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建筑企业成本管理问题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建筑企业成本管理问题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建筑企业成本管理问题探析

一、建筑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理念不够先进

由于受“重项目管理、轻成本管理”等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对成本问题考虑较少,许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念没有用武之地。特别是建筑企业的高层缺乏成本控制的理念,很少关注企业成本的管理问题。某些部门虽然看似分工明确,但只是注重施工质量和工程数量管理,对手下员工缺乏管理,甚至在施工之前未做好成本预算,不利于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部门之间不能针对成本管理工作形成有效衔接和配合,企业的具体工作人员,头脑中没有成本控制的概念,行动中也不会从节约成本等方面入手,从而造成了建筑企业整体成本管理水平不高。

(二)成本管理体系不健全

许多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未形成体系,还处于一种零打碎敲、各部门和人员各自为政的局面。如,大部分企业的成本管理只是局限在降低成本的层面上,还未形成一个完善的成本目标体系;没有专门的成本管理部门,成本管理与施工管理相脱节;未建立成本管理任务分解机制,各部门经理成本管理的“权、责、利”落实不够明确;未建立“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利于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成本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目前,许多建筑企业未应用ERP管理系统对企业进行全面管理,计算机大都简单地被用来记账、预算、文字处理和资料的储存。由于没有应用信息管理系统,造成了项目管理手段落后,成本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

(四)成本管理精细化不够

建筑企业的成本是指建筑企业在某一工程项目期间,所消耗的全部生产资料与人工劳动创造价值在货币上的体现,是某一工程项目期间发生的全部费用的总和,主要包括材料费、人工费、机械使用费和行政管理费。其中,材料成本通常能够占到项目施工总成本60%以上,但是部分建筑企业材料管理比较粗放,材料未实行招投标制、材料领用和消耗未按定额消耗量进行控制,导致企业成本较高、效益不佳。施工工地用人,由项目经理决策即可,未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统一进行管理。行政管理费用支出,未预算分解到各个管理部门,实报实销,造成管理费用过大。

(五)财务管理水平不高

一是财务人员整体业务水平不高。与工程施工相比较,领导更重视工程管理等业务工作,对财务工作重视不够,认为财务是个后勤部门,财务人员的工资水平不高,造成素质高、业务强的财务精英不愿意到建筑企业工作,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导致为成本管理出谋划策的助手作用未充分发挥。二是企业的资金成本管理水平一般。目前,大多数建筑企业属于负债经营,筹集大量的资金进行生产经营,资金成本在企业成本中的比重越来越高。有的企业,急于上项目、赶工期,未能及时、超前进行资金筹划,导致企业承担了较高的资金成本,有时因资金周转问题,易产生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六)对合同管理重视不够

随着法律意识的提高,合同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有的建筑企业,在合同管理方面仍延续固有的经验主义,对合同重视不够,如未配备专门人员进行合同管理并合理设置工作岗位,对合同的授权未予以明确,重大合同未实行集体决策、未聘请专业的法律人士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等。合同管理的不到位,导致企业易出现损失,加大了企业的成本支出。

二、有效加强成本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一)提升成本管理意识

1.提高管理层的成本管理意识。建筑企业单位负责人及领导层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引起对成本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在了解掌握成本管理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对成本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良好的成本管理意识、营造良好的成本管理环境。单位负责人真正确立起对成本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的意识,从建筑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入手,在人力、财力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同时,要做好对员工有关成本管理的教育培训,树立其“向成本要效益”的理念,通过各种形式,充分调动整个队伍的积极性,形成成本管理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2.密切各部门间的相互协作。在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同时需要施工各个环节的相互协作,把施工看做是一个整体,保证各个环节之间的权责明确,将成本管理任务,从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使用费等几方面进行分解,落实到具体工段、班组,甚至到每一个具体人员,使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固定的人员负责自己的成本管理目标,从而提高建筑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3.加强员工的成本意识。企业员工要充分认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严格按照企业制定的成本计划和任务进行工作。同时,要提高工作责任感,严格控制可控范围内的成本支出,确保成本管理落实到位。

(二)健全成本管理体系

1.建立成本管理的制度体系。制度是管人、管事的一个重要手段和保证。企业应健全与完善合理、有效的成本管理制度,制度要符合企业实际,并要保证实际执行效果,避免其成为一纸空文,最终流于形式。

2.完善项目成本核算体系。建筑企业要落实专门的财务或经营核算部门,对项目成本从人工、材料、机械使用等方面进行成本核算,并建立支出进度、预算与实际支出对比等台账或表格,在紧抓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同时,严格控制成本核算管理。

3.优化成本核算员工的管理体制。企业应结合业务实际,加强对人员的集中管理,实行不定期轮岗制度,并注重业务知识的更新,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学习、交流、考核、激励竞争上岗,使核算员切身利益与工程项目分离,建立健康有序的施工成本管理与核算工作网络程序。

4.建立成本核算考核体系。为确保成本管理的效果,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并实施有效的员工奖惩机制很有必要。奖惩机制要与员工的工资等利益相挂钩,同时,要真正考核奖惩到位。要保障企业制度执行过程的公平公正,以使其激励作用能够在企业员工当中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促进员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使其更好地为企业进行服务,最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乃至社会效益。

(三)提高成本管理信息化水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先进的手段,再好的想法也落实不了,为此,需要进一步实行成本管理的信息化。建筑企业应购入或委托专业人员建立符合单位实际的ERP信息管理系统,将项目管理、成本控制、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模块做为主要工作重点,落实到具体施工项目,细化成本管理内容,实现成本的全过程和全员管理,同时,研究设立成本控制预警机制,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四)提升成本管理精细化水平

1.加强材料成本管理。由于材料成本在项目施工总成本占有较大比重,材料成本控制效果关系到全部成本的管理水平。企业应事前做好材料预算工作,采用招投标的方式进行材料采购,设专人专员对材料采购工作进行监督与控制,同时施工过程中加强材料使用监控,及时分析超耗的原因,确保有效控制材料成本。对变更工作量的事项要予以重点关注。

2.加强人工费管理。建筑企业经常更换项目施工地点,临时用工人员较多。为此,应实行人员进出的统一归口管理,由具体项目实施单位提报用工计划,项目管理部门根据工作量进行人工工作量测算,人力资源部门确定工资水平,并签订用工合同,明确各种保险等待遇,实现人员支出的有效控制。

3.加强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实行预算管理,将费用预算分解到各个管理部门,特殊情况造成的超支由单位负责人或单位领导层集体决定。

(五)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1.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企业管理层要高度重视财务队伍建设。对单位原有的财务人员加强培训,同时,吸收一些正规院校毕业的新生力量,充实到财务队伍中,并提高财务人员待遇,在政治、业务和生活上给予更多的支持,调动其当家理财和控制成本的积极性。

2.注重企业资金管理。提高建筑企业资金运行效率和运行方式,保证建筑资金合理、安全使用是增强建筑企业抵御财务风险能力的必要措施。为此,企业应及时、超前进行资金筹划,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降低资金成本过高和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能够有效保证建筑企业资金合理运用,不断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

(六)不断提高合同管理能力

企业领导层要重视合同管理工作,使其成为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配备专门人员进行合同管理,该人员要有较强的合同专业知识同时要掌握一定的经济与法律知识,避免合同不严密增加企业的成本支出。重大合同实行集体决策,由工程、技术、合同、财务等企业众多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并聘请专业的法律人士进行把关和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防范企业的法律风险。

作者:齐新 单位:黑龙江省冶金建设总公司