握企业资金的流动状况,进而估算企业资金周转状况和可调用的资金规模,确定企业是否可以延期缴纳税款。

三、税务稽查常用的财务报表

1.资产负债表。税务稽查的关键在于掌握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财务状况,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获取企业财务信息,为深入开展税务稽查工作打开一扇窗户,也为企业规避税务风险提出明确指导。资产负债表中体现出企业资产、存货以及应收货款的周转情况,税务稽查工作中要善用上述指标,精准判断企业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企业资产科目总体划分为三类,包括总资产、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资金周转状况与企业的经营状况呈正相关关系,良好的资金周转状况,意味着企业资金周转良好、利用效率较高,对应优质企业经营状况。如果企业在生产盈利方面并没有表现出较高水平,有可能存在企业人员私自调节利润、规避缴纳税款的行为,需要税务稽查工作查处。应收货款与存货的周转状况同样关系到企业的经营状况,应收货款周转率的正常状态则是稳定少动,即便出现波动也不会超过合理区间。如果企业应收货款周转率频繁超出合理区间,意味着企业坏账损失处理异常或者隐瞒收入。存货周转率与企业存货流动性有关,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意味着存货周转较快,企业现有存货量较少,理应缴纳更多税款。如果企业经营中同时存在存货周转率提升、缴纳税额不升反降的现象,说明企业可能存在虚报成本的现象。反之企业同时表现出存货周转不畅、申报纳税额下降的现象,说明企业存在克扣收入资金的嫌疑。2.利润表。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经营业绩和效果通过利润表体现,利润表中包括多种成本、收入科目,体现出企业经营利润规模,通过利润表掌握企业的利润收入。税务稽查工作需要关注企业在单年内的收入规模、收入结构变化状况,需要深入分析利润表,进而判断企业经营活动是否合理合法,定位可能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利润表也是体现企业税务风险的重要途径,通过税务稽查工作确定企业税务风险,为企业规避风险指明方向。掌握主营业务收入状况是税务稽查工作的关键环节,影响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因素包括经营成本、利润以及毛利变动率。如果企业处于稳定的经营环境和状态,企业销售收入、成本等指标也处于稳定少动、变化方向一致的状态。如果其中存在异常指标,意味着企业可能存在税务风险,综合利用多种数据定位企业经营中的税务风险。企业销售收入和成本的涨幅表现不一致,意味着企业可能存在瞒报收入的情况,或者是商品核算不准确;此外还要关注到工资计算、成本计算等环节,确定其中是否存在错误。其他业务项目收入也可能处于变动状态,其他业务项目顾名思义就是除企业主营业务之外的业务项目,例如企业通过销售附加产品获取的收入在此范畴中。如果其他业务收入记账不及时,其他业务收入项目则会呈现出异常波动状态。在税务稽查工作中着重检查企业是否存在私有账本或者非主营业务项目不记账的行为,消除漏缴企业所得税的萌芽。利润表的运营费用变动科目也是税务稽查工作的重点;企业开展任何运营活动都会产生业务明细以及资金费用的收支,由此形成运营费用。在税务稽查中发现企业运营费用异常波动现象,需要对企业的税款缴纳、工资支付、账目往来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定企业运营活动中可能存在的虚列经营支出、管理支出的情况。3.现金流量表。企业在固定时间周期的资金流动状况体现在现金流量表中,常见的现金流量表包括月度流量表和季度流量表。此处的“现金”不仅包括企业可以使用的现金流,在金融机构的存款也位列其中。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以掌握现金流量的组成结构,为分析现金流量数据变化提供有效依据。主表是现金流量表的核心内容,在税务稽查工作中需要关注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情况,也要关注到工资税务支出情况,进而判断两种数据是否匹配;如果两者存在明显的不匹配现象,意味着企业部分销售行为并未入账,属于账外销售性质。企业劳务收支、产品产销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意味着企业存在收入不入账的嫌疑。辅助资料的应用需要结合企业纳税额度信息,确保企业缴纳所得税额度准确;借助辅助资料可以掌握企业固定资产费用信息,包括折旧、处置工作的费用支出以及日常管理的费用支出,确定固定资产管理中是否存在费用异常。

四、在税务稽查中的应用路径

1.税务稽查选案应用。在税务稽查选案阶段需要处理大量税务信息,借助计算机技术快速处理税务信息归纳梳理,进而在数量庞大的纳税人信息中确定税务稽查对象。税务稽查对象的选择至关重要,保证税务稽查对象选择质量,有助于保证税务稽查工作的针对性和质量,因此税务稽查对象选择要精益求精。敲定税务稽查对象后分析财务报表,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全面梳理,重点评价企业在经营盈利以及偿债两方面的表现,定位企业经营过程中表现的问题。税务稽查中注意发挥调查项目的作用,对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与此同时结合企业实地调查方式,进一步定位企业纳税申报过程中的疑点和问题。目前税务稽查选案工作通常采取计算机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计算机税务稽查选案方式占据比例更高。在税务稽查选案中应用计算机技术,有助于提升项目检索和数据处理效率;不仅如此,计算机技术在分析企业税收情况过程中也能发挥明显价值,为税务稽查人员预测企业税收情况变化提供充分依据,并为后续税务稽查工作指明方向。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深入挖掘财务报表数据价值,为判断企业可能存在偷税漏税情况提供有力支撑,数据筛选过程效率更高,筛选结果也会更加精准,有效降低税务稽查人员的工作负担。人工税务稽查选案方式主要起到辅助作用,对计算机税务稽查选案中可能存在的疏漏点进行弥补。2.税务稽查审理应用。通过税务稽查确定企业存在涉税案件后,由税务机关开展案件审核工作,并根据案件审核情况给出最终的处理决定。在税务稽查体系中,审理环节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审理环节中借助企业财务报表获取更多信息,为税务稽查审理人员掌握企业情况提供重要参考。在查阅企业财务报表的基础上,确定目标企业账务处理规范程度,分析企业经营活动是否合理合法。企业经营成本收支情况以及产生的关联交易同样体现在财务报表中,由此判断企业纳税、关联交易、成本项目是否合法和遵守原则的程度。通过财务报表掌握企业存在的问题后,拟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并为提升税务稽查质量指明方向。企业利润表反映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利润情况,是企业财务报表体系的重要分支;税务稽查审理中应用企业利润表时,需要注意期间费用信息;如果期间费用信息中存在不应该出现的项目,在清缴年度所得税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科目的调整,确保所得税计算结果准确。在税务稽查审理中,注意不同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以及报表结构特征,从中定位数据异常现象。任何类型的财务报表都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间必然存在逻辑联系。例如企业经营销售成本报表与反映当前存货状态的报表存在内在联系,在判断企业销货成本过程中需要注意存货报表数据,如果通过财务报表发现存货减少情况,确定存货减少与销售活动无关后,可以将该周期内的存货减少量认定为销货成本。因此销货成本与非销售原因的存货减少量应当完全对应,如果两者之间存在偏差,意味着企业可能存在错转销售成本的现象,甚至存在主观层面的隐瞒销售行为。类似于销货成本与存货减少量之间的关系,在财务报表项目中还有很多;例如企业当前的存货量与应付账款之间存在逻辑关系,企业参与投资行为支付的投资额度与投资收益之间也存在逻辑关系。税务稽查审理中需要尽可能多地发现财务报表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为掌握企业经营异常情况、开展税务稽查审计工作提供可靠依据。3.税务稽查执行应用。通过税务稽查审理给予企业判决后,进入到执行审理判决的阶段,税务稽查执行阶段在税务稽查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落实税务稽查审理结果的关键;通过行之有效、严格高效的执行工作,方可体现税务稽查工作的威严性以及对企业的震慑作用,有助于违法必究原则的落实。税务稽查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遭遇被执行企业的百般阻挠和不配合行为,被执行企业以回款不及时、资金周转不畅为借口,拒绝缴纳当地税款,为税务部门的征税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严重影响国家税收体系的正常运行。运用财务报表则是应对被执行企业刁难行为的有效途径,通过企业财务报表掌握企业近年来资金周转和应收账款的表现状况,结合企业资产负债情况综合判断企业资金流动情况;通过财务报表中的货币资金项目,掌握企业资金变现偿还负债的能力,确定企业能否在短期债务到期之前偿还债务。如果企业确实存在偿债困难的现象,可以对企业执行税收保全措施;通过财务报表确定企业具备偿债能力后,如果企业仍然表现出故意拖延税款的态度,则要对被执行企业采取强制措施,责令企业在规定时间范围内缴纳全部税款;如果企业仍然不按照规定缴纳税款,必须对企业给予一定处罚,体现对企业的震慑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合理利用财务报表数据、选择合适的财务报表方法,则是税务稽查工作高质量开展的必经之路。税务稽查人员应当对财务报表数据有高度的敏感性,确保税务稽查任务贯彻落实。

作者:朱红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